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与学法

2024-10-10

教法与学法(精选11篇)

教法与学法 篇1

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拓宽识字渠道,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关键词:识字教学,教学方法,低年级,识字方法

识字是学习的基础,是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识字过程安排得合理,字就能学得快,记得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再加上我们的学生基本都是维吾尔族学生,识字对于民族小学生来说就更难了。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必须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引导他们自主识字,大量识字。

一、在课堂识字教学中,通常采用的识字方法

(1)象形会意识字法。在教独体字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简单的特点,把事物原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让学生看像什么。学生看懂图意后,自己试着画一画,再写出这个字,就很快发现这些字其实与图画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口、日、田、月、山、网……”笔画稍多的独体字,如“鸟”,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是小鸟的眼睛。

(2)正反义词识字法。如在教“来—去”“高—矮”时,让同学做示范,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教“大—小”“前—后”“多—少”“上—下”“黑—白”“长—短”时出示图片,先让学生自己发现, 然后说出反义词,一个带一个串连记忆。

(3)猜谜语识字法。猜谜语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也能让学生长知识,开阔眼界。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双木不成林———“相”;两个王先生今天来弹琴———“琴”;王奶奶, 白奶奶坐在石头上———“碧”;花了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解”……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4)比较识字法。汉字中有不少音形相似或者相近的字,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经常弄错,为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字, 我常用比一比的识字方法加以区分。如:字形相似的字, 鸟———乌、己———已、令———今,可以对这些字进行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好记了。

(5)在识字教学中,“加一加”和“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我用得较多。如在教独体字时,“口”加一笔变成什么字?我先让学生摆小棍,自己探索,结果发现并认识了“日”,给“日”字加一笔又是什么字?让学生自己发现,结果又认识了“旦”“甲”“田”“目”“由”“申”这些字。在教合体字时,有时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教学生识字。如:直+木 = 植、鸟+口 = 鸣、下+虫 = 虾, 学生很容易掌握。与此同时,老师再用减一减的方法继续加强识字,提问学生“植”去掉偏旁是什么字?让学生互相考考对方,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6)形声识字法。形声字绝大多数是左形右声,右形左声, 或上形下声的字,下形上声的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如“姑”“娘”“妈”“奶”等,左边表意,右边表音。女字旁的字和女人有关;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如“打”“抱”“拍”“抓”“摸”“拥”等; 草字头的字和草有关,如“草”“苗”“花”“荷”等。“湿”“潮”“汗”“江”“海”都是三点水的字,它们都和水有关;“口”字旁的字和口有关,如“吃”“喝”“喊”“叫”等。还有,虫字旁的字和虫子有关,木字旁的字和树木有关,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等。根据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

(7)字配“画”识字法。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给字配上“思维动画”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闪”这个字时, 可以让学生示范:一个小孩在门口闪了一下,学生既快速记住了字形,又灵活理解了字义。如:坐,可出示图片,两个人背靠背坐在地上。再如:闻,可出示图片,有个人听到门外有动静, 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

二、教给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借助拼音识记生字。汉语拼音是学习字音的工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借助拼音识字,多读,多认,反复认读,加深记忆,也可以多鼓励学生看一些带有拼音的课外书籍,以此来提高识字量。

(2)查字典识记生字。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多鼓励学生自己查字典识记生字。在学习生字时,让学生课前先查出生字,并给生字组词。这样能帮助理解文章内容,不仅加强了学生识字的自信心,还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识字

识字不能仅限于课本,学生识字要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 才能牢固记忆。平时,我让他们轮流收发作业本,逐渐来认识班上学生的名字。另外,我们校园里也有一些资源可以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校园中的告示牌,标语等都是识字的素材。

识字,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如:让孩子看电视识字,利用广告牌、商店名、食品包装袋等识字。我们的学生以少数民族居多,有的家长不太会说汉语。所以,我经常要求家长,当带着孩子去街上时,多问问孩子那上面写的是什么,以此来考察孩子的识字能力,从而让识字为生活服务。许多小学生都有爱吃零食的习惯,不妨让他们多注意,看看是不是过期了、食品的主要配料等。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不常用的字也认识了,还增强了生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好学,识字教学才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识字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举一反三,不断反思,不断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浅谈初中语文教法与学法 篇2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一般能力强,才能有好的教法运用与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方法得当,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强,方法才能优化,成功才有保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除了具备这几种能力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情感交流当做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溶剂,要打破教师和教材的框框,师生之间积极的双边活动,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联想,推理和发现,还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要运用肯定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所做的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二、学生要有高效的学法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的自学。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是:

1、重在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古人提倡吟咏、朗诵,目的也是在提高对语文的感受力,通过咏、诵,溶入情感,感受会较深刻。语文课因其面广,头绪多,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结合、整理、融汇,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

2、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

语文知识,字、词、句,有以系统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积累应是经过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句句关心。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之,语文知识才会与日俱丰,语文能力也会逐年提高。

3、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事。

有生活乃有语文,语文是为服务生活、服务社会而存在的。离开生活、离开社会,不能学到活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4、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基础打不好,煮夹生饭,到头来还要重煮,还要从头学起。

5、做到新旧联系,温故知新。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树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

6、要学会自主学习。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养成在学习中自觉遵循科学的规律,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如自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选择学习方法等等。

三、教法和学法要有机统一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因为教学过程中的兩个主体——教师和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主导,后者是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法”改革的重要性。应试教育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法采取注入式;而素质教育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教法采用启发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教师的教法必须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是有机统一的,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我们的有效课堂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因此,提出教法与学法的密切配合,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更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会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做到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初中化学的教法与学法研究 篇3

一、在设计教法的同时设计学法

备课的实质,就是一种教法设计。教师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其特点,在备知识、备教法的同时也备学生的学法,在设计教法的同时也设计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材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法上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时要考虑在这种教法下,学生应当怎样学习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就得设计具体的学法。

二、在实施教法之中教授学法

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一个重要的渠道是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教法往往是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而教师熏陶学生的重要途径就是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 教学生学会听课。

对于学生来说,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获取各门知识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这一形式,所以会不会听课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虽然初中学生已经听过很多教师的讲课,然而究竟如何听好教师的讲课,如何听好某一科、某个教师的讲课,却是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问题。至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哪些特点,某个化学教师的讲课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应如何抓住其特点,适应他的教学,听好他的讲课,就更少有人研究了。通常教师强调学生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讲,遵守纪律。有一些学生脑子正常、智力不错,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一问三不知。究其原因,这些学生是不会听课,抓不住教师讲课的要领。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火候”,结合知识教学有机地讲述: (1) 初中化学学科的课堂授课有什么特点,与其他学科有些什么不同; (2) 初中化学中各章节有哪些不同,初中化学各种类型教材在讲授方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3) 自己讲化学课有哪些习惯,学生应如何做才能适应自己的教学、听好课。

2. 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用眼看,动脑想,动口议。在实验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在每一个实验中,都应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结论和处理方法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实验去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去掌握实验现象,去说明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用实验鉴别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3. 教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牢牢抓住基本概念。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法。教师的思路是按照教材的系统,依据人们认识的客观规律而展开的,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使自己的思维活动跟上教师的思路的展开而展开,这样学生就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思维方法和处理问题能力。学习初中化学,掌握基本概念是关键。教师要教会学生注意几个要点: (1) 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是怎样提出来的, (2) 了解概念的表达方式, (3) 弄清怎样使用这一概念进行计算或解决实际问题, (4) 搞懂概念的应用范围和条件。这样学习基本化学概念,才算抓住了要领。学习化学基本概念,还应从反面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去加深对它的理解。例如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但要从宏观角度分析,而且应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样正、反结合,学生就会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基本概念。

三、在课外辅导中指点学法

化学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除了课堂上的讲授、示范外,在课后的辅导中、在学法上给予指导和点拨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外辅导中指点学法,我认为主要应抓住如下四点。

1.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加强记忆,战胜遗忘。

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也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没有记忆,就不可能有一切学习活动。教师应指导学生会记忆,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初学化学时,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接踵而来,所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可边学边记,也可提前记。化学课学习是接受、整理、消化和贮存知识的过程,记忆是重要的手段。对于化学课的学习,教师常常强调注重理解,反对“死背硬记”,但这常常被一些学生误解,把必要的认真阅读教材,对化学概念、公式的记忆都看成是“死背硬记”。所以我认为在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中,教师除继续强调注重理解、反对死记硬背外,还应抓好两点: (1) 充分认识记忆在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正确区分在理解基础上的必要的记忆与“死背硬记”的界线,提倡认真记忆。 (2) 教给学生正确的记忆方法。为提高记忆效果,战胜遗忘,必须帮助学生在认识记忆和遗忘的生理过程及性质、加强记忆力的心理要素的基础上,逐步练习应用系统记忆法、直观形象记忆法、辨别特征记忆法、及时记忆法、分布记忆法、交替记忆法等有效的记忆方法,与遗忘作斗争。

2. 在指导学生做习题中,引导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三步走:一是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分清问题的属性,弄清哪些是直接可知,哪些是间接可知,哪些是显性未知,哪些是隐性未知。二是认真分析题意,学会两种分析方法,即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及所用原理、规律等。三是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问:“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想?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给学生留思考题,埋伏笔。

教师要把教材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和争论,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

4. 指点学生怎样去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

教学生列内容提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较好形式,其关键是要持之以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做到看书和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

5. 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两者可以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内容丰富充实,教师指导得当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开展智慧的翅膀。例如在学完水分子的运动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家庭小实验:在一只盛满冷水的无色透明玻璃瓶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搅拌均匀后,用细线拴住小玻璃瓶并将其缓缓沉入盛满热水的大玻璃杯杯底,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可指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解释上述实验现象。学生在这一实验中通过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鼓励、启示,诱发兴趣和灵感,产生创造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建立错题档案是有效的学法

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每次考试结束或学习中出错的题建立错题档案,包括对错因,更正,举一反三,当时情景等认真总结。建立错题档案是学习化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错题档案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 选择纠错的重点。

错题整理应该有的放矢,对于一些识记性的错误和一些涉及应试技能技巧导致的失误,就在试卷或作业纸上进行订正。学生应该重点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点进行整理,每周整理的错题数量不宜多。

2. 明确错题的考点。

教师训练学生找出错题的考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错题考查的知识点,学生应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正误笔记中一一罗列出来。

3. 找出知识的盲点。

学生应对错题的错因进行重点诊断,找出错题考点知识链中的薄弱环节(即盲点),并用色笔在正误笔记中醒目标志。

4. 链接相关知识点。

纠错固然重要,领悟提高和知识迁移更加重要。学生应对该错题考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解体思路进行整理,形成规律;对同类的题型进行归类,实现知识迁移,以求事半功倍。

5. 列出解题注意点。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学生应针对错题的考点﹑盲点﹑知识链接点和应试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提出几项注意点,务求纠错必尽,实现考后一百分。

6. 提出存在的疑点。

错题经教师讲解还没透彻理解或在错题订正中进行联想﹑延伸仍有疑问的,学生应在错题笔记中进行质疑,请求教师或同学帮助解决,以发挥错题笔记的最大效益。

摘要:本文对初中化学的教法与学法作了一些的探索。

教法与学法 篇4

摘要:目的 PBL的教学法与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法在新生儿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比较。方法 对照组为2011年7月~2012年5月在新生儿科实习的护理专科生45人,采用传统一对一教学法;实验组为2012年7月~2013年5月实习护理专科生45人,采用PBL教学法,由同一名带教老师带教。实习期4w,实习结束时对两组护生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进行测试,并了解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出科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认为PBL教学法,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学习新知识的技能。结论 P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实习带教,可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PBL教学法;新生儿科;临床带教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由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充分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不是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讲授为主[1]。笔者就PBL 教学法与传统一对一带教法在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进行比较,具体做法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7月~2012年5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理专科生45人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3年5月实习的护理专科生45人为实验组,均为女性,年龄19~24岁,平均(20.9±1.26)岁,实习期均为4w。两组年龄、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学生均接受了同一带教老师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

1.2.1对照组 采取传统一对一带教的方式,由指定的带教老师负责全程带教,先讲解新生儿科疾病知识及护理常规,示范专科护理操作,随即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临床实践。带教老师根据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边操作边讲解。

1.2.2实验组 采用PBL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其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及自主学习,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及问题解决思路的引导,首先进行带教前即给予学生留置学习任务,让其根据将要带教的内容进行问题的布置,并给予一定的引导,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进行问题的解决及提出将要学习的问题,在带教过程中,引导学生让其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进行问题的解决,以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再对每个问题解决,对相应内容进行总结。

1.3评价方法 实习结束时,由带教组长统一命题,两组护生进行出科理论、操作考核。发放问卷调查,征求每位PBL教学组学生对PBL教学法的看法,以赞成、否认评价,共发出问卷45份,回收45份,有效率为100%。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出科考核成绩对比 见表1。

2.2实验组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调查 见表2。

问卷调查93.7%的学生赞成PBL教学法。讨论

PBL教学法发展了学生批判性思考,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之间、教师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合作意识,体现了教学互动,实现了教学所需要的培养综合能力的目标。在临床实习阶段中使用PBL教学法,学生们“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临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赞成率分别为93.33%、91.11%、95.56%、91.11%、95.56%、95.56%。传统带教方法由带教老师单纯讲授专科知识,所例护理问题千篇一律、照本宣科,计划及措施含糊、不具体,不能反映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护生在短时间内也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也没有兴趣主动探索,无法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是一个简单机械记忆过程,容易遗忘,且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而PBL教学结合具体的病例,带教老师引导参阅相关资料,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重点地答疑解惑,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分析的能力,使他们所学的专科知识具体化,也就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融于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所学知识印象深刻,不易遗忘。通过搜集资料、文献查证来解决问题,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带教中系统讲授为主的灌注性“结构式”教学法的不足。其教学效果要比传统一对一教学更为显著。表2显示,PBL教学法比传统一对一带教法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护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进入社会能否满足社会需要,做一名合格的护士。随着护理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及临床护理的专科化,在实践中发现并科学地去解决问题是护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对于新生儿来说,病情发展非常迅速,遇到的疑难问题较多,同时因为患儿较小,无法诉说病情,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因此在带教中,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临床的应用,提高提出问题和查阅文献的能力,通过采取PBL教学法,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更好地利用评判思维去面对现实中的实践,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完善的PBL模式尚需构建强大的支持系统,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的考评标准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措施。此外,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加上PBL思维方式与以往其他基础课程差异较大,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进度受到了研究计划安排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践中PBL带教模式尚需不断探索,使之成为更加科学、成熟的教学方法。PBL的实施过程也是新生儿科临床带教教师的继续学习过程,PBL教学不仅要求带教教师具备专业知识、专科技能和临床教学经验,还要求其敢于创[2]。PBL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带教老师的学习动力,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作为带教老师,只有熟练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及新进展,才能在带教中解答护生提出的问题,带教老师为了适应临床带教需要而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很好的指导护生。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数学的教法与学法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法;学法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主导者,不仅仅要传达知识,还必须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来传达知识,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接受。初中数学中知识变换无穷,但各个知识点之间又有串联,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如果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知识框架,学生就很难在解题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它们,再多的练习题也是无用的。教师的教学首先应当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学习为乐,其次应要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形象化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多重多样,但是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数学的教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数学不同于语文、英语这类课,它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老师,感兴趣的内容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课堂的内容是否丰富多彩,教师的教学是否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比一比,赛一赛”之类的活动,以激励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解题方法多样化的内容,教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教学;进行几何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先以生活中的实物引发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认知,就如:摄像机的支架为什么是三根?房屋的顶部为什么是一个三角形?

2.形象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是很难培养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学生对知识的形象理解能力。首先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日常生活中都有一定的图形,就如绳子与绳子上的结,温度计与温度计上面所显示的温度,教室里学生的座位就是一个规矩的等差数列等,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形象知识迁移到教学中来,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数形结合思维在具体数学中的体现就是数与数轴,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图象,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等。其次,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数形结合思想后,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解题中去,就如:在解决几何量的问题时,采用方程或者不等式的方法;在解决有关方程和函数问题的时候借助几何的思想;在解答应用性题目时,用几何图象将基本信息表述出来。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有这样一个误区:数学的概念并不重要,只要多做题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实这个想法是很不明智,学生没有弄懂最基本的概念,如何解题呢?就如:不少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没有充分理解,教材中把带有正号和负号的数字称为是正数和负数,但是我们会发现随着学习发现,随着学习的深入,这样的理解是不够的,不少学生在解题中会出现这样的错误“a>-a”、“a+c>c”,学生一旦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就很难转变过来。形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理解知识,转化知识。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课堂气氛较为紧张,基本上采用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留给学生自由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机会独立思考,教师就在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过程给予适当的引导,辅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初中数学的学法

1.螺旋上升学习方法

螺旋上升是指用一系列的基本知识做铺垫,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后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环节都比上一个环节高一层次,在这种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提高成绩。螺旋上升的起点可以使一个简单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学生由这一个问题出发,逐渐深入,最后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就以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为例,学生刚开始掌握一些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计算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然后将复杂的图形分解为简单的图形,计算复杂图形的面积,学生以三角形、圆为基础掌握扇形、弓形的面积计算;最后在应用性题目中运用不规则图形的计算。在螺旋上升学习法中,学生能够不断温习旧知识,掌握新知识。

2.回想学习法

回想学习法简单易行,是学生温习知识的最有效方法。在每堂课后,学生就应当把这一堂课的知识再回想一遍,想一想哪些是重点,哪些比较复杂需要反复训练,就如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之后,学生需要回顾“垂直平分线的基本概念、定理、逆定理、推理过程。每天晚上入睡前,学生可以以放电影的形式把一天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温习,有不懂的地方及时查阅资料并解决它,切勿拖拉问题,导致问题越积越多。每天清晨醒来,学生可以把前一晚温习的知识再巩固一遍,尤其是不懂之处,要反复记忆。一个知识点经过反复的记忆,必然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结

对于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数学来说,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相当重要的,数学的教学与学习就需根据该学科的特点来进行。教师在课前考虑得越充分,准备得越到位,学生的学习也就越有保障;学生在学习中也要学会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知识的逐层递进,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 覃礼新.浅析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J].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41)

[2] 赵官荣.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体会[J].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42)

关于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探讨 篇6

一、初中数学教法的创新

科学有趣的数学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交流, 从而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数学教育, 因此, 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对此, 通过在数学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总结, 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多媒体与课堂相结合, 实现电教教学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领域, 电子化教学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推崇。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不同,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以板书为主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 使得数学课堂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多媒体这种电子教学的应用,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新奇, 因此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直观形象的事物展现出来, 便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自然能主动学好数学课程。所以, 多媒体与数学教学课堂相结合, 实现电教教学, 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使数学与生活结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 还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 在几何知识的学习中, 对于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几何模型。在几何模型制造的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几何模型的印象, 有利于课上数学知识的讲解和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此外,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指出数学知识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对以后数学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

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交流与教育的基础。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注重题海战术, 关心数学知识的讲解, 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 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 学生才能将对老师的兴趣转化到课程的学习中来。教师通过沟通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树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数学学法的改革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会教”, 还要帮助学生“会学”。因此, 教师要在教法创新中对学法进行改革, 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1. 自主学习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比如, 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上鼓励学生上台进行知识讲解等, 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习惯, 进行自主学习。

2. 回想学习法

回想学习法就是让学生在每节课结束以后, 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 找出重点知识点, 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找到对应的题目进行解答。这种回想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印象, 增强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3. 螺旋上升学习法

所谓的螺旋上升学习法, 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循序渐进。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一步到位的,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讲求由易到难, 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 初中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而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江正明.关于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思考[J].教育界-2012.

[2].刘超.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关于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探讨 篇7

一、初中数学教法的创新

科学有趣的数学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交流, 从而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数学教育, 因此, 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对此, 笔者通过在数学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总结, 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多媒体与课堂相结合, 实现电教教学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领域, 电子化教学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推崇。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不同,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以板书为主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 使得数学课堂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多媒体这种电子教学的应用,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新奇, 因此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直观形象的事物展现出来, 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自然能主动学好数学课程。所以, 多媒体与数学教学课堂相结合, 实现电教教学, 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数学与生活结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 还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 在几何知识的学习中, 对于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几何模型。在几何模型制造的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几何模型的印象,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外,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指出数学知识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继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这对以后数学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

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交流与教育的基础。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注重题海战术, 关心数学知识的讲解, 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 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 学生才能将对老师的兴趣转化到课程的学习中来。教师通过沟通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数学学法的改革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会教”, 还要帮助学生“会学”。因此, 教师要在教法创新中对学法进行改革, 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1. 自主学习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比如, 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上鼓励学生上台进行知识讲解等, 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习惯, 进行自主学习。

2. 回想学习法

回想学习法就是让学生在每节课结束以后, 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 找出重点知识点, 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找到对应的题目进行解答。这种回想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印象, 增强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3. 螺旋上升学习法

所谓的螺旋上升学习法, 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循序渐进。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一步到位的,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讲求由易到难, 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 更是一门艺术。面对全班几十名同学, 数学教师更像一名指挥家, 掌控着全局的开篇和结尾, 所以只有我们掌握了合适的教学方式, 科学地授课, 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初中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而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江正明.关于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思考[J].教育界, 2012.

[2].刘超.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浅谈中学英语教法与学法研究 篇8

大家都知道, 李阳老师的疯狂英语独创的英语学习方法, 多年来影响了数以亿计的英语学习者, 确实能帮助许多同学提高英语。但是, 也有部分同学学习了李阳老师的学习方法, 一段时间下来, 英语成绩仍不理想, 于是弃之而求他法。这也说明,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性格差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 在当今基础教育改革形势下, 我们英语教师进行“教法”与“学法”研究, 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 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呢?

一、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英语教师本人应该加强各方面教育理论的学习, 特别是学习有关英语教与学的心理知识, 研读《中小学英语教学》等报刊杂志, 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在加强自我学习的基础上, 英语教师应积极参加再教育学习, 接受再培训,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进行知识更新, 甚至是教育理念的更新, 不再只是传授知识, 而更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到校外观摩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亲身体验、灵活使用教学资源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技能。

在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多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经常进行听课、讲课、评课工作, 与同事们进行交流, 从而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二、教师进行“教法”研究, 更要进行“学法”研究

中学英语教学, 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 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达到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语言交流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英语教师不但要从“听、说、读、写、译”诸方面认真进行教法研究, 还应该注重“五种能力”并重培养过程中的学法研究。

1. 努力创设“听”的语言环境

在我国, 汉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 英语是一门外语, 我国没有讲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 困难重重, 障碍多多。因此, 教师就要采取措施减少障碍, 课堂上尽量少讲、不讲汉语, 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环境”, 努力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课外,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每天收听英文广播, 收看英语电视新闻, 看英文电影, 坚持听录音磁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 只有定期的用英语不断地刺激学习者的听觉, 才能使学习者形成“稳定的语感”。

2. 强化“说”的训练功能

为了使学生达到准确、规范、自如、流利的口语表达, 教师必须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对学生的不同心态, 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课堂积极大胆开口“说”, 因为“听”懂是不够的, “看”懂是骗人的, 只有脱口而出才是真功夫。因此,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每天坚持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和志趣相投的同学、朋友组成“英语学习兴趣小组”, 互相督促, 互相支持, 养成多讲多练的好习惯。如果条件允许, 教师可以请来外籍教师传授口语课, 开设英语角, 开展夏令营活动, 使学生在真声英语环境中多接触英语本族语, 从而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3. 培养“读”的准确能力

“读”的准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所掌握的词汇量和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 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 提高对词汇量和短语的辨别、识记和应用能力, 同时, 给学生介绍一些英美文化知识, 从而克服、解决词汇量不足, 背景知识不明等阅读障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每天“读透”一篇阅读理解, “读透”就是不放过一个单词和句子;每周“熟背”一篇作文或完形填空;每天朗读“30分钟”。这是培养“读”的准确能力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4. 培养“写作”能力

“写”是语言的发展, 是对“听、说、读”的巩固和提高。英文写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语学习上的不足, 最能提高人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好的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不是老师改出来的, 多写才能出好文章。写作在开始时, 往往是苦差事, 不坚持就会放弃, 因而需要毅力。写作应辅以大量阅读, 写作中出现的错误, 能通过阅读自我纠正。

因此, 对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法, 严格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每讲一篇文章都要对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写作技巧、文章结构等进行训练, 介绍文章开头、表述、结尾及“起、承、转、合”作用的表达方法, 增强和提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感性认识;坚持范文引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模枋, 要求学生多练多写, 可以采用交pen pal (笔友) 的方法, 努力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5. 学会“译”的准确无误

“译”是语言的再创造, 是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化, 发生在“听、说、读、写”各环节之中, 能够准确无误地“译”, 既是学习英语的基本要求, 又是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因此, 我们应该熟练掌握英语与汉语的使用习惯差别及变化规律, 这是做好“译”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漫谈初中化学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 篇9

一、努力改进教法, 开拓学生学习思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个作用紧密结合的过程, 也就是传播知识、发展思维与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如何使这个过程做到科学、优化, 经过实践——反馈——再实践的过程, 课堂教学初步形成“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

“读”, 是各个环节的基础, 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 每章节教师都应列出阅读提纲, 教会学生围绕提纲阅读课本内容, 思考疑难, 找出答案。

“做”, 是加强实验教学, 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感知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 是发展思维的基础。根据初中学生兴趣广泛并喜欢自己动手的特点, 尽可能地利用实验组织教学, 让学生有更多实验的机会。

“议”, 是读与做这两个环节的深化, 也是师生交往的阶段, 旨在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多思考, 多发问。

“讲”, 是水到渠成的阶段, 也是知识点梳理、交代规律的环节。学生在读、做、议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 如果能得到老师点拨, 必将产生质的新飞跃。

“练”, 是知识实验阶段, 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 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练, 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 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针对性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 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 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 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二、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初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法, 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有的学生说:“学化学跟学英语一样, 枯燥无味。”把化学看成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 这就暴露了学生中有一个学习方法的认识问题。因此, 我们为师者不能一味向学生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而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交给学生开启化学知识宫殿的“金钥匙”, 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1.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多动手

在教学中, 要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多提几个为什么, 让学生用眼看, 动脑想, 动口议。

在实验中, 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在每一个实验中, 都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处理方法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实验去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去掌握实际现象, 去说明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用实验去鉴别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如学习“提纯、除杂”的问题:要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 部分学生习惯考虑到CaCO3能与盐酸反应制CO2 (溶于盐酸) , 便设计加稀盐酸溶解去掉CaCO3, 而忽视了CaO与盐酸的反应。这时教师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 让学生动手试试, 通过观察到二者全部溶解学生恍然大悟。比教师声斯力竭地讲多次效果好。

2.激发学生多思维、多质疑、多发问

在教学过程中, 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 勤于思考的习惯。每学习研究一种新物质时, 教师要尽可能将其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学习该物质的性质、用途。这样学生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 因耳闻目睹、身临其境, 有感知的第一手材料, 学习兴趣浓、学习劲头足。他们的思维能力很快得到极大的激发, 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提出来, 通过教师对问题的分析解答, 大大强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并使相关知识也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和延伸。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步步增强, 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日益养成。

3.指导学生会记忆、会整理、会收藏

学好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学生初学化学时, 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接踵而来, 所以教师必须重在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协同学生归纳记忆方法和记忆诀窍。如指导学生学会多用“简化记忆”:过滤操作在点“一帖、二低、三靠”, 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等、四注”;“关键词记忆”:催化剂“一变、二不变”,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这样做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能使不少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两者可以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内容丰富充实, 教师指导得当的课外活动, 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展开智慧的翅膀, 动脑、动手、多思、多做, 从中受到鼓励、启示, 诱发兴趣和灵感, 产生创造欲望,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学完氧气后带领学生去修配厂实地了解氧气的用途。蓝蓝的氧炔焰在工人师傅的手中一会儿用来焊接零配件, 一会儿用来切割钢板, 学生看过后学习兴趣快速提升, 求知欲望大为加强, 为后来的课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如2008届, 学完CO2后组织学生带着“为什么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 干旱与洪涝泛滥成灾”的问题去2007年严重遭遇洪灾的学校邻近村考察。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查看, 发现该村大面积森林过度砍伐, 植被严重遭到破坏, 导致绿色植物吸收CO2能力下降, 加上光秃秃的山头对水分涵养能力极差, 遇上暴雨, 山洪直流急下, 洪涝灾害自然难免, 正好印证了“CO2的温室效应”。一大堆学生脑海中的疑难问题, 一次实地考察, 一下迎刃而解, 学生受到鼓励、启示, 诱发了兴趣, 为以后的学习增添了强劲动力。

四、总结

“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是教学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行之有效、常用不衰的好的教学方法, 是一种古老而常青的教学指导思想。只要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发展智力”的原则, 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培养具有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 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各个要点, 认为应重在课堂教学初步形成“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 这是现代素质教育中所提倡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通过用“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法改革,学法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淑红.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2) .

浅谈初中语文的教法与学法 篇10

关键词:语文 教法 学法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調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的教学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首先要具备较强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才能有好的教法运用与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方法得当,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强,方法才能优化,成功才有保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除了具备这几种能力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情感交流当作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溶剂,要打破教师和教材的框框,师生之间积极的双边活动,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联想,推理和发现,还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要运用肯定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所做的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二、学生要有高效的学习方法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的自学。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是:

1、重在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古人提倡吟咏、朗诵,目的也是在提高对语文的感受力,通过咏、诵,溶入情感,感受会较深刻。语文课因其面广,头绪多,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结合、整理、融会,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

2、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

语文知识,字、词、句,有以系统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积累应是经过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句句关心。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之,语文知识才会与日俱丰,语文能力也会逐年提高。

3、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事。

有生活乃有语文,语文是为服务生活、服务社会而存在的。离开生活、离开社会,不能学到活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4、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基础打不好,煮夹生饭,到头来还要重煮,还要从头学起。

5、做到新旧联系,温故知新。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树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

6、要学会自主学习。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养成在学习中自觉遵循科学的规律,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如自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选择学习方法等等。

三、教法和学法要有机统一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因为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主导,后者是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法"改革的重要性。应试教育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法采取注入式;而素质教育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教法采用启发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教师的教法必须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是有机统一的,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我们的有效课堂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因此,提出教法与学法的密切配合,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更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教法与学法 篇11

1. 开设物理实验阅读课,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阅读课就是课堂内,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各自独立地进行练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实验的内容, 指导学生操作阅读的思想和方法, 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 弄清实验原理, 学会实验步骤, 完成练习; 课堂小结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

2 . 注重实验课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 蕴藏着深刻的物理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 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 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 片面追求提高成绩的做法, 应当结合教学内容, 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 把实验的形成过程、操作的探索过程, 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 从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 重视“控制变量”学法的运用

物理实验教学中, 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控制什么? 改变什么”, 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在“电流、电压、电阻”的教学实验中, 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就需要在保持电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以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那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呢? 办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 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如果让学生去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需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教师在实验中要换用不同大小的电阻, 以使学生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情况。又如何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呢? 办法就是要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又如在研究影响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 如果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 就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改变, 而要改变压力大小, 就要观察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如何控制不变? 办法就是要始终保持木块的底面与木板接触。如何改变压力大小? 办法就是在木块上添加砝码改变压力。当然, 在此实验过程中,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观察掌握测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上木板上作匀速运动,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摩擦的大小。再如, 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 ( 压强) 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研究电功、焦耳定律等, 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总之,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经常用到。

2. 重视“类比”学法运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 学生学会运用类比法, 可以有效地把实验的对象和熟知的对象进行对比, 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对比, 能以旧带新, 启发思想的火花, 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如在“电压”一节教学时, 教师引导学生把电路模型类比水路模型, 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然后将两幅图进行类比分析, 找出二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如阀门对开关、水轮对灯泡、水泵对电源、水路对电路、水流对电流等, 进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为有水压, 那么, 电流的形成是因为有电压。如此, 学生就很容易通过这种类比的学习方法, 理解了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因, 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等等。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 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 重视物理“比较”学法运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就要帮助他们掌握“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 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 要使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 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有许多物理量和物理规律之间具有可比性。教师运用比较法, 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概念、新的定律等方面的理解, 从而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对可能存在的错误加以对比分析, 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发生。如通过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比较, 压力与重力的比较, 蒸发与沸腾的比较, 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光的反射规律与折射规律的比较, 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比较, 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比较, 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 质量和重量的比较,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比较, 串联电路特点与关联电路特点的比较, 交直流发电机与交直流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比较, 汽油机与柴油的比较, 伏安法测电阻与伏安法测功率的比较……引导学生迅速、顺利地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简答,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 教师还可运用其他方法, 如运用等效替代法解决长度特殊测量“化曲为直法”的应用, 用替代法使用电阻箱间接地测量电器的电阻, 运用推理法推理真空不能传声, 运用推导法解决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及欧姆定律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特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不断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的能力, 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 也是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重视学法的指导, 物理教师要充分运用灵活的教法,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提高课堂效率。

上一篇:对思政课态度下一篇:理科生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