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育活动

2024-10-04

自由体育活动(精选10篇)

自由体育活动 篇1

体育课上, 经常有学生会嚷道:“老师, 让我们自由活动吧!”由于教师的拒绝, 学生经常由笑转变成无可奈何地参与到教师接下来的教学中。令很多体育教师觉得很被动, 因此, 有必要对学生偏爱自由活动的问题予以关注。

从感知上分析, 学生喜欢自由活动, 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学生不喜欢由教师“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也就是不喜欢与实施主体教师相关的“体育课”。通过调查分析, 这与教师的组织教法密切相关, 如下图所示。

对于学生而言, 学生喜欢自由活动的表象原因如下:学生觉得教师组织的教学不生动, 没有兴趣;学生认为教师安排的运动量过大, 超出实际承受能力范围;学生不喜欢身体运动, 怕累、怕出汗, 认为体育课是一种“劳累课”;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体育课上不上都行。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深层原因则是学生个体对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意识模糊。

对于教师而言, 教学现实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教师在多元信息时代下缺乏对学生个性的了解;教学模式还是延续先前传统教学“三步走”的模式;教学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部分体育教师对“自由活动”与“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相混淆。因此, 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研究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合理安排教学组织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获得快乐, 同时掌握运动技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课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自由活动”。

自由体育活动 篇2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兴趣即兴致,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它是个性的最直接体现。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来自哪里?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对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在体育课上表现异常活跃,但其组织纪律性不是很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性体育活动的意识较弱,他们往往都是心不在焉;而对体育课充满兴趣的孩子,只凭个人兴趣就会选择性地进行活动。在我任教的八年级就有一个特别顽皮好动的男孩子,在教室里上课他老是坐不住,上体育课也没有集体意识,都是玩自己的,许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他自尊心特别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同学面前老喜欢表现自我。所以我积极鼓动其参与课堂的管理,让他负责体育器材配置和回收,转化其活动兴趣,培养其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在对他进行说服教育时,我向他说明器材管理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老师的重视程度,要胜任这份工作,应该在课堂上做其他同学的表率,建立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位同学的组织纪律性和活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把体育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其次,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活动情境。情境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比较强,兴趣也比较容易激发和转化。因此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实际出发,多选择一些儿童化、趣味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融入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体育带来的无穷快乐。

二、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1. 自主创新,彰显个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个性需要和情感体验的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要善于把问题留给他们,把学习的任务“下放”到学生当中,使“填鸭式”变为主动式,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例如,在拍毽子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器材创编动作,他们互相合作,互相商讨,编出许多花样动作,其兴趣之高出乎我的意料,而且没有人愿意中途休息,整个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所以说,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不但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而且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出现“唯我独尊”,不允许学生“越位”,压抑学生个性的局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成功的乐趣。

2. 关注差异,培养个性

学生个人的心理、身体和个性特点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差别,这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淡化技能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学生发展的评价过程。课堂教学的设计既要让身体条件差的学生“吃饱”,又要使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吃好”,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所以,教师必须下功夫去研究,对症下药,全面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例如,在我所教的八年级二班有一位这样的小女孩,由于先天因素,在课堂中连最基本的排队位置都记不住,每次都是同伴拉她进队伍,帮助她完成任务,帮她建立自信心,使其能享受到活动的乐趣。在实践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集体评等形式,使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三、尊重关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时的体育教学当经常受到场地、器材、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干扰。严格规范的课堂纪律既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能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但过分严格的纪律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个性的自由发挥。因此,教师对体育课的课堂纪律应当实施弹性管理,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加以正确引导,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少一些责备,多一份尊重和關爱。同时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主动放下“严师”的架子,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地交流合作,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进行“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创新学习,为学生个性的张扬设立良好的心理条件。

自由体育活动 篇3

完善课标,发展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按照规定开齐开足了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周4节,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学校将体育课与少儿足球、跳绳等特色课程相结合。每天在常规体育课中增加足球、跳绳等内容,并组织专业教师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提高训练;每月组织各年级开展班级足球对抗赛;每学期举办足球联赛、跳绳比赛、田径运动会等大型赛事;每年都会组织评选“最佳运动员”、“校纪录保持(突破)优秀个人”、“最阳光笑脸”等活动。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们充分参与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丰富活动,增加游戏,让学生享受运动的快乐

自2009年搬迁新校址以来,安居小学一直积极探索尝试合理有效的大课间活动方式,因为场地狭窄、学生众多,学校将各班划分为单独的区域小块,推出“一班一品一特色”活动策略。“一班”即每一个独立班级,“一品”就是一个体育运动品牌项目,“一特色”就是各班要将确定的体育项目做出特色。具体来说,就是每一个独立班自主选择一个运动项目作为班级的体育活动品牌,然后制订出训练方案和既定目标,全班以这一项目为基础,朝着目标前进。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年级设定了几个备选项目,每班任选其一,将这个项目做出新意,做出特色。低年级主要以趣味体育游戏为主,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圈等;三、四年级以器械游戏为主,如:跳绳、踢毽、跳房子、翻滚、摸高顶高等;五、六年级则以竞技体育为主,如:球类、跳高、跳远等。全校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每一年学校都要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和一次师生趣味运动会,学生将平时的训练成果在运动会上进行展示。

走班选修,突出特长,让学生走向卓越

对于安居小学3000多名学生来说,每周二、三和四下午是他们最期盼的快乐时光。自2014年安居区教育局全面推行“大德育、大体艺、大课改”综合育人体系建设以来,安居小学依据学校实际,提出了“学生体艺2+1,教师技能1+1”培养目标,每周二、周三和周四下午进行全校性的走班制选修课程教学,开设足球、跆拳道、滚铁环、跳绳等68门体育、艺术特长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

走班选修课的实施,既激发了兴趣,也突出了学生的特长,每名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变得更加卓越。学校组建了健美操队、少儿足球队、少儿篮球队、乒乓球队等专业运动队,每年率队参加各级主管单位组织的省市区级比赛,使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为学校收获诸多荣誉。

大课间活动,让每名学生成长在阳光下

学校切实贯彻各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探索创编了适合本校特点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操。大课间操打破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采用韵律操、广播操、分班游戏活动、校园集体舞相结合的形式,每天固定30分钟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同时要求教师带头参加体育锻炼,组织带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在大课间操活动中,学校坚持做到五个落实:时间落实(下雨天进行室内操)、地点落实(根据场地和学生人数每年调整)、人员落实(班主任负责调度组织,音、体、美教师负责业务)、项目落实(根据季节变换、两年一次调整和创编)、检查落实(蹲点领导督促)。每次课间操活动时,由体育艺术组教师在台上给学生做示范引领,各科教师随班与学生一起运动,各蹲点行政深入班级进行检查督促,确保师生在活动中享受运动的快乐。

多元展示,快乐竞技,让学生有成就感

每年春秋两季,学校均要组织为期2天的师生运动会,运动会不组织单纯的运动比赛,它是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的一种运动文化,在全校培养一种拼搏向上、不怕困难的体育精神。运动会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开设项目,低年级段以亲子游戏类的项目为主,让每名学生与其家长一起参与到运动中来,输赢已经不再重要;中年级段主要进行一些集体游戏类的项目,让学生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充分体验集体的力量在比赛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包容的集体主义精神;高年级段主要进行竞技类项目,让学生将小学阶段所学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进行充分展示,培养学生拼搏向上、勇争第一的奋斗精神。

争取科学探究活动的自由 篇4

一、自由需要依赖问题环境的创设

科学探究活动大多围绕科学问题而开展,很多时候,有什么样的科学问题决定了有什么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自由受制于问题的产生。而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又大都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从目前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提出问题并不难,难的是他们不一定能提出自己真正感兴趣、能够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创设情景的时候,必需充分考虑情景的开放性、生活性、导向性,避免情景创设过于狭窄,脱离学生生活,使得学生为产生问题而产生问题,甚至猜测老师的意图,提出迎合老师想要的问题。表面看是自由,而实质却受制于环境,失去了自我选择研究主题的自由。

例如,让学生把一截纸染成红色。由于毛细现象的原因,学生总是不能成功,虽然已经很小心地去染了,但颜色总是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当老师故意“埋怨”学生染得不认真时,学生纷纷向老师大倒苦水:“我们染的时候很仔细,后来水(在纸上)自己化开来了,不受控制。”此时老师笑而不语,学生急了,有的甚至拿起红色水和纸说:“老师,你要不信,我做给你看。”针对此现象,我问学生你有什么问题?学生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问题———“水为什么会在纸上化开来?”

这是学生在亲身的体验活动中自主产生并提出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无疑是“真实问题”,它源自于学生的生活,深深触动着学生的“心”,能激发高涨的学习热情,产生积极主动投身科学探究活动的需求,学生的身心愉悦而自由。

二、自由需要增加人文关怀的预设

我们总希望孩子们能静静地思考、准确地设计实验方案。理性、逻辑思维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可是,如果我们真的看到了这样的课堂,你会感到兴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无异于经历一部恐怖片,孩子们如同有思维没感情的机器,上课的老师恐怕心里要阵阵发毛了吧!

所以,当我们听到,2005年的一次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一个小女孩的发言(描述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像春天一样暖,像夏天一样热,像秋天一样凉,像冬天一样冰”这样的回答时,我们的头脑不应该马上想到“批判”,而是要从孩子身心特点、他们的实际生活等角度,感受孩子的纯真,赞赏孩子基于事实的想象力,并挺身维护学生的这份自由。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你的想像真丰富,同学们,她的描述说明了什么?(学生可能马上能意识到温度的不同),再接着说:感谢你认真的观察,富有诗意的描述,让我们大家分享到你了你的发现。虽然我没有遇到这样的课堂,但,我想这样本着崇尚自由的理念处理这一突发情景,比单纯的指责和批判要好得多,因为,观察与描述是要实实在在,但科学特别是对未来的发现却需要想象力。

三、自由需要仰仗有结构材料的支撑

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探究”,于是,我们在很多课堂看到,老师为了避“教知识”的嫌疑,总是尽可能满足学生对探究材料的需求。

有些需求是数量上的,往往是实验桌上摆放了许多的实验器材,让孩子每人尽可能地多一些材料,期望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有更多自由操作的机会。结果是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不会做的学生拿着材料手足无措,乱做、乱玩,学生各自为政,反而削弱了合作、交流、相互启发与质疑的作用,有“自由”的机会却自由不起来。

有些需求是时机上的。有些教师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接触材料,并开始摆弄,他们的头脑就会开始积极思维。于是,有些课不注意材料的呈现时机,早早地把材料摆放在桌上,这对学生来说太有吸引力了,人还没在位置上坐好,眼睛已经锁定了材料,有的甚至偷偷地拿在手上玩起来了,下面老师说什么,已无暇顾及;很多时候孩子并不十分清楚实验目的、没有实验计划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操作器材,场面看起来很“自由”,很热闹,但细细深究,不难发现,许多操作仅仅是因为对器材本身趣味性的关注,而不是用器材探究。这样的自由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一种抑制,恰恰是不自由的。

因此,从实验材料本身来说,它至少应该注意两点:第一点是实验材料必须有结构。所谓有结构,就是材料必须直观形象,层次、顺序合理,无关干扰尽量少,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实验;第二点是实验材料的呈现必须把握好时机。就是在学生在积极思维活动过程中,迫切地需要使用实验材料验证自己的想法,或期望看到相关的现象时,材料能及时为学生所用。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自由探究的需求。

例如,学生猜测物体是沉还是浮可能与物体的大小和轻重有关后,教师抛出了第一组材料:木块、石头、泡沫塑料、回形针、牙签、橡皮泥、胡萝卜、蜡烛,学生通过实验比较,发现与自己猜测不相符的结果———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可能没有关系,这就与经验产生冲突。教师又提供了第二组特殊材料:大小相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块、木块、黏土块,实验获得了新的进展———轻的易浮,重的易沉。最后,教师提供了第三组重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铝块、橡皮泥、萝卜块、木块、泡沫塑料块,结果发现在轻重相同的情况下,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四、自由需要审视自己的行为

1.在不太自由的时候寻找自由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教学永远是不断变化着的,虽然老师课前进行了精心的预设,排除了很多外在的影响学生自由的因素,但受制于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身心及学习状态,探究活动难免会出现暂时的“不自由”,如,“钻进‘牛角尖’”、“实验器材操作不当”、“遇到阻碍”,等等。在这种不自由的情况下,要让学生意识到,并且逐渐学会在不太自由的时候要主动寻找自由。通过组内的协作学习、组间的协作学习等方式,突破瓶颈、重新学习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甚至必要时积极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点。让自己的探究活动重新顺畅起来。

2.不要在过分自由的时候自己丢失自由

一种过分自由是有时学生可能受材料本身趣味性的吸引,或是对产生的无关现象特别关注,而置自己小组的研究主题于不顾,随心所欲、不计成本、不计时间地重复“玩”,结果造成探究活动表面的热热闹闹,却失去探究的有效性。对于这种扯得太远的情况,要及时指导学生回到主题上来。

另一种过分自由是,聆听到别人的意见,或自由阅读文本了解相关信息,囫囵吞枣,不加质疑地全盘接受,盲目享受外在的自由而丢失了自己内在思维的自由。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针对性设置一些环节,让学生保持一颗质疑的心,时时审视自己的行为,不让自己的行为束缚了自己的自由。

五、自由需要保证评价的激励性

德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事实也正是这样,学生心灵的自由来自于自身的成功体验,也来自于老师的充满赞许的一个微笑、眼神、动作,孩子不是为了讨好我们而学习,而是因为学习是他们的一种本性和天性,他们想通过学习来发现这个世界。因此,对学生的观察、探究、思考、回答等等方面的努力,我们要正确看待充分肯定,要善于运用激励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自由体育活动 篇5

一、体育教学中创设课堂自由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不断更新的知识技能, 学生不仅仅是要学习和获取前人创造和发现的结论,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已有创造过程和方法的新体验, 学生创造和发明。课堂教学中的自由环境, 给学生提供了主体人格展示的空间, 学生在这自由空间中, 学会创新, 学会合作, 这样会促使学生适应未来的需要。而自由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最理想的属性, 因此, 毫无疑问主体性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自由”,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创设课堂自由环境会促进学生充分体现自我, 创造自我, 超越自我。

(二)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体育教学中创设课堂自由环境, 变教师为中心转以学生为主体, 使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 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合作学习”、“发现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做学习的主人, 这样对激动学生的“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 有利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随着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 学生的思想包袱解除了, 取而代之是活生生的、自由自在的、全方位心理磨练, 从需要→动机→满足→新的动机→新的需要, 如此循环往复, 学生的兴趣渐渐提高, 学生的毅力逐渐增强, 耐挫能力也得到加强。所以, 在体育教学中创设课堂自由环境有利于学生自控力、独立性、坚韧的毅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二、体育教学中创设课堂自由环境的思路1.确立二个目标

(1) 自觉性发展目标。自觉性发展目标是学生在课堂自由环境中实现自主发展的动力源泉。自觉性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7) 愿学、乐学。想办法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 增加学生兴趣, 使学生愿学和乐学, 解决学生被动学的问题。 (2) 会学、善学。要强化学法指导, 使学生知足怎样学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 (3) 自醒。自励、自控。这些要求主要属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发展目标。在课堂自由环境中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 自我控制, 自我调节,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2) 主动性发展目标。在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主动意识, 主动精神, 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主动性发展目标分为四个方面: (1) 适应性, 要使学生学会适应, 要主动适应, 而不是被动适应;要适应课堂自由环境, 适应属于自己活动空间。 (2) 选择性。学生根据自己身体的素质和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允许学生选择学习项目、组织形式、练习方法的权利。 (3) 合作性。在创设的自由环境中, 引导学生主动合作, 乐于合作, 善于合作, 培养合作精神。 (4) 参与性。鼓励所有的学生都成为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参与者。通过参与, 达到主动练习、主动锻炼、主动发展与提高的目的。

2.坚持三个原则

(1) 开放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 创设课堂自由环境, 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 (1) 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 不受压抑的。 (2) 是教学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 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 (3) 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技能训练, 不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

(2) 过程性原则。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 把课堂教学的重点由学生模仿现成的动作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索本身上来。

(3) 挑战性原则:在课堂自由环境中, 教师提倡和鼓励挑战: (1) 是提倡学生向教师挑战, 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2) 是提倡向权威挑战,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 否定权威的结论等。

三、改进教法是创设课堂自由环境的核心

自由体育活动 篇6

1 体育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1 . 1 有助于遏制虚假新闻信息的传播

体育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对于体育新闻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因为近些年来,在体育新闻的报道中经常出现一些虚假信息的流传,容易误导社会大众对体育新闻的判断。如今一些体育新闻工作者已经偏离了其正确的工作方向,体育新闻的报道出现了偏颇,逐渐向娱乐化、八卦化发展,缺乏对体育新闻实质性的报道,使得一些体育新闻的爱好者大失所望。例如:在足球联赛中,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小组的抽签中,中国对所在的报道是被公认为实力最强的一个参赛小组,然而体育新闻工作者却将报道的标题替换成“中国队身陷死亡之组”这就完全的偏移了体育新闻报道的实质,而且“死亡之组”的说话意味着中国队即便怎么也还是无法获得成功。这不仅会严重的打击中国足球队的信心,而且这样宿命式的言论不仅仅是阻碍了体育新闻真实性、准确性的流传,而且还影响观众的正确判断。这样的体育新闻虽然会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但是这样的宣传“噱头”和不实报道,同样会给社会带来一些恶劣的影响[2]。

针对于此,体育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的承担就显得格外重要。它能遏制住社会上一些不实言论的传播,还能减少因为错误报道给社会大众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体育新闻工作者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对社会群众的负责也是对自身工作的一种负责。

1 . 2 有利于正确体育新闻方向的引导

由于当下的体育新闻报道已经陷入“娱乐化”和“八卦化”,造成社会群众的新闻关注焦点也发生了偏移。人们对体育新闻的关注不是在与某个体育赛事的报道,而更多的把关注焦点放在了体育运动员个人身上,甚至一些体育新闻工作者,还逐渐的向八卦记者靠近,严重的侵犯了体育运动员的个人权益,然而这些体育新闻工作者却对此浑然不觉。因此,加强体育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3]。

体育新闻工作者树立一个正确的责任意识,可以帮助其判断正确的体育新闻工作导向,从实际出发报道一些实事求是的体育新闻,并在此基础上宣传一些正能量的体育精神,将体育新闻的发展逐渐的导入正途。

2 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自由

2 . 1 体育新闻采访报道的自由

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自由是指体育新闻工作者在体育新闻报道目的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的还原体育新闻的真实场景,访问体育事件的知情人士,收集和了解有关该体育事件的相关信息所形成的一系列权利自由。在体育新闻传播的时间获得中,体育新闻工作者因享有新闻自由,因此也具有报道真实性体育新闻的自由权利,也有让社会群众了解体育新闻真相的义务。

体育新闻的传播是社会群众获得体育赛事信息的重要途径。体育新闻工作者有着采访的新闻自由和权利,这是体育新闻传播的基础前提条件。因为在实际的体育新闻报道中,若是没有对当事人进行深入的采访,就无法对整件体育赛事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正因如此,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新闻采访自由是整个新闻自由权利中的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个人或是团体组织都无法对其进行干涉。

2 . 2 体育新闻表达批评的自由

体育新闻工作者表达批评的自由是指体育新闻工作者在体育赛事的采访过程中,对所采访的新闻事件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从一个客观角度对此类新闻事件所折射的社会现象进行抨击和批评,这也是体育新闻工作者的发扬自己舆论监督的一个很重要环节[4]。

体育新闻工作者有合法实施新闻表达和抨击的自由,可以揭露体育赛事中的不良现象,有助于抑制一些社会公权私用,从而促进体育赛事的公平化、公正化和公开化,但是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抨击自由并不是毫无限制的抨击。首先,它必须立足于体育事实的基础,在体育事件真实的基础上,从一个客观者的角度,对这种不良现象进行抨击,但是要把握适度、适宜和适时的原则,否则会造成该体育事件的恶劣化发展。

2 . 3 体育新闻发布传播的自由

体育新闻发布和传播的自由是指体育新闻工作者通过报刊、广播、网络等形式,传递新闻信息的自由。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发布传播自由是实现当下社会群众对体育新闻事件“知情权”的一个环节。因为体育新闻本身就是社会大众共享的一个体育事件,而体育新闻工作者只是起到一个新闻传播的作用。试想一下若是没有体育新闻工作者发布传播的自由,那么体育新闻工作者采集和访问到的各种信息,只是加深了体育新闻工作者对该体育事件的全面了解,对社会大众而言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而且只有将体育新闻进行发布,社会大众才能发挥其应具有的舆论监督作用,否则体育新闻只剩下自说自话。

3 体育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困境和解决措施

3 . 1 体育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困境

3.1.1 体育新闻的报道频频出现挖人隐私现象

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为了提升自身报道的关注度,完全抛开了体育赛事的真相,使得体育新闻的报道偏离事件主体。如今的体育新闻报道存在过度的吹捧和过度的贬低现象,而且一些体育新闻工作者更多的将焦点集中于“体育明星”身上。例如:刘翔“退役事件”,虽然一些体育新闻工作者将焦点集中在刘翔所参与的体育赛事的报道,赞扬和褒奖“飞人”所带给我们的荣耀和骄傲[5]。然而,一些体育新闻工作者却将焦点集中在刘翔的个人事件上,借助于体育新闻工作采访的名义,去窥探他人隐私,进而完全的抛弃了一个体育新闻工作者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3.1.2 体育新闻的报道出现作假现象

体育新闻工作者应该将自己收集或是采访的真实信息公布于众,让社会群众了解体育赛事的真实情况。然而,一些体育新闻工作者为了提升其报道新闻的关注度,不惜将一些子虚乌有的虚假报道写入新闻当中,未知真相的观众会以该篇报答所讲述的“事实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造成社会群众对体育事件的误解。

3 . 2 体育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困境的解决措施

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体育新闻工作者的监督和管理以及体育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的缺失,使得体育新闻工作者过于“自由化”,因此出现了大量的不实报道。基于此,加强对体育新闻工作者的监督和管理,对其报道的体育新闻的真实性进行核实。此外,加强体育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宣传,让体育新闻工作者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在此基础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样一来,社会群众才能关注到更多真实的体育新闻报道,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改善当下体育新闻的错误倾向,减少虚假新闻对社会大众对体育工作人员造成的伤害[6]。

4 结语

自由体育活动 篇7

科幻画活动是教学活动中运用一些现代教学手段开发孩子的潜能, 拓展孩子的创造力。归结到底, 科幻画就是“发现———探索———创造”这一过程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的孩子凌驾于现有的见识之上, 运用已经有的美术知识技能, 开发创造一张属于未来, 更是属于自己的图画。每一次科幻画活动更像是孩子们的一次“探险”, 在这次“探险”中, 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美丽, 遇到了无法预知的未来。而在这一次“探险”中, 我们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教孩子一些绘画的技能, 而是在这个基础上, 运用开放性的语言, 激发孩子的兴趣, 引导孩子去探索一个未知的图画世界。这同时也是一场关于美术的“实验”, 在这场“实验”中, 我们可以尝试将现有的点、线、面等绘画元素进行打散, 让孩子重新组合, 创造出一种新的未知的图形, 这能像一场真正的实验一样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科幻画魅力无穷,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 我实在是遇到了不少的麻烦。一开始我过分的倚重于语言, 要求孩子“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和别人画得不一样”, 但是这些画脱离了孩子的经验, 实在是过于空洞。后来我又过于强调孩子的技能, 让孩子在画好的基础上进行创做, 这样就把科幻画束缚在极少数的孩子之中, 和科幻画的初衷完全背离了。但是接触到先生的教育理念, 我才发现我在开展科幻画时缺少了灵魂———自由。只有自由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接下来我就以大班科幻画活动《星际列车》为例, 谈一谈自己在科幻画教育中的一些想法。

一、解放孩子的思想, 给孩子创设自由轻松的课堂

科幻画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秩序和纪律, 但是这并不需要孩子们像木头人一样, 当你要求他们做得好、不乱说的同时, 可能你就失去了创造。所以我们要还原孩子的天性, 给孩子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例如在大班科幻画活动《星球列车》开始, 老师神秘的告诉幼儿, 这次活动请来了一个好朋友———天线宝宝拉拉, 请孩子们自由的和拉拉打招呼, 问候拉拉的好朋友等, 看到孩子们这么热情, 教师接下去模仿拉拉的口吻提出请求, 我和丁丁、迪西、小波走散了, 回不了家了, 请孩子们帮忙想想应该怎么办?

幼儿园的孩子, 在看到自己特别喜欢天线宝宝拉拉的时候, 会非常激动, 叽叽喳喳地表达自己的兴奋。引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拉拉打招呼问好, 较快地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教师的情景表扬, 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与好奇心, 在他们兴趣盎然、好奇心倍增的情绪中进入本次活动, 这样游戏化的课堂让孩子智慧的火花频频闪现。

二、解放孩子的双手和脚, 给孩子自主探索的自由

有效的科幻画不是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 而是引发了孩子多少的想象, 激发了孩子多少探索。它不再是教师教孩子学这种被动的“踢球”, 甚至不是教师领着孩子去“踢球”, 而是把“球”给孩子, 让他们踢, 让他们在踢的过程中反思总结, 教师在旁边及时指导总结。

所以在《星际列车》活动中, 我鼓励孩子探索现实生活中的列车时怎么样的, 鼓励幼儿探索总结列车的特点, 让幼儿在自己对列车的操作中, 掌握列车的基本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基本设想。果然孩子们不仅自主了解了列车的特点, 还发现了很多列车改进的地方, 例如“可以飞就好了!”“太空的车速度应该更加快点, 不然来不及的!”等等。

三、解放孩子的嘴巴, 给孩子个性思维与评述的自由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 就要求孩子有一些自己的奇思妙想, 而这些奇思妙想的讲述正是对教师教育有效性的最好的反馈。

在《星际列车》活动中, 我把幼儿的作品贴在展示板上, 让幼儿来当评委, 自由的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幅?我根据孩子的交流将相应的画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孩子们分析哪幅作品是现实列车的样子, 哪幅作品中的列车功能很奇妙, 哪幅作品的想象天马行空, 哪幅作品可以改得更好……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观察与讲述, 孩子们不知不觉中注意了图画的构图、色彩等基本问题。在这个讲评过程中, 我接受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想法, 表扬他们的不同寻常, 结果我们孩子们的作品越来越独特, 越来越富有想象力。

四、解放孩子的时间与空间,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

传统的美术教学运用的范例统一, 运用教师单向的示范与讲解来阻止矛盾冲突, 要求幼儿服从划一的步骤和方法, 这种看似省时又简捷的方法, 似乎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却是一种片面追求即时效果的短期行为, 它不但抑制了幼儿的创造, 而且会使幼儿产生没有自己的想法, 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 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幼儿时期的科幻画教育中, 教师应该不局限于课堂, 而应该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拓展孩子想象的纬度, 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1) 善于激励:教师与同伴的激励能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当我们对孩子的作品表示赏识的时候, 孩子就能以更加积极的面貌投入到科幻画创作过程中去。

(2) 个案观察:当教师对个别孩子的作品进行仔细的观察, 就能对孩子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想法, 提升孩子的创造空间。

(3) 合作:集体与小组的合作能让孩子在积极交往中相互配合, 让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 从中更容易获得愉悦和满足。

(4) 直观演示:由于科幻画“科幻”的特性, 孩子们往往无从下手, 这个时候教师的适当引导更能发展孩子的创造力。例如可以运用一些直观的演示让孩子找到创造的切入点, 然后再停止演示, 启发孩子进行想象添画。

在《星际列车》活动中, 我创造性的运用了动画片的方式, 让幼儿在高涨的热情中, 在对星际列车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 增加了活动的有效性。

自由体育活动 篇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体育产业不断地朝着国际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体育产业的国际化过程中明显呈现出全球化、集约化和垄断化的趋势。经济和资本的全球化, 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 当然也包括了体育产业。同时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出现了跨国资本时代的体育产业全球化状态, 体育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其强大的杠杆功能可以使地区发展的原动力以乘数效应推动经济的增长。因此, 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环北部湾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北部湾体育产业发展状况

东盟十国家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其中人口和国土面积狭小的新加坡和文莱, 其经济发展水平反而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其次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4个国家。在4个国家中, 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上是中间偏上, 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则是偏后。而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却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 正值广西经济处在新一轮周期的上升阶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区, 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四个历史性发展机遇, 为广西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合力。随着广西体育产业建设的全面开展, 经济建设加速发展, 这些有利因素不仅使体育产业质量和效益得到同步增长, 而且对经济的贡献作用也十分显著。然而, 环北部湾 (广西) 体育产业的发展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体育市场结构不完善, 处于无序发展状态, 缺少品牌意识。

体育市场的经营主体投资行为较为盲目, 体育市场难以得到有效的规范。

2. 从体育消费市场的现状看, 消费主体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方面是少部分高档体育会所由于消费环境优良, 服务设施齐备, 管理措施完善而受到高消费者的青睐, 经营效益较佳;另一方面, 大多数以低消费人群为主体的体育经营企业, 由于经营项目单一, 市场竞争能力差, 消费水平定位调整空间不大, 经营状况出现下滑趋势, 不少企业处于仅能维持收支平衡的状态。

3. 体育经营企业缺乏必要的政策优惠措施。

体育经营性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 虽已有一定的规模, 但远未成熟, 仍需各方面政策扶持。

4. 区域社会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区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区域不平衡性, 必然导致社会发展的区域性的不平衡, 在经济发展不同层次的区域间, 产生了对体育市场的认识、体育消费的观念和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这种体育市场经营活动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 不利于环北部湾经济区实现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整体发展目标和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5. 政府过多的干预行为。目前, 政府行为在推进体育产业良性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二、环北部湾 (广西) 体育产业在经济建设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环北部湾作为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的试验田, 有条件成为中国对接东盟的新增长极”。中国, 以及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经济近年来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在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趋势下, 北部湾地区无疑是一个极富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在中国-东盟“10+1”框架下全力推进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合作, 从海路实现泛珠三角地区与东盟东部地区的相互连接将更加便捷, 环北部湾经济区成为构建东北亚与东南亚之间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作为现代经济组成部分的体育产业, 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而经济的发展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中国加入WTO, 给广西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乡居民生活、收入水平的提高, 也必将提高体育消费水平。西部大开发、边境大会战将进一步扩大广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拉动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 使广西GDP增长率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所有这些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新兴点, 体育产业正在为扩大内需, 推动广西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目前, 广西体育产业企业约3000个, 从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 个体经营占57.4%, 国营、集体、体育系统分别占8.5%、14.9%和10.6%。个体经营所占比重较大, 体育产业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体育用品商家40家, 占42.5%, 体育健身娱乐35户, 占37.2%。随着全民健身热潮兴起, 体育消费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广西体育市场庞大的消费群体与消费热点, 将为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提供机遇, 从而形成巨大的潜在市场, 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三、推动环北部湾 (广西) 体育产业建设的发展策略

1. 明确体育产业发展方向, 寻求环北部湾体育产业发展新战略

广西在发展体育产业时, 要立足于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走特色发展之路。笔者认为, 广西发展体育产业, 一要把发展体育产业与实现体育事业的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结合起来。二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发展体育产业与繁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关系, 大力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用市场机制激活体育生产力, 通过产业化之路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三要把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这是经济体育日趋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四要做到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一方面要求体育产业的发展要借鉴其他成熟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 少走弯路,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其他产业给予体育产业必要的关注和支持, 参与发展体育产业, 并在发展中不断注入新的体育内涵。

同时, 必须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战略问题来对待。第一, 推动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第二, 加速我国体育的市场化与国际化。第三, 可以加速我国体育产业的社会化。第四, 是我国体育改革的方向和出路。体育项目的实体化就是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就是与国际体育运作机制接轨。在现阶段来说, 大多数体育运动项目还达不到自负盈亏的程度, 某些项目的竞技水平也有所下降。但从长远看, 这是极具有战略意义的好棋。我国体育已经开始了体育产业化的历程。但观念转换、运作机制的变更、对市场的适应也需要有个过程。广西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坚持走市场化道路的同时, 还探索广西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的特殊路径, 综合运用政府职能及市场机制, 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启动, 应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 做出战略决策, 充分发挥项目优势, 围绕体育竞技、体育表演、人才交流、文化交流、信息的收集发布、体育用品的展示交易等方面打造中国与东南亚体育文化交流的平台, 为东盟各国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服务。

2. 挖掘民族体育, 突出民族体育资源特色, 加快体育企业创新和改革, 提高体育产业服务水平

我区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 为民族地区体育产业依据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品创造了优越的前提条件。随着国内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个性化、多元化趋势的逐渐形成, 针对不同市场, 根据自身资源条件, 设计、开发和销售具备比较优势、自身特色鲜明的体育产品, 在体现特色中实现产品多元化, 在体现特色中实现与东部地区的互补。同时, 要努力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实现产品的精品化, 优化我区体育产品结构, 并提高体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根据体育消费发展的潮流, 依托广西雄厚的民族体育资源优势, 结合体育市场需求的变动倾向, 抓紧推出一批拳头产品, 实施体育精品工程, 改变过去产品结构单一化的现状。实施品牌战略, 扩大体育用品市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实际上是各国遵守共同的贸易规则。据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报道, 在世界体育用品市场上, 有65%的产品是“中国制造”, 在运动鞋市场上, 有70%是“中国加工”。但用自主品牌打入国际市场的产品却是凤毛麟角。为此, 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共同课题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 树立品牌意识。东盟10国有2000万华人华侨, 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多、最集中的地区。广西体育用品企业应利用这一特殊关系, 进行“感情投资”, 借自由贸易区培育市场, 让东盟国家认识接受我国的知名品牌, 并从中寻找商机。

3. 抓住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契机, 拓展环北部湾体育旅游市场

2003年8月9日, 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旅游部长举行了“10+3”旅游部长特别会议, 发表了《“10+3”振兴旅游业北京宣言》, 并以此作为未来共同行动的基本框架。其中提到旅游对促进各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等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广西旅游局规划处统计, 2000年菲律宾、印尼、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东盟5国旅桂人数达到6.85万人次, 较上年增长39.9%;而越南旅桂人数在1997年以后无论是绝对数量, 还是增长速度均大幅提高, 2002年达到10.66万人次, 比1997年增长了5倍多, 成为继韩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客源国, 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入境旅游人数7.5%的平均增长水平。在这些游客中, 20%的游客参与了骑马、水上运动、国防体育等项目, 12%的游客观看了重大的体育比赛, 2%的游客去过体育场馆健身。2003年举行的“中国东兴-越南芒街2004元宵节足球友谊赛”热度空前, 吸引近万名越南球迷过境看球。大量的东盟政府官员、企业家、运动队及体育学者前来进行经贸交流、考察调研、洽谈竞赛等, 大大提高了入境人数。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潜力巨大, 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和旅游业中知名度很低, 因此应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 形成市场导向。同时, 坚持以现有的资源为依托, 以市场为导向, 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契机, 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和吸纳社会各方资金, 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和文化含量, 加快民族体育旅游业发展步伐, 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把民族体育旅游业培育成广西旅游业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东盟自由盟区的出台与东盟博览会会址落户广西南宁, 给广西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乘中国-东盟自由盟区的出台之势, 抓住每年一度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的契机, 进行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大力发展广西民族体育旅游业, 对发展广西经济, 树立旅游品牌, 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从教育开始树立产业的观念, 扩大高校产业的对外合作交流, 加强“高校—东盟”的联合协作和经营协作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社会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大缓解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具有较强的上升态势和发展潜力。高校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必将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 促进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发展。可见, 教育领域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趋势。近两年, 在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共有东南亚留学生1000多人次, 其中以泰国、缅甸、越南的学生居多。2003年, 东盟国家来广西留学或进修的在校生达1500多人, 所学专业涉及汉语、国贸、管理、旅游、体育、中医按摩等;近几年广西的东盟国家留学人数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加。广西成为全国培养东盟学生最多和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省区之一。广西的高等教育要走出本土, 参与国际竞争, 必须加强区内高校的宣传力度, 使更多东盟国家认识广西高校。各高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赴东盟国家, 介绍院校的情况和接收留学生的优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中文译文) J/OL1http://www.cafta.org.cn1

自由体育活动 篇9

笔者观察发现,当幼儿进行自由绘画活动时,常常伴有自言自语、边画边说、与同伴交流等现象,并表现出对他人讲述的期望和希望他人倾听画的内容的愿望。但这些行为在教师的眼中可能被视为不遵守纪律,教师经常会说出“是用手画,还是用嘴画”“不用和小朋友商量画什么”等等类似禁止交谈的话语。教师带有强制威吓的言语致使幼儿不敢再出声说话能使教室保持安静,达到所谓的鸦雀无声。幼儿虽然能够在外界的压力下忍住不说话,但是却抑制不住心底交流的愿望。

因此,在自由绘画活动中幼儿的语言发展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笔者认为,在自由绘画这一平台上,应让幼儿享有真正的自由,自由地作画,自由地交流,自由地表达心中的想法,并充分关注幼儿自由绘画活动中的语言发展。

二、自由绘画活动中语言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自由地表达有时是漫无边际的自言自语,有时是超我状态下的物我对话,有时是几个孩童天真般地交谈。幼儿在自由绘画状态下流露出的言语表达是难能可贵的,幼儿沉浸在其所画的世界当中,诗样的语言、动物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等等各种各样的语言都会在其头脑中迸发出来。幼儿将其内心的世界用笔勾勒出来的同时,也借助语言这一工具主动地表达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关注自由绘画活动中的语言发展对全面了解幼儿是至关重要的。

(一)尊重并满足幼儿在自由绘画活动中的表达意愿,有助于幼儿释放其内心的情感

那种剥夺幼儿话语权,不让幼儿自由地交流,会使幼儿内心的情感受到压抑。就绘画语意来看,幼儿绘画往往是其内心情绪的流露。[1]幼儿绘画不单单是内心情感的抒发,还伴随有语意加工。幼儿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表达思想,单一地通过绘画作品不能够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想法。在幼儿创作过程中,那种即时即兴地表达将有助于幼儿的绘画。“图画是形象语符,语言是会话语符。”[2]就像是在指导自己将要画什么,那些内心的情感,画面所不能呈现出来的即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满足幼儿的语言表达交流需要,满足幼儿原始的表达冲动,使幼儿的内心情感得到抒发和释放,从而使幼儿的绘画发展和语言发展相得益彰。

(二)关注自由绘画活动中的语言发展,有益于了解幼儿的内心和身心发展水平

通过自由绘画活动来观察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独特的视角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幼儿从事着自己热爱的活动并全情投入时,这样的情景让幼儿自发地表达内心的美感和愉快的心情,语言则成为强有力的表达工具。这样享受自由的绘画活动为幼儿语言自由交流搭建了平台,同时更为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最佳时机。

三、在自由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指导策略

为了能更好地在自由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教师应在整个绘画活动中,观察幼儿用语,鼓励幼儿交流,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谈能力,并通过分享绘画作品,锻炼幼儿的讲述能力。

(一)观察记录幼儿的使用词汇,掌握幼儿语音发音情况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十分重要。所以,在自由绘画活动中“创造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才能大胆地、不受拘束地画出他们心中想画的画,不受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3]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绘画创作,同时也为幼儿之间自由交流提供一个优质空间。

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幼儿之间交流,而不宜制止。幼儿在整个绘画过程中会一直伴随着边画边说。例如,口中表述到“我要画一个xxx”,或只是咯咯地笑,或是看似与画面毫无关联的词语,又或是欲言又止动动嘴唇。这些行为既是幼儿的自言自语,也是对周围人的讲话。同时,幼儿也是在练习发音,练习已掌握的词汇和句子。

在自由绘画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协助者而非指导者。自由绘画的本质即“是让幼儿自己独立确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式,成人协助他们完成的绘画。”[4]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充分的绘画工具及材料外,还应抓住幼儿有意无意说出的话语,掌握幼儿日常的语音发音情况。“幼儿时期是掌握语音的关键时期。”[5]教师应积极主动观察记录幼儿所使用的词汇,若不及时记录则可能对瞬间出现的词汇话语遗忘。为了便于管理,可制定个人信息卡,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并分析其伴随出现的语言,为日后的语言教学提供资料,同时也为了解幼儿的认知能力提供信息支持。

(二)鼓励幼儿自由交谈,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学会倾听

1.鼓励幼儿相互交流。

幼儿在自由绘画活动中,总是会出现边说边画的情况,爱与同伴交流,看看问问别人画了什么,也会告诉其他同伴自己画了什么。这种不经意地看似扰乱秩序地随意聊天,多被认为是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绘画上,甚至教师还会对此给予批评,浇灭了幼儿心底说话表达的愿望。在自由绘画活动中,幼儿之间的交流是另一种绘画语言的传递,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幼儿同伴之间的交流是一种平等对话,这种在同一年龄层面上的交谈更能使幼儿放松,也消除了幼儿和成人之间的距离感。教师应及时抓住这样的时机,了解幼儿的口语状况和交谈能力,尤其是平时不爱说话,说话声音很小的幼儿,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说话表达,这个环境中没有指责和批评,让那些害羞胆小的幼儿也能够主动愉快地说话,保护他们说话的意愿。

2.培养幼儿学会倾听。

每当幼儿相互交流时总会出现抢话的现象,还未等对方说完便打断对方,急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当教师遇到此类情况,首先不应责斥幼儿,而应给予充分的理解。教师可介入幼儿之间的交流,在询问和与幼儿对话过程中展现出安静、耐心,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倾听能力。

(三)为幼儿提供分享展示环节,锻炼幼儿的讲述能力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分享展示自己绘画作品的平台。幼儿每次画完都会不由自主地把画展示给旁边的小朋友看,渴望向他人讲述自己完成的绘画作品。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有序和规范的表达空间,锻炼幼儿的讲述能力。

通过展示环节,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用语言讲述出来,有助于幼儿描述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幼儿对自己的画作通过语言加工进行二度创作,并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讲述自己的画作,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帮助幼儿明确从哪些方面来叙述,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敢于表述并有中心、有顺序、有重点地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对那些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幼儿,可采用在集体面前独立讲述,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讲述的条理性和清晰性,锻炼他们讲述的逻辑能力。对那些性格内向,比较害羞胆小的幼儿,他们在集体面前讲述会表现出紧张,语无伦次甚至说不出话来等情况。这样可先让他们进行同伴的小组讲述,幼儿与自己平时接触较多的同伴一起,气氛上会比较轻松,他们的心情也会很放松。这样让他们逐渐适应在多数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直到能站在集体面前独立讲述。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让幼儿喜欢并热爱上分享讲述。

由于幼儿的口语表述能力还不完善,在讲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最好不要当面立即指出,而应根据幼儿本身的性格和个性采用不同的方式,因人而异,切忌影响幼儿讲述的热情和积极性。

自由绘画活动为幼儿的天性释放提供了一个难得时机,在这个环境中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自由地释放情感。幼儿语言的自然流露也表现出了其内心的精神世界。绘画为语言提供了良好时机,语言为绘画延伸色彩。通过绘画和语言这两种表达相结合,可以让教师更全面了解幼儿的世界,也让幼儿更好地触摸和表达他们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黄小彬.小班绘画活动的支持性指导.学前教育研究,,2003,(11)

[2]李文馥.儿童自主性绘画教育.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6

[3][4]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0

让孩子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自由飞翔 篇10

关键词:亲身实践,贴近生活,自主探究,主动参与,民主和谐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 教学时, 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 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飞翔。

一、让孩子参与实践, 主动探究

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是目前我国教育界倡导的主要学习模式之一, 而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应用这种学习方式尤为重要。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 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我通过一年级教学的摸索, 再加上二三年级的试验, 发现在小学生中采用这样的学习模式大有益处!例如, 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 教师设计了“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 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套七巧板, 自主地、有选择地选用学具, 开展“折一折, 拼一拼, 剪一剪, 画一画, 说一说”等系列活动制作图案, 优美的作品图案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喜悦, 从而勇于探索图形间的无穷奥秘。同时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 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 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趣味性的教学知识使学生有很大兴趣,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更无须教师的强加。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 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 通过活动, 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不仅如此,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还要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首先, 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 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 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 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 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进行分层实践活动, 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环节, 布置分层作业。再次, 展示成功, 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 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二、情境创设必须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贴近生活, 走进生活, 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尤其在数学学科中进行综合实践课的教学,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 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学会健康愉悦的、自由而负责任的、智慧而富有创意的生活。“商品价格调查”的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首先, 我让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和家长一起到超市调查, 哪些日常用品的价格是怎样标注的, 使孩子对元、角、分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并将自己的调查记录下来, 在上新课时进行交流,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然后我要求孩子做一份调查报告, 把自己在一个周末里买的东西, 花的钱数记录下来, 然后在班上进行比较, 看谁能用最少的钱买来最实用的商品。其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 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的小课题进行研究, 从而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 我将课堂改变成为了一个小超市, 让孩子们亲身经历买东西的过程。学生们学得有兴趣, 掌握的就更牢固。所以说综合实践活动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是让学生将实践、体验的收获整理, 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报告、图片、表演、作品等, 进行评价、交流、研讨、辩论。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 学会客观分析与辩证思考。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 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了没有, 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课堂上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 要关注实践的结果, 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汇报内容”的质量的高低, 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会提出哪些问题, 需要怎样的帮助, 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 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 往往很多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已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 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活动氛围

上一篇:蔬菜合作社下一篇:文本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