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道疾病

2025-01-09

慢性呼吸道疾病(精选12篇)

慢性呼吸道疾病 篇1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又称鸡败血支原体病、鸡败血霉形体病,其病原是败血霉形体。是鸡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发病率相当高,本病可感染各种日龄的鸡和火鸡等禽类,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和圈舍空气质量较差时发病率较高,由于鸡群的抗病力降低,容易继发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新城疫等疾病,尤其是对大型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

有关临床对鸡发生慢性呼吸道疾病最普遍的症状是呼吸道,主要是咳嗽、打喷嚏,还会出现器官啰音和发生鼻炎,这些都集中发生在成年鸡中;另外,鸡一旦发生这种疾病,就会逐渐降低采食量,鸡毛呈现粗乱并伴随有体重下降的现象。其中一些病程较长的鸡眶下窦渗出物蓄积,此时如果人为用手挤会出现黄白色的干酪样物。这部分鸡的病理变化主要是鼻道和眶下窦黏膜出现水肿和充血现象,喉头和气管内有黏稠的渗出物[1]。对病鸡解剖后主要表现为气囊炎、心包炎、腹膜炎,喉、气管炎症,喉、鼻腔、气囊上有黄白色的干酪样物,眼睑肿大或粘连,一旦鸡群感染这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病原可能对空气和饮水产生影响和污染。

2 危害和损失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会随着病情的加剧而拉长病程,有些甚至可达一个月以上,引起生产性能的降低,造成病鸡生长发育缓慢,消瘦、小鸡成活率低,蛋鸡产蛋率下降,如果是种鸡群发生这种疾病除产蛋率下降外,还会引起孵化率降低,出壳弱雏率增高。

3 防治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场环境卫生

3.1.1 场区设计合理

鸡场设计合理、布局规范,为鸡群提供一个健康、卫生的饲养生长环境,鸡舍干净、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特别是天气发生骤变极冷极热时,要做好预防和准备,以减少应急因素的发生。

3.1.2 合适饲养密度

保持鸡舍良好的通风,以降低氨气、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3.1.3 选择品种优良

保证鸡群适应当地环境条件,选择健康的鸡苗进行饲养,提供优质、安全的饲料。

3.2 建立无病鸡群,实施严格生物安全措施

(1)做好相应的隔离和防疫措施,有条件的最好实行自孵自养,减少外引疫病风险,如果发现鸡群有潜在的感染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必须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将病鸡与其他健康鸡群进行隔离,把病死鸡、粪便和垫料及时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2)做好定期消毒工作,鸡场实行全进全出,在鸡出栏后对所有粪便和杂物进行清理消毒,鸡舍停饲,圈舍间进行轮养。雏鸡入鸡舍前对圈舍用无毒、高效、无腐蚀性以及无刺激性的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

(3)养殖场工作人员进出进行消毒、隔离,饲养人员分区负责,车辆、货物、用具出入严格消毒。还要防止病原经饲料传播,严禁将污染工具带入鸡场,严防飞禽、老鼠等进入。

3.3 做好对鸡群疾病预防保健工作

(1)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健康鸡群进行疫苗接种,同时还应对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进行免疫,因上述疾病的发生也会继发慢性呼吸道疾病。

(2)为了有效防治这种疾病的发生,选择一些药物来对鸡进行保健,主要是使用一些营养性的药物,例如鱼肝油或者水溶性多维素,这些可有效提升鸡群的生理机能,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3)对发病鸡用泰乐菌素或红霉素配合复方甘草颗粒拌料或饮水进行治疗。用法用量遵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鸡群发生慢性呼吸道疾病是非常普遍和常见的,为了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发病率,必须从多方面来控制鸡群潜在可能引发疾病的各种因素,减少应激,消除诱因,并通过规范的饲养管理、疫苗接种以及药物防治来有效控制这种病情的发生和蔓延。

参考文献

[1]姚淑红.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5,36(7):82.

慢性呼吸道疾病 篇2

金秋时节温度降低,各种秋季疾病尤其呼吸道疾病容易发作。一.呼吸道疾病为何秋季高发?

这跟天气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秋天有三大季节特点:干燥、寒冷、果实成熟季。首先来说,干燥的天气,是秋天的必经过程,夏季雨水量较多,换季后,降水量明显减少,空气湿度远远低于夏天。干燥的环境中病毒活性增强。加之秋季风力普遍较大,伴随着秋风的吹动,病毒自然就被人通过呼吸吸入到体内,产生疾病。

另外,在经历了高温、燥热的夏天后,天气突然转凉,尤其是早晚的温差逐渐增大,一些年老体弱,有基础疾病的人很容易就会因抵抗力下降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二.秋天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

由夏入秋,闷热潮湿的天气变得干燥。这个时段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最常见的还是感冒、咽喉炎和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等。1.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我们通常所说的感冒即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数为病毒尤其是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另外一种感冒叫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于冬春季节高发,传播快,通过空气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流感常起病急,全身症状如发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乏力、全身酸痛,而呼吸道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相对较轻。预防主要是生活上应慎起居、适寒温、防寒保暖,流行季节室内可用食醋熏蒸等。中药可用感冒冲剂、板蓝根、银翘解毒片等。2.急性咽喉炎

多为病毒所致,其次为细菌引起。受凉、疲劳、长期受化学气体或粉尘的刺激、吸烟过度等加之人体抵抗力减弱时容易促其发病,多继发于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成年人以咽部症状为主,病初咽部有干痒、灼热,渐有疼痛,吞咽时加重,唾液增多,咽侧索受累则有明显的耳痛。体弱成人或小儿体弱者则全身症状显著,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3.支气管炎和肺炎

人体的鼻、咽喉部为上呼吸道,这些部位的感染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和咽喉炎等。声门以下的呼吸道感染称为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和肺炎等。支气管炎和肺炎大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或突然出现干咳,以后咳嗽有黄或白痰,可伴有气促、发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可达7~10天,医生可能在患者肺部听到干啰音或湿啰音。区别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是为了了解炎症的病变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以便更加有针对性的治疗。预防主要是增强体质、防止感冒、防止空气污染,饮食不宜甘肥、辛辣或过咸,戒除烟酒,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和(或)流感疫苗可减少某些特定人群罹患肺炎的机会。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平素易感冒者可局部迎香穴按摩,夜间足三里艾熏。4.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咯痰、喘息、气促、胸闷,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秋季气候干燥,气温下降,中医认为五脏当中,肺脏最为娇气且容易受寒、燥侵袭而致肺主呼吸功能失调,所以秋季后“慢性阻塞性肺病”最易复发。

预防:1.慢性阻塞性肺病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复发或恶化,甚至容易引发肺炎,因此要积极预防并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流感疫苗或肺炎球菌疫苗对易感者有一定意义,但难广泛应用。2.避免或减少有害粉尘:烟雾或气体吸入。3.呼吸肌锻炼提高呼吸效率,减少支气管、肺部反复感染和炎症急性发作。4.坚决戒烟,杜绝饮酒。5.烟酒可以使支气管上皮受损,容易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食物不可太咸,忌油炸、易产气的食物,应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如瘦肉、蛋、奶、鱼、蔬菜和水果等。少量多次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可常服虫草、百合等滋阴补品以润肺。秋季自然界一切生物代谢相对减缓,人也应该顺应自然“早卧早起”,保持情志安宁。此外,提高生活水平,避免环境污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有重要意义。5.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胸闷、气喘、呼吸困难伴或不伴咳嗽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与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有关。

理论上讲,支气管哮喘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但由于哮喘的治疗因素和诱发因素都非常复杂,导致预防措施难以起到主导作用,应当坚持防中有治、治中有防的原则。1治疗必须规范化2.所有患者应最大可能避免接触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3.急性发作时治疗关键是迅速控制症状,改善通气。4.对哮喘患者医学教育是防治的主要环节。从中医上来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饮食清淡,避免烟尘异味,保持心情舒畅,平素可服用肾气丸、玉屏风散等以提高抗病能力。饮食方面预防常见呼吸道疾病

制定合理的营养食谱,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物的选择以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为主,如瘦肉、家禽、鱼、奶、豆制品及蔬菜水果等。时令水果中,梨和甘蔗具有健脾、益肺、止咳、祛痰的功效。禁吃西瓜,因为西瓜过于寒凉,立秋后食用,容易诱发腹泻。除了新鲜果蔬,还有一样干果润肺效果也很好,就是杏仁。《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排在第一的就是润肺功能。每天吃10克左右的杏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风燥感冒。解燥润肺效果好的是甜杏仁,可以当成加餐的零食吃,也可以将10克杏仁磨成粉,加点冰糖冲着喝。中医认为冰糖具有润肺、止咳、清痰、去火的作用。

慢性呼吸道疾病 篇3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问题;护理问题;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25-02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许多疾病呈慢性病程,是我国总人口死亡原因的前5位因素之一。支气管哮喘近年呈现增高趋势,肺癌发病率递增率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1]。因此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是医务工作者的重点。本文通过近1年来2013年1月~2014年1月每周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及健康教育抽查,对患者常见用药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复发率,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现对患者常见用药问题及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呼吸科住院患者每周三随机抽取3名意识清楚能独立回答问题为提问对象,共计抽取86名进行调查。其中男性72例,女性14例。其中参合农民26名,城镇职工60名;首次住院30名,多次住院患者56人;哮喘患者24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8名,肺癌保守治疗18人,术后化疗6人。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题进行床旁调查。每周三上午以访谈、提问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医嘱上药物的名称、剂量、方法、时间、注意事项、副作用、健康教育内容。

2 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城镇居民及多次住院者保健意识强,回答正确率高,达83%;参合农民及首次住院者没有预防保健及用药常识,回答正确率仅为23%。用药存在问题有:部分哮喘及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对定量气雾剂使用不重视、不正确;有肿瘤化疗患者液体外渗;有口服药漏服;有自行加减药物;有止咳化痰口服药服用顺序方法不正确等用药问题。

3 护理对策

3.1 病人自身因素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3.1.1部分老年患者首次住院不能正常服用口服药,住院期间自行服药,有次数多达4-5次的,种类多达5-6种的,对药物有依赖性,也有漏服的,部分慢性肺阻塞肺疾病患者对定量气雾剂使用不重视、不正确。

3.1.2由于老年人视力、记忆力、精神状况减退,有的缺乏家庭成员的帮助和监督,对疾病的认知不成熟,口服药及吸入剂不重视。

3.2 护士工作不到位,健康知识缺乏

3.2.1护士对患者的服药能力、独立能力、认识程度评估不足,在工作中不能及时了解病人需求,在服药过程中,未能尽到服药到口原则。护士一定要严格执行给药规程,亲自照顾服下,能自理者在服药卡上清楚标明方法、时间,也可实施行为监测,服药行为与日常生活习惯联系起来,使用闹铃或小卡片提醒患者按时服药,也可鼓励患者写服药日记[2]。对出院后需继续服药者,应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认真做好服药指导。

3.2.2对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时,不能正确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输注化疗药物前,对病人血管做充分的评估,并由技术熟练的护师操作,家属要悉心照顾患者,一旦外渗及时处理。对癌痛患者要注意用药原则,口服用药可減少注射的不适,按时有规律给药,并且一定要个体化,注重疗效,选择合适剂量。

3.2.3护士健康教育知识要全面。 对药物的正确用法、保存、不良反应的观察,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耐心细致、形式多样,使患者要乐于接受,形象、多次、反复进行,及时改变不良用药习惯和方法。

3.3 加强护士药物知识学习及安全意识

3.3.1护士要掌握呼吸系统常见药物的用法、剂量、注意事项、禁忌症、毒副反应,对新使用药物要加强学习,熟悉并掌握。用药、服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有疑问医嘱问清后方可执行,除抢救外一律不执行口头医嘱,交接班时要重点交接特殊药物使用患者的情况。

3.3.2护士一定要有风险防范意识,止咳药有成瘾性,排痰困难者一定不要自行服用强镇咳药,以免加重呼吸阻塞。一定要询问有无用药史,严格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药物毒性反应,化疗患者要建立巡视登记卡。吸入药物技术一定要掌握,吸入后漱口,以免形成口腔炎。茶碱类浓度不易过高过快,及时监测血药浓度;祛痰药溴己新有转氨酶升高者及时复查肝功。使用抗生素及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分泌物多的重症病人慎用镇静剂、催眠药,使用排钾利尿药要及时,督促病人遵医嘱补钾。

3.3.3对患者家属进行安全用药宣教。主动向他们宣传安全用药知识,使其了解药物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在交流中了解和分析患者用药过程中易发生的隐患[3],告诉他们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用药安全性,从而提高病人安全目标,减少纠纷。

4 结论

为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充分发挥药物治疗作用,护士的作用不言而喻。因为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药物知识和不同人群用药需求,更要根据个性化做好健康宣教,为保障患者健康提供更人性化、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 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06.

[2] 孙建萍. 老年护理[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5-100.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策略 篇4

鸡慢性呼吸道病又称鸡支原体病或者鸡霉形体病, 该病主要是由鸡败血支原体引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明显, 病程长且发展缓慢, 通过剖检可以看见气囊炎。 鸡败血支原体的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 无细胞壁, 整体形状为细小球杆状。

2 鸡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病特点

(1) 流行特点。 容易感染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种群有鸡、鸭、鹅等。 该病的发病率较高, 但死亡率较低, 其中以雏鸡和育成鸡的发病症状表现最为突出, 若雏鸡和育成鸡感染严重, 可导致死亡。 成鸡感染慢性呼吸道病后部分会表现出症状, 还有部分呈隐性感染。 感染该病的鸡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将病原排出, 对空气、饮水造成污染。 经过种蛋垂直传播也是慢性呼吸道病的另一个传播方式, 若种蛋被感染, 鸡胚在孵化中后期或者孵出后便可发病。 引发鸡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原因与营养不良、鸡舍空气不流通、天气骤变、呼吸道遭受其他病原侵害等有关[1]。

(2) 临床特征。 单纯感染慢性呼吸道病的鸡群首先表现出呼吸道症状, 晚上能够听到鸡群中有喘鸣音。 病鸡眼睛流泪, 眼睑肿大, 严重的鸡还表现出双眼封锁和低头缩颈等症状。 若病鸡感染该病时间较长, 经肉眼便可以观察到病鸡眼内有大小不一的干酪样物, 严重时还可能对眼球产生压迫导致失明。 观察其鼻孔可以看到粘液性或者浆液分泌物, 食欲下降, 精神不振, 若不及时救治, 最终会衰竭而死。

3 鸡慢性呼吸道病的预防对策

(1) 加强饲养管理。 要想预防鸡慢性呼吸道病, 建立无病鸡群是最好的途径。 若无法建立无病鸡群, 则应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 并不断完善鸡群的饲养和管理条件, 严格按照卫生防疫相关标准执行。 除此之外, 还应注重精细化管理, 注意鸡舍的通风和换气, 经常更换鸡群饮水, 定期对鸡舍打扫, 并进行消毒。

(2) 种蛋处理。 要切实做好种蛋入孵前的消毒工作, 在入孵前应该将种蛋预热到37~38℃, 然后将其放在5℃的红霉素或者泰乐菌素 (1L水中加入400~1000mg) , 浸泡约15 分钟。

(3) 接种疫苗。 主要选用鸡毒支原体油乳剂灭活疫苗, 在鸡达到5~10 日龄时便可通过皮下注射首次免疫, 剂量为0.5m L/只, 待鸡达到15~25 日龄时便可进行二次免疫, 剂量为1m L/只。 以后便可在春秋两季分别免疫接种1 次疫苗。 也可以在母鸡产蛋之前、产蛋中期各接种1 次, 1~1.5m L/只。

(4) 药物预防。 在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应使用高敏药物来预防。 如新进雏鸡可以连续应用5 天的美乐得或者天奇等药物预防, 日龄在30 天左右的鸡群可以连续3 天使用红氟、咳必清、呼速康及呼特欣等药物来预防。

4 鸡慢性呼吸道病的治疗措施

(1) 及时隔离。 一旦发现有鸡群感染了慢性呼吸道病, 应马上采取隔离措施, 保证病鸡与健康鸡群的绝对隔离, 针对患病死亡的鸡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处理, 并及时清除掉鸡群中的粪便和垫料, 轮流选用1%的威力灭和0.5%的正典双杀溶液进行消毒, 每天1 次, 连续消毒1 个星期。

(2) 药物治疗。 由于鸡败血支原体对链霉素比较敏感, 对四环素、红霉素、金霉素以及土霉素敏感性次之, 因此这些药物对治疗该病能发挥一定的疗效。 成年鸡肌肉注射链霉素0.2g/只, 5~6 周龄的幼鸡60~100mg/只, 连续治疗3~5 天。 若大群治疗时, 可以将2~4g土霉素加入1kg饲料中连续喂养1 周[2]。

(3) 预防继发感染。 由于临床上很难看到单一的鸡慢性呼吸道病, 绝大部分为继发或者混合感染, 因此治疗过程中要贯彻对症治疗和标本兼治的原则, 保证治疗效果。 红霉素、金山止痢、肠毒统治等均可以预防鸡群继发感染, 但是在用量上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 鉴于鸡慢性呼吸道病是鸡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因此应从加强饲养管理、种蛋处理、接种疫苗、药物预防等途径来预防该病, 针对已感染病鸡, 可以通过及时隔离、药物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等途径来治疗, 控制病情蔓延, 提高养鸡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世明.鸡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与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 2014 (1) :121-122.

食疗帮你改善呼吸道疾病 篇5

材料:沙参3克,山药250克,玉竹、麦冬各12克,红豆15克,白木耳8克。

做法:把沙参、玉竹和麦冬放入药袋中,加适量水熬煮约40分,汤汁备用。之后将红豆放入锅内,加水浸泡一小时,开大火煮滚,转为小火,煮10分钟后,熄火焖约一小时。药汤开大火,加入红豆、山药、白木耳及适量糖,煮滚后转为小火,熄火后焖约20分钟。

功效:可滋阴清热,益气养血,改善疲倦少气、干咳少痰、口干舌燥、烦热多汗、排便干结等症状。

杏仁川贝百合粥

材料:杏仁、百合各30克,川贝15克,糯米50克。

做法:把杏仁、川贝、百合洗净,加适量水煮约1小时,捞去药渣,再放入糯米,煮约30分钟。

功效:可降气、润肺,止咳,改善咳嗽有痰、胸闷少气、口干舌燥等症状。

参芪山药粥

材料:党参、黄芪各15克,山药半斤,糯米50克。

做法:把党参、黄芪洗净,加5碗水煮约一小时,捞去药渣,再放入切片山药与糯米,熬煮约30分钟。

慢性呼吸道疾病 篇6

【关键词】 穴位贴敷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50 文章編号:1004-7484(2013)-11-6662-02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病程较长,很多都是慢性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1]。尤其在老年群体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治疗。穴位贴敷法是中医上一种重要的疗法,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可用来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文章对11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和护理的相关情况作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10例进行研究,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54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16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45例,哮喘33例,过敏性鼻炎18例,肺气肿11例,慢性咽炎3例。本次所选病例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过敏体质患者、糖尿病患者、处于疾病发作期患者、孕妇。

1.2 治疗方法 入选病例均用“冬病夏治”疗法,采用穴位贴敷法,自制药膏,主要成分为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将其研成粉末,然后用稀释的姜汁做成膏状,每次取2g,先将患者背部的汗液擦干,保持背部皮肤清洁,因为腧穴是内脏主要的经气输注之处,因此要对腧穴按摩数秒,当患者感到麻、酸、胀的时候,将药膏敷在患者双侧心俞、肺俞、膈俞上。贴敷时间为每年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连续治疗3年。

1.3 护理方法 ①贴敷前护理:在穴位贴敷之前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的机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明确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在治疗中会出现局部热、麻痒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水泡,让患者对此有心理准备。②贴敷护理:在整个操作中医护人员要坚持无菌操作,对患者病情密切监视,尤其要防止患者受凉。对于老年慢性呼吸道系统疾病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机能下降,耐药性较差,在贴敷中应该严格全面考虑这些因素。③贴敷后护理:药膏贴敷后患者局部会出现烧灼感,如烧灼感非常明显,直接取下药物即可,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如贴敷部位烧灼感明显,出现水泡,要告知患者不能用手抓挠,小水泡切忌弄破,要让其自行吸收。当水泡直径过大,需要做特殊处理,首先要对局部消毒,然后采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中的渗液吸出,最后将止痒粉和湿润烧伤膏直接涂到上面,3-4d后痊愈。皮肤愈合后早期会有色素沉积,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色素会逐渐消退,不会留下瘢痕。④生活护理:在药膏贴敷过程中患者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1个月内禁烟酒,禁止进食辛辣、生冷的食物。在贴敷4-6h内不宜洗澡,局部不用肥皂。患者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感冒。

1.4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在冬季仍有发作,但发作次数减少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为无效。总的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本组110例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显效54例,有效48例,无效8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2.7%。8例治疗无效的患者主要是未坚持治疗。

3 讨 论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冬季发病较多,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多数患者症状冬重夏轻,这部分患者属于阳虚性体质[2]。因此,治疗时间应该以夏季为宜,需要通过春夏养阳,改善患者阳虚体质,让患者阳气充沛,恢复到健康状态。在本组研究中采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方法对患者相关穴位进行刺激,使患者经络畅通,气血调和。此种治疗方法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了对患者肝脏以及胃肠道的刺激,药物作用能充分发挥[3]。贴敷时间选择在三伏天,主要是因为三伏天是1年的阳中阳,而午时是1天中的阳中阳,在这个时候人体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贴敷药膏后,药物会通过穴位、经络等渗透到体内,产生较强的作用。

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过程中,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优质的护理工作不仅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而且能通过合理的饮食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诱发因素,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香梅.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和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5):170-171.

[2] 苗英丽.补气法在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3):43-4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道护理 篇7

1 一般护理

1.1 保证体液容量。

COPD伴感染的患者因气喘, 呼吸频率快, 使呼吸道的水分蒸发过多, 痰液黏稠, 加之患者有长期的反复呼吸道慢性感染, 使支气管黏膜破坏, 纤毛细胞受损, 致使呼吸道分泌物和痰液不易排出, 易出现干燥痰痂, 影响气道通畅。因此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一般每天饮水1 500 m L以上, 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以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和病变黏膜的修复, 利于痰液稀释及排出。

1.2 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洁净, 注意通风。

维持室温在18~20℃, 湿度50%~60%, 必要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2 促进有效的排痰

2.1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咳嗽方法, 有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尽可能采用坐位, 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 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 屏气3 s~5 s, 继而缩唇, 缓慢地通过口腔将肺内气体呼出, 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 s~5 s, 身体前倾, 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 咳嗽同时收缩腹肌, 或用手按压上腹部, 帮助痰液咳出。也可让患者取俯卧屈膝位, 借助膈肌、腹肌收缩, 增加腹压, 咳出痰液。经常变换体位也有利于痰液的咳出。

2.2 湿化和雾化疗法

通过湿化和雾化可以达到湿化气道, 稀释痰液的目的, 常用蒸馏水、生理盐水加入化痰、平喘、抗生素等药物以雾化方式吸入, 可使水分和药物到达终末支气管, 湿化气道、稀释痰液, 同时也可以达到局部治疗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要防止窒息, 避免湿化过度, 要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口腔护理, 避免呼吸道的交叉感染。

2.3 胸部叩击

通过对胸部有节律的振动, 间接地使附着于肺泡周围、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 易于咳出。叩击时两手的手指弯曲并拢, 使掌侧成杯状, 以手腕力量, 从肺底自下而上, 由外向内, 快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 振动气道。每一肺叶叩击1 min~3 min, 每分钟120~180次。每次叩击时间以5 min~15 min为宜, 安排在餐后2 h至餐前30 min, 操作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操作后让患者休息并做好口腔护理, 去除痰液气味。

2.4 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 又称重力引流。根据病变部位, 采取适当的体位, 病变位于上叶者, 取坐位或健侧卧位;病变位于中叶者, 取仰卧位稍向左侧;病变位于舌叶者, 取仰卧位稍向右侧;病变位于下叶尖段者, 取俯卧位。引流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有脸色苍白、发绀、心悸、呼吸困难等异常, 应立即停止。每天1~3次, 每次15 min~20 min.于饭前1 h或饭后2 h~3 h进行。

2.5 机械吸痰

对于无力咳出黏稠痰液、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可经患者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引。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 s, 两次吸引时间间隔不少于3 min, 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交叉感染。

3 氧疗及气道湿化

患者需长期低流量的吸氧, 但长时间吸入干燥的氧气, 不利于气道的湿化、排痰, 吸氧过程中需进行氧气湿化, 并定期更换湿化液, 定期对湿化瓶进行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

4 加强呼吸肌功能的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的锻炼, 加强胸、膈、呼吸肌肌力和耐力, 改变浅而快呼吸为深而慢的有效呼吸, 改善呼吸功能。开始半卧位, 膝屈曲位, 立位时上半身略向前倾, 腹肌放松, 情绪平静, 呼吸时缩拢嘴唇, 同时收缩腹肌使气体从口中慢慢呼出, 然后经鼻吸气。如此训练每分钟10次, 每次训练15 min, 每日2~3次。

5 避免诱因, 注意保暖

避免尘埃与烟雾等刺激性气体的吸入, 避免剧烈运动和进出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 对吸烟的患者制定有效的戒烟计划, 并说明戒烟可消除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注意保暖, 避免冷空气的刺激, 冬天外出时戴口罩等。

总之, 通过对呼吸道的护理及呼吸肌功能的锻炼, 改善呼吸功能, 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慢性呼吸道疾病 篇8

注意免疫抑制病的干扰:免疫抑制病可导致疫苗免疫失败或误诊, 呼吸道病的临床诊治表现为单纯的治疗, 对症治疗只能一时控制症状, 不能彻底治愈。部分病治疗时易治愈, 却因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使诊断和治疗走入误区, 治疗效果不明显, 频繁用药, 频繁换药, 超剂量用药导致久治不愈, 还引发鸡的药源性肝肾肿大。在肉鸡养殖密集区以呼吸道病为主的部分原因如非典型新城疫和通风不良。鸡群在7日龄、21日龄2次免疫新城疫, 但仍发生新城疫, 并有气囊炎、支气管堵塞等继发其他病。

注意加强通风:秋冬季节的通风和保温是互相矛盾的。鸡舍通风不足, 氨气过重引发多种呼吸道病的发生, 也会延误治疗效果, 对呼吸道病来说, 在良好的环境中结合药物治疗效果好, 但在恶劣的环境中则很难治愈。合理的通风换气, 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痊愈。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年龄20~80岁;对本文使用药物无过敏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血管、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妊娠或乳期妇女。其中男61例, 女59例;年龄24~79岁, 平均 (46.40±5.18) 岁;疾病类型:毛细支气管炎45例, 支气管炎60例, 肺炎10例, 其他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同时给予日常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 (1) 心理指导:积极向患者说明疾病是可控制的, 指导其自我疏导情绪, 良好的社会及心理支持作用。 (2) 饮食行为指导:减少钠盐的摄入, 多补充新鲜蔬菜;每餐饮食“七八分饱”。 (3) 认知干预:加强沟通交流, 给予关怀, 消除其抑郁心理以及焦虑情绪, 使患者养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行为模式。两组护理周期为14天。

1.3 观察指标: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 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有所减轻, 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无达到上述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主要为头痛、头晕、恶心等。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14.0进行数据分析, 率采用卡方检验, 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88.3% (P<0.05) , 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2。

3 讨论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内科常见多发病, 传统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以抗生素为主, 但在临床用药中耐药性不断增加, 导致预后效果不佳。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的影响备受关注。本研究治疗采用针对性强的护理流程干预, 使患者减少了敌对和情绪波动的发生, 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失调得以恢复, 有利于患者康复。干预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88.3% (P<0.05) , 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5.0%) 显著低于对照组 (13.3%) (P<0.05) 。

总之,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与日常护理, 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 两组护理周期为14天。结果:干预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88.3% (P<0.05) , 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干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慢性呼吸道疾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四川省建筑医院呼吸内科2010年2月~2014年4月院内发生下呼吸道肠球菌属感染的68例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1±3.7)岁。

1.2 方法

1.2.1 痰细菌定量培养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所有痰液标本均来自于诱导痰。采取3%高渗氯化钠溶液诱导痰液,经过涂片镜检,确保每低倍视野白细胞>25个,上皮细胞<10个。按照Pye等[4]的方法进行痰定量培养,结果显示致病菌浓度≥107 cfu/ml时为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标准。

1.2.2 细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PHOENIX100及配套鉴定药敏鉴定板,MIC法参照CLSI 2010标准。

1.3 观察指标

(1)肠球菌分布情况;(2)肠球菌药敏试验;(3)COPD院内感染肠球菌属的高危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肠球菌分布情况

从患者痰标本中共分离出68株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30株,屎肠球菌38株。

2.2 肠球菌药敏试验结果

所有68株肠球菌均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以及万古霉素敏感,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粪肠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粪肠球菌比较,aP<0.05

2.3 COPD院内感染肠球菌属的高危因素

高龄、住院时间>14 d、合并肿瘤和基底节脑梗死、侵入性操作、合并非发酵菌和肠杆菌科感染是COPD院内感染肠球菌的高危因素。见表2。

3 讨论

COPD属于呼吸系统常见病,在我国约有2005万COPD患者,当COPD出现急性加重时则可能会引发肺功能恶化、病情持续发展等,而其中下呼吸道细菌和病毒在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5,6]。肠球菌属引发的最常见院内感染是血流感染、腹腔盆腔感染和尿路感染,但也存在一定的呼吸道感染现象[7]。肠球菌属属于条件致病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住院、侵入性操作、免疫功能损害等。一旦发生感染,需服药治疗,但临床治疗显示部分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这与肠球菌耐药性密切相关。肠球菌耐药性共包括由于细胞壁坚厚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存在固有耐药性、产生一种质粒介导的氨基糖苷钝化酶而存在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产生一类特殊化青霉素结合蛋白而出现青霉素获得性耐药等[8,9]。

为了提高本院院内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本文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显示68株肠球菌均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以及万古霉素敏感,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粪肠球菌(P<0.05),这表明在临床治疗中应选择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以及万古霉素作为主要的治疗药物,但在实际应用中要避免出现滥用现象,应科学地、正确地用药,以尽可能地降低耐药性,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有效地控制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本文分析了肠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高龄、住院时间>14 d、合并肿瘤和基底节脑梗死、侵入性操作、合并非发酵菌和肠杆菌科感染是COPD院内感染肠球菌的高危因素,其高危原因可能是因为高龄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身体免疫力低,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住院患者往往身体机能处于恢复状态,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在院内大量细菌存在的区域,容易发生感染;基底节脑梗死患者夜间吞咽反射能力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可能原因;肿瘤患者处于免疫功能损害状态,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本院COPD院内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的现象时有发生,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调查与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院内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情况和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发生下呼吸道肠球菌属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耐药情况。结果 从患者痰标本中共分离出68株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30株,屎肠球菌38株。所有68株肠球菌均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以及万古霉素敏感,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粪肠球菌(P<0.05)。高龄、住院时间>14 d、合并肿瘤和基底节脑梗死、侵入性操作、合并非发酵菌和肠杆菌科感染是COPD院内感染肠球菌的高危因素。结论 本院COPD院内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的现象时有发生,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院内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肠球菌

参考文献

[1]郝冀,李晓辕,刘红梅,等.吸入不同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COPD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19-4320.

[2]Guessoum S,Laskri MT,Lieber J.Respi Diag:A case-based reasoning system for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4,41(2):267-273.

[3]陈家华,郭述良.不同剂量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8(2):86-89.

[4]Pye A,Stockley RA,Hill SL.Simple method for quantifying viable bacterial numbers in sputum.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1995,48(8):719-724.

[5]王乐强,孙开宇,于振刚,等.头孢他啶联合热毒宁治疗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2):2177.

[6]陈平.探讨克拉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价值.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6(2):105-106.

[7]张妮.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体外耐药性监测.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128-130.

[8]梁结柱,罗胜,冼宙宁,等.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12(4):425-427.

慢性呼吸道疾病 篇11

【关键词】穴位敷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64-0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因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沉重等特点,近年来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所面对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此类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一般治疗上应用祛痰剂、镇咳、平喘药或抗胆碱药、β受体激动剂、激素等对症处理,但临床上存在疗效不显著、耐药和毒副反应等不足。穴位敷贴疗法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证实,能够很好的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3]。故本研究应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92例,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住院患者92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所规定诊断标准;其中:COPD患者45例,支气管哮喘32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龄41~82岁,平均(65.25±9.34)岁,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47~81岁,平均(67.50±9.6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症状等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脏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过敏体质、局部或全身皮肤感染等。

1.2治疗方法分别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8年修订的《COPD诊治指南》,哮喘学组2008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对照组:控制性氧疗、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症状好转后减量)、祛痰剂、雾化吸入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贴敷药物为穴位敷贴治疗贴(上海丰泽园医药研究所研发),贴敷部位:包括肺俞(双侧)、肾俞(双侧),加上大椎、天突、膻中、风门、定喘;贴敷时间:每天上午外敷相关穴位,1日1次,治疗7天,每次贴2~4h,依个人皮肤敏感度不同,可适当增减时间。

1.3护理干预

1.3.1一般护理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提前准备敷贴材料;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疗效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惑和不安情绪。

1.3.2操作护理操作护士敷贴前需洗净双手,操作时,一般站于病床右侧,贴前清洁患者局部皮肤,确定贴敷穴位,将治疗贴贴于相应位置,将双手拇指指腹在贴有治疗贴的穴位缓缓施加压力至患者能耐受为度,局部感觉以酸、麻、胀为宜,按压手法为先顺时针方向旋揉1 min,接着逆时针方向旋揉1 min,每个穴位持续3~5 min,逐次按摩所有敷贴的穴位,共持续15~20 min。

1.3.3操作后护理一般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若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时,应立即取下药膏,嘱患者切勿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告知医师,必要时联系皮肤科会诊。

1.3.4情志护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造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加之社会、家庭、环境、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常常伴有焦虑情绪,对控制疾病缺乏信心。因此,护理人员需经常关心患者痛苦,耐心倾听其主诉,并协助患者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关怀。

1.3.5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在贴敷治疗期间,以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或软食为主,勿食辛辣、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勿饮咖啡、酒等。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1.4观察指标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支气管炎”章节所观察的咳嗽、咳痰、痰量、喘息症状、两肺的听诊)及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治疗第1、7天各评估一次。

1.5临床症状疗效判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疗效评定方法:以治疗前后的积分差与治疗前的积分相比的比值来评定疗效:疗效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①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率≥95%;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证候积分<95%;③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证候积分<70%;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30% ;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或四分位数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对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nitney U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 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3讨论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发展病情迁延不愈,导致患者肺功能明显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亦较明显,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期望于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更大的作用,穴位敷贴疗法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证实,能够很好的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本研究采用的穴位敷贴,由治疗膏、医用胶布和保护膜构成,通过生物波效应和经络穴位效应发挥作用。特别是它能通过吸收人体和周围环境的能量,发射8~14μm的生物波,该波作用人体时通过“吸收”、“透射”、“反射”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经络传导发挥其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4]。已有研究表明,人体内确实存在由机体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场,该生物场自人体组织细胞的物理场效应而表现出来[5]。

同时,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已广泛应用于COPD、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评估,与肺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很好地反映患者的临床症状。在COPD全球策略2011修订版,已将该量表列入病情评估体系中,其可靠性和反应性均较满意,可以体现出患者的健康损害[6]。

本研究发现应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临床疗效、呼吸困难指数指标方面均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其具有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建义,苗树军,纪雪梅,等.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5-17.

[2]崔宴医.三伏天新加芥辛膏穴位贴敷治疗缓解期哮喘500例[J].中医杂志,2009,50(5):438-439.

[3]王兰娣.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补肺益寿合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1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6):33-35.

[4]王超东,邓柏颖,苏莉.经络实质假说的文献综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71-72.

[5]张怀亮,潘钰蔚,李晓霞,等.中医经络细胞生物场与生物共振概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性病学杂,2009,8(5):329-330.

[6]GOLD Executive Committe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vised 2011 ) [OEB / OL] . www. goldcopd. com, 2011-12-30 / 2012-03-15.

慢性呼吸道疾病 篇1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探讨,所有患者其临床诊断标准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2002年)》中有关COPD的诊断标准相符合,而且均无其他任何可能引起呼吸衰竭的慢性基础性疾病。5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在5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12.3)岁,COPD病程时长为1个月~1年,平病程时长为(0.5±0.2)个月。所有患者均有较好沟通能力且意识正常。所有患者均采取平喘、抗感染以及无创性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住院病房内室温和湿度尽量维持在20℃和60%左右,室内环境应整洁、安静和舒适,保持空气畅通,每天可采用空气净化器予以空气消毒;对探访人员予以严格限制人数,防止交叉性感染;着重加强患者生活护理。

1.2.2 病情观察

由于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较急骤,病情变化较快,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喉镜、气管切开包以及呼吸机)和药品(强心利尿、呼吸兴奋和扩血管),随时予以患者抢救;此外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1.2.2 心理护理

由于COPD患者长期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患者为此会产生紧张、恐惧和焦虑等严重不良心理情绪,所以各班医护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交流,鼓励和安慰患者,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同时予以患者温暖和关怀,向患者介绍相关治疗效果以及成功案例,树立其治愈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3 确保气道畅通

呼吸困难是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最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症状,由于患者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机处于疲劳状态,而且体内水份丢失较多,使得患者痰液黏稠,难以排出。所以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如何有效排痰,帮助患者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痰液黏稠较厉害患者可予以雾化吸入治疗,同时鼓励患者多喝水,降低痰液黏稠度,必要情况下采取机械吸痰,确保呼吸道畅通。

1.2.4 吸氧治疗护理

面罩吸氧治疗是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措施,有效地吸氧治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可向患者细致介绍面罩吸氧治疗的疗效、意义和重要性,消除患者抗拒心理;吸氧时护理人员应及时调整面罩佩戴情况,使患者快速适应面罩吸氧;吸氧早期,可安排专门护理人员予以陪伴,增加患者治疗安全感,消除其紧张心理情绪,培养患者有规律的护理[1]。

1.2.5 饮食护理

由于COPD并发呼吸衰竭属于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加强患者饮食护理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饮食爱好和营养情况,指导其合理饮食;鼓励患者多使用奶、鱼、鸡蛋等富含高蛋白和高热量饮食,增加纤维食物的摄入;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差患者可予以鼻饲或静脉高营养治疗,以便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

1.3 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前后患者PaO2、PaCO2数值以及治疗依从性,同时对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护理前后患者PaO2、PaCO2以及治疗依从性等数据进行处理,PaO2和PaCO2等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治疗依从性等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和t检验。

2 结果

护理后患者其PaO2和PaCO2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理前患者治疗依从性为76.0%(38/50),护理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分别98.0%(49/50),护理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

与护理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COPD其临床特点为气道呼吸受阻,临床症状表现包括咳痰、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是COPD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由呼吸机频繁呼吸导致过度疲劳所引起[2,3]。由于COPD并发呼吸衰竭发病时间较长,病情变化较快,难以治愈,日常护理难度较大。所以对于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日常治疗期间应予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便提高其治疗效果。我院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发现护理后患者其PaO2、PaCO2改善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比较护理前后患者PaO2、PaCO2改善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患者其PaO2、PaCO2改善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刘慧英,周小玲.改良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1):40-41.

[2]乔红艳.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护理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6):764-765.

上一篇:放胆写作下一篇:多等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