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改革生物化学论文

2024-07-07

课程教学改革生物化学论文(精选11篇)

课程教学改革生物化学论文 篇1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复杂生命现象的科学。该课程是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又是一门成熟的学科,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教材体系、丰富的教学内容, 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生物化学同时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它与工业、农业、食品、医药和环保等各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 并且它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1 课程改革背景

临沂师范学院正在进行全面的课程体系改革, 全校教师每个人都投身于创新课程建设的行动中。我校的课程建设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从出口往回找”, 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 系统配置课程资源, 按要素建设单门课程。 (3) 建立课程研发机制, 提高课程创新能力。 (4) “教”、“学”互动, 创新教学模式。 (5) 改革评价机制, 实行动态管理。

学校以课程为载体凝聚办学行为, 单门课程以要素为单位进行建设, 强配置学生直接学习资源建设。参照国外大学课程建设与测评要素, 结合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相应观测点, 对单门课程建设标准进行提炼。在教学模式上, 要求基于现代信息设备与技术手段, 变“中学后”教育为“就业前”教育, 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实施“组织教学、服务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2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前沿学科, 它从分子层面阐述生命体的化学组成、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规律, 为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生理学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而且是大部分生物类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不仅要紧跟学校创新课程体系的步伐,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 提高实验技能,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为考取相关专业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生物化学》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精选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把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设建立在现代教育平台之上。

2.1 教学内容的精简和优化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生物化学作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它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进行研究, 因而一些概念及反应过程十分抽象和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时感到难度较大, 记忆理解的内容很多。针对课程特点, 结合各专业及其后续课程对生物化学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 删繁就简, 浓缩基础内容, 突出主线。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当今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 把重点、难点讲通讲透。同时结合专业考研需求, 根据近几年的考研趋势以及发展动态, 调整讲课的重点、难点等, 尽量把相关领域的研究最近进展及研究热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 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 突出“强调动手、加强实践、培养兴趣、积极创新”的理念, 实施循序渐进, 打破以往只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模式。

2.2 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学校课程改革要求, 进一步强化实践训练课时的比重, 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科学处理讲、练关系, 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比例设计课程并组织教学, 三分之一的教学内容采取讲授方式组织教学, 三分之一的内容以边讲边练的方式组织教学, 三分之一的内容以实验实践方式组织教学。

生物化学实施立体化课堂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出“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在一节课中,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将主要的知识点讲透, 然后围绕讲过的内容, 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进行讨论, 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 使知识得到更好的掌握和扩充。避免了传统的“满堂灌”模式,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同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设计几个教学单元, 每个教学单元都要进行一次单元测试, 以便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查形式可以是闭卷考试, 开卷考试, 论文考试等。

2.3 教学手段提升

教学手段在多年采取传统的挂图、幻灯片基础上, 已经过度到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直观效果, 增加了知识量。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需要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更要做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不能出现“读课件”的情况。

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遵循以下原则: (1) 课件制作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化难为易, 变静为动。 (3) 展现全面,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实验内容的调整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课程构建的重要环节, 其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验技术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同时,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进一步强化实践训练课时的比重, 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在实验课的开设中, 总体思路是既注重基本技能及基本知识的实用性, 又重视研究性与先进性。因此, 实验课中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 加大综合性与探索性实验内容, 适当开设设计性实验,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精神, 使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的发展更趋于合理。

2.5 学业成绩的构成

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业成绩为结构化成绩。课程成绩由主卷成绩、平时成绩和副卷成绩构成, 其比例定为:学业成绩=主卷成绩×60%+平时成绩×20%+副卷成绩×20%。

主卷成绩是课堂教学的考核, 以期末考试为准, 闭卷, 满分100分, 占学业成绩的60%。

平时成绩主要由单元测试、考勤和平时作业等成绩构成, 占学业成绩的20%。

副卷成绩主要由学生实验报告成绩和实验技能测试成绩构成, 占学业成绩的20%。

学业成绩、主卷成绩和副卷成绩必须均达到或超过60分, 本课程成绩方为及格, 予以相应的学分。

3 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 本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 由于采用三个三分之一教学模式, 理论讲授学时减少, 讲课内容进行了精简, 如何把握学时和课程内容的讲授, 有待进一步探讨。

(2) 学生压力变大, 部分同学感觉非常吃力, 极个别同学干脆放弃了学习。如何提高和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 也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总之, 在全校创新课程体系及创新课程建设的新形势下, 只有不断更新观念, 用新思维、新观点、新方式来改革教学, 才能符合新时代对大学教师的要求。

摘要:本文讨论了《生物化学》课程根据学校创新课程建设要求所做的一些创新改革措施和方法, 经过教学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化学,创新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镜言, 朱圣庚, 徐长法.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2.

[2]王丽燕.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 2008 (29) .

[3]张兰杰, 辛广, 邹德生.《生物化学》教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0 (6) :50~53.

课程教学改革生物化学论文 篇2

关键词:教学改革;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精细化学品化学的重任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它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我校自增设应用化学专业以来,开设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已有十多年历史,伴随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层次跟心理各不相同,面对这些不同,该课程面临了新的挑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1)精细化学品种类多,涉猎广泛,学生普遍感到教学内容多而杂,知识点多,在期末复习迎考时感到无头绪,造成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

(2)随着精细化工的发展,不断产生各种新技术、新概念,一些新型特种功能的精细化学品也不断面世,以至于现有的旧版教材已跟不上时代潮流,因此教学内容迫切需要改革。

(3)该课程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践,但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实践锻炼不足,而市场迫切需要具有扎实精细化工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这中间造成了脱节。

(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习惯于被动听讲,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

总之,《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喜忧参半,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这需要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办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改革教学内容。

精细化学品种类繁多,品种涵盖表面活性剂、农药、合成材料助剂、颜料、香料和食品添加剂、水处理化学品、化妆品、精细陶瓷、皮革化学品、含稀土的精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信息化学品、荧光增白剂、胶粘剂等诸多领域。

因此精细化学品的教材内容十分繁杂,知识点多而小。

而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工也出现大量的新门类、新品种,并发展出许多新技术、新工艺。

而我校安排该门课程理论教学课时为48学时,如此多的内容在有限的课时中是不能面面俱到,全部讲授完的。

同时我校又是一所省属高校,本着学校“立足南通,服务江苏,面向全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的服务定位,该课程的建设也要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所以我们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联系本专业与本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突出教学重点。

纵观精细化学品化学的教学内容,虽然精细化学品品种繁多,用途也不尽相同,但其中有些品种还是具有相同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化学结构方面剖析它们的相同之处,通过融会贯通,使其重新组合为一个单元。

如大多数涂料和粘合剂都以天然和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为主体材料,而且在品种类别、合成方法、辅助材料和施工方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因此可以将它们归并为涂料单元。

依此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成以下几个单元:①绪论。

②表面活性剂单元。

包括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

③香料单元。

包括香料、香精、化妆品等。

④染料单元。

包括染料、颜料、荧光增白剂。

⑤涂料单元。

包括涂料、胶粘剂等。

⑥合成材料助剂单元。

⑦农药单元。

⑧食品添加剂单元。

⑨新型精细化学品单元。

这样归纳后,各教学内容层次较为分明,避免学生孤立、片面地了解某一类产品,也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相互联系起来,而且能触类旁通。

二、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化教学主体的角色

传统的教学采取了“填鸭式”方法,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课,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采取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我校的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拥有形式多样、外表美观、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增加了课堂知识量,使教学重点更突出化、生动化,而且使学生在形象、交互的教学环境中接受大量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后课堂教学内容多,板书少,速度快,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上课容易开小差,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因此,对一些重难点教学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容易接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采用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2.教师主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精细化学品门类多,发展快,更新频,要想学生真正掌握精细化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就要求采用教师主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介绍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路,学生查询资料后在课堂展开讨论。

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展开教学互动。

多媒体课件教学涵盖内容多、信息量大、不易记笔记,而网络教学资源具有丰富性、及时性、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为此我们利用学校网络教育平台——Blackboard建立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其中包含以下主要模块:①课程简介及主讲教师简介:主要介绍课程的基本概况。

②课程资源:其内容包括:教学大纲、参考教材、授课教案、参考文献、教学课件、习题、教学资源、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等。

③论坛:学生可在任何时间提出问题与教师互动交流,教师进行答疑等。

这排除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障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困难、需求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强调教学实践,加强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但并没有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实验课。

因此我们在后续课程《应用化学实验》中设置了该课程的相关实验,如表面活性剂复配制洗发香波,雪花膏等内容。

另外,在课程结束后的专业实习中,安排学生深入车间,全面了解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操作、销售等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精细化学品特点的理解。

通过各种不同的实验和实习,不断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调整考核方式,加强学生能力的考核

课程考试只是一种手段,不能作为最终目的,课程考试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看是否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否具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对所考知识死记硬背,出现高分值低能力的现象。

因此需要对考核形式进行变革,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

现在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与笔试相结合,同时逐步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

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课后搜集资料等方面,比重为30%。

笔试占总成绩的70%,在考试内容上主要考察学生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探究能力,笔试中以客观型试题为主,便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在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重组和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后续实践课程的联系和调整考核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我国及地区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榴强.精细化工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杨锦宗,张淑芬.21世纪的精细化工[J].化工进展.,19(1):14-17.

[3]陈平,张岐.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内容的重组及更新[J].高等理科教育.,(2):47-49.

[4]徐晓勇,王成云,王利民等.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3):29-31.

课程教学改革生物化学论文 篇3

关键词:生物化学;高职检验专业;教学设计

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提出了“培养道德高尚,理论扎实,操作娴熟,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基础课程,也是检验专业重要的基础专业课。我院生化教研组对生物化学课进行了优化设计。

一、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定位

医学生物化学是研究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规律的一门学科。生物化学以生物学、有机化学为理论支撑,是检验专业重要的基础专业课。只有掌握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检验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发挥检验专业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1.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综合素质为导向,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理念,生化教研组确立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理论、生物学功能及理化性质;熟悉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生化意义;了解代谢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具备生化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将理论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最后是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的品质及奉献与服务的精神;团队合作的意识。

2.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是内容多、课时少,对理论、抽象、实践能力要求高。医学检验专业选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易振主编,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的教材。该教材通俗易懂、理实结合,突出素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且涉及的内容和深度比较符合检验专业教学的要求。但知识结构层次不分明,有些知识过于陈旧、复杂。由此,生化教研组将整个教材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静态生化、动态生化、基因信息的传递、临床实践,同时对教学内容的顺序与课时分配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此外,为了突出重点、难点内容,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教研组补充了知识链接、案例分析;同时删除了学生普遍认为较抽象、难以理解、与实际临床联系较少的内容,如信号通路、分子生物学相关的实验等,从而进一步简化、优化教学内容。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整个教学设计紧扣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教师引领、学生为中心为原则,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切入点,设计情景学习,学生全程参与,实现理实一体化。同时以职业岗位应用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能力。

1.学生情况分析

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招收的是高中起点的学生,其中文科生缺乏生物学及化学等相关知识,总体情况欠佳,增加了本学科的学习难度。此外,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差。但从另一方面看,学院学生以女生为主,课堂纪律好,学习积极性高,态度端正,因此整体学习氛围好,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2.教法设计

根据学情分析及学院的实际情况,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实践教学法。

3.学法分析

针对以上的教学方法,生化教研组设计以下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评价体系

整个教学评价体系分为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包括:校内学生评价、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学校教学督导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占最终成绩的10%,包含作业、课堂回答問题、学习态度;实验考核占最终成绩的30%,包含实验报告、技能考试;考试考核占最终成绩的60%,包含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这样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结果,也注重过程,体现了对素质能力的培养,保证了有效的教学质量。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设计理念紧扣高职高专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着重动手能力培养,最终强化职业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与内容、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重新设计,突出了医学检验专业岗位特色,为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检验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左秀凤,郭去霞,杨莉.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4):553-555.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4

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践和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调整,以期提高食品相关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 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准绳,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指向和教学进程[2]。纵观目前食品生物化学教材,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介绍了生物体中以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和酶为主的主要物质类型及其功能; 另一方面则介绍了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另外还涉及食品在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以及食品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物质分离和检测的技术。该课程内容较多,且错综复杂。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进行合理安排,调整侧重点地进行讲授。

例如,本校开设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主要有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烹饪与营养教育两个专业。在食品生物化学的学习中, 物质代谢过程一直是学习的难点。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学生,其最终的培养目标是能在食品、商检、卫生防疫等领域从事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技术或管理工作。所以,对该专业教学重点应侧重糖类、脂类、酶化学和食品的色香味化学以及食品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技术等,这些都是与学生的专业课程联系更为紧密的章节,而没有必要在物质代谢这一章上花太多时间,否则容易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而对于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来讲,为了能够使其对营养科学理论有深刻的理解,结合本专业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物质代谢是需要重点讲解的部分,而其中又以葡萄糖的代谢作为重中之重, 着重讲解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三个相互联系的物质与能量代谢体系。

2 理论结合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习化难为易。大部分学生对于单纯的理论很难产生兴趣,而采用案例法教学,尤其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案例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更易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在讲授糖的性质时,可以联系面包制作中的美拉德反应; 在讲授蛋白质定量方法时,可以联系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 在讲授维生素时,可以联系大航海时代的坏血症; 在讲授酶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添加酶制剂的洗衣粉、牙膏、沐浴乳等。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学实践证明,理论结合实际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另外,食品生物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单纯靠教材内容讲授将显得过于陈旧,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而学生往往对当下前沿的生物科学知识颇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素材、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参加国内外有关科研或教研会议等,甚至可以组织学生聆听国内外生物界知名学者的报告会,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当前研究新进展的兴趣[3]。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

目前,“讲授法”由于其通俗化和直接化的特点,仍是十分传统而普遍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食品生物化学这们信息量大的课程来讲,仍是最简洁和高效的手段,但同时其也存在着很大弊端,就是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图表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等[1]。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具体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启发性与开放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不法商人要在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为什么面包烘烤过程中会产生金黄色,为什么加热能够降低蛋白质的溶解性,生命为何偏爱螺旋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具有不同意见的组之间可以展开辩论。另外,学生还可以选择一个小专题通过PPT在课堂上报告。这些举措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学习,许多学生在讨论或报告中表现优秀。

4 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食品生物化学本就是一门内容繁杂,理论较为抽象的课程,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在教学中能正确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已是目前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具有图、文、声、像互相结合的优点。当然,除了采用多媒体,我们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整合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维尔特·雷文 ( Walter Lewin) 讲课水平很高,他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原因是他的课堂中每次都是很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其中有幻灯片投影,有PPT讲稿,有演示实验,有传统的粉笔板书,还有音频视频资料等等。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能够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状态,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从而避免了枯燥、乏味与抽象的接受理论知识。

5 理论与实验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基本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考虑到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就业方向,我们在其见习环节就带学生参观了食品企业的检验部门以及食品药品检验所,使他们明确自己工作所需掌握的技能。同时,学校也配备了良好的实验室条件,保证食品生化实验能够开设相关的专业实验,例如淀粉酶活力的测定、核酸的分离和鉴定、果蔬等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血糖的测定、油脂的酸价和氧化值测定等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大多是验证性的、被动式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4]。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多采用“学生自学 - 课堂提问 - 学生实验 - 讨论和总结 - 撰写实验报告”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6 综合考察学习情况,建立复合型考核体系

考核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评估。以往的食品生物化学考核多是以期末考试定最后成绩,而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较之以往,我们会从多个方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出一些开放性较强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甚至演讲; 安排学生撰写专题论文; 在期末考试试卷中,除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还设计一些综合性、应用性强的题目,如: 食糖跟人体肥胖有没有必然联系? 为什么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代谢物质的共同通路? 蛋白质 ( 或核酸) 制备与研究相关实验主要涉及哪几个环节等,通过这些题目考核学生对知识综合掌握的程度。最后再将学生平时的成绩、论文、演讲、实验报告、实验技能、期末考试等 部分按不 同比例折 算,得到学生 的最终成 绩[5]。这样的考核体系,不但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全面的学习, 也能较全面的反映学生对食品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

7 结 语

为了更好的讲授食品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紧扣教学目标,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践和考核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调整,充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和锻炼他们动口、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才能使食品生物化学教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出更多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食品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食品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以后的专业课学习、科研甚至就业都大有裨益。然而,由于知识点太多,学习难记忆、难理解,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鉴于此,笔者针对食品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践和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调整,以期提高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佩艳,尹飞,刘建学,等.《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69-170.

[2]李森.教与学——关于生物化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与交流[J].生命的化学,2013,33(1):109-111.

[3]乌云格日勒.关于深化生物教学改革的初步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4):228-229.

[4]尹龙飞,付永前,徐慧君,等.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62-64.

课程教学改革生物化学论文 篇5

【关键词】双语教学;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评价

教育部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实行双语教学 ,并提出今后本科教育课程的20%以上必须进行双语教学。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打破了学科的界线,把各学科联系在一起。当今,生物化学及其相关学科迅猛发展,生物化学新的术语和概念层出不穷,作为医学、生物学和农学等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所触及的学科前沿广而深、其发展也为生物产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技术原理。相对国外的生物类学科,我国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展还较为落后,为赶上国外的科研水平,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和专业院校先后展开了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经验和成绩。在医学类大学,生物化学在临床医学、检验医学与药学等课程设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研究生入学的重点必考课程。为适应时代要求,许多医学院校正在试行该门课程的双语教学。然而真正实现医学生化双语教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师资问题、学生接受能力问题、教材合理化问题等【2】。由于我们现在还处于医学生化双语教学模式的摸索阶段,所以完善的反馈评价体系是进一步做好双语教学的有力支持。

各大院校大多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查法来得到教学反馈信息【1】。这种方法直接、简单,易执行。但不利于老师及时得到学生学习信息,从而调整教学方法、进度,造成某些同学因为一时的语言障碍,损坏了学习生化知识积极性;而且医学生化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学术交流,单纯的试卷考查,不能更全面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我国高校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度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的医学生化双语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措施,拟建立较完善的医学生化双语教学评价平台:

1选择合适的教学阶段授课,有针对性的教学。

由于英语教学费时较多,如果生化所有内容一开始就采用双语教学,难以保证按时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对上学期刚上完生物化学的学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医学生化双语专题》。主要讲述生物化学课程的一部分内容(如常令学生头痛的生物体内几大分子的物质代谢、生物能的转化和利用)和生化学科前沿知识(如分子克隆技术、人造儿“辛西娅”的相关知识等)。由于学生先期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本课程略去或简单介绍涉及生物化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体内物质代谢、调节及了解生化的进展,同时掌握生物化学领域的主要专业英语词汇和写作方法,能够初步地运用英文进行专业文献的阅读和写作,通过使用“原汁原味”的英语原版教材,学习了解国外的科研文章写作形式,以及对问题的分析思维方式。

2建设网络课程平台,形成教学互动

由于大学教学的特点——流动的学生,流动的教师,使得课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交流变得很困难,同学们课上的疑问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老师的教学实时监控也不能做到。但网络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通过生化双语网站大家可以把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不仅老师可以解答,同学们之间也可以解决。而且学生也可以把老师上课时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网络来传递,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中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生化外文的网站、外文教学动画或外国知名大学的生化网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化的国际化氛围;学生也可通过注册进入网站把自己找到的相关外文资料上传、共享;也可以在网站上以英文形式发问,讨论。当然对于同学的种种“作为”会成为他们该学科的重要考核指标。这样,通过网络平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建立了一个教与学反馈评价的窗口。

3进行全面的学习考核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科研工作、获取信息、出国深造都离不开高超的专业英语水平。过去人们常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人们常说“掌握英语和计算机,走遍天下都不怕。”尽管这种说法过于偏激,但是精通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已经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素质。医学高校教学方式需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生变革,强调学生应在巩固专业基础的同时,扩大专业知识面,深入了解学科發展,激发和提高创新能力。但如何来考查教学效果呢,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考核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结束时的考查,主要采用卷面答题与小组讨论两种形式。卷面为全英文试题,80%-90%为客观性的选择题,剩余的则为主观性问答题。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生化知识和基本的专业英文阅读能力。主观题,可英文作答也可汉语作答(专业词汇必须英文),当然根据语言的运用情况不同,成绩是不同的;也提倡在试卷中有开放性的问答题,这种题型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英文生化专业的写作能力。这是因为大学生要成为一个素质全面,具备牢固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人才,学术交流能力是必要条件之一当前学术交流多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主要途径,因此应具备一定的专业英文书面表达能力。另外一种重要的考查形式——全英语小组讨论。由于我国外语教育一度培养了那么多的“英语哑巴”和“英语聋子”, 随着科学发展的需要,学术交流的形式越来越多,国际间的学术互访面对面的交流和学术讲座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一般是国际学术交流的官方语言,熟练掌握专业英语能为学术交流提供极为方便有利的条件。如果从大学开始,让学生耳濡目染专业英语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将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更有效地把握科研动态,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展开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全英语小组讨论考查。考查时,由老师给出某一命题,并给出一定的评分标准,由4-6人组成小组进行全英文的讨论,由小组成员最终给每位成员评定打分。最后该学科的成绩由平时成绩(网络课堂成绩)、卷面分、讨论小组得分,按一定比例给出。

以上是笔者结合多年的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实践摸索的一套医学生化双语教学评价平台。当然,该平台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还没找到较好的符合我国升学情况的“原汁原味”的生化英文教材;还有某些较好的外国网站属收费网站;等等。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多多提出更好更完善的意见,真正的把该平台搭建的更完美,更结实!

参考文献

[1]李晓韬. 关于生物化学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7;24:161~162

[2]熊静,黎宇宁.双语教学实践初探.咸宁学院学报,2005;4:149~150.

作者简介:赵颖,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工作

课题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0-07-39

课程教学改革生物化学论文 篇6

关键词:创新,食品生物化学,课程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有食品的成分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贮运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以及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食品生物化学包括生物化学和食品化学两方面,理论性较强,各章节之间缺乏普遍规律性[1]。如何教学相长,协同创新,使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目标,提升专业技能。笔者总结食品生物化学的课程教学改革经验,供交流讨论。

一、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的主要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为学生从事食品加工生产、食品质控检测等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团队合作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食品生物化学前期或者同修课程有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后续关系密切的专业课程有食品营养与应用、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等。因此,在教学内容中,食品的成分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是重点,食品贮藏运输过程中的化学变化是难点,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仅作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搭建起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做好桥梁的角色。

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也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教学团队与时俱进,针对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提问式、启发式、小组合作式、任务驱动式、案例式、等生动而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创新和个性发展[2]。

(一)课程内容选择

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由浅入深,由易及难,课程章节设置如下:先学无机营养素水分和矿物质,然后是三大能量物质糖、蛋白质、脂肪,接着是核酸、酶和维生素,最后学习生物氧化、物质代谢、食品中的色香味。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注意给予辅助手段和支撑材料,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模式方面,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多样

在矿物质的学习中,设置了任务驱动法。老师提供专业参考书籍和学习网站,由各个小组组员分工协作,查阅资料,制作ppt,课堂演讲,组间组内互相点评。在这项小组ppt工作完成后,再模仿最近大热的中国成语大赛设置了猜词游戏,需要小组合作完成。对课程知识做一个强化和总结,提高了同学们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乐趣。

在糖、脂肪、蛋白质的学习中,知识目标为有机物结构、能力目标为有机物的性质,综合目标为有机物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和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在糖类的学习中,结构方面以糖苷键为契机,设置了球棍模型环节,让同学们利用教具拼出葡萄糖、果糖的链式结构、环式结构,解决了糖苷键的构型这个关键点,对于双糖、低聚糖以及多糖的结构都迎刃而解了。在脂肪的教学中,引入了案例分析,以爱斯基摩人饮食以海鱼等为主,没有蔬菜水果。而结果竟然是他们没有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甚至连坏血病都没有。通过案例引起同学对脂肪内容的兴趣,再在其后的脂肪结构中,讲述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性质,结合生活介绍了DHA、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后同学们解答爱斯基摩人心血管健康的原因。同学们兴趣很高,课程教学效果反馈也非常好。

三、实验教学改革提升综合技能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手段[3]。在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的同时,探索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也非常有必要。

(一)注重讨论分析环节

实训项目的开设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小组充分讨论,例如在实验前,学生预习实验后提出问题,如试剂耗材的更换、实验条件的改变;推断可能导致的结果。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也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验项目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供开放式实验平台

鼓励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在开放实验室进行一些探索性实验,如自己设计的实验、教师的科研课题、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等。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促进了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中,理论教学要注意“适度、够用,学以致用”的原则,实训教学要注意“合作讨论,提升技能,提升综合素养”的原则。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经过教学改革后,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为重点目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实验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2]蓝耀宏.PBL教学模式在“食品生物化学”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8).

课程教学改革生物化学论文 篇7

关键词: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医学院校之所以开设基础生物化学课程, 主要是因为虽然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要, 但是却都要求学生具备一些基础化学知识, 为了满足这个要求, 医学院将基础化学课程设置为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特别多, 而学习时间又相对少, 是当前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 既能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 又能切实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呢?接下来将从构筑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方法、重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和实施多元评价五个方面来探讨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

一、构筑教学体系

构筑教学体系即优化教学内容, 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要持续精简教学内容。针对内容的更新, 首先要求教师不断地加强学习, 积极地参加学术研讨, 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其次要求教师结合学科的前沿发展和最新的实践应用, 将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成果添加到教学体系中, 同时要剔除一些过时的知识和应用,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有用。

针对内容的精简, 一方面出于学科内容不断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学习课时不断压缩的被迫要求。在精简内容时, 必须以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为主线, 同时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生物化学的应用中, 并实时补充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

教学内容的精简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 不仅是构筑教学体系的重点, 同时也是难点, 接下来将阐述具体的精简措施。首先, 要将教学内容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 对只需了解的内容, 课堂教授时一笔带过仅作简单介绍;对需要熟悉的内容, 课堂讲授时要做到讲解详细;而对需要掌握的内容, 则需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并且需要定时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其次, 可通过引导学生课下讨论和课前预习的方式,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和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 课堂的教授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教学方法

对于基础化学这种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传统式的填鸭式教育会显得尤为枯燥无味,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就急需我们对当前的教学方式做出改革, 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而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师生之间互动的启发式教学刚好能够满足需要, 所以可考虑将启发式教学引用到当前的教学体系中, 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主导、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 具体实施时需综合考虑和规划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和任务后阶段,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到基础化学的教学中时, 可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下的时间, 比如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经常穿插一些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启发式问题, 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活跃性;而在课下, 教师也可以留一些带有启发式的作业, 最好可以引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从而使得他们充分吸收和消化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

三、重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但这并不说明多媒体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应该采用传统模式与多媒体模式相结合的方式。首先, 需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板书模式的优缺点, 传统的板书有利于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 能够将某一个知识点、重难点以及某一类问题讲解的更透彻, 但是传统的板书往往给人枯燥刻板的感觉;而多媒体技术容易将一些结尾抽象和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和图示化, 且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多, 但也具有容易使学生分心的缺点, 所以要将两者综合起来使用。

在准备多媒体课件时, 教师应该按照讲课的思路来组织幻灯片, 并适当加入一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的元素, 使其成为讲课时的辅助, 而不是仅仅将课本内容和备课笔记罗列幻灯片上;在教师讲课时, 则要注意将幻灯片和板书相结合, 幻灯片用来统领教师讲课的思路, 当遇到重难点时, 还是要用板书的形式来为学生详细讲解。

四、改革实验教学

实验课在基础化学课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帮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的概念和理论,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充分利用课时时间, 可将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对于基础性实验, 可以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自学, 而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对于验证性实验, 由于其大多枯燥无聊, 以减弱学生学习的热情, 所以可适当地减少;而对于综合性实验, 由于它的复杂性, 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 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所以可适当地增多综合性试实验。

五、实施多元评价

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 是激发学生学习、改善教学活动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机制。传统的课程评价机制比较单一, 仅用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 不仅不能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向应试教育和高分低能的方向发展。所以应该采用一种更加多元和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从评价目标上来讲, 要能反应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从评价过程来讲, 要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与最终考核相结合, 并且平时表现要占有较大的比重。

六、结语

对于医学院的学生, 生物化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 是学习其他课程和以后参加实践的基础。通过构造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方法、重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方法和实施多元评价等多种措施, 可以提高基础化学的课程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实践能力, 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凤侠, 陈治宇, 刘丽艳.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2.

[2]许红平, 张娟, 冯宁川.提高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高职生物化学平台课程的改革探索 篇8

笔者在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进行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优化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实践, 总结出若干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使生物化学平台课程较好地满足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教学和工作岗位需要, 加强了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生物化学平台课程的改革效果分析

近年来, 生物化学平台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为优秀, 学生普遍反映喜欢学习该课程。为了更好地分析生物化学平台课程的改革效果, 笔者对高职食检111班、112班的学生进行了教学质量调查, 参评学生人数为88人。

通过对下页表1的数据分析可知, 高职生物化学平台课程的改革是成功的。73.9%的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评价为优秀, 23.9%的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质量较满意, 这都充分说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可行的。

以第六项教学质量评价为例。77.2%的学生认为讲授内容充分, 教学内容新颖, 教学效果好。以往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多, 知识点繁杂, 重点不突出, 课程缺乏专业特色和实际应用案例, 实用性不强, 学生普遍反映课程难学难懂, 教师则反映该课程难教。在课程改革中, 笔者强调专业特色和实用性, 有针对性地收集实际应用案例, 采用案例教学, 以当前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事物及问题为主线, 将专业知识融会其中, 使生物化学知识及原理更加通俗易懂, 与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重点是学生学到了多少, 是否有兴趣学习, 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

注:A95表示A选项对应分数为95分, B85表示B选项对应分数为85分, 其他类推;每位学生在质量评价中, 上述各项不能全部选择为A95。

高职生物化学平台课程改革的若干体会

(一) 积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 教师是至高无上的, 是知识的传播者。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讲授过多, 而学生被动记忆, 参与少, 学习积极性低。尤其是生物化学课程知识点繁多, 会造成学生学习困难、不愿学。“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认识到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只有学生学到知识、有兴趣、愿意学习, 这种教学才是有意义的。

笔者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时, 都会思考“是否以学生为中心”, “是否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工作所需要的”等。生物化学平台课程的课时有限,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讲授教材的全部内容。在某种意义上, 教师讲得越多, 学生忘得越多。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优选整合, 突出重点和专业针对性, 精讲内容, 学生才能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要尽量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修改完善实验内容, 增加与专业学习、工作岗位相关的实验内容, 例如开设果蔬护绿、酶促褐变抑制等实验内容。学生普遍反映, 做一遍实验比教师讲十遍都有效, 印象更深刻。

此外, 笔者在课程教学中, 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项目任务, 例如增加了学生上讲台环节, 即让学生自由组合和选题, 通过实验操作或视频、图片, 现场讲解一个与食品有关的生物化学问题或现象, 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有的学生开展了以食醋鉴别真假黑米等自主实验。这种以学生为主角的上台演讲, 形式活泼, 不仅调动了课堂教学气氛, 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多项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感觉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 是普遍愿意学习的, 关键是任课教师如何引导。这就需要任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 创新思维, 找到适合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 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突出专业特色

生物化学平台课程教学知识点繁多, 但与日常生活结合紧密, 大多数理论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实际应用案例。例如土豆去皮、切丝后要用水浸泡的原理, 就与酶促褐变有关, 以此为引线, 可以介绍酶促褐变的原理和控制酶促褐变的措施, 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当然, 将课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 使学生能在实际应用中理解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 需要任课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积累, 否则单纯根据课本内容讲授, 显然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使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能持续增加,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多媒体教学的难点是如何收集有价值、有针对性的网络资源, 进而制作成有专业特色的多媒体课件, 充实丰富教学内容。笔者在多媒体教学中, 首先需要确定每个项目任务中的关键词, 然后通过百度、搜搜等网络工具搜集相关教学资源, 包括多媒体PPT课件、图片等资源, 而对于视频资源, 则可进入优酷网或央视网, 通过关键词搜索, 然后采用维棠等软件进行下载。之后根据本专业学习需要、工作岗位需要, 制作有专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多媒体课件, 包括案例、思考题、练习题、图片等, 截取整理相关视频, 并不断进行调整更新。

此外, 要主动控制和减少教师讲授时间, 充分采用视频讲解、案例分析、习题练习、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在讲解蛋白质热变性凝固时, 可以播放豆腐制作视频, 穿插提出相关问题, 既形象, 又直观。

对于课程中的很多内容, 都可以进行改造, 设置成问题, 让学生多思考, 减少以往平铺直叙的讲课方式, 变直接告诉学生知识为启发学生思考。例如, 讲述酶的专一性时, 由于大多数学生高中已经学过, 再讲理论, 显然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 教师应根据专业积累, 从学生身边日常生活出发, 提问“为何市场上有营养舒化奶产品, 这与酶的专一性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生平时没有留意的, 就容易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在设置问题时, 应避免出现纯粹的概念提问, 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 多针对实际应用案例提问方能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学生自主实验

我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强调高素质为本, 高技能为重, 并提出“用手来思考”, 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笔者在教学中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 将原有16个实验课时增加为20个课时, 用于开设学生自主实验, 并调整、修订了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验内容, 有效地提高实验课时利用率。例如, 以往氨基酸纸层析实验和氨基酸纸电泳实验是分开进行的, 而氨基酸纸层析实验有两个小时的溶剂扩展时间, 此时可以安排氨基酸纸电泳实验, 使实验空闲时间得到有效利用。此外, 在课程讲授中, 可以增加教师现场演示实验或学生演示实验, 如现场演示乳化剂使花生油、水形成乳浊液的实验, 使学生在轻松、直观的实验中掌握专业知识。这也是一种增加实验课时、提高教学效果的可行办法。

针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特色和工作岗位需要, 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实验, 即在专业教师指导下, 将学生分组, 每组3~6人, 分工合作, 自选题目, 如“马铃薯片护色方法研究”等, 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制定实验方案, 再由学生利用实验时间或平时自主完成, 并上台展示。

(四) 增强任课教师的责任感, 积极投身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平台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 部分教师认为内容基础、繁杂, 不如专业课有价值。其实要真正教好生物化学平台课程, 尤其是使缺乏专业基础的一年级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是并不容易的, 需要任课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认真对待, 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进行备课, 努力丰富自身的专业积累和文化素质, 使教学深入浅出, 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同时, 在教学中还要多进行改革和探索, 多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很多时候一个小的创意或点子, 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例如, 本人在布置生物化学作业时, 内容要求有一定的难度, 在批改学生作业时, 如能将学生作业出错的地方用相机拍照, 然后在讲解作业时结合照片进行说明, 学生就更容易知道出错的地方。实践证明, 学生非常乐意接受这种作业讲解方式, 远比以往文字或口头讲解效果好。笔者也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拍照或录像, 包括学生实验出错的内容, 在后续实验报告讲解中进行展示。也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如为何出现这种错误, 如何避免这种问题出现等等, 使学生学会思考, 加深印象。

高职生物化学平台课程改革发展

生物化学平台课程自从2010年立项建设以来, 笔者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积极开展了两年多的改革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当然, 在该课程的后续改革和实践中, 还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例如, 该课程的考核体系需要逐步完善, 包括平时表现、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自主设计实验、作业完成情况等指标, 应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期末考试的状况。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 在教学中还只能做到以教师评价为主, 还没有找到能更多地依赖学生评价的有效方法。例如, 对学生上讲台表演尝试过采用小组打分评定成绩的方式, 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学生上讲台是分散在每周进行的, 可比性不强, 而且学生之间碍于情面, 往往打的都是高分, 难以区分每组上讲台的成绩。

今后条件允许的话, 可以将本课程授课全程录像并部分上传网络, 使学生能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应积极阅读相关教改文献, 查阅相关生物化学网络精品课程, 借鉴学习他人教学改革的做法和成功案例, 不断充实完善生物化学平台课程。

参考文献

[1]凌浩, 王明跃.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1.

[2]闫景坤.高等学校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改革探讨[J].农产品加工, 2011 (12) :137-139.

[3]邵颖, 魏宗烽.高职食品生物化学教学的认识与改革探讨[J].农产品加工, 2011 (1) :111-112.

[4]魏强华.食品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收集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8) :21.

课程教学改革生物化学论文 篇9

1 授课方式的多样化

抓好课堂教学, 这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近几年, 我们多采用启发、自学、讨论、总结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在讲述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同时, 注重与临床实践联系, 针对护理专业特点, 尽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举例。在课堂讲解系统理论知识的过程中, 注重将待讲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而非枯燥的念诵, 把讲解和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边听边想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本质去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对每章的某些内容, 可让学生自己总结,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 又启发了学生。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加了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譬如:在讲授:“生物氧化”一章中, 介绍“呼吸链”概念及组成时, 可根据“呼吸链”排列顺序启发学生, 由学生自己总结水的生成过程, 这一过程虽然在教材上没有体现, 但通过“呼吸链”排列顺序的讲解可以反映出来,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 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能力。

每堂课都给学生举一些与所授知识有关的临床医学案例, 来增加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 体现出每个临床问题都涉及到复杂的生化理论知识。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为什么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尿液甚至是呼气有“烂苹果味”?给学生设置悬念, 唤起求知欲, 这样既提高了《生物化学》在医学各科中的地位, 又能技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专题讲座与网络资源的利用

要拓宽教学知识面, 单纯局限于书本上的说教, 会使叙述变得枯燥, 所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拓宽教学的知识面, 是十分必要的, 但这又往往受到教学时数的约束。我们可利用课余时间, 将每章内容与临床实践有联系的部分搞一次专题讲座, 或者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开拓, 即课后根据教师安排的内容, 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后以作业形式反馈回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的内容, 又可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拓宽知识面。

2.1 搞专题讲座

我们结合护理专业特点, 主要在护理和治疗方面拓宽一些知识面, 可在“蛋白质的化学”这一章内容讲完后, 安排一次以“患病时氨基酸补给”为题的讲座内容。通过临床上常见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氨基酸注射液的由来、使用情况以及临床上常用哪些氨基酸注射液和适应症的介绍, 使学生开阔视野, 了解生物化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 并感到学有所用, 从而增加了学习的自觉性。生物化学的专题讲座, 一学期不能泛泛的搞, 可在教材每一章内容的后面, 将生物化学与临床实践有联系的部分, 附注一个专题讲座的内容 (内容可精练一些) , 供学生课后阅读用, 也能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作用。

2.2 自我拓宽

在讲解维生素与辅酶关系后, 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维生素缺乏而产生的相应病症及如何用食物加以补充, 并且推荐食用哪些食品可以起到美容、减肥作用, 引起学生高度兴趣。

3 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当前各学科间交叉渗透广泛, 每门学科又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知识更新快。为适应学科发展和教学需要, 教师除搞好自己的本专业教学内容外, 还要对本门课程知识新的进展有所了解,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更新可通过各种形式, 如:教师外出学习深造或者参加短期培训班;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交流思想, 沟通信息, 开阔视野;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群体意识的培养, 互相切磋, 共同探讨, 达到知识“互补”的作用。我校定期举办相关科室集体备课, 效果很好。最简单的方式, 就是通过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可以收集到生物化学发展前沿的知识, 然后安排科内每名教师每月做一个题目进行内部的讲座, 对知识更新有很大帮助。

4 提高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智力

智力包括学习、记忆、思维、观察、实践各种能力, 在实用性人才培养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相辅相承的, 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 能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 转变为自身的知识。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传授知识与开发学生智力相结合, 经常提些“为什么”让学生思考, 并适当开辟一些知识竞赛、自我测试等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 教会学生学会看书, 在自学过程中多问为什么。通过上述种种方式来提高学习兴趣, 开发了学生智力。

5 必要的语言设计

教师的授课是实现书面到口头讲述的转化。在上课之前对所书写教案进行一些符合演讲的设计, 使语言精练、清晰而风趣, 并运用形象贴切的动作、表情, 达到内容与语言动作的完美和谐。

5.1 语调节奏的设计

教师上课要情绪饱满、感情丰富, 耐心启发, 循循善诱。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 充分利用语言语调技巧, 对所讲内容进行语言语调节奏的具体设计。设计的重点是对授课重点内容给予重点处理。声音要抑扬顿挫, 清晰响亮, 富于节奏感, 避免清淡乏味、平铺直叙或装腔作势的故弄玄虚, 使内容得到进一步强化。要做到语言准确、精练, 语速稍慢尤其是对强调的重点内容要进行较慢的讲解, 给学生思考与回味的时间;吐字清晰、字正腔圆, 避免含糊不清。

语言语调设计有三个依据, 一是根据授课内容和表达的需要, 在熟知讲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二是考虑个人声音上的特点, 扬长避短。也就是说, 确定语调因素的变化范围, 要与授课教师本身的嗓音条件相符合, 任何脱离自己实际情况的设计, 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三是要符合学生心理和对声音的审美要求。

5.2 体态语言设计

体态语言即说话人的表情、手势和动作。在各类口语表达中, 体态语言是较为丰富和夸张且富于感染力、说服力的。通过体态语言设计, 使表情、手势动作与课堂内容完整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把下意识动作变为有意识的动作, 以便形象和生动地表现授课内容。如讲述蛋白质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时, 可以伸出左手、右手分别代表氨基酸的羧基和氨基, 再让一个同学上讲台配合表演, 氨基酸的连接即两个人手拉手, 并举起拉着的手启发同学记忆肽键的定义, 这样的动作配合讲课, 使学生有一种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感觉, 印象深刻, 从而容易掌握和记忆这一复杂内容。在多变的富有一定内涵的体态语言配合下, 将声、言、态协调一致, 定会取得理想的授课效果。

摘要:《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广泛, 涉及的学科众多, 要求教师知识面广且随时掌握学科的最新进展。同时该课程教学内容庞杂, 但课堂教学时间极其有限。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基础差, 学习难度大、压力重。本文从生化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语言设计等方面对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初探 篇10

关键词结构化学教学方法原则规律

结构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规律的学科,是以电子因素和空间因素两条主线阐明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能和应用的一个化学分支学科。作为一门数理要求较高的化学类专业课程,结构化学涉及面广,需要高等数学以及多门化学专业课程的内容作为支撑,同时其内容抽象,具有极强理论性、实验性和应用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由于课程难度大,学生容易产生排斥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己从事结构化学课程教学的经验,就该课程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教学改进法作一探讨。

一、课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推导应以基本思路为引导

结构化学课程中有着大量的理论推导,其过程中微分、积分和微分方程等数学知识出现频繁,而化学类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在高等数学方面接受的训练明显不足,在接触到这些知识点的时候普遍觉得不易理解和掌握,进而对课程产生排斥心理。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对重要的数学推导过程,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出推导过程的“基本思路”,明确处理问题的条理性。在处理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坚持以“基本思路”作引导,逐步进行,能够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如讲解“一维势箱”前,可以先将量子力学处理微观体系的基本思路加以介绍,即根据量子力学假设建立体系模型一寻找体系哈密顿算符一应用数学方法解方程一讨论方程解的实际物理意义,并在具体处理势箱体系的过程中按照这一思路逐步讲解,帮助学生在繁杂晦涩的数学推导中理解和掌握问题的实质精髓。而当学生掌握“基本思路”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用类比的思路方法处理问题,问题的结论也就更容易得出了。

(二)抽象的微观运动应实现形象化

结构化学是一门研究微观粒子运动特性的学科,其内容和学生先前课程中接触的宏观领域的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即“波粒二象性”。对于微观体系的运动,结构化学中有着自己的“统计解释”。由于这种本质上的差别,导致结构化学中的很多结论非常的抽象,不易理解。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将抽象的结构化学知识点和相关学科中的知识点二者结合起来,利用类比的方法,将抽象变为形象,启发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掌握微观现象,认识微观规律。例如,“电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可以和“经典波动中的驻波方程”相类比。此外,“电子云的空间分布”、“波函数”等均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加以讲解比较,提高教学效果。

(三)理论结果的物理意义应予以阐明

在结构化学的课程中,很多体系的结论都是通过数学方法得到的。而这样的结论在课程中更重要的是向学生阐释所对应的化学上的意义。教学中应避免在对问题的物理意义还没有理解之时就盲目地进行繁琐的数学推导。应明确教学中的主次关系,以理解物理意义、解释实验事实为指导,数学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在课堂上可以加强调动学生们对数学结论所对应的物理意义的讨论,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一维势箱中的粒子”,通过数学方法求得体系的能量和波函数表达式之后,还应该及时地对其物理意义进行探讨。通过数学结果指出一维势箱中所得出一些与宏观体系不同的量子效应,如“能量量子化”、“零点能”、“平均位置”、“平均动量”等,通过对这些物理意义的深入讨论,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简单公式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课程的掌握,加强学生对微觀体系与宏观体系间差别的认知。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改进之处

(一)改进教学方法,活跃学生思想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书本知识“填鸭式”地宣读给学生,由于时间的有限和方法的不当,学生往往对突然而来的大量知识产生抵触厌学的情绪,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课程教学应紧抓大纲,采取提纲铺路的办法,编制一定的预习提纲,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提前告知学生,布置课堂预习作业,帮助学生在课前了解课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有了这样的自主预习,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听讲和学习。此外,课后还应鼓励学生和老师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课前预习、课后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方法。多媒体将声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教学的可视性,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具有传统的板书教学所不可比拟的强大优势。如课程中原子轨道的图像、对称性等内容,直观讲解效果很差,学生难以理解;当采用多媒体软件如flash、3DMAX等软件进行制作,模拟原子、分子等,可以将抽象的化学反应过程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利用Power Point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也省去了繁冗的板书和过多的枯燥讲解,可以在有限的课时中传授和讲解更多的知识,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以科研促进教学,注重研究教学,反映学科变化

现代科学发展势头迅猛,而教材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更新周期都比较长。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改变,对于讲稿应不断改进,紧抓当前相关研究热点,充实课程内容。这就要求当今的高校教师不能满足于单纯的教学工作,还应该通过科学研究来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在科研中紧抓学科前沿,并不断地将新的科研动态、知识引入课堂,丰富课堂内容。例如,相对论效应在化学中的运用、簇合物结构化学、超分子结构化学、晶体结构化学以及元素结构化学等新知识,都可以有选择性地充实到课程中来。这些新知识的引入不仅可以使得课程能够及时地反映当前学科热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也可以为学生后续课程的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在进行科研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与教学目标和要求相适应的课程论文,引导学生加入到自身科研中,从事有兴趣的研究活动,尝试应用结构化学,量子化学的理论去解释化学现象,从而在应用理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理论化学家Hoffmann R,曾说过:“化学理论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一种思维体制,以总结更新知识”。结构化学作为一门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应注重为学生的学习培训提供一种值得借鉴的思维体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到课程的特殊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得当的教法将深奥晦涩的知识点转变成易于接受的结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课程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性思维,养成其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课程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所接受,为他们的未来提供知识的积淀。

课程教学改革生物化学论文 篇11

关键词: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精细化学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在整个化学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工发展水平高低主要标志之一。对我国精细化学品行业现状钱伯章[1]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精细化工与国外同行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并指出饲料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合成胶黏剂以及油田化学品和水处理药剂等精细化学品是目前几大精细化学品的发展机遇。

因此,市场对具有扎实精细化工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就更为迫切。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是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主干课程,学生能否学好本门课程对择业、考研等将产生很大影响。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精细化学品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我校精细化学品化学这门课安排在第七学期,学生考研还是就业有了明确的选择。打算就业的学生为了找到心仪的工作,大部分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广泛涉猎其它领域的知识;而打算考研的学生,天天复习考研知识,专业课甚至就不去上,来上课的也是人在课堂心在“考研”。而这些专业课知识对于考研还是就业的学生都是重要的,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尤其是考研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从选择和构建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办法上综合考虑。

1 合理选择及构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细化学品包含的内容繁杂,主要涉及涂料、胶粘剂、日用化学品、皮革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橡塑助剂、水处理化学品、农用化学品等诸多领域。随着世界精细化工的飞速发展,各种精细化学品生产新技术、新概念不断产生,新型特种功能精细化学品不断面世。而现有教材的内容陈旧,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全面反映时代特征,因此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

1.1 课堂教学内容优化

在选用教材[2]时,将课本单元知识组合优化:(1)染料单元。包括染料、颜料、荧光增白剂、光谱增感染料和彩色显影成色剂。光谱增感染料和彩色显影成色剂作为自学内容。(2)香料单元。包括香料、化妆品等。(3)表面活性剂单元。(4)涂料单元。包括涂料、胶粘剂等。(5)农药单元。另外增加新型精细化学品单元。包括纳米材料、水处理药剂及油田化学品等。纳米材料是20世纪90年代的新型材料,到现在已广泛应用到电子、医学等多个领域。这章重点内容是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制备。水处理药剂和油田化学品是国内近年需求较大的精细化学品。这两章重点内容是两种精细化学品的应用原理以及合成工艺。知识优化更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内在的联系,进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精细化学品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其次,在每一章的教学上,并不完全按照教材上的顺序来介绍,基本按照本单元精细化学品的发展史、基础知识、发展趋势几个部分授课;参照其它更多的专业书籍,将基础知识深入浅出的讲深讲透,例如表面活性剂国内外就有不少专著,可列为参考书让学生课下自学。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可更多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化妆品成分时,针对网上的所谓“一杯清水判断化妆品好坏”的方法,让学生用课上讲解的内容自己分析和辨别这种方法是否可取;实践表明只要将书本上的知识先转化成工作生活中具体的问题,都会吸引学生的大脑,并积极思考,真正地学有所用,这样就将书本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1.2 安排实践教学

精细化学品化学内容多而繁杂,具有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精细化工实验内容上应能反映精细化学品化学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与所学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加强感性认识;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合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影响产量及合成的因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分析各种反应条件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产品的固含量和有效成分含量,以及成本核算,与市场上成品的相应指标相比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选择进行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实验。如各种不同类型粘合剂的合成,可以采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等不同方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等实验,学生理解了不同方法的区别、特点,了解了各种产品的性能。实验完成后可以得到具有实用性的产品,心理上产生一定成就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改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前,高校的教学思想很大程度上是以传授知识为出发点,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以“粉笔+黑板”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既浪费学时,又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学改革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转变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讨论式;从单纯以课本为教材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变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外结合、生动活泼的开放式教学;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变为以自我获取知识、表达和创新等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

2.1 让学生参与讲课

精细化学品种类繁多,发展迅速,更新频繁,为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掌握精细化工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独立寻找问题、确定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让学生参与讲课的方法。每个单元都留有2个学时,让学生自己讲。讲解内容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己选择相关的感兴趣的知识。要求学生自己利用课下时间,学习使用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搜集材料,并形成书面材料。在课堂上讲解后,其它同学和老师可以自由提问。起初,学生还有些不适应,不好意思上讲台,但经几次课下来,下面的同学有些觉得自己准备比他还好,也就敢走上讲台了,到后来,气氛越来越活跃,学生怕轮不上而埋没了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大多数同学觉得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能让他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还培养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锻炼了即将就业的学生如何准备专业知识及如何展现自我。

2.2 利用多媒体教学

精细化学品涉及的领域广,每类产品又分好多种,特点不一,生产工艺也不一样,以前的“粉笔+黑板”费时费力,还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和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动态的问题形象化”、“微观的问题宏观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表达的方式多元化”。依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引入最新动态和相关图片,部分工艺流程利用flash 进行效果渲染[3]。如表面活性剂一章中,为讲清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以及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利用大量图片、flash 等将其表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掌握。

3 调整考核方式,强化学习效果

考试具有导向作用。课程改革要兼顾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成绩的考核不能只看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而应有多种形式的考核。因此改革要兼顾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那么成绩的考核就不能只看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而应有多种形式的考核。因此,我们安排除平时作业成绩占30%以外,开卷考试占40%,闭卷考试占30%,开卷考试则是布置学生每人完成一篇课程论文[4],论文的题目主要由老师精心拟就,使学生得到一次学习总结和提高的锻炼。

参考文献

[1]钱伯章.中国精细化工面临新的发展机遇[J].精细化工,2005,22(4):241-246.

[2]程铸生,朱承炎,王雪梅.精细化学品化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3]马文辉,张树军,郭祥峰,等.构建精细化学品课程教学新模式[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3):111-113.

上一篇:实践教学的会计电算化下一篇:三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