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执行与控制

2024-10-22

预算执行与控制(精选9篇)

预算执行与控制 篇1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预算编制完成后, 下一个核心环节就是预算的执行, 就是按照预算进行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在运转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执行监控、差异分析、考评激励等手段来保障预算目标完成。

一、执行监控

预算经批准下达后, 即具有指令性, 各预算责任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把预算目标的分解、落实、考核等一系列的活动都纳入到公司的各种管理活动中, 通过各种管理活动自身的管理控制, 实现预算总体目标。在预算执行中, 必须以预算为标准严格控制, 支出性项目必须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 收入项目务必完成预算, 现金流动必须满足企业日常和长期发展的需要等等, 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二、差异分析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和预算完成之后, 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实际与预算的差异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差异分析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和相关条件的变化帮助调控预算合理而顺利地执行;预算完成后的差异分析则可以总结预算完成情况, 帮助评价预算期间工作的好坏, 进而为企业评价激励制度的公平有效提供数据依据。

三、考评激励

在完成预算分析后, 就应该开始着手预算的考核与评价。“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赏罚分明的奖惩, 才能确保预算管理落到实处。在预算执行结果评估的基础上, 对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进行考核, 肯定成绩, 找出问题, 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如果激励制度不完善, 往往会使考评工作流于形式, 预算指标丧失约束作用, 甚至会使整个预算工作失去应有的功效。

在预算的执行与控制中, 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组织结构、生产经营特点等制定不同的保障措施, 笔者所在的安钢集团在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方面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1. 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 逐级确保。

要求各预算责任单位不折不扣地执行集团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 确保预算控制指标执行到位;同时明确经济责任, 贯彻责权利相结合, 把预算全部纳入考核, 针对不同层次的责任主体实施不同的考核重点, 实施绩效考核, 使预算制度和经济责任制有效的结合起来。

2. 推行“细节管理”,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 进一步细化财务核算。

按照预算费用指标对会计科目进行梳理, 加强预算与核算的结合, 利用公司的信息化系统, 实现业务与财务的统一, 充分发挥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的专业职能, 以各专业业务预算来保总体财务预算实现, 在系统中分别业务职能设置相应的权限, 严格按照预算限额适时管控。

3. 区别预算项目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手段, 加强对预算指标的管理控制。

如:对联产指标做到事前预算, 事中控制, 事后分析、考核;对单纯费用类指标做到事前预算, 事中控制, 事后分析、考核, 达到预算定额的, 停止结算付款;对预算中没有安排, 确属调整、追加事项的, 在未履行程序前, 业务部门不得签定合同, 财务部门不得办理结算付款;等等。

4. 实行严格有效的逐级分析制度。

每月各业务归口部门对归口管理预算进行分析, 二级预算执行单位对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从业务的、生产的角度分析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预算管理办公室对分析进行汇总最终形成分析报告, 从财务数据表象如销售收入下降, 利润减少, 成本增加等, 沿着预测时的估算路径进行预算分析, 对差异进行分解和细化, 从数据上挖掘到差异的最底层, 同时结合业务部门、生产部门的经营分析, 从经营角度寻找产生差异的根源, 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管理方案。

5. 预算费用执行预警。

按照预算指标设定预算费用限额, 分别预算费用指标设定不同的预算预警值, 一般为预算指标的80%—90%, 达到预警范围系统自动报警, 预算管理办公室及时与相关归口管理部门和预算执行单位沟通, 找出原因, 制定措施加强管控, 达到费用预算限额的系统将停止结算付款。

四、加强预算执行与控制的措施

目前, 很多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仍存在着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 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 执行的随意性大, 预算调整权利没有相应的制衡机制, 超预算和无预算的项目可能因为预算调整权的滥用而照样开展, 预算对实际行为的预控作用严重受损;同时由于预算考核制度不够健全, 使预算不能成为企业的硬约束, 失去其拥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的企业只在年终考核预算指标, 又未形成定期或不定期的预算反馈制度, 责任不明确, 成本控制的具体指标难以落实到实处;对预算工作富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影响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针对以上问题, 建议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关注以下几点:

1. 增强预算的可操作性和硬约束。

首先, 预算目标的制定要尽可能符合实际协调一致。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基础工作, 建立企业历史数据库, 搜集主要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有关指标, 使预算指标制定科学合理;而且预算目标要成为体系, 各分、子公司、二级单位的目标要相互协调, 形成有机整体;其次, 预算的编制要细化明确。将预算的制度、责任、指标、定额和费用等各方面细化分解到管理的各个角落与个人, 使他们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过程监控, 以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同时用制度强化预算约束,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制度与程序办事, 坚决杜绝违规操作。

2. 预算考核要落到实处。

建立和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制。把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的各项经济责任数量化、具体化、指标化, 纳入预算控制体系并与薪酬挂钩, 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 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 激励各层次的职工为实现预算目标共同努力。预算考核要落实到位。全面考虑差异出现的原因, 是人为造成的, 还是客观环境使然, 否则, 被考核方过多的强调客观因素对业绩的不利影响, 考核方掺杂个人情感, 戴“有色眼镜”考核, 则会使考核流于形式, 无法达到激励员工共同奋斗的目的。目前有的企业未将预算相关工作完全纳入考核体系, 对超预算和上报预算不执行等情况也未采取全面的考核措施, 从而造成预算“编一套, 做一套”的情况出现, 针对这种情况, 应该有一整套的预算管理考核方案, 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 设定相应考核指标, 如:对收入完成、费用节约、预算编制错误、预算调整次数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考核, 并作为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最大程度控制和缩小“实际数和预算数”的差异, 提高预算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严肃性。

3. 预算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要及时调整预算。

通常, 全面预算一经批准, 在公司内部即具有“法律效力”, 不得随意变更与调整。当遇执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编制基础发生重大改变, 如:组织机构调整、工艺流程变化、市场发生重大波动等, 造成执行过程中发生较大偏差时, 要履行特定程序予以调整变更预算, 以提高预算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但预算调整或变更必须执行严格申报、审批程序。

安钢集团今年在钢铁市场受到重大冲击时, 及时进行了预算调整。一季度结束后, 根据当前市场和生产实际状况, 为保障总体年度财务预算的完成, 对各项生产费用预算重新核定, 其中对生产性可控费用预算平均压缩了20%。在执行一个月后, 预算管理部门又深入各归口管理部门和执行单位进行调研分析和总结, 制定了进一步的管理措施应对市场风险。

4. 重视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经营活动和谐运行的保证, 财务预算控制也主要针对现金预算。对现金及未来可能的现金状况做出适当和连续的评价, 掌握现金的时间流量, 通过加大货款回收、减少付现费用、延迟付款等避免出现现金不足, 对资本性支出项目要坚决贯彻“量入为出, 量力而行”的原则。

5. 利用专业化全面预算管理软件。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 借助先进的专业化预算管理软件, 促进预算的编制和适时控制, 保证企业预算管理目标顺利实现, 并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断深化。

预算执行与控制 篇2

财务预算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总结报告

皇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过

03级会计2班 12-22-2006

D区D24公司财务部张育明

效投资的清理,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预算;三是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保持现金收支平衡和偿债能力,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

六、加强财务风险的预算控制。

防范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预算的重要工作内容,各中央企业在财务预算中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一是加强对外投资、收购兼并、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股票、委托理财、期货(权)及衍生品等投资业务的风险评估和预算控制,并及时跟踪和评测高风险业务的风险水平;二是结合企业现有负债情况与经营业务预算,对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偿债压力的企业,在保证正常业务的情况下,应当压缩金融债务预算规模;三是注重分析担保风险,严格控制担保、抵押等高风险业务的预算规模,不得安排与业务无关的集团外担保预算,对于担保余额占净资产比重超过50%或者发生担保履约责任形成重大损失的企业,原则上不再安排新增担保预算,避免引发新的财务风险。

七、加强对资产质量的预算控制。

一是将资产损失及减值准备等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合理预计资产减值准备,防止出现新的潜亏;二是将逾期担保、逾期债务、不良投资、不良债权等问题的清理和处置作为预算控制的重要内容,积极消化潜亏挂账;三是将清产核资批准企业自行消化的资产损失部分纳入财务预算管理,按规定逐年进行消化;四是在预算中制定账销案存资产的清理目标和清理措施,加大账销案存资产的清理与追索力度。

八、强化财务预算执行监督。

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与考核,落实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一是各中央企业要在预算编制后,切实将财务预算作为指导和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目标和标准,用于控制生产经营全过程;二是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与监督反馈,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组织专门人员及时跟踪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按月度、季度进行预算差异分析,查找责任并提出改进措施;三是根据各预算单位的业务特点与管理重心,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评价制度,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预算的约束与激励作用。

九、按时报送财务预算报告。

各中央企业应在认真做好内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国资委预算管理工作要求,按时向国资委报送反映预算生产经营情况的财务预算报告及相关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不报送或拖延报送财务预算。对无故不按时报送财务预算的企业,国资委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总会计师或企业实际主管预算工作负责人的责任。

十、严格财务预算工作要求。

企业应强化对财务预算的管理与监督,规范运作,以保证财务预算报告的质量。一是企业报送国资委的预算报告应与企业内部预算相一致,严禁两套预算;二是企业必须合理预计未来可能影响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事项,不得蓄意隐瞒;三是企业财务预算报经国资委核准或备案后,不得随意调整,对于预算内出现非预期的重大情况确需调整的,应及时报国资委备案;四是在预算终了,国资委将依据企业财务决算结果,对企业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对企业主要财务预算指标完成值与预算目标偏离的程度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核查和分析结果纳入企业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范围;五是对于预算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将要求其整改,对于企业预算严重脱离实际、各相关预算指标不衔接的,将要求企业重新编制报送财务预算报告。

简析经费预算与执行管理 篇3

[关键词]经费预算;执行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一、概算管理与执行管理的含义

1.预算管理

通过协调,管理者在编制、执行控制以及业绩评价上对计划行为贯彻执行的管理工作进行落实,预算管理主要在实现预期目标所做的协调活动中得到体现。预算管理属于过程控制,其操作是在确定管理工程的标准后进行的,主要目的是纠正偏差。而控制又分为三方面: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在项目投资或生产之前开展的规划和预算工作。事中控制则是对差异行为找出,并对其产生协调和限制作用。而事后控制则是鉴别偏差,及时找出不利影響,并使其得到彻底改善。

2.执行管理

转化财政资源,使财政资源逐渐转变为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产品或过程,执行管理在预算管理中也属于重点内容。我国财政部所指定的预算执行管理方法和指导意见较多,目的在于对结余的资金进行消耗和减少,将预算管理工作前移,制定出年度预算计划,充分考虑预算执行方面的问题。

二、经费预算的现状分析

1.地方单位由于无法充分掌握认识财政预算,且理解深度不够,申报目标模糊,造成财政工作不能持续进行。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过于形式化,导致结果无法符合预期的要求。

2.地方政府部门作为一项系统工作,在地方政府部门一般会由于财政工作的疏忽,使绩效评价工作看的过于简单,实际上,绩效评价并非仅凭财务部门能够完成的,更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报表或财务检查能够将其实现的。绩效评价属于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业务管理、资金使用和工作业绩等。应在相关预算领导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单位内部财务、内审、项目执行单位以及业务股室的共同参与配合完成的一项工作。

3.结合财政收支分类科目,我国经费预算支出主要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方面。一些地方由于资金不足,导致财政预算工作无法实现合理化运行,在财政支出方面,大部分资金会被划分至各项项目开支内,仅有一少部分在公用经费上得到使用,引发执行难的问题出现。编制部门的不精细预算引发支出无法纳入预算范畴内,乱支乱用问题产生,导致严重预算超支问题。甚至一些部门还在预算内将水电费、取暖费等基本支出及编印项目支出包含在内。由严重的资金挪用和占用问题,对财政预算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三、经费预算工作的改善方法

1.加强预算工作的认识。预算工作的开展直接与单位廉政建设产生一定联系,所以要求我们赢对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掌握,使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促进作用。

2.勇于探索,构建完善的财政政策。经费预算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要积极进取,上级财政及业务主管部门在对项目资金进行审核时应进一步明确绩效评价的对象、内容、范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确保绩效评价工作得到协调、规范及有序的进行。预算单位还要进一步将绩效评价基础数据资源整合起来,使绩效评价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得到实现,开发建立财政支出评价项目库、专家库等技术支撑体系。

四、预算执行管理

2014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实施,新预算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加快构建公开透明、全面规范的现代预算制度目标的实现。新预算法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突破,必定会对我国财税体制的深化改革、国家依法治理水平的提升起到法律支撑及保障性作用,也是对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新的支持和基于。相关单位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通过科学编制及执行预算,使预算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强化预算绩效评价,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公共卫生项目执行质量及服务效果。

1.通常情况下,单位的财政预算事每年一月份开始的,一般都是根据上一年的收支情况将本年度的财政预算计划制定出来,该计划在制定的过程中,应对各个细节进行充分考虑,做到充分协商,责任落实到人。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编写。对于单个项目来说,在财政开支上,可能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支出,所以对于特殊项目的特殊要求而言,应作出相应的特定财政预算计划,财务部门在对每个单位所报送的计划进行审核时,应严格开展,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予以批复。

2.每月月初事业单位都应对财务预算进行月报,这就要求主管部门实施严格执行,并与年度计划相结合,通过严格的审核、汇总、分析,将财务预算上报至上级领导。

五、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的几点建议

1.落实财政预算的基础工作:财政预算的基础工作包括预算阻止工作、预算实施方案的制定以及开发和利用各项技术指标。由最高统帅亲自担当财务预算的直接领导,并组建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的主要负责审批、核算及协调各项工作,并要求该委员会所属人员都属于专业人才。

2.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每个过程都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由专门的机构负责,设立监督部门,并按期公开财务。

3.确立切实有效的预算目标,一方面可以构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为鼓励实现目标设定奖励制度,可以构成一种物质的动力,从而激发员工,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作用。

4.在财务预算中,由于人们的预测能力有限,存在较多且复杂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会有战略调整、市场冲突或人事调整等变化产生,在不同程度上使预算无法与单位情况相适应。

六、结语

经费预算管理水平对单位预算管理的成绩和效果产生决定性作用,所以,经费预算管理的加强存在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能够在实践中实现和运用公平公正原则,为单位宏观调控产生有利作用。

参考文献

[1]倪炳锐.对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4).

[2]张虹.基层财政预算执行分析的思考及对策[J].财经界,2010(20).

[3]张雅林.审视事业单位的概念误区[J].中国行政管理,2012(2):22-23.

浅谈钢铁企业的预算执行与控制 篇4

一、预算执行与控制程序

1. 执行监控。

预算经批准下达后, 即具有指令性, 各预算责任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把预算目标的分解、落实、考核等一系列活动都纳入到公司的各种管理活动中, 通过各种管理活动自身的管理控制, 实现预算总体目标。在预算执行中, 必须以预算为标准严格控制, 支出性项目必须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 收入项目务必完成预算, 现金流动必须满足企业日常和长期发展的需要等等, 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2. 差异分析。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和预算完成之后, 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实际与预算的差异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差异分析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和相关条件的变化帮助调控预算合理而顺利地执行;预算完成后的差异分析则可以总结预算完成情况, 帮助评价预算期间工作的好坏, 进而为企业评价激励制度的公平有效提供数据依据。

3. 考评激励。

在完成预算分析后, 应该开始着手预算的考核与评价。“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赏罚分明的奖惩, 才能确保预算管理落到实处。在预算执行结果评估的基础上, 对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进行考核, 肯定成绩, 找出问题, 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如果激励制度不完善, 往往会使考评工作流于形式, 预算指标丧失约束作用, 甚至会使整个预算工作失去应有的功效。

在预算的执行与控制中, 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组织结构、生产经营特点等制定不同的保障措施。安钢集团在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 逐级确保。要求各预算责任单位不折不扣地执行集团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 确保预算控制指标执行到位;同时明确经济责任, 贯彻责权利相结合, 把预算全部纳入考核, 针对不同层次的责任主体实施不同的考核重点, 实施绩效考核, 使预算制度和经济责任制有效的结合起来。 (2) 推行“细节管理”,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 进一步细化财务核算。按照预算费用指标对会计科目进行梳理, 加强预算与核算的结合, 利用公司的信息化系统, 实现业务与财务的统一, 充分发挥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的专业职能, 以各专业业务预算来保总体财务预算实现, 在系统中分别业务职能设置相应的权限, 严格按照预算限额适时管控。 (3) 区别预算项目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手段, 加强对预算指标的管理控制。如:对联产指标做到事前预算, 事中控制, 事后分析、考核;对单纯费用类指标做到事前预算, 事中控制, 事后分析、考核, 达到预算定额的, 停止结算付款;对预算中没有安排, 确属调整、追加事项的, 在未履行程序前, 业务部门不得签定合同, 财务部门不得办理结算付款, 等等。 (4) 实行严格时效的逐级分析制度。每月各业务归口部门对归口管理预算进行分析, 二级预算执行单位对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从业务的、生产的角度分析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预算管理办公室对分析进行汇总最终形成分析报告, 从财务数据表象如销售收入下降, 利润减少, 成本增加等, 沿着预测时的估算路径进行预算分析, 对差异进行分解和细化, 从数据上挖掘到差异的最底层;同时结合业务部门、生产部门的经营分析, 从经营角度寻找产生差异的根源, 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管理方案。 (5) 预算费用执行预警。按照预算指标设定预算费用限额, 分别预算费用指标设定不同的预算预警值, 一般为预算指标的80%—90%, 达到预警范围系统自动报警, 预算管理办公室及时与相关归口管理部门和预算执行单位沟通, 找出原因, 制定措施加强管控, 达到费用预算限额的系统将停止结算付款。

二、加强预算执行与控制的措施

目前, 很多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仍存在着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 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 执行的随意性大, 预算调整权力没有相应的制衡机制, 超预算和无预算的项目可能因为预算调整权的滥用而照样开展, 预算对实际行为的预控作用严重受损;同时由于预算考核制度不够健全, 使预算不能成为企业的硬约束, 失去其拥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的企业只在年终考核预算指标, 又未形成定期或不定期的预算反馈制度, 责任不明确, 成本控制的具体指标难以落实到实处;对预算工作富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影响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针对以上问题, 建议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增强预算的可操作性和硬约束。

首先, 预算目标的制定要尽可能符合实际协调一致。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基础工作, 建立企业历史数据库, 搜集主要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有关指标, 使预算指标制定科学合理, 而且预算目标要成为体系, 各分、子公司、二级单位的目标要相互协调, 形成有机整体;其次, 预算的编制要细化明确。将预算的制度、责任、指标、定额和费用等各方面细化分解到管理的各个角落与个人, 使他们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过程监控, 以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同时用制度强化预算约束,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制度与程序办事, 坚决杜绝违规操作。

2. 预算考核要落到实处。

建立和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制。把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的各项经济责任数量化、具体化、指标化, 纳入预算控制体系并与薪酬挂钩, 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 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 激励各层次的职工为实现预算目标共同努力。预算考核要落实到位。全面考虑差异出现的原因, 是人为造成的, 还是客观环境使然, 否则, 被考核方过多的强调客观因素对业绩的不利影响, 考核方掺杂个人情感, 戴“有色眼镜”考核, 则会使考核流于形式, 无法达到激励员工共同奋斗的目的。

目前有的企业未将预算相关工作完全纳入考核体系, 对超预算和上报预算不执行等情况也未采取全面的考核措施, 从而造成预算“编一套, 做一套”的情况出现, 针对这种情况, 应该有一整套的预算管理考核方案, 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 设定相应考核指标, 如:对收入完成、费用节约、预算编制错误、预算调整次数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考核, 并作为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最大程度控制和缩小“实际数和预算数”的差异, 提高预算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严肃性。

3. 预算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要及时调整预算。

通常, 全面预算一经批准, 在公司内部即具有“法律效力”, 不得随意变更与调整。当遇执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编制基础发生重大改变, 如:组织机构调整、工艺流程变化、市场发生重大波动等, 造成执行过程中发生较大偏差时, 要履行特定程序予以调整变更预算, 以提高预算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但预算调整或变更必须执行严格申报、审批程序。安钢集团今年在钢铁市场受到重大冲击时, 及时进行了预算调整。一季度结束后, 根据当前市场和生产实际状况, 为保障总体年度财务预算的完成, 对各项生产费用预算重新核定, 其中对生产性可控费用预算平均压缩了20%。在执行一个月后, 预算管理部门又深入各归口管理部门和执行单位进行调研分析和总结, 制定了进一步的管理措施应对市场风险。

4. 重视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经营活动和谐运行的保证, 财务预算控制也主要针对现金预算。对现金及未来可能的现金状况做出适当和连续的评价, 掌握现金的时间流量, 通过加大货款回收、减少付现费用、延迟付款等避免出现现金不足, 对资本性支出项目要坚决贯彻“量入为出, 量力而行”的原则。

5. 利用专业化全面预算管理软件。

预算执行与控制 篇5

一、加强钢铁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生产经营计划的科学实施

企业管理人员通过预算分析,能够制订出更加符合企业实际管理和生产状况的计划,并且能促使企业管理人员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保障计划的落实与实现。对于钢铁企业来说,通过预算能够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大多数问题进行预测,从而提前做好事前的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钢铁企业可能会发生的损失。

(二)有助于加强管理者的控制能力

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预算提前了解企业未来某段时间内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基本状况,从而改变自己在管理过程中因缺少信息而造成的被动局面,便于在工作中按照明确的目标实施计划性的管理。在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管理人员在预算执行与落实过程中,应当时刻关注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当发现与预算计划不相符的情况时,必须立刻查明原因并与有关部门协调适时进行调整,以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有助于提升企业各部门的协作能力

钢铁企业想要实施好全面预算,必须要各个部门通力协作、相互配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管理者间的联系紧密度。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者也会为了完成预算目标,各自明确自身在企业中的责任,从而在相互联系时更容易达成共识,减少以后合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摩擦和阻力,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同时,这还有利于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遇到问题时采取更为有效、合适的手段去积极应对。

二、钢铁企业预算执行与控制的主要程序

钢铁企业的预算在编制并审核完成后,就要进入执行与落实环节,但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人为因素、管理因素和市场因素等诸多原因的影响而出现偏差,这时就需要我们采取合理有效的管控制度进行调整。

(一)预算执行的严格监管

企业预算经审批下达之后,便具有较强的指令性,各预算责任部门和企业全员必须深刻认识到预算计划的重要性,同时财务部门也必须认真组织预算计划的执行与落实,将预算详细分解成落实、考核、监管等系统性的管理活动纳入企业管理体系中,通过有效的监督、监管,确保预算计划的顺利执行以及预算目标的科学实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必须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管控,支出性项目必须控制在预算标准之内,而收入性项目必须要达到预算目标或超出预算目标,现金流动也必须要能够满足企业的日常运转和持续发展需求等等,只有从细节着手,一步步去认真落实预算计划,才能最终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预算差异的科学分析

在预算编制完成后和预算落实完成后,存在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那就是预算计划和实际执行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存在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周围环境的变化和相关影响因素作用的差异来进行调控,以确保预算合理的执行并最终实现目标;但预算完成后的差异,就需要我们对整个执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而这一分析过程则可以帮助我们评价预算工作的优劣,甚至还能找出哪个环节存在错误和漏洞,进而为企业公平地进行奖励和激励提供数据支撑。

(三)预算考评和有效激励

预算完成并进行差异分析之后,就应当开始着手预算的考评工作。可以说,考核和激励是预算管理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只有通过科学、全面、公正的考核,并进行赏罚分明的奖惩激励,才能不断促进预算朝着规范化、严谨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评估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时,应当立足于预算执行结果评估的基础上,以肯定取得的成绩和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考评目的,进而制定配套的奖惩制度,以进一步促进预算的顺利完成。如果奖惩制度不够完善,考评工作往往容易失去应有的价值,最终流于形式,同时也会让预算编制和执行失去约束力,预算目标也将失去应有的约束作用,进而影响到整个预算工作的成效。

企业在执行预算及控制过程中,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财务状况及生产经营特点等制定适合自己的保障措施,不能一概而论。笔者所在集团在预算执行与控制中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预算指标层层分级,逐级去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完成。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要求各预算单位责任必须执行集团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务必保障预算计划执行到位;同时划分与明确经济责任,将责任与权力牢牢结合在一起,并逐级进行考核,让预算制度与管理体制、经济责任制有效结合在一起,发挥出更高效用。(2)强化“细节管理”,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将财务管理工作细分化。比如说,可以参照预算指标,对指标所包括的所有会计科目进行梳理,将预算和核算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系统,争取将业务和财务统一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各业务归口部门的管理职能,进而保障企业各预算细分目标的科学实现。(3)根据预算项目性质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以加强对预算的控制。比如说,对联产指标,我们要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及事后分析、考核;而对单纯性的费用类指标,除做好预算控制与分析、考核外,在其达到预算定额时,应立即停止结算付款;对于预算中没有安排的项目,属于追加事项的,在程序没有履行前,业务部门不能签订合同,财务部门也不准办理结算付款,等等。(4)严格按照时效执行逐级分析制度。每个月或每个结合周期,企业各业务归口部门都应对归口预算管理进行分析,要从归口业务、生产的角度去分析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据此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预算管理办公室最终汇总各归口部门的分析报告,并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比如销售收入下降、成本上扬、利润降低等),对预算差异进行细化和分解,并寻找出差异存在的根源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优化方案。(5)预算费用预警制度。在预算编制完成后,预算管理部门和各归口部门应当根据部门的业务特点和性质,设立预算预警值,通常为预算指标的80%~90%,但广告部门、业务部门等日常开支较大的部门,预警值的设置还应当再低一点,一旦达到预警值,系统就应该报警,达到限额的系统还要当即停止结算付款。

三、加强钢铁企业预算执行与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预算的可操作性和约束能力

预算的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约束能力,如果预算目标脱离了实际情况,企业全员便会对预算失去信心,当然也不会再按照既定的预算计划开展工作,预算就会形同虚设,失去了我们编制预算计划的本意。因此,预算目标的制定要基本符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为了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我们要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从建立历史数据库、搜索竞争对手或行业先进企业的相关指标、搜索市场信息并分析市场动态等多个方面着手,确保预算编制所使用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同时,预算的编制还要细化、明确,这样才能保证预算执行过程中,我们能够将预算制度、任务、责任、指标及费用等各方面分解、落实到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和每个责任人肩上,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目标,并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监管效率,进而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和效果。

(二)严格落实预算的考核工作

预算考核的落实成效依赖于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是否健全。所以说,我们想要保障预算考核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就要从建立健全企业经济责任制度着手,将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各项经济责任进行细分,进行数量化、指标化及具体化,并将其纳入预算控制体系和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与责任人的薪酬直接挂钩,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偏差,都应当找到相对应的负责人,以此激励企业全员为实现预算目标而共同努力。与此同时,预算考核想要全面落实到位,还应当考虑预算差异存在的原因,核实其究竟是人为造成的,还是客观环境造成的,避免出现考核不公正、不公平和徇私舞弊等问题,防止考核流于形式的问题发生。

为避免企业预算考核工作出现“编一套,做一套”的弊端,企业应建立起系统性的预算管理考核方案,针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各细节制定出相对应的考核指标。比如说,对预算收入的完成情况、各项费用的节约情况、预算编制中出现的错误次数以及预算执行中出现过失的次数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考核,同时将其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总要组成部分,尽最大努力地去控制与缩小预算和实际间的差异,提高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三)加大现金预算的管理力度

现金流是企业财务和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相应的现金预算也是企业和谐经营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在预算控制时也要加大对现金预算的管理力度。在现金预算编制和执行、控制过程中,企业应当对现金及其未来可能发生的现金状况进行客观、适当和连续性的预测与评价,通过采取加大回收货款的力度、延迟付款或减少付现费用等措施避免企业出现现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在资本性支出项目上,企业一定要秉持“量入为出,量力而为”的基本原则,杜绝盲目投资、孤注一掷等不科学、不理性经济行为的发生。

(四)加快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首先,企业应当加大基础投资,在内部建立起计算机网络、安装统一的管理软件、财务管理系统等。其次,企业应当建立员工培训机制,针对企业管理层、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不同的发展需求,定期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对预算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为预算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基础。最后,企业应当不断借鉴同行业先进企业的预算管理经验,通过不断升级预算管理软件,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控制的适时性,以确保预算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此外,企业还应建立起预算管理信息平台,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性和公开度,让企业全员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中来,为预算管理的高效进行保驾护航。

(五)预算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要及时、规范地调整预算

一般而言,企业预算一旦编制完成,在企业内部便具有了“法律效力”,将不能再随意进行更改或调整。但是,企业经营状况会随市场变化而变化,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环境重大变化或内部结构调整,当预算编制基础发生重大变化时,比如说组织结构大幅调整、市场重大波动或产品更新换代、制造工艺发生重大变革等,再按照原预算计划执行,预算将会出现重大偏差,这时就要按照特定的程序对预算进行变更、调整,以提升预算的可执行性和约束力。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预算变更必须严格按照申报和审批程序进行,丝毫不亚于预算计划的编制,以避免出现重大的纰漏,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四、结语

自国家经贸委所发布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的规范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以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并开始着手布置适合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体制。但想要把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去,还需要企业全体工作人员从预算管理的理念出发,从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细节入手,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才能确保预算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钢铁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也是钢铁企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鉴于此,在参阅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苏钢集团下发的2015年度预算工作通知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主要对加强钢铁企业预算管理的意义和具体执行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钢铁企业,预算管理,执行与控制,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万华.浅析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J].企业导报,2012,(10).

[2]孙玮.大中型钢铁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探折[J].冶金财会,2014,(2).

分析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 篇6

所以, 加强对于预算执行审计的研究分析,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简要分析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成因, 谈谈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的原则以及具体控制措施。

一、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成因

对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风险成因分析, 主要可以从两个大方面进行:

1. 主观原因

(1) 审计的方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现代的审计为了提高其工作效率, 一般都是采取抽样审计, 这样就必然会导致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2) 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不够强。审计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高低直接对审计工作的成效有着重要影响。而部分审计人员没有足够强烈的风险意识, 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也是造成审计的质量水平低, 风险高的重要因素。

2. 客观原因

(1) 由于政府预算所要涉及的范围愈来愈广, 所以预算执行审计的的对象也必然愈来愈多, 要对与日俱增的经济活动进行方方面面的监督, 对于审计工作人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接受预算执行审计的客体, 可能会受到各自利益的驱使, 从而对于审计工作产生抵触感, 不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 乃至于营私舞弊, 提供虚假的信息, 从而破坏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3) 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建设还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环境愈来愈复杂, 法律手段的应用上必然有其欠缺之处, 使得审计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盲区和死角, 造成审计工作的风险。

(4) 预算执行审计的相关机关机构的权力毕竟有限, 在审计工作的实际操作中, 不论是从组织上还是职能上, 都容易受到各级政府的制约, 从而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客观性。

二、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的原则

1.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进行预算执行审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于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风险控制有着最直接、最关键的影响, 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风险控制成效直接取决于执行决策以及程序, 还有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因此, 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应当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合理整合审计工作的人力资源,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以及风险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的风险控制原则。

2. 严格根据相关制度进行预算执行审计的风险控制

进行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人员也是有限理性的经纪人, 所以在进行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就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偏差, 故而必须严格运用相关制度去控制、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 才能够真的降低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风险。比如说, 建立起完善的预算执行审计的责任追究机制、风险控制制度、质量的复核体系等等。

三、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的措施

1. 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的适应性

对于预算执行审计的风险控制, 必须要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的适应性, 具体应当从政府的采购、各部门的预算以及转移支付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1) 加强政府对于采购审计的力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审计相关机构应当对于政府的采购工作进行监督审计, 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为加强对于提出采购需求的相关政府行政部门或单位的审计力度, 以确保其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符合其发展需求;其二, 为加强对于政府的采购中心的监督审计, 掌握其在采购过程中的财务收支情况, 并进行认真核算, 确保其真实性。

(2) 夯实各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对于各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 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1) 根据效益审计的实际情况, 把各部门预算执行的资金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细化, 并使其效益观念进一步强化, 从而加强对于其财政资金的管理。 (2) 突出对于各个部门预算的财务总体状况以及财政收支的全部情况的重点审计工作, 重点关注财政资金的流向延伸审计工作, 并及时对于各种违纪行为的处置。 (3) 完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 以确保审计的深度和范围, 使得个部门审计工作的基础更为夯实, 从而降低审计的风险。

(3) 规范转移支付的行为。对于转移支付的规范行为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个是要注意加强转移支付的透明度以及合理性, 从而提高整个审计系统关于财政转移支付方面的审核能力;另一方面, 是要通过对于转移支付具体审计情况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2. 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的独立性

财政的预算执行审计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预算执行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在实际工作操作中, 容易受到各级政府的制约。目前, 我国对于审计工作体制的相关规定是双重领导的模式, 故而要真正避免该体制所带来的问题, 可以从机构的独立性、经费的独立性以及人员的独立性进行分析研究, 并得出相应对策:

(1) 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审计工作应当认清自己的工作性质和权责, 并与其他政府部门明确区分开来, 可以适当的穿插垂直管理在审计机构中, 以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

(2) 提高审计经费的独立性。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相当繁杂, 也需要庞大的审计经费。故而为了使得审计机构能够更好的的实行其监督审核的职责, 必须在制度层面上, 加强其审计经费的独立性, 我国目前还没有对此作出相应的规定, 但是从其工作职能的特殊性, 应当将其纳入本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中。

(3) 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预算执行审计的相关工作人员不应当与被审计的部门单位存在任何的经济利害关系, 才能够依法开展相关的工作。另一方面, 也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训练, 提高其综合素质, 强化其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 才能真正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欧阳华生, 刘雨, 肖霞.我国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分析:特征与启示.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 (2) .

浅谈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控制 篇7

(一) 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实施预算执行控制的基础

明确目标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引导, 即引导企业的各项活动按预定的轨道运行, 防止出现偏差;二是激励, 即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 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企业或高校发展的方向, 预算管理是使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 执行控制是实现目标的保障, 所以高校实施预算控制要以明确的发展目标为基础, 在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实施预算控制。

(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预算执行控制的前提

预算控制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 只有全体员工都能积极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 并且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制定的预算才易于被责任主体和员工所接受, 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才有可靠的群众基础, 才有利于预算目标的达成, 进而顺利的完成高校的发展目标, 所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预算执行控制的前提。

(三) 顺畅的信息沟通是实施预算执行控制的保障

预算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 要确保财务预算的贯彻实施, 必须对各部门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控,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为此, 必须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体系, 要求它不仅能由下至上反馈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 也能由上至下传输调整预算偏差的要求, 做到下情上报, 上情下达。信息传输及时, 传输信息真实, 并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审查机构和责任制度。顺畅的信息沟通, 在实际与预算标准出现差异时, 不仅能及时记录下来, 而且还能将信息及时的传输出去便于各责任部门对差异出现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以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高校预算执行控制的原则

(一) 在执行预算过程中采取适时控制的原则

适时控制是指对活动的偏差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得到纠正。高校预算管理过程中, 各部门之间联系紧密, 某一部门出现偏差就会影响多个部门, 只有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偏差, 才能避免偏差的扩大, 防止不利影响的扩散。

(二) 在执行预算过程中采取适度控制的原则

适度控制是指对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在高校预算管理过程中提高预算管理控制可以避免或及时纠正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 有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 但控制过度可能会束缚被控制者, 影响被控制者的积极性同时会增加控制费用。

(三) 在执行预算过程中采取重点项目重点控制的原则

预算管理工作纷繁复杂, 对预算管理活动进行全面控制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选择控制重点既能节约控制成本, 又可以将精力用于重要事项的控制, 提高控制的效果。

(四) 在执行预算过程中采取弹性控制的原则

预算控制不能绝对化, 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高校在实施预算过程中, 经常会有不可预见的事情发生, 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预算进行控制已不现实, 弹性控制可以使预算控制系统适应不同情况, 发挥控制作用。

三、高校预算执行控制的加强途径

(一) 细化预算指标

将年度预算从内容上、时间上详细分解, 便于各部门执行预算以及控制预算。从内容上, 预算一经批复下达, 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 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 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从时间上, 将年度预算细分为季度预算或是月度预算, 通过分期预算控制实现年度预算目标。细化预算指标不仅有利于控制某些部门突击花钱的现象, 使实际工作按照预定的轨道正常运行, 还有利于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发现问题, 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对预算的执行实施控制。

(二) 建立预算执行制度

一是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内部报告制度。高校内部要建立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制度, 详细规定报告的种类、形式、格式、内容, 以及报送的时间和部门。在不同管理层次上, 内部报告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如高校的预算执行部门应定期将内部预算执行情况以报告的形式报送给预算管理部门, 该报告应详细说明该部门的预算与实际有无差异, 产生差异的原因, 如何改进。预算管理部门根据各预算执行部门的报告将预算执行情况汇总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 以便使高校领导层及时掌握全校预算执行情况, 对产生的问题及时找出应对措施, 以便使预算按照正常轨道运行。所以最低层次的报告应当最为详细;随着层次的升高, 报告内容应以概括的形式来表现。通过内部报告, 使不同层次的责任人及时掌握预算执行动态及结果。二是建立预算执行预警机制, 学校预算管理部门应科学地选择预警指标, 确定合理的预警范围, 通过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以便各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三是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明确规定各部门的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审批人员的权限及责任。建立严格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是强化内部会计控制不可缺少的措施。

(三) 加强内部预算执行审计监督

预算执行审计是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高校审计部门应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各职能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 包括预算责任是否明确, 预算的执行是否出现偏差, 各部门的财务收支是否合规, 预算信息反馈与沟通是否及时等, 并将审计的结果及时上报给部门负责人及预算管理委员会, 使各部门的责任人及时了解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 提高各部门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 规范财务操作。

(四) 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学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探析 篇8

一、高校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 审前准备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控制的关键点之一是做好审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要针对预算执行审计的特征, 制定出一个与预算执行目标相配套的审计方案, 选择审计的方法和步骤, 对各类审前调查表进行合理的设计, 使审计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第二, 审前准备要遵循“全面审计, 突出重点”的原则, 使对预算执行的审计覆盖到预算编制、执行、调整与考评的整个流程中去, 并通过足够的审前调查, 及时的掌握预算执行中的重点问题, 为审计实施打好基础;第三, 选择好适当的审计调查方法, 做好审计调查资料的记录工作。只有做好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审前准备工作, 才能保证审计目标明确、范围恰当、程序合理、方法可行, 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

(二) 审计实施

审计实施是指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进行财务收支项目实质性审查, 进而取得审计证据,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和作出审计评价等, 也就是说, 审计实施阶段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协调配合的过程,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 检查现金、有价证券和实物, 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延伸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 即审计人员自身实施审查与取证的过程。这个阶段在整个审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审计人员的任何一点疏忽, 均有可能增加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成本, 甚至造成整个审计项目的失败。

在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实施阶段中, 审计收入和支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要审收入预算口径是否全面, 预算管理中是否包括了全部收入形式;另一方面, 对收入的合法性进行审核, 审核收费项目、范围、标准是否合规, 看是否存在随意扩大收入范围, 是否有虚列开支、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的现象发生;最后, 要看预算支出的会计核算是否合规, 往来款项是否能够及时的清理, 是否存在个人长期占用资金的问题发生。

(三) 审计报告

首先, 审计报告要保证要素完整、内容齐全、层次分明, 审计的内容要包括审计决定书、意见书、移送处理书等内容;其次, 审计报告的撰写要与审计的方案相对照, 以审计底稿为撰写审计报告的基础和依据, 做到事实清楚, 意见客观公正;再次, 审计问题定性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了审计报告的结论是否能够让人信服, 问题的设定要按照高校的审计原则和规章制度的要求, 不能回避矛盾和意见, 也不能为了迎合领导的要求, 随意夸大问题等;最后, 审计报告应该针对审计问题给出审计意见, 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

二、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现状

(一) 复合型审计人才匮乏

目前, 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存在着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并且一些审计人员的专业面比较狭窄, 大部分的审计人员只是熟悉本专业的知识, 而在经济、金融、计算机等方面就比较欠缺;此外, 有些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感, 对数据的审核不够严格, 做出的审计报告千篇一律。这些不仅导致了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效率较低, 也严重影响了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

(二) 缺乏统一衡量标准

在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尚未形成内部审计管理体系, 没有根据预算执行审计的具体控制内容和关键质量的控制点进行明确的规定, 导致了审计目标模糊、审计意识淡薄, 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形式化现象严重。现阶段我国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主要是参照内部审计法规中有关审计程序、责任以及文本的要求进行的考核, 在预算绩效审计方面, 并没有对预算绩效审计实施的程序、报告内容、审计结论、成果转化等内容进行规定, 在质量控制方面没有规范的指导, 这就导致了对预算执行审计没有统一衡量的标准, 预算执行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三) 审计手段有待优化

信息化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越来越多的被应用, 大部分的高校的财务工作都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势必会对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提出新的要求, 要适应财务管理手段的要求, 但是从实际上看审计的方法手段还停留在人工审计阶段, 计算机仅仅用来进行财务数据的导入, 审计技术相对于落后;审计也还停留在查错纠弊的阶段, 是一种定位事后审计方式, 在实施的过程中偏重于对会计科目的核算, 缺乏对预算执行的效益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

三、提高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首先, 要明确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 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确立审计的重点, 通过对预算执行审计进行合法性和真实性的评价, 对经费的使用收益和支出进行检查, 控制好预算的支出情况, 及时的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并及时的找出原因和对策。

其次, 强化审计前准备、审计前调查、审计风险评估等重要性环节, 只有做好事前的准备和分析, 才能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调查审计中所涉及的具体情况, 主要包括了:所属单位预算编制、批复和调整情况、预算收入和支出情况等。

再次, 对审计人员进行监督。监督的对象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审计组内人员, 主要是指审计组长或者授权人, 另一种是审计组外人员, 主要是指审计部门质量检查人和负责人。

(二) 提高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我国大多数高校中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不能够很好的完成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 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第一, 从录用审计人员的源头出发, 提高高校审计人员的准入限制, 录用前进行严格的筛选, 从源头上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第二, 高校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力度, 采取在职培训、岗位练兵、短期培训、脱产进修等方式, 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使其在提升专业技术的同时增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素质;第三, 高校要适应时代的需要, 要将审计工作向电算化方向转变, 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第四, 要定期的对审计人员进行考核, 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工作内容等, 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奖罚制度, 实行优胜劣汰制度, 鼓励审计人员不断学习。只有通过提高高校审计人员的能力, 才能不断提升高校审计队伍的素质, 这样才能为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打好基础, 将预算执行审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三) 创新预算执行审计技术与方法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审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是必然趋势, 因此为了提升高校预算执行审计质量, 就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 转变原来的审计方式, 向以计算机审计为主导和远程审计的方式转变, 建立审计信息化平台, 积极的引入ERP系统, 及时的对预算执行审计进行监督, 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

(四) 健全预算管理体制, 提升预算执行审计质量

高校要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 就要加强预算审计工作, 通过预算健全预算管理体制, 以规范预算管理体制, 例如要建立由校长直接领导, 财务人员、审计人员以及各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学校预算管理体制, 在高校全体预算管理机构人员的相互配合下, 使预算执行审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同时, 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与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相关的制度, 明确工作中的各项职责, 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并辅以奖惩制度。这样既提升了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 又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有利于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开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 其中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水平, 高校的管理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采用一定的对策提升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我国高校长期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国家和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同时也加大了对高校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关注, 从高校实际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来看, 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影响了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效果, 文章从高校预算执行审计质量的基本概念出发, 分析了高校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 提出了几点完善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张铁宏.强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实施财务预算过程控制[J].会计师, 2012 (03) .

[2]籍吉生.国家审计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的路径探析[J].审计研究, 2013 (05) .

[3]赵楠.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 (09) .

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管理控制探讨 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管理对策

1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事业单位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经费的投入也在大幅度增加。国家投入大量的财政经费,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益和效果,进而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能够解决科技医疗难题造福民生。事业单位的财政经费不仅关乎国家财产的安全,更关乎民生大计,不允许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目前预算执行是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预算执行效果不理想严重危害事业单位的发展。预算执行不到位会导致资金浪费或是被闲置,结余资金被收回甚至导致下年经费减少,事业单位的行政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影响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是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发展我国科教文卫事业的重要保障。由于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比较简单,很多学者并不重视对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研究,对事业单位资金预算执行问题研究较少。我国事业单位数量众多,涉及的领域较广,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率,加强预算执行的管理控制对于当前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2. 1预算执行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用整体规划和动态控制的管理办法来调动全员参与,上至单位领导下至基层工作人员都要参与预算执行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领导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才能带动基层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否则就会导致执行不力。从目前来看,我国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不力一方面是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的关注度不够,领导对其不够重视,不仅没有起到带头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给预算执行带来无形的压力; 另一方面是预算管理人员对预算执行管理的意识不强,预算工作有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要预算管理人员的参与,如果预算管理人员不重视预算执行管理,就会造成执行与预算编制脱节,无论预算编制有多么完美,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资金的约束都无从谈起。

2. 2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事业单位缺乏严格的预算执行授权和审批制度。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资金应该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才能使用,但是在实际业务往来中,对预算资金的支付控制并不是很严格,除了正常业务外,一些非常规事项只要主管领导批准即可,导致我国事业单位预算超支严重,威胁到国家财产安全。第二,我国事业单位缺乏对预算执行的分析机制。预算编制完成后,为确保预算执行严格执行,必须要对预算执行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加强预算执行的力度。第三,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脱节。预算编制是由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编制,预算执行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共同完成,由于分工不同,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与执行会存在差异,造成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脱节, 事业单位经费支出超支或结余超出预算过多。

2. 3预算执行进度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于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预算执行的认识不到位,预算执行的责任无人问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资金浪费严重,原因主要有几点: 第一,预算执行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认为预算编制是由财务部门完成的,预算的执行责任也应该由财务部门承担。事实并非如此,除了财务部门负责资金的支付进度外,业务部门和项目部门对财务预算执行也有重要作用,也应该承担预算执行责任,增强预算执行意识。第二,预算执行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管理。由于预算执行涉及多个部门,财务部门无法单方面管理,应该从不同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管理机构负责预算执行的管理。第三,考核监督机制不完善。事业单位缺乏对预算管理的监督考核,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预算执行工作的开展不尽如人意,建立公平公正的监督考核机制是提高预算执行水平的重要内容。

3加强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管理对策

3. 1增强预算执行管理意识,提高预算执行能力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涉及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由于单位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对预算执行的认识不到位,使事业单位自上而下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预算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因此,事业单位在今后的预算管理中要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增强预算执行意识,提高预算执行能力。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要自上而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提高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了解预算管理各个阶段的工作和面临的问题,找到以后预算管理的重点和方向,还要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和动员会议,使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较高的认识和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定期组织各部门参加预算执行推进会议,及时解决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做到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共同推进预算执行工作的开展。

3. 2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促进预算执行规范进行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首先要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严谨的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规范进行的前提。要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组织,适当延长预算编制的周期,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改变严预算、松追加的分配观念,对于追加经费也要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其次,要加强预算执行授权的管理和规范审批制度。在预算执行工作涉及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要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找到自身在预算管理中的位置,同时制定严格的审批授权制度,严格按制度执行,确保预算执行规范有序的进行。最后,建立健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机制,及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解决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将解决问题后的效果纳入绩效考核,对有关负责人实施奖惩,带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 3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对预算执行实施监督能够更好地保证事业单位资金的规范高效使用,也是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强化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加强对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实施监督。首先,加强对人员经费支出的监督。人员经费支出是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不得随意挪用,在经费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是预算执行监督和控制的重要领域。其次,要加强对项目经费的控制、项目经费是预算执行监督的重要内容,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比较模糊,对于项目经费支出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审批,从源头上杜绝经费的超支浪费。最后,对于专项项目经费要特别监督。建立完善的专项项目经费管理机制,对专项项目经费实施监督和跟踪反馈,及时发现与项目无关的不合理支出,保证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规范高效。

3. 4实施预算执行责任制,加强预算执行绩效考核

上一篇:喀什市畜牧业发展对策下一篇:我国财务会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