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研究

2024-10-06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研究(共12篇)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研究 篇1

一、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联合、相互持股和相互担保等商业交易活动日渐增多, 大型集团上市公司纷纷设立自己的子公司以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 这一切使得具有关联关系的公司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交易日渐增多, 而且交易频繁、数额日渐增大。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引起了我国证券界及法律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关联交易在各国的公司运作中都广泛存在。从理论上讲,关联方作为一般的法人,应与其他法人一样享有同等的市场条件和交易的权利。关联交易就其本身的性质而言是一个中性经济范畴,是一种合法的商业交易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 目前没有哪个国家的现行法规中规定不允许进行关联交易。但关联交易又通常有别于一般市场交易行为,一直成为证券市场关注的热点在于其具有两面性的特征:一方面,与遵循市场竞争原则的独立交易相比,关联方之间进行交易的信息成本、监督成本和管理成本较少,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益和盈利能力,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其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 从而有助于集团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从法律角度看,关联方交易的双方尽管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在事实上却不平等,在缺乏有效法律监管和证券监管的情况下, 关联方在利己动机的诱导下,往往滥用对公司的控制权,使关联交易往往扭曲交易条件,违背了等价有偿的商业条款,导致不公平、不公正的关联交易的发生,其为规避税负、转移利润或支付、取得公司控制权、形成市场垄断、分散或承担投资风险等提供了在市场外衣掩护下的合法途径, 进而损害了上市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由以上得知, 上市公司之间关联交易的存在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然而,关联方交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关联企业之间发生关联方交易是正常的,而且,关联方交易对于企业集团具有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优点;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某些利益主体的利用,产生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对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权利造成损害。尤其在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完善的环境下,关联方交易因其隐蔽性和复杂性, 成为了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人为调节企业利润和其他财务指标的手段。

上市公司能否合理有效地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不仅直接决定报告主体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果, 而且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公众形象和证券市场的竞争机制。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披露透明度较低,依然存在着披露不充分、不及时、不完整等问题,部分公司甚至利用关联方交易制造虚假利润,转移亏损等,因此, 分析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规范其披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披露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据统计,2006-2012年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披露情况如下: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共披露关联交易1 851起,所涉交易金额2 376亿元, 发生各类关联交易行为的上市公司有1 049家,占总数的90%以上,其中,有74%的关联交易发生在上市公司与其控股母公司之间。2007年,上市公司共披露关联交易1 785笔,所涉交易金额1 989亿元,共910家上市公司披露关联交易 ,占上市公司的68%,共发生关联交易2 729起, 所涉交易金额2 271亿元, 其中,有67%的上市公司与其控股母公司发生了关联交易。

2008年 ,由深市上市公司的数据统计得出 ,发生各类关联交易行为的上市公司有628家,占总数的82%。涉及交易总金额八千多亿元人民币。同年,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对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2008年深市765家上市公司中,有628家发生了关联交易,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2%,且70%以上的关联交易金额是在上市公司与其控股母公司之间发生的。

2010年6月 , 深交所在2009年事后年报审查工作完成后指出, 有80%以上的深市上市公司发生了关联交易。关联交易重要要素的披露避实就虚, 投资者无法了解具体内容和交易实质, 而且没有一家公司对关联交易是否公允方面发表反对意见,关联交易公允性披露流于形式。

2012年4月 ,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的报告,其样本是根据2011年6月30日的公司市值筛选出来的。挑选范围为所有在A股市场和香港上市的中国上市公司。报告指出,“在我国,由于大部分上市公司曾经是或仍然是集团公司的一部分, 关联交易普遍存在。在公司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关联交易就成为上市公司转移利润, 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渠道。”即使在100强公司中,也只有约40%的上市公司有明确的关联交易原则,并对所发生的关联交易的信息,如关联交易的对象、与上市公司的关系、交易的价格和政策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有约60%的公司对关联交易的描述含糊其辞。

(二)特点

根据对2006-2012年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关联交易普遍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是日常经营性交易居高不下, 部分上市公司对关联企业有依赖性。一项以2011年沪市100家公司为样本的研究数据表明,样本中有64家上市公司与其关联企业之间存在日常经营性交易业务, 突出表现为与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就某几项交易进行,且交易比例占同类型交易的大部分。而在上市公司扭亏年度的关联交易中, 日常关联购销金额占了全部交易金额的59.97%。由此不难看出,一些上市公司对关联企业有较大的依赖性, 部分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比例过大,独立性和经营能力堪忧。

二是利润操纵明显。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比一般性质的交易具有更大的可操纵性和不公平性, 因此关联交易被视为利润操纵的主要途径。此外,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还存在季度性特征, 公司在第二及第四季度关联交易都比较多, 这说明上市公司在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的季末存在明显的调节利润的现象。

三是关联交易日趋隐形化。为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会计处理, 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政部早在2001年12月21日就发布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许多上市公司为达到进行非公平关联交易、利润操纵的目的,故意绕开规定,使得关联方关系和关联方交易日趋隐形化。其采用的手段有:通过以非关联方为中介进行交易;以多重参股形式间接控制上市公司;隐瞒关联交易的实质等。

三、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与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关联方披露的要素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中要求 :企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交易, 均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该企业之间存在控制关系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有关的信息; 企业与关联方发生关联方交易的, 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交易要素至少应当包括:交易的金额;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条款和条件,以及有关提供或取得担保的信息; 未结算应收项目坏账准备金额; 定价政策。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应当披露相关比较数据。

(二)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与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1.上 市公司故意操纵关联交易 ,进行利润包装 ,粉饰会计报表而导致信息披露失真。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形式:

(1)关联购销。由于企业上市前资产“剥离”的不彻底 ,股份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普遍存在同业竞争现象, 在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业务中,存在着大量的关联购销业务。在关联购销中交易价格的定位是实现交易目的的关键。在我国,较为普遍的做法是为了扶植上市公司,集团公司往往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股份公司提供原材料, 而又以较高的价格买断并包销股份公司的产品, 利用原材料供应渠道和产品销售渠道向股份公司转移价差,实现利润转移。有些甚至按照协议价设计虚假购销合同, 将销售收入作为应收账款而非实际资金流动,做出账面利润。

(2)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由于我国对公司价值的评估方法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及操作规范, 公司并购的法律和财务处理不够完善, 同时也由于地方政府部门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刻意参与, 使得资产转让和置换基本上表现为不等价交换和利润转移。其具体表现形式有:1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和等额债务剥离出上市公司, 以降低财务费用和避免不良资产经营所产生的亏损或损失; 2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转卖给母公司, 这些不良资产的价值往往十分有限,但却能卖得好的价钱,这样在转让过程中上市公司便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 3母公司将优质资产低价卖给上市公司,或是与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进行不等价置换。

(3)转嫁费用负担。上市公司改制上市时 ,一般都将企业办社会的非生产性资产剥离出来, 但股份公司上市后仍需要关联公司提供有关方面的服务,因此,上市前各方都会签订有关费用的支付和分摊标准的协议。各项服务收费的具体数额和摊销原则因外界无法准确地判断其是否合理,操作弹性较大。

(4)计收资金占用费。在我国 ,上市公司同关联公司之间进行资金往来和拆借的现象比比皆是,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就利用计收资金占用费来进行利润包装,粉饰报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较为普遍的情况是,上市公司将募集到的资金借给母公司使用,由母公司向上市公司支付一定的资金占用费,而资金占用金额、收费标准故意隐瞒不报, 投资者无法对此合理性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预计。也有公司通过向那些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被投资公司拆借资金,以收取资金占用费来粉饰会计报表,而致会计信息失真。

2.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完善和上市公司对准则有关内容理解问题而导致信息披露的制度性失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对关联方及其关联方关系的理解不够完整。从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来看, 不少企业对关联方及其关系的理解不全面。大部分上市公司只认为其母公司、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对其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等为关联方, 而未将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列为关联方;或者,有些上市公司认为即便是存在关联关系,但未发生关联交易,也可以认为不存在关联方。有的只披露了控股或持股股东,掩盖了许多关联方;有的只说明关联交易,并未说明关联方究竟是何关系;有的只说明交易量,而没有说明资金方向,使人感到迷惑不解。

(2)关联方交易要素披露不够充分。暴露的问题有 :一是对交易金额或相应的比例的揭示。一些上市公司只披露金额,而漏披相应比例,使报表使用者难以判断关联方交易对该上市公司全面交易的重要程度和影响程度。二是对定价政策的披露混乱,缺乏可比性和可理解性,披露可传递信息也十分有限。大多数上市公司认为只要披露成本价、内部价、优惠价、协议价等定价政策即可,至于这些定价与市场交易价格有何区别无需披露。

(3)对关联方交易构成内容的揭示及理解不一致。按照准则的相关规定,关联方交易主要有11种类型。而上市公司的年报附注中信息披露大多集中在销售和采购、提供或接受劳务等业务往来方面,而对管理方面的合同,研究开发项目的转移、许可协议、关键管理人员报酬等方面披露较少,将关联方间的资金占用放在“其他应收应付款”下,不明确指明其关联交易的性质。

实质上, 诸多交易事项会因交易对象是否为关联方而影响交易的价格。上市公司关联方披露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 由于上市公司自身经营不善, 为力图达到净资产收益率所要求的水平, 便于配股融资;注重“壳”资源的稀缺性,为防止因连续亏损,净资产低于面值而面临摘牌或特殊处理的威胁;为买壳上市,改善壳公司业绩;为配合庄家炒作共同获利等。客观上,由于准则许多内容尚处在进一步完善之中, 上市公司对准则涉及的概念、要求披露内容还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不高、社会监督体系的不完善, 更重要的是由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还缺乏一套切实可行、完善而有力的法律规范。

四、建议

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其信息披露, 首先要对关联关系作广义的认定,并细化关联交易的内容规定;其次,要充分发挥监督机构、中介机构的作用;此外,还应细化披露内容,以便广大投资者判断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发展、股东权益及股权所带来的变化及影响。

1.发挥证交所对关联交易的监督作用。在对H股的关联交易管理上,香港联交所起着关键作用。公司提出有关关联交易的公告草稿后,必须交由联交所上市科审核。我们应该从制度上进一步加强证交所在这方面的监督作用。

2.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由于国内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的特殊性,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基本没有小股东的代表,这这方面,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上市公司的经验,增设独立非执行董事,发挥其“参政、议政”的作用。

3.设立适当的保护措施 ,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国家主管部门应对上市公司的交易主动行使监督权, 对交易中发现的不当行为应予以严厉的惩处。此外,应建立必要的申诉制度,如中小投资者或利益相关者发现不当交易后,可以向主管部门申诉, 请求其对有关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进行调查。

4.采用独立的法规来规范关联交易 。

(1)充分考虑我国上市公司的特点。可以考虑增加以下披露内容: 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或经营发展存在重大影响的关联交易, 不仅应对这些交易予以披露而且必须披露其影响程度。比如资产、股权的转让,应披露转让缘由、定价原则、对交易双方的当前生产经营及其长远发展的影响,产生的收益占公司净利润的比重等。

(2)建议制定有关重要性问题的实施细则。在关联信息披露中,强调会计核算的成本效益原则,遵循重要性原则,以减少信息披露成本。但对重要性的界定要细化,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3)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上市公司随意操纵关联交易,粉饰会计报表或将某些关联交易隐瞒不报,拒不披露或歪曲重要信息的行为,应制定相应的惩罚细则,加大处罚力度;另外,对于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不仅要处罚上市公司, 更要对公司董事会和相关责任人进行经济、行政、刑事的严厉制裁,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肆意违规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5.加强关联交易披露情况的审计。除公司自身应作改进外, 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机构也应加大对关联交易披露情况的审计。由于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关联交易来调节业绩、规避税收等,因此仅仅依靠一些准则规范和自我约束,是无法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因而必须借助外部中介机构的监督力量, 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对关联交易进行审计和披露。针对前述关联交易披露不完整、不及时、不可靠等问题, 在关联交易的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关联方交易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首先也是最主要的,是对关联交易的审计应本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该原则的指导下, 注册会计师还可扩大审计范围, 除借贷和担保外,还可包括其他可能导致实质控制或重大影响、经济依赖性的合同的审阅。特别是:关联方融资活动中关联方之间资金拆借是否违背市场利率, 有无借钱给不具备偿还债务能力的企业、预期不还等资金融通业务;关联方之间的购销业务,其确定的价格是否正常,有无售后短期内回购、低价售给无需经手的中间企业等现象。及时发现反常现象,并予以客观公正的披露。

上市公司能否合理有效地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不仅直接决定报告主体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果,而且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公众形象和证券市场的竞争机制。因此,揭示关联方交易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应从公司自身、审计机构和监管部门各方面进行完善。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研究 篇2

1、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特点

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关联方交易是一种独特的交易形式,具体表现在

①关联方之间进行交易在定价政策、结算方式及其支付手段等方面均可通过内部协商来进行选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方式与过程往往比一般的市场交易简单直接,因而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营运效益和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1].

②关联方交易的双方尽管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在事实上却不平等。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国家股和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占主体地位,股权集中度过高,而社会公众股等流通股比重偏小且过于分散等缺陷,从而削弱了中小股东对不公平关联方交易进行监督制约的能力。关联方在利己动机的诱导下,往往滥用对公司的控股权,使关联方交易违背了等价有偿的商业条款,导致不公平、不公正的关联方交易的发生,进而损害了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③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兄弟公司、子公司之间关联交易涉及范围广、交易频繁、复杂、交易金额大,这在以往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度财务报告中得到了反映[2].如中科健(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20销售给关联方产品共计129112万元,占该公司年度销售额的89.36%;向关联方采购货物金额为35488万元,占年度购货额的24.01%.

2、存在的几个问题

2.1关联方交易披露的要素《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要求:在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这些要素一般包括:

①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②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在披露时要求记录累计余额,不需要披露本期发生额;③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只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④关联方交易中的主要事项,如购货、销货、应收应付款等,应当披露连续2年的比较资料。如果2年的比较资料中有一年属于重大交易,另一年属于非重大交易,也应当分别关联方和交易类型予以披露;⑤关联方之间签订的交易协议或合同如涉及当期和以后各期的,应当在签订协议或合同的当期和以后各期披露协议或合同的主要内容、交易总额以及当期的交易数量及金额。

2.2关联方交易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不同上市公司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的理解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关联方交易披露中掌握的尺度各有不同,致使在披露程度和披露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反映和暴露出一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关联方交易协议定价的弹性很大,成为某些上市公司的`“利润蓄水池”。从上市公司实际披露情况来看,不少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定价的确定依据或未作说明,或说明的定价方式各式各样,缺乏可比性和可理解性,披露所能传递的信息十分有限,不少上市公司利用协议定价方法的灵活性进行利润包装。例如,美尔雅通过与控股公司签订的产品销售协议,可以从每套西服的销售中获得毛利达千元以上,而在同期与日本三泰衣料株式会社的销售协议中,每套西服只得到800日元的加工费(折合人民币53.23元),相比之下,这笔关联方交易的定价明显地违背了市场原则,导致了美尔雅收入和利润的虚增。

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某些应该披露的关联交易未作披露,或在其他事项中披露,不利于业外人士认清企业的真实业绩。如中科健在年1月1日至2001年6月30日半年间,销售给智雄公司(公司第二大股东)的销售额共计9583万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4.71%,而公司对上述事项,未及时履行临时报告的信息披露任务。4月3日,内蒙宏峰因为关联企业输送利益、关联交易采取暗箱操作而受到深交所公开谴责。该公司在2001年12月22日发布的董事会公告中称,拟收购的桐柏坡金矿公司矿山生产经营性资产的法定代表人为张远超。然而事实上,该金矿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高建民,与内蒙宏峰董事长高建华为兄弟关系。高建华在签署的《董事声明及承诺》中,遗漏了有关其弟高建民的信息,而且高建华作为关联董事,在董事会审议上述重大关联交易事项时也没有进行回避,仍进行了表决。

③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之间通过关联担保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问题比较严重。许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有相当一部分是给大股东提供的。显然,这种担保也是一种关联交易。关联方即大股东往往通过这种方式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这方面的案例可以说举不胜举。如ST猴王的大股东猴王集团就是这样的典型,猴王集团除了冒用ST猴王的名义为自己贷款3.7亿元外,又让上市公司为自己另外3个亿的贷款提供担保,最终把上市公司掏空,并使自己和上市公司一起走到破产的边缘。ST白云山原大股东及其关联企业除了长期挪用上市公司6个多亿元的资金外,还让上市公司为其另外7亿多元的债务提供担保,给上市公司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④通过关联企业分摊费用、向上市公司转移利润[2].一些上市公司在利润水平不佳时,往往通过改变费用分摊的方式和标准来提高公司的利润。主要形式有母公司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离退休人员费用,或是将上市公司以前年度交纳的有关费用退回等。如:蓝田股份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但实际上,蓝田股份的饮料产品通过集团公司遍布于全国的销

售网点销售,仅占公司全部销售量的1.9%.可见,蓝田股份利用集团公司分摊不合理的高额广告费用支出的方法,虚增了利润。

⑤通过股权转让,资产置换等方式来美化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我国20修订的《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中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同时规定只对发生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确认收益,并且收益的大小不会超过补价金额。尽管新准则对上市公司利用“数字游戏”来粉饰经营业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最大程度地防止资产重组中不公平的关联交易的发生。例如,由于我国缺少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程序和方法的统一规定,股权转让过程中定价方式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仍令人质疑。另外,一些上市公司还通过向下属公司注入资金,增持股份或转让股权,减少持股比例,运用长期投资中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上的差异来实现报表中利润反映的操纵目标。

⑥采用托管经营的手段来操纵利润[3].由于法规制度尚未对资产托管经营形成有效的规范,导致一些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进行的托管经营有很大的随意性,成为调节利润的一种手段。具体表现形式是: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给母公司经营,定额收取回报,在避免不良资产亏损的同时,凭空获得一块利润;母公司将稳定、获利能力高的资产以较低的托管费用委托上市公司经营,虚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等。

⑦通过资金往来粉饰会计报表。在我国,企业之间相互拆借资金是有关法规所不允许的,但从实际情况看,上市公司同关联公司之间进行资金拆借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些上市公司往往就利用计收资金占用费来粉饰会计报表。通常,一些上市公司将募集到的资金借给母公司使用,由母公司向上市公司支付一定的资金占用费。如浦东不锈在中期实现的利润2837.04万元中,应收母公司的资金占用费就高达559.73万元(母公司报告期期末上市公司的款项为2916.52万元)。也有公司通过向那些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被投资公司拆借资金以收取资金占用费来粉饰会计报表的情况。

3、不充分披露的动机和危害

3.1关联方交易的动机关联方交易的动机与目的具体表现为:

①粉饰业绩。为了取得配股资格,避免被ST、PT、摘牌下市,实现预定的盈利指标,以及其他经济和政治原因,上市公司往往通过有利的转让价格和虚假销售来实现收入的增长或成本的降低,提高特定关联企业的利润率和竞争力;或是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以低价将优质资产转让给关联企业,剥离其不良资产,增强其获利能力,改善其财务状况。

②降低税负。利用关联交易避税,一方面是利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税率及免税条件的差异,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或可以免税的关联企业;另一方面是将盈利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亏损企业,从而实现整个集团的税负最小化。尽管我国在税制改革以后,国内企业之间税率差别变小,但是,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税收政策仍然不同,如特区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一般企业在税率的免税优惠上,仍存在相当大的差别。企业集团经常通过在关联企业间人为地抬高或降低交易价格来调节各关联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以达到其减轻税负,使各关联企业的共同体获取最大利润的目的。

③转移资金。许多国家在国内资金和外汇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大都采取一些闲置资金转移的措施。此时,跨国公司往往通过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处于该国的子公司发运货物或提供劳务,或该国的子公司通过低于市场的价格把产品销往其跨国公司,从而实现资金的转移。

④将企业资产和利润转移到主要投资者、关键管理人员及其家属所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的企业,从而达到为少数人牟利的目的。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利益至母公司或其控制的关联企业,如低价向上市公司收购产品再以市场价格出售以获取价差,向上市公司高价提供原料,向上市公司转让低质量资产等,这实际上是吮吸了从属公司的营运能力、营业能力和偿债能力,侵蚀了从属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

3.2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危害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对关联交易价格披露的不充分,使得上市公司能够利用税负转移减少企业总体税负,造成国家税收收入的损失。另外不少外商投资者就是利用低价向其国外公司销售商品或高价从其国外公司进口原材料或机器设备等手段来转移在我国赚取的盈利,达到少交或不交所得税的目的,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

②会计信息是投资者用来评价被投资企业机会和风险,从而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而盈余信息更是财务报表的重心。关联交易(尤其是大量非正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使得投资者无法区分公司质量的高低,信息使用者无法正确评价企业关联交易、鉴别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侵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4、规范关联方交易及其信息披露的建议

财政部于2001年12月21日推出《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条例》,该规定旨在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之间显失公允的交易操纵利润。从总体上来说,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关联方披露的质量较之以前有一定的提高,但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规范和提高关联方交易及其信息披露的质量,便于报表使用者准确地把握和分析关联交易对营业业绩的影响和潜在的风险,增强不同的可比性,目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要加强会计准则的建设,完善对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

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对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关联方及其交易信息披露规范的急需程度,在38项具体准则项目中名列第一。我国于19颁布了《关联方交易》具体准则,对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进行了规范。但由于控股股东在关联方交易中有决定权,具有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为自身谋利的行为动机,并且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美化财务报表的做法“花样翻新”,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的制定工作,提高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和透明度。首先,应将减少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作为制定各项具体准则的出发点,同时准则的制定应保持系统性,争取从各环节、多方面切断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的通道。其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应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要根据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并且还应具有一

定的前瞻性,争取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的发生[4].

4.2充分考虑我国上市公司的特点,制定一套比较灵活的、操作性强的关联交易定价政策

在此,我们可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国家会计准则对关联交易的价格作规范,关联双方在购买和销售过程中,通常允许存在3种定价方法:①不受控可比价格法;②再销售价格法;③成本加成法;按照独立核算原则规范关联交易定价。对提供或接受资金等非生产性关联交易可按同期银行利率计算利息收支,以规范关联方的定价[5].

4.3加大会计师事务所对重大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审计力度

通过对上市公司实行注册会计师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加大社会审计、监督力度,提高关联方交易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审计中,会计师事务所对某些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披露的重大关联交易出具了保留意见。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或明显缺乏公允性。这些审计保留意见可以帮助投资者正确地认识这些公司的真实业绩和潜在的关联交易的风险[6].

4.4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对关联交易的认识

由于关联交易本身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加之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不少会计人员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较为陌生,对某些概念和关系认识不清。另外,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的,而会计报表附注在我国会计理论界研究不够深入,在会计实务界也缺乏认识。因此,只有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广大会计人员对报表附注重要性的认识,通晓并掌握包括关联交易在内的财务报表附注编制的技能与技巧,才能更好地保证关联交易相关法规的顺利实施,适应证券市场日趋规范的信息披露要求。

5、结束语

总之,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进行披露,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或虚假关联方交易侵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为防止某些大户利用虚假信息操纵股市,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在完善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同时,还应注意一些相关的方面,例如对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教育、证券市场监管机制的健全、独立审计人员的公正鉴证和大力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等。只有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才能在目前中国经济的转轨时期将股权结构所带来的问题加以很好地解决,并进一步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魏卉。对关联方交易定价的探讨[J].财会月刊,,(7):20-21.

[2]李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王又庄。关于资本(股票)市场与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葛家澍,陈少华。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5]段爱玲。如何确定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的价格[J].财会月刊,2002,(6):48.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研究 篇3

“再保险关联交易是保险公司利用关联企业的承保能力分散保险风险的渠道之一。然而不当利用再保险关联交易,可能造成保险风险在同一企业集团内过度累积,易发生风险传递,降低保险公司抗风险能力。”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的要求,保监会从2015年4月1日起取消了对外资保险公司再保险关联交易的审批项目。为避免取消行政审批后出现监管真空,保监会按照放管结合的思路,在取消行政审批、放开前端的同时管住后端,积极研究出台后续监管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信息披露方式对再保险关联交易进行持续监测,监管部门可以在必要时对保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或依法采取监管措施,加强再保险非现场监管。

上述负责人同时强调,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监管理念。考虑到随着我国中资保险公司的发展,中资保险公司之间、以及个别中资保险公司与境外保险公司之间也构成了较为紧密的关联关系,有必要加强对中资再保险关联交易的监管,因此,《通知》要求境内中外资保险公司都应披露再保险关联交易信息。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研究 篇4

一、关联方交易产生的动机

社会的存在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的存在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交易的存在就其本质上来说,是合法的,并且适应了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事实却是不平等的。

(一)关联方交易可以利用虚假的销售来实现收入的增长或成本的降低,以达成操纵利润的目的。有些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这些交易基本上是与其关联的企业进行赊账而来的。从表面看来公司销售业绩很好,公司的利润增加,股价也会一路上升。但当公司一年后突然宣布上年度售出的商品一律被退回,这时利润全部取消,股价也会一落千丈,投资者就会损失惨重。

(二)关联方交易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的营运效益和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关联交易在关联企业间进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方式,与独立的交易相比较,交易方法和过程往往比较简单和直接,相应的交易费用、管理费用和监督成本较少,交易成本大大低于与一般的公司交易费用,故关联方交易可作为上市公司实现利润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

(三)关联方交易可以“合理避税”。他们平时打着“合理避税”的幌子,用很高的价格从关联企业买进材料,再用低价格卖给关联方。利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税率及免税条件的差异,通过“移花接木”的方法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或免税的关联企业,将盈利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亏损企业,从而实现整个集团的税负最小化。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的恰当披露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进行披露,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了解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防止上市公司利用不正当的关联方交易侵害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我们必须规定上市公司对其关联交易信息进行充分披露,使信息使用者能平等地获得相关信息,从而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公司的运营、财务、盈亏等信息,不影响他们的决策。

二、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及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不及时

由于控股股东在关联交易中有决定权,具有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为自身谋利的行为动机,并且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美化财务报表的花样层出不穷。根据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如发生对股价可能产生重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知情的关联交易时,应及时披露,但仍有不少公司不在第一时间披露。另外,年报和中报的披露存在前松后紧的现象。通常业绩好的先公布,业绩差的后公布,往往在规定期限的最后,上市公司集中大量披露,这样容易造成股市人心波动,对证券市场的稳定不利。

(二)关联方对关联交易内容披露失实或拒不披露

有些上市公司对有关交易要素如交易金额或相应的比例、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的比例、交易价格、定价策略等往往不予披露。即使披露了,也未说明有关资产是否经过审计、评估,是否按照独立企业的核算原则予以定价等,使投资者很难了解到关联交易的实际情况。

(三)未能准确理解关联方交易准则与合并会计报表的关系

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不需要披露的关联方交易有:在合并会计报表中披露包括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易;在与合并会计报表一同提供的母公司会计报表中披露的关联方交易。由于这些交易均已在合并报表中相互抵消,并不会影响合并业绩。但这并不是说,纳入合并报表编制范围的子公司可以不在关联方中披露,因为只要纳入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上市公司与其必定是控股关系。根据会计准则的有关要求,这些关联方必须予以披露,因为他们之间的交易并非全部可以纳入合并报表之中进行反映。比如,二者签定了综合服务协议、提供的担保和抵押等无法在合并报表中表示,必须单独作为关联交易进行披露。

(四)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差距过大

目前中国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其中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人员不超过10%,绝大部分会计人员都是经过短期培训或是中专学校毕业的,其业务水平和能力都是大打折扣的。不少会计人员对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规范较为陌生,对某些概念和关系认识不清。由于会计人员水平的限制,对信息的披露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另外,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没有履行其应有的职责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三、规范关联方交易及其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完善关联方交易披露的会计准则

进一步完善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的制定工作,提高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和透明度成为完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当务之急。首先,应将减少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作为各项具体准则的出发点,同时准则的制定应保持系统性,争取从各个环节、多方面切断利用关联方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通道。其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要根据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并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争取最大程度的避免不公平的关联交易的发生。

(二)加强证券监管机构监管力度

证券监管机构有责任对上市公司未按有关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诉或重大遗漏等情况依法进行查处并责令改正;对故意隐瞒重大关联交易,给国家、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给予严厉的处罚,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会计师事务所为上市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证券监管机构有责任进行监督,对弄虚作假的要依法进行查处。对证券市场上发生的关联方之间的内幕交易,无论责任人是否承认,均应根据记录资料认定其违法,按照《证券法》进行严格处理,以维护好正常的证券市场秩序。

(三)发挥独立董事和独立监事的作用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治理机制普遍存在问题。例如董事会、监事会独立性不强,债权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很小,关键人具有无所不管的控制权等。由于国内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的特殊性,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基本没有股东的代表。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上市公司的经验,增设由中小股东、债权人参加组成的独立非执行董事、监事,代表中小股东对涉及到控股股东或公司关联交易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在董事会决议和相关公告中发表客观公正的意见。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研究 篇5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英国称证券公司为__。A.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B.投资银行 C.商人银行 D.证券公司

2、下列四个关于时间优先原则的陈述句中,__是正确的。A.同一时点申报,按价格大小顺序决定优先顺序 B.同价位申报,按申报时序决定优先顺序

C.无论价位是否相同,均按申报时序决定优先顺序

D.无论申报方式如何,均以证券经纪商接到书面凭证的顺序决定申报时序

3、__是指证券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投资委托人的投资意愿,作为管理人,与委托人签订资产管理合同,将委托人委托的资产在证券市场上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组合投资,以实现委托资产收益最大化的行为。A.证券资产管理业务 B.融资融券业务

C.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D.证券经纪业务

4、深交所某只上市股票某日最后一笔成交发生在14:59:30,成交价格为10.00元,成交量为5000股。在14:58:30至14:59:30之间还有另外两笔成交,分别为9.80元、2000股,9.85元、2000股。则该只股票的收盘价为__元。A.10.00 B.9.92 C.9.85 D.9.80

5、我国基金的会计年度为公历()。A.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B.每年7月1日至12月31日 C.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

D.每年1月1日至次年1月1日

6、证券公司经营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其他证券业务等业务之一的,其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A.2000万元 B.5000万元 C.1亿元 D.2亿元 7、1勾地企业在中国香港发行股票,其公司治理要求:审核委员会成员须有至少__名成员,并必须全部是非执行董事。A.1 B.3 C.5 D.7

8、指数基金比较适合于数额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__投资。A.社会闲资 B.对冲基金

C.激进的投资者 D.社保基金

9、投资者向证券经纪商发出买卖证券的委托指令时,要求证券经纪商按证券交易所内当时的市场价格买卖证券的委托方式为__。A.限价委托 B.特价委托 C.市价委托 D.当面委托

10、我国国库券转让市场的全面开放是在__年。A.1982 B.1985 C.1990 D.1992

11、政府债券的特征不包括()。A.流通性弱 B.安全性高 C.收益稳定 D.免税待遇

12、通常将市值小于()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归为小盘股,将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归为大盘股。A.5;10 B.1;5 C.5;20 D.5;10

13、贴现债券通常在票面上__,是一种折价发行的债券。A.不规定利率 B.规定利率 C.标明折价 D.不标明折价

14、意味着20世纪影响全球各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制度框架的终结,并标志着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业真正进入了金融自由化和混业经营时代的法案是__。A.《证券法》 B.《证券交易法》

C.《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D.《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15、拟发行上市公司的机构应做到独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A.拟发行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办公机构与控股股东完全分开,不得出现混合经营、合署办公的情形

B.控股股东及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干预拟发行上市公司的机构设置

C.控股股东及其职能部门与拟发行上市公司及其职能部门之间存在上下级关系 D.控股股东及其职能部门与拟发行上市公司及其职能部门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任何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拟发行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16、货币市场基金是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对象的一种基金,其投资对象期限在__。

A.1年以内

B.1年以上2年以内 C.1年以上5年以内 D.5年以上

17、关于投资者参与证券交易所债券质押式回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投资者证券账户用于债券回购的标准券余额不足的,债券回购的申报无效  B.证券营业部有权对投资者的回购交易进行审查,并确定其债券回购交易的最大融资额度  C.证券营业部接受投资者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委托时,应事先向投资者提交“债券回购交易申请表”  D.投资者进行回购交易时,应提交有效签署的“债券回购交易申请表”

18、下列各项不属于风险度量方法的是__。A.波动性分析 B.敏感性分析 C.缺口分析 D.名义值方法

19、__基金以追求长期的资本增值为目标,比较适合长期投资。A.保本 B.伞型 C.股票 D.债券

20、根据资产的使用期限,考虑资产功能变化等因素重新确定成新率、评定重估成本的方法,称为()。A.收益现值法  D.重置成本法  C.现行市价法  D.清算价格法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的日期是__。A.2001年12月11日 B.2001年11月12日 C.2001年10月12日 D.2001年11月10日 22、199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所发布的《衍生工具与避险业务会计准则》,将金融衍生工具划分为独立衍生工具和__。A.内置型衍生工具

B.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工具 C.嵌入式衍生工具

D.OTC交易的衍生工具

23、__是证券投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A.投资主体 B.投资信息 C.投资分析 D.投资收益

24、获准上市的基金,须于上市首日前的__个工作日内至少在一种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上公布上市公告书。A.7 B.5 C.3 D.1

25、(),我国开始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A.2004年5月底 B.2005年4月底 C.2005年5月底 D.2006年1月底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关于存托凭证论述不正确的是__。A.存托凭证也称预托凭证

B.存托凭证首先由J.P.摩根首创

C.存托凭证一般代表外国公司股票,不能代表债券

D.存托凭证是指在一国证券市场流通的代表本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

2、以下哪项工作不属于基金托管人基金募集阶段的工作__ A.刻制基金业务用章、财务用章

B.开立基金的各类资金账户、证券账户,建立基金账册

C.在募集结束后接受管理人将按规定验资后的募集资金划入基金资金账户 D.托管人与拟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商洽基金募集及托管业务合作事宜

3、证券公司应当在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设立工作完成后__个工作日内,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设立情况报中国证监会及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A.15 B.10 C.20 D.5

4、融资保证金比例是指客户融资买入时交付的保证金与融资交易金额的比例,计算公式为()。A.A B.B C.C D.D

5、关于《基金法》总则的主要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A.《基金法》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 B.基金投资活动遵循的原则、运行方式 C.从业人员的资格规定

D.公司的性质及股东承担的责任

6、以下关于可转换债券的叙述,正确的是__。

A.可转换债券是将债券转换成发行人优先股的证券 B.可转换债券具有债权和收益权的双重性质

C.可转换债券持有者可在任一时间将债券转换成股票 D.可转换债券可将债券持有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

7、不同技术投资策略的区别包括__。A.各技术分析对市场有效性的判定不同 B.各技术分析的分析基础不同 C.各技术分析的分析工具不同 D.各自的假设不同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在__时可以收购本公司的股票。A.反收购

B.维护二级市场股价

C.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价

D.支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

9、某公司会计年度末的总资产为200万元,其中无形资产为10万元,长期负债为60万元,股东权益为80万元。根据上述数据,该公司的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为__。A.1.50 B.1.71 C.3.85 D.0.80

10、在基金管理公司机构设置中,__拥有对所管理基金的投资事务的最高决策权。A.基金持有人大会 B.董事会 C.投资部

D.投资决策委员会

11、下列关于证券自营业务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证券自营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以自己的名义,为本公司买卖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债券、权证、证券投资基金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证券的行为。证券自营活动有利于活跃证券市场,维护交易的连续性 B.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应当建立健全相对集中、权责统一的投资决策与授权机制。自营业务决策机构原则上应当按照董事会一投资决策机构一自营业务部门的三级体制设立

C.董事会是自营业务的最高决策机构,在严格遵守监管法规中关于自营业务规模等风险控制指标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公司资产、负债、损益和资本充足等情况确定自营规模、可承受的风险限额等,并以董事会决议的形式进行落实

D.自营业务具体的投资运作管理由董事会授权公司投资决策机构决定。投资决策机构是自营业务投资运作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确定具体的资产配置策略、投资事项和投资品种等。自营业务部门为自营业务的执行机构,应在投资决策机构作出的决策范围内,根据授权负责具体投资项目的决策和执行工作

12、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出售证券,则证券价格会__。A.下跌 B.无变化 C.上升

D.无法确定

13、存续期募集的信息披露主要指开放式基金在基金合同生效后每()个月披露一次更新的招募说明书。A.3 B.4 C.5 D.6

14、实际上,大多数公司的清算价格总是__账面价值。A.低于 B.等于 C.高于 D.无关于

15、关于政府债券的性质,下列描述正确的有__。

A.从形式上看,政府债券也是一种有价证券,它具有债券的一般性质 B.政府债券本身无面额,但投资者投资于政府债券同样可以取得利息 C.政府债券最初是政府弥补赤字的手段

D.政府债券是政府筹集资金、扩大公共事业开支的重要手段

16、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国有企业在改制前,首先应进行__。A.产权界定 B.报表审计 C.清产核资 D.资产评估

17、下面可以作为金融债券的发行主体的是__。A.中央政府 B.生产企业

C.国际公益组织 D.银行

18、会计师事务所申请证券许可证,应当符合的条件有__。A.60周岁以内注册会计师不少于20人 B.上年度业务收入不低于800万 C.依法成立3年以上

D.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实收资本不低于500万

19、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拟证券化的信贷资产应当符合的条件包括__。A.具有较高的同质性

B.能够产生可预测的现金流收入

C.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银监会等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 D.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中样本指数类的是()。A.上证成分股指数 B.上证50指数 C.上证红利指数 D.上证A股指数

21、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买断式回购的期限由交易双方确定,但最长不超过__。A.273天 B.28天 C.9l天 D.1年

22、以下属于基金运作披露的信息是()。A.招募说明书 B.基金合同 C.净值公告

D.基金份额发售公告

23、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人和基金设立申请的核准是__监管手段。A.法律 B.行政 C.经济 D.教育

24、在否定半强势市场前提下,以基本分析为基础的投资策略包括__。A.道氏理论 B.移动平均法 C.低市盈率法 D.股利贴现模型

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篇6

“充分披露要求信息披露当事人依法充分完整地公开所有法定项目的信息,不得有遗漏和短缺”。几乎所有的资本市场都将充分性作为信息披露的首要条件。但是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在对外披露信息时,却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有利于公司利益的信息过量的披露,甚至炒作;不利于公司切身利益的信息轻描淡写,甚至隐藏,有些还存在不真实问题。二是不及时。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是上市公司应尽的职责。由于证券信息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敏感度以及容易被内部人利用等特点,这便要求上市公司必须依照有关规则在规定的期限内以法定方式披露有关信息。三是不规范。许多公司在信息披露方式、披露内容和披露时机的选择上很随便,以致造成大量的小道消息和内幕信息。这种做法客观上助长了部分上市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

针对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治理措施及建议如下:

一、加强会计队伍的素质建设

首先是公司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更要提高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许多投资者就是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为依据,来决定是否投资被审计公司。有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玩忽职守,对本应该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误导了投资者。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坚决制止管理者任意违反财务规定,自行支配企业财产物资和经营行为。实行委派制,是对会计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它可以摆脱会计与单位负责人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依附与从属关系,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可以把会计人员放到市场竞争的氛围中去,这将促使会计人员认真努力工作,更加勤奋地钻研业务、依法履行自身的职责。

提高独立董事的比重,增强董事会中有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部人或大股东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不应由控股股东或其控制的董事会选择或决定独立董事候选人。

三、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一是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相结合,制定严密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不断调整企业内部各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密的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为会计人员实施内部会计监督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是改善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机构的设置。设置合理并运行良好的会计及其会计监督机构是实现有效的会计监督的前提和基础。要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达到真实、充分、及时的要求,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披露规范化体系。

四、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一是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⑴ 加强对相关中介机构人员的管理。首先要有效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道德水平。另外还要规范证券评估师的行为。⑵要想保证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监督质量,作为中介机构的主管部门要真正担负起约束中介机构行为的责任;一旦中介机构出现有违职业道德或失职行为,作为管理部门决不能姑息迁就,应加大处罚力度。

二是加强社会和政府监督。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审计。⑴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合理协调国家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能,避免重复监督而又监督不力。⑵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尤其是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作用。⑶充分发挥独立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建立规范、完善的会计中介市场,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道德意识。同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教育、执业监管及惩处力度,建立职业风险机制和禁入制度。

三是建立以证监会抽查复审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再监督体系。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总体情况不理想,注册会计师协会自律化管理尚不能有效运作的情况下,加大证券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力度就显得十分必要。

四是加大证券市场监管力度。首先,随着《证券法》的出台,相对于市场规范的要求来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其次,改变多头管理的体制。必须参照国际惯例,对现行证券市场管理体制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相应改革。

五是切实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督审计和审计约束责任。以外部审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是会计信息到达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最后一道关卡。政府对信息市场进行适度管理,通过行政手段强化企业外部监督,通过政府审计机构、财税部门加强审计监督,并与会计管理部门合作,建立会计信息规范体系规范企业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披露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重大环境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六是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规范。主要是对日常会计信息披露,定期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披露监督的规范。

五、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

一是健全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立法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制订出具体的会计法规实施细则,明确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判断标准和惩处方法,避免执法上的混乱,使有关法规更具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堵住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其次,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特别要严加追究违规公司领导人责任,强迫那些私欲膨胀、以身试法者能反省和收敛自己的趋利行为,使会计信息在法制的维护下恢复其本来面目。

二是完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规范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根本保障。

六、加快软件开发,全面实现相关工作的电子化

一是传统的财务报表格式需要改进。首先,设计的表格必须控制在普通打印机的范围内,同时也应符合计算机屏幕显示的要求。其次,报表的名称和表内数据标识要格式化,在实际工作中,名称应予以编码(纯数字式的),以便于计算机处理;其表内数据,一要编码,二要公式化。

二是提高财务报告软件的兼容和可操作性。兼容与可操作能方便于用户的浏览和打印,如果兼容性不够,可适当提供给用户一些软件指南。

三是尽量保证传输网上地址的稳定,这样既方便于老用户使用,也能吸引新的信息用户。

四是应给信息用户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请求获得更多信息的要求的功能。

新世纪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将大规模走集约化道路,业务范围宽广灵活,国际化程度提高,企业经营将以集团经营、跨国公司经营、股份制经营三者为一体的方式进行。因此对企业集团、跨国公司、股份制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必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研究 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关联方,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

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 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近年来关联方交易在证券市场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关联方交易已经成为影响证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非公允的关联方交易不但使上市公司业绩不能得到客观评价, 而且成为关联方“掏空”上市公司的工具。

一、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披露的总体状况

总体上说,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发生次数及交易金额都非常可观。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分析的数据表明, 上市公司对关联方有很强的依赖性, 自生能力比较低。同时关联方交易的活跃为关联方利用不等价交换侵害上市公司利益创造了机会, 而且大量关联方交易使得上市公司业绩变得更加不公允、不客观, 给股市造成虚假繁荣, 给外部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带来较高风险。从另一角度来说, 关联方交易的监管任务非常艰巨。

二、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披露存在的问题

关联方交易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 多数集中于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之间或与母公司下属其他子公司之间。近几年, 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从关联购销发展到股权转让和资产置换, 从有形资产的交易发展到无形资产的交易, 形式繁多, 趋势愈演愈烈。目前非公允关联方交易的发生已成为我国关联方交易的一大特色。

(1) 关联方及关联方关系披露不全面

许多上市公司在关联方交易事项中列出了关联方, 从这些列示出来的关联方的情况, 可以看出关联方范围缺乏统一的标准, 使用时很混乱。主要表现为: (1) 有的上市公司认为只有对其控股或有重大影响的股东才是关联方, 而对存在控制关系的子公司却不予披露。 (2) 有的上市公司只认为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为关联方, 而未对其控股和有重大影响的股东进行揭示。 (3) 《关联交易准则》及其指南规定, 与关联方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 关联方如为企业时, 不论它们有无关联方交易, 都需要披露相关信息。但不少上市公司因与关联方之间未有交易, 就未声明其是关联方, 但从财务报表的其他地方可以看出其关联方关系的存在。 (4) 许多上市公司将关联方与关联企业混同。对主要投资者、关键管理人员及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等关联人情况的披露明显缺失, 甚至空白。

(2) 关联方交易披露不充分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表现为公司对应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 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手法, 在涉及到处于核心地位的关联方交易时, 往往会避而不谈, 或轻描淡写, 让报表使用者甚是费解, 甚至误导报表使用者。有的公司对一些重大事件故意不予披露, 增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关联方交易的要素披露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 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 (2) 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 (3) 定价政策及原则。而在上市公司年报附注中, 同时揭示这三个方面内容的极少。其中尤其以具体采用何种定价政策及定价原则披露最弱, 许多公司都会“忘记”披露这些要素, 让人不能不怀疑其交易的公允性。

2.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披露不规范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关联方交易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活动。其形式可以是商品和劳务交易, 资产置换或租赁, 也可以是资金拆借或托管经营。因此, 其信息披露状况将对投资者产生种种影响。有的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其经营业绩, 欺骗股东。因此, 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成了上市公司股东十分关注的问题。而出现上述问题有多种原因, 现分析如下:

(1) 上市公司具有违规的动机

公司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只要信息披露目的能满足利益最大化, 公司有可能贸然行动, 故意不完全披露或是模糊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动机有: (1) 上市公司为塑造其“经营良好”的形象来吸引投资者购买其股票。 (2) 有些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不准确, 为了使实际数与股东的期望值接近, 他们也可能进行一些关联方交易, 使报告期的盈利水平接近或达到预测的盈利水平。 (3) 上市公司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目的。有些公司之所以进行关联方交易就是为了联合关联企业来打击竞争对手。 (4) 上市公司为了逃避税收。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所得税率为15%, 而一般企业为33%, 税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 一些上市公司从避税的角度出发, 通过关联方交易尽可能地把利润往上市公司转移。

(2) 证监会对关联事项信息披露的监督不够严格

我国证券市场已出台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细则》 (试行) 及《证券法》等法规, 对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起了规范作用。2006年施行的《证券法》第三章证券交易第三节持续信息公开也做了相关规定。但证监会对这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尚未到位, 对一些为了操纵利润在信息披露上明显违背准则和法规的上市公司没有进行有力和及时的处罚, 对一些损害投资者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联方交易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制止和防范。有些上市公司是某一地区的重要企业, 对该地区的经济、税收、就业有多方面的影响, 为了照顾地方利益, 证监会有时可能对其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 这实际上违背了证券市场的公正与公平性。

(3) 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中国有1200多万会计人员, 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整体水平偏低。其中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人员不超过10%, 绝大部分会计人员都是经过短期培训或是中专学校毕业的, 其业务水平和能力都是大打折扣的。不少会计人员对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规范较为陌生, 对某些概念和关系认识不清。由于会计人员水平的限制, 对信息的披露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另外, 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没有履行其应有的职责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三、规范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及其信息披露的建议

1. 完善相关规范

目前我国《关联方交易准则》及其指南的制定有待进一步完善, 因为准则关于交易的披露过于原则化和表面化, 对于非常重要的关联方交易对企业整个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等并没有要求披露。对于核心问题——定价政策的披露要求非常粗略, 以至于上市公司的报表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定价方法。对于它与正常市价的差异以及采用它的理由等等, 准则根本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了定价的披露对于投资者而言没有多大意义, 投资者根本无法从中得到有利于决策的信息。

(1) 关联方关系披露建议

准则及其指南规定, 在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 关联方如为企业时, 不论他们之间有无交易, 都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而国际会计准则没有特别规定关联方必须为企业。相比之下, 准则规定的关联方关系的范围较小。因此很容易被上市公司钻空子, 执行起来很被动。建议准则可适当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 以充分披露其关联方关系。再有, 我国证监会规定:公司在列示关联企业的有关资料时, 可以只列示由公司以长期投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持有其所有者权益的20%以上的其他法人或经营单位, 对于这个规定, 准则也未做很好的解释说明。事实上, 目前我国沪深两地有不少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20%。从确定关联方关系的定量标准来看, 显然将20%作为关联方关系的一个取舍点。确认关联方关系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仅此规定是不够的, 必须防止一些上市公司利用20%比例来逃避信息披露和市场监管。

(2) 关联方交易及其披露的建议

准则指南中指出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按照重要性原则分别处理, 零星的关联方交易如果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较小的或几乎没有影响的, 可以不予披露;如属非重大交易, 类型相同的非重大交易可以合并披露;如属重大交易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披露。这一规定虽然强调了会计核算中的成本效益原则, 旨在减少信息披露成本, 但忽略了一个问题, 即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重要性判断标准。我们应从量和质两方面来界定关联方交易的重要性。从量上, 对购销业务, 提供劳务可按照交易额与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 划分为不重要 (如10%以下) , 一般重要 (10%~30%) , 很重要 (30%以上) 三类。不重要的交易信息可不予披露;一般重要的交易信息可作简要披露, 只需列示关联方名称, 交易额大小或交易额占总资产的比重;很重要的交易除列示上述信息外, 还需做出进一步的详细披露, 包括对关联方关系和性质、经营状况介绍等。从质上, 应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 凡是涉及到企业资产转让、抵押担保、融资的信息必须披露, 包括转让资产的评估值, 资金融通的期末余额、利率、当期利息总额、票据背书、保证、担保品的期末余额等。

2.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1) 分散股权, 有效地约束控股股东的不正当行为

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股权集中度过高, 应适当分散大股东股权, 减少“一股独大”现象, 但如果股权过于分散, 将导致公司的决策无效率, 股东的监督成本过高等现象。所以应在股权集中条件下, 缩小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差距, 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 从而使公司的控制权不再集中在一家控股股东手中。

(2) 完善独立董事的职责, 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上市公司应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法》中, 明确要求独立董事应就关联方交易发表意见, 但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规定。一些上市公司聘请名人当独立董事只是想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因此,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要求独立董事就关联方交易行为的合理与必要性出具体独立的报告, 在指定的刊物上公开发表其独立的意见。此外, 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要具有一定经营管理、法律、会计和审计知识、有经验, 并有良好的品行。为了不损害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不能由管理当局决定报酬的多少和支付方式, 避免将董事报酬与公司短期业绩相联系等。

(3) 建立股东大会批准制度

规定此制度的目的:一是使其他股东参与某些关联方交易决策, 避免董事会在控股股东的操纵下做出有损于公司或少数股东利益的关联方交易决策;二是藉信息披露制度将这些关联方交易置于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引入董事会批准制度, 按照交易总额及占上市公司有形资产净值的比率, 将关联方交易分为三部分:对公司经营活动影响较小的关联方交易豁免批准;对公司经营活动影响较大的关联方交易由董事会批准;对公司经营活动有重大影响的关联方交易则必须由股东大会批准。同时, 建立关联股东回避表决制度, 即与关联方交易有利害关系的股东或董事等当事人应回避参与审议表决。对于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而给中小股东或其他利益关系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关联方交易, 有关当事人可以以其形式上或程序上存在瑕疵请求撤消决议或者要求赔偿。

(4)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上文提到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不规范, 也有可能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有关部门应敦促上市公司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上市公司可以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分流, 对于既不能胜任工作又无培养前途的会计人员, 可分流到其他岗位;另一方面, 对会计人员进行不断的充实提高, 通过各种培训使会计人员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 精湛的会计技术和技能, 为社会提供优质诚信的服务。

另外, 还要加强监管, 包括证券监管部门要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建立必要的申诉制度。还有要社会监管, 加大注册会计师对关联方交易的审计力度, 加快完善《注册会计师法》, 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彭卉: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J].财政金融, 2005, 6:144~146

[2]费加航:2002年深市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状况分析[J].证券导航报, 2003, 7

[3]阚先胜李远慧: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及监管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4]宫义飞: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4

[5]康玲: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 2005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研究 篇8

一、放松卖空管制引发市场效应的根源

2010年3月我国开始实行融资融券制度,其中的“融券卖空制度”揭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卖空交易的序幕,迈出了卖空管制适度放松的第一步,至今,卖空标的股数量历经四次扩容已达到了900只,占所有A股近三分之一的比例。虽然卖空交易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晚,但国内已有一些相关研究发现了放松卖空管制在公司价值(靳庆鲁等,2014)、盈余管理治理(陈晖丽、刘峰,2014)和证券定价效率(李科等,2014)等方面的间接或直接市场效应。这表明,卖空交易确实存在某种内在原因引发了市场效应,而卖空交易行为在一个证券市场中实施的时间长短并不是影响这种效应的直接原因。

实际上,卖空交易产生市场效应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其改变了证券投资者的决策信息结构。卖空交易的主要特征是基于坏消息(或负面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掌握坏消息并据此卖空的投资者称为知情卖空交易者。卖空交易的理论分析表明,禁止卖空交易会阻碍股票定价对私有信息的吸收,尤其是坏消息的吸收。Miller(1977)发现,严格的卖空约束会逼迫悲观者离开市场,使市场中只反映了乐观投资者的观点,从而使得股价向上偏离。也就是说,严格的卖空限制使得负面消息难以及时反映到股价之中,导致股价高估。虽然Boehme et al.(2006)发现,只有同时存在投资者意见分歧和卖空限制的情况下,股价才会出现高估现象,仅满足其中之一,股价不会出现系统性高估。但客观情况是,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着投资者意见分歧,否则交易将陷入停顿。这意味着,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是已经确定存在的,因此只要对卖空行为进行限制,股价就极有可能被高估。关于卖空者的动机问题,Diamond和Verrecchia(1987)指出,由于卖空者并不能直接从卖出中获得收益,因此,他们本质上是基于信息的动机来进行交易的,而不是出于流动性需求的动机。Deshmukhet al.(2014) 研究发现,在股权再融资公告发布之前,越高的卖空比例对应着越低的股票短期市场回报,在股权再融资发布期间,越高的卖空比例对应着越低的股票长期经营回报和市场回报,这便证实了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确实存在知情卖空者出于信息动机的卖空交易。这一结论与Henry和Koski(2010)的发现一致。

既然放松卖空管制能够得到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种积极市场效应,但为何多数国家并未完全放任卖空交易行为?事实上,不论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监管实务中均存在对卖空交易行为的争议。

二、卖空交易的市场效应:两种对立观点

围绕卖空交易的争论集中在卖空交易行为究竟是基于信息的交易,还是出于操纵股价的目的。持负面影响观点的学者认为,引入卖空机制并不总能对定价效率带来益处,有可能无显著效果甚至带来股票波动性加大等消极影响。Allen和Gale(1991)构建了一种不完全市场均衡模型,其中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可供市场进行套利且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来参与金融创新。他们指出,当允许卖空时企业将不能参与完全竞争,最终所得到的均衡将是无效的,从而对经济产生不稳定的影响。Bernardo和Welch(2004)根据其所建立的模型,认为金融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在于对于金融危机的担忧,而不是流动性冲击,对部分参与者利用信息和技术优势抢先交易进行约束能够有效防止金融危机发生。Bai et al.(2006)认为在特定情况下,具有私人信息的投资者会利用卖空来进行交易,将导致市场大幅波动,从而扩大了其他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水平。实证研究中,Keim和Madhaven(1995)则从实际交易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卖空交易者利用私人信息、杠杆交易、市价委托指令等行为有可能加大市场波动,起到“助推器”作用。Charoenrook和Daouk(2005)对全球111个市场的研究也没有发现市场允许卖空能显著减轻收益率偏度和市场崩盘概率。关于卖空交易的危害,甚至也有一些市场监管者公开指责卖空行为加剧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股价下跌(Jain et al.,2014)。

对卖空交易持积极作用观点的学者,多从证券交易吸收坏消息能够促进定价效率的方面展开。Hong和Stein(2003) 建立了一个将市场崩盘与卖空约束联系起来的异质代理模型,在该模型中,如果投资者不能够卖空,负面信息因平时得不到反映从而逐渐累积,当市场开始大跌时,这些负面信息将集中释放,这会进一步恶化市场情况最终导致崩盘。Bris et al.(2007)基于46个国家的数据研究发现,在允许卖空且卖空交易较多的国家,股价对信息的反应更为快捷。虽然资本市场的监管者认为,对卖空进行限制能够减轻市场的恐慌情绪,但他们的研究发现,在不允许卖空或没有卖空实践的国家,股票的市场回报率和个股回报率均显著偏低。陈淼鑫和郑振龙(2008)也选取37个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卖空机制对股指收益率偏度、波动性和市场崩溃概率等的影响,其结果显示,虽然放开卖空限制将导致股指收益率向负向偏离,但却不会加大市场的波动性,反而能降低市场崩溃的概率。类似地,Grullon et al.(2012)和Angelis et al.(2013)等的研究也发现,卖空行为能够提高坏消息的定价效率,严格的卖空管制会使坏消息难以反应到股价中。此外,卖空者的交易行为对其他投资者也具有潜在的正外部效应,如,卖空交易能促使财务报告差错(Karpoff and Lou,2010)、亏损公告(Christophe et al.,2004) 和分析师降级(Christophe et al.,2010)等坏消息的价格发现。而对其他投资者而言,特定公司卖空比例的增加暗示了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下降,这实际上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额外风险揭示(Deshmukh et al.,2014)。

由于我国引入卖空交易机制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有关卖空交易对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也不一致。廖士光等(2006,2011)认为应该在我国引入卖空交易机制,以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但他们基于我国首批融券标的股票确定与调整的事件研究,发现融券卖空交易尚未发挥价格发现功能。许红伟和陈欣(2012)研究了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对股票定价效率和收益率分布的影响,也发现其仅在少数指标上有一定积极作用,总体上效果仍然相当有限。而另有一些研究则认为,在我国实施卖空交易制度能够改善市场的稳定性(杨阳、万迪昉,2010)和流动性(王性玉、王帆,2013;杨德勇、吴琼,2011)。关于股票定价效率,方立兵和刘烨(2014) 以2011年12月和2013年1月两次扩容新增股票为对象,研究了扩容前后标的股票对市场因素的定价效率,研究发现历史5-10天的指数收益率中,能够解释标的股票当前收益率的天数在扩容后显著减少,而当前的市场因素对标的股票收益率的解释力显著增加,从而通过调整速度和反映程度两个维度证明了定价效率有显著提高。李科等(2014)利用白酒“塑化剂事件”这一自然实验,研究了卖空限制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发现卖空限制导致了股价高估,融券做空制度有助于矫正高估的股价,提高市场定价效率。

鉴于上述两种对立的研究观点不能为证券监管实务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引,因此,现行的证券交易监管多采取了一种有限度的卖空交易制度,在监管实践中则表现为一种谨慎、适度的放松卖空管制态势,即,在卖空交易负面影响不可精确测量的情况下,既要考虑卖空交易的积极意义,同时也须权衡完全放任卖空交易所带来的风险。

三、卖空交易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股票投资者交易决策时使用的信息包括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两类,但在严格卖空管制的市场环境下,两类信息无法充分地反应到股票价格之中,即,投资者无法利用“坏消息”获利(尤其是投资者通过私有信息获知的坏消息)。而放松卖空管制后,投资者既可以利用“好消息”买多获利,又可以利用“坏消息”卖空获利。投资者行为的改变最终体现到股票交易价格上,而股票价格的改变会反作用于上市公司的真实决策。这样便形成了卖空交易制度与企业微观行为的关联路径:放松卖空管制→增加了投资行为选择多样性→影响了股价变化(市场效应)→引起了管理层对坏消息的关注→导致了管理层调整相关决策以避免坏消息影响股价。

其一,卖空交易对上市公司管理决策的影响。基于信息的卖空交易已经对企业相关决策产生了明显影响,有助于缓解企业的有关代理问题。相关研究表明,管理层在进行决策时,通常会考虑股票的市场交易价格(Chen et al.,2007;Zuo,2013)。因此证券交易市场并非仅仅充当了企业这个经营实体的影子而被动存在,它实际上能够反作用于企业管理层的真实决策(Bond et al.,2012)。卖空交易实际上是通过两条途径发挥其对管理层的约束作用,一是卖空者具有发现和攻击管理层不当行为的动力(Hirshleife et al.,2011;Karpoff and Lou,2010),二是卖空交易使用了更多的信息,使股票定价更具效率(Massa et al.,2011),而股价正是公司管理层的一个重点关注内容。

在放松卖空管制之后,对于业绩不好的公司,卖空手段的运用会使得股价及时融入坏消息,股票对于利空消息的这种价格发现功能,会促使公司大股东实施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从而缓解公司的第一类代理问题(Massa et al.2011)。美国资本市场曾于2005-2007年放松了对特定股票的卖空交易限制,Grullon et al.(2012) 利用这一自然试验分析了放松卖空限制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其研究发现,放松卖空限制的公司减少了资本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第二类代理问题。靳庆鲁等(2015)的研究也表明,在放松卖空管制以后,当面临较差的投资机会时,可卖空公司的大股东有动机监督管理层及时调整投资决策。管理层调整投资决策(扩大投资规模、缩减投资规模)的过程,也就是执行实物期权(增长期权、清算期权)的过程,因此,在放松卖空管制以后,可卖空公司的清算期权价值随之提升。

其二,卖空交易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面临卖空压力时,企业管理层通常会主动采取措施来消除或降低坏消息的影响。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信息的一个好处是减少市场参与者面临的不确定性,鼓励投资者基于他们自己的信息进行大胆的交易,这样能使企业更有效地理解市场(Bond and Goldstein,2012)。在所有的信息披露中,又以会计信息披露最受关注,据Beyer et al.(2010)估计,股票季度回报方差中的15.67%通常产生在管理预测发布日,而各类的会计信息披露则能够解释55.23%的股票回报方差。因此,管理层具有通过财务报告披露策略和选择性披露来影响股价的动机和能力(Healy and Palepu,2001)。

由于卖空交易是基于公司的坏消息而产生的,因此,管理层如何处理与本公司相关的坏消息呢?通常情况下,管理层的披露语言越复杂,市场参与者越是对信息的理解感到困惑(Bushee et al.,2014)。对坏消息而言,在理论上管理层可采取两种处理方式,一是不披露坏消息,二是对坏消息进行粉饰。但是管理层不披露坏消息,将承担巨大的法律和声誉成本(Skinner,1994;Hirst et al.,2008;Cheng et al.,2013),所以管理层一般会通过增加坏消息的解读成本(Bloomfield,2002)、坏消息模糊化(Graham et al.,2005)等方式进行处理。特别地,Li et al.(2015)发现当企业面临的卖空压力增加时,管理层会有意识地降低年报信息的可读性。

另一方面,管理层是否会调整自己的决策,以免不当的行为导致被市场推断或误解为坏消息呢?Fang et al.(2014) 利用2005-2007美国证券市场的临时规制这一自然事件,研究发现实验组公司在放松卖空管制期间,当期盈余反应系数下降了,而基于未来盈余的当期回报系数上升,这表明放松卖空管制约束了企业信息披露中的机会主义,提高了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Massa et al.(2011)利用33个国家和地区的卖空数据,研究发现卖空交易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卖空交易行为合法(或宽松)的国家,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程度比禁止(或限制)卖空的国家低40.8%(32.7%)。这意味着卖空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对管理层的外部约束作用。

基于我国的融券卖空制度,陈晖丽、刘峰(2014)的研究也发现,融券标的股公司相比于其他公司,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均显著降低,但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融资融券的上述作用并不明显,同时,对于大股东缺乏制衡的公司,只有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时,融资融券对盈余管理的约束作用才能体现。不过,国内也有研究发现,应计盈余管理与卖空交易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李晓东等,2013;汪剑锋,2014)。

一个进一步的问题是,站在卖空者的视角,其如何通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来选择可卖空的目标公司,此类研究目前较为鲜见。比如,以往会计信息与卖空交易关联性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会计信息的盈余公告,分析卖空者是否能够预测企业盈余公告中包含的信息(Christopheet al.,2004;Daskeet al.,2005)。但这类研究仅仅把盈余公共作为一个信息事件处理,类似于分析师调整评级(Christophe et al.,2010;Blau and Wade,2012)、股权再融资(Henry and Koski,2010)和股利宣告(Blau, et al.,2011)等事件研究,没有具体研究会计信息某一特定质量特征的影响。注意到这一点后,Jain et al.(2014)特别选择了会计信息质量中的稳健性特征,研究其对卖空者卖空动机的影响,他们使用卖空比例来度量卖空者的关注度,研究发现稳健性水平越高的企业,对卖空者越缺乏吸引力。这为后续研究指明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四、结论与启示

知情卖空交易者和传统买多交易者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在掌握确凿证据后实施的交易行为,后者行为则容易受到噪音因素的干扰。知情卖空者犹如一个在企业上空盘旋的“秃鹫”,寻找合适的机会发起卖空袭击,所以,企业如何向外界展示自身的“健康”形象,以避免引起卖空投资者的关注,是放松卖空管制的环境中公司管理层关注的重要问题,而这正是卖空交易发挥公司外部治理作用的一个逆向视角。关于卖空交易及其相关市场效应问题,笔者认为,以下三个初步结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就证券交易实践而言,卖空交易确实具有双刃剑特性,一方面能够促进股票定价的信息效率,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市场恐慌,加大崩盘的风险。这是为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对卖空交易进行适度管制的原因。基于这样的背景,证券卖空力量往往被限定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这便解释了为何在允许卖空的环境下也不能有效抑制资本市场的非理性繁荣,究其根本,就在于卖空交易在任何市场中均未被“完全放任”,而是“适度放松”。

其次,对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而言,虽然可以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信息规制和强化执行机制等方面来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优化问题,但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往往能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理功能,而通过适度放松卖空管制实现股票的卖空交易,就是一项重要的市场环境变革。

最后,受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卖空强度和卖空标的股数量等因素的制约,卖空交易机制所带来的市场治理功能可能需要逐步展现,在这一进程中,企业异质性问题将一直影响着每一个公司的管理层信息披露决策,与此同时,随着卖空交易者的成熟化与专业化,卖空交易势必持续影响管理层的相关决策,两者之间是一个长期的互动过程。

纵观现有理论研究文献,与卖空交易行为相关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出“由理论分析到经验研究”、“由市场效应到微观效应”、“由倍受争议到逐步肯定”的发展态势。但是现有国内外研究尚存某些不一致的结论,一个原因是多种因素之间存在极为复杂的因果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内生性问题。另一个原因是我国卖空交易机制起步晚,融资融券不平衡,可卖空标的股处于持续扩容中,并且在具体研究中也缺乏对不同企业间差异的具体分析(即企业异质性问题)。因此,有必要系统地研究放松卖空管制的市场效应与管理层行为的互动机理。就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而言,以下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一是除盈余管理行为外,放松卖空管制对其他信息披露行为有何治理作用;二是企业异质性究竟如何影响管理层信息披露决策与放松卖空管制之间的内在关联;三是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还应尽可能使用时间跨度更长的大样本数据,研究放松卖空管制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之间的互动机理。

参考文献

[1]陈晖丽、刘峰:《融资融券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公司盈余管理的视角》,《会计研究》2014年第9期。

[2]陈淼鑫、郑振龙:《卖空机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基于全球市场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8年第12期。

[3]方立兵、刘烨:《融资融券大扩容:标的股票定价效率提升了吗?》,《证券市场导报》2014年第10期。

[4]李科、徐龙炳、朱伟骅:《卖空限制与股票错误定价——融资融券制度的证据》,《经济研究》2014年第10期。

[5]Li,F.Annual report readability,current earnings,and earnings persiste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45(2).

[6]Li,Y.,&Zhang,L.Short Selling Pressure,Stock Price Behavior,and Management Forecast Precision: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forthcoming).2015.

[7]Massa,M.,Zhang,B.,&Zhang,H.The Invisible Hand of Short Selling:Does Short Selling Discipline Earnings Manipula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102(1).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研究 篇9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但学术界却曾提出“中国之谜”的命题,认为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的现实与其所处的制度环境不相符。当前的制度环境表现为市场化水平较低、法律体系较弱和金融制度相对不完善等,研究的结论和解释是中国可能存在某些基于信誉、关系等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们支持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中国的市场环境,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制度环境与政治联系的关系,普遍研究支持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或地区企业有较强的动机建立政治关联的观点,政治联系对制度环境发挥了一定的替代作用。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获得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制度环境,它们会面临着产权保护较弱、金融发展不平衡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等制度性问题,然而主动寻求的政治联系就成为制度环境的必要替代机制。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等多个部门对我国民营企业家进行了一项联合调查,结果显示新时期的民营企业家具有很强的参政议政的意识,希望有机会与政府官员建立普遍联系,而且调查还显示将近1/3的民营企业家希望有机会当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等。利用政治关联的优势可以为企业带来许多社会资源,其中融资便利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现有研究认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应具备的特征至少应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充分性、及时性和广泛性,从数量和质量方面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如果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偏低且银行无法加以识别,这样不仅无法降低信息不对称,反而会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所以我们应强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对银行贷款决策的作用。一方面,作为债权人的银行考虑到自身要承担的信息搜集成本、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会重点关注企业现在和过去的信息披露质量。银行根据会计信息披露降低了贷款决策前的信息搜集成本,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同时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减少了贷款后企业的违约风险,激励经理层努力达到信息披露的要求,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代理成本和银行的监督成本。另一方面,作为债务人的企业主动进行信息披露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重要途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表明企业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向债权人传递能够按时履行债务契约的信号,同时利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同其他竞争者相区分,现在的信息披露质量能够影响到信贷双方长期的信用关系,企业会尽可能进行充分可靠的信息披露以赢得银行的信赖,从而增强贷款可获性或降低贷款成本。因此,银行更加倾向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这些企业将会获得更为优惠的贷款条件或更高比例的银行贷款。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第一个假设:

假设1:限定其他条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能够增强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会计信息具有债务契约有用性

信息不对称必然降低债务契约的效率,政治关联作为一种典型的非正式制度,在信息不对称的贷款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银行根据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贷款决策,同时银行将企业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关联特征作为判断其贷款风险的重要信息,有利于银行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我国市场化程度低、金融发展滞后和法律体系不完善的环境下,政府掌握着重要资源的分配和资格审批权力,而我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政府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政治关联表明企业在综合实力方面强于一般企业,民营企业有动力构建政治关联以获取金融资源,这一非正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在贷款融资中的作用。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虽然制约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在债务契约中的作用,但是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贷款融资优势。其作用机制表现为:首先,基于产权理论分析,在生产要素和相关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会向国有企业提供优惠,无形中为其获取金融资源提供了隐性担保。其次,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一方面,政治关联可以发挥信号作用,向银行传递企业经济实力雄厚和发展前景良好的信号,即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也能得到更多的政府补助,从而更快的摆脱财务困境,银行会认为企业违约的可能性较小、坏账率较低,从而减少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需求,为企业的贷款融资创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声誉机制促使企业约束行为、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政治关联表明企业经济实力强大、社会形象良好,维护声誉的压力使其履行债务契约。再次,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分析,政治关联以信任为基础,通过企业高管团队与政府构建的关系网络,会对银行的贷款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这种隐性的社会资源为企业赢得了必要的金融资源和发展机会,作为债权人的银行会关注企业与政府建立的关系,并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政治关联充分揭示了企业所具备的潜在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为银行按时收回贷款本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最后,基于寻租理论分析,民营企业主动向政府寻租的动机是为了获得行政许可审批、政府补助和其他资源,寻求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政府通过直接干预贷款决策或提供隐性担保等形式为民营企业输送金融资源,但是其并不会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得到反映,相应地弱化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在债务契约中应发挥的作用,政治关联影响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在债务契约中的应具备的作用。

由此可见,由于会计信息的固有局限性和银行贷款审批中的不足,单纯根据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能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政治关联代表着企业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形成良好的替代,政治关联为企业带来的诸多优势成为银行考虑的重要因素。相应的,债权人会降低对企业偿债能力或盈利能力的要求,降低签约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依赖,从而不利于会计信息债务契约有用性发挥作用,在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下,民营企业会主动构建政治关联以获得贷款融资便利。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第二个假设:

假设2:限定其他条件,政治关联会降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获得贷款能力的正相关性,即政治关联会弱化会计信息的债务契约有用性

由于债务契约的不完备性,政府对国有银行的贷款干预会破坏银行和企业之间自由的债务契约,导致银行贷款资源的配置偏离经济和效率目标。对于参与政治的民营企业,随着其参与政治程度的加强,企业对其所获政治资源的依赖性越强,政治关联这种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影响越明显。作为债权人的银行会认为企业的经营绩效、偿债能力和综合实力优越,银企关系应越好,贷款风险应越小。在表现出相似的信息披露质量时,银行会优先考虑政治关联程度更强的民营企业。所以,与不同级别政府建立的政治关联对企业的贷款融资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分税制改革,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权的直接结果是地方政府有动力去保护当地公司和作为其政治权力基础、私人收益基础以及财政收入来源的国有企业。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营企业为地方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地方政府会采取优惠的投融资政策和税收政策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考虑到我国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主要以地方GDP、就业率和税收增长率等为依据,使得地方政府官员有强烈的动机通过干预金融资源的分配和银行的贷款决策来发展地方经济,从而有助于政治关联民营企业获得贷款融资方面的优惠。民营企业倾向于在各分行或当地银行贷款,地方政府官员较为了解本地经济和银行的情况,可能更有效地发挥沟通和协调作用,从而对银行贷款决策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相对于与中央政府建立的政治关联,与地方政府建立的政治关联对贷款融资发挥的作用更为直接和明确,政治影响力也更为显著。银行在贷款决策时会考虑地方政府的支持行为,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联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在债务契约中发挥的作用就更为有限。银行可能在识别出低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时,仍将政治关联这种非正式制度放在贷款决策的首位,这种替代作用会影响到企业的贷款融资。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第三个假设:

假设3:限定其他条件,地方层级的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债务契约有用性的弱化影响更为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选取2008-201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A股民营公司作为初始样本,并按照如下标准进行筛选:(1)剔除金融保险类公司,这些公司与其他公司采用的会计制度和报表编制方法不同。(2)剔除交叉上市的公司,包括同时发行B股或H股的上市公司。(3)剔除ST、*ST类的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可能存在异常的财务数据。(4)剔除通过买壳上市或管理层收购等控制权转移的方式进行民营化的上市公司。(5)剔除数据缺失或存在异常值的公司。经过必要的筛选步骤,本文共得到215个样本公司,共计1029个有效观测值。本文的财务数据和高管信息主要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根据本文提出的三个假设,定义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的新增贷款比率LOAN=(期末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总额-期初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总额)/期初资产总额,这个变量用来描述企业的新增贷款能力,反映民营企业贷款融资可获性。因变量的符号和大小代表了企业今年新增贷款的情况,除以总资产是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选用贷款增量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今年的贷款规模,充分体现企业本年的贷款融资能力。(2)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是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广义的信息披露质量应包括上市公司信息生成过程质量、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和信息披露质量。本文考虑到权威机构公布的评价指数指标设计全面合理,能够满足研究需要且应用广泛,故选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信息披露评级作为解释变量,该机构的考评对象是所有上市满六个月的公司,以上市公司公布的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信息为基础,从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合法合规性和公平性六个方面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深交所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本文将其分别赋值为4,3,2,1,作为自变量评分(SCORE)衡量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3)控制变量。对于贷款资源可获性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DEBT)、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银行关系(BANK)、经营性现金流量(OCF)、年度虚拟变量(YEAR)、行业虚拟变量(IND)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

(三)模型构建

为验证提出的三个假设,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由表2所示。根据表2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全样本中有503个观测样本拥有政治联系,所占比例接近50%,说明政治关联在民营企业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由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知,政治关联企业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数据与全样本的数据特征基本相符,不存在明显的异常数据。全样本新增贷款比率(LOAN)的平均值为0.0424,政治关联企业的新增贷款比率平均值为0.0390,小于全样本的均值,但是其标准差较小,说明政治关联企业获得新增贷款具有集中优势。无政治关联企业的新增贷款比率均值为0.0457,高于全样本的均值,但是其标准差也较大,说明不同公司的新增贷款比率的差异明显。会计信息披露质量(SCORE)全样本均值为2.9932,高于无政治关联企业的均值2.9753,但是小于有政治关联企业的均值3.0119,大部分企业的评分等级在合格或良好级别。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分别采用了Pearson和Spearman分析方法对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表3报告了相关性检验结果,新增贷款比率(LOAN)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SCORE)为正相关关系,说明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企业本年获得的新增贷款比率越高,但是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公司规模(SIZE)与新增贷款比率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均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可见规模较大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相对较高,能够增加贷款的可获性。资产负债率(DEBT)与新增贷款比率和公司规模在1%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呈负相关,说明拥有较高资产负债率公司的偿债压力和经营风险较大,相应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会降低。表3中的银行关系(BANK)与公司规模正相关关系显著,可见银行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资产规模的增加和长期发展。经营性现金流量(OCF)表示企业可利用的内源性资金,其与新增贷款比率、资产负债率为负相关,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企业自有资金充足时会减少银行贷款的规模,较为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量还可以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企业有动力将自身良好的经营情况对外披露,上述关系均与预期情况相符。其余变量的相关关系不是很明显,这些结果表明本文的实证设计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回归分析

为了验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贷款融资的正向作用,对全样本数据回归后得到表4的回归结果。由表4中数据分析可知,会计信息披露质量(SCORE)与新增贷款比率(LOAN)的敏感系数为0.0153,符号显著为正,并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每提高1,则企业本年新增贷款比率平均提高1.53%,回归结果与预期的情况相符,验证了本文的第一个假设,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能够增强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会计信息具有债务契约有用性。本文的F值为22.19并且显著为正,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能够验证本文的第一个假设。为了验证假设二的可行性,本文对全样本数据按照是否具有政治关联进行了分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中可知,分组的观测值数量基本一致,有政治关联分组的观测值为503个,无政治关联分组的观测值为526个,分别代入模型进行回归检验。无政治关联组中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SCORE)与新增贷款比率(LOAN)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敏感系数为0.0199,表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每提高1,企业的新增贷款比率将会平均提高1.99%,其正向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与假设一验证的会计信息的债务契约有用性结论一致,说明当企业未建立政治关联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能够有效的增强企业的贷款可获性,在不考虑政治关联等制度环境因素时,企业有动力提高自身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以获得更多的贷款。对建立政治关联样本的回归结果分析可知,会计信息披露质量(SCORE)与新增贷款比率(LOAN)为正向关系,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有政治关联存在的情况下,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对贷款增量的正向作用不明显,政治关联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使得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债务契约的正向作用有所弱化,有政治关联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能充分发挥其对贷款融资的促进作用,说明政治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其在债务契约中应有的作用,回归结果很好的验证了本文的第二个假设。不同层级的政治关联具有不同的影响力,本文的第三个假设认为地方层级的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债务契约有用性的弱化影响更为显著。为验证假设三,对政治关联层分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如表6所示,本文将民营企业中拥有政治关联的样本划分为中央层级政治关联和地方层级政治关联,有效样本数量分别为103个和400个。在中央层级的政治关联分组中,会计信息披露质量(SCORE)与新增贷款比率(LOAN)为正向关系,并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敏感系数0.0298表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每提高1,新增贷款比率平均会上升2.98%,说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贷款规模的增加发挥了正向的促进作用,中央层级的政治关联对这种关系未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仍然是银行评估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的贷款融资规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地方层级政治关联组中,会计信息披露质量(SCORE)与新增贷款比率(LOAN)的回归系数为0.0098,并且数据不显著,当企业与地方官员建立广泛关系或当选省、市、县级的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在贷款融资中不能发挥直接的促进作用,银行等金融机构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而不能根据信息披露质量做出独立的判断,直接弱化了会计信息在债务契约中应发挥的作用。

五、结论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在会计信息的债务契约有用性方面,我们控制其他影响贷款融资的相关因素后发现,企业的信息披露考评等级越高,本年的新增贷款比率越高。银行根据披露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风险水平进行判断,进而做出有效的贷款决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能够有效的提高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扩大本年的贷款融资规模,缓解了贷款双方的信息不对称。(2)在政治关联对债务契约有用性的影响方面,分组回归结果表明,银行重点关注无政治关联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并且将其作为贷款决策的依据。在有政治关联分组中政治关联会显著弱化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贷款融资的正向作用,降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使其不能发挥正常的债务治理作用,基于隐性担保或直接干预等因素使得政治关联会对银行的贷款决策造成一定的干扰。(3)在不同层级政治关联对债务契约有用性的影响方面,我们分别检验了中央和地方政治关联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与地方政府建立的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债务契约有用性的弱化作用更为显著,中央政治关联分组中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贷款融资的正向作用依然显著,但是地方政治关联降低了两者的相关性,说明地方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债务契约有用性具有明显的弱化作用。政治关联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为企业带来了融资便利,也促使更多的民营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建立政治关联,地方政治关联对银行贷款决策的影响则更为明显。

摘要:本文选用2008—2014年深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政治关联视角下会计信息披露与贷款融资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的信息披露考评等级越高,本年的新增贷款比率越高,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能够有效的提高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政治关联会显著弱化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贷款融资的正向作用,使其不能发挥正常的债务治理作用;与地方政府建立的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债务契约有用性的弱化作用显著强于中央层级的政治关联。

关键词:政治关联,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贷款融资

参考文献

[1]张纯、吕伟:《信息披露、市场关注与融资约束》,《会计研究》2007年第11期。

[2]胡旭阳:《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与民营企业的融资便利——以浙江省民营百强企业为例》,《管理世界》2006年第5期。

[3]吴文锋、吴冲锋、刘晓薇:《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与公司价值》,《经济研究》2008年第7期。

[4]雷宇、杜兴强:《“关系”、会计信息与银行信贷—信任视角的理论分析与初步证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8期。

[5]Mazumdar,S.C.and P.Sengupta.Disclosure and the Loan Spread on Private Debt.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2005.

[6]Bharath,S.T.,Sunder,J.,Sunder,S.V.,2008,Accounting Quality and Debt Contracting.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

[7]Bai,C.E.,J.Y.Lu,Z.G.Tao.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nd Access to Bank Loans:Evidence from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Economies of Transition,2006.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研究 篇10

自工业化革命以来,随着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的增多,全球温室效应日益明显。鉴于此,各国逐渐开始合作,共同致力于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加快推进新能源的利用,改进资源利用技术。自2013年开始,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雾霾问题日益严峻,政府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受到质疑。政府环境管制能否改进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它不但关系到政府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还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和欧美等国相比,中国的资本市场具有特殊性。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形成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所以国家宏观调控,特别是行政手段依然发挥着重要影响。此外,中国特有的文化体系和政治制度的存在,也使得政治关联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程度和政治关联存在何种关系以及政治关联对政府环境管制有何影响正逐步得到广泛的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的重要意义日益被广大企业所认同,促使企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方向。因此,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动机较强。此外,受到国际社会和国内公众的压力,政府开始将环境管制放在日益重要的位置,为此制定了完善的环境保护监督、管控体系。对此,本文选择沪市所有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并对报告中的碳信息进行分析,以期研究环境管制、政治关联和碳信息披露之间的联系。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Janek和Stewart(2008)认为碳会计是由二氧化碳排放或生物截留形成的碳排放限额机制。碳会计涉及两项内容:碳排放的计量和引起碳排放交易的事项。二人还指出基于《京都议定书》的框架内或在温室气体议定书(GHG Protocol)的碳会计建设是实现碳会计的两类重要途径。两人的碳会计观点在会计学领域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并使得碳会计变成一个独立的会计事项。Doran,Quinn(2011)研究得出:标准普尔500涵盖的所有上市公司中仅有24%的公司在公司年报中披露了气候相关的数据,这其中披露温室气体排放的上市公司更是少见,所占比重为5.6%。Lovell.H.(2010)认为当前披露的碳信息缺乏一致性和可度量性。对于公司,由于信息披露的标准不一致且缺乏规范性,这导致上市公司在难以有效地披露碳信息,这极大地挫伤了上市企业披露碳信息的热情。Elizabeth Stanny(2010)选定2006-2008年为分析区间,对美国标准普尔500企业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信息披露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企业原有的信息披露程度能够对当前信息披露程度产生显著的影响。Ans Kolk(2008)研究发现,政府监管程度、私营机构的反应能力、企业所在国的市场构成能够显著影响企业碳信息披露。Cormier et al.(2009)对环境信息进行了划分,并赋予定性披露信息和定量披露信息不同的分值。其中定性披露包括普通披露与专门性披露,普通披露分值是1,专门性描述分值是2。定量披露分值大,能够度量的定量披露分值是3。Paulk.Chaney et al.(2011)选取腐败状况、抗董事权等变量来对制度因素进行度量,并给予不同的政治制度来分析政治关联和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他指出,政治关联和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呈显著地负相关,制度差异则直接影响两者的负相关关系。在腐败较少,投资者权益得到良好保障的国家,政治关联和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负相关性将会弱化。

(二)国内文献

闰明杰(2011)对中国碳会计信息披露持乐观态度,他深入分析了碳会计和碳信息概念的不同。碳会计是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者应当对其作进一步地细化研究。碳信息是借助有效地方法,客观、完整、准确地计量碳资产,这样能够确保信息需要者获得想要的碳信息。沈洪涛(2012)指出,不确定性是当前碳排放会计研究的问题所在。不确定性包括碳排放规范的不确定性、碳排放技术的不确定性,碳排放权买卖的不确定性。陈华(2012)分析得出,碳信息披露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所以,碳信息披露的标准化以及信息披露程度至关重要,而要实现这两点,就必须构建完整可靠的碳信息披露体系。谢安良(2013)认为,公司进行碳信息披露可以使用的途径包括参与“碳信息披露项目”的问卷调查、将碳信息融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运用《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披露碳信息。他认为上述三种途径各有优势和不足,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选取最佳的途径或者将三种途径结合使用。唐国平、李龙会、吴德军(2013)对环境管制和公司环保投入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三人基于中国制造业“工业三废”的实际污染指数制作了地区环境管制综合指数,此指数能够对不同省份在环境管制方面的力度进行可靠地计量。罗党论、杨玉萍(2013)对中国上市企业的产权、政治关系和公司税负进行了研究。二人基于企业高管的背景信息,对高管的行政级别赋予不同的分值,以此来度量企业高管的政治关联度。除此之外,二人选取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的政治背景得分总和作为企业高层的政治背景指数,以此来进行稳健性检验。

(三)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和国外相比,国内的碳会计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未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此外,研究大多是从国家视角出发进行的,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一个问题,虽然政府十分重视全球变暖问题,然而企业的碳会计信息披露程度低。国内的学者大多使用命令与控制型和市场型的方法展开分析,鲜有学者研究政府和企业达成的自愿环境协议。鉴于此,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选取合适的指标和信息,分析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环境管制和政治关联的关系,以期得到的实证结果能够为我国碳排放信息披露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由于大气环境具有公共性,碳排放存在外部性,弱化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时政府为了确保资源优化配置,让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帕累托最优,就会对碳排放进行宏观调控。在公共利益理论看来,政府进行环境管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大众的利益,旨在有效地解决和碳排放相关的问题。所以,政府会对企业碳信息披露做出明确的规定,要求企业必须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以期有效地控制碳排放。在政府的强制要求下,企业被迫披露碳信息,这样碳信息披露程度就得到提高。然而,企业的性质差异会影响企业在环境管制方面的认识和和行动。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其公司高管政治背景浓厚,特别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任命权也掌握在政府手中。所以,国有企业的高管在应对政府管制时,会基于自己政治前途的考虑来响应政府的管制决策。对于非公有制企业来说,高管几乎没有政治背景,政治前途问题对其来说并不存在。因此,非公有制企业高管响应政府管制的动机较弱。由此提出假设1:

假设1:政府对企业的环境管制对增加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

不管是就短期利益还是长远利益而言,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是符合利益相关方的利益的。然而和欧美国家不同,中国的环境管制系统存在特殊性,政府在环境管制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大,而诸如环保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比较小。所以,中国的环境管制体系存在等级显著的特点。由此导致中国企业披露碳信息只是为了响应政府号召,并未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出发来披露碳信息。换句话说,中国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是被动的。所以,若政府对环境管制的程度增强,企业就会构建政治关联以此来减少经营支出和风险,至于碳信息披露程度如何,企业并不会考虑,这十分不利于碳信息披露的发展。在中国的经济构成中,国有企业处于核心位置,这导致国企业的政治关联度很高。即使部分国有企业不遵守环境保护法律,也不会得到惩罚。而私营企业的政治关联度比较弱,一旦违反环境保护法律,就会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惩,因此它们构建政治关联的动机十分强烈。此外,构建政治关联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因此私营企业对政治关联的利用效率也很高。因此,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政治关联的差异会导致其碳信息披露差别显著。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2:企业构建政治关联和碳信息披露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尽管政府环境管制的力度越来越大,企业面临的环境信息披露和资金投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然而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所受到的监管在方式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别。环境管制实施的路径包括:第一,配额、许可证方式;第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借助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来实施;第三,政府和企业签订环境保护的协议。通常而言,政府管制民营企业分为两类:命令控制型、市场型。政府和企业签署协议的方式并不常见。然而国有企业则大多使用签署协议的方式,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在追求社会效益,政府借助国有企业来调控经济发展。所以,政府虽然对国有企业使用命令控制型和市场型方式,然而国有企业在政治关联上的优势会增加政府和企业签署协定的可能性。因此,政府管制民营企业是清晰可见的,而管制国有企业比较隐秘。此外,虽然民营企业和政府建立政治关联的动机较强,也希望能够获得有效地政治资源。然而管制的清晰可见限制了政治关联作用的发挥。所以,随着政治关联度的提高,环境管制改善民营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功能就越弱,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由于管制的隐秘性,政治关联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3:政治关联能够弱化政府环境管制对改善企业碳信息披露功能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沪市所有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分析区间为2012-2014年,共得到1024个样本。将ST企业和信息缺失的企业剔除,共得到1003个分析样本。其中碳信息披露水平、政治关联的信息来自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以及财务年报,环境管制信息来自《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报告》、《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根据环保部办公厅2008年公布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划分行业,地区市场化水平的信息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相关财务信息来自CSMAR数据库与WIND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碳信息披露水平(CDI)。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来给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水平打分,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计算出企业碳信息披露指数,以此作为上市企业信息披露水平的度量指标。本文建立碳信息披露评分体系所依赖的信息包括国家环保总局2008年颁布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规定、CDP中国报告的调查问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同时,把样本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分成四大类:管理和行动、风险和机遇、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披露状况以及环境治理效果,这四大类包括18个小项,包括战略管理、减排目标、责任机制、激励机制、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具体减排行动、帮助第三方减排、减排技术开发应用、减排及其他费用投入、与相关方沟通进行碳管理、识别气候变化风险、识别气候变化机遇、披露二氧化碳排放及能源消耗数据、CDM交易机制、外部核查保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及能源消耗具体数据、奖励或荣誉、对法律政策的遵守情况。为了更好地凸显碳信息的量化特征,本文在此赋予货币性信息的分值是2,非货币性信息的分值是1,无用信息的分值是0。(2)解释变量。第一,环境管制。此处使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EPI)和中国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来对政府环境管制程度进行度量。EPI反映了地方政府用于整治环境污染的资金的多少,能够反映地方政府在环境管制方面的力度。EPI的数据取自《中国环境统计年鉴》。考虑到用于整治环境污染的资金数值较大,本文对其取对数。再者,因为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水平,所以考察环境管制时,不但要分析政府在整治环境方面的资金投入,还要分析地方政府在环境监管方面做得如何。此外,本文选取中国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来进行稳健性检验。此指标侧重于分析中国重点城市的环境信息公布程度,数据来自《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年度评价结果》。第二,政治关联(PCA)。大多数学者在分析政治关联时,使用虚拟变量,本文基于前人研究,使用更加详细的指标来度量上市企业的政治关联程度。首先查找上市公司年报获取公司董事会成员、高管的政治背景,然后基于获取的信息来度量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接着按照事先确定好的评分准则对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高管赋予相应的分值,由此计算出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指数。具体评分准则为:高管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分值是6,担任省级人大代表的分值是4,担任市级人大代表的分值是2;任副部级职位的分值是7,正厅级职位分值是6,副厅级职位分值是5,正处级职位分值是4,副处级职位分值是3,正科级职位分值是2,副科级职位分值是1。(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包括:地区市场化水平(Region)、行业性质(Industry)、公司规模(Lnsize)、盈利能力(ROE)、公司成长性(Growth)、股权集中度(Shrhfds)和财务杠杆(Lev)。

本文的主要变量如表1。

(三)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模型如下: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首先对模型涉及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详情如表2。由表2可知,样本企业碳信息披露指数的平均值是6.842,和满分23分有较大差距,这表明样本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整体比较低。碳信息披露指数的标准差是3.266,表明各个企业在碳信息披露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碳信息披露的最高分时17,最低分是0,这表明,虽然部分企业对碳信息进行披露,然而披露水平差异显著。对于未能充分进行碳信息披露的企业,碳信息披露差异则更加显著。样本企业的环保治理投资额的平均值是15.412,表明企业在整治环境污染方面投资较大。然而样本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最高是28.125,最低是0.114,两者的差值高达的28.011,标准差为7.381,这充分说明管理样本企业的地方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就政治关联而言,样本企业政治关联指数的平均值是6.030,处于低水平,最大值是17,最小值是0,标准差高达5.834,这说明样本企业在政治关联度上差别明显。样本企业行业属性的均值0.365,意味着样本企业所处行业为重污染行业的比重是36.5%,其余是非重污染行业。就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企业发展能力来说,样本企业相应的标准差是1.732、0.137、0.249,说明样本企业在规模大小、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方面差异较小。就市场化程度来说,样本企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9.482、1.158,标准差是2.340,表明各个样本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样本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平均值是0.214,标准差是0.123,表明各个样本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差别不显著。就财务杠杆而言,样本企业财务杠杆的平均值是0.536,表明样本企业的债务负担比较重。此外,财务杠杆的标准差是0.214,表明各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差别不显著。

(二)相关性分析

为了避免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影响回归结果,在对样本公司碳信息披露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前,本文对所有变量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具体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碳信息披露水平CDI和环境治理投资额EPI、政治关联指数PCA、二者交乘项EPI×PCA、地区市场化水平Region、公司规模Lnsize在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碳信息披露水平CDl和股权集中度Shrhfd5、财务杠杆Lev在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各个解释变量的相关性也比较显著,地区市场化水平Region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EPI、政治关联指数PCA及二者交乘项EPI×PCA在1%的水平上显著,行业性质Industry和EPI,Region在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OE和Region在5%水平上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OE和Industry在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公司规模Lnsize和其余解释变量都在1%水平上显著。EPI×PCA和PCA的相关系数较大,其值是0.681,之所以相关性较高,原因在于EPI×PCA是EPI与PCA的乘数。其余变量的相关系数都低于0.8,这表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会严重影响回归结果,也就是变量之间没有多重共线性。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三)回归分析

(1)环境管制与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回归分析。根据表4,模型1的调整的R2是12.7%,表明环境管制EPI和其余控制变量对样本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的解释度是12.7%。由于调整大于0.1,所以变量的解释能力是可信的。本文进行回归分析时,对模型的异方差进行了改变,最终得到改变后的F统计量是19.02,表明模型1是显著的。环境管制EPI的相关系数是0.136,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证明了假设1,即政府环境管制对改善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具有显著影响。除此之外,行业性质Industry在5%的水平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公司规模Lnsize在1%的水平上也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表明,重污染行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要高于非重污染行业,随着资产规模的增加,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也随之增加。其余变量和碳信息披露水平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2)企业政治关联与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回归分析。由表5可知,模型的调整的R2是48.7%,这表明政治关联PCA等变量对样本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的解释度是48.7%。修正后模型的F统计量是119.04,说明模型2具有显著性。根据模型2的回归结果,政治关联PCA的系数是-0.325,且在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这证明了假设2的正确性,也就是企业建立的政治关联对其碳信息披露水平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地区市场化水平Region在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公司规模Lnsize在1%的水平上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由此表明,随着上市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随之增加。随着企业资产规模的增加,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也增加。其余变量和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回归结果不显著。

(3)企业政治关联、环境管制与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回归分析。由表6可知,模型3的调整的R2是52.4%,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性,这也表明环境管制EPI、政治关联PCA、二者交乘项以及其他控制变量对样本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的解释程度为52.4%。考虑到异方差的影响,本文对模型3实行异方差修正,最终得到模型3的F值是104.20,表明模型3具有显著性。对于模型3的回归结果,环境管制EPI、政治关联PCA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是0.105、-2.174。两变量的交叉项EPI×PCA在l%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回归系数是-0.056,表明政治关联与交乘项变量弱化了政府环境管制在改善企业信息披露水平上的功能。上述结果证明了假设3。模型3的回归结果表明行业属性Industry、公司规模Lnsize和企业信息披露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余变量的作用不显著。

(四)稳健性检验

本文选取中国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来进行稳健性检验,以检验模型的结果是否可靠。中国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不但能够对政府的环境管制程度进行度量,还对信息的公开度进行监督,这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度量政府的环境管制强度,这对于深入分析样本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和模型的回归结果一直,这表明本文的结果是稳健的。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研究结论为:(1)环境管制强度和样本公司的碳信息披露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政府环境观之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2)政治关联指数和碳信息披露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企业拥有的政治关联不利于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3)环保投资额和政治关联指数的交乘项与碳信息披露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政治关联弱化了环境管制对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的积极作用,由此造成环境管制和政治关联的交乘项不利于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的改善。

(二)建议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篇11

关键词:社会责任

本文从规范研究角度出发,首先,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必要性,其次,探究我国上市公司社会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最后作出本文总结。

1、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1.1、法制法规强制性要求

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承担着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持续良好增长的经济责任及义务。一些企业在注重提高利润、发展壮大的同时以牺牲社会环境、人民群众利益为代价,盲目地追求高增长、高利润,孰不知它给社会带来的损害远远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为此,国家及社会必须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明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在全社会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出良好的法制环境,促使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中。

1.2、利益相关者决策需要

利益相关者是指通过向公司提供资金物资、人力资源、资金往来等与公司形成密切利益联系的不同利益集团或个人,包括政府机构、债权人、股东、员工、消费者等。企业利益相关者为企业提供不同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求企业为其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随着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的高涨,企业利益相关者必然也要求公司为其披露相关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社会责任信息对利益相关者决策有用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报告对利益相关者来说是否具有普遍的通用性;二是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报告是否满足财务报告的基本特征,即可靠性、及时性和相关性。

2、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研究

2.1、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简要发展历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并深入到具体的实务当中。截止2011年,我国企业共发布了898份社会责任报告,比2010年增长了18.2%。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1年5年中,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平均得分率从50.81%增长到60.9%。

2.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已公开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报告名称不统一,报告披露流于形式。(2)报告质量差别较大。(3)定性披露为主,可比性差。

2.3、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的相关建议

不少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的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我国特殊的国情也决定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必须执行政府导向型的披露模式。具体来看主要有:

2.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加强董事会建设,其次,明确监事会地位和作用,完善监事会组织机构,提高监事会的权威,规范独立董事权利和责任,提高独立董事整体素质,能有效监督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2.5、健全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首先,加强会计准则建设,其次,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引入民事责任加强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责任追究的可操作性,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披露违规追究与惩罚机制;健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评级体系,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分,对上市公司形成一定的威慑力,以减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

2.6、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自愿性

要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自愿性一般可以从

(1)制度保障,证券监管部门应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自愿性出台相关的规范和鼓励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防止上市公司选择性披露或盲目披露;

(2)培养理性投资者,发展机构投资者,理性投资者能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问题,从而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行为进行监督,能有效保障披露信息的质量,机构投资者通过集合小股东,与大股东形成制衡,能够督促上市公司更多的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

(3)完善企业的业绩评价机制,加入诸如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指标,避免企业短期行为,使上市公司更加关注长期利益,主动披露相关信息。

2.7、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1)上市公司应加强信息披露的内部监管,包括建立科学有效的财产清查制度,保障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2)强化政府监管,对政府监管人员的聘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平。

(3)加强社会监管作用,如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监管质量,加强舆论监督等。总之,我国上市公司应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寻找其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以保障上市公司健康、稳定、长期的发展。

2.8、确认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管理者要综合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企业关注的不仅仅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还应关注企业的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雇员、客户、供应商等,还包括政府部门、社区、媒体等社会大众。因此企业必须披露其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2.9、明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长期以来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使企业往往重视经济利益而忽略企业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其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其投入还是产出,都既反映内部的经济性,也反映外部的非经济性,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考虑社会效益,实现企业净社会效益最大化。企业净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成为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3-12.

[2]郭素勤.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的思考[J].财务与金融,2011(3):81-85.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研究 篇12

最近几年,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越来越成为证券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原有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成, 上市公司与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关联方交易, 利用不当的关联方交易来逃避税收、调节业绩已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公司的控股股东常常利用控股权, 侵占其他少数股东权益从而最大化自身利益[1]。从理论上讲, 母公司进行利益转移型关联交易的最终目的是从上市公司转移资源或利润, 即母公司尽管进行大量付出型关联交易, 最终目的仍然是包装上市公司, 通过配股、增发等途径进一步融资, 以便未来实施更大规模的索取型关联交易。因此, 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关联方将通过关联交易最终占有上市公司的利益[2]。

本文抽取300份2005、2006年度深沪两市上市公司年度报告, 从资金占用的角度, 重点针对关联交易发生笔数以及金额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 2005年度上市公司大股东与其他关联企业主要利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等五个会计科目实施关联交易。从关联交易的内部构成来讲, 2006年度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与其他关联企业仍然主要利用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与应付账款等五个会计科目实施关联交易, 但是上述科目的关联交易占关联交易总量的比例有了较大的变化, 其他应收款下的关联交易金额仍然排名第一。总体上来讲, 与2005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笔数与金额在2006年度有了较大的下降, 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改制欠完全, 关联交易笔数和金额仍然维持在较大的数目水平上。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信息对信息使用者决策影响重大。然而, 关联方交易的操作目的和形式为公司内部所掌握, 外部的广大投资者、债权人、行政监管部门、甚至公司内部一般职工等利害关系人都难以充分获得此方面的信息, 于是关联方交易往往会成为某些人实现其特殊目的的工具, 损害相关人的利益。由此可见, 必须对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信息进行强制的、恰当的披露。

二、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一)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

公司治理是指为治理企业在股东、董事会、执行管理部门之间形成的一定关系, 其要旨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益, 形成三者的制衡关系。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 将使公司更倾向于自愿性信息披露, 并保证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充分性。对于资本市场而言, 在经历了美国的安然事件、中国的银广厦等一批“绩优、蓝筹”的造假丑闻后,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风险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 市场普遍意识到,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风险同信用风险、财务风险一样重要[3]。

(二) 关联方交易要素披露不完善。

关联方一发生交易, 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 其中的交易要素主要包括: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定价政策。然而这种原则性的规定过于笼统, 影响了企业关联方交易信息的充分披露。 (1) 缺少对交易比例的强制性披露。我国会计准则在关于关联方交易的披露中, 未对交易的比例及未结算项目的比例的披露做出强制性规定, 导致许多上市公司在披露交易时仅仅披露其发生的金额而未披露比例, 对于未结算项目的金额也是如此, 导致使用者无法了解该关联交易对整个报表的影响程度。 (2) 定价政策的披露不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对于定价政策的披露要求过于模糊, 在定价方法上没有给出具体的披露要求, 导致上市公司对于定价政策的披露缺乏可比性。以至于上市公司的报表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定价方法。

(三)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违规披露。

上市公司无非有以下几个利益驱动: (1) 新股发行上市。为了达到证券管理部门对公司上市的各项要求, 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通过资产剥离、资产置换、资产租赁等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关联交易, 对拟上市公司进行包装, 以达到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更多资金的目的。 (2) 获得配股资格。企业上市后, 向社会募集资金的主要方式就是配发股票, 而国家对配股的控制很严格。上市公司向股东配股必须符合在最近三年内净资产税后利润率每年都在10%以上的条件。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 就经常使用关联交易来操纵利润。 (3) 保住上市公司“壳资源”。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57条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 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因此, 许多上市公司为了保全壳资源或不被“ST”处理, 会通过关联交易向壳公司注入利润或置换出亏损[4]。 (4) 隐藏上市公司利润。许多上市公司本期经营业绩较好, 但为了防止以后年度经营、业绩下滑给上市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 就通过关联交易将本期利润转移到母公司或大股东处, 隐藏本年度利润, 待以后年度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佳时再从母公司转回来。 (5) 逃避税收。 (6) 提供担保, 突破银行贷款限制条件。 (7) 母公司借壳上市。为实现母公司借壳上市, 母公司常与上市公司进行关联资产转让或置换。从而将母公司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中, 改变上市公司业务构成, 达到间接上市目的。

(四) 监管机构监管不力。

注册会计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规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也因其风险意识淡薄, 缺乏独立性以及素质不高等原因, 抑制了其功能的发挥。从已经查处的案例来看, 不少在招股说明书中做假的不法行为没有及时发现。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主要是在持续性信息披露阶段, 对于持续性披露的载体——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的审查, 交易所相当一段时间里采取事前审核的办法。在人力、物力及时间都非常有限的条件下, 认真地审核众多上市公司上报的信息披露材料, 是很难做到的, 这就造成了事实上的审查不严, 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同时, 在持续披露阶段, 证监会处在监管二线的位置上, 不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材料直接接触。另外, 证监会又缺乏充分有效的接触上市公司的途径, 其巡回检查也因人力、物力的不足而存有漏洞。

三、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其信息披露的建议

我国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体系可以划分为外部监管体系和内部监管体系两个方面。按可操作性来讲, 目前阶段对我国关联交易的监管主要侧重外部监管。

(一) 完善新准则关联方界定的建议。

1.将实际控制人及控制链条上的其他企业纳入关联方范围。

新准则第九条规定“母公司不是该企业最终控制方的, 还应当披露最终控制方名称”, 但是没有明确将实际控制人纳入关联方。

如图1所示, A仅占有D13.27% (51%x51%x51%) 的所有权, 却拥有对整个D的最终控制权。它通过多层的控制结构来传达自己的决策与命令并通过隐蔽的通道、关联交易来转移利润和资产。由此可见, A是整个结构中的最终控制者和最大赢家, 理应纳入关联方予以披露。此外, 在图1中, A作为整个链条中的实际控制人若出于一定的目的对链条中的所有公司进行统筹安排。B和D出于整体或局部的利益考虑, 极有可能在A的安排下发生非公允的关联交易。如果不将B和D作为关联方, 那么就为这两个公司间发生非公允的关联交易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 应将控制链条上的其他企业纳入关联方, 以便更好地控制非公允的关联交易发生。

2.与本企业共同控制合营企业的投资者应纳入关联方范围。

合营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必须由投资双方或多方共同决定, 其中任何一方都不拥有对合营企业的独自控制权, 这样投资双方或多方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 它们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经济联系。它们之间经济联系的隐蔽性使得人们往往忽略其作为关联方的必要性。由于准则中没有将与本企业共同控制合营企业的投资者纳入关联方, 因此该项交易就变得顺理成章并且合法, 但其实质上却是一笔非公允的关联交易。

(二) 加强中介机构监管。

加强中介机构监管, 首先要强化券商的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 提高其工作质量, 严把市场准入关, 将真正规范优良的企业推向证券市场。在我国目前信用水平较低以及竞争秩序较乱的环境下, 仅仅依靠市场竞争的压力显然不够, 更为关键的是从法律规章的高度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 对券商承销的项目实行跟踪检查, 凡是虚假包装、隐瞒重大风险骗取上市资格或上市后与原来的公告信息出现重大差异的情况, 必须承担责任, 从而迫使券商规范自身行为并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其次, 在持续披露阶段, 提高注册会计师 (会计师事务所) 的独立性和执业能力尤为关键。

(三) 市场监督力量的引入。

目前, 境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在对上市公司监管方面, 除了注重发挥公司董事会、证监会、交易所及司法部门的作用外, 还十分强调和注重媒体和市场参与者的监督作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也需要通过新闻媒体诚实公正的报道来监督。新闻媒体及时对违规现象给予曝光, 引起监管层的注意, 不但使被曝光的事件受到严惩, 还能引发公众的讨论;同时, 新闻媒体客观、公正、及时的报道, 有助于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四) 建立证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

证券信用评级制度作为市场的辅助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提高市场透明度及有效性、防止上市公司造假、欺诈和内幕交易等败德行为的作用。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信用评级制度的先进经验, 积极深入地研究评级技术, 建立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评级制度。同时信用评级业的发展还取决于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对评级结果的使用状况, 特别是监管部门对评级结果的使用, 对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由于关联交易中控制方股东获得了从上市公司转移走的利润, 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造成恶性竞争, 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只有通过完善会计制度, 坚持真实、详尽、可理解的会计信息披露才是对关联交易进行监管的有效途径。而要真正做到规范关联交易, 使损害中小股东的关联交易不再发生, 就必须需要企业及整个社会各个政府和民间职能部门和组织共同协作。

参考文献

[1].袁树民, 杨召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关联方交易——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研究[J].财会通讯, 2007, 1:37~40

[2].段亚林.论大股东股权滥用及实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45~55

[3].许彩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若干问题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1, 12:51~54

上一篇:门诊护理模式下一篇:种类与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