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网站(共12篇)
儿童网站 篇1
时代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我们迎来了“网络时代”, 错过这个时代, 对于很多人而言, 错失的不仅仅是一个机会而是整个时代。
互联网的急剧发展为眼下的信息传播提供了一条与传统方式截然不同的途径, 以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广等特点抢占了先机。科普网站也成为了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
与此同时, 青少年网民占我国总网民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表明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占青少年总体的66.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用户的年龄段不断向两边延伸。但是,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在成人化的网络世界里真正属于少年儿童的空间很少, 真正面向他们的科普网站很少。
儿童因为其年龄的特殊性, 适合他们的科普网站应有别于面向大众的一般的科普网站。
儿童需要适合他们的网站, 一个优秀的网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天地, 更应该是一个快乐玩耍的乐园。
在那里, 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获取信息、建构知识的能力。
一、基本概念
“科普网站”, 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看出:科普网站的目的是传播知识。但是, 对于“科普网站”的定义却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比如秦婉 (2010) 在《我国两类科普网站的比较研究》中借鉴了高宏斌、祝魏伟等的定义后将科普网站定义划分为了狭义和广义两类。
狭义的科普网站的面向人群主要是科学家、研究学者, 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学术交流, 刊登学术论文, 简而言之狭义的科普网站定位比较高端, 受众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
与之相反的是广义的科普网站则主要是为了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科普信息, 传播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的多方面, 受众也是普通的人民大众。
何谓“儿童”?
联合国在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这样说道: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除非对其适用于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而心理学中所称的儿童则泛指整个身心未成熟阶段的个体, 并且按照他们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划分了几个阶段。在本文中“儿童”主要是指童年期7~12岁, 也可以称之为学龄儿童。
综上所述, “儿童科普网站”采用的是广义的科普网站的定义, 可以概括为将7~12岁儿童作为主要对象, 用于传播科学知识的网站。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而心理发展包括很多了内容, 主要是指认知、个性、意志等。
其中, 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知过程, 即个体对感觉信号的接受、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的过程。
二、儿童认知发展特点
一个优秀的面向儿童的科普网站不仅仅需要运用熟练的网络设计的技术, 也应该考虑到儿童这一个体独有的生理和生理方面的特征。如果面向的主要受众是儿童, 却对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不甚了解的话是无法创建出一个优秀的儿童科普网站的。
面向儿童这特殊的群体, 儿童科普网站, 深入分析和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了解他们的真正的需求。[1]主要从感知觉、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这5个方面来了解7~12岁儿童的认知水平。
(一) 感知觉发展特点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根据感觉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物, 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在经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后, 他们的形状和颜色知觉发展很快。而到了8岁以后, 大部分儿童对颜色的辨认力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根据研究表明:
3~6岁的孩子会首先选择那些对他们的视觉具有非常大冲击力和感染力的颜色;6岁以后, 儿童渐渐开始通过形状去辨别物体。
所以, 要根据网站内容和对象的不同, 确定不同的视觉设计风格。普遍来说, 儿童热爱鲜艳而不刺眼的颜色, 不喜欢暗沉的颜色, 比如黑、棕、灰色一类, 大多儿童都比较喜爱的颜色为绿、红、橙、黄。
听觉是儿童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他们依靠听觉来感受音乐, 欣赏音乐, 体会律动, 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而儿童差别感受性的增长飞快。学龄儿童知觉的有意性、目的性也在逐渐发展。
(二) 记忆力发展特点
记忆有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两种, 学龄儿童的有意记忆在学习活动中随着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的提高和改进而不断地得到改造和发展, 可是形象记忆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这两种记忆的效果都受到主客观两大类因素的影响:客观因素包括记忆材料的结构, 而主观因素除了兴趣、学习目的、学习情绪状态外, 儿童的整体认知水平和原有的知识基础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1]随着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兴趣的提高, 学习目的的明确, 有意记忆的主导地位则越来越显著。
小学生的记忆和他们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 学龄儿童采用记忆策略的能力也飞速发展, 他们可以运用几种记忆策略。
不过低年级的儿童尚缺乏自发地使用记忆策略的能力, 需要旁人的有意的指导;8岁左右开始自发运用记忆策略;10岁以上儿童, 基本上可以自发地运用记忆策略, 培养可提高记忆能力。
(三) 想象力发展
7~12儿童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得到了提高, 创造性元素增多, 内容逐渐丰富、精确, 并向现实化靠拢, 细节变得丰富而完整。对于学龄儿童来说, 想象是他们理解内容、获取知识的条件之一, 特别是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的时候, 想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 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学龄儿童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 这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开始进行心理运算, 能在头脑中依靠动作的格式对事物的关系系统进行逆反、互反、传递等可逆运算。
具体来说, 7~12岁儿童的思维主要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 思维的多维性, 已经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对实物进行归类, 比如形状、颜色等。
2) 思维的可逆性, 表现在可以完成守恒任务。
3) 去自我中心,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 意识到别人会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并接受别人的意见, 从而校正自己的观点, 最终检查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正确。
4) 具体思维运算, 总之, 7~12岁的儿童虽然在推理上、问题解决和逻辑方面已经超过了前运算阶段的儿童, 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 抽象的语言推理还不能进行, 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五) 注意力发展特点
总体而言, 7~12岁的儿童的注意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得到提高, 而且很多研究也表明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成绩与他们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存在一定关系。
因此, 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它对儿童知识的获取非常重要, 而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主要就是通过趣味性来实现了。
三、启示与展望
7~12岁的儿童是一个认知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 正如前面所言, 他们记忆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都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而儿童科普网站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
(一) 儿童科普网站的目的
儿童是这个网站的最主要的面向人群, 一个优秀的儿童科普网站应该承担着两个方面的任务。
其一就是传播科学知识, 将那些知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告诉给孩子们, 让孩子在上这个网站的时候不是在浪费时间, 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的知识。
其二, 让孩子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乐趣, 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 兴趣的能量是无穷的, 兴趣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使得他们能够自发的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二) 儿童科普网站的内容
内容是一个网站是否成功的最主要的标准, 是网站的立足自地。与其他的儿童网站相比, 科普网站是专门用来传播科学知识的舞台。优秀的儿童科普网站是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也就是说一方面, 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 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筛选和判断信息的能力还不够, 因此网站的信息应该要具有权威性, 不能对孩子进行误导。
另一方面, 内容应该是丰富的而且有趣的, 有趣的内容才可以引起儿童的注意, 当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个内容的时候, 他们了解这个内容也就事倍功半了。
同时, 内容可以采用问题的形式, 给儿童以想象的空间, 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
此外, 内容应该具有不同的难以程度, 因为7~12岁儿童的认知水平是不断发展的, 内容应该要适合他们的认知水平, 或者稍加点难度, 但是又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三) 儿童科普网站的语言和文字
儿童科普网站的文字编排, 首先, 为了说明一个科学知识, 但是受限于儿童的认知水平, 网站的文字应该是运用比较简单的词汇, 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 面向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儿童, 文字也可以开始渐渐变复杂。
此外, 网站的文字编排应该是清晰的, 适宜的, 进行大字处理, 突出重点, 可以让儿童非常容易得就看到内容, 不需要太费精力。
(四) 儿童科普网站的风格
儿童喜欢明亮的颜色, 因此网站的色彩亮度不应该太低, 不要以黑色、灰色等, 儿童是快乐的, 充满生机的, 可以多采用暖色调的颜色。当然, 网站的颜色也不应该过于繁杂, 颜色太多反而会对儿童的视力造成不便, 内容看起来也不舒服。颜色过多会分散了儿童的注意力。网站应该有一个主色调, 然后辅之以其他的颜色。
一个网站的风格与它的颜色、字体、logo、版头等都有关系, 它是多种方面的集合。儿童科普网站的整体风格而言应该从是明亮的, 积极向上的。
(五) 利用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的运用在网站的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 特别是对于7~12岁的儿童而言, 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受到兴趣的引导。枯燥乏味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 应该要辅之以视频、图片、flash等, 还可以在网站中增加一些别致又有趣的音效。让给儿童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获取科学知识。但是动画元素应该是放在合适的位置, 不影响阅读和游览。
(六) 网站的界面
版次安排主次分明, 儿童科普网站的导航应该清晰明了, 且超链接提示非常明确, 有明显的操作提示。
随着网络的更加普及, 儿童网民的数量也会日益上升。儿童作为祖国的花朵, 他们是祖国的未来, 正如高尔基所言“孩子们, 你们的未来万岁”。
而与此同时, 网站作为信息传播的途径也是大势所趋。建立一个好的科普网站, 设计一个优秀的面向儿童的科普网站势在必行, 在这个过程中, 了解网站面向的主题———儿童, 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应该是前提, 是基础,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马娜娜.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儿童网页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6.
[2]卢伟.教学网站中的色彩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7.
[3]张世勇."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7.
[4]张红岩, 张军辉.国外优秀儿童网站的特色及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 2009.
[5]滕广青, 毕强.儿童网站的信息构建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
[6]侯静雯.基于儿童心理认知的儿童网站设计研究[J].中国产业, 2010.
[7]樊翠芳.儿童网站的界面设计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 2009.
[8]高安玲.少儿网站的传播障碍归因与对策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9]孙爱民.科普网站评价标准研究[J].科普研究, 2012.
[10]曾静平, 郭琳.新媒体背景下的科普传播对策研究[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3.
[11]施建农, 恽梅, 翟京华, 李新兵.7~12岁儿童视觉搜索能力的发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
[12]陆黎峰.基于儿童"前概念"下科学概念形成的对策[J].新课程 (小学) , 2013.
儿童网站 篇2
通常我们发现做得很漂亮的网站往往没有什么好的排名,那我们就开始反思了,做得很漂亮的网站那肯定是要靠大量的美工来展示的,如FLASH动画和精美的图片,那么也就意味着很少的文字体现,而这正好违背了网站优化的规则,搜索引擎抓取的是文字信息,不能抓取动画和读懂图片的意思,所以也就不会把漂亮的动画和精美的图片做为排名高低的依据。
所以我们在从事网站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漂亮的网站排名是非常差的,而一些页面制作比较粗的网站反而排得比较好,访问量也高,难道只有网站界面比较粗的,不作大量的美工的网站才能排得好吗?
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给您肯定的回答,当然不是的。
网站排名主要取决于网站的结构是否更符合搜索引擎的收录及排名标准:这些标准包括网站的内容,使用的结构以及网站打开速度等等多项内容。网站漂亮不是排名不好的直接原因,而是很多企业在建站时选用了不利于搜索排名的技术建设造成的,其中有:封面动画作首页、动画作导航,把内容也做成动画或是图片,还有网站建设服务商没有进行合理的seo布局、代码不规范。网站建成后没有进行seo外链建设等原因最终造成网站搜索排名非常差。而那些粗制的网页虽然在美工处理上不是很好,但因为其大多是文本形式,所以利于搜索引擎的收录和检索,同时站长也进行了站外的一些信息发布和链接建设,所以排名不错。
网站要漂亮,排名也要好,这是可以做到的,动画和图片的布局要适度,要注意恰到好处,只要我们按照利于搜索的标准来进行网站的开发并进行高质量的链接建设及网站更新等;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很多企业错误的认为网站使用全动画或是大幅的动画去表现内容能吸引客户,最终反而导致网站没有访问,其原因只在于动画网站目前是最不受搜索引擎优化的网站。我们要做网络营销,必须让我们的网站是一个受搜索欢迎的网站,对于搜索引擎的一些规则是必须要遵从的,就不得不放弃一些我们自认为好,但搜索引擎却不认为好的建站方案和方法。
网站要好看,适当的应用动画,专业的网页设计也应该能更好的处理美观与搜索营销的关系,这样我们才能建出一个更好的,受搜索引擎喜欢,客户体验也好的网站来,这样企业的效益也就会越来越好,网站的价值也就充份发挥出来了。
“儿童本位”与“儿童崇拜” 篇3
关键词:周作人;丰子恺;儿童观
哲学界和文学界对儿童的看法存在着两个彼此对立,此消彼长的阵营。一个是立于经验主义之上的儿童观,他们将儿童看成是未成熟的大人,强调教育和教训对于儿童至关重要。笔者将其称之为“成人阵营”。一个是浪漫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等的儿童观,他们反对教训,强调儿童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推崇儿童的创造力和娱乐心性,要求解放儿童。笔者将其称之为“儿童阵营”。毫无疑问,周作人和丰子恺是中国二三十年代坚定的“儿童阵营”学者。
一、“发现儿童、赞美儿童、解放儿童”的共同目标
历史语境里的周作人与丰子恺,他们的文艺创作就如两条直线,唯一的交点只有《儿童杂事诗》。在中国儿童文学思想史上,这本小册子有其不可撼动的地位,其意义不言自明。因而从它出发,层层剥茧,笔者看到的是两座耸入云间的大厦,它们以“发现儿童、赞美儿童、解放儿童”为根基,抛开了动乱时代的悲观主义,真正看到“个人”,看到“儿童”自身。
(一)发现儿童——儿童是独立的个人
无论是儿童本位的儿童观,还是儿童崇拜的儿童观,都必须走过“发现儿童”这一基础性的观念改革之路。而周作人和丰子恺是完全做到了的:
早在1912年《儿童问题之初解》一文,周作人就表明了自己对儿童的重视,强调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属品,批判长期以来国民对儿童的忽视。周作人认为,国民对儿童的重视与否,已上升到国之兴衰的高度。他强调儿童是完全的个人,有其独立的意义和价值。
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丰子恺也是一位发现和主张儿童世界的独立性的重要人物。 丰子恺发现了儿童看待人生自然,判断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視角,他们拥有自己完整的、独立的世界。而我们成人,决不应该自作聪明的去“改造”他们。
(二)赞美儿童——赞美童趣与本真
儿童文学是可以存在于日常的,那些琐碎的杂事,一点一滴的生活,也会让读者爱不释手。两位大师不关心时代和民族的大问题,刻意避开知识与教化,而单纯沉浸于童真世界的善与美之中。书里的稚子是如此的单纯快乐,对游戏的专注,对自我的坚持,不染世俗,亲近自然。一本质朴的小书让两位大师记忆中、理想里的儿童生活跃然纸上,体现着其对儿童童趣与本真的追求,也是周作人与丰子恺在儿童观上的一次共鸣。
(三)解放儿童——儿童“游戏精神”的推崇
游戏之于儿童,是其生活本身,游戏的意义既其生活的意义,游戏是纯粹的生活,生活是纯粹的游戏。所以,想要解放儿童,保护独立的儿童生活和儿童世界,还儿童以完整的童年生态,“游戏精神”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办法。
二、“儿童本位”与“儿童崇拜”的分道扬镳
二者虽然都处于一个阵营——儿童阵营,但这个阵营里,他们又有了无法忽视的分歧。周作人的儿童观是站在“终于研究”的角度,在树立儿童本位的儿童观的同时,理性的批判“国民性”对于儿童的忽视,一生都在为儿童的权利和解放而进行理论战斗;而丰子恺的儿童观是“审美”的角度,更多的是以艺术家的眼光感性的去崇拜儿童,并不直击解放儿童问题,而是从净心护心的佛学角度,企求保存儿童天性。最关键的是,在关于儿童成长这一问题上有巨大的分歧:丰子恺是不接受儿童成长的,他希望孩童一直停留在最纯真的年纪,拒绝入世;而这一点对于顺应自然,助长发达的周作人来说是荒谬的。
(一)“理性研究”与“感性审美”的不同层次
周作人曾说过,成人对儿童的感情可有三个层次:“初主实际,次为审美,终于研究。”第一层,是动物性的畜养,是延续香火的需要,这是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国民思想。第二层,是艺术层次的对儿童的欣赏和审美,但这在中国以及很难得了,少许艺术家也许还能达到这样的境界。第三层终于研究,用研究者的心态,理性分析有关儿童的所有问题,为儿童的利益而做理论抗争。
而丰子恺的儿童观道路则明显不同。丰子恺的儿童观里,充满着美的赏析和佛家的哲学深意。并且,丰子恺在对儿童的审美表达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儿童漫画中展现出的儿童的独特生活和天真风貌,也是让世世代代的读者和学者所津津乐道的。 丰子恺并不是娇柔做作地以儿童口吻来敷衍孩子,而是用心去体验孩子们的生活,非常仔细的观察孩子们的点点滴滴,才能用作品的感性来打动读者。
(二)“顺应自然,助长发达”与“拒绝入世”的分歧
周作人认为儿童是人类的复演,而人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那么儿童也必然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周作人在儿童成长这一问题上,与丰子恺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周作人不仅支持儿童成长,甚至为了让儿童更好的成长而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方案,就在这一点上,丰子恺“拒绝入世”的思想就有些局限了。
儿童网站 篇4
一、认识并理解儿童
儿童应该有他自己的生活世界, 这个生活世界, 是儿童的世界, 是基于儿童、为着儿童、成为儿童的, 是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的。其实杜威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命题, 这本身就是针对传统教育忽视教育的对象, 忽视人的主体地位致使教育“目中无人”的弊端的。如果说胡塞尔晚年奠定了“生活世界”的哲学观念, 那么, 从生活世界的视阈出发, 儿童的生活世界就不能把儿童成人化, 而只能以儿童作为教育的对象, 并且按照儿童的特征去安排儿童的活动与生活。
不可否认, 今天的儿童正生活在一个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 但是他们的童年生活却日益远去, 儿童正在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被“拔苗助长”, 他们所应有的童真、童趣、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在以超人想象的速度消逝, 而这一点, 并未完全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真正认识并理解了儿童, 只有让儿童成为儿童, 我们的一言一行才是真正爱的言行, 才是真正无愧于心的。
二、认识且承认成人的错误
蒙台梭利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成人的虚伪、自私与粗暴, 当心理分析提出了一个最惊人的发现, 即精神病可能起源于婴儿期时, 成人无疑应当成为理所当然的被告!蒙台梭利说, “造成儿童纯洁的心理状态遭受创伤的原因, 是由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对儿童的自发活动的压抑而造成的, 往往是与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成人, 即儿童的母亲有关”。弗洛伊德使用“压抑”这个词来描述儿童之所以心理紊乱的那个根深蒂固的原因, 其词义本身是不言而喻的。当一个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成人压抑时, 他就不能发展和成长。生活中成人所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成人的自我中心意识根深蒂固, 并且成为潜意识里不可摆脱的一部分。当父母和老师说起奉献时, 他们常常是会为自己感动的, 让人觉得母爱无边或者师爱无边, 蜡烛或者春蚕, 都是奉献的典型。但是, 成人的这种爱, 这种奉献, 其实不是为了爱的对象或者奉献的对象, 仅仅是为了爱而爱, 为了奉献而奉献, 更具嘲讽的是, 爱和奉献的背后, 站着利己的施动者。这就是说, 成人付出了爱, 不是为了让被爱者幸福, 而是为了有意或无意地证明爱, 证明自己的伟大。这是蒙台梭利尖锐地指出成人的自私的根本原因。恰恰是以自我为中心, 所以出发点总在我, 所以儿童成为成人行动乃至生活的障碍, 也成为成人发泄的牺牲品。所以, 成人会想甚至会说:“妈妈还有好多事儿要做呢, 你快吃!”“你真烦!”“不行!妈妈得备课, 没工夫给你讲故事!”“你快睡觉吧, 都九点了!”“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你!”如此等等。成人在说这些话时, 内心里的不耐烦可能已经没法掩饰了, 他只是想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孩子吃冰激凌弄脏了衣服, 成人生气, 因为又多了一件要洗的衣服;把孩子的玩具收起来, 是因为他玩玩具时弄得满屋子乱七八糟, 这加重了劳动量;让孩子坐在那里看电视是为了让他安静会儿, 不再那么闹腾, 自己正好清静会儿……恰是出于自私自利 (这个词多么尖锐!) , 恰是因为我们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来衡量周围的一切, 因此, 我们责怪孩子扰乱了我们的生活。孩子是在自我之外的, 他理当也应为“我”的实现做出让步乃至牺牲———这种想法, 是潜伏在成人的内心的, 只是我们不曾意识到或者不愿承认。
其次, 成人并未把儿童这本书读懂。如果成人的自我中心是源于他们的爱, 或者说, 成人想当然地认为这也是一种爱, 那么, 成人是不知道儿童的秘密何在的。成人不明白儿童的心理乃至生理的变化原因, 不理解儿童的语言、动作、行为的内涵, 成人只是武断地用自己的思维来代替儿童的思维, 并用自己的生活来安排儿童的生活。从婴儿到儿童, 成人始终是用一种纯自我的方式来对待儿童, 并未真正理解儿童、读懂儿童。今天, 距离蒙台梭利的时代已近百年, 我们在认识方面已经有了更多的变化, 已经有更多的蒙台梭利式的教育家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也为我们揭示了更多儿童的秘密, 像加拿大的范梅南, 就提示了儿童生活的更多秘密。成人应该把儿童当成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本书来读, 尽可能地读懂读透他。毕竟, 儿童是我们生活中最为新生的力量, 是未来的希望。正如蒙台梭利所说, “一个热爱儿童但又潜意识伤害他们的成人, 正是成人自己错误的反映。”潜意识里的伤害, 正是由于无知。
第三, 成人并不理解爱的真谛。虽然已经尝试过作为人生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的爱情, 但是, 成人不懂得什么是爱。真正的爱, 一定是为他 (她) 好, 是站在他 (她) 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 而不是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强加给对方。更为严重的是, 成人不仅误解了自己对儿童的爱, 也误解了儿童的爱。蒙台梭利认为, “爱使得儿童能以一种敏锐和热情的方式去观察他的环境中的那些东西, 而这些东西我们成人往往是忽视的。”爱的特点就是“能使我们对他人不注意的事物产生敏感, 并能向我们揭示他人尚未认识到的事物细节和专门特征”。我们常常听到人说“父母是多么爱子女啊”, 或者“老师多么爱学生啊”之类的话, 还不忘教育儿童去爱他们的父母或老师, 其实, “儿童爱成人胜于爱其他任何东西, 但人们只知道成人对儿童的爱”。连什么是爱都不懂得, 这是成人的悲哀。
三、让儿童成为儿童
要想“让儿童成为儿童”, 首先应该把儿童当成一个人, 一个活生生的成长中的生命。今天我们是提倡以人为本的,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 一切从人出发, 一切为了人。试问成人的意识里如果真正把儿童当成一个“真正的人”, 成人还会漠视他们的思维、言语、行动, 还会漠视他的思想、情感、生活, 还会粗暴地对待他们吗?这其实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 儿童本就是人!儿童是人, 就应当享有人所应享有的一切:自由的思维与行动, 爱与被爱。甚至, 如果没有不犯错误的人, 当然儿童也天生拥有犯错误的权利。
其次, 儿童只是一个“小人”, 他只是一个儿童。那么, 究其根本, 他是一个弱小的人, 一个成长中的人, 我们应该把他当成儿童。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毕竟是个孩子。孩子的概念就是:他不是成人, 他和我们不一样。是孩子就需要呵护, 就需要成长, 需要发展。在时间和空间里, 他需要有正确的方向使他正常成熟而不是受抑制而成畸形, 也不是急功近利地拔苗助长, 让小小儿童具有成人的思维和能力。他需要正确的导引, 他不能被错误而粗暴地对待。所以, 他有权利在那里重复一个动作无可非议而我们去做就显得可笑, 他可以晚上不睡觉尽兴玩耍直到他倦极和衣而眠, 他可以一本正经地画一座房子送给你且还告诉你屋后有花园, 他可以对着动画片乐得咯咯笑并且手舞足蹈, 他可以一面把蛋糕抹在你的脸上身上一面说妈妈祝你生日快乐……他可以!因为他是儿童!成人应该让儿童成为儿童, 允许他在沙里弄脏衣服在雨里玩出病来。儿童的天性里的一切因素, 纯真、游戏、玩具、模仿, 都应该得到认可与保护。
第三, 成人应该放低身子, 以同理同情之心来对待儿童。在成人观察判断并做出行动之前, 请用我们中国最古老的格言来要求自己:“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薛涌在《一岁就上常青藤》中曾提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孩子不高兴地趴在地上, 不知琢磨什么, 他的妈妈什么也没说, 只是和他一起趴在地上。过了一会儿, 孩子站起来, 高高兴兴地牵着妈妈的手走了。将心比心, 试着换位思考, 试着站在儿童的角度, 我想, 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如果能够真正与儿童同理同情, 我想, 我们就不会如蒙台梭利所说, “无论我们多么热爱儿童, 从他来到我们中间的最初时刻起, 我们就本能地提防着他。本能的贪婪使我们赶紧保护自己所拥有的任何东西, 即使它并没有任何内在的价值”。也因此, 再懒惰的妈妈也不应该为了把床垫不被弄脏而“把一块不透水的床罩放在床垫和他的身体之间”, 因为我们自己不会这样对待自己。
第四, 儿童的生活世界是一个想象与现实之间的拟人世界。我们成人, 是缺少想象的园地的, 我们把现实看得太过于清楚, 我们已经缺少浪漫的情怀, 偶尔有之, 也多是在爱情中, 用在异性身上。作为父母, 我们应该多给孩子制造一些浪漫, 制造一些童话的世界。儿童之所以喜欢童话, 是因为在童话的王国里, 花鸟虫鱼都是他的朋友和伙伴, 都是有情有谊的世界里的人物, 在那里, 儿童纯洁的心灵已经有了善恶是非的判断, 他正在形成他自己的判断。这种世界, 是远离功利的, 没有成人的地域、时间或秩序概念, 那只是一个理性的世界, 而儿童, 首先应该成长在感性的环境中。
第五, 儿童, 应该是游戏的主人。这里所说的游戏, 并非是虚拟空间里的游戏, 网络游戏对儿童乃至青少年都是弊多于利的。游戏和童话, 是儿童的想象王国, 也是儿童的生活世界的基础。福禄贝尔是深解儿童教育真谛的, 他用恩物来创建一个儿童的生活空间, 正是在这些游戏活动中, 儿童创造了一个拟人的虚拟世界, 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正是在这其中萌发、生成、发展。如果我们理解到儿童在游戏里创建了一个世界, 我们就能发现积木里的天才、画面线条里的缤纷, 在他们自己动手的活动中, 有着他们最初的梦想和成长的种子, 成人万万不可进行粗暴的干涉和扼杀。
除了动手玩玩具, 自己发现、发明玩具, 借助玩具构筑自己的游戏空间, 模仿也是儿童游戏的重要部分。罗素认为, “玩耍和装扮在儿童时期是不可或缺的, 撇开这些活动的别的益处不谈, 若要孩子幸福和健康, 就必须给孩子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儿童的模仿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动物、植物、非生物、人……他会以桌子的口吻说话, 他会扮成一只老虎, 他也可能穿上大人的衣服过过瘾, 他会站在你面前给你打电话, 这些, 都是他的生活世界, 是他本然的、真实的生活, 是原生态的, 成人应该尊重他, 让他成为他, 而不要简直拒绝与干涉。
尤其,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儿童的“破坏”活动。做父母的, 经常埋怨孩子弄坏了东西, 有些甚至是很珍贵的东西。儿童在拆卸东西的过程中, 他是带着好奇心想破解秘密, 这是他的探究过程。就算他的破坏是付出了经济上的代价, 也尽量不要简单地训斥他、禁止他。在儿童感性的世界里, 如果成人辅以必要的理性, 儿童是能接受的, 这也是成长中的必要因素, 感性的花朵是要生长在理性的枝叶上的。
网站运营先锋:网站优化 篇5
其实很多企业对于“网站运营”的理解并不是完全地准确。“网站运营”并不是简单讲自己网站推销出去那么简单。在互联网上,其实要做好“网站运营”必须掌握好几个度。而这几个度却都和网站优化息息相关。
展示度
“展示度”就是要将你的网站展示在客户面前。那如何能让你的网站更多的展示在消费者的面前呢?基本就是广告与优化了。广告是一个非常烧钱的措施。比如你淘宝首页的一个小小的广告位,他的价格是以XX万/天来计算的。优化虽然比起那些广告的效果稍微差点,但是其低廉的价格却受到广大公司的亲睐。比如一个一个指数上千的关键词,如果你能将网站优化到前三,那么恭喜你,你网站每天的“展示度”至少可以有800,而真正点击到你网站的IP也不会少于500。
友好度
当你的网站展示在消费者前面时,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喜欢你的网站,也是网站优化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读者会有疑问:这不是网站美工的事么?其实我们经常说在做优化的时候一定要让客户有好的客户体验,但是很多SEOer往往却忽略了这一点。良好的客户体验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如何让客户获得良好的客户体验,提高客户对于你网站的粘性,也是每个网站优化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广泛度
这时外链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在做优化的时候经常针对自己的网站发一些行业门户的外链。发的门户越多,在互联网的展示越多,客户在搜索的时候就能越多的了解你企业的信息,对于下面的形象度有很好的帮助。而“广泛度”与“展示度”最大的区别在于,“展示度”所展示的是你自己的网站,“广泛度”所展现的是关于你的企业的所有的信息,包括在自己网站上的和在其他网站平台上的。
形象度
如何才能给客户树立良好的形象?一个公司网站内部固然很重要,但是其关键词在搜索引擎的排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因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你在百度属于“网站优化公司”,我们的习惯肯定是找前几页或者前几位的网站,很少人回去找很后面的网站吧。这是每一个消费者的心里潜意识,认为排在全面的总是权威的。
品牌度
这是上面四个“度”的目的。当你做好了前面几点以后,你在互联网的“品牌度”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也许现在很多人对于互联网的品牌度还不屑一顾,但是事实证明,互联网上品牌度的建立比线下更难建立,效果比线下更好。现在流传的那些语言,那些产品,那些名人哪些没有互联网的影子?就如同马云与王建林的豪赌,我想当你看到这个标题,你去百度“王建林是谁”的概率绝对是你去百度“马云是谁”的概率大好几倍,甚至几十倍。
网站优化对于网站运营的意义如同战争的先锋部队,没有先锋的为你的部队开拓一片土地,后面的作战部队又哪来的舞台能“建功立业”?
本文由智立方SEO 提供,请注明出处!
儿童游戏与儿童自主 篇6
关键词:儿童;游戏;自主
1 游戏的概念和本质
游戏一词在现实的实际生活中很早就应用了,在汉语中,“游戏”一词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已经出现,如《韩非子·难三》中载有:“管仲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唐’者,非特谓游戏饮食之言也,必谓大物也。”但“游戏”一词在其含义的渊源上是从古汉语中的“遨”、“嬉”等词义发展而来的,而在现代词语系列中与“玩”、“玩耍”等十分相似。其含义与动作或运动有关,其华东特点是轻松自在,但又与“无意义”或“无价值的”等贬义判断有关。在英文中,“游戏”有“play”与“game”两词,其中与“play”更为相关,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如竞技运动会等。“play”可作动词之用。但作为名词所指向的行为特征是:一方面不要求沉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人愉快和满足。 游戏在未纳入理论理论研究领域之前,主要是单纯的不自觉地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一阶段就是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
关于游戏的本质还包括游戏的生物本质观和社会性本质观。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而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无论是哪一种本质观,都是体现着儿童在游戏中的自主性,是儿童用自己的行动去操作、去表现的以获得愉悦情感体验的行为方式,而不是被强迫、被逼压状态下的进行的游戏。
2 表现性模型对游戏的解释
根据表现性模型观点对游戏的解释,儿童是天真无邪的人,儿童的游戏是儿童真实生活状态的表达流露。如果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对其他孩子(或是玩偶)的攻击情节,当成人抱着“孩子是天真无邪”的观点目睹到这一情况是就自然采取单向文化转移模型。单向文化转移理论认为,不断发展的个体——文化传递或谋求社会化的接受者--是消极的接受(或未接受——“传递”“失败”或“错误”)文化信息的。接受者的作用只是接受指向他们的信息,或者没有接受;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假设接受者对接收到的信息没有进行重新组织。当然,儿童的游戏不存在正确和错误之分,因为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虚拟性,并不是真是的情景和行为方式的发生。但是由此看出,表现模型认为儿童的游戏只是以往经验的“镜像”,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只是一个单纯复制先前所见所闻的游戏内容和形式,从而儿童缺乏在游戏中自主的表现。
然而,表现性模型的观点也存在其合理之处。因为个人的文化系统是通过行动发展而建立了复杂的等级。在这些系统中,个人自主的符号调节器——统领意志的符号——得以存在。由于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儿童没有建立自己的文化系统时,属于高级心理功能的统领意志的符号也尚未健全。因此他缺乏游戏的内容和素材,他只能在单项文化转移模型中模仿或重演以往经验。单向理论传递的信息是固定不变的,不能发展的,它期望对传递的信息原封不动的复制给接收者。就如工程师设计一个模型,生产线将根据模型生产产品,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是与模型的规格相一致,不能变动。单向理论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在基因工程,克隆有机体的可能性既被看成是对当前遗传型进行"技术修补"的心方式。但是又令人产生另一种担忧,如果在克隆和修补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朝不可控制的方向行走,那将是一种令人恐惧的的结果。然而,作为活生生的儿童个体,他不是一个容器,往里面装什么便是什么,他是一个具有自主性的个体。所以表现性模型对游戏的解释并不适用于儿童游戏的每个阶段,因为当个人自主的符号调节器出现以后,例如当儿童学会了言语的自我控制功能和与成人或伙伴进行交流之后,儿童的游戏开始出现了自己的自主性。
3 建构模型对游戏的解释
建构模型认为,儿童常常在游戏中创造新的行为方式,即使这些新的行为方式是建立在以往经验基础之上,它也不是以往经验的直接反映。人们注重的是儿童游戏中此时此地的建构,儿童的游戏有自己的思想及行为参与的,它建立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对以往经验的复制。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女孩子很爱玩刀、枪、性格豪爽、刚强的特征就判断她的母亲就是偏向男性性格的人。我们只能推断有这个可能。人类的发展是通过文化中介手段的建立和使用,向着由个体的自主性保证个人独特性方向进行。儿童的游戏主题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是游戏过程中儿童是如何将主题内容和形式使用到游戏环节是由儿童自己决定的,所以儿童就是在建构着自己的文化。这种建立和使用就保证了儿童个人的独特性方向,同时也是儿童自主性的发挥。
儿童的自主性通过自我调节与参与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发展需要符号中介调节。儿童在参与成人和年长儿童的活动中,通过外化和内化的过程,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符号调节器,从而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不同的自主性。同时在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文化情境对儿童游戏中的自主性也而有所差别。就如哥伦比亚与欧洲和北美国家对社交规则的不同看法而言,哥伦比亚把与成人说话不看着成人的脸表示一种尊敬,而欧洲与或北美国家却把它看成事一种不礼貌或是异常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8
2 瓦西纳.文化与人类发展[M]孙晓玲 罗萌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儿童电视新闻节目的“儿童视角” 篇7
《新闻袋袋裤》作为央视创办的第一个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带动了我国儿童信息类节目的发展。随后,各个地方台陆续开办了类似的节目,如南方电视台《南方小记者》,福州电视台《大嘴巴谍报》等。但总体上, 此类电视新闻节目在我国儿童的电视媒介选择行为中所占比重较低,节目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究其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欠缺原创性
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中,翻版成人新闻的信息不时出现。同一条新闻,在成人新闻和儿童新闻节目中的画面和解说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换成了带有童声的成人主持人。这样的制作手法,很难从根本上贴近儿童心理,拉近和儿童受众的距离。
儿童缺位
我国现有的儿童电视新闻节目, 虽然在收视定位上都突出了少儿这个群体,但节目制播的全过程,较少看到儿童的参与,让人不免质疑,成人主导的儿童电视新闻节目是否真的是儿童想看的?
娱乐性不足
早在1961年,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就对儿童接触电视媒介的动机做过调研。结果显示,“娱乐”是儿童选择电视媒介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信息。而我国的儿童电视新闻内容,往往教育性大于娱乐性。如此一来,新闻在制作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也就不够活波、多样。
以上是我国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源于“儿童视角”的缺失。
如何在节目中自然展示“儿童视角”,有以下几点思考。
和儿童一起做新闻
给孩子们一个尝试的机会。不妨在节目中,用让他们亲自参与和体验的方式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卜卫在《儿童电视:谁是主体——兼论我国儿童电视的成人化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儿童的参与权,我将其概括为8个层次:操纵;装饰;象征性地表示;指派给儿童,但还能告知儿童;成人与儿童商量,并告诉认同; 成人提出的、与儿童一起作决定的;儿童提出的,但成人并不关注;儿童提出的,并与成人一起做出决定。我国目前的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中,儿童的参与权,大致到达第四个层面。要到达最后的儿童参与程度较高的层次,就要弱化成人的主导地位,把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和节目话语权尽可能多的留给孩子们。比如,教会他们用便捷的拍摄设备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兴趣的社会现象; 成立小记者队伍,寻找新闻源,采访新闻素材;新闻制作中多倾听儿童编导的想法。虽然他们在专业性上无法和成人相媲美,但身为儿童的代言人,一言一行都更能与收视儿童产生情感共振,拉近与节他们的距离。
对于成人新闻里出现过的信息, 从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角度切入,用儿童自己的语言表达新闻信息,成人进行适当的把关和指正。比如《新闻袋袋裤》中,《盘点过年习俗》《恶劣天气影响世界各地》《未来电脑会比人脑更聪明么》《火星:多种支持生命存在的元素被发现》等新闻,可以多听听儿童们对这些事物的认识和感受,指针性地加入成人的观点。既实现了信息服务,又能让儿童看得懂。
注重节目内容的均衡,避免城乡差别
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在内容的安排上应注意平衡城乡资源差异,在版块划分上,可以留一定的空间反映乡村儿童的生活面貌,让城市儿童了解乡村,正确认识乡村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在节目制作中,吸纳乡村儿童参与,消除城乡儿童在心理上的差距。也可以在节目中组织联谊等活动增强城乡儿童的互动。
寓教于乐
施拉姆“儿童是媒介的使用者”这一思想,表明儿童于电视媒介是主动的选择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能带给儿童欢乐,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而非“说教”。比如,把故事、歌舞、动画、木偶等形式搭配组合,充分运用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处理新闻素材。比如,《新闻袋袋裤》中,用动画讲述郭明义的事迹,就把学雷锋这一旧命题用儿童化的方式进行了创新。
寓教于乐还要求节目能促进儿童在体能、认知与社会性方面的发展。英国的儿童电视节目《天线宝宝》《花园宝宝》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低龄儿童的 喜爱,就是其节目理念:呈现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发展的有趣经验。看似是玩耍、嬉戏的过程,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想象力、爱和被爱的能力、自信心、创造力等许多可贵的东西。
结语
儿童网站 篇8
一、明确记录的主体——“Who”原则, 即“记录谁”和“谁来记”
· 教师:在幼儿园班级生活中存在着两个主体——教师和幼儿。教师是主要记录人, 同时关于教师发生的事件也是被记录的内容之一。
· 幼儿:幼儿可通过画“娃娃日记”的方式进行活动、事件和心情的记录, 用以辅助教师收集资料, 同时也是被记录的主要对象, 个体行为或集体、小组行为表现都可以是被记录的内容。
· 家长:家长是幼儿园教育最有力的协助者, 他们可以记录孩子那些“没有在幼儿园表现的、教师看不见的”行为, 辅助教师收集资料, 帮助教师客观全面地利用资料评价幼儿。
二、找到记录的方式——“How”原则, 即“如何记”
1. 记录工具
· 便笺本 (主要是老师、区域游戏中即时发生的事件或是对话、行为等) 。
· 手机、DV、相机等电子设备 (主要是老师用) 。
· 废旧台历。废旧台历非常环保, 容易收集, 但需要耗费时间精力将底图用纸蒙上。 (可用于幼儿画日记)
· 各种素描本。非常适合记录, 但需要购买。 (可用于幼儿画日记)
2. 记录方式
(1) 按记录、呈现方式划分, 可以分为教师白描式、师幼合作式和文档编辑式。
· 教师白描式。此方式是指教师将所观察到的事件、幼儿在事件中的表现等内容用文字描述的方式直接记录在便笺本上。该记录方式的主体是教师, 且比较灵活, 教师可以随时记录。
· 师幼合作式。顾名思义, 这一记录方式是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合作完成的。幼儿年龄小, 还不会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自己想要记录的事件和心情, 他们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 再请他们将所记内容口述给老师, 让老师或家长在画面空白处用文字记录下来, 以便了解幼儿所记录的具体内容。
· 文档编辑式。这一方式比“教师白描式”正式, 主题也比较固定。教师将近期班级里发生的事件、活动按时间、性质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加以归纳和整理, 最终形成电子稿打印出来。如“班级日志”“每周亮点”等。
(2) 按幼儿年龄特点划分, 可分为小班幼儿记录方式、中班幼儿记录方式及大班幼儿记录方式。
· 小班幼儿记录方式。小班幼儿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 他们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不足以有能力主动回忆并记录活动、事件的过程。因此, 教师需要为幼儿制定好记录主题, 引导幼儿回忆主题内容进行记录。主要记录方式是绘画。
· 中班幼儿记录方式。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时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 即思维的形象性最为突出。此时, 无须教师再制定主题, 他们已能回忆出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在记录时, 因为幼儿只能用极简单的形象记录活动或事件, 教师提供给幼儿小张的纸即可。
· 大班幼儿记录方式。大班幼儿思维仍然是具体的, 但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发。他们观察事物的目的性、标准性、概括性都有了一定的增长, 在记忆一些具体事物时, 也会自动地把事物进行分类, 按类别记忆。对于大班幼儿, 首先, 我们不再给他们设定主题, 而是让他们记“自己比较有感触”“觉得有趣”的事情, 同时对日期有了要求, 希望他们记录的事件能够跟日期相对应;其次, 我们要求大班幼儿合理布局页面, 分隔好一个区域留作口述内容, 让大人用文字记录。幼儿记录的主要方式是绘画和个别简单的、会写的文字。
三、了解记录的时间——“When”原则, 即“何时记”
不同的记录主体根据幼儿园作息及其他因素的作用应有不同的记录时间。
· 教师记录时间:教师可以随时记, 将记录的便利贴贴于相应的本子上。
· 幼儿记录时间:小班定时定题记录, 中大班每周记录2~3 次, 一切非集体活动时间均可, 如点心后、游戏时、放学前等。
·家长记录时间:幼儿放学后、节假日等。
四、掌握需要记录的内容——“What”原则, 即“记什么”
我们有三个记录的主体, 教师关注的是和幼儿有关的事件;幼儿可能关注与自身、同伴、老师相关的事件, 也有可能关注他们眼里的世界;家长关注的也和老师一样, 即与幼儿相关的活动及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我就平时收集到的资料讯息, 整理归纳可记录的内容如下:
五、每周整理所记录的内容——“ Work Sum⁃mary”原则, 合理安置
以绘画和文字记录下来的资料, 我们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收集和呈现:
1. 张贴在墙饰中。
2. 收集在幼儿成长档案中。
儿童网站 篇9
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 人类的一切奋斗都指向最终的幸福。人类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 是同人生内在的生命力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与人类身心健康成长相关的积极感受都是幸福。因此, 幸福不是一种外在的恩赐, 幸福也不等同于物欲享受。儿童的幸福是与其精神世界的成长联系在一起的。一切有利于儿童精神世界成长的活动, 一切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致的活动都有可能给儿童带来幸福。一切违抗儿童成长内在力量的、外在强加的活动对儿童来说均无幸福可言, 甚至是不幸的。必须指出的是, 幸福是一种真正的愉快, 它可能外露, 也可能内藏。所谓真正的愉快是指这种感受是发自儿童内心的, 是与其成长的方向一致的。愉快不一定都是幸福, 不当的物欲、无理的要求等均与幸福无关。
二、现实生活是否让儿童感受到了幸福
这个问题涉及到影响儿童生活的所有方面, 下面就只从幸福为何远离儿童, 至少是部分儿童的成因方面作一些粗略的讨论。首先, 要认定的一点是, 许多儿童感受到了幸福, 他们生活在幸福中, 并为了幸福而生活着。同时, 还有许多儿童并没有真正地体验到幸福, 或者没有充分地体验到幸福。儿童有没有体验到幸福, 不是凭成人去问儿童幸福不幸福就可以断定的。这需要了解儿童的现实生活, 了解儿童的真实感受, 要从儿童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成长的历程中辨析儿童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幸福。为什么会在我们的儿童教育领域中出现“愉快教育”的术语?这是因为,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甚至某些教育理论中, 儿童没有主体性体现, 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确认, 儿童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到真正的愉快。进而可以推断, 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与儿童本身发展的生命力取得一致。所以, 不是所有的儿童都真正感受到了幸福。家长及教师应该为儿童真正的幸福而思考, 这也是一切真正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
1.幸福观的偏差
教师尤其是家长, 经常把幸福等同于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裕, 等同于成人为儿童创设的各种成人认为十分优越的条件。
不可否认, 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的确是影响人生幸福的一个方面, 但这仅是外在的方面, 物质富有者不能感受到真正幸福的大有人在。在儿童的生活中物质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物质条件越丰富, 就越幸福。对有些儿童来说, 多读书会使其内心愉快, 使他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但也有些儿童在众多的图书面前无所适从, 茫然失措, 图书并没有给他带来积极的感受。同样, 有些儿童在钢琴面前积极而兴奋, 乐此不疲;但也有些儿童见了钢琴就烦躁不安。成人经常为儿童在不断丰富了的生活中没有出现成人期待的结果而苦恼, 这是一种偏差了的幸福观导致的苦恼。这种苦恼的背后, 是儿童由于被迫顺从而带来的痛苦。因此, 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幸福感受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个体所从事的活动、获得的体验与其生命成长, 尤其是内在精神成长取得一致, 内在的生命潜能得以不断激发时, 个体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所以, 对于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成人来说, 了解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了解儿童精神世界成长和发展的规律, 就是“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经常能听到家长们廉价的许诺;经常能看到教师以本应属于儿童自身权利之一的游戏作为儿童学习的奖赏, 也经常听到教师在要求儿童“高兴”地说和“高兴”地唱。其实, 在儿童脸上挤出来的“笑容”是转眼即逝的。那并不代表着发自内心或是真正的高兴和愉快, 并不是建立在儿童对学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的, 儿童的内在需要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
2.个体需要在认识上有所偏差
个体能否真正感受到幸福, 关键在于当前的活动是否与个体的需要或兴趣协调一致。在现实生活中, 成人经常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强加给儿童。有些成人以为, 自己需要的, 儿童也一定需要。其实, 儿童与成人处于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 他们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要。卢梭在其经典名著《爱弥儿》中有一段十分明了的表述:一个成年人确实必须知道许多对儿童似乎无用的东西。但是, 成人所必须知道的一切, 儿童就应该都去学吗?儿童不是成人, 他们的生活应该不同于成人的生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要解放儿童。要知道, 儿童自有其特殊需要, 无视这些需要, 就是无视儿童的幸福。
3.对儿童学习认识的偏差
儿童是怎么学习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儿童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儿童的学习是同儿童的一日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日生活是儿童学习的内容, 也是儿童学习的过程。因此, 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以外, 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 如饮食、劳动、游戏、卫生等都是儿童的学习活动, 也都是儿童的学习内容。儿童学习这些内容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静听, 而是在特定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果缺少了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 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学习, 这是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所明示的。而现实是, 儿童经常地被安置在一个需要端正静坐的环境里。对儿童而言, 动作就是思维, 儿童在动作中学习。但儿童动作被控制了, 难道不影响儿童动脑吗?儿童需要活动。如果我们给他活动场地, 我们将会看到, 这些从来不能满足的使人苦恼的小孩现在转变成为愉快的工作者。出名的破坏者变成他周围器物的最热心的保护者。一个行动和活动杂乱无章的吵闹喧嚷的孩子, 转变成为一个精神宁静、非常有秩序的人了。不难看出, 活动对于儿童是多么的重要。是儿童的生命潜能作用影响着活动的时长及活动的性质和质量, 并使儿童在重复有变化的活动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三、幸福是儿童教育的应有之意
儿童的幸福与成人的作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 是成人的干预使儿童没有充分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同时, 我们也可以认定, 成人的努力朝着儿童生命潜能成长的方向的努力能使儿童更好地拥有幸福。我认为, 幸福是科学的儿童教育的应有之意。因为一方面,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文明事业, 是人类幸福的有机构成部分, 即“幸福需要教育”。因此, 教育是人类包括儿童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教育是在人类幸福的光辉映照下的伟大工程, 而儿童教育是这一工程的核心和起始, 儿童正是由于接受了教育, 才促进了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使他能更好地感受并创造幸福。另一方面, 教育应包容幸福, 是确实有助于儿童生命潜能发展的教育, 即科学的教育。科学的儿童教育, 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儿童的幸福;科学的儿童教育, 其内容和过程应该能够激起儿童的幸福感受, 让儿童感到满足和兴奋。
摘要:儿童教育应该教授儿童知识, 应该发展儿童的能力, 应该激发儿童积极的情感, 还应让儿童感受到幸福。儿童有没有获得幸福, 是衡量儿童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标准之一。
做个网站多少钱——网站启蒙篇 篇10
按网站制作方法来说, 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模板、仿站、原创网站。模板和仿站一般制作费用偏低, 价格范围在300~2000元不等, 可以由个人或网络公司来制作, 制作方会以制作的难易程度来制定价位, 模板制作会从网站下载一些现成的模板程序或者是用管理系统程序, 如织梦、帝国、商派等来进行代码编辑, 即使编辑也是分为档次的, 有的制作方为了省事, 直接下载完程序, 上传到服务器上, 改个网站名称就交站了, 这样的工作时长最短不到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往往这种网站质量比较低劣, 安全性极差, 与假冒伪劣商品差不多, 而且交完站后没有售后服务, 网站出现问题, 制作方可能早已人去楼空。较为负责任的制作既使用模板程序, 也会给你精雕细琢, 添加网站应用功能, 大幅度的修改代码, 制作方只是借用模板的整体结构, 这就类似给你一张带有表格的白纸, 字体书写都是在这个表格内, 是好是坏就是全凭着自己的功底。
仿站顾名思议, 就是模仿别人的网站, 就是打印机一样, 做出跟别人一模一样的网站, 仿站技术含量相对较高, 制作者必须要熟悉应用代码, 并且熟练运用, 仿站难易程度基本与高档次模板修改差不多。
原创网站无论是从制作难度, 还是网站安全保障都是最高的, 所以制作费用也是昂贵得令人咋舌, 价格范围在万元至百万元不等。一般由网络公司承接, 有一个完善制作流程, 出效果图-修改-切图-编辑制作-验收-交站-售后服务。原创网站可以根据企业、客户、产品等多方面的要求, 量身打造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网站, 功能上灵活性高, 管理上方便快捷, 安全上网站漏洞少, 发现漏洞可升级系统、升级补丁等等。
模板制作与原创网站在价格上相差悬殊, 其实整体功能效果相差无已。像小米和苹果, 两款手机都可以打电话、发短信, 只是在技术和细节上有一些差别, 价格却天壤之别。模板、仿站适合中小型合作社或企业, 可谓是价廉物美, 但“晃价”和售后是最大的软肋, 所以寻找制作方时要擦亮眼睛, 以防上当受骗。原创网站适合不在乎价钱只在乎网站品质的大型企业, 要与网络公司签署正规合同, 条款清楚, 如果网站出现什么问题则有据可循。
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和建议可以随时拨打12316或添加新农业Q Q群240605026进行咨询。
防骗支招
咨询制作方是模板制作还是原创网站, 然后根据制作方式来判定他给的价格是否合理。
索要制作方曾经制作过的案例作品, 从中可以了解他的制作能力, 并且索要电话号码, 方便沟通。
对于制作方所提出的先付违约金等要求, 即使合理也要通过最安全的方式进行预付交易。
交站时要检查网站是否符合制作要求, 如果没有达到要求, 向制作方提出修改意见。
交站后索要网站相关的所有帐号及密码, 并及时修改密码。
可以找服务器商, 帮助检查一下网站程序是否留有木马及后门, 避免不良制作商破坏网站。
儿童酱油专为儿童健康研制? 篇11
酱油的主要作用是调味。非要考虑健康因素的话,其中的盐最值得专注——高盐不利健康,尤其是对高血压,被认为是最直接的风险因素。医学界推荐每天的钠摄入量不超过2.4克,相当于6克食盐。而中国人平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达到10克。
酱油是食盐或者钠的重要来源。一般酱油中的钠含量在6%左右——这意味着,如果每天吃1勺酱油(约15克),摄入的钠就相当于成人每天控制摄入量的40%了。
虽然有广告号称儿童酱油“低盐淡口”,但实际上,儿童酱油中的钠含量并不比一般酱油低。即使是“低钠酱油”,钠含量是普通酱油的一半,依然还是很可观。至于“淡口”,且不讨论是真是假,如果味道淡了,要达到同样的调味效果就需要多用,最后摄入的盐量依然很多。
最重要的是,儿童饮食完全不应该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人的口味有适应性,通过调味来“增加儿童食欲”,就会让他们对调味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口味越来越“重”。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处境不利儿童及弱势儿童概念辨析 篇12
关键词:处境不利,儿童,概念
一、处境不利儿童概念界定
为更加清晰地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分类、界定, 近年国际上提出了“处境不利儿童”概念用以概括由于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导致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心理环境上处境不利地位的儿童, 以达到统一概念、统一研究界定的目的。
英文中处境不利儿童常用的名称“disadvantaged children”、“children left behind”强调“落后”、“差距”的特点, 处境不利儿童是相对于正常处境儿童而言的, 处于处境不利儿童的关注, 与贫困差距、社会不平等等问题联系在一起, 有了社会学、政治学的意义。
学者余少华认为:处境不利儿童, 是一个与“有利儿童”和“普通儿童”相对的概念, 主要是指长期、普遍存在于教育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不利环境中的儿童, 而这种不利环境是由于结构性因素和制度性安排造成的。“不利”意味着教育机会、生活机会和社会奖励分配中长时间和系统性的不公平待遇, 主要表现在社会不公平程度上。这种不公平是相对于社会认可的正常化生活状态而言的, 其比较标准和参照群体是普通民众及其一般生活状况, 即这种不利地位导致了这一人群在生活水准和权利状态地域普通民众。
美国将处境不利儿童定义为低水平社会经济特征的儿童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简称low SES) , 社会经济特征主要包括收入、家庭储蓄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住房和邻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期望、民族特征或者语音社会等 (UNICEF, 2010) 。经合组织 (OECD, 1998) 将处境不利儿童定义为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儿童中的一类, 即由于贫困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导致具有正常潜能儿童的发展迟缓、学习困难、教育失败以及其他风险, 约占10%-20%, 排除内源性因素和其他非社会性因素等原因。
笔者认为:处境不利是指个体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文化因素、心理环境等方面处于相对困难与不利境地的生存和发展状态。而处境不利儿童就是指长期并普遍的存在于相对困难与不利境地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之下的儿童。处境 不利儿童应具备如下特点: (1) 由于贫困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导致具有正常潜能儿童的发展迟缓、学习困难、教育失败以及其他风险; (2) 具有落后的特点; (3) 具有脆弱性甚至处境危险的特点。
二、弱势儿童概念界定
西方关于弱势儿童问题的研究最早的着眼点是孤儿群体。因此在英语文献中OVC (orphan and vulnerable children) 往往成为弱势儿童的代名词。这也反映了西方社会在认识儿童的弱势特性上的基本出发点:作为儿童最直接和最天然的生存和成长的依托。无论在生命和健康方面, 还是在情感和社会化能力方面, 父母扮演的角色都最为关键。因此父母的丧失或不在场 (或因亡故, 或因遗弃, 或因监护缺位) 构成了儿童弱势的最基本要件。当然, 导致孤儿群体出现的原因, 既有其生物学父母遭受的疾病、灾难等不可抗力的因素, 也有社会、伦理、经济、政策等人为因素。对于前一种类型的孤儿等弱势给予社会救助, 有不可逾越的天然障碍;而对于后一类孤儿等弱势儿童的拯救和保护, 则属于人类社会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解翠玲认为:弱势儿童主要是从社会地位角度进行界定, 指的是由于某些障碍导致他们缺乏某些经济、政治利益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儿童。
弱势儿童与普通的正常儿童之间的区分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正如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委员洛尔塔·弗里德里希·克拉普曼 (Lothar Friedrich Krappmann) 在《促进弱势儿童权利保护》的报告中指出“在文献中没有一个关于弱势的统一定义。许多学者将弱势限制为经济困难并衡量收入分配情况以将远低于平均收入的人确定弱势。”
三、“处境不利儿童”及“弱势儿童”概念辨析
“处境不利儿童”和“弱势儿童”有共同的交集成分, 比如他们都面临着一种威胁成长的不利条件或者环境, 造成了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障碍。他们都有特别的需要, 无论是从情感上的支援还是从外界的家庭、社会的支持, 他们都是需要帮扶的儿童。从中文字面的表层理解, 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处境不利儿童有更深刻的内涵, 从环境的不利的角度解读儿童的需要层面, 是比较科学理性的, 从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改变”力量, 看到了一种化“不利”为“有利”的生命力。这种说法, 使得我们具备了一种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的眼光, 赋予改造环境的一种创造力。从概念外延上, 处境不利儿童的范畴要比弱势儿童范围更广泛而且具有动态发展性, 强调处境不利实际上是强调儿童与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因此随着人与环境相处关系的发展变化, 儿童的处境也会有所改变, 这种发展是动态的, 也许会是积极的。所以长期、普遍处于不利状态下的儿童都是我们需要关注与支援的儿童。而“弱势儿童”是相伴弱势群体出现后对有特殊需要帮扶的儿童群体的一种辐射性的借用, 笔者在此不愿意强调任何一个儿童的“弱”的本能而掩盖了他们的强大的自我发展、自我探索、自我超越的生命力。我相信, 每一个儿童都是伟大的, 他们的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 因此, 作为教育工作者, 即使是面对残障儿童, 我们也尽量不要用“弱”或者“势”来定性我们的每一个孩子。相信儿童, 敬畏生命!
参考文献
[1]余少祥.法律语系中弱势群体概念构建分析[J].中国法学, 2009 (3) .
【儿童网站】推荐阅读:
儿童网站的界面设计08-10
网站运营先锋:网站优化09-28
(网站运维)网站运营管理规范11-05
网站流量分析对于网站运营的重要性08-29
打造网站核心价值 误入网站运营和盈利怪圈09-26
网站需求调查表和网站需求分析报告08-25
网站数据分析篇之网站导航分析10-21
网站推广抓住这一点 你的网站才能成功06-07
家用电器企业网站建设及网站策划方案07-27
盘点那些医疗网站可用的社会化网站应用工具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