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投资谁所有(共6篇)
谁投资谁所有 篇1
编辑同志:
两年前,我所在的公司欲购一栋房屋,由于当时公司对外负有债务,担心受到债权人指责或抵债,遂决定由我(时任综合科科长)出面,以我个人名义购入并办理了房屋所有权登记。同时,公司与我签订了一份内部协议,明确房屋只是由我出面代为购置,实际产权属公司所有。如今因该地段的房屋升值,而《物权法》第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请问:我能否依据该规定,在还清公司所付款的情况下,实际获得该房屋?
读者:段枫
段枫读者:
你不能实际获得该房屋。
一方面,你与公司之间就购房问题所作出的决定以及此后所达成的协议,均反映着一个客观事实:你只不过是以代理人的真实身份帮助公司购房,虽然期间所有的活动均是以你的名义进行,但不能回避彼此之间仍然是一种代理关系。而《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即买房的行为、产生的义务及其权利等,均应当由公司承担或享有;另一方面,虽然《物权法》第十四条有着上述“以登记的所有人为准”式的规定,但这并非绝对。因为该法第十九条还指出:“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十五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即公司作为真正的权利人与利害关系人,可以凭着其与你的约定、缴费收据等证据,表明原申请登记的报告事项错误,进而要求房地产登记机关变更登记。而无论你是否同意变更,只要登记确有错误的事实客观存在,房地产登记机关均可予以更正。
谁投资谁所有 篇2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日前公布的物权法草案,内容涉及物业管理的许多方面。其中第七十六条规定“建筑区划内的绿地、道路以及物业管理用房,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市政建设的除外”。我认为 “物业管理用房,属于业主共有”这个提法在目前的现实中很难得到尊重和维护,为合理保护各方权益,并在实践中避免和解决各种纠纷,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斟酌明晰。
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为物业管理人提供必要的物业管理用房,是其实施物业管理活动最基本的保证,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虽然我国法律已经明确规定物业管理用房归业主共有,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相关法律规定不够完善,购房者在购买房屋之后,经常会因建筑区划内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而与房地产开发商发生各种纠纷。有些时候,物业管理单位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涉入这些纠纷,与业主和房地产开发商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实践中物业管理用房纠纷的表现形式很多,最常见的如发展商不按规定提供足量的物业管理用房,或将其转作它用,致使物业管理用房短缺。由于信息不对称,作为所有者的业主大多数并不明白归自己共有的物业管理用房究竟位于何处,面积有多大。这就使发展商或物业管理单位随意改变管理用房的用途成为可能,而且一旦出现也难以及时得到制止。如2003年,苏州高新区馨泰花苑的业主委员会与新港物业公司展开了一次物业管理用房之争。原因就是物业管理公司将面积仅有140多平方米管理用房出租给他人,准备开一家美容美发店,且未事先征得业主同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掌握着产权证明,有时开发商甚至会将物业管理用房违法出卖给他人。如2004年9月,长春市二道区万胜花园小区的开发商将该小区的物业管理用房(居民自己掌管的业主管理办公室)出卖给他人,买主随后即拿到新的产权证号,而开发商则突然之间不见了踪影。又如北京市内某小区,在规划时原来有两层共1261.7平方米是作为物业管理用房的。但2005年物业管理公司却把其中三分之二以上面积以商场的房屋用途,以私有的房屋所有权性质卖给了他人,从而引发了发生物业管理用房之争。现实中也不乏因违法抵押物业管理用房而引发的纠纷。大庆市开发龙凤精品大厦的瑞兴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面积为150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提供给物业管理单位龙凤第二物业管理处(产权归属甲方)使用,继而又将该房抵押给物业管理单位。2004年9月,龙凤业主、物业分家,龙凤精品大厦、隆府楼招聘到新的物业公司之后,业主委员会成员找到第二物业要求收回物业管理用房。“老管家”却拿出开发商已将物业管理用房产权抵押给自己的《协议书》,声称物业管理用房的产权已经归自己所有,从而使业主聘来的“新管家”面临无家可归的尴尬,引发了建设单位、物业管理单位和小区业主对物业管理用房所有权的复杂纠纷。
上述案例说明,“物业管理用房属于业主共有”这个提法确实与当前的实际情况不太相符。上述矛盾与纠纷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其根源在于对物业管理用房权属关系缺乏明晰规定,从而导致产权关系不十分明朗。基于法律规定和事实上的占有,业主和开发建设单位均认为物业管理用房应当属于自己所有,理应由自己进行处分,势必会引发各种纠纷。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住宅小区,业主对房屋的所有权都是通过购买关系获得的。开发商正是据此坚持,如果业主要对物业管理用房真正享有事实上的共有权利的话,他们必须为此而支付金钱。相反,如果业主没有付这部分钱,他们对管理用房就没有事实上的权利!客观事实是,从物业管理进入我国以来,物业管理用房一直算入买房公摊面积。但2000年,国家有关部门下发了有关减少公摊面积的文件,其中就包括物业管理用房不算在买房公摊面积之内。根据国家标准GB/T17986-2000《房产测量规范》,单幢的值班警卫室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可以计入分摊面积,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和管理用房则不计入共有建筑面积。基于此,各地大多都对此做了类似规定。正是基于此种规定,购房人鉴署的购买合同或约定大多没有标明业主对物业管理用房具有共有权。在这种背景下,即便法律规定物业管理用房归业主共有,业主亦可依法通过不同途径主张这种权利,并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但他却不可能真正取得物业管理用房的权属证明。即便诉至法院,他们若提出移交物业管理用房权属证明的要求也不会得到支持。福建XX山庄业主委员会诉厦门XX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物业管理用房纠纷案的审判结果,可以证实笔者的上述推断。厦门百士德楼宇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百士德公司)于2001年接受被告委托对XX山庄进行前期物业管理。原告登记成立后继续委托百士德公司对该山庄进行物业管理。同年,原告向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移交物业管理用房及其权属证明。被告辩称本公司已经提供物业管理用房给原告使用,但因该房费用并未分摊计费到户,故其产权仍属自己所有。一审法院认为原告请求被告移交物业管理用房的诉讼请求符合法律规定,应予支持。其请求被告移交物业管理用房的 权属证明没有法律依据,不予支持。12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向原告业委会移交面积为140平方米的房屋作为物业管理用房,并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宣判后,原被告均不服一审判决,向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于2004年终审判决,判令驳回双方上诉,维持原判。
那么,在什么条件下业主才能真正享有对物业管理用房事实上的所有权,并获得其权属证明呢?笔者以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规定由开发建设单位将物业管理用房按建设成本价转让给业主,并依法完成其所有权及权属证明的转移。广东茂名首期安居房物业管理用房纠纷顺利解决可以证明这一点。根据当地法规,物业管理用房由每户各分摊1平方米构成,开发商应在小区业委会成立后,移交管理用房给业委会,再由业主委员会提供给所聘的物业管理公司使用。2003年3月,由开发商指定的物业管理公司因种种原因自动撤出,业主委员会随后正式成立,并依法要求开发商移交物业管理用房产权,却遭遇诸多阻碍。后来,在各方压力下开发商终于将管理用房621平方米移交给业委会,并办理了移交手续。很明显,这一纠纷之所以能够得到有效化解,根源在于此前业主已经为621平方米的物业管理用房买了单,或者说他们已经事实上拥有这部分房屋的所有权!在实践中,如果业主确实没有付成本价款给开发商,人民法院在依法判决物业管理用房产权归业主共有的同时,还可设法促使其产权归属进一步明晰化,从根本上消除纠纷发生的根源。浙江省温州市黎明南侨村管理服务用房使用权纠纷案可以视为这方面的一个范例。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受理黎明南侨村管理服务用房使用权纠纷案,小区住户要求开发商将物业管理用房转交自己使用。审理结果是:物业管理服务用房应转交小区住户使用;鉴于出售给该小区住户的商品房售价中不包括讼争的房屋建造成本,故房屋建造成本由该小区住户返还开发公司。随后法院委托有关部门对建房成本进行了核算、鉴定,最后开发公司和黎明南侨村住户达成调解协议,物业管理用房归住户所有,住户返还建房成本18万元。
高额保险金归谁所有? 篇3
随着年龄渐老,一些顾虑也随之出现。于是何某与陈某商量后,由何某经手,双双在保险公司办理了人身保险合同,就两人的疾病、死亡进行投保,其中,合同规定:如陈某在2年内死亡,保险公司将支付保险金98万元。但在指定受益人时,何某却留了一个心眼,将两份合同的受益人都指定为何某之子,而陈某因保险知识贫乏,并未察觉。保险合同签订半年后,陈某突发心脏病死亡。何某即授意其子,要求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98万元,此情况被陈某的一子一女知悉后,双方就近百万的保险金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争议,引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后认定,何某作为投保人,以陈某为被保险人办理人身保险合同时,借陈某保险知识缺乏之机,擅自将受益人指定为其子,此举未经被保险人陈某同意。根据《保险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因此,这一指定行为无效,何某之子不能以受益人的身份享有这近百万元保险金。而《保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没有指定受益人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根据本案实际情况,法院依法判决:由被保险人陈某的子女及何某3人平等地继承陈某的遗产。
谁投资谁所有 篇4
我跑了很多学校,打了很多电话,甚至还找到被保送到x校的大学室友帮我打听消息,去那里听音韵学的课,想让老教授对我有点印象。我去了a校,那个高中就是我的理想大学的地方,我去那里交了调剂申请表,招生老师很温和,但是并没有看我,只看了一眼我的申请表,问你本科不是这儿的?你也不是应届毕业生?你的希望很渺茫,你确定你还要申请吗?我心想我可是省下了饭钱打车来的,于是很坦然地告诉他,当然交了,既然来了为什么不交。
如果你的人生也遇到了这么一个和善的招生办老师,你真的很幸运,他至少看了你的调剂申请表,至少对你说了一句不是完全敷衍的话,而你呢,也是通过自己十足的意志,一步步走到这时候来了,那么后面的事就交给上天吧。
一个周五还是周六的上午,我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问你是xxx同学吧?你还愿意来a校复试吗?我停顿了几秒钟,然后说愿意啊!当然愿意啊!
挂了电话的时候,我嚎啕大哭,真的是嚎啕大哭,即使失恋也没有这么哭过,因为这半年多,的确太辛苦了,我抄了好几本语言学笔记,又背了十遍,我把该死的政治书也吃下去了,我做了这十年来的卷子,不计其数... ...然后我哭着给妈妈打了个电话。五分钟以后,北语终于给出了分数线,我过线了。这一天,可真是天上掉馅饼啊,原来上天不会轻易辜负我们的努力。可是我没有好好准备复试啊,而且b校的语言学复试非常难,我很发愁。两个复试在同一天,我必须二选一。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这么幸运可以二选一,最后我选择了相对简单的a校,因为据我了解,a校当年有复试的真题集出售。我没有浪费时间,立刻去买了真题集,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备考。
小区内的绿地归谁所有等 篇5
老张的独子小张与林某于前年国庆节举行了婚礼。去年5月份,老两口得知儿媳有了身孕,更是喜出望外。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小张在一场车祸中意外身亡。老张两口考虑到儿媳年轻,必然再婚,可是腹中胎儿却是老张家的“香火”,于是与儿媳林某签订一份协议:保证林某将与小张的孩子生下来,如果违约,林某承担10万元的违约金。但是去年7月,林某却瞒着公婆,将腹中孩子“做掉”了。于是老张两口拿着这纸“香火协议”,把儿媳告上法院,要求林某支付违约金。然而,令他们不解的是,法院却判他们败诉了……
本案中,两位老人为了后代,可谓煞费苦心。然而,老张两口与儿媳签下的“香火协议”却是无效的。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任何其他人(包括丈夫)都不能以任何理由用任何手段来强迫女性生育或者禁止女性生育。这纸“香火协议”侵犯了儿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身权利——生育权。所以,即使是白纸黑字的协议,也是无效的。
半张脸也有肖像权吗
殷小姐与好友一起出去旅游,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回来后拿到照相馆冲洗。取照片时照相馆负责人说有一张只照了半张脸,底片已损坏。殷小姐没在意,拿着剩下的照片回家了。后来,殷小姐偶然从照相馆门口路过,发现自己的半张脸照片挂在照相馆的窗前,虽然只有半张脸,但从相片中还是明显能够看出是殷小姐本人。殷小姐向照相馆讨要肖像,其负责人竟说,半张脸哪有什么肖像权。那么,果真如照相馆负责人所说,半张脸就没有肖像权了吗?
照相馆负责人的说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肖像是指自然人的外部形象通过一定的形式在客观上再现所形成的作品。因此,从本案的叙述中可知,虽然殷小姐的照片只拍了半张脸,但其反映了殷小姐的面部特征,一般人都能认出照片中的人是谁,所以尽管是半张脸,仍然是其肖像的再现,因此具有肖像权。照相馆未经殷小姐同意将其照片张贴在店面内,侵犯了殷小姐的权利,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小区内的绿地归谁所有
刘女士见某小区的售楼广告宣传单上及规划图都承诺有绿地,并现场看了该小区确实有大片绿地,虽然靠近绿地的楼房价格要比其他楼房每平方米多100元钱,刘女士还是决定在该小区购买靠近绿地的住房一套。可是入住后不久,刘女士却发现开发商在原绿地上开始铲草刨树,又要盖一座新楼。对此,刘女士向开发商提出质疑。可是,开发商的工作人员称,售楼广告不属于合同内容,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刘女士不解,开发商可以铲除小区内的绿地吗?
开发商的说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他们不能随意铲除小区内的绿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材料中,如果对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是确定的,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这部分内容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对开发商有约束力。此外,《物权法》也明确规定了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因此,开发商不能随意铲除小区内的绿地。
购买不封顶的期房需要注意什么
一、首先看开发商是否具备“五证”
要有“五证”即房地产开发证、国有土地使用证、该工程开发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
二、使用规范的合同文本
很多开发商在签订正式的预售合同前会要求购房者签订一份《房屋定购协议书》,交一笔订金。这种行为并非购房的必经程序,往往会使购房者陷入订金纠纷。
三、查验有关证明文件
期房必须要查看开发商是否有预售许可证,并要确认自己所购之房在预售范围内,买现房则要查看开发商是否具有该房屋的大产证和《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
四、买期房要注意建筑面积的约定
在填写暂测面积时除了要填上总建筑面积外,还要填上套内面积和公用分摊面积。
五、买期房要约定条件和时限
所谓交房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房屋使用权即实物交付;另一层是房屋所有权转移即产权过户。
六、签约时要注意房屋质量问题
购房者在签约时,应认真推敲《商品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两书的内容,并将质保书作为合同的附件。
七、签约时明确物业管理事项合同中要确定前期物业管理公司,以及双方约定的物业管理范围和收费标准。
八、注意合同文本中补充协议的内容
购房者应谨防有些开发商将示范合同文本中保护交易公平的条款通过补充协议加以取消,以减轻卖方的责任。
九、注意约定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包括:签约后购房者要求退房、不按期付款;开发商卖房后要求换房,不按期交房;面积变动超过约定幅度;质量不符合要求;办理过户手续时不符合规定和约定等。
再婚后,这笔补偿费应归谁所有 篇6
律师建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条规定:“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根据该条款规定,王桂芝虽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形成了事实婚姻,其婚姻是受法律保护的。
《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死亡补偿是肇事者对死者家属精神上的补偿。因此,王桂芝作为死者的事实妻子,三个孩子作为死者的儿女,均有权享有,李某的三个孩子认为这笔补偿费应归他们三人平分的观点是错误的,也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