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中介机构

2024-12-11

服务中介机构(通用12篇)

服务中介机构 篇1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科技竞争日趋激烈, 科学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使科学技术更快、更好的作用于社会经济, 是摆在广大科技中介机构面前的重要问题。高校是高端人才较为集中的单位, 作为高校的科技中介机构, 具有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优势。地方高校的科技中介机构怎样更好的利用自身优势,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促进企业和谐可持续地更快、更好发展。

1 科技中介机构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服务经济的时代。科技中介机构的迅猛发展和当代经济的服务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科技中介机构不再是形同虚设的“附属部门”, 而是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使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越来越高, 未来企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科技中介机构能力的强弱, 科技中介机构的国际化趋势使各国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而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依赖于服务企业的竞争力, 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强势竞争力的服务企业是科技中介机构兴旺发达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科技中介机构在服务企业创新推出高科技含量的创新产品、提高决策和应变能力, 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而且企业需要创新作为提升其竞争优势的最强劲的驱动力, 创新也应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 科技中介机构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 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创新分析

服务创新已成了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对于服务创新的研究还是一个相当新的领域。当人们在大量研究创新的时候往往会将思维定势在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很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框架中有突破。针对服务创新的系统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欧洲, 应用普及在美国, 特别在银行业、软件业、电信业等。与制造业以降低产品成本以取得竞争优势不同, 服务创新主要是通过提高服务质量, 提供可信赖、迅速有效的服务给市场带来新的价值来取得竞争优势。目前学者们研究服务创新主要集中在服务创新对其它经济部门的影响、服务创新的政策制定、服务创新的模型、某个行业的服务创新模式、信息技术对服务创新的影响、服务创新系统、服务创新政策的制定, 最近比较热门的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创新中的作用、知识密集型服务与其它经济部门的联系、服务创新与市场的关系等问题。从总体上看, 对于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创新的研究已有相当大的进展, 但仍显得比较零散需要进一步系统化, 研究视角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3 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创新策略

3.1 集群效应

科技中介机构可以汇集相近、相同类别企业集中经营, 扩大企业影响力, 采取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的方式来解决单个企业经营中的困难, 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也给同类企业带来相互竞争的压力和相互学习进步的动力, 促使企业不断改革创新, 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 推出高质量的、新颖的新产品。科技中介机构就是在此过程中, 联系产品生产上游、中游、下游各个环节, 使集群中企业资源更加有效地得到配给。也可以建立人才资源档案, 有效地利用集群中人才资源, 发挥对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合理指导集群中物资等其它资源的生产规模和调配, 避免物资积压和资源的浪费。

3.2 示范效应

科技中介机构在建立集群的同时, 可以适当地设立示范企业, 并且采取动态调整的竞争模式。示范企业的建立可以为准备加入集群行列的企业提供模型, 为发展中企业建立学习的榜样, 将带动其它周边企业的竞争意识, 推动集群企业科技的进步, 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形成良性循环。同时, 对示范企业自身也是一个很好的评价和推动, 促使企业自身技术的创新、人才的成长、设备的投入和竞争力的大大提升。

3.3 规避风险机制

科技中介结构应建立自身的风险投资意识。在集群范围内, 有着自身的竞争;在集群之外, 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必然会出现优胜劣汰, 在集群中相对不成熟、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必然被市场所淘汰。如何在扶持企业的同时又规避风险就显得尤其的重要。根据风险投资理论, 应该在企业建立之初, 对企业给予资金的投入, 在后期只需给予相适应的政策扶持即可。在投资的可行性论证上要多下功夫,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资源和土地资源尤为重要。

总之, 科技中介机构对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和培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能使科技中介机构更好地为企业创新及发展服务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根据不同企业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秀丽, 王利剑.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DEA评价[J].决策参考, 2009, 3.

[2]孙永波.服务企业国际化运营模式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3]朱军, 李春成.服务企业创新方式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2.

[4]耿佩民.服务企业的品牌培育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9, 2.

[5]李画画.我国服务企业竞争力培育研究[D].山东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5.

服务中介机构 篇2

甲方: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

乙方:机械工程系班学生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经学院就业处推荐,同意面向我系毕业生开展收费性就业中介服务。

服务过程由直接面向毕业生进行宣讲,宣讲内容的真实性,承诺的服务过程的可信性,中介费数额的合理性等问题由毕业生进行判断、考虑,最终由毕业生决定是否接受其服务。装备制造系对整个中介过程中的任何问题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毕业生在接受提供的中介服务过程中出现任何争议、纠纷,毕业生应与解决,不得追究机械工程系及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任何责任。甲方: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盖章)

乙方:机械工程系班学生(签字)

乙方家长:(签字)

服务中介机构 篇3

【关键词】科技中介;技术转移

一、前言

科技中介机构是一个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能够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促进科技技术创新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所关注的焦点,科技中介机构对于每个国家来说,是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而且科技中介机构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的一环,对于本国发展和提高企业在全球经济化竞争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现如今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科技中介机构都对本国的技术创新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国家的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同时也促进了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这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科技中介机构的专业的技术性比较强,涉及的方向也比较广,所以对于科技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的高,科技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可以定期的参加一些教育的培训,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用来增加自己的专业技能。对于委托方来说,配合好科技中介机构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困难,可以通过和科技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的方式,来帮助委托方来学习相关的知识,使委托方了解到委托书的填写要求等这些专业的问题,而且互相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更好的促进工作的进行,也更加的便于双方之间的理解,便于今后的工作更好的进行。科技中介机构工作的不断的发展,离不开各个领域的支持,科技中介机构这份工作的发展潜力还有很大,我们需要将思想解放,扎实的进行工作,努力的做到理论和实际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规范科技中介机构的工作,调节价格上的矛盾,处理价格纠纷。

还能够为创新主体提供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的各种技术的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科技中介机构主要是起到一个媒介的作用,要想确保它能够发挥出媒介的作用,需要在体系的内部进行广泛的传播,并能够对体系中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提供一个补偿的作用。所以我们将科技中介服务定义为,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中介方以知识、技术、经验、资金和信息等为创新主体提供实现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各种技术服务。

二、科技中介机构在中小企业中的技术转移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科技中介机构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如今将科技中介机构将科技与中小企业联系起来,是促成高等学校、科学院、企业和企业之间共同进行的技术创新的重要的力量,也是将科技融入到生活的重要的一个方法和步骤。技术转移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并且能够实现生产力并且能够实现经济价值的一个根本的途径,技术转移可以使一个国家和地区加速技术的进步,是能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的手段。经过实践证明,科技中介机构通过与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成为促进科技成果发源地和产业界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这是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向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的一个有效的途径。科技中介机构能够通过有效的工作,促进各个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将科技成果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能够有效的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要想让中小企业促进生产力,就必须要让中小企业向技术转移的方向发展,科技中介机构是一个专业的进行科技中介服务的单位,所以应该对于科技中介服务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合理化要求,现在目前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工作程序上的问题,程序是一个工作的根本,有利于规范科技中介机构的行为,但实现工作中有些工作人员还是没有办法严格的按照六关,第一关就是受理关,科技中介机构在有些时候会存在法定回避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应该被自己利己的思想所支配,应该尽可能的回避。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并没有全方位的素质型或者科技型的人才,所以通过科技中介机构向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的服务,提高了他们的技术素质、人员素质、管理素质和技术创新水平和效率等等。中小企业能够与世界接轨主要是科技中介机构,而科技中介机构可以说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一种社会化服务的机构,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其科技和经济的结合,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科技中介机构为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主要还是以技术转移为中心,以科学院或者是高校为依托建立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已经成为了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建设的一个新的模式,这个模式成为科技链和产业链、大学和企业之间一个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主要的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的信息库,而且发展方式将得到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三、进一步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向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

要想进一步的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向中小企业的技术的转移就必须要明确科技中介服务在中小企业中的发展的在进行调查的时候应该由至少两名科技中介服务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并且为了使服务的结论是客观科学的还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第四个是服务过程关,这要求科技中介服务人员填写相关的意见书,意见书上主要需要写明在进行服务的时候用到的方法和依据还需要写出参照物等。第五个是服务结论关,在做结论的时候需要对结论中的价格进行定义和声明,并且需要将限定的条件写全面。第六是结论送达关,这是最后一个关卡,将科技中介服务的结论书给委托方的时候需要委托方和科技中介服务人员同时签名或者盖章,并且还需要写明日期。一个能够将科技产品带给社会一个主要的传播者,应该提高对科技中介机构的管理。是为社会进行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科技转移将人才技术的优势向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方面发展,因此,技术转移、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的工作将会成为今后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内容,应该努力的营造出一个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向中小企业科技转移的服务气氛。

科技中介机构向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的成功与否也有赖于市场的旺盛的需求,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一些技术转移的时候和不同的需求层次,才会在对中小企业的科技转移中起到有效的利用,科技成果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要想真正的改变我国的科技资源,需要形成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体系,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在经济结构上和产业结构上的战略调整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必经之路,科技中介机构需要充分的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全面配合政府的政策,将科技转移给中小企业从而形成高技术的产业。

参考文献

[1]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机理研究.基于知识转移与创新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0):72-74.

服务中介机构 篇4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利用空余时间从事兼职工作。中介机构作为连接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桥梁, 在解决大学生兼职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对于社会经验缺乏和自我防范意识薄弱的大学生, 在面对参差不齐的中介机构时, 如何有效利用中介资源更好地为自身服务已是一个社会性的话题。因此, 我们对对中介机构服务大学生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以提高大学生对中介机构的认知水平, 并对中介市场健康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调研设计

本次调研以武汉在校大学生和部分中小型中介机构为对象, 我们首先以神秘顾客的身份探访了6家中介机构, 其次对身边同学进行了深度访谈, 最后设计调查问卷并对武汉部分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的问卷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大学生兼职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调查了解大学生对目前中介机构评价水平。在进行问卷调查时, 我们随机选取了武汉五所高校, 并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高校中选择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11份, 回收率82.2%。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 有50.4%的男生, 49.6%的女生;各年级学生占样本的比例分别为:大一, 19.0%, 大二, 43.3%, 大三, 24.1%, 大四, 13.6%。调查结果显示, 有66.2%的人有过兼职经历, 而其中有高达42.0%的人曾通过中介机构找过兼职。

三、中介机构服务大学生的现状

(一) 大学生对中介机构缺乏信任

通过对身边同学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目前中介机构存在不信任, 对中介机构提供的兼职工作存在感知风险。另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归纳, 我们设计大学生对中介机构所担心的8个问题 (见表1) 。在调查中, 受访者对表1中的陈述, 完全赞成得5分, 完全不赞成得1分。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对中介机构信任度较低, 大学生最担心的三项分别是:中介机构乱收费、提供的兼职信息不真实和认为兼职中介不正规, 这三项得分分别为4.43、4.39和4.37。此外, 对于中介泄露个人信息这方面的问题, 学生对此不是特别担心, 此项得分为3.85。

(二) 大学生对中介机构的满意度评价偏低

满意度是客户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效果与他的期望价值相比较之后, 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Oliver的“期望不一致”理论是满意度研究的基础, 即当产品的实际表现超过期望时 (正的不一致) , 顾客认为是满意的;但当期望超过实际表现时 (负的不一致) , 顾客则认为是不满意的。研究显示, 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决定了顾客满意度。目前, 对服务质量的测量采用SERVQUAL量表 (PZB模型) 的较多, 通过衡量顾客服务预期与服务感知的差值来测度服务质量。PZB模型将服务质量分解成五个维度:有形性, 顾客所感知的外观;可靠性, 顾客感受安全可靠;响应性, 顾客的反应能得到及时的响应;保证性, 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与承诺一致;关怀性, 为顾客提供个性化、关怀性的服务。根据PZB模型, 结合人才中介机构自身特点, 本文设计了六个维度的指标:关怀性, 为应聘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真实性, 向应聘者发布真实的广告信息及兼职信息;可靠性, 向会员提供有效的收据及合同;收费合理性, 不存在乱收费;保证性, 中介提供的兼职工作与会员期望一致;附加服务, 能为会员提供相关培训 (如面试技巧等) ;最后加了一个关于大学生对中介机构总体满意度评价的问题。受访者对各方面进行打分, 最高为5分, 最低为1分。调查结果如下:六个评价指标得分均较低, 得分最低的三项为附加服务、可靠性、收费合理性, 分别为1.82, 2.34, 2.35。得分最高的为关怀性, 这是唯一得分超过平均值的指标, 得分为3.17。此外, 总体满意度得分仅为2.18。结果表明, 大学生对中介机构的满意度评价较低。

四、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 办事处隐蔽性强

我们在暗访中发现, 很多中小型中介机构的办事处常设在普通居民楼上, 门口没有任何醒目标志, 若不通过电话告知很难发现其具体位置。还有部分中介机构通过校园代理间接向大学生收取介绍费, 部分大学生甚至连与中介机构接触的机会都没有。中介机构在位置设置上的隐蔽性, 一方面可以逃脱监管部门的查处, 另一方面也为收费后不履行介绍工作的义务提供了便利。

(二) 宣传方式“鱼目混珠”

部分中小型中介机构在寒暑假和节假日常假借某些知名企业的名义公开招聘促销员、礼品派送员、礼仪等类型的兼职, 被涉及的企业多为饮品、家电、运动服饰等行业的知名品牌。它们提出的报酬相对丰厚, 且对兼职者自身条件的要求较低, 宣传信息具有较强的诱惑性和欺骗性, 会员在缴纳费用后很难前往自己期望中的企业去工作。

(三) 行业诚信度低

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 中介人员在对应聘者进行“面试”时, 常承诺会按他们的个人要求及时为其安排合适工作。在缴纳会员费后, 部分中介机构在具体工作落实上会推荐与期望不一致的工作、延后推荐工作或不推荐工作, 行业诚信度较低。由于缺少有效的法律凭证或无处寻找中介机构的踪迹, 部分大学生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 面对一些流动性强、无证经营的中介机构时常显得无计可施。

(四) 不能介绍理想的工作

中介机构介绍的工作常以户外饮品促销、发单、礼仪、家教、礼品派送为主, 这些工作技术含量较低, 大多只需按固定模式进行重复性操作, 且在工作绩效设置上常高于大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部分用人单位甚至把大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 让其从事一些与自身所学专业无关、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这对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与领导能力的作用收效甚微, 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

五、关于促进中介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 政府部门加强监管

政府监管部门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对中介市场的信用管理和行为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实时对中介机构进行从业资格审查和违规行为检验, 对触犯相关规定的行为予以法律制裁, 提高违规的信用风险和经济处罚。劳动保障部门应对人才市场上现有的中介机构进行信誉评级, 并在权威媒体上公布相关信息, 为大学上找兼职提供专业的信息支持, 减少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二) 中介机构改善自身经营状况

首先, 中介机构应遵纪守法, 提高行业自律性, 在宣传方式和招聘信息上正规化, 在业务流程上规范化, 在会员收费上透明化, 让大学生自愿把中介机构作为实现应聘者与兼职单位之间有效连接的纽带。其次, 中介机构应寻找一种双赢的经营模式, 尝试着在为会员提供优质的服务的同时, 认真履行介绍工作的义务, 及时敦促用人单位与大学生签订有效的劳动协议, 通过提高会员满意度实现机构的健康、长远发展, 切不可通过服务人员欺骗性的言行获得短期利益, 损害机构及行业信誉。最后, 中介机构应寻找更多的合作企业, 搭建起更加完善的信息平台, 以便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求职信息, 满足会员的多样化兼职需求。

(三) 大学生应学会保护自己

首先, 大学生应多样化自己的兼职途径, 除采用亲属介绍和朋友推荐的方式外, 可以尝试通过直接登门征询、担任校园代理等兼职途径实现锻炼自己的目的, 避免到时选择的余地过少, 陷入只能借助于中介机构的被动境地。其次, 大学生应认真阅读《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 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大学生在找兼职时, 一旦发现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切不可盲目采取一些违法性报复行为, 要学会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沈一鸣, 占珊.大学生兼职市场调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8)

[2]邹亮.非法劳动力中介对大学生伤害分析及预防整治[J].视野, 2008 (8)

[3]Oliver, R.L.,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0

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承诺书 篇5

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承诺书

一、自觉遵守国家和山东省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

二、不伪造、转让或者租借资质、资格证书,不转包项目;

三、严格按照批准的业务范围开展中介服务活动;

四、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认真开展中介服务活动,确保中介服务质量,不出具虚假报告;

五、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活动,自觉维护聊城市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市场秩序,不搞恶意竞争;

六、自觉接受各级安监部门的监督,及时报告活动情况,按时报送业绩。

如违反上述承诺,自愿接受处理,问题严重的报省安监局严肃处理。

本承诺书一式两份,一份在聊城市安监局规划科技科备案,一份由各中介机构留存。

承诺人(签名):

株洲信用评级规范中介机构管理 篇6

目前,该局已建立了信用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并制定了信息的征集方式与评级考核标准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信息内容全覆盖,征集方式多样化

“信用信息征集涵盖土地、测绘、矿产三大领域,共涉及到15个科室部门,且每个领域所征集的信息都不相同。从地矿科来说,要征集的信息主要是地质勘查、矿山储量动态检测等。”该局地矿科科长刘光辉介绍。

目前,从业单位个的信用信息主要由基础信息、良好信用信息、提示信用信息和警示信用信息构成,包括资质类别、履约、表彰和处罚记录等信用信息。该局行政审批科负责人袁宏透露。

经由相关部门考核评级后,由征信机构负责信息的征集和整理。目前,该局确立了行政审批科为征信机构,负责信息征集,并与信息中心合作建设全市国土资源领域信用信息数据库,提交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并进行公开,供大家查阅。

此外,为保证信用信息征集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该局还规定,与从业单位及主要从业人员有利益相关的单位与个人均可向征信机构提供其信用信息。

评级与奖惩标准细化,可操作性较强

如何通过征集的信用信息来对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进行信用评价定级,进而通过评级结果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是构建国土资源领域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的关键和目的,关系到信用信息管理制度能否真正有效发挥作用。

为确保信用信息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在征求多方意见的情况下,综合众多量化考核体系,制定了评价考核体系和奖惩体系,指标细化且可操作性强。

根据各部门考核的评价内容,该局将信用评价基本总分值定为100分,实行良好信用信息加分,提示信用信息和警示信用信息减分。根据得分,该局将从业单位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级,主要从业人员信用等级分为A、B、C三级。在评价期内企业运行行为规范,履行合同情况良好,无任何不良行为记录,根据信用评价指标得分超过120分,则获得信用A级。“目前我们对从业单位与个人制定了信用级别的分类,经初步统计,已对150多家从业单位进行信用评级。”该局行政审批科负责人袁宏介绍。

在完成对信用信息的征集与评级之后,株洲市国土资源局特别注重对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将从业单位信用信息与用地和探矿、采矿准入等资格审查和诚信评价挂钩。

信用评级中表现优异的从业单位与个人,在评优评先、项目招投标、安排项目和拨付有关补贴资金时予以倾斜,在服务上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便利。

信用级别较低的从业单位与个人,则将其列入监督检查重点,对其不良业务行为,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得承担国土资源领域业务。情节严重的,给予降低资质级别、吊销资质等处罚。

目前,该局拟每年对全市国土资源领域从业单位与人员进行一次考核评级。

服务中介机构 篇7

1.1 人才中介机构的产品与其定义

(1) 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主要是指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 目的是要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 完善人才流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2) 人事代理。

人事代理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人事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 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代理是指拥有合法执业资格的人才中介机构受企事业单位委托或个人委托而代理完成相关人事事务的一种契约服务关系。

(3) 人事外包。

人事外包又称人力资源外包 (Human Resource Outsourcing, HRO) , 是指由服务提供商提供通常是由企业内部有关部门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人事外包服务提供商通过与企业签订服务合约, 为企业提供特定的人力资源服务并收取服务费。

(4) 人才派遣。

人才派遣又称人才租赁、人力派遣、劳动派遣、劳务派遣等, 是指由派遣机构与受派遣人 (派遣雇员) 签订劳动合同, 依据派遣合同将其派至要派机构 (市级用人单位或者派遣雇员直接为其劳动服务的单位) , 在要派机构管理、约束、支配下从事劳动的一种新型劳资形态和用人方式。

(5) 人才培训。

人才培训是指人才中介机构为使人才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 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增强人才的市场竞争能力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人才资源管理活动。

(6) 人才招聘。

人才中介机构开展人才招聘业务, 就是接受用人单位的委托, 代替用人单位招聘符合要求人才的过程。人才中介机构可以运用互联网络、平面媒体、现场招聘会、猎头等各种招聘途径提供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的服务。

1.2 人才中介机构的作用

(1) 提供人才供求的平台。

人才中介机构是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两者之间的桥梁。人才中介机构按照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 人才中介机构向市场发布人才供求信息, 将不同市场主体联系起来, 使市场活动有秩序地展开, 从而形成了一个人才资源市场供求的平台。

(2) 构造人才市场。

第一, 从人才市场的运转来看, 人才的自由流动是人才市场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第二, 人才中介机构有单个组织或个人不能拥有的信息网络、技术能力, 在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法律的监督下, 对于提高交易效率、维持市场秩序、保障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 人才中介机构不仅仅是一个中介机构组织, 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机构。

(3)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 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人才中介机构作为人才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其自身的经营活动来融通、调节人才供求, 尽可能地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2 国内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现状

2.1 人才中介机构的数量繁多, 专业化程度差, 种类不齐全

我国人才中介机构的发展处于初期粗放式服务阶段。人才中介机构整体规模进一步扩大, 已经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各地、各行业, 服务于各类人才的市场网络。虽然人才中介机构数量众多, 但是仍然处于初期粗放型增长状态, 大多专业化程度普遍较差, 专业技术落后, 功能单一, 服务质量低下。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

2.2 人才中介机构的产品多元化, 业务面广, 但业务不精不细

目前, 人才中介机构的服务产品和服务项目, 已经从单一的人才招聘会服务, 转变为人事外包、人才派遣、人才培训、人才招聘、人才测评、人事咨询等多元发展的格局。很多公司的业务包罗万象, 什么业务都做, 但没有自己的优势, 没有自己的特长。很多中介机构还依赖于会展业和传媒业的运营形式, 简单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交流的场所或信息, 而没有为其提供咨询指导, 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等专业服务, 并不完全具备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的特征。

2.3 人才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素质低、水平低

人才中介机构的设立条件以及业务的规范程度各地参差不齐, 总体看, 中介服务新机构多、新成员多, 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偏低, 加上市场法制化管理力度不够, 因此无论中介服务的质量、效果和法制化, 还是道德性的自律都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影响了人才市场的内在质量, 也有的成为市场管理中的突出矛盾。

3 国内人才中介机构竞争环境分析

3.1 国外猎头加快进入中国市场, 来势凶猛

国际人才中介机构多种多样, 在各类国际人才中介机构中, 最具代表性的当数以营利为目的、以高级人才为主要对象的跨国人才中介机构, 也就是国际猎头公司。一个成功的国际猎头公司, 已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套人才网络系统;有充实高效的人才库, 一个需求可以有几个乃至几十个人选, 可以在整个网络内共享信息资源, 并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客户展示出来;有一支咨询专家队伍, 这样公司不仅可以回答客户提出的各种问题, 而且可以向客户提供各种建议, 同时可以保证为客户提供最恰当的人选。由于国内人才服务业起点较低, 自身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高端业务留下空当, 正好给了国外猎头公司一个预期收益的巨大市场。

3.2 国内各机构纷纷加快了进入市场的步伐

由于现在人才服务业务层次大众化、客户资源共有化、现有品牌脆弱、预期收益较高、进入壁垒较低等特点, 国内具有资本实力的组织和个人势必关注该领域。

3.3 市场发展的需求和市场机构的竞争, 会促使服务的深化和专业化

可以预见, 各种专业化的猎头公司、人才招聘公司、人才派遣公司、企业经营者人才公司、人事咨询公司、人才培训机构、人才素质测评机构、职业咨询调查公司、市场工资调查公司等多种人才市场组织形式会有长足的发展。

3.4 资源整合是人才服务业的突出特点

市场供需两个主体任何一方不到位都将极大影响中介服务的成效。人才服务业的供应机构, 特别是高等院校和职业技能学校, 只有解决好就业问题, 才能更好地解决招生问题, 而扩招又使毕业生、学校面临更大的就业困难。比较人才市场竞争经营实力的同时, 要看到竞争对手的发展方向即他们的服务开发动向或市场转移动向。通过收集业界动态, 辨析竞争的变化格局, 有目的地调整业务取向, 以在后续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4 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竞争成功关键因素

4.1 正确服务理念

人才中介机构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人才交流、人才评价、人才培训、人才派遣、人才推荐以及人事代理等项目。所有这些项目的本质是服务, 它向社会提供的既不是人才劳动力也不是一般商品, 而是服务。人才市场中介机构是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中介服务及其他服务的专营或兼营组织, 在产业划分中也把其划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因此, 人才中介机构应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以“提升服务品质, 加强合作伙伴关系”为目标, 把服务、质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全员参与, 倾听客户的心声, 把握市场脉搏, 力求做到同时满足用户眼前需求与未来发展需求的目标。大力推进服务的标准化, 把提供服务当做一个品牌、一个产品来实现。规范服务的质量、功能、标准及其生产能力、生产规范等要素, 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多渠道、规范化和人性化服务。

4.2 专业化的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 一条龙的服务

人才市场中介机构是为人才和企业提供服务的。而人才是高层次的劳动力, 具有极其复杂性和隐含性, 而且用人单位环境的不同和人才个性差异也决定了人才发挥作用的高低, 有时非要等到人才使用后方能得到评价。人才的复杂性和人才交换的不确定性, 决定了人才中介产业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产业, 需要受过专业教育与培训、拥有丰富经验的从业人员。因此, 当前人才中介机构最重要的任务是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引进专业化的服务方法, 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这样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同时提供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

4.3 人员素质高, 服务规范化

人才中介机构是为高层次的人才劳动力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的组织。人才劳动力交换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和获取人才和企业的全面信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 必定影响人才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 影响人才中介机构的发展。

4.4 走品牌化道路

目前, 人才中介机构层出不穷, 人才中介市场处于粗放型增长状态, 大量劣质人才中介机构充斥人才中介市场, 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导致整个人才中介市场丧失诚信。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必须走品牌化道路, “品牌”的形成在消费者的眼中意味着质量的保障, 客户在找人才市场中介机构时会做同类比较, 以帮助自己找到最适合的中介机构, 获得满意服务。但是品牌是需要积淀的, 就如同张小泉的剪刀、同仁堂的药, 人才中介机构品牌化也需要时间的积淀。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只有在坚持诚信的原则下, 走专业化道路,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高质量服务, 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 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本文旨在对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竞争的成功关键因素进行研究, 分别从人才中介机构的基本业务和作用、国内现状、竞争环境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这四方面来进行研究的。

服务中介机构 篇8

1 邯郸市“机构”的现状与特点

1.1“机构”的现状与作用

“机构”是指以科技成果为载体, 能够在研究层和产业层之间起到沟通和支持作用的专业服务机构。目前在我市主要有常设技术市场、科技情报部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近年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我市的“机构”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2008年底, 全市有各类“机构”82家。“机构”的建设, 为大力推进市校合作, 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做了卓有成效的服务与“链接”工作。据统计, 几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1200余人次, 科技成果258项, 累计服务企业1800余家, 为企业提供咨询3.8万人次, 培训人员2.7万人次, 帮助企业申报项目500多个, 争取国家、省科技发展资金近2000万元, 签订技术贸易合同887项, 技术成交额2.5亿元。以企业需求、项目对接、人才培训、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科技咨询等专业服务为职能的“机构”, 成为我市科技创新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 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大批高精尖的专业人才, 难找到施展才能的平台, 被闲置在科研单位、高效院所的成果转化难, 这个喊了多年的“老问题”, 始终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好。除了体制方面的原因外, 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缺乏联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有效渠道。而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官产学研”这一链条中, 政府主要是宏观指导与协调, 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全部大包大揽, 更多的是要依靠“机构”具体实施与运作, 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效对接。实践证明, “机构”在技术转移中, 能够有效降低创新成本、规避创新风险与提高整体创新功效;在促进科技创新与实现成果产业化方面, 已经并继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特点

1.2.1 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的“机构”, 形成服务的主体。

自2004年邯郸市成立第一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后, 全市19个县 (市、区) , 相继成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 隶属于同级科技管理部门下属的全额事业单位, 现已成为连接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主渠道。

1.2.2 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逐步建立。

自07年6月13日邯郸县钢铁生产力促进中心挂牌运行, 这是我市首家行业促进中心。一批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 逐步成立了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如永年县标准件、鸡泽县辣椒和矿区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等。

1.2.3 多种体制运行的模式日益凸显。

过来我市的“机构”, 多数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 全部吃的是“皇粮”。为企业搞服务都是无偿的, 以社会效益为主。邯郸县钢铁生产力促进中心, 则是一家背靠政府, 面向钢铁产业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突破了“官办”的模式与单靠“吃皇粮”的体制。

1.2.4 科技服务正在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延伸。

以往的中介机构, 服务内容是“单打一”, 现在已步入多元化的领域。即由过去从事的技术对接、信息发布, 已逐步向企业诊断、科技咨询、技术贸易、人才引进、技术培训、协助企业搞好质量机构认证、项目对接与成果评估等多学科、广领域拓展, 服务链条逐步拉长。近3年来, 曲周生产力促进中心, 年均服务企业超过100家, 年创社会经济效益超过8000万元;高新技术技工贸总收入1.5亿元, 年增长20.8%, 民营企业技工贸总收入3亿元, 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已超300万元, 技术出口合同额1000余万元, 利用外资合同额1500万元;与国外签订技术合作协议3个。临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先后引进各类技术人才136人, 协助企业向国家、省、市申报各类科技项目41个, 批准立项20个, 为企业争取科技项目经费500万元, 企业新增产值3960万元, 新增利税842万元;围绕县域特色产业, 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2万人次;引进项目2个, 引资1.51亿元, 增加就业人数2180人, 由于工作突出, 该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

2“机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外部环境对“机构”的顺利发展有直接影响

2.1.1 政策法规环境。

调查显示:全市尚未出台加强“机构”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 没有合法与应有的社会地位, 总有“名不正, 则言不顺”的感觉。调查显示:认为政策法规环境较好的占26%;一般的占52%;不理想的占22%。

2.1.2 社会环境。

据调查, 对“机构”信任度一般的占50%;较信任的占6%;信任与不信任的均占22%。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上五花八门的“乱中介”, 扰乱了市场秩序与人们的视线, 在一些人的心理上认为中介就是耍嘴皮子, 没有自己的东西, 充其量是推销别人的技术罢了。更有甚者, 把“中介行业”与社会上的职业骗子划上了等号, 因而对“中介”存有某种偏见, 信任度大打折扣。

2.1.3 宣传不到位。

科技中介是一个新兴服务行业, 加之宣传不太到位, 社会对这个“陌生人”, 不认识或缺少全面的了解。具调查显示:了解的占27%;不太了解的占50%;不了解的占23%。由于“不识庐山真面目”, 加大了科技中介服务工作的难度。

2.2 人才队伍和服务能力与企业的要求不适应

2.2.1 普遍存在规模小、人员少的情况。

据调查显示:县级“机构”平均不足5人的占65%。

2.2.2 整体人员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

表现为专业化程度低、经验不足、年龄偏大。据调查统计, 48%的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55%的人员工作经验不足, 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56%。科技中介是与社会和市场打交道的服务行业, 从业人员不但要有专业知识, 还需有洞悉市场发展趋势的锐利眼光、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和较强的运作能力。除人员整体素质良莠不齐外, 还存在60%左右的“机构”缺乏清晰的业务定位, 服务内容单一、质量不高、领域狭窄、信息量小、手段落后, 难以满足客户的多方位、高质量的需求, 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问题。据调查, 对科技中介的服务能力、质量及手段, 认为较满意的占27%、一般的占50%、不满意的占23%。

2.2.3

部分“机构”依附性强, 独立性差, 开展科技服务, 放不开手脚, 有时处于被动地位。

2.3 资金投入力度小

多数“机构”投入不到位, 基础设施和必要的硬件建设没跟上。据调查, 认为投入一般、不太到位和不到位的分别占36%、23%和41%。35%的县连传真机都没有;有的“有名无实”, 只挂了一个牌子, 人员、设备与投入等都没有落实, 唱的是“空城计”, 为企业提供高质量、宽领域的服务就无从谈起。今非昔比, 现在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逐步加快, 用过来传统的服务手段与方法, 已明显滞后。过时的信息, 客户就不接受;科技含量低的成果, 很难找到市场。

2.4 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区域经济和行业之间均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有的县领导重视, 投入大, 发展就快;反之, 发展就慢。如临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过程中, 县政府决定把投资1800万元的万亩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投资350万元的科教大楼划归“中心”管理使用, 并支持“中心”启动资金20万元;“中心”先后投资38万元, 配置了微机、打印机、传真机、交通与通讯工具等现代化办公设备, 并建立了自己的信息服务网站, 使“中心”树立了良好的对外窗口形象。2006年该县“中心”以进入省级先进中心行列, 正在向国家级“中心”迈进。

2.5 政策扶持不到位

对民营和其他经济形式的“机构”, 政府在税收、工商、资金倾斜与银行信贷等方面, 没有起步前的优惠政策。想从事这行工作的人, 感到心中没底, 怕有风险, 担心做赔本买卖, 导致了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缓慢。

3 建议与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发展“机构”, 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要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 大力宣传“机构”的工作性质、服务职能、业务范围和职业道德等, 让全社会都知道该机构是背靠政府, 连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桥梁”, 根本不同于社会上无合法资质、无资金、无场地的“黑中介”;让社会对“机构”真正了解、认识, 才会产生信任感。为“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

3.2 健全相关法规政策, 政策扶持到位

完善的政策与法规机构是“机构”发展的基础, 是保证科技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制度条件。发展“机构”, 应从完善法律与政策环境入手, 对营利与非营利“机构”, 要区分情况, 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 使各类“机构”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定位。要加强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机构建设, 要通过政策法规的建立和完善, 明确“机构”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管理体制与行为规范, 明确政府与各类“机构”的相互关系, 形成法律定位清晰、政策扶持到位、监督管理严格、市场平等竞争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特别是民营“机构”, 政府应在税收、工商、银行小额信贷与资金等方面, 给予一定的政策性优惠和支持。“先扶上马, 后送一程”, 解决起步难与担心有风险的后顾之忧问题。

3.3 建立适应市场运行规律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激发“机构”的内在活力

3.3.1 转变政府职能, 明确“机构”的发展定位, 保证“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

加快“机构”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脱钩改制, 消除“机构”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利益驱动机制。

3.3.2 遵循市场竞争规律, 深化体制改革, 鼓励发展股份制、合伙制的科技中介组织。

鼓励公民、其他社会法人根据需求创办各类“机构”, 打破不利于科技中介服务市场竞争的行政、区域与行业垄断, 努力培育多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市场主体, 大力发展民营“机构”, 增强整体竞争优势。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4.1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根本所在。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中介是知识密集型行业, 要努力建设一支科技素质高、市场意识强、专业知识广、信息渠道宽、公关能力强的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复合型的科技中介人才队伍, 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增强核心竞争力。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会同劳动、人事、教育等单位, 对“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等专业培训和考核, 进行资质认证, 以提高在岗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3.4.2 加强自身建设。

要对年轻有为、事业心强、热爱本职工作、发展潜力大的“苗子”与业务尖子, 有计划地送到高等院校, 进行专业深造和定向培训, 及时“充电”, 不断更新知识, 始终站在本行业的前沿阵地;同时把外地科技中介服务的专家与“高人”请进来, 定期对在岗职工进行专业“换脑”, 为“机构”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 确保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3.4.3 制定完善灵活的人才流动政策与机制。

要鼓励高学历、有经验、高素质的人才从事科技中介服务活动, 使科技中介从业人员的劳动获得社会承认, 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

3.5 加大对“机构”建设的投入

地方同级财政和科技管理部门, 要设立“机构”发展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支持“机构”公共信息平台和技术平台建设。整合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各类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 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采用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贮存和传递手段, 搞好各类信息的分类贮备, 还要制定和实施科技资源共享制度, 确保各类信息与科技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共享。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要做到“六个到位”, 即资金到位、人员到位、办公场所到位、基础设施到位、服务手段到位和管理到位。

3.6 建立各类科技中介行业协会, 完善制度, 加强行业管理与监督

要以会员制为主要形式, 按照自愿、平等的原则组建各类科技中介行业协会 (如市生产力促进协会等) , 积极开展同行业交流与沟通、跨行业协作和市场拓展活动, 使协会成为“机构”与政府、中小企业、科研单位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营利性“机构”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大胆探索多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 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壮大;非营利性“机构”要以服务为宗旨, 主要在难以取得相应经济回报的领域发挥职能作用。要指导行业协会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 制定和实施行业行为规范、资质认证、执行操守、违规惩诫等行业管理制度, 形成重合同、守信用、诚信经营的行业风尚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保护与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摘要:本文结合当地实际, 调查了邯郸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了问题的成因, 并就进一步加快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建设的步伐,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服务中介机构 篇9

在我国,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为科技服务体系的主要力量, 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其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服务活动, 能够有效降低创新创业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一、区域创新体系

1、创新的提出

1912年,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 (J.A.Schumpter) 在他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他认为, 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 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既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 也包含了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本意来看, “创新”指的是一种经济活动, 是人类在完成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之后, 所做的介于科技研发和企业生产经营之间的活动。

1 98 7年, 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 (C Freeman) 在研究日本的经济发展时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NIS) 的概念。他认为, 国家创新系统“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中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 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相互影响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改进和扩散”。我国学者冯之浚 (1999) 、胡志坚 (2000) 等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和功能。从行为主体上看, 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中介机构是系统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从创新体系的功能上看, 主要为知识创新功能、技术创新功能以及知识与技术传播和应用功能;从结构上看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子系统、技术创新子系统和提供支撑的经济、制度与文化创新子系统。

2、区域创新体系

(1) 概述。区域创新体系 (Regional In novation System, RIS) 是一个新兴的概念, 它的研究建立在创新理论和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基础之上, 是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现有的创新理论, 它更加强调区域内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以及商品、资金、知识和人力资源等在区域内的流动和最优配置。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正成为国内外促进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1992年, 英国库克教授最早提出并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在《区域创新体系: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政府管理的作用》 (Braczyk, Cooke&Heidenreich) 一书中, 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认为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 而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

挪威学者魏格 (Wiig, 1999) 认为, 区域创新体系主要包括:进行创新产品生产供应的生产企业全;进行创新人才培育的教育机构;进行创新知识与技术生产的研究机构;对创新活动进行金融、政策法规约束与支持的政府机构;金融, 商业等创新服务机构。

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与进化经济学理论相融的现代区域科学理论;另一个是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区域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区域内各个创新主体在一定的创新环境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特色的、与地区资源相关联的、推进创新的制度组织网络, 旨在推动区域内新技术或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

(2) 区域创新体系的组织结构:

胡志坚、苏婧 (1999) 认为, 构成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有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主体要素包括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功能要素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环境要素包括体制、机构、政府和法制调控、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条件等。

潘德均 (2001) 将区域创新体系划分成三个主体系统和三个支撑系统。三个主体系统分别是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为主构成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及由各种科技推广和中介机构组成的创新技术扩散系统。三个支撑体系则分别是:以高质量教育为特征、高等院校为主题的创新人才培育系统;由中介机构等组成的服务系统、促进创新的政策与管理系统以及由科研机构、信息情报、技术市场和各种社会服务机构组成的社会支撑服务系统。

二、中介服务机构与区域创新体系

中介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技术转移和扩散的重要渠道, 是区域创新体系中各主体要素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桥梁, 是“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是市场机制的重要载体, 是联系科技与经济的中介”。在创新活动中, 中介机构在加强企业间联系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为大企业服务, 也可以为中小企业服务。作为市场的中介, 这些组织机构兼具市场的灵活性与公共服务性两方面的特点, 不仅可以有效协调与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还可以不断帮助政府部门和市场激活资源, 进而增强区域创新的活力。

1、科技中介服务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科技服务体系的主要力量, 是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有效降低创新创业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需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挥作用。科技中介服务的存在方便了传统意义上创新源的作业专业化, 也方便了研究开发机构和用户间的沟通和交互。

2、中介服务机构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

(1) 中介机构与企业。中介机构为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各种服务, 中介机构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进而提高区域创新体系的绩效。如科技企业孵化器, 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承担着培养科技创业企业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任, 为创业企业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 使创业企业能够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 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之一。

(2) 中介结构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可以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包括咨询、信息、场所等方面的服务, 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从而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如科技中介, 它多以科技咨询为载体, 以大学科技园为依托, 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中介机构与政府。政府作为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组织者和调控者, 组织和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创新活动;而中介机构也会对政府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它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 建立专业性或综合性的要素市场, 并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3、中介结构在区域创新体系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

区域创新体系从建立到成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总的来说, 区域创新体系的模式变化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创立阶段, 系统的各种要素在该阶段并不完整, 系统的建立要靠政府来推动;成长阶段, 这一阶段开始由政府单独推动技术创新, 逐步转变为市场多元主体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成熟阶段, 政府的作用让位于市场, 后者在组织、调整、配置资源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张发余 (2001) 也认为区域创新体系应该由起步阶段、大量创新阶段和自组织阶段三个阶段组成。

在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各个阶段, 中介服务机构表现也不尽相同:

(1) 创新主体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 构成创新体系的要素并不完备, 区域创新活动主要靠政府推动。企业需要逐步扩大规模, 高等院校和科研结构需要加强社会服务职能, 科研院所要充分提高自身科研实力。受创新环境和其他要素发展的限制, 中介服务机构并不发达, 创新主体之间只是随机的合作与交流 (区域创新优势P122) , 区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企业等主体的规模扩大和资本增加来实现。

(2) 创新主体的成长和创新网络的形成阶段。随着创新主体的发育和成长, 区域创新活动逐步由政府推动转变为市场多元主体共同推动, 创新环境得到了改善, 中介服务机构得到较大发展, 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之间联系加强, 创新系统更加稳定, 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随着创新主体之间互动的加强, 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逐渐形成创新网络。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成为技术创新所需知识、思想、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来源, 而中介服务机构则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供求双方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 帮助创新要素实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3) 区域创新体系的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 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完备, 政府充分发挥激励创新的作用, 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大幅提高, 创新人才基本满足社会需求, 知识经济模式基本建立, 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方面起主导作用, 创新环境优异。中介服务机构在这一阶段高度发达, 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和扩散, 推动科技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 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是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力量。

三、主要中介服务机构的创新作用

中介服务系统主要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科技中介行业机构以及科技评估机构等。

1、生产力促进中心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其主要功能是在企业之间, 企业与政府机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金融机构等之间架起桥梁, 通过整合社会科技资源, 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服务, 为中小企业产品研制、技术开发提供服务,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升级。

2、企业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 (Business Incubator) , 在欧洲被称为“创新中心” (Innovation Cen ter) , 在我国也被称为“创业服务中心”, 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它为创业之初的企业提供场地、资金、咨询培训等创业环境和专业化的配套服务, 帮助创业者把发明和成果尽快转化成商品。例如大学科技园, 是大学教学、科研和产业结合的载体, 它可以把高校的科技成果通过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或其他有效形式流向企业, 从而有力地拉动高校科研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 使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实践基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题为“企业孵化器在发展中国家的初步评价”一文中将孵化器诠释为“一种受控制的工业环境, 这种环境是专为培育新生企业而设计的”。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 孵化器是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 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 是培育企业家的基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 孵化器无论在技术创新体系, 还是中介服务体系方面都是一个亮点, 是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科技中介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 即国际上统称的非政府机构 (NGO) , 属非营利性机构, 是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 商品生产业与经营者之间, 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科技中介行业协会以实现科技中介机构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宗旨, 协调各中介机构的业务, 推进科技中介机构的资信认证和评价, 协助科技中介机构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推动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的建设工, 向政府提供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等。

4、科技评估机构

科技评估机构是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 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的服务机构。科技评估作为科技管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产物, 已成为现代科技管理的必要手段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科技评估机构一般已建立科技、经济、金融、市场销售等技术管理专家库和专家网, 具备各类科技评估方案的设计能力和组织评估的协调能力, 并与国内外科技咨询、评估机构有广泛的联系, 为科技管理部门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5、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是创新服务体系的引领力量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致力于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加速区域科技进步和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社会力量和以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通过加强和巩固与国内外大院名校的科技合作, 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通过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 促进自身科技研究和开发能力的提升, 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的能力, 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带动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摘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为科技服务体系的主要力量, 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研究基础, 主要阐述了中介服务机构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在区域创新体系不同阶段的表现以及主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创新作用等, 旨在通过本文的论述探讨建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必要性, 以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中介,区域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2]、徐顽强.《区域创新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吴贵生, 魏守华, 徐建国.《区域科技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林迎星.《区域创新优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5]、胡志坚, 苏靖.《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N].科技日报, 1999

[6]、顾新.《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J].中国软科学.2001 (11) :104-107

[7]、吕宏芬, 俞涔.《科技中介服务的理论内涵及其发展动因》[J].北方经济.2008 (9) :67-69

[8]、张敦富等.《知识经济与区域经济》[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9]、林迎星.《国外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论坛》.2004 (6) :65-69

[10]、张发余.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M].经济纵横.2001 (4) :13-16

发展车险市场中介机构 篇10

然而,对于一些自身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新公司,占有市场份额小,开发新产品困难,并很难形成规模效益,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分得一杯羹,就只能把竞争重点放在降低价格上。但由于我国不成熟不完善的车险市场,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如居高不下的赔付率等,使得车险反而会成为利润漏洞。

对于造成保险公司利润率低位徘徊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高额的代理费用。车险的中介机构中,汽车保险代理人这个角色在车险市场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在车险市场的拓展、车险产品的销售环节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中有很大比例就是源自于此,但同时保险公司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高额的手续费。有时车险中介机构销售车险的手续费可以达到总保费收入的两成甚至三成,而这无疑使得本身背负沉重压力的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目前行业内保险公司众多,多数保险公司都希望通过中介机构提高车险产品的销售量,从而加快抢占市场份额,代理费用也因此水涨船高,以至于达到保险公司无力承受的水平。因此这项开支已经成为了保险公司的一项主要负担。然而,另一方面,车险代理业务的过快发展、代理费用过高也使得从事车险代理业务的人员和机构迅速扩张而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不利于车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由于降低保费所造成的恶性竞争。不管是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还是一些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其经营理念皆是以保费收入高低和市场占有率作为衡量公司经营状况是否良好的唯一标准,因此为达到这一目标,绝大多数公司纷纷打响“价格战”,以频频降价作为取得胜利的杀手锏,乃至不考虑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与偿付能力,这使得车险费率的实际水平逐步下降。由于保费收入相对减少,被保险人出险比例不断增加,因此保险的赔付金额没有相应下降,以至于给保险公司带来极大的经营压力并挤占了利润空间。但同时由于竞争的日渐激烈,使保险公司还要继续承受降费这一竞争成本。但我认为,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第三是由于居高不下的赔付率,使得保险公司的成本很难控制。保险公司的车险赔付比率一般能达到40%以上,有时甚至能达到60%到70%,且有逐步升高的趋势,由于理赔这个环节并没有被控制好,直接导致了保险赔付金额的增加。在迅速扩张的车险市场中,保险公司的理赔环节表现得很薄弱,突出体现在理赔的人员不足、理赔人员素质及专业能力良莠不齐上。此外,由于保险公司需要汽车维修部门如4S店代为销售大量保单,故势必要下放一些权利如定损权,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向4S店让渡一些利润。

可见,居高不下的成本是影响经营车险公司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原因。而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就要解决:高额的保险代理费用;高额的竞争成本以及高额的赔付率这三方面问题。而参照国外市场经验可见,我国在保险市场中介机构方面还有很大空缺。

发展车险市场的中介机构将会是保险公司降低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国内的保险中介机构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保险经纪人、保险代理人和保险公估人以及以律师事务所为代表的一系列为保险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的中介组织与公司。代理人通常代表保险公司利益,保险经纪人通常代表被保险人利益,而公估则具有中立性,是站在独立立场为保险当事人提供保险理赔及风险评估服务,而这恰恰是车险中介机构亟待发展的领域。独立的第三方公估机构的出现对于消费者和保险公司而言都有着重大意义。

中介对于一个行业而言,最大的价值和必要性体现在联系和匹配。对于广大汽车保险的消费者而言,车险中介机构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从保险公司获得的准确报价,而目前保险公司开通的电销、网销等直销渠道已在慢慢取代车险中介机构的联系作用。车险的定价往往由车辆的历史赔付和交通违法记录决定,因此价格因车而异。车险中介机构的佣金以保费为计算基础,这一结算方式决定了车险的中介立场将与消费者的利益背道而驰。

保险公司的直销渠道的发展已经压缩了中介机构的生存空间,而目前第三方平台的发展将使传统中介雪上加霜。仅靠信息不对称而生存发展的日子终结了。车险中介机构也将迎来重大变革,站在消费者角度,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才能体现专业价值,激发行业发展的动力,迎来行业发展的春天。

越发达的车险市场,车险中介机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是举足轻重。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通常依靠车险中介机构来完成车险销售工作,其总保费收入中有至少七成到八成源自中介机构的经纪人和代理人取得。而目前,车险的销售渠道正向纵深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更是极大拓宽了车险市场的范围,带动了车险向更深更广的空间不断延伸。

汽车保险中介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具有效率较高,成本低,专业技术水平高等优势,可以在提高市场交易效率的同时降低市场交易费用。

发展保险代理机构可有效的降低高额的保险代理费用;而完善的保险经纪公司在提供保险营销服务的同时能够研发保险产品、提供保费融资。保险经纪公司通过定制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降低保险公司经营成本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降低保险赔付比率,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专业的保险公估公司可有效的规避保险理赔环节所面临的道德风险。目前国际通行的作法是专业的车险公估公司负责对出险的车辆进行定损、理赔等工作,这有别于国内保险公司自己全权负责定损勘察和理赔。由于第三方的介入使定损、理赔工作在更具公平性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自身的理赔成本。德国、法国将事故救援、车辆定损、理赔等一系列工作交由国内较权威的几家服务公司负责。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同样选择专业的保险公估公司进行出险车辆定损、理赔等一系列事宜;韩国更是通过立法认可并确立了专业的公估人员在车险事故、定损理赔等一系列环节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以上举措在为客户提供了优质、高效、公平及个性化的服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了保险公司的理赔成本,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因此利用专业保险公估公司将是降低赔付率减少不合理赔款的有效方法。

目前国内市场存在众多车险中介机构,这些机构的存在,不仅为车险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也满足了广大车主们多样化的车险需求,进而为其提供了便利的服务。保监会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发展车险中介机构。例如,保监会通过关于深化车险中介市场改革意见,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提出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统筹谋划,分步实施,鼓励创新”的基本原则,推动车险中介机构改革创新,提升车险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内部与外部协调共同保障保险市场的改革工作。

日后应提高保险中介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引进管理经验丰富、经营记录良好、资金实力较强的外资保险中介机构,提高车险中介市场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保险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培训制度,同时尝试建立“保险公估师”、“保险经纪师”等资格认证考试制度。在更高层次发展车险中介机构是车险市场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摘要:私家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与车辆相关的事故也在增加。为了转移风险,维护车主利益,每位车主都会主动投保车险,为了方便私家车车主投保车险,许多车险中介机构应运而生。车险中介机构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车险市场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又扮演了何种重要角色值得研究,而发展车险中介机构对于整个行业有哪些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同样值得思考。

关键词:中介机构,车险,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

参考文献

[1]陈端计.论中国保险业的信用整饬[J].保险研究,2004年(4).

[2]李扬,李光荣.2007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

[3]吴定富.保险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近代书画市场中的中介机构 篇11

画廊等商业中介的性质、运作方式和他们在书画流通中的关键作用,揭示出近代书画家与商业中介机构的互相依赖境况。

【关键词】 笺扇店;展览会;美术公司;拍卖会;文化中介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书画作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早在汉魏时代即见诸史端。但中国书画市场真正发展成熟,则是近代的事情。清末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侵袭,中国城市文化、市民文化与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书画商品市场也日益繁荣:一方面,作为书画生产者的职业书画家大量涌现,纷纷挂单鬻艺;另一方面,作为书画购买者的新兴市民、资本主义文化形态下的近代商人、国外收藏家等消费群体迅速崛起,购买量日益巨大;随之,作为链接这两个端点的艺术中介机构也相应地发展起来了。

欧洲文化社会学家和艺术史学家阿德诺·豪泽尔(HauserArnold)曾明确指出:“没有中介者,纯粹独立的艺术消费几乎是不可能的。”[1]55的确,中介是市场运行中的中心环节,是链接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在市场经济中,艺术品要想成为商品,要实现从文化产品到文化消费品的转变,就必须按照市场流通规则,通过市场买卖这一中介环节,从而实现艺术品作为商品所应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在今天,关于艺术品在市场里流通的全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简单表示:

实上,清末民国艺术品市场的完备程度,跟当下已经相差无几。就书画市场的商业中介而言,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画廊、艺博会、拍卖行、艺术经纪人、美术评论家、美术报刊杂志等元素,也都是在近代书画市场才出现并壮大起来的。本文以書画庄、书画社团、书画展览会三种近代最重要的中介形式为中心,对近代书画市场中介机构的存在形式、运作方式、功能特征等进行初略探讨。

一、书画店(庄、铺)

书画店(庄、铺)是一种古老的艺术经营机构,但在近代的书画市场中依然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中介形式,类似于今天的画廊。约在唐宋时期,书画市场上就出现了一些专营或兼卖书画的店铺,例如,在北宋的东京出现了 “卖时行纸画”、“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等商铺,而在南宋都城临安,也有“陈家画团扇铺”,还有专门制作屏风、做画的市肆。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北京、苏州、杭州、南京等工商业发达的城市,经营文房、古玩、字画的门面开始增多,如南京的“十竹斋”、杭州的“南纸店”、北京琉璃厂的一些古玩店等,都是比较有影响的书画经营场所。“清咸丰、同治以来,书画经营机构大规模涌现,如在北京的琉璃厂,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先后开设过122家古玩铺。”[2]66近代的上海也是书画、古玩、工艺等店庄商铺荟萃之地,老城区的豫园一带,原先商摊杂乱集聚,咸丰十年(1860)以后,“惟许设书画笔墨古董等铺,以点缀景物,迥异向时之甚嚣尘上矣”(1)。抛球场(今河南中路、九江路一带)、广东路、四马路(今神州路)等英美公共租界一带,也是笺扇店、笔墨庄的拥趸之所,大小店面不下百余家。

近代的书画经营店形式不拘一格,大部分都是在业务之余兼营字画收售的。有的由古董店充当,即买古玩的同时兼卖字画;有的则由各地的钱庄和笺扇庄代为收件;另外如南纸店、装裱店、茶楼等也是寄卖字画的场所。

在各类兼营书画作品买卖中介机构中,笺扇店在近代书画市场上的发展及其经营活动最具有代表性。笺扇店(庄、铺)原本是信笺、诗笺、扇子和文房四宝等物品的专卖店。中国文人历来就有在扇子上题字作画的雅好,而许多富家子弟也喜欢把玩扇子用于消遣和附庸风雅,在清末书画商品化最为普遍的上海,一些有商业头脑的文化商人看准这个商机,竞相开起了笺扇店。这些笺扇店既保持着出售信笺、成扇和书画用品的传统,又开始为顾客和画家搭桥,代顾客向画家求订名人字画,成为书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一个重要媒介。“当时上海的笺扇店数量非常多,仅同治年间就开设了古香室、青莲室、锦润堂、艺兰堂、丽华堂、戏鸿堂、得月楼、飞云阁、老同春等十多家,光绪又年间开设了九华堂、朵云轩、一言堂、王星记等近二十家,民国前后则出现了锦仁堂、九福堂、笔花楼、清秘阁、九裕堂等近四十家。”(2)据葛元煦《沪游杂记》统计,上海的笺扇店至宣统元年(1909)就已有109家之多了。

关于这些笺扇庄的经营方式,《沪游杂记》中曾有记述:“笺扇铺制备五色笺纸、楹联、各式时样纨折扇、颜料、耿绢、雕翎,代乞时人书画。”[3]76民国前后,“代乞时人书画”已经成了笺扇店的一项主要业务,也是它作为商业中介的主要体现形式。以朵云轩为例:朵云轩成立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刚开始也是以经营扇面与书画用品为主,后来的基本经营方式即成了“代乞时人书画”——画家们向朵云轩出具自己的作品价目,即润格,朵云轩把他们的润格张挂在店内显眼处供顾客阅读,书画买家可向店员们讲明自己要买谁的作品,尺幅多少,然后由店员直接向画家本人求取并付酬金,交易结束后,朵云轩可获得作品润资的一至二成,作为代求的手续费。(3)随着市场的扩大,“代乞”后来发展成了店家主动向画家觅揽作品,放在店堂中代售,然后收取一定的佣金。如20世纪30年代上海南京路上的“王星记”扇庄,每天都派专人外出与大小书画家联络,兜揽书画件以代售。

除了“代乞”、“代售”后的佣金收入,雇佣画家为店中绘制作品,直接出售获利也是笺扇店的一种经营方式。如蒲华刚到上海时就借宿于戏鸿堂,白天为店里作画,晚上则借宿店内阁楼上;任伯年初来上海时也曾一度受雇于古香室;虚谷亦曾专门为九华堂画笺扇……以这种方式谋生的画家,就类似于今天画廊的签约画家。

这些传统的书画经营机构,还催生了一群特殊的人群——书画经纪人。这些中介人承担着接收订件、转交作品和收受润金等责任,是书画家及其作品进入市场的另一条渠道。这些特殊的人群在近代被称为“掮客”。书画掮客们或是低进高出,或是代售代销,从中赚取差价以牟利。如活动于1911—1926年间的“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几乎每天晚上有掮客到馆里兜售书画作品或为买主向书画家预订作品。“海派”画家王个簃也曾回忆说:“我在1933年前后搬到幸福坊。在来的人当中,还有不少掮客。他们有的是带着吴昌硕先生的画来请我鉴定的……有一些掮客知道我收昌硕先生的画,所以当拿到了昌硕先生的一些精品,就会一天几次地来爬我的楼梯。我收藏的昌硕先生的一些作品,差不多都是从掮客手中买下的。”[4]如果说笺扇店是近代书画销售的社会化渠道,书画经纪人就是私人化渠道了。

二、书画社团

社团组织的出现,是近代美术领域中一道独特的景观,也是近代书画市场中一条重要的市场销售渠道。现代意义上的书画社团,“是由从事绘画创作、研究、收藏、陈列、展览以及出版等活动的人所组成的有组织的社会群体”[5]12。近代社团的前身是传统文人书画家的雅集活动,如唐代白居易的“尚齿会”、宋代王诜的“西园雅集”、元代杨维祯的“玉山雅集”、清代卢见曾的“虹桥修禊”等。从清中晚期到民國,书画社团大规模涌现,从1792年成立于上海的“平远山房书画会”,到1949年成立于广州的“丹荔社”,前后竟有319家之多(4)。这些组织机构,有传统金石书画社团,有西画社团,还有版画、水彩画社团等,美术家们依托这些社团,或唱酬应和,联络感情;或交流技艺;探讨画理;或互相扶持;订润卖画;或组织画展;出版刊物;或宣传艺术观念,启蒙大众美术,可谓职能多样,各显神通。

从运行机制和功能来看,近代社团组织是连接书画家与市场的又一个坚实桥梁。社团的中介作用主要表现在为会员代订润格、作品寄售及宣传推介三方面,并从中收取一定的提成。例如在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书画掮客几乎每晚拿许多金石书画、古玩到题襟馆兜售,题襟馆亦替会员经办金石书画作品的销售事宜,外地来上海以卖印、卖字、卖画为生的职业金石书画家,一般亦通过题襟馆,替他们代订润格和介绍金石书画的销路”[6]9,俨然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大型商业中介。有不少章程明确的社团,更是以条文形式详细公示出会员润格情况、作品代售的条件及服务费收取等规定,如《豫园书画善会缘起及章程》中记述:

应纳之润,半储会中,存庄生息;遇有善举,会议酌拨,聊尽善与人同之意云尔。书例,四尺内整张直幅壹洋,四尺外加一尺半洋,纸过六尺另议。对开条幅整张例七折。横幅照直幅条幅例加半。手卷每尺册页每张各半洋。纨折扇同上,镜屏加倍。扁对及碑版、寿屏书撰不能合作者,归专件例论润。画例,照书例加倍。点品工细长题及金笺、绫绢,均照例加倍。其余书画各件另议。

书画家大半都仗砚田,因须先筹公私两全之法,庶可共坚始终乐善之诚。今亦议定所收之润,半归会中,半归作者。“如偶指名专件,仍照个人自有润例,概归本人,与会无涉”。 [7]73

《上海书画研究会简章》:

会中备有笔砚画具,兴到笔走,或书或画,作为寄售品,除照各人仿单例扣取一成外,加纸色费一成。

本会代接书画家之件,限期格外从速,以尽义务。其润笔悉照各家仿单扣取一成。润资交到取件。

会员临池染翰合作,交存会中作为寄售,公定润格若干。售出后,如三人合作,作为四股分,以此类推,取一股存会中,以备开支不敷之补助。“书画家收藏长物愿意寄售者,请交入本会,先行陈列,随时出售,照价也扣一成”。[8]19-20

社团不像书画店一样是一个经营实体,其性质是“混糅了传统行会及近代工商业同业公会的一种同业组织”,“是职业书画家在近代新型工商业都市中,为谋求生存、扩大市场、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一种互助互济的方式”[9]96。但因为社团有着明确的宗旨、目标(如上海书画研究会以“提倡研究、承接收发为宗旨”,青漪馆书画会以“讨论书画,保存国粹为宗旨”,艺观学会以“保存国粹、发扬国光、研究艺术、启人雅尚之心为宗旨”等等),还有着具有一定的行为约束能力组织章程,既满足了书画家的精神需求,又保证了书画家的物质生活基础,因而比书画店更能维护、平衡书画家的利益,从而引导书画市场公开、公平、稳定地进行活动。近代书画社团的会员,几乎囊括了所有活跃在画坛的书画家,而参加有知名度的书画社团,也成了书画家提高社会知名度、打开市场销路的一条极好的渠道。

三、美术展览会

通过展览的形式宣传、出售书画作品,是近代才出现的、与古代完全不同的一种艺术品交易形式。“展览”是源自西方的一种概念和形式,在新文化运动前后才随着西洋美术观念的引进在中国传播开来。在1912年,为了实施“美育”,蔡元培就提倡开办美术展览会,并指导说:“每年举行几次,如春季展览、秋季展览等。专征集现代美术家作品,或限于本国,或兼征他国的。所征不胜陈列,组织审查委员会选定。陈列品可开明价值,在会中出售,余时亦可开特别展览会,或专陈一家作品,或专陈一派作品……”(5)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越来越多的书画家主意识到了美术展览的价值与意义,并身体力行,美术展览会开始遍及全国。

近代的美术展览会,主要有个人展览、社团展览、院校展览、政府部门组织的大规模的美术展览会以及代表国家的中外交流美术展览几种形式。展览的功能则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作品的展示来传播美育,启蒙大众。近代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在其《为什么要开美术展览会》一文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美术可以安慰人们的绝望和悲哀,可以挽救人们的堕落。要使群众享受美术,只有到处举行美术展览会。”[10]43二是借助展览的形式售卖作品,获取利润。这是对书画家来说最直接、最现实的一个功能,也是展览会一直繁荣发展的最大动因。可以说,展览会就是一种大规模、综合性的艺术商品集中展示交易形式,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艺术品买卖场所。

近代的美术展览会举办非常频繁,其中既有纯盈利性的展览,也有不少公益赈灾型的展览。近代的美术报纸以及各社团的会刊等媒体刊物,对各地的美术展览有着大量的报道与记载。如“中国画学研究会”会刊《艺林月刊》记述:

故都六月展览会最盛,计有艺风社、燕社、湖社、晋省旅平同乡研究会、溥心 夫妇画展、京华美术职业学校、蒋兆和绘画近作等,皆有可观。“其他毕业学生,或初弄笔墨者,亦莫不亟求表曝,开个展览会,既可由此扬名,并能侥幸获售,何乐不为?约计秋凉尚有数月,不知尚有多少展览会出现,故都人士,眼福诚不浅也。”(6)

《湖社月刊》也记载着大量“湖社画会”举办展览的情况:

湖社画会自1927年到1932年,每年举办一次成绩展览会,部分出品刊于《湖社月刊》上。“展览期间还进行作品买卖,以第六次成绩展览会来说,售出件数最多,金额总计三千余元”。(7)

“湖社总部,举行展览,所售之票价及售出之画件,所得之候,悉为贩灾之用”。(8)

近代上海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对美术展览会的报道最多,1919年有4次,1920年有3次,以后逐年增加,至1934年已经发展到全年76次,即平均每月6次以上,可见近代展览的发展情况。举办画展卖画,画家的收入快捷又直接,使得展览会逐渐成为近现代书画市场的主要中介形态。并且,从当时报道来看,画家通过办展售画的收获还是比较可观的,尤其是名画家办展售画的收入更为丰厚。“如胡汀鹭于1940年冬在上海大新公司四楼展厅举办个展,画作被订购一空。”[11]65再如1943年黄宾虹办画展,展出作品177件,卖掉了160件,售得款项14万3千余元,去掉各项开支,大致盈余在十二万左右。未成名画家开画展,作品售价普遍比较低,但收入也非常丰实。“如1925年张大千举办第一次个展,百幅作品以每张二十元银洋全部售完。”[12]

由于需要举办展览的数量很多,近代还出现了一批专门提供美术展览的场所。例如:“坐落在西藏路的宁波旅沪同乡会大楼(今西藏中路480号)二楼、三楼、四楼均设有画厅,自1921年6月8日起举办过各种美术展览266次。坐落在南京路西藏路口的大新公司二楼和四楼均有画厅,从1936年8月8日起举办过美术展览189次……还有国货公司画厅、大风画廊、上海画廊、永安公司画厅等,亦办过许多美术展览。”[13]253如果说书画店、社团组织是长期而固定的销售渠道,那么展览就是非定期的集中展示和直接选购,其中的方便与快捷,使展览成了民国书画市场上又一不可忽略的环节。

四、结语

书画店、社团组织、美术展览会是近代书画市场上最主要的三种中介形式,他们承担起了大部分的市场买卖职责。由于处于一个剧烈的社会转型期,近代书画市场中还出现了拍卖会、美术公司、画廊等非常具有现代感的市场中介形式。另外,近代大量出现的报刊杂志等媒体,也通过带有商业性的宣传播报,承担起一定的市场职责,成为辅助商业中介发挥作用的文化中介。

拍卖会是在清末随着西方商人来到中国的,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申报》上曾刊登了一条上海美术作品拍卖的广告:“启者于初五日即礼拜五,十点半钟,在隆茂栈内拍卖把得酒二十七桶,洋画各式,银器墙纸五箱,一应杂货。倘欲买,请至该处面定可也。代利行启。”[13]254成书于1876年的《沪游杂记》对当时的拍卖会也做了描述:“拍卖即叫货。丙子春间,华人亦仿外国拍卖物件。先期悬牌定于何日几点钟,是日先悬外国期,届时一人摇铃号召,拍卖者高立柜上,手持物件另看客出价,彼此增价争买。直至无人再加,拍卖者以小锤拍桌一声为定,卖于加价最后之客。一经拍定,不能翻悔。”[14]111当时的拍卖会大多由外国洋行执行,书画拍品主要是西洋画,也包括少部分中国古董和名人字画。近代关于直接的书画拍卖会的记载非常少见,可见当时的这种市场形态尚不发达。在今天,艺术拍卖行已经是书画市场上的三大支柱(画廊、拍卖行、艺博会)之一了。

美术公司和畫廊都是20世纪20年代左右在上海首先出现的,如中华美术公司、上海生生美术公司、湖社画廊、九华堂画廊、大风画廊、上海画廊等。美术公司的经营模式与业务范围与画店完全不同,如孙雪泥创办的“上海生生美术公司”,画家主要是为付酬方画一些广告招贴画、“月份牌”画、商标画等,类似于今天的设计公司。画廊刚开始则是作为展览场所出现的,并不具有经营目的。大概在1940年的时候,大新公司把以往租借给展览会的场所改为自己经营的画廊,成为“大新画廊”,既展出作品又出售作品,才形成了具有经营销售性质的类似今天的画廊。

作为文化中介,近代发展起来的报纸、期刊(如《申报》、各社团的会刊等)等媒体对书画市场也起了不小的辅助作用。这些新闻媒体的大量介绍和宣传,使书画家的身份、润例、作品风格等广为消费者知晓,从而使他们的作品更容易走进市场。

高校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对策研究 篇12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拥有大量科技资源,是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主力军。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程度较低,大量技术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高校自身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建设发展高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可以弥补现有科技中介服务的不足,密切资源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是促进高校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1]。

1 发展高校科技中介机构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高校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促进高校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高校科技中介服务的最直接目的。高校科技中介机构以高校整体资源优势为基础,直接连接高校创新主体与社会科技需求,传递信息、沟通创新、促进了科技资源的快速流动和高效配置,有效缓解高校和社会技术的供需失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是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重要手段。

1.2 引导高校科技创新,提升高校综合实力

高校科技中介机构作为高校科技成果发源地与社会技术需求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能够把握社会对技术的需求方向和内容,使学校科研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需求形成良性互动。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3 实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高校科技中介服务的建设和完善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2]。通过促进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密切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发挥高校的科技资源优势,促进地区社会发展,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

2 高校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现状

近年来,高校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具有科技中介服务性质的机构,如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科技开发管理部门、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高校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等。其中,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发展较为成熟的和公认的主要高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这些具有科技中介职能的机构已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和载体,增强了高校科技成果服务社会的效果。但从整体上看,高校科技中介机构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1)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

相当数量的高校科技中介机构规模较小,业务水平有限,服务手段落后,服务质量不高,局限于浅层次的低端服务。大部份的中介机构还只是提供信息咨询,遴选学校科技成果,收集、整理企业的需求等服务,高端的技术交易和管理、科技企业的培育、风险投资服务等还比较滞后。

2)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高校科技中介从业人员中大多数是从教学管理等部门转化而来,尽管学历、技术职称层次较高,但专业及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老化,专门的咨询知识、经验、技能及创造性十分缺乏,缺少有较高业务水平,既懂管理、懂专业、又懂技术和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执业技术经纪人。

3)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

高校科技中介部门大多由原来行政部门演化派生而来,在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上遗留着行政机关的烙印,机构不健全,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服务方式僵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管理水平低、效益差,科技中介作用未能有效发挥[3] 。

3 高校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对策

3.1 丰富高校中介机构服务内容

改变高校科技中介服务项目单一的现状,加强各高校科技管理部门、高校科技中介机构与社会上的法律、金融、知识产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技术经纪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建立协作机制,整合资源,丰富高校中介机构服务内容,实现全方位服务,提升服务水平。重点围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推广,向全社会提供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等全程专业化中介服务。在技术成果孵化、成果商业评估、项目投标、专利转让、项目跟踪、法律中介服务、技术入股、数据库建设、诚信制度建设等基本职能方面大幅度提升专业化水平,满足科研人员、企业和政府对科技中介机构多样化、系统化、高层次的需求,完善高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3.2 形成高校中介机构特色

按照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根据产业发展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迫切需求,结合各高校学科优势及特色,构筑既具有综合性又有独特性优势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区域特点突出、布局合理的高校科技中介服务网络。重点建设扶持一批基础好、特色明显的中介机构,鼓励其积极发挥高校与社会的沟通桥梁作用,提高技术与市场的对接程度,扩大影响,创出高校科技中介机构的品牌,带动高校科技中介机构整体发展。

3.3 建立高校中介机构独立运行机制

规范高校科技中介机构的机构建制和运作,由高校设置独立的部门,配备相应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给予一定的固定编制,明确负责人。高校和高校科技中介机构彼此相互支持,相应的科技成果转让、知识交流、服务提供等实行市场机制,进行有偿交易,通过中介机构完成的技术交易根据项目金额大小和工作难度的不同按一定比例提取中介费,最大限度地综合技术知识与市场知识,减少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实现大学母体和科技中介机构的良性合作[1]。鼓励有能力的高校依照公司法建设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高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遵循市场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产权明晰、责权明确、风险自担、管理科学。明晰高校与高校科技中介机构之间的产权关系,高校通过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介入中介机构的管理,按照资金、人才、技术、用房等入股比例获取收益。

3.4 完善高校中介机构的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绩效评价体系,改变单一以学术水平为导向的职称评聘和岗位设置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与不同系列职称、不同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多元化绩效评价体系,在科研选题和立项、职称评聘、岗位设置以及科技奖励措施的制定中,引导、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落实当前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设计合理的权益分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技术转让收益分配比例,对个人、院系与学校之间的分配比例进行合理划分,对有突出成绩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中介人员给与相应的奖励,充分保障高校及其科研人员参与技术创新与转化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5 加强高校科技中介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科技中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全面提高高校科技中介服务人员素质。严格把好高校科技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准入关,选择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企业、技术、法律、市场营销和金融等专业背景,既熟悉法规政策又懂得高校科技成果转移、企业市场运作的专门人才。

加大对当前在岗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创造良好条件,开拓多种培训渠道,加强与国外科技中介机构的业务交流与合作,提高科技中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在岗人员参加技术经纪人、项目管理师、科技咨询师等资格认定,建立科技中介服务业资格标准体系。

鼓励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和科研机构、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机构、专利代理机构、行业协会中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专、兼职从事中介服务,通过短期培训和课程进修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建立与完善科技中介行业的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高校中介机构,逐步建立一支科学素质高、市场意识强、专业知识广、信息渠道宽、营销能力强的科技中介队伍。

3.6 集成科技中介服务资源,形成科技中介服务网络

集成科技中介服务资源,加强各高校中介机构之间、高校中介机构与社会科技中介机构的联合与协

作,建立协作网络。鼓励高校科技中介机构在各专业领域联合社会上的法律、会计、资产评估等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以及与科技密切相关的科技咨询和技术转移服务等机构,形成专业技术领域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为科技创新的全过程提供综合配套服务。

运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构建中介服务网络信息平台,整合各中介机构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的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封闭,实现高校科技中介机构与社会中介机构的资源共享与信息服务的对接[4]。企业一旦有技术需求就能从科技中介服务网上寻求技术支持或合作,高校的最新科技成果也能通过网络介绍给相关企业,使科技中介更加贴近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加速高校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刘洪民.创建高等学校科技中介机构: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J].科技与管理,2004(1):121-123.

[2]马云启,吕杰,刘冰.论构建高等学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重要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7-59.

[3]谈晓翔,李敏.江苏高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4):46-47.

上一篇:自发性老年糖尿病论文下一篇:家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