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的中药

2024-08-09

生活里的中药(共5篇)

生活里的中药 篇1

枸杞子:老人夜间口干症

属性功效: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等功效。

防病保健:若家中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取宁夏枸杞子适量,用清水洗净、烘干、打碎、分装,每天取20克,分2次于空腹时服,2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若家中老人有夜间口干症,可取枸杞子30克,用清水洗净,于睡前嚼服,一般10天后即可见效;对于男性不育症患者来说,可取枸杞子15克,用清水洗净,于每晚嚼细咽下,2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适当戒房事。

玉米须:慢性肾炎患者

属性功效:玉米须味甘性平,具有利尿清热、平肝利胆的作用。

防病保健:慢性肾炎患者,可取干燥玉米须50克,加温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待药液煮至300~400毫升时,去渣取汁,于每日1次或分次服;齿龈出血患者,可取玉米须50克,置于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左右,1日内分数次服,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糖尿病患者,可取玉米须30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一般2~4个月即可显效。

生地黄:经常便秘者

属性功效: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

防病保健:经常便秘的人,不妨喝1杯生地黄蜂蜜水。具体方法是:取生地黄适量,加水煮30分钟,待药液稍凉后加蜂蜜2勺搅拌均匀,一般喝完后5~10分钟即可见效。

薏米:祛湿气

属性功效: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等功效。

防病保健:在湿气较重的季节或地区,可用薏米煮汤喝。

石榴皮:腹泻

属性功效:石榴皮味酸、涩,性温,具有涩肠止泻、止痢固脱等功效。

防病保健:吃石榴后将石榴皮洗净、晒干收集起来,当家人出现腹泻症状时,可将石榴皮与红糖煮水喝,疗效较佳。

罗汉果:止咳润肺

属性功效:罗汉果味甘、酸,性凉,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滑肠排毒、嫩肤益颜、润肺化痰等功效。

防病保健:罗汉果服用方法非常简便,煎水、冲泡饮用或直接嚼着吃均可,

每天2次,每次以10克为宜。

西洋参:口干目眩

属性功效:西洋参味苦、微甘,性寒,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的作用。

防病保健:熬夜后,很多人常会感觉口干目眩、咽痛咳嗽,此时喝1杯西洋参茶,可让您口舌生津。(温馨提示:因西洋参性寒,所以脾胃虚弱的人不宜过多食用。)

陈皮:理气化痰

属性功效: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调中、祛湿、化痰等功效。

防病保健:对于咳嗽不止且痰液稀白的患者,可用陈皮泡水喝。

中药里的“药名戏” 篇2

说起“药名戏”,自然要提到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汤显祖21岁中进士,官及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因得罪了上司连连遭贬,他向朝廷辞官,以平民身份潜入百姓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一日,汤显祖患病,慕名到邻县婺州义乌朱丹溪处求医,并在朱丹溪书案上看到由中药名称组成的一段故事:

“在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在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八月兰开吉日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久之,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远老,持大戟,平木贼,诛草寇,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朝,封大将军之职。”

故事中巧借24味中药名称,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的美好姻缘。汤显祖阅后“灵感”大发,以这个故事为线索进行构思,48岁的他终于完成了《牡丹亭》这部传唱不衰的作品。

小黄楼里的庭院生活 篇3

这就是小黄楼的前世今生。作为福州市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式花厅园林之一, 这里的建筑分布紧凑,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小桥流水和谐秀美。

“壬辰五十八岁……是年四月, 因病奏请开缺……八月回福州黄巷新宅。”1832年, 已近花甲之年的梁章钜返回福州养病, 对小黄楼进行了修葺。他在江苏任职八年, 将自己对苏州古典园林之精华的耳濡目染, 融会贯通于小黄楼西花厅的建设之中。

这个西花厅建筑群由一座木构小楼与楼前的假山、水池、拱桥、半边亭等组成, 与其说这是一个深深庭院, 不如说这是一个精巧的“艺术品”——它闹中取静, 小中见大, 极富诗情画意。其中的木构小楼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双层建筑, 呈长方形, 宽6米, 深9米, 为穿斗式土木结构, 柱顶和瓦檐均雕龙画凤, 窗槛和门扇亦是精雕细刻。西花厅自成院落, 保存较为完好, 双坡顶, 四面围墙, 楼内驼峰、雀替、斗拱无不精雕细刻。楼上原为主人的藏书阁, 楼阁内的十二扇隔扇门、六扇门窗采用珍贵的楠木精雕而成, 镶嵌有精美的图案。

西花厅落成后还有不少工程要完成。先是筑假山、架小桥。梁章钜将小桥命名为“廿网桥”, 并将这三个字刻在桥的一侧, 另一侧则是隶体的“知鱼乐处”四字——想必, 梁章钜这样的文人自然是有“智者乐水”的情怀需要有所寄托。筑假山、架小桥之后是挖水池、建凉亭, 得以在凭栏坐憩之时, 极目远眺, 将整个小黄楼内的庭院佳景尽收眼底。小黄楼整体完工后, 在这样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同里耆旧以诗酒相往来”, 志同道合的文友诗友们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好不风雅, 好不惬意。

廿网桥对岸的假山内, 洞壑深幽、峰回路转、蹬道迂回, 沿石阶可登上假山之顶。东侧有一木构半边亭, 三面悬空, 一面靠墙, 宝珠结顶, 四檐翘角, 亭内的斗拱桥、垂柱上刻有松鼠、燕雀、蜻蜓、谷穗、玉米等栩栩如生的动植物, 亭周则装饰有12个小悬钟。凉亭虽不大, 却占尽小黄楼最佳位置。

但是, 这些都还不足以说明梁章钜的匠心独运。人们来到小黄楼这处庭院, 看到梁章钜不厌其烦下工夫造出来的“雪洞”, 才能明白, “诗意地栖居”不只是西方哲人才会生发出的理想——中国文人在自己居住的天地里就已将充满诗意的想象力, 挥洒得淋漓尽致。远远地站在雪洞外, 依然可以依稀瞧见雪洞里的云海苍茫、两旁的峥嵘突兀、顶上的嶙峋莫测……小黄楼曾经的看门人老林说, 雪洞的制作非常复杂:得先预设好图案, 然后嵌上铁钉, 再将调拌进红糖、糯米的三合土一点一点、一层一层地抹上去, 抹出一块块鸟窝状的效果来。

雪洞位于梁章钜那小巧玲珑的藏书阁两侧的通道, 成了整个庭院的点睛之笔。来到小黄楼, 闭上双眼开始幻想进入庭院生活, 仿佛也在消受着某种遥远的良辰美景, 仿佛也在经历着这样的赏心乐事:近两百年前, 满腹经纶的梁章钜是怎样绕出那段不长不短的小路, 又是怎样闲看那一段不算丰饶却也足够充盈的好景, 起伏着、跌宕着, 优哉游哉, 气定神闲, 渐渐将那“日以翰墨为缘”的好心情酝酿出来。

时世沧桑, 大半个世纪后, 闽剧“四大名旦”之首的郑奕奏成为小黄楼的新主人。他清秀的容貌, 轻盈的体态, 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别样的袅娜风流, 足以与小黄楼这样的锦绣庭院相得益彰。即使在发黄的剧照中, 也能看出他仪态端庄, 神色从容淡定, 自有一种气度。如今漫步在这时过境迁的小黄楼庭院里, 凝神闭目, 是否能想象出郑奕奏当年的风采和唱腔、身段呢?“黛玉”是如何凄凄切切地葬花, “晴雯”是如何强打起精神来修补宝玉的孔雀裘, “杜十娘”又是如何五内俱崩地怒沉百宝箱……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唯有小黄楼兀自孑立, 默默见证了一个旧时代的清雅、端庄、凝重。

爱上韩剧里的中药美容 篇4

NO.1——桑叶煎水去痘痘

参考剧情:长今说用燃烧过的桑树灰烬,可以消去脸上的面疱。

平民体验:兰心从高中开始长痘痘,试过各种办法,老是长长停停,没法根治。5月份的时候,兰心脸上痘痘爆发,常去的美容院也束手无策了,看完《大长今》后,她决定尝试着用桑叶煎水来去除痘痘:将竹叶、桑叶、枇杷叶各15克,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后改文火煎片刻,即可饮汤。也可以将鲜桑叶捣烂后每日敷在痘痘处30分钟,效果也很不错。

中医解析:桑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现代的很多化妆品中都含有从桑树中萃取的精华。用桑叶煎剂治痘痘,如果上火引起面疱,可在家洁面后用酒精消毒,并用黄瓜片敷面帮助解毒,每周1—2次即可。

NO.2——艾草沐浴润皮肤

参考剧情:长今说用蒸艾草的蒸气能改善干燥,令脸部长久保持湿润,还可以抑制感染,消除疼痛。

平民体验:阿敏的皮肤平常很好,但最怕刮风季节。那时,她的脸涂多少保湿品都没用,鼻子还会脱皮。从《大长今》中她又知道了艾草蒸气可以滋润皮肤,她迫不及待地照做:取一些艾草叶洗净后和水同煮,待滚后揭开锅盖,头上覆盖一条大浴巾,将脸罩在蒸气中蒸2~3分钟,毛孔就会张开。取下毛巾后,再洗脸,而后轻拍化妆水,再擦上乳液。果然一段时间,她感觉皮肤滑嫩了。

中医解析:艾草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的功效,主要用以对风湿病人的治疗;在美容方面,利用蒸气熏蒸脸部可使肌肤干燥得以改善,而艾草则可以达到消炎、排毒、活络之功效。但过敏性皮肤的人最好慎用。

N0.3——白茯苓敷脸去斑

参考剧情:长今说用白茯苓掺和蜂蜜水涂在脸上,可以除去黑斑。

平民体验:付琴一直抱着“年轻就是最美的想法”度过了生命中的25年。可当夏季过去的时候,付琴无意中发现了脸上的斑点。付琴试着用祛斑霜仍然没有改变,偶然从《大长今》中获得了白茯苓能除斑,她便淘出了一招妙方:猪蹄2只,白高粱米500克,白茯苓、商陆各150克,白芷、藁本60克,玉竹30克,桃仁250克,甘松、零陵香各30克。先將猪蹄、白高粱米用水煎煮,直至猪蹄熟烂,取汁1500毫升,然后加入白茯苓末、商陆末、白芷末、藁本末、玉竹末、桃仁泥,继续再煎,等汁减至一半时,过滤去渣,再兑人甘松、零陵香末,搅拌均匀,用瓷瓶贮备待用。每晚涂面,早晨洗去,效果极佳。

中医解析:白茯苓一向被认为是美容上品,能去除黑色素,同时还具有健脾利胃、宁心安神的作用。若加上蜂蜜水的调和,去斑美容效果更不言而喻。

NO.4——覆盆子泡茶美白

参考剧情:长今说用覆盆子可以让脸变光滑白皙。

平民体验:没什么比黑皮肤更可怕了!木子一直很憧憬自己可以像《诗经》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的美人。但怎样才能既拥有如丝般光滑、如脂般嫩白的肤色呢?当《大长今》播放时长今说用覆盆子可以让脸变得光滑白嫩时,木子请教了一位中医师,知道了将金盏花、香蜂草、野蔷薇果、玫瑰花、覆盆子组合冲泡在一起喝后即可有美容效果。当然,木子发现覆盆子做成面膜敷在脸上,美白效果会立竿见影。

中医解析:覆盆子生长在湿冷气候,含有大量的茶素和抗氧化黄酮、丰富的微量元素及钾盐,可以帮助调节体内的酸碱值,能维持更好的气色。不过医学上主要用覆盆子来帮助治疗男子阳痿、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症,美容方面因其能促进新陈代谢,现在也有用覆盆子当瘦身食材的。

《神农本草经》里的中药智慧 篇5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是中药理论的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本书还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等。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

《神农本草经》里的奥秘

《神农本草》依循《内经》提出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也将药物以朝中的君臣地位为例,来表明其主次关系和配伍的法则。《神农本草》对药物性味也有了详尽的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性质的不同选择用药。寒病选热药;热病选寒药;湿病选温燥之品;燥病须凉润之流,相互配伍,并参考五行生克的关系,要对药物的归经、走势、升降、浮沉都很了解,才能选药组方,配伍用药。书中还指出了剂型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丸、散、汤、膏适用于不同的药物或病症,违背了这些,就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药学一大关键,《神农本草》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药物之间,有的共同使用就能相互辅佐,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甚至比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强上数倍;有的两药相遇则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使其难以发挥作用;有的药可以减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常在炮制毒性药时或者在方中制约一种药的毒性时使用;有的两种药品本身均无毒,但两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损害身体等等。这些都是从医者或从事药物学研究的人员必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十分重要,甚至操纵着生死之关隘,不可轻忽一分半毫。

书中叙述了各种药物的名称、性味、有毒无毒、功效主治、别名、生长环境、采集时节以及部分药物的质量标准、炮炙、真伪鉴别等,所载主治症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170多种,并根据养命、养性、治病三类功效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为君,无毒,主养命,多服久服不伤人,如人参、阿胶;中品120种为臣,无毒或有毒,主养性,具补养及治疗疾病之功效,如鹿茸、红花;下品125种为佐使,多有毒,不可久服,多为除寒热、破积聚的药物,主治病,如附子、大黄。书中有200多种药物至今仍常用,其中有158种被收入1977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神农本草经》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或必读书。书中对于药物性质的定位和对其功能主治的描述十分准确,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直到今天也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支柱。对于现代的中医临床,《神农本草经》的论述仍旧具有十分稳固的权威性,同时,它也成为了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神农本草经》也存在一些缺陷,为了附会一年365日,书中收载的药物仅365种,而当时人们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已远远不止这些。在神仙不死观念的主导下,收入了服石、炼丹、修仙等内容,并把一些剧毒的矿物药如雄黄、水银等列为上品之首,认为长期服用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这显然是荒谬的。此外,《神农本草经》很少涉及药物的具体产地,采收时间,炮制方法,品种鉴定等内容,这一缺陷直到《本草经集注》才得以克服。

《神农本草经》的贡献

虽然《神农本草经》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它的历史地位是不可低估的,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而且其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作为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神农本草》对每味药所记载的内容,有性味、主治、异名及生长环境。如“当归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一名干归。生川谷。”这些内容以当时的水平来衡量,是比较切实的。

《神农本草》不仅记载着365种药的性味、主治等内容,还在其《序录》中简要地提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各随其所宜”等基本理论及用药原则。并总结了“药有君臣佐使”,“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等药物配伍方法。为了保证药物质量,还指出要注意药物的产地,采集药物的时间、方法、真伪。制成各种剂型,要随药性而定。用毒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随病情的发展而递增。服药时间应按病位所在确定在食前、食后或早晨、睡前服药。如此等等,对临床用药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罗大中,笔名罗大伦,中医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兼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是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养生节目的主讲嘉宾。曾出版《古代的中医》、《神医这样看病》、《这才是中医》等普及中医的书籍。

罗博士幼承庭训,读书后一直埋头于中医经典的研究,积极临证,尤其致力于将中医文化的精髓阐释给大众,他在网络上的中医故事连载点击率已达到一百二十多万,深受年轻读者的喜爱。他讲述的中医知识妙趣横生,又富含养生知识,被誉为中医新生代的领军人物。

上一篇:土地覆盖分类下一篇:交叉配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