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价格

2024-05-21

质量与价格(共7篇)

质量与价格 篇1

摘要:文章建立了一个由单制造商与单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模型。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供应链协同合作三种情况下,分析了供应链的价格-质量均衡。研究发现,在非合作博弈下,制造商与零售商更倾向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协同合作情况下,供应链能取得比非合作情况下更大的利润。文章使用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对增加的利润进行了分配。

关键词:供应链,Nash均衡,Stackelberg均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零售商处于最靠近消费者的前端,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具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果制造商能够鼓励零售商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与设计过程,对有效占领市场,提高供应链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质量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共同语言。虽然采取“价格战”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激烈的价格竞争也会导致企业微利经营的格局,而且开展价格竞争的信息极容易被竞争对手察觉;质量竞争的方式却不容易被察觉,因此,质量竞争战略正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

在质量竞争方面,学术界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文献[1]研究了质量均衡与寡头垄断企业竞争激烈程度的关系;文献[2,3]研究了价格-质量竞争情况下寡头垄断企业的竞争策略问题;文献[4,5]分别使用博弈论研究了房地产与港口企业的质量竞争策略问题;文献[6]探讨了质量竞争机理以及质量竞争过程中的企业风险;但文献[1-6]均未涉及供应链成员上下游企业的价格-质量均衡问题。

本文建立了单制造商与单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模型,分析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供应链协同合作三种情况下,制造商与零售商的价格-质量均衡,并提出了协同合作情况下利润分配方案,对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竞争力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1 模型假设

假设供应链由单制造商M与单零售商R组成,零售商R负责产品的销售,制造商M负责产品生产与质量水平的改进。

当单位产品的零售价格为p,质量水平为x时,假设零售商R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pr,x)=α-βp+λx,其中,α>202为产品的基本需求,β、≥2 02分别为产品零售价格与质量水平的敏感度;零售商R销售单位产品成本为cr。

制造商M的单位生产成本为:cm(x)=v+εx[1,3],其中,v为与质量无关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当产品质量水平为x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或减少)|εx|[1];而为了使得产品的质量水平达到x,需要的固定投资成本为:

假设制造商M与零售商R的决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制造商M确定产品的质量水平xm;第二阶段,制造商M与零售商R将分别确定单位产品的批发价格ωm与零售价格pr。

假设1为了保证产品有正的需求,假设α>β(cr+v)。

假设2为了保证制造商M提高质量的积极性,假设λ>βε。

假设3为了使得利润函数为凹函数,假设2βɸ>(λ-βε)2。

下文将分别采用上标N,S,C表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及供应链联合优化相应的利润函数及最优决策。

2 供应链价格与质量的博弈分析

2.1 Nash均衡分析

在两级供应链中,当制造商M与零售商R的处于同等的地位时,第二阶段将进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第二阶段制造商M的优化问题为:

第二阶段零售商R的优化问题为: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的Nash均衡为:

此时,零售商R的订货量为:qrN*=0;

由于零售商R不订货,第一阶段制造商M的最优质量水平为:xmN*=0,代入(3)式可得,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的Nash均衡为:

此时,制造商M、零售商R与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分别为:πmN*=-f,πrN*=0,∏N*=πmN*+πrN*=-f。

命题1当制造商M与零售商R处于同等的地位时,制造商M将没有动机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零售商R采取不订货的策略。

2.2 Stackelberg均衡分析

当制造商M为领导者,零售商R为跟随者时,将进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二阶段,制造商M首先确定单位产品批发价格ωm,然后零售商R确定单位产品零售价格pr。

采用逆向归纳法,首先求出第二阶段零售商R的最优反应函数:

(1)第二阶段零售商R的优化问题为:

零售商R的最优反应函数为:

prS*ωm2,x2=α+λx+βωm+cr2 22β(5)

零售商R的最优订货量为:

(2)第二阶段制造商M的优化问题为:

制造商M的最优单位产品批发价格为:

(3)第一阶段制造商M的优化问题为:

第一阶段制造商M最优产品质量水平为:,代入(6)式、(9)式,可得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的Stackelberg均衡为:

相应的,零售商R的最优订货量为:

此时,制造商M、零售商R与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分别为:

2.3 供应链协同合作均衡分析

供应链整体的联合优化问题为:

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单位产品零售价格与产品质量水平分别为:

供应链整体的最优订货量为:,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为:。

性质1三种情况下,制造商M的产品质量水平满足:xmN*≤xmS*≤xmC*。

性质2三种情况下,零售商R的最优单位产品批发价格满足:

(1)当βɸ≥λ(λ-βε)时,prC*≤prS*≤prN*;

(2)当βɸ≤λ(λ-βε)时,prS*≤prC*≤prN*。

性质3三种情况下,零售商R的最优订货量满足:prN*≤prS*≤prC*。

性质4三种情况下,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满足:∏N*≤∏S*≤∏C*。

命题2(1)在非合作博弈下,制造商M与零售商R更倾向于领导者-跟随者的博弈;(2)由于协同合作情况下,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比非合作博弈情况大,因此,制造商M与零售商R倾向于协同合作。

3 协同合作的利润分配机制

在协同合作情况下,制造商M与零售商R都不会接受比非合作博弈情况下更低的利润;由于协同合作情况下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大于非合作博弈情况下的最优利润,因此,协同合作情况下,双方均接受的利润分配方案是存在的。

从非合作博弈转为协同合作,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将增加:

对于增加的利润,制造商M与零售商R均想获得更大的份额,本文将采用Rubinstein提出的讨价还价模型进行分配。假设制造商M与零售商R的折扣因子(耐心程度)分别为δm与δr,在无限期轮流出价博弈中,存在唯一的子博弈Nash均衡:,其中,rm*为制造商M获得的份额。不难看出,越有耐心的人获得的份额越大,耐心程度取决于成员的风险偏好,核心竞争力及谈判成本等,耐心程度与风险偏好、核心竞争力正相关,与谈判成本负相关。

在协同合作情况下,制造商M与零售商R的最终获得的利润分别为:πmC*=πmS*+△πm*,πrC*=πrS*+△πr*。

4 仿真算例

以某市某品牌的卷烟产品销售为例,其中,质量水平可看作与卷烟中焦油的含量相关,焦油含量越低,卷烟产品的质量水平越高。产品的需求为:D(p,x)=100-2p+6x;假设卷烟商业企业(零售商R)销售该种卷烟产品的单位成本为:cr=1;对于质量水平为x的卷烟产品,卷烟工业企业(制造商M)生产该卷烟产品的单位成本为:cm(x)=1+x;将卷烟产品的质量水平提高到x时,需要的固定投资为:Fm(x)=10+20x2。

(1)进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时,Nash均衡解为:(xmN*,ωmN*,prN*,qmN*)=30,49,50,03;

(2)进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时,卷烟工业企业为领导者,卷烟商业企业为跟随者,Stackelberg均衡为:(xmS*,ωmS*,prS*,qmS*)=31.263,27.526,41.158,25.2633;

此时,制造商M、零售商R与供应链整体最优利润分别为:πmS*=596.316,πrS*=319.114,∏S*=915.430。

(3)进行协同合作时,供应链联合优化的最优决策为:(xmC*,prC*,qrC*)=32.667,31.333,53.3333;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为:∏C*=1 270。

不难验证,xmN*≤xmS*≤xmC*,prC*≤prS*≤prN*,qrN*≤qrS*≤qrC*,∏N*≤∏S*≤∏C*,这与性质1~4相符。

从非合作博弈转为协同合作,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将增加:△∏=354.57。因此,在协同合作情况下,使得制造商M与零售商R得到比非合作博弈情况下更高利润的分配方案是存在的。

5 结论

本文建立了单制造商与单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模型,分析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供应链协同合作三种情况下,供应链的价格-质量均衡。研究发现,在非合作博弈下,制造商与零售商更倾向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由于协同合作情况下,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比进行非合作博弈时大,本文证明了协同合作情况下,使得双方均接受的分配方案是存在的,而具体的份额则由双方的耐心程度决定。

参考文献

[1]Rajiv D.B,Inder K,Dingshuk K.S.Quality and competition[J].Management Science,1998,44(9):1179-1192.

[2]Matt E.T.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product design,productivity and profits:a duopoly model of price-quality competition[C]//Proceedings of the37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4:3389-3398.

[3]Matsubayashi N.Price and quality competition:The effect of differentiation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7,180(2):907-921.

[4]黄钟仪,夏忠.房地产企业质量战略取胜的博弈分析[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1-44.

[5]周慧,严以新.港口企业双寡头价格质量博弈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7):470-473.

[6]谢科范,陈刚,彭华涛,等.双寡头企业质量竞争博弈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10):105-108.

质量与价格 篇2

由于顾客的购买决策往往受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的共同影响, 因此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是影响产品销售量的两个因素。研究表明, “市场经济条件下, 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以一定价格计算的货币支出为基础, 合理的价格策略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手段”。因此, 对质量价格组合体系需求的选择, 能体现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心理预期的形成。故本文拟通过对我国青少年体育消费质量与价格体系方面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 为企业和有关部门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 获得利润最大化和市场占有率提供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国年龄在 “13 ~ 25岁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 3) 抽样方法与样本量的确定: 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 以地域、城市、年龄、性别作为分层标准进行分层抽样。共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 回收2653份, 回收率为88. 4% , 其中有效问卷2094份, 有效率78. 9% 。其中, 男性青少年968人, 占46. 2% 、女性青少年1126人, 占53. 8% ; 13 ~ 17岁青少年1078名, 占总调查人数的51. 5% , 18 ~ 25岁青少年1016名, 占48. 5% 。

( 4) 调查地点的选择: 为了兼顾样本在我国六大区的分布和调研人员的具体情况, 最后确定抽取北京、青岛、长春、广州、南京、成都、西安等12个城市作为本文研究的调查对象。

3结果与分析

3. 1我国青少年对体育消费品质量与价格组合体系需求的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青少年对体育消费品质量与价格组合体系需求的选择百分率主要集中在一般质量低价格74. 68% ; 中等质量中等价格40. 38% ; 高质量高价格38. 88% 和高质量中等价格35. 58% 等。由此可见, 我国青少年对质量与价格关系的认识是理性的。从对质量与价格组合体系需求的选择排序来看, 目前对一般质量和低价格的商品需求量最大, 这与我国青少年体育消费水平整体较低和对体育商品数量迫切需求的客观事实基本相符, 与消费品使用周期的缩短和消费品本身使用寿命有一定关系, 与青少年现阶段的经济能力和消费能力相符, 同时也与青少年追逐流行、关注时尚、崇尚个性, 对新产品、新技术反映极其敏感, 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比成年人快等特点有关。对中等质量中等价格和高质量高价格商品的选择率也分别达到40% 和38. 8% , 说明已有部分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消费意识和相应的经济承受能力。与此同时, 部分青少年对中、高档体育消费品的需求也日趋强烈, 并开始体验和享受中高档体育消费品给他们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调查显示还有35. 58% 和33. 27% 的青少年选择了高质量中等价格和中等质量低价格商品, 甚至还有25. 54% 的青少年选择了高质低价商品, 说明他们愿意等待和捕捉促销、换季清仓等消费时机, 以获得物美价廉的体育商品, 但总的来说还是即时消费的比例大于徘徊等待购买高质低价商品的比例 ( 见表1) 。

( % )

3. 2我国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对体育消费品质量与价格组合体系需求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我国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对质量与价格体系需求选择的比较可以看出: 他们对高质量高价格和一般质量低价格商品的选择百分率基本相同, 但18 ~ 25岁青少年对中等质量中等价格体育商品的选择率明显大于13 ~ 17岁青少年, 这说明中档消费品更能够迎合多数18 ~ 25岁青少年的体育消费需求, 他们也能更多的接受这个档次的体育消费品; 而13 ~ 17岁青少年选择中等质量高价格的百分率远高于18 ~ 25岁青少年, 一方面, 反映出部分青少年虽经济能力有限, 但追求时尚, 崇尚个性等心理所驱, 缺乏消费经验,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另一方面, 青少年所涉足的体育消费, 用于 “纯物质”的比重较大, 他们较少考虑体育消费本身的内在价值, 较少考虑体育消费 “质”的含义, 目前大多数青少年体育消费层次还处于质量偏低的边缘状态 ( 见表2) 。总之, 目前我国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因经济能力有限, 仍对一般质量低价格的体育消费品有很大的需求量, 但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青少年对高质量高价格和中等质量中等价格的体育消费品具有较强的潜在需求。

( % )

3. 3我国不同性别青少年对体育消费质量与价格组合体系需求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我国不同性别青少年对质量与价格体系需求选择率的比较可以看出: 男女青少年对高质量高价格体育消费品的选择率分别为38. 73% 和39. 01% ; 对中等质量中等价格的选择率分别为40. 87% 和39. 93% , 选择率基本相同; 女性青少年对一般质量低价格、高质量中等价格和中等质量低价格体育商品的选择率均高于男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女性的性格所决定的, 女性消费者会更多地考虑到所购买商品的实用价值。且由于女性天生性格细腻, 善于精打细算, 注重物美价廉与实惠便宜的心理所致, 女性青少年在购买过程中比男性更加耐心和谨慎, 往往会 “货比三家”做到少付钱多办事, 并能得到更多回报的心理反应有关 ( 见表3) 。

( % )

3. 4我国东西部地区青少年对体育消费质量与价格组合体系需求的比较分析

通过东西部青少年对质量与价格体系需求选择率的比较可以看出: 西部青少年对高质高价商品的选择率为41. 46% , 东部地区青少年的选择率为37. 65% , 高出东部地区青少年3. 81% ; 对中等质量中等价格商品的选择率却低于东部青少年2. 51% ; 对低质低价商品的选择率高于东部青少年10. 41% ( 见表4) , 这些数据对比结果反映出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西部地区青少年对体育消费品的渴望和占有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部分青少年对高质高价体育商品已经具备很强的购买力, 他们也喜欢尝试新品牌、新款式, 追求名牌效应, 购买名牌产品。同时, 在普及和实用率更高的中、低档商品消费中, 东部地区青少年更多的选择了中等质量中等价格的体育消费品, 而西部青少年更多的选择了一般质量低价格的体育消费品。说明西部地区青少年的整体消费实力依然低于东部青少年。东部地区的消费市场相对成熟, 行业竞争也比西部更为激烈, 为东部地区青少年选择低价格高质量和低价中等质量商品提供了良好条件。商家要想在西部站稳脚跟, 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必须树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对消费者的需求、感知和期望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准确的预测, 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从而为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 % )

4结论与建议

( 1) 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青少年对质量与价格体系需求的选择率主要集中在一般质量低价格、中等质量中等价格上, 说明质量一般价格便宜的体育实物性消费产品仍然具有较大的需求量。

( 2) 我国18 ~ 25岁青少年对中等质量 中等价格体育商品的选择率明显高于13 ~ 17岁青少年; 13 ~ 17岁青少年选择中等质量高价格的百分率远高于18 ~ 25岁青少年。

( 3) 女性青少年在对高质量中等价格、中等质量低价格和一般质量低价格体育商品的选择率均高于男性。

( 4) 研究表明, 尽管西部地区青少年对高质量高价格体育商品具备很强的购买欲, 但整体消费实力依然低于东部城市青少年。

( 5) 建议积极引导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进行理性体育消费, 对销售量较大的中、低档次产品加强质量监督, 制定出合理的价格策略, 确保消费者权益, 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 6) 树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把握不同性别青少年的消费心理需求、感知和期望, 进行重新认识和准确预测, 有的放矢地拓展体育消费品市场。

参考文献

[1]崔丽.产品质量、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J].中国质量, 2009 (8) :41-42.

[2]陈文武.价格策略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11) :12-13.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108, 1200.

[4]郭聪聪, 刘志强, 赵江鸿.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品更新周期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9, 31 (3) :11.

[5]史永新.我国城市青少年消费特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16 (4) :54-56.

[6]严淑芳.谈青少年体育消费的理性引导[J].新课程 (教师) , 2010 (9) :61.

[7]胡晓梅.基于女性消费心理统计分析的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 2010 (17) :24.

质量与价格 篇3

当前物价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1. 调查力量薄弱, 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物价调查工作涉及八大类、251个基本分类、约750个代表品种, 其中600个商品需每月调查2次, 100多个规格品每月调查6次, 这样每月物价调查询问量达2 100次;另外还要进行登记、审核、上机录入、报表处理、上报、日常分析、规范化建设等工作, 任务繁重。由于县级统计人员少, 价格采集力量薄弱, 加之部分调查人员对制度理解不透彻, 对特殊价格的处理方法不当, 很难规范地进行价格采集, 直接影响到原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同时, 大多数基层统计部门选定的辅助调查员大多是临时工且多为兼职, 人员变动频繁, 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得不到保障;加之素质参差不齐, 对物价调查要领、调查技巧不能熟练掌握, 直接影响到价格采集的真实性、代表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通消费价格调查的数据质量。

2. 社会认知度不高, 没有专项调查经费

社会许多人对于指标并不理解, 更不用说知道是怎么计算产生的了。各级领导对物价调查工作认识不到位, 在经费落实、人员配备等问题上就达不到国家要求标准。大部分县级城调队是地方队, 上级调查队没有下拨调查经费, 地方财政也没纳入预算, 物价调查经费短缺, 没有落实调查员、辅助调查员的补助, 这样势必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调查数据质量没保证, 极大阻碍了物价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3.调查户配合程度不高, 对商家没有制约机制

根据调查方案, 物价调查涉及调查点在100—180个之间, 这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物价调查专业在基层资料获取上强调深入实地、现场采价。调查员面对的大多是个体经营户。统计部门不像物价或工商部门跟他们有上下级管理关系, 又没经济手段作保障, 在实践中有部分调查户不愿意配合。其主要原因是有些调查户怕丧失商业信息, 不愿配合工作。其次是调查户嫌麻烦, 问得多了就不想回答了。还有大部分的调查点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不高, 只知道商品的销售价, 对商品的产地、规格、型号、含量等一概不知, 提供的资料不实, 调查数据无法使用。

对提高物价调查工作质量的建议

1.充实调查力量, 提高人员素质

为满足物价调查工作的需要, 必须做到:一是充实基层专职调查人员。二是发挥辅助调查员的力量。严格把关基层辅助调查员的选定工作, 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办事认真负责、工作责任心强作为挑选重要条件。三是加强辅助调查员的动态管理, 保证价格统计业务的连贯性。四是加强辅导培训, 每半年举行一次业务知识培训, 不断增强其服务意识, 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2. 落实调查经费, 提升辅调员的荣誉感

物价调查工作难就难在没有经费做保障, 落实调查经费是当前急需。一是要多向政府汇报争取地方财政列入年度预算, 加大对基层工作的支持。改善办公环境, 更新办公设施;给物价岗位适当补助, 增强其自豪感和荣誉感。二是落实调查点的补助。上级调查队可考虑下拨调查员补助, 解决基层调查点多年来一直没有补助, 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的局面。适当补助调查点, 提高辅调员待遇, 调动辅助调查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 在辅调员队伍中建立激励机制, 在年终评比中, 对一些干得特别优秀的调查员给予一定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提高工作热情,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3. 多策并举争取调查户的支持

质量与价格 篇4

近年来,国内市场上经常出现“价格串通”、“价格同盟”、“价格峰会”等限制竞争的价格垄断行为,给我国不同企业经济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对此,社会各界要求对价格垄断行为进行立法规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大力完善价格体系对规范政府定价行为、规制价格垄断行为、转变价格主管部门职能,实现依法治价有重要意义。

二、价格体系的现状

在利用价格进行竞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破坏市场公平交易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同样,价格竞争的长期发展,优胜劣汰的持续演变,必然会导致资本的积累和集中,资本的积累和集中的进一步发展,又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垄断。垄断就是对生产和销售的独占,一旦形成,它又会反过来窒息竞争,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的危害。

(一)恶意串通,操纵市场价格

双方或多方经营者互相勾结,非法串通一气,直接利用价格共同进行的在相关市场上消除或限制价格竞争,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常价格垄断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滥用市场优势控制市场价格的行为和联合控制价格的行为。

(二)低于成本价格倾销,即低价倾销,又称掠夺性价格

是指经营者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长期独占市场,采取阶段性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商品销售或提供服务的行为。

(三)价格歧视

是指经营者提供相同商品或服务时,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不同价格,而这种差异并非由于所提供商品或服务成本的差异。

(四)销售环节中不正当竞争行为

是指供应商不规范供货,许诺多种优惠条件,从而扰乱价格市场;经销商低价销售,不按规定区域限价销售;企业内部未能建立价格管理体系、价格管理部门等方面。

三、价格体系制度的缺陷分析

单从涉及价格垄断规制立法的法律法规的范围、数量和规模上看,应该说已经基本形成一定的体系。但是,如果认真研究相关立法的具体内容,则会发现价格垄断规制法律存在如下相当多的矛盾和问题:

(一)立法体例不科学

我国目前尚无反垄断法出台,也就无从在反垄断法中对有关通过价格手段实施的垄断行为进行规制。因此,相应的价格竞争立法集中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价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当中,但这些法律无论是在权威性还是在一致性方面,都存在许多本身无法克服的问题。并且有关垄断价格行为的规定更是处于分散、零碎、不周延的境地。使得相当一部分价格垄断行为由于没有权威的法律依据而得不到及时处理。

(二)立法内容不协调

立法内容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的法律对同一价格垄断行为做出相同或者不同的规定。2.不同法律对价格垄断行为做出名称上完全相同或近似的规定。3.是按同一法律对同一价格垄断行为可以认定成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违法行为。

(三)立法分类不标准

价格竞争违法行为主要分为不公平交易行为和垄断行为。两类行为在性质和危害等方面都有所区别,由此也决定了对相应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处罚力度有不同要求,如价格垄断行为的危害性更甚,其立法的强制性和公法性更为明显,而不正当竞争法则更多地属于对一般交易习惯的违背,因而更应关注其私法属性。因此,对相关的价格反竞争行为进行必要的区分,对于立法和执法都有积极的意义。

(四)具体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如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性部门规章,但是由于相关规定只是理论上规定,使得相应规章的出台只在形式上增加了规范条文,但实质内容上并没有结合实际现状,加之规章本身不具备与反垄断强制性相匹配的权威性,使得有关规定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五)执法机构存在缺陷

价格维护机制的执法机构只是隶属于商务部的一个局(厅级)机关,缺乏独立性、公正性、专业性和权威性。虽然我国价格规制机构的级别高,但职能却很单一,除了定价外,对所有与价格形成有关的因素都无法控制。

四、完善价格体系,提高企业运营质量

完善企业价格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市场竞争手段,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管理和竞争更是无法避免。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正确地选择价格策略,因为企业只有选择了正确的价格策略,才能避免价格竞争可能带来的各种负效应。这是维护企业利益的前提条件。

企业价格管理的完善包括价格渠道管理,价格市场环境、企业价格管理部门设立、管理部门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价格渠道管理

科学设定中间商的数目与空间分布、完善渠道结构是有效进行渠道协调和控制的重要前提。一定区域内生产企业所选择的中间商的数目越多,那么虽然其销售量在市场导入初期会有较大的增长,但过多中间商的介入势必加剧价格竞争并产生激烈的渠道横向冲突,最后加速产品退出市场的进程。同理,中间商在空间上布局太密,相互靠得太近,也会导致竞争的加剧和渠道横向冲突。因此,科学设定中间商的数量及其空间上的分布,是有效进行渠道协调和控制的重要前提。

(二)规范价格市场环境

企业要认识到经销产品的长远利益将会比竞争产品来得大。这是为什么市场上名牌便利品尽管中间商利润很低,但仍能广泛销售的主要原因。因此,过硬的产品质量、大量的广告宣传和高知名度的品牌形象,是有效避免价格竞争和渠道冲突的基础,也是企业获得市场主动权、有效管理商家价格竞争的最根本的途径。

(三)企业树立价格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企业要树立产品价值观,完善产品价格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供质优价廉产品给供应商(或经销商),经销商要从合理价格渠道进货,满足客户需求。从而达到生产企业、客户 (中间商) “双赢”,进而有效避免市场价格战。

(四)企业管理部门完善价格体系

1. 企业必须设置价格管理机构,对商品购、销价格进行跟踪、监督管理。

2. 企业价格管理部门必须与企业运营质量管理部门协调配合,防止企业购销人员在商品购、销过程中违规操作行为。

3. 建立企业商品价格购销奖惩考核制度,维护企业的利益,提高运营质量。

五、结束语

近年来,不同行业的“价格串通”、“价格同盟”的现象普遍,严重扰乱同行业间公平竞争,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扭曲。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制度和体系,打击“价格串通”、“价格同盟”等价格违规、违法行为。基于此,探讨我国企业价格管理体系的完善,进而对于企业完善价格体系,提高企业运营质量,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恒 如何设计产品价格体系[J]中国乳业2009 (8)

[2]赵全新 聚焦《价格法》:进一步完善新时期价格法律体系建设的对策[J]杭州通讯 (下半月) 2009 (5)

[3]李晋旭, 李克民, 崔丽平, 杨贺, 矿产资源价格体系的理论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 (5)

质量与价格 篇5

1 价格是基于一定计量规则下的单价,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计量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出现变更项目时必须先确定相应的计量规则及计量包含范围, 在计量规则确定的基础上进行价格编制及确定, 否则就会出现漏计或者充分计价现象。

案例1:国内某大型水电工程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业主计划提前下闸蓄水, 要求承包商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原合同工期, 经过各方的一系列论证及讨论, 承包商制定了相应的赶工措施。其中为了缩短混凝土浇筑仓的备仓时间, 将钢筋接头由原来的焊接改为套筒连接, 并将向业主申报该项费用的补偿。承包商申报的该项费用主要由套筒采购、钢筋加工精度调整、钢筋车丝、套筒安装四部分组成, 监理审核认为该措施是承包商为了响应发包人的赶工要求而采取应由业主承担, 变更成立。在竣工审计时, 审计人员认为钢筋制安原本就有钢筋连接这道工序, 且费用包含在钢筋制安单价中不单独计量结算, 承包商为了赶工而将钢筋接头施工工艺由焊接连接改为套筒连接, 是连接工艺改变而非增加新工序, 因此应补偿套筒连接与焊接连接之间的差价, 而非全部费用。经过沟通承包商认可审计人员观点, 并同意在该项目上进行扣减。

案例2:国内某水电工程由于业主要求承包商赶工, 承包商在混凝土浇筑时采取补充入仓手段及加大混凝土升层的措施, 加快施工进度。由于混凝土入仓强度较原合同显著增大, 为了保证模板的稳定和安全, 承包商在模板上增加拉模筋以保持模板的稳定, 并作为赶工措施上报监理和业主。由于定额中无拉模筋制安项目, 无法按照定额确定相应的拉模筋单价, 承包商认为拉模筋制安与钢筋制安施工工艺相似因此要求按照合同内的钢筋制安单价进行费用计算, 监理工程师审核时发现, 拉模筋现场签证时是按照实际拉模筋的发生量进行计量, 而钢筋制安的单价中含有架立筋等费用, 因此不同意按照钢筋制安单价结算。由于拉模筋是按照现场实际安装量进行计量, 经过协商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达成一致意见, 按照合同中钢筋制安单价为基础, 扣除含有的架立筋损耗保留加工损耗, 进行计量结算。

2 审核变更单价先从施工条件、施工工序入手, 确定后再协商单价。

这种做法是避免争端、提高变更价格审核效率的最佳方法。

根据我国水电行业现行的合同文件示范文本, 当合同《工程量清单》中无类似项目的单价或合价可供参考时, 变更单价是按照由监理人与发包人和承包人协商确定新的单价或合价的原则处理。变更单价的高低往往是协商时的焦点, 承包商在申报单价时经常会找出各种理由和影响因素来有意抬高单价, 与审核单价差价过大的情况时有发生。若一开始就直接拿出审核单价与承包商协商, 承包商出于利益方面的考虑, 会以审核单价过低为由表示不接受, 这时就会出现争端, 如果双方各执一词, 僵持不下, 就会影响到变更处理进度。加上现阶段监理行业造价从业人员良莠不齐, 受个人业务水平、工作经验以及谈判技巧的影响, 往往在具体谈判时不能拿出足够的理由反驳承包商的不合理意见, 使谈判常陷入被动局面, 甚至只能顺着承包商的思路走, 给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被动。

所以, 在审核变更单价时, 应首先将变更项目的施工条件、施工工序以及对单价有影响的各种技术条件摸清, 同时收集相关证明资料, 在此基础上组织各方进行联合确认, 经确认签证的资料, 规范的将变更单价的边界条件限定出来, 在此基础上做出审核单价, 即使与承包商的申报单价差价过大, 承包商也没有理由再提出争议, 这样可以减少与承包商不必要的争端, 提高变更审核效率。

举一例说明此方法的作用, 某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设计单位仅对边坡支护锚索的长度进行了小幅度调整, 承包商在申报变更单价时有意夸大施工难度, 提出因地质条件差、易卡钻, 以及遇到雨雪季节, 施工进度缓慢等影响因素, 申报的变更单价高出未变更之前该项目单价的30%以上。审核人员在应对此类变更项目时, 先不与承包商协商单价, 而是先与承包商就岩石级别及施工环境等问题一一进行确认, 确认的岩石级别与招标文件中提供的该部位的地质条件未发生变化, 且施工部位以及施工时段也未发生改变, 确认了这些因素后, 审核人员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单价仅比变更前该项目单价高出8%, 这时再拿出审核单价与承包商协商, 承包商因之前已经就施工条件以及施工环境等影响变更单价的因素进行过一一确认, 该项变更单价的边界条件已经被限制死, 承包商也找不出合理的理由不接受该审核单价, 所以很快就达成一致。假设按照我们通常的做法, 一开始就拿出比承包商低20%以上的审核单价与承包商协商, 有些承包商可能就会因为差价过大而丧失继续进一步协商的信心, 不再积极的参与商谈工作, 僵持不下。

这个例子其实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 审核变更价格不仅仅是按照规定的原则及要求做出合理的单价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还要做到审核的变更价格使业主满意, 使承包商信服, 各方能及时达成一致。这也是一种变更价格审核的策略、技巧问题。其他如事先与承包商确认运距、主要工作内容、施工顺序以及主要设备型号、主要材料规格等都是运用此种方法提高变更单价审核效率的表现。

3 审核变更价格必须做到公正、公平、客观。

由于承包商处于“建设链”的实施层, 有些建设单位忽略了合同双方的平等性, 不顾承包商实际消耗成本与审核单价相距甚远的事实, 强迫承包商接受审核单价, 造成审核单价失真。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往往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如承包商在面对低于成本单价的现实情况下, 也会想尽各种办法缩减成本, 甚至降低质量。所以, 变更价格的审核在不违反合同以及有关规则规定的前提下, 保证审核单价的公平合理才是最关键的。

除以上几点之外, 还应加强现场原始记录的管理, 全过程跟踪变更;认真踏勘施工现场, 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审核材料价格, 做好询价调研工作。这些均是提高工程变更价格审核质量必须要做到的内容。

摘要:工程项目尤其是大型工程项目工期长、工序多、施工条件复杂, 且极易受自然条件及其他客观影响, 在合同实施工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合同条件改变等合同未能清晰约定事项, 需要由发包人、承包商及其他第三方公共协商确定相应的费用及单价, 由于所处的立场及利益不同, 难免会出现较大的争议, 如何确定变更单价使之符合合同精神并为合同双方接受, 是工程造价人员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本文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 谈一谈提高工程变更价格审核质量的一些科学高效的处理方法。

质量与价格 篇6

供应链系统中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正常流动, 成为保证其成员利润的关键因素, 而商品的质量决定着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正常流动。若商品出现质量问题, 不仅会给制造商带来损失, 还会给零售商带来损失, 增加商品退货的可能, 影响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信誉, 影响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 允许零售商退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退货会增加制造商处理成本和库存成本, 带来不必要的利润损失[1]。文献[2]研究了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文献[3]基于质量因素研究了价格契约模型以及最优契约安排。文献[4]基于供应商的质量、商品质量的售后担保成本的契约模型, 研究了质量管理中的契约问题。文献[5]研究发现当市场需求受到质量因素影响时, 采用单一的契约很难达到供应链的协调。文献[6]在文献[5]的基础上研究了两种复合契约模式 (退货契约和期权契约) 对供应链的协调效果, 然而文中没有考虑订货的过程成本和接受订货的过程成本以及库存成本, 实际情况下, 这些成本都是必须要考虑的。

1 模型建立

本文在文献[5]和文献[6]研究的基础上, 适当考虑了零售商订货的过程成本和制造商接受订货的过程成本以及零售商、制造商库存成本。当制造商质量水平一定时, 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越高, 意味着该商品市场需求越大, 零售商为此付出的成本也越大。为了降低零售商的成本, 提高零售商提高质量水平的积极性, 在契约中制造商可以约定给予零售商一定的价格折扣来激励零售商。

1.1 考虑零售商质量评价的整体供应链模型

当把由制造商和零售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时, 其利润期望值为:

由式 (1) 可以分别确定出考虑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的整体供应链的最优货量Q1和最优订货量下的最优质量评价水平q1, 则Q1、q1分别满足式 (2) 、 (3) 约束条件。

供应链系统中, 零售商的决策总是以自己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这往往会损害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利润, 因此供应链契约的目的是促使零售商的订货量和质量评价水平达到集中决策供应链模式下利润最大时的订货量Q1和质量评价水平q1。

1.2 考虑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的退货契约模型

零售商采取了提高质量评价水平的活动, 肯定会提高商品的销售量, 激励顾客购买产品, 对商品的市场需求产生正相关的影响, 仅在制造商给予的退货政策模式下, 零售商的利润期望值为:

由式 (4) 可以分别确定出考虑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的零售商以自己利润最大为目标而确定的最优货量Q2和最优订货量下的最优质量评价水平q2, 则Q2、q2分别满足式 (5) 、 (6) 约束条件。

为了便于分析, 这里假设制造商单位商品销售价格与契约中规定的单位商品退货价格的差值与制造商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与单位商品的期末残值的产值相等, 即。由于v<r<p, 则可得:

由式 (7) 、 (8) 可知, 考虑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 退货契约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和最优质量评价水平与供应链整体的最优订货量和最优质量评价水平不相等, 因此, 在此种情况下, 单纯的退货契约无法实现供应链的协作。

1.3 考虑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的折扣价格契约模型

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越高, 市场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 订货量越大, 制造商以及整体供应链系统的利润就越大。双方在博弈过程中, 不能只对零售商提出要求, 还需要制造商在把自己获得的更多利润分一部分给零售商, 否则, 零售商就会丧失提高质量评价水平的积极性, 最终使得制造商和整体供应链的利润也会遭受损失。契约中可以明确规定当零售商采取措施达到制造商所提出的质量评价水平q时, 制造商可以给予零售商一定的价格折扣, 以补偿部分零售商为提高质量评价水平而多投入的成本。当不考虑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 只考虑制造商给予零售商一定折扣价格时, 设此时零售商的订货量为Qd, 期望销售量为S Qd, , 。

因此, 考虑质量评价水平时, 价格折扣模型下零售商利润期望为:

在此契约模型下, 通过式 (10) 、 (11) 可以分别求出零售商最优订货量Q3和最优质量评价水平q3。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制造商给予零售商提供价格折扣后的销售价格不可能小于制造商的生产成本, 则可得:

根据式 (12) 、 (13) 可知, 考虑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时, 折扣价格模型下零售商最优订货量Q3和最优质量评价水平q3不可能与供应链整体利润达到最优时的需要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Q1和最优质量评价水平q1相等, 且均大于供应链整体最优订货量和最优质量评价水平, 而基于质量评价水平零售商退货模型下的最优订货量和最优质量评价水平与供应链整体的最优订货量和最优质量评价水平的关系刚好与其相反, 这就为我们提供解决这类供应链协调问题开辟了新思路。

1.4 考虑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的退货和折扣价格契约模型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 考虑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时, 单一的退货契约或者折扣价格契约均不能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且对零售商收益的影响刚好是相反的, 因此退货契约和折扣契约的复合契约应该就能够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则考虑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 零售商退货和折扣价格复合契约模型下的利润期望为:

2 供应链协调分析

由式 (14) 可以求得退货和折扣价格复合契约模型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Q, 则:

由式 (2) 可以求得整体供应链系统的最优订货量Q1, 则:

要想使供应链系统得到协调, 必须满足Q=Q1。进而可以求出使供应链系统协调时的折扣率d;假设订购量与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为正线性相关, 即Q=Q0+Aq, 根据式 (15) 或者 (16) 就可以求出达到最优订货量下的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q。

3 算例分析

假设市场需求D、Dq、Dd服从正态分布, 均值和方差分别为μ=2 000, σ=600。其它参数分别为p=500, w=300, c=200, v=100, r=150, hr=0.02, Q0=2 000, A=700。零售商采取提高质量评价水平的活动时所增加的成本与质量评价水平为一次函数关系, 设为g, q, =100q。零售商订货过程成本设为kr=50。制造商接受订货过程成本设为ks=30。

根据前面分析, 代入相关数据, 当供应链协调时, 可求得折扣率d=0.637;又因为市场需求服从正态分布, 根据上述分析则供应链协调时的最优订货量Q1=2 384;最优订货量条件下, 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q=0.549;进而可得考虑零售商质量评价水平, 零售商退货和折扣价格复合契约模型下的利润期望TP=246 807元;此外, 还可以得到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总的利润期望TP1=5 591 611元。

4 结论

商品质量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顾客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考虑零售商的质量评价水平时, 单一的契约 (如退货契约或者折扣价格契约) 无法使供应链系统达到协调, 此时考虑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契约的复合契约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协调方法。本文基于退货和折扣价格复合契约建立了具体的数学模型分析供应链系统的协调问题, 得到了预期的协调效果, 进而通过一个具体的算例详细直观地分析了复合契约的协调问题。然而对于实际供应链系统来说, 本文所建的模型还比较粗糙, 考虑的因素还不够完善, 这是本文下一步还需开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Tsay A.Managing retail channel overstock:markdown money and return policies[J].Journal of Retailing, 2001, 77 (3) :457-492.

[2]Kumar K R, et al.Marketing-production coordination in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 126:189-217.

[3]Starbird S.Penalties, rewards, and inspect ion:provisions for quality in supply chain contracts[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2001, 52 (1) :109-115.

[4]Reyniers D, Tapiero C.The delivery and control of quality in supplier-producer contracts[J].Management Science, 1995, 41 (1) :1581-1589.

[5]G.Cachon.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with contracts[R].The Wharton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Pennsylbania, 2002:156-186.

质量与价格 篇7

一、2007年猪肉价格上涨后落的原因分析

2007年相比去年同期猪肉价格一直在上升 (见图1, 源自国家统计局网上公布数据) , 且价格上涨幅度很大。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种情况呢?

众所周知, 在市场上交易的任何一种商品都是由该商品的供求双方来决定的, 市场上猪肉销售价格即均衡价格也是由猪肉供给与需求双方决定的 (如图2) 。当供给与需求达到一致时, 该价格称为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价格, 如用S代表猪肉供给, D代表对猪肉的需求, 横轴Q代表猪肉量, 纵轴P代表猪肉的价格, 则下图P0价格即为猪肉市场均衡价格, 但此价格可能很高, 也可能很低。

就现实情况分析可知, 我国2007年前期猪肉呈现需求增加、供给减少的情况。猪肉的需求增加, 即需求曲线由D1向右上方移动到D2, 此时价格必然上升到P1;另外, 猪肉的供给却在减少, 即供给曲线S1向左上方移动到S2, 价格必然由P1上升到P2。最终结果是随着需求增加供给减少, 价格由P0上升到P2处, 均衡量由Q0变化到Q2处。这是猪肉价格上升的原因。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猪肉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呢?

1. 猪肉需求增加的原因

(1) 人们收入的提高导致对猪肉的需求增加。根据恩格尔定律,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 人们用于食品的消费支出增加, 而食品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却在下降。即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 人们会用更多的收入用于食品消费, 以改善生活水平。近几年我国的国民收入连续快速稳定增长, 每年的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 (见下图4, 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6年公报)

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 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不断增大, 而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市场上占64%, 人们收入提高必然增加对猪肉这一商品的需求, 导致猪肉的需求大于现实市场供给, 致使猪肉销售价格上涨。据预测2010年我国GDP总量将接近30万亿元人民币, 折合4万亿美元以上。届时, 全国人口按13.48亿计算, 人均GDP总量将接近2900美元。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对猪肉的需要非常巨大, 同时对肉类工业的发展也十分有利。

(2) 猪肉的替代作用导致需求增加。替代作用指用一种物品去代替另一种物品来满足人们的某一需要, 如用苹果去代替梨来满足人们对水果的需要。因为近几年来愈演愈烈的“禽流感”、“疯牛病”等疫情不断发生, 人们从关注自身健康角度出发, 人们必然会用减少对禽类和牛肉的消费支出, 而更多地选择猪肉去消费, 这也增加了猪肉的需求, 从而导致猪肉价格上升。

2. 猪肉供给减少的原因分析

(1) 去年生猪疫情导致生猪存栏数的减少。发生在去年我国的生猪疫情导致许多养殖户大量亏本, 生猪的价格急速下降, 养殖生猪变成毫无利润可营且养殖风险极大的行业, 直接导致众多养殖户失去养殖生猪的积极性, 致使生猪的出生数、存栏数大量下降。而生猪出栏是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结果是导致2007年市场猪肉供给减少, 猪肉价格上升。

(2) 粮食价格上升, 导致养殖成本增加, 从而致使猪肉供给减少。生猪养殖成本包括众多方面, 而其中占总成本较大的就是饲料成本 (见下图5) , 饲料成本的上升会直接导致生猪养殖成本上涨, 从而养殖户获取的利润减少, 进而导致市场猪肉的供给减少, 价格上升。我国的粮食价格从03年开始就一直上涨, (见下图6) 而粮食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饲料价格的上涨。所以粮食价格上涨也是猪肉供给减少的原因之一。

(3) 自然因素导致生猪出栏数和运输成本增加, 从而导致猪肉价格上涨。运输成本主要包括将生猪运到屠宰场或加工企业的运输费用, 以及将猪肉运到超市或农贸市场的费用。今年我国江淮一带和南方一直以阴雨天气为主, 过多的雨水导致大数地方遭受水灾, 致使生猪的存栏数大量减少, 猪肉的供应量减少。另外道路运输困难, 运输成本急剧增加, 而最终市场上的猪肉价格里是包含了这一增加的运输成本, 所以运输成本增加也导致了猪肉价格上涨。

二、对猪肉来年价格的预测

随着2007年年猪肉价格的走高, 养殖生猪利润空间增大, 这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养殖生猪这一行业。而该行业是一个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 即进入该市场非常容易, 进入成本也非常低, 所以必然有大量的人和企业涌入养殖生猪行业。故就来年而言, 市场上猪肉的供给将不断增加, 即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导致销售价格下降, 而价格下降会使需求增加, 致使需求曲线也右移 (见图7) 。但猪肉是一种像粮食一样的缺乏弹性的物品, 它同粮食一样也存在“丰收悖论”现象, 即供给增加, 导致物品价格下降, 而价格下降会使需求增加, 但因为猪肉需求缺乏弹性, 其需求增加的幅度很小, 其结果是均衡价格必然下降, 养殖户获取的收益减少。对此可如下证明, 假定需求函数为Q=f (P) , 则收益函数为TR=PQ, 对其进行求导可得以下式子:d (TR) /d P=d (PQ) /d P=Q+P d Q/d P=Q[1+ (PdQ) / (QdP) ]=Q (1-ed) , 即收益与价格的关系与弹性系数ed有关, 而猪肉是缺乏弹性物品, 即ed<1, 所以收益与价格成正比, 即价格越高, 收益越高, 价格越低, 收益越少。

故就来年而言, 如不再出现大面积的生猪疫情, 猪肉的供给必然大量增加, 最终导致猪肉价格下降。

三、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1. 作为生猪养殖户而言, 不宜盲目扩大养殖数量

因为养殖数量增加, 其饲料成本, 购进仔猪成本必然增加, 这些都导致养殖成本过大。另外因生猪市场供给过量而必导致其价格下降, 增加养殖户获利风险。

2. 近量缩减出栏时间

尽量在猪肉价格下降前即比同期生猪早出栏, 争取在时间上占有优势, 这样可以减少养殖风险。

3. 建议某些地方可以增加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因为这些都是饲料的原材料, 其需求量在来年必是很大的。

4. 建议可以作仔猪出售生意或饲料出售业务

大量养殖户加入养殖生猪行业, 必然导致仔猪价格上升和饲料价格上升, 这给养殖仔猪和销售饲料业务带来较大盈利空间。

5. 建议对养殖户和企业对猪肉进行深加工

如生产更多的火腿、罐头等猪肉深加工产品。

6. 当地政府应做好宏观调控作用

当地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机制, 规范生猪养殖市场, 积极帮助养殖户了解市场, 分析市场, 以减少养殖风险;另应做好生猪的防疫工作, 避免疫情的大面积爆发。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学的供求原理来分析2007年我国的猪肉价格的变化。分析出因为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猪肉的替代效应等导致猪肉需求增加, 而同时因为生猪疫情的爆发和养殖成本的增加导致猪肉供给减少, 故猪肉市场价格会上涨。针对2008年猪肉价格情况, 我们同样运用经济学原理的供求原理加以预测, 得出在正常情况下来年猪肉价格会下降, 并维持在略高于2006年价位的水平上, 由此提出养殖户谨慎控制养殖生猪数量并加强猪肉的深加工、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疫情检测等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猪肉,消费者,价格指数,供给,需求

参考文献

[1]胡凯:我国生猪供应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安徽农业科学[M].2007, 35 (12) :3667~3668, 3676

[2]汝娟:中国肉制品行业预测.农产品市场周刊[M].2007 (10) , 47

[3]张旭宏:当前国内市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经济研究参考[M], 2004 (55) , 10

上一篇:档案资料收集下一篇:肉牛饲料加工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