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危机

2024-09-28

会计诚信危机(通用12篇)

会计诚信危机 篇1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的重要方面, 是构建和谐社会机制保证。诚信是一个简约概念, 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 中国就出现了有关道德诚信的著作, 如《道德经》、《大学》、《论语》、《庄子》、《孟子》等, 其中还包涵着丰富的社会伦理思想。朱熹讲:“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意思是, 什么是诚实?不要自欺也不欺人, 不要胡编乱造。《礼记·礼运篇》有“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之说。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 对诚信更有其独到的见解:“人无信不立, 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一句话, 诚信是我们从古到今一以贯之的美德。

新世纪伊始, 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更是把诚实守信作为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综合考量标准之一。是正确处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关系的调节器。

众所周知, 会计人员如果不诚信, 就会干出出具虚假财务报告, 或作假账的勾当, 既伤害了社会公众利益, 也违背了做人的起码良心。所以, 加强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诚信意识, 应当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基础, 把朱镕基同志提出的“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坚持准则, 不作假账”作为行动指南。

我国传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与诚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古代“会计”一词的本义就有不弄虚作假的道德要求。如《说文解字》云:“计, 会也, 算也, 从言, 从中。”又解释:“直言曰言”, 就是要求真实无隐之意。而现代, 更有人提出了会计存在的精神本质:“立信, 乃会计之本。”会计职业道德有四点械求, 一是公正, 二是诚信, 三是廉洁, 四是勤奋。由此可见, 诚信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做到以诚信为本, 说话处事讲信用。信以立志, 信以守身, 信以处事, 信以待人。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信条, 把“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会计的座右铭。

对照起来, 会计诚信危机由财务欺诈形成的, 其根源在于某些单位的高层领导指使会计人员作假账, 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但是, 虚假财务信息向社会披露之前, 须经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鉴证。会计如能把好关, 不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对于建立社会诚信体系,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必能发挥关键作用。

目前我国会计职业诚信度存在很大危机, 潜藏或滋生着腐败祸端。消除会计诚信危机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应当建立健全以《注册会计师法》和《会计法》为准则, 以内部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以检查指导和档案管理相结合的职业道德管理体系。设立专职机构或人员对执业机构和执业人员履行职业道德准则情况进行检查, 把优秀的和不良的表现, 都记入诚信档案, 作为奖优罚劣的依据, 以此来督促、提高会计履行职业道德准则的自觉性, 更好地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逐渐取得社会对会计诚信的认可。

更好地履行鉴证财务信息真伪的神圣职责必须指出, 会计从事的财务审计与会计核算是两项性质不同的工作。把前者视作会计, 只是历史惯性的一种延续, 反映了会计是由记帐专家担任的事实。会计审计产生于鉴证会计信息真伪的需要, 这已为国内外会计界所共识。会计从事的财务审计,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虚假财务信息是财务欺诈的主要表现形式。财务欺诈主要责任在高层主管领导, 但这并非否认会计应当承担经济责任、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

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 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可靠信息。会计具有反映经济活动现状, 提供信息的职能。但是, 现代会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分支系统。内部会计控制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在中外会计和审计界也达到了广泛共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如果说会计职能最初只是为业主提供信息, 控制职能并不突出, 那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单位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多、分支机构的出现、管理和决策水平的不断提高, 会计的控制职能也就凸现出来了。现代企业会计通过提供经济信息、控制经济过程、考核经济效果来保证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由于经营规模扩大, 会计人员需要向社会集资, 向银行贷款, 于是经济往来事项增多, 会计信息不仅要满足单位领导层的需要, 还要满足社会投资者、债权人、客户等的需要, 以此作为他们进行投资和经济决策的依据。

为使财务报告反映的信息能取信于社会, 就需要由社会中介组织的会计专家对它进行审查鉴证, 于是由会计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应运而生。因此, 会计鉴证单位所披露财务信息的真伪是社会公众的普遍要求。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有关方面, 凭借会计审计鉴证的财务信息作出投资和经营决策, 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所以会计行业成为社会各界欢迎和信赖的行业。

建立会计的信用机制, 不仅要健全法制、加强管理, 还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应当坚持目的明确、要求具体, 便于操作, 以利执行。现行《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对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行为提出了处罚要求, 但缺乏具体的规定,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也存在一定漏洞。所以, 财政部和其他有关部门都在进行会计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工作, 明确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目的性。

近年来, 中国会计面临“诚信危机”。会计信息失真, 究其根本原因, 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下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 强化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唤起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关注, 是当前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净化社会风气、遏制腐败滋生的关键之举、治本之策。本文通过对会计行业现状多角度的分析, 指出了会计诚信对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明确了其内在的基本要求, 剖析其原因, 并提出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会计诚信的方案。本人希望政府及会计界各人士能在努力的奋斗中不断提高经济生活中的会计诚信的水平。

会计责任和社会公德之间应当对称, 会计容易变成滋生腐败的义工。如果缺少公德心, 会严重损坏会计在公众心目中良好职业形象。所以会计人员应该是中立的聚财守财用财者。

会计诚信危机 篇2

环顾我们周围每个人的生活,浏览网页或电视等媒体信息,基于社会成员相互不信任的个案大量涌现。有卖豆饼老太捡到一笔现金交给失主后却被告知少还了6500元,有好心小伙扶摔倒老人到医院就诊却被要求赔偿医疗费;更还有大学教授、校长剽窃他人学术论文、进行学术造假。此等事例不胜枚举,纠其根本原因,皆在于整个社会出现了诚信危机。社会诚信危机既包括人对他人缺乏信任,也包括人自己没有了诚信品质。

生活在当今中国的很多人都已经感受到了当下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弥散在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存在于不同人群、阶层和行业之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个社会细胞内部。

诚信危机的产生不单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制度性问题,究其主要根源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从体制上来讲,政府失信是造成社会诚信度下降的深层次原因和根源,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虽然已经走上正轨,政治文明已明确作为我国建设三大文明之一。但是以“官本位”为理念的政府管理体制在短时间内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往往是政府领导人的好恶和一两句话就可以把成绩说得无限大或全盘推翻成绩。从法律制度上讲,法制的不健全,制度的不规范,政务的不透明,执法的随意性,监督的苍白无力,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等,都可能使整个社会处于无序的状态。从国民的道德修养素质上讲,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大要素,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但人口文化素质总体不高,思想道德素质偏低的状况仍将长期存在,在种种社会压力下,人们的生理、心理、精神、道德障碍等偏向失衡,这些都使得诚信危机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当哥哥不再相信弟弟,当丈夫不再相信妻子,当父母不再相信儿女,当老板不再相信员工„„在哈市开展测谎业务的一位律师说,开展这项业务半年来,前来咨询者非常多,要求测谎的理由五花八门,涉及到各个领域。测谎仪在冰城悄然火了起来,人们在为高科技进入生活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是否也为面临的诚信危机而黯然神伤呢?诚信是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强调应该具有的一项美德,自己要讲究诚信,对他人也要信任,可如今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心愿罢了。更深入人心的一句俗语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尽管我们从小就听惯了“狼来了”的故事,也被大人们威胁,倘若说谎话,就会象匹诺曹一样鼻子变长,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说谎还是成为了一种本能。有人说如今的社会上,是空话多,假话多,套话多,废话多,只有真话少,虽然有些偏激,却也反映了人们对诚信的渴望和对谎言的痛恨。可痛恨归痛恨,真让人全说实话,恐怕也没人愿意做到,归根结底,利益趋之。赵本山扮演的大忽悠随便忽悠了一下,人民币进了兜不说,手表、自行车也没放过,且说这生意场上,你能查清有多少“大忽悠”么?领导面前,你我一介小民,敢说几句真话,“钦差”面前,倘若露了实底,等着“县太爷”回头收拾你吧!夫妻间亦如是,正如一位兄弟所说,要是对老婆全部“实事求是”,哪来的银子寄回老家赡养父母?一面骂别人不诚信,可潮流之下自己却又不得不“忽悠”,难啊,真难!谎言满天飞,说谎者或为名,或为利,或求一时平安,或祈不受牵连,谎言虽可恨,说谎者却也有满肚子的苦水倒不出。斥责谎言人人都能长篇大论,拒绝谎言却又人人顾左右而言它。当诚实不再是人们必须遵守的一项法则,当它不再是不可违背的规范,当眼见他人皆“醉”,又如何能去奢望让少数人独“醒”呢!有人说,我们缺乏契约精神;有人说,我们丢掉了传统美德;有人说,应该立法加以制约;有人说,诚信要从娃娃抓起„„一瓶清水滴入一滴墨水,显眼得很,整个水质都会受其影响;而一瓶墨水滴入一滴清水,却不见有任何变化。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我实在无法乐观地说,我们的社会诚信是一瓶清水,说谎者不过是那偶然滴入的一滴墨水罢了。我们只能祈祷,祈祷我们至少不是生活在一个墨水瓶里,让墨水变清实在是件艰苦的任务。希望有一天,测谎仪这类高科技产品失去市场,希望开设测谎业务的事务所门可罗雀,不是跟做这行的朋友有仇,只是明白倘若有那么一天,就证明我们的确是生活在清水里了。

君不见,大街小巷办证的广告满天飞?身份证,学历证,房屋产权证,应有尽有,按需索取,代价而估,如果说还差什么的话,就差死亡证明书了。这些冒牌货,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教育制度,个人的不良行为,却严重影响了这个社会的诚信制度。说的不好听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君不见,一个高考落榜的人在北京大学旁听了几节课,就伪造资料,慌称自己是北大的在读博士,骗取了某学院的信任,谋得一个高薪的职位,还厚颜无耻的索要高额的研究经费。东窗事发,还强词夺理为自己的丑陋的行经进行大言不惭的诡辩。这样一个不诚实的人,还敢言诚信二字? 军不见,民工拿回属于自己的劳动的报酬,为什么还要经历那么多的艰难险阻?经历的艰难险阻说明了什么?诚信制度的严重的缺失。高考考场不仅人才选拔的考试,而且还是一场全社会的诚信的考试。但为什么这些年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高考舞弊案呢?顺手举几个例子:2000年,湖南嘉禾一中高考考场发生重大规模的舞弊事件,同年还有广东电白高考舞弊事件,2004年河南濮阳县三中再次发生大规模舞弊事件。2006年6月7日,洋县考区两个考点先后查出四名高二学生替高三学生考试的替考事件,根据群众举报,替考人员达到20人。这些只是高考舞弊案冰山里的一角,就

让我感到触目惊心的震撼。替考目的是什么呢?相关人员是这样辩解的,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高二的学生一次锻炼的机会,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样的辩解,就如同做了妓女还想树立一块“贞节牌坊”一样的滑稽,就像满手满嘴的油腥味却还四处宣扬自己是素食主义者一样的可笑。高考制度的公正与公平,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表识,也是一场全社会的诚信的考试,但为什么有些人一闻到铜臭的油腥就坐不住了,就甘愿以身试法,就甘愿承受天下的骂名呢?为了眼前区区的那点小利就随意践踏诋毁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呢?这只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的诚信制度还缺乏相应的执法的力度,也就是不诚信的行为没有受到相应的惩处。二是我们的诚信制度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东西,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也就不能更好的起到警示作用。

在这个社会,在这个年代,诚信还没有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诚信还没有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实事求是的说,这世界上还有不讲诚信的人,或者说还有不少不讲诚信的人。

小霞是一所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今年大学毕业,正在为找不到工作而着急。她发现,有的同学为了投用人单位所好,谎称自己发表了很多论文;有的同学从来不参加社会活动,简历中却成了社会活动积极分子;还有的同学考试时成绩一塌糊涂,简历里却是科科优秀。结果,善于“包装”自己的同学们一个个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对此,小霞觉得很茫然。为什么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反而占便宜?

现在诚信缺失的现象确实很严重,而且是各个领域都有。在商业领域,公司不诚信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很多情况下,人们对不诚信的行为已经是心照不宣。整个社会似乎面临着诚信危机。原因不言自明,诚信者吃亏。

导致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首先是社会风气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移。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说,对于不良的行为和风气,默认就是鼓励。当不诚信的行为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而又无人制止时,就会形成一种风气。其次,大多数人都是从周围人群中学习的,周围人的行为会对自己行为选择产生影响。有些地方出现“造假一条街”,就是因为某个企业使用了伪劣原料,周围的企业也跟着效仿。第三,缺乏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机制。诚信只是一种道德规范,不像法律一样,对人的行为有极强的约束力。试想,如果某个人不诚信的行为受到了惩罚,周围的人即使有不诚信的想法,也会尽量克制自己,防止此类情形的发生。那么,应该如何让社会恢复诚信呢?

第一,要让大家知道诚信品质是“社会人”日常生活实践的要求。

个人和社会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实践理性对人的道德要求的外在根据,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类整体意识与个体意识的一致性。因为诚实、守信方面出问题

而导致社会成员间的不信任,会使信任危机强化为社会危机,直到社会系统的崩溃,这是人们缺乏诚信品质在负面发展的灾难性后果,从而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各个民族的各种文化都把诚实守信不说谎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命运,所以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会告诉人们满足类主体利益需求的同时也就满足了个体利益的需求。它从人类整体存在的必要性上要求作为个体的人必须确立这样一种情怀,即人类社会整体的利益需求不需要任何解释的高于个体存在的利益需求,个体利益需求的满足应该屈从于人类社会整体利益需求之下。诚信品质就是基于整体存在的理性考虑而对个体道德的外在强迫性要求。

但实践理性对人的道德要求并不能给予人的德性行为以最强有力的终极解释,它只能依赖于外部环境的舆论监督而存在,或是人们对非道德行为惩戒的警示,所以总有人会千方百计伪装自己,逃避来自社会力量的惩戒,欺上瞒下来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而不顾社会整体利益的得失。只有当一个人把诚信品质看作是他个体自身内在的道德要求,他才会在上社会实践活动中保持诚信这一德性行为的永久性和自觉性。那么,作为个体的人有没有这种内在的精神需求呢?

第二,人的不断自我完善的精神需求是人具有诚信品质的内在要求。

完全意义上的人的需求有两大类:一类是有限性需求,一类是无限性需求。有限性需求更多地体现为人对有形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心理意识层上情欲的满足。无限性需求是指对现实中自己的超越性需求。超越现实中自己德性的残缺和能力的有限,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和人存在的完美状态,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具有“圣人”的修养,具有“王者”的能力,这是源于人内在自我发展的精神需求。而人对自己德行修养的无限性要求正是对自己超越现实的无限性需求的满足,德行修养的无限性即是对至真、纯善、绝美这一终极价值的追求,因而对终极价值的信仰是人不断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对终极信仰的不懈追求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就具体化为对自己诚信品质的内在要求。

第三,树立对终极价值的信仰是人具有诚信品质的前提性条件。

终极信仰是对人无限性精神需求的满足,是“完全意义上的人”生存所不可或缺的,终极价值信仰的实质内容是人们对至真、纯善、绝美等最高价值存在的毫无理由的相信。人只能是不问前提的相信它,而不反思它存在的前提,并在日常生活中孜孜不倦的追求它,践行它,虽然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它。只有人们相信真善美的存在,并把它作为终极信仰时,人们才会相信诚信品质是他自己所必须具有的,才会在日常行为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所做的一切符合不符合这一最高标准,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因而对终极价值的信仰是人获得精神满足的具体表现,并是个体的人具有诚信品质的最终依据。

提前消费?诚信危机! 篇3

沙尔克在冠军联赛上每前进一步就能够获得高额的电视转播收入,想必他们能很快付清安东尼·安南的转会费,但围绕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侄子的转会纷争,只是当今足坛众多负面案例中的冰山一角,更多涉及巨额资金的重磅转会,考验着众多俱乐部的诚信。

转会复杂化诱发诚信问题

足坛转会操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玩出了众多新花样,比如分期付款、视转会后表现支付附加费用、先租后买、买断一半所有权、密封投标决定所有权等。涉及球员一半所有权的交易多在意甲发生,而分期付款的方式则在各国通行,且分期付款大多与附加费用结合在一起,导致转会操作变得复杂。

以2009年夏天阿奎拉尼的转会为例,粗略看来这笔交易花费了利物浦2000万欧元,但是“红军”将“葵花”签下的操作却极其复杂。由于财政紧张,利物浦并未一次性支付买断的费用,而是采用分期付款。他们在2009年夏天先支付了500万欧元,让阿奎拉尼披上了“红军”球衣,去年1月4日利物浦再支付300万欧元,6月30日又支付了700万欧元,而今年的6月30日,他们需要支付最后的500万。分四次付款已经令人烦恼了,何况这桩转会还有许多附加条款:在2010-2011赛季到2014-2015赛季期间,利物浦每获得一次冠军联赛参赛资格,都将支付给罗马俱乐部30万欧元;阿奎拉尼在利物浦的出场次数每达到35场、70场、105场和140场时,利物浦都需支付25万欧元;2014年6月30日之前,如果利物浦获得一次联赛冠军或者冠军联赛冠军,罗马方面还能进账100万欧元;而如果阿奎拉尼由利物浦转会其他球队,罗马还将得到5%的二次转会提成……

如此错综繁杂的转会条款迄今兑现了多少,外人尚不知晓,阿奎拉尼在利物浦仅效力了一个赛季就被租借到尤文图斯,更令这桩转会平添乱象,如果斑马军团想在本赛季结束后永久签下阿奎拉尼,需要颇费一番心力来理清其中的条款。

阿奎拉尼的转会条款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分期付款已渐成为欧陆潮流。2009年夏天掀起转会市场狂潮的皇家马德里看上去一掷千金,但其实除去C罗的9400万欧元是一次性付清外,其余多是分期付款,卡卡的转会费用就需分四次付清。这就意味着,俱乐部可以使用“空手套白狼”的手法,以小额转会费先行签下天价球星,然后通过今后几年的收入(其中就包括这名球员带来的球衣收入)来慢慢偿还。

这种“提前消费”的诱惑无疑是巨大的,如果操作得当,将以较小的投入产生巨大的效益。然而,这却需要考验俱乐部的诚信,一旦球员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高度,投入就有打水漂的危险,提前消费的球队就可能选择“耍赖”,拖欠还款,甚至拒绝还款,最终引发对簿公堂。

提前消费,不想还钱

拖欠款项的最著名例子就发生在皇家马德里身上。2002年夏天,罗纳尔多以天价从国际米兰转会皇马,最初双方商定皇马三年内支付给国米2300万英镑,外加阿根廷中场索拉里的所有权(冲抵700万英镑转会费),但索拉里拒绝加盟国米,导致转会出现纷争,皇马因此拖欠了国米这笔费用,但“银河战舰”认为索拉里不愿转会的原因是国米方面开出的薪水太低。双方就罗尼的转会问题一直僵持,甚至将官司打到了国际足联。最终国际足联经过长期调查取证,做出决定:皇马必须在30天内付清拖欠的700万英镑。

相比之下,巴塞罗那的做法就明智了不少,2007年夏天他们签下亨利、亚雅·杜尔、加比·米利托和阿比达尔四人,共计花费6600万欧元。无一例外,这四桩转会都是分期付款。巴萨在2007年夏天只需为后三人支付首期的1350万欧元,而亨利的首期款项1200万欧元甚至还可以延迟到2008年夏天再付,这样,俱乐部至少不会在2007年夏天遭遇太大的财政压力。当然,巴萨的转会操作也并非账面上那么健康,新主席罗塞尔上任后清查了拉波尔塔的旧账,发现上赛季俱乐部亏损了7700万欧元,而非此前报道的盈余1000万欧元,这时人们才发现,亨利转会费中的最后一笔款项,巴萨其实还没有支付给阿森纳……

西甲双雄都犯过的错误,巴伦西亚也不能避免。2006年夏天,蝙蝠军团从皇家贝蒂斯签下了西班牙国脚边锋华金,本来他们计划以1500万欧元加上雷盖罗冲抵转会费,但是乌拉圭人拒绝离队,最终巴伦西亚不得不付出创俱乐部纪录的2400万欧元转会费。由于现金紧缺,巴伦西亚方面同样选择了分期付款,他们先行支付了400万欧元的首期款项,双方约定剩下的2000万在此后两年内付清。但由于财政赤字严重,直到2009年年初,巴伦西亚仍然没有付清剩余欠款,以至于贝蒂斯威胁向西班牙联赛委员会甚至国际足联申诉,还要挟要收回华金,贝蒂斯方面言之凿凿:“在我们看来,华金不属于至少不完全属于巴伦西亚,他应该立刻重返贝蒂斯,除非巴伦西亚方面能马上还债。”

不仅西甲球队在转会费方面存在诚信问题,意甲球队也不例外,世纪初的“军备大赛”曾经制造出意甲的浮华泡沫,罗马城的两支球队罗马和拉齐奥由于不如“北方三强”底子厚,自然打起了“欠债不还”的主意。2001年夏天,拉齐奥花费4800万欧元从巴伦西亚签下西班牙国脚中场门迭塔,同期来到“蓝鹰”的还有斯塔姆、菲奥雷和詹尼凯达等人,天价的转会费令“蓝鹰”难以承受,虽然他们刚卖走了贝隆、内德维德和萨拉斯等人。在门迭塔的转会上,拉齐奥采用了分期付款,但是由于西班牙人沦为水货,拉齐奥的成绩也不如往年,投入大于产出,球队最终陷入财政亏空,未能及时付清余款。2002年国际足联一度对拉齐奥实行禁令,禁止其签入海外球员。但拉齐奥的财政却仍未有所好转,于是到了2004年夏天,拉齐奥不得不将科拉迪和菲奥雷送给巴伦西亚,冲抵1660万欧元的转会费余款。即便如此,门迭塔的转会费还是没有全部付清,于是拉齐奥只能与巴伦西亚商定,最后一笔账在2005年8月31日交付。

拉齐奥转会操作糟糕如此,罗马也不逊色。“红狼”在2000年夏天从勒沃库森签下巴西后腰埃莫森,从乌拉圭民族队签下左边锋吉古。由于同期罗马还斥巨资买下了巴蒂斯图塔和萨穆埃尔,他们对埃莫森和吉古的转会都采取分期付款方式,但是财政上的压力让他们拖欠了后续的款项,这同样导致国际足联对罗马实施了转会禁令。

省钱请学阿森纳

如果俱乐部有着健康的运作思路,在转会市场上谨慎投入,有“空手套白狼”色彩的分期付款确实是平衡收支、产生正面效应的好办法,但是如果俱乐部因为一时冲动,或者出于与对手进行军备竞赛而冒险买人,那么分期付款反而会为俱乐部未来蒙上一层阴影。

既不想糜费巨资,又不想留下欠债不还钱的坏名声,欧陆豪门在这方面都需要学习阿森纳。雷耶斯2004年1月从塞维利亚转投阿森纳,时年21岁的安达卢西亚人转会费高达1750万英镑,但是精打细算的阿森纳俱乐部副主席戴恩却事先留了心眼,采用了缜密的分期付款方式:先支付了首期的650万英镑和二期的400万英镑,而剩余的700万却需要视雷耶斯的表现而支付。合同规定,如果雷耶斯在四年半的合同期内出场未能达到125场,或者阿森纳夺取不了冠军联赛冠军,“枪手”都无需支付余额。结果,阿森纳使用了雷耶斯两个半赛季就将其租借给皇家马德里,2007年夏天又将其卖给马德里竞技。于是乎雷耶斯在阿森纳的出场记录停留在了110场,由于“枪手”在合同期内未能问鼎冠军杯,结果这700万的余额就不了了之了。

浅析会计诚信危机与职业道德构建 篇4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诚信,危机,构建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诚信危机”,就连一向标榜法制社会的美国也陷入“诚信泥潭”。会计造假及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不仅给企业造成了极大损失,降低了企业信誉,也使会计行业受到社会的质疑。诚信作为会计人员的从业之本,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消除会计诚信危机。

一、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关系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一旦丧失或弱化了诚信意识,各种道德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近年来,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出现严重的会计诚信危机。会计诚信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而会计诚信涵盖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各个方面。会计诚信在会计行业中的重要性,正像我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的那样,“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会计诚信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会计诚信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现阶段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离不开会计诚信建设,只要会计诚信建设不断健全,就能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发展。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产生诚信危机的原因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调查显示,当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仅仅只有17.8%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居然有82.2%的会计人员认为应按单位负责人意见掩盖问题,应付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人员主动出谋划策的占20.2%,配合单位负责人作假的占36.8%,被迫操作的占25.9%,因业务水平低而出错的占17.1%。

(二)出现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

1、主观原因。

出现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是一重要原因。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表现为,一方面在一线的财会人员学历层次较低,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对新会计制度的了解,对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处理。近年来会计制度变化很大,有的会计人员仍满足于最简单最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会计准则的理解欠全面。另一方面敢于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法违纪作斗争的少了,有的害怕丢了饭碗,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不闻不问;还有一些会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法制观念。通过收入不入账、虚报冒领等手段、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将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转移到个人手中,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2、客观原因。

一是经济转轨时期不良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形成了会计失信的基础和土壤。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很快发展,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则更为落后。近些年,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企业三角债、银行呆坏账等问题,大大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另外,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风潮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会计人员难免不陷入迷茫与彷徨之中,个别会计人员缺乏职业责任感与道德感,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无原则地听从单位领导“指示”,作出错误的选择,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显然,不良的社会经济大环境构成了会计失信的基础与土壤,只要假账还能为造假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单纯要会计诚实守信、不做假账是不可能的。

二是上级领导对会计人员施压,会计身份不独立。

我国《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认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说明会计人员直接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身份不独立,并且单位负责人应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然而,单位领导为了小集体和个人利益粉饰报表,迷惑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一些企业领导甚至强令单位会计人员作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社会经济的某些混乱。

三是法律规范不健全。

我国会计政策法规不是很完善,有些会计法律法规修订不及时,有些会计领域有法规制度,但是执行起来相对较难,导致会计造假者有空可钻。如目前对上市公司和证券等机构违规行为的惩处,除了刑事制裁和行政处罚外,缺乏相应的民事赔偿机制,使广大中小股东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不容易向违法者提出索赔。琼民源1996年年度报告虚构收入5.66亿元,虚构利润5.4亿元,虚增资本公积6.574亿元,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此间琼民源的股价则从当年7月初的6元左右,升至12月11日的29.61元,虚增股票市值43亿元以上。而对于琼民源的处罚是:对相关董事处以警告;对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罚款人民币30万元,暂停证券资格6个月;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会计师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资格3年。相对于5.4亿元的虚构利润和43亿元的市值差价,这样的处罚力度显然是不够的。正是从琼民源开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似乎品尝到了会计造假的“甜头”。

四是会计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

会计信息的生产者比会计信息使有者在会计信息的获取时间、内容等方面都占有优势。由于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一般直接参与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生产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会计信息生产者就可能为自身利益而违背会计职业道德,提供虚假信息。

五是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监督不足。

政府管理企业的错位机制仍然存在,政府的行为规则还未达到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的要求,企业又缺乏会计监督的自觉性,当生产者在经营活动中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对违纪行为的监督,削弱了会计监督。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会计监督的中介机构,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削弱了监督力度。现阶段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处于买方市场,为了占有一席之地,有时候不得不迎合被审单位的不合理要求。虽然虚假信息实现了“双赢”,但破坏了多数人利益,助长会计造假的嚣张气焰。

六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滞后。

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教学体系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至今仍然是空白。我国会计方面的人员培训和后续教育,还是只注重其专业素质,没有把职业道德放在应有位置,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严重削弱了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意识,也影响了会计专业学生的技能和职业修养,使会计职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在下降,使会计职业陷入到职业诚信的危机中。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方式与方法

(一)建立道德约束体系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

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实施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后续教育,使会计人员正确领会和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增强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会计知识和会计实践经验,能够胜任日常的会计工作。同时提倡企业使用科班出身的会计人员,并且在学校内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系统全面地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在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同时,拥有好的职业道德,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优秀的会计工作者。

2、提高领导者素质,有利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各级领导干部应注意自身思想品德的修养,不断学习国家有关的财经政策、法律和法规,带头遵纪守法,不给会计人员出难题。切实提高对会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中重要性的认识,把财会工作放在一个应有的位置来重视,加强财会队伍的长期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全面素质。

3、转变用人的旧观念,建立会计竞争机制。

对现有财会人员进行全面考评,实行聘用制,要求持证上岗,要实行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考核制,在考核专业知识的同时考评其职业道德素质,以克服关系用人和高学历、低能力、高职称低水平的现象;奖惩结合,体现激励约束机制,对不合格的会计人员要撤换,对业绩突出的会计人员要给以提职、晋级等奖励,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营建一个公平竞争、机会同等的氛围,形成一个没有创新、不勤奋工作、不遵守职业道德就没有出路的局面,充分调动财会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

4、建立会计诚信评价制度。

各级主管部门可以建立企业会计诚信评价制度,建立公正、公平、科学的考核指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监测,通过考核评级对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各种物质和精神的褒奖。将会计职业道德信用等级同工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挂钩,使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诚信的价值,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5、加强对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监管。

作为社会公信的主要力量,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受托人负责,也要对会计信息的其他使用者负责,如果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不高,片面强调自身利益,丧失了公允的立场。对企业起不到监督作用,就会助长违规者的侥幸心里,起到负面作用。所以,注册会计师要以《注册会计师法》和《会计法》为指导,以独立审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进行其业务活动。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对违法违纪者进行严肃处理,该追究责任的决不姑息。

(二)建立法律法规约束体系

1、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会计法律体系。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取得了一定进展,相继发布实施了一系列的会计核算制度等会计法规、规章和制度,基本保证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是,我国的法规制度建设与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健全和完善。

2、加大会计违法处罚力度,建立民事索赔制度。

要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者进行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近年来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秩序混乱、信息失真等问题,虽然与法律约束力不够有关,但执法力度不强仍然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强化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大会计工作执法力度,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问题必须依法给于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建立健全民事索赔制度,在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引起的民事索赔制度上,我国还远远赶不上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虽然也无法杜绝,但它有一套严厉的处罚制度,违法违规者最怕的不是刑事诉讼或监管部门的处罚,而是千百万股东提出的民事索赔。当前我国在这方面案例很少,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会计造假的民事索赔制度,加大造假成本,加大司法介入力度。

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企业论理与会计职业道德[M].高等教育出版社.

[2]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经济科学出版.

[3]付春雷.周萍.加强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建设措施[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6、7).

[4]王静.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诚信[J].财经研究,2006(28).

[5]朱育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J].税务研究, 2006(10).

[6]盛必权.诚信危机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2006(3).

[7]范晓海.浅谈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原因及治理[J].科技与经济,2006(18).

[8]李淑花.谈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2).

我们身边的危机诚信(精选) 篇5

---诚信,永留心中

活动目标:

1、知道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

2、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鄙视虚假和不守信用的行为,摒弃自己不诚实和不守信用的行为。希望通过此次班会,能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行为,做一个诚信的小公民。

3、增强学生自信,使学生努力做到说话做事事实在在、表里如一,做一个诚信的小公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昨天校长讲话你们注意听了吗?校长讲到了现在那个话题?H7N9禽流感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已有20几例人感染,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危机。那么今天我们要谈哪一种危机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段动画片。(出示课件:熟稻的故事)教师讲故事。

2.你们知道是哪一种危机了吗?引导学生说出“诚信”一词。(板书诚信)

3.你们认为什么是诚信?怎样做才是一个诚信的好孩子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诚信,和诚信交朋友。二.感受诚信: 1.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诚信的民族,诚信之事不胜枚举,能讲讲你知道的诚信故事吗?

2、听了这些故事相信同学们从中都能获得许多启示。

(三)寻找诚信

1.最近有一件事让老师很头疼,有一个这样的同学,每天都带不过作业来,第一次老师原谅了他,第二次老师相信了他,可以后老师该不该相信他呢?让我们帮帮他吧?

让我们把这些诚信的名言警句送给他吧。

2、昨天我去咱们学校对面的菜市场买菠萝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有许多卖菠萝的,有的是2.5元一斤,有的是3元一斤,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来听听这位大哥的叙述吧!

现在让我们算算吧,假如一个是2斤的菠萝,A小贩会以2。4斤卖。B小贩会以2斤卖。结果呢?

你发现了什么?你愿意买谁家的菠萝呢?为什么? 从这个现象你学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呢?(诚信就是诚实无欺,不弄虚作假)

3、近年来,在社会上常常听到有关诚信缺失的现象令我们触目惊心。去年佛山女童小悦悦遭两车碾轧,十余路人无人施救。让“摔倒的老太太”变得是那么的“扶不起。”诚信缺失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人们之间互不信任相互提防,使得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困难,对他人的同情、关心和帮助也变得更加不易。也导致了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出现。让我们来看一些图片吧!(出现图片)(诚信就是信守承诺,言行一致)

这些人在诚信与利益整个天平中,人们往往看到了利益所带来的一时的风光与快乐。却忘了诚信就是我们最大的商标。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失去诚信,最终会失去别人的信任。让我们大声疾呼“诚信,你快回来吧!诚信,从我做起!诚 信永留心中!四.拥抱诚信:

诚和信是相辅相成的,有诚方现信,信有则会更诚。诚信是多种多样的,对国家的诚信,叫“忠”,对父母的诚信叫“孝”,对朋友的诚信叫“义”,对真理的成信叫“德”。我想说:“有诚信,世界方有美丽;有诚信,世界方有真情;有诚信,世界方有明天”。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就曾经发生过许多诚信的故事。就让我们看看《鸡蛋哥的故事》吧!

通过这则新闻,你看懂了什么?相信大家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愿意和有诚信的人交朋友。

同学们,如果遇到以下情形你会怎么做呢?(出示课件:三个情境)

1、你借同桌一本书,说好周六还,可时间到了,你还没有看完,你会怎么做?

2、你和小剑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近期小剑常在网吧上网打游戏并要求你为他保密,当老师找你问起小剑的情况„„

3、语文考试,好友有一个题不会做,要看你的,你怎么做?)五.落实行动

你们真是一些诚信的好孩子。你在生活中有没有不讲诚信的行为呢?现在让我们写在一张纸上吧,和同桌说说一起扔进垃圾袋里,与不诚信说再见吧!六.提出希望。

做一个诚信的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孩子们长期的付出和行动。希望大家把诚信放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大家喜欢的诚信学生。让我们一起宣誓:我们要做一个诚信求真、言行一致、重诺守信的人。诚信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

有一个年轻人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包。船到江心,突然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动起来。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必须丢弃一个背包方可安渡难关。”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丢进了水里。现在,这位年轻人带着他剩下的六个背包,来到了某银行应聘,假如你就是负责招聘的该银行的主管,你想不想让他成为你们单位的一员?

我们身边的危机

---诚信,永留心中

网络购物需打破诚信危机 篇6

8月1日,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接到投诉,有消费者称自己在淘宝网购物遭遇“钓鱼”,钱进了盛大集团旗下盛付宝的腰包,因维权无果,只好到公安机关报案。在此之前,网络购物欺诈事件频发,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此次业内龙头企业淘宝网也卷入类似事件,则使网络购物的诚信危机再度升级,我国网络购物领域诚信环境的构建已经刻不容缓。

网络购物诚信事件频发的原因有多种。对于只提供交易平台的网站,其中的大部分商户交易额小、地域分散,有的甚至提供虚假信息注册,给惩治和处罚带来很大难度,违法成本远远低于所牟取的暴利。对于以独立身份直接从事在线交易的网站,因为多系知名企业,诚信问题似乎还比较乐观,但既定的维权渠道很薄弱,一旦出了问题能否经得起考验有待商榷。对于做一单、换一个网址的钓鱼网站,消费者更是连追责的对象都找不到。无论B2B形式,还是B2C形式,这些导致诚信危机的因素都普遍存在。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诚信问题已经成为网络购物市场进一步成长的巨大障碍,如果诚信问题能解决,网络购物的交易总量将加倍增长,甚至风险减小到与线下交易无异,这将导致电子商务行业的重新洗牌。

为了解决困扰网购市场的各种诚信问题,构建安全的网络购物环境,反钓鱼联盟、“可信网络”认证等应运而生,淘宝网近日更是出台了精细的规则,监管自身平台上的各大网店。而商务部方面也表示,将开展网络购物领域立法工作。这样的努力值得我们欣喜,但构建网络购物领域的诚信环境,不能依赖于以消防员似的、被动的、静态的工作模式去处理动态、海量的互联网问题。网络购物诚信环境的构建首先需要问责有门、问责有主体,用监管和打击力度维持良好的网上交易秩序,进而就需要为监管和打击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基础,目前讨论最多的“实名制”,或许能成为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筹码,甚至可以效仿《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将网购消费者视同企业职工和行人等弱势群体,从法律层面给予更多保护。

会计诚信危机 篇7

1 大学生“诚信缺失”和“信用危机”的主要表现

目前, 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主流是好的,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进取、诚实有信。但是,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对于整个社会的诚信状况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的构建。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层面。

1.1 考试抄袭、作弊。

一些大学生以在考试前做小纸条、考试中传递答案、毕业论文 (设计) 在网上抄袭或请人代写等方式作弊。学校和教师一再强调要遵守考试纪律, 但有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 考期不专心复习, 为了在综合评定中取得好成绩、对家长有交代等原因, 在考试中作弊。考试作为一种检验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课程情况的方式, 是高校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应该体现出真实性, 以便学生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从考试结论中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 总结出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近几年开始, 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几乎成了社会焦点, 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1.2 求职过程中的诚信缺失。

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社会就业压力比较大, 以致许多大学毕业生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就伪造成绩单、伪造简历、伪造实习记录、伪造各类奖状和证书。做为刚刚走入社会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的新生力量, 第一步就写满了不诚实, 怎会为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努力;有一些大学毕业生, 在与就业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之后, 无故悔约, 打乱了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和工作安排, 给毕业生所在学校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1.3 经济方面诚信缺失。

在少数大学生存在恶意拖欠学费的情况, 这些大学生把家长给的学费任意挥霍, 而后编造各种理由拖欠学费, 影响了学校的学费正常收缴工作;少数大学生出具虚假贫困证明, 骗取各种贫困资助;近年来, 为了解决高校中部分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 国家出台了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 这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地进入大学学习, 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贫困学生解决了学费问题, 也培养了学生自立自强、讲究信誉的美德。但其中有一些学生, 在毕业后不履行贷款协议的相关规定, 不按贷款合同还款, 有的学生毕业后家庭地址和电话变化不及时通知, 使银行追缴欠款十分困难, 更给学校以后的贷款工作造成了影响和困难。

在部分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人际交往中不诚实、不真诚, 人际关系淡漠和恋爱态度不严肃等现象, 因此, 高校应把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

2 大学生诚信危机产生原因的剖析

影响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我们应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入手, 综合分析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形成因素, 从而形成有效的诚信教育理念和诚信教育体系。

2.1 社会不良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 如假冒伪劣产品、坑蒙拐骗、贪污受贿、浮夸虚报、搞形式主义等, 这一切都对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的形成、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 导致他们在处理社会与个人及他人关系的时候,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自利, 为个人利益而不讲诚信, 有失社会公允。

2.2 家庭教育的不全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老师,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孩子看到父母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 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道德素养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许多家长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平时只注重辅导孩子学习, 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观念的培养和正确引导。

2.3 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校对学生不仅要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要进行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高校只注重对大学生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 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以便能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 忽视了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和培养工作。

2.4 社会信用体系薄弱, 缺乏有效的惩戒机制。

目前, 全国性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还不是很健全, 使得一些不违背诚信原则的人获得利益, 如有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弄虚作假获得好工作;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 通过考试作弊, 获得奖学金;伪造贫困证明, 取得困难补助等。这些不诚信获益的现象对于其他人来讲, 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平衡的心态, 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建立。应当健全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建立相应的有效惩戒机制, 使诚信体系具有法律保障。

2.5 大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大学生诚信观的树立一方面受到外部环境的客观条件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是分不开的。当代大学生善于适应新生事物, 但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尚未定型, 缺乏足够的客观评价能力, 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同时, 当代大学生优越的生活条件, 使他们极为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很少为他人着想, 很少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导致了诚信缺失。

3 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

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深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实践, 提高诚信养成教育的成效, 营造校园诚信环境, 形成社会诚信风尚, 培养具有诚信精神的新一代大学生。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大学生, 他们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对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学校与家长协调配合, 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积极宣传, 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舆论环境;重视大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其诚信自律能力, 把外界诚信教育转变为学生的自律意识;建立学生管理规定、奖惩措施、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等正式约束体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的非正式约束体系, 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机统一,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诚信缺失的产生原因, 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诚信教育的一种途径, 建立非正式的约束体系。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并借鉴和吸收国内外诚信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 以人为本, 探索建立一种适用的完善的诚信评价体系、诚信档案体系、诚信组织体系。

学无信不才, 人无信不立, 国无信不强。总之, “诚信教育”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方方面面。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效果从大方面来看是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大事, 从学校、学生角度来讲是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根本任务。对此, 我们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 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对大学生诚信危机的思考 篇8

1 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主要表现在学习考试、经济活动、就业签约、日常交往、网络道德等方面, 导致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日益强烈, 由于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时间较短,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还不完善, 法制也不健全。在经济转型期, 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 社会上广泛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 表现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违法难究等, 这使得守信者得不到相应鼓励和收益, 失信者得不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 “老实人吃亏”成为一种普遍的“人生哲学”。这些不良观念对人生观、价值观尚不稳定的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1.2 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的缺陷

一方面, 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要求, 更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而忽视其心理和思想道德教育, 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政府的教育投入主要集中在改善硬件和扩大规模上, 缺少对人文教育的关注, 使得道德意识教育成为一个薄弱环节。另一方面, 高校管理依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 少数高校管理人员工作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不倾听学生的心声, 为了捞取个人政绩而弄虚作假, 搞形式主义, 致使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诚信缺失学生的侥幸心理。

1.3 学校教育方式方法的原因

学校在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 重理论轻实践, 重灌输轻引导, 往往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而不善于通过引导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学校仅仅将大学生视作一般意义上的学生, 而忽视了其作为成年人的社会身份。“德育教育大道理, 奖学评优论分数”, 诚信教育很少从学习和管理的细节要求, 学习成绩往往是学生推荐入党、评定奖 (助) 学金、评定三好生、研究生保送等的主要依据。

1.4 家长、教师的原因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有的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孩子不诚信的榜样, 有的家长则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及时制止。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起居, 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部分高校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言传与身教的严重错位, 也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个别教师上课迟到、早退, 批改作业敷衍了事, 学术论文、研究剽窃他人成果, 甚至帮助学生在入党、评奖、就业中弄虚作假等。家长和教师自身不当的言行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1.5 社会诚信机制不健全, 失信成本偏低

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固然很多, 而失信成本偏低则是直接原因。本来诚信者要受鼓励、失信者要受惩罚, 但现实生活中往往出现诚信者受排挤、受打击、受损失, 失信者获袒护、获利益。由于法制不健全, 许多失信行为无法律制裁依据, 仅仅受到道德谴责, 甚至对少数失信行为连道德本身都无法谴责, 致使失信成本低于守信成本, 导致失信行为屡禁不止。这种现象对大学生的行为起到了不良的诱导作用。

1.6 大学生自身缺乏责任意识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自主意识等, 但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 片面注重个人利益、追求享受;对自身不同社会角色的责任意识不明确, 忽视作为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社会行为责任意识不强, 做事随性而为, 较少考虑后果。当发现无力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时, 往往选择隐瞒、躲避和推卸责任, 而不是正确面对和承担, 忘记自身的道德和诚信责任。

1.7 网络环境的影响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 其高隐蔽性的特点, 使得上网者完全可以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 以一个或多个虚拟身份在网络上活动, 从而摆脱了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束缚, 这使上网者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 忘却自己的社会责任。色情、暴力等信息的大量传播, 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都是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2 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方法和途径探讨

2.1 营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联动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

首先, 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 对于诚信道德建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要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宣传, 加强政策导向,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批判各种诚信缺失的行为, 营造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 诚信者受尊重、失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其次, 高校要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教学和管理过程中,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倡导言行一致、有信无欺。充分利用校园教育资源,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发挥教师、管理者的教育和影响作用, 抨击、谴责、处罚考试作弊、制造虚假求职信息、不按时还助学贷款等弄虚作假、不守信用的行为, 运用校园广播、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有效手段, 营造全方位的校园诚信教育氛围。再次, 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学校应主动与学生家庭取得联系, 及时掌握学生家庭的诚信状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 与学生家庭共同指导和监督学生的诚信活动, 为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合各种教育力量, 优化社会、学校、家庭诚信教育环境, 营造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 使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来关心、支持大学生诚信教育[1]。

2.2 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园诚信记录评价机制

建立校园诚信记录评价机制包括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和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2个方面。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对大学生诚信度的一种记录和评价, 重点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情况、应缴费用缴纳情况、违反校规校纪情况、参与公益活动及履行承诺情况等。学生毕业时, 将电子诚信档案永久保存在学校, 将个人诚信档案作为人事档案的一部分一并移交, 从而将学生的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大学生诚信档案要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联系, 与相关制度相结合, 形成一个有效的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包括建立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失信行为仅靠道德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有机制的约束并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将大学生的诚信情况作为奖 (助) 学金评定、三好生评选、推荐入党、研究生保送以及能否贷款、就业推荐的首要依据, 没有失信记录的学生才能纳入评选和推荐范围, 对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等有严重失信行为的学生, 采取在本人诚信档案中作记录, 在全校范围内公布, 必要时在公开媒体上曝光等措施, 加大其失信的成本。

2.3 高校教学和管理者要做诚信表率

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要从教学、学生管理的具体工作做起, 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带动学生。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 其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教师要注意通过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在施教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 倡导诚信原则, 要求学生做到的,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率先做到。同时在奖 (助) 学金评定、学生干部评选、三好生评选、推荐入党、研究生保送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中, 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增加透明度, 不弄虚作假, 使学生体验到学校的自身行为和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是统一的、言行尺度是一致的。要积极鼓励学生对学校领导和教师实施监督, 并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 使诚信教育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教育的互动过程。

2.4 改革考试制度, 减少考试作弊

学生考试作弊问题频频发生, 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考试制度, 进行考试制度改革已刻不容缓。一是实行完全学分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选择空间, 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鼓励学生自由选课程、选教师, 引导学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二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 增加综合分析的内容, 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三是考试要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 增加平时实验、实践、课堂教学作业、论文及专业比赛等的成绩比重, 给教师更大的权力。四是规定时限内允许学生课程重修, 将合格后的成绩记入学业档案。考试是对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的双重检验, 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课业的掌握程度, 将学生的重修最终成绩计入档案, 体现了教学工作的人性化。

2.5 注重责任意识培养与诚信意识培养相结合

人是社会性动物,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不同的责任要求, 培养责任意识与培养诚信意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诚信意识是责任意识的前提, 责任意识是诚信意识的必然, 同时二者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 在培养诚信意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家庭意识, 尤其是勇于承担个人行为后果的责任意识。

2.6 注重人本思想的运用

人本管理理念的恰当运用, 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人本思想, 其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 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 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大学生教育和培养过程中,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 把大学生当作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来看待。首先是把大学生放在教育和管理的中心位置, 满足其合理需求。要尊重大学生的思想和个性, 充分信任大学生, 依靠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其次是不断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善于从大学生发展和需求的角度制订规章, 完善制度, 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释放大学生的激情与活力, 促进大学生自我实现。

2.7 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国际互联网

许多大学生喜欢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网络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引导学生在网上阅读、查阅资料、发表意见、交流经验,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在互通中培养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精神, 利用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 有针对性地塑造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思想品德。

大学生是青年的代表、文明的象征、民族的希望。通过营造氛围、建立机制、改革考试制度、利用网络和教师及家长的诚信示范作用, 使大学生懂得, 诚信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本, 必须加倍去珍惜。

参考文献

浅论CPA诚信危机治理 篇9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 存在着CPA诚信丧失, 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的现象, 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定, 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继而使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信息普遍不信任, 投资热情不高, 使股票市价处于低迷状态。与此同时, CPA诚信丧失, 扰乱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秩序, 使得国家的经济决策偏离了实际的经济情况。

诚信是CPA行业的生命线, CPA行业失去诚信将会危及整个职业的生存。市场经济需要强化诚信建设,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社会对其诚信要求会更高,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分析注册会计师诚信危机并重塑其独立、客观、公正的形象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紧迫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CPA诚信丧失成因分析

1、注册会计师在经济收益上依附于委托人。

在我国现时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由于会计市场发展不成熟, 市场供大于求, 竞争激烈, 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为抢拉客户竞相压价, 而压价所造成的对客户不正常的依赖感又影响了其应有的保持审计过程中的超然独立性, 导致更恶性的后果, 即不惜迎合被审计单位的不合法要求, 一同造假, 合谋舞弊。为了在低廉的收费中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 事务所愿意支付的审计成本必然降低, 这样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会减少甚至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 弱化甚至放弃谨慎性这一会计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2、丧失CPA诚信, 违规成本低廉。

目前在我国之所以频频出现各种违规事件, 关键就是违规者的违规成本太低, 对违规者起不到应有震慑作用, 尤其是对注册会计师本人。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至今, 中注协对执业人员实行“市场禁入”处罚的不过几十人而已, 相对13万人注册会计师队伍和众多的造假事实, 这种处罚根本起不到震慑违规和犯罪的作用。由于民事赔偿机制的缺失, 受虚假信息误导损失惨重的投资者, 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无法得到经济赔偿, 而造假的巨大收益往往使企业和注册会计师置诚信于不顾去追逐利益。

3、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使得注册会计师处于被动地位。

本来, 在上市公司审计中存在着委托人、被审计人与审计机构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按照这种代理理论, 可以保证审计的公正性。但由于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董事会不能真正起到对公司管理层应有的控制作用, 很多公司总经理本身就是董事长或董事会重要成员, 经营者由理论上的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 决定着审计人的聘用、收费等事项, 公司经营者实际上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交易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例如, 银广夏案件中, 该公司连续三年聘请中天勤为之进行审计, 中天勤也连续三年为其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他们相互的配合无疑是协调一致的。反之, 如果中天勤第一次为其审计时就恪习职守, 指出公司存在的问题, 那他们很可能失去了这个客户, 也就没有后来的合作。

4、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不适合审计工作的开展。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采取了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几十万元的注册资本就可以承揽的几个亿、数十亿数额的业务。在这种情况下, 事务所的败德成本很低, 潜在收益却很高, 难以保持独立性。

三、加强CPA诚信建设的办法。

1、严格治理注册会计师职业环境。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客户风险等级评价和管理制度, 引入多项反映会计师事务所的指标, 帮助社会公众和行业服务对象认识和判断事务所的综合实力, 其中要加大中小投资者在客户风险等级中的评价比例;建立充分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制度;建立例外事项或重大事项的请示报告制度;建立质量考核评价与奖惩制度;落实三级复核制度;严格注册会计师签名制度;建立技术支持与咨询制度等等。

2、加大处罚力度, 提高丧失CPA诚信的成本。

一是对恶意丧失会计师诚信者, 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上, 执法上对造假者追究其经济责任, 刑事责任, 是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获得的利益, 加大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检查面, 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二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丧失会计诚信的企业和个人, 将其驱逐出相关行业, 如对已上市的公司责令其退市, 对参与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予以取缔, 对造假的责任人吊销资格证书, 不允许从事相关行业。

3、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

审计委员会制度是上市公司建立和保持的一个完全由独立于管理部门并不受任何其他关系牵连、能独立进行判断的由独立董事组织的常设机构。审计委员会负责履行选择、聘用和解聘外部会计师的职能, 并有权与外部聘请的会计师讨论审计计划和审计结果、有关会计和内部控制等事项。这一机构的设立能有效保证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应与被审单位的管理当局分离, 增强分计师审计活动的独立性。

4、推行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从组织形式上为增强诚信创造先决条件。

与有限责任制相比, 无限责任合伙制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意识的增强, 并能促使其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所以应当积极发展合伙制事务所, 使得合伙人个人利益 (包括人力资本投资) 与事务所业绩和命运紧密相联, 以促使其在更多压力和动力面前增强风险责任和质量品牌意识。与此同时,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时, 要根据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提取一定的风险保险金提交证监会, 当其所作的那里涉嫌造假时就将这部分保险金没收。

摘要:在我国证券市场上, 存在着CPA诚信丧失, 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的现象, 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定, 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继而使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信息普遍不信任, 投资热情不高, 使股票市价处于低迷状态。诚信是CPA行业的生命线, CPA行业失去诚信将会危及整个职业的生存。本文在分析其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CPA诚信,必要性,原因,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帆:《会计师事务所报告竞争行为分析》, 《财会月刊》, 2010年第1期 (下旬) 。

[2]晓斌:《在重塑诚信中做大做强》, 《财会通讯》, 2010年第1期 (上) 。

浅析社会诚信危机及其体系重构 篇10

关键词:社会诚信,危机,诚信体系,重构方法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在各个领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成为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隐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由此可见,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于社会诚信建设问题目前已引起多学科领域学者的普遍关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社会诚信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成绩显著。但从已有的文献资料看,对社会诚信建设的系统性研究还很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应用价值。本文从多个方面提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对策,以期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一、社会诚信缺失现状及其危害

诚实守信,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契约社会的到来,中国社会的诚信危机呈愈演愈烈之势,诚信的缺乏,不再是个别领域的问题,而是社会各个领域的问题。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个人生活及社会公共生活中都产生了诚信危机。2011年2月间,《瞭望》新闻周刊联合国内专业调查研究机构在京沪穗蓉杭等5座城市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作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数据显示,仅有4.8%的被访者评价“好”,48.7%的被访者评价“一般”,而接近半数(46.6%)被访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这一抽样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目前诚信状况已降至警戒线。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缺失日益严重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首先,从个人角度来说,诚信缺失容易引发公众心理焦虑,社会秩序失衡。诚信缺失导致人人自危,每个人都只相信自己而时刻提防他人,因此缺乏安全感和团体感,久而久之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焦虑。而且,当过度的自我防卫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整个社会会变得非常敏感脆弱,容易受一些偶发因素影响作出过激反应,从而使整个社会秩序失衡,难以维持常态。其次,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诚信缺失会增加交易成本,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们相互之间的日常交往中,交易性交往占有很高的比重。只要是交易就会产生成本,交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诚信缺失相互欺诈导致交易方式倒退,交易成本上升,限制了交易空间的拓展,增加了交易成本。

二、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目前,诚信缺失已成为一种社会性公害。对于如此广泛的社会失信行为,必须探究其深层原因。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社会转型真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动、诚信道德教育滞后和法律制度不完善。

(一)社会转型真空。

社会转型是导致诚信缺失的宏观环境。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信任结构正面临从传统的“人格型信任”向现代的“系统型信任”转变。[1]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传统的由人格信任、亲缘(熟人)信任构成的以人格自律为基础的信任结构正面临巨大冲击,其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力在不断地减弱。与此同时,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省与他律、强制性约束与引导性约束有机结合的立信授信结构尚未形成。因此当前社会诚信建设正处于转型期的真空状态。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对利益的追求来自人的需要,是人自身存在的最基本的要求。人类活动在最终意义上都可以归结为利益。利益问题是一个涉及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国现阶段诚信危机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人们对利益的无限追求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约束机制不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使部分人把追逐名利作为行动的唯一动机,不惜破坏社会诚信。[2]

(三)诚信道德建设滞后。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诚信观的历史惯性阻碍现代诚信理念的形成。传统诚信文化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家诚信文化带有浓厚的人伦色彩,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和自律性,属于一种由人格信任、亲缘、熟人信任所构成的道德范畴,更多地强调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强调德性而忽视规则。而现代诚信理念则强调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基于文化发展的历史惯性,传统诚信理念仍在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诚信观的形成。二是现代社会诚信道德教育滞后。一方面诚信道德建设内容滞后,与时代发展脱节,不能反映时代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诚信道德文化教育宣传简单化、理想化,导致信仰淡漠使人们缺失坚守诚信的内在动力。

(四)诚信制度法规不完善。

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说过: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3]从斯诺对制度内涵的界定就可以看出为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必须通过制度对个人行为进行有效约束。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不管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都还不完善,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三、加强社会诚信建设,重塑社会诚信体系

诚信社会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新时期社会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完善诚信建设内容是前提,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是基础,强化诚信建设组织领导是关键,规范诚信建设客体是最终目标。

(一)科学界定诚信建设内容。

现阶段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诚信并不是对传统诚信的简单复归,而要赋予其鲜活的时代价值。首先,充分认识社会诚信的当代价值。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契约文化的到来,能否坚持诚信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社会交往中是否诚信不仅关系到交易的成败,更影响到交易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诚信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源。其次,当代社会诚信建设应坚持德法并重。现代诚信观是自省与他律、强制性约束与引导性约束有机结合的立信授信结构。[4]一方面,加强道德建设是构建诚信社会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诚信法律制度建设。

(二)加强诚信文化教育,构筑社会诚信理念。

何谓“诚信”?“诚”指真实的内心态度和品质,指“内诚于心”,体现一种自我的道德修养。而“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体现一种外在的社会关系。“诚”更多地是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信”更多地是指“内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践行。[5]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项基本规范。中国历代思想家都非常重视诚信建设。孔子提出“信以成之,君子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时至今日,诚信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有必要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把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传统美德融入其中,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培育诚信理念,使诚信理念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闪出新的亮点。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加强对青少年的诚信养成教育。诚信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要从基础抓起,把诚信道德规范纳入到不同层级的学校教育中,尤其是纳入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加强诚信文化的社会宣传。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实施诚信道德宣传教育,创新诚信宣传形式。如加强和创新诚信主题实践活动、树诚信标杆、规范从业宣誓等,使诚信道德规范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的道德品质并转化为一种道德行为,形成全社会以诚实守信为荣、以欺诈失信为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加强诚信建设的组织领导。

诚信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和民间、立法和执法等部门多头并举。首先,率先垂范,构筑诚信政府。在现代社会诚信体系中,政府诚信是关键,政府在社会诚信建设中起着导向和示范作用。现阶段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建立健全对公权力的约束机制,形成权力有限化,监督公开化;三是加强政府公务人员诚信意识,发挥其引领和表率作用。其次,大力推进社会建设,保障和引导民间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为诚信建设助力。再次,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并规范社会诚信秩序。最后是构建多层联动的社会信用服务机制,真正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形成完备的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和评价的社会信用体系。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征信系统,有效解决现代社会各类人际交往大幅度增加所引致的信用信息供不应求和交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具体做法是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信息服务中介组织,建立起对公众开放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和信用信息数据库。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建立行业或部门的数据库,将这些数据库中的内容提供给信用中介组织共享,形成多层联动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

参考文献

[1]冯仕政, 全林远.诚信:社会管理第一资源, 道德建设第一要义[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 (4) .

[2]全林远, 赵周贤.论当代中国的诚信建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1 (6) .

[3]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 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 1991:3, 226.

[4]全林远, 赵周贤.论当代中国的诚信建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1 (6) .

华南虎事件折射诚信危机 篇11

是什么牵动了国人轻易不动感情的神经?是什么让这么多的人,投入到这场看起来与自己毫无利害关系的激辩当中呢?

“打虎”“挺虎” 全民审视

第一个怀疑照片真伪的帖子10月13日出现在网上,接着,10月18日,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傅德志介入,对照片真假进一步怀疑,再后来周正龙随陕西省林业厅进了京,但照片的真假依然是个谜;然而,在互联网上、在媒体上,一场质疑照片真假的口水仗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这场口水仗形成泾渭分明的“打虎”与“挺虎”的两大阵营。“打虎”的人说,华南虎的照片有假,是拼贴而成的。人不可能在这么近的距离并用了闪光灯拍老虎,老虎依然无动于衷;为什么不同时间、不同机位拍摄的老虎,斑纹却几乎完全重合?老虎身上的色调为什么与四周环境不协调?镜头本可将虎拉得更近,但拍摄者却没有这样做,将焦点放在了树叶而非老虎身上?“挺虎”的人说,照片上华南虎的眼睛有一个从半睁半闭到虎目圆睁的变化,这说明一个正处在打盹状态的老虎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10月17日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公开表态:野生华南虎照片的公布是慎重的、负责任的。

诚信危机 一触即发

“打虎”的成员除个别专家及民间法律界人士外,大都是网民。“挺虎”的人却包括了陕西地方官员和其聘请的鉴定专家,也包括一部分网民。当两派的激辩正如火如荼之时,又有人发现“照片”上的华南虎与“年画”上的老虎极为相似。“年画虎”的出现,使“打虎”派占了上风,而“挺虎”派却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观点。

诚然,不管华南虎照片是真是假,这都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人对华南虎、对环保、对生态关注度的提高,是一件好事。可是,当有越来越多的质疑者开始由质疑“虎照”转向质疑有人借虎照敛财,借虎照发展旅游、借虎照申请资金,并演绎出一场“拍虎英雄”“以头担保”虎照是真的豪赌之后,真假华南虎的照片事件就脱离了“华南虎”是否存在的这一话题,进入了“该相信谁”“不该相信谁”的诚信领域。

其实,只要对华南虎事件稍加回顾,我们就会发现,从地方政府的新闻发布,到有人质疑,到进京汇报,再到向国家林业局提出行政复议,再到发现“年画虎”证据,再到组织人进山寻虎,一整个事件都充斥着民众不相信当事人,当事人不相信专家,专家不相信政府,政府不相信权威科研机构,科研机构更不相信当事人的“互不信任”危机。

试想,在这种“互不信任”的前提下演绎推进的华南虎事件,就算是有一天真相大白了,届时为此付出代价的又是谁呢?显然,最让人感到痛惜的是,华南虎事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谁都不相信,谁也不敢相信谁”的诚信危机。实际上,这场诚信危机早就埋下了伏笔。对华南虎的质疑大都就集中在:是否有人为名利造假,地方政府是否在为“政绩贴金”,有关部门是否存在合谋造假,愚弄民众,欺骗科学,套取国家资金,地方政府是否存在指鹿为马、偷梁换柱、混淆视听等自毁形象的行为等方面。

本该以势不可挡的态势创造自己的新生活的现代人,为什么会活得如此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伪诚信:以真的名义

存在的假

几张照片的“真假”鉴定到底有多难?笔者想,在此“嫦娥”上天的年代里,应当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可为什么却拿不出一个让万众口服心服的结论出来呢?

鉴定华南虎照片是真是假不难,可要鉴定一个社会的诚信程度却千难万难。特别是当11月9日全球权威自然科学杂志《科学》刊登了华南虎照片,该杂志的野生生物专栏作者维吉尼亚·穆尔女士还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这是一场骗局,最后以闹剧收场的话,将令人很不愉快。”尽管有人认为华南虎事件也许将永远成为一个无法破解的悬案,但是笔者却相信华南虎事件就如一根火柴,一下子点亮了中国人呼唤诚信、渴望诚信的燎原大火。

缺乏对“不诚信”的真诚反省,把诚信仅当成理想,却不能落实到行动中的“诚信”现状,是以真的名义存在的假,这种以假乱真的伪诚信,让中国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这场危机中,表面上看来中国人所丧失的只是道德,可实际上中国人所丧失的是对判断一个人、一件事是真是假是对是错的基本判断能力。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无论华南虎事件将会以怎样的结果结束,它都让我们看到国人的迫切,国人的呼唤,一种对诚信回归的渴望和期待?

编辑薛峰

E-mail:xuefeng0396@126.com

网购火爆背后的危机:诚信缺失 篇12

走在e时代, 网络成为生活中的必备品。与购物相结合, 使得网络家族又添一位新成员——网购。各种行业机构的检测数据, 形形色色的B2C、C2C网站, 以及规模巨大的网购人群……这一切都在提醒着:应运而生的网络购物, 是如何顺风顺水。

不过, 网购超速度发展, 刺激效益显现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退赔缓慢、交易安全、买卖纠纷等等, “信”字缺失成为网购交易的最大诟病。

网购市场巨大

近年来, 我国上网人数呈现逐年上涨趋势, 电子商务企业服务能力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网上交易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网购随之迅猛发展。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 2010年底, 互联网上网人数4.57亿人, 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到2011年末, 预计我国网民总数将突破5.3亿。上网人数的飞速增长及群体的巨大, 为网上开店和网上购物提供了先决、有利的环境条件。

近几年, C2C、B2C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众多的传统零售商、生产企业、代理商、经销商纷纷网上开店零售, 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和服务企业也加入网上销售;网上“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品牌折扣店”等业态云集;营销方式快速创新, “秒杀”、“限时抢购”、“团购”、“网货品牌”各放异彩。

网上商品的价格优势深入人心, 网购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促使更多的用户被吸纳进入网购消费者的队伍。低价、方便及新奇的销售方式, 尤其受到80后、90后为主体的庞大群体喜爱。截至2010年12月,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61亿人, 增长了48.6%, 网购渗透率达到35.1%。

而且, 用户网上消费呈现常态化的趋势, 整体消费水平提升迅速。2010年我国网购用户人均年网购消费金额3259元。从人均月网购消费金额来看, 26.7%的用户每月消费100元以下, 35.4%的网络购物用户月平均网购消费的金额在101-300元之间, 19.5%的用户月网购消费金额301-500元, 还有6.2%的用户月网购消费金额在1000元以上。

我国网络购物呈现出爆发式、井喷式的增长, 2010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3%, 为世界整个网购规模的七分之一。2011年, 国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 网络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和企业上网销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 网购已成为网络消费最重要的增长驱动力, 预计2011年我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7634.1亿元。

对此,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刘建沪表示, 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经过近1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 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社会经济形式, 本土化的各种网络购物商务模式已由最初的模仿引进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商务形式, 主导了中国网购市场。网购市场正在改变着中国传统生产组织形态和经营管理模式, 并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信用缺失, 用户不满意度也很大

然而, 在网购迅速发展的同时, 问题也接踵而来, 网络欺诈横行。

据悉, 2010年, 阿里巴巴中国交易市场处理欺诈类案件超过1.13万起, 四大主流欺诈案件类型为收款不发货、收货不付款、虚假订单、严重货不对版。今年2月21日, 阿里巴巴公司网站上的1107名“中国供应商”因涉嫌欺诈被终止服务。2月25日, 广州芳奈服饰公司起诉4000家淘宝网店售假一案在武汉开庭。近日, 因低价出售假表, 淘宝网又被欧米茄公司告上法庭。而当当网、京东商城等也纷纷遭遇用户投诉, 陷入欺诈漩涡。

商务部统计显示, 截至2011年5月底, 全国在专项行动中共查处利用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重点案件628起, 涉案金额近8亿元, 关闭违法网站及网店829个。

此外, 根据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文件的要求, 淘宝、易趣、拍拍网对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了整改。截至今年6月底, 淘宝、易趣、拍拍3家网络购物平台累计屏蔽侵权假冒商品信息4400余万条, 累计警告问题商家65000余家, 累计冻结商家账户数量1100余个, 总计关闭网店3363家。

在央视2011年“3·15晚会”发布的“2011年消费者最关注的十大消费热点”调查中, 网络购物是消费者投诉焦点:欺诈消费者、以次充好, 许多假冒伪劣商品网购后退换难;商品质量无法保证、没有售后服务、无法开具发票等。

据调查, 2011年上半年, 我国网民对网络信用体系整体满意度为3.5, 属于正常水平, 但是网民对网络信息满意度较低, 只有2.9, 属于中等水平。这其中最令网民消费者担心的, 正是不同形式的网络欺诈。

同时, 中商联近期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 目前网购用户对于网购环节最为不满意的因素是商品质量, 69%的网购用户对于网购商品质量最不满意。有观点认为, 网购在某些品控体系或环节出了问题, 网购平台应负起的监管责任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没有得到认真落实, 导致我国网购的欺诈频频发生。

长期以来, 我国的诚信体系很不完善, 企业的信用评估、个人的资信状况都不透明, 交易双方都处在极大的不确定的环境当中, 这种情况导致很多人借网络购物之名进行非法活动, 使得很多网络购物安全问题出现, 严重制约了网络购物活动的有效开展。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当前制约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正是信用体系的缺失。”

不诚信, 自取灭亡

诚信, 是商家培养消费者忠诚度的根本;欺诈, 则使商家流失客户, 甚至自取灭亡。家乐福因“价格欺诈门”已经在中国地区关闭了4家门店, 在日本、韩国、俄罗斯也相继遭遇寒流, 最终黯然宣布出售所有卖场, 撤离所在国。同样因欺诈而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达芬奇家居, 也成了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相比传统购物, 网络购物要更强调诚信, 因为网购平台上的交易是在线完成的,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这导致用户最开始就不能完全信赖这种方式。网络商家如果不诚信, 就没有人会来消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称, 目前我国共有279万个网站约有8成网站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数量如此庞大的网站资源闲置, 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网民认为网站可信度太低, 没有订单。

而那些为了眼前利益, 失信于消费者的网站, 早晚会自食恶果。日前, 在京东商城13周年店庆低价售书之际, 当当网也推出看“当当年中庆图书音像满200返200、满100返60”的促销活动, 众多读者兴奋之余, 不假思索地下了订单。近一个月过去了, 在当当网礼券即将发放的时候, 网络和坊间却传开了当当促销礼券变相强制读者消费的负面评价。

当然, 失信的后果远远不止消费者的“负面评价”。据媒体报道, 因涉嫌欺诈, 爱团不团网站已经从人间蒸发。消费者于7月6日在爱团不团购买了DHC深层卸妆液, 一星期后未到货, 试图联系网站时发现, 爱团不团网站已无法打开, 联系电话已停机, 邮箱地址错误, 完全无法联系。整个网站不存在了, 经过搜索显示, 爱团不团发布的最后一款产品是MISSHA谜尚完美全效BB霜, 时间是7月12日, 并且此款产品购买日期已过期。网站无法打开, 也就意味着购买过产品的消费者已经丧失了全部的保障, 如无其他原因, 涉嫌欺诈的爱团不团已经走到末路。

因虚假欺诈旅游网购成为重灾区, 尤其在国家旅游局曝光一系列违规旅游团购信息后, 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关注, 72%的网友表示不敢参与团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6月底, 8%的网民在网上遇到过消费欺诈。网上消费欺诈造成了用户对互联网商务类应用的担忧、抵制和排斥情绪, 影响了商务类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来看, 网购如果存活下去并且继续保持良好发展, 必须让“信”字开头。

多渠道把关, 取信于民

如何取信于民, 成为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

首先商家要保证交易质量, 提高网络宣传真实度, 要做一个诚信店主, 做到诚信交易。

商品质量是网络购物的核心, 商家要重视质量, 避免消费者实际拿到的商品与想象中的差距太大;同时要保证宣传广告和描述信息与真实商品相符, 商家不能有意识过度夸大产品功能和产品优点, 让消费者产生误判。

保证产品质量过关, 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树立更多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信心。

相关机构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投诉机制, 以此淘汰靠虚假广告宣传诱惑消费者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网上商店, 规范网上商城的秩序, 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目前, 很多网站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用户的每一笔交易都要求买卖双方给予一个信用评价, 对其在网上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程度进行打分, 这是一种奖惩制度的体现。这样一来, 用户就可以通过信用度来选择交易对象。

同时, 要严格准入机制, 网店进行实名制管理, 促使卖家诚信经营。工商总局出台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已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所有的网店都要实行实名制。根据该《办法》, 网络交易平台违反规定不对平台上的网商实行实名登记和资格审查的, 要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 第三方平台也相继涌现。网上商店的卖家在进行商品销售时, 要保证消费者在线支付的货币安全, 完善支付安全保护机制, 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方式。国富泰企业征信公司总经理张阁指出, 第三方信用认证是解决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突破口。目前, B2B网站自己对会员企业信用的认证, 缺乏权威性和公正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第三方信用认证平台的参与。同时, 各个网站对企业会员的认证标准不统一, 导致企业在不同的平台多次进行信用认证, 如果第三方信用认证可以采用统一的认证标准, 就能实现多个电子商务平台的共享和兼容。

在支付环节保证诚信,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其中网络支付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日前, 工商总局表示, 将用约3年时间, 建设“全国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信息化平台”, 这是一个全国联网的内部系统平台, 逐步建立所有网站卖家的真实信息以及信用记录。通过这一平台, 不同省市的买家和卖家发生纠纷, 能通过平台实现全国联动处理, 降低消费者网购的风险。

上一篇:聚阴离子型下一篇:加固结构界面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