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规划

2024-09-19

景观设计规划(通用12篇)

景观设计规划 篇1

我国是一个幅源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6 9.3%的人口分布于乡村,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近些年,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日的日益增长, 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日显突出。一方面发展经济要征用土地, 另一方面因经济过热管理失控滥用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人口基数一天天扩大而自然资源却一天天减少。又据最新资料, 我国现有荒漠面积2 6 2万k m 2, 由于生态环境改变, 荒漠面积仍在继续扩大, 每年被砂化吞噬的土地竟达2 0 0 0 k m 2之多土地资源被如此惊人的破坏给后来开拓者以严峻的警示, 为扼制滥用土地现象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我们一定要按国务院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办事。作为工程设计人员, 应高度重视, 在工程设计中从方案论证起直至施工图的具体布置都要尽量做到不占或少占农田, 即使占用也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总图运输设计在满足工艺流程、生产运输、环境保护要求的同时, 还要做好各专业用地分配与平衡工作上面, 笔者基于参与的各个总图设计项目, 谈谈关于用地规划方面的经验。

1 厂址和运输线路选择与节约用地

众所周知, 厂址选择涉及产品方案、市场营销、资源、能源环保、用地交通多种因素, 总图运输包括用地分配和运输方式选择等项工作内容, 在厂址选择中往往它能起到取舍方案的决定作用。反过来, 厂址选择恰当与否又将影响总平面布置的经济合理性, 占用农田和建设投资的多少, 厂址与运输的协调性。结合物料运输选厂, 常以距离短便捷为好, 因为这样线路占地少的工程, 基建费和经营费都省。下面为以运输线路决定厂址的工程实例。

如某银矿可行性研究设计选择了两个厂址:I方案距平窿口1.6km, 地形开阔, Ⅱ方案距平窿口0.4 k m地形较窄, 场地集中, 经现场踏勘及技术经济比较决定选用I方案。其理由是I方案1.2 k m公路工程造价和土地 (约1.7 hm2) 征购费比Ⅱ方案场地开拓费用还多。Ⅱ方案经协调布置, 整个矿山的采选冶场地都在离矿体4 0 0 m的范围内, 这样既节约土地又节约工程投资另外, 也有因厂址决定运输线路的实例。又如某铅锌矿工程由于经费与用地问题, 主厂房近期都在老选厂内增加新系列解决, 竖井平窿运原矿距离长达2.5 k m, 自然这与老矿现有条件分不开。一般新建厂由运输线路决定厂址的情况占多数。但不管那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节约用地应该是前提。

2 总平面布置与用地

2.1 工业总平面布置

一般厂址选好之后总平面图布置便是设计的关键, 它是在有限圈定范围对工业建筑和工程设施作全面统一安排, 以保证工业生产的连续性和方便快捷。这当中节约用地的办法有许多, 应该说总平面布置中功能分区明确布置紧凑是首选。山东归来庄金矿日处理矿350t, 选、冶、机修、汽保、压滤渣乾堆、供排水处理站、矿部工人村近1 0个子项一并布置在1 2.7 5 h m 2用地范围内, 生产区与非生产区, 清洁区与非清洁区截然分开互不影响, 进出车辆由贯通全厂 (矿) 的主干道与各分场相联系, 机动灵活。该项目一年筹建 (含安置拆迁) , 一年建设并于同年末投产, 第三年达产。1994年、1995年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优秀设计一等奖。当时现场反馈信息“总平面布置集中, 省地省时省工程投资, 缩短了建设周期”。

相反, 工业总平面缺乏长远规划, 预留场地不足, 一旦发展又要重新征地建设造成大的浪费, 如韶关某冶炼厂内部铁路因主生产规模 (由铅锌5万t/a扩大至15.5万t/a) , 三次建设引起调车场的三次建、扩, 其中二次易地新建, 多次征地, 有的线路填方十多米, 涵渠工程浩大, 每次改造场地, 老场仍然保留使用, 致使管理复杂、机械庞大。

若该厂能事前选定一个比较适中的位置作永久性的调车场, 按2~3个五年计划扩大运量, 一次规划, 分期实施情况可能会好此。株洲冶炼厂规划则考虑了这一点。1 9 9 6年株冶决定建自己的调车场, 设计运量按“九五”计划数稍加扩大, 在原老渣场地基上布置车场, 初期按适当的股道数敷设, 到2 0 0 1年酸罐车保有量增加需要停留位置时, 只须在原初期工程的基础上将预留的股道铺上钢轨即可投人使用。

以上二厂生产规模铁路运量与管理方式基本接近, 然而无论从车场占用农田、工程投资使用效果都有明显的差距, 分析原因, 恐怕与事前有无一个总体规划相关。

2.2 总平面布置中的其它节约用地措施

2.2.1 利用地形建工厂

一般厂址建设条件是地形起伏不大的升阔地, 而对重金属工业不然, 它叮以利用山坡地建工厂, 沿坡面布置厂房。这比在平地上配置物料传送带距离短, 省地省运输功;且一般平地建厂占好地。

我国著名的攀枝花钢铁联合企业座落在四川渡口, 这是一座依山伴谷择荒而建的新型工业城市。一排排错落有序的建筑屹立于云川高原, 楼中楼阁中阁重重叠叠.这里的每一个山头, 每一块土坡都派上用途, 可称得上是我国工业建设利用地形较好的城市之一。

2.2.2 合并建厂房

新经济工业用房有采用大跨度拼装式联厂房的趋向, 这种厂房一能缩短工期, 二能节约用地, 一栋厂房包含各个工段, 方便材料半成品加上及输送, 方便各车间的联系协作和生产管理——上海旅游客车厂扩大初步设计做了半年, 设计了5~6个方案, 最后还是选用了有联合厂房的方案, 囚为它能打破原有生产管理模式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

又如浦北铅锌矿为方便管理和物品的起吊运输, 将杂品、小五金、劳保用品等库合并建一栋仓库, 工人村依托城镇建、管, 也是一种好办法。

2.2.3 合并建道路

一般道路用地占居住用地8%~1 5%, 占工业用地也不低于1 0%, 省一条路, 共用一条路, 哪怕在原有基础上增宽部分路幅也有节约价值。

洞柏银矿选矿主厂房球磨与浮选靠检修端标高差3 m, 且都要进汽车, 将球磨检修跨标高降低1 m浮选检修跨标高抬高1 m, 两者处一个标高通一条道路可少修路5 0 m。又如某锡矿几个废石场方案离平窿日距离都在4 0 0 m左右, 而另一个距离平窿口5 0 0 m的方案却被采用, 因为它运废石的路可以与运原矿的轻便轨道路基平行等高运行4 0 0 m从而节省用地。

2.2.4 合并建管线

各种管线一般以地下直埋、设沟悬挂、地下架空共架敷设等方式处理。事前有序的安排对少占用地减少检修有好处。株洲硬质合金厂技改上程, 由于工程场地狭窄, 除地下的三水 (上、下、雨) 其它均需架空共架多层敷设, 否则很难安排。按当时的规范规定“共架煤气管道不应与动力电缆共架敷设”。经研究《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设计规范》, 咨询规范编制单位, 认为煤气管道与电缆桥某匝型敷设的电缆可以共架, 但净距要求严格, 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归来庄金矿处理管线办法独特, 把管线全安排在1 m~1.5 m钢筋混凝土盖板沟内 (称中心沟) 。

3 结语

本文是笔者长期从事总图设计与规划中对用地规划的理解与心得, 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在用地规划设计中如何节约用地应该有所裨益。

摘要:笔者基于多年从事总图设计与规划相关工作经验, 以总图设计中的用的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 重点从节约用地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全文融入了大量的实例, 有笔者参与过的, 也有参加同行讨论会中获悉的, 全文意于高屋建瓴地探讨如何在总图设计与规划中对用地的合理分配, 既具备较高的理论价值, 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可操作性,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总图设计与规划,用地规划,道路

景观设计规划 篇2

摘要:现如今,我国对于城镇化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我国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差距变大,以至于很多农村都不能很好享受与城镇相同的待遇,这样不仅会加剧资源以及环境等社会矛盾,还会在不断发展中出现更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就需要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完善美丽乡村的规划,进而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本文主要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阐述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

从我国的经济情况中来看,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逐渐投入到市场中,所以我国经济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的驱使下,我国国民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越来越重视,人们不仅想要有更高质量的生活也逐渐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而且从目前来看,我国城镇化的规模也在进一步地加快,因此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让乡村可以与城市一起发展下去,解决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让乡村向好发展。而且传统形势下的城乡规划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实现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需求,因此想要更好加强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逐渐找到一些合理的方式,加快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进度,有效解决好我国城乡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部门缺乏美丽乡村的规划意识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很多政府部门都开始重视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但是很多政府工作人员都没有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有全新的认知,所以在开展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还是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政府工作人员制定了有效的规章制度,但是因为没有完善的体系,导致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1]。

1.2 政府部门过于注重表面的形象工程

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无法更好进行规划。现阶段很多政府部门过于注重表面的形象工程,反而没有注重具体的工作质量。而且很多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都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在检查之后,就不会重视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导致乡村一直不能更好进行规划。

1.3 乡村的建设过于千篇一律

为了更加迅速的完成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很多政府部门都为了更早实现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目标,所以在构建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时候都是按照传统的一些规划方式以及准则来开始的,导致农村中出现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特点,导致农村不能更迅速的发展[2]。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的具体措施

2.1 对乡村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在对乡村进行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种新型的规划方法,同时对乡村的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布局,这样不仅可以让乡村在日后更好的发展还可以让乡村与城市齐发展,一直以来,乡村的发展都不如城市,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注重这一点。因此想要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从几个方来重点阐述:①政府人员需要做好完善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工作,对乡村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同时要深入到人们对生活中,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针对村民的意见进行规划,这样才能满足乡村发展的需要,进而提高整个乡村的经济,也可以让农村人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②政府人员需要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宣传工作,很多村民由于思想陈旧,所以对新型规划接受度很低,因此需要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宣传,提高村民对美丽乡村的认知度,并了解其内在的好处,这样便可以提高村民的计划参与度。而且设计人员在不同的阶段落实好不同的计划,并在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防范工作,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③政府人员需要针对农村的发展进度进行合理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布局,结合农村当前的房屋状态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行合理调整,并落实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而且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不要占用其他的土地,在维持乡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更好的发展[3]。

2.2 保护乡村的整体生态环境

想要更好建设乡村,同时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先注重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环境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只有环境

质量越来越好,人们才能更好的生活。因此在开展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时候需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宣传工作,让农村人可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环境质量,进而满足人们的需要。要知道只有好的环境才能给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而且为了有效满足农村人的需要,政府工作人员还需要利用广播和黑板报的方式加大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这样才能让人们更有效的保护环境,进而提高环境的质量[4]。而且政府人员需要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基础上打好美丽乡村规划的基础,并制定好相适应的生态保护机制,增大乡村中的绿化面积,同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对于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认知度,还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加强人们的认识,进而推动乡村建设发展。

2.3 提高乡村的基础设施

从具体的情况中来看,乡村在基础设施上同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乡村为了更好发展就需要让政府加大投资的力度,这样才能帮助乡村做好基本设施工作。之后,政府人员才能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乡村建设的成本,让乡村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城乡之间的距离比较近,那么设计人员就可以直接借用城市中的设施,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有案例可以依照,从而达到加快农村发展的目的。而现阶段政府工作人员在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进行规划时,需要对乡村进行完善、合理的布局,注重对乡村环境的保护,同

时还需要注意乡村的人文主义建设等,这些方式都是政府人员构建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模式,但是很多农村人并不了解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意义,因此政府人员需要改变农村人对美丽乡村规划的看法,并让农村人可以更有效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将美丽乡村的规划落到实处,进而让乡村的经济获得全面提升。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状况也在逐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落实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政府人员不断转变传统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理念以及模式,针对当前的城乡规划设计情况找到一些合理地方式来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进而让城市和乡村可以更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小区规划布局及景观设计 篇3

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条件,坚持以人为中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努力把安居小区建设成为舒适、方便、安全、卫生和优美宜人的现代化城市社区。

规划布局

(一)规划结构

规划采用小区——组团——住宅组群三级结构。 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小区级公共绿地、两处托幼均位于小区中心部位。小学位于东部,小区由五个组团组成,每个组团由几个住宅组群组成,各组团间通过小区主次道路相联系, 住宅组群间通过组团道路联系。

针对小区现状,适应房地产分期开发的需要,将小区规划为6个居住组团,东部三个居住组团作为第一期开发用地,西部三个组团作为第二期开发用地,开发程序由东向西形成滚动开发模式。

(二)道路系统

根据人流方向及外围城市道路情况,规划采用自由式路网结构,小区主要道路沿等高线布置,形成通而不畅的道路结构。 小区对外设有六个出入口, 其中小区的主入口开向历山路和南外环部,另外四个为次要出入口。

小区道路分为三级(1)、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12米,建筑红线不少于16米。(2)组团级:路面宽6米(3)宅前小路,路面宽3米,车辆可直接到达单元门前。

(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项目及规模

根据小区内公建服务对象和服务半径的不同要求和分期建设开发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分三片布置。

小区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主要位于小区的出入口处沿街布置,这样既方便居民上下班顺路购买, 又使商业建筑对外临街布置,提高经济效益。小区配套的社会性福利设施,结合小区中心绿地设置,布设在小区内部,这样既有较好的小区环境质量,又有好的外部空间环境。

(四)住宅单体设计与群体组合

为满足“安居”和住宅商品化的需要,住宅设计采用二种类型,建筑面积分两个档次,分别为55M2/ 户─80M2/户和80M2/户─90M2/户。 住宅单体设计在内部功能、空间利用、外部造型、 经济节能方面都力求有所创新,并考虑远期发展改造的可能性,方案均采用大起居厅(明厅,使用面积>2M2),并兼有小餐 厅。卫生间考虑三套组合式,即浴缸、面盆及一个蹲式或座式便器,住宅层高采用2.8米,日照间路为1.5H,住宅横向间距不小于5米,建筑层次以四层为主,少量五层。小区住宅按照“三大一小一多”和“三明”的要求布局, 内部功能,动、静分区,管道集中。在设计中充分利用新科技成果,运用推广的新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运用新建材,用生态住宅原理,设计改造新型的适用的住宅,合理利用风能、太阳能,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住宅群体组合充分利用多层条式住宅通风好,朝向好,施工方便等特点,庭院组合主要采用院落式,一般每院落50─60户,设一个主要出入口,并设置标志,这种围合式院落空间,给居民以领域感和归属感。

小区设三个居委会,内设收发信报、传呼电话、取奶站等综合服务设施,在组团中心设置组团绿地。

小区景观设计

(一)绿地系统

小区绿地共分四种,即小区中心绿地、组团绿地、 庭院绿地,沿道路绿化带。小区级绿地设在小区的东入口处, 结合现状水塘和洼地进行改造,利用水塘自然水面,周边铺以不同颜色的铺地, 两侧设置精美的花坛、座椅,配合种植花草树木。后期开发建设中,在小区中部结合文化站,中心幼儿园等公建设施,另开辟一处中心绿地,并按不同服务对象划分不同活动场地,设置老年儿童等活动设施。组团绿地集中设置在组团内部,以花架、坐椅、硬地、小品、儿童活动设施等设施,安排老年人休息的场所和儿童活动设施,是组团内居民交往,游憩的主要场所,属半公共空间。

宅前院落绿地主要以草皮、乔木、石桌、石凳、花架、沙坑、常绿灌木为主,为院落邻里交往创造一个好的室外活动空间。沿路绿化带以乔木为主,可结合沂南山城特色,种植观赏树木,住宅山墙建议用藤蔓植物半装饰。

(二)景观设计

小区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地形特点和道路走向, 将建筑景观与绿化景观相结合、小区景观与城市总体艺术布局相结合,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居住小区景观。

结合曲折变化的小区道路,形成丰富、有致的道路对景点;沿路通过住宅单元的错列围合,形成路移景变的沿街景观效果。(以小区主入口向北延伸,形成贯穿南北的小区景观主轴线;在小区公共绿地与扬州路三角绿之间,形成一条绿化轴线,使三角绿地与小区绿地贯通、增加了小区中心绿地的开放性)。

建筑风格采用坡屋顶与平屋顶相结合的手法、 在细部处理上借鉴和吸引青岛地区建筑的风格,形成典雅、别致、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建筑色彩以白色为基调,坡屋顶以红瓦为主色调。沿城市道路和护城河的建筑,充分考虑城市街道景观要求。沿街建筑要求丰富、连续、形成高低错落、 进退有效的街道景观界面。小区公建力求建筑形式丰富、活泼,采用较为浓重的色彩,与居住建筑典雅的色彩形成对比,使整个小区建筑色彩具有浓郁的现代化气息。

(三)环境小品

小区环境小品面广量大,规划从环境小品融功能性、装饰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设计要求出发,对小区中心绿地及各组团绿地的建筑小品,从指示标牌、柱廊、雕塑、灯柱、围墙、花台、地面铺砌、座椅、儿童游戏等提出规划要求。各组团地中的小品、雕塑、既表现出组团的特征,又美化了居住环境;围墙、灯具、坐椅等每个组团各具特色, 增强组团识别性。小区步行道采用有别其它硬地的铺砌方式,从色彩和质感上来限制空间,以达到丰富的景观效果。

结语

目前,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小区规划布局及景观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每一个细部的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只局限在当前的规划,服务于当代的人类,而且应是长远的、尊重自然的、维护生态的、切实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作者单位:诸暨市振兴园林绿化苗场)

景观设计规划 篇4

1.1 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 (Landscape) 一词最早在文献中出现是在希伯莱文本的《圣经》 (the Book Psalms) 中, 用于对圣城耶鲁撒冷总体美景 (包括所罗门寺庙、城堡、宫殿在内) 的描述, 他的这个观点也许与他的犹太文化背景有关。“景观”在英文中为“landscape”, 在德语中为“landachaft”, 法语为“payage”。“景观”最早的含义更多具有视觉美学方面的意义, 即与“风景” (scenery) 同义或近义。现代景观设计包括视觉景观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 大众行为心理等三大方面内容, 纵览全球景观规划设计实例, 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到成功之作, 无不饱含着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

1.2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是以校园为设计目的地, 合理分析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 以景观设计的手法解决校园环境的功能、视觉、生态和文化问题。

1.3 当前校园景观建设概况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随着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也把校园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作为教育的物质依托, 校园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也与校园环境的规划有着直接关系。因此, 研究校园景观规划与开放的社会和教育模式发展的内在关系, 探讨适合当前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前提下的校园景观规划策略, 可为当前校园景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2 东湖中学校园景观建设

2.1 工程概况

平湖市东湖中学新校区位于平湖市东湖新区原三港小学附近, 东至用地红线, 南至规划道路, 西至东方路, 北至用地红线, 建设用地面积约46665.6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1088.3平方米。新校区建设规模36班, 每班50人, 共计学生1800人, 约120名教职工, 师生合计1920人, 建筑面积21088.3平方米, 总投资约5993万元人民币。

2.2 设计方案

2.2.1 设计构思

平湖市地处长江三角洲, 位于杭嘉湖平原东北部, 南濒杭州湾, 东临上海市。平湖市历史文化深厚, 是著名文化人士李叔同的故里, 作为江南六大厅堂 (莫氏庄园、网师园、采衣堂、卢宅、退思园、春在楼) 之一的平湖莫氏庄园, 至今己经历了三个世纪, 更是成为江南园林的一颗明珠。

景观规划设计立足于平湖特有的文化内涵, 通过丰富的地形塑造, 明快的人工地形, 围和宜人的活动空间, 减少硬质场地, 用小料石、硬地嵌草等方式软化软硬质景观之间的局部边缘, 让人的活动更多地融入到绿化景观环境中来, 从而为师生营造一个富有文化特征的优美校园环境。

2.2.2 设计主题

东湖中学新校区景观设计围绕着“绿树清风, 阳光花香, 尽显文化底蕴”的主题明确树立创造有“家园感, 花园感, 归属感”的优美校园的目标, 利用植物微地形、构架、小品等概念元素的发挥, 营造出东湖中学新校区, 一系列情景交融式的景观。

2.2.3 设计原则

共生性原则:强调环境与建筑的共生;

持续性原则:景观设计具有延续性, 融合性, 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自然性原则:用景观赋予使用者的全方位感受, 传递大自然的绚丽和丰富;

经济性原则:昂贵的材料并不代表环境的品质, 我们一直确信:功能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才是好的景观设计的基本保证, 我们秉承这一原则, 在栽植、铺地和构造物的营建上都坚持合理不贵的处理方式, 充分利用本土植物、朴素的材料进行景观营建, 通过合理的搭配提升环境的品质。

2.2.4 设计目标

营造“绿树清风, 阳光花香, 尽显文化底蕴”的优美校园景观。

2.3 设计重点

2.3.1 思源广场:

思源广场位于校区主入口, 为主要的集散中心。设计以知识的源泉与知识的宇宙为主题进行展开, 寓意知识的宏大博深。富于韵律的同心圆的运用体现了知识的广泛传播, 与东面的树阵完美组合, 营造出立体的、多层次的参与性系统空间, 丰富了校园共享空间框架。树阵选用了香樟、银杏、榉树三个树种来强调季相的变化, 在色彩和空间上都达到了富有层次的变化。思源广场与树阵的结合加强了场所的功能复合性和模糊性。

2.3.2 智慧长廊

智慧长廊以智慧为主题, 以五大学科 (3+2) 、四大发明 (象征古代科学精神) 为脉络进行设计, 寓意学校是智慧的海洋, 学子乐学其中。智慧长廊有树池和广阔的草坪, 象征了智慧的博大精深。漫步在长长的走廊, 开始无穷的思考。这里是学生们讨论学习的场所, 他们在这里解答难题, 巩固知识, 思索新的人生。长廊两边绿茵庇护, 提供给学生们的是一个方向明确的空间, 通往科学世界的通道。

2.3.3 序列园

序列园位于教学楼之间, 设计来源于哲学思想中的序理论, 讲求变化但求统一, 讲究有序的可变性。寓意学生在中学期间应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道德习惯, 寻求突破, 序中求变。

2.3.4 量子园

量子园来源于化学的概念。我们世界上的很多物体, 它们可以理解为几个简单的元素, 再进行不同的组合, 就会形成不同的结果。这样设计的目的意在让校园景观设计走出呆板, 寻求新的突破, 给学生以科学的启发。

2.3.5 芳草园、竹园

位于教学楼之间, 设计思想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精髓文化, 芳草象征智慧, 竹子象征进步, 寓意教师学生学校不断进步发展, 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2.3.6 禾田

位于食堂南面, 设计以禾田为来源, 主要体现在铺装上, 以象征珍惜粮食的寓意。

2.4 种植设计

2.4.1 市树市花的应用

银杏是平湖市树, 银杏种植在平湖拥有较长的历史, 当湖街道松枫台的古银杏已有1164年的树龄;桂花为平湖市花。校园绿化种植基于上述两个品种, 一方面是校园文化和城市文化无缝对接, 另一方面是因为银杏和规划在平湖具有广泛的种植基础, 成活率高, 绿化效果好。

2.4.2 绿化手法应不拘一格, 强调灵活布局, 效果饱满。

3 结语

校园景观建设决不是单一的美化环境, 它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范围上的广泛性、形式上的多样性。景观设计从不同的内容出发, 做到各个区域不同的要求, 以便发挥其独立的功能效果, 使景观建设在运用艺术设计、植物绿化、工程建设等环节, 体现和反映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校园特色以及目的追求、道德情感、价值观念、行为模式, 从而营造良好的学校学习氛围。

本文对平湖中学景观规划设计的初步探讨, 旨在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而提高我国中学校园景观环境的总体提升作出一点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2]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3]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4]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 (第二版)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2001年.

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 篇5

张林 20101543006 摘要: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城市处于人工环境的生态系

统中,更应该善待环境,尽可能增加绿地,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大气和水的质量,并可营造景观,美化城市由于不同城市环境基础和城市特征的差异,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也各不相同,城市需要的是具有针对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被动的、填空式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缺乏城市的全局观,往往会陷入就绿地论绿化的泥沼。

关键字: 绿地系统 城市规划 景观设计

1.城市绿地规划与环境

城市、社会、空间以及城市中的人,具有一种的不可分割性。城市是人创造的取代了自然景观的人文景观,由于没有注意吸收自然景观 的一些成分,造成很多与环境不协调的问题。为解决城市中自然成分过少的问题,最早是在城市中建设广场,广场上保留绿地。绿化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保障。

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城市处于人工环境的生态系统中,更应该善待环境,尽可能增加绿地,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大气和水的质量,并可营造景观,美化城市、必须珍惜在城市中的山林、海滩和湖泊、湿地等这些仅存下来的自然资源,切不可随意破坏,使城市生态恶化。

2.城市绿地系统

2.1城市绿地

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地的土地,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民居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环环境较好的区域。

2.2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

西方最早对城市的构思和设计大多处于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思维模式。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城市应处于河流和泉水充足的、风和日丽的地方,以保证居民饮水的方便和环境的优美。希腊人把荷马时期产生的果蔬园加以改造,栽培观赏花木,建成装饰性庭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需要和科学家对植物研究兴趣的基础上,以往的蔬菜园以及城堡小绿地地很快演变成为大规模的庄园园林。18世纪法国人维腊斯,提出了环境绿地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欧文的劳动公社则集中了城市和农村的主要优点,提出了集城市的便利生活设施和农村的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新和谐村”。这个时期的城市中出现的林园绿地,从布局上看,没有统一的空间规划,完全依附于城市设计的需要;从内容上看,主要依据设计者和所有

审美观和爱好而定,缺少科学的依据;从功能上看,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游赏的愿望,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感性的产物。工业革命以前,城市规模普遍较小,人美比较容易接触自然,同时由于城市化工业程度较低,许多理想城市内没有出现大量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技术,城市中生态问题和游憩问题没有暴露出来。

在两千多年前得秦汉时期就出现了许多城市,这些城市虽然包容了许多自然环境因素,但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毕竟与大自然有一定的隔离,尤其是难以欣赏到名山大川那优美而壮丽的景色,于是,以浓缩了山水景色的“人造自然”——城市园林的产生。但这些园林的目的和用途都是以游憩为目的的,绿地的功能单一。

2.3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保持着自然景观的地域或自然景观得到的回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自然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提供游憩活动的场所,营造城市景观风貌和城市景观文化的作用。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

从内涵上归纳,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园艺,生态和空间三种内涵。从这种意义上来解释城市绿地系统,可以将它定义为在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且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还包括连接各公园,生产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风景区及市郊森林的绿色通道和能使市民接触自然的水域。它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3.城市系统系统规划

3.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定义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一定时期内整个城市发展的综合布局。根据城市规划纲要,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容量和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乡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工程设施,目的是保证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途径、程序的优化和布局结构的科学性,引导城市健康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城市的自然属性。在人类选址建造城市之初,大多将城市选择在山、川、将、湖相毗邻的地方,它给予城市形态、功能布局及城市景观以很大的影响。先有自然,后有城市,自然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的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3.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想形成阶段

随着西方18世纪末工业革命形成的开始,城市性质和功能及其规模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规模逐渐扩大,自然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加剧,大工业城市外围的森林和林间空地逐渐消失,迫使人类重新思考城市发展和城市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问题。随着时间推移,相继出现了许多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城市绿地规划的思想或理论,其中著名的有美国“造园之父”欧姆斯特德倡导的“城市公园运动”;源于19世纪的美国“城市美化运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1929年美国人C·A·佩里提出的“淋漓单位理论”。

3.3“ 建筑优先、绿地填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在具体的规划编制中,由于工作阶段的前后划分、行政主管部 门的分置等原因,往往造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专业规划 的“各自为政”之嫌,或因受制于空问上的分隔导致的“先天不足”。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之间的“前与后”、“上与下”的单向服从关系,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中常常感到被动无力。

3.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当今时代,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城市化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显得越来越尖锐,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酸雨、水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失衡矛盾,都要求我们从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去认真考虑解决问题的出路。其中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手段,来保护和发展城市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

4.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并且结合风水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有序的空间形态。

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渡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环境。美国建筑大师沙里文曾说过:“根据你的房子就能知道你这个人,那么根据城市的面貌也就能知道这里居民的文化追求”。西方文豪歌德说:“建筑是石头的书”。雨果说:“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注入人类家园的每一条细流都不再是自然之物,它的每一滴水珠都折射着文明之光”。

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说:“其实我们创造城市就是在创造文化。如果城市的建造仅是出于经济目的,那么城市中的人是很不幸的”。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是一个高标准、高层次的课题。它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建设,同时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传统、民风民俗等诸多方面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和影响。

5.景观设计学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前者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而对这个特定地方的设计就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而景观设计学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产外空间的问题{仅这一点就有别于建筑学}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景观设计学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而城市规划更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发展计划。尽管中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专业仍在主要承担城市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那是因为中国景观设计发展滞后的结果。因为,只有同时掌握关于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双方面知识、懂得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设计人地关系和谐的城市。

与市政工程设计不同,景观设计学更善于综合地、多目标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单一目标地解决工程问题,当然,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赖于各个市政工程设计专业的参与。

与环境艺术(甚至大地艺术)的主要区别:景观设计学的关注点在于用综合的途径解决问题,关注一个物质空间的整体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基础上的,而不仅仅依赖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

6.小结

由于不同城市环境基础和城市特征的差异,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也各不相同,城市需要的是具有针对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被动的、填空式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缺乏城市的全局观,往往会陷入就绿地论绿化的泥沼。只有将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很好地沟通、融合,才能有效地协调不同专项之间的矛盾。但由于专项规划的进行往往在总体规划完成后才开始,这样的协调就变得难度非常大,若能尽早提出城市绿地的战略或构想,并形成专项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互动的机制,就可以增加总体规划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有效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吴晓·城市社会规划学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2]董光器·城市总体规划[第3版]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3]曹型荣·城市规划实用指南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4]李仲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 [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

[5]王恩涌·文化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6]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设计 篇6

[关键词] 城市色彩景观 规划策略 城市空间形态

一、根据城市规模确定色彩景观规划策略

城市的发展具备着共性和特性的体现,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局部效应表象,需要在把握综合效能的前提下分析其本质的特征。目前对于城市的分类有多种方式,以规模角度探讨,主要分为小城市和大城市。小城市由于处于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在城市景观建设时,更容易把握全局性特征,其色彩环境的营造更容易体现出其独有的效果。执行力度大,运作效率高,进而产生“城市主导色”的全新体验。相比较于小城市的发展,大城市在进行城市色彩景观建设时,难度会明显增大,一方面要体现出区域性特征,另一方面也要表现出全局性的色彩缤纷效果,同时需要被市民以及旅客认同,在操作中存在着很多现实性因素的作用。譬如要考虑整体发展、区域建设、风貌协调以及景观配置等,需要突出特点又要把握综合效果,所以大城市建设和规划应该更加注重“量”和“度”的把握,有长远的规划,同时也要考虑市民的实际观感效果和接受程度。

二、根据城市空间形态灵活运用色彩景观控制模式

下面对城市景观建设控制模式进行分析,目前主要有4种类型:分别是区域功能体现、街道景观建设、景观特色规划以及公共空间配置。城市的发展是历史的进程,所以城市特色以及文化蕴涵是不同的,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城市空间状态将会直接影响建设的效果。上述的4个模型不是孤立的状态,而是需要综合性进行把握,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要具有灵活性以及现实的意义。以武汉市建设规划为例,在城市发展中逐渐确立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武汉市的自然环境特点是水系众多,水资源丰富。所以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水运效果以及水陆景观的交融。注重两方面的景观建设,首先是市区的“内疏外密”景观发展以及滨江滨湖地段的水景建设。其区域功能模式体现在市区内功能的建设,包括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以及科教区的景观搭配。开放城市重要景点建设以及路边街道铺设,引入富有城市特色的水源效果。从色彩上分析,既有城市建设的规划,同时也展现出独具的自然风光。协调、融合的发展城市的建设,进而形成综合性、立体式景观色彩体系。

三、提取地方色彩表达城市传统与文脉

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长以及人均收入的增加,城市的形象以及软实力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包括城市的历史、城市的环境以及城市的人文文化背景。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构成,城市色彩是城市外观的主要表象,同时对于城市内在以及后续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优秀的城市建筑更能成为区域性地标,引发巨大的商业以及发展旅游产业。世界史上有诸多历史文化名城,譬如意大利的威尼斯以及米兰,都是色彩清晰定义的城市,城市颜色的构造是依据材料的本质色彩。譬如大理石、陶瓷以及砖块等。在水城威尼斯中,其水边拱形街道是采用米灰砖以及赤陶,圣马可大教堂采用的是当地自产的白色大理石,与之毗邻的广场和街道选用的是红、黄、绿建筑材料。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材料的选择均是天然的料质,既能够展现自然韵味,同时又富有文化底蕴。所以,在城市色彩景观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应该注重当地环境色彩以及当地建筑材料特性,进而营造有个性化特征、历史传承性以及空间时尚立体感溶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色彩景观。

参考文献

【1】刘勇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三要点”及其关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1(6)

【2】王莹 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应用研究[D]硕士 2005

作者简介

城市规划中景观规划探析 篇7

编制城市规划时, 必须充分认识城市历史文化背景, 在此基础上塑造城市形象、改造城市形象、创造更佳的城市形象。

1.1 要正确把握规划设计创新的文化精髓, 切忌形式主义

在塑造城市形象时, 一要正确把握规划设计创新的文化精髓, 切忌形式主义。城市形象重在体现历史传统的“神韵”。城市形象的设计是创造性的活动, 只有独具匠心的设计, 才能成为该城市的形象。

1.2 要正确对待外来建筑文化

强调历史文化, 也并不意味着排拆外来文化, 关键是“洋为中用”。历史证明, 唯有地方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才能立于世界之林。这就是所谓“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国际的”道理。

1.3 要师法自然

自然地理环境是构成城市形象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种条件绝非人工可以制造的, 正可谓“三分人工, 七分天成”。这就要求我们塑造城市形象时, 需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师法自然。

2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注重环境容量与可持续发展, 考虑对未来变化的灵活性;保护环境敏感区, 对不得已的破坏加以补偿, 提高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 避免物种单调、结构简单, 合理安排、调整空间结构, 增加生态多样性;考虑规划区外较广阔的空间背景, 较长的历史背景包括生物地理史、人文历史和自然干扰状况;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城市文化的相互促进, 以绿色空间体系为中心的绿化、美化与净化;环境管理与生态工程相结合。

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中还必须具备5个要素:时空背景、整体景观、景观中的关键点、规划区域的生态特性和空间属性。

3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程序和主要内容

3.1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程序

首先收集和调查城市景观生态的基础资料, 再进行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 即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城市景观的要素、结构、功能以及物流、能流情况。最后拟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3.2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

3.2.1 环境敏感区保护规划

在景观生态规划中, 应首先做好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环境敏感区可分为:生态敏感区、文化敏感区、资源敏感区和天然灾害敏感区。对城市景观来说, 生态敏感区包括城市中的河流水系、滨水地区等。文化景观敏感区指城市景观中具有特殊或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区。生态敏感区指城市水源涵养、新鲜空气补充、土壤维护等。天然灾害敏感区包括城市可能发生洪患的滨水区、地质不稳定区、空气严重污染区等。

对城市中的河流水系要疏通河道, 在两旁建一定宽度的绿色廊道。在文物古迹周围建直径大于500m以上的绿化天窗, 这样不仅可以衬托文物古迹的庄严、雄伟, 而且绿化后使得古建筑群与周围现代建筑分开, 避免了现代建筑与古建筑紧挨而显得不协调对天然灾害敏感区, 同样要注重绿化,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防止水土流失, 减轻灾害。

3.2.2 生态绿地空间规划

一个城市, 改善环境质量除了主要依靠对污染的防治和控制外, 还要重视发挥自然景观对污染物承载作用, 特别是天然和人工水体, 自然或人工植被、空旷的景观地段, 都可作为景观生态稳定带的骨架。绿色生态空间对城市景观非常重要。绿色生态空间可分为:公共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等。绿地覆盖率要达到一定的面积。

生态绿地不仅要数量多, 而且要分布均匀, 大嵌块体与小嵌块体相结合。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 大型植被斑块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 并为景观带来许多益处。而小的植被斑块可以作为物种迁徙的歇脚地, 保护与规划分散的稀有种类或小生境有利于提高景观的异质性。小嵌块是大嵌块的补充, 不能取而代之, 应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并通过廊道连接起来。另外, 规划生态绿地空间时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应通过土地的集中布局, 在建成区保留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 同时在人类活动的外部环境中, 沿自然廊道布置一些小的人为斑块。

城市景观中, 道路廊道的车流、人流集中、噪声集中, 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 最好把绿地廊道与道路廊道结合起来, 在道路两边规划一定宽度与不同形态的植被带, 以利于改善道路的环境质量, 有利于消除环境死角。城市景观中道路廊道密布, 且有利于绿色植被均匀分布于城市景观中。通过绿色廊道把景观中各嵌块体连接起来, 改善栖息地斑块之间的质地, 减少景观中的硬性边界频度, 减少动物穿越边界的阻力, 以利于各嵌块体中小型动物沿廊道移动。

3.2.3 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

一个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 就是要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 因此,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还要考虑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的总体布局, 就是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 对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总体构思。确定城市建设艺术的骨架, 体现城市美学要求。

城市外貌要与城市的地形等自然条件相适应。平原地区, 建筑群可布局紧凑整齐, 但为了避免城市总体布局的单调, 在绿化地段可适当挖低补高, 积水成池, 堆土成山, 增强立体感。在建筑群景观的布置上, 高低的搭配得当, 广场、道路比例合理, 使城市具有丰富的轮廓。丘陵山区, 地形变化较大, 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布局应充分结合自然及地形条件, 一般采用分散与集中结合的办法, 同时在高地上布置造型优美的园林风景建筑, 丰富城市轮廓。

城市景观不但要与城市的性质、规模等相适应, 而且建筑群之间要协调, 特别是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要协调。如遇两类不同风格的建筑或建筑群时, 中间用一定宽度的植被带分开, 使两者之间实现完美的过渡.具体规划需根据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城市现状及与周围自然条件的关系而定。

4 城市规划中生境规划的步骤

生境规划是对城市生境进行调查、划分、评价、分级和保护的规划。规划的思路是不断细分生境尺度等级和类型, 然后据此评价和保护生境, 遵从大尺度大类型、小尺度小类型、由粗到细的流程进行规划。大尺度区域可由地理单元或景观来进行生境划分, 而小尺度区域可以按物种甚至生物个体来划分生境。

4.1 确定生境尺度。

根据规划区域的尺度确定生境尺度, 并将生境分为若干尺度等级, 在不同的尺度等级上采用不同的生境评价和规划标准, 这样可在不影响规划目的的前提下节约规划成本。

4.2 划分规划区中的生境类型并计算各类型面积。

对城市的生境进行调查, 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生境类型划分, 如林地、草地、湿地、水体等生境类型。这种划分既可以是生态学的, 也可以是地理学的, 但核心原则是保持生境在空间和功能上的相对完整性。

4.3 选择指示物种和关键特征变量研究生境质量。

由于生境种类繁多, 而且具有等级特征, 很难对每个生境进行全面的了解, 因此可以用生境中的指示物种和一些环境特征变量 (物种多样性、面积等) 来代表生境的质量和价值。

4.4 建立评价标准和模型, 计算生境质量和价值。

4.5 划分生境保护等级和范围。

按照生境质量和价值来划分需要保护的生境的等级及其范围, 并确定和保护生境之间联系的通道或生态桥, 使其成为-个生境空间体系。

景观设计规划 篇8

城市滨河区是指现代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由于有自然景观的优势,滨河区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景观空间。滨河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可有效改善城市滨水空间的人居环境,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活动空间,是近年来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热点。

2 城市滨河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1 整体性

城市河流长度较长,流经城市区域广阔,在规划设计中难以面面俱到。需要从河流及其周边情况入手,划分和定位功能和区段,从而确定重要节点进行详细打造。

2.2 文化性

河流所经过区域的文化是河流在该段的灵魂,是因地制宜规划设计的体现。需要在概念阶段进行捕捉,纳入到规划设计的全过程。

2.3 多角度

城市河流的景观规划设计,涉及多学科的研究,是一个融合生态、城市规划、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研究,要求以多角度分析解读,得出全面的规划设计策略。

2.4 问题导向

在具体项目实践中,客户通常会对场地有具体的改造方向指示,分析潜在的问题。在现状基地元素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总结归纳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也往往是项目表达的思路。常见的问题包括:视线、成本、历史文化、意境等。

3 南京高淳石固河景观规划设计

石固河位于南京市高淳区,规划设计河道长度约为9km,总面积640hm2,包括石固河及其两侧控制宽度约200m区域。研究内容包括:滨河景观定位,重要景观节点的确定以及节点设计。

3.1 项目背景介绍

石固河所在的高淳位于南京市最南端,有南京后花园之称,是“世界慢城联盟”授予的中国首个“国际慢城”。高淳坐拥先天的山湖资源,具有典型的江南生态特征。西部被固城湖、石臼湖环绕,水网密集。石固河是连通两湖的重要通道,也是唯一一条城市中的河流。现状用地主要为村庄建设用地以及包括水域、农田和其它非建设用地。围绕石固河两岸有多类型的文化,包括农渔文化、村落文化、民俗节庆文化和水利文化。

3.2 定位研究

高淳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将高淳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苏皖浙边界中心城市、长三角旅游目的地。石固河全长12.6km,是整个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廊道,也是高淳未来城市中心区最具活力的休闲都市带。整个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一河两岸”作为实现城市东进北拓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通过对周边区域生态功能分析以及城市功能组团布局的研究,将基地所在的3km石固河定位为“生活交流、文化展示、旅游体验、生态保育”于一体的“黄金水道”。3km景观水道形成“一段黄金水道、两侧景观串联带、三个景观核心、四大功能分区”的景观结构。

3.3 码头节点设计

本文仅对码头公园节点进行景观设计研究。码头节点东至芜太公路桥、西接大丰河、北临双湖壹号公馆居住小区、南面姜家村。从现状及规划要求入手发现基地存在如下问题:(1)石固河在此段宽度较窄,未达到防洪排涝规划要求的80m宽度,需要对河道进行拓宽。(2)两岸分布有历史文化遗址:五昌庙、净行寺,需要在景观设计中予以保留和利用。(3)基地西北侧现存污水处理厂1座,对景观造成负面影响,需采取一定解决措施。(4)芜太公路桥是由东向西远眺3km黄金水道的视点。目前,没有吸引人的景观存在,另外,基地北侧已建成居住区与外围环境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居民紧邻石固河这一景观资源,却没有机会对其加以利用。除此之外,码头公园作为石固河北部门户,如何确立其形象,凸显当地的人文特征也是节点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

3.4 设计策略

首先,改造堤坝,对河道进行拓宽。现状河道宽度仅为15~20m。规划的西石固河路穿越保护村落,将村落一分为二,建议向北改线,相应河道向南侧拓宽至80m,以达到上位规划防洪排涝的要求。其次,以“传承历史人文,融入当代生活”为原则,进行景观节点的打造。具体设计内容包括:(1)以现存的净行寺与五猖庙等文化遗产为依托,打造为游客和本土居民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游览体验景观。(2)打造石固河“河流门户形象”,在芜太公路入口建立颇具人文特色视觉印象的景观节点,并形成直达高淳天地(码头节点以西重要节点)的视觉联系。新建一座慢行桥,建立两岸便捷慢行联系的同时,桥梁本身也是可观赏的景点。(3)为周边住宅区居民提供日常与周末休憩生活的空间。打造的空间主要以广场为主,其中,休闲渔人码头和欢迎广场为主要大型活动场地。休闲渔人码头很好地解决了西石固河路与石固河之间的高差过渡,使游客在丰富高差变化和花团锦簇的环境中享受滨水游憩。欢迎广场将双湖壹号公馆居住区、商业街、石固河东段3处地块相结合,以清晰的导向性设计将周边人流引导至东侧河岸。(4)通过滨水慢行游径的打造串联两岸节点,为双湖壹号公馆及周边居民提供日常休憩生活空间。北侧河岸休闲游憩活动场地包括:儿童乐园(在建)、遛鸟园、太极广场、瞭望台。游径以连续的健身步道为主要形式,鼓励居民前往河岸健走。在污水处理厂外围布置宽度至少为20m的香樟林带,用以遮挡消极景观和气味。南侧打造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游径,对附近的姜家村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通过以上方面的设计考虑,解决了芜太公路视野、整体标高过渡以及对本土人文进行展示的问题。

铺装设计强调整体性、流动性和本土文化感,尤其在欢迎广场和渔人码头体现突出,建议采用透水混凝土、砖、木材为主要材料。标识系统强调引导性、标志性和本土特色,智慧科技、互动体验性强。街道家具兼具本土与当代风格,尺度亲切舒适,提供遮荫,材料与色彩融入自然环境。照明设计考虑宜人的夜间氛围与参与者体验,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控制光污染与光逸散,节约能源。植栽设计应富于季相变化,以竹、梅、兰等为骨干树种,烘托人文气息,提倡选用乡土物种。

4 总结

滨河景观是城市珍贵的资源,集生态廊道、生物栖息地、地域文化场所等多功能于一身。从城市规划到景观节点详细设计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融合整体性、生态性、文化性的景观规划设计,必将是可持续规划设计的重要方向。

摘要:从城市滨河景观概念入手,总结归纳规划设计要点,并以南京高淳区石固河码头节点景观概念规划设计为例,探究与当地发展相融合的景观规划设计途径。从石固河现状出发,以上位总体规划为指导,对整条河流进行功能定位研究,再由规划层面转向景观节点的概念设计,从节点问题入手,综合考虑文化、生态等方面,给出规划策略和设计指引,创造舒适宜人的景观,同时引导周边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滨河区景观,景观规划设计,整体性

参考文献

[1]刘滨谊.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付军.论中国城市滨河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方法[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4)

城市概念规划与城市规划设计 篇9

1.1 以经济的发展进步作为规划开展的根本前提

将整体的城市概念规划建立在经济发展进步的前提下, 针对其中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人口增长速度的控制、土地的实际需求、城市布局方式以及城市交通等展开深刻的分析及探究, 将一切的工总开展真切的贴近到城市发展因素的优化改建上。结合以上提到的问题, 我们能够看出概念规划相对来说更加适应现在规模较大城市的发展需求。

1.2 专项战略以及全面战略

在过去的几年间, 开展的概念规划一般都是针对城市所实施的全面战略。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 在对国外先进理论及实施方案做出借鉴之后, 我们能够看出在现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很多问题都需要展开针对性的探究, 也就是说专项战略的实施是十分需要的。切实的从当前大城市的真实发展情况来综合考虑, 特别是城市交通、生态和谐、环境保护, 甚至是城市外部形态记忆特色文明的保护都能够当作专项战略所针对的对象[2]。

1.3 目标对象、时间顺序以及时间长度限制

目标对象的设定是概念规划实施的根本前提, 并且还是概念规划探究之后决定的事项, 而不仅是一个无实质性的标语, 从这一问题上来说, 结合当前概念规划实际开展情况, 我们依然有所欠缺。并且, 概念规划的实施还必须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的规划分配能够帮助概念规划更加秩序化规范化的实施, 实现对整个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的是, 时间顺序的合理规划还能够帮助做好之后环节的合理计划, 让整个的规划能够正常开展。除此之外, 概念规划对于时间长度限制也有一定的要求, 假如缺少时间长度限制的话就会出现“超现实”的情况, 没有相关的限制控制, 错误的将未来当认为是现实。

2 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2.1 以民为本的规划理念

人文精神指导下的城市规划理念还强调对城市生活的真实体验, 是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市民大众的规划。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倡导田园设计的城市规划, 强调城市与乡村的联系, 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需求, 同时强调城市空间设计时, 要考虑到居民的休闲和游憩的需求, 使得城市可居可游。最后, 以民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要求重视城市弱势群体的需求, 这一点在中国大中城市都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如何处理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安置问题, 如何满足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如何保证城市低收人阶层的基本生活需求等等, 都需要以民为本的理念审慎地制订城市规划, 并把这一理念贯彻始终, 这是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3]。

2.2 建立决策监督机制

中国城市规划中长期存在的以长官意志为导向, 实际上把城市作为政府和业主实现宏伟构想的手段,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机构设置上, 城市规划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而存在, 在经济和政策上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难摆脱政府的控制, 使城市规划沦为某一明确的社会力量指导和控制下的产物[1]。政府既是城市规划的委托方, 又是城市规划的评估方。因而, 必须建立完善的决策监督机制, 保证公众的真正参与。这一决策监督机制的建立, 首先要打破以往的管理制度, 把城市规划部门作为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一个实体, 并且鼓励非官方的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参与竞标, 获得平等的机会进行城市规划。但更重要的是, 建立公众听政和评审的机制, 所有规划方案都必须公示, 并由市民来参与评估, 保证市民的参与。

2.3 建成并完善城市的协调体系

城市是社会内部的有机结构组织, 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和周围的地方都存在着是十分紧密的关联。它的发展与生存受到周围地区很大的影响作用, 这就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本身, 脱离了别的地区的连接。因此, 当前城市的发展一定要建成并完善城市的协调体系。在国外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及地区, 号召的城市规划理念中其中强调的问题就是通过围绕中心城市建设一批卫星城的方式, 去有效的应对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的问题[4]。

2.4 挖掘城市文化, 凸显城市特色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发展中, 集聚地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雏形,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本质的特点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这些历史是对于这座城市本土生存的人民的一个时空定位, 也是让这些住户有家的感觉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设计规划的策略上应该秉承着人文化、保留城市底蕴的设计理念。在当今时代城市建设高速发展, 但是大量的高层建筑被兴建城市越来越向着钢铁牢笼的方向发展, 是所有城市的形态越来越相似, 这不但摒弃了从前城市的文化遗留也忽视了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感受, 使城市越发没有自身特点, 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相似度极高, 城市规划设计就是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所衍生的一门建筑与土木工程设计基础之上的规划类学科, 是以针对于城市独特的历史、地理风貌以及人文环境做综合协调改善城市发展形成一座与周围相呼应具有浓郁自身特色的城市为目的的学问。

3 结语

城市规划是一门细致的学问, 因此相关设计规划的人员除了专业知识到位外还需要多层次的经验和阅历, 不断完善设计理念, 对于每一座城市的设计规划都要有相应的设计思路, 综合全面的衡量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及需求, 之后根据政府的指导要求标准规划出最为合理的要求, 针对城市民生和历史作综合考究后完善自身设计理念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化的规划要求的城市规划方案, 并且又能让城市独树一帜体现自身特色。城市概念规划是通过很多影响因素所共同作用的所得产物, 包括政治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 都对这一问题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即使概念化理论没有很大的限制, 有着较强的自由发挥能力, 不过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依然是受到相关制度的控制的, 所受到的制度限制都能够确保城市化建设工程的成功高效开展。通过本文的论述以及分析, 对于概念化理论已经做出了全方位的了解,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有着非常宽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艳松.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策略[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7) .

[2]阮景, 张莉, 汤庆霞.城市规划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J].山西建筑, 2013 (21) .

景观设计规划 篇10

1.1 湿地保护保育区(核心区)

主要包括湖和环湖部分区域及坝后污水处理厂以下沟谷部分和河道西侧部分,占地面积25.0hm2,占公园总面积近50%,有利于建立安全的景观生态格局。

1.2 生态缓冲控制区

主要包括公园周边坡地林带及核心区周边水域,是公园湿地与城市之间的绿色屏障和保护壁垒,面积为9.36hm2。

1.3 湿地功能展示区

由生态净化水设施和设施两侧的沟谷组成,处于湿地的尾部,主要展示湿地的生态净化功能,对市民进行科普教育,占地面积约5.7hm2。

1.4 游览活动区

包括湖南岸至公园东北端河岸以南的部分,对湿地影响较低,可开展湿地景观观赏、品茗、健身等休闲活动,占地面积约11.6hm2。

1.5 公园管理服务区

该区主要包括湿地公园的管理、服务机构和设施,服务区占地面积约0.4 hm2。

2 规划布局

在规划区内建立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将山体、陆地、水岸、湖泊和湿地有机结合,以山体为骨架,道路为经脉,水系为血液,植被为肌肤,文化为灵魂,形成有机衍生,立体拓展的景观网络体系。

湿地布局:湿地系统是该湿地公园的“血肉”,其布局顺应山形地势,在沟谷中立体化展开,形成“污水处理厂(生态补水设施)——立体湿地——湖体——立体湿地——溪流”的线状布置形式,湿地在立面上层层叠落、环环相扣,搭建起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同时,它亦是湖区水体净化系统。

植物布局:从“水——岸——山坡——山顶”规划设计植物,根据植物习性、功能和分布规律,不同地带选用不同的植物和配置方式,体现植物的功能性、生态美和立体层次美。

立体的游览道路布局:半山腰、环湖的主游览道,深入溪流边、沟谷内和梯田湿地植物之间的游览步道;在湿地保护保育区,利用高架的城市污水箱涵规划空中游览步道,在保护湿地不受游人影响的同时,可从空中俯瞰梯田与溪流湿地。

建筑布局:以“隐”为主,“显”为铺。湿地公园内所有建筑(单体建筑和组群)的布局与其所处环境有机结合,体现当地民居建筑风貌,做到建筑与山、水体相协调。

3 规划设计策略

3.1 让地形和植物做功

采取“引水成梯、垂直分带”。“引水成梯”是指利用水库常水位为272m的水势,通过管道、沟渠向水库大坝下游沟谷两侧270m以下、坡度小于15%坡地上引水,形成跌落的净化池,状如梯田,在生物净化的同时还可增加物理净化的作用。“垂直分带”是根据湿地功能和河道洪水位变化的消落作用、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成不同水深和功能的湿地景观带,

3.2 过水面积最大化

湿地的生态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湿地过水面积的大小。该公园湿地谷底面积较小,必须尽量扩大水流的过流面积,使水体尽可能与基质及植物根系发生作用,提高其湿地生物净化能力。

3.3 对湿地内水流流速和滞留时间的优化

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根据净化池和溪流的深度及功能,选种相应的植物品种、合理的密度和面积,通过植物的阻隔作用来限制水流的速度。二是通过地形高差和地形塑造,形成洲、岛、跌池、滩地等来减缓水流速度,尽可能的消除水流的汇流效应。三是通过对跌落水池和地形限制,来改变水流方向,形成迂回水流路线增加水在湿地中的滞留时间,增长水流线路,提高生态净化效应。

3.4 流量控制和均匀布水

湿地中应根据植物的种植面积和净化能力分配合理的流量,一旦进水从流量分布装置流出,进入湿地局部水池,废水应均匀地分布在湿地的前端。

3.5 生态化的驳岸和田坎设计

利用自然山石砌筑驳岸,山石勾缝采用非常规的砂浆,使用土壤加水泥组成的泥土砂浆进行勾缝,其效果自然,也有利于植物生长;采用山区农民修筑梯田的方式修筑田坎,充分保障垂直方向进行绿化。

4 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行为,应当在全面掌握湿地资源的基础之上,秉持生态优先的核心理念,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制定和统筹各项具体的实施策略,只要这样才能建成耐久度高的湿地景观。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但近年来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存在着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生态硬质化、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本文将以具体的设计案例,探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城市规划设计的导向设计探讨 篇11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大导向设计;标志;符号

一 引 言

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是一个方便居民生活,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场所,还应当有别于另一个城市,存在着令本城居民骄傲、令外城居民向往的东西。而导向设计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它指引了人们区域和方向、规范了人们的活动范围。狭义的导向设计系统概念分为两部分:一是用来标明方向,区域的图形符号;二是符号在环境空间中的表现形式。从广义来说,一切可以用来传达空间概念的视觉符号和表现形式都可以看作是导向设计。因此它可以是文字、图案、雕塑、建筑等,没有特定的形式,凡是用来规范社会区域正常运作的,都可以看作是导向设计。现主要从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中道路系统规划,建筑设计等几个方面出发对现有城市导向设计进行探讨分析。

二 大城市导向设计的方法

(一)规划设计时

1布局

(1)简练的整体布局。城市整体布局应简单精炼。有人可能认为整体布局简单就会使城市单调毫无特色是不正确的。且不说简单不等于单调,而有些城市从空中、从地图上可能看起来形式稍显单一,但因为街道里边有着连续而有变化的建筑立面和空间,有着许多细节的内容,在其内部走动的时候就不觉单调了。那么这时“单调”简单的整体布局反而是一种特色了。看看我国古代的各式四合院,看似相同,细分却又各不相同,但是一进四合院一般人又都能分清那是主屋、那是厢房等等,不是很奇妙吗!城市虽不是简单的院落道理确是一样。

(2)有序的道路布局。“人们能够了解一座大城市的各条街道,但如果没有一个总的图景或缺乏宏观眼光,那么,就不会具有对这座城市的整体感。”——奥古斯特·施吕策尔,一个有秩序的整体布局不仅能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如果结合地形还易形成特色。如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银川市老城,至今任保留西夏王朝故都兴庆府的固有格局。它的街道虽然也是网格状的,但却与一般中国古城不同。它的方向不是正南正北而是相垂直的街道组成的网络整体偏转了一定的角度。

2标志——重要建筑物

(1)与众不同性。作为标志性建筑,应与周围的建筑物构筑物区分开。它要么是体型庞大的、要么是造型特异的、要么是色彩不同、要么功能上具有特殊性、要么名称是特别的等,只有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区分开来才易于我们用于定位。

(2)布局上的特殊性。标志性建筑物一般也应布置在特殊的位置上如场地的中心或者场地的四角作为制高点。当然还有可能是一片高地或者城市中某些特殊功用的地方。如政府、教堂、庙宇等,往往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或文化背景一般都会建在特殊的地方,而这个地方也往往属于人们潜意识默认的。

3)要有视觉上的呼应性。

3符号。符号也即是记号、标识。在一种认知体系中,符号是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可以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但在此所指的符号主要是在城市规划中用于指明方向指引目的地的一些元素符号。如显著的街牌、形象的街道名称,路面用方向性的花纹,还有一些约定的符号如公厕,入口,出口,绿色垃圾桶一般代表接收可回收物品,而土黄色则恰恰相反。这样某些符号一旦约定成俗则就会能使人方便快捷的找到所需信息。

(二)城市改建时

1改建与保留

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是一个方便居民生活,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场所。城市旧区是城市在长期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进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活动的居民集聚区。它的形成,固然显示了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轨迹,但是也集中地积累了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矛盾和弊端。我们不能盲目破坏城市旧有景观,但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旧城改建势在必行。旧城改建时,导向设计至少应注意:原有特色与现代经济技术、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如原有比较特色的屋顶但是旧有材料已经不用而且样式过于复杂那么就可以把屋顶简化,用现代材料做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建筑。原有道路网,道路可以加宽、细部可以变化,但总体格局、原有设计思想应当继承。另外就是一些特殊性标志的继承。

2特殊标志——持久性元素

城市旧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它的一些约定成俗的特色和文化我们不应该为了与世界接轨就抛弃或漠视。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大部分持久性要素都表现出了某种持续发展性而逐渐成为一种活的传统,它们在特定的时间由于叠加和更新而不断地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它们可以说是城市形成的元素,可以与原始功能无关,甚至改变了原有功能,但是它们能作为城市历史的独特品质而区别与其它城市,而使城市富有识别性,如古老的教堂,古老的城墙,一些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建筑物等。我们应该继承与发展而不应该摈弃或拆除。

三 城市导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整体性

城市导向系统是城市识别系统的一部分,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一项内容,故而它的设计需要从整个城市的形象定位出发,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城市导向设计本身也不是一个孤立的设计,它是一个极具关联性的设计,应当和城市规划设计和环境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导向设计的分布,在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才能使其更加行之有效等等。需要深人研究了解城市的性质、发展方向、人文历史、服务对象的心理特点,相关的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环境设计等学科设计出符合城市特色、城市整体形象定位的导向体系。另外它的整体性就体现在导向设施直间的关联性上。

(二)系统性

导向设计中的各种标识各种元素应该统一并形成系统。系统性的东西会令人感到整洁有序更便于寻找目标,而不至于元素过多导致混乱。如同一功能的公共建筑上具有统一标志或街道等取具有特创有序的名字,那么即使第一次进入这个城市,也会很易的找出规则。

(三)社会性

城市导向是为大众所服务的,应当是公益性和完善性的。我们在进行城市导向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普通情况的群体,同时也要考虑到各种特殊人群对城市导向的认知和应用。一个发达的城市里,会有为盲人导向的盲路,为残疾人设置的专用通道。儿童和老人过马路时可以自由控制的红绿灯等。公益性和完善性的体现是城市文明进步状况的客观反映,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基准。同时也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四)标准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导向设计应该形成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应和艺术相冲突。导向设计应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大的说如道路应具有明了的系统,小的说如城市街牌等造型设计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都应统一。但这一统一规范是不与艺术相冲突的,如统一功能的颜色可是系列的,造型可是变形的;不同地区的,不同功能的造型当然都应该是独创的。

四 结束语

城市导向设计的研究,涉及到诸如导向设计的类型、方法、要素;导向设计与区域的人群、整体规划设计;导向设计与视觉特点;导向设计与心理研究;导向设计与区域文化等很多方面,因此,城市导向设计的研究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立民.城市导向标识设计的视觉传达[J]-美术观察2006(06)

[2]阎耀军.建立现代城市导引标识系统[J]-城市2004(06)

港口景观规划现状及设计 篇12

关键词:港口,景观,设计改造

港口作为沿海城市发展规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是城市发展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港口景观规划是城市重要的人文景观, 主要是对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规划, 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综合体。

1 我国港口的发展趋势与功能

1.1 第一代港口

港城初始联系阶段, 基本功能定位为“运输中心”, 形成港口产业及初级商港型经济发展阶段。港口的区位优势起着决定性作用, 城市对港口有很强的依赖性。

1.2 第二代港口

港城相互关联阶段, 港口的发展带动了与港口中转运输相关的海运代理、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以港口关联产业发展为纽带, 港口与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相互融合, 港口与城市开始走向一体化, 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1.3 第三代港口

港城集聚扩散效应阶段, 港口作为国际海陆间物流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节点, 区域性乃至国际性的商务中心功能以及区域性的信息中心功能。城市经济将形成港口经济以外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市的发展仍然以港口为中心, 并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1.4 第四代港口

城市自增长效应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货物主要是以集装箱为主, 发展策略是港航联盟与港际联盟, 生产特性是整合性物流, 具有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航道与码头设施, 密集的全球性国际直达干线, 成为内外便捷联结全球的公共信息平台。

现代港口以城市为主体, 城市经济发展, 推动港口继续发展, 港城一体, 城港互动的沿海经济体。

2 港口景观概况

景观是指构成视觉图案的地貌和土地覆盖物, 土地覆盖物由水体、植被和人工开发的景观 (包括城市外表) 等组成。景观也是人眼从一个角度看到延伸的自然景色, 还可将其看作是地球表面上一个区域和其它区域不同各种特征的总和。港口是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 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 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上述港口的概念是港口法中所定义的港口, 是港口狭义的概念, 而广义上港口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范围内港口区域的总称, 包括与港口有密切依存关系的滨海区域, 而本文中提到的港口是广义概念上的港口。

3 国内外港口景观现状

(1) 我国港口建设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 岸线资源稀缺, 各地经济盲目发展以及港口建设滞后, 导致大量港口只作为码头岸线使用。其次, 港口景观规划普遍存在“景观绿化”这样片面的观念。因此, 国内的港口景观规划主要是以旧港扩建改造为主, 另外, 一部分为依托于某一著名港口城市, 从而新建港口。例如, 上海洋山深水港、广州南沙深水港, 这些新港离原港口城市有相当远的距离, 从城市结构来说是一个新城的概念, 重点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远景规划, 然而, 像香港港、深圳港等这一系列港口规划时则特别强调与现有城市的融合, 注重环境规划和利用。

(2) 而国外的著名港口城市, 除了具有水路枢纽的功能, 几乎都是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中心, 物流中心和著名的旅游景点城市, 功能的多样性成为港口城市的共同特征。世界上著名的港口城市, 如纽约港著名的商业中心曼哈顿岛是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同时也是国际政治文化中心。旅游圣地日本横滨港的八景岛为港口景观增添了独有魅力, 又如德国汉堡新城港口是旧港改建的典范, 在景观设计上颇具特色。

4 港口景观建设的必要性

港口大都坐落在河流的入海口或者是沿海地区。港口与城市密不可分, 港口的发展趋势和不断拓展变化的功能都证明港口区域不仅是城市不可缺少的功能区域, 也是滨海港口城市风貌和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因此, 港口除了具有传统的转运集散功能外, 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旅游、观光的又一个好去处。然而, 我国许多港口城市缺乏景观特色和人文标识, 缺少港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相关成果, 多是借鉴国外滨水区开发的成功经验, 研究也都停留在个案研究层面。基于上述问题在港口规划设计上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注重港区码头前沿岸线、堆场的利用和航道水深开发, 应逐渐开始关注港口区域生态和景观规划的环境改造及利用。

5 港口景观设计要点

5.1 港口天际线设计

港口多位于掩护条件较好的海湾内, 多数被突出的自然海岸线包围, 港口天际线设计时要注重前后天际线的关系, 即整个港口区域融入背景天际线中, 使港口与城市天际线相协调。此外, 港口区域的天际线规划应贯穿于景观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阶段, 并与港口规划和海岸线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域等专项规划相协调。因此, 选择合适的填海区域兴建港口不仅要从港口水域, 航行条件考虑, 还应该从城市海岸线和天际线规划进行认真的研究。

5.2 港口水工建筑景观设计

5.2.1 护岸景观设计。

护岸具有防护安全性的重要功能, 同时又是人与水接触的支撑点, 也是体现亲水性的重要结构部位, 亲水护岸的类型分为阶梯型和缓斜坡型2种。阶梯式护岸可确保人在不同高度地方活动时保持平衡, 便于人们进行上下移动, 根据不同高度观看景观, 但不足之处是不便于残障人士及儿童的活动, 因此, 在设计时应适当配以缓坡道, 增强人性化设计。缓斜坡式护岸具有活动自由度更大的优势, 可以有效地将护岸内外有机连接成一个整体, 缺点则是需要较大水平距离取得适当坡度所规定的高差。在护岸景观设计时还可以种植一些植物, 不仅可以增强港口的生态性, 还提供了遮荫的休息场所, 从而使景色也更加和谐。

5.2.2 防波堤景观设计。

防波堤作为港口水工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优秀的景观规划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设计之前需从远处观望场地, 在平面形式上, 轮廓为弧形和曲线的设计能够突出港口特色。在防波堤内侧坡面设计时应考虑安全因素, 因此, 可设计成较小的缓坡, 并可提供休息、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 使之成为观赏的场所。

5.2.3 港湾桥景观设计。

港湾桥通常是以地区标志的形式进行设计, 设计的好与坏对周围景观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港口景观设计中, 大型跨海桥给人留下, 深刻印象, 也成为了港口与海域划分界限的标志。港湾桥的设计应注意: (1) 桥与滨海区域的整体规划。 (2) 以长期使用为前提。 (3) 舒适的空间和交通功能整治。 (4) 桥上眺望, 休息的场所设计。 (5) 桥与陆地连接部位的设计。 (6) 栈桥与景观台。桥梁在设计时可寻求多样化的造型, 无论是在岸上还是桥上都能感受丰富的景观, 以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

5.3 临水建筑的景观设计

临水建筑又分为临岸公共建筑和临岸商业建筑:临岸公共建筑通常是城市的大型建设项目, 如香港维多利亚港、澳大利亚悉尼港的悉尼歌剧院等, 一些城市把公共建筑视为城市的标志。因此, 在建筑、规划、环境设计、艺术设计等方面更需要进行整体设计, 通盘考虑。注重建筑景观的开放性、多功能性, 便于聚散。临岸商业建筑今天的生活购物, 饮食已不在只是生活的需要, 已成为人们生活品质的一种体现, 也是一种休闲活动。商业环境与休息环境的张弛结合, 为游客提供一种闹中取静的商业空间。

5.4 辅助设施的景观设计

港区要有适合港区风格的设置:栏杆、长椅、公告牌、路灯、雕塑、垃圾筒等, 作为港区的小景物通过细节体现文化和地域特色。通过不同材质的对比和色彩的搭配, 设计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又醒目的辅助设施, 为港区整体景观予以点缀。

6 结语

综上所述, 港口区域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综合性的工程, 在规划设计时, 要注重科学性、合理性、特色性, 并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港口规划建设的经验, 努力创造出层次丰富、结构明晰、功能多样的港口景观。

参考文献

[1]丁枫.浅谈港口城市的景观建设[J].城市管理, 2003 (5)

[2] 付博新, 宋向群, 郭子坚.贸易港区的景观设计研究[J].新建筑, 2008 (2)

上一篇:成绩查询下一篇:预防施工事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