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翻译

2024-10-04

文本翻译(精选12篇)

文本翻译 篇1

一、引言

论文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阐释和教学法》(Eco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Theory,Interpretation,Pedagogy)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收录了20世纪90年代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最具代表性的12篇论文,属于学术文本。

该论文集的译著已于201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笔者承担了部分篇章的初译。本文是基于对该论文集《绪论》翻译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意在该翻译项目的基础上,讨论学术类文本的特点、翻译时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其解决对策。

二、学术文本翻译的主要挑战

本项目原文属于学术文本,主要面向文学批评研究人员和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有兴趣的读者。从文本内容看,文章主旨明确,结构清晰,交代汇编背景,概述学理脉络,提供导读性评论。由于作者文学素养深厚、文字功底凝练,全文毫无阻滞,浑然一体,使译者面临三大挑战。

1.表达形式多样。原文虽是学术文本,但其表达形式并不单一。《绪论》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论文集的汇编背景和汇编依据,是叙事;第二、第三部分概述生态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相关文学批评的兴起与发展,是描述;第四部分阐明该论文集的结构安排、章节主旨和编者的评论,是议论。翻译过程中,如何将这三种表达形式准确地再现,并如原文自然切换毫无阻滞,是一大挑战。

2.语句凝练。作者多用长句,信息表达密集,语言凝练;而汉语多用短句和散句,这使译文与原文在句式上很难保持一致。在翻译时,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是否应尽量靠近原文,是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是译者需首先思考的问题。故翻译策略的确定和语句的处理是第二大挑战。

3.术语频现。“术语”是指“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专业概念的约定性符号”。本项目中术语涉及面广,包括生态学术语、女性主义术语、文学批评术语等。如何根据术语的特点和术语的定名规则,综合利用各种文献资料,提高术语翻译的准确性,是第三大挑战。

三、学术文本翻译的解决对策

学术文本的目的是探讨某一学科内最新的思想、视角和研究方法,以补充和启示相关研究做。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文学批评在国内处于文学研究的边缘,为让读者直面这股文学研究思潮,宜忠实地再现原文的语境,让读者在译文中移步,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具体对策如下:

1.表达形式:分明主次,综合呈现。原文的表达形式看似复杂,实则在真实文本并不罕见。“真实文本所呈现的特点并不局限于一种类型。”“也许议论性的文本类型可以通过叙述实现,也许指导性的文本会采用描写的形式,等等。”翻译此类文本时,要分辨出“其中一个目的是统领性的,而另一个目的是一种手段”。

在原文中,作者通过叙述交代论文集的由来,通过描写展示理论的发展脉络,又由议论引导读者阅读。换言之,议论是此文的统领性表达形式,而叙述和描写是辅助议论的手段。因此,翻译时需把议论确定为主要表达基调,领会作者使用叙述和描写的用意,注意文中转换的节点,将三种表达形式不失主次地综合呈现。

2.语句:信息为主,易读为辅。根据语言的功能,文本可分为三种类型:“信息型”、“表达型”和“呼唤型”。此篇《绪论》是“信息型”文本。翻译这类文本,“其目标是保证内容的不变,若转换过程中,信息保持完整,则可认为翻译是成功的”。其次,译著的目标读者是进行女性主义、生态学或文学批评的研究者或相关人员,他们对文本信息的关注是首要的。但《绪论》主要起介绍功能,除理论性外,也需兼顾易读性。

因此,笔者需以保证信息的传达为首要原则,不进行有损于原文逻辑的修饰与改动;在尽可能保持信息对等的前提下,再考虑译文的易读性与流畅性。

3.术语:语义溯源,统一管理。人文社科术语翻译中,术语的“单义性”和“稳定性”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去查明可能有的现存等价术语的情况”,“充分利用现存合理的等价术语”;术语的“理据性“要求译者采用语义溯源法,“术语的确定要符合其所代表的语义内涵理据,要确保其准确性”。

本项目术语涉及面广、语义专业,要求译者:首先,查阅国内已有的相关文献与术语词典、网络术语库等,对于已译介的术语,借鉴合理的现有译名;其次,对尚无等价语的术语,进行语义溯源,准确理解后,据其语义理据翻译,并与总项目负责人及其他翻译成员讨论,进行统一的术语管理。

四、翻译实例分析

1.表达形式实例。原文的开头,作者叙述了论文集汇编的缘起,语言简单平实,娓娓道来,并无学术著作的艰深晦涩,易于增加读者对本书的兴趣。因此,翻译时必须体现这种简单平实的叙述风格。例1:

原文:“When that proposal was denied,Gaard approached Patrick D.Murphy with several fine conference papers and the idea for a special issue of ISLE: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which Murphy had founded and was editing at the time.”

译文:在戈德的建议遭到否决后,她将其中几篇优秀的会议论文转交给了帕特里克·D·墨菲,建议在墨菲创办且时任主编的期刊《文学和环境的跨学科研究》上刊登一期特刊。

在第三部分,作者追溯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回顾其形成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用描写展现事件的具体细节和发展的波澜壮阔之势,翻译时须将这种态势在语气上表达出来。例2:

原文:“Since 1990 there has been an eruption of ecofeminist literary analysis.Although individuals have been working in this vein for decades,the majority of eco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is being practiced by younger academics who have received their degrees since 1990 and doctoral students who are building on the wealth of materials.”

译文:自1990年以来,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分析不断涌现。尽管个别学者在这一领域研究了数十年,但从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力军则是1990年以来获得学位的更年轻的学者和依靠丰富材料进行研究的博士生。

在第四部分,作者对各篇论文进行导读性评论,带领读者鸟瞰该论文集,是全文的精华,翻译时要呈现严谨凝练的论述风格。例3:

原文:“While ecofeminist theories and practices have developed and diversified in the twenty year sfollowing d’Eaubonne’s first book,her work remain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story of ecofeminism's Western articulation.”

译文:尽管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在德·奥博纳的首部著作问世后的20多年中不断发展并日渐丰富,但其著作始终是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语句处理实例。对长句的处理,笔者采用“信息为主,易读为辅”的对策,力求最大程度地无损原文信息。下例中只将介词短语提前,并未对长句进行切分和重组,虽稍显冗长,但能更大程度地保留原文信息,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离原文更近。例5:

原文:“Likewise,definitions of literature,its genres,and its canons that attempt to establish timeless universals by relying on a few male authors and ignoring the contextual,historical,thematic,and aesthetic dimensions of literary production can also be only distortions.”

译文:同样,通过依靠一些男性作者并忽略文学作品的语境、历史、主题和审美维度的方式,来对那些试图确立永恒而普遍适用的文学及其体裁和标准进行定义,也只能是曲解其意。

3.术语翻译实例。针对原文术语具涉及面广、涉及领域专业型强的特点,笔者采用语义溯源的方法。例6:

原文:“We can relate ecofeminist principles and interpretation to existing literary study by building on feminist attention to the concept of the“other”.”

此例中,“other”是一特定概念。根据语义溯源法,通过查阅,笔者发现,汉语中已经存在与“other”对应的等价术语——“他者”,与作者表达之意一致。因此,根据术语翻译的稳定性要求,笔者采用“他者”这一译名。

五、结论

本文是笔者对自身参与翻译项目的反思。该项目原文属于学术文本,表达形式多样,语句凝练,信息密集,术语频现。学术文本的目的和功能决定译者需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翻译文体学、术语翻译研究等应用型理论为本项目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启示。结合实例,本文认为翻译学术文本时,应对其表达形式进行主次分明的综合呈现,对其语句的处理以保留信息为主、照顾易读性为辅,对其术语翻译须采用语义溯源和统一管理的方法。

文本翻译 篇2

1.1机遇、1.2挑战

2、公司分析

2.1品牌战略分析 2.2组织架构分析

销售量、成本、利润之间的关系

主角:Paramount health and beauty company(打入男士市场——有影响力,之后进入女士市场)产品:nondisposable razor-Clean Edge 特点:cleanest, closest and smoothest 定位:super-premium 1, mainstream大众主流, most effective 2,niche差异化, the most intensely involved consumers产品的狂热、挑剔的、关注产品本身的 人物:J.R.product manager 任务:产品定位,品牌名称,市场预算

背景

——美国剃须刀市场 市场产品:nondisposable razor, refill cartridges(配套产品,如刀片), disposable razors, shaving cream, depilatories nondisposable razor,2007-2010,5% growth refill cartridges, 2007-2010, 2% growth创新 Table a-美国剃毛产品

non-razor & refill 市场细分

1、价格与质量:低端、中端、高端(过去十年,高端市场由于创新取得了较大发展)Table b-2009 non & refill 市场细分

2009年较之前,消费者购买剃须刀、更换更频繁,更换周期更短。(发展趋势;广告软文)

2、产品价值与消费行为(适用于男女): 表1-

Involved:喜欢体验新技术,Social/emotional(情感类)——依据功能与信息来选择产品,把剃须作为每天必须的部分,剃须使他们感觉更迷人和自信;动机是享受整个过程。(年龄偏大、生活有品质的成功人士)

审美类——最有效的除去毛发的产品,必要的时候会剃毛,意味着更加光滑的皮肤;关注于美容的结果。(年轻人)Uninvolved: 产品都一样,不经常剃胡子,剃须过程越快越好 ——趋势

Non&refill 新产品引进速度加快,2008-2009年就有22种新产品上架,大多数新产品都是系列瞄准高端市场,通过技术来获得利润。为了刺激需求,媒体广告总费用比总销售额上升速度要快,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

表2—2009-2010(预)主要品牌的nondisposable razors媒体广告费用(分析竞争对手情况)表3—2009-2010(预)paramount的nondisposable razors广告与促销费用

分销渠道增加货架面积,剃刀不是快速消费品,但利润高于其他个人护理产品。渠道不仅局限于食品店和药店,开始向外扩展。2000年,食品店卖出了将近一半的剃刀,到了2009年降低到42%。

男士护理产品成为产业中的增长点,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新产品如男士乳液等在过去几年销量激增。增长超过女性,变得更主流。随着媒体对于男士护理问题的关注和对于男士梳妆打扮的偏见的减少,这一市场将迎来平稳的增长。企业概述

Paramount是国际消费品巨头,全球销售额130亿,毛利70亿(2009);事业部包括health, cleaning, beauty, & grooming;1962年进入non razor并成为知名品牌。Non & refill 在美国的销售额1.7亿,毛利9200万,净利润2600万美元(2009)。最近推出两个品牌——Pro定位在中端市场,Avail定位在低端市场。在过去五年,这两个品牌都没有引进新技术,但2009占据了23.3%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老大。(两种产品总共的razor的单位平均利润$1.76, cartridges的单位平均利润$2.8)竞争状况

Non-razor的竞争者包括直接竞争者和替代产品。Disposable razor提供一种“wet”shave,吸引的是价格导向的顾客或每次剃须都要新刀片的顾客;通常价格竞争,但缺少技术创新(这是non razor的特征)。电动剃须刀有中等(27%)的市场份额,尽管没有“wet”的亲肤体验,但是容易操作,减少皮肤损伤,因此会吸引老年顾客。其余的替代品包括depilatory creams, waxing and laser hair removal。

2010年,non & refill市场被三个跨国企业主导:Paramount, Prince and B&K.新进入者Radiance 和Simpsons,个人护理品公司,加剧了这一领域的竞争。其余的市场被散户分享,小品牌定位在低端市场。表5—主要品牌的市场份额

表6—主要品牌代表产品的价格

Prince-在全世界生产销售个人护理产品,主要集中于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剃须产品和除臭剂、漱口水。1950年代依赖,一直是non-razor的领导者,并在2009年销售额达到第一位。Non&refill有两个品牌Cogent 和Cogent plus,均定位在高端市场。2009年Non&refill为2.24亿销售额和4500万净利润。

B&K-跨国美容保健公司,生产销售维生素、化妆品、剃须产品和皮肤X护理产品,护法产品与香水。1985年以vitrick品牌进入non市场2009年推出新的产品,有着先进的防滑把手,抗腐蚀性刀片。

NEW Entrant(新进入者)2009年8月1号S推出新的可重复使用的剃须刀、除臭剂品牌T。该品牌具有先进的旋转式头部,使得剃须过程更加流畅。Radiance也想将其除臭剂品牌N用于剃须刀,该品牌提供特殊功能,类似于CE的震动技术。这个品牌将于2010年9月份在全国范围内面世。在市场测试阶段得出,N将占据13%的市场份额 表5 根据该品牌的测试结果,公司认为其是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领导层认为,2010对手将花费1600万用于广告媒体宣传该品牌.还有很大范围的促销活动将推出。R公司近来在几个私人护理产品上都是P公司强劲的竞争者。

产品介绍

1、设计和testing 2007年,ceo组建新的团队来发展这项技术、生产新产品。团队领导有randall领导,研发、市场、生产三个部门组成。产品特点—— 五片超薄刀片、震动技术——是公司成为创新领导者。3A电池提供震动刺激毛囊,除毛更彻底。

更大、更重的把手带来更好的平衡感使得使用更加平稳方便。先进的超薄刀片减少刮伤的可能

经过18个月大量的临床测试和消费者调查,表明该品牌能提供比其他品牌高25%的洁净度。同时证明该剃须刀能带来更好皮肤护理效果,带来更好的肤色。

Randall为产品经营。其他人将产品放在高端市场,男士剃须刀铲平上市时间为2010年1月,女士产品随后上市。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位。

市场定位

高端市场两种选择:

1、立足于细分市场,面向顾客为关注产品本身,非常挑剔,追求很高的剃须体验;

2、大众市场,最普通,最亲肤体验。提出财务预算 表7

为了给每一项定位策略建立一套完整成本收益模型,R认为团队不得不考虑品牌替代削弱效应的影响。Pro的品牌经理AR,和市场总监WK在这个问题有分歧;AR认为不能考虑大众市场,会稀释pro的品牌利益。Pro是支柱产品。利基市场会是好的选择,会完善公司的产品组合;WK认为AR没考虑整个公司的利益。调查显示顾客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Pro没有这样的优势。Pro处于成熟期,衰落是必然的,将CE这个品牌定义为主流大众产品,将会帮助防止公司忠诚客户被其他创新的品牌吸引走。CE有潜力统治这个市场,(能力)应该进行这样的地位(必要性)

R不确定品牌替代的具体影响,但是必然会分流部分顾客。团队花了大量时间调查品牌替代结果,得出结论——(大众战略情况下)60%的CE销售额由其他2个品牌;(利基战略)35%销售额来自于其他2品牌。

品牌名称

Ps:表格对比

Paramount clean edge 延续公司以往的战略——大众(对其他产品影响较大,分流顾客多)

Clean edge by paramount 以新的品牌为重点。——利基产品(对其他品牌影响较小,分流顾客小)

名字会影响到顾客的想法,影响到品牌替代效应。

市场预算

公司高层还未决定两个问题:怎样把CE加入到整体预算中;整体预算的增长是否合理。(全球广告投入)2010年预算总计4800万其中2020万为广告费用,2810为经销商优惠和顾客促销。委员会想控制总体预算,如果预算要在2011年保持平稳,那就需要再分配(其他品牌预算减少)。R认为分配大小的选择应该按照预计销售额的百分比来说。但是这对于CE品牌进入市场是不利的(不够用)。CE需要大量预算来确保成功上市打开市场。AR想保住自己原有的预算。CE利基战略第一年的市场预算为1500万,采用大众战略市场预算4200万。大众战略明显比利基战略高很多。第一年大众战略市场份额是利基战略的三倍,这也需要一笔很大的广告支出。另外需要大量的促销活动,促销的费用以市场份额为基准。几种促销方法,打折券对于每一个战略来说都是重要的一部分。免费的提到和收费的刀片也需要。Randall估计促销费用有400万(已经包含在其最初对于大众战略的市场预算中)。

总结

艺术文本翻译策略探究 篇3

【摘要】当前国内关于艺术文献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需求迫切,但研究却较为缺乏。本文从文体角度出发,通过对“艺术文本”和“翻译策略”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剖析,阐述了各类艺术文献的文体特征,并以设计艺术学领域的专业文本为例,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艺术文本 翻译策略 交际翻译

【Abstract】Facing the dilemma of the high demand of art-themed variety translation and the lack of researches on its translation,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varieties of literatures (or the types ofliteratures) and their match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e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rt-themed variety were analyzedspecifically and some examples of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design-themed variety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Key words】art-themed variet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翻译是国际交往中的必经程序。在中国向世界开放的过程中,西方丰富的科学、文学、哲学、艺术、宗教著作都被翻译过来,然而,与外国文学、西方哲学等成熟的学科相比,我国的艺术文献的翻译和研究是相当落后的。

一、艺术文献翻译之现状

在当前为数不多的关于艺术文本的翻译研究中,几乎都集中在美术史和艺术理论的范畴。以范景中先生为代表的外国美术史学者翻译了大量外国美术史著作;以常宁生和沈语冰主持的团队开拓了现当代艺术研究的翻译工作。沈语冰教授也指出:对于中国的美术教育而言,当务之急,仍是做好基础文献的积累工作,有系统、有深度地翻译、介绍西方美术理论与批评的基本著作。由此可见,我国艺术教育对于国外艺术文献研究有着迫切的需求,但由于缺乏英语阅读以及英汉翻译能力的培训,众多艺术学者(尤其是美术史论专业之外的艺术学者)对于国外艺术文献的探索多是取材于翻译成中文的译本资料,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艺术的国际交流,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艺术学者们的一个难题。

因此,探索艺术文献的翻译策略,不仅能为艺术院校的文献翻译教学夯实理论基础,也能为艺术学者独立从事专业文献的翻译工作提供培训思路。

二、几个概念的界定:艺术文本、翻译策略

要探讨艺术文本翻译策略,首先要搞清楚艺术文本的定义。按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规定,艺术学升级为第13个学科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在国内各高等美术院校,艺术的研究范畴为: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以及戏剧与影视学(主要为影视动画研究领

域)。因此,在本研究中所指的艺术文本,具体指上述四个学科的文献。当然,笔者并不想将本文探讨的“艺术文本”与以研究“艺术文本的结构”而饮誉世界的艺术理论家尤里·洛特曼所指的艺术学概念艺术文本相混淆。笔者无意从艺术学角度剖析艺术文本、艺术品等概念理解,而是希望从文体的视角出发,探讨艺术类文体的文本所承载的功能特点和语言特征。

文体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关注的焦点。著名翻译家刘宓庆教授在《文体与翻译》一书中强调,“译者必须熟悉英汉各种问题类别的语言特征,才能在英汉语言转换中顺应原文的需要,做到量体裁衣,使译文的文体与原文的文体相适应。”但遗憾的是,在通常的文体分类poetry,narration,description,exposition中,并没有适合于艺术文本的特定语体类别。在各类关于文本翻译的特点和技巧的研究中,较为多见的是关于科技文体、新闻报刊文体、应用文体等的翻译策略,很难找到艺术文体翻译的研究。在《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对于文学作品进行了界定:“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而其余文体皆归属为非文学文本。

在笔者看来,艺术学范畴中,艺术学理论领域的文本,多以艺术史论和艺术批评文章为主,文本特点归属为叙述文体和论述文体,可参照《文体与翻译》一书中对于叙述文和论述文的文体特点和汉译要点来进行翻译学习和训练。而美术学(造型艺术)领域的大部分艺术文本则是属于文学文本,此类文本的翻译目的在于传达艺术作品的特色意蕴,实现艺术作品的跨文化交流。而设计艺术学领域的艺术文本则具有界于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之间且以非文学文本特征为主的复杂属性。限于篇幅,本文主要探讨设计艺术学学科文献的文本翻译特征。

“翻译策略”一词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在我国翻译研究中。《上海翻译》主编方梦之教授对翻译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类别研究:归纳出传统型翻译策略、理论型翻译策略和实践型翻译策略三大类。其中传统型翻译策略有直译、意译和音译。理论型翻译策略分为语言学派策略和文化学派策略两种,包含忠实翻译和语用翻译、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以及归化、异化等。实践型翻译策略是从大量翻译实践中不断萃取的实践型策略,例如解释性翻译、深度翻译、零翻译等。而华中师范大学熊兵教授认为,翻译策略是翻译活动中,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依据的原则和所采纳的方案集合。翻译策略分为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前者是原文作者取向的,后者是译文接受者取向的。

三、艺术文本的翻译策略应用

根据设计艺术学领域艺术文本的文本特征:其内容多为反映客观事物现状、材料详实;语言逻辑性较强且朴实明白;所传达给读者的是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的信息价值。笔者认为,设计艺术学领域艺术文本的翻译原则应遵循语言规范、词语搭配符合逻辑、表达清晰简明、符合一般的语法规范以及译文匹配原文的单义性等。结合上述翻译策略的分类界定,具体的翻译策略可使用“直译”的策略,即采用目标语文本的语法结构,根据原文本的上下文语境翻译词义,尽力忠实于文本的基本含义。但这里所说的“直译”并不是“逐字翻译”,它是指在恪守英语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例如增词、减词、转换词性、调整语态等来过渡到以意群或句子成分为单位进行的翻译。同时,也要考虑译文的读者群体是艺术类工作者,他们的语言习惯多偏向于文学表达,因此,在直译的基础上,需要结合艺术行业的用词用语习惯,对译文进行表达梳理。这就会使用到英国翻译家彼得·纽马克所提出的“交际翻译”的策略。交际翻译的方法允许译者重新安排原文的句子结构,使用更为常见的词语和搭配形式,这样,译文的意思就会更加清晰流畅,读起来就会更加通顺易懂。

按照上述艺术文本翻译的指导原则和翻译策略的选择方法,笔者建议在进行艺术文本,尤其是设计艺术学领域艺术文本翻译时,首先需要根据语法规则完成对句子中单词、词组和句法的整体理解,在译者正确、完整地理解了原文含义之后,再根据艺术行业的用语习惯对于直译的句子进行表达梳理,使之能成为语句通顺、含义明确的中文句子,达到交际翻译的目的。

例1:In expanding design awareness to include the multiple contexts of design,particularly ecological systems, there is a potential pitfall.

原译:在通过去涵盖多样设计背景环境而去扩展设计意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潜在的陷阱。

改译:在设计中要尽可能的具备多样化环境的意识,尤其是在生态系统中。但要培养这种设计意识,会有潜在的隐患。

例2:We examined four levels of the sustainable designer, holding various values of the Traditional, Modern, Postmodern and Integral.

原译:我们验证了在传统、现代、后现代和整合上保有价值的可持续设计的四个层面。

改译:我们讨论了在传统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整体主义这四个层级下,可持续设计者们所持有的各种认知。

例3:I was taught to design ‘from the inside out. With the advent of Postmodern thinking of various strands, the response of buildings to multiple contexts has become a familiar discourse in architecture, considering design also ‘from the outside in.

原译:当时我被“由内而外”的设计方式所教授。在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后现代思维方式之后,房子对于多样环境的回答已经成为建筑学中一个熟悉的语篇,并且通过“由外而内”的方式。

改译:当时我学到的是“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然而随着后现代多样化思维方式的出现,建筑物该如何应对复杂环境,已经成为了建筑领域的一个常见话题,这时所采取的则是“由外而内”的设计方式。

调查发现,多数艺术文献的翻译任务是由专业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对于艺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而言,除了极少数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具备较强英语翻译能力之外,其余教师对于学生在语言的正确理解和等效翻译方面几乎很难指导。因此,也就出现了上述这种译文晦涩难懂的译文。因此对艺术文本翻译策略进行归纳,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可以使译者习得相应的翻译策略,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四、结语

翻译的过程,就是创造性解释的过程。对于译者而言,要实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信息转换传达,理解是第一步。而准确理解,除了眼前的文本,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用以参考。因此,更突显了文本的重要性。因此,要学习翻译,首先需要对于翻译文本的特征有所了解。同时,也需要借助一定的翻译策略,来有效地提升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沈语冰.翻译与中国当代艺术——近30年外国美术史研究检视[J].画刊,2011(11).

[2]沈语冰.美术文献与美术教育[J].美育学刊,2010(1).

[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2.

[4]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2.

[5]方梦之.翻译策略的构成与分类[J].当代外语研究,2013(3).

[6]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3).

文本翻译中“误译”解析 篇4

一.文学文本翻译中“误译”的缘由

1. 前理解生发的误译

翻译负有“文化传真”的使命, 即文化信息的“原汁原味”, 但在文学文本翻译具体的层面上, 绝对的传真是不可能的。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内特指出:“如同在做心脏手术时人们不能忽略心脏以外的身体其它部分一样, 我们在翻译时, 也不能冒险将翻译的言语内容和文化分开来处理。”[1]翻译中不可避免的误译, 并非单纯的表面现象, 如果将它置于宏观的文化背景下考察, 那么它将会揭示更深层的原因。

中外不少翻译理论家对误译现象做过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中国学者乐黛云先生认为:“误译其实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民族事物去解读异文化。一般来说, 人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认识这个世界。他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的‘不见’和‘洞见’, 决定了他将对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 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对其认知和解释”。[2]由于译者和作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各自都受制于其语言﹑宗教﹑社会﹑物质﹑生态等文化因素, 有着先入为主的主体文化的思维定势, 所以, 译者对于原作的理解以“前理解”为前提, 此“前理解”即构成了译者的主观意识, 并无形地对译者进行操纵和支配, 使其不自觉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用译者原有的文化经验去曲解原文信息, 这在译作中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

早期的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伦理价值观, 西洋文学与中国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相冲突, 但译者为了达到主体文化认可的目的, 对译语进行加工, 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如, 福尔摩斯在1916年中华版《福尔摩斯全集》中是守法、护法的正义之士, 福尔摩斯吸毒的描写在译成中文时却变成福尔摩斯说:要不是因为身体健康欠佳, 精神状态不好, 也不会吸毒。可见, 译者为了晚清社会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以鸦片可止痛为福尔摩斯的行为开脱。再如,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忠孝“仁﹑义﹑孝”是为人之基本道德准则, 所以, 严复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 对其中提到的哈姆雷特, 恐国人不解, 处理为“罕木勒特, 孝子也”。虽然译者的创造造成了原语中的某些文化特征部分遗失, 但是目的语中的某些文化特征则借此进入。由于不同的文化沉积和文化传统, 在翻译过程中, 主体文化的文化特征不可避免地渗入译作, 误译的产生便是特定时空下前理解介入的结果。

2. 有意、无意的心理生发的误译

从审美接受和文学阐释的角度, 文学文本翻译的“误译”分为“无意识误译”和“有意识误译”。

无意识误译因译者的疏忽大意、外语功底不深和对原语文化缺乏了解而造成, 前者属于语言层面问题, 通过努力即可解决;后者不单是语言而是一种文化现象, 由于缺乏对译语文化的了解所造成的误译, 但它有重要的比较文学研究价值。如:将“He looks blue today.”译成“他今天看上去是蓝色的”就成了笑话, 因为蓝色代表“忧伤”, 所以其真实意思是“他今天情绪低落”, 同样, 将汉语的“下海、打的、扣帽子”忠实地按照语言本意译成外文, 外国读者也一定感到莫名其妙, 由此可见, 这种误译是在译者只通晓异国语言而不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时发生的, 属于译者的无意识误读。

有意识误译指“为了迎合本民族的文化心态改变原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文学形象、文学意境等等;或为了强行引入异族文化模式, 置本族的审美趣味的接受可能性于不顾, 从而故意用不等值的语言手段进行翻译。”[3]这段话表述了有意识的创造性翻译则发生在一些自觉的译者身上, 他们不仅有自己的翻译原则, 还有自己独特的追求。他们或者为了迎合接受国的习惯和风俗, 或者为了适应接受国读者的口味, 或者出于道德、政治等因素的考虑, 或者为了便于传播, 译者强行引入异族文化模式而进行“有意误译”, 如, 美国新诗派诗人庞德将李白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译作:Drawing sword, cut into water, water again flows.Raise up, quench sorrow, sorrow again sorrow.显然, 这种译法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而译者却置本族的接受性于不顾, 强行引进异国表达法, 以体现异国情调, 这虽然一时难以被本国读者理解, 但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 对读者还是有“拓视野”、“益心智”之效果。[4]

二.关照本土与异域文化的异同

翻译的误译现象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误读现象, 一方面受到主体文化对翻译过程的影响和制约, 另一方面又给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利于两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对促进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同时, 这也体现出文化与翻译之间存在互动关系。鲁讯说:“如果还是翻译, 那么, 首先的目的, 就在于博览外国的作品, 不但移情, 也要益智, 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有这等事, 和旅行外国是很相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 就是所谓洋气。”[5]所以, 有意识误译是一种翻译策略, 是译者有意而为之的误译。笔者认为, 产生该误译的原因有二:一, 译者考虑到读者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对原作的诠释不得不背离原作;二, 译者忠实地依照原作的语言表达方式, 违背了读者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由于两种文化间的距离和障碍, 文本译入时, 难免存在主体文化以其特有的视角观看客体文化的现象。而有意识误译突破了常规, 在正确表达原文内容和译文语言条件许可上违背了上述标准。

然而, 人们对待文化误读的态度有三:一, 对凡与自己文化不同的, 一概作为异端, 必征服之, 同化之;二, 承认其价值, 但只作为珍稀的收藏, 实际上排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崇拜其空壳;三, 一种文化相对主义, 将事物放到其自身的文化语境内关照, 赞赏多元共存, 反对用某一文化体系评判另一种文化体系。即, 进行文化交流时, 人们常用三种方式对待异质文化差异。以民族中心论为翻译原则的人, 采用“本国化”的态度对待异质文化, 反对文化的“外国化”。[6]但是, 世界文化日益频繁交流的今天, 只有赞赏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 不依单一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另一种文化体系, 本土文化才能融入世界文化之林。依靠译者的误译这一通行证, 使得大批外国文学得以引进。误译推动了承载着客体文化的译作的传播。但在这种相遇过程中,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要简单地做一或二的切分。譬如, 现在风靡全球的美国文化、美国影视领导世界影视潮流,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文化渗透到世界每个角落, 其背后就潜藏深层的文化因素, 这种文化潮流实际上对第三世界的自身传统文化提出了挑战, 一方面可以认为是侵略, 另一方面又岂能不是一种促进。

综上所述, 只要异文化存在, 翻译就是彼此间的最好媒介, 正是由于外国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经过译者的翻译和更改, 才能被本国文学传统直接吸收, 才能成为该文学传统的一部分。误译不仅是对客体文化的认识, 也是对主体文化的再认识, 成为两种文化亲密接触的契合点, 同时误译也以崭新的文化因子充实和更新主体文化的结构, 供给新鲜的养料, 从而滋养和丰富了主体文化, 带动了它的发展, 将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文化间的“误读”始终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展开民族文化间的对话, 目的不在于求取文化上的普遍性与一致性, 而在于消除彼此间的误解, 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文本翻译中, 前理解、潜意识是造成误译的原由, 但关照本土与异域文化的异同是解决文学文本翻译中误译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英) 苏珊·巴斯内特:《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143页。

[2]乐黛云, 勒·比松:《独角兽与龙--在寻找中西文化普遍性中的差异》,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46-63页。

[3]鲁迅:《〈绛洞花主〉小引》载《鲁迅全集》 (第7卷)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第419页。

[4]肖锋:《误读的阐释》, 载《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

[5]鲁讯《“题未定”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35年版, 第246页。

文本翻译 篇5

【摘 要】随着广告在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广告文本的翻译也随之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依据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从文本功能目的入手,探讨日语广告文本的翻译对策。

【关键词】翻译的目的论;日语广告文本;操作型文本;翻译对策

一、翻译的目的论

汉斯·弗米尔试图弥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断裂,他提出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即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还应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这些法则呈等级排列,这样原文的中心地位就被瓦解,“对等”不再是评判翻译的标准,取而代之的是译本实现预期目标的充分性。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而是强调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标,选择最佳翻译方法。译者必须能够针对特定的翻译目的采用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即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根据译文在译语语言和文化里的预期功能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

二、广告的文本类型及译文的目的

根据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翻译的目的不同,其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也就不同。因此,要做好广告文本的翻译,首先要弄清广告文本的目的和功能。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奠基人卡塔琳娜·赖斯对文本类型的划分可知,操作型文本的语言功能是吁请性,即对接受语篇者发出召唤。其语篇重点在于关注吁请的效果。呼吁或说服文本的读者或接受者按某一种方式行事。因此,其译文应该能够唤起所需反应。

显然,广告文本属于操作型文本。对于一般的商品或商业广告,广告的目的在于用艺术的语言说服广告受众,付诸行动,并实施消费行为。因此,为了说服广大消费者购买该商品,译文应该尽量突出该商品的特性及其优点,同时还要兼顾消费者或受众的潜在心理需求,让译文读者在读了该广告之后能像源语受众那样产生消费的欲望。同时,译者还应注重广告语言的表达,使读者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产生愉悦的感觉并想象出和感受到产品本身的美好。

三、日语广告文本翻译对策

如上所述,在目的论指导下,翻译策略的选择必须依赖翻译的目的,即一切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也就是文本翻译方法的选择应由具体语篇的目的或功能来决定。由此译者在广告文本翻译中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译文语体、读者感受和译语文化。首先,广告文本翻译要符合译语的广告语体风格。其次,广告文本翻译应该以读者为中心,注意读者感受。最后,广告文本翻译还应尊重译语文化。

(1)符合译语广告文体的语言风格。由于原语和目的语在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广告翻译应采用译入语常用的广告文体。当语言形式与译文目的相冲突时,译者应遵循目的法则,充分发挥目的语优势,尽可能优化译文效果,尽可能产生好的读者反映,从而达到广告的最终目的。

例1:芯からしなやかな髪へ ASIENCE(花王洗发水广告)

译文:美丽「芯」生,亚美姿。

例2:一瞬も、一生も、美しく SHISEIDO(资生堂广告)

译文:每时每刻,美丽永恒。

中日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而日语是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而且在日语的广告语中,最后的谓语动词常常省略,以助词结尾。如例1中的“芯からしなやかな髪へ”可以看作省略了动词“変わる”,在译成汉语时就将其“生”。同时汉语中有“美丽新生”这个词,且正好“新”与“芯”是同音字,因此就译成了“美丽「芯」生”。另外,在汉语广告中多采用的是“四字结构”,以及重视前后两个短句的对称性。如在例2中,并没有译成“一刻、一生、都美丽”,而是采用前后对称的四字结构,既很好地传递了原文的中心意思,又符合中文广告语的表达习惯,读起来琅琅上口。以上两例既很好地传递了原文的精髓,又符合译入语的语体风格,很容易被读者接受,让人不禁想试试这样的产品,激发了购买欲望。

(2)关注译语读者的感受。产品的广告要唤起读者的购买欲望,就无法忽视产品的消费群体的认知和接受心理。由于中日文化背景不同,读者对产品的心理需求也就不同。因此,在目的论指导下,广告翻译应注重译文读者的感受,迎合消费者心理。

例3:本物にしかない凄みがここにある(某包的广告)

译文:这里有独一无二的惊艳。

例4:いぐさ製品は、ホルムアルデヒト、二酸化窒素を吸収して空気を浄化し、その香りには「いやし効果」に「森林浴」の効果もある環境に優しい商品です(某凉鞋广告)

译文:灯心草制品吸收室内甲醛和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其香气能缓解人的疲劳,还有森林浴的效果,是对环境无害的产品。

在例3中,将“凄み”译成“惊艳”,将“しかない”译成了“独一无二”,这样的译法充分迎合了那些追求个性、追求时尚的消费者的心理,能够有效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例4中,译文基本属于直译,虽然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内容,但是存在难懂之处。“森林浴”,其意思是“为沐浴清新的空气或获得精神上的安宁而进入森林散步”。译语中直接使用的是“森林浴”,在日本也许普通的消费者都知道,但是在中国就可能会看不懂,进而会影响译语读者对这则广告的反应。因此译文可改为“本品以灯芯草为材料,能有效吸收室内甲醛和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其香气能缓解人体的疲劳,带给你宛若漫步在森林中的感受。真是健康又环保。”这样,译文简单明了地再现该产品的特性,同时突出环保与健康,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尊重译语文化。中国的许多广告语是直接借用古典诗词或对诗词进行改写而来的,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色彩。如“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曲酒广告)“路遥知马力,慧眼识东风”(东风柴油机)。这样的广告不仅朗朗上口,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一些外国广告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为了增强广告的魅力,使其预期功能在译入语文化中顺利实现,巧妙地借用了中国诗词的形式。这样的例子在日语广告中最有名的就是丰田汽车的广告。

如今打开丰田汽车中国的官网,仍然可以看到这则广告。

例5:新技術時代はTOYOTA(1982年~1984年)

译文1:新技术、新时代,就是丰田汽车。

译文2: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显然,从文字效果上来看,译文2要比译文1运用得更好,和译文2比起来,译文1就显得很普通。译文2并未完全按照原文直译或意译,而是完全颠覆了原文。中国古语中表示事到临头,自然会有解决的办法时,有“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说法,丰田的广告就参见了这一俗语,进行了改写。使得这则广告语琅琅上口,让人过目不忘。起到了良好的品牌宣传效果。

文本翻译 篇6

一、阐释学发展沿革及斯坦纳翻译理论

阐释学作为西方哲学、宗教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文艺理论中有关意义、理解和解释等问题的哲学体系、方法论或技术性规则的统称。其相关研究可上溯到古希腊。英语译为Hermeneutics源于词根Hermes,来自古希腊语,本义是“神之信息”,当时学者即把将隐晦的神意转化为可被人理解的语言的研究看作一门学问。直至20世纪,形成了哲学学派分支,开始对阐释学进行理论研究,随之在二战后,阐释学对西方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又被称为“解释学”“诠释学”等。纵观阐释学理论的发展变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阐释学理论研究发展至今历经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在古代,阐释学主要用于解释神学和法典等特定文本,因此在这一阶段,被称为释经学。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卡西昂等哲学家在对天主教教义进行解释时,逐步出现了对阐释学的零散研究;16世纪的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进一步发展了阐释学理论,提出了直接理解圣经本文的原则与方法,推动了阐释学的发展。

近代以后,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提出了“作者中心论”观点,并打破了传统阐释学解释对象的限制,不再局限于神学领域,西方阐释学由此开始成为独立正式的学科领域,进入真正的发展时期,成为文本解释的普遍方法论。随后,阐释学理论研究从语言学论转向文化论研究,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他的学生伽达默尔堪称是现代阐释学的开创者,提出“读者中心论”概念,将理解作为核心,强调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之后利科尔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文本中心”理论,将文本解读与阐释学理论真正地结合起来,成为人文社会学科各个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进入20世纪60年代,阐释学不断与西方其他哲学学派、人文学科研究结合,形成了新阐释学学派,英国翻译理论家斯坦纳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1975年斯坦纳基于海德格尔理论,发表著作《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利用阐释学理论从语言发展角度重新定义翻译,并针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可译、不可译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翻译就是对不同种语言的理解过程,并把翻译分为语内、语际和符际三大类,归纳翻译过程分为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阶段,辩证地利用语言和思想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把阐释学和翻译理论结合在一起,开创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二、史料翻译的特征

历史的研究是结合某一历史背景,以掌握的各种史料为基础,尽可能地接近、还原历史真相。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即使是本国历史也无法脱离解读相关的各种史料。只有全方位地搜集与利用各个历史时期的背景,以及重要人物活动、思想等相关史料,才能客观考察某一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复原社会历史的真正状态。但当前的史料研究恰恰在史料的拓展与利用方面,特别是在世界历史研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更深入地探讨史料翻译问题,保证史料文本解读过程的客观、真实。

(一)史料文本的历史性

史料文本的使用强调历史材料的原始性或原初性,这决定了原始史料要能反映当时社会历史变革最初的真实情况,具备最高的可信度与准确性。详实的史料记载,记录了相关研究对象在时代影响下的特点,体现了其文体历史性,且由于史料记述的史实大多距今久远,所以翻译作者在翻译创作史料文本时,不仅需要预先了解文本记录的时代背景,而且还要掌握史料作者的文字运用特点,在此基础上,缜密贴合史料,严格地采用史学方式撰写翻译文本,使其忠实原文,客观真实,以确保相关史述准确无误。

(二)史料文本中的文学性、思想性

原始史料的撰写并不是简单地叙述历史,其目的是把某段历史完整的呈现在后人眼中,但其撰写者由于受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及社会规则等限制,必然带有某种主观性、思想性,而且作者本身具有的文学素养也会使其在撰写时带有文饰色彩,这就给解读史料带来了困难。《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充分地体现了这类文本的最高境界。因此,这就要求译者的翻译,在兼顾史料真实性的同时,充分体现文本的文学性质,展现原作的艺术风格与特征。决定了译者既是历史著作、史实的陈述者,同时又是文学作品的传播者。

三、如何把原始史料解读与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结合

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提倡抛弃传统枯燥的词汇对译,灵活运用“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阶段,全方位地解读文本整体性,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翻译的“文学性”“思想性”创作,使之符合現代人的读书特点。

(一)信赖

翻译某部作品,特别是翻译原始史料,首先就要求翻译工作者对原作投入认知性信赖。先把原始史料本身是否客观暂且放在一边,其具有的历史性毋庸置疑。译者可在信任原著记录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研读时代特征、作者用词特点,进而把握史料记录的诸多历史现实,切忌将自身的社会、文化以及思想带入原文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的绝对可信赖性。译者应在这一阶段力求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出现的各种疏漏,以达到与原文在思想性、历史性上的统一。当然,在翻译的最初阶段,这种未经检验的信任难以避免会具有一定危险性,斯坦纳称之为“心理上的冒险”,这就需要在翻译的第二阶段对其进行完善。

(二)侵入

nlc202309082116

侵入作为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的第二个阶段,要求译者带有批判意识还原、剖析原著的创作意图,多方考证以做到客观理性理解。译者与作者身据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语言、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加之,译者本身也必然带有主观性和历史局限性,所以很多问题必然会难究其竟,甚至出现谬误,进而影响读者带有“偏见”。但是,译者所据角度不同,不可能对原著完全信任,“侵入”本身也带有“偏见性”,所以如何客观地侵入原著,言之有据地处理原始文本中与自身不同的文化历史问题,才是“侵入”的真正意义。只有充分调动译者的主体能动性,在现有知识基础上积极参与文本解释和架构,发挥直观力和感悟力,通过文本符号的解码过程,进而复制出史料著者创造的文本形象中包含的丰富内容,才会使读者有机会接近史料的真正创作意图,从而增加史料文本意义的厚重感。

(三)吸收

在译者对原文的“入侵”后,还需要“吸收”原著的思想性、文学性。经过充分剖析和理解原著史料,可以通过对原文的“归化”和“异化”,彻底将史料文本中体现的历史问题,以及译者对原作的理解转移到目的语之中。这一“吸收”过程容易受目的语文化的影响,而且原著史料本身也常会出现种种疏漏错误,导致译文无法充分体现原文的深意。但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需要譯者用理智克服种种影响,“一只眼睛放在书上,一只眼睛放在书内”,科学合理地完成吸收解读原著史料的过程。

(四)补偿

前三个翻译阶段,基于文化差异、主观理解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为更改或加减原著内容等现象。这就需要译者在译文考察时对其重新补偿。史料文体尤为重视这一阶段的进行,原文的历史性、思想性和文学性,将在补偿过程中重新得到确认。在补偿翻译中,可以通过整合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根据相关线索,查阅资料,加以考察、鉴辨,避免过度解读和解读缺失,并在此基础上尽力还原原文的文饰色彩,尽量保持原句的描绘和感情色彩,使读者准确地理解原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把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应用到原始史料文本的解读中,可以有效地指导史料翻译的发展,为以后从浩繁的文献中挖掘出具有价值的资料,进而合理利用,发现历史真相,进行严谨的历史研究奠定基础。因此,我们要重视史料翻译同翻译理论的结合,为史料翻译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为历史研究中史料的搜集、整理、鉴辨以及利用奠定基础,推动翻译研究和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1.哈尔滨师范大学2.牡丹江师范学院)

法律文本英汉翻译的差异 篇7

1 语态的差异

英语语态变化比汉语丰富,法律英语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表达中文法律必须用适当的语言才能表达的意思。例如:

例1A contract is concluded,modified or terminated by the mere agreement of the parties,without any further requirement.

译文:当事人仅凭协议即可订立、修改或终止合同,无任何其他要求。

上述法律条文中,动词谓语is concluded,modified or terminated就包含能愿动词“可以”的意味,在翻译成汉语时,需要用“可以”一词,才能准确表达原文时态中所涵盖的意思。法律英语使用被动语态的频率高于其他文本,经常是根据需要两种语态交叉使用;中文法律极少使用被动语态,而是惯用主动语态,采用了省略主语的主动语态。这样既可以表示客观,又可以避免“被”字句的频繁使用。

2 句法特征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不仅表现遣词习惯和行文结构,在句法层面上其差异是法律英语与中文法律的最大不同。英语属形合语言,因重复使用词语在英语中并不合语法规范,故在英语中使用代词或助动词来进行替代的频率高。汉语系意合语言,是靠逻辑事理的顺序来实现意合、流动、气韵三位一体的横向铺排的。正由于两种语言特征各异,再加之法律语言的措辞要求严谨,故在翻译时往往不能正确遵循各自的语法要求。法律英语句子结构严密,成分完整,因而使人感觉冗长、拖沓。例如:

例2 A letter or other writing containing a late acceptance shows that it has been sent such circumstances that if its transmission had been normal it would have reached the offer or in due time,the late acceptance is effective as an acceptance unless,without undue delay,the offer or informs the offered that it considers the offer as having lapsed or dispatches a notice to the effect.

译文:如果载有逾期接受的信件或其他书面文件表明,它是在传递正常、能及时送达发价人的情况下寄发的,则该项逾期接受具有接受的效力,除非要约人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通知受要约人:他认为他的要约已经失效。

例2中without undue delay这一短语就插入了unless之后,因为“除非,除外”的限定条件是“在无不当延迟”的情况下成立的。中文法律结构简练,所以给人以简洁的感觉,但不如英文法律那样严密。

3 情态动词

在法律或合同的起草中,情态动词的功能是,修饰某一条款,使之正确反映起草者或制定者对条款的表述可能含义的判断,或反映我们对自己所说所写内容正确与否的判断。法律语言的社会功能,使得法律英语动词使用的语气、语态和时态与普通英语有所区别。由于shall在英语法律中用得较广,因此,在翻译我国法律的时候,很多译者便不加选择,在表示“应该、不许、不得”等限制性的地方滥用shall。有关shall的用法,我们在具体的法律应用中来看一下。

3.1 表示义务

例3No state shall make or enforce any law which shall abridge the privileges or immunities of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nor shall any State deprive any person of life,liberty,or property,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nor deny to any person within its jurisdiction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无论何州,不得制定或施行剥夺合众国公民之特权或特免的法律;亦不得于未经正当法律程序前,使任何人丧失其生命、自由或财产;并且对于该州管辖区内的任何人,皆不得拒绝给予法律上平等的保护。

例4All technical documents shall be handed ov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cipient's schedule for the project.

汉语原文中使用的“应当”,在合同语境下,实际表示为承包方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应译成shall,而不能按字面意思译成should。

3.2 表示修辞

Shall表示修辞的这种用法是试图从其在第一、第二人称的用法中某种崇高、庄严的意味,以便给一部法律或一个条款带来强烈的权威感。结果,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往往误把所有具有限制性意义的条款都热衷于翻译为shall了。例如:

例5 It shall be unlawful for any person…

对任何人来说这会是非法的……

基于上述种种因素,法律英语翻译比一般语言的翻译更为复杂。故在翻译时须顾及两种文化在历史沉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并勤于平时积累点滴语言,加强母语和有关法律文化功底的修炼。只有重视英汉两种文化的特点并对法学有关知识有一个更准确地把握,方能更准确有效地进行翻译,扫清法律英语翻译过程中的/外行话障碍,使译文读者能如原文读者一样领会作者的文章(矛盾语),从而为法学的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Randolph Quirk.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 Group,1985.

[2]金朝武,胡爱平.试论我国当前法律翻译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翻译,2000(3).

“公园简介”类文本翻译探讨 篇8

作为重要的对外宣传方式之一, 公园简介的翻译具有景点介绍与文化传播双重功能。根据德国功能主义理论, 任何翻译行为都带有目的性, 一定是为了改变现行事物的某种状态。为了促进双方沟通和交流, 译文有时可根据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背景知识、文化习俗等对原文进行修改、增补甚至改写。在应用型的专业翻译中, 原文的地位不再“神圣不可侵犯”, 翻译的最高原则就是达到目的, 实现跨文化的交际。结合该理论, 笔者对公园简介英译文本做了简单分析。

译文的文本类型。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 文本按功能可分为三类:信息型文本 (informative) 、表达型文本 (expressive) 和操作型文本 (operative) 。 (Munday, 2001) 一般来说, 公园简介集信息功能和操作功能于一身, 旨在介绍中国文化, 吸引国内外游客。

译文的预期读者。译文的受众应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外游客。当前, 很多国外游客到我国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体验中国文化。我国旅游机构抽样调查显示, 26%的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目的是欣赏历史古迹, 56%的游客是为了体验异域文化中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人大多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阅读方式有差异, 文化期待也不同。

译文的目的要求。公园简介的翻译目的就是要向国外游客介绍景点情况, 传递有关信息, 介绍我国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旅游知识, 向国外游客展示我国优美的自然风光, 更好地宣传我国自然及人文景观。公园简介的英译文本信息应准确真实, 语言应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让国外普通游客能够读懂、看懂、听懂, 并且喜闻乐见。

以上就公园简介的文本类型、文本性质与特点进行了分析。下面笔者将简要介绍一下《和平公园简介》这篇英译文的背景、来源以及该任务的具体要求。

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上海市语委针对上海市公共场所语言应用 (包括英语翻译) 开展了清查和改进工作。公园简介也是此次检查的主要对象之一。经专家实地考察发现:许多公园内的英译标识语存在大量问题, 不仅出现拼写及语法错误, 甚至有些译文已经扭曲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造成旅游文化独特身份的丧失、错位, 严重损害了上海市的形象。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 市政府要求立即进行整改, 即对公园内的标识语重新进行译写。和平公园简介的英译文就是需要整改的项目之一, 任务完成期限为五天。

为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 笔者制定了如下操作流程:

第一天:

(1) 通读原文, 了解《和平公园简介》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2) 分析公园简介类文本特点、语言风格和目标受众, 找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3) 重新再读一遍原文, 将简介中的重点部分和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 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查找, 将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弄明白。如《和平公园简介》中有这样一句话“园内有体现中国古典建筑特色的百花馆、水榭、石舫, 可供游客傍湖品茗, 赏心悦目。”短短一句话, 但在具体翻译时必将会遇到如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百花馆到底是什么?中文描述不详, 无法确定英文准确的名称。

问题二:水榭、石舫的具体数量是多少?英文单复数无法确定。

问题三:品茗一定就是喝茶么?具体功能不得而知。

因和平公园地处市区, 交通便捷, 就文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一得到了解决。

第二天:

(4) 查找有关公园简介的平行文本或相关文章进行阅读, 收集资料。

(5) 着手进行翻译, 根据第一天制定的翻译策略, 结合收集的平行文本, 保证译文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就上文提到的平行文本, 笔者想着重介绍一下。所谓平行文本是指不同语言中话题、体裁和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本土文本。它可以帮助译者在信息内容、表达方式、修辞风格、篇章格式乃至文化规范上尽量借鉴译语平行文本的特点。它像是研究译语读者对某一类型文本阅读习惯和期待的参照系。 (范勇, 2009) 我国学者林克难先生曾提出“看、译、写”的翻译方法。其中“看”即是指大量阅读真实的平行文本材料。可以通过平行文本分析, 对原文进行信息处理;使译文尽量符合译语平行文本的体裁规范;借用平行文本中体现同样功能或表达同样信息的地道规范表达方法, 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掌握译文的修辞风格特征;熟悉译文平行文本中的文化规范。本文借用“平行文本”一词表示与原文内容相关的译入语参考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专题性的文章, 也可以是百科全书中的词条, 甚至包括词典中的解释和例句。简单地说, “平行文本”就是与原文内容接近的任何参考资料。有关《和平公园简介》的平行文本, 笔者借助Google、百度、维基百科和answers.com等搜索引擎, 搜索到了大量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举例如下:关于“水榭”的译法, 利用answers.com查找所得:

water pavilion:one of the structur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gardening is the xie.

关于“石舫”的译法, 利用Google图片搜索所得:

Google图片:stone boat

第三天:

(6) 对照原文, 修正细节, 确保译文信息准确。

(7) 进一步验证词句的译法, 理解每个词的含义, 甚至是言外之意。由于汉语中的赘词很多, 原文使用这些词并没有增加句子的意思, 仅仅是一种语言习惯, 使读者听起来更加悦耳, 所以做汉译英时要善于发现多余的词, 并在英译时予以精简。

第四天:

(8) 不看原文, 对译文进行再次修改, 本次修改重点考虑段落与段落之间、句与句之间逻辑上是否合理、通顺, 译文是否符合英语习惯, 目标语读者是否能看懂。

(9) 把自己的译文转发给同行, 相互审阅讨论。

第五天:

(10) 对照原文, 通篇阅读, 宏观把握。

(11) 注意细节, 查看译文的标点、拼写及格式。

(12) 交稿。

根据公园简介类文本类型, 译文文风宜平实、简洁, 信息宜直白、明确。但许多情况下正如纽马克所言, “信息类文本常常受到过分直译, 译文的翻译痕迹明显。” (Newmark, 2001) 信息型文本具有较强的交际功能, 需要特别考虑到译语受众的交际需求。网络搜索技术的发展, 为译者提供了强大的翻译资源。在明确翻译要求以后, 译者便可通过查找译语中的平行文本作为研究同类文本写作范式和译语读者阅读期待的材料。通常情况下, 平行文本和原文应当“主题相同、内容相似”。 (李长栓, 2009:93) 比如着手翻译公园简介, 可以借助互联网搜索英美国家的公园简介, 学习、模仿写作风格, 借鉴表达方法。以下便是针对和平公园简介英文翻译提出的建议性翻译策略, 希望有助于改善目前国内有关公园简介类文本译文的质量。

1零翻译

所谓零翻译, 即删除不需要的信息。公园简介作者在写作时, 考虑到的只是中文读者的兴趣、期待和文化背景。但当译者翻译原文时, 考虑的应当是译语读者的需求和文化背景。因此, 在翻译英文简介时, 有必要删减一些冗余、复杂、不甚重要甚至有可能冒犯旅游者的信息, 这有助于翻译功能性的实现。比如一些过于复杂的古诗文、对联、引文等文化因素都可以删去。另外, 由于汉英文化差异, 英译文读者倾向于通过大量具体的事实和数据来对旅游景点做出评价, 而中国的一些荣誉头衔如“省级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若直译, 则给人以夸张或不相干之感, 有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略而不译。例如此篇译文的标题:和平公园简介, “简介”二字可省略不译, 直接译成Heping Park, 目的是告诉游客这是和平公园而非其他公园就可以了。又比如原文“动物岛占地约10亩, 四面环水而居, 狮、虎、熊、豹、梅花鹿等动物迁居岛上。”切忌译成:Embraced by water, the island is home to many wild animals, including lions, tigers, bears, leopards and spotted deer.试想, 哪一个岛不是四面环水, 否则又怎会称之为岛呢?island一词字典解释为a piece of land surrounded by water。因此该处的“四面环水而居”完全可以省略。

2化繁为简

在翻译公园简介时, 经常会碰到一些空洞浮夸的套话。对于这些套话, 若照译则会使译文变得臃肿不堪;若不译, 又恐违背翻译的基本原则——“信”。现今有不少译者遇到此类问题时, 依然采取保守的姿态, 宁愿使译文变得冗长拖沓, 也不愿意遗漏文中的任何词句。与之相反, 也有一些译者比较大胆, 把这些“中国特色”的内容统统删掉不译。笔者认为, 此两种做法均不宜提倡, 正确的方法应是根据实际翻译要求, 对原文信息进行甄选和变通, 把原本具体、复杂的信息群简化为凝练、直白的信息群, 做到“多中取少, 量中取质, 泛中取精”。例如原文:……突出了林、地、山、水、人、园的理念。翻译此句话时, 笔者意识到这句话过于中式, 译成英文时需进行调整, 故大胆地进行了删减, 将“林、地、山、水、人、园”六个方面进行简化, 译成“…featuring a more balanced gardening concept.”又例如原文:植物配置上, 运用自然起伏的地形, 采用大量的观花和色叶树种, 形成更丰富的“春景秋色”。功能布局上, 根据市民活动特点, 进行合理分区和空间组织, 形成有动有静、有开有闭的不同空间, 强化了公园的服务功能, 营建了和谐的游园氛围, 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此段原文中包含很多四字结构, 如“春景秋色、有动有静、有开有闭”等。这种结构是中文表述时常见的手段, 但译成英文时需简化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浮夸之词, 故译为:There, landscape plants and fl owers are arranged in a way that best fi ts the rolling terrain to enhance the view.Optimal space arrangement has been made to maximize the service functions of the park as a desirable leisure centre for visitors and citizens.

3信息补偿

公园简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信息。对于原语文本中一些带有原语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的重要信息有时需要保留在译语文本中。但对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外国人士而言, 在原语信息量保留的内容基础上, 根本无法理解译语文本, 这时就需要译者酌情补充所需信息, 在译文中采用适当阐释甚至加注的形式来明确原义, 避免译文读者的误解甚至不解, 做到内外有别。例如原文:整合空间、明朗地形、山林起伏、增添野趣, 构筑了各具特色的地块之景与心怡之园。原文表达时为增强气势, 均采用四字结构。译文若照此直译, 则会使读者产生困扰, 不知所云。所以此处最佳的处理方法是对其进行解释说明, 让读者看得懂, 因此译为:The space has been used in an integrated way, adding a touch of idyllic charm to the park, while different plots have been planned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altogether bringing out the best of the park.

4改写重组

中国人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人重曲线思维, 习惯一种跳动、迂回、环绕式的思维方式。在表达思想时先阐述相关的事情, 最后点明主题。而英美人重直线思维, 通常按照逻辑直线推理的方式进行思维, 趋向于直截了当从主句开始, 然后再解释说明主题句。思维模式决定了语篇模式, 因此翻译公园简介类文本时, 译者需要对原文的结构、语句及语篇叙述方式进行适当调整, 使之符合译语表达习惯和文本类型的要求。例如原文:……可供游客傍湖品茗, 赏心悦目。公园山、水、建筑、植物, 配置相得益彰, 风光怡人, 景色秀美。原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成语, 如“傍湖品茗、赏心悦目、相得益彰、风光怡人、景色秀美”。如果没有对原文进行优化重组, 便会掉到中文结构的陷阱中, 大量使用动宾结构, 殊不知地道的英文很少在一句话中使用三个动宾结构。分析后译文如下:…where visitors may sit down for relaxation while enjoying the pleasant view of artifi cial rockeries, water scenes, classic buildings and exotic plants.

本文以《和平公园简介》英译为例,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公园简介类文本英译时遇到的问题及相应采取的策略。纵观国内其他公园简介的英译, 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失误俯拾皆是, 充分暴露出我国在公园简介翻译方面的不足。究其原因可能是相关机构重视不够、译者的翻译水平有限或对翻译的认识有偏差、缺乏严格的质量把关。本文只能从技术角度, 也就是从纯粹翻译的角度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提出了零翻译、化繁为简、信息补偿和改写重组四大翻译策略,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附录:原稿

和平公园简介

上海和平公园始建于1958年, 位于虹口区东北部, 公园占地面积260亩, 其中水面积47亩。公园共有4个大门, 分别位于大连路-控江路、新港路-虹镇老街、天宝路近阜新路和新港路-瑞虹路, 交通便利, 方便游人出入。和平公园是一座以中国自然园林风格为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园内有体现中国古典建筑特色的百花馆、水榭、石舫, 可供游客傍湖品茗, 赏心悦目。公园山、水、建筑、植物, 配置相得益彰, 风光怡人, 景色秀美。

近几年来, 根据公园景观和功能需求, 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大量经费对公园进行改建, 在不改变总体格调和布局的前提下, 突出了林、地、山、水、人、园的理念, 拆除部分建筑, 还绿于园。整合空间、明朗地形、山林起伏、增添野趣, 构筑了各具特色的地块之景与心怡之园。

生态动物岛的建成是公园改造后的最大亮点。动物岛占地约10亩, 四面环水而居, 狮、虎、熊、豹、梅花鹿等动物迁居岛上。西侧木桥是进入小岛的唯一途径, 岛的东侧新建木栈长桥, 内侧与动物岛相隔的水面上种植水生植物, 并增设湿地, 通过水景、水岸的综合优化以净化水质。动物粪便通过专用管道排放, 岛体不受污染。

在提升生态景观同时, 公园以人为本, 在南侧游人较密集的4号门区域新建了和平广场, 占地约6000平方米, 广场入口正对瑞虹路, 并沿瑞虹路中轴线方向朝公园内延伸。植物配置上, 运用自然起伏的地形, 采用大量的观花和色叶树种, 形成更丰富的“春景秋色”。功能布局上, 根据市民活动特点, 进行合理分区和空间组织, 形成有动有静、有开有闭的不同空间, 强化了公园的服务功能, 营建了和谐的游园氛围, 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译文:

Heping Park

Built in 1958, Heping Park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Hongkou District in Shanghai, covering an area of around 43acres, including a water area of around 8 acres.It has 4 gates, conveniently situated near Dalian Road at Kongjiang Road, Xingang Road at Old Hongzhen Street, Tianbao Road near Fuxin Road, and Xingang Road at Ruihong Road, respectively.Featuring a typical Chinese natural garden style, the park comprises a traditional Flowers Hall, waterside pavilions and stone boats, where visitors may sit down for relaxation while enjoying the pleasant view of artificial rockeries, water scenes, classic buildings and exotic plants.

In recent years, both the municipal and district governments have funded substantially a series of renovation projects to improve its landscaping structure and functions.While the overall style and layout remain unchanged, a few buildings were dismantled to make way for green landscape featuring a more balanced gardening concept.The space has been used in an integrated way, adding a touch of idyllic charm to the park, while different plots have been planned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altogether bringing out the best of the park.

The zoo island, covering an area of around 1.65 acres and home to a variety of animals, including lions, tigers, bears, leopards and spotted deer, is the highlight of the renovated park.A wooden bridge on the west side is the only access to the island.On the east side is a newly built long wooden bridge overlooking a stretch of aquatic plants and an artifi cial wetland, designed to help clean the water ecologically.Animal wastes are drained through dedicated pipelines to prevent the island from being contaminated.

Next to the No.4 gate on the south and directly facing Ruihong Road is the 6, 000 m2 Heping Square.There, landscape plants and fl owers are arranged in a way that best fi ts the rolling terrain to enhance the view.Optimal space arrangement has been made to maximize the service functions of the park as a desirable leisure centre for visitors and citizens.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来华短期居住和长期定居的外国人士逐年增加。为了方便他们, 公共场所大都设置双语标识, 公园内的中英双语标识就是其中之一。公园简介作为一个公园的信息窗口,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文版的公园简介主要是从中文简介翻译而来。然而这部分的英语译文质量却令人堪忧, 有些甚至影响到译文的预期功能, 有损我国对外宣传的形象。本文从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和弗米尔的目的论出发, 对公园简介英译存在的问题举例梳理, 然后提出四种翻译策略, 希望以此引起相关部门及翻译人员对翻译质量的重视。

关键词:文本类型,目的论,公园英文简介

参考文献

[1]Munday, 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Routledge, 2001.

[2]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范勇.从目的论看平行文本分析在应用翻译中的作用[J].阅江学刊, 2009 (4) .

[4]李长栓.非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4) .

文本翻译 篇9

如何向外国游客推介旅游品牌, 准确地传达旅游文本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 让他们深刻了解中国的旅游景点, 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是亟待广大翻译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论题。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旅游文本被翻译成英文。有人对目前的旅游翻译现状作过调查, 结论是“国内旅游翻译良莠不齐问题颇多”。[1]究其根源, 在于译者没有对手上的旅游材料进行文本分析, 忽略了旅游文体的特殊功能和交际目的, 忽略了汉英语言文化上的差异, 忽略了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 一味将汉语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要求强加于英译文本之上, 与英语读者产生审美意识上的错位。而凯瑟琳娜·赖斯 (Katharina Reiss) 提出的基于文本类型的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对汉英旅游文化翻译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赖斯文本类型理论

凯瑟琳娜·赖斯 (Katharine Reiss) 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赖斯根据主要的交际功能范畴把文本划分为 (1) 信息型 (informative) :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的文本属于信息功能文本。此类文本强调“真实性”和语言外部的现实。 (2) 表情型 (expressive) :强调原作者的权威地位, 原作者只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不去考虑读者的反应。它主要包括严肃的文学作品、权威性言论、自传、散文和私人信函等。 (3) 操作型 (operative) 及感染型:强调以读者为中心, 目的在于感召读者按照作者意图来行动、思考、感受, 并作出反应;包括告示、说明书、广告、宣传手册等。[2]虽然不少文本具备多种功能, 但是它们总是有主有次。赖斯认为原文的主要功能决定了翻译的方法, 换句话说, 翻译方法应因文本类型的不同而不同。[3]曼迪指出, “赖斯理论的重要之处是, 它超越了纯语言的层面、超越了纸上的文字及其意义, 把视野拓宽到翻译的交际目的”[4]

文本类型理论对旅游文本翻译的启示

从文本类型理论的角度来看, 任何类型的文本至少都具有信息性、表达性和诱导性三种功能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 而且往往以其中一种为主导功能, 以另外两种为辅助功能。一般而言, 旅游宣传文本的应归属于文本类型理论所界定的信息性+诱导性 (呼唤性) 功能文本。旅游宣传文本主要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宣传, 扩大人们的知识视野, 激发人们旅游、参观的兴趣。同时, 它的目的也是为了使游客增强对景区历史文化的了解。当然, 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为前提。旅游宣传文本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游客。由此看来, 信息性也就成了旅游宣传文本的重要功能之一, 并形成了以信息性为前提, 以诱导性为最终目的的一种互动关系。赖斯认为, 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翻译方法并不存在, 翻译前必须先对翻译材料进行文本类型分类, 然后根据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作为一种交际性较强的实用性文体, 旅游宣传文本属于集信息 (尊重事实) 和诱导 (激发读者) 功能于一体的典型的复合型文本, 同时, 旅游宣传文本所体现出的浓重文化色彩又影响着目的接收者的接受程度。所以为了达到翻译目的, 在翻译过程中, 我们应以译文的交际目的为向导, 在总的翻译策略和原则指导下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 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 旅游文本主要包括两项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诱导行动。其目的在于提供关于景点的信息, 吸引游客, 激发他们参观游览的兴趣。因此, 译者在翻译时不应拘泥于原文的表达方式, 而应认真分析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的, 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 “翻译应当使用归化 (adaptive) 法, 在译文读者中创造同等效果”。[5]基于这一原则旅游文本的翻译应采用删略法、重组法、增译法等策略。

1.删略法

即删去中文资料中对译文理解没有帮助的东西。中国人在写事状物时喜欢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诗词加以验证, 中国读者读了会加深印象, 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 而在外国人看来似乎是画蛇添足。译文中删去, 反而干净利落, 明白晓畅。如一本介绍青岛的旅游资料中有这样一段原文:“‘烟水苍茫月色迷, 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 人依栏杆水拍堤。’这是古人赞美青岛海滨的诗句。青岛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西起胶州湾入海处的团岛, 东至崂山风景区的下清宫, 绵延80多华里的海滨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长轴画卷。”它的译文是:Qingdao is a beautiful coastal city.It is no hot in summer and not cold in winter.The 40-km-long scenic line begins from Tuan Island at the west end to Xiaqing Gong of Mount Lao at the east end.译者把古诗全部删减, 但不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中其他部分的理解, 而译文中的第一句却正是对前面古诗简洁的概括。

2.重组法

是指在不损害原文信息的前提下, 不拘泥于原文, 对原文不符合译语习惯的词、句、语序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 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何志范先生所译的“乐山龙舟会多姿多彩”堪称创造性翻译的范例。如描写龙舟赛前场面的第三段文字:江岸上彩楼林立, 彩灯高悬, 旌旗飘摇, 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千姿百态的各式彩龙在江面游弋, 舒展着优美的身姿, 有的摇头摆尾, 风采奕奕;有的喷火吐水, 威风八面。

译文为:

High-rise buildings ornamented with colored lanterns and bright banners stand out along the river banks.On the river itself, gaily decorated dragon-shaped boats await their challenge, displaying their individual charms to their hearts’content.One boat wags its head and tail;another spits fire and sprays water.

译文中, 译者多处灵活地处理了中英文行文上的习惯冲突, 改变了原文中词藻堆砌的现象。如译文表面上虽没有与“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风采奕奕”、“威风八面”等对应的词句, 但仍通过“gaily decorated”、“displaying their individual charms to their heart’s content”将意义与气氛很好地表达出来。此外, 正如译者自己认为的“译文打破了原文句子的排列, 用displaying their individual charms to their heart’s content来表示群龙在竞赛前各显其能、舒展各自身姿的风采和八面威风;await their challenge又为龙舟夺标作了铺垫, 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6]

3.增译法

是指为了更好地理解原文中所含信息, 而增加一些相关的参考说明。如与旅游风景名胜相关的历史事件、典故传奇等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中文材料中可以只字不提, 但外国游客有时会因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而影响他们对旅游宣传材料所含信息的接收与理解, 进而影响他们对所宣传景点的兴趣。因此, 译者必须注意在译文中增添相关的文化信息, 以达到源语文本预期的“诱导”效果。如一本介绍崂山的资料中有这样一段:三官殿里一株茶花树, 在寒冬腊月开出一树鲜花, 因此又名“耐冬”。译文则为“There is a camellia tree in the Sanguan Palace blooming fully in midwinter, so it is called Naidong, meaning it can stand bitterly cold winter.”译者根据原文的字面意思, 在句中增加了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对“耐冬”作进一步的解释, 加深了读者对茶花树的印象。

小结

译文着眼于预期功能, 摒弃了汉语的行文形式, 删减掉有悖于英语读者阅读习惯的内容, 采取符合他们习惯的表达方式, 有效传达出了原作意图。周宣丰先生说:“文本体裁是经过长期使用而规约化、模式化的语言产品, 每一种文本类型都表达特定语用者的意图和特定交际功能。因此, 译者有必要分析特定语篇体裁的特点, 抓住源语文本的总体意图和功能, 识别作者通过哪些手段来传达文本的意图, 从而正确选择翻译策略。”[7]对于旅游文本的翻译来说, 其文本类型具有独特性, 重在信息传递和诱导功能, 具有明确的交际意图。所以为了达到翻译目的, 必要的信息删略、重组、或增添, 可以有效地增强所传递信息的接受度, 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参考文献

[1]文军.信息与可接受度的统一[J].中国科技翻译, 2002 (1) .

[2]邓艳.从文本类型理论看旅游资料英译的情感“诱导”[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

[3]Reiss,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张美芳.翻译研究中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5]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6]何志范.乐山龙舟会多姿多彩[J].中国翻译, 1992 (2) .

文本翻译 篇10

1 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最先由德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主要有功能翻译批评理论、目的论、翻译行为理论等。其代表学者为赖斯、威密尔、曼塔莉和诺德。功能翻译理论发展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翻译是一种文化转换, 一种交际互动, 一种目的性行为”这样的核心思想。在翻译过程中, 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之间必然会产生互动, 这些交际者的参与和互动过程是从原文发送者到译文接受者之间交际情景下多元主体间的互动, 是一种更高层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而非仅限于语言层面的“符码转换”。因此, 在翻译中要充分考虑到原作者的意图、翻译的要求和目的、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期待等等因素。诺德的“忠诚”原则认为, 在翻译的“交际互动”中产生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求得一致。根据其“纪实翻译”和“工具翻译”两大译法, 在翻译手法上, 可以运用“异化”策略来贴近原文, 也可以用“归化”策略进行增删补改。诺德认为, “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原文, 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功能。”[1]曼塔莉则站在跨文化交际互动的高度, 用“信息”和“信息传送者”来代替了“文本”和“译者”。翻译过程不应仅限于语言层面的直译与意译, 而要根据翻译要求灵活采用多种处理手法。

2 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未来中国将会成为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 我国也提出了“建设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 到2020年将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2]。在实现这个历史性跨越的过程中, 旅游文本如何将我国的旅游资源成功地介绍给外国读者呢?毫无疑问, 旅游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翻译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所进行的翻译实践, 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3]旅游文本本身就是应用文体, 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能性, 因此, 在旅游文本的翻译过程中, 特别适合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下面就以广西的旅游景点为例, 具体说明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例1: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 像一条青绸绿带, 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 奇峰夹岸, 碧水萦回, 削壁垂河, 青山浮水, 风光旖旎, 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译文:The Lijiang River offers a natural art gallery in the 84-km section from Guilin to Yangsuo along which the green ribbon of water winds between the mountains and cliffs, with their images reflected in water.

不同语言的读者因为文化差异存在着不同的审美习惯, 因此他们对使用语言的方式以及对语言刺激的注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旅游文本翻译作为一种以译语文化为归属的应用型文体, 应该遵循译语文化环境的规范和标准, 使译文更易于被潜在的读者所接受。所以, 旅游文本的翻译应以“目的论”为指导, 结合旅游文本的特点和功能, 并考虑到译文读者的心理感受和认知能力, 做到既能正确传达原文文本信息内容, 又能通过译文来增强感染力和宣传效果。由于旅游文本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交际目的, 在涉及到不同的自然知识、社会背景以及文化传统的时候, 语言的异质性差异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不宜过多展示。在翻译策略上, 旅游文本翻译宜选择“归化”策略, 在表达上扬长避短, 从英汉语言不同的文体风格出发, 减少交际中出现的文化障碍。

例2:漓江风光的美, 不仅充分展现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 而且还有着“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同时漓江有着不同的季节, 不同的气候, 自然有它不同的神韵。晴天的漓江, 青峰倒映特别迷人。可烟雨漓江, 赐给人们的却是另外一种美的享受;细雨如纱, 飘飘沥沥;云雾缭绕, 似在仙宫, 如入梦境。

译文:The Lijiang River boasts of not only its (natural) landscape of rivers and mountains, but also its grotesqueness of rocks and caves, deep pools, dangerous shoals, and streams and waterfalls.The scenery here changes with weathers:In fine days, green mountains are reflected in crystal water while in a misty rain, a fairy texture covers the water with drifting mist and drizzle.

从英汉两种文本来看, 汉语文本声情并茂、诗意盎然, 而英语文本却给人一种较大的落差, 似乎比不上汉语那样舒展洒脱。然而, 这只是读者的错觉。其实语言无所谓孰优孰劣, 汉语舒展洒脱而英语却精密严谨, 虽然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别, 但却各自有着自己的美感和优势。中国人喜欢华丽, 故汉语文本多用精美华丽的词语, 而简约的英译文本却更符合英语国家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所以,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可能会出现汉英文本之间的“雅”与“俗”的对比, 但这并不影响不同语言本身所固有的美感。

例3:广西桂林的象鼻山下有个水月洞, 江水从洞中横贯而过, 若乘小舟缓缓驶入水月洞, 便见“水底有明月, 水上浮明月, 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的绝妙景观。

译文:The Water-Moon Cave, where the water flows through, is located in the Elephant Trunk Hill, Guangxi.When visitors go into the cave by boat, they can enjoy the silent moon in the running water. (Beijing Review)

汉语旅游文本因为旅游景点的诗词佳句而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和艺术美感, 然而, 旅游文本的翻译也因为汉语旅游文献中的诗词佳句而变得难以处理。从功能翻译的视角来看, 对于这种情况应灵活处理, 是否翻译诗句应根据翻译目的以及翻译要求来定。因为旅游文本只是一种大众读物, 与文学及诗词翻译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而且, 国外游客对汉语诗词知之不多, 将旅游文本按学术交流的方式来翻译, 不但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反而会适得其反, 破坏读者的雅兴。所以, 旅游文本的翻译不应拘泥于古典文学诗词原文, 为保证翻译文本的语言流畅, 可以根据情况对诗词翻译做出取舍。旅游文本作为宣传画册, 不能像口译那样随意, 应使用精炼的文字来突出主题信息, 使读者一目了然。为吸引国外游客, 翻译者可以对旅游文本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者忽略。

3 结束语

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放到了一个综合原文作者、译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多重关系的动态的行为范畴, 从文本的交际功能方面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在旅游文本翻译中, 译者可以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观点出发, 以跨文化交际互动的高度来处理翻译的策略和技巧问题, 充分考虑一切利于跨文化交际的要素特征, 适当排除一些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打破翻译中语言层面字比句次的束缚, 摆脱表层语言现象的个案纠缠, 以实现旅游资料英译文本的预期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小慰.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

[2]洪明.论接受美学与旅游外宣广告翻译中的读者关照[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8) .

[3]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论非文学文本的翻译策略 篇11

【关键词】非文学文本 策略 专利申请书

一、非文学文本

根据原文文本的不同类型,我们可以将翻译分为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那么与之对应的文本就叫做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

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好多研究者给出这样的定义:除文学文本以外的文本都是非文学文本。可见非文学文本所涵盖的范围之广。皮特·纽马克的文本理论将其分为三类: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非文学文本也涵盖这三类文本。比如说法律文献和一些学术论文就属于表达型文本;而报纸以及演讲稿就属于信息型文本。

二、非文学文本翻译的难点

非文学文本中含有大量的专有词汇、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由于非文学文本涉及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每个领域都有自身所特有的词汇和句式。所以说非文学文本中的专有词汇的翻译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转述是非文学文本翻译的一个难点。在笔者的翻译实践中不难发现各个专业领域文章所用句式都有其特点。比如说本文的译例,在介绍此发明时会应用大量的以介词开头的句子,这些句子严格来说并不能算作正确的句子。那么在译文中怎样给出地道翻译就成为非文学文本翻译的另一个难点。

三、非文学文本翻译策略—以专利申请书翻译为例

1.专利申请书。本文所引用的是一篇名为《机器视觉摄影机专利申请书》的译例。《机器视觉摄影机专利申请书》中的产品是一种可以执行物体的测量、检验和校对以及对条形码进行解码的视觉系统。文本中涉及大量专有词汇、专业知识以及长句和特殊句式。因此可以用于探讨非文学文本翻译的策略的典例。

2.从译例翻译中探讨非文学文本翻译的策略。恰当的翻译策略不仅可以提高翻译效率,更能提高译文质量。下面就结合译例中的翻译,来分析进而总结非文学文本翻译的策略。

以译例中的专业词汇为例,原文本如下

“These systems are based around the use of an image sensor, which acquires images (typically grayscale or color, and in one, two or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subject or object, and processes these acquired images using an on-board or interconnected vision system processor.”

要准确翻译文本中的专有词汇,必须借助在线词典、互联网搜索引擎以及阅读大量的平行文本。以句子中的“on-board”为例,在翻译过程中,将此词语输入计算机进行搜索引擎,从搜索所得的平行文本中确定该词语恰当的意思“板载”。

通过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翻译文本中大量专有词汇和专业知识的翻译策略:生疏单词可以借助电子词典、在线词典以及网络来筛选出适合的词义,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查询相关语料库和平行文本。

对于非文学文本翻译的另一难点,特殊句式的翻译,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进行分析,原文本如下:

“Som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he use of a liquid lens are the lens ruggedness (it is free of mechanical moving parts), its fast response times, its relatively good optical quality, and its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size.”

此句中含有多个名词短语,像“its fast response times, its relatively good optical quality,等”对于这些短语翻译,如果按一般翻译,可译为“它的快速反应时间,相对好的光能性能”这样的翻译存在着严重的“翻译腔”。对于这种特殊句式,在翻译时要查阅译入语的平行文本,从中查找意思相近句式的翻译。除此之外还要适当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来地道地陈述出原文意思。所以该句可以试译为:“使用液体镜头的主要优点包括牢固耐用(没有机械运动部件)、反应时间短、光学性能相对较高”。

通过上述两个例子的分析,找出非文学翻译中的难点,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进而得到地道的译文。

四、结语

在进行非文学文本的翻译时,译者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双语驾驭能力,还要理解所译文本中的专业知识以及具备查阅和利用平行文本的能力。通过分析非文学文本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加上大量的翻译实践从而总结出翻译此类文本的一般策略。

参考文献:

[1]徐菲.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对比研究[J].北方文学,2012(7).

[2]张宇.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文体特征[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9)3.

[3]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5.

信用证文本的特征及翻译 篇12

关键词:信用证,文本,特征,翻译

1 概述

国际贸易中, 进出口双方身处不同国家, 彼此不够了解对方, 在达成交易过程中, 尤其是交易初期面临信任的考验。基于银行介入的基础, 信用证 (Letter of Credit, 以下称L/C) 的出现克服了时空限制, 为解决国际贸易中支付货款的信任风险提供了融资保障、风险平衡、操作可行的方案。

经过漫长的国际贸易实践和积累, 一些贸易的习惯做法逐渐稳固下来, 表现在信用证方面便是, 国际通用英文表达、使用和解释等, 国际商会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统一解释规则, 如UCP500, UCP600、ISBP681及今年4月通过的ISBP745等等 (2) 。仔细研读这些文本, 可以发现其语词、句法和语篇均形成鲜明特征。笔者基于国际贸易实践, 以经手的大量信用证文本为依据, 试图分析信用证文本语词、句法及语篇层面的特征, 相应地给予建议——在翻译该类文本时需紧密结合、深刻考虑其各层面的特征。

2 信用证文本语词的特征及翻译

信用证文本英语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以下称ESP) 的一种具体范畴, 具有特殊的语词特征, 如专业色彩明显, 用词规范、准确等。

2.1 专业术语使用频繁, 专业色彩明显

信用证文本中专业术语频繁出现, 且不带感情色彩、具有国际通用性。为了描述进出口流程的各个环节、参与各方当事人及与此相关的各类单据, 信用证都会使用大量表意清晰的专业术语。如有关信用证类别的词汇:Documentary L/C (跟单信用证) , Clean L/C (光票信用证) , Revolving L/C (循环信用证) , Reciprocal L/C (对开信用证) 及Standby L/C (备用信用证) 等等。又如有关信用证参与各方当事人的词汇:Applicant (申请人) , Beneficiary (受益人) , Issuing Bank (开证银行) , Advising Bank (通知银行) , Negotiating Bank (议付银行) 等等。再如有关单据的词汇:Draft (汇票) , Commercial Invoice (商业发票) , Packing List (装箱单) , Bill of Lading (提单) , Inspection Certificate (检验证书) , Fumigation Certificate (熏蒸证明) 等。可见信用证频繁使用专业术语, 意义精准严谨, 专业色彩鲜明。

2.2 古体词应用普遍, 用词风格庄重

古体词 (archaism) 是一种具有鲜明问题特殊的词汇成分, 在口语和一般书面语中很少使用, 但在信用证文本中却大量出现, 充分体现出严谨、庄重的语词特征。信用证中最常使用的古体词多为一些复合副词, 即由here, there及where分别加上after, at, by, from, in, of, to, under, upon, with等一个或几个介词共同构成的复合副词。比如hereunder (在此处) , hereby (借此) , herewith (同此, 附此) 等。如信用证条款中可见 (1) :

1) DRAFT DRAWN HEREUNDER MUST BEAR DOCU-MENTARY CREDIT NUMBER AND DATE.

试译:所签汇票须注明此跟单信用证的编号及开证日期。

2) ACCOMPANIED AGAINST TO DOCUMENTS HEREIN-AFTER.

试译:随附下列单据。

3) THE UNDERSIGNED HEREBY CERTIFY THAT THE GOODS TO BE SUPPLIED ARE MADE IN CHINA.

试译:下列签署人兹保证所供货物系中国制造。

2.3 法律语词不时出现, 表意准确严谨

信用证为交易双方商定选用的付款方式, 从信用证的开立到完成支付, 须适用国际商会的规则, 目前最新规则为2007年生效的UCP600及今年4月刚刚通过的ISBP745。这些规则一经双方选定适用, 即具法律拘束力。相应的, 信用证文本亦不时体现出法律语词的准确、严谨。如:

4) THE L/C SHALL REACH THE SELLER 15 DAYS BE-FORE THE SHIPMENT.

试译:信用证须在装船前15天到达卖方。

此处的shall表“须”或“应当”之意, 为典型的法律“命令性规范” (mandatory norm) 用词, 与此相对的还有“授权性规范” (authorized norm) 与“禁止性规范” (prohibitory norm) 。

5) ALL BANK CHARGES OUTSIDE U.K.ARE FOR OUR PRINCIPAL’S ACCOUNT, BUT MUST CLAIMED AT THE TIME OF PRESENTATION OF DOCUMENTS.

试译:在英国境外发生的所有银行费用, 应由本人 (或委托人, 即开证申请人) 负担, 但须在交单时索取。

此处的principal非“主要的”, “校长”等意, 而是表示代理行为中的“本人”或“委托人”的法律用词。

2.4 正式用语亦有登场, 传递庄重语义

信用证涉及到各方 (尤其的申请人, 即进口商;受益人, 即出口商) 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行为准则之规定, 信用证对此相关涵义、范围等均有直接而明确的表述, 其措词必须严谨、正式, 以显庄重。因此, 信用证多用较正式词汇取代一般词汇。如:

6) THE AMOUNT AND DATE OF EACH DRAFT MUST BE ENDORSED ON REVERSE HEREOF BY THE NEGOTIATING BANK.

试译:每份汇票的议付金额和日期须由议付银行在本证背面背书。

该处用ENDORSE取代MARK, SIGN, 指“背书”之意, 而非一般所指“签字”意义, 突显更为正式、规范。

7) COVERING ALL RISKS AS PER OCEAN CARGO CLAUSES AND OVERLAND TRANSPORTATION CARGO IN-SURANCE CLAUSE OF PICC DATED...

试译:按照中国人民保险公司X年X月X日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和陆上运输货物保险条款投保海陆联运一切险。

使用AS PER比ACCORDING TO更正式, 更适用于信用证文本的表达。

2.5 普通语词语义衍化, 表露专业意义

信用证文本中, 还广泛存在普通语词, 专业意义的现象。如:

8) UPON RECEIPT OF COMPLAINT DOCUMENTS, WE UNDERTAKE TO REMIT PROCEEDS BY TELEGRAPHIC TRANSFER IN TERMS OF YOUR INSTRUCTION.

试译:本行 (即开证行) 承诺, 一俟收悉相符单据, 即依据贵方指令电汇款项。

该处PROCEEDS作名词时表示收益, 此处表“款项”之意, 而不是普通意义“前进”。又如:

9) DRAWEE BANK’S CHARGES AND ACCEPTANCE COMMISSION ARE FOR BUYER’S ACCOUNT.

试译:支付给付款行的费用及承兑佣金由买方承担。

该处ACCEPTANCE非普通“接受”之意, 而是信用证实践领域众所周知的“承兑”意义, 即远期汇票的付款人对汇票签字, 明确表示同意按出票人指示, 于票据到期日付款给持票人的行为。

3 信用证文本句法的特征及翻译

信用证文本的显著特征不仅表现在语词层面, 更表现在句法层面。信用证文本句法多出现在信用证中的条款栏目, 如Description of Goods (“货物描述”) , Shipment (“装运”) Documents Required (“所需单据”) 及Additional Conditon (“附加条款”) 等条款栏目。

3.1 平行结构

平行结构在信用证的开头部分大量出现, 优势在于其信息量大、结构简洁、平整。平行成分在单词、短语及句子各层面均有出现, 平行部分的结构多表示名称或目的等。如:

(10) PARTIAL SHIPMENTS NOT ALLOWED./PARTIAL SHIPMENT PROHIBITED.

(11) TRANSSHIPMENT NOT ALLOWED./TRANSSHIP-MENT ALLOWED.

翻译时, 应力求保持句式平行的特点, 如:不可分批装运, 不可转运。再如:

(12) SIGNED COMMERCIAL INVOICE IN 3 ORIGINALS INDICATING NITORI CODE NO.AND PURCHASE ORDER NO.

(13) 2/3 SET OF CLEAN ON BOARD OCEAN BILLS OF LADING MADE OUT TO ORDER OF NITORI CO., LTD MARKED FREIGHT COLLECT NOTIFY AS PER ADDITION-AL CONDITIONS.

(14) INSPECTION CERTIFICATE ISSUED BY NITORI (CHINA) CO., LTD.MUST BE ATTACHED TO THE SHIPPING DOCUMENTS.

上述三个平行结构均为信用证文本中Documents Required (“所需单据”) 栏目下陈列内容, 分别表示对发票、提单及检验证明三种单据的详尽要求。三个句子以动词为中心, 均省略部分句法结构, 但是表意又完整、充分, 构成典型的平行结构。

3.2 被动语态

信用证的问题因素和语言环境要求强调客观事实以突出动作的对象而相对忽视动作的完成者, 因而句法层面的被动态频繁出现。如:

(15) DRAFTS AND DOCUMENTS ARE TO BE COURI-ERED IN ONE LOT TO BANK OF CHINA, SHANGHAI BRANCH.

试译:汇票和单据一次寄至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16) PACKING LIST IN 1 ORIGINAL AND 5 COPIES, ALL OF WHICH MUST BE MANUALLY SIGNED.

试译:装箱单一份正本, 五份副本, 均须手签。

这类被动态句法汉译时, 均应按照汉语表达习惯处理成非被动态。

另外, 在涉及偿付文本中通常用主动结构表示被动含义, 但汉译时, 可处理成“由……”的结构。如:

(17) ALL BANKING CHARGES OUTSIDE JAPAN ARE FOR ACCOUNT OF BENEFICIARY.

试译:日本境外产生的所有银行费用均由受益人承担。

3.3 非完整句

信用证文本句法有不同于其它领域英文文本的特征:句子的助动词或系动词经常被故意省略掉, 以致普遍形成非完整句。使用非完整句能够突显中心名词, 引起读者重视;另一个侧面, 在保证准确表意的前提下, 这也体现出商务行为的简练。如:

(18) DOCUMENTS EVIDENCING SHIPMENT PRIOR TO L/C DATE NOT ACCEPTABLE.

试译:装运单据的开船日期不得早于信用证的开立日期。

前述诸多例句亦有省略, 此处从略, 不再赘述。

4 信用证文本语篇的特征及翻译

由于国际贸易实践的发展及现实需要, 国际商会致力于促进国际贸易习惯做法惯例化, 先后制订了专门规范信用证开立、流转、议付、偿付等具体操作行为的UCP400, UCP500, UCP600、ISBP681及最新ISBP745号出版物, 各会员亦遵照执行。信用证文本, 除前述语词及句法层面的特征外, 我们认为, 在语篇层面同样存在某些显著特征。此处简单概括如下:

4.1 语篇特征结构化

通观各SWFIT (3) 成员银行依据标准信用证电文格式 (MT700) 开具的信用证文本, 可见其在语篇层面特征之一便是语篇结构化。

信用证文本均包含抬头 (通常为Documentary Letter of Credit) 、信用证参与方各当事人 (含Applicant, Issuing Bank, Beneficiary) 、货物描述 (Description of Goods) 、装运信息 (Shipment) 、付款信息 (Negotiation) 、所需单据 (Documents Required) 、附加条件 (Additional Condition) 及适用规则 (Applicable Rules) 等主要内容或条款。

并且, 上述相应内容或条款均有对应的电传代码, 如50域表示申请人, 31D域反映交单的有效地点, 45A关于货物状况描述等。

4.2 语篇结构固定化

信用证文本在语篇层面的另一特征便是语篇结构固定化, 其表现在上述信用证文本各项主要内容或条款排列顺序的固定化。一般抬头居中, 处于最上位置, 以下依次排列货描、参与各方、装运、付款等信息;所需单据及附加条件属信用证文本重点内容, 各项具体要求一般详细陈列其下;最后还会明确信用证文本适用的规则版本等。

并且, 每项内容或条款均有标准信用证电文格式 (MT700) 规定的对应编码域, 这种排序的固定化及格式的统一大力地确保了全球银际间无差别化合作。

5 结束语

综上可见, 信用证作为国际商务的一种重要支付方式, 其文本有诸多鲜明特征, 专业色彩突出, 表现在语词、句法及语篇各层面。汉译时必须充分注意这种特殊语体中的词汇含义、适用语境, 掌握信用证文本中句法的翻译技巧, 同时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储备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1]胡安娜.信用证文本句式解析及翻译[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6) :98-99.

[2]刘霁.国际信用证的词汇句法特征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5 (2) :28-31.

[3]莫再树.商务合同英语的文体特征[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83-88.

[4]邵玉凤.信用证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3 (2) :117-118.

[5]王佐良, 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上一篇:自由体育活动下一篇:宣传发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