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效果优化研究

2024-10-02

网络营销效果优化研究(精选8篇)

网络营销效果优化研究 篇1

前 言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网络营销手段日益增多[1]。尽管网络营销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最终成效, 但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对其运作流程和影响因素缺乏深刻的认识, 根本不明白各种网络营销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深层次原因, 而是一窝蜂地上, 以为只要想法将企业信息罗列到网页上就行了。盲目的运作导致企业花钱不少, 效果不好, 无法发挥网络营销应有的作用。使得如何恰当地选择网络营销策略, 以及各种网络营销策略的效度分析成为企业电子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3][4]为此, 本文首先以企业最常采用的网络营销方法为出发点, 通过问卷调查去探索各种网络营销渠道的现状及趋势。同时, 为从表面现象获得有价值的内容, 对处于首尾两级的搜索引擎营销和许可E-mail营销进行了具体和深入的剖析。

我们依据评价营销4I模型, 采用AHP评价方法, 进行了搜索引擎营销和许可E-mail营销的效度及因素影响度分析。以此为基础, 我们对这两类网络营销如何优化其营销效果进行了进一步探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搜索引擎营销我们提出了搜索引擎优化策略之搜索引擎营销木桶理论和搜索引擎排名策略;对许可E-mail营销我们提出了实行高科技策略, 并探析了实行高科技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笔者殷切希望努力工作的成果和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我国企业网络营销效果, 而且还能为我国实施企业电子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常规网络营销渠道的现状及趋势

众所周知常规的网络营销方式搜索引擎营销、B2B、B2C商务平台、网络黄页、分类目录、许可E-mail营销各有千秋[5][6], 为对工作背景有更深刻认识, 我们对350名消费者和企业E-mail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的调查表明:买家通过互联网寻找产品的主要渠道为:

排在首末位的是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最喜欢采用的网络营销方式搜索引擎和电子邮件营销, 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和好奇。确实, 随着网络界多种专业搜索引擎和众多新面孔的搜索引擎的出现, 搜索引擎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愈发突出, 搜索引擎推广营销的发展势头正如日中天。不过我们认为除了由于专业搜索引擎、本地化搜索引擎推广等新的营销手法不断涌现的效果外, 搜索引擎营销的独占霸首, 应该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同时, 尽管排名不佳, 由于电子邮件营销其成本比直邮低5倍, 比网上的招牌广告低20倍, 回报率也相当可观, 这让人留恋不舍。对此, 国际知名的网络广告公司DoubleClick的CEO Kevin Ryan就曾表示, 他们对电子邮件的广告非常看好。并且, 据Ryan估计, 现在电子邮件广告占所有网络广告的比例不高, 但最终将占到30%。[6][7]所以, 局限于时间和精力的我们决定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搜索引擎营销和许可E-mail营销上。

2 搜索引擎营销和许可E-mail营销的效度及因素影响度分析

众所周知, 进行网络营销策略的效度分析离不开影响因素的确定和相关性原则, 以及营销之独特的建设内容价值与贡献引导DCC原则 (Distinctive独特、Content内容、Contributive贡献) , 和我们熟悉的DAGMAR (Defining Advertising Goals for Measured Advertising Results) 原则。目前遵循这些原则并可具体实现的方法有: (1) 著名的4A广告公司电通在营销传播理论AIDMA基础上提出的AISAS模型 (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Search搜索、Action行动、Share分享) 。 (2) 4A模型 (Arrive让客户找到你认识你, Accept让客户接受你, Appreciate让客户欣赏你, Attached让客户眷恋你) 。 (3) AIDA模型 (Attention, 使之注目, Interest, 使之发生兴趣, Desire, 使之产生欲望, Action使之采取行动) 。 (4) AIDAS模型:在AIDA模型的基础上, 再加上一个Satisfaction[7][8]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搜索引擎营销效果呢?考虑到木桶理论, 这里我们提出搜索引擎优化木桶理论:网站营销效果制约于页面设计、访问宣传、登录速度等若干因素, 最差的部分会对最好的部分进行限制和制约, 从而影响整体效果的发挥。只有在页面追求明朗简洁化、程序静态简单化、内容整合原创化、宣传推广适度化、速度力求最小化的基础上改善薄弱环节, 才能使流量持续增长化。这就存在一个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对搜索引擎所在网站进行合理评价, 以期进行合理决策呢?由于网站检修厂的存在, 使得这一切变得简单化, 因为只要企业知道从何进入即可[9]我们为此进行的抽样统计分析数据也表明, 在一个搜索引擎关键词查询结果中, 排名在前10位的页面检索将掠去此关键词访问量的60%~65%;排名位于11~20的页面检索将夺得20%~25%的访问量;而排名在21名后的所有页面检索只能分享3%~4%的访问量;并且至少85%的搜索者在搜索时根本不会去看50名以后的网站。

点击率 (CTR, clickthrough rate) 为用户点击一个给定列出的百分比度量[10][11][12]基于这些特点, 笔者认为, 要想优化许可E-mail营销的营销效果, 企业需要实施高科技策略,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去有的放矢的制定最为合适的营销决策, 去获取可持续的利润源泉。比如, 企业应该摒弃Foxmail或outlook这些常规的邮件工具, 因为它们不仅发送邮件量有一定的局限性⑧, 而且用这些常用的邮件软件作为邮件营销工具, 会有许多弊端, 比如容易泄露被抄送者的邮件地址、内容千篇一律等。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需要利用在线数据挖掘技术与用户行为模型建模技术, 去分析用户行为特征, 获取用户的关注点、兴趣点以及爱好点等最有效的用户消费数据。同时, 优化许可E-mail营销的策略还需要能够多任务、多批次、多线程, 不仅快速大批量并且是模拟单独发送邮件的新技术。企业只有使用这些高新技术策略, 才能做到邮件发送占用的带宽和计算机资源少, 邮件呈现方式的丰富多彩性, 以及保护收件人的隐私⑨。只要采用高新技术, 实施用户至上原则, 许可E-mail营销的营销效果自然而然就易于达到优化境地了。

4 结束语

不言而喻, 网络营销遵循的依然是如何让信息顺利进入目标受众的大脑, 并在大脑中占据一个牢固位置的营销“定位理论”。为解决网络营销效度及因素影响度分析, 为企业提供网络营销绩效优化策略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进行了若干批次的问卷调查, 并力求透过各种网络营销方法的表面现象去深入剖析搜索引擎营销和许可E-mail营销。全文分析定性定量相结合, 文章探讨的搜索引擎营销木桶理论、搜索引擎排名策略;许可E-mail营销的高科技策略等策略既具有必要性、可行性, 而且这些策略十分易于接受和理解, 便于推广普及, 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在量化分析方面, 以获得的各种调查问卷为基础, 本研究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资料统计分析工作。同时对在线查询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了较好的分析处理, 如:Google AdWords排名点击潜力对比分析表。

当然由于经验所限及研究方便, 致使本研究存在不少的局限性, 如:未能对所有的网络营销方法进行研究;在使用层次分析法的过程中, 无论是建立层次结构, 还是构造判断矩阵, 存在一定的主观成份;同时对网络营销的细节问题, 如搜索引擎营销中存在的:面对组合关键词检索⑩企业的应对措施是什么?企业如何取舍, 才能尽量让最重要的网页先得到露脸的机会 (11) ?怎样解决虚假点击量和恶意刷点击?如何在编写指向链接的URL标签时, 稍加一两个既不影响准确链接, 又可让企业区分开来自何处的简单标识问题和许可E-mail营销中存在的邮件发送成功率、到达率、打开率、点击率、转换率、每千封邮件费用, 以及产品服务购买量、邮件回复量、网站访问量的时间效果图等细节问题没有涉足。

事实上, 进行真正完善的网络营销效度及因素影响度等分析工作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许多东西即使在理论上可行, 在实际操作中也可能会变得非常复杂, 或者实施成本过高。但无论如何,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为我国企业电子化之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effrey Mackie-Mason and John Metzler.Internet Media: What Are the Markets.http://www-personal.umich.edu/~jmm/presentations/industrialorganization/tpug-new-orleans-01.pdf, accessed 15 June 2002

[2].马斌, 徐越倩.论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互动发展[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5, (3)

[3].周建良.网络营销中的沟通技巧[J].企业经济, 2008, (2)

[4].李欣.互联网访问行为管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时代, 2008, (4)

[5].Digital Edge.New Media Index—Weekly Edition (26 February) .http://www.naa.org/edge/webnews/, accessed 31 March 2001

[6].Chiou, J-S.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advertising message appeals in the eastern emerging socie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002, 21 (3) , 217~236

[7].Lyra Research, Inc.The Emerging Web-Driven Society.Content Intelligence.http://www.contentintelligence.com/current/Frontpage.asp, accessed 29 June 2001

[8].Mooiji, D.M.The future is predictable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ers.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2000, 17 (2) :103~113

[9].Paul Farhi.Surviving in Cyberspace.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 2000, 22 (7) :22~27

[10].李雄飞, 李军.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M].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3

[11].戴尚真.上网行为管理网关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通讯, 2007, (32)

[12].孔颖.基于数据挖掘的分类算法在潜在客户识别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 2008, (9)

网络营销效果优化研究 篇2

优化教学环境对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优化教学环境的.方法,通过对学生加强理论方面的讲述和对练习的场地教学环境条件、运用背景音乐等方面的优化教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现有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校太极拳的教学效果.

作 者:王文香  作者单位:乐亭第一中学,河北・乐亭,0636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852.1 关键词:优化   教学环境   太极拳   教学效果  

论《网络营销》教学效果的优化 篇3

关键词:网络营销,教学方法,优化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全球化趋势的到来, 网络营销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向世界上的各个行业进行渗透。网络营销是一门学科综合、文理渗透的学科, 它作为信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相融的新兴交叉学科, 不仅涉及到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安全性、标准化、营销策略等多方面的知识, 还涉及到了国际贸易、经济学甚至法律问题。因此,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但要掌握丰富的计算机、经济、贸易等方面的知识, 还要通过该课程的教学, 树立学生学习网络营销的兴趣, 激发研究和思考网络营销应用的欲望。笔者从自身对本门课程的探索体会到, 网络营销课程是一门趣味性非常浓厚的课程, 它可以激发学习者不断的去探索和研究新兴技术在市场营销行为应用中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及重大的革新与发展。

1 热点讨论教学法

对热点问题的讨论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网络营销的兴趣, 让学生关注行业的动态变化。结合教学内容随时收集和讲解热点问题, 如网络交易中的诚信问题、支付安全问题、DELL网站成功的营销模式、竞价排名策略、淘宝和易趣的经营模式的分析比较、网上免费定价策略和价格歧视策略等, 这些内容学生的关注程度很高而且也非常感兴趣, 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参与性就非常高, 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性, 也使教学效果得到保证。例如, 笔者上课讲到“网络安全性”这部分知识时, 了解到学生对“黑客”很感兴趣, 笔者要求学生课后寻找这方面的相关报道与资料, 了解三方面的知识:一, 黑客是什么;二, 黑客是如何进入电脑;三, 黑客的危害。学生上课时利用搜索到的资料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 气氛非常活跃, 笔者让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 同时把代表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 鼓励学生各抒已见, 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 让学生了解到黑客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危害及其影响。此外, 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为了将行业最新发展信息融入课程体系中, 可以考虑开展专题讲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课堂成为一个经验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被许多学科广泛采用, 尤其是网络营销教学, 采用案例教学尤其重要。它不但拉近了现实生活的案例与课堂的距离, 而且富有很大的吸引力, 更有利于学以致用。从教学角度看, 网络营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体现在以案例故事导入课程内容, 结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践练习共同进行。通过案例故事, 归纳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尤其是要重点阐述基本理论, 介绍各种的网络营销的特点、评价分析和资源的特征、分布规律、吸引力因素、网络营销功能等, 为学生今后从事网络营销管理、研究以及规划开发工作打下理论基础。而对描述性的内容则指导学生自学, 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 结合教学内容, 将行业、领域内的相关网络营销资源与开发方面研究的新理论、新思想、以及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 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其求知欲, 逐步建立经营管理的理念。笔者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注意以下三个环节:一是选好或编好教学案例;二是组织好任课班级的讨论;三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评论。其中第一步是决定整个案例教学法是否成功的关键,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课前一定要收集材料, 并进行有效的整理。对于网络营销这门课程笔者几乎每一章都精选一至三个案例。如在导言部分我选择了“京东商城”作为案例;在网络营销部分, 我选择了“淘宝网”里的网上购物作为案例;在网络营销的支付部分我选择了“中国农业银行的网上支付系统”作为案例等。通过案例的讨论、互动,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网络教学法

当今社会, 网络资源作为更新最快的全球知识宝库, 它与教学紧密地结合是教育行业的教学所趋, 既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 也是教学手段优化的必然要求。网络资源和网络营销的教学紧密相结合, 必然能够使网络营销的教学在动态上有飞跃式的变化, 满足了目前竞争市场对网络营销人才培养的要求。丰富的网络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的操作能力, 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优化了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拓展了教学和学习的空间, 便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一是利用Internet的各种免费资源, 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利用能力) ;二是将Internet作为了解市场、了解竞争对手、发现商机的渠道;三是通过Internet创业, 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或在线创业, 在干中学, 边做边学, 在学习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例如:学习网上购物的流程时, 可以结合淘宝网的网上购物流程, 让学生登录到淘宝网, 然后一步步地教学生如何在网上亲身体验网上购物的过程。具体在淘宝网上的购物流程如下:开通网上银行业务、注册淘宝会员, 注册支付宝, 开始在网上选择商品、与卖家洽谈、填写订单、确认订单 (也就是把款付到支付宝) 、收到所购的商品、再次登录交易管理确认收货。在课堂的讲解时, 教师可以先演示给学生看, 然后让学生亲自去注册及登录相关的网站, 体验真实的网上购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网上购物过程, 可以达到教学的实用化, 同时也达到了学生可以边做边学。最后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评价网上营销的经历, 分析现有网上购物及营销的优缺点, 提出更好的建议。通过学生边做边学, 可以让他们既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激发对本门课程及与本门课程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与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实践应用能力。这种实际性操作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观地、生动地、感兴趣地去学习, 并且让我们的教学效果也达到更好。

4 问题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程的重点, 结合网络营销的热点和难点, 提出问题或列出习题, 先让学生思考, 再组织他们讨论, 最后由教师帮助分析、归结, 引导出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与单一的理论讲授相比, 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网络营销的存在及目前的广泛应用, 可以分析在网络营销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网站的功能及其运营模式。为了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笔者课前都要精心设计一些相对应的思考题, 引导学生在操作时思考并完成。比如: (1) 学习网络营销要用到的电子支付工具。让学生自己找出目前比较流行的结算工具 (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众多银联卡、一卡通、借记卡等) 。让学生事先申请一张中国农业银行的口令卡, 然后在网上进行证书下载及运行安装, 说明操作的过程及步骤, 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2) 通过让学生上网浏览京东网上商城, 当当网上购物, 淘宝网, 卓越网上购物等网站, 总结出B2B、B2C、C2C、B2G等网站销售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优缺点, 同时比较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他们之间的营销流程是怎么样的?是否有共同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能够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从而基本上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5 自主网上开商店的教学法

自主网上开店, 在网络营销课程一开始就倡导同学们工学结合在互联网上自主开商店。随着课程的进行结合放映一些学生创业的财富故事视频片, 激发同学们创业的积极性;采取抓重点榜样示范的方法, 首先具体指导积极性高且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建立起网上商店, 然后将学生建立的网上商店在课堂上推广, 结合课程的实训内容讨论、分析、示范, 使工学结合自主创业, 在互联网上开商店的热情推向高潮。然后让掌握得比较快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不断地去建立起自己的网上商店, 最后达到每个同学有自己一个网上商店, 在课堂上或课外时间不断地去推广及经营自己的网上商店。

网络营销是一门具有大信息量, 以图片、文字、动画、表格等表现形式相结合的课程, 我们必须根据每节课具体学习的内容来进行综合性地, 灵活地选择最合适、最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 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和良好的心态下完成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新性,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汝林.网络营销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光峰, 魏仁坚.实战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3]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4]方玲玉.网络营销实务[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

[5]韩洪云.营销新思维——循环营销[J].市场现代化, 2006, (3) :80-81.

春玉米优化平衡施肥效果研究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搬经镇夏保村四组某农户田中进行, 该地块肥力中等。供试肥料:碳酸氢铵 (17%) 、过磷酸钙 (12%) 、氯化钾 (60%) 。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平衡法参数和3因素4水平饱和最优回归设计相结合, 试验共设14个处理 (表1) , 小区面积18.47 m2, 2次重复, 随机排列, 四周设保护行。

1.3 试验方法

各处理磷、钾肥统一作基肥, 3月26日施肥, 施粪肥26.25 t/hm2, 锌肥15 kg/hm2, 4月10日移栽于麦田预留空白行中, 栽植密度67 200株/hm2, 氮肥运筹, 基肥、拔节肥、穗肥比例分别为45.0%、15.5%、39.5%。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测查项目分苗期、拔节肥、大喇叭、成熟期。成熟期记载植株性状 (株高、叶龄、茎粗、穗三叶叶面积) , 分小区测产[1,2,3], 测查穗粒结构和穗部性状, 分处理收籽粒, 分收穗秆, 每处理采集土样1 kg。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根据方差分析, 不同处理产量差异显著, 以处理6产量为最高, 达453.8 kg/667 m2 (表2、表3、表4) 。

经过综合分析, 得出产量 (Y) 与氮、磷、钾用量的一元二次方程为:

2.2 不同氮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

在磷、钾不同配比条件, 随着施氮增加, 产量有上升趋势 (表5) 。

2.3 相同施肥条件下, 不同配比钾、磷对产量影响

以施纯氮22 kg/667 m2为例, 产量最高为453.8 kg/667 m2。氮∶磷∶钾=1.00∶0.36∶0.55, 玉米对钾素较为敏感, 磷素不敏感, 根据一元回归分析, RK=0.968, RP=0.329, 可能与大量施用有机粪肥有关 (表6) 。

2.4 不同配比对穗三叶面积的影响

以处理6、处理10、处理14为例 (表7) , 穗三叶面积分别比处理1 (CK) 增加24.21%、20.94%、20.77%, 产量也分别增加31.16%、17.05%、30.23%。因此, 增大穗部3张功能叶面积是采取高产的途径之一。

3 结论与讨论

春玉米优化平衡施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以施纯氮22 kg/667 m2、五氧化二磷8 kg/667 m2、氧化钾12 kg/667 m2即氮∶磷∶钾=1.00∶0.36∶0.55时产量最高, 达453.8 kg/667 m2。在施足有机肥 (腐熟粪肥) 基础上, 玉米对磷不敏感。提高穗部三叶面积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春玉米栽培中应预留空白行, 冬翻、冬晒, 以利熟化土壤, 降低容重, 增加孔隙度, 增强根系活力[4,5,6]。

摘要:春玉米优化平衡施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春玉米施肥量为纯氮22 kg/667 m2、五氧化二磷8 kg/667 m2、氧化钾12 kg/667 m2的产量最高, 达到453.8 kg/667 m2, 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 玉米对磷元素不敏感, 提高穗部三叶面积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春玉米,优化,平衡施肥,效果

参考文献

[1]余佳.春玉米施肥优化的数学模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10) :5895-5897.

[2]陈星红.浙西砾石黄红泥地区春玉米最佳施肥方案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4) :181.

[3]王培顺, 王兴远, 张显东, 等.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3) :59.

[4]战秀梅, 韩晓日, 王帅, 等.应用“3414”肥料试验模型求解春玉米施肥参数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09 (1) :51-54.

[5]吕军峰, 郭天文, 侯慧芝, 等.平衡施肥对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7) :7922-2924.

渔船螺旋桨优化节能效果研究 篇5

近年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螺旋桨设计技术,已逐步改变了国内螺旋桨的设计理念,传统的图谱设计法已经逐步被理论设计法所取代[4]。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螺旋桨的生产逐步被数控加工技术所替代[5]。从手工打磨到数控机床加工,螺旋桨的性能有了较明显提高。然而,目前这些先进的螺旋桨生产加工技术还仅限于较大型的船舶,在国内渔船上还没有推广。

为验证新型螺旋桨在渔船上的适用性,本文以舟山渔区一艘典型拖网渔船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螺旋桨的设计改造。与传统型螺旋桨(简称旧桨)不同,新设计桨(简称新桨)采用数控机床加工,并且通过在桨叶随边设计抗谐鸣边,避免了空泡现象的产生[6]。同时,对安装新桨前后的航速、轴功率以及系柱拖力分别进行实船测试,分析老旧渔船安装新螺旋桨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渔船及螺旋桨

试验在舟山朱家尖樟州渔业村的“浙普渔42280”渔船上进行。该船总长33.50 m,型宽6.30 m,型深2.85 m,主要从事近海单拖网作业,主机型号Z6170ZLCZ-2A,额定功率400 kW,额定转速1 350 r/min,齿轮箱型号HCD400,减速比5:1,配用4叶导管螺旋桨,螺旋桨直径1.98 m。

根据该船的各项参数,在保留原导流管和直径、桨叶数不变的前提下,采用MARIN propeller design software对其推进系统重新进行设计,设计的新桨仅桨型、盘面比和螺距发生了改变(表1)。

1.2 试验方法

试验分两步进行,分别对换桨前后渔船的航速、轴功率以及拖力进行实船测试。

1.2.1 航速与轴功率测试

主要测试仪器:TQ201型无线扭矩应变(轴功率)测试系统;DGPS航速测试系统。

测试条件:舟山朱家尖以东海域;晴,风力2~3级,东南风,浪高0.3 m;艏吃水1.30 m,艉吃水2.50 m。

为保证测试渔船进入测试区前主机已达到每一测试工况的稳定转速[7],测试海域选定为舟山朱家尖以东海域,该海域较为开阔,能见度良好,能够利用的助航距离较长。渔船换桨前后,分别以主机50%、75%以及90%额定功率的3种工况下,在测试区中进行顺逆相间的连续6个罗经航向稳定的单程试验,并分别记录对应工况时的航速和轴功率。

1.2.2 系柱拖力测试

主要测试仪器:HF-200k拉力仪(200 kN)。

测试条件:舟山桃花岛港口固定码头;晴,风力蒲氏2级,浪高0.2 m,涨平潮;艏吃水1.30 m,艉吃水2.50 m。

测试地点选定为桃花岛港口固定码头,测试时水深约7 m;为减小岸堤对渔船的影响,测试渔船距岸堤有一定的距离,系泊缆绳长约110 m。

换桨前后,分别将主机转速缓慢调至转速为600、750、900、1 050 r/min,即在主机额定功率的40%、55%、70%、85%这4种工况条件下,分别对测试渔船换桨前后的拖力进行测试。待主机转速稳定10 min后,记录拉力仪读数。

2 试验结果

2.1 航速和轴功率

测试渔船换桨前后的航速和轴功率测试结果如2表所示。

由于更换新桨后,试验渔船仅螺旋桨参数发生改变,根据船舶水动力学原理,在相同的航速下,船舶阻力相同。据此,在相同航速下,新、旧桨工作时就具有相同的船舶阻力,如式(1)所示[8]。

式中:PD—轴功率,kW;ηD—螺旋桨效率;R—船舶阻力,N;V—航速,m/s。

根据式(1),得到旧桨效率与新桨效率之比ε。由于更换新桨的同时也清理了船壳外板上的生物附着物等,造成船舶阻力与原船有所差别,故针对换桨后试验渔船的阻力进行生物附着物影响因子的修正,见式(2)。

式中:旧—旧桨;新—新桨;λ—生物附着物的影响因子,根据文献[9]和[10],本文选取为0.9。

根据实测数据,选择航速10.83 kn为工况点,对其相应的新、旧桨实测参数进行计算,通过式(2)可得螺旋桨效率比ε的数值为0.778。

根据式(2)及ε值,在海况相同、在已知旧桨或新桨下测试渔船的航速和主机轴功率的条件下,可以根据式(3)至式(6)分别推算出旧桨和新桨其它工况点的航速和轴功率数值,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发现,在相同的航速下,新桨所需的功率比旧桨小,且航速越大,所需轴功率减小得越多。在航速达到11.45 kn时,新桨所需的轴功率减少了83.3 kW,比旧桨所需功率减少了约22.2%。

2.2 系柱拖力测试

从测试结果(表4)可以发现,在主机转速相同的情况下,新桨的系柱拖力比旧桨的大,同时主机的转速越快,拖力增加得越大。在转速达到1 050 r/min时,拖力增大了4.1 kN,提高了5.76%。

3 讨论与结论

船-机-桨工况的最优匹配可以使推进装置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使燃料损耗率达到最低限度,获得更好的运转经济性[11]。本文通过在拖网渔船安装新桨,并对安装前后的主机轴功率和系泊拖力进行实船测试,来比较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渔船其它参数不变的前提下,仅更换了新桨,主机功率即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达到相同航速所需的主机轴功率减小,且航速越高,主机功率减小的就越多,当航速达到11.45 kn时,主机功率减小了约83.3 kW。在主机功率相同的条件下,该船的拖力增大,且主机功率越大,拖力增加的越大,在主机额定功率为85%的情况下,拖力增加了4.1 kN,提高了约5.76%。

但是,本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1)由于设备等相关条件的原因,测试时换桨前后的主机轴功率和航速并未完全一致,部分工况点仅仅通过公式推算来确定与之相对应的轴功率与航速,与实际结果存在偏差。(2)即便更换新桨后,主机功率仍然没有达到额定功率,也即在船-机-桨匹配上仍然有提高的空间,因此,今后应针对这一特殊船型进一步研究船体、主机、螺旋桨及渔具之间相互影响关系,提高其合理匹配度,从而提升主机及螺旋桨的能量转换率。(3)本文仅是一条渔船的测试数据,今后将针对不同船型、作业方式以及主机、齿轮箱型号的渔船进行安装测试,建立相关数据库,为老旧渔船的节能改装设计以及新设计渔船的船-机-桨匹配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摘要:渔船作为一种多工况船舶,其船-机-桨匹配不合理的情况屡见不鲜,造成能源利用率低、渔船能耗增加、经济效益下降。本文以舟山渔区某拖网渔船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该渔船上安装新设计的螺旋桨,以提高船-机-桨的匹配度,并对安装新桨前后的主机轴功率和系泊拖力进行实船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新桨安装后,主机功率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达到了相同航速所需的主机轴功率减小,且航速越高,主机功率减小的越多的效果,当航速达到11.45 kn时,主机功率减小了83.3 kW;在主机功率相同的条件下,该船的拖力增大,且主机功率越大,拖力增加的越大,在主机额定功率的85%时,拖力增加了4.1 kN。

关键词:渔船,螺旋桨,轴功率,系柱拖力,节能

参考文献

[1]陈志明.海洋捕捞渔船动力装置节能减排技术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16-22.

[2]刘文明.船-机-桨匹配分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62—65.

[3]宋协法,焦志刚.通过主机轴功率的测试判断船体、主机、螺旋桨三者的匹配状况[J].海洋湖沼通报,1997(1):19—22.

[4]蔡昊鹏.基于面元法理论的船用螺旋桨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5]颜少平,李松玲.螺旋桨数控加工技术研究[J].机电设备,2005(2):16—20.

[6]董世汤,王国强,唐登海,等.船舶推进器水动力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224—225.

[7](BT25505—2010,海洋渔业船舶系泊航行及捕捞试验通则[S].

[8]应业炬.船舶快速性[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2.

[9]段祥云,段学民.船舶污底的危害及治理方法[J].中国水产,1999(6):47.

[10]陈爱国,叶家玮.船舶表面状况对船舶性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J].船海工程,2008(4):36—39.

网络营销效果优化研究 篇6

渤中34-1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 发现于1984年1月, 主要含油层系为明化镇组, 是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脊背景上形成的复杂断块油田, 平面上被断层分割为7个主要断块。受构造、岩性多重因素制约, 油气水系统复杂。油层内泥岩夹层不发育, 边底水不活跃。主要生产层位是明化镇下段明II、明III油组, 是极浅水条件下的三角洲沉积地层, 平均孔隙度30.3%, 平均渗透率643 m D, 属中高孔渗油藏。

1 机理模型研究

1.1 机理模型的建立

由于射孔研究是在油田开发方案实施阶段的初期, 因此钻井资料揭示的地质认识有限。与勘探阶段相比, 只是在1口探井的基础上, 增加B平台实施的8口开发井。利用已有9口井资料, 首先建立了能表征渤海油田典型地质油藏特征的机理模型, 进行底水避射的射孔方案研究。其中, Nx=Ny=16, Nz=12;平面上x, y方向的网格步长均为50 m;总网格节点数为5 120。储层及流体参数为:油藏深度为1 338 m, 油层有效厚度为6 m, 水/油体积比为10, 泄油半径450 m, 孔隙度0.303, 渗透率643 m D, 含油饱和度0.56, 油藏压力为13.3 MPa, 温度为58.9℃, 原油体积系数为1.088, 气油比为52 m3/m3, 油、水密度分别为0.904和1.01 g/cm3, 油、水黏度分别为12.0 MPa·s和0.545 MPa·s。

1.1.1 方案设计

众所周知, 底水砂岩油藏开发特征主要的影响因素[1]是单井的产油量、垂向水平渗透率比、夹层大小及位置、油水黏度比、边底水能量、油井射开程度等6种因素。渤中34-1油田层内夹层基本不发育, 纵横向渗透率比0.10[2], 油层厚度6 m, 最大油层厚度达到10 m。同时考虑海上油田投资成本较高, 油井需具有一定的产量才能确保经济效益。方案设计, 定油井初期生产压差为1.5 MPa, 定纵横向渗透率比0.10, 分别考虑不同底水水体能量, 进行射孔方案研究。

针对6 m油层, 设计10个方案;10 m油层设计18个方案 (表1) 。

1.1.2 机理模型研究结果

首先模拟计算6 m油层10倍水体, 定油井生产压差为1.5 MPa, 分别计算出油井避射0 m, 1 m, 2m, 3 m, 4 m, 5 m对应的初期日产油, 显然油井初期日产油量与避射油层厚度成反比 (图1) 。不同射开程度下, 随着含水上升, 单井日产油量逐渐减少。避射油层厚度越少, 油井初期日产油量越高, 油井含水率上升到95%的时间相对要短, 油井寿命相对要短。

通过模拟计算, 对比单井累积产油与含水率变化曲线 (图2) , 可以发现6 m油层避射至少4 m才会有无水采油期, 避射油层小于4 m, 油井开井就见水。油井避射5 m油层进行生产, 虽然无水采油期最长[3], 含水上升最慢, 但是采油速度最小, 含水95%时, 油井累积产油量最少, 并且与其他方案差距很大, 实际是过于保守, 避射程度过大, 不作考虑。对比油井避射0 m, 1 m, 2 m, 3 m, 4 m这五个方案, 显然避射4 m最优。避射4 m, 油井具有无水采油期, 虽然初期油井日产油相对较少, 但油井含水上升相对较慢, 油井含水上升到95%时, 单井累积产油量最多。同样, 建立6 m油层, 4倍水体能量, 采用相同方法研究发现, 渤中34-1油田6 m油层, 不论水体倍数, 均是避射4 m, 油井开发效果最好。

从10 m油层4倍水体机理模型的计算结果, 也可以看出:油层厚度10 m, 仍然是避射4 m, 油井开发效果最好 (图3) 。油井避射油层厚度达到5 m后, 油井虽然含水上升较慢, 但采油速度低, 油井开发效果并不好。油井避射4 m油层, 初期具有一定的日产油能力, 没有无水采油期, 含水率95%时单井累油最多。

综上, 通过机理模型研究得出, 该油田底水避射, 不论是6 m油层, 还是10 m油层, 不论水体倍数, 均是油井避射4 m油层, 单井开发效果最好。

2 实际地质模型研究

2.1 实际模型建立

根据油田钻井揭示的地质油藏特征, 建立实际地质油藏模型。渤中34-1油田B平台8口开发井, 共钻遇了5个主力单砂体, 主力砂体构造地层倾角为2.3°。研究中, 细到单砂体, 针对单砂体进行边、底水避射研究。以单砂体7-1528为例, 进行射孔方案研究。图4为主力砂体7-1528模型。

2.2 方案设计及计算结果

7-1528砂体油层厚度为8 m, 平均渗透率为500 m D, 地层倾角2.3°, 8倍水体。设计4个方案, 油井在纯油区, 分别距离内含油边界300 m、250 m、100 m、50 m。通过模拟计算, 得出在纯油区的油井, 分别在距离内含油边界不同距离, 油井对应的开发指标。最终目的是找到油井不受边水锥进影响, 距离内含油边界的最小距离。计算结果如图5。

从含水率变化曲线 (图5) 可以看出, 随着油井距离内含油边界距离的减少, 油井无水产油期逐渐缩短。油井距离内含油边界越远, 见水越晚。油井距离内含油边界分别为100 m、250 m、300 m, 油井均有3个月的无水采油期, 有将近一年的低含水期 (fw<20%) 。因此, 位于该油田纯油区的油井, 油井距离内含油边界≥100 m, 边水油层不需避射。同样方法, 对其余4个主力单砂体进行射孔方案研究, 部署油井都在纯油区, 油井距离内含油边界≥100 m, 油层不需对边水避射。

3 射孔方案制定

通过机理模型研究, 6~10 m油层, 如果油层下面直接下覆底水, 需从下往上避射4 m油层避底水, 开发效果最好。通过实际模型研究, 6~10 m油层, 油井位于纯油区, 油井位置平面上距离内含油边界≥100 m, 边水油层不需避射。

对比两种研究结果, 很快可以发现, 渤中34-1油田构造地层倾角是2.3°左右, 对于一个油藏, 垂向上距离油水界面4 m, 对应着平面上距离内含油边界100 m, 垂向与平面上是一致的。因此, 在渤中34-1油田, 油藏存在一个面 (图6) , 这个面在垂向上距离油水界面是4 m, 姑且称这个面为油藏避射面, 避射面以上油层均可射开生产, 开发效果较好。避射面以下油层不射开生产, 因为射开后, 油井含水很快上升, 影响油井最终开发效果。

油藏避射面示意, 如图6所示, 油井W3位置靠近砂体边部, 钻遇油层厚度较小为6 m, 油井W2钻遇油层厚度10 m, 油井W1钻遇油层厚度大于10m, 按距油水界面4 m油层可射开的原则, 三口油井射孔时分别为W3射开油层厚度2 m, W2射开油层厚度6 m, W1井平面上距离内含油边界100 m, 垂向上钻遇油层均在避射面以上, 故W1井不需避射。

4 应用效果显著

(1) 通过射孔方案研究, 制定出渤中34-1油田射孔原则:油井垂向上距离油水界面4 m以上的油层, 均能射开生产。油井垂向上距离油水界面4 m以下油层, 均不考虑射开。位于射孔段内的, 厚度小于1 m的夹层同时射开, 其他夹层一律不射开。

(2) 射孔方案研究在指导油井射孔的同时, 对井位优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渤中34-1油田在开发井实施过程中, 要求油井平面上距离内含油边界至少为100 m。目前油田共有56口开发井, 36口油井, 基本为常规定向井多层合采, 只有2口油井极个别层位, 距离内含油边界<100 m (由于井槽位置限制井轨迹实施) , 其余34口油井的无水采油期均超过18个月, 实践表明射孔方案的研究对井位优化及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整体减缓边水的入侵速度, 延长油田无水产油期, 保持较长低含水期, 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效果,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渤中34-1油田从2007年12月开始陆续投产, 2009年5月油田全面投产。油田投产后有一年半的无水采油期, 低含水期 (fw<20%) 将近两年。从投产至今, 油田含水稳定上升, 目前含水36%, 年采油速度3%, 油田处于稳产期 (如图7) 。整体来说, 渤中34-1油田射孔方案制定科学、合理, 油田开发效果显著, 已经得到实践的检验。

(4) 目前渤中34-1油田的射孔方案研究方法, 已经在渤海油田6个新建油田进行应用, 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 喻高明, 凌建军, 蒋明煊.砂岩底水油藏底水锥进影响因素研究.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6;18 (3) :59—62Yu Gaoming, Ling Jianjun, Jiang Mingxuan.Factors affecting water coning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with bottom water drive.Journal of Jianchan Petroleum Institute, 1996;18 (3) :59—62

[2] 裘怿楠.底水油藏开发地质研究.中国海上油气 (地质) , 1991;5 (5) :25—29Qiu Yinan.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reservoirs with bottom water.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 (Geology) , 1991;5 (5) :25 —29

网络营销效果优化研究 篇7

一、优化与整合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计划的优化与整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技能为目的,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为依据, 以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大田作物水稻、棉花、油菜、小麦、大豆、玉米为主要对象, 同时兼顾甘薯、马铃薯、芝麻等小宗作物, 有机整合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实验内容, 并集成种子学和生物技术的部分内容, 以科研、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村生产田为基地对实践教学计划、内容、方法进行优化与整合。为使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 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具备较强动手能力, 增加就业的竞争力, 就必须进一步优化与整合专业核心课的实践教学计划。一是增加了实验课的学时数, 作物栽培学实验由原来的24学时增加到40学时;作物育种学实验由原来的22学时增加到40学时。二是根据理论教学进程和作物生长季节性统筹考虑, 形成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将作物栽培学实验、作物育种学实验整合为农学实验一门课程, 并单独考核实现实验教学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三是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加快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境生态保护理念, 改造与提升传统农学专业的步伐, 强化本科生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按照有利于传统专业的改造、有利于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快速发展的原则, 我们对农学专业主要专业核心课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与整合。即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现状, 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水稻、棉花、小麦、油菜、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实验内容。四是根据学生的能力适当增加实验的难度和强度。在重新制订的实验教学计划中, 我们按照作物生长发育和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强调了实验技能与操作的掌握。并在新的实验教学计划中, 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技能, 加大有一定难度和强度并能结合生产实际的综合性实验项目的比重, 使学生不会感到实验与实习乏味, 调动学习热情。五是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我们将本科班专业核心课教学实验根据作物生长季节的实际情况安排在第四、五两个学期以及期间的一个暑期进行。这样, 避免了作物栽培学和作物育种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同时也为将来的综合教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我校农学系学生毕业综合实习都安排在全国省级以上科研院所进行,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将在校专业核心课实验中掌握的技能应用到实习中, 无论是室内的考种、生化测试、电泳组培;还是田间的观察记载、杂交自交、常规栽培管理都能很好地完成, 体现出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实习表现得到实习单位领导和实习指导老师一致好评。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油料所、水稻所、土肥所、山东农科院、湖北农科院等实习单位都和我院签定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承诺长期接纳我们的实习学生。学生通过实习也和实习单位和实习指导老师建立了良好关系。近几年先后有15名毕业生考入实习单位的硕士研究生;此外学生用实习中获得的数据完成的本科学士毕业论文有30多篇获得省级优秀学士论文。在专业核心课实验教学中我们以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大田作物水稻、棉花、油菜、小麦、大豆、玉米为主要对象, 同时兼顾甘薯、马铃薯、芝麻等小宗作物作为农学专业主要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验的主体对象的原因是: (1) 我国南方地区, 尤其是江汉平原农业生产中水稻、棉花、油菜、小麦、大豆、玉米种植面积最大, 江汉平原也是我国水稻、棉花、油菜的主产区, 选择这几种作物为主体对象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3) 涉及我国南方地区, 尤其是江汉平原农业生产中广泛种植的水稻、棉花、油菜、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的科研成果、教学经验、技术体系和经验教训等文献资料十分丰富,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提供了软件的支持;其次丰富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基地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提供了硬件的支持。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课综合实践培训的目的是为科研、生产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只有深入到农业科研和生产实际中去, 才能真实地了解和熟悉科研与生产现状, 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因此我们在新制订的计划中专门增加了到教学、科研与生产现场实验与实习的内容与学时。

二、优化与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过去开出的实验20多个, 共计48学时左右。优化整合成《农学实验》后, 实验学时增加到80学时, 可供选择的实验项目达到73个。由于实验项目多, 实验学时有限, 这就要求对实验内容进一步优化配置, 选择的实验内容精益求精, 符合生产实际和社会需求。

1. 根据专业核心课的特点优化与整合实验内容。

在作物栽培学实验中重点教会学生正确把握与处理“作物—环境—措施”三者的关系的理论与技能, 让学生学会应用适宜的栽培措施, 协调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使作物适应环境, 或使环境满足作物。所以作物栽培学教学实验应能体现上述教学的重点。为此我们在育苗技术方面增设了作物无土培养介质与培养液的配置、棉花无土育苗技术、水稻旱育抛秧技术、早稻薄膜水育秧等4个实验;在田间苗情诊断技术方面设置了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田间苗情诊断实验5个;在作物形态学观察方面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和芝麻类型识别、花芽分化、果枝叶枝区别等具有实用价值的实验14个;在作物干物质生产与光合性能测定技术方面设置了叶面积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作物光合速率测定、作物干物质生产分析实验4个;在作物逆境胁迫方面设置了棉花旱、涝危害症状及有关生理测定、油菜的抗寒性鉴定、小麦苗期抗旱性测定3个实验。在作物育种学实验中优化设置了主要作物的杂交、自交与制种技术实验8个;主要作物育种程序设计实验2个;作物测产与室内考种实验7个;作物品质测定实验7个;种子检测实验5个;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实验6个;田间试验设计与布置实验3个。通过优化设置上述实验内容, 既反映了作物栽培学和作物育种学的教学重点、又能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教学内容和提高专业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专业核心课的实验课内容、项目进行优化与调整, 主要是减少验证性、重复性实验, 增加内容丰富、技术性强、代表面广的综合性实验。

2. 结合科研与生产实际选择性地开设实验。

在新整合和优化的73个实验项目中, 由于实验总学时数的限制, 这些项目不可能全部开设。我们根据教学、科研和生产的需要选择性地开设实验。例如作物田间生育观察以及田间苗情诊断技术在科研与生产中, 学生将来无论是从事作物栽培还是作物育种工作, 都要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此外种子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杂交与制种技术、作物育种程序、田间试验设计与布置等都有很强的实用性。对这些实验我们将其列入必开实验内容, 并作为考核学生专业核心课实践技能的主要指标。

3. 结合理论教学的需要, 同步开设实验。

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 更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而课堂教学往往缺乏直观性, 为配合理论教学, 我们将理论教学的进度尽量与作物生长季节同步, 使与教学相关的实验能够很好地完成。例如水稻、棉花、玉米等作物我们将理论课安排在春季和夏季, 这样在进行水稻、棉花、玉米等作物田间试验设计与布置、育苗技术、形态观察、苗情诊断、杂交自交、光合性能测定等实验时就可以有实验材料与实验场所, 从而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4. 根据生产、科研发展趋势增设实验内容。

农业生产技术和科研手段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科研手段在生产上的应用, 我们增加了作物无土培养介质与培养液的配置;棉花无土育苗技术;水稻旱育抛秧的培育、DNA分子标记、组织培养和小孢子培养等技术等实验内容。通过实验使学生能从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思路上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也使学生能够把握学科前沿技术与学科发展动态, 避免出现知识陈旧与过时的现象。

5.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实验内容。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农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核心课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学科知识陈旧肤浅, 无知识可学或学了将来对自己找工作作用不大。因而学习没有积极性, 以敷衍应付为主;二是认为农学专业核心课实验内容学习容易, 应用困难。即认为专业核心课的实验技能是“一听就懂、一做就会、一用就错”, 针对学生的心理, 在优化与整合实验内容时, 注意把专业核心课涉及的内容和当前生产科研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机结合, 将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贯穿融合于各个实验中, 把前人在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和科研成果贯穿融合于各个实验中。

三、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1. 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以前的专业核心

课实验教学多采用一个模式:讲解———示范———操作——报告,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束缚了学生思维与创造能力, 也不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与学的矛盾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力求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尽量使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跃。如在“小麦与棉花田间试验设计与布置”实验中, 教师给学生只讲解试验的目的和所用材料的性质, 让学生自己设计田间试验的重复次数、小区面积大小以及种植的密度和规格。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 再通过课堂讨论和老师的指导确定田间试验设计与布置的方案。这样的教学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

专业核心课是通过对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和芝麻等作物各项农艺性状的调查分析以及主要技能的训练, 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的。科学决策必须基于获得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的系统数据, 进而为田间诊断和指导科研与生产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 在科研与生产实践中没有严谨的科研态度是不能得出科学结论的, 这样的试验结果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专业核心课的实验中,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重新优化与整合的实验中, 我们为学生设置了许多相关思考方式让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 原始数据采集的原则和获得原始数据的方法;实际获得原始数据的操作要领;对原始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原始数据分析结果说明什么问题;根据原始数据分析结果对指导生产管理的意义;根据原始数据分析结果应该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等。学生在通过实验与实习后, 参照上述思考方式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就有利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必须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以往的专业核心课教学实验材料是在教学实验基地内单独准备, 不仅需耗费大量的精力和经费, 而且实验材料并不来自科研与生产第一线, 实验材料缺乏准确性和代表性。通过与荆州市几家知名农业企业合作以及与学校周边农村合作, 专业核心课教学实验材料全部取自于老师科研试验田和农业企业以及农民的生产田, 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 可以使学生了解生产现状和科研现状。

四、优化与整合的效果

1.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优化与整合农学专业核心课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 提高了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 通过实验学生更加关心学科和生产的发展, 并把在实验课中学到的专业技能主动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特别是来自农村家有生产责任田的学生, 更加关心实验课, 并把自家的作物生产情况与实验课中学到的知识相对照, 不断与指导教师探讨生产中的问题。

2.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优化与整合农学专业主要专业核心课实验内

容和教学方法,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大田作物水稻、棉花、油菜、小麦、大豆、玉米较为完整的栽培与育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以及从事作物栽培与育种科研、生产管理的工作思路。通过专业核心课实验, 提高了学生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 并知道从何处入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的同学还应用实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对自己家的生产田进行分析, 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这些都说明通过专业核心课实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培养了专业意识, 坚定了专业思想。

通过农学专业核心课实验, 培养了学生专业意识, 使其明确了专业目标, 进一步坚定了学农信念。考研率达到50%以上, 95%学生表示毕业后用所学之长找工作, 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在专业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优化与整合的体会

1. 教师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

在专业核心课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用真挚的感情和饱满的作风去感染学生, 这是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

2. 实验内容要通盘考虑, 合理选择, 既要有系统性, 又要有灵活性和渐进性。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比较容易进入角色, 能主动接收知识和主动探索未知。

3. 实验内容设置要有科学性。

选定的实验要有实用性、典型性、代表性, 实验结果必须科学、合理。对于学术界没有定论的或正在试验阶段的内容一般不列入教学实验, 但可以作为学术动态介绍。

4. 实验取材要准确%这就要求实验准备要充分, 除准

备好仪器药品外, 还要精心准备实验用的作物材料, 如果材料采集不合理, 实验结果就不准确, 甚至得不到结果。

5. 实验开设时间合理。

专业核心课实验往往受作物生长季节影响, 为了保证有实验材料与实验场所, 专业核心课实验开设时间应该与作物生长季节同步, 否则实验材料与实验场所无法保证, 因而实验就不能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郭风法, 李向东, 史春余, 等.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1, 18 (4) :79-81.

[2]海江波, 索学芳, 高金锋.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 2002, (2) :39-40.

[3]李文, 高尔明, 赵全志, 等.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997, (4) :25-27.

[4]李明达.加强《作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甘肃农业, 2003, (10) :64-64.

网络营销效果优化研究 篇8

排班的班次设计和安排要契合话务模式(就是时段话务波动曲线),才能以最小的人力安排来实现最好的服务水平。若排班没有变化或契合度低,就会造成闲时人力浪费,而忙时抽不出人力,最终影响客户满意率,导致服务投诉增加。要准确预测话务模式,既要累积多年历史话务数据,采取科学的测算方法,还要做好人员配备计划……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

1 现状调研

1.1 排班拟合度现状

1.1.1 日拟合分析

11月原班表日拟合度,如图1。

分析:

测算人次有强烈的周模式,但排班人次波动不明显。

结论:

若定义拟合度>120%或<95%为拟合失败,则有18天拟合失败,日期拟合占比40%。

1.1.2 小时段拟合分析

11月原班表小时段拟合度,如图2。

分析:

(1)测算人次双峰明显,排班人次高峰拟合不良:上午不足、下午偏高。(2)通宵班排班人次虚高,且通宵班工时长、后必双休,造成大量人力浪费。(3)19:00后排班人次没有随话务体现衰减态势。

小结:

若定义拟合度>120%或<95%为拟合失败,则有21个时段拟合失败,时段拟合占比12.5%。

1.2 排班工时现状

排班工时使用率87%,班次平均时长7.6小时,缺乏年度工时管理计划。

1.3 员工效能现状

从单一指标AHT(平均处理时长)分析员工效能指标管理情况,如图3。

分析:

(1)未能呈现正态分布状态,呈现多峰分布状态:195、225、255、285。说明员工的技能熟练程度参差,多人员批次也说明员工流失率问题凸显。(2)没有明显的长尾现象,说明缺乏绩效导向,员工没有缩短AHT的意愿。

结论:

在员工技能一致、接受话务结构相近的前提下,AHT属于管理缺失的原始状态。

2 整体排班优化思路

整体排班优化思路,如图4所示。

(1)预测工作量及到达模式;(2)企业关于服务水平的需求;(3)分析员工有效工时和效能;(4)据上三点测算人员配备(Erlong-C模型);(5)调查员工显性需求;(6)班次班序设计及试排班(拟合度);(7)对遵守率的容忍度(请假、调班);(8)(持续改善)预测准确率(事件评估和修正经验值);(9)(持续改善)排班契合度、班表遵守率、人员效能。

3 具体技术方案及指标

3.1 预测工作量及到达模式

(1)建立工作量和来话模式预测模型。需要考虑业务发展、业务周期、用户规模、用户作息规律、历史数据,开展来电触发事件研究。(2)全面分析研究历史来话模式,分析增量因素。从年模式到月模式、周模式、日模式、时段模式。(3)根据模式测算人次需求,并设计班次,重点考虑话务峰值覆盖。

3.2 企业关于服务水平的需求

(1)ASA=90%/20S;(2)人工呼损率<5%(本地要求<3%),按小时段考核。

3.3 分析员工有效工时和效能

(1)95598热线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2)法定人均月可用排班工时=167小时(8小时/日),按月份实际计算。(3)班表遵守率=95%。(4)AHT=231秒。

3.4 测算人员配备

根据3.1~3.3点测算排班所需人员配备,逐级分解至年、月、日、时段,构建排班模板。

3.5 调查员工显性需求

主要指收集可预见的员工事件,如上课、事假等需要请假的,要在每月排班前走申请审批流程制度,班组长和现场主管批准后汇总到排班师处。事后的请假事件,也要严格执行调班审批制度。

3.6 班次班序设计及试排班

(1)根据3.1设计班次,重点考虑峰值覆盖———黄金时段给客户黄金感受。

(2)确定班序,主要指轮班方法。

1)逆向轮班法持续休息时间长,但倒班不适感较大。

2)顺向轮班持续休息时间短,但倒班不适感较小(建议采用)。

3)综合轮班法,将休息时间尽量均匀分布在工间(客户当前采用)。

(3)设计排班及配套模板。

1)设计时段排班模板———用于监控和拟合试排班人次与时段测算人次。

2)设计日维度的班次覆盖检验模板———用于检验班表中每天各班次安排是否符合日排班模板中的班次需求。

3)设计客服代表维度的班次和工时统计模板———用于检验一定周期内的排班公平性。

(4)试排班。

根据测算的人员配备和设计好的班次班序,先填充大轮班,再填充小轮班,编排覆盖,以满足时段人次的要求,完成试排班。

(5)微调方法。

虽然按照来话模式设计使用了多个排班模板,但同一个排班模板下对应的不同日期人次需求还会有差别,人员班次和工时公平性会有偏差,所以试排班完成后需要微调。

3.7 持续优化

(1)提高话务预测准确率。

提高话务预测的准确率,一要积累话务数据,至少三年,能产生趋势判断需要五年;二要完善预测模型,通过研究各类相关事件对呼叫触发率的影响,修正经验值;积极研究各种降低话务触发率的措施。

(2)提高排班契合度。

排班契合度=服务达标时段数/有效考核时段总数*100%。

此处契合度是事后指标(结果),指标与排班师挂钩。

(3)坚持班表遵守率。

班表执行程度,主要看对班表遵守率的容忍度,通过执行和完善请假、调班制度来保障。

(4)科学管理人员效能。

关键是平均处理时长(AHT=ATT+ACW)、坐席占用率(通话率+话后处理率)两个指标。

4 具体排班优化建议

根据现状调研与排班优化思路、具体技术方案的对照,找出原排班方案的短板,在排班拟合度和员工舒适度相对平衡的基础上,提出如下优化建议。

4.1 班次班序设计优化建议

班次班序的设计,如表1。

说明:加粗为新增或调整部分.

4.2 试排班操作技巧建议

(1)根据月度测算明确相关班次和作息频率。(2)起码兼用两个时段排班模板,如工作日模板和周六日模板。(3)先填大轮班,按照从少到多的原则,再填小轮班。(4)通过“轮班符”技巧,解决排班接续的麻烦。

4.3 具体班次人次需求建议

(1)原来宵班安排4人次,只为了保障偶尔个别时段的突发话务,且宵班后必双休,浪费大量人力,建议降为2人次。(2)同1理,夜班人次由7降为4。(3)根据来话周模式,减少周六日的人次安排,而增加工作日的人次安排。

4.4 相关管理方法建议

(1)设立弹性工时池制度,形成一种工时的“借贷制度”。(2)累积完整的话务数据,系统要支持半小时段话务数据输出。(3)完善话务应急机制,建立支援梯队。(4)渠道协同,如IVR挂应急语音,实施拦截服务。

4.5 开展来电触发事件研究

分可预见与不可预见事件的影响范围、持续时长,来电触发率,提前制定应急机制,如通过多渠道安民告示、IVR拦截等。

4.6 科学管理人员效能

目前的AHT(平均处理时长)231秒,通话均长(ATT)约173秒,话后处理均长(ACW)约58秒【ACW%约14%,业界标准5%~8%】。也就是说ACW保守可以压缩24秒,ATT可以压缩26秒,AHT可下降到181秒,整体压缩空间50秒(压缩比例约22%)。建议通过以下技术或管理手段来改善:

(1)加强培训和知识库支撑,减少通话中的等待和静默现象,缩短通话均长(ATT);(2)加强工单模板支撑,通过技术手段缩短处理均长(ACW);(3)优化排班和技能配置,使人均话务强度匀态化,提升坐席占用率;(4)通过制定合理的KPI指标,让员工有缩短AHT的意愿和努力。

5 排班优化效果分析

5.1 日拟合度优化效果

日拟合度优化效果,如图5。

优化效果:

对比优化前(见现状分析),拟合日期比例由40%上升为70%。但会出现三连休、部分连续上班5天的现象,舒适度会受影响。

5.2 小时段拟合度优化效果

小时段拟合度优化效果,如图6。

优化效果:

对比优化前(见现状分析),拟合时段比例由12.5%提升为58%(剔除通宵班,拟合度为87%)。

5.3 排班工时利用率优化效果

排班工时使用率由87%提升到95%,可以进一步提升,舒适度会受影响。

5.4 班表输出效率的提升

科学的排班模板和清晰的操作方法,也大大降低了排班师的工作量,提升了班表输出效率。

6 总结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针对目前拟合度、排版工时、员工效能的现状的情况,根据预测工作量及模式-企业服务水平需求-人员配备模板-员工显性需求-排班方案-持续优化的流程,进行整体排班优化。而出于复杂度考虑,话务预测准确率、排班契合度、班表遵守率等项目的提升则需要循序渐进。接下来,通过班次班序的优化、试排班优化、班次人次需求优化、相关管理方法优化、开展来电触发事件研究、科学管理人员效能。只要有足够合适的实验数据,便可以总体实现排班优化管理的目标,有效提高员工利用率。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南方电网东莞客服中心的话务模式,结合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找出现行排班、现场管理、员工效能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短板,提出有针对性的排班优化方案和新旧排班方式的接续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优化实施进行周期性跟踪,评估排班契合度、员工遵守率、员工效能和服务指标的改善情况。

关键词:话务模式,排班优化,评估方案

参考文献

[1]张飞飞.呼叫中心排班优化问题建模及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徐迅羽,杨根科.呼叫中心排班优化模型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2(06).

上一篇:拍卖机制下一篇:归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