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改革

2024-09-19

无机化学改革(共11篇)

无机化学改革 篇1

无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是基础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极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而无机化学实验又是化工、材料、环境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门实验必修课程, 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关系到是否能使来自全国各地, 化学实验基础参此不齐的大一新生, 通过无机化学实验, 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并能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此, 为了确保并提高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我们在近些年的实教学实践中, 针对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开设情况作了一些调整, 结合自身特点,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无机化学实验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一.对实验内容的更新与调整

选择较好的, 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 并按照教学要求进行科学的安排, 是确保实验教学能够良好实施的基础, 但过去的实验内容, 较为陈旧, 大部分实验项目为验证性实验, 多以检测无机物性质和测定无机合成物实验为主, 学生只要简单的按照教材中所列的实验原理, 操作步骤进行即可完成实验。这部分实验, 虽然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但操作多为试管实验, 简单枯燥, 学生完全属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无法提高学习兴趣, 不能满足其求知欲和进取心, 也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开阔视野的教学目的。

鉴于当前无机实验内容所存在的问题, 在不改变无机实验大纲课时总数的前提下, 针对部分不完善内容, 进行调整。对大量的理论验证和性质验证的内容采取了精选合并和适当删除的办法, 并增加了部分无机物制备合成等综合性实验项目,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实验兴趣, 同时加深了对整个实验过程的理解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定性, 也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制定严格的考核评定办法

如果说, 做好一个实验项目, 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 那培养学上良好的素养和习惯, 就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针对无机化学的实验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实验开始阶段, 教师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的指导。一、纠正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重视理论课程而勿略实验课程的现象, 克服学生对化学实验所使用的酸碱等试剂的畏惧心理, 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而获得实验成功的喜悦感, 从而激发学生对无机实验的热情。二、培养学生认真、谨慎、事实就是的科学精神, 在过往的实验操作中, 学生往往存在涂改实验数据, 编造实验报告的现象, 对此, 要严厉批评, 并制定相关的惩处措施, 从预习报告, 到实验操作过程, 以及最后的实验数据记录和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讨论等环节均做到严格要求, 一丝不苟, 教师必须坚持实验记录签字的记录, 对于不合格的实验数据, 一律要求重新操作, 对于涂改编造实验数据, 更要严肃处理。三、培养学生清洁整齐的习惯, 要求实验过程结束后, 实验台面要清洁整理, 所使用的仪器, 试剂, 都需要归纳整齐, 有条不紊。经过实验教师检查认可和, 方可离开实验室。

无机实验, 作为考查科目, 如果没有一个详细的成绩评定方法, 往往对学生的制约和督促力度不够, 因此在无机实验中, 我们同样加强了成绩考核方法。侧重以平时成绩为主, 期末笔试成绩相辅的评分标准, 而平时成绩又包括每次实验的出勤情况, 实验的预习报告、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及实验思考题的问答情况。这样一种实验成绩更综合的考核方法, 促进了学生对实验环节每个部分的重视程度, 同时, 也是学生各方面的实验能力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三.实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逐步将多媒体的教学课件, 加入到无机实验教学中, 学生可在首次绪论课程中, 利用多媒体课件, 直观形象的了解各无机实验的知识背景, 所用仪器、试剂,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等。同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 使学生不必亲自操作, 而了解到一些剧毒、易燃易爆等物质的实验, 如氰化物、砷化物、汞及其化合物、氯气、液溴等。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升对此类危险物质的了解。另一方面, 也可利用计算机的辅助, 对一些测定数据进行分析, 制表, 制图, 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相关计算机操作技能, 为处理今后更繁复的实验项目, 数据分析处理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室的开放尝试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无机实验, 顺应时代的潮流, 朝着当前科技发展的要求, 不断的进行着自身的改革和进步, 在总结过去经验基础上, 我们吸取先进的实验教学思想, 对方式方法进行逐步的调整和改进, 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培养出适应时代的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大学无机化学新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实践探究陈卓《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年第9期.

[2]改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C_3H_3素质白广梅王小逸刘淑珍《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第1期.

[3]改革实验教学, 走绿色化学之路——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为例杨天林杨文远倪刚《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第4期.

[4]工科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白丽娟马少妹袁爱群刘宝《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2期.

[5]电力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李艳青许佩瑶《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年第7期.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篇2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利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既可对基础理论进行验证,还能对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深层探索,同时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加大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对课程进行配套改革,可有效提升无机化学实验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1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特点分析

无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该学科教学改革广受关注,本文对其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后,对课程发展特点进行如下总结:

1.1 实验教学逐渐深入化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学方向由传统的实验方法、考核形式等内容的研究转为与科技前沿相结合的研究,研究性实验总量上升,研究范围逐渐由教学过渡到创新性、微型化、绿色化以及学生参与性等,研究工作更具实用性。

1.2 实验教学的绿色化 绿色化学是用化学技术和化学方法减少化学反应中原材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等的使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同时尽可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目前,无机化学实验涉及的药品种类较多,用量较大,部分试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且还会随着反应释放有毒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很大伤害。为减少以上问题的发生,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时要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树立可持续的环境观;通过化学生产工艺的合理化,提高试剂利用率,减少药品排放量;提高实验设计水平,从源头上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选择低毒或无毒的化学试剂代替有毒物质。如氯气(Cl2)制取实验可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或二氧化锰回收试验组合起来,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其成为无污染的绿色化学实验。

1.3 实验教学微型化 微型实验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一种化学实验理念,该理念提倡用小巧实验仪器代替传统的试验仪器,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微型化学实验可与常规实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当然,目前微型化实验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物质产品低,配套教材少,使用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

1.4 实验教学的精细化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深化,其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研究者已经将无机化学实验特点与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从实验评定、过程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规范化,提升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无机化学实验将进一步精细化,逐步实现个性化指导,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1.5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 计算机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同样具有很好的利用空间。如一些研究性实验或者有毒实验,可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得到试验结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还实现了绿色化教学,提高无机实验教学生动性,同时减少了化学试剂的用量。

2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从教学改革现状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来看,无机化学实验在整个实验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只有做好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具有专业操作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人才。为此,笔者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如下分析:

2.1 无机化学实验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 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设置应以基础性为主,从开始阶段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如化学试剂等级、固、液、气的取用方法,仪器的洗涤和使用等;教学中可通过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提纯实验基本操作练习,使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化学实验纷繁复杂,学生要能在实验过程中从复杂现象中发现问题,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氢氧化锌(Zn(OH)2)两性验证实验中,要控制好反应条件,否则将会得出相反结果。正确操作为向Zn2+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NaOH),然后能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最后变为无色溶液;若学生没有控制好NaOH的用量,将直接略过沉淀生成过程,学生就会得出“Zn2+不与NaOH反应”的错误结论。无机化学实验要注重基础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观察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注重综合性和研究性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除要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外,还可设计一系列具有一定难度的、应用型或趣味型的综合试验。如测定鸡蛋壳中钙元素(Ca)、镁元素(Mg)的含量、废弃物中有效物质的回收利用等,既可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探索能力。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实验,没有实验,任何新的物质都无法被探知,因此化学实验可被视为研究学习的有效途径。为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研究功能,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和实验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创新性研究或对未知物质进行性能探究。如在做完“硫酸铜晶体制备实验”后,可进一步引导测“五水硫酸铜晶体的含量和纯度”。学生可独立或者分组设计实验路线,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实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然后通过后续的改进提升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3 结束语

无机化学实验不仅是学好无机化学理论课程的基础和有效方法,更是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关键,因此应对其进行不断改进,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向清,康诗钊,穆劲.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05):24-26+31.

[2]杨宏伟.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3):130-133.

[3]崔继文,周淑晶,王书红,高洪福,郭晓玲.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点探索[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04):83-84.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心得 篇3

1 优化教学内容

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专业型人才转向复合型人才,这就使得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课本越来越厚,然而课时却一减再减,目前我校无机化学课程仅有54个学时。这就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合理规划。无机化学的授课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1)化学反应原理,主要讲述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四大平衡等;(2)物质结构基础,主要包括原子、分子和固体的结构与性质等;(3)元素化学,主要讨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和用途。教材内容在编排上大多是上半部分为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基础,下半部分为元素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部分逻辑性强,概念难于理解,习题计算量大、过程复杂多变;物质结构部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形象思维能力,需反复思考、深入理解;元素部分内容庞杂、反应多、现象多而说理少,易于理解但难于记忆。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无机化学的主体内容,然而其内容繁多琐碎,无论是教授还是学习都感觉十分困难、乏味。因此,我们按照教育学的“按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顺序进行教学”的原则[1],以元素周期表为主线,以性质为中心讲好重点元素部分。重点讨论原子结构与周期性、族通性的关系,总结归纳出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原子和分子结构的基本原理来理解各元素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既强调了元素化学的主体地位又突出了基本原理在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化学反应原理有部分内容与中学化学重复,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前自学,上课时这部分内容可以略讲或让学生自己讲也可以直接略去不讲。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基础中还有一些较复杂和深奥的内容,这些内容仅需“点到为止”,把更深入的知识留到后续的物理化学或结构化学等课程中去讲解。因此,我们按授课方式可以将无机化学授课内容分为三类:(1)自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中学曾学过,在本教材(天津大学,第四版)中稍有扩展,但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可以安排给学生进行自学,无需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如本教材中的1.1节“物质的聚集态和层级”及1.2节“化学中的计量”;(2)略讲的内容:那些比较复杂和深奥的内容,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讲述,使学生能掌握其基本内容并能遵从相关结论进行简单的科学思考、处理相关题目即可,无需穷究其这些原理的出处或公式的推导。例如本教材中的5.2节“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3)精讲内容:教材中大部分内容是需要教师进行深入讲解的。然而即使是需要精讲的内容也不能再通过填鸭式教学来完成,而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对关键知识点的强调、重要公式的推导及典型习题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重点,能举一反三的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2 改善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主动学习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我们不仅优化了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内容,还更注重致力于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形成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重点从如下几点着手:(1)某些自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准备讲稿以演讲、讨论等方式,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的交流。(2)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开设相关讲座,为学生讲授无机化学在其专业领域的应用。(3)鼓励学生结合无机化学知识和本专业特色,充分利用图书馆文献和网络资源撰写学习体会和科研小论文,例如食品专业可以讨论“人体中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材料专业可以研究“无机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生物专业则可以关注“顺Pt配合物类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等。这些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到了许多本专业的前沿科学内容,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促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并加以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书写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的养成对学生的帮助不仅仅是在无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此终生受益。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2]。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示许多板书所无法清晰描述的内容。例如,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地展示出电子云分布图、杂化轨道的形状和空间取向、分子和晶体的空间结构等。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仅能节省大量板书时间,而且也向学生传输了更多的知识,提高了授课效率和授课质量。同时,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的表现形式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然而多媒体教学也有一定的缺点:在使用多媒体时,为了使屏幕更加清晰常常需要关上灯、拉上窗帘,这就造成教室的光线昏暗,学生们又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学生感觉视觉疲劳,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听课质量。而且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的授课速度很容易加快,造成授课内容过多而学生难于完全接受。特别是一些重点、难点内容的讲授速度过快,也造成学生思维无法跟上老师的授课速度,使其对这些关键内容无法完全掌握。多媒体技术也使教师被束缚在电脑屏幕前面,从而失去了跟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因此,必须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板书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板书教学为主,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和习题必须通过板书进行详细的推导、演示。板书的推理过程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会对体系如何进行系统的解析;以多媒体教学为辅,以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手段刺激学生感观系统,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体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机化学的授课对象是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他们尚处于从高中到大学的适应期,习惯于中学时的填鸭式教学,仍以被动的学习态度面对大学的课程。大一新生的心态也各种各样:有部分学生以为上了大学就前途无忧,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有部分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发展前景缺乏了解,没有意识到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影响;更有部分学生是高考时被调剂到新的专业的,对新的专业缺乏学习兴趣。以我校学生为例,我校是一所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材料、环境、生物和食品等专业的学生往往认为化学课与其所选专业相关性不大,对化学缺乏兴趣。而化学和化工专业的学生大多是高考时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对化学化工专业缺乏兴趣,甚至感到厌烦。这些情况均为无机化学教学带来不小的困难。

提高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3]。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思考问题的动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在某章节介绍该领域的发展史,比如在讲解原子结构一章时可以介绍下人们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发展过程。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约翰·道尔顿首先创立原子学说之后,很长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原子就像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实心球,是“不能分割的”的了。直到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拇逊对原子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提出原子含有一个均匀的阳电球,若干阴性电子在这个球体内运行。这就是著名的“葡萄干蛋糕模型”。汤姆逊的学生、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在汤姆逊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出了“太阳系模型”。他认为原子结构就像一个太阳系,带正电的原子核是太阳,带负电的电子就像绕着太阳转的行星,而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电磁引力。他进一步提出:原子中带正电的物质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而且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也集中在这个核上。卢瑟福的理论吸引了一位丹麦的年轻学者尼·玻尔。他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轨道,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最终描绘出了完整而令人信服的原子结构学说。在分别介绍汤姆逊、卢瑟福、玻尔的研究成果的时候,就能系统的讲出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知的过程,另外介绍三位科学家之间的师生关系可以是学生对这一过程有更形象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借助三人师生关系的故事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在授课过程中提到人名定律、人名公式或人名理论时可以介绍该化学家的个人经历,比如提到的波尔时,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的名言“上帝不掷骰子”引出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的学术争议,从而引出玻尔这一与爱因斯坦论战一生的伟大科学家。将化学史和名人故事有机地融入授课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无机化学课程的兴趣从而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授课效率;而且能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自然哲学理念灌输给学生,帮助其明确人生目标、培育其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4 加强实验环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无机化学实验是无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机化学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实验课,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精神的基础环节。上好实验课不仅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巩固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认识。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在每次实验课程前我们都要求必须撰写预习报告,提前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并将课本描述实验过程的大段文字描述简化为直观明了的实验路线图,实验时按照预习报告即可完成实验基本脱离课本。在无机化学实验过程中,我们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为后续的实验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逐一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检查、指导,同时我们严格要求学生真实的、准确的记录实验现象。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产率、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分析、按正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以培养其严肃的科研精神。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们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改革措施及实践经验。这些改革措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学生的普遍的认可。通过这些教学改革实践,使得大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也增强了学生对无机化学及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摘要:无机化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从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实验环节四个环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为目的,本文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措施及实践经验。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自学能力,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泉鸿.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5(2):90-91.

[2]应少明,李新发,钟凡,等.大学“通才教育”背景下《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6):128-129.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4

为此,笔者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如下分析:

2.1 无机化学实验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 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设置应以基础性为主,从开始阶段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

如化学试剂等级、固、液、气的取用方法,仪器的洗涤和使用等;教学中可通过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提纯实验基本操作练习,使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

化学实验纷繁复杂,学生要能在实验过程中从复杂现象中发现问题,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氢氧化锌(Zn(OH)2)两性验证实验中,要控制好反应条件,否则将会得出相反结果。

正确操作为向Zn2+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NaOH),然后能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最后变为无色溶液;若学生没有控制好NaOH的用量,将直接略过沉淀生成过程,学生就会得出“Zn2+不与NaOH反应”的错误结论。

无机化学实验要注重基础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观察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注重综合性和研究性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除要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外,还可设计一系列具有一定难度的、应用型或趣味型的综合试验。

如测定鸡蛋壳中钙元素(Ca)、镁元素(Mg)的含量、废弃物中有效物质的回收利用等,既可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探索能力。

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实验,没有实验,任何新的物质都无法被探知,因此化学实验可被视为研究学习的有效途径。

为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研究功能,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和实验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创新性研究或对未知物质进行性能探究。

如在做完“硫酸铜晶体制备实验”后,可进一步引导测“五水硫酸铜晶体的含量和纯度”。

学生可独立或者分组设计实验路线,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实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然后通过后续的改进提升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3 结束语

无机化学实验不仅是学好无机化学理论课程的基础和有效方法,更是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关键,因此应对其进行不断改进,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向清,康诗钊,穆劲.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05):24-26+31.

[2]杨宏伟.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3):130-133.

[3]崔继文,周淑晶,王书红,高洪福,郭晓玲.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点探索[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04):83-84.

高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篇5

【关键词】高职 无机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精髓,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相关课程的第一门实验课,不仅是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创造思维和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也是后续实验课和未来工作的必备基础,对高职院校培养满足岗位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目前,我校为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配备了充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让每位学生均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为后续实验课程和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

实验安全知识教学是化学实验课教学的首要任务。通过一些实验室发生的一些事故及其起因的视频,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安全关系到自己和同学的安危,使其对实验室安全高度重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另外,制定并明确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例如进实验室前必须穿实验服,必要时要戴防毒面具和手套,禁止随意将实验室药品带出实验室,每次离开实验室之前必须把自己的实验台清理干净,药品摆放整齐,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数据,不能随意编写和篡改,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指导老师签名后才能离开。

三、更新实验内容

(1)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高职实验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模拟生产实践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改进基本操作实验,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操作基本功。另外,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增加开放性实验或研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做好教学准备,并在实验过程进行指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于个别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专门的指导或课外辅导。

(2)注意联系理论课。在实验课程设置上,要与理论课保持一致,例如,在学习了缓冲溶液后,可以开展缓冲溶液的配制及pH值的测定实验,不仅让学生学会pH计的使用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对缓冲溶液pH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加深其对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及性质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3)体现绿色化学理念。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要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尽可能多设置一些微型实验、串联实验和污水分析及污染治理实验,少安排一些对环境有害的实验,用无毒或低毒化学试剂替代有毒化学试剂,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废液的分类回收处理和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灌输模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我们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更多地开设探究性、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探索,真正掌握已学的理论,并从实验中体会化学实验研究的乐趣。此外,我们根据生源类型及学生的基础进行综合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实验技能较强的学生带动较弱的学生,使学生实验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在考核评价方面,我们采用了多元化考核方式,按平时成绩、半期操作考试、期末综合能力测试三大部分以2:3:5进行累加计算。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操作、实验报告等;半期操作考试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核操作的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改革评价体系,让学生将学习重点由理论学习转移到实践学习上来,提高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姚健.化学实验设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46-48.

[2]朱双云.高职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的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12(3):226-227.

作者简介:

刘云霞,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物理化学博士。

基金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科研项目(GZY201202-ZK)。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化工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篇6

1 化工专业无机化学教学现状

我校从2012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该专业作为工科专业,无机化学理论课程教学计划72 学时,要求一个学期完成; 而师范类化学专业,无机化学理论课程教学计划108 学时,两个学期完成。通过比较,我们看到化工专业的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学时被大大压缩。如何在学时少、 内容多、任务重的的情况下,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并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位工科无机化学教师所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2]。另外,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选用的是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写的 《无机化学》,是国家级 “十五”规划教材,被很多高校的工科专业使用,目前已经是第五版,所以说相对比较成熟,但作为纸质教材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一是受更新周期所限,难以反映本学科的发展前沿; 二是受容量所限,难以有更广阔的视野; 再加上无机化学这门课程主要是基础理论和概念,如果简单讲授,不仅枯燥,而且也会使学生觉得这门课远离现实工业生产实际,远离科研,难而无用[3]。因此,为了让化工专业的学生自愿、积极主动的学好无机化学,必须对现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板块: 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基础、元素化学。为完成教学任务,满足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可以对教学内容做以下的改革:

2. 1 精讲与自学相结合

该门课程的特点就是内容多、学时少,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加快进度,有的大一新生不适应这种模式,导致较多学生考试成绩不及格。为尽快使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就要精选教学内容,做好两个结合。根据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进一步明确精讲、略讲、自学的内容, 做到对学时的合理分配[4]。如在气体这一章,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压定律要讲清楚,真实气体和分体积定律可略讲,气体分子动理论内容可让有兴趣的学生自学,来加深基本内容的理解。对化工专业而言,偏应用性较强,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电化学这几块的内容相对于物质结构基础和元素化学来说更贴近生活和工业生产可多讲一些,将基础理论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化工生产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贵州作为我国铝工业生产基地之一, 全省铝矿资源总储量有57 569. 95 万吨,拥有中铝贵州分公司、 贵州广铝铝业有限公司、清镇铝业公司、遵义氧化铝公司等大型化工企业,重点发展氧化铝和电解铝工业,在讲沉淀溶解平衡时,可以介绍一些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有关溶解沉淀反应的内容。

2. 2 元素化学教学与基本理论相结合

物质结构和元素化学这两块内容较多,如果贪多求全的话,会占用太多课时,效果却不明显,就得不偿失了。应注重讲清思路,始终以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思想为主线,将无机化学基本理论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联系起来。如在解释p区元素氢化物的酸性递变规律时,可从元素 “电负性”、“离子半径”、“极化概念”等方面定性说明,也可以通过热力学数据定量的来解释。另外,在讲s区元素、d区元素和ds区元素时,可结合贵州的矿种资源重点介绍某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如贵州省的镁、重晶石、汞、磷、铝、锰、硫铁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重晶石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铝土矿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居第二位,贵州是中国磷矿最多的省,贵州的开磷集团、瓮福磷矿都是国内外知名的特大富矿区,对这些与实际生产结合密切的元素及化合物我们就可以有侧重点的讲解,其他元素相对少讲些。

2. 3 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完成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如教学过程中把生产中出现的理论和技术反映到教学中来,并将化工生产检验过程拍摄成教学短片和大量图片放映给学生观看, 这样就可以缩短课堂与实际化工生产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另外可以通过介绍学科前沿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在重视基础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关注无机化学不断出现的新理论、 新反应、新方法,及时反映其前沿领域[2]。如在分子结构一章中,引入超分子化学及超分子多功能材料等最新研究领域,介绍近年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等,让学生看一看精彩的科学世界,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激发学生步入现代科学前沿的雄心壮志[5]。强调化学不仅是一门经典科学,而且是一门极为活跃、持续创新的科学,化学的创新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6], 还促进着人类的发展进程,从而增加学生对无机化学的了解, 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这种模式显然教师与学生都感觉累,教学效果差。因此,结合化工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特点,根据我校现有情况,我们认为应恰当地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编写有特点的、适合于化工专业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件,使无机化学教学形象、直观,学生更易于接受。另外,充分利用好无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QQ学习交流群、无机化学相关的网络博客、论坛等现代化网络信息资源,重视网络工具对化工专业无机化学教学的辅助作用,努力探寻提高化工专业无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4 结语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化工专业无机化学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将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提高化工专业无机化学的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摘要:无机化学是我校化工专业的第一门基础必修课。本文针对工科无机化学的教学特点,结合我校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无机化学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 篇7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课程是我院化学专业和应化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学习既要立足于学生已掌握的中学化学基础知识, 又要为其它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化学知识[1]。因此, 我们立足于改革,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 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素质为导向, 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对无机化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1 处理教材, 优化无机化学课程体系

现行使用的无机化学教材有两种体系, 一种是按照结构决定性质的思路形成体系: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化学原理 (化学热力学及其四大平衡、化学动力学) -元素性质[2];另一种是按照学生知识的衔接和接受难易程度形成体系:化学基础知识-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四大平衡-元素性质。不管是哪一种体系对于学生无机化学知识框架系统的形成都不太合适。因此, 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 教研组讨论形成了一致的意见, 我们采用的体系是按照化学的应用, 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能够为人类所用应该考虑这个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如果能够进行且反应速度满足我们的需要, 那么具体操作时原料、产物对我们是否有危害, 这就涉及到物质的结构、性质。因此, 我们的体系为: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 (包括四大平衡) ———化学动力学———物质结构 (原子、分子、晶体结构) ———元素性质-应用。这种体系的教学,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对于具体章节我们也根据知识的归属进行了调整, 例如:“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一章许多教科书上排列次序是“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极化) , 这种排列使许多学生对“离子极化”产生了误解, 不能够体现“离子极化是离子键理论的重要补充”, 同时也使学生对“离子极化”的理解难度加大。为此, 我们的做法是把离子极化放到离子键讲完后讲解, 这样更能体现离子化合物不是纯粹的静电作用, 同时使学生加深了对“离子性百分数”概念的理解。

对于元素部分我们也进行了调整, 我们的体系是:碱金属碱土金属———铜锌副族;卤素———氧族———氮族———硼族———稀有气体;d区元素。这样有利于主族与副族元素结构、性质的比较学习;同时把P区和d区分开学习, 有利于学生对元素性质的归纳总结。

在此基础上, 我们联合山西省新升九所本科院校对无机化学教学目标进行了修订, 新的教学目标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应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又符合教学规律及大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目标遵循宏观和微观两条主线, 宏观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解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微观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合物结构。

2 更新理念, 改革无机化学教学方法

无机化学是一门传统的化学基础课程, 在该课程中介绍的知识都是非常经典的, 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较为枯燥, 为此, 需要教师更新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采用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方法, 在章节内容的学习中引入生产、科研中应用的实例, 使学生感觉自己所学知识大有用处。学有所用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我们在讲解原子结构一章时, 适当引入部分元素的发现过程;讲到原电池部分时, 适当介绍铅酸蓄电池、锂电池等的原理及应用[2];讲到沉淀溶解平衡时介绍水热合成法的原理等。在分子构型、反应方程式等的讲解过程中采用推理式教学法, 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对于同族、同周期或同区的元素性质则采用归纳式、对比式、总结式教学法, 以培养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例如在讲氮族元素的时候, 先从其外围电子结构入手, 概述其可能的物理化学性质, 再通过上下同族元素及左右同周期元素的对比, 解析其独特的化学性质, 并以此类推, 通过理论—分析—总结的方式将p区元素放在一起串讲, 使学生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知。

对于d区元素的性质则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归纳导出性质:例如:锰、铬的化合物的性质, 则教师首先设计出实验步骤, 由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获得实验现象, 分析现象归纳导出性质。这样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

同时, 我们注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抽象的杂化轨道理论和晶体场理论用立体图形描述、采用三维动画图形, 变抽象为具体, 变复杂为简单, 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3,4]。借助多媒体美观清晰, 信息量大的特点, 我们还向学生展示无机化学的最新成果和诺贝尔化学奖[5]。同时, 我们也注意克服多媒体信息量太大, 使学生感觉上课节奏太快, 跟看电影似的来不及思考的缺点, 充分利用黑板的优势, 对重要公式及分子结构进行推导, 突出教学重点, 强化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6]。

除此而外, 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以学生为主体, 以各个知识点为载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以往以传授或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 构建以问题导引学生自学, 教师引导讲解重点难点、同学交流讨论、师生合作探究的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导引指导学生把握重点, 奠定自学基础、划定自学范围、传授自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每次下课前教师都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查阅与知识点相关的内容, 以培养他们查阅文献的能力;在下次课堂学生发言的基础上,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 教师再给予正确的点评总结以开拓思维、深化知识;使“问题→探究→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深化理解知识的手段。启迪学生质疑、反思、批判思维的品质。

3 改革考核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考试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 如何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教改的一个问题。我们教研组研究一致认为:考试应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 为此, 我们从以下三点进行改革:

3.1 平时成绩的改革

过去我们的平时成绩一直以课后作业为主, 占总成绩的20%。但调查发现, 有的学生为了作业而去抄袭作业, 没有起到作业是课后巩固知识, 查缺补漏的作用, 再者对自己认真做作业的同学也是一种不公平。所以, 我们采用课前预习检查提问、课中思考题作业完成, 再加课后作业讲解情况, 各占1/3的记分方法来组成30%的平时成绩。课前预习检查提问使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提高了, 而且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同学们都在抢答希望多得分;课中思考题完成情况的记分, 促进了学生课堂认真听课, 做题积极思考;课后作业的讲解, 使学生对作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交流, 同时我们鼓励讲解由一人主讲, 另外两名同学补充, 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 也使同学感情加深, 集体意识增强。

3.2 课程小论文的考核改革

根据这几年教学的总结, 发现在大四的时候很多学生存在论文不会写, 写不好的情况, 所以为了与今后毕业论文工作衔接, 我们开展了撰写课程小论文的训练。同时本项训练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联系起来。教师指导让学生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学习, 学习中要包括2本以上的书籍, 5篇以上的文献, 并结合化学和应化专业, 按照毕业论文要求的格式写出小论文, 字数定为1 500~2 000字。例如学习电解质溶液的时候, 讨论电解质溶液中p H的计算;学习化学热力学基础时, 讨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学习电化学基础时, 讨论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学习氮族化合物的时候, 讨论光化学烟雾对环境的危害等等。通过这种小论文的训练, 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 而且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查阅文献能力等各种能力。这项考核定为占总成绩的10%。

3.3 期中期末试卷改革

以往无机化学课的考试全部采用闭卷形式, 存在一些弊端。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 期末突击记忆或者加班学习, 考试时通过了, 但对于知识只停留于表面应付, 并没有真正掌握。如果全部采用开卷或小论文的形式, 虽然可以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却有可能使部分学生忽视了对重要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所以采用半开卷的方式, 只允许学生带一张A4纸, 记录学生自己认为所需要的内容 (公式、定律、方程式等) , 并且考试前统一收回加盖系公章。促使学生在考试前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 这样既可克服死记硬背的缺点, 又可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还可避免夹带作弊。同时, 对考题也进行改革, 增加一些知识应用的考题, 例如:借助元素电势图, 确定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一类的题;写出5-8种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的方程式等等。这样可以真正考核学生应用能力。本项考核期末定为占总成绩40%;期中定为占总成绩20%。通过这样的课程考核改革,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其个性发展, 培养了创新能力, 学生感觉到学到了大量的知识, 同时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 结语

根据忻州师范学院的培养目标和无机化学课程的特点, 我们对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 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要教好一门课不但要有深厚、广博的知识功底, 还要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艺术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环境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析 篇8

要想改变僵硬的“满堂灌”授课模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大学基础化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师积极备课

师生双方是教学中的合作伙伴,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师生要为学好无机化学而共同努力。教师应在授课前充分备课, 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教材是指教师应该对无机化学了如指掌, 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章节内容, 哪些是重点, 哪些是难点。备学生是指要了解学生对无机化学的掌握程度。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为文理兼收专业, 文科学生的化学基础薄弱, 因此必须考虑他们的化学基础。新生化学基础的差异会导致其接受新知识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不一样。高校教师在教授无机化学这门课程时, 可以对部分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复习。备方法是指如何讲好无机化学的每一节课。在讲环境专业和无机化学的联系时, 如在讲解解离平衡相关理论知识时, 可以选取使含镉废水达到排放标准时溶液的p H是多少来计算。镉离子是毒性很高的重金属, 讲课时可以日本富士县的“骨痛病”作为典型案例, 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增强教学效果。

二、指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

从中学到大学,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变化。中学学习有指定的教材, 教师会反复讲解, 重复练习。到大学后, 课堂教学进度比中学快得多, 讲授的知识量也会远远大于中学, 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很少, 知识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教学中, 教师可以把典型的课后习题作为作业, 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无机化学中的很多公式都是直接给出的, 没有推导过程, 这会让学生感觉生硬, 而且难以记住公式。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这些公式将会在物理化学中推导出来, 打消他们的抵触情绪。同时, 要让学生了解每章的学习要求、教学计划和成绩评定方法, 明确学生要掌握的内容,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学学习中, 学生要把握的学习环节有: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笔记、做作业、考试等, 这些环节把握得好, 能够为进一步地获取知识打下坚固的基础。

1. 预习课本。

预习是听课主动权的首要方法。预习时, 要把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 听课时可以增加求知的针对性。这既节省学习的时间, 又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是学习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做好听课笔记。上课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 对教师反复强调的要点、难点以及独到的见解, 认真记好笔记, 课堂上争取弄明白所讲内容, 经过认真思考、消化和吸收, 使之变成自己的东西。

2. 复习和总结课堂内容。

课后复习, 可以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复习时, 仔细整理课堂笔记, 对照课本与参考书, 进行补充和归纳, 把多余的内容删掉, 并经过反复思考, 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每过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总结, 这可以把知识融会贯通, 温故而知新, 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 清楚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使知识更加系统、完整。

3. 做好作业和考试。

做作业可以巩固、消化所学知识, 考试可以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两者都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薄弱环节, 及时加以弥补。做作业时要举一反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考试要有正确态度, 不应单纯地追求高分, 不作弊, 要把考试当作检验自己学习效果和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演练。在学习中, 要能够抓住这几个基本环节, 反复思考, 不断消化, 加深理解, 这样得到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最扎实的。

三、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如从实验现象、生产和生活实际、化学史等入手, 创设问题情境。比如, 物质结构基础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德布罗意发现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大胆假设, 到薛定谔方程的推导, 以及电子衍射证明物质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历史, 为枯燥的无机化学增加趣味性, 同时也讲授了知识。在溶液的通性教学中, 教师可先提问:为了防止冬天水箱结冰, 应采取哪些措施。然后, 学生会通过比较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的变化, 得出水中加入溶剂后溶液凝固点下降的结论。元素化学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学习, 提出问题, 让其他学生回答的方式讲解。教师在讲授无机化学课程时, 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他们的课堂接受情况进行了解, 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的掌握情况, 要应用多种教学方式,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在进行无机化学教学中通过利用无机化学教学软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他们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素质, 巩固知识基础。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和校园网络, 在网上回答并解决问题, 让学生下课时间通过上网查询各类无机化学的数据、资料和文献, 更加理解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理论。

四、注重实验教学

无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通过实验教学, 可以使学生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 揭示化学变化规律, 检验化学理论, 进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理论知识。因此, 无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整个无机化学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 教师要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 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激发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 考虑到中学阶段进行实验的机会较少,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 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对学生无法参与的实验, 教师可采取录播的方式, 供学生学习。通过实验, 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对学习无机化学起到辅助效果。

五、尝试绿色化学教育, 增强环保意识

近年来, 全球生态平衡破坏程度加剧, 作为环境专业的学生, 要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例如,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 包含加热、减压过滤、溶解、蒸发、浓缩、结晶等许多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同时硫酸亚铁在许多工厂 (如汽车厂、铁塔厂等以钢板、铁板为原料的工厂) 的废弃物中会存在, 以前都是被直接排放掉, 既污染环境又会使土壤酸化, 这时可以利用其生产出聚合硫酸铁。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各种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污泥脱水等的净化处理方面。通过这个实验, 不但可以锻炼学生已掌握的很多基本操作技术, 还能使他们学到的知识得到应用, 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 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的教育, 这对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自身责任感有相当大的意义。

六、明确教育目标, 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目标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指南, 还是教育评价的依据。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 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以独特的态度和方法把教师传授的内容变为知识。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环境工程专业教师的教学研究和环境发展密切相关, 大一入学时, 就应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了解基础化学知识与环境的密切联系, 又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环境专业无机化学的课程改革, 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也使学生感觉到学到了大量的知识, 凸显出环境专业的无机化学特色, 取得明显效果。然而, 由于各种原因, 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 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改进。

摘要:无机化学是环境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文针对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环境专业无机化学的学科特点,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出了若干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工程,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樊晓芳.高等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13, (3) .

[2]夏金虹, 莫德清, 李学军.环境工程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高教论坛, 2007, (1) .

[3]袁亚莉, 周德风.无机化学[M].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篇9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重要的化学基础课,该门课程的学习为药学专业人才储备了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也为后续的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课程和药物分析、药理学等药学专业课程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繁杂,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同时又面临课时数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 根据药学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和元素化学三大部分。基本理论主要讲述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四大平衡等内容;物质结构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元素化学主要按区介绍各主族和副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基本化合物和基本反应等。由此可见无机化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教师必须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本文结合药学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加强无机化学与药学的联系,根据药学专业的教学目标,选取与化学后续课程、药学专业课程相关的一些教学内容,删掉了与后续课程重复的一些内容。例如,化学四大平衡的有关计算在后续课程分析化学中还要讲授,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有关公式的推导在后续课程物理化学中还要学习,都进行了删减。同时增加了与药学关系密切的知识。例如胶体化学等知识对医药学专业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生物体系的许多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都与其胶体性质密切相关,但无机化学教材中,这些内容却比较少,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

2 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黑板加粉笔为主,由于给学生提供的感性材料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使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多媒体的引入,提高了无机化学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能力,能够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1,2]。

我们以幻灯片放映为主,辅之以板书、动画和录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动画模拟演示铜锌原电池装置中电子的得失及正、负离子在盐桥中的运动情况。生动的画面、可视的实验现象,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

另外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的燃烧等,可以采取播放录像的方式,使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些反应的剧烈程度,加深印象。

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教育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通过积极思考去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我们根据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3.1 启发式教学

教学单纯注重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就会压制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采用启发式教学,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4]。如在缓冲溶液的学习中我们给学生提出问题:缓冲溶液的组成是什么?为什么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影响缓冲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等等问题。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提高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提出问题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会越来越宽。

3.2 对比教学法

无机化学概念、公式多,通过对比教学法可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也可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加深理解。如溶液一章重点把握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溶液的渗透压四种稀溶液依数性的计算。由于公式多,学生做题时容易乱套用公式。采用对比教学法可解决这一问题,运用对比教学法进行概念和公式的学习,寻找共同规律,找出各自的特点。最终以图表的形式列出,使学生一目了然。采用对比教学法,使学生找出共性,区别个性,使学生思维活动由片面到全面、由局部到整体,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总之,教师在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中,既要注重学科自身的特色,又要体现出对药学专业的关注,以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对药学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出合格的药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跃红.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32-234.

[2]吕慧丹,刘勇平.多媒体技术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0,37(4):228-229.

[3]马秀英,路映虹.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结晶[J].大学化学,2000,15(4):64-65.

无机化学改革 篇10

关键词:无机化学 教学改革 考试模式

无机化学是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而目前无机化学课正面临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困境,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中,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无机化学知识,如何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环境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是无机化学在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从一下几点着手,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竞争力。

1、做好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无机化学主要介绍了四大平衡、两大结构、元素化学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下,我们既要保持无机化学学科框架的整体性,还要满足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需求, 这就导致了我们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学生的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

预习的效果如何我们采用直接引用及课堂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预习情况,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对不易理解的地方作出标识,上课老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就有了重点。如配位化合物及配位平衡,学生在高中时没有接触过,尤其是平衡的有关计算,学生预习起来可能一头雾水,但通过预习,至少对内容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通过上课老师的详细讲解,课堂上学生基本九能掌握内容的九成。总之,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具有自己掌握不断更新的科技知识的能力,以满足在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们采用启发式及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要课前精心准备,课前有目的的对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课上提问,让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回答有问题的,组织学生讨论,派出代表对答案进行修改或补充,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如:在讲解溶液渗透压时,先以输液挂盐水为例引入,问学生“输液时应该使用浓度多大的氯化钠溶液, 浓度过大或过小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并造成什么后果”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要讲的稀溶液的渗透压。通过这样的引入,既能培养学生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营造了好的教学气氛,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如,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这两章是无机化学中的一个难点。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感到在短时间内难以正确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三维立体图片并借助动画来反映一些动态的变化过程,(如,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形象生动,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这些做法充分保证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对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兴趣及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改革考试模式、突出实践技能

考试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它可以客观地评价该教师的教学效果。我们前期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还是沿用传统的考试模式。传统的闭卷考试正日益彰显出其不足之处,尤其是近年来招生文理兼收,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化学基础差别很大,文科生的理论知识差但动手能力并不比理科生逊色,“一试成败论英雄”显然不合理;除此之外,由于要达到一定的考试通过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就会倾向于应试教育,“知识面”处处点到,但都不深入,学生也总是抱怨所学的知识点多而杂,但也必须围绕考试这个指挥棒转,及格才能毕业。

鑒于传统的考试模式的弊端,我们对无机化学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综合考察。具体做法为:将期末成绩分成平时成绩、实验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细化平时成绩、突出实践技能、注重知识的灵活应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改革,使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学习更有兴趣,并感到所学知识对其专业有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接受性学习变为研究性、创新性学习。通过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教学责任感,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改进教学方法,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使该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试方法、试题评价等各方面都有质的飞跃,使课程建设更完善、科学、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4、教学过程联系本专业的发展

无机化学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而且有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但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将相关的生物技术专业知识融入到无机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的无机化学的知识与他们所学专业有联系,这样不仅能加强化学基础教学,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质量上也能得到相应提高。如,在讲到反应速率的问题时, 可以结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介绍为什么食品、药品有保质期,并且不同食品、药品保质期不同。在讲到元素化学部分时,可介绍《中国药典》中的一些关于无机原料药的介绍。这样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课堂知识,同时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他们对无机化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的摸索和探讨适合于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尽可能的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晓华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中国教育教学杂志[J]2006,12卷第148期(9-11)

[2]龚淑华,周晓华等.农科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模式的探讨[J].北京农学院学报(增刊),2004;19(增刊):169~171

无机化学改革 篇11

1 针对无机化学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做好学生的导师

无机化学的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这些学生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和稳定,有的因刚离开家而郁郁寡欢;有的因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而抱怨,甚至不知所措;有的因为被调配到自己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而产生逆反心理,心态很不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对一门课程感兴趣很难。面对这种情况,从事化学专业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教学的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理解和关心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次,大学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优化他们的智能结构,即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等。而这些对大一学生而言恰恰是弱项。我们国家的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且重成绩轻能力,所以大多大一学生在中学为高考而奋斗,学习较为被动,自学能力较差。因此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除传授知识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把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给他们,做好他们的引路人。

2 根据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近年来,化学学科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化学学科水平显著提高,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以实验为主到以实验与理论并重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化学学科之间以及其他学科交叉渗透,融合日趋明显[2]。而在理工科化学系列课程中,由于大一化学的教学对象决定了它在为其它化学系列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同时,还担负着衔接高中化学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对中学化学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了解。目前,中学化学教改的主要趋势是适当降低理论深度,拓展知识面,着眼于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兼顾全体高中学生和部分有可能进入高校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不同需要,形成几套各具特点和风格的新教材。鉴于这种情况,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意他们的特点,找准无机化学的合理起点,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下面就大学与中学化学内容的衔接举例说明。

2.1 物质结构

在原子结构部分,高中化学具体介绍了原子的组成和基本性质,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基本特征,短周期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初步讨论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但只是介绍了原子结构的基本结论,没有介绍玻尔理论,也没有建立量子力学的概念。分子结构部分,高中化学也没有建立分子结构的完整理论,只是讨论共价键的基本概念,这与近代化学键概念相差甚远。可见中学教改后高中化学的理论深度有所降低,而大学化学理论起点又比较高,这样大一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理论时有了知识断层,学起来非常吃力。所以在无机化学教学中要将物质结构理论起点适当降低,从氢原子光谱入手,引入玻尔理论和量子力学的观点,再展开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研究,由浅入深的学习。应适应简化经典化学键的概念,以近代化学键理论为起点,较系统地介绍杂化轨道理论,晶体场理论等。重点讨论分子构型、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2 宏观化学原理

这部分内容包括:热力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平衡及平衡的移动、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平衡、氧化还原等。高中化学对化学平衡、酸碱平衡介绍的比较详细,化学热效应,化学反应速率、氧化还原等有所涉及,而配位平衡等几乎是空白。比较注重在实验基础上提出概念和定性分析,但基本没有量的概念,如平衡常数,速率常数等概念。而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宏观化学原理的核心内容,教学中要恰当地把握这部分的起点。如在热力学基础和介绍热力学三大定律时,要特别注意热力学概念的严密性和完善性;在一些具体热力学计算中,应当减少物理过程而注重化学反应过程,应注意过程的宏观量与反应限度的关系。在化学平衡部分,由于高中化学对这部分内容介绍的比较详细。无机化学可适当简化对它们的定性讨论,注重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进行定量的计算和对平衡移动的热力学讨论。另外,高中化学中用电离理论处理酸碱平衡,有很大的局限性,由此引入酸碱质子理论,并以此为讨论酸碱理论的起点,这样不仅使酸碱的种类得以简化和统一处理,还有利于与酸碱电子理论衔接,并较好地避免了与高中化学内容的重复。

2.3 元素化学

元素化学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和简单生物体。内容非常多而且庞杂,规律性差。高中化学重点讨论了卤素、硫、氮、磷、钠、硅、铝、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丰富,牵涉面广。无机化学在处理元素化学内容时应尽可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用代表性元素及化合物阐明结构与性质、制备和用途的内在联系,并将其应用生动地展示出来。首先,在高中化学基础上叙述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通性,强化基本化学能力的训练,如: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学反应产物的判断和方程式的书写。其次,适当精简与高中化学重复的元素化学内容,重点介绍在新科技领域具有实际应用或潜在应用价值的化合物。第三,介绍化学原理在典型工业产品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既提高元素化学的理论性又体现工科特点。第四,将元素化学内容置身于现代新科技发展背景之中,广泛触及能源、材料、信息、环境、生命中的化学知识,以拓宽视野适应21世纪的需要。

3 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选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的教学方法也需不断创新,如陶行知所言,“教的法子要依据学的法子”[3]。鉴于无机化学教学对象和内容的特殊性,无机化学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进行适当的变革,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比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跃,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1 选择合适的起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无机化学面对的是大一新生,化学学科素质参差不齐,又考虑到高校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大一化学教学要着眼于与中学化学教材选修内容相衔接,使学生顺利过渡,不出现知识断层;同时以现代观点组织无机化学教学,起点略低,终点要高。这样既符合认识规律,又导向现代层次。此外,还要做到点精面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一定要阐述清楚,同时不必拘泥于强调与中学化学衔接,而应让学生广泛接触新科技,新的知识领域,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逐渐将其引入丰富多彩功能神奇的化学世界。最后,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善于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正确了解科学过程和方法,学习科学思想和精神,形成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

3.2 确立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

中学化学教学普遍存在追求升学率,重课堂轻实验的倾向,所以大一学生普遍实验基础较差,实验能力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那么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要让学生对实验课和理论课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既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又要会用实验现象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对元素化学的学习尤为重要。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容忍学生实验中的错误,适当给学生一些评价,鼓励其聪明才智和个性,拓宽每位学生的思路,并及时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积累,相互借鉴他人的长处,既实现实验技能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思维方法上得到有效训练。

3.3 采用多种现代化种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内容日趋丰富,新知识,新成果不断引入,而教学时数日渐压缩的形势下,采用配套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充分提高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就显得非常重要。大一学生对宏观概念理解较好,而对微观结构缺乏想象力,有时甚至将宏观概念强加于微观结构的解释。面对这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借助模型、挂图、幻灯、投影、多媒体教学、网上课堂和教学录像,教学演示、录像则能较好地表示动态变化的过程,这样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既能加强教学效果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克荫.新编简明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资培训中心,1998:120-184.

[2]刘士荣,朱裕贞.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J].大学化学,1998(1):16-18.

上一篇:分级基金下一篇:法律与道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