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

2024-12-11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共5篇)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 篇1

1 前言

我国特有的健身法——导引,自从先秦古籍中出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内涵和外延随着历史的发展,至今仍在不断丰富和扩大。这在我国乃至世界养生史和体育史中都是少有的。今天发掘和探讨这一古老而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健身法,不仅可以丰富我国的养生史和体育史,对今天的养生、保健和体育的实践,在我国大力开展、普及健身气功的新形势下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从马王堆导引图到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形成、发展及其本质规律的梳理、归纳,辅以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记载健身气功图谱《马王堆导引图》为圭臬,研究五禽戏给人类带来的健康、达观与和谐。

2 马王堆导引图有关仿生动作的分析

2.1 马王堆导引图

所谓导引图,就是描绘练功导引动作的图谱。1973年,湖南马王堆三号墓出土文物中有一幅彩色帛图《导引图》,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幅养生保健图,实际上就是古代人们习练气功的一种导引图。《导引图》宽约100厘米,高约50厘米,图中绘44个人物,分成4排,每排11人,每纵行4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从导引图中可看到,有人从事呼吸运动,有人在做肢体运动。进行肢体运动的人,除个别采用蹲、跪姿势外,其余全部是站立姿势,并注意了站位的方向性。导引者有的徒手,有的手持简单器械,正在做各种引导姿势。因为图片部分有些残缺,所以能看出的文字只有31处。(如图1)

2.2 马王堆导引图有关仿生动作分析

根据复原的导引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导引图》中有些动作是模仿鸟兽的动作神态来创编的,有的图虽然注文残缺,但仍可看出模仿猴、猫、犬、鹤、燕以及虎豹扑食等形状。

3 五禽戏的源流

五禽戏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来进行健身运动的一种方法。“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五禽戏”。“五”是一个约数,并非限于五种功式;“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将五禽戏整理总结成一种疗法的是我国东汉名医华佗。

3.1 五禽戏的形成

据《吕氏春秋·古乐》所记载,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陶唐氏”时代不少人患了对于关节不利的“重膇”之症,人们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肢体活动的大舞,来加以治疗。这种具有“利导”作用的“舞”,与模仿飞禽走兽动作、神态有关,这正是远古导引的一种萌芽。

五禽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时代。文献资料记载:模仿动物的动作来健身的活动在我国起源很早,先秦时期的大养生家庄周的著作中就记载着:“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熊经就是模仿熊转动身腰的动作,鸟伸是模仿鸟的伸长脖子的动作。“吹呴呼吸”是作呼吸吐纳的练习。3号汉墓出土的马王堆《导引图》虽仅存44幅图画,但导引姿势非常丰富,而且已有仿生的“龙登”、“熊经”、“鸟伸”。西汉中期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与方士集体编写的《淮南子·精神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若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鬼浴暖呴,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这里所说的模仿熊、鸟、凫、鸱、虎的运动方式,是一种配合呼吸锻炼的气功,故而被后世称作“六禽戏”。东汉名医华佗曾经说过:“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它的意思是说,人要像熊那样晃动脖子,像鸟儿一样转动眼睛,让腰身关节经常活动,才能长寿。所以,华佗在总结前人导引术成就的基础上,经过自身的实践,把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代表性动作,创编了一个套势相承的“五禽戏”,这种模仿动物动作的健身运动是导引的一种。华佗的五禽戏是在古代导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当时已有多种模仿动物形神的导引图文。显然,这些导引图文是五禽戏的起源之一。

3.2 其它五禽戏功法的有关记载

对华佗编创五禽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时陈寿的《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这些记载虽然可以证明华佗创编了五禽戏,但仅记载了以上文字,却无记载练习五禽戏具体方法。目前所能见到较早记载“五禽戏”具体动作的文献,是由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所编撰的《养性延命录》,由于南北朝距东汉末年不过300年,因此,可以认为该套五禽戏动作可能比较接近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但是习练起来动作难度较大,对女性以及中老年人练习起来很不方便。

此后,明代正德末年(公元1565年)武状元罗洪先所撰《仙传四十九方》中,对五禽图有着最早的绘画。

随后明代周履靖的《夷门广牍·赤凤髓》、清代曹无极的《万寿仙书·导引篇》和席锡蕃的《五禽舞功法图说》等著作中,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五禽戏的习练方法。这些五禽戏功法与《养性延命录》所载有较大出入,“五禽”动作均为单式,排序也变为“虎、熊、鹿、猿、鸟”。而且在文字说明上不仅描述了“五禽”的动作,还有神态的要求,并结合了气血的运行。这些记载对以后研究五禽戏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3.3 五禽戏发展的过程

发展至今,五禽戏已形成不少流派,每个流派都是根据“五禽”动作,结合自身练功体验所编的“仿生式”导引法。其中,有仿效“五禽”神态,以内气运行为主,重视意念锻炼的,为内功型,如五禽气功图;有以刚为主,通过拍打、按摩来治疗疾病,如五禽拳等;还有以柔劲为主,讲究动作姿势优美矫健,以舞蹈形式出现的,如五禽舞、五禽舞功法图说等。总的来看,都是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防病治病、健身延年为目的。综合以上,我们可以非常透彻的了解,五禽戏从远古时代到至今的发展脉络。即先秦时期《庄子·刻意》“熊经鸟伸”→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西汉中期《淮南子》“六禽戏”→南北朝《后汉书·华佗传》五禽戏的记述→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创编健身气功五禽戏。

4 导引图与新编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比较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编排是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顺序为虎、鹿、熊、猿、鸟,动作数量上沿用了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为10个动作,每戏由2个动作组成,并在功法的开始和结束增加了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

通过查阅书籍,把有关资料按照一定逻辑整理分析并通过动作图片进行对比和功理作用的体验,发现导引图部分动作与健身气功五禽戏中的动作有相似之处。(表1、表2)。

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导引图部分动作与健身气功五禽戏中的动作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在健身作用方面也极为相同。由此可以证明新编五禽戏的动作素材来源于传统,是在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加以提炼、改进;既吸收了传统功法的精髓,又体现了时代特色,具有明显的健身、养身效果;是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5 结论

(1)通过马王堆《导引图》部分动作与新编五禽戏做比较,可以证明健身气功五禽戏是在古代的文献基础上形成,与马王堆《导引图》有一定渊源。都是以仿效鸟兽动作神态来创编的仿生养生功法。

(2)马王堆《导引图》—痛目与健身气功—鹿奔的动作比较分析中发现,两种动作的练习方法以及健身作用都有相似的地方,导引图为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创编提供了可取的素材。

(3)经过马王堆《导引图》与健身气功五禽戏两组相似动作的比较分析,新编健身气功五禽戏在手型变化、步型变化、动作路线变化方面更为丰富一些。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形成、发展、及其本质规律的系统梳理、归类、分析,以马王堆导引养生功法为背景,探研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形成与发展轨迹,以及健身气功五禽戏与古代马王堆导引养生功法的历史渊源,为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开展与普及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马王堆导引图,五禽戏,形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震.马王堆导引图技理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4.

[2]吴志超.导引养生史论稿[C].北京体育大学科学文集,1995.

[3]薛红强.五禽戏健身原理探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4]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五禽戏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五禽戏[S].2003.

[5]沈寿.导引养生图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6]王卜雄,周世荣.中国气功学术发展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7]周世荣.马王堆养生气功[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

[8]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导引图论文集[C].

[9]虞定海,吴京梅.中国传统保健体育[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健身气功五禽戏“猿戏”的学与练 篇2

外形模仿

这是教学体验阶段,调动学练兴趣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掌握动作的姿势变化和运行路线。“猿戏”由“猿提”和“猿摘”两个动作组成。动作变化相对比较复杂,上下肢体动作协调一致,是完成动作质量的关键。下面以“猿戏”左势为例,进行上下肢分解教学说明。

“猿提”的上肢动作:第一手型变换:主要是“掌”和“钩”的变换,两臂内旋,手掌在腹前背屈,手指伸直分开,再快速旋腕捏握成“猿钩”;第二两手上提:两手旋腕捏握成“猿钩”后,屈臂上提至胸前,虎口相对;第三耸肩团胸:两手上提至胸前的同时,肩上耸,脖内缩,收腹提肛,向内挤压,形成藏头缩项状,然后转头向左眺望;第四沉肩舒胸:藏头缩项状动作做到位后,头转正,沉肩松腕,舒胸松腹松肛,钩变掌下按至腹前。“猿提”的下肢动作:提踵直立时要与两手上提、耸肩团胸相配合,提踵直立时要意念头顶百会处,虚灵顶劲,牵动身体,收腹收肛,脚跟离地;下落时要配合沉肩舒胸,意念下行,松腹落肛,气沉丹田,全身放松,脚跟着地。“猿提”是五禽戏中唯一的提踵直立练习,通过锻炼能有效地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猿摘”是五禽戏中非常复杂的一个动作,手型、步型变换较多,运行路线变换较大,眼神配合灵活多样。手型主要有钩、拳(握固)、掌,各种手型变化各有不同,其中掌法有:摆掌、抄掌、按掌、搂掌、甩掌、托掌等。运行路线有前摆、划弧、下按、上挥、伸屈、下拽等变化。“猿摘”的上肢动作说明:第一摆掌划弧:动作开始,左手成钩手置于左腰间,右手前摆,掌心向下,然后右掌向下经腹前向左上方划弧至头左侧,掌心对太阳穴;第二按掌屈腕:右掌内旋,掌心向下按至左髋侧,接着右掌经体前搂至身体右侧变“猿钩”,同时左掌后伸,向上、向前伸举,在头前上方捏拢屈腕成“猿钩”;第三屈肘托掌:左掌由“猿钩”变握固,屈肘回收至左耳旁,掌指分开成托桃状,同时右手变掌顺势经体前下落置于左肘下捧托。下肢动作说明:第一,左脚向左后45°退步,脚尖点地,重心后移,左脚踏实,右脚脚尖翘起过渡到虚步,再提起落于左脚内侧,屈膝成右丁步;第二,右脚向右前方迈出,脚跟着地,继而过渡到全脚掌着地,重心前移,右腿蹬伸。同时左腿由屈到伸,脚尖点地,身体充分向上伸展;第三,重心后移,左腿屈膝,右脚回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还原成右丁步。“猿摘“动作的多样性体现了神经系统和肢体运动的协调性,模仿猿摘桃赏果时的愉悦心情,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系统的紧张性。

领悟内涵

动作路线及外形掌握之后,要及时深化教学内容,由第一步的体感向第二步的知理转变。即:关注动作的细节,展现动作的韵味,体现“猿戏”内涵。

“猿提”中“掌”和“钩”手型变换要做到快速灵巧,体现猿的机智敏捷,反复练习可以锻炼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性;耸肩缩项时要做到肩充分上提,颈尽力回缩,形成上下合力。含胸团背,肩臂内夹,形成左右合力。最后形成上下左右以胸部膻中穴为中心的向内合力,呈现缩项、夹肘、团胸、收腹的藏头缩项状;沉肩舒胸时反复体会掌下按时肩下沉,胸舒展,松腹松肛的配合;直立提踵、下落的下肢动作要与上肢动作协调配合,脚跟上提时注意意念头顶上领,收腹提肛,两膝伸直;脚跟下落时沉肩舒胸,松腹松肛,全身放松。提踵直立要多单独练习,待掌握平衡时再配合上肢动作,通过分解与完整动作的练习,逐步达到动作松紧开合,收放自如的地步。“猿摘”的上肢动作:第一,右臂前摆要自然柔和,划弧回收要目随掌动;第二,左臂后伸向上、向前划弧要注意左肩转动要缓慢灵活,屈腕变钩要轻巧、快速敏捷;第三,握固托桃要思想安宁,体现摘桃赏桃的喜悦;下肢动作要和上肢动作协调配合,前进后退,屈蹲蹬伸要灵活敏捷,轻松活泼,体现猿动如疾风闪电的特性。

形意转换

五禽戏意念要求非常高,每戏有不同的意境。通过不同意境的转化,创造一个美好的内环境,有利于人情志的调节,达到情绪愉悦和思想放松。

“猿戏”的动作意境:置身于花果山中的灵猴,活泼灵巧,摘桃献果的多动性情,做到欲动则如疾风闪电,迅敏机警;欲静则似净月凌空,万籁无声。“猿提”的动作意境:意想猿猴置身于花果山之中,坐无定势,东张西望,神韵要体现出机敏、可爱、灵巧,生机勃勃,自在活泼。“猿摘”的动作意境:密林之中,果树之上,一只猿猴,精神饱满,灵机无限。向后一跃,左顾右盼,寻找果实,忽然发现远处树叶掩映之处藏着一颗鲜艳的蜜桃,于是屈膝下蹲,蓄力向上跃起,一手抓住身旁的树枝,借力一荡,纵身而上,舒胸展腹,另一手屈腕摘桃,紧握在手。屈身后坐,手托鲜桃,注目细看,心旷神怡。所做动作以神似为主,重在体会其意境,不可太过于夸张。

呼吸配合

在动作和呼吸的配合上,“猿戏”可遵循“起吸落呼”的规律。练习“猿提”时,当耸肩团胸上提时,要用意提起会阴,配合吸气;当沉肩舒胸松腹下落时,放松会阴,舒展胸廓,配合呼气。“猿摘”的呼吸方法以自然呼吸为主,也可随动作配合呼吸:如前摆吸气,后坐呼气;上步吸气,蹬伸呼气;握固吸气,托桃呼气。动作熟悉后,可反复体验,呼吸要顺其自然,心静体松,不能强求,逐步掌握“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呼吸方法,慢慢达到“不调而自调”的状态。

完整练习

在掌握“猿戏“动作运动路线,动作规格,动作意念,动作呼吸之后完整的练习是掌握动作和领会意境的关键。“猿提”完整练习时,主要抓住三个环节:上提团胸,藏头缩项与提踵要同时完成;沉肩松腕,舒胸松腹与落踵要同时完成;转头注目时做到目随头动,神随目转。“猿摘”完整练习时,也主要抓住三个环节:右脚收回成右丁步和右手抄掌、头部右转眼神注视右前上方要同时完成。右腿前迈蹬伸和舒肩摘桃、眼神注视右前上方要同时完成。右脚收回成右丁步和屈臂托桃、眼神注视左掌要同时完成。在掌握猿戏这六个动作环节后,反复练习,反复琢磨,领悟意境,配合呼吸,猿机灵敏捷的特性就会完好的展现出来了。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 篇3

1 “本能”与“似本能”阐释

我们熟知的本能,可能就是在整个生物界所普遍存在的一种反应。包括人类在内,基本上关于动物界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用本能来解释。之所以本能看似可以解释一切,因此在现实中本能什么都解释不了。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给本能下一个定义,从而限制它的范围,让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一书中对于本能(instinct)的定义为:“动物在进化过程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不学而能的行为。对维持有机体的生存、种族延续具有重要意义。最有影响的两种本能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人类由于受后天学习和经验的影响。除新生儿外,没有纯粹的本能行为。[2]”以上所说的强调的是动物和野蛮时期的人类,意思是本能不需要任何附加的事物,就是最原始的冲动,例如:饥饿、呼吸、排泄等,就好比是本我、自我与超我中的本我层次。笔者认为本能是一个过程的发出阶段,好比拥有饥饿感了才回去觅食,是一个有求就有应的过程。而似本能(instinctoid),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Harold Maslow,1908-1970)的理论概念之一。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即人类内在的、高级的一种需要或潜能[3]”。“似本能”的内容针对的是人类,强调本能这一过程的后半段。因为不可否认人类也属于动物类别,所以人类本能这一过程的发出阶段与其他动物本能的这一过程是一致的。但是,满足这一本能的方法与途径,以至于对于自身本能的控制,却从动物本能中分化出来且高于其它动物,呈现出不同的样态。

2 华佗五禽戏简介

华佗,生约公元127年,卒约公元208年,生卒年暂时还需考证。他曾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当时东汉沛国谯县人,现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少年时曾在外游学,其行医到过很多地方,足迹遍及现今的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等地。“对于华佗创编五禽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时陈寿的《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蹏(蹄)足,以当导引’[4]”。“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编创并推出了健身气功·五禽戏。该功法继承传统五禽戏的精华,在形神兼备、意气相随、内外合一中达到三调合一的健身效果[5]”。在“五禽戏”里,华佗为什么要选择虎、鹿、熊、猿、鸟(鹤)这五种不常见的动物,普天之下的动物这么多,他为什么不选择比如与人类生活紧密的牛、犬、羊、猪、鸡这五种畜类或者其他动物?为何单单选择那些远离人类,并且生活习性大不相同的这五种动物?本篇文章就从国标五禽戏中的虎系开始,探讨华佗选择老虎的科学理由。

3 前人研究关于华佗选择“虎、鹿、熊、猿、鸟(鹤)”的原因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得到的答案基本上有三种:一是模仿说,华佗是为了模仿方便,才选择这五种动物。这种说法没有道理,要说便于观察模仿,牛、犬、羊、猪、鸡最方便不过了,华佗不去模仿它们,而非要舍近求远,费尽千辛万苦,跑到深山老林里去观察老虎、狗熊的动作,弄不好还要搭上性命;二是长寿说,有专家说华佗选用这五禽, 因为这五禽都属长寿动物。但是经过统计,虎、鹿、熊、猿的寿命在15~30年之间,鸟的寿命最长,也只有五十年。即便如此,还赶不上人的寿命。而真正长寿的动物,如龟,其寿命最长可达600多年,反而华佗没有选择。由此可见,长寿说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三是吉祥说。有人说“五禽”是吉祥动物,华佗是取其吉祥之意。这“五禽”中要说鹿、鸟(鹤)是吉祥动物还能说得过去,可是要把虎、猿也说成吉祥动物,恐怕就不行了。老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人们常把“白虎运”看作是一种凶兆。而龟、蛇、麒麟是被人们视为灵异的动物,华佗为什么不选呢?这说明“吉祥说”也没道理。可见,华佗选择虎、鹿、熊、猿、鸟,是有着特殊的涵义。

4 国标五禽戏中的“虎”

4.1 “虎”的种类

关于国标五禽戏中的“虎系”,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这个“五禽戏”中的虎到底是哪一种老虎。目前世界上的虎共有八个亚种,分别为东北虎(又名西伯利亚虎、阿穆尔虎、乌苏里虎、满洲虎、朝鲜虎)、华南虎(又名中国虎、厦门虎、南中国虎)、巴厘虎、东南亚虎(又名印支虎)、爪哇虎、苏门答腊虎、孟加拉虎、里海虎(又名新疆虎,现今研究属于东北虎)、马来亚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八个亚种中中国特有的是华南虎, 但是东北虎在我国也有大片的活动范围。华南虎遍布中国各个林地,其分布除华南以外,还包括华东、华中、西南的广阔地区,甚至陕西省南部、甘肃省东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等个别地区亦曾发现过。东北虎分布西自外贝加尔的雅布洛诺夫山麓,北沿外兴安岭以北,东经鞑靼海峡一直到库页岛,都有东北虎的分布,向南也曾远及华北北部。历史分布区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朝鲜半岛、我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北部、蒙古接近于中俄边境地区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和远东的大部分地区。

参考当时华佗的活动范围,可知他在“五禽戏”中选择的是现今命名的华南虎,又或者是东北虎。但是,华南虎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华佗行医范围比较吻合华南虎自古至今的活动范围。同时,华南虎也可算得上世界上最古老的虎种之一。

4 . 2 “华南虎”的习性

“华南虎善于游泳。一年四季均可发情及产仔,妊娠期95~110天,每胎2-4仔,幼兽随母生活,1年半后独立生活,3~4岁性成熟,它的平均寿命一般是20~25岁,16岁以前为繁殖年龄;喜欢栖于山林、灌木及野草丛生处,有较强领域性,善捕猎;在地上、树上都会留下爪痕(俗称‘挂爪’),作为自己领地标识。通常情况下雄虎占据领域约为80平方公里,雌虎约占60平方公里[6]”。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华南虎的平均寿命,对于它的性成熟期来说,已经算的上是长寿了。加上华南虎大多生活在森林中,可想而知其在捕猎时活动灵便,身手敏捷,足已体现出其在森林中的地位。

5 “虎”的本能与人类的“似本能”

华南虎的栖息地主要在森林,是当之无愧的森林之王,处于森林食物链的顶端。其捕食过程中使用的虎爪和虎齿无疑是最有利的猎杀工具,其炯炯有神的眼睛也无疑是它在猎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这三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五禽戏中特别强调虎爪和老虎的眼神。对于虎齿来说,人类模仿起来有些血腥与难度,并且虎齿的主要作用是撕裂动物的身体、咬断骨头以便进食,华佗可能考虑的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就没有模仿。国标五禽戏中“虎系”的动作有两个,分别为“虎举”和“虎扑”,这都是模仿老虎在捕猎过程中的动作。既然作为处于森林食物链顶端的物种,除其自身本身含有某些利于自己猎杀其他动物的优势之外,其自身捕食的动作与技巧必是其他动物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笔者认为,这是华佗选择老虎(华南虎)作为模仿对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选择虎爪和老虎的眼睛作为“五禽戏”中模仿的动作,也充分的体现出老虎在捕猎过程中对于利用虎爪和眼睛的重要性。

从本能的角度考虑老虎在捕食过程中利用自身一切的资源使其获得猎物,因而满足饥饿感。我们可以得知,这和原始人类或者说野蛮人类通过相似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饥饿感是相同的。但是,当时的人类已经拥有思维和最基本的意识,虽然属于本能发出阶段的饥饿感依然存在。但是,满足饥饿感的途径已经改变。也就是说,本能的后一阶段被人类所学的知识与经验等所改变。如果我们假设原始人类通过原始的方法来满足饥饿感这一过程叫做本能的话,那么直到原始的方法被其他更文明的方法所取代后,我们把这个更文明的方法包括至今我们使用的,称之为“似本能”。之所以华佗选择老虎的本能来进行模仿,笔者认为这恰是因为华佗强调人类的动物性。人类的每一次进化都是有风险的,例如从俯身到直立,直到今天,我们还不得不饱尝足痛、膝伤之苦,忍受背痛的折磨,还要应付孕妇分娩时的险象环生。

6 结语

健身气功比赛得分速算口诀 篇4

动作规格平均分的心算口诀

健身气功比赛中,一般由3或5名裁判负责动作规格的评分。不管是3名还是5名裁判,最后的有效分都只有3个,而且只计算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如4.3、4.8等。计算规格分的平均分的原则是保留小数点后二位,并且不做四舍五入处理,如4.33、4.67等。这样就有:

5名裁判打分的平均分口诀:

最大最小各去一,中间三个来找平;

多一加三二加六,少一减四二减七。

最大最小各去一:即将五个评分中的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去掉。如一组评分是4.1、4.3、4.3、4.4、4.5,那么就去掉最大的4.5和最小的4.1,剩下4.3、4.3、4.4三个评分。再有一组评分4.2、4.2、4.3、4.5、4.5,可去掉最大的4.5和最小的4.2,剩下4.2、4.3、4.5三个评分。

中间三个来找平:即将剩下的三个评分尽量找平,如4.2、4.3、4.5,可将4.5分出0.1给4.2,这样该组评分就找平到4.3、4.3、4.4。

多一加三二加六:“一”是指0.1,“三”是指0.03;“二”是指0.2,“六”是指0.06。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评分如果平均不了,那么就按最接近的数据来找平均数,总数多0.1就在小数点后第二位加写3,如果多0.2就加写6,这样就可迅速得出平均数。

例如:4.3、4.3、4.4这组评分,按平均数4.3计算,总数多0.1,所以平均数是4.3后加写3,为4.33。如果这组数据是4.1、4.1、4.3,按4.1找平均的话,总数多0.2,所以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4.1后加写6为4.16。

少一减四二减七:“一”是指0.1,“四”是指0.04;“二”是指0.2,“七”是指0.07。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三个数字如果不能平均不,就按其最接近的数据来找平均数,总数少0.1就在小数点后一位上减0.04。

例如:4.1、4.2、4.2这组评分,按平均数4.2算,总数少0.1,那么该组评分的平均数就要在4.2中减掉0.04得到4.16。如果数据是4.1、4.3、4.3,按平均数是4.3算,总数少0.2,所以该组评分的平均数就要在4.3中减掉0.07为4.23。

3名裁判打分的平均分口诀

如果只有3名裁判打分,那就不需要口诀中的第一句了。这样口诀只剩下三句,即:

三个分数来找平,多一加三二加六,少一减四二减七。

其意含义和五个裁判打分时一样。

演练水平平均分的心算口诀

健身气功比赛中,负责演练水平评分的裁判一般也是由3或5名裁判组成。与动作规格评分一样,不管是用3或5名裁判,最后的有效分也是只有3个。不同的是演示水平的评分可给到小数点后二位数,并且小数点后第二位只能是0或5,如4.35、4.80等。计算演练水平平均分的原则是保留小数点后二位,并且不做四舍五入处理,如4.31、4.66等。这样就有:

5名裁判打分的平均分口诀

最大最小各去一,中间三个来找平;

多五加一一加三,少五减二一减四。

最大最小各去一:与动作规格评分口诀含义是相同的。

中间三个来找平:与动作规格评分口诀含义是相同的。

多五加一一加三:“五”是指0.05,前一个“一”是指0.01;后一个“一”是指0.1。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如果三个评分平均不了,那么按最接近的评分来找平均数,总数多0.05就在小数点后第二位加0.01,总数多0.1就在小数点后第二位加0.03。

如:4.35、4.35、4.4这组评分,按平均数4.35算,总数多0.05,所以平均数就是4.35加0.01,为4.36。如果这组数据是4.15、4.15、4.25,按4.15找平均数的话,总数多0.01,所以平均数就是4.15加0.03,为4.18。

少五减二一减四:“五”是指0.05,“二”位0.02;“一”是指0.1;“四”为0.04。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三个评分如果平均不了,那么按最接近的评分来找平均数,总数少0.05就在小数点后第二位减0.02,总数少0.1就在小数点后第二位减0.04。

如:4.55、4.60、4.60这组评分,按4.60找平均的话,总数少0.05,所以平均数是4.60减0.02,为4.58。如果这组数据是4.60、4.60、4.50,按4.50找平均的话,总数少0.1,所以平均数是4.60后减0.04,为4.56。

3名裁判打分的平均分口诀

如果只有3名裁判评分,那就不需要口诀中的第一句了。这样口诀只剩下三句,即:

三个分数来找平,多五加一 一加三,少五减二一减四。

其意含义和五个裁判给分时一样。

按照健身气功竞赛规则,运动员最后得分是由动作规格分+演练水平分-裁判长扣分组成,裁判长扣分是比较简单的数据,所以有了动作规格分和演练水平分,最后得分也就很容易计算出来。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要点口诀 篇5

预 备 势

两脚平行与肩宽,双手侧摆抱腹前,

身松体正心平静,调整呼吸守丹田。

动作柔和要自然,屈膝切莫超脚尖,

沉肩坠肘腋下虚,深长细匀息连绵。

两手托天理三焦

两臂垂落手翻转,十指交叉捧腹前,

缓慢上托看掌举,平视上撑意通天。

十趾抓地臂撑展,两手下落松双肩,

调理三焦经络通,平衡阴阳五脏安。

左右开弓似射雕

跨步直立搭手腕,马步下蹲拉弓弦,

一手坐腕往外推,一手后拉似射箭。

伸展两臂转头看,并步站立要自然,

开合运动上焦处,揉按心肺防病患。

调理脾胃须单举

一手上托臂外旋,一手翻撑向下按,

两肘微屈用内劲,上撑下按目前看。

掌根用力胸扩展,松腰沉髋原路还,

调理中焦健脾胃,静力牵张利肝胆。

五劳七伤往后瞧

两臂伸直垂手腕,两肩下沉往外旋,

从掌到肩渐用力,两肩后张转头看。

肩胛内合臂伸展,松肩屈膝掌下按,

刺激大椎调中枢,消除疲劳全身安。

摇头摆尾去心火

马步下蹲臀收敛,微微起身往前看,

移身倾体再看足,头摇尾摆对称转。

俯身移动缓慢旋,颈尾对拉活动髋,

扭动脊柱调心肾,水火相容身心安。

两手攀足固肾腰

两臂前伸向上展,指尖相对向下按,

掌插背后往下推,两手足攀抬头看。

以臂带身要缓慢,两膝挺直不可弯,

摩运体后膀恍经,固肾壮腰利心肝。

攒拳怒目增气力

马步握固抱腰间,缓慢前冲瞪双眼,

旋臂变掌手缠绕,扣指卷握收腰间。

拧腰顺肩要自然,五指伸直旋手腕,

肝血充盈气疏泻,强健筋骨力增添。

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脚并拢松腰肩,吸气提踵呼气颠,

百会上领趾抓地,下落咬牙震地面。

脚跟提起要稳健,轻微震颠除病患,

气随血脉养全身,经络通畅合家欢。

收 势

周身放松并步站,双手摆动收腹前,

两手相叠小腹处,将气收归下丹田。

体态安详身舒展,调整呼吸气归元,

上一篇: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下一篇:绿色建筑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