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储粮

2024-09-19

农村储粮(共12篇)

农村储粮 篇1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有史以来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如今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 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家对粮食安全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农村科学储粮非常必要。

1. 何谓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定义,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 各国为粮食安全定义的解读也在不断地变化。20世界70年代, 在世界粮食大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第一个相对比较权威的粮食安全定义“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随时间的推移, 在1983年, 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新的粮食安全的定义“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到又能买得起所需的基本食品”。在此次提出了买得起的基本所需求食品的概念, 丰富了粮食安全地定义范围, 既要确保粮食需求的供给, 也要发展经济, 保障人们“买得起”所需食品。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地定义扩展, 是基于全球范围内各地区国家的发展情况考虑, 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的关注, 从改善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贫困、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状况的角度出发而定义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对于我国现有国情而言, 粮食安全的定义既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 也区别于发达国家。因此针对我国实际存在的国情, 我国粮食研究学者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定义“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粮食的需求和粮食经济承受何种不测事件的能力”, 我国现有国情下的粮食安全需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对粮食的需求。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 人们对粮食的日常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加, 粮食安全就是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除此之外, 要能够在各种突发情况面前保障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例如:突发自然灾害、大规模经济危机等。

2. 农村储粮现状

在农村粮食储藏过程中, 储量损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据不完全调查, 平均每户的储量损失率在5%左右, 相当于每100吨粮食在储存过程中, 就要损失5吨左右, 在全国范围农村来看就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 会直接影响农户全年的经济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粮食储藏方式, 科学合理储粮, 是当前农村粮食储备的重中之重。部分地区推出了“丰产仓”的储粮模式, 利用农村普遍使用的彩钢板材质, 利用其轻便、易得、成本低廉的优势, 利用合理的科学设计, 制造“丰产仓”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村储粮的防潮、密封、避虫鼠等问题, 减少粮食损失率。每个“丰产仓”的造价约在1000元左右, 在政府现行的惠民政策下, 农户需要承担的费用仅为20%, 每个仓仅为200元左右, 但却有效降低的储粮的损失率, 提高的储存粮食的品质。

随着“丰产仓”在我国部分地区的不断推行, 对农村储粮现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效果比较显著的能够将年损失控制在2%左右。还是按100吨算, 每户约节省粮食3吨, 相当于多开垦土地10亩田地。在当前土地资源有限, 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就显得极为有效。

3. 农村科学储量的意义及作用

部分地区已采用了多种手段对农村储粮进行了科学改进, 已初有成效, 改进后的储粮方式可有效地降低粮食损失, 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多数地区的科学储粮改造工程还得到了政府的补贴, 农户仅承担很少的一部分就获得了较大的受益, 对“丰产仓”等科学粮仓改造都非常欢迎, 对于加快推进粮仓的改进非常有利。与此同时, 因为粮仓改造的惠民工程, 也一改政府粮食部门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 过去许多人认为, 粮食部门无所事事, 没有业绩科研成果, 对农户生产提高没有贡献。通过科学改进农村粮储, 减少了粮食损失, 还改善了粮食部门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 提高了政府在农村的群众号召力, 树立了良好形象。

基于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 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在面对突发的极端自然灾害, 或国内外情况引起爆发式经济危机时能够保障人民有粮可吃, 能够在粮食供给方面安全渡过危机。改善农村储粮条件, 科学储量能够提高农户的储粮积极性,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不仅能够保证自己的温饱, 还能够有余粮去帮助需要粮食的人, 也就是“藏粮于民”。增强农村对突发危机的粮食安全应对能力, 缓解国有粮仓粮食储备压力, 维护社会稳定。

改善农村储粮条件, 还可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老式的农村粮储设备比较简陋, 密闭性差, 就会导致有漏粮现象, 周边会衍生很多虫鼠, 就会有一些“虫蛾滥飞, 老鼠乱窜”的现象出现。科学储量后, 改善了储量条件, 加强了储量容器的密闭性, 避免了漏粮的现象, 也就减少了虫鼠省生存数量,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 促进了农村村容的治理, 降低了疾病的传播机率。

推行科学储量方式, 降低了农村原有的粮仓建设成本, 改善了储量条件, 新型储粮容器防潮、密封还美观卫生。同时制作、维护成本还低, 大大降低了农户粮储的年损失率, 显著地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益。

结语

全国范围农村的推广科学储粮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村原有储量条件, 降低储量成本, 显著降低年储粮损失率, 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农村储粮能力是国有粮库以外最大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因此增强农村储粮能力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 粮食安全依然是我国国情稳固的重要基础。对于粮食部门而言, 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 如何安全、合理、科学的储量, 保障粮食安全就成为其主要工作。立足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各地粮食部门积极改良粮食储存方式, 协助农民解决储存难的问题, 已覆盖多个省市区, 随着科学储粮不断推进, 储量改善工程已取得可喜成绩。

关键词:农村,科学储粮,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维平, 宋锋.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的对策[J].粮食储藏, 2000 (05)

[2]云昌杰.我国农村储粮问题研究[J].粮食储藏, 1996 (06)

[3]郑伟.农村产后粮食损失评估及对策研究[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00 (04)

农村储粮 篇2

一、储粮安全

安全储粮检测:

1、粮食检测环节

安全储粮检测涉及入库、储存、出库三个环节的检测,入库检测是基础,储存检测是保证,出库检测是责任。

(1)、入库检测:主要进行物检和化检,涉及项目主要是依据相应质量标准定等,测定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等,依据有关特定要求还需测定粮食新陈度、湿面筋含量、脂肪酸值等。

(2)、储存检测:粮食自身品质检测主要依据《储粮品质判定规则》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测,粮堆因子的检测主要是依据国家颁布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的项目如粮堆温度、粮食水分、害虫密度等。

(3)、出库检测:主要进行品质检测。

2、粮食储存检测

安全粮、半安全粮、危险粮的划分

依据《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的规定,按含水量划分储粮等级,即根据粮食水分与储藏环境温度的关系,分为安全粮、半安全粮和危险粮。

安全粮:是指可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食。如玉米、小麦、高梁、杂粮、面粮、食豆类等安全水分标准为13%,稻谷为14%。

半安全粮:只能在气温较低的季节短期储存,而不能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

危险粮:指极易发热、霉变的粮食。

3、储粮害虫及其防治

(1)、“一符四无”内容

“一符”标准:“一符”指国有粮油仓库代国家储存的粮油做到帐实相符,即保管帐、统计帐、会计帐与实物数量相符。

“四无粮仓标准: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

(2)、虫粮等级标准见表

本表是指原粮、成品粮不许有虫。

表中害虫头数系指活虫。

表中两项指标中有一项突破的即算作严重一级虫粮。

(3)、虫粮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虫粮处理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必须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防治措施要符合“安全、经济、卫生、有效”的原则。

全仓生虫,全仓处理,局部生虫,局部处理。

(4)、储粮害虫常用防治方法:

清洁卫生防治

机械除虫

习性防治

化学防治

二、安全储粮责任制

1、储备部认真执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坚决执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工

作方针,管辖范围内做到不死人、不坏粮、不失盗、不出重大事故。

2、遵守库内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考勤公开,不弄

虚作假。

3、严格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和各项测化制度,保证粮食的品质,提高

仓储管理水平,遵守市区局及中储粮的有关规定,坚持雨中三查,及防汛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4、调出调入工作,遵守原则,入有凭出有据,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储备

粮入得进、调的动、用的上,未经上级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储备粮。

5、储备部的卫生工作,做到仓外无杂草、杂物、仓内面面光,提高科保质量,搞好规范化

管理,科保仓房达到口吹无尘,保持清洁卫生。

6、每月组织一次粮情分析,粮情自查,搞好“一符四无工作”,保证储备粮帐帐相符、帐

实相符、质量良好、储粮安全。在市局“千分制”所涉及仓储工作要取得高的分数。

7、对储备所管的粮食心中有数,对虫粮、发热粮、高水分粮及时处理,消灭虫粮、自生虫

粮及环境害虫、做到不坏粮。

8、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和生产的制度,建全储粮、防火、防盗、防洪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章、粮情检查制度与处置制度

粮情检查制度:

一、具体工作要求:

1、严格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认真遵守市、县规定的各种储粮测化制度,按期进行测温、化水、查虫、测气,认真填写粮情记录,不涂改,不弄虚作假,保证其资料真实完整,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为储备粮轮换提供依据,测化记录必须当天完成,如果第二天被查了的要进行处罚。

2、保管员必须掌握仓位粮情,做到每日查仓,每日与粮食见面,对自己保管的粮食情况,包括品种、数量、质量、等级、水份、杂质、价位、入库年限、粮情等,要做到心中有数,领导检查汇报时要“一口清”。

3、保管员对自己所管的粮食发现异常要立即查明,分析原因之后上报区片长再报科里,查明解决,不得隐瞒和拖延,若不及时自己查明,由科里查出的并造成坏粮的,一定要严肃处理。

二、测温制度

1、粮温检查:

(1)、中储粮:每周一检测一次。

(2)、市储备:

粮温15度以下时,安全粮15天内至少查温一次;半安全粮10天内至少查温一次;危险粮5天检查一次。

粮温15度以上时,安全粮7天内至少查温一次;半安全粮5天内至少查温一次;危险粮每天检查一次。

对检查粮温时出现的异常现象,应视为半安全粮或危险粮,对于发热粮应每天查温一次。新入库粮后三个月内适当增加查温次数。

1、检查:与粮温检查同时进行。

2、气温检查:与粮温检查同时进行。

三、水份、湿度检查:

1、粮食水分的检查:

(1)安全粮:每季至少测定一次水分。

(2)半安全粮:每月至少测定一次。

(3)危险粮:随时采样检测,发现温度异常点要及时采样测定该部位水分。

2、仓内空间湿度测定:与粮温检查同时进行。

3、仓外大气湿度检查:与粮温检查同时进行。

四、查虫制度:

1、本着认真负责态度做到有仓必查,查必彻底。

2、根据储粮害虫的传播途径与危害方法进行检查防治。

3、虫害检查期限:粮温在15度以下,一个月至少检查一次。

粮温在15—25度,每15天内至少检查一次。

粮温在25度以上时,7天至少检查一次。

危险粮在处理后的至少三个月内7天内至少检查一次。

4、“双低”储粮,规范化仓储粮,低药量储粮等科保项目,在科保期间每月检查一次虫害,科保解除后,按照常规检查期限检查虫害。

5、物品和场所每月检查一次虫害情况。

惩处制度:

在今后的仓储工作中,凡因出现下列不合格服务之一的对当事责任人处以50元以上罚款并对区片长处以当事责任人罚款的20%罚款。

1、指令执行到位率低于100%;

2、仓储保管账、卡、物相符低于100%;

3、因保管不善造成顾客财产完好率低于100%;

4、单据完好率低于100%;

5、为认真执行测化制度的;

6、出入库工作中,不在现场、脱岗或在现场未履行职责的;

7、储粮区有工人作业,未在现场监督的;

8、服务态度不好与顾客发生冲突或遭遇到顾客投诉的;

9、机械通风或化学药剂熏蒸没有记录的;

10、用测温仪不能提供现场测温记录的。

第三章、粮油保管员责任制

一、执行《北京市储备粮管理办法》,遵守企业储备粮管理制度,确保责任仓位北京储备粮达到“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要求。即帐实相符;专仓储粮、专人保管、专账记载;数量、质量、品种、地点落实。确保四无(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实现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完好,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

二、学习掌握储粮业务技术,逐步达到中级以上技术水平。持证上岗。使用“双低”(低氧、低药剂量)、机械通风和粮情电子检测等科学保粮技术,提高仓位科学保粮水平。

三、仓位“两牌”(岗位责任牌、储备粮油专卡牌)和粮情检查记录簿、温湿度曲线图齐全。保管员着工作装、佩戴胸卡上岗。

四、必须掌握仓位粮情,做到每日查仓、每周与粮食见面,坚持测化制度,定期取样,检查粮温、水分、害虫等情况,做好粮情检测记录,保证其资料真实完整。发现问题及时向仓储科长及分管主任汇报,并为储备粮轮换提供依据。

五、粮食入库,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中等以上新粮和安全水分。拒绝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入库。入库检斤必须由仓位保管员、检斤员共同过磅,由双方签字确认。

六、设立分仓保管帐,粮食出入库时,保管员每天记录出入库数量,当天在保管帐上核减,每月与检斤员核对一次检斤数量,做到日清月结、帐实相符、数量真实。

七、仓位粮食出库后,保管员须向主任出具书面报告,列项说明该货位在水份、杂质、自然损耗等方面的具体损失数量,分析原因,损失损耗不超过规定标准。

八、注重学习总结仓位科学保粮情况,每半年写出一份科保情况总结。

九、粮食出入库作业时,保管员必须到作业现场,配合指导工人作业,确保粮食入库质量和安全操作设备,作业结束做到活完底净,切断电源,关闭门窗遵守粮食熏蒸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十、搞好储粮责任区卫生,做到仓内面面光、无积尘;仓外三不留(无杂草、无积水、无垃圾);库场内不乱堆、乱放杂物。

十一、遵守消防制度,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熟知库内消防设施,会使用消防器具,会报火警。

十二、汛期值班,做到雨季“三查”,储粮责任区雨水排放畅通。仓房漏雨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粮食雨湿、霉变。

第四章、粮油质量检验员责任制度:

一、正确执行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和“依质论价”的政策,认真进行操作,准确填写检验单。

二、严格遵守库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利用时间进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技能。

三、对室内检验器材要爱护、保管,工作中要一丝不苟,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四、对检验结果要负责,不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实事求是、忠于职守。

五、严格遵守考勤制度,有事提前请假,对私自不上班这要予以处罚。

六、要团结同志,互相帮助,不挑拨事端,不做影响安定团结的事,要齐心合力的干好本职工作。

第五章、粮油出入库管理制度

为加强企业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理顺粮食出入库流程,经库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出入库手续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粮食出入库

首先企业法人接到中央储备粮北京顺义直属库及大兴区粮油总公司开具的粮食出入库单后,及时通知财务科登记,由财务科以书面形式开具粮食出入库内部通知单通知储备,储备接到通知后,安排仓位号、出入库地点,安排好作业工人,通知机电检查好出入仓的机械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如有问题及时修理,由储备保管会计按财务科通知内容给地磅开具出库通知单,由地磅负责过磅,由化验室负责粮食出入库的检验工作并开具检验单。

1、数量确认:粮油出入库数量已过磅数为准,保管区片以过磅小粉条结帐,储备保管会计

从地磅拿回保管会计联,财务会计和统计从地磅拿回会计联、统计联,并以此为结算凭据,每天出入库的数量第二天十点以前必须出结果。

2、粮食出库:粮食出库时,当外部车辆来我库拉粮时,必须有货主的签字,留有身份证复

印件,当没有业务员时,要求货主把拉粮车号以传真形式传到储备部,确认无误后方可出库。

3、粮油出入库的检验:当粮油出入库时,化验室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不合格粮

食不准入库,合格后开具检验通知单给地磅,并由储备配备取样人员,化验室及时从地磅取回检验报告单做好留存凭据。

4、工人作业质量:当粮油出入库时,保管区片责任人必须在场负责工人作业质量,工人作

业完成后必须做到活完底净,按要求合格后方可签字,否则出现返工现象由区片自负。

5、地磅:负责出入库的过磅工作,要做到准确无误,保存好各种单据,要经常检查地磅的完好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6、样品:当出入库所需样品须送市粮所检验时,区片所取样品首先要到库化验室检验,合格后再送市粮检所。

7、送市局的粮油出入库结算单及各种报表要认真核对,做到准确无误,经主管领导同意后

方可上报。

二、调运

1、当粮食入库以火车运输来粮时,储备要及时通知调运科,包括火车车皮传真号、数量、每车件数,当火车到达后及时通知储备,由储备安排工人卸车,当火车卸下后,调运科以书面形式通知储备化验室进行检验,包括来粮地点、站台号、火车号、吨数、件数,化验室接到通知后,及时取样化验,合格后填写检验单给储备部通知入库,储备部应及时安排汽车入库。

2、当粮食出库走铁路时,储备要把出库总数量和需用火车车皮数通知调运科,由调运科到铁路报请车皮,车皮到库后再由调运科通知储备安排工人装车。

第六章、地磅管理制度

1、按国家规定的质量监测标准检测。

2、上岗前严格检查地磅各项质量标准,合格后方准检验

3、严格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操作间。

4、检前要注意来往车辆,以防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5、严格出门证的管理,出门证由组长登记后方可使用,地磅人员只对出库原粮食开具出门证。

6、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检测,做到公平公正、准确无误,上班前或平时经常检查地磅的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检测,如发现问题及时报请检修。

7、对每天出入库的粮食做到谁过磅谁签字,日清日结,对每天开出的出门证数量要有记录,要随时能提供过磅数据。

8、认真检查过磅车辆,做到一车一人,防止过磅出现失误,注意来往车辆,注意安全,搞好地磅周围卫生。

9、工作中如遇特殊情况及时报请相关领导解决,无关人员不准进入工作室,下班后拉闸断电,锁好门窗。

第七章、粮油保管器材管理制度

1、培训教育制度。坚持对职工进行爱护机械设备教育,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他们做到“四懂三会”。对精密、贵重的关键设备,应指派专门技术人员定人、定机、凭证操作。

2、仓储机械安全操作规程。给据不同机械设备的结构、性能、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等,分别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操作安全,使机械满负荷运行,避免“大马拉小车”、“精机粗用”或超负荷运行。

3、建立粮油仓储机械设备档案。新购入的粮仓机械设备,应及时进行编号,妥善保管其使用说明书,建立档案卡、使用卡、维护保养登记卡等,为设备正确操作及确保完好率提供技术保障,对重要的电气设备要分类编码登记立卡。

第八章、库容库貌及工作环境制度

一、库容库貌管理制度

1、加强储粮区清洁卫生,划片定点,责任到人,做到仓内仓外清洁整齐、仓外无杂草、垃圾和污水,并保持经常化、制度化。储备部每月进行1—2次检查。

2、对所有的房式仓房,统一悬挂仓号牌,对砖仓、大钢仓统一喷刷仓号;对现有装粮食的仓还悬挂相应的“中储粮仓号、标识”或“市储备粮专用仓房”标识,达到规范、美观、醒目。

3、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对现有装粮的房式仓散池统一制作橱窗,在大兴区粮油总公司领导的审核下已定稿,并陆续安装。

二、仓储工作环境管理制度

1、保管员所保管的粮食货位,包括仓房、大钢仓、砖仓是自己的责任区片,要经常保持干净整洁、卫生。地面、墙壁要求干净无杂物,货位码放整齐,有明显标志;杜绝同一品种粮食多个散垛问题和随便堆码现象,仓内、外卫生要随时进行清扫。

2、保管员要随时反映库房使用情况,对漏水、进水、玻璃破损、大门损坏等情况要及时反映到相关部门,及时修复,以免造成粮食损失。

3、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定期进行清消打药,搞好虫害、鼠的防治工作,确保储粮安全。

沼气气调法储粮 篇3

一、沼气气调法储粮杀虫原理 粮食害虫在缺氧的环境中会失去生存能力,在氧的含量低于5%时就不能成活。沼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仅为0.23%左右,而沼气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含量高,且甲烷具有无毒性的特点,可用来调节粮食储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以控制储粮的呼吸强度,减少其储藏过程中的基质消耗,防止虫、鼠、霉、病、菌等为害,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二、沼气储粮的几种方法

1. 用坛子、瓦缸、木桶和水泥池等作为储藏容器。首先用合适的材料做成容器的盖子,在盖子上钻两个小圆孔,圆孔的大小以正好能插进输气管为宜。将进气管从一个孔中插进,连接在一个插入容器底部的进气扩散器上(进气扩散器可以用竹子制成,将竹子中间的竹节打通,保留最下面的竹节,并将竹管靠下部的四周钻数个小孔即可),另一个孔插入出气管。容器内装满粮食后盖上盖子,用石蜡密封。在出气管的外端接1个三通管,将三通管的另外两端分别与压力表和沼气开关、沼气灶输气管相连。第一次使用时,打开与储粮容器相连的沼气灶开关,从沼气灶中尽量排出空气,直到出气能点燃为止,此时即关闭开关。这样容器内就基本充满了沼气,5天左右即可杀死全部害虫。如用塑料袋或其他不漏气的袋子装粮食时,可以在袋子上下各装1条塑料管,下面管子作为沼气的输入管,上面的管子作为排气管。输入沼气后,在排气管上试火,如可以点燃说明空气已基本排出了,即可密封进、出气管口。

2. 自制仓库。农户家中自制仓库,其沼气气调储粮方法:一是一般应新建1个1~4立方米的密封性很好的小仓库(木制或水泥构件均可),如果用旧仓库储粮应对其进行改造,要求密闭性好,并在储仓的顶部安装排气管,底部安装进气管。二是安装沼气扩散管。为使沼气能在储仓内迅速、均匀扩散,应根据储仓大小、形状在其底部安装沼气扩散管。沼气扩散管一般用硬塑料管制作,形状为“十”字或“丰”字形,把支管的两端封好,其下部均匀分布直径为2毫米左右的小孔若干。沼气扩散管要与进气管连接。三是装粮封仓。把要储存的粮食放在粮仓内,并封好仓门。四是输入沼气。沼气输入量一般以仓容的1.5倍为宜,如果没有流量计,可用长一些的管道把沼气从排气管引到沼气灶上进行试烧,如果沼气灶能点燃,则可以停止供气。第一次供气4天后进行第二次供气,以后每隔15天供气1次。

用上述方法储粮,杀虫效果好,3~5天内粮堆内的玉米象、长角扁谷盗等害虫全部死亡,并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降低粮食的呼吸强度,减少养分消耗,保证储粮品质。粮食保质期达1年左右,可减少损失10%左右。

三、注意事项

1. 沼气是易燃易爆气体,因此储仓的周围应严禁烟火,并经常检查储粮系统是否漏气,若空气中含有7%以上的沼气就会引起爆炸,应特别注意。

2. 沼气池的产气量要与通气量配套。若沼气池产气量或储气量不够,可连续2天向粮仓输入沼气,同时要加强沼气池管理,使其多产气,以满足储粮要求。

3. 因沼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储粮前要使其中的水分降到13%以下,储粮时输气管中应安装集水器,有条件的可安装凝水器或生石灰过滤器,以降低沼气中的含水量。灭虫后,要注意及时翻晒粮食。

海南省农村小规模储粮技术研究 篇4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 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海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为稻谷, 年总产量约80%在农户手中 (约110万吨) , 海南属热带高温、高湿地区, 储粮困难, 再加上农户储粮装具简单, 储粮技术落后, 粮食在储存过程中遭受虫蚀、霉侵、鼠耗较其他地方更为严重。据统计, 全省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为10% 左右, 每年损失的稻谷约8.8 万吨。

本项目针对海南省高温、高湿气候情况及农户小规模特点, 以PE仓为装具, 以海南省特有的植物源杀虫剂香茅草、苦楝叶等为储粮防护剂, 通过测定稻谷储藏前后水分、虫口密度、霉变率、虫蚀粒率、品尝评分值以及质量损失的变化情况, 确定适合海南地区农户储粮的方法, 使项目点农户减少储粮损失, 同时带动海南省农户改善粮食收获后的储藏和处理条件, 进一步减少海南省农户粮食产后损失, 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

材料与方法

仪器与设备

DHG-9123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LG-200 谷物碾米机, 曲阜林工机械有限公司;AL104 电子天平, 梅特勒- 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0.05 ~ 100 kg电子台秤, 翔凤有限公司;850 ~ 1 200 kg新型PE仓, 兴丰塑料有限公司。

实验材料

本次实验所用样品为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2013 年7 月新收获的稻谷。

保粮磷, 购于西安依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香茅草、苦楝叶、山苍子、花椒、油菜籽和烟叶采摘于琼海市。

实验方法

★粮食储藏方法

1 号仓以麻袋为储具, 储粮不做任何处理;2~9仓都以新型PE仓为储具。2 号仓粮食不做任何处理, 3 号仓粮食以1:2500 的比例拌入保粮磷, 4 号仓中以0.5% 的比例放置用纱布包裹的香茅草粉末, 5 号仓中以0.2% 的比例放置用纱布包裹的苦楝叶粉末, 6 号仓中以0.3% 的比例放置用纱布包裹的山苍子, 7 号仓中以0.5% 的比例放置用纱布包裹的花椒, 8 号仓中以0.6% 的比例放置用纱布包裹的茶籽, 9 号仓中以0.5% 的比例放置用纱布包裹的烟草。2013 年8 月将新收获的粮食晾干至安全水分, 采用以上储粮方法装粮入仓。每隔60 天分别从每户的实验仓中扦取2.0 kg粮食, 测定其水分含量、霉变率、虫口密度、虫蚀粒率、品尝评分值以及质量损失, 试验时间持续240 个月, 共5 次取样。

★稻谷水分测定方法

采用G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中的105℃恒重法执行。

★稻谷虫口密度测定方法

采用GB/T29890-201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进行测定。

★虫蚀粒率测定方法

随机挑选同一样品中的1 000 粒粮, 从中挑选出虫蚀粒, 计数并计算虫蚀粒率。

粮食储藏过程中虫蚀粒率= 入仓后粮食虫蚀粒率- 入仓前粮食虫蚀粒率

★霉变率测定方法

随机挑选同一样品中的1000 粒粮, 从中挑选出霉变粒, 计数并计算。

★粮食质量损失测定

粮食损失量= 入仓前粮食原始总重- (出仓后粮食总量+粮食取样总量)

★品尝评分值得测定

采用GB/T20569-2006《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进行测定。

结果与分析

水分测定结果

于2013 年9 月4 日开始, 每隔60天对实验仓进行取样, 取样时间跨度为240 天。水稻在储藏期间水分与时间的变化关系:1 号仓中粮食在储藏60 天后水分达到13.8%, 超过13.5%的安全水分, 储藏240 天后, 水分从开始的13.4% 增加到14.8%, 增加1.4%, 水分变化较为明显;2 ~ 9 号仓中粮食水分变化范围在0.4% 以内, 且基本处在安全水分范围内。利用SPSS软件对8 个新型PE仓中粮食水分储藏前后变化进行配对样品t检验, t=-1.627, 自由度df=7, 双尾检验概率P=0.148 > 0.05, 即粮食在新型PE仓中储藏240 天后水分变化不显著。说明新型PE仓在海南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能有效阻隔仓内外水分的传递, 具有较好的防水、防潮作用。

虫口密度测定结果

粮食在储藏期间虫口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 号仓 (麻袋) 中粮食储藏240 天后, 虫口密度为23 头/kg, 虫种以锯谷盗、印度谷蛾为主, 虫粮等级达到了严重虫粮的水平;2 ~ 9号仓为新型PE仓, 仓中虫种都为玉米象, 最高虫口密度为2 号仓7 头/kg, 达到一般虫粮的水平;以保粮磷处理的3 号仓、香茅草处理的4 号仓以及花椒处理的7 号, 仓中虫口密度都为2 头/kg, 达到基本无虫的虫粮等级。玉米象为田间感染的害虫, 而锯谷盗、印度麦蛾主要来自储粮过程中的感染, 2 ~ 9 号仓中没有印度麦蛾的出现说明新型PE仓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储粮过程中能有效防止仓外害虫对谷物的感染。用植物源杀虫剂处理过的储粮虫口密度较没有处理的储粮少, 其中用香茅草、花椒处理后的粮食虫口密度与用保粮磷处理的结果一样, 说明香茅草、花椒能有效防治储粮中害虫的产生, 可以在农村地区推广实施。

虫蚀粒率测定结果

粮食储藏过程中虫蚀粒率:1 号仓中粮食在储藏过程中虫蚀粒率高达17.7%, 明显高于以新型PE仓为储具的2 ~ 9 号仓, 说明新型PE仓对防潮、隔热、抑虫、降低粮食虫蚀粒率有较好的效果;而在2 ~ 9 号仓中, 以储粮未作任何处理的2 号仓虫蚀粒率最大, 为6.1%, 在粮仓中放置香茅草、花椒的粮食虫蚀粒率分别为2.6%、2.8%, 略高于用保粮磷处理的2.3%。因此, 植物源杀虫剂, 特别是香茅草、花椒在储粮过程中对降低虫蚀粒率有较好的效果。

霉变粒率测定结果

粮食储藏过程中霉变粒率测定结果:1 号仓中粮食储藏240 天后, 霉变粒率为5.2%, 远远高于2 ~ 9 号仓中粮食霉变粒率;2 ~ 9 号仓中粮食霉变粒率在0.3% 以下, 有效控制了粮食储藏过程中霉变粒的产生, 说明新型PE仓有较好的防霉、抑霉效果, 适合海南地区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的农村储粮。

粮食质量变化测定结果

由粮食仓储240 天后各仓中粮食质量损失与干物质损失可知, 1 号仓粮食损失率为8.85%, 干物质损失率为10.33%, 远远高于以新型PE仓为储具的2 ~ 9 号。在2 ~ 9 号中, 储粮未作任何处理的2 号仓, 粮食损失率为1.55%, 干物质损失率为2.01%, 都是新型PE仓中最高的。以植物源杀虫剂处理过的粮食损失率、干物质损失率都较未处理的低, 其中香茅草处理效果最好, 粮食损失率仅为0.73%、干物质损失率为0.28%。说明PE仓与植物源杀虫剂配合使用能有效降低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的质量损失率, 减少海南地区因高温、高湿带来的农户储粮质量损失。

粮食品尝评分值测定结果

粮食储藏前后品尝评分值:1 号仓中粮食在储藏后品尝评分值由开始的86 下降到65, 明显降低;2 ~ 9 号仓中粮食品尝评分值变化范围在4 分之内, 利用SPSS软件对8 个新型PE仓中粮食的品尝评分值进行配对样品t检验, t=2.09, 自由度df=7, 双尾检验概率P=0.075 > 0.05, 即粮食用植物源杀虫剂处理并在新型PE仓中储藏240 天后其品尝得分值没有显著降低。

结论

绿色储粮 篇5

2011年10月16日 19:50新华社记者王立彬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王立彬)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世界粮食日”前发表《2011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强调了努力减少粮食浪费,特别是减少粮食产后损耗的重要性。为积极解决各国共同面临的粮食产后损耗问题,中国储备粮管理正全面推进一项意义深远的“绿色储粮”行动。目前全系统氮气气调储粮规模达70亿斤,三北地区低温储粮比例达80%以上,储藏品种由稻谷扩展到玉米、大豆和小麦。这是安全储备、节约粮食、减排降耗的新篇章。

记者在“世界粮食日”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获悉,目前全系统氮气气调储粮规模已达70亿斤,今年又启动40亿斤氮气气调储粮工程建设,储藏品种由稻谷扩展到玉米、大豆和小麦,地域由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逐渐向中部及北方扩展。在有效防治害虫、品质保鲜同时,改进了工艺、优化了技术、降低了建设成本和能耗。

在“三北”地区,中储粮大力推广隔热保冷、膜下环流通风、缓释通风等技术,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目前三北地区低温(准低温)储粮比例达80%以上,比5年前提高近30个百分点,延缓了粮食品质变化,并将水分损失控制在1%以内,黑龙江、吉林、北方等地的中央储备粮全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在南方,中储粮积极开展压盖、隔热保冷、气囊控温、空调控温等稻谷控温

储粮技术推广,长江以南直属库储存的中央储备稻谷全部采取控温储藏措施,出库质量明显优于常规储藏。

据中储粮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储粮管理中,传统储粮方法主要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存在化学药剂残留物污染粮食、污染环境并导致储粮害虫产生抗药性等问题。随着各国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对储粮害虫防治化学药剂的限制日益严格,低温、气调、物理与生物综合防治成为储粮发展大方向。氮气气调储粮技术具有对大气环境无污染、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无伤害、对操作者身体无损伤优势。

目前中储粮大幅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北方大部分粮库储存期间不再使用化学药剂,新疆分公司全辖区实现绿色储粮;南方地区化学药剂使用量逐步减少,福建、浙江、贵州等分公司中央储备粮免熏蒸率均超过40%。

现代粮仓与“绿色储粮” 篇6

关键词:粮食安全;绿色储粮;粮仓;低温储粮

中图分类号:S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1-0075-02

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第一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危的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的实施,加之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实现了令世界瞩目的粮食11 a连续增产,但这个成就并不意味着粮食就安全了,必须防患于未然。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一要抓好粮食生产,二要抓好粮食储备。农业的连年丰收,导致我国粮食仓容不足、仓储设施落后的问题日益突现,一度出现了农民卖粮难、国家储粮难、粮价下降、粮食产量回落等问题,大量粮食无库可存、露天堆放,损耗率高。为此,国家一方面狠抓粮食生产,另一方面构建现代粮食仓储体系和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同时,考虑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粮食品质的要求,以粮食高质量、高营养、低污染为目标的“绿色储粮”工程,成为当前粮食储备领域的新课题。

1 “绿色储粮”的内涵

“绿色储粮”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实现保护环境、避免储粮污染、确保储粮安全、促使人们吃到新鲜营养可口无毒放心粮的技术。绿色储粮技术不是静态的、单一的技术,而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下的研究与更新,也是粮食储藏工作向系统化、高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近20 a来,国内外绿色储粮技术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防治害虫而进行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低温储粮、气调储粮、非化学药剂防虫治虫等。

1.1 低温储粮技术

粮仓中害虫、微生物、粮粒等生物成分需要适宜的水分、氧气和温度条件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降低储粮温度可抑制这些生物成分的旺盛生长,减少粮食干物质的消耗,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原有品质,延缓储粮陈化速度。低温储粮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安全、可靠、合理、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储粮技术,也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低温或准低温储粮是将储粮温度控制在15 ℃或20 ℃,以延缓粮食品质的劣变,抑制害虫和微生物对粮食的危害,减少储粮化学药剂用量、甚至不用化学药剂,从而达到保质保鲜、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在实践中,为使粮仓处于稳定的低温状态,除依靠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机械制冷等方法外,仓房的气密性、保温隔热性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提高粮仓保温隔热性能,可以节约能耗,保持仓温,实现安全、经济、优质的低温储粮。

1.2 气调储粮技术

气调储粮技术是利用粮堆中生物成分的呼吸作用或通过人工改变密封粮堆中的气体成分(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的比例,以抑制霉菌繁殖,杀死害虫,并减弱粮食的呼吸作用,从而达到保持粮食原有新鲜品质的目的。气调储粮措施主要有真空储藏、CO2气调储藏等。其中,CO2气调储藏运用广泛,美国近年来致力于CO2控制仓储害虫方面的研究,我国CO2调储粮技术在上海、南京等地已达到2亿多kg的总规模。

1.3 非化学药剂防治技术

非化学药剂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习性防治等不使用化学物质防虫、治虫的方法。物理防治手段包括电、磁、辐射等物理技术,物理辐射可以检测和杀死粮食内部不易被发现的害虫,还能起到灭菌、消毒、防霉的作用,且不会造成污染。例如,微波辐射处理可在短时间内杀死害虫,适于防治水分含量高的粮食害虫;小剂量电磁辐射可杀虫、灭菌、消毒,且不影响粮食品质。在生物防治方面,储粮害虫的天敌分为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包括革翅目、半翅目、脉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螨类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半翅目类和螨类;寄生性天敌主要是膜翅目的昆虫。

2 现代粮仓的类型与设计要求

2.1 现代粮仓的类型

粮仓按照储粮用途,可分为储存仓和中转仓;按照储存粮食的方式,可分为散装仓和包装仓。仓房的型式主要有房式仓、筒仓和地下仓3种:1) 房式仓。分为楼房仓和平房仓两种。楼房仓一般3~5层,多为包装仓;平房仓为单层,多为散存仓,便于清理、熏蒸消毒、翻倒粮堆和机械化装卸粮食。1998年以前,我国粮食储备库基本都是平房仓。2) 筒仓。分为立筒仓和浅圆仓。立筒仓是贮存粮食散料的直立容器,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板结构,大多作为中转用;浅圆仓为圆筒式构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作为仓壁材料,具有密闭性好、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容量大且占地少、性价比高等优点,在国内外应用较多。3) 地下仓。主要承重结构均埋于地下,隔热、密闭条件好,利于粮食低温干燥贮藏,常年温度在20 ℃以下,粮食基本上可不受害虫和微生物为害,能够长期保持粮食品质,同时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发展前景较好。

2.2 现代粮仓的设计要求

一是坚固耐用。仓房应能承受粮食对仓壁的侧压力和对仓底面的总压力,防止其开裂下陷。一般采用砌体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用钢板制成钢板仓。二是隔热。设置屋面隔热层或顶棚以增加隔热性能。三是防潮。仓址应选择在地下水位较低、地基干燥、四周排水畅通的地方,仓内地面一般高于仓外地面不少于30 cm,倉墙、地坪和屋面敷设防潮材料。四是气密性好。采用低氧、高氮或高二氧化碳进行气调贮藏或采用药物熏蒸撒杀虫时,仓库应有足够的气密性,以保持仓内气体的有效浓度与配比,可用合适的密封剂和密封工艺喷涂密封层。五是通风。通风可以降温散湿,一般在粮面以上的墙壁上设置轴流风机和适时启闭窗户。如需强力通风,应设计专门的通风道和通风装置。六是防鼠雀。应设置窗上防雀网及门下防鼠板等。

3 现代粮仓的应用现状

为解决我国粮食仓储设施落后、仓容不足的问题,国家从1998年开始分三批建设国家储备库。尽管我国现代粮仓建设步伐在加快,但传统的粮食仓房仍然数量众多,在气密、保温、隔热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屋面墙体隔热性能差,尤其在南方地区,夏季仓库外围结构受热辐射时间长,仓内粮食易产生“冷芯”效应;北方寒冷地区也有部分粮仓因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不尽合理而出现仓内过热现象。二是仓房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夏季高温季节易导致仓温过高且排除不畅,不利于安全储粮。三是平房仓的气密性较差。熏蒸时毒气易散失,难以长时间保持有效浓度,达不到熏蒸的效果,又不利于环保。针对以上问题,现代粮仓应从保温、隔热、气密等关键点入手,逐步完善与改进,保证储粮品质,提高储粮效果,实现“绿色储粮”。

高产创建科学储粮提高农民收入 篇7

阜新是粮食的优势产区, 阜蒙县更是全省的产粮大县之一。阜蒙县地处辽宁省西北部, 全县耕地面积320万亩, 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在本地的种植面积每年近200万亩, 总产量近百万吨。在现有耕地不能增长的情况下提高农民耕种土地的收入, 主要有两方面途径:一是提高粮食单产, 二是减少产后损失。

一、粮食高产创建 (提高粮食产量)

根据国家发展粮食生产, 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大宗作物的有关政策, 农业部及中央财政设立了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和专项资金。这就为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证。项目要求通过加快优良品种、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步伐, 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粮食高产创建项目经过了两年实施, 现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主要优化了品种结构, 提高了单产水平, 同时增强了综合生产能力;在万亩示范片内出现了高产典型。今年阜新镇桃李村马树海家的30亩玉米产量达到了吨粮, 亩产达2160市斤, 是全县的高产状元。泡子万亩示范片内许仁堂家的13亩玉米亩产达到1890市斤。其次总结集成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重点运用了产量突出的优良品种, 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氮肥后移和病虫害防治、部分机械化等技术措施。第三是发挥了示范带动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通过宣传使项目区周边的农民对项目、对科技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二、科学储粮减耗

全县农业通过高产创建项目的推进, 粮食单产和总产有了明显的提高。据调查, 农民收获后因价格或其他原因在家储粮约占粮食总产量的50%左右, 如果农户储藏方法不当, 就会发生霉变、鼠害和虫害等。据资料显示, 我国农户家庭储粮不当的损失约占存粮总量的8%~10%左右。另外因储粮不便农民往往提前出售粮食卖不上高价, 这都会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因此提高粮食的安全储藏、减少粮储损失, 就相当于开发了“无形粮田”增加粮食产量, 提高农民收入, 这是即利国又利民的大好事。切实加强科学储粮, 在减损增收和粮食适时出售增收上, 初步计算仅减损一项每仓可增收500元。

近两年国家实施了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 最新推广一种科学囤粮仓。长4米, 宽1.5米, 高1.8米, 四周用铁丝纱网围上, 蓝盖钢制的长方体或圆柱体的储梁仓, 这种粮仓自然通风、防水防霉, 粮食还可免受鼠害和虫害, 每仓能放5000千克玉米棒

三、粮食高产创建及科学储粮存在的问题

1. 政府部门重视程度还不够。

粮食高产创建及科学储粮减耗只停留在一些业务部门, 没有上升到政府行为, 这是一个既受国家重视又利于百姓的好事;其次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县, 项目数量还不敌兄弟县多;另外通过项目的开展高产创建仅停留在几个乡镇没有上升到大面积示范带动和平衡增产, 高产与高效的统一。

2. 高产创建工作措施的落实、宣传发动力度不够到位。

工作只停留在项目区内, 没有在全县形成增产、增效的舆论导向;就是高产万亩示范区内部分农民对此也没有足够的认识。

3. 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有力, 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在农民没有足够认识的情况下, 要求有足够的资金和完善的工作机制做保证, 才能顺利完成国家项目, 达到增产增效。因为国家的资金年底验收后才给, 所以前期的项目实施资金就要求财政给垫付一部分。今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出现了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

4. 农户储粮设施陈旧、落后, 损失巨大。

大多数的农户对科学储粮仓没有认识, 储粮方式还以传统方式为主;将粮食以麻袋、编制袋为装具堆放在阴暗潮湿的角落, 极易发生霉变、鼠害和虫害。甚至有的农户将粮食、化肥、农药、家具、柴禾同放, 造成相互感染和污染。有些粮食因霉变而降级出售, 有些粮食因存放不便提前出售, 赶不上商机致使收入受损。

四、几点建议

1. 积极完成高产创建及科学储粮项目指标, 争取国家、省及本地的资金支持。今年中央财政拿出上亿资金用于粮食高产创建及科学储粮项目, 明年资金将在今年的基础上翻番。所以建议县领导到省里争取更多项目及资金的支持, 为全县明年的农业粮食高产减耗再上新台阶打下基础。另外项目的资金是有限的, 本地财政应整合涉农资金给予高产创建科学储粮资金支持, 以便在全县范围内推行粮食高产高效活动。活动中最好制定奖励政策, 比如粮食高产状元奖励1万元, 前几名的产粮典型以及技术人员也给予适当奖励等等, 会极大的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2. 切实加强宣传引导及典型带动。要把粮食高产创建及科学储粮活动向社会推介、向党政领导推介,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办班等形式多视角、多层次、广范围宣传,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第二是集成资源重点抓好项目关键技术核心试验示范区, 以新品种、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示范为主, 收获后建科学粮仓实现高产高效, 然后分层次、分季节组织村干部、农民现场观摩。第三是重点宣传本地或外地的高产高效典型经验, 让全县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家喻户晓, 在全县掀起一个创高产增效益的农业发展高潮。

3. 粮食高产创建中,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技术指导;构建政技相结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技术指导体系, 大力扶持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各类服务组织。通过实践, 组织专家综合分析气候、土壤、水源等各个因素, 制定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然后狠抓培训。

4. 切实加强科学储粮, 把科学储粮专项工程落到乡镇、村户, 加大宣传力度, 让农民知晓科学储粮仓的好处, 动员农民广泛、积极的参与。

建议先以种粮大户入手, 通过补贴机制先建一批储粮仓, 让他们先认识到科学储粮仓的好处, 然后通过他们向周围宣传扩展, 让农民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科学粮仓的建设之中。

论先进技术与“绿色”安全储粮 篇8

从建国以来, 粮食企业的储粮方式、条件、设施等始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 用于储粮的库、仓主要有房式仓、立筒仓、地下恒温仓、简易仓以及近年新建的一些用于成品粮储存的房式空调仓等, 这些库、仓的储粮设施条件是达不到长期绿色安全、低成本储粮的目的的。

“绿色”安全、长期储粮的理想条件是:低温、低氧、低水分、低湿度。低温是指粮食处于10℃以下储存, 低氧是指粮食处于含氧量在2%以下储存, 低水分是指保证粮食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能够长期安全储存的水分含量 (地区不同, 条件不同, 则安全水分标准不同) , 低湿度是指仓内相对湿度要在65%以下储粮。为了达到低温、低氧、低水分、低湿度这个理想的储粮条件, 那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对库仓进行保温隔热、防潮、密闭处理, 这样才能达到“绿色”安全、长期储粮目的, 才能使企业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温度是粮油及微生物、储粮害虫等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粮油储存过程中, 温度的升高可使粮油、微生物、害虫等的生命活动增强, 呼吸旺盛, 加速粮油营养成分的分解、劣变, 降低粮油食用品质, 引起粮油发热、霉变以至失去食用价值, 造成坏粮事故。在粮油安全储存过程中, 气温影响仓温, 仓温影响粮温, 因此, 要想使粮油处于低温条件下储存, 必须解决气温对仓温的影响, 即解决仓的六面及门窗的保温隔热问题。

水分和湿度。水分一般在粮油入库时就控制在安全标准内, 而湿度是受粮堆温度变化影响的变量, 其增大的原因就是结露。在仓壁结露是储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 它会造成仓壁部分粮油水分增大, 相对湿度升高, 导致粮油呼吸旺盛, 微生物及害虫活动和繁殖加快, 引发坏粮事故。仓壁结露的形成是粮与仓壁冷热接触, 存在温差, 使局部空气相对湿度达到饱和而结露。冒顶是储粮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另一现象。冒顶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粮堆上部形成温差, 出现结露, 导致粮油水分增高, 呼吸旺盛, 微生物及害虫活动和繁殖加快, 引发坏粮事故。结露的形成必须有两个基本因素同时存在, 一是温差条件, 二是空气中水分的存在, 因此, 控制了温差条件的形成, 也就防止了结露的形成, 保证了粮油的安全储存。

粮油、微生物、储粮害虫及鼠等其维持生命活动的另一重要条件是氧气。没有氧气存在时, 它们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抑制或死亡, 达到安全储粮目的。实践证明, 当氧气浓度降到2%左右时, 霉菌就会受到抑制, 害虫、鼠等就会死亡, 粮油的呼吸强度也会显著下降, 降低了营养成分的分解速度。因此, 当粮油达到缺氧的条件储存, 也就为长期绿色安全储粮创造了条件。

综合上述因素, 改变仓体建设结构也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以往在仓房建设方面做过一些有效的努力, 但要达到绿色安全长期储粮条件还不够。

现在我国的建筑施工水平已经大有提高, 能够一次成型, 保温材料也能够满足许多行业的保温要求, 因此, 建设新型仓房—高大保温真空仓的条件已经成熟, 即仓容量要在5000—8000吨, 上面入粮口、下面出粮口各设4—6个, 并要达到隔热、密闭;仓体除了要满足受力要求外, 还要采取双层保温 (厚度应在30厘米左右) 隔热措施, 并要达到真空密闭, 以保证15℃ (或10℃) 以下入仓的粮食 (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 在夏季也能处于低温状态;仓底侧要设2—4个能够保温密封的真空排气口, 用以粮食入仓后排出仓内空气, 使粮食处于负压、低氧的环境;仓底侧要设2个压力显示表, 以便观测仓内排气后压力情况;从仓内引出的粮情检查线路要达到密闭要求。

高大保温真空仓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一可以更好的保证粮食食用品质, 延缓粮食品质变化;第二可以延长储备粮的轮换期, 节约费用, 减少财政费用负担;第三降低保管费用 (包括搬倒、药剂熏蒸、消毒、投放鼠药等) ;第四降低保管损耗 (包括发热霉变、粮食生命活动干物质消耗、水分丢失、虫蚀、鼠盗等) 。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做好粮食长期安全储存工作, 即实现“绿色” (最大限度的控制粮食品质变化) 安全储粮, 从而降低各项成本费用, 提高粮食企业的经济效益, 使粮食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浅析中储粮内部控制风险 篇9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总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中储粮总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66.8亿元,实行董事长负责制,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截至2015年年底,企业总户数972户,其中:直属库344户,拥有职工44289人,总资产达11263亿元,营业收入为1543亿元,累计购销粮食27192万吨,累计购销油脂571万吨。

2 内部控制风险识别

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中储粮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内部控制风险,就是指影响内部控制功效发挥和目标实现或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不确定性,一个企业要发挥内部控制功效,就必须从控制和防范内部控制风险开始。

风险识别,则是指中储粮及时发现、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由于储粮行业的高风险特征,中储粮应充分识别、评估、防范及应对经营和管理中的风险,针对各种风险建立确认风险应对措施的程序和方法,对具有较高发生概率、影响重大的风险优先考虑,建立一套广泛适应的风险决策判断标准。

2.1 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是风险评估的前提,设立目标是风险评估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在进行风险确认评估与控制之前,目标就必须已经存在。只有先确立了目标,管理层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评估风险。尽管目标的设定并非内部控制要素,但它却是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粮库风险管理首先要确定目标,只有先确立了目标,管理层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

2.2 风险识别方法

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结合中储粮公司实际情况,粮库风险识别应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定性方法可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管理层访谈、由专人主持的工作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采用统计推论、计算机模拟、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和财务分析法等。有效的风险识别应当形成一个风险数据库,列明粮库面临的各种主要风险,为确保所有主要活动及其风险都被囊括进来粮库的风险识别应当以一种系统方法来进行,并进行有效的分类。

3 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风险

3.1 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不确定因素对中储粮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和实施发展规划产生的影响。为减少这些影响,中储粮要结合市场情况保持其核心竞争优势,选择合适的产品组合,抓住发展机会,从宏观战略上规避面临的风险。2015年中储粮总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中提到产生战略风险的原因,即总公司是以政策性业务为主的企业,目前处于发展期,投资需求和投资规模较大,产业政策调整、行业发展趋势、投资资金来源和投资决策程序等,都将影响整体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即市场经营风险,指未来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影响。这些市场因素可能直接对企业产生影响,也可能是通过对其竞争者、供应商或者消费者间接对企业产生影响。近几年市场上粮油价格大起大落,市场走势不确定性增加,影响价格因素增加,价格的形成机制也越来越复杂,市场经营决策面临的风险加大。中储粮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新产粮源不足的风险、客户和供应商信用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其他粮企的竞争风险等。其中,价格波动、客户和供应商信用等风险是中储粮重点应对的领域。

3.3 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供应链的管理、资源的合理调配、关键人员的流动、法律法规、监督检查等涉及公司运营方面的不确定性对公司运营目标产生的影响因素。中储粮系统面对的运营风险主要包括:社会舆情风险、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粮油监控风险、健康安全环保风险、保密风险等。

3.4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指不同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环境的差异性、具体法律法规的重新制定和变更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中储粮系统随着业务的扩大和延伸,主要面临以下法律风险:一是合规法律风险;二是合同风险;三是投资法律风险;四是法律纠纷败诉风险;五是知识产权风险。

3.5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如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库存商品或轮换粮油价格波动、信用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以及公司在理财方面的行为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影响。主要包括:资金风险、税务风险和信用管理风险。

3.6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指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给中储粮带来的风险。政策风险主要包括反向性政策风险和突变性政策风险。反向性政策风险是指市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政策的导向与企业内在发展方向不一致而产生的风险。当企业运行状况与国家调整政策不相容时,就会加大这种风险;突变性政策风险是指由于管理层政策口径发生突然变化而给储粮企业造成的风险。中储粮面临的政策风险主要包括:两个确保风险、政策执行风险、政策变动风险、中央投资建库投资安全风险等。

4 内部控制风险的应对方案

风险应对是中储粮针对风险发生的原因、风险重要性水平,考虑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把握机遇,运用风险组合观,选择风险应对方案的过程,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在评估了相关风险之后,管理层确定如何应对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方案。风险应对方案主要包括四类:①回避风险———退出产生风险的各种活动;②减少风险———采取行动减少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实施内部控制就是减少风险的有效方法;③分担风险———通过将风险转移或者分担部分风险来减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④接受风险———不采取任何行动去影响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

在考虑作出风险应对的过程中,管理层需考虑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应对的成本和收益等,选择恰当的风险应对方案并评估各种方案产生的影响。

中储粮应建立并完善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措施,加强现有的内部控制,充分评估以上六个方面的风险,从而更好地应对风险、减少风险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对于战略、财务、运营等风险,可采取回避风险、减少风险、接受风险等方法;对于能够通过保险、期货、对冲等手段减少风险的,可以采用风险转移等方法。

摘要:由于储粮行业的高风险特征,其风险备受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所关注。一直以来,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的总公司旗下分公司和直属库内部控制失效问题频发,这也折射出高风险行业风险的多样性与顽固性。与此同时,增强风险识别意识、认清风险种类有助于中储粮更好地应对风险。因此,文章着重分析中储粮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储粮,内部控制,风险识别,风险应对

参考文献

[1]赵幸福,杨忠诚,白石.粮食流通企业风险管控研究(一)[J].黑龙江粮食,2011(6):30-33.

[2]赵幸福,杨忠诚,白石.粮食流通企业风险管控研究(二)[J].黑龙江粮食,2012(1):21-25.

中储粮营运资金管理与效益 篇10

从会计的角度看, 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净额;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 在这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 而是关系的反映, 这有利于财务人员意识到, 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要注意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二、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

1、营运资金的运用

先从流动资产看, 流动资产的总体规模及其内部结构的安排, 隐含了企业管理当局对于收益性、流动性和风险的选择和搭配。以福建煤炭集团所属两家工贸公司为例 (甲级工贸公司和乙级工贸公司) :甲级工贸公司, 流动资产总额为36890万元;其中, 流动资产内部较大比例的速动资产 (流动资产总额减存货部分) 就达28310万元, 特别是存量较大比例的现金和有价证券, 为此, 流动性自然很强, 货币资金周转加快。而乙级工贸公司, 流动资产总额为22650万元;其中, 速动资产才达12960万元;尤其是存量比例的现金和有价证券较少, 流动性自然很弱, 货币资金周转较慢。从这两家工贸公司流动资产的总体规模及其内部结构可看出:流动资产总额以及流动资产内部较大比例的速动资产 (流动资产总额减存货部分) , 特别是较大比例的现金和有价证券, 流动性充裕, 自然很强, 偿债能力较高, 相应地, 无力偿债的风险也就较小;但是, 与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相比, 流动资产的收益性较差, 而且现金等流动资产越多, 收益能力越小;反之, 道理亦然。

2、营运资金的筹措

营运资金筹措的目标是增加股东财富, 既要讲求收益, 同时又要考虑风险, 因此, 营运资金筹措就是要考虑如何将资金配置在各项资产之间以及如何筹措这些资产所需的资金问题。

从流动资产的筹资安排看, 中储粮持有流动资产所产生的资金需求, 既可以依靠长期筹资 (包括股东投资和长期负债) 来满足, 也可以依靠短期筹资也即流动负债来满足, 或者是长期筹资和短期筹资二者的共同存在和一定搭配来予以满足。一般说来, 长期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 因而从收益的角度来看显然不如短期筹资更合算。但是, 长期筹资所面临的偿还的不稳定性和风险又小于短期筹资, 它不像短期筹资那样会经常处于还债的压力之下。

三、加强对营运资金管理的措施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 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的资金收支均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之中。具体来说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应该是以资产为纽带, 实行分级预算, 总公司侧重搞好投资、融资预算, 以资本经营预算为主, 实行资金的统一筹划, 集中管理;分公司则以生产经营预算为主, 加强成本费用和资金流量预算。预算一经确定, 就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 不得随意更改。

2、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

(1) 统一银行开户管理, 确保货币资金安全。为强化货币资金的事前控制, 在健全货币资金基本内部牵制制度的基础上, 撤销集团内部各单位在社会金融机构的多余账户, 保留使用唯一基本付款账户及多个上划资金专户, 实现资金的收支两条线。即所有分公司需用的资金均由总公司每日进行划拨, 所有的收入资金则按规定的途径每日上划至总公司的账户内, 从而保证了总公司对资金的收付的统一集中管理。

(2) 统一资金调度, 强化资金运作监管。为满足生产经营与建设的需要, 统一重大资金调度权, 尤其是统筹规划, 控制投资规模, 将资金投资引向高回报低风险的地区, 同时也给予分公司日常的资金管理权限, 实现集团对下属单位资金运营的有效监控和防范资金结算风险。总公司根据分公司的年度资金预算排定分公司的资金使用规模, 要求分公司按照年度资金预算编制月度资金预算, 并将资金使用额度分解至每天, 总公司据此划拨资金。分公司的所有资金流入则通过收款专户按照规定的路径上划至总公司的帐户内, 由总公司统一调配使用, 从而保证了总公司对所有资金的有效控制, 降低了资金的外流及沉淀风险。据此总公司还可规划使用资金, 将富余资金采取有效的运作模式, 取得较好的收益。

(3) 统一资金过程控制,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资金目标控制上, 每年编制年度资金占用预算指标, 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挂钩。通过预算的跟踪考核, 对资金从物资采购、存货的盘点和处置、产成品销售等全过程实行过程控制和管理。

3、实行内部审计制度

现金流量控制是指企业所有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手段, 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部门依据有效的制度来控制。公司财务部门只是实施的一个方面, 还需要有审核部门进行把关。中储粮的做法是:

(1) 统管资金, 统一调配使用资金, 加强对企业现金的管理。为防止资金的体外循环, 加强对资金的管理, 许多企业都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现金管理的措施。可以借鉴的现金管理制度包括:对自己的企业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对各部门实行备用金制;严格分公司开立银行帐户的管理:“收支两条线”, 所有收入都统一上缴企业总部统一划拨, 分公司所需资金, 则由企业总部统一审核和安排等。

(2) 加强对往来款项和存货的管理, 加速资金的周转。企业应下列措施, 减少现金的流出, 增加现金的流入, 减少资金占压时间:加强应收帐款、应付帐款的管理;加强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管理;加强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的管理;加强存货的管理;严格企业收款责任制, 加快现金的回流, 减少和控制坏帐的比例;同时尽可能利用商业信用, 合理利用资金。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强化对营运资金的管理, 其实质就是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 通过加快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 减少资金的不合理占用, 降低资金成本, 在考虑风险的前提下, 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企业可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实行内部审计制度, 从而达到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的目的。此外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商业信用和财务杠杆解决资金短期周转困难, 同时保持适度向银行借款, 提高权益资本报酬率。

摘要:本文结合中储粮的实际情况, 针对当前全球性金融风波和经济危机, 以营运资金管理为核心, 阐释了营运资金管理的内涵, 强调了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 论述了强化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储粮,营运资金,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欣,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 财会月刊, 2009.12

[2].冯巧根, 《新世纪财务管理的新发展》, 财会月刊, 2006.6

中储粮 稳社稷之基 篇11

仓禀实,天下定。

我国古代粮食储备思想,植根于五千年灿烂的农耕文明史。古人将国家称为“社稷”,“社”指土地之神,“稷”指谷物之神。以此作为国家的象征,反映出中华民族对农业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粮食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君以民为重,民以食为天”。上至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

粮食问题是中国的老大难。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断言:“共产党政权也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这一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只有1.13亿吨。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5.39亿吨,粮食自给率高达95%。经过60年的努力,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人们常常把这个功劳单纯归结于粮食增产。事实上,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耕地比例不高、粮食供求区域不平衡的国家来说,作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手段,储备粮体系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粮食储备体系前传

中储粮丰图义仓坐落在陕西省大荔县,修建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它继续成为国家粮库。如今这个粮仓墙体地基仍然完好,继续发挥着储粮功能,并存有中央储备粮。说起这座老粮库,当地许多人脑中还会浮现类似片段:收粮时节,大家或挑着箩筐,或推着四轮车,赶集般涌到粮库内交粮。有的农民赤着脚,有的光着膀子,大家高着嗓门谈笑,工作人员忙着检验、称重、开票……

1949年以前,中国连年战争,农业凋敝。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有所发展,但农民远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落后状态,与需求的增长比起来,粮食增产幅度很有限。中国政府深刻把握粮食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曾说过,“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1953年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年就增加了600多万城镇人口,都要靠国家供应粮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不但挤占了一部分粮食种植面积,而且吃商品粮的农民也增加到1亿人。为了搞建设,国家还需要出口一些粮食换机器、换外汇。农民过够了“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土改后生活好了,自己也要多吃些粮食。这样一来,粮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城市的粮食已开始严重不足,如北京、天津的面粉就到了不得不配售的地步。在受灾地区、小城镇已发生混乱现象。

1953年9月,陈云连续十几天召集中财委有关人员开会,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陈云过去所提的征购办法,也被提出来讨论。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权衡,陈云认为,没有别的选择,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行粮食征购和配给。粮食不统购统销,国家工业化的大局就没法保证。10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中国开始了漫长的票证经济时代。不同单位、不同工种的人都有相应的粮食供应。轻体力劳动者,每人每月30至35市斤,重体力劳动者,每人每月40至45市斤。按户发证,凭证购粮,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

针对当时的局势,我国以备战备荒、统配平衡为目的建立起国家粮食储备制度。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起以备荒为目的的“甲字粮”。到了60年代,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建立了“506粮”,即确保50个师6个月的粮食供应。

面对市场经济冲击

1990年,是储备粮制度的一个坎儿。

这一年,全国粮食大丰收,为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政府决定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建立以稳定供求和调节价格为目的的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建立,为国家调节余缺,应对1993年和1998年物价上涨发挥了一定作用。

在河南省滑县城关镇孔东庄村46岁的农民王宝军眼中,这个变化极为明显。“大概在1990年,国家放开了粮食价格。除了公粮必须卖给粮管所外,允许个人收购。市场上的粮食价格比粮管所高很多,个体户走村串巷上门收购,对粮管所冲击很大。”

王宝军告诉记者,粮食市场逐渐放开以后,粮食价格的波动幅度也越来越大,出现粮食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的现象。农民种粮心里没底,不知道明年是什么价格,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 “1995年,小麦种子的价格是每斤0.38元,市场上的小麦价格是每斤0.42~0.52元。种子价低于小麦价,很多育种的农户都不愿意育种了。”

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当时中央依托专项粮食储备制度,提出“托市收购,顺价销售”的粮食政策。粮食市场的价格逐渐稳定下来,农民种粮的收入也有了保障。

专项粮食储备制度运行了10年,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但体制和机制上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中央及省地县分级管理,政企不分、权责不清、管理责任不落实,国家需要时调不动、用不上。专项储备资金挤占挪用现象严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出现大量亏损挂账,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中央储备粮数量不实、质量不保,国有粮食库存中的陈化粮全部是专项储备粮。用当时朱基总理的话说2000年储备粮制度到了“非改不可、不改不行、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下决心打破旧有体制,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制度变革,建立全新的国家储备粮管理体制。

中储粮问世

1998年,国务院着手对储备粮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提出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的思路,并在全国按照经济区划组建若干中央储备粮管理公司,由原国家粮食储备局进行管理。2000年,国务院决定政企分开,组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储粮总公司受国务院的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的经营管理,对中央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

可以说,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建立,是对传统计划经济遗留的粮食储备、流通体制进行脱胎换骨改革的产物,同时肩负着继续探索和引领中国粮食储备、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使命。

2000年,温家宝在中储粮总公司成立时作出重要批示:“组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完善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体制,加强对中央储备粮的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九年来,中储粮以新人新库新机制为基础,建立了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从此中央储备粮的面貌焕然一新,并且高效完成了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任务。

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的发展,是建立在“新人、新库、新机制”基础上的。

在新人方面:中储粮总公司从有关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队伍。

在新库方面:从1998年到2001年,国家分三批利用国债资金310亿元建设了1114个粮库,仓容1051亿斤。国务院规定,这部分国债建库资产由中储粮总公司行使出资人权利。目前,中储粮已经有347个国债建设库点、约500亿斤国债投资仓容、153.4亿元国债投资,划入中储粮总公司进行直接管理。

在新机制方面:中央储备粮管理通过企业化运作,实现了政企分开,建立了政府与企业政策性业务的委托代理关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总公司通过派驻各地的分公司,对辖区内直属库的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确保了政令畅通、步调一致。

2002年1月,温家宝总理作出批示:做好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责任重大。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始终是中储粮公司的根本任务。为此,必须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

政企分开,建立垂直管理体系后取得最显著的成效,是中央储备粮的管理面貌焕然一新。这集中体现在:储备粮管理得到强化、储备规模进一步充实、粮食品质显著改善、管理经营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农村储粮 篇12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 社员们都抱着跃跃欲试的态度准备大干一场, 有人曾经卖过饲料粮油、养过羊、开过饭店……因为没有找准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 走了不少弯路, 之后在一个不经意间, 合作社发现了新的经营项目。2009年秋收过后, 有3户合作社成员将收获的玉米放在了合作社的院内, 并用篓子存放, 没有急着卖, 就这样一直放到了第二年春天, 竟卖了个好价钱!与头年秋天的价格相比, 去掉水分损失还多卖了4000多块钱。这件事情给了理事长很大的启发:合作社能不能帮助大伙儿存玉米, 让更多的人受益呢?有了这个想法后, 还有一系列具体问题亟待解决。恰在这时, 合作社专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创始人姜柏林老师为这跳动的火苗加了一把柴, 他结合凤翔合作社自身条件, 再综合当地的自然情况, 于2010年夏末秋初, 帮助合作社把“粮食信托”这一项目正式建立起来。

为了更好地发展合作社的“粮食信托”经营业务, 姜老师调来了10个钢制的玉米篓子, 合作社有了专家的支持, 有了储藏器材, 社员们对合作社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动力!社员们表示, 既然做了就要力求做好, 大家又自掏腰包买了松木杆子和铁网, 做成简易的篓子, 免费为当地村民储存玉米。2010年冬天, 附近的农户中就有16户参加了凤翔合作社的“粮食信托”, 院内玉米篓子多达30余个, 每个篓子都标明规格和社员的名字, 整齐地排列在合作社院内。经过几年发展, 这种新型的储藏销售模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粮食信托”, 社员们可以不必急着去卖粮, 只要把玉米放在合作社院内, 以玉米作抵押, 就可以从合作社借款, 以解燃眉之急, 等到玉米价格好的时候再卖, 然后偿还借款。这样农民们就掌握了主动权, 避免了行情波动的风险, 面对压价收购者时更有了底气, 收益水平也有了保证。

合作社为了将储存玉米的损失降到最低, 广泛采用篓子式的储粮方式, 钢制玉米篓子的铁网孔隙很小, 可以有效预防鼠患, 同时又六面透风, 保证了玉米不会霉变, 还可以自然降水。自然降水的玉米质量非常好, 色泽鲜黄, 价格要比经过烘干的玉米每市斤高出1~2分。采用玉米自然降水的烘干模式, 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 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合作社一路走来, 在发展中总结经验, 对“粮食信托”的特点大家也是如数家珍:一减、一降、一提、一增。一减就是减少损失, 通过篓子储粮, 减少了霉变损失、杜绝了鼠患损失;一降是从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 降低管理成本;一提就是提高了玉米质量, 提高了农民的议价能力;一增是通过“粮食信托”模式, 农民可以等到玉米市场价格较高的时候售粮, 躲开玉米低价期, 从而增加了收入。

上一篇:黄桃罐头下一篇:高炉液压系统污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