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K

2024-10-07

血清CK(共4篇)

血清CK 篇1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 研究了牛蒡子对训练大鼠运动能力和自由基防御体系的影响。实验将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成三组, 安静组, 训练组和训练服药组。各组大鼠自由摄入水和基础饲料。训练服药组每天灌服一次牛蒡子的乙醇提取物牛蒡甙。训练组和训练服药组经过跑台试验后, 测定HDL、CK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牛蒡子能降低机体血清HDL、CK酶的活性, 从而提高运动大鼠的抗疲劳能力。因此推断将牛蒡子作为新型运动补剂可以为运动健儿创造辉煌成绩提供帮助。

关键词:牛蒡子,自由基,乳酸脱氢酶 (LDH) ,肌酸激酶 (CK) ,活性

牛蒡子始载于《名医别录》, 原名恶实, 别名鼠粘子, 来源于菊科2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属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 为常用中药。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具有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等功效, 民间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坏血症等。牛蒡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且毒性低安全范围广, 药源丰富, 因此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牛蒡中含有L-牛蒡酚、异牛蒡酚等酸性物质, 易被乙醇提取, 这些物质极易失去H2, 和氧自由基生成稳定的酚氧自由基。而在大强度耐力运动中, 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所以探讨牛蒡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但是目前国内外对牛蒡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少见报道, 所以我们建立运动动物模型, 立题研究补充牛蒡对运动大鼠运动能力及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为牛蒡用于运动补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自由基也称游离基, 指外层轨道含有不对称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不断产生着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通常都立即被分解掉, 当自由基的生成和分解之间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不致对人体造成危害。只有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当自由基生产过多, 超过机体的分解能力, 导致体内的积聚过多时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

一、实验对象与方法

实验选用两月龄雄性大鼠24只, 体重180g-220g, 适应性饲养3d并筛选出异常鼠, 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 (A) , 大强度训练组 (B) 和训练服药组 (C) 。按实验组分笼饲养, 室温为25.45±0.72℃, 湿度为58.92±1.77%﹪, 照明随同自然变化。A组安静饲养, 自由饮食摄水;B组和C组于动物跑台上先进行5周的适应性训练, 然后进行2周大强度耐力训练, 适应性训练期间每天训练20min, 每周5d, 坡度为0, 跑速每周递增。强化训练期间每天训练30min, 每周7d, 坡度为0, 速度为35m/min, 共2周。第8周第1d称重后, 麻醉并用眼眶采血, 制备血清, 同时采全血测血红蛋白。

牛蒡的提取方法与大鼠的给药剂量。。提取方法:将牛蒡子放入煲内, 加入清水浸满药面, 浸泡半小时;用猛火煎至沸腾1~3分钟后收至小火, 再煎20~30分钟使之浓缩滤渣倒入杯内。一次将药物煎好后, 可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 以便药效均衡。1000 g牛蒡子制成200ml水提液, 服药组每只大鼠在运动前3小时每日予0.5ml药液。

二、实验结果

注:△△与安静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与训练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从表中可以看出, 运动组LDH与安静组相比, 明显升高 (p<0.01) , 牛蒡子组降低这一升高的趋势 (p<0.01) 。运动组CK与安静组相比, 明显升高 (p<0.01) , 牛蒡子组降低这一升高的趋势 (p<0.01) 。

三、分析与结论

CK约90%存在于骨骼肌, 是由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正常情况下, 肌细胞膜结构完整, CK很少透出细胞膜, 故血清中CK活性很低。剧烈运动后, 肌膜的结构受到影响, 而有一定程度地损伤, CK就会渗出肌膜, 使血清CK可升高许多倍。血清CK指标可反映机体运动损伤情况。LDH在肾脏、骨骼肌、肝脏和心脏等器官中广泛存在, 定位于细胞胞浆中, 是无氧代谢的标志酶。大强度运动时, 机体乳酸供能系统发生障碍, 肾脏、骨骼肌、肝脏及心肌的无氧氧化能力减弱, LDH大量逸出细胞也反映了过度训练对机体组织的损伤情况。本实验显示了牛蒡子的大鼠血清LDH、CK明显低于运动对照组。牛蒡子对肌细胞膜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就是牛蒡子消除了一定量的、由于运动引起的过剩自由基, 使得这些过剩的自由基对肌细胞膜通透性的负面作用减少, 从而达到保护肌细胞膜, 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 减轻了大强度耐力运动对大鼠肝脏、心肌、骨骼肌、肾脏等组织细胞的损伤。

参考文献

[1]颜正华: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89

[2]李家实贾敏如等: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 1996, 5:453~454

[3]王·额尔敦包景荣等:希伯—乌布斯.内蒙古蒙药材标准[M].1987, 377

[4]张蕴琨冯炜权: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时某些生化变化[J].体育科学, 1994, 14 (3) :72~26, 84

[5]田振军熊正英:过度训练对大鼠心肌局部CK、AST及其同功酶和SOD、LDH活性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9, 2 (24) , 38-40big mouse's liver, cardiac muscle, skeleton skin, kidney, etc

血清CK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血清CK-MB异常新生儿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新生儿血清CK-MB异常的诊断标准[2], 血清CK-MB升高, 部分患者伴有CK增高。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 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8例, 胎龄 (34.2±3.6) 周, 早产10例;治疗组中男25例, 女17例, 胎龄 (34.6±3.4) 周, 早产11例。排除出生史不详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及接受其他药物治疗患者, 所有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性别、年龄、胎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对比。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给予患者0.16 g/ (kg·d) 的果糖二磷酸钠静脉滴注, 1次/d;治疗组采用左卡尼汀治疗:给予患者0.15 g/ (kg·d) 的左卡尼汀注射液静脉滴注, 1次/d, 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周为1个疗程。

1.2.2 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3 m L静脉血液, 以3 000转/min离心5 min, 分离血清, 通过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CK-MB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清CK-MB水平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血清CK-MB水平降至<60 U/L, 各项体征正常[3];有效:患者血清CK-MB水平显著下降但未达到显效水平, 有哭闹现象;无效:患者血清CK-MB水平无变化, 哭闹现象严重。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血清CK-MB水平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K-MB水平均有下降, 且治疗组患者血清CK-MB水平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心肌损害是临床中常见病症, 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经生化检查显示CK、CK-MB的升高, 引发新生儿出现心肌损害的因素较多,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围生期窒息及休克症状, 会使得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以及再灌注损伤现象。临床诊断新生儿心肌损害的主要指标为血清CK-MB水平, 常用方法为免疫抑制法, 通过对血清CK-MB水平的检测, 测定其蛋白浓度, 避免活性测定中可能出现的干扰, 敏感性和准确性高, 测定时间短, 被国内外各大医疗机构广泛应用。左卡尼汀属于哺乳动物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内源性物质, 能够提高脂类代谢能力, 对中等长链脂肪酸和脂肪酸过氧化物酶具有氧化作用[4], 能够改善过高辅酶A所具有的毒性, 改善血中氨水平。另外, 左卡尼汀对心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可提高脂肪酸氧化代谢水平, 对细胞内钙超载产生抑制作用, 减少细胞内钠离子数量, 用于治疗新生儿血清CK-MB异常疗效显著。为进一步研究左卡尼汀对新生儿血清CK-MB异常的治疗效果, 我院选取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患者治疗后血清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而言之, 采用左卡尼汀治疗新生儿血清CK-MB异常, 能够有效保护心肌功能, 降低血清CK-MB水平, 治疗效果良好, 应用价值高。

摘要: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治疗新生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血清CK-MB异常新生儿患者8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 治疗组采用左卡尼汀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血清CK-M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K-MB水平均有下降, 且治疗组患者血清CK-MB水平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左卡尼汀治疗新生儿血清CK-MB异常,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K-MB水平, 改善心肌损伤, 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新生儿,血清CK-MB异常,左卡尼汀,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龚享锋, 周慧梅, 曾今恒.胎膜早破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15) :2504-2506.

[2]曹亚芹, 董玉斌, 郭秋芬, 等.颅内出血足月新生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水平的动态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 (3) :244-246.

[3]吴起武.214例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3) :3563-3564.

血清CK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AMI组,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38~79岁,平均(62.5±10.9)岁。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39~80岁,平均(63.7±11.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纳入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制订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AMI的诊断标准;发病后2 h内入院。

1.2.2 排除标准

伴有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疾病。

1.3 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12 h内采集静脉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出现典型胸痛症状后2、4、8 h采集静脉血。将收集的血液标本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得血清备用。血清hs-CRP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血清c Tn I、Myo及CK-MB的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ini vidas-IDAS全自动免疫荧光酶标仪进行检测,试剂均由原公司提供,检测原理为酶免疫夹心分析方法与荧光检测相结合。所有检测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进行。

1.4 参考数值

血清hs-CRP的参考值为0~10 mg/L;c Tn I的参考值为0~0.04μg/L;CK-MB的参考值为0.3~4.0μg/L及Myo的参考值为1.5~70.0μg/L[3]。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中各项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c Tn I、Myo及CK-M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1、10.25、14.19、4.35,P<0.01或P<0.05)。见表1。

2.2 四种标志物在AMI患者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

AMI患者的血清hs-CRP的敏感性较c Tn I、Myo及CK-MB均高,但是其特异性最低;而c Tn I的特异性为最高。见表2。

2.3 AMI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清hs-CRP、c Tn I、Myo及CK-MB检测

AMI患者2、4、8 h血清hs-CRP、c Tn I及CK-MB逐渐升高,而Myo于4 h左右达到最高峰后逐渐降低。见表3。

3 讨论

AMI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病死率较高[4],其诊断主要依靠各种心肌酶,如hs-CRP、c Tn I、Myo及CK-MB等。

hs-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5],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较高,但是其特异性不高已不足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危险。c Tn I是心肌细胞上的一种调节蛋白,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特异性,当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c Tn I迅速释放到血液中[6],是一种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Myo是一种氧结合血红素蛋白,在心肌中的含量比较丰富,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1 h后即可明显升高,4~12 h达到高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良好指标。CK-MB主要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发作后4~6 h后开始升高,12~36 h达峰值,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

本研究中笔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c Tn I、Myo及CK-MB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AMI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s-CRP、c Tn I、Myo及CK-M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1、10.25、14.19、4.35,P<0.01或P<0.05)。AMI患者的血清hs-CRP的敏感性较c Tn I、Myo及CK-MB均高,但是其特异性最低;而c Tn I的特异性为最高。AMI患者2、4、8 h血清hs-CRP、c Tn I及CK-MB逐渐升高,而Myo于4 h左右达到最高峰后逐渐降低。本研究的结果与以往的有关研究结果相符合[7,8]。

综上所述,血清hs-CRP、c Tn I、Myo及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均有较高的表达,其中c Tn I及CK-MB达峰时间最短,c Tn I的特异性最高,血清hs-CRP、c Tn I、Myo及CK-MB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解福英,信红霞.肌钙蛋白Ι、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29(4):287-289.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3]叶晓云.血清中hs-CRP、cTnI、Myo及CK-M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86-87.

[4]李爱凤,李卫红,刘海宁,等.心肌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24):7-9.

[5]Hoffmeister HM,Ehlers R,Buttcher E,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mi-normyo-cardial damage and inflammatory acute-phase reaction in acutecoronary syndrome[J].J Thromb Thrombolysis,2003,15(1):33-39.

[6]Yeh ET,Willerson JT.Coming of age of C-reactive protein:using in-flammation markers in cardiology[J].Circulation,2003,107(3):370-371.

[7]盛明江.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J].中国医刊,2011,46(5):64-65.

血清CK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治疗的68例AMI病例, 男性56例, 女性12例, 年龄38~92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有关AMI的诊断标准。

1.2 检测方法

分别于起病后每隔6h抽取患者肘静脉血, 检测CK-Mb, CK Myo, cTnI。采用美国强生公司VITRQS5.1FS生化分析仪及试剂干化学法检测CK-Mb、CK;美国BIOSITE Triage心衰/心梗检测仪, 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cTnI, Myo。

1.3 统计分析

计算CK-Mb/CK比值, 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两样本均数间T检验, χ2检验。

2 结果

2.1 各时间段CK-Mb/CK差别的统计学分析

AMI起病24h内CK-Mb/CK为0.11±0.07, 由表1可见, AMI后第一个6h内CK-Mb/CK比值与之后各时间段内CK-Mb/CK比值间差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而6h后各时间段CK-Mb/CK比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2 AMI 6h内CK-Mb/CK>10%, Myo, cTnI阳性率比较

由表2可见, 6h内Myo, CK-Mb/CK>10%及cTnI三者阳性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肌坏死后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丧失, 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弥散到细胞间质, 然后进入淋巴管和心肌微血管。在周围血液中可以检测到这些大分子物质, 如CK-Mb, CK, cTnI, Myo, 并成为临床诊断AMI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这些物质在心肌中的浓度及分子大小不同, 其释放入血的量及速度也不相同。

CK-Mb是目前公认的早期诊断AMI的灵敏指标, 其准确性高于心电图, 但在骨骼肌疾病、肾功能衰竭及标本溶血时CK-Mb也会升高.成人心脏中CK-Mb占CK总活性的15%。[1]本组急性心肌梗死起病24h内CK-Mb/CK比值与成年人心脏中CK-Mb/CK比值近似, 提示心肌梗死时, 细胞内CK-Mb、CK等比例释放入血.有文献报告CK-Mb/CK比值在4%~25%, 可判定为急性心肌梗死。[2]本组资料结果与之一致。当CK-Mb升高时, 为进一步排除非AMI疾病引起的可能, 可参考CK-Mb/CK比值进行鉴别。

同时我们观察了急性心肌梗死病初24h内每隔6hCK-Mb CK比值变化, 发现最初的6h内CK-Mb/CK比值显著高于之后的每个6h, 并且标准差也较大, 提示在心梗后最初的6h内CK-Mb/CK比值的变异较大, CK-Mb/CK比值为0.14±0.11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AMI提供依据。从本组资料看, AMI起病最初的6小时内Myo阳性率为91%, 为CK-Mb/CK, Myo, cTnI3项指标中阳性率最高的一个, 这与Myo的分布及特性有关, Myo是一种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的低分子血红素蛋白, 它从梗死心肌中的释放速度快于CK-Mb、cTnI, 持续时间短 (小于24h) , 缺乏心肌特异性, 不能单独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但作为阴性排除诊断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cTnI心肌特异性高, 分子量为37KD, 在发病后出现较早 (3~12h) , 持续时间长 (4~10d) , 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3]。CK-Mb/CK的阳性率低于Myo, 高于cTnI, 不失为一项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AMI的实用指标。

参考文献

[1]赫斯特.心脏病学手册[K].第10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32.

[2]王永锋, 田宇, 刘海楠.肌酸激酶同工酶2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 (13) :813~814.

上一篇:进行概念教学下一篇:良好反思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