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论文

2024-08-11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论文(共12篇)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论文 篇1

摘要:针对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英语水平较差, 基础相对薄弱、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改进《生物技术专业英语》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 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提高专业英语阅读、写作和听力能力。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英语,生物技术学生,英语阅读

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传统上一直是医学的基础, 然而21世纪是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世纪, 新知识、新方法、新概念不断涌现, 这就要求医科大学生不断学习, 时刻掌握新的发展动向和最前沿的研究进展。生物技术专业是宁夏医科大学从2008年开始开设的一个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获得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为了使本校基础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专业科学知识, 借鉴前沿的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将来从事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 同时进行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我院特别为他们开设了《生物技术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生物技术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科技文献的阅读能力和初步的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 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阅读与写作上。除此之外, 就专业文献的查阅、专业文献的阅读方法及英文文章各部分的撰写方式进行讲解示范、练习。最后, 以全英文方式全面介绍本校各个硕士学位点的研究方向, 为学生将来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奠定基础。

一、选取合适的教材

以宁夏医科大学2009级生物技术专业为例, 共37人, 英语水平相对较弱, 其中通过国家英语六级的仅4人, 通过国家英语四级的21人。学生整体词汇量尤其是专业词汇积累较少, 听力和阅读能力都比较差, 写作能力更加薄弱。针对此状况, 我们特为学生选购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蒋悟生编写的《生物专业英语》第三版作为教材。该教材非常注重专业词汇的积累, 选择的文章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内容涉及面广, 难易适度。选取本教材的前十课作为精读文章, 要求学生课前提前预习, 把生词、难词查找出来, 标上记号。上课时老师先把课文中的专业词汇集中介绍。在讲解词汇的时候, 介绍一些构词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然后概括文章内容, 再叫学生轮流逐句讲解。由于这门课是在大三的第二学期开设, 那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学的大部分基础课程。生物技术专业英语的课文内容是大家已经学过的熟知的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识, 学生在掌握了专业名词后, 对句子的内容就轻车熟路了。比如第一课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介绍各种细胞器, 只要把各种细胞器的英文名都列出来后,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本课的内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后, 可通过课后练习来加强巩固专业词汇的记忆。同时, 可以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细胞器, 用英文来介绍它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可以先写下来, 再试着去复述, 由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 再加上通过本堂课的学习, 已经掌握了相关的专业词汇, 这样不仅加强了专业词汇的记忆和应用, 还锻炼了写作和口语能力。最后再从网上选取一篇近两年发表的关于细胞器的最新研究进展的文章, 打印下来发给学生, 让学生拓展阅读, 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拓展知识面。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对专业英语产生了兴趣, 并且入了门, 发现专业英语其实并没有那么艰深。经过几个月的学习, 学生接触了很多专业词汇, 提高了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

二、专业文献的阅读和撰写

教材上的课文多为比较基础的内容, 作为生物专业学生, 有必要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开拓学生的眼界。阅读英文文献是最好的方式。目前本校对研究生的英文文献阅读有硬性要求和考核, 但是本科生还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为了及早培养学生的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 以适应这个学科发展迅速的特点, 引导学生查阅专业文献, 并学会阅读专业文献, 进一步掌握撰写专业文献的基本技能, 是本门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1. 专业文献的查阅。

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给每个组设计一个课题, 让学生从pubmed网上查阅相关的专业文献,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进行讨论。这将为今后做毕业设计打好基础。比如, 让学生查阅线粒体 (mitochondrion) 的最新研究进展。学生在pubmed网上输入mitochondrion, 再根据题目选取内容较为简单、容易理解的文章阅读其摘要。根据摘要内容, 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在本校查阅英文文献, pubmed上经常得不到全文, 教学生从以下几个方式获取全文: (1) 根据文中作者的邮箱, 向文章作者直接索取。 (2) 向在外校或国外的老师、同学、朋友求助索取。 (3) 在生物类网站诸如丁香通、小木虫论坛发帖子求助。通过这样的教学程序, 学生实际操作一遍后, 感到实用性很强, 上课积极性非常高。尤其为那些已经在实验室跟着研究生或老师做科研的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户。以前, 本科生跟着做科研往往很盲目, 只是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技术, 而对实验的原理和背景知之甚少。学生学会查阅英文文献后, 就可以根据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去找相关文献, 这样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2. 专业文献的阅读和撰写。

把专业文献拆成几部分, 分别讲解, 比如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选取比较典型的论文, 对每一部分的语法、时态详细讲授, 每讲完一部分, 给每个组一篇中文文章, 让学生把当天讲授的那部分翻译成英文。同时上网查找一篇文献, 模仿它的结构来撰写。下一堂课上, 要求每个组选派学生上来讲解阅读的文献及本组撰写的部分。上这部分内容期间, 要求学生至少阅读3篇英文文献。通过这部分的教学, 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速度和口语能力都进步神速, 改变了以前拿到英文文章无从下手、一看英文就头疼的状态。

三、听力训练

听力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也是很多学生最薄弱的方面。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平时偷懒或训练的机会太少, 专业方面的听力训练几乎为零。针对这个现象, 从网上下载了很多内容简单、时间较短的专业方面的英语原声视频, 上课时抽空放给学生看, 比如介绍G-protein, dopamine, action potential的视频等等。第一遍先让学生自己听, 然后提几个问题, 再带着问题听一遍, 提问, 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 然后再听一遍, 学生就基本都能听懂了。通过这样的训练, 为学生解决了平时不知道如何训练听力的迷茫, 让学生看到了提高英语听力的希望, 学会了训练听力的方法, 使他们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本校硕士点研究方向及导师的英文介绍

针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大部分毕业要考研的现状, 利用1~2节课专门介绍本校各硕士学位点的研究方向及各位导师情况, 使学生充分了解本校科研状况, 为下一年考研做好充分准备。这一部分, 可分为:“Neuroscience in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Genetics in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Microbiology in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Cardiovascular research in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Pharmacology in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等几个方向, 将每位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列出来, 重点介绍各个领域的专业词汇, 并要求学生阅读导师发表的SCI论文, 以增强对导师研究课题的了解和认识, 也为今后考研选择导师做好准备工作。学生对这部分教学特别感兴趣, 虽然他们在学校学习了三年, 可是除了知道给他们带过课的老师, 其他老师基本都不了解, 尤其对老师的课题更是知之甚少, 考研时选择导师非常困难。借助这门课, 让学生对本校的导师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对他们的研究课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还利用本课学习的英文文献检索方法去查阅导师的文章, 以更进一步了解导师的研究内容。同时也为本校的硕导做了一个宣传, 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生物技术专业是本院的一个相对比较新的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英语》是一门新开课程,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针对本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 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实践, 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不断反馈, 几轮课下来, 这门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提高, 收到了预想的效果。由此看来, 我们的专业英语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提高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林凤, 吕淑霞, 孟可心, 郑文云, 李浩戈.生物技术专业英语教学的一点体会[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1) .

[2]李伟, 陈晓阳, 李慧.生物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 2006, (08) .

[3]商桑, 田丽波, 黄绵佳.专业英语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7, (02) .

[4]郭宁生.关于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

[5]戚晓利.浅谈《生物专业外语》教学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 (05) .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论文 篇2

社交礼仪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自觉形成并遵守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当今社会,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他的素质和礼仪。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自觉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培养四有公民,所以社交礼仪课便顺势而出,不少高校还把它设为必修的基础课程。

一、社交礼仪课内容的变动

高校中的学生学习素养和文化礼仪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可以在社交礼仪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清楚了教学目标后,就可以将所要交给学生的东西进行归纳整理成礼仪概论、穿衣礼仪、见面礼仪、交往礼仪、交谈礼仪、吃饭礼仪等。并且要将儒家文化中的“礼”贯穿于传授社交礼仪的整个过程中。礼不光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精神支柱。然而,我们目前的礼仪教学内容逐渐向国际靠拢,以国际礼仪通则为准,在课堂上也主要讲述西方的礼仪规范,对于中国礼仪的讲解较少,学生能学到的也不多,更谈不上继承、创新和传承了。因此在传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与礼仪的历史起源等有关的书籍,如《周礼》、《礼记》等,更方便学生的理解。除去对理论的教学,还要重视在实践上的应用,社交礼仪并不是通过理论就能理解透彻的,更多的还要学生们自身的实践,在任何场合都能处变不惊,举止得体,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课程开展方式的革新

(一)严格挑选授课老师

老师的严格挑选对于保证社交礼仪的`高效性十分关键。虽然现在有很多高校都有这门课程,但是在老师的挑选上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就以笔者在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社交礼仪一直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然而授课的老师却因为专业的不同而有了差异,有新闻专业、中文专业、法学专业、政治专业等;老师的来源也比较广泛,既有本校的老师,也有外聘的老师,还有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来源复杂反而让人觉得不够专业。在笔者看来,要想社交礼仪课程能有一个好的发展,首先要在老师的筛选上面下功夫。在现今社会,考取证书是一个既普遍又能得到认可的方式。学校可以规定,教授社交礼仪课的老师,除了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以外,还需要考取国际礼仪培训师资格证。虽然过分的提高要求可能会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但是,总有这个证书,就说明老师经过了严格的礼仪授课培训。

(二)老师集中备课

站在授课老师的角度来看,如果要保证课程的高质量,就需要老师们集中在一起备课。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引发所有参与教师思维的碰撞,由于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尤其是目前还有专门的社交礼仪专业研究,从事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老师正如笔者所说,专业涉及面很广,术业有专攻,大家聚在一起备课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取精去粕。前段时间,有老师问我对于自己目前从事的教学职业的看法,对于工作是否有倦怠期。我仔细思考并且回想我的日常,我发现并没有这种感觉并且很难产生这样的感觉。正好借题发挥一下,在我看来集体备课能减小老师对于工作的倦怠感。如今,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并且是一桶能给人补充最新营养的水。集中备课的条件下,任何有上进心的老师都不愿在同行面前出丑,不想说陈旧的知识,不愿意被人拖着走,就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追随时代的步伐。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以非常快的速度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也显而易见。例如,在讲社交礼仪课的形态部分,要讲述站姿,一般老师都会把基本的动作进行分开教学,然后再深入的讲一些不良站姿,通过老师自己来讲述和示范,一节课45分钟,大概只能讲这一个知识点。然而通过多媒体来教学,直观的讲解配上图片或者视频里专家的示范,图文并茂,可以极大程度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信息量大并且简单易懂的演示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然而,在许多大专院校,因为没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老师过度的依赖多媒体教学,就有点像给病人看病开药只靠看片子的医生一样,并不会传统的望闻问切,肯定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笔者提议,在社交礼仪课程中,尽量多的利用多媒体为课堂增色,而少的去依赖它减少教学负担。

(四)点面结合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因为实践才是檢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社交礼仪课培养学生们的社交能力,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每堂课的内容中都要点面结合,涉及到实践与理论,并且贯穿整个课堂。比如接待礼仪,点的训练可以有模拟电话、互换名片等,面的训练可以有办公室接待或者用餐接待等情景练习。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维去实践,完成点和面的结合。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授课来评价学生们的行为,做的好与不好,是否标准等等。这种微互动的教学方式比死板的老师单方面讲课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把礼仪规范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礼仪喜欢,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除了课堂实践之外,还可以把上课地点延伸至会展中心、签约仪式、接待宾客等。利用与企业的合作来带领学生去企业的具体岗位实习,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三、考试方法的变革

社交礼仪课程主要是以实践为重,考试不仅是为了检测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检验学生们的基本人文素养与礼貌修养,考验他们是否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了,考验他们是否具备现代高校学生应当拥有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修养。很明显,传统的纸质试卷的考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检验的目的了,所以对考试方法进行了变革。下面三种考核方式是笔者研究并且实践后,发现的效果较好的考核方式。

(一)场景测试题

场景测试题是一种笔试考试。题目是用文字进行的场景描述,整个场景要包含无数个礼仪类型,比如个人礼仪、接待礼仪等等。学生要通过卷面上的文字在脑海中形成场景,并且根据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答题。整个考试过程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随机抽取题目,给一定的时间审题、理解、探讨后,再进行单独的答题。

(二)情景面试题

情景面试题是从场景测试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情景式的教学是指编造一些包含真实事件或是真是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在情景面试题环节,笔者认为可以设置多个环境,供学生随机挑选。比如:餐桌礼仪、接待礼仪等,学生自觉将场景布置好,方便考生在考试中真情实感,身心投入的表现出来。在考试期间要注意自己的礼仪规范。老师在考核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并且记录学生的优缺点,严格的评分,在考试后一并反馈给学生。

(三)礼仪小品表演

这里的小品就是指简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形式,小品要求表演者语言清晰、体态自然、尽可能的理解和表现所表演的角色。因此,礼仪小品就是要求表演内容与礼仪相关联。学生可以由2到6人自由结合,在考试前的一周进行准备,小组统一意见后以礼仪的若干章节为基础,自己创作小品,自编自演,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内。老师可以根据小品所表现的内容,学生的表演情况来给学生评分,最后的分数便是考核成绩。这样小型的表演,能够让学生们清楚的知道正确与错误的礼仪规范之间的区别,已经错误的礼仪产生的不良后果,不仅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的热情度,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的使用正确的社交礼仪。

总之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中,人们在交往中十分看中礼仪,好的礼仪规范和修养能够让刚毕业的高校生在初入社会时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去公司面试时的良好表现,与人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印象等。我国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主,传承我国文化中的精髓,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变革礼仪傳承的形式,让礼仪课程在我国更加广泛且高效的开展,将礼仪课程能够产生的好的影响带给全国高等院校的学生,让整个社会更加文明与规范。

优选教学内容与优化教学方式并举 篇3

[关键词]职中语文 课程改革 优化 内容 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职业技能教学任务。如何全面掌握专业技能,更好满足就业需要,家长期望厚重,学生孜孜以求。相比较而言,对于语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少数学生甚至认为只要认识常用汉字,会说话能看报就可以了。客观的说,职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主观上的欠重视、欠努力,这就将职中语文教学推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笔者认为,职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坚持优选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并举,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所悟,学用相长。

(一)强化课堂讲学、内容少而精、突出艺术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通常会把所有知识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教育界一直争议颇多。实际上,让职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静听老师“满堂灌”,这本身就是一件难事。笔者认为,教学中应提倡讲授内容少而精当的方法,反对平板的、烦琐的、公式化的讲授。大力提倡讲授的艺术性,增强教学吸引力,使课堂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只有短短四十五分钟,如果老师大包大揽,就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教学课堂。

在实践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状况和接受水平,选取教材中历代名篇佳作作为精讲的主要内容,给予适当的课时和精力倾斜。优选时,不贪多而求代表性、经典性;精讲时,避免泛而求讲深、求讲透。以老师少而精当的讲解,使他们课课学有所得,篇篇学有所获。因此,哪怕一堂课学生只掌握一个知识点,也比泛泛而谈、毫无重点、毫无特色的全面分析有用。

讲课时老师要讲究艺术性,要能够适时地点拨、提示、点化、引导,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要通过精心准备,使讲授成为一根“导火索”,引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一贴“催化剂”,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成为一把“金钥匙”,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要紧紧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去体验、去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被他们视为可上可不上的语文课堂上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一点点地让他们得到感染、受到熏陶,沉入到优秀的中国文化中来。

(二)强化诵读训练、积累语言、形成语感

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得多了,学生参与的就少了。要让学生参与,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而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或交头接耳,或托腮沉思,要想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沉入书本,使得他们眼到、口到、心到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朗读训练。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繁琐地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感受课文内容。”宋代理学家朱熹也说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实践证明,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以眼获取信息,用心体味信息,以声传达信息。学生在朗读时,一字一字地看,一句一句地读,能有效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文中去。一次次地反复朗读,学生的音长音短、音高音低以及语调的变化,实际上是对文章的反复推敲、分析综合。每朗读一遍,理解也就深入一层。这也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朗读不仅帮助学生感受课文内容,一定量的诵读,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古人早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作家巴金能背诵200篇的《古文观止》,茅盾能背诵全本的《红楼梦》。这也正是他们具有超凡语言能力的重要原因。可见,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说写能力,是在一定量的吟诵、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而形成的。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每篇课文都会划出一部分内容作为课内或课外诵读的材料,且把检查背诵情况计入平时成绩。学生通过背诵,化别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血肉。那文句、那意境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愈积累愈丰富,愈丰富愈自然贯通,逐渐就积淀成一种语感,对写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强化语文应用、拓展视野、学以致用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还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

职校学生大多十六七岁,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喜欢时尚杂志,爱看小说电视。对于学生的这些爱好,笔者采用引导的策略,帮助他们提高选择能力、鉴赏能力。凡是有可读可看性的,不管它内容是否浅显,语言是否优美,从不粗暴地加以否定,不扼杀他们读书的欲望和他们对外面鲜活世界的探索欲。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们通过报刊、电视,关心、了解国事天下事,成长为一个个热爱生活的人。

笔者也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特别是学校举办的演讲赛、辩论会、读书节等,更是要求班级成员人人参与,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升。

体育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创新 篇4

1、当前我国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 体育教学工作受重视的程度还是不高的, 体育教学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具体分析,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体育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工作中, 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的陈旧问题。很多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升学率, 注重文化课程的教学, 忽视了体育课程的教学, 每周安排的体育课程课时比较少, 学生的锻炼时间少。学校对体育教学的关注程度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体育教学工作中, 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生的层次已经有了提高, 他们接触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的素质也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体育教育中, 授课对象的素质有了重大的变化就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需求,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阻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1.2、教学内容偏少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方面分析, 体育教学中, 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 内容偏少的问题。很多学校对于体育教学提不起足够的重视, 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出现一个人管理多个班级的情况, 这种情况导致了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丰富教学内容上面。普通的体育课教学中, 大多是做一些准备活动, 教师进行一些基本的体育训练, 由于课时时间的限制, 教学内容不过是拓展到排球, 篮球等等, 没有更多的, 深入的理论性教学和更多的实践性教学的丰富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偏少, 学生接触的体育知识不全面,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 教学内容比较少, 也是目前我国的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1.3、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除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问题以外, 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现有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比较单一, 教学评价大多是通过课堂考核的方式来进行, 这种体育考核评价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评价方式不够全面, 不利于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 不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 对于学生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 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体育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

针对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具体分析, 体育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2.1、创新体育教学方式

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也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 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 教学方式的创新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我认为, 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可以多加入一些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传统的体育教学基本上也是教师讲授一些基本的内容, 接下来的时间学生进行练习或者是自由活动。我认为, 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古板, 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 深入到学生中, 参与学生的课堂练习。通过加强和学生的互动, 教师可以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能够带动学生在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更好进行教学评价。这也是教学评价机制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2.2、丰富教学内容

除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外, 教学内容的丰富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的丰富, 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适当的加入新的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接触的体育活动内容也不断丰富。所以, 从这个角度来讲, 体育教学中, 也应该努力丰富教学内容, 尽量多增加一些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习不到或者学习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同时, 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 还要注意注重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为体育课程的学习是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课程, 学生们走出教室, 在体育课程中, 教学内容设计不仅要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更要注重通过这些课程的设计调动学生互动交流团结合作的能力, 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素质。

体育课程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工作,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中, 要注重改革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体育教育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是知识能力的要求, 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所以,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 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而体育教学, 就是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重点。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方式,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淑贤.新课程理念下职高体育教学模式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 (1) .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及组织方式 篇5

(一)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及组织方式

整个课程的内容设计围绕一个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条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展开。

第一部分:总论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两次历史飞跃和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对应学时:10(其中,讨论 2学时);

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与实践(对应学时10,讨论2学时)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 ②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与实践

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对应学时44,讨论4学时)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和谐社会、外交、“一国两制”构想、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二)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要提高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教育部对课程教学的要求。由于本门课程是针对全体本、专生的公共必修课,在实践教学方面有一定的限制。这方面我们有过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在吸取以往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针对2006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展了强化实践教学的探索性实践。当然,要实现这一点,离不开教务处与学校政策的支持和硬件的保障。我们的设计思想是:要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拿来开展实践教学,并且根据学校实际和现有的条件来规划实践教学。

在此指导思想下,我们已经开展和即将开展的主要实践教学活动有:(1)改变“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改变那种“一支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的灌输式教育,强调启发,注重学生参与。在把握课程精髓的前提下,尽量缩小教师讲课时间,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教师讲授与学生看录相资料、读原著、学生上台讲专题、演讲、小组讨论、写有针对性的论文、带着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等结合起来。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与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听各种专题报告

各种形式的报告和英模报告,是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常新的教材。我们把课堂教学与让学生听取各种讲座、报告结合起来,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3)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

本课程组的许多教师都在自己所带的班级对于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做过布置、辅导与指导。假期做调查报告,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了解国情民情,锻炼了各个方面的能力,从鲜活的感性体验中得到启发,学到了许多在学校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当然,这项工作总体上还在探索阶段,还有待于在学校的支持下,更好地更富有成效地开展。

西方哲学史课程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一、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西方哲学史课程涵盖2500多年来西方哲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具有时间跨度大,涉及学科领域复杂,人物众多,思想晦涩,内容丰富等突出的特点。

从内容体系结构上看,西方哲学史课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古代哲学、中古哲学和近代哲学。其中古代哲学即希腊哲学(包括罗马时期的希腊哲学),中古哲学即中世纪哲学(包括教父哲学、经院哲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近代哲学(包括经验论与唯理论、法国哲学和德国哲学)。

1、古代哲学(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6世纪):

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毕达戈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多元论、原子论等)

②雅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主要包括智者、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③晚期希腊哲学(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怀疑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

2、中古哲学(公元2世纪至16世纪):

①教父哲学(东方教父、西方教父;奥古斯丁)

②经院哲学(唯实论与唯名论、托马斯·阿奎那)

③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④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加尔文)

3、近代哲学(17世纪至19世纪):

①早期近代哲学(经验论与唯理论)

②18世纪法国哲学(启蒙主义)

③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

④19世纪下半叶黑格尔哲学之后的西方哲学。

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哲学史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哲学家们围绕哲学问题所提出的各种解答方式,引导学生踏上哲学运思的道路。为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西方哲学史作为西方哲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记录了哲学家们围绕哲学问题而展开的思考、探索以及提出的理论学说,而哲学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人类理论思维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所以,正如恩格斯所说,学习哲学史是训练理论思维的唯一途径。因此,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与哲学家进行思想对话的方式,使学生在经受理论思维训练的同时,进入哲学思考的维度。按照这种理念安排西方哲学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加之中古哲学主要是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所以我们在“古代哲学”、“中古哲学”和“近代哲学”这三个阶段中,主要突出了古代哲学和近代哲学的内容。古代哲学是哲学萌芽、产生的阶段,也可以看作是人类理论思维或抽象思维萌芽形成的阶段,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分重要,可以看作是熟悉、适应、进入哲学思考的开始。而近代哲学与我们在时间上距离最近,在知识的形式、内容等方面也构成了西方文 3 明基础性的因素。而其中的德国哲学以其思辨性、辩证性和体系性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这部分是西方哲学史课程中最难的部分。

通过西方哲学史课程的讲授,学生们普遍提高了理论思维的水平,对于哲学家们的理论学说所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深有体会,并且提高了理论素质和思想觉悟。

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西方哲学史课程属于思想操作的理论课程,因而现实可行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主要是课堂讨论。比较重要的两段,希腊哲学和近代哲学,尤其是希腊哲学中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近代哲学中的德国古典哲学,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常我们组织两次课堂讨论,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做准备,写成讨论提纲,然后由教师组织讨论。

课堂讨论的效果很好。尽管我们强调推行的是启发式教学,意在引导学生们进行哲学思考,学生在课间课余也会提出许多问题与教师讨论,但课堂讨论在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哲学思考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思考的程度的机会。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中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取

山东省寿光一中 / 余会莲 / 赵明宝

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并且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从个别教学到集体教学,再到个别与集体相结合的综合化、多样化形式。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校本环境教育在教学时间和空间方面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更大的开放性,这必然要求其教学组织形式做出相应的变化,在此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

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从三个不同层次来理解:

①在基础型知识层面上,要加强学生的素质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环保素质和基础学历,如生态学基础层次和概念意识层次知识的培养,教学方法多采用讲授法。

②在拓展型知识层面上,重视知识结构与综合。它是在基础层面的基础上体现知识的扩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尤其要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培养。在功能上,它更要注重培养个性,可为那些对环境科学有兴趣和特长学生提供更系统的知识和发展余地,使学生交叉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较好发展。

③在探究知识层面上,注重环保技术与能力培养,内容要体现综合性、梯度性、兴趣性、可选择性和合作学习的需要,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可采用环保专题或问题为切入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开展讨论、探究。.活动领域内的环境教育

活动领域内的环境教育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环保讲座、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环境保护参观活动、环境保护竞赛活动、环保考察与调查、环保论文讨论会、环保夏令营。从活动类型与目标间的关系来看,环保讲座和环保竞赛活动较强调普及环保知识的目的;环保宣传活动和参观活动较强调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考察与调查和环保论文讲座会较重视学生掌握调查、整理和分析资料数据的一般方法、科研论文或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以及科研成果的各种表达方式,如语言、文字、图表等;环保夏令营则集上述各种环境教育活动于一体。从学生的特点来看,高中学生则宜多安排环保调查与考察、环保论文讨论会、科研型夏令营等高层次的活动,以提高他们的环保技能。

活动领域内的环境教育类型对比.走向社区的环境教育

校本环境教育必须要同社会实践相结合,而社区是实现这种结合的最好对象。把社区环境保护与学校环境教育的自觉结合,是环境教育产生社会效益的表征。这一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评估社区的资源及判别环境问题。②将课程内容与环境问题联系起来。③设计和实施环保活动。

通过走向社区的环境教育,可培养学生下列几方面的技能和经验:①研究允许进入某一机构或地方的方法。②如何从有关人员处获取资料。③与成人讨论环境问题及提出问题。④调查问题的技能和方法。⑤解决一定环境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可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且三者的区分有时并不十分严格,在施教过程中有可能是两者或三者的组合,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如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的难度、学校的实际)合理选择,科学地确定教学组织形式,将能促进教育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结合,可以使教学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潜力的发展,实现学生个性充分、和谐的发展。.利用研究性学习组织教学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去获取与环境有关的知识并加以应用的方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即通过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选取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从任务设计、组织实施、过程控制到结果评价等方面都尽量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模式,而代之以“学生中心,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以“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学生是教学中主体”作为教育指导思想,力求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足。

下列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生一定会在多方面受益。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与条件,我们在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时还要兼顾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这仍是一个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逐步完善的问题。.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是一种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方式,在今后很长时间仍将是学校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但此处的课堂讲授在方法与内涵上已有了很大的拓展,如讲授中配合“先行组织”,加强课堂的互动效果等,这一模式有以下目的:①发展学生的概念结构②协助学生有意义地吸收信息③刺激学生的探究兴趣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授学习法实施可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澄清教学目标和展示“先行组织”。在学习知识以前给予学习者一个认知的基干,用以把新的内容粘合起来,以便学习者易于掌握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展示学习任务或材料。这些材料的呈现应体现出一定的逻辑性。

第三步:加强认知。教师总结学习重点,把学习重点与“先行组织”联系起来,并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在不同的处境里应用所学的知识。

“讲授学习”模式要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就必须促进课堂上的互动因素,排除“照本宣科”和“满堂灌”方式。教师宜配合不同的教学资源(图片、模型、录像等)的使用以及以学生为中心活动(课余搜集的资料、撰写的报告)的实施,使环境教育更趋有效和愉快。.问题探讨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习者对某具体事实反映的争议性环境问题的思索、讨论来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巩固或学习有关的知识、概念,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并能自觉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设计问题为本教学时,主要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提供含有环境问题的材料,制定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需要学习的概念和技能。这些材料可以是影视报刊报道或周围耳闻目睹的事物,往往能直接或间接反映一定的环境问题。

第二:辨别主要问题,展开讨论--主要问题的构成会帮助学生集中注意特定的知识与理解。

第三:作出总结。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及对问题的回答进行归纳,作出结论性阐述。当然教师的陈述不是向学生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根据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问题所包含的原理、概念等,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角色扮演法(模拟法)

指一个人尝试扮演另一个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之行动的心理、目标、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参与,它要求角色扮演者充分了解情况,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据理力争。这样学生有机会演练不同人士的感想、态度、价值观与解决问题的策略,其直接效果是使学生能分析个人价值观与行为,解决人际间及个人问题的方法策略。

实施这种方法可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提供材料。材料可以是一个事实或一个故事,或一种行为做法,其中包含有争议性问题。

第二:角色分配。一般角色由个人自愿、小组推荐或抽签确定。教师不扮演任何角色,以便随时加以引导。

第三:熟悉各角色的个性特征在此情景中各自所持的立场。

第四:情景演练。

在演出过程中每人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提出合乎逻辑的观点,并在平等的气氛中支持或反驳他人的观点。教师应及时分析,提出继续进行的意见。当时机成熟时,这一阶段便告结束。

第五:及时总结。

既要总结学习的内容,也要总结各人的演技。对于具体结果要根据每一角色的表现。理想的结果是问题得到解决,工厂加大治污措施,本地经济继续发展。.专题研究法

选题可以来自于教材,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研究课题;也可结合校内、校外面临的实际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是人文方面的、自然方面的;可以是人文与自然二者结合的。选题时还应注意:.选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需要。

.课题设计以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要有意识地培养发散性思维,避免引向单一。

.既注重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教师要重视三个环节的评价与指导:选题的评价与指导、中期检查与指导、结题时的评价。

专题研究的学习的一般过程是: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并修正方案--汇总研究成果--交流评价

专题研究学习法强调人人参与,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参加四个专题的研究活动,并完成至少一个专题。评价时侧重“四重”: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评价结果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要考虑个别差异。.实验探索法

在众多的环境教育方法中,实验法是国内外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由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学生围绕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实验证明;或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试验,从中发现新现象,找到新规律的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习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

实验探索法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一般先由教师统一提出命题或创设实验条件,包括实验提示,然后学生开始实验探索:可以是每个学生单独做,也可以分成多个学生小组,几个学生一起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设计方案,自己操作来验证、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可以获得种种科学研究的经验,增进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在选择命题或创设条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所涉及知识必须是学生已经具有的,或者是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可以解决的问题。②命题或实验条件是可以得出结果的,而且有些是多结论的,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③命题或实验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激活他们的创新的意识;二是引导学生仔细验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实验探索法的教学成果是学生实验报告。教师应讲清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如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的理论推导、实验仪器、材料的选取、实验步骤、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结论的得出等内容。

通过环境教育实验方法,教师较易培养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兴趣,让他们从这些实验里了解环境问题、现象和掌握环境概念,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掌握环境规律的一种重要途径。要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教师除提出命题和指导外,还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实验,评价要适时、适当、多样化等。

以上论述了进行环境教育一些主要的教学方法,其它方法如调查法、阐明策略法都可作为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方法,这些方法多数强调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掌握知识的效果外,还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论文 篇6

【关键词】《单片机应用技术》      教学内容      考核方式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片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家庭生活等领域,因而《单片机应用技术》这门课程在高职高专相关专业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单片机技术涉及的知识面广、理论性强、更新快、实操性要求高,而高职学生基础较薄弱。为了更好地把这门课程教好,要整合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到情景学习、任务学习,最后能学以致用,零距离上岗。

2.教学内容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都是按知识系统的组成原理,逐步介绍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及内部结构、指令系统、软件编程、定时/计数及中断、硬件外部接口及扩展、综合应用、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课程内容涉及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C语言或汇编语言、PROTEUS仿真软件和KEIL软件。在课程总实训过程中进行作品制作时还与电子装配工艺这些课程有关,高职高专的学生根本没有较深入地学完上述课程,基础较差,理论知识的讲解根本无法让学生理解和领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把知识要点与内容穿插好,应用到各个情景中来,通过一个一个的情景设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运用单片机典型实用的例子,学生理解了单片机是如何应用的,并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情景设计是单片机知识整合的重要手段,要把知识要点都应用到各个情景中来,又要确保情景内容不要重复和情景场面不能太多。在情景教学中,以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为主线,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情景内容设计——知识准备——学习设想——项目方案设计——制作过程——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反馈——总结和提高。

信号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单片机硬件系统——单片机结构、引脚功能认识——8个发光二极管依次点亮——分组,器材的准备和认识——知识型习题和技能型习题的检查——知识总结与实训报告填写

音调发声器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单片机开发系统的组成及原理,音调发声器原理——开发系统的开发过程——用开发系统设计音调发声电路——独立完成发声器电路的连接,完成源程序的输入、调试与运行——填写综合检查表,*.HEX文件是否生成——KEIL软件的使用

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程序结构——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程序结构——交通灯指示,LED显示——流程框图的编写——交通灯的显示——软硬件联机调试

秒表的设计与制作——定时/计数及中断——综合定时/计数及中断的应用程序——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多功能易修改的秒表——产品的制作过程——整个仿真过程的操作演练——程序的烧录,整机的联调

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制作——LED、键盘及接口、A/D、D/A扩展——LED显示数字和键控程序实现——遥控,传感器,智能控制,数码管显示——遥控、启停智能小车的设计——智能小车作品的演示——故障的检测与排除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过去,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之比为1∶1,由于单片机的实践教学要求很高,因此学生考核方式大胆进行改革,减小笔试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将评定方式改为“平时成绩20% +项目成绩70% + 卷面成绩10%”,平时成绩以平时作业和到课率为主,卷面成绩以理论考核(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项目成绩包括实验和实训环节。实验考核主要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实训纪律和表现、实训报告及总结、作品的工艺和演示结果。实训方面要求学生在期末之前完成几项由教师事前制定的训练项目,这些项目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不参与指导,在实训过程中,要填写综合检查表,综合检查表中要考虑学生在实验实训中的文件建立及命名、硬件作图、硬件连接、软件流程图设计、程序编写、程序下载、联机调试等整个开发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检查,并要求学生简要描述本项目的整个工作过程;实训完成时,教学团队填写项目评估表,项目评估表中要依据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过程中细节评分再进行项目评分,最后依照每个项目成绩评定每期综合评定实训成绩。到期末,教师根据实验实训来进行项目成绩评定。

4.结语

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采用理实相结合的单片机教学,运用情景设计法,把单片机知识整合到情景中来,克服了传统教学被动、呆板的缺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又减小了教学难度;同时,实训项目考核的补充实施,改变了学生无所谓的实训态度,明确了实训目的与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外兴趣小组的开设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鲁伦文,孟凤果.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2-66.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论文 篇7

与全国重点部属院校所不同的是, 地方高校的主要职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 因此地方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 其教学内容以及培养的方式应当重点突出应用型这一特征, 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 符合时代与社会的需求。这类人才不需要深厚的学术造诣, 相对应的是他们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适应能力, 这样的能力需求特征就要求了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教学的份额, 增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必须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 从而在毕业后能够在工作的岗位上, 能够尽快地融入其中并做出创新性成果。应用应当是在办学过程中的主色调, 在教学、科研中是特色以及其优势所在, 是与理论学术型人才培养根本性质的区别。因此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相对比, 应用型人才更多的是强调应用性知识与技术的应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于技术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 因此有别于高职院校的技能人才培养, 与技校操作型人才培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体现出其所应具有的高层次性与科学性, 基础理论教育在设置的过程中应达到本科水平, 同时通过合理的实践训练环节, 辅以开放发散性的课程内容, 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性, 才能够适应多变的社会需求。

二、当前地方高校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与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在不断的变化。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然而在这一培养过程中受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模式的影响, 所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不具备所必须的能力, 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不符合社会需求, 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日益凸显。

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的培养目标仍然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 对于应用型人才只是提出了一般性要求, 通过大众化的教育方式进行培养。而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说, 只有结合学校的自身优势以及地方特色等多方面因素来确立详尽的培养内容与方式, 培养的内容只有具有时效性以及足够的深度, 才能有凸显出其所应有的应用性以及实践性, 否则的话就失去了自己本应拥有的求实创新精神, 在就业的竞争中尽失先机。而这恰恰是现在地方高校所忽视的地方, 因此培养出的人才存在仅掌握职业岗位技能以及技术操作要求知识的情况, 迫切需要向具有完整、系统、科学知识技能体系方面进行转变。

对于大多数地方高校来说, 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置对于同院系同专业的学生而言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特色, 同样的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除去课时长短不同外, 可谓是毫无区别;理论课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仍然占据较大比重, 尽管如此, 本应体现应用性的、针对专业方向课程也往往受学校软硬件设施所限, 而多停留在理论的层次, 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一再缩减。缺乏对于实践技能相对应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然无法达到其应有的质量以及实践的水准, 缺乏所需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 更加谈不上技术创新以及技术的二次开发能力、科研能力, 因此也就无法满足企业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

应用型人才不仅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也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等非专业素养。目前应用型人才在生产研发过程中, 个人的责任感、道德感、身体条件等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其专业能力的具体应用。过分地重视人的技术价值、工具价值, 而对于人自我发展的价值忽略不计是一种鼠目寸光的行为, 在实际的生产研究过程中人文关怀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地方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增强学生的个人素质。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内容方式的实施策略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应当确定培养目标, 只有保证了明确的目标, 才能有迹可循, 进而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及效率。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上分为应用型、学科性以及研究型三种不同的层次, 而对于每一种层次无论是从目标还是在培养过程中所选取的侧重点均有不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一视同仁, 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在最初的设置时不加以更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这一做法是不可取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中, 最为重要的就是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社会职业专业人才所具备的能力, 可以分为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只有按照实用的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 才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与纯粹的理论教学相对比, 实践教学具有直观、创新等特点,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 培养工作过程中所必须的团队合作意识, 让他们能够在校园里也能够保持与社会的接触, 从而在毕业之后能够凭借自身良好的工作作风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尽快地融入到自身工作中。

对于一部分专业来说, 应当根据国家所推行的职业技能鉴定要求, 进行相关课程的调整, 在授课的方式上进行优化, 理论基础是实践教学的前提, 实践教学是理论基础的引用, 两者需要结合起来, 避免出现脱节的现象。而对于某些如计算机、化工等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 可以采取以实验室为讲堂的方式,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理论教学, 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以实践来加以证明, 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因此, 地方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 要摒弃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内容上要保证由浅入深地连贯的递进关系, 同时也要把握住同一专业下不同课程之间相互的联系性, 让学生打破专业课之间的隔阂, 将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 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容,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应用, 最终形成一种立体网格状的知识应用体系。在这种课程的设置过程中, 对于每一门课程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以保证该门课程在整个知识网格中所能起到的链接作用以及确定其所处位置, 同时也要确保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保证每一门课程都能与其他课程有所衔接。这样才能在知识层面上对学生做出明确的要求, 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极为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并没有加以实践应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 只有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适当地对学生做出引导, 拓宽学生知识面, 将基础知识、专业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对于地方高校来说, 与当地经济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 尤其是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 与当地的工业企业加强联系, 学校可以利用平日与企业交流的机会, 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先进行实地调研, 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 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的专业实践让学生能够符合企业的基本要求, 并推荐学生到合适的企业岗位进行实习或由学生自行通过面试的方式联络相关企业进行实习, 从而实现由学生到一名合格技术操作人员的转变。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式:第一, 邀请合作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校讲学, 特别是可以邀请部分具有较强社会实际性, 工作经验丰富的成功人士到校进行讲学。通过这种讲座的形式, 为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同时也让其能够与未来的工作有所接触, 间接获取广泛的市场经验, 为将来的社会实践打下基础。第二, 将学生的技能与实践生产、企业市场进行结合,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科研、企业的基地建设工作, 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萌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求知欲与探求欲, 提高其动手能力。通过参与科研, 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 同时也让他们接触了现金的生产经营与管理理念, 增强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三, 积极建设专业实践基地, 与企业合作进行联合办学或协作办学,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时间能力, 同时也可以弥补学校硬件设施的不足。

应用型人才不是“狭窄于技术”的工匠, 而是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因此理论实践教学之外, 也应当注重素质拓展的教育, 这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拓展, 也应包含有综合社会能力、精神品质的陶冶提升,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理应注重人文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因此素质拓展规范化运作是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校内的素质拓展可以与科研工作相结合, 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构思、设计与实施阶段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学生参与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精彩等综合性竞赛以及各种专项培训、专业证书教育等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通过与学生社团相结合, 组织各类学生文化科技活动来提高学生社会能力。将素质拓展以学分形式列入教学计划, 通过项目申请等方式取得学分, 素质拓展达到相应学分后才具有评优资格, 以此督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尽早达到学分要求, 进而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而言之, 理论、实践以及素质教育三者和谐发展是地方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所应密切关注的, 地方高校只有通过改变以往的教学内容以及方式, 真正做到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 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符合我国经济结构升级调整的客观需要, 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

摘要:教育的发展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配的。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期过程中, 科技以及经济的飞速增长带来了产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 注重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不断加大其所占比重, 以适应我国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 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快课程综合化步伐。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与方式

参考文献

[1]陈静.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ll (3) :160—161.

[2]张士献, 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 2010 (10) :5—8.

[3]孙泽平, 何万国.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探析[J].教育探索, 2010 (11) :79—80.

[4]陈新民.完善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1) :66_69.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论文 篇8

关键词:综艺节目主持,内容,考核,方案

0引言

随着中国传媒行业的迅猛发展,综艺节目逐渐大规模兴起,成为了现今大众生活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众多综艺节目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却仍停留在观众熟悉的几张面孔上,各电视台大力推出的新进主持人,并没有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综艺节目亟需发掘和培养新生代专业主持人,继续为观众带来欢乐和分享不同的人生体验。

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此现状更是应把握住时代机遇,抓紧时间进行能力学习与提升,以便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本校播音专业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已经学习两年,大部分同学都有在校内和校外主持各种节目及活动的经历。学生能动性强,实践能力佳,但对综艺节目主持基本知识和主持技巧应用没有系统完整地进行学习,特别是对现场主持技巧的把控和受众、嘉宾的引导方面,也只是随性处理。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性地进行基础理论讲解和主持技巧的能力训练。以下内容是本人针对《综艺节目主持》设计的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方案。

第一章综艺类节目及主持人总论。其中包括:综艺类节目概述、综艺类节目主持艺术分析、综艺类节目前期策划。第二章综艺类节目主持技巧及应用。其中包括:综艺节目主持语言的运用规范、综艺节目主持的协调与合作、综艺节目主持的典型技巧、综艺节目现场主持的临场发挥、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及创新。第三章综艺类节目的现场主持艺术。

1理论与练习内容设计

第一二章是教室理论讲解,第三章则是在演播室针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指导课程。对于综艺节目的基本知识以及主持技巧及应用内容的讲解上,本人翻看了大量书籍,观看了不计其数的节目视频及相关短片,有针对性节选,以实例说理论,以实例做分析,高效快速地帮助学生把握住综艺节目主持核心技巧。在例子的筛选上,不仅要注意例子的经典性,同时又要考虑到现代综艺主持案例的与时俱进,以免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做出不够深刻的学习理解。如此丰富的案例分析,学生们在课堂上很快就会受到启发,并当场给予反馈,较好地融入到课堂,在讨论和启发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综艺类节目的现场主持艺术,主要针对之前的理论讲解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实训的题目则是本人根据往年各主持人大赛里的题目,专业书籍里的经典案例,各大晚会的主持现场视频,各综艺类型节目中的具体事件,以及本人以往在主持工作中遇到或者看到的真实案例总结而出。题目上百道,涉及方面也非常广泛。比如考查各种晚会类的开场白语言、受众引导、与现场人员关系、嘉宾情绪调控、化解尴尬、控制场面、暖场、艺术性的提问、心理气候造型、对主持状态的把握,以及主持人形象造型、态势语言的运用等等。课前在演播厅里,每个人进行随机抽题,第一次练习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原则上不允许换题,但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观点办法。一位同学进行练习时,台下的同学做好笔记,借鉴、学习、积累各种情况的主持案例。如果台上的同学的处理办法或者展现语言、状态不是最佳,下面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处理办法分享给大家,这样,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处理办法,学生们的头脑风暴大爆发。

2考核方式设计

结课考核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在个人能力方面:由传统的个人主持按照工作需求分为若干小组,每个人各司其职,发挥其所能,整个小组的协调能动才能保证节目的顺利进行。这也为以后工作中和节目组各人员的合作打下基础。

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形式任选的考核方式。为了鼓励室外考核的小组,会在考核总评时根据个人表现另行加分。在选择之前,需要对整个小组的策划方案进行审核。每人需要陈述自己在节目组担当的职务和计划怎么去完成好该职责。全班按照一半的小组数量进行场地分配选拔。

选择在演播厅进行节目展演的同学,可以选择的节目形式较多。除了室内场地、设备限制,不能进行的大规模游戏类综艺节目、部分形式的真人秀节目外,都可以操作。选择室外考核的同学,由于设备、人员、场地以及资金的限制,可操作的节目类型有限,但正是因为有限也发挥了他们的无尽创新和娱乐性。把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们有了更多的创意空间,更加容易展现出自己具有娱乐精神的一面。比如外出去做美食节目,则是把学生平日里津津乐道的美食以节目的形式展现在镜头前。再比如做户外游戏益智类的节目,学生们选择海边、泳池等作为场景,在安全的前提下,失败一方“惩罚”措施也出其不意,学生们在放开玩的同时又完成了考试。同时,录制节目中不受控制的外来因素,又能很好考查学生的即兴应变能力。把这些因素如实录制下来,也为节目增添了不少娱乐的笑料。对于学生自制娱乐节目,后续会发到优酷等视频网站上接受大家的建议点评。

3方案问题与思考

对于理论部分这种有针对性的理论讲解和练习,有其好的一面,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需要改善的一面。案例视频的大量加入,课上节奏会比较紧凑,会让部分学生不能马上抽离于视频,对接下来的分析有可能不能全部听进去。演播厅练习部分,虽总结了大量实践性的事件供学生练习,但突发状况依然不断,不能及时加入本届的课堂中。有些学生不善于课上的积累,很有可能一堂课几十个处理技巧只听进去了几个。对于上述情况,应该再精简或者合并部分视频,并控制好课堂的节奏感。对后续的总结更不应放松,要随时记录下学生的困惑和在电视网络书籍上和此相关的应用技巧。对于学生的督促工作也应加强。

室外的拍摄限制条件较多,一般为设备和场地问题,同时安全性也有待关注和加强。这就需要在室外拍摄的小组在环境选择上,避免选择噪声大,空间比较不固定的环境,对于收声和节目进程都会有所影响。考虑到设备问题,需要后期剪辑发挥作用,共同辅助节目效果的顺利呈现。

综艺节目的主持是一个需要运用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典型主持技巧,发挥个人的幽默感、性格优势,坦诚展现自己,以及考验自身整体素质素养的节目主持。对其教学方面的改革仍需要我们进行不懈的努力,为培养出优秀综艺节目主持人提出更有借鉴意义的理论从而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洋,林海.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曾致.节目主持艺术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3]罗莉.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4)[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4]李丰,宋丽萍.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方式刍议 篇9

一、采用阶梯式教学和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 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启发,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有同学在口头作文或口语表达时, 总是感到自己用词干瘪, 缺少生动形象的感觉。老师举了几组例子, 让学生进行情境体验。其一:我们那儿特别冷。我们那儿的小猫清一色没有尾巴, 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进门出门的时间, 从而减少了屋内热量的损失。点评:这是关于环境的“说”, 意在强调某地极其寒冷的气候。只因说话者别出心裁地虚构了一个“小猫无尾”的细节, 这才使人觉得新奇难忘。其二:我们家乡盛产酥梨, 那梨水分特多, 这么说吧, 如果有个梨从桌子上掉到地上, 地上只留下了两样东西, 一摊水和一个细细的梨柄, 那就意味着, 这肯定是我们家乡的梨!点评:此乃关于家乡的“说”。妙就妙在说话者来了个极大胆的夸张。一下子就突出了家乡酥梨汁水极多的特点。其三:知道金沙江吗?你不妨做一个这样的尝试, 将一头老牛丢进江中, 两分钟不到, 那牛就变成了一副骨头架子!点评:这是关于金沙江的“说”———只因极度夸张, 金沙江那奔腾如雷的气势和令人惊异的冲击力就立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么样?见了这一组例子, 你能不佩服生动形象地“说”的表现力?那么你呢?如果让你也来说说“天寒地冻”或“水流湍急”, 你能说得如此别开生面吗?这样,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现场演练, 达到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实践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教学手段上, 可将理论学习、实际训练与观摩赏析相结合, 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我搜集了许多相关的经典录音、录像资料, 如历届国际大专 (华语) 辩论赛、魅力演讲与口才等。在运用这些音像资料之前可预先设置一些思考题和讨论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看, 印象就会深刻得多。同时还可将课程学习、举办演讲竞赛和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培训相结合。因为, 能否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决定语言准确性和规范化的重要前提, 也是口才的基本标志。这样, 在检验学习效果的同时, 也加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采用激励式教学,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尝试

对于如何克服学生演讲时的胆怯心理, 我采取解放肢体语言的办法, 如表演夸张动作, 给学生每人一分钟, 选择一个单纯事件 (抓老鼠, 打蟑螂, 学骑车, 看电视……) , 用身体的动作来表达, 愈剧烈愈好。这样, 愈舒展肢体, 愈能激发自我的潜能, 也愈能带动气氛, 吸引听者, 更具说服力。我告诉学生, 一个优秀的表演者在人生的旅途中将要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 演的好坏, 要看我们对角色投入了多少, 一旦我们能够放开自己, 做个有弹性的人, 就能得到更多的掌声。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 学生反映非常热烈, 他们感到受益匪浅, 并喜爱上了《演讲与口才》课。

还可以采用模拟招聘、模拟推销、模拟接待、小型辩论会等方式进行激励教学, 如开展小型辩论会时, 老师搜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 能够激发他们兴趣而又非常关心的题材, 进行筛选, 事先布置好题目, 制定好规则, 分正反两方作好充分准备, 每方四人, 进行辩论, 并由一名学生主持, 适时引导, 避免离题。在辩论中,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论证, 不断燃起新的思想火花, 这样不仅提高了表达能力, 而且也锻炼了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应变能力, 培养了他们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总之, 《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 既是一种知识的传授, 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是其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继续探寻那些有针对性的、符合教学目标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将口才训练深入、有序地开展下去。

摘要:对于《演讲与口才》这门实践型的新型素质技能课程, 教师需要真正把教学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实践的过程, 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授课经验, 笔者认为, 这门课程教学的实施应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式, 将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训环境,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教学方式,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论文 篇10

一、研究的总体思路

独立学院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建立课程体系, 因此认准核心能力是制定有效人才培养方案必不可少的前提, 在对各专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在其他数学专家积极参与下, 结合全国及天津的数学现状与趋势, 确定高等数学的核心能力是基本理论的认知能力, 基本理论的应用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从数学课程设置上, 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基本理论、应用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 对应用能力的教学, 我们拟采用训练题库教学, 以便加强各种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 实验能力教学, 我们拟采用上机实验编程, 上机操作, 借助计算机快速达到对各种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基本理论教学也以此为参照。

(一) 教学内容的确定:

(1) 注重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紧密衔接。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充分注意到独立学院教育和一、二本学生的差距, 对教学内容中的初数知识作了增减, 体现出高数与初数知识的紧密衔接的特点。例如补充初数中的极坐标等知识, 为学生较顺利学习高数知识打下基础; (2) 基本概念、基本定理与实际相联系。数学历来有“抽象”的名声, 刚入学的一、二本大学生学习高数知识一般需要一段适应过程, 而对独立学院的新生来说, 更需要一段不短的适应过程, 为缩短这一过程, 我们十分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尽量按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即:“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来安排内容, 做到由特殊到一般, 再由一般到特殊, 引进重要的数学概念和定理时, 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原则下, 尽量用实际知识来解释这些概念和定理, 力求抽象数学概念的形象化。极限是微积分的基础, 理解好此概念, 才能领会微积分的实质, 为了清楚地阐述这一概念, 我们与实际相联系, 有直观的几何图形给以说明, 淡化函数极限的定义等。对微分学中值定理, 我们联系几何、物理问题说明其意义, 同时对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进行严格证明, 这样既加深学生对定理背景的理解也可适度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 (3) 高等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高等数学的应用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选择了较多物理、几何上的例题和习题, 从而让学生建立起微元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普物、专业课打下基础; (4) 教学内容与拓宽知识相结合, 适应不同要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 但适当地增加一些选学或考研或竞赛内容, 有利于实施弹性模式教学。

(二) 课程体系的调整:

在课程内容体系方面, 我们采用了必修和选修内容相结合的方法。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高数的教学也不例外。根据现行教学模式的缺陷和因材施教原则,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多层次多模块的教学模式, 其思路如下:把高等数学课程分为必修模块 (即基础模块) 和选修模块 (即应用、提高模块) 。必修模块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以保证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为依据, 是高数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 对所有学生都是必修课, 教师精讲细讲, 使学生彻底弄懂。通过最基本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工程技术中常用的数学工具和基本的数学思想, 一方面满足后继课程对数学的需要, 另一方面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修模块由两部分内容构成, 应用部分的内容设定是根据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确定, 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内容。他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 所有内容都体现一个“用”字。提高部分的内容设定是为准备深造或所学专业对数学有特殊要求的学生来确定的。可通过选修课或考研辅导班或数学竞赛班的形式来完成。我们对目前独立学院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从生源状况、教材、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文化程度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我院各专业教学的需要, 在课程体系上, 坚持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出发点, 以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把教学的侧重点定位在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在内容深度上, 本着“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尽量淡化严密的理论证明, 减少枯燥的数学符号, 侧重于对问题的分析, 加强数学思想的启迪和数学思维的训练。力争做到降低重心, 加强基础, 降低起点, 更新内容。使高等数学在课程体系上更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要求。

(三) 教学方法的改变:

高等数学是高等教育中的必修基础课, 结合本课程及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我们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同时, 也进行了其它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其中最主要的是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自己制作课件, 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利用课件, 使学生对抽象概念有了更直观地了解, 使学习的内容更加生动、易于理解, 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考试模式的改革:考试是评价学生和教师的重要手段, 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课程, 在考试模式的改革中我们采取了“教考分离”的考试形式:“教考分离”的目的是突出导向性:“教考分离”就是为了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和投入。 (1) 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教考分离”主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 学习气氛淡薄的现状; (2) 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教考分离”就是要体现对学生的公平、公正;“教考分离”实施细则。 (1) 试卷拟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高等数学》每学期学习六章内容, 每两章作为一个单元, 共三单元内容, 同头课教师每两位出一个单元试题, 并附答案, 在此基础上由基础部主任随机组合两套 (各分为A、B卷) 试卷作为期末试卷。 (2) 阅卷:考后试卷密封, 有数学组组长组织所有教师集中流水阅卷, 严格按标准答案执行。 (3) 试卷分析:阅卷后各任课教师对所任班机的考试情况进行试卷分析, 提出以后改进措施, 以利于今后的教学。事实证明, 近两年实施的“教考分离”的考试形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使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重视了。

二、研究的目标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 坚持以基本素质培养和理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强调理论教学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旨, 为解决后继课的知识打下基础为主要目标。

三、研究的结果

辅导教材。我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编写的《高等数学解题指导》及同步训练与教材融为一体, 便于滚动复习。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我们编写《高等数学解题指导》一书, 每章都设知识要点及主要公式, 解题指南、阶梯训练A、B等, 每类题后都简要说明了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滚动复习有关知识, 练习题A主要是复习该章的基本题, 练习题B的难度一般不大。全面复习整章之后, 配有考研题材进行自我检查是十分有益的。故《高等数学解题指导》一书具有一定的价值, 可读性较强。借鉴母体学院的特点, 我中环学院高等数学每节配有《高等数学同步训练》, 以便对基础知识消化吸收, 使高等数学教学更加规范。数学实验尝试, 鉴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学软件的日臻完善, 为促进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和创新, 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尝试高等数学的教学与计算机功能的结合, 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们利用公选课的形式进行数学建模的培训;或把数学实验应用到教程中去。

四、研究的意义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论文 篇11

关键字:色彩,服装色彩,illustrator

色彩是服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也是服装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服装色彩,常被人们视为服装美的灵魂。在服装的视觉表达语言里,服装中的色彩是最先闯入人们眼帘的,它能迅速刺激人们的视觉器官而形成色的感觉,并且迅速而敏捷地左右着人们的心理、情绪,产生各种感情的变化和反应。

我们技校的学生普遍没有色彩的基础,要从头学起,一味的走传统教学路线,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就要把一些服装配色训练给压缩了,重点就放在了基础教学上。这样基础是打扎实了,但是学生的服装色彩理念、配色美感却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特别是农村来的孩子,色彩配色是个很薄弱的环节,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并且大量练习配色,这就要借助于现代手段——计算机,用软件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更快的运用所学的配色知识。但并不是说每个软件都可以,要根据学生的程度来选择软件,photoshop这个软件操作起来很繁琐,不适宜没有学过的学生,illustrator这个软件操作简单,适合没有学过的学生做简单的练习,这就可以让学生不会因为不会使用,而对色彩课丧失信心,反而能调动起大家的兴趣。

利用Adobe illustrator,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可以很快地给特定的模特更换衣服的颜色,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上更好的实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颜色上错了,就必须重新画得模式,计算机让学生变得大胆而自由,没有束缚的发挥着自己的想象,运用色相配色,明度配色,纯度配色来实践,在实践中知道什么美与丑,知道什么是协调,什么颜色搭配起来漂亮等等,现代的教学模式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在计算机上搭配好的颜色,把它在现实中,用水粉调出来,并且画在纸上,这样既练习了配色,也练习了调颜色,还纠正了一些学生不正确的审美观点。例如:有一些学生总认为色彩堆砌越多,越“丰富多彩”,越“漂亮”。集五色于一身,遍体罗绮,镶金挂银,其实效果并不好。

服饰的美不美,并非在于价格高低,有很多颜色,关键在于搭配的得体, 适合年龄、身份、季节及所处的环境和风俗习惯,更主要是全身色调要取得和谐的整体效果。“色不在多,和谐则美”,正确的配色方法,应该是选择一两个系列的颜色, 以此为主色调,占据服饰的大面积,其他少量的颜色为辅,作为对比,衬托或用来点缀装饰重点部位,如衣领、腰带、丝巾等,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和谐效果,怎么样让学生认识到这点呢,illustrator这个软件就帮了我们,让学生们多做练习,拿不同的模特、不同的服装款式去尝试,自己总结出来这个结论,并且把大家的搭配作品,通过计算机演示,让全班的同学观看,发表观点,就像一个小型的时装展示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眼光,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调颜色的时间变长了,学着搭配颜色的时间少了,学生每次画一个模特,如果衣服颜色画错了,就需要重新在画,比较浪费时间,用illustrator这个软件,就省去了这一时间,让学生们的搭配理念得到很好的锻炼,不会再画纸上走弯路,例如:红与绿的搭配,人们下意识都会觉得很难看,但是身边景色里有哪些红花不需要绿叶的陪衬呢?你能说花朵和绿叶搭配在一起不美吗?只要它们的颜色相协调,同样美丽动人!要让学生知道用不同的红色搭配不同的绿色,出来的效果,并不一定难看,需要多去尝试,在这个过程里,illustrator就可以帮我们省去很多时间,让我们可以用数十种或者数百种的颜色去搭配,挑选出自己满意的,然后再去调颜色画到纸上,既不浪费纸张和颜料,也让学生们建立了自己的色彩理念。

一些特定的练习,也可以用illustrator这个软件做演示,并且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把老师所出的问题,自己的想办法解决。例如:下身偏胖的模特,给她配什么颜色,能显瘦;上身丰满的女孩子穿什么样子的衣服,能变得协调些;瘦女孩穿什么颜色能丰满些……让学生先自己动手搭配,寻找答案,最后再统一讲解,这种方法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动手记忆深刻,另一方面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活学活用。

服装的色彩在各种环境里,也有其特定的选择,这就不仅仅只给学生演示图片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与实际相结合,illustrator这个软件就又发挥了作用,给学生的特定模特制造一个背景环境,然后根据环境来选择衣服的色彩,例如:公司里上班的白领,因为工作环境的影响,穿着就不能很张扬,哪些颜色可以把她衬托的很沉稳又有朝气,学生如果不练习,靠老师提供的图片或者颜色是完全不行的,必须要自己实践,这样才记得牢固,才能靠自己的眼睛来判断美丑。

服装上除了大面积的色彩以外,还需要一些花纹作为装饰,那么花纹的颜色和样式应该怎么选择,又怎么搭配呢?这还要求助于illustrator这个软件,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款式的图案和花纹,可以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这样既学到了颜色,也了解了衣服上可以用哪些图案和花纹作为点缀,在以后的纸上绘画中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这种把传统教学和现代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节约学生的学习成本,还能提高学生的配色美感。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把学习的内容变得更加充实,使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出理论要点,扭转不正确的配色观点。

参考文献:

[1]李敏.服装色彩与应用[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钢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 篇12

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 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 又将积极作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 参照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 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目前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所持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从J.S.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 (还包含少量中国钢琴作品, 应另当别论) , 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例如:复调音乐主要选用J.S巴赫的作品, 练习曲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 等等。这些作品的确为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 其年代亦基本涵盖了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及“印象派”风格时期, 但就键盘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 (二十一世纪初) 来看, 仅仅着重于“巴赫—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再者,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 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 在这些学生之中, 更有一部分人进校之前从未学过钢琴, 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钢琴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一般仅为两年半至三年 (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和开课方式不尽相同) 。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 加之教师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和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 均会直接影响到高师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 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 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 是一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 以下是我的几条基本思路:

1. 将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历史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

一方面, 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J.S.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库普兰、J.P.拉莫、D.斯卡拉蒂、G.F.亨德尔、C.P E.巴赫等人的部分优秀作品, 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 应该使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课程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可包括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 亦可包括诸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钢琴流行音乐作品。在二十世纪钢琴音乐中尽展风采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 还有麦克道威尔、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拉威尔、巴托克、普罗柯菲耶夫、格什温、科普兰、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梅西安、布莱兹等人, 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也记录下了一百年来音乐探索的所有方向, 因此, 任何忽视对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学习的钢琴课程, 其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

2. 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 因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 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 我们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 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应该看到, 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 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 可以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声乐伴奏包括伴奏谱弹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鉴于其重要性, 许多高师院校的音乐院系已将其作为独立课程另行开设, 因此本文不再就此专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3. 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钢琴学习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 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所幸的是,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载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 例如:钢琴艺术史及钢琴文献及其研究资料;与钢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作曲家及其风格、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资料;其它相关艺术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资料;钢琴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录像介绍与赏析资料;各种乐谱版本资料;各种相关的美学研究资料等。我们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有机组织和介绍, 可以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突破钢琴课程学时及自身弹奏水平所带来的限制, 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 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 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素养。我想, 这应该是开设高师钢琴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 同时, 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是对音乐史及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 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和声、曲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我国高师钢琴界曾就是否要开设钢琴集体课这一主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 其结果是, 目前各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已普遍开设了各种形式的钢琴集体课。而这种全新的、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教学形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甚至波及到专业音乐院校及其它类似课程 (如声乐集体课的设立等) 。可以说, 这是高师钢琴课程教改的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传统的钢琴教学始终保持着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 这种特殊的个别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 是行之有效、无可非议的。目前, 在钢琴课程中引入集体课这一教学机制, 应该说其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由于扩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 使钢琴教师能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部分地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 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施确实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认为, 现行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个别课的钢琴教学观念, 微观地进行分析, 其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个别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之中, 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 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 也为了配合新的高师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 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 革新教材教法, 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体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授课。

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地并存: (1) 个别课。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 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个别教学, 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 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个别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 (2) 小组课。小组课即指现行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 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 主要依靠交互性较强的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 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 须统一教材, 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 因此, 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

2. 讲座, 公开课;座谈, 讨论。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我们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 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讲座或公开课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 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座谈与讨论可以由教师命题, 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题, 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组成部分。它将对进一步提高钢琴教学的艺术水平、科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发挥十分有利的作用。同时, 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改革将能进一步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内部各课程之间的合理交叉与优化整合, 从而积极推动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也更加符合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需求, 并以更高的标准积极顺应高校教育改革和自身发展的总体趋势。

摘要: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组成部分。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 参考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 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就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展开讨论, 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更加顺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趋势和新型人才需求的、更富于科学性和立体感的高师钢琴课程结构框架。

上一篇:远程评标下一篇:猪场的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