个性化合作学习

2024-10-10

个性化合作学习(精选10篇)

个性化合作学习 篇1

合作学习兴于美国, 如今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在小学美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 是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 围绕着课堂中的一场教学改革, 弥漫在各个分支下展开。美术学科内开展合作学习, 有着与其他学科共性以外的独特性, 避免盲目地搞形式主义的合作, 避免教学中一刀切地展开合作, 避免在合作中扼杀学生个性创造等弊端。开展有效、高效的合作学习, 才能在美术教学中绽放学生个性的创造力。我试从以下方面谈谈合作学习中规避的要点。

一、勿让课堂为合作而合作

在一些所谓的美术公开课中, 常常看到美术课堂教学中一遇到问题就来个小组讨论, 甚至任何形式的美术作业也都以合作来完成。这些合作徒有表演性, 实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延误教学。或许开课的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 是为了使课堂显示丰富多彩的新教育理念, 但是他却末能理解一点, 即课堂教学设计的合作环节应对解决教学的重难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 我们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合作学习要讲究方法, 是有策略的。如人美版第四册中第七课《吊饰》, 要求让学生学会运用生活中收集来的不同材质来制作出形式各异、美观大方的作品来。在制作吊饰过程中, 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合作学习, 来有效解决作品呈现的差异问题。第一次合作是依据小组成员中各自所带的素材进行思考。由于组员内学生收集到的质材不同, 有的是一些废旧的瓶瓶罐罐, 有的是各类树叶, 有的是布片绒线等, 丰富与充实的素材为制作漂亮的吊饰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合作使小组的资源变得充实, 并围绕现有的材料来进行小组讨论, 如何做、怎么做, 群策群力、各抒己见, 确定好设计方案。第二次合作是在共同完成吊饰制作的环节上。学生按自己的情况, 在小组中领到适合自己的任务, 同时每个人要完成相应的制作, 通过合作组学生不同的分工, 协调合作完成作品, 发挥出团队的力量。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思想下的一种学习方式, 不是每节课必须用的形式;只有在教学中正确合理地运用, 才能更有实效性,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勿让合作片面与孤立化

当前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往往忽略了合作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预先获取知识、方法经验。在一些美术课堂上, 教师刚提出某个问题, 立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每个学生个体都未及思考, 就参与到群体的交流中。这种缺失个体独立思想的交流合作学习, 是不科学的;只能让部分学生更依赖老师和其他学生, 更多地丧失独立思考与个性创造。解决这种现象首先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不能片面与孤立的, 前提是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获取, 自主构建, 获取到知识、能力、经验等。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如在二年级下册《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教学中, 老师提问: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首先让学生自己把课前收集的相关动物素材取出, 分析动物的各部分特征, 然后与老师出示的艺术品中的动物进行比较:艺术家表现的动物在哪些部位进行了改变;引导学生从用眼看、用手摸、用脑思等,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个体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中来在个体都建立起自己的一定认识与理解基础上, 安排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这样的交流才能让学生彼此相互学习分享, 才能从中受益。

三、勿把合作问题的设计简单化

合作学习有许多优点, 不仅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与组织能力。但不是在美术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就会提升学生能力的, 而是应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有探索价值的、多样性的合作问题, 才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个性色彩, 才能展现美术所独有的个性创造能力, 才能呈现出艺术多元化的魅力。

在美术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预设的问题要避免出现两个极端:一是避免问题过于简单, 无须争议的问题不采用合作讨论;二是避免问题过难, 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知识水平, 绝大部分学生也无法从自身的生活经验或理解上解答, 只存在个别学生的发言。那么什么程度的问题符合呢?我认为首先要与年龄学识相符的程度, 其次问题的答案不是单一的, 要有多样性, 更多地留给学生以不同的观点与想法进行互动交流。最后, 问题的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要有适量的难度, 要有能以多人共同参与完成的类型来设置。如美术第十二册中的《装饰柱》, 教师提出问题: (1) 你们知道装饰柱被人们用在哪些地方?起来什么作用? (2) 除了上述的地方外, 你觉得能不能用在其他地方做装饰呢?请你来说明。 (3) 如果要制作装饰柱, 你会怎样设计?你的设计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不同点在哪?或亮点在哪里?……逐层深入地提出问题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

四、勿让评价挫伤合作的积极性

对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科学评价, 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保障。正确的评价能激励组员, 帮助他们去点燃思维的火花, 让小组成员的合作更加团结, 让每个组员都能体验到成功与乐趣。错误的评价, 会在无意间损害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随着时间的延续, 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将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组员相互之间会互相责怪、猜疑、怨恨, 彼些不愿意与对方合作等。其主要根源在于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到位, 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对此, 我围绕两点来进行评价。

第一, 评价多元化。在美术课堂中对于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 采用小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师生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中体现平等、整体、发展、激励各合作组成员的的努力方向, 树立信心。评价主体多元化更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更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育人方针。

第二, 以鼓励为主。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多给学生赞许和鼓励, 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信心, 激发小组成员的创新欲望。如评价作业中教师围绕作品的某个特色或亮点加以表扬, 或者合作学习中的“过程”中学生团结互助方面表扬, 以肯定、发展、鼓励的方向评价。

合作学习的优点如上所述, 但合作学习不是马上就能让学生适应的, 而是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心去搭建这样的平台, 要规避合作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真正利用好美术课堂教学阵地。多给每个学生提供交流与表现的机会, 才能发挥出学生之间共性与个性的火花;才能创造出有个性色彩魅力的作品来;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来;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收益。合作学习使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 让参与美术学习的学生自主性得以发挥, 个性得以张扬, 最终实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成就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2

作学习的探索。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参考全国多个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较出色的学校做法,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实际,开始分组、座位编排、小组长的任命和组员分工的工作,并进行个人自评、小组互评以及综合量化评价等细则的制订和实施。经过一多年的探索实践,初步收到一些成效,但又暴露出一些

不足。

案例:经过上一年的实践,小组合作的平台基本搭建成型,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关键,即“搭台与唱戏”两者必须有机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我认为“搭台”是条件,“唱好戏”才是目的。上学期我班采用均衡分组、任命组长、分工指定的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情愿现象。本学期开始时,我在一次班会课上说了调整分组的想法,设置四个分组方案:方案一,均衡分组;方案二,按层次分两大类,三六分组;方案三,指定组长,由组长选组员,组员选组长的双向选择;方案四,自荐组长自主组合。用不记名投票的形式进行表决,结果第一种方案只有9人赞成,第四种方案竟然有27票赞成,占全班人数的61.4%。采用自主组合,原九个小组长中有五个小组长落选,有三个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自荐组长成功,组员多人响应。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第三小组组名为“专家”组,在期末考试中该组年级排名平均提高33.4个名次;第六小组,组名为“圣女”组,在校运会中代表班级参加女子一分钟长绳比赛,跳出112个好成绩,荣获第一名。第七小组,组名为“猛男”組,在管理中签订小组协议,规定下午放学后要在教室做作业到六点半才回家,如有迟到、违纪、缺交作业等,要交纳违规费作为小组活动基金等形式进行管理。学期终统计结果表明:在“星级小组”评比方面,六周期评价,九个小组中有三个小组获六次“星级小组”称号,有两个小组获得四次“星级小组”称号,有一个小组获得两次“星级小组”称号,其余三个小组一次都没有;在量化考核评分中,最高分的是第五小组,总分399分,其次是第六小组,总分249.5分,最低分是第七小组,得分是-335.5分,其次是第四小组,得-138.5分。从星级小组评定和量化考核中看出,小组间差异很大。

分析: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个理念,在课堂上采用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成为贯彻“课改”精神的标志,成为各种公开课、汇报课、考核课的必备模式。探其原因,因为它体现了教育方式的多元化,突破了传统教学“一言堂”你讲我听的现状。合作学习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和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它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据了解,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学校大都是“均衡分组法”。分组时首先是根据班上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等个性特点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例如5人小组,就安排一名优等生,一名中上生,一名中等生,一名中下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正因如此,一些小组在日常所开展的如发言、展示、质疑、讨论等活动中,一直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包揽,其他人则无动于衷,没有开展实质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教师不断的表扬声中表现欲更强、信心更大,而大多数学生却在无数次的失败下不敢多嘴,怕说不好给自己带来不悦,干脆充当“观众”,什么也不说。久而久之,中等生觉得技不如人,学困生会觉得没出息,放弃学习念头,因此出现不参与或不愿接受帮助的现象。

而“自主组合法”分组,高度发扬民主的组合方法,让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相同的学生合奏在一起结成“小伙伴”,这种是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的方法。这种分组方法充分体现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重视个性之间的差异,通过组内学习活动使他们的个性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健康的发展,实行因材施教,不仅“补短”更要“扬长”,这样的教育更加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经过一学期的实践表明:小组内和谐,合作意识强、配合默契,但小组之间的差异较大,各小组之间形成的风格各异。如第七小组,组名“猛男”组,动手能力特别强,物理教师多次表扬该组“分组实验”完成得最快最好,遇到数学难题,学生都推举“专家”小组作答,遇到有争议性的问题都由“司令部”组做最后发言等。这些体现出“各具所长”,评价方面差异在所难免,又表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十分重要。

至于“均衡分组法”与“自主组合法”分组的优劣,不能用只言片语断定,还是看需要,我粗浅认为前者是“取长补短”,后者是“扬长补短”。鉴于评价方面:学生思想表现采取等级评定,学习成绩方面采取预定指标评价,这样就能比较出学生阶段性进步幅度,也有利于小组间的比较。如果采用“自主组合法”分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订差异目标和方法,有的放矢地实行因材施教,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与特长,以个性发展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8.

作者简介:李志豪,男,出生于1973年6月,本科,就职于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研究方向: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个性化合作学习 篇3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合作”的解释是“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 中“合作”一词共出现了8 次, 也可见“合作”的重要。百度百科中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 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可以从多方面体现。

一、针对个性, 分好合作学习小组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法。这一理论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 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 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 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 我们在备课、上课时, 要更多地从关注学生, 开发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去考虑问题。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呈现用“多元智能”来教学的策略, 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 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 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在教学形式上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 以利于人际智能的培养。

在分组时, 尤其是针对新接班级的学生, 一开始我们可能仅仅是按照临近座位进行分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体验, 我们会发现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 那么, 我们也就可以结合这些特点对分组进行调整。最终形成每个学习小组中的成员, 能够存在多种潜质, 从而实现在学习中的互补。分好组还要做好分工, 组织能力强的可以选定为组长, 组长再根据组员的特长, 针对不同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分工, 让每位组员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

我们语文教学包含五大板块:“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 有些学习内容可以按固定的小组合作学习, 有些内容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结成新的学习小组。比如, 其中的“综合性学习”, 它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 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 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这是我们新课程中所积极提倡的。

在一节六年级综合性学习 《说名道姓》的课堂上, 老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提议, 确定了五个学习小组:姓氏起源、《百家姓》、字号研究、重名研究、名字含义。之后老师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了相应的小组, 这样就将全班学生分成了五个小组。之后小组制定计划, 进行分工。在交流计划时, 组长或指定的组员从研究的主题、分工、优势、困难、期待什么帮助等方面进行汇报, 之后其他小组的成员提出一些质疑和建议。就这样, 大家一起完成了各组的计划。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 大家互相帮助, 团结合作的气氛异常浓厚。

二、适时安排, 定好合作学习议题

教学活动中的信息资源主要来自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教与学的内容载体, 即教科书和其他相关教学材料, 如教学参考书、辅导书、音视频资料等, 它们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物化”的教学信息资源, 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凭借这些资源来理解教学内容, 完成教与学的任务;二是教与学的对话过程, 即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思想交换和情感交流, 这种交流的结果构成了教学过程中“人化”的教学信息资源。“物化”的教学信息资源是等待着被“激活”的静态的资源, 只有通过师生围绕其进行互动和交流, 它的能量才能释放出来, 教学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才能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 倡导教学中的“合作”就是要关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互动, 努力提升这种交流与互动的能力并形成有效交流的策略。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 这与我们的教学设计有很大关系。不敢放手, 一味地牵着学, 势必束缚学生的思维, 阻碍学生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时机, 抓住关键问题引发合作探究, 让学生动起来。

一位教师在执教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时, 首先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初步感受到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 引导学生概括为两个字, 一个是“美”, 一个是“绝”。那么作者是怎样把技艺高超表现出来的呢?教师出示了下面的阅读要求和合作学习提示。

阅读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3—6 自然段找到直接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合作学习提示:

1.同学们可以分别从体现刷子李粉刷效果如升天一般美、粉刷时穿黑衣且无白点, 两个方面学习。

2.交流时, 同学们可以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想象感悟、朗读展示、借助资料等方法感受文章中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细节描写的好处。

从具体段落中抓关键词句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这样的要求指向明确, 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注重学习的角度和方法的指导, 这样的合作学习提示操作性强, 学生清楚该怎么做。在关键问题的带动下, 学生们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质疑补充, 课堂上学生的主体自然就得到了体现。

上面的合作学习议题, 是学习本文的关键问题, 贯穿于整个课堂。还有的合作学习议题, 是安排在某一教学环节之中。

在一节五年级《学会看病》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研究课”上, 教师结合生活中看病的实例, 引导学生学会看医院的平面图、门诊表、挂号条和收据等“非连续性文本”。针对“一张挂号条上可以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这个问题, 学生在表述时总是不全面或是重点不突出。于是,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然后归纳出“获得了哪些信息”“哪些信息更值得关注”。在汇报交流时, 其中一小组的几位同学有分工地进行了表述。有的将挂号条上的信息按顺序全部介绍, 有的提示要注意的事项, 有的明确指出最重要的信息……

这个合作学习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设计的, 时机恰当, 方法得当, 效果明显。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有序观察与表述、筛选提取、合作互补等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三、积极参与, 做好合作学习指导

好的合作学习, 对教师来说, 要体现“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对学生来说, 要形成“伙伴协作”的学习共同体。在学生合作学习时, 教师应该做好观察和参与。对活跃的小组的合作学习, 要认真倾听适当点拨;对沉闷的小组的合作学习, 要了解困难帮助解决。在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 教师还要注重发挥“指导、引领、点拨”的作用。

还拿前面提到的《刷子李》的合作学习来说, 汇报时, 学生抓住了下面的这几个句子来体会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

刷子划过屋顶, 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 白得透亮, 白得清爽。

如同伴着鼓点, 和着琴音, 每一摆刷, 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 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 一道道浆, 衔接得天衣无缝, 刷过去的墙面, 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当学生体会到第一句中“划”比“刷”更形象时, 教师点拨:“这是作者抓住动作特点, 运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写。”在学生从这三句话体会到描写得生动形象之后, 教师又引导学生感受它们分别表现出的颜色美、声音美、画面美。

这样的设计, 这样的操作, 学生动了起来, 也使得“体会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这一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从而使学习目标活了起来。

纵观以上表述, 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作用同等重要。总体来说, 我觉得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扮演好三个角色。

首先, 教师要当好“指导员”。在分好合作学习小组后,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好合作探究的问题, 这是第一个“指导”。而其他更多的“指导”是在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时的适时点拨。这个点拨可以是口头的, 也可以是书面的 (板书) , 还可以是媒体呈现的。

其次, 教师要当好“教练员”。合作学习中, 对于精彩的语言要有学习、积累、运用的过程。通过朗读、对比等形式, 感悟语言的精妙;通过填空补充当堂积累优美句段;通过仿写句段, 实现对语言文字的运用, 这些过程都要设计好。在语言点的选择上, 要结合单元主题, 结合文本特点, 结合文中提示或课后练习。选点要小, 之间要形成系列, 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不失语文课程的本位。

最后, 教师还要当好“裁判员”。在交流学习成果时, 我们往往看到教师请一个小组上台汇报, 其他小组进行质疑或补充。这个环节往往很热闹, 大家各抒己见, 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 在不同的见解中, 针对有偏颇的理解要及时进行纠正, 达成共识, 而不能只是作为旁观者, 学生说什么都认可。

家园合作中幼儿个性化的培养 篇4

【关键词】家园;合作;个性化

幼儿园除了许多聪明漂亮、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外,也存在着少部分交往意识淡薄、拒绝与同伴交往的幼儿。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位叫萱萱的小女孩,每次在户外活动时,她都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不管老师还是小朋友去叫她,她都不过来参与活动。印象最深的就是萱萱背着小书包走出班级,要离开幼儿园。刚走出班级被老师及时发现,带回了班级。我试图想知道萱萱要离开班级的原因,可萱萱撅着小嘴巴,一言不发。通过孩子们的话语才知道萱萱是和同伴生气了。萱萱的种种表现让老师们很是担忧。

我们把萱萱父母请到了幼儿园,针对萱萱的情况进行了交谈。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萱萱的爸爸是一位军人,平时对萱萱要求比较严格同时也很溺爱。而萱萱的妈妈是一位画家,对萱萱则是美式教育。父母二人在对萱萱的教育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导致萱萱不确定自己做事的正确性,逃避与人交往,慢慢形成了交往中没有正确的方式,且做事方式较自我。交谈中萱萱爸爸妈妈表示愿意配合老师来解决孩子的问题。父母二人保持正确的一致的教育方式,家园共同改变萱萱的情况。

班上几位教师苦思冥想,决定从妈妈是画家这方面下手,来改变萱萱的交往意识。萱萱妈妈为班上的美食一条街提供了一些画,当孩子们称赞这画真漂亮时,萱萱开心的笑了。每天的活动区时间也不再躲在角落里,而是去美食一条街旁边,这使我们老师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以后一有机会,我们就会邀请萱萱妈妈帮我们画画。慢慢的萱萱偶尔能主动和同伴交往了。 可萱萱心情不好时,还是会自己躲在角落里。离园时间,我主动和萱萱爸爸反应了萱萱最近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改善孩子的情况,决定尝试让萱萱妈妈来到班级上,为孩子们组织一节绘画活动。活动中萱萱妈妈设计了好多和孩子们的互动环节,和孩子混成一片。同时,萱萱妈妈轻易画出的卡通人物,让孩子们看的目瞪口呆。“哇!好厉害呀!”“阿姨,您画得太漂亮了。”孩子们不觉发出惊叹声和赞美声。这时,萱萱得意的笑了。低下头也画出了好多漂亮的卡通人物。活动快结束时,萱萱的作品被挂在了展板上,萱萱大声的介绍了自己的作品。通过一次绘画活动,萱萱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增强了萱萱的自信心,也提升了她和同伴交往的积极性。

这学期,班上开始分小组合作学习。最近萱萱的进步不光教师和家长有感触,孩子们也都看在眼里,所以孩子们都一致推荐萱萱当第二组的小组长。萱萱当了小组长后,和同伴的合作更频繁、更主动了。与同伴的交往意识越来越强了。偶然的一天,当我走进班级时看到萱萱仰着笑脸在和同伴做游戏,顿时心里豁然开朗,真为萱萱的改变感到高兴。

个性化写作离不开合作 篇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把强调“真情实感”写入《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克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的毛病,对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写作重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从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

这一改革,给如今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缺少生活体验。他们往往不能发现生活,抒写不出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反映不出儿童“本真”的生活。从参加“个性化”课题以来,我在作文教学中时常重视个性化要求。但每次习作下来,具有个性的作文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没有写作动机、兴趣和自信。要写出个性化作文,显然需要老师、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看上去似乎有些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我认为,在合作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的写作差异能得到弥补,写作欲望的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张扬个性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到有信心;合作习作能使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在和谐中进取的境界。合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过程。

一、寻找写作动机

没有写作动机,学生就不会想写,就不会积极收集材料,也就不会“有东西可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如果写作兴趣解决不了,那么能够写出来也就无从谈起。可见,写作动机是关键。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学习兴趣和目的是学习动机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而儿童恰恰有表现自己的愿望,有强烈的“表现欲”。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写作基础把学生分成小组,4~6人一组。(1)在习作之前让小组成员各自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受,选择出来的材料要有典型性。(2)视角是广阔的,不是局限于课本,小组广泛收集资料,互相传阅,扩大阅读面,了解更多的写作内容。布置这一环节,让学生带着任务先自主探究后,产生合作才能完成任务的合作内驱力,以达到自主选材的目的。

二、分享快乐、点燃火花

习作前的安排,让学生主动实践,亲身体验,弘扬个性。在习作课上,我把学生的独立收获与合作学习统一起来。我按先前分好的小组,根据习作要求展开交流讨论,把自己在生活中探求、挖掘的独特感受,典型的、新鲜的材料说给同学听,共同分享。其中,我参加的小组是这样交流的:

“在学校,随处可以看见老师的眼神。有些人说,老师的眼神是凶巴巴的,但有的人说老师的眼神是温柔的。而在我的眼里,老师的眼神和妈妈的一样,时凶,时温和……”

“现在,我们得到的爱不仅是父爱和母爱,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爱。整天,我们只顾吃香的,穿好的,幸福极了,过着公主一般的生活,有时还处处刁难父母,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今天,我看了《暖春》这部电影后,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小花的遭遇和命运是悲惨的,可是她那坚强的性格,高尚的品质,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我相信,整个社会、校园、家庭,一定会兴起关爱的良好风尚。爱,无处不在,你走到哪里,爱就跟到哪里。爱,就在你身边……”

这些发言,不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写作兴趣。

三、愉快、激情的写作状态

学生的情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激烈的交流中,有些学生已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手痒痒的。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同学们想把刚才的话写出来吗?”“想!”多么响亮的字眼。顿时,整个教室只听见“沙沙”的写作声。学生一开始就充满自信去写,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这种浓厚的写作兴趣,甚至到了迷人的程度,达到了叶老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佳教学状态。教室夜一般的静,我的思绪早已和学生的写作融为一体。看到让学生高涨的写作热情,他们愉快地、顺利地、轻松地写作,内心有说不出的喜悦。

四、展示自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写作完毕,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主动上台把自己的佳作读给大家听。放眼望去,教室里举起的一只只小手和一双双水灵灵的眼睛是多么的可爱,一个个精彩感人的故事令人触动。

当同学读到:童年,五彩斑斓,无忧无虑;童年,多姿多彩,充满欢声笑语;童年让我魂牵梦绕,难以忘记。现在回想起来,我还会发笑。

那是我8岁的时候,一天,我悠闲地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书。书中有一句话说:“多喝一点墨水,就多得一点知识。”我非常高兴,心想:喝一点墨水能得一点知识,如果喝一瓶墨水,知识不是更多吗,如此算来,我喝上几瓶就有全世界的知识了……”一瞬间,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懂得,这就是合作成功的收获。

古人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间进行思维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文章字里行间隐含的情、理的感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和责任,也使学生能写、会写、想写。

合作习作使学生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所有的小组成员通过一个共同目标紧密的联系起来,每个成员之间面对面的接触,以不断加深了解的方式进行交谈,非常亲近。不管有没有天赋,他们都能够昂首挺胸,大胆发言、写作,展示自我,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视自己为有价值的人。整个习作过程,学生们都在积极主动地忙碌着、参与着,没有被逼迫的感觉,整个学习过程都是通过学生互相发言、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理解、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的。

个性化合作学习 篇6

一、新媒体与传统出版单位融合的必然性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数字时代的来临, 也带来了读者快读、随时随地阅读、个性化阅读等新的阅读需要。就传统出版行业而言, 优质出版资源占有, 即将其进行数据化转型才是自身抢夺市场并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也正因为如此, 新媒体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当前时代, 传统出版行业与新媒体之间介于内容、价格、资源争夺而进行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

我国传统出版行业的新媒体转型以生产方式的数字化转变为前提, 进而完成传统出版行业出版全程的数字化转变。然而就传统出版行业本身而言, 其网络化、数字化、新媒体化的变革趋势, 以及自身业务流程的改革和基于用户个性化阅读需要的业务平台构建等, 均需要从自身出版效率和生产质量角度逐步进行落实, 这些元素和环节的变化均离不开新媒体与之融合和贯通的出版产业链条的连通。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的掌握必然以竞争优势内容的拥有为前提, 传统出版行业在进行特色定位调整的过程中, 同样需要将自身多年所积累的内容资源和企业品牌向新媒体出版领域进行延伸, 以获得内容资源主导权的掌握。

二、新媒体与传统出版融合的表现

传统的综合性出版社, 多从印制出版纸质图书及编辑加工为主的传统出版角度入手, 将自身转变为可以提供海量信息服务、数据内容加工的核心服务供应商。在此过程中, 综合性出版社需要从收入利润、机构设置、人员构成等方面来进行数字出版等新媒体模式的调整。而此改革过程中, 新媒体便捷的传播速度、广阔的覆盖面、多角度的传播途径、互动性强等优势, 新媒体对读者个性化需求最直接的体现和反馈, 为传统出版行业提供转型期间带来了挑战, 也提供了更多机会。例如, 《暮光之城》的快销成功, 不仅仅依靠编辑和作者对本书的优秀策划, 借助My Space等社交网站来与《暮光之城》读者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 同样也是《暮光之城》得以快销的主要原因。感觉自己倍受《暮光之城》作者和编辑出版商关注的书迷, 特意为《暮光之城》构建的Twilight MOMS及Twilight Lexicon等网站, 同样为《暮光之城》系列突出的快销提供了极为强大的动力, 也正因为如此, 《暮光之城》销量完成了750万册的额度。

此外, 在新媒体的有效融合下, 传统出版单位借助在线广告、微博、微信、搜索引擎排名、播客、友情链接等强大宣传攻势完成了传统出版无法达到的营销效果。

三、个性化阅读需求下新媒体与传统出版方式的融合依据及基础

(一) 传统出版与网络平台的资源共享

互联网庞大的空间、读者群、作品库、作者库等, 在近些年网文迅速获得读者青睐的同时, 也积累了大量的从平面媒体到网络媒体发展的网络资源。例如, 晋江原创网、起点中文网、搜狐读书原创频道及红袖添香网等, 互联网原创网站的迅速推陈出新, 也为传统出版单位以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要而进行的出版方式的革新奠定了基础。传统出版借助网络资源来进行出版模式的改革, 如出自网络原创小说的《明朝那些事儿》《步步惊心》《何以笙箫默》等, 在经过网络推广又借助传统出版单位包装之后, 其市场的占有必然轻而易举。一些优质的网络资源可转化为优质纸质资源, 并且被传统出版单位出版发行。借助网络平台的构建, 传统出版单位不仅可以将现有的出版资源转化到传统出版单位的数据库中, 还可借助互动平台的构建来完成与书迷、读者之间更多的互动沟通和服务功能的多样化供应。

(二) 传统出版内容与新媒体平台技术优势互补模式

施普林格已经成型的数字出版平台Springer Link2.0及小米多看阅读的存在、技术发展现状及管理模式, 可为我国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础。正因为信息片段化得以实现, 读者在各个学科领域可随意查找自己喜欢的内容及性能信息的自由化组合, 新媒体平台所提供的镜像服务、特定的图书馆书目完全契合及已经成型的数字版权管理模式等可以为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平台及与新媒体、传统媒体的融合提供完整链接。内容采集方面的出版策略、双盲审稿制、生产技术人员外包政策等均可以保障传统出版单位出版方式和方法的创新, 其中包括在线竞先出版模式、专业化定制出版模式、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等的特色化构建。基于此, 传统出版单位不仅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来满足不同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和信息获取的需要, 其可以提供的多样化服务及线上线下同步的信息, 同样可以带入传统出版现有的读者群体中来, 进而成为忠实读者。此融合及合作优化模式既不过多占据宣传和推广资源, 也不会过多地消耗和占用营销资源, 但是此模式无异于传统出版单位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另一创新性渠道。

参考文献

[1]刘建.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衔接的法律规导[J].出版发行研究, 2014 (09) .

个性化合作学习 篇7

1新农合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

新农合作为一新生事物,没有以往的成功的范例可供借鉴,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1广大群众对新农合持观望态度,对新农合的相关政策不了解,相当部分的群众都觉得这是和自己无关的事情,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较低。

1.2农村地区,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程度低,对复杂报销程序不能理解,中间诸多繁杂的手续影响了参合农民的意识。无法体会到新农合的实利。

1.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滞后、老百姓意识低,身患重病才来就医,存在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由于一部分药品、检查治疗费未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住院自费部分费用偏高。农民享受新农合医疗保险的补偿比例偏低,难以达到减轻农民医疗负担的预期目的。

2人性化护理对新农合的作用

随着对人体认识的提高,现代医学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理解病理问题,使得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转变,护理工作也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模式,医疗服务的人性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应用一颗博爱之心同情、关心、宽容和接纳患者,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

2.1宣传作用

作为一名农村的医护人员,要了解新农合的政策,知道应该怎么做,同时也要知道面对的患者可以享有怎样的权利;这样在护理的过程当中可以把政策很好的向患者宣传,让他们了解各个细节,真正从中得到实利,从而让更多的农民加入进来。

2.2推进作用

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使患者有了最大的满足感和安全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切实体现医院的宗旨——一切为了患者。通过所有医护人员的真诚服务去感动患者,赢得患者,形成良好的口碑,从而使患者的就医回头率增加,使笔者所在医院形成了良好的就医顾客发展链,从而推进新农合快速发展。

3人性化护理的措施

人性化护理不仅仅表现在护士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能体现护士对患者的真情实感;要让新农合政策更好的发展下去,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以人为本

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工作必须由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护理人员的内在潜力,处处为患者着想,时时以患者为中心。多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借机学习不同的、常用的民族语言,以便在工作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3.2技术精湛

护士应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及精湛的技术,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做到操作娴熟、语言温柔、态度和蔼可亲,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3善于沟通

建立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态,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给予疏导,与其达到共识。尽量安排同民族的医护人员耐心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对身体的康复充满信心。

3.4换位思考

转换角色,事事为患者着想、时时以患者为中心,急患者所急、痛患者所痛,待患者如亲人。护士应该进行“假如我是患者”的换位思考,充分体会作为一名患者所产生的一系列需求,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患者的尊严。

尽管新农合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继续宣传和落实,不断地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不仅新农合医疗办公室的人员做好这项工作外,充分发挥护士的优势,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人性化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向农村患者及家属宣传“新农合”政策;发现在患者住院期间执行政策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医院反映,及时解决;引导患者就医,让农民患者更充分地享受政策的优惠,那么新农合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谢凤勤.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运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13(11):15-17.

个性化合作学习 篇8

摘要: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不仅是高校面临新形势求得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探索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人才培养,产学研,创新力

参考文献

[1]石定环.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三一”核心创新力[J], 中国科技产业, 2012年6月.

[2]陈红梅.提升大学创新力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 文教资料, 2012年1月中旬刊.

[3]丁红燕.地方工科高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实践[J],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8年7月.

[4]王秀敏, 王刚, 肖丙刚.基于产学研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梧州学院学报, 2008年6月.

个性化合作学习 篇9

关键词:英语阅读;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28-01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个教材都有新的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学生能力培养策略、教材结构、班级规模、活动形式、评价方式等去进行大胆探索、尝试。为了把英语知识学习与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对课文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浅探索。现根据本人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阅读习惯

1、适应期

其任务是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预习阅读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

2、半自主期

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讨论、释疑。每一周我都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课堂上进行以某组主讲,其它各组提问,这样学生间相互动起来了。教师讲学生之所想。

3、自主期

“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和详读)。如:消遣类的小故事,新闻类的读物,语言结构比较简单,只要知道内容大意即可,就采用略读方法;如果要寻找某个具体的资料或信息,或对材料从表层到深层进行理解,就要详读。

三、阅读技能的获得

在课堂上,每个人的阅读技能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对于非母语的学生来说不足为奇。有的人善于打网球或游泳,而有些人在这些方面能力却很差。其实是这些人大都需要训练的结果。只要在阅读中帮助学生发现阅读技能的不足,就可以采取措施来提高。例如就阅读速度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1、慢速

这个阅读速度是以学生自认为适宜的速度,也叫自然速度。阅读时,可以鼓励学生做笔记,记下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告诉学生没有必要理解每一个词,但必须抓住总体思想。

2、中速

指在阅读中避开不重要的单词,抓住重要信息,对一些重点句子。集中理解或反复阅读的方法,也有时可以跳过阐述主题的例子。

3、快速阅读

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必须忽略那些多余的信息,但要记住主要信息,达到快速阅读,通常是以一定的目的或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速度就自然而提高,此外,阅读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文章,往往速度也较快。

总之,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的阅读和交际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紧扣大纲,立足教材,抓住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一个环节,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他们的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又可以兼顾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写能力的培养,实现我们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目的。教师可根据有关信息设置深层理解的问题,学生利用逻辑推理,并借用一定的常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得出问题的答案。

个性化合作学习 篇10

一、语文阅读个性化学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 这不仅是学生阅读方式的个性化、教师教学模式的个性化, 也是阅读素材以及教师课堂引导的个性化。无论是采取的哪种模式, 个性化阅读教学都是为了跳脱出传统的教学模式, 给语文阅读教学以更多新鲜元素及活力, 这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富趣味性, 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 这对于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是一篇十分个性化、富有趣味并且思辨性比较强的文章, 开课前我向学生们提问:“对于一件特定的事物, 大家觉得它的正确答案通常有几种”?很多学生觉得这是一个不需要问的问题, 纷纷说道:“当然是一种了”?我接着问:“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 学生们觉得有点诧异, 教师似乎在暗示对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应该不只有一种, 这个个性化的设问对于学生们大脑中形成的常识是一种很大的冲击, 学生都惊奇的用饱含探究神色的目光望向我, 仿佛在等我揭晓答案。就这样, 这个个性化情境的插入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 在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中我展开了教学:“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状况”。初中语文教材中加入了“关注科学”的单元设计, 这其中很多教学素材都是十分个性化的, 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中, 很多知识和学生固有的观念间是存在很明显的差异甚至冲突的, 这往往是很有价值的个性化教学素材, 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 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语文阅读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十分常用的教学模式, 协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进学生间的情谊, 还能够借助大家的智慧对于某些问题共同展开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需要学生间就某个阅读范本来共同展开探讨, 需要学生间能够彼此交流、交换意见, 这对于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与认识是很有帮助的。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是一篇很经典也很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文章, 就这个话题也可以让学生们展开探讨。正式教学前我先就这个题目和学生们展开了交流, 让学生间以协作学习的形式回想一下记忆中自己的“童年的朋友”, 说到童年学生们自然饶有兴致。有的学生回忆起和自己一起长大的隔壁邻居家的小伙伴, 回忆起小时候一起玩耍、打闹, 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有的学生说道小时候家里经常搬家, 所以没有一起长大的小伙伴, 自己童年最好的朋友就是那些喜爱的玩具。学生们纷纷回忆起自己的往事, 见同学们兴致很高,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让大家谈谈“童年的朋友”对于一个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可能有一定深度, 然而, 某种程度上这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问题, 童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无比宝贵的, 童年生活甚至能够影响一个人今后的人生, 正是因为如此, 我才会让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有思考、有认识。对于这种十分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协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从别人的观点中不仅能够完善自己的认识, 也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 这是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认识与思考的有效途径。

三、个性化与协作学习的结合

对于初中阅读教学而言, 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看似难以融入的两种模式, 但是并不尽然, 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渠道及突破口这两种模式是能够相互融合, 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 还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两者的结合对于阅读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推进。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是一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 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个性化学习及协作学习的结合, 首先我让学生独立的构建一下他们头脑中的“天上的街市”的样子。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本来就富有个性化色彩, 学生们的答案各不相同, 很多学生都对这个问题充满兴趣, 就这样, 怀着各自对于“天上的街市”的设想我展开了课堂教学。在学习了作者笔下的“天上的街市”后学生们的观念明显有改观, 很多学生都被作者笔下所描述的“天上的街市”的美所深深感染, 借助这个契机, 我让学生间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于这篇文章中最打动你的地方展开探讨, 同学们各抒己见, 饶有兴致的谈论着对于这篇文章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文章的理解与认识自然也会逐渐加深。

上一篇:依法监管下一篇:驱动性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