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成本评估法(共11篇)
收益/成本评估法 篇1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 资产评估方法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同样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应用缺陷。本文对资产评估的收益法和成本法进行对比分析, 希望可以对资产评估工作给予一定的帮助。
一、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收益法和成本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两大资产评估基本方法, 是资产评定估算价值的重要技术手段。
收益法, 也叫收益现值法、收益还原法, 是针对未来时间段内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进行预测估算, 按照合适的折现率进行折算, 确定被评估资产现值的方法。收益法的评估公式为:资产评估价值=被评估资产在剩余寿命期内市场预期收益的现值总和。
成本法是指被评估资产在现时的重置成本减去被评估资产现时各项损耗, 得出被评估资产价值。即, 首先在现有市场价格体系下, 对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或再生产成本进行预测估算, 然后对被评估资产已发生的经济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实体性贬值等贬损因素进行预测估算, 最后从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中减去各项贬值得到被评估资产的价值。成本法的评估方式为:资产评估价值=被评估资产重置成本-经济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实体性贬值。
二、收益法和成本法的比较
1.计价标准
收益法和成本法在资产评估中的计价标准是不同的。其中, 收益法在资产评估中的计价标准是对被评估资产未来时间内预期收益现值的衡量, 是使用未来收益的现值标准对被评估资产完整经营的获利能力的计价, 计价标准是收益现值。成本法在资产评估中的计价标准是对被评估资产重置成本的估算, 计价标准是被评估资产重置成本的价值。
2.适用范围
收益法和成本法在资产评估中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其中, 收益法在资产评估中的适用范围是房地产等资源性资产、无形资产转让、企业股权变动等;成本法在资产评估中的适用范围是以补偿为目的的资产业务、资产重置等, 如资产抵押、清产核资、保险赔偿等。由于我国不完善的资本资产市场, 其他计价标准未能较好的使用, 重置成本标准在评估单项资产的价值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
三、资产评估方法应用比较
1.资产评估资料
资产评估工作有较广的涉及面, 在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时, 要求评估人员尽可能的收集更多的有关资产价值评估的资料, 且评估资料越多越好。但是, 收益法和成本法对资产评估资料的收集要求和侧重点是不同的。收益法在对资产评估价值资料收集时, 强调对市场资料和财务资料的收集整理, 如历史时期内会计估算决算、财务预算规划、财务会计报告、产品销售报告、价格趋势预测等。收益法利用收集的资产评估资料, 分析历史资料中的会计成本、收入、费用等项目, 预测估算未来市场会计期间的经营收益, 并对预期经营收益进行折现后得到的资产评估值。成本法与收益法相不同, 不仅需要取得上述资料, 还强调收集不同地域对资产评估下发的政府文件, 新扩建项目的概算、预算书, 在资产评估基准日不同资产的参数、资产明细表等。在获得这些文件资料后, 资产评估利用成本法对单项资产的重置成本进行估算, 进而确定各项贬损值, 最后得出单项资产的评估价值, 整体资产评估价值等于单项资产加总总和。
2.评估人员要求
资产评估工作涉及跨专业、多学科等技术性工作, 一项资产评估工作需要配置多样化、科学合理的人员专业结构, 如经济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和各类工程技术专业人员, 以确保资产评估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得到准确可靠的评估结果。但是, 资产评估收益法和成本法对人员配置有不同的要求。应用收益法进行资产评估, 需要配备精炼的评估人员, 组建评估工作小组, 一般人数为3~5人, 配备有经济管理人员 (市场营销) 、财会人员, 适合于不同行业、不同资产对象的价值评估工作。应用成本法进行资产评估, 需要配备更精炼、复杂的评估人员, 组建包括经济管理人员、财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成本法评估中, 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尤为重要, 如对新扩建工程项目进行资产评估时, 需要配备土建专家、房地产专业技术人员等, 以保证资产评估的准确性, 有效解决资产评估中的问题。
3.资产评估结果
收益法对资产评估的结果得到的是企业价值, 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决定影响, 企业盈利能力越大, 企业资产在市场中的价值越高, 反之, 则评估价值越低。成本法对资产评估的结果得到的是企业单项资产在现行市场价格体系下的取得成本 (重置成本) 。对于企业而言, 单项资产的重置成本越高, 企业资产规模越大, 盈利能力越高。对于企业而言, 收益法和成本法均反映了盈利能力, 但是收益法和成本法得到的资产评估结果并不相等, 收益法得到的资产评估结果和成本法得到的资产评估结果差额为企业评估商誉。
资产评估公式为:企业商誉价值=企业收益现值-企业资产重置成本。其中, 商誉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具有极强的依附性。
单项资产重置成本是企业资产评估价值的基础, 是企业价值的基本组合要素, 是组成企业的生产要素。企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各生产要素组合状态及其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 生产要素的市场效率决定企业价值。企业各生产要素组合状态和市场环境的适应度越好, 企业价值越高, 收益法评估值越高, 企业收益率越高, 高于企业所在行业收益均值, 企业商誉就是在各生产要素价格基础上的增加值或贬损值。企业商誉包括了企业的市场信誉、经营模式、生产组织、人员素质、技术力量、环境适应性等因素, 商誉值正负取决于收益现值和重置成本的差额。
收益法和成本法作为资产评估工作中的两大方法, 是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收益法和成本法的计价标准和适用范围进行对比分析, 并将两种方法在资产评估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比较, 指出两种方法在资产评估资料、评估人员要求和资产评估结果的应用侧重点, 为资产评估工作的具体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鸣浩.资产评估方法初探[J].品牌, 2015, (3下) :332.
[2]刘志超.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与资产评估结果合理性[J].科技与企业, 2015, (20) :12.
[3]向彦臻.资产评估方法的对比分析——以苹果园为例[J].财经纵横, 2011, (5) :109.
收益/成本评估法 篇2
估价对象为_____________的两处房产,房产证号为鲁_________。用途为配载,建筑面积3036.99平方米。
根据委托人要求的估价目的本报告评估估价对象于二OO八年九月二十日的公开市场价格。因此,需要对估价时点条件下,影响估价对象价格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估价对象的建设标准和功能特点,分析影响其价格形成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物状况分析
根据委托人提供的资料,估价对对象的实物状况如下: 6#、6A#房产:混合结构,房屋总层数2层,马赛克外墙、瓷砖地面、内墙刮瓷,外装卷帘防盗门、塑钢窗;水电配套设施齐全;建成年代2006年。
二、位状况分析
估价对象位于__________________。距离火车站较近,交通状况较优,交通便利。
三、市场背景分析
(1)土地市场概况
近年来,________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面貌大为改观。组织实施了经营城市战略,建立了城市土地储备、招标拍卖和集中统管制度,放开了住房二级市场,房地产业购销两旺。
(2)房产交易状况
房产交易市场日趋活跃。全县区都已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化水准的房地产有形市场,全面推行了“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管理一体化”和“一门式”限时服务的工作机制,促进了房产交易的繁荣发展。
(3)地价政策
党的十五大以来,______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企业改革改制的优惠政策,加快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各项产业开放搞活的步伐。鼓励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依法处置土地资产,切实盘活了土地资产,使企业在土地上的沉淀资金重新得到启动运转。
2001年,国家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后,_______县及时发布了《_____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办法》、《_________国有土地储备办法》等一系列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法规性文件,从而为_______县进一步加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步伐,规范、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营造了更为健康的社会环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_______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完美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必将带动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刺激______房地产市场的发育,土地资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将日趋明显。
(4)产业政策
近年来,______产业结构调整突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推动作用,一、二、三次产业在融合渗透中共同发展。_____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均衡发展。以金融保险业、商业、办公、住宅、交通邮电运输业、房地产业和咨询服务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持续发展。近年来,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升高且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增强了______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5)城市规划与发展目标
________ “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根据县域地理区位、资源环境、经济功能特点和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和城乡分割体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四、最高最佳使用分析
房地产估价应当以估价对象的最高最佳使用为前提进行估价。最有效使用是指法律上允许、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可行,经充分合理论证,能使估价对象产生最高价值的使用。根据估价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以及其设计方案,根据最高最佳使用,本估价报告中估价对象作为工业厂房为最高最佳使用。
五、估价方法选用
根据委托人的估价目的和要求,并根据估价对象为配载这一特点,本报告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
六、估价测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6﹟房产:
(一)收益法求取1号房产价值
①房地产年总收益:通过周边地区同样条件下的房地产的租金市场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并考虑一定的空置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估价对象平均租金为419.75元/m.年。
②房地产年总费用:包括人员工资、相关税费等,取年总收益的20%,为419.75×20%=83.95元/m.年。
③房地产年净收益:年净收益=年总收益-年总费用=419.75-83.95=335.80元/m.年。
2④资本化率的确定:根据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值的方法确定,考虑到估价对象的地理位置及用途,资本化率取8%。
⑤收益年期确定:根据房屋的建成年代及维护使用状况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剩余使用年限,取该土地使用权的剩余使用年限35.93年。
⑥用有限年期收益法
计算公式测算房地产的收益价格(单价)为:V=a/r[1-1/(1+r)]=335.80/8%[1-1/(1+8%)n35.93]=3933元/m
22⑦扣除楼面地价:估价对象坐落于_________基准地价Ι级范围内,该范围内商业用地基准价格为2066元/m.根据
实际测算,该用地容积率为2.76,则1号房产的楼面地价为2066/2.76=749元/m,则1号房产的评估单价为3933-749=3184元/m
1号房产的评估价值为3184×11152.75=35510356元
七、估价结果
收益/成本评估法 篇3
【关键词】 无形资产 收益法 预期收益 折现率
一、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收益法通过估算被评估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将折现值之和作为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果用CIt表示t时间得到的预期收益,i表示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n表示预期收益的发生次数。那么,估算无形资产价值的收益法用公式表示为:
无形资产评估价=
在这个公式中涉及三个变量:第一,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CIt)。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预期收益越大,无形资产价值越大。第二,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t)。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预期收益持续时间越长,无形资产价值越大。第三,投资者期望收益率,即折现率(i)。这体现了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收益风险水平的判断以及基于“高风险,高收益”原理的对收益率的期待。投资者期望的收益越高,无形资产价值越小。无形资产价值的大小正是以上三个变量共同影响的结果。
收益法的基本假设是任何投资者在购买该项无形资产时,所支付的价款不会超过该项无形资产(或与其具有同样风险因素的相似资产)的预期收益的折现值。收益法充分考虑了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及其风险,能与其投资决策相结合,体现了产权交易的公平合理性。从理论上说,在获利能力真实、预测科学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合理的评估出无形资产所具有的内在价值。
二、收益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收益法的数学模型似乎简单,但是仅有数学模型是远远不够的。任何数学模型的运用都需要信息资料的支持。就收益法计算公式而言,如果不能获得未来预期收益、持续时间和折现率这三个变量的数据,就无法应用该方法;反之,如果获得了这三个变量的准确数据,该方法的应用就转化为纯粹数据处理,而数据处理在今天的计算机时代相对简单。所以,收益法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取得各变量相关的信息资料,以及如何确保这些信息资料的可靠性。
1、无形资产可带来预期收益的界定与测算困难
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首先,由于无形资产一般不会单独产生效益,它要与企业中其他资产协同才能够产生收益。这样,在评估无形资产时,往往要将各项资产协同作用产生的收益进行分离,界定属于被评估无形资产直接产生的收益即超额收益。这种界定是无形资产评估的一大难点,处理不好会将不属于该项无形资产的收益作为其收益,高估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或者把属于该无形资产的收益排除在外,低估该无形资产的价值。两者都会降低无形资产评估的可靠性。其次,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是个受内在和外在多种因素影响的概念。内在因素包括无形资产自身的性能、无形资产经济寿命、无形资产垄断程度及转让内容等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市场因素、法律因素、政治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相比较而言,内在因素是影响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关键,而外在因素对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实现也有重要影响。正是因为在确定超额收益额时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和这些因素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在运用收益法的过程中准确确定预期收益额存在困难。
2、预期收益持续时间的选择和确定困难
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持续时间又称有效期限,是指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并具有超额获利能力的时间。无形资产的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其损耗是客观存在的,无形资产损耗的价值量是确定无形资产有限期限的前提。由于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所以它的价值不会由它的使用期限的延长而发生实体上的变化,即不会像有形资产一样存在由于使用或自然力作用形成的有形损耗。因此,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持续时间的判断与确定存在困难。
3、折现率的选取存在困难
折现率是将未来预期收益还原或转换为现值的比率,其本质是投资者期望的收益率。作为投资期望收益率通常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正常投资报酬率,二是风险投资报酬率。正常投资报酬率也称为无风险报酬率,易于确定,它取决于资金的机会成本,即正常的投资报酬率不能低于该投资的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通常以政府发行的国库券利率和银行储蓄利率作为参照依据。而对承担风险所要求的报酬率进行量化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只能依据现代财务理论中关于投资报酬率的一些定性结论,来帮助确定资产评估中所需要的适当折现率。由于在实际操作中,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难以取得或者不可靠,也进一步增加了评估的难度。在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过程中,折现率对评估值的影响很大,折现率的选取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1、预期收益额的测算和确定
无形资产预期收益额的测算,是采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关键步骤。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影响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因素很多,这就要求在确定超额收益额时,要全面考虑众多因素,并且采用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
(1)注重无形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预期收益额指未来收益,评估无形资产时对其收益的判断不仅仅只看现在的获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的获利能力。
(2)收益额必须是由无形资产带来的。在实际中,收益的获得是由各类资产协同作用而产生的,无形资产单独不会产生收益,应该把由无形资产所带来的收益从总的收益额中分离出来。
(3)目前使用中的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是影响预期收益额的最主要因素,而对于初次交易未使用过的无形资产主要受其成本的影响。
(4)预测预期收益额时,必须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对于该种无形资产或对使用该无形资产的行业是扶持还是限制。
(5)预测预期收益额时,还必须考虑到预测年限内企业的生产、销售计划、成本变动趋势、市场竞争情况、无形资产本身的先进性以及相似、相近无形资产的替代性和竞争性。
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通常采用两种表现方式,即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以净现金流量为标准计算无形资产预期收益,在西方发达的国家应用较为广泛。在我国,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评估实务中较多地以净利润为标准计算。
(1)净利润是利润总额扣减所得税后的余额。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1-所得税率)。
(2)净现金流量所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资金活动结果。在数额上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2、预期收益持续时间的选择和确定
无形资产的收益期是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并具有超额获利能力的有效期限。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影响收益期限选择的根本是无形资产损耗的价值量。无形资产的损耗是由于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的价值减少,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更新、更先进、更经济的无形资产出现替代了原有无形资产,使原无形资产价值丧失;无形资产传播面扩大,其他企业普遍合法掌握这种无形资产,使拥有这种无形资产的企业不再能获得超额收益,无形资产价值丧失;运用无形资产所生产的产品需求大幅降低,其价值随之减少甚至丧失。从理论上讲,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应当综合考虑无形资产价值损耗三种原因。在资产评估实践中,预测和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收益期限,可使用下列方法。
(1)法律合同、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照法定有效期限与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2)法律无规定有效期,企业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有受益年限的可按照受益年限确定。
(3)法律和企业合同或申请书均未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预计受益期限确定。预计受益期限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或与同类资产比较得出。同时应该注意,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应比它们的法定保护期短得多。这是因为无形资产要受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的更新速度和周期异常加快,使其有效期限也越来越短。
3、折现率的选择和确定
折现率的选择与确定,实际上是对风险进行衡量,并对承担风险所要的回报率进行量化。目前,无形资产评估中所需要的折现率主要是运用现代财务理论中关于投资回报的一些结论来确定,主要途径包括以下方面。
(1)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折现率。在现代财务学中,阐述风险与收益关系的一个重要模型就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也是西方市国家确定折现率的一种重要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K=RF+β×(Km-RF)
式中:K——按风险调整的折现率;
RF——无风险报酬率;
β——投资或持有无形资产的风险系数;
Km——市场平均报酬率。
该模型是在一系列严格的完备资本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运用该模型的条件不太成熟。但随着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借用CAPM模型来确定期望收益率将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2)用风险报酬率模型确定折现率。无形资产投资的总报酬率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一般用同期国库券利率或者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表示;风险报酬率,是指超过无风险报酬率以上的投资回报率。其测算公式为:
K= RF + bV
式中:K——无形资产按风险调整的折现率;
RF——无风险利息率;
b——无形资产风险报酬系数;
V——预期收益的标准离差率。
(3)用累加法确定折现率。这是确定折现率最常用的一个方法。累加法就是将投资资产的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给予量化并累加求取折现率的方法。无风险报酬率是所有的投资都应该得到的投资回报率,而风险报酬率是指承担投资风险的投资所应当获得的超过无风险报酬率以上部分的投资回报率。风险报酬率随着投资风险的递增而加大。一般由评估人员通过对企业所在行业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进行分析并通过经验判断来确定。
总体来说,收益法以现金流量为计量对象较为科学地反映了无形资产未来预期现金流入量,符合财务分析的计量基础。以整体上折现预期现金流量作为评估标准,是对无形资产超额获利能力的全面体现。虽然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应用难题,但是随着我国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评估市场秩序不断完善,评估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收益法将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媛媛、陈建成:收益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管理,2007(2).
[2] 王佳磊:收益现值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6(8).
[3] 张淑焕:关于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难点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5(8).
[4] 刘玉平:收益法应用中收益额之选择及其预测[J].中国资产评估,2004(5).
收益/成本评估法 篇4
一、采用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基本思路
运用企业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公司权益价值, 是用公司的企业价值减去债务价值。用企业折现现金流量法计算公司权益价值, 步骤如下:
1. 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经营自由现金流进行折现, 从而计算公司的经营价值。
2. 计算非经营性资产的价值, 如溢余现金、有价证券、未进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 以及其他权益性投资。
3. 把企业的经营性资产的价值与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的价值相加, 就得到企业价值。
4. 计算出所有对公司资产的非权益性财务索求权。非权益性财务索求权包括付息债务、养老金缺口金额、员工期权和优先股等。
5. 从企业价值中减除非权益性财务索求权, 即为公司的权益价值。
二、企业的资金来源
以上是从会计的角度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及解释,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 企业资金来源于两个大的途径,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负债包括三类, 对外借入资金 (有息债务) 、经营中形成的自然负债 (如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 和政府拨入款项 (含专项应付款—最终转化为资本公积和政府补助—最终通过营业外收入转化为留存收益) , 所有者权益包括三类, 投资者投入的资金 (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指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 如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计价公允价值的变动、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资产负债表日以权益工具在授予日公允价值的计量、套期保值会计中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中套期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等) 、企业经营积累的留存收益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
上述各种来源的资金中需要考虑的资金成本为有息负债成本和股权投资成本, 企业利用可以支配的资金从事经营, 购买土地 (租赁) 作为经营场地, 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生产设备和设施, 生产产品 (购进商品) 并且销售形成应收应付、预收预付, 和主营业务无关的与其他单位发生的资金往来等形成了其他应收和其他应付, 在收益法评估时, 凡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资产和负债项目, 应无一遗漏的在收益法的测算过程中进行体现, 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除外) 在进行基准日营运资金的测算时予以考虑,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测算折旧和摊销的时候予以考虑, 对于上述营运资金、折旧和摊销预测时未考虑的项目及除此之外的其他科目核算的内容就要作全面的分析排查, 作为对企业整体价值评估值的调整项予以调整, 这样才能将成本法和收益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者的口径才能完全一致。
三、全面梳理资产、负债各科目的评估值对收益法估值的影响
1. 货币资金。
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既能满足企业资金流动所需又不影响企业发展速度的现金持有量, 是指能够使现金管理的机会成本与转换成本之和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现金流主宰着一个企业的命运。现金短缺或不足会造成生产经营中断、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从而加剧企业风险。较多的闲置资金, 则会造成资源浪费, 降低现金使用效率。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模式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现金周转模式及随机模式, 日常评估工作中我们使用的主要是第三种现金周转模式: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最佳现金余额= (年现金需求总额÷360) ×现金周转期
以评估基准日持有的货币资金减去最佳现金持有量, 据此计算出评估基准日溢余货币资金。
2. 应收票据。
对于银行承兑汇票, 由于几乎不存在坏账风险, 建议以其贴现值视同持有的货币资金看待。对于商业承兑汇票, 由于无银行担保, 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视同应收账款, 在预测营运资金的时候作为资金占用考虑。
3. 应收账款、预收账款。
借鉴成本法的估值结果, 结合历史年度的周转率, 根据市场预期情况和对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的判断, 但应注意长期趋势的合理性, 据此计算出预测期的因赊销策略而引起的资金占用额 (应收账款) 和因商业信用而增加的外部资金流入 (自然债务—预收账款) , 作为测算营运资金的基础。
4. 应付账款、预付账款。
测算营运资金时方法同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应付和预付的工程款及设备款, 在测算营运资金的时候予以剔除, 预付的工程款和设备款同预测年度的同项目的后续资本性支出一起作出预测固定资产增加和折旧的基础, 应付的工程款和设备款作为非经营性负债扣除或作为资本性支出考虑。
5.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
测算营运资金时, 除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周期性内容要保留, 需要调整与经营活动无关的代收代付、资金拆借、资本性支出等内容, 作为非经营性资产或负债加回或减除。
6. 存货。
需要关注基准日的非正常库存, 其存在不能为企业带来原有的经济流入。
7.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注意长期闲置未用、淘汰报废的资产, 未参与预测的新增产能的在建工程等。
8.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这两个科目未参与收入、成本、费用等的预测, 是容易被忽视的科目, 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来看, 二者预期会引起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
9. 暂时性差异。
由于会计计量的账面价值 (计量的多样性) 和计税基础 (计量的唯一性) 之间存在差异, 就产生了暂时性差异, 由于暂时性差异的存在, 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1) 资产的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产生应纳税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产生可抵扣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
(2) 负债的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未来税前不可以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暂时性差异=负债账面价值-负债的计税基础=未来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未来可抵扣金额>0可抵扣差异 (一般负债项目) ;来可抵扣金额<0为应纳税差异 (交易性金融负债有关的)
产生暂时性差异的负债项目:
(1) 预收账款:会计准则, 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 记作负债。税法, 收到当期,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产生了可抵扣差异, 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2) 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会计准则, 解除合约已成事实, 确认费用。税法, 准予以后实际支出时扣除, 产生可抵扣差异, 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3) 预计负债
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预计引起的支出作为费用或损失确认。税法, 准予以后实际支出时扣除, 产生可抵扣差异, 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3) 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差异×25%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差异×25%
利润表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4)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对收益法的影响。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企业先行缴纳的税金, 可以抵减以后期间应当缴纳的所得税, 减少以后期间的现金流出, 作为非经营性资产加回。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企业以后期间需要缴纳的税金, 但是在基准日要根据权责发生制确认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会引起以后期间的现金流出, 作为非经营性负债扣除。
参考文献
[1]蒂姆·科勒, 马克·戈德哈特, 戴维·威赛尔斯合著.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
[2]徐海成等著.资产评估学.
[3]荆新, 王化成, 刘俊彦著.财务管理学.第六版.
收益/成本评估法 篇5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041-02
企业价值评估的核心内容即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企业价值评估是指评估师依据特定目的,遵循特定原则,依照法定规范以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整体价值进行判断和测算的过程。企业上市、并购决策、价值管理和衡量绩效等等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企业价值评估。因而,企业价值评估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之一。学术界和评估界认为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包含三种即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现如今,我国已全面推广使用收益法,收益法逐渐成为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主要方法。
1 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法模型简介
企业价值评估的收益法是指通过资本化或折现等手段对所估测企业未来预期收益折现来确定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收益法以企业收益为切入点,因而在通过收益法对评估企业价值时,一个必要前提是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持续获利能力。收益法的运用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企业的未来预期收益、收益相对应的风险以及收益期限。在运用收益法评估时,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要确定企业的收益形式。对企业来说,可用于估测企业价值的收益形式有多种,例如:净利润、净现金流量(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息前净现金流(企业自由现金流)等。评估人员可采用任何形式的收益来估测企业价值,但不同的收益形式可能会影响企业价值评估的效率及准确性。
其次,要对企业未来预期收益做合理推测。预期收益额是运用收益法的基本前提,是评估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企业面临的风险与宏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要求评估人员准确预测企业收益额是不现实的。所以,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要全面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并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对预期收益做出合理预测。
最后,要恰当的选择折现率。折现率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有关,评估人员需要分析企业的特点来选用对应的折现率来对风险定价。收益法最主要的两种方法是现金流量折现法和经济附加值法。
1.1 现金流量折现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DCF模型)认为企业价值是由其可支配现金流量所决定的,即企业价值等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总和。该模型不受会计方法的限制,比较符合企业价值评估原则和企业管理发展要求,因而是收益法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公式为:
其中,Vt为第t期末的其中企业价值;
FCFt为第t期末的自由现金流量;
WACC为企业加权平均资产成本;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现金流量折现法主要涉及三个基本参数。
1.1.1 自由现金流量
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一段时间内企业的营业活动或投资活动所创造的。现金流量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债券的现金流主要为本金与利息,投资项目的现金流主要指增量现金流,而企业评估实务中的现金流主要是股权现金流量和实体现金流量。其基本公式为:
自由现金流(FCF)=EBIT×(1-Tc)+折旧-ΔWCR-净资本支出
其中,EBIT为息税前收益;
Tc为公司所得税率;
ΔWCR为营运资本需求的变化量。
1.1.2 确定企业的资本化率或折现率
估算得出的现金流量是一个估测值,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评估人员需要分析企业特点,衡量现金流所面临的风险并用相对应的折现率对风险进行定价。
1.1.3 现金流持续时间
现金流持续时间即企业产生收益的持续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进行核算。由于企业的寿命不确定,因而在评估时评估人员从科学合理性角度出发,往往将持续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即有限的预期期和预期期后的永续期。在前一阶段,评估人员需要对每年的收益做详细的估计,并依据模型计算其价值;预期期后,则假设企业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并以固定的增长率增长。因此,企业的最终价值为两段时期的价值之和。
综上,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着眼于企业现金流量而非会计盈利,最大限度的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保证结果的真实准确以及较真实的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但同时,该方法忽略了潜在的投资收益与投资所能带来的价值增值,且由于企业长期业绩难以估计,导致收益法中各项参数难以确定,从而不能有效反映企业的收益。因而该模型需建立在未来预期现金流量可预测且为正值的基础上。
1.2 经济附加值法
经济附加值法(EVA模型)也称作经济利润,是指所有者按现行利率扣除资本利息后所得的收益,即经济收入减去经济成本后的差额,其本质是资本回报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经济附加值法的核心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弥补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因而企业价值等于投资资本加上未来经济附加值的现值。其公式为:
EVA=税后经济利润-股权成本=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税后利息-股权成本=期初投资资本×(期初投资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经济附加值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业绩评估标准,EVA是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充分考虑了包含股本和债务在内的资本成本,有利于经营者杜绝短期行为。同时,经济附加值还纠正了管理人员的会计曲解,即有些经营者一味追求提高账面利润而盲目扩大生产,使公司体系的升级无从谈起。其次,EVA可帮助企业衡量利润。在传统意义上大多数企业都在盈利,但所得利润小于资本成本,因而实际上确实在损害股东权益。因而EVA指明在资本运用时要考虑净资产在内的所有资本成本来维护股东权益。经济年来,经济附加值法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用于评价管理现状与绩效的重要指标,更成为一种先进的资产评估方法。评估领域中的EVA 价值估价模型公式如下:
企业价值=期初投资资本+预期EVA现值
与此同时,经济附加值法也存在一定弊端。首先,该方法中的经济附加值已成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工具,但业界至今没有一套公认的方法体系。其次,在使用经济附加值时要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使用较繁琐且数据的选取存在一定主观性。因而,我国还需对该方法加大力度研究与推进。
2 收益法在运用中的问题
2.1 对未来收益的预测期较不科学
理论上来说,预期收益的持续年限通常等于企业的持续年限。收益法在估测企业寿命时往往分为三个阶段:①基础期,评估基准日后前三年;②详细预测期即评估基准日后3~5 a;③永续期即企业收益以年金形式存在。对于评估实务中企业的年限,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规范与标准。目前评估人员多依据专家经验及历史模型来决定企业的持续年限。从而导致年限选取的随意性较大,结果不够科学严谨。
2.2 企业收益额的预测存在局限性
收益法中收益额预测的基础是基于评估基准日前的财务数据。我国评估机构对企业收益额评估方法如下。首先,评估人员委托相关当事人获取对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测;其次,收集企业历史业绩、经营状况及对所在行业进行综合分析;再次,对获取资料的可靠性与合法性进行检查,并对可能影响收益额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合理列举评估中所使用的前提,通过模型来估测企业的未来预期收益额。这些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同时,若当事人处于利益动机可能会提供虚假数据,从而直接影响评估人员的判断,使企业价值的最终结果与实际价值偏离较大。
收益法适用于收益大于零的企业,但评估实务中往往会出现相反情况。例如,评估时需要取得至少三个会计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但对于 新企业,其经营期限不足三年或处于起步阶段还未获得收益;而对于经营不稳定或连续亏损的企业,则可能出现利润起伏大甚至三年连续收益为负的情况。这种情况则需要评估人员进行深层次研究。
2.3 折现率的不协调性
折现率或资本化率本质上是投资者要求的投资报酬率,反映被估单位预期收益与机会成本间的预期变化。国际评估市场将收益额根据其评估目的的不同划分为多种类型,比如净利润、净现金流量、息前净现金流量等。折现率得选取也随收益额的不同而加以改变,因而折现率或资本化率是不断改变的。因此,在评估实务中,评估人员必须注意收益额与折现率之间的协调问题。
3 结 语
评估实务中,收益法的运用既可以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折现法,也可以是经济附加值法。我国目前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主要是发生在企业转让、合并或并购等经济活动中。而这些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则是了解企业资金状况、融资能力等,这恰恰满足收益法的评估思路,也可使企业价值得到全面的反映。另一方面,收益法从收益角度对企业进行评估,其结果更符合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其评估过程也更易被相关部门及当事人所接受,因而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同时,我国资本市场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未来预期收益额和折现率或资本化的取得也更加有保障。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而日趋成熟,并且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程度提高也为市场提供了数据基础。这些因素都将为我国评估市场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收益法的运用提供良好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李光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 张先治,池国华.企业价值评估[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 王建中,李海英.企业价值评估的DCF模型实证研究[J].中国资产评估, 2004,(7).
[4] 李红杰.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法的应用探析[J].会计之友,2011,(10).
谈房地产评估收益法 篇6
一、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收益法的理论依据为效用价值论, 认为房地产的价值在于该房地产未来所带来的收益。收益法本着收益还原的思路对房地产进行评估, 即把房地产未来预计收益还原为基准日的资本额或投资额。具体评估办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房地产在未来的预期收益, 并采用恰当的折现率或资本化率折现成基准日的现值, 然后累加求和, 得出房地产评估值。假设评估基准日为年初, 则它的公式为:
P=a1/ (1+r1) +a2/ (1+r1) (1+r2) +a3/ (1+r1) (1+r2) (1+r3) +…+an/ (1+r1) (1+r2) (1+r3) … (1+rn)
式中:P为房地产价格;ai为房地产在未来的第i年的净收益;ri为房地产在未来i年的还原利率;n为房地产的有效收益年限。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到:房地产的价格和其收益年限、预期的净收益、还原利率密切相关。同时可见, 房地产不但每年净收益an经常变化, 还原利率也不是一个常量。所以, 上述公式只有理论分析上的意义, 实际估价中无法操作。因此, 在评估实务中对净收益的确定常会依据具体情况做出一定的假设形成较为简化的数值。《房地产估价规范》中将还原利率调整为一个恒值, 简化其测算。
二、收益年限的确定
收益年限是估价对象自估价时点至未来可以获得收益的时间。一般情况下, 估价对象的收益期限为其剩余的经济寿命。对于单独土地和单独建筑物的估价, 应分别根据土地使用权年限和建筑物耐用年限确定未来可收益的年限;对于房地合一的估价对象可依据土地剩余使用年限与建筑物耐用年限孰短的原则来确定未来可获利年限。但如果一宗房地产拟在持有一定年限后进行出售或其他处理, 评估的收益年限则为其准备的持有期间。房地产的收益年限一般较长, 一般都有几十年。因此, 在评估实务中估价人员常假设估价对象经营数年后将其转让来缩短收益年限, 以利于更准确地选取预期净收益和还原利率, 从而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在理论中还存在收益年限为无限年的情况, 现实的房地产一般不存在。收益为无限年的情况下, 房地产评估出的估价对象的价值一般会较高, 在实务中可用它来验证其他年限评估出的房地产价值是否偏高。
三、预期收益的预测与确定
房地产预期收益应该是净收益, 是房地产预期收入扣除预期相关费用后的净额。预测净收益要收集各种房地产市场现状、国家政治经济形势、政策规定等内外部环境信息。在确定净收益时, 必须注意房地产的实际净收益和客观净收益的区别。实际净收益是指在现状下被评估房地产实际取得的净收益。实际净收益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常不能直接用于评估。因为在评估时点被评估对象的实际净收益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有些是一次性的、偶然的, 若不给予扣除就容易引起收益预测失真。例如, 一个交通不便利、环境不太好的宾馆, 因为有特殊的关系而将一些会议活动在该宾馆举行, 获得了较高的收益。但这些特殊关系可能不能随之转移。这些因素不复存在后, 若仍不把房地产的评估时点的收益加以调整而直接作为预期收益的基础就会引起预测的收益不准确。所以, 预测房地产净收益的基础是实际净收益中扣除属于特殊的、偶然的因素后的一般的正常净收益, 即客观净收益。
在确定房地产净收益时, 不同收益类型的房地产可能应考虑其收益的特性。例如, 出租性房地产在测算其收入租金时, 要注意到租约条款的影响。租约条款中如租赁期限、递增的租赁费用、额外的补偿费用和关于租约更新的规定等都将影响该房地产的预期收入。租金有可能是纯粹的, 由承租人负责纳税、保险费以及支付维修费用等各项费用。对于租约中规定采用固定租金的房地产, 一般在其租赁期内采用租约租金, 其余受益年限的租金收入则可按以上介绍的思路进行测算。对于租约中规定采用浮动租金的, 整个收益期的收入测算均适用以上方法。对于商业经营性房地产和生产性房地产应扣除其正常的经营利润, 房地产净收益中不应包括房地产以外其他投资应分配的净收益。
净收益的确定还会因对哪些费用项目应扣除的处理不同而产生偏差。一般对于折旧费与土地摊提费和利息的争论较大, 以下对这两项进行分析:
1、关于折旧费和土地摊提费。
这里的折旧费用指会计上计提的折旧费, 它不包含房地产在使用期间的修理费。它也不是通常评估理论中提到的物质折旧、功能折旧、经济折旧的估算值。土地摊提费是一次性支付的土地出让金在土地使用年限内的摊销, 由于房产和地产不可分离的, 在会计处理上一并计入建筑物的成本。在传统评估中一般将其作为费用扣除, 这是不合理的, 把房地产看成一项投资, 那么它每年的净收益就应该为净现金流量, 公式为净现金流量=资本产出+资本回收, 公式中资本产出就是投资房地产的时间价值的体现, 资本回收就是房地产所提取的折旧和土地摊提的费用部分。当房地产收益年限为有限期n=1时, 收益法公式为p=a/ (1+r) , a=p (1+r) =p+pr。由此可见, 净现金流量 (纯收益) 是包括p (资本回收) 、pr (资本产出) 两方面内容, 可见折旧和土地摊提费作为了净收益的一部分, 而不能作为费用扣除。
2、关于利息。
实际估价中一般把利息作为投资成本的一部分扣除。也有人提出不扣除, 其理由是投资者所以要选择投资房地产是因为房地产未来的收益大于银行存贷款利息。正是因为如此投资者才愿意从银行贷款或牺牲银行存款利息来投资房地产。无论是贷款资金还是自有资金的利息都应作为投资收益的一部分。但我认为, 净收益一般可以用净现金流量表示, 而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利息的支付确实导致了现金的流出, 应作为费用扣除。但这里的利息费用是指因为融资负债而实际支付的利息, 对于自有资金产生的机会成本损失不算作利息作为费用扣除。自有资金的机会成本损失在还原利率中给予考虑, 因为它并未导致所有者的现金流出。
四、还原利率的确定
还原利率对评估结果仍比较敏感, 还原利率在评估实务中调整为一个恒值后, 较易操作。还原利率的实质是一种投资的收益率, 它应等同于获取估价对象房地产具有相同风险的资本的收益率。还原利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如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高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等, 在确定还原利率时都应加以考虑。
还原利率的确定有多种多样, 建议在估价时采用至少两种方法综合考虑得出最终结果。在建设部发布的《房地产估价规范》中给出还原利率的确定的四种方法给评估人员予指导。这四种方法为:市场提取法、投资报酬率排序插入法、复合投资收益率法、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值法。
1、市场提取法。
该法通过收集市场上三个以上相同或相似房地产的净收益、价格等资料, 再根据相应的收益法公式反求还原利率。如, 当被估房地产的净收益每年都相同, 则它适用公式p=A (P/A, r, n) , A为年金, (P/A, r, n) 为年金现值系数, 求还原利率则依据以下步骤进行。首先, 算出年金现值系数 (P/A, r, n) =P/A后,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 若能在表上恰好找到等于上述系数的现值, 则该数对应的折现率即为所求的还原利率;若找不到, 可利用系数表示上同期略大于及略小于该数值的两个临界值Cm和Cm+1即对应的两个折现率rm和rm+1, 求出还原利率r, 即r=rm+ (cm-c) / (cm-cm+1) × (rm+1-rm) , 最后确定估价房地产的还原利率时一般选用3宗或3宗以上的可比实例的还原利率求他们的算术平均数或加权平均数。例如, 为计算一宗收益期为十年的房地产的还原利率, 收集了一些可比案例的资料, 计算结果如表1:
因案例一的收益年限与估价对象有差别, 将案例分别赋0.2、0.4、0.4.权重, 则r=12.73%×0.2+11.93%×0.4+12.69%×0.4=12.39%。
该法在评估所中已收集较多案例的情况下一般都能适用。但对于各个案例选用时要注意选取那些与估价对象净收益求取方式相同或相似的。在可比案例较少时, 可将其他案例的售价、收益、费用、融资状况、销售时的市场条件、产权情况等资料进行修正。
2、投资报酬率排序插入法。
该法将社会上各种类型的投资及其收益率找出, 将其收益率从低到高顺序排列, 制成图表, 再将估价对象房地产的投资进行比较, 考虑投资的风险性、流动性、管理的难易程度及资产的安全性, 找出同得的风险投资, 判断还原利率应该归入的范围, 从而确定出要求取的还原利率。相关类型的投资有银行存款利率、政府债券利率、公司债券利率、股票报酬利率等。但现实中待估房地产到底应在序列排序中插在哪里还是具有较大的主观性的。房地产收益类型不同, 其要求的收益率和能够获得的收益率也不同。估价人员要有较多评估此类房地产的评估经验才较易得出准确性较高的还原利率。
3、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值法。
该法以安全利率加上风险调整值作为资本化率。安全利率可选用同一时期的一年期国债年利率或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定期存款年利率, 但若在利率政策不稳定的情况下, 安全利率不适合采用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因为利率近期内调整则还原利率将变换好几次, 所评估的房地产价格将相差很大。风险调整值应根据估价对象所在地区的经济现状及未来预测、估价对象的用途及新旧程度等确定, 在求取纯收益时, 对风险的分析都在此给予量化。
4、复合投资收益率法。
该法将购买房地产的抵押贷款收益率与自有资本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作为资本化率, 按下式计算:
R=M·Rm十 (1-M) Re
无形资产评估的收益法研究 篇7
关键词:无形资产,评估,收益法,问题,对策
1 无形资产评估概述
1.1 无形资产评估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2006) 中指出,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而在《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 (2008) 中, 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 不具有实物形态, 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值得注意的是, 《企业会计准则》中把商誉列为一项不可辨认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因此不属于无形资产。而《资产评估准则》中, 商誉被列为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 因而将商誉界定为一项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评估就是基于特定的目的, 遵循一定的标准, 运用适当的方法, 通过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 对无形资产在未来某一评估基准日的现时价值做出衡量。
市场环境时刻变动, 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处在变化之中, 如果不对无形资产做出一些基本假设, 就无法对其价值做出准确判断。由无形资产的特性可知, 无形资产必须依赖于实物, 不能脱离市场存在, 并且无形资产如果处于未使用状态, 对它的评估也就没有意义, 所以目前比较认同的无形资产评估假设主要有公开市场假设和继续使用假设, 只有基于合理的假设, 资产的评估才能得出相对较科学合理的结果。
1.2 无形资产评估的必要性
1.2.1 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企业创新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逐渐加快, 在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中, 以知识产权, 专利技术或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已经非常普遍。如今, 企业间的核心竞争力已渐渐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 要衡量一个企业整体的综合价值, 更需要对该无形资产做出合理的估测, 与市场上的同类无形资产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 保护无形资产, 防止其流失
每个企业在其壮大和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积累和创造着无形资产, 如果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 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的话, 这项无形资产就很容易流失, 被别的企业所利用或者侵占, 这对企业将造成巨大的损失。而通过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评估, 其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这样也才能使企业对自身的无形资产价值有更清楚的认识, 并根据实际情况更好地对现有无形资产进行挖掘和整合。
1.2.3 完善现代化市场发展的需要
随着无形资产对企业越来越重要, 因无形资产发生的纠纷也日益增多, 无形资产被侵权的案例不在少数, 如果没有一个具有普及性和权威性的评估规则, 就难以使纠纷双方对纠纷的解决结果达成一致, 因此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须有一个公正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 使双方对最终的结果达成一致, 这使得无形资产的评估成为必要。
2 利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
2.1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无形资产的评估必须要借助一定的方法来完成, 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对评估结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财政部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中规定了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目前, 较为常用的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是收益法。
收益法, 是把评估对象剩余寿命期间每年 (或每月) 的预期收益, 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 累加得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 以此现值作为被评估资产的价值。收益法的基本假设前提是, 任何投资者在购买该项无形资产时, 所支付的价款不会超过该项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的折现值。
收益法考虑了无形资产价值资本化的过程, 将时间价值考虑在内, 以资产的预期获益能力为基本依据决定资产的市场价值, 比较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无形资产的获益能力, 这是选择收益法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的重要原因。
2.2 评估无形资产的收益法模型
利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时, 通常采用以下模型:
其中, P——无形资产的评估现值;K——无形资产分成率;Ri——第i年的预期收益额;n——收益期限;r——折现率。
3 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利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存在的问题
收益法是目前公认的最适合评估无形资产的方法, 但是由于其技术的要求, 使得评估过程中仍然存在风险。
(1) 无形资产的收益期限具有不确定性。例如, 一项无形资产预计可使用30年, 但很可能几年后就被新的技术所代替, 无法再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另外, 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 随着技术的传播, 价格、成本逐渐降低, 该无形资产的优势也逐渐减弱, 收益期也相应缩短。这些都使得无形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未来收益期限具有不确定性。
(2) 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的界定比较困难。无形资产一般不能单独地产生收益, 因此, 在评估无形资产时, 必须要使用一定办法将无形资产产生的收益分离出来, 界定无形资产产生的那部分超额收益。然而, 这种界定便成了一个难题, 如果界定不准确, 就容易高估或者低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另一方面, 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比如无形资产本身、管理者、市场、法律、国家政策等因素, 所以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很难确定。
(3) 折现率的选取较为困难。利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时, 折现率对评估值的影响很大, 折现率微小的差异都会带来评估值较大的变动, 所以合理选取折现率也成为评估中的一大难题。折现率是未来收益转化为现值的比率, 本质上是投资报酬率, 投资报酬率由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组成。一般情况下, 无风险报酬率可由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或同期国库券利率确定, 而风险报酬率目前只能得出理论值, 这对于折现率的准确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评估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3.2 风险防范
针对利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时所出现的问题, 主要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进一步防范和规避风险。
(1) 提高评估人员评估的综合水平。评估人员应该提高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 在评估之前, 详细了解被评估无形资产的基本状况, 并且随时关注同类无形资产的更新换代, 尽可能准确地判断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限。此外, 还应该严格遵守资产评估的程序及规范, 严格审查被评估企业的无形资产的取得过程、公司概况, 不要将失真的历史资料作为评估资料, 得出错误的结论。
(2) 加强对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在评估过程中, 评估人员要有步骤、有条不紊地组织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要反复检查全部有关资料, 从来源上确保每份数据的真实性, 使得相关数据有据可依, 避免出现差错。由于不可能得到十分完整的市场资料, 仅按手头的资料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 所以就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考虑可能会出现的误差及解决办法, 尽量减少评估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3) 建立和完善资产评估体系。确定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时要注意, 不能仅仅看现在的获益能力, 更重要的是看企业未来的获益能力, 并且预测收益额时, 要关注相关的国家政策是否对企业有影响。同时, 预测年限内企业的生产、销售计划、成本变动趋势、市场竞争情况都应该考虑在内, 只有多方综合地考虑相关因素, 建立和完善评估科学体系, 才能更准确地预测收益额。
目前, 虽然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仍存在一些难题, 但是在评估无形资产时, 收益法仍被认为是最合适的方法。随着我国资产评估体系日渐完善, 利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方法将越来越准确, 使得我国的资产评估逐步与国际接轨, 并且使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企业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产评估[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2]姜洁.论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1 (3) .
[3]周媛媛, 陈建成.收益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管理, 2007 (2) .
[4]朱勤丰.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风险及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3) .
无形资产评估收益法应用问题探究 篇8
因为无形资产的较强排他性和独创性特点, 使多个无形资产之间的可比性较差, 是以在评估无形资产时, 很难在市场上找到符合条件的参照物, 所以无形资产的市场相对狭小, 缺乏可比交易实例, 交易频率低, 交易价格特殊。而运用市场法的前提则需要有一个充分活跃的公开市场, 同时要有可比的资产和频繁的交易活动, 最重要的是要能在交易市场上搜集到大量的可比指标和技术参数。故采用市场法评估无形资产受到很大的局限, 不被广泛使用。
又因为无形资产的不完整性, 资本费用承担的弱对应性以及成本的象征性, 使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难以取得, 且其贬值因素也难以测算。而成本法评估的基本思路便是对被估资产成本的重置, 并扣除所出现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后净值的测算。所以成本法也难以成为评估无形资产的主要方法。
无形资产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其效益性, 无形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在较长期间内连续产生经济效益。而收益法的基本思路即是对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现值的估测。这里所指的未来预期收益现值的估测, 包含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见和测算并能用货币计量以及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可以预见和测算并用货币计量。这样就使无形资产的评估本质上是对其超额收益的度量, 按照评估对象预期收益来评估评估无形资产价值, 容易被资产交易使用方和社会各界接受。所以, 目前公认收益法是无形资产评估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技术方法。
2 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2.1 收益法的内涵
收益是指一定限期内收入扣除费用后的净值。收益法是指对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的测算来评价资产价值的方法。在评估无形资产时, 收益法采用折现手段来处理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 把无形资产的预期生产流与获利能力作为评估标准来判断评估对象的价值。
2.2 收益法的适用范围
被估无形资产已经在公开市场中放入并产生或具有预期收益的能力;被估无形资产必须在一个较长周期内能够持续获得预期收益;能够用货币计量被估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的风险等因素。这里所指的风险等因素包含的内容有: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科技风险等宏观风险以及研发风险、财务风险等微观风险, 这些风险体现在投资报酬率即折现率中。
2.3 收益法的基本公式
P———评估值;
n———年序号;
i———收益年期;
r———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Ri———未来第i年的预期收益。
2.4 基本参数
2.4.1 超额收益
超额收益是指被估资产正常情况下所能得到的额外收获。无形资产的收益通常不能单独产生, 而是与其他载体协同产生效益, 所以, 如果一个或多个无形资产与其相关联的资产的共同收益是可以分割的, 共同受益与企业集体收益对比后有余额, 这个残余收益就被称为超额收益。
2.4.2 折现率
指将未来的预期获得回报通过计算换成现在价值的比率。一般来说, 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相比, 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体现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与不稳定以及无形资产难以保护中。目前, 国内无形资产在法律制度和财务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这些因素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动面临的风险比有形资产高。而这些风险通常在折现率中展现出来, 风险性强, 投资收益高, 其折现率较高。
2.4.3 收益期限
即为无形资产的“寿命限期”, 是能够超额获利所持续的时间。
3 收益法运用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问题
3.1 无形资产超额收益测算困难
第一, 无形资产具有附着性, 其不存在具体物质形态, 必须附着于一定的实物载体才可以展现出其影响力。例如, 土地使用权、商标权、版权。其一般不会独自产生收益, 而是与其他有实体形态的资产配合产生收益。是以, 在无形资产评估时, 需要将其与其他资产相分离, 圈定出属于无形资产独自产生的超额收益。这种分离与界定通常比较困难, 处理不好则会低估或高估无形资产的收益, 降低评估价值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第二, 存在多元化因素影响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 包括现实因素和潜在因素。首先是现实因素, 表现为无形资产自身使用寿命、产权的转让等;其次是潜在因素, 无形资产评估需要法律保护, 有一定的宏观和微观风险, 受市场状况制约等。因而其超额收益受到这些因素的阻碍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故而难以测算。
3.2 收益期限及估测困难
首先, 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不像有形资产不会受到法律条文或者合同条款的影响, 其法定有效期限在注册时被法律所规定。例如, 专利法、著作权法、特许经营协议。
其次, 无形资产使用中签订的商业合同往往也会规定无形资产的受益年限, 例如, 转让价格协议、抵押贷款协议、租赁合同等。
再次, 相同无形资产同时具有法令条文中限定的法定有效期限与合同协议中规定的受益年限, 而二者很可能并不相同。而在无形资产评估实践中, 有效期限可从法律或合同中确定, 这就使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确定成为另一难题。需要注意的是, 当今社会环境变化速度很快, 无形资产的升级替换也会加快, 使其寿命期限减短, 是以会呈现出无形资产现实受益年限比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短的情形, 更加不可忽略这一问题。
4 收益法应用问题的解决手段
4.1 超额收益的测算
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测算是评估无形资产的实质问题, 只有将无形资产的收益与其他资产的收益分隔开来, 只圈定出属于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部分, 才能够准确评估出无形资产价格。在此把超额收益的测算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即直接测算法、差额法、利润分成率法。
4.1.1 直接测算法
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因其自身优势而在市场上有较强竞争, 需求大, 销售量高, 从而使企业收获超出正常范围的超额收益。而这种价值表现在提高企业产品价格增加收入或者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费用。是以, 采取直接测算法将无形资产划分为收入增加型和费用节省型。直接计量与该无形资产相关的收益增加。
(1) 收入增加型 (即价格、售量的变化) 。
(1) 价格变化, 销售量不变, 单位成本不变。
基本公式:R= (P2-P1) *Q* (1-T)
P1———未使用无形资产前单位成品价格;
P2———使用无形资产后单位成品价格;
Q———销售量;
T———所得税税率;
R———超额收益。
(2) 销量变化。
基本公式:R= (Q2-Q1) * (P-C) * (1-T)
Q1———未使用无形资产前的销售量;
Q2———使用无形资产后的销售量;
P———单位成品价格;
C———产品单位成本;
T———所得税税率;
R———超额收益。
(2) 费用节省型。
基本公式:R= (C2-C1) *Q* (1-T)
C1———未使用无形资产前产品单位成本;
C2———使用无形资产后产品单位成本;
Q———销售量;
T———所得税税率;
R———超额收益。
4.1.2 差额法 (间接法)
无形资产的取得通常是企业自创或者是转让方式, 其中, 如果一个企业自创了一项无形资产, 它就不用租用该资产, 无需支付转让使用费。是以, 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即是评估无形资产转让费。例如, 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与特许经营权的让渡。
基本公式:超额利润等于经营利润扣除资产总额与行业平均资产乘积后的净值。
4.1.3 利润分成率法
上述两种方式固然量化了无形资产的收益, 却无法将无形资产与相关联其他资产分开, 单独计算只属于无形资产的收益, 而分成法则可以从无形资产获得的总收益中抽出属于无形资产的那部分收益, 即在无形资产收益与总收益之间进行分摊。
基本公式:超额收益等于销售收入与销售收入分成的乘积率, 亦等于销售利润与销售利润分成率的乘积;
销售收入分成率等于销售利润分成率与销售利润率的乘积;
销售利润分成率等于销售收入分成率比上销售利润率。
由此可见, 利润分成率的计算成为估测超额收益的关键。通常分为两种方法:约当投资分成法与边际比率法。
(1) 边际比率法是将使用无形资产后新增的利润现值总额比上使用无形资产后利润总额现值总额求出利润分成率。
(2) 约当投资分成法是将无形资产约当投资量比上购置方约当投资量与无形资产约当投资量总额求出利润分成率。
4.2 收益期限的确定
无形资产在其使用过程中客观上也必定会有一些损耗, 而这些损耗并不能像有形资产那样通过各种有形贬值测算出来, 其则是体现在无形资产现实收益限期很大程度上和法定收益期有所偏差, 是以要合理确定无形资产实际收益期限, 应按照以下三条来判断:若是法律或合同、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 可以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若是法律没有规定有效期限, 商业合同和企业申请书中有规定受益年限的, 按合同规定受益年限确定;若是法律和商业合同、企业申请书中都没有规定的, 按估计收益限期判断。
5 收益法应用举例
甲企业为生产制造企业, 为了使企业生产的A种产品更新升级获得更高利润, 拟从乙企业通过转让方式获得一项专利权C, 使用C专利权后使产品升级换代并在市场中销售量大幅提高, 且销售价格也随之上涨, 与此同时成本也略有增加。已知该专利的重置成本为200万, 专利成本利润率为400%。该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为6000万, 成本利润率为13%。该企业年实际生产能力为25万件, 每件生产成本为100元, 预计未来四年的市场出售价格分别为150元、160元、130元和130元, 第五至八年的售价保持在120元。其折现率为15%, 所得税税率为33%。
现委托评估机构评估C专利的所有权转让价值, 且拟选取利润分成法计算该专利的价值。评估基准日为2008年12月31日。
经机构调查人员核实, 该专利是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2003年1月1为申请日, 2004年1月1日获得审批, 该专利尚未允许第三方使用, 专利权原所有人也不曾使用且上述分析均切合现实情况。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 试确定该专利使用权的利润分成率以及该专利转让价值的估计。
(1) 约当投资量的计算:
无形资产约当投资量=200* (1+400%) =1000 (万元)
购买方约当投资量=6000* (1+13%) =6780 (万元)
(2) 利润分成率的计算:
无形资产利润分成率=无形资产约当投资量/ (购买方约当投资量+无形资产约当投资量) *100%=1000/ (6780+1000) *100%=12.85%
(3) 剩余收益期的计算:
按我国专利法规定, 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为10年, 自申请日开始计算收益期。
无形资产剩余收益期=10-5-1=4 (年)
(4) 实施专利后超额收益的计算:
第一年 (150-100) *25* (1-33%) =837.5 (万元)
第二年 (160-100) *25* (1-33%) =1005 (万元)
第三年=第四年 (130-100) *25* (1-33%) =502.5 (万元)
第五至八年不在法律保护期内, 因而不计算超额收益。
(5) 该专利的转让价值:
此案例按照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把握了收益法应用中的关键问题———超额收益与收益期限的确定, 从而通过折现计算出无形资产的现值。在收益期限的确定中考虑了合同规定的有效期以及实际剩余使用寿命;超额收益则严格按照利润分成率法测算, 体现了收益法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 在实际评估中, 评估人员还要关注因市场波动、政策变更、技术更新和资产收益水平的变化而影响折现率的变化情况, 以此才能科学地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
参考文献
[1]高建来, 张浩.无形资产评估中收益法应用问题探讨[J].理论探索, 2009, (10) .
[2]欧阳文晋.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J].创新论坛, 2012, (06) .
收益/成本评估法 篇9
我国于2006年2月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以下简称《油气准则》) , 虽然其对油气储量价值的披露并没有规定, 但是三大石油公司已将油气储量公允价值计量作为补充资料披露在年报中。同时, 为了提供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及其他各方所需的储量资产信息, 所以寻求符合我国油气行业经济业务特点和成本构成的储量资产评估方法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国内外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方法众多, 根据油气储量资产评估的基本原则, 以油气资源价值理论为指导的贴现现金流量模型法 (NPV) 相对于其他各种方法更为成熟, 更符合我国石油企业生产经营实际。
该方法下, 通过测算被评估资产在若干年内每年的预期收益, 采用适宜的折现率将其折算成现值, 然后累加求和, 得出被评估资产的现实价格, 公式如下:
其中:CI、CO——分别为某年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i——折现率 (行业基准收益率) ;
t——评价期的某评价年。
在理论上, 该方法较为完备, 顺应了资产的本性, 即给未来带来收益的能力。但其应用中的参数确定还是存在较多的不同观点, 所以这里以基本的贴现现金流量模型为基础, 针对我国油气生产及销售的现状, 对现有模型加以改进, 探讨能够更加完善油气储量评估的方法。
一、对油气储量评估模型改进的依据
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考虑储量风险因素和投资生效的时间延迟等因素, 所以值得改进和完善。本文综合考虑油价、资金时间价值及投资收益时间延迟, 从原油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上考虑, 对油气资源的贴现现金流量模型加以改善。
1. 原油价格上涨。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 控制油价的是政府。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 以及与国际油价接轨的需求, 我国原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一致。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 布伦特原油价格、迪拜原油现货价格从1999年的19美元/桶上涨到2008年7月的140美元/桶。具体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如图1所示:
2. 成本费用上涨。
改革开放以来, 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不断上涨, 1994年至今平均年上涨率为3.74%;工资性收入平均年上涨幅度为16.5%, 具体见图2。与此同时, 油气生产成本也不断上涨, 如中石油、中石化从2000~2009年的平均油气成本上涨较为显著。
3. 考虑时间延迟的影响。
实际上, 现金流量并不是都发生在年末, 因此应该以开始投资的时间为项目起点, 所有的现金流量都折算到投资起点。因此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考虑原有现金流进入销售收入、成本费用支出和折现率的时间延迟假设与实际不符的状况, 此状况应加以改进。
二、改进现行的收益现值法模型
1. 油价估计。
我国的原油价格是随国际油价的波动而波动的。假设V0是初始油价, Ep是价格变化率, 可以得到任意时间t的原油价格为:
虽然1999年至今国际石油价格的涨幅比较大, 但是现实情况是涨幅达到一定程度, 就会有替代能源出现。因此, 国际油价不可能大幅上涨, 这里的Ep确定为3%左右。
2. 油气产量。
我国的大部分是陆相碎屑岩油田, 稳产期一般超过10年, 开发分为3个阶段, 即产量上升阶段、稳产阶段、递减阶段和低产阶段。陕北地处鄂尔多斯盆地, 油田属于浅层低渗透油藏, 稳产期一般比较短, 甚至一开始就形成产量递减, 在采取注水等增产措施下, 也只能使得产量下降的速度减慢。同时, 在油气生产产量的不同的递减阶段, 其产量应该用不同的评估方法, 如递减早期用指数递减法, 中期用双曲线递减法, 而到了后期适合用调和递减法。
本文所选项目油气田属于近年开发的低渗透油气田, 因此选取的是指数递减法估计油气产量。假设Q0是第三年的产量, D是产量递减率, 即:
其中:t=4, 5, ……, n (油田寿命) 。
由 (1) 和 (2) 式, 得出在任意t年的销售收入Rt为:
3. 成本和费用。
油气生产过程中, 企业需要计算日常生产经营的操作成本支出。而在储量资产的评估中, 通常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和不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不考虑成本的上升, 按照本文的设计思想, 这里不予采用。
本文借鉴不完全成本法, 其包括操作费用和折旧, 即考虑成本的上升。单位操作费用上升率 (η) 是根据国内外经验得出的, 通常为5~18%, 但由于其不会像2008年前那样大幅上涨, 所以这里取值η=5%, 而Z表示年折旧额, 每年采油成本公式如下:
油气企业除了以上支出外, 还需要支付销售税费、期间费用、所得税。其中销售税费包括资源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特别收益金等。根据税法及油田以往的数据估计, 这些税费和期间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1.2%, 这一税率在评估中保持不变。
4. 资金的时间价值。
折现率对储量价值影响较大, 本文假设i表示年折现率, 按照年中法, 以年度中间的净现金流值折算成现值, 将折算因子1/ (1+i) 2n引入收入Rt与成本Ct的计算公式中, 而一般石油行业的基本折现率取值为12%, 改进后的计算公式如下:
5. 投资收益时间延迟。
实际上, 现金流量并不是均发生在年末, 因此应该以开始投资的时间为项目起点, 所有的现金流量都应该折算到年末, 再折算到投资起点。成本是从投资开始就产生, 而销售收入是从生产开始才有的。将时间延迟因素引入计算中, 得任意年产量:
其中:t1, t2, t3分别为:t1=[td], t2=td-t1, t3=t-1, []表示对括号中的数取整。
用 (5) 减去 (6) 再减去I (投资) 得到寿命周期T内项目的净现值:
其中:Rx=V0 (1+Ep) t-1, Cx=C0 (1+η) t+D。
式 (8) 就是在综合考虑了油价、资金时间价值及投资收益时间延迟等条件下得到的改进模型。
三、改进后收益现值法模型的应用
本文应用的实例是陕北油田的一个油气区块XAB项目, 起始年是2009年, 在考虑到国内油价与国际略有差异后, 确定含增值税的油价为3 000元/吨, 折算为不含增值税的油价为2 564.103元/吨, 其他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该油田采用收益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在改进后的模型中,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因此现金收入和成本的计算都加入了折算因子, 表3是通过改进收益现值法计算的XAB油区的油气储量资产价值。
在同样的条件下应用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储量价值比较情况见表4。
通过应用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1) 改进后的模型计算的税前、税后储量价值均低于原模型, 其原因是考虑到了油价上涨以及操作成本增加。而原模型变量的理论假设单一, 没有兼顾到国际油气的大环境变化, 且高估了整个项目的年现金流量值, 直接影响投资人、股东的判断和决策。改进后的模型更符合客观现实。
(2) 原模型从第14年开始税前现金流量已经变成负数, 也就是说该项目的总生产周期其实是13年, 但应用了改进后的模型, 到了第15年时税前现金流量还是正数, 项目的生命周期更长了。
四、结语
本文希望通过以上改进, 使得收益现值法更加吻合我国的价值评估需求。此外, 不仅是价值评估方法上有所改进, 市场经济条件下油气储量的商品和资产双重属性导致其管理方式也必将是资产化的管理方式。企业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这就决定了石油公司的油气勘探开发必将是一种商业行为, 其最终目的是将勘探开发所花费的投资转化为资本, 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增值。
因此, 我国在油气储量管理方式上应尽快与国际接轨, 并实行符合国内油气环境的储量资产管理, 完善储量交易市场, 这样不仅有利于改进油气储量资产的评估, 同时也增强油气储量资产的流动性、优化储量资产配置、促进中国石油行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注】本文系陕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陕西省油气资产产权保护的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Z06010)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袁自学, 郦君一.油气储量资产评估方法和资产化管理探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
[2].新企业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编写组.新企业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6
[3].李玲.油气会计的若干问题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4].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计划局, 石油规划设计总院编.石油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
收益/成本评估法 篇10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营权 收益法 评估参数
公路经营权转让是我国公路建设的一种融资方式,1996年交通部出台了《公路经营权有偿转让管理办法》,使这项工作被纳入了规范化管理、运作的体系,很多省份制定了相应指导性政策和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公路经营权转让工作。
一、高速公路概述
高速公路是指设有高速公路标志和有关设施,专供车辆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道路,主要有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涵洞、照明、通讯等设备及其它沿线设施组成。高速公路具有机动车专用、分离行驶、全立交、控制出入、设施完善等功能,具有车速快、通行能力大、运费省、行车安全等四大优点。
二、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从1988年上海至嘉定(沪嘉)高速公路建成至今,中国高速公路总体上实现了持续、快速和有序的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2.3万公里,通车里程位列世界第一。“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速公路增长势头将延续,预计2020年末通车里程将达16.9万公里,新增通车里程4.6万公里、增长率为37%。
三、高速公路经营权收益法评估
高速公路经营权是一种政府特许的权利,具有无形性、效益性和排他专有性等无形资产的基本特征。公路经营权价值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公路经营权最可能实现的市场价格。收益法是将高速公路经营权在未来经营收费期内的预计现金净流量,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并以此确定高速公路经营权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一)收益法评估时一般程序
第一,搜集验证有关经营、财务状况的信息资料;第二,计算和对比分析有关指标,并判断其变化趋势;第三,根据趋势,确定预期收益的预测方法;第四,预测资产未来若干年的预期收益;第五,结合银行与国库券利率、风险因素确定折现率,对资产未来收益进行折现和本金化处理;确定被评估资产的现值。
(二)收益法在高速公路项目评估中的应用
目前在资产评估中常用方法有收益法、成本法、市价法和清算价格法。由于公路经营主要依赖于公路的经营权,成本法不能直接体现公路项目的价值;公路项目具有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经营权价格存在一定影响,不同路段及其交易价格存在较多的难以公开调研或量化的差异因素,不宜采用市价法确定评估值;公路项目经营期满后无偿移交政府,不存在清算。因此高速公路经营权转让评估方法一般宜采用收益法。
收益法的原理是预期价值理论,是从资产未来净收益的角度来评估资产的价值。收费公路的收费收入稳定,在经营期内,收益能够不断流入企业,其承担的风险也能够量化,因此,公路经营权评估满足使用收益法的条件。收益法一般适用于单个的、经营稳定且收费期限确定的高速公路项目。
(三)收益法(NPV)评估的基本计算公式
NPV,现值;CI,t年现金流入量;CO,t年现金流出量;n,经营期;i:折现率
(四)收益法评估需要确定的参数
1.经营年限的确定。经营年限按政府批准的收费年限确定。经营性公路收费年限一般最长不得超过25年,国家确定的中西部地区最长不得超过30年。
2.预计现金净流量的确定。
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车辆通行费收入+其他收支净额-营业税金及附加-付现营运成本-所得税
付现营运成本=通行养护支出+期间费用-折旧
①车辆通行费收入的确定。高速公路的车辆通行费收入的预测,主要考虑交通量、国民经济的发展、收费标准等因素,同时应考虑未来年免费车辆预测。车辆通行费收入折算为不含税收入。
未来年通行费预测值由该路的日平均交通量乘以年收费费率(按里程收费)。同时考虑免费率。
客车的年通行费收入=∑客车分类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分类的收费费率*里程*365*免费率
货车的年通行费收入=∑货车分类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基本收费费率*货车单车名义总质量*里程*365
货车名义总质量=车辆自重+载货重+罚款折算质量,通过该路货车收费情况分析得到。
一是交通量的确定。交通量预测方法主要是分析历年各月平均交通流量及其发展趋势、通行能力限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目标、路网规划等情况,根据交通量的生成机制,采用“四阶段”法,据以预测交通量;二是收费标准的确定。收费标准由政府交通部门和物价部门核定,以政府有关文件为准。
②其他收支净额。其他收支主要服务区、加油站、广告租赁收入及相关税费、成本支出等。
③税金及附加的确定。城建税、附加地方及教育附加分别按应交增值税3%或5%或7%、3%、1%,水利建设基金按业务收入0.6‰。
④通行养护支出的确定。一是养护成本。公路养护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通道工程、路线交叉、沿线设施、公路绿化、标志和标线、装置设备及中央控制等日常维护。养护费用支出一般包括经常性养护费用支出、随机性养护支出、突发性养护费用支出。实际支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也具有其一定的规律性,可借鉴有关高速公路养护费用及该路历史养护费用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预测未来年度养护成本费用。二是大修改造。大修改造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8~10年大修改造一次,主要以路面为主,按大修工程施工图预算,结合物价增长水平等因素测算。三是固定资产折旧。公路及构筑物按经营期摊销,不考虑残值;沿线设施、房屋及建筑物、车辆、机械设备按财务规定进行摊销,并考虑未使用到期资产移交政府的因素。
⑤期间费用的确定。期间费用包括营业、管理和财务费用,通过分析历史营业及管理费用数据,其费用增长率与通行费收入增长率敏感系数,预测营业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按照借款及还贷情况,根据利率及利率调整因素确定。
⑥所得税的确定。按现行企业所得税率25%计算。
3.折现率的确定。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通货膨胀率。无风险报酬率一般采用国债利率;风险报酬率难以确定,在进行具体评估时,不一定要求将风险报酬率准确地计算出来,只要求选择的折现率包含这一因素即可,通货膨胀率一般作无通货膨胀的假设。折现率确定应考虑的风险因素。?经营风险,主要考虑市场容量、收费水平、经营管理等因素;?行业风险,主要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产业政策、环保、同业竞争、能源价格等因素;?财务风险,主要考虑融资方式、资本结构等因素。
四、收益法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收益法评估虽然在高速公路权转让中被广泛应用,但因预测跨度时间长、影响因素多、预测方法的不同都会对交通量预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影响折现率的因素也较多,从而对收益法评估结果也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予以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袁剑波.公路经济学教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
[2]徐海成,左庆乐.公路收费权资产评估问题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第12卷.
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法的选择探析 篇11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
收益法的思想具体地说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收益法的理论依据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是指不同时间发生的等额资金在价值上的差别。它的客观基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从生产者或资金使用者角度看,资金投入生产过程以后与劳动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时间得以回收,并会有剩余,即生产利润;就资金的运动过程来说,就是初始投入资金经过生产过程产生了增值。第二,从消费者或资金提供者的角度看,资金一旦用于投资,就不能用于现期消费。牺牲现期消费是为了将来得到更多的消费,因此放弃现期消费的损失应当得到一定的补偿。
一、收益法应用的前提条件及需要指标
在运用收益法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应该同时具备三个基本假设:
1、买主在购买某资产时,所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该项资产(或与该项资产相当且具有同等风险程度的同类资产)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成的现值。
2、该项资产所有者的未来预期收益必须是能够用货币衡量的。
3、资产所有者由于承担了风险而要求获得的收益也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
上述前提条件表明,首先,被评估的目标企业的预期收益必须能被较为合理地估测。其次,被评估的企业所具有的行业风险、地区风险以及企业风险是可以比较和测算的,这是测算折现率的基本参数之一。被评估的无形资产所处的行业不同、地区不同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企业所有者的获利风险上。对于并购方来说,风险大的投资,要求的回报率就高;投资风险小,其回报率也可以相应降低。再次,被评估企业的预测期也是影响其评估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严格地讲,只有在这些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对目标企业的评估才能更加科学,客观地反映其真正价值。
收益法的内在涵义是根据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属性,按照复利计息法原则,将资产未来每年的预期收益折为现值,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的价值。所以,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主要涉及三个指标:收益额、折现率和收益期限。以下就收益额折现率这两个指标进行说明。
二、收益额的含义及确定原则
企业未来收益是指由具有独立经营和获利能力的经济实体,在未来正常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可以获取的货币净收入。第一,企业收益指未来收益,必须是企业未来年份可以获取的收益,而不是以前和现在的收益。未来收益额需要经过科学的预测才能得到。第二,企业收益是正常收益是在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可持续不断获取的收益第三,企业收益是权益收益,企业获取的纯收益中,有些不能归企业投资者所有(如各种税收),这些收益归国家所有,就不能在资产评估中作为本金化的收益构成内容。第四,企业收益是企业全部收益,无论是营业收支、投资收支,还是资本收支只要形成净现金流量,就应看作是收益这符合投资理念中不断追加投资和回收投资的动态过程。
三、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额指标选择
一般来讲,评估人员应依据被评估企业价值的内涵、评估目的和折现率来选择适当的收益形式。从产权交易和转让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产权转让的是企业所有者权益,即企业只易业主而并不更换债主,评估值应该是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公允市场价值,企业收益形式就是企业净利润和企业净现金流量。如果选用其他指标作为企业收益形式得出的评估结果,就必须作适当的技术处理和调整。
国外评估界多数采用净现金流量指标,大多称为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并以此为基础适用相应的模型,这是符合评估理论发展趋势的。目前,我国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历史较短,评估人员难以把握现金流量的预测,应用净现金流量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目前采用净利润指标更为现实。目前我国用净利润代替净现金流量指标是一种过渡期的替代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随着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完善,必然用净现金流量取代净利润指标。国内评估实践中,如果需要评估企业全部资产的整体价值,可以利润总额为企业的收益形式。而在国外一般则使用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就是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加上负债的本金和利息。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内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中,针对我国的国情目前还没有使用股利的收益形式,相应的股利折现模型只在单独的股票价值评估中应用。
在选择和采用经济增加值(EVA)作为收益额,也有其独特优势:首先,从股东角度定义企业利润。从股东的角度来看,只有当企业的税后收益高于投资的机会成本时,该项投资才是真正盈利的。这是EVA较其他会计指标具有的优势所在。
其次,与直接将股价作为业绩评价依据相比,EVA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市场上股价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除了经营者经营上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果将其作为对经营者业绩评价的依据,并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甚至可能使经营者更多的关注在其任期内如何使股价升高,这可能引发很多问题。EVA不仅能给上市公司,而且也能为非上市公司提供业绩标准,并使得非上市公司具有能与上市公司进行业绩比较的共同基础。这正是使得EVA具有广泛认同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在收益法的应用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其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相信,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健全,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社会观念的转变,评估市场秩序和评估人员素质的不断完善,收益法将被更广泛应用,使资产评估行业更好的与国际接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邦,宏刘妍,王印华.《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额的界定》.《财会通讯》,2009年第1期
[2]、李云燕.《浅谈收益现值法中收益额的确定》.《交通财会》2006年第8期
【收益/成本评估法】推荐阅读:
成本与收益法08-10
收益法评估09-03
离职成本收益09-16
成本收益分析11-01
会计收益与成本06-27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08-06
企业并购中成本收益10-02
成本收益机制开放教育07-20
犯罪的成本与收益分析09-18
攻击者的成本与收益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