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文本的翻译原则(精选4篇)
宣传文本的翻译原则 篇1
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高度文明的当今社会,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 规范社会行为的重要工具。全球化趋势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但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差异, 法治体系各不相同, 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争端和矛盾。而法律作为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往来的日趋频繁, 我国对不同语种之间的法律翻译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大, 对翻译质量的要求日趋严格。法律文本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我国关于法律文本翻译的研究却相对滞后。
1 法律文本的特征
法律文本是绑定了法律效力的文本, 是法律内容和法律效果的载体;其翻译是翻译界和法律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法律文本由于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和严谨性, 其翻译必须不折不扣, 准确无误地译出原文的内容。与此同时, 在文体风格和法律效应上也要达到对等, 一字之差, 则可能关乎财产生命的安危。
法律文本作为一种特殊文本, 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其专业性强, 句子长而复杂, 用词准确、规范, 语篇结构严谨。并且, 频繁使用现代英语中极少用的古旧词汇;大量使用专业术语、法律行话;故意使用意义含糊的词语;大量使用累赘词以表达单一的法律概念;并试图以最精确的词语和形式来表达法律概念。因此, 法律文本翻译过程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 对译者的要求极高。译者要做到统揽全局, 正确把握法律文本中的每个细节, 把握原文的总体意图和功能, 正确理解原语的法律条文, 忠实地再现源语信息及其译文风格。
2 当前法律文本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 当前我国法律文本翻译中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法律术语翻译错误。法律术语翻译至关重要, 翻译地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翻译质量的好坏。术语翻译错误会使译文读者产生误解, 甚至造成严重的法律纠纷。
第二, 文体使用不当。法律文本用词规范, 语言结构严谨, 逻辑严密, 较其他文本其文体更为正式、刻板, 多使用被动语态, 这是由法律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所决定的。但是, 如果对法律英语的文体把握不当、认识不清, 翻译中也会产生歧义和错误。
第三, 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译。翻译工作者要处理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对译, 而是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间寻找结合点。由于法律英语包括各部门法及诸多法律边缘学科, 译者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 还须熟悉相关法律知识, 具备相应的法律文化底蕴, 稍有不慎就会谬以千里, 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3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读者反应”论和“内容优于形式”论, 是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的二项核心内容。“功能对等论”将翻译的重点从历来注重信息形式, 转移到重视信息内容与读者反应上来, 强调译文与原文在交际功能上的对等, 而非形式上的对应。[1]奈达提出, 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 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2]源语和译语语言文化可能存在巨大差异, 为达到“功能对等”, 译者必须巧妙地处理这些差异。
功能对等论对法律文本翻译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在法律文本翻译中, 为达到预期目标, 法律翻译中要注意语言表象背后法律功能的对等, 即源语文本和目标语翻译文本在法律上所起的作用和效果的对等。这和Nida (1969) 提出的功能对等原则正好契合, 法律文本翻译若以此为参考, 将能直观地检验原文的内容和法律效果是否被完整地移植入译文中。
4 功能对等理论对法律文本翻译的指导意义
4.1 目的性法则
在目的论中, 目的性法则是最高法则, 目的决定手段。法律翻译是有目的性的交际行为, 不同的参与者包括发起者、委托人、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和使用者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并通过相互作用实现整个翻译过程。目的论强调, 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适用于带有特殊功能及目的的翻译行为, 诸如法律文本翻译。[3]在法律文本翻译过程中, 译者必须熟悉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 精通法律知识, 根据翻译目的积极地与发起者协调, 翻译出具有相同法律效应的文本。
4.2 连贯性和忠实性法则
功能目的论提出的连贯性和忠实性法则有助于译者较好地实现译文的文本功能, 保证译文能够忠实、通顺, 准确地传递原文的意义和法律效应。为译者提供了两个基本的翻译标准:1) 忠实性法则要求译文尽可能忠实于原文, 实现语际连贯;2) 连贯性法则要求译文必须让接受者理解, 实现语内连贯。
法律语言属专门用途语言, 法律文本具有国家强制力、神圣不可侵犯, 因此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法律文本具有有别于其他非法律文体的准确、严谨、客观、庄重的文体特征, 还具有特定的法律意义及重要的社会功能。这就更加要求法律文本的译文要绝对忠实于原文, 要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 译者要熟悉法律文体特点, 正确把握原作的功能和意图, 正确选择与确定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 实现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 再现原法律文本的庄严性和权威性。
4.3 忠诚原则
忠诚原则认为“译者必须向译文接受者解释自己所做的一切以及这样做的原因, 译者应尊重原文作者, 协调作者意图与译文目的”。[4]忠诚原则使法律翻译行为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和影响, 在该原则的约束下, 译者会意识到, 仅凭自己的语言、法律和翻译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 自己对原文作者和译文接受者还负有相当的的责任, 应严格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会慎重考虑, 译文的语言是否符合原法律文本的的语体规范, 能否被受众理解和接受, 使源语文本和译文文本在法律上达到对等的作用和效果, 尽量避免译文产生歧义和费解, 保证译文的准确性交际目的。
4结束语
法律翻译要忠实地再现原法律文本的意义和功能,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具有实际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法律文本翻译中, 若以此为参考, 将有助于译者更好地实现译文的文本功能, 使译文读者能够解码出原文读者所必须理解的内容和法律效果, 使原文和译文在内容和法律效果两方面都达到对等。功能翻译理论赋予了译者更多的自由和创造性, 更加解放了译者, 译者由往日的被动传播文字信息的“翻译一族”, 渐渐转变为在翻译过程中更活跃, 责任感更强的“交际专才”。[5]因此, 主张将功能翻译论应用于法律翻译中是适用有效的。
法律翻译是译学研究中的新领域, 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双语功底, 通晓法律知识, 对法律翻译具备有效的批评能力和准确的认知能力, 具备娴熟的语际转换能力, 在目标语中实现功能对等。作者认为, 法律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有效结合, 将进一步促使法律文本翻译更具权威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然而, 有关法律文本翻译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该研究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Nid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Nida, 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Brill, 1969.
[3]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 eign Language Education Company.2001.
[4]张长明, 仲伟合.论功能翻译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适用性[J].语言与翻译, 2005 (3) .
[5]刘长春.试论法律逻辑对汉语法律条文英译的影响[J].中国翻译, 2005 (6) .
宣传文本的翻译原则 篇2
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认为, 不同的的文本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即: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语义翻译以原语和作者为中心, 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而交际翻译关注的焦点是译语, 它以读者为中心, 比较重视译文的社会影响和价值。
另一方面,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 纽马克又将文本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三种类型。表达功能文本包括严肃文学 (纯文学) 、权威声明、私人信件、自传、散文等;信息功能文本主要是指非文学作品, 包括科技论文、学术论文、报刊文章、教材书等;而呼唤功能文本意在说服或引导读者, 主要指广告、法律制度、宣传、告示等等。
在这三种不同功能的文本中, 表达功能文本主要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而信息功能文本和呼唤功能文本主要采用交际翻译的方法。
为了阐述这三大功能文本之间的关系, 及这三大功能文本为了达到翻译的等效性而各自所采用的具体的翻译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下表进行归纳、总结, 以从一个总体的角度来把握各个功能文本所具有的特性, 如表1所示。
2 分述
2.1 表达功能
如前所述, 表达功能文本主要是指文学作品, 如:纯文学、权威性的文章、私人信件、自传、散文等。由于表达功能文本是以作者为中心, 其风格是作者的个性风格, 文本重点是针对于原语, 因此这类文本要采用语义翻译为主的翻译方法。在翻译前, 要仔细研究作者的风格与表达意图, 在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直译, 并要以词、短语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 力求使译文忠实地再现原语, 从这个角度而言, 语义翻译也就是奈达所提出的“形式对等”。
例:杜甫的《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Apart from home so far and long/With autumn, myriad sorrows throng/With illness all my life to fight/I now alone ascend this height/Weighed down in troubled times with care/I hate the growing hoary hair/A broken heart, for cups I pine/Oh, if my health permitted wine”
译者把原诗的每一行改为两短行, 每两行同用一韵, 发扬了格律体英诗的优势;译文采用抑扬格, 传达了原诗的“音美”, 读起来铿锵有力;而且通过这几句英译, 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独具匠心, 其译文突出了表达功能文本以作者为中心的特征, 再现了词作者的第一人称表达法“I”, “I”实质是原文形式所没有, 但原文内容所具有的词, 这充分传达出了原诗的“意美”。
而且, 译者译出了原诗的风格, 译文充满了一种愁苦、悲壮的情感, 把杜甫于九九重阳节独自登高、抚今追昔的那份悲苦与抑郁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译诗的语义翻译。
再看一个例子, 选自于《红楼梦》的《好了歌》:
“世人都知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译文A:All men spiritual life know to be good,
But fame to disregard they ne’er succeed!
From old till now the statemen where are they?
Waste like their graves, a heap of grass, extinct.
译文B:To train for a saint we know is best.
But lone of fame distracts our mind.
Where are honored sages now?
Grass grows on their place of rest.
译文C: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
But with ambition won’t have done, have done.
Where are the famous ones of days gone by?
In grassy graves they lie now, every one.
在评论这三段译文之前, 我们首先要对《好了歌》有个大概的认识。《好了歌》应该看作对《红楼梦》的一个总体的概括, 在《红》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认为尘世的一切名利、欲望都是虚空的, 唯有当了神仙, 才能逍遥自在, 快活一世。其实这就是一种看破红尘, 这是从一位跛足道人的嘴中哼唱出来的, 其形式虽然是七言诗句, 但实质是一首民谣。
对于译文A, 全首译诗虽然严格遵守了原诗的形式, 但“将相”这两个字译得不够准确, 译者将其译为“statemen”, 意思比较片面, 没有深刻地反映出这个词语的内涵, 因此也就没有忠实地再现原语, 表达功能文本的特点没被凸现出来。
对于译文B, 译诗虽然也采用了原语的形式, 但也有译得不当之处。如第一、二行的译文, 其意思为“我们知道修炼成一个圣徒是最好的, 但渴望名利却迷惑了我们的思想”, 这与原文“世人都知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相差甚远。而且世人译成“we know”也不太妥当, 因为跛足道人是以出家人的身份来唱这首民谣的, 他在这首民谣中以局外人自称, 并不是尘世中人, 因此世人应译成“they know”, 否则就与原文的风格不符了, 也是对原文的一种不“忠实”, 违背了呼唤功能文本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地实现语义翻译, 即采用“直”译的方法。
而译文C是霍克斯的译作, 他把“将相”译成了“the famous ones”, 较准确地传译出了这个词的内涵, 而且采用抑扬格, 押韵比较自然, 读起来十分流畅, 使译诗看上去更象一首民谣, 与原诗的形式和内涵都很贴近。正如奈达所说的“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 客观而忠实地再现了原诗的艺术价值。
因此, 在表达功能文本中, 译者一定要以原语作者为中心, 把文本重点放在原语上, 在翻译前, 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认真细致地研读原文, 辩明原文的整体风格, 尽量遵守原文的形式, 以免造成误译。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中文本的形式是重要的, “一旦改变了形式, 就歪曲了思想。”从以上二个纯文学的例子中, 我们可以窥表达功能文本翻译之一斑, 对表达功能文本的翻译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最大程度地实现语义翻译。在表达功能文本的语义翻译中, 译者的重点在于原语和原语作者, 译者要首先忠于原语作者, 因此, 译文的对象并不是读者群, 而是有针对性的个别读者。在此种情况下, 等效原则就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而更重要的是一种直译的方法, 它要求译者在译出原文内涵与意义的同时, 也用采用原文的形式, 包括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表达风格等。
2.2 信息功能
信息功能文本是指非文学作品, 主要包括科技文章、学术论文、报刊杂志、教科书等, 它的语言类型侧重于事实性。信息功能的文本重点在于译语, 以读者为中心, 并且其文本风格是中立、客观的。因此, 在翻译时要采用交际翻译的方法, 即译语要取得与原语相对等的效果, 做到恰当地为读者传译信息。在交际翻译中, 译者更注重于读者和译语, 因此它比语义翻译更容易达到等效性。为了产生等效, 译者要把重点放在功能对应, 而不是形式对应。卡特福德曾说过, “从语言学的意义上讲, 原语和目的语中的词汇很少有‘意义’相同的, 但在同样的情景中, 它们的功能却可能是相同的。”
让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 此例选自于《What’s Life》
Every available piece of real estate on this planet has been inhabited by subjects of the Kingdom Monera:by the enlightened producer, the tropical transformer, the polar explorer.
译文A:地球这个星球上每一处可供居住的地方, 都成为无核原生物界“臣民”的家园, 它们是启蒙的生产者、热带地区的改造者和极地的探险者。
译文B:地球上每一寸能生活原生生物的土地都居住着原生生物王国的臣民:温带的自长者;热带的转换者和极地的探险者。
这是一段科技性的文章, 属于信息功能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应以读者为中心, 以译语为重点, 要尽可能的实现等效翻译, 即交际翻译。译文应符合译语语言、文化, 在译语中要尽量避免异化, 避免“洋味”。交际翻译应重在译文对译语国读者产生的效果, 因此译文应流畅、自然、地道, 符合译语的社会规范, 使译语读起来要象原文读者读原文一样自然, 从而达到翻译的等效性。
但译文A的一些词句的译法纯属直译死译, 没有考虑到在该种情景下, 操译语的人如何表达, 没有做到以译语国的读者为中心, 而译文B则充分考虑了译语国的语言规范, 传译得较为准确、地道。
2.3 呼唤功能
呼唤功能文本主要包括广告、宣传、告示、法律制度等, 对读者具有号召力、说服力和劝诱力, 因此它也是以读者为中心, 文本重点在译语。
让我们看下面两个选于《英语广告词精品》的实例。
例1:
“Give up my Pepsi?Don’t even think about it.”
BeYong
HaveFun
DrinkPepsi
译文:“不让我喝百事可乐?想都不要想?”
青春永驻
寻找乐趣
喝百事可乐
我们知道, 汉语讲究平仄对仗, 爱用四字句, 而这则广告的译文就把“Be Yong”和“Have Fun”译成了四字句, 十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读来朗朗上口, 流畅自然。而最后一句“喝百事可乐”, 更是具有说服力与劝诱力, 表现出了呼唤功能文本的特点。另外, 其标题并不是直译死译, 而是采用了交际翻译的方法, 以译语为中心, 被译为“不让我喝百事可乐?想都不要想?”, 表达得十分地道、规范。
例2:
Introducing Play Clothes for Grown-ups
Once you were a kid.
Now you’re just a bigger kid.
And Haggar has a bunch
of comfortable, casual pants
to help you feel like one.
So hop into a pair and go fish.
Play ball.Or go fly a kite.
HAGGER
A Feel for America
译文:
推出成人轻便装
你曾经是一个孩子。
现在也只是个大孩子。
汉格公司推出的一系列
舒适休闲的长裤
让你觉得依然像个孩子。
那么, 穿上汉格休闲服。去钓鱼,
打球, 或是放风筝。
汉格
美国的感觉
首先该广告的标题被译成了“推出成人轻便装”, 没有逐字逐句的直译, 而是采用了交际翻译的方法, 真正做到了以译语国的读者为中心, 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而“那么, 穿上汉格休闲服。去钓鱼, 打球, 或是放风筝。”更是富有召唤力与劝导力, 体现出了广告的特色, 也表达出了呼唤功能文本的风格与意图。
因此, 通过以上两个广告的例子, 我们对呼唤功能文本的翻译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首先, 就是要采用交际翻译的方法, 实现翻译的等效性, 使译语国的读者读起译文来流畅自然, 就如同原语国读者阅读原文那样自然。另外, 就是要使用具有说服力和鼓舞力的语言, 使读者能被你说服和鼓动, 或者激发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 结束语
翻译批评的方法与标准是多元的, 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翻译质量。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即:表达功能文本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 信息功能文本与呼唤功能文本采用交际翻译的方法, 从而使不同功能的文本最终达到其相应的翻译等效性, 而其等效性的程度也因文本的功能不同而有所差异。总体来说, 交际翻译比语义翻译更易达到等效性, 即信息功能文本与呼唤功能文本的翻译等效性程度高于表达功能文本。总之, 如何实现不同文本类型的翻译等效性, 这对于翻译批评而言, 无疑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 也为翻译与翻译批评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2]辛伟迪.等效翻译论在文化元素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3]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4]周新, 蔡圣勤.谈“What’s Life”译文中的知识性问题及表达[J].上海科技翻译, 2002.
[5]申雨平.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6]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宣传文本的翻译原则 篇3
关键词:文本功能,翻译策略,旅游宣传文本
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第一大产业, 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作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 (UNWTO) 研究表明, 旅游业每增加1单位附加值, 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单位附加值。21世纪以来, 旅游业和观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及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和主要贡献者之一。同时,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国际交流, 加深文化理解。
旅游景点的外宣工作则能够促使文化”走出去”,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不断加强文化”走出去”的平台建设。因此, 如何加强旅游宣传文本的翻译工作, 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吸引到更多的国外游客, 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文本功能概述
功能语言学认为, 文本服务于特定的交际目的。文本功能的理念被引入翻译中来。
莱斯在《翻译批评—其潜能与局限》一书中, 将文本功能引入翻译批评, ”分析文本类型是翻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前提”, (Reiss, 2000) 。她借用德国心理学家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 (描述, 表达, 诉请) , 将文本分为信息型、表达型和操作型。
信息型文本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是让读者认知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现象, 传达信息、知识、观点, 是事实在语言维度的传递, 其内容或主题是交际中的焦点。表达型文本则注重文本的艺术形式和美感, 重视语言的美学特点, 原文本在美学上的展示成为交际的重心。操作型文本的目的是引起读者某种行为反应, 目的在于呼吁或说服文本的读者或接受者按某一种方式行事, 该文本类型的目的是要达到某种言外效果, 其中心是”吁请”。不同功能的文本应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诺德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存在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 (Nord, 2005) 。
2 英汉旅游宣传文本功能比较
对于旅游宣传文本在英汉两种文化环境下, 其功能的对比分析将有利于翻译活动更好进行。
例1:Buckingham Palace has served as the official Londonresidence of Britain’s sovereigns since 1837 and today is the ad-ministrative headquarters of the Monarch.Although in use for themany official events and receptions held by The Queen, the StateRooms at Buckingham Palace are open to visitors every year.
例2:少林寺是少林功夫的发源地, 历史上有少林僧兵保家卫国、抗击倭寇的佳话。1983年, 少林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时下, 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的发心护持下, 少林寺在禅、武、医文化上, 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少林文化已被世界越来越多的民族认同, 成为连接世界人民友谊的纽带。在世界各地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心目中, 少林文化不仅成了中华武术的代表, 也成为中华佛教禅宗文化的独特意象, 更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上述两例分别来自于白金汉宫以及少林寺的官方宣传网站。例1中, 文本语言简洁明了, 没有描写和抒情的文字, 开门见山的介绍白金汉宫的基本信息, 功能倾向于信息型, 即其主要目的是传达客观信息。例2中, 文本前半部分用词朴实, 主要用于信息的表述;而后半部分则采用华丽的表述和夸张的描写, 表达中国传统的意象之美, 更侧重于引起国内读者在美学上的共鸣。呈现出表达型的文本功能, 注重文本的艺术形式和美感。
英语中旅游宣传文本的功能倾向于信息型, 而汉语同类型文本功能则为信息和表达型功能的融合。
3 个案研究
少林寺承载了中华佛教文化的传承, 因而驰名中外。其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潜在旅游者的选择。
文本功能的不同在翻译实践活动中需要得到体现, 文本功能理论认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 而应是译文在译语语言和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功能。” (陈小慰, 1996)
原文: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西麓, 背依五乳峰, 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错落有致, 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嵩山东为太室山, 西为少室山, 各拥三十六峰, 峰峰有名, 少林寺就是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 故名”少林”。1983年, 国务院确定少林寺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
译文:Shaolin Temple is situated at Shaoshi Mountain in the west of Songshan Mountain ranges, in Dengfeng City, Henan Province.Against the backdrop of Wuru Peak of Shaoshi Mountain, it is surrounded with forests and hills as its natural defense.The“Shao”in“Shaolinsi”refers to“Shaoshi Mountain”;lin means“forest”and si“temple”.The name of Shaolin Temple literallymeans“temple in the woods of Shaoshi Mountain”.
在上例中,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西麓”客观提供少林寺位置信息, 主要是传达信息, 符合信息型文本的特征。译文将所有的信息点翻译出来, 将原文本的信息功能传递给译文接受者。文本功能如果是信息型的, 采用直译的方法可实现功能的完全对等转化。
原文“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错落有致”使用了四字短语, 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呈现美学特色, 符合表达型文本的特征。英语旅游宣传文本功能往往是信息型的, 原文功能和译文功能出现冲突。根据文本功能理论, 在此种情况下, 应将译文的功能放在首位。在译文中, 采取了编译的策略。
4 结束语
本文以文本功能理论为基本框架, 分析了英汉旅游宣传文本在功能上的异同, 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以期为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提高旅游外宣翻译的质量,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Reiss K.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M].New York:American Bible Society and 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 2000.
[2]Nord.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3]陈小慰.试论”译文功能理论”在应用文类翻译中的指导作用[J].上海科技翻译, 1996 (3) .
宣传文本的翻译原则 篇4
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他从事过多种欧洲语言的翻译工作, 纽马克在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一书中, 根据语言功能的分类, 将不同的文本划分为三大范畴:表达型文本, 信息型文本, 和呼唤型文本。其中纽马克认为信息型文本是指教材, 备忘录, 会议记录, 技术报告, 报刊杂志, 学术论文等以记载各类信息为主要功能的文本类型。信息型文本翻译的核心在于传递信息, 所以, 语言和风格形式的选择对于信息型文本的翻译来说是次要的。信息型文本多被动句, 名词化, 空洞词和现在时态, 其语言客观准确, 平实自然。信息型文本重视文章的连贯一致, 表达清晰明确, 避免口语或书面形式抒发个人情感,
笔者认为, 信息型文本翻译的核心指导原则是目的性。目的性是指译者应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 结合翻译的目的语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进行翻译。译文要尽可能顺应受众的需求, 文化期待和认知状态。另外两个原则是准确性和可读性。准确性是指译者不可随意缺失任何原文读者的信息, 或有意无意在文章中出现偏差。可读性是指译者可以只考虑原文的内容而不拘泥于原文进行修正。
二、信息型文本中长难句的复杂成分
英汉翻译中, 长句翻译一直是翻译实践的一大难点, 并被视为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信息型文本中英语长难句子成分的复杂性在于, 除了一般的词或短语做句子成分外, 从句和非谓语动词做句子成分时增加了句子的复杂性和分析的难度。以从句为例, 从句作为整个长难句的句子成分, 它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一包含一整套句子成分, 而这些句子中又可能存在从句, 如此反复, 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三、What does frequency have to do with grammar teaching译本中英语长句的处理方法
1.顺译法。当英语长难句的逻辑顺序与表达方式基本与汉语一致时, 可以基本顺着原文的先后顺序进行翻译, 这就是顺译法 (曾智华, 2010) 。
例1:Using frequency findings from corpus linguistics, this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in ESL-EFL materials and what is known about actual languageuse based on empirical studies。
本文通过对语料库语言学中频率效应的研究发现, 探究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教材中出现的信息与实证研究中语言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
分析:原文由一个独立主格结构和一个主句构成, 该主句中有好几个介词修饰名词, 还有一个从句结构。翻译时, 整个独立结构单独成句, 主句间虽然结构复杂但也有一定逻辑关系, 于是把句子剖开直译出来。
2.倒置法。有些复杂长句中的表达次序与汉语表达习惯不同, 甚至完全相反, 翻译时必须对原文有些成分的位置进行调整, 才能译出符合汉语习惯的译文来。
例2:Ellis has shown us that language learners naturally relyon frequency for many different language tasks, ranging fromirregular verb patterns to collocation patterns.
Ellis在主题论文中说道: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无论是在不规则动词变化还是在动词的搭配方面, 很多程度上都依赖频率作用。
分析:这个长句由一个比较长的宾语从句, 后面跟了一个复杂的独立主格结构, 经过分析, 笔者觉得先把独立主格结构译出来, 再来译主句以及宾语从句里面的内容。所以倒置法比较合适。
3.拆分法。有些复杂长句的一些成分从长句主干中拆离, 组成句子或短语 (另外处理) 才能译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例1:The present paper illustrate the kinds of unexpectedfindings about language use that result from corpus-basedinvestigations and how such findings lead to fundamentallydifferent decisions about materials design.本文基于语料库的调查, 举例说明语言使用情况的一些特殊发现, 然后进一步分析它们是如何从根本上影响教材的决策。
分析:该句子中名词性从句, 宾语从句交叉。虽然只是一句话, 但是细看有三个独立的意思, 以and为切入点, 然后再切割从句中的内容进行翻译。
通过对论文What does frequency have to do with grammarteaching的翻译实践, 本文阐述了信息型文本的特点及出现在信息型文本中长句的翻译原则和策略。笔者归纳出信息型文本的翻译的核心指导原则是目的性, 准确性和可读性。此外, 还进一步分析了信息型文本中长句结构特点, 并提出了建设性的翻译对策。因此, 译者只有在信息型长句的翻译实践中谨记原则, 选对策略, 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 才能正确的译好长句, 在翻译水平上有所提高。
摘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大量信息文本, 因此其信息型文本的翻译也备受关注。基于纽马克的文本分析理论, 本文以论文What does frequency have to do with grammar teaching英译为语料, 阐述了信息型文本的特点及出现在信息型文本中长句的翻译原则和策略。笔者认为信息型文本的翻译的核心指导原则是目的性, 准确性和可读性。此外, 还进一步分析了信息型文本中长句结构特点, 概括了三种主要的翻译方法:顺译法, 倒置法, 拆分法。
【宣传文本的翻译原则】推荐阅读:
旅游宣传文本06-07
2021年学校禁毒教育宣传语文本09-11
2021年法制宣传教育个人心得体会文本07-23
旅游文本的特点与翻译12-30
文本翻译10-04
机器文本翻译10-05
旅游文本翻译10-27
文本类型翻译理论07-28
文本英语翻译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