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观察(精选12篇)
写作与观察 篇1
文章如果写得生动具体, 就会很有感染力, 让读者爱不释手。要想写得具体生动, 就要懂得观察的技巧。
什么是观察?观, 是看;察, 体察 (体察就是用身体上的所有器官去感觉和了解事物) 。这样看来, “观察”这个词应该包括用全身的每一个感觉器官去了解事物的意义了。没有很好的观察, 记叙文就不可能生动感人, 说明文就不可能具体准确, 议论文就不可能以理服人。可以说, 那些写得不怎么样的文章, 大多是因为没有做好观察工作。
那同学们应该如何来观察呢?
第一是眼看。据研究, 人们直接或间接接收外界信息, 有90%左右是靠眼睛获得的。但有的同学常常会“视而不见”。比如说, 有的同学看到商店有一种新的食品, 急匆匆买回家, 打开一看闻到一股异味。原来, 早过期了——他买这种食品的时候, 没有仔细看一看包装上印着的生产日期。这就犯了不看细节的毛病。
还有的同学常常观察不全面, 囫囵吞枣的。比如看到一个骑摩托车的人把一位老人撞倒在地, 那人停都没有停一下就跑了。有的可能只注意那倒在地上的老人, 而没有记住那骑摩托车人的模样和车牌号, 让交警费了好大的劲才查到肇事者。这确实是教训呀!
有一个同学把家里的一只闹钟拆得七零八落的, 结果怎么也无法还原。最后, 竟然多出了好几个零件。其实, 这是缺乏有条理观察所造成的。拆散玩具或别的什么物件, 往往会招致家长的训斥, 但这是一种由浅入深的观察方法。只要在拆某种东西的时候, 你仔细把拆除的步骤一一记录下来, 那还原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如果把这拆装的过程略略整理一番, 修饰一下, 就成了一篇很不错的说明文了。
第二是耳听。在校园里, 你闭上眼睛, 就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咚咚”的踢球声、“嗖嗖”的跑步声、“啊呀”的唱歌声、“叽叽喳喳”的讲话声……
第三是鼻闻。我们可以用鼻子去闻:香的、臭的、臊的……
第四是舌尝:可以用舌头去舔出:甜的、酸的、涩的、苦的、咸的……
第五是手摸。可以用手去抚摸出:平滑、粗糙、冰冷、温热……
下面, 我们来看一个习作片段:
【甲】细看那大青蛙, 宽宽的嘴巴, 圆鼓鼓的眼睛, 布满草绿色花纹的背部, 白白的肚皮, 两只后腿肥腾腾的, 那几只小青蛙蹲在荷叶上, 两腮一鼓一鼓的, 怪有意思。我仔细端详, 才看出那是在呼吸哩!这时一只小虫飞来了, 一只青蛙敏捷地伸出细长的舌头, 迎着小虫轻轻一摆, 就将虫儿粘在舌头上, 吸进口里。另一只小青蛙忽然向上一纵, 也捕到了一只小飞蛾。
看, 小作者通过对青蛙的仔细观察, 生动地写下了青蛙的形态、呼吸与扑食的动作, 写出了跳跃在荷塘中的青蛙的活生生形象来。
可见, 只要调动了全部的感官系统, 就能把事物看清看透, 你的文章也就写得更细、更具体。
下面, 我就观察提出几点要求:
一、准确细致。
老舍先生说过:“……身边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人新事, 可是他没有仔细观察, 人和事都从他身边溜走了。”准确细致的观察, 能帮助我们抓住事物各个侧面、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能帮助我们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我们把观察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 才有可能把它生动准确地写出来。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校园内笑声飞扬, 球场上龙腾虎跃, 师生们活动频繁, 但一到写作文, 不少同学仍然愁眉苦脸, 无法下笔。正如大作家波特莱尔所说:“生活是一场盛宴, 许多人却对着它饥饿而死。”出现这种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同学没有集中注意力, 全面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准确细致地去观察。
二、善于比较。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 只怕货比货。”事物一经比较, 就能便于认识与鉴别。“雨是最寻常的, 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瞧, 朱自清把春雨写得多么细腻动人。作者在写作时是通过观察比较, 把春雨不同于夏季的骤雨、秋季的阵雨的特征鲜明地突出出来了。
三、讲究顺序。
观察时, 一般要从上到下、从头到尾、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主到次。这样才不会因为凌乱而遗漏观察的对象。反映在文章中, 就是条理清晰。
四、勤于积累。
观察一件事物后, 你应该是有一定的印象, 但如果不及时把它积累下来, 放进你的记忆仓库里, 一定要注意记录好观察所得来的资料。
写作与观察 篇2
摘 要: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在学生的眼中,生活是暗淡的。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学生缺少发现的眼睛,不擅长从平淡但现实的生活中判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写作兴趣 观察力 培养方法
感应,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技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呢?孩子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蕴藏着锻炼的机会,只是由于未作系统的训练,故效果甚微。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因素,结合学生的生活,做教学的有心人,就能开启学生智慧的源泉。
一、兴致盎然,处处留心
毋庸置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要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必须从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入手。
首先,可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学生身边的榜样,给学生以启示、引领的作用。在榜样的作用下,学生会主动、自觉地模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秋天,我从学校操场上拣多片香樟树落叶,进教室(四年级)问:“同学们,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凋落下来。落叶什么颜色?”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黄色!”我拿出香樟树叶,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惊奇地发现,落叶原来是五彩缤纷的。
其次,可利用名人事迹启迪学生。因为留心观察是智者的习惯,让学生明晰要做智者,必须留心观察。这在教材中就有现成的事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资源,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
最后,用关于观察的名言鼓励学生,成为学生的座右铭。通过积累名言,学生明白观察的意义和方法。
在学生榜样、名人事例、名言的示范、启示下,在教师不失时机的引领下,学生对留心观察定会饶有兴致,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二、授之以渔,熟能生巧
有了对事物观察的欲望和留心生活的意识,并不能说教学就大功告成。相反,这只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第一步。要让学生真正学会观察,关键在于传授方法。
首先,观察要有顺序。观察有序,才能保证观察顺利进行,有条不紊。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观察事物时要善于抓住其特征,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理清其内在结构。
其次,观察要抓住特点。每样事物都有特点,即使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场景中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2008年春节,全国普降瑞雪,祖国南疆也迎来50年未遇的大雪。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可让学生留心观察雪中的一人一景一物,收获定会颇多。此时的麻雀与往常的麻雀一样吗?不,不一样。学生发现,大雪中的麻雀饥饿难忍,异常憔悴,扎煞着羽毛。它们悲鸣地在空中叫着,让天空更空旷冷清。一见到有扫开厚厚积雪的空地,就义无反顾地掷下去……
再者,观察时要张开想象的翅膀。因为很多物象是难以用言语描述清楚的。通过想象,联系到有共同特征的常见事物,再通过比喻,就能表述清楚,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最后,观察时要善于质疑。在观察时,掌握了必要的技巧,才有可能成为观察的能者。
三、千锤百炼,明察秋毫
敏锐的观察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家长的配合下,随时随地地指导学生观察,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首先,可组织活动,边娱乐边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我跟学生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课前,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某位同学;课上,学生个个兴致盎然,踊跃举手。杨季泽说:“他高高的个儿,后脑勺有一绺白发,总穿着白色的运动鞋。”学生很快猜出来了。唐有才接着说:“他是我的好朋友,微胖,常常吐舌头。”我问:“是微微有点胖,还是很胖?”他肯定地说是微胖……这个游戏虽然古老陈旧,却不失为一种锻炼学生观察力的好方法。此类活动丰富多彩,皆是寓教于乐的好时机。
其次,在阅读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学生来到校园内的广玉兰树下观察,收获颇丰,为文本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在生活中,要有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方面,需教师的引导,另一方面,需家长的积极配合。在我们家乡,只要孩子走出家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紧挨着一个的西瓜大棚,如大海里的波涛,一浪赶着一浪,一直伸向远方。瓜摊上,西瓜碧绿的表皮上,印着墨绿色的花条纹。打开西瓜,瓜瓤鲜红鲜红的,汁水马上渗了出来,令人垂涎欲滴。镇区绿树环抱、小溪清澈的迎阳苑里,老人、孩子在玩乐嬉戏……阴晴圆缺、狂风骤雨、行人车辆、绿树红花、清水鱼虾、菱角藕花、家禽家畜等,都可是学生观察的对象。
日久天长,学生的观察意识就会增强,观察习惯得以养成。不断训练,定能让学生拥有一双火眼金睛。
四、奋笔疾书,硕果累累
观察,最终要落实到写。写与观察相得益彰,在观察时能作出精细判断,在写时才能有独特的见解。观察后坚持习作,将观察结果记录纸上,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发现不同事物的差别和同一事物的变化。
作文始末,教师均要作详细的指导。日积月累,学生不仅积累写作素材,而且学会表达,锻炼文笔,班中学生的优秀作文定会层出不穷。
写作与观察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观察能力 学生培养 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63
其实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就是作文教学,而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教学也是比较重要的。那么很多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时出现许多问题,或者碰到那样的学生,就是不写作文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学生,或者是整篇文章都是蛮只空谈不知道作文的中心思想是想表达一个什么东西,言之无物,大多数的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十分低。那为什么小学生的作文就写得这么难呢?为什么小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呢?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困难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
其实小学生写作文困难的原因有许多,他们有的作文是想表达并不明确;有的做文空谈;有的作文就是记录生活中的琐事;一些无意义的东西也被记录下来。因为他们脑中的东西没有那么多的思想情感;也没有那么多事情可以表达;他们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我有东西当然无法表达了。其实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吸收东西,那么作文表达也就是吸收东西之后才会有的东西。
其实小学生都缺少素材写作的时候中心思想缺乏,作文杂乱无章,主要表现就是了因为他们缺少素材没有进行大量的越多,而且他们不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就比方说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没有素材他们就会乱编一些素材这就造成了作文进行空谈,谈一些没有的东西,就是因为没有素材所造成的。第二就是他们写作文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因为他们在这之前不知道怎么写作文教室门也没有给他们交过多的技巧,所以他们写作文的训练十分少,所以写出来的作文词不达意,才会造成文章杂乱无章,让教师读起来也不畅通,这是因为他们基本的语文组织能力或者是说作文写作能力都不具备所造成的。还有一些方面就是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没有进行仔细的观察,他们所描写的事物他们没有仔细的观察,所以在写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写些什么,也没有掌握正确地描述这些食物的方法,所以造成了作文中不知道写些什么。这几个原因总的来说就是学生们不会观察不会积累所造成的,没有一定的自我观察能力与表现能力。作为写作文的首要要素就是要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一切的东西学会积累有了积累才能有写的好的作文。那么这就是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解决的办法
(一)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观察的兴趣与思想意思
写作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培养项目,观察能力是作为主要的方面,在小学的作文中要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们意识到观察能力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有了好的观察能力与与素材的积累人力小学生才可能写好作文要让他们有这种思想意识,然后再重新去入手,他们的观察能力就会越来越好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在观察中保持热情,诱发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做到以趣引趣。
(二)在作文教学中明确观察目标
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到观察效果。观察目的明确,就可以在周围众多的事物中进行选择,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物体上。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动物界里的鸟兽虫鱼千姿百态,有的飞、有的跑、有的爬、有的游。指导学生观察,就要注意发现特征,抓住特点。如观察动物的眼睛,猫的眼珠是绿的,绿得发亮,同一只猫的眼睛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况下不相同,夜晚捕鼠时它睁得又圆又大,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却眯成一条线。又如兔子的眼睛是红的,像两颗红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一黑就看不清东西。这样,学生在观察时通过比较分析不仅能着重地看清事物的主要部分,而且能看清事物的整体和各个细节。所以观察动物,就要明确观察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观察植物就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观察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几个方面特点;观察活动,就要观察整个活动的过程:开头、经过、结果;观察景物,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总之,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提出不同的观察目标。
(三)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观察,不是像镜子那样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有意的知觉过程。根据儿童随意性强的特点,教师必须重视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首先,教给学生观察顺序。任何事物,无论是动还是静,它的存在与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观察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顺序。一般的观察顺序有:整体―部分―整体;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中间到两边或从两边到中间等等,如:指导学生观察课间活动时,就可以选用“整体—部分—整体”、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先让学生观察整个活动场面的活动气氛,再观察每一个角落的活动情况,最后回到整体上。这样,不但教给了学生观察方法,还教会了学生有序的说话、作文。
在观察时要善于比较。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笼统、粗略的。他们不善于将对象与对象、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进行比较。比较法就是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事物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掌握其特点。
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感知事物。在观察过程中指导学生对观察对象层层深入地探究,使认识不断深化而达到对事物有个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由此物此景此情联想到彼物彼景彼情;由眼前想到过去或将来,使思维更加活跃,认识更加广阔。
我们在作文训练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学生学会把握事物,然后才能够表达事物。就像画画一样,你要胸有成竹才能画得出来好的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这个道理。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要从最基础的观察能力抓起,学生心无点墨怎么可能写得出来好的东西呢!所以观察能力就是为了让学生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积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积累一些有用的素材以后运用于写作表达上面,这样的作文才会是精彩的作文。
参考文献
[1]万卓阳.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改下对于能力培养的改变[J].吉林语文教育报,2015(34).79-80.
[2]史嘉卉.试论小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特点及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2(34).57-58
观察、阅读与写作 篇4
在全面实行“新课标”的形势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观察、阅读与写作的交互性。新课标本着“面向21世纪,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指导思想,对高中语文新大纲也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教材编写体例上,一改过去将阅读与写作混合编排的格局,将阅读与写作分编,使其成为中学课本中两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注重阅读、观察与写作的交互性。
一、观察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1.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近几年来,以全国各省市的语文科命题看来,遵循了新课改的理念,对于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注重了阅读的覆盖性,体现了作文的实践性,不偏不怪,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字可写。只要平时多观察、多读书、勤练笔,就一定能取得较高的成绩,因此,表明了观察阅读和练笔在平时教学中的重要性。
就山东省2009年的作文命题“见证”来说,不论考生选择哪一种写作题材和方式,只要考生关注了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或者读过较多的历史性书籍,从现实或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感悟某种积极向上的意义,提炼出时代的价值,然后确立符合正确的价值观的主题,那该作文就一定主题鲜明,确保不会离题。进一步说,如果结构合理、材料充实、行文流畅、语言丰富感人的话,那么这样的作文一定会得高分。
在平日里教师首先要有意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为自己作文搜集丰富的素材,在作文中才可能有话可说。同时,要多阅读,抓住一切显性时间和隐性时间,读书看报,在丰富语言同时可以从中收集素材,然后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使学生有东西可写,写出真情、真话、佳作。
2. 阅读的意义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阅读又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这里重点谈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积累并使运用积累经常化、日常化,使学生掌握有效地积累和运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和运用的习惯,让学生从有意识地到自如地驱遣积累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的积累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二、结合观察和阅读进行写作练习的方法
中学生毕竟课务繁重、时间有限,如何在现有的情况下,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更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若能将观察、阅读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练笔,效果会很明显。可以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的基础上,保证教学主题的统一性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理解运用可谓是相得益彰。
1. 仿写、改写、简写和扩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我们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数是名篇佳作,教师要就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在课内给予点拔,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改写、简写和扩写。
2. 写观察日记和读后感
仿写、改写、简写和扩写是建立在已有的文学素材之上的再次加工,而写观察日记和读后感是建立在平日的观察和阅读基础上的独立创造,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将平时有意和无意观察到的人、事、物写成片段,作文时就有了素材,这不仅能够强化观察和阅读的效果,如果养成习惯,还能从反方向促进学生善于观察、勤于读书的习惯。
课内能留给学生的时间毕竟有限,而“语文70%的所得在课外”(叶圣陶语),因此,我们语文教师更重要的是借助课文练笔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从而将之拓展成为“阅读练笔”,乃至“生活练笔”,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事半功倍了。
三、正确处理观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单纯的阅读和单纯的写作在中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是不可能的,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可以说是为写作服务,而写作则是阅读水平的检验。在中学生的课堂教学,将写作同阅读结合起来,无疑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内涵。
l.教材编排宏观调控
对阅读与写作教学分离的现象,教材的编写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在教材的编排上进行科学的思考、合理的调配。在一个或几个单元的后面编一篇语文基础(或写作指导)知识,布置一次作文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或者在教材或教参前面加一个“教材使用说明”,阐明编写意图和使用指导意见,这样,教与学双方都会明确教学重点,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2. 教学过程微观把握
要使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把握。教师除了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外,还要将写作知识的传授与感悟贯穿于课文的教学之中,小到讲一词一句,大到分析文章主旨、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都不忘写作的指导。学生在这点点滴滴、持之以恒的学习中,会逐步地积累起大量的作文知识和写作技巧,这比集中起来大量地单纯地讲作文指导的效果要强得多。
3. 考核检测二者兼顾
从目前凭高考成绩决定学生是否能进入大学深造的情况来看,高考不可避免,学校教师自然会注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同时得到提高,除了在教学中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紧密结合外,还要将这一结合体现到各种考核、检测乃至会考、高考之中。在各类考试命题时,要精心设计阅读与写作知识结合的试题,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平时对阅读与写作同时重视的积极性,也才能有效地促进语文课堂阅读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从根本意义上改变二者分离的局面。
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观察始于思,阅读始于言,写作始于物。观察面对的是丰富而真实的生活,阅读面对的是加工过的精神产品,而写作面对的是如何将内心的感受用文字合情合理地表达,三者的结合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这对语文教育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在中学全面实行新课标的形势下,提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应该更加注重观察和阅读的作用。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写。阅读是学生收集素材、培养语感的直接手段,对学生的写作更是至关重要。在全面实行“新课标”的形势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观察、阅读与写作的交互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法,阅读
参考文献
[1]马占元.观察在作文教学中的意义[J].宁夏教育,2009,(9).
[2]徐海芹.观察与作文[J].作文教学研究,2005,(8).
[3]王雅梅.谈作文教学中的观察法[J].21世纪中学生作文,2009,(7).
[4]姚绍清.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读写一体化训练的途径举隅[J].读与写,2007,(12).
[5]邢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2010,(1).
观察文写作。1 篇5
3.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观察中的事与物。
4.注意语句要通顺。叙事要具体。
写作要诀
1.先好内容,在注意观察,注意观察所要写的动·植物的生长特点,生活习惯,把观察的细节写下来。2.掌握格式要具体。
(1)先起好题目,作文要围绕着题目写。
(2)做好打算从那几个方面去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 生长特点,生活习性,并分好段。
(3)要收好尾,收尾起到与题目和开头相互衬托的效果。
可爱的小乌龟
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4(2)班
包昊恩
我家养了一只小乌龟,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胖胖。这是我和妈妈一起去爬护驾山时花了8元钱买的,我非常喜欢这只小乌龟。
胖胖虽然只有鸡蛋那么大,但又小又胖,它有双大大圆圆的眼睛骨碌骨碌的直转,显得非常活泼可爱。胖胖有身脊背碧绿的“盔甲”,当它受到惊吓的时候,它的头·手·脚和尾巴都会缩到“盔甲”里面,胖胖走起路来非常可爱,一摇一摆的好像在说“看我多神气”。
别看胖胖小,但它的胃口很大,那次妈妈让我拿肉喂胖胖,我切了几小块肉,我拿了一块放在缸里,胖胖眨了眨眼,又抬头看看我,于是把头扎进了水里看着肉不动了。胖胖可真像一个想吃又不好意思吃还又怕别人吃的小姑娘。我看了一会它还是不吃,我想乌龟真有耐性啊,我就把肉都放进了缸里。假装离去地走了两步,只见胖胖手脚并用的游到肉前把脖子伸的长长的,嘴巴张的大大的,用尽全身的力气一咬,一块肉就吞了下去。我看了以后大吃一惊,“好厉害啊”。一会儿的功夫,胖胖就把肉吃的一干二净了。胖胖吃完之后,就游到了石头上,把手和脚伸地长长的,把头歪到石头一块凸出的地方,就睡起了大觉。
读书 观察 写作 篇6
苏教版第八册教材第23课《小动物》一课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耍小动物的一些趣事和蠢事,展示了作者美好的童年时代和奇妙的动物世界。教学这一课时,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读书,富有情趣的观察,兴趣盎然的写作,把课堂向课外延伸,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抓文中趣事,读“动物世界”趣闻
《小动物》一课中,作者与“过山鲫”逗乐、玩鳖被咬两件“趣”事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事。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对“过山鲫”、“鳖”等一些小动物更是好奇,他们也玩过一些小动物,如: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等,但从未玩过过山鲫和鳖。我说“动物世界真奇妙,你们想了解它们的奇妙之处吗?请同学们课后查找、阅读有关描写动物的文章,然后向大家介绍,好不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大家饶有兴趣地搜索,欣喜地读起了“动物世界”的趣闻。同学们读得津津有味,读后交流更是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有绘声绘色的描述,有精彩的表演,介绍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神奇无比。有北极熊,有企鹅,有金丝猴,有东北虎,有猫头鹰,有地老虎,有海参,有甲虫等,真是飞禽走兽无所不有。同学们从“读”中感受到了动物世界奇妙。
二、抓生活体验,赏“动物世界”奇妙
学生从“读”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对“动物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很想像作者那样跟小动物逗趣,甚至甘愿像小作者那样跟小动物做点“蠢”事。《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乐于从生活中感受乐趣,积累经验。我们应该尊重和发展他们的主观潜能,鼓励他们体验生活,欣赏世界之奇妙。因此,读完课文后,我布置了同学们一道生活体验题:找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弄清它的特点,跟它玩一玩,并把你玩的过程和感受写到日记中去。看谁玩得最开心,最有趣;但要注意安全,同时要保护小动物。这道“玩”题无疑激活了学生的“玩”心,他们愿意竭尽全力去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学们兴致勃勃走进“动物世界”玩赏“动物世界”。有的同学到田头玩起了小蚯蚓,有的同学到沟边玩起了小龙虾,有的同学在家中玩起了小猫、小狗、小鸡、小鸭,有的在路边玩起了小蚂蚁……他们边玩边赏,从玩中观赏到了小动物的机灵可爱,从玩中了解到了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从玩中感受到了动物世界之精彩。
三、抓“精彩回放”,写“动物世界”神奇
“玩”小动物给同学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带来了美好的回忆,他们愿意乐此不疲地去描述“玩”的过程,愿意滔滔不绝地向同学们介绍小动物的奇妙,更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玩”小动物的乐趣。因此,在学生玩赏小动物之后,我及时安排了一个“精彩回放”交流会。大家兴趣盎然地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玩赏片段,有的甚至边讲边表演,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王进同学这样讲述着玩小鸡的经过:
我把小鸡捧在手上,按到地面,它乖乖的;我有把它的头轻轻的放到的翅膀里,它又乖乖的;我再把它的身上盖一层泥沙,它仍然一动不动。我在一旁轻轻地唱着摇篮曲“睡吧,睡吧,小乖乖……”它好久也不动,我想它真的睡着了,就趴下来看看,再用手摸摸,谁知它猛然一抖翅膀,弄了我一脸一身的泥沙,很久也睁不开眼,真是哭笑不得……
观察·想象·写作 篇7
一般地说,一篇作品之所以写得好,总是和作者的敏锐的观察与深刻的体验直接相关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必须使他们懂得:观察事物一定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不能静止地观察事物,而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不能片面地孤立地观察事物,而必须全面地联系它的周围的一切去观察。而且,观察还要选择一定的观察点和角度,分清主次,透过现象看本质。
比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就在于作者能够深入生活,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联系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去作深入细致的观察,然后再从大量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分辨主次,选择其中最本质和最有意义的三个典型事例,生动地刻画了志愿军战士的光辉形象,热情地讴歌了志愿军战士的优秀品质,突出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杜甫《曲江》二首中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两句,写得十分传神。它从“点”字上写出了蜻蜓优游水面、款款而飞之状;从“穿”字上写出了蝴蝶深入花丛、蹁跹自得之貌,形象生动,跃然纸上。这显然也是作者细致观察和深入体会的结果。
明人魏学洢在他的《核舟记》中,描写人物栩栩如生,首先就应归功于他观察的细致和深入。比如描写船头坐着的三个人:“峨冠而多髯者”居中,这是苏东坡,其右为佛印,其左为鲁直。宾主关系十分明显,这是初步观察所得的印象。至于经过了进一步的观察之后,则其所得的印象也就更加具体更加深刻了。“奇巧人”王叔远不但从“共阅一手卷”、“矫首昂视”等刻画中,表现出人物各自不同的神态及其之间的联系,而且从人物的不同姿态中表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甚至于连挂在佛印臂上的念珠都刻画得历历可数,连隐藏于“卷底衣褶中”苏、黄“两膝相比”的微妙之处,也让人看得一清二楚。核舟不只是刻画入微而已,更重要的是“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描写舟尾的两个舟子:右边的一个“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
色描述,那么就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本文的人物形象了。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学科对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朗读教学更有助于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和情感品质,它不仅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审美教育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采用阅读的科学方法,加强朗读训练、深入挖掘教材的潜在情感因素,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并有所启迪,一定能使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充分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素质。
参考文献:
[1]戴建明.注重方法提高能力———阅读题失分较多的趾”,好像正在那里自由自在地呼啸自乐;左边的一个“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仿佛正在那里全神贯注地听茶声。也是“各具情态”,简直都可呼之即出似的。正如陆游所说“文从实处工”,所谓“实”其实就是观察所得。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固然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十分重要。而且,这两者又总是密切地联系着。观察,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全面的具体的实际的感性知识,不善于观察就不可能深刻反映生活;只有经过细致的周密的观察,才能写得更准确、更鲜明、更深刻。想象,则主要在于调动平时积累、储存的现实生活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以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也只有通过大胆的丰富的想象,才能写得更形象、更生动、更真切。而在文学作品中,想象又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正如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所描述的:“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事实如此,当一个作家在聚精会神进行艺术构思时,他的奔放不羁的想象,确是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的;而且,随着形象在作家思维中的逐渐明确和丰富,珠圆玉润的语言,也就很自然地从作家的唇吻间流泻出来了。
例如,毛主席《沁园春·雪》中所写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就是一种雄奇的想象。大山、高原本来都是自然界景物,但一经诗人的想象却都成为有生命的东西,栩栩如生了。描绘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用“银蛇”以状蜿蜒伸展的山脉,用“蜡象”以状高下起伏的丘陵,这固然是诗人细致观察的结果,同时也与诗人丰富的想象分不开。同样的道理,通过想象,蜿蜒的五岭好似细小的波浪,庞大的乌蒙山可以看成小小的“泥丸”(毛主席《长征》有“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句),听了琵琶“嘈嘈切切错杂弹”的声音,会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白居易《琵琶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主席《长征》),所以有“暖”有“寒”的感觉,显然也都是诗人的想象所致。
当然,想象决不是空想,它是建筑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的。没有生活现实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也就无从想象起。想象又必须是符合客观事物本身发展的逻辑的,否则也就和想入非非的空想没有两样。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始,即从观察客观事物、积累生活经验而逐
对策[J].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4,(09).
[2]梁玉爱.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6,(01).
[3]黄艳红,肖雪英.提高阅读能力的点滴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2006,(05).
[4]叶安林.中考阅读应试技巧[J].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5,(06).
[5]李正文.应全方位进行教育改革[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03).
[6]韦素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J]文献资料,2008,(7).
让学生在写作的天地里自由飞翔
———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郭丽辉
(郑州第74中学,河南郑州450052)
现在的学生也不知怎么了,青春年少,激情燃烧,可一提起写作文就犯愁,宁愿多做几道题也不愿写一篇作文。尤其是高三的学生,他们觉得作文练习对高考语文的成绩提高不大,练来练去还是四十多分。笔者认为这是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化、呆板化,程序化所导致的。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把方法归纳为这样几点: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
很多教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
渐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具有这种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没有观察,谈不到想象;没有想象,观察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在写作中,观察和想象往往是最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从这一点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尤应注意它们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而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
比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这首诗,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是如何观察事物,摄取题材,又是如何在感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形象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突出庐山瀑布的壮观,抒发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诗题本身就已表明诗人是站在庐山之前看庐山上飞泻而下的瀑布的。而从“望庐山瀑布”中的“望”字上和第二句所写“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遥”字上去体会,则又可以断定诗人的立脚点和庐山是有着一定距离的,而且相当远。否则,便不可能看到香炉峰之绝顶,也无法看见瀑布的全貌。
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孤峰独秀,气笼其上,则氤氲若香烟,故名。阳光朗照之下,香炉峰顶云遮雾绕,这些都是诗人的视觉感官的直觉,是诗人的观察所得。但是一经诗人想象之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景象却大大不同了:把香炉峰看成了一个香炉,云雾受到日光照射而变成了紫色的香烟,然后再用一个“生”字把它们联系起来,引人入胜;叫人看了,好像在那明丽的日光照耀下,香炉里确在冒着紫色的香烟,袅袅娜娜缭绕于庐山之上,假香炉简直成了真香炉了。这是诗人想象的结果。第二句直写瀑布的动态。瀑布从高山上直泻山前的河面,这是诗人的视觉观察所得,可是在诗人的想象里,这条瀑布就像高高地从山顶“挂”下来一般。这句不仅形象地突出庐山之高、瀑布之长,而且生动地显示瀑布从山顶飞泻直下的气势和基本规律。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也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我个人认为: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规范运用汉语言的水平和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如果我们再联系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近年来高考作文都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写作空间。比如2007年全国一卷给材料作文,一幅漫画《摔了一跤》,请考生根据漫画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当然,我们所说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不愿意写的不
轰然有声的音响。三四两句又进一步地从瀑布的壮观上着笔,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益见诗人的观察之敏锐、精微和通过想象创造新形象的超强能力。在诗人的想象中:瀑布约有三千尺,像飞一般地从山顶直泻而下———大概是银河从天空的最高层落下来了。这显然是诗人从现实中的高山、长瀑,联想到了天上的银河和传说中的“九天”,再想象而来的。瀑布的壮观,令人神往!
李白《望庐山瀑布》有两首。第一首是五古,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造意差不多,而“日照”一首是七绝,则更集中更概括。它首先从香炉峰的全貌着眼,“日照香炉生紫烟”,描写了香炉峰景色的明丽与奇妙,以此作为庐山瀑布的背景,然后从“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想象中,突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赞赏。显而易见,如果作者不善于作敏锐的深入的观察,又没有丰富的奇妙的想象,那是不可能创造出如此优美的境界的,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观察是写作的源泉 篇8
一、观察什么
生活是一本容量非常大的百科全书, 读者如果不知道自己该看什么, 那翻过来翻过去都会一无所获。学生观察生活也是如此, 而对纷繁复杂, 千头万绪的人、事、物, 小学生不可能像大人、作家一样自觉地、理性地观察生活, 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又集中在“新”、“奇”上面, 带有更多的偶然性。因此教师必须在“观察什么”上多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 让他们不放过身边的新鲜事物。当然, 小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大, 主要是家庭、学校和少量的社会活动。所以, 我认为可以从这三方面指导学生去注意观察。
1. 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里蕴含着许多让人留念的作文材料。每一个人每天都要接触到自己的亲人, 他们的外貌、身材、言谈举止、思想风貌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家中发生的新鲜事物, 如乔迁新居、新买家电等;参与家务劳动, 如扫地、挑水、洗衣服等;参加生产劳动, 如种花生, 收割、学种菜等, 都是学生作文的好材料。
2. 快乐、有趣、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中发生的各种趣事;学校班队开展的各种竞赛, 如作文、书法、绘画、剪纸、广播操等各种比赛;参加的各种活动, 如学校的兴趣小组、春节的踩街活动, “六一”游园活动, 等等。要教学生善于去采撷这些五光十色的生活素材。
3. 错综复杂、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
如在街上、路上、车上的所见所闻;探亲访友、外出游玩参观、假日参加义务劳动等, 也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积下许多写作的素材。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离不开生活, 生活就如泉水, 文章就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这就是说, 生活实践是作文的“内容”。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发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小事, 并把它们储存到头脑这个“仓库”里去, 日积月累, 头脑就有大量的写作素材, 需要时就可以随时提取了。
二、怎样观察
观察是认识周围世界、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事物的细致观察, 深入的体验生活是文章真实、具体、生动、活泼的基础, 但有的时候, 同样的事物让不同的人去观察、描写, 结果却大不相同。就如同冰心奶奶在《再寄小读者》中提到的那两位小朋友, 都逛了动物园, 可写出来的日记却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在于会不会观察。因此在懂得了观察什么之后, 还有一个怎样观察的问题, 这是指观察和重点难点。
1. 按顺序观察。
我们观察事物都得有个顺序, 不能东看一眼西看一眼。对于静态的事物观察时要由表及里, 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解剖性的观察, 注意其大小、形状、颜色等, 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我在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写一种静物时, 有的学生写小闹钟, 我就指导他们由表及里来观察, 先观察钟壳, 再观察钟盘、计时刻度。这样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完, 有的学生就写出这样一段话:“它那金红色的钟壳上面立着一个小仙女。圆圆的钟盘上罩着一块透明的玻璃, 看上去, 多像十五的月亮!几颗明星般的计刻度, 嵌在天蓝色的钟面上, 金光闪闪, 真叫人喜爱。”这段话具体、有序地写出了小闹钟的造型精巧。如果观察对象是活动的事物, 要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观察, 注意其声音、动作及变化, 把握事物的全过程。如观察拔河比赛:先观察比赛前双方的准备———“各队员站好位置, 后脚稳住重心, 前脚顶前面人的后脚, 双手紧握绳子。”再观察比赛时———“只见每一个队员屏住呼吸使劲后拉, 整个身子几乎要贴着地板。随着啦啦队的‘加油’声, 队员眇子一点一点地向后移动。”最后观察比赛结果:“终于胜利了, 队员们个个喘着粗气, 高声欢呼着, 那声音把树上的小鸟都吓飞了。”
2. 抓重点观察。
观察时如果平均使用力气, 看起来面面俱到, 结果丢了观察对象的个性。因此, 对于任何事物, 都必须明确重点, 观察准确、透彻, 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比如在指导学生观察一盆菊花、然后说说写写时, 我先让学生思考:重点应该观察什么?是那个精致的花盆?还是那丛生机勃勃的菊花?明确主次后再启发学生抓住菊花的形、色、味等方面进行重点观察。这样, 学生在说说写写, 能够较准确地表现整盆菊花的特点。
3. 注意抓特点。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里, 如是对花草或其它观察时就应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是认真仔细观察。首先要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去观察。苏轼有“横看成岭侧看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 也就是说任何一样事物, 从不同的角度看, 特点不同, 感觉也不同。达·芬奇画蛋也是这个道理。其次, 必须跟感官实践相结合, 因为有些事物需要通过用手摸、用鼻嗅、用耳听, 甚至用舌头品尝, 才能全面感受事物的特点,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观察感悟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篇9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当今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接触面是宽广的。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传递手段的日益先进、传播速度的迅速是以往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学生每天接触的不仅限于课堂、书本,有许多是从家庭、社会、与人交往、广播电视、网络中获得的。他们获得的信息是丰富广泛的。学生不缺少生活,不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对生活的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大胆创新,虽然置身于生活中,却不知如何表情达意。
指导学生写作首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观察要勤,时时处处;观察要广,既可围绕一个特定对象做系统的观察,也可由此及彼进行扩展观察。引导学生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观察生活、认识社会。“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眼力。要写出景物之美,关键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美”。作家王蒙说过:“创作乃是心灵的搏动与倾吐。”只要学生愿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放眼观察碧绿的田野,感受自然对心灵的呼唤,追寻心中的自然之梦,然后用生动、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它描述下来,同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这样就会达到创造美,从而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品位。
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有独立思考的头脑,即在观察的同时还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善于从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中,从繁杂的事物中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发掘出事物的本质,寻找出事物的各种原因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一次写作都是创作或创新的过程,它需要加工提炼,把观察所得的感性材料加以筛选,分解出生活的精华和糟粕。它需要想象和联想,通过“这一个”反映出“这一类”,把作者强烈的感情、理智的思辨、热情的讴歌和冷静的批判融入生动形象的创作中,写出富有鲜明生活气息、形象生动、见解深刻的文章。
二、做生活的创造者,丰富作文内容
事物联想。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有时候教师要有意识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看图,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儿童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会根据已有的经验,让静的画面动起来,把无生命的想象成有生命的。如学生看到梅花,会想到人的坚强,看到气球飞上天,会想象成气球会飞到月宫上去,和嫦娥在一起。这时,教师做适时引导、表扬,你们真棒,愿意写下来告诉大家吗?学生们的兴趣更足了。他们想写,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设计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的课文内容属典范性或理想化的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设想和规划自己的生活,学会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如在习作《二十年后回家乡》时,让学生设计家乡,丰富生活,其中一个学生写了她想象中的二十年后的学校:“……刚踏进校门便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操场不在了。原来操场都设计在地下了,操场中间是一个游乐场,游乐场里面有现在最流行的游玩设施。在教室里,没有教师讲课,学生们不用书包,他们只需要一本书。这本书就像一台电脑,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当你看书疲惫时,书还会自动播放音乐。黑板是智能黑板,不用写,只需要先设定好,就能按设定步骤显示。……”学生的设计充满童趣,又具有现代气息。
观察:写作的奠基石 篇10
一、观察要有顺序
观察事物应该有一定的顺序, 只有观察有序, 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常见的观察顺序可分为两类:
1. 方位顺序。
也就是观察点的变换顺序。它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远到近, 从上到下, 从外到内, 从前到后, 从左到右 (包括它们的逆向) , 从中间到四周, 移动观察点。另一种是从整体到部分, 或从部分到整体;从主到次, 或从次到主的顺序观察。如观察菊花, 可按“总印象→茎→叶→花”的顺序 (从整体到部分, 从下到上) ;观察大公鸡, 按“冠→嘴→身子→尾巴→爪子→羽毛→总印象”的顺序 (从上到下, 从部分到整体) ;观察一幅插图, 可按“主体部分→次要部分”或“次要部分→主体部分”的顺序。
2. 时间顺序。
也就是按观察内容的不同时间变换顺序。它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间的推移。如观察“雷雨”, 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如观察一个公园一年中的变化, 可按“春夏秋冬”的四季顺序;观察天气 (或一天气候变化) , 可按“早中晚”的顺序。另一种是时间的变化与事物的变化紧密相连。如观察学校一个学生的进步, 可按进步前后的顺序;观察一件事, 可按“起因→经过 (发展→高潮) →结果”的顺序。
二、观察要抓住特点
观察不能走马观花, 必须十分细致。这个细致, 就是指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只有抓住了事物的特点, 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出文章后别人读了才能仿佛身临其境。怎样把握观察事物的特点呢?
1. 看静态和动态, 明白变化的特点。
写人物必须观察他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写动物, 必须观察它的外形、叫声、动作, 抓住它们生活习性的特点。如写“小花猫”, 应该观察它白天睡着休息时的样子, 晚上四处活动时的情况;而写植物、景物时, 则要抓住它们“静”的特点, 如它们的形、色、味等。
2. 运用比较观察, 辨析特点。
比较是一种理解的手段, 也是一种观察方法, 从比较中能辨析事物的特点。如观察金鱼, 要在一群鱼中观察出每条鱼的特征;观察各种动物, 要通过外形、动作和生活习性的比较, 得出小猫机灵活泼、兔子驯良可爱、黑熊笨头笨脑、老虎凶猛异常等。在充分掌握了各种动物的特点后, 如果写参观动物园, 想必每个学生就能有话可说, 表达真情实感了。
3. 运用人的全部感官进行观察, 抓准观察对象的特点。
如观察小动物时, 可用眼看其外貌、颜色, 用鼻嗅其气味, 用手摸其皮毛, 用耳听其呼叫的声音, 这样就比较深刻、全面, 容易抓准其特点。一次观察不够, 再观察, 直到“细致”为止。
4. 由浅入深的观察, 抓住本质特点。
观察必须由浅入深, 绝不能停留在表面, 影响观察的效果。例如, 我在指导学生观察菊花时, 让他们先观察花色、花形、花的结构, 再点拨他们仔细观察花被风吹拂时摇曳的动态, 亦或是温暖的阳光下婀娜的静态, 进而引导他们观察菊花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 乃至展现出内在精神的花的整体形象, 并由花的形象、精神进一步展开联想。
三、提高观察的能力
法国作家福楼拜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苍蝇、两只手、两个鼻子是完全一样的, ……要分别描写它们, 就必须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来……”怎样才能找出不同点呢?我认为基本功夫全在于认真和细致的观察能力。学生初步掌握了观察的顺序, 明白了观察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之后, 要使其真正变成一种观察能力、观察技能, 还有一个过程。我认为教会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就能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1. 从观察对象的数量上来讲, 要求学生不断地从单一到复杂, 从无背景的到有背景的练习观察, 比较异同。
2. 从观察对象的状态来说, 要求学生不仅学会从静态到动态, 还要不断训练自己从变化明显的到不容易察觉到的细微观察, 这样他们就能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两个不同方面进行观察。
3. 从观察对象的程度来讲, 学生不但要学会从全面到细节的观察, 更应不断训练自己由表及里, 从现象抓住本质的观察能力, 这不但能提高观察的质量, 而且也从中培养了审美能力。
4. 从观察对象的选择来讲, 不能老是让老师来确定, 而是要学生自己学会从诸事物中选择最典型的感知目标进行观察, 养成自觉细致地抓住典型的观察习惯。
引导学生观察启蒙学生写作 篇11
一、引导学生多观察,只有观察才能认识事物
对于任何人来说,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才能获得真實的资料信息。学生的写作更是如此,只有仔细观察了,学生才真正领会了其内容,了解了事物实质,学生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写出来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境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写一种水果的作文时,我们可带来一篮水果,放在讲台上,学生一见马上兴趣来了。其中有苹果、石榴、橘子、香蕉、葡萄等。“老师这种水果我吃过。”“那种水果我见过……”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说,“香蕉我吃过”,“石榴我见过”等等。足以说明学生都对水果已有深刻的了解,可我们如何去着手写呢?《石榴》这篇文章是我们最好的教材资源,我们可以利用其来进行仿写或改写,从颜色、形状、味道等角度描述,进一步认识,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如何描写水果。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这样作文的话题自然就多了起来,一下就开门见山,滔滔不绝。加之我们要鼓励他们留心身边事物,细致观察,乐于描绘。书面表达,激发写作兴趣,增强习作自信心,以便达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阶段性目标。
二、多习作、多实践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法宝
固然实践出真知,可是,小学生本来正处贪玩阶段,大多数孩子缺乏自觉性,多习作、多实践务必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或占用了他们的时间,此刻只有我们善用巧妙的鼓励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督促引导他们也是最佳方案。让他们多习作、多实践,多渠道了解事物发展经过,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收集好词好句。长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经常提醒他们怎么做就怎么写,实实在在的写。我们要给学生机会,现场参观,实地考察,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获得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三、引发学生合理的想象
想象力是写作文的源泉。引发学生合理想象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浩瀚的思维空问,没有丰富的想象能力要想顺利圆满地完成一篇文章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促进想象更加充实,更加超前。在鼓励学生在观察动物玩具的同时能够想象到大型动物园,进一步想象到世界千奇百怪的大小动物,通过玩具不同的摆姿就有不同的画面,竟然有的学生能想到动物在开联欢会、动物在开运动会甚至动物在研究如何寻找绿色食品,如何想方设法保护自……通过这些合情合理的想象,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写一件文具。并且把文具拟人化,写出其用途、特点、形状、颜色等,往往效果还很不错。当然对其的形状、特点、图案等描述要尽可能愈细致、愈具体愈好。其实这些也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
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尽情地想象,大胆地思维,才能把各自的想法写出来,习作就会引人注目、耐人回味。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本身就是文质兼美的好范文,这些文学作品得让学生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如第五册中《北大荒的秋天》,我们可以直接了解作者描绘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美丽、富饶的地方。好多优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学习、应用。如叫、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怀抱里。作者把小河比做“一条透明的蓝绸子”。而且“静静地躺在大地怀抱里”,“天空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河水里,蓝天就显得更蓝了。”这种好句子给人以亲切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也给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无形中传授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与写景技巧,
要想使学生尽快进入写作境界,逐步把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仔细观察、大胆实践、合理想象都是很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学生的启蒙阶段抓起,拓宽他们的作文思路,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爱写作、善观察、好想象、敢实践的好习惯,尽快让他们出口成章,提笔成文。
积累写作素材,从观察生活做起 篇12
“生活是个大课堂”,写作源于生活。这样认为,是因为不仅写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而且作文中的想象也来自对生活素材的加工。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从中积累生活素材,薄发于写作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是的,生活是丰富的,大千世界是精彩的。学会观察,可以获取源源不断的作文材料,脑中的储蓄多了,提笔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没东西可写”,写出来的作文也不会空洞无物。相反,积累的材料多了,更有发表的欲望。
有一次,我发现班级纸篓里常常放满了学生的零食包装袋、饮料瓶、废纸等。我灵机一动,要求学生观察纸篓里的东西一星期,联系生活、社会实际,写自己的感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周的观察、酝酿,学生主动作文的意识大大增强,并且写得都较有深度:谈垃圾分类,纸篓现象与中华传统美德,谈环境污染与节约能源,班级零食排行榜,我的零花钱……
教师除了应该及时指导学生观察班级里的现象,获取素材,还应引导学生观察家庭里的有趣现象,扩宽习作天地。如:我曾以《我发现了____ 的秘密》为题,引导学生观察家庭成员不寻常的举止,探寻这些不寻常举止背后的秘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积累了素材,作文题材新颖多样。有的写平时家里网购,来了包裹,妈妈都叫自己拆,可是这次却说什么也不让他拆,经过观察,发现这是妈妈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所以不让自己拆,从中体会到了妈妈的爱;有的写妈妈白天直打呵欠,夜深了还在看电视,原以为妈妈是在追剧,观察后,发现妈妈是边看电视,边等加班的爸爸回来,好给爸爸煮夜宵,这个秘密的背后藏着父母之间的恩爱;还有的写发现了圣诞老人的秘密,回忆从小就怀疑真有圣诞老人,经过用心观察,知道了圣诞老人是父母假扮的,父母用这样的方法来呵护他幼小的心灵。
像这样,教师抓住学校、家庭生活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从中积累素材,学生的作文不仅言之有物,而且思维得到拓展,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二、引导视听,加强积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手段越来越普及,而且比报刊杂志更快、更生动,强烈吸引着人们。学生凭兴趣随机收看,缺乏选择性和目的性。家长常以影响学习为由加以阻止,教师也忽视对学生正确引导。实际上,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可适当指导学生收看有益的综艺节目,如《中国成语大会》《我爱发明》《最强大脑》等。指导有益的视听积累,学生不仅能拓宽知识面,而且能从中活用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如“酷毙了”“你真是太有才了”“历史每天都在发生”“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远”等,学生写作时学会运用这样概括性强,具有时代意义的语言,写作时就不再堆满方言,作文也能大放异彩。
三、参与活动,巧妙积累
参与各项活动,也是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内容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
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作文写不好,原因就是平时不爱看作文选、课外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写作应与其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决定先从家长方面做起。一个星期天,厦门将举行国际马拉松比赛,我及时将这个消息告诉学生,请家长带他们去观看。这次比赛,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受,学生从没见过这样国际性的大场合,此次参与,都非常兴奋。隆重的场面,人潮拥挤的现场更给他们带来了极大震撼力。回来后,学生主动写下了作文。有的写激烈的比赛,有的写美丽的环境,有的写厦门的经济腾飞,举办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事,有的写志愿者热心贴心的服务,有的写精彩创意的广告……相同的一个赛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见闻、感受,此次作文可谓是百花齐放,亮点纷呈。
学校、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也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教师应把握好时机,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观察积累。这一学期,我校开展了“跳蚤小书市”“体育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班级结合各学科教学,有降落伞实验、养蚕、“挑战大力士(握鸡蛋)”等,我都事前提醒学生观察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各种形式下体验、观察,从中积累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材料之于作文,就犹如“源头”之“活水”。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积累开始,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积极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学生写起作文,就能信手拈来,题材真实、“接地气”,文章就能大放异彩。
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米下炊”,如何积累素材,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进行有益视听,并积极参与活动,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与观察】推荐阅读:
观察、阅读与写作12-26
观察·想象·写作11-25
观察树叶的写作12-17
用心观察真实写作11-20
三年级观察日记写作范文12-24
五官观察的中考语文写作技巧07-09
观察与处理06-30
新闻与观察08-16
观察与猜想09-27
诊治观察与护理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