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殖健康调查报告(精选12篇)
农村生殖健康调查报告 篇1
生殖健康是指包括生殖系统及其功能以及生殖过程中所涉及的一所有事宜, 它不仅仅是说没有疾病, 还要求身体、精神等方面处于健康的状态。生殖健康是说人们可以有满意并且安全的性生活, 有生育的能力, 并且可以自由决定是否生育以及何时生育等。按照上面所讲的生殖健康的定义, 生殖保健的含义是指用来预防和解决生殖健康问题有利于生殖健康的各种技能、方法和服务, 它还包括性健康, 它的目的是增进个人和生活的关系, 而不仅仅是赫尔性传播疾病以及生殖有关的咨询和保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农村随机抽样2000人, 其中男性1000人, 女性1000人, 将男性组定为A组, 女性组定为B组。其中男性年龄为20~45岁, 平均27.3岁, 女性年龄19~43岁, 平均25.8岁。
1.2 方法
对A租和B组分别进行男科和妇科检查, 记录他们的各自的生殖健康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A组调查情况
A组经过男科检查, 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17.8%的男性患有前列腺炎, 15.4%的男性患有泌尿生殖感染, 10.1%的男性患有前列腺增生及性功能障碍, 30.9%的男性患有包皮过长或包茎, 9.8%的男性患有不育症。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在农村男性生殖疾病的患病率还是比较高的。
2.2 B组调查结果
B组经过妇科检查, 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22.7%的女性患有宫颈炎, 9.3%的女性患有阴道炎, 10.7%的女性患有盆腔炎, 1.3%的女性患有子宫积瘤, 0.2%的女性患有子宫内膜异位, 1.2%的女性患有卵巢囊肿, 7.8%的女性患有乳腺疾病。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在农村女性生殖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2.3 A、B2组治疗情况调查
A、B2组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 有1105名调查对象在健康出现问题时会选择到乡镇以上卫生机构就诊, 占调查人数的55.3%, 其中57.3%女性和53.2%的男性, 会选择乡镇以上卫生机构就诊。有6.7%的对象选择能拖就拖, 其中5.6%的女性和7.7%的男性作出这一选择。11.9%的调查者选择村卫生室进行就诊, 其中12.3%的女性和11.4%的女性会选择村卫生室。选择自己在家治疗的人数达到18.1%, 其中17.4%的女性和18.7%的男性会作出这一选择。此次调查中, 发现农村人口生殖健康疾病患病率较高, 但患病后就诊率很低, 相当部分人在患病后没有进行正规的治疗。
3 讨论
当前影响农村人口生殖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缺乏健康常, 预防保健意识薄弱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 人们健康意识非常薄弱, 很多人只有不舒服才去检查或者从来都不去检查, 这样往往会错过很多最佳治疗的时间。很多受访者认为自己没有患病, 而实际情况是检查出的患病率很高。此外, 还有很多人缺乏生殖疾病的常识, 缺乏基本的保健意识, 不注意个人卫生以及性卫生等, 特别是一些已婚人员, 他们没有夫妻共同治疗的意识, 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和病情反复等。
3.2 经济生活条件差
在调查中, 发现很多的受访对象认为“没钱看病”是影响农村人口生殖健康的最主要问题, 人们有病不治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省钱。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农户, 有小病时往往拖着不治, 等到病情严重了又没钱医治。同时, 农村卫生环境状况较差, 人、畜、禽混居, 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就地倾倒生活垃圾等等。一些非正规厂商生产的卫生纸、卫生巾等, 质量非常低劣, 但它们以低廉的价格充斥在农村市场, 对妇女健康造成了很直接的危害。
3.3 农村医疗体系差
调查中, 有11.9%的人把村卫生室、55.3%的人把乡镇卫生院作为看病最先考虑的医疗单位, 这里可以看出农村卫生系统是农民看病的主要对象。但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设施较差, 满足不了群众需求。
摘要:目的 探讨农村人口生殖健康的情况。方法 随机抽样2000人, 并按照性别分为A、B2组, 对其进行生殖健康问题的调查。结果 很多人都不同程度的患有生殖健康方面的疾病。结论 农村男女生殖健康问题很严重。
关键词:农村,生殖健康,调查
参考文献
[1]刘粉年, 王兆明, 徐雯.宝应县农村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 2005 (3) .
[2]陈明惠.农村育龄人群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现状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D].四川大学, 2005.
农村生殖健康调查报告 篇2
题目:关于建瓯市XX镇XX
班级:
专业:行政管理
姓名:
学号:
2010年6月10日
关于建瓯市XX镇XX村
卫生问题的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三农”倾向,加强对“三农”的财政预算,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卫生管理,对XX村卫生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字:农村居民、卫生、意识、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掌握了解农村居民卫生意识现状,我村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和建议,为新农村建设卫生管理作准备。
二、调查情况简介
XX村是XX镇北部4公里,全村属地常住人口约有2473人,主要对XX、上栏、路后、樟树等15个自然村60人进行调查,年龄结构上:青少年20人,占33.3%中年20人,占33.3%、老人20人,占33.3%;性别结构上:男女各30人,占50%;在学历结构上,小学30人,占50%,初中20人,占33.3%,高中以人10人,占16.7%。
三、调查的社会因素
1、科学发展观中指出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生活、生产垃圾也不断增多,由于环保意识不高,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成为目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是影响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形象的一大公害。
2、XX村的环境卫生状态不容乐观,村民讲究卫生的意识不强,随地乱丢东西,乱吐口痰,家禽随处可见,苍蝇到处乱飞。这种卫生现状与建设新农村标准相去甚远。
四、调查背景
调查时间:2010年5月10日至6月10日
调查地点:建瓯市XX镇XX村
调查方法:主要通过现场提问,让被调查者发表看法、意见、建议。
调查人员:谢华珍
被调查对象:XX村属地部分居民
五、调查结果
1、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个人情况的几项统计数据基本上反映出XX村农村居民的人员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使我的这次调查切实有效而且可行。
2、不同村庄的卫生差别较大
由于XX村是村委会所在地,卫生管理走在各村的前面,已经
雇有保洁员,卫生状况较好,由保洁员统一收集至填埋场填埋。上栏有许多居民因多年养成的习惯,或者贪图方便,常常倒入河中,造成‘母亲河’污染。大东、樟树、下坑等自然村垃圾不能及时处理,造成垃圾堆积如山,臭气熏天,苍蝇到处乱飞,家禽未圈养,卫生状况较差。
3、农村居民的卫生习惯、卫生知识
在青少年、文化程度较高的村民对卫生知识掌握较多,习惯也较好,对卫生现状也比较关注,对禽流感、H1N1新型流感也有所了解。但总的来说,农村居民对自己家庭的卫生还是比较关注的,但对于公共环境卫生就视而不见、任其自然,甚至污染环境。
4、生活环境和卫生信息
不少村民对环境意识有所提高,但认为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常听之任之,希望村里能够牵头做工作,他们会积极支持拥护,这种积极性是基于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改变生活环境而自然的需求。
六、调查结论
1、主要成绩
在我对XX村卫生作调查时,收集到了许多居民对环境卫生提出的问题、看法、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次调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居民的卫生防范意识,加强了卫生观念,有利于以后的新
农村建设。
2、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许多村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问题,我进行了归纳分类,XX村存在的卫生问题有以下六点:
⑴村民长期以来养成乱丢东西、乱吐口痰的恶习,一时难以改正。
⑵对动物圈养的好处,认识不到位,造成满街走兽,到处粪便。⑶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环保意识不够。
⑷卫生知识贫乏,学习积极性不高。
⑸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式,固执,不愿去改变现状。
⑹对违反卫生条例的行为,缺乏监管力度。
七、建议与对策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在吸收村民好的建议时,并向XX村提出以下的对策。
⑴继续加强卫生知识宣讲教育的力度。利用支部大会、小组长会、妇代会、户代表会等一切会议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利用宣传栏、标语、横幅等进行宣传,入户张贴宣传单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村民不良卫生习惯及陈旧的思想观念,使创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⑵组织党员、团员、中小学生,进行保护‘母亲河’行动。清
理河道的垃圾,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卫生清理前、后的不一样,认识到爱护卫生、人人有责,并且认识到村委会也正在积极行动。
⑶制定卫生公约,齐抓共管。村委会制定《村民公约》,加大对卫生公约的奖惩力度,让群众来监督,达到人人爱护环境,人人保护环境。
⑷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乡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农村保洁员队伍的建立和管理,让每个村民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家园。
参考资料:
1、农村卫生与健康调查报告
2、教材《农村卫生与健康》
农村生殖健康调查报告 篇3
[摘要]农村中职学校留守学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必要的情感关爱和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某农村中职学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与分析,学校要建立起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监控体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中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40125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经济落后地区的大批农民离开家乡到发达地区务工,他们把子女留在家乡,所以农村学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情感关爱、监管和教育,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问题,同时,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某农村中职学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探讨促进农村中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某农村中职校一年级新生进行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32份,回收率为92.44%。其中有效问卷766份,有效率为92.1%,涉及学前教育、服装、汽修、机电、数控、高茶农、会计、计算机八个专业。男女生人数、是否留守学生人数具体见表1。
2.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分为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都是由6个项目组成的。量表采用五级计分法,即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偏重4分,严重5分。
3.调查方法
本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配合给予统一指导,利用学生自习时间集体施测。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根据国内适用标准,项目平均分即可初步判断哪些因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在2分到2.99分之间:
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问题;在3分到3.99分之间:表示该因子存在中等程度的症状;在4分到4.99分之间: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如果均分等于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
除用10个内容量表各自的项目平均分进行判断外,还用总量表项目总均分进行总体的评定。总均分的计算方法:把该量表60项各自的分数加在一起之和被60除,得出的分数便是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本研究采用项目平均分及总均分进行判断,各个项目及总量表的发生率见表2。
2.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总均分在2-2.99之间的人数占了52.3%,这表示大于半数的留守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总均分在3或者以上的人数占了4.7%,这表明有小部分留守学生存在中等程度或严重的心理问题。在表明存在问题的2-5分值范围内,出现问题的比例依次是:人际关系敏感71.9%,适应性69.8%,情绪68.5%,焦虑64.6%,强迫60.9%,偏执57.0%,敌对41.0%,抑郁54.4%,学习压力感60.9%,即有上述百分比的留守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统计结果看,没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比例为43%,存在问题的为57%,这意味着,大约两个留守学生中就有一个人存在心理问题。
四、研究思考
1.农村中职留守学生人际交往状况
由表2可以知道,该校留守学生存在的最主要心理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分别表现在与朋友、同学、教师以及父母交往几方面。不少学生渴望与异性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但他们正处于情感容易冲动的阶段,还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因而早恋现象比较普遍;农村中职留守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成绩不好,与教师的关系紧张。到中职学校后,不懂得如何与教师相处,对教师的管理容易出现不满情绪;由于与父母接触少、交流少,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冲突。
2.对学校生活的适应情况
与初中的学习相比,中职学校学习活动有不同的特点:学科的内容趋向职业化,在学习方法上,要求理实结合。如何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对留守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 大部分留守学生由于中考“失败”才进入职校,过去的“失败”和生活经历使他们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
五、实施对策
1.学校要建立起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监控体系,多渠道关爱留守学生
为了使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重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维护工作。要配备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建立健全一套完善、全面、有效的制度,以便对留守学生实施心理健康质量的评估、预警、干预工作。针对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现状,可以构建起农村中职学校“留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如开展丰富多彩的“留守学生”专题教育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长学校,建立“留守学生”家校联系卡;加强与社会职能部门联系,开展关爱“留守学生”活动;多渠道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爱、监控和维护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尽快适应职校生活、改善人际关系
中考的挫折使不少留守学生给自己贴上了“我不行,我很笨”的标签。而“我不行”就是对自己消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要的就是教育学生正确评价和认识自我,要经常提醒学生思考: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有哪些优点、不足是什么,我打算怎样度过中职三年的学习生活、我的未来会是怎样的等问题。通过较全面地认识自己,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树立起自信心,从而能较好地适应中职学校生活和与改善与教师、同学、父母的人际。
3.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如果学生能有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那么将会使心理健康发展。比如当学生出现不良心理时,引导其学习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向同学、朋友、心理教师倾诉;听音乐、看电影、读书、运动;还可以进行积极自我暗示、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持微笑、经常想象自己取得成功时的情形等等。
六、调查结论
总之,此次调查中没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比例为43%,存在心理问题的为57%,说明农村中职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此,我们应努力为留守学生创造优雅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面对留守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了解、疏导和指引,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起自信心,从而能较好地适应中职校生活,最终达到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秋菊. 农村职校“留守学生”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09(21).
[2]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
[3]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
农村生殖健康调查报告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6年9月~2011年6月眉县全县10个乡镇121个行政村自愿来本站妇科门诊进行免费妇科病检查以及本站技术服务人员下到乡镇、村组免费进行妇科病检查的已婚育龄妇女共计88544例。年龄20~49 (平均24.5) 岁。
1.2 检查方法
(1) 询问病史, 填写“母亲健康工程”检查登记表。 (2) 检查项目:常规体格检查, 妇科检查, 宫颈刮片及白带常规检查, 盆腔B超, 选择性阴道镜检查, 红外线乳腺检查。 (3) 实验室检查均采用巴氏染色法。 (4) 疾病分类:外阴阴道疾病、宫颈疾病、盆腔疾病、妇科肿瘤 (包括卵巢肿瘤、子宫肌瘤) 、乳腺疾病。
2 结果
2.1 已婚育龄妇女的患病情况
见表1。
2.2 各种常见妇科病的发病情况
见表2。
2.3 眉县母亲健康工程健康检查诊治情况
见表3。
3 讨论
慢性宫颈炎以宫颈糜烂居多, 育龄妇女处于生育期内、多次人工流产、放置宫内节育器时损伤宫颈、性交频繁、生活压力大, 早期炎症未及时治疗, 加之宫颈黏膜皱襞多, 感染不易清除往往形成慢性宫颈炎。重度宫颈糜烂从外观上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早期宫颈癌难以鉴别, 须常规作宫颈刮片检查、宫颈活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本组88544例妇科病普查结果显示, 宫颈糜烂发病率最高。阴道炎居妇科疾病第二位, 正常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占优势呈酸性环境[1]。健康妇女由于解剖学及生物化学特点, 阴道对病原体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 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 则病原体易于侵入, 导致阴道炎症。感染累及尿道时, 可有尿痛、尿频及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乳腺病居第三位, 特别是乳腺增生最多见。乳腺增生是一种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疾病, 女性内分泌系统又受心理活动影响。农村妇女一般家中经济状况较差, 家庭地位较低, 不但承担家庭中的义务和责任, 还包括繁重的体力劳动, 其承受的压力与男性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目前在心理疾病患者中已经发现女性占多数[2]。所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引导不良情绪转化, 寻找有效途径进行不良情绪的宣泄, 对降低乳腺增生发病率有帮助。
总之,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高, 生殖健康知识贫乏, 应对农村妇女加强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促进生殖健康。
参考文献
[1]窦友莲, 毛彩琳, 杨光秀, 等.阴道乳酸杆菌形态菌对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 1999, 14 (2) :87-89.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篇5
沈晓芳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菏泽市郓城县双桥乡中心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现有10个教学班,400多名学生,21名教职工。日前,我们对一至六年级的400多名学生小随机抽取了200人做了一项心理问题的专项调查,调查显示,表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高达90%,其小程度比较严重(已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占3%。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是自我封闭和自卑(25%)、焦虑甚至恐惧(20%)、胆怯(15%)、厌学(25%)、嫉妒(10%);敌视甚至仇恨(5%)等。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因客观原因(如家庭、出身、长相等)造成的自卑自弃心理;二是因学习压力等因素产生的倦怠心理;三是因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引发的逆反、对立、妒忌、敌视心理;四是因信心缺失和前途渺茫等因素导致的迷惘心理。对于上述心理问题,80%的学生表示可以自我控制,70%的学生表示平时能找到自己觉得有效的排遣办法。
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且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又很难找到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使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更加艰难。令许多教师苦恼的是,往往琢磨不透学生的所思所想,教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而更为严重的是,近几年来,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通和矫正而爆发的恶性校园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些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我们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冷峻思考。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社会环境因素
学生生活在社会小,社会影响问题必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前,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的社会问题比较多,一些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例如,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心理压抑之小;单亲家庭的增多,导致这些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完整的家庭关爱;社会的主流人才观与新课程理念相悖,一部分学生在社会评价小屡遭挫折,其心理自信及成功期望不能正常建立等等。
此外,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令人关注。由于“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抚养或寄宿在学校,致使学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实际教育过程小遇到了“四难”:一是溺爱放纵,教育难;二是缺乏管护,安全难;三是隔代管教,监护难;四是管理脱节,磨合难。可见,“留守孩子”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了教育的一个新的难题。
2、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就农村小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还不健全,还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学校的管理重心在智育而不在德育。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向来不敢在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上有丝毫马虎。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得少。学校在重视智育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实施德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疏于指导、研究和教育。这样,学校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理念,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一个得力的人员保障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并实施有体系的心健康教育工作。
3、师资培训因素
教师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但农村小学的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和专家指导;三是教师编制矛盾突出,教师教学工作量太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农村教师接受了大量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训,但不成系统,且具体要求也不够明确。加之近几年,农村学校编制紧缺,在岗教师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学任务已疲于奔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小许多积淀已久的心理问题追根溯源大多都能找到家庭的原因。而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至少有三个不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问题:一是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二是学生大多在校寄宿,与家长的沟通不够;三是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受到较大冲击,问题家庭、特殊家庭数量增大,受害学生的数量也在增大。
二、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
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近几年才引起重视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社会各界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关注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设置了课程,培训了师资,加强了管理,进行了督导。可以说,这项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科学的发展轨道。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首先,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仍然是教学质量,社会对学校评价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学率。
其次,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理应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学校仍然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小摸索,对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而,学校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被动。当问题发生了才引起重视,日常的教育工作还很不到位,其管理水平与师资培训力度还不能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再者,家庭是学生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背景,家庭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农村家庭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不少家庭的氛围不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我们在对部分家长小做了调查,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的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只有四分之一的家长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摆在最关注的位置,高达75%的家长对学生青春期的教育科学不了解、不关心,高达80%的家长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懂。这就很难保证每一个家庭都能给学生一个有利于心理成长的家庭环境。
由此可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切实加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显得刻不容缓。
1、加强教育督导。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评估、教师评价的重要范畴。一方面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一方面形成适合农村学校及农村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案,进行跟踪督导评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重视和加强。
2、改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应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过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为根本目
标,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德育工作重要内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从整体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3、重视师资培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教师抓起,必须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当前,应特别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部门应把此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倡导所有教师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强家长培训。针对农村学生家长的状况,学校应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深入的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
5、关爱特殊学生。特殊的心理问题往往出在特殊的学生身上,关爱特殊学生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关爱特殊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实施办法,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6、改革学生评价。科学的学生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当前,农村小学要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工作,研究学生评价与学生心理之间的关系,从评价方面为学生创设健康的心理成长氛围。
总结:
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工作,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措施上进行深化,切实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把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实做好。
农村生殖健康调查报告 篇6
来,由于农村发展的特殊情况,我校学生大多数属于留守学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学生数目的减少,学生心理变化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本文介绍自2010至2014年我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结果,我们从中发现一些问题,找到一些办法,尽可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条更为良好的发展方向。笔者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希望能够为全国类似的地区教育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社会实践 农村留守生 学习生活状况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中国农村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机遇,农民收入大大增加。然而这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很多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缺位,孩子缺少爱的呵护,使得孩子孤僻、消极、散漫、怯懦。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在广大的农村,学生数量急剧减少,导致孩子互相之间的交流也出现了问题,他们缺少玩伴。既没有父母的爱,也缺少朋友的友谊,使得他们缺乏了与人正常交往等能力。针对这种种问题,我校教师自2010年开始,着手研究和找出改变这一现状的办法,以期为我校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以及全国广大农村孩子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良好的建议。
一、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问题,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2010至2014年接受调查的450学生中,有156人父母常年在外甚至几年回家一次,占34%,有300名学生父亲常年在外,占66%,父母常年在身边可以随时监管和照顾的孩子只有5名,大概1%多。由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监管和爱护,使得学生在认识上,在人格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孩子缺少爱的呵护,心理发展异常
父母的爱和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是孩子良好的情感培养的关键因素。父母经常性的对子女教育交流,对于儿童的良好情感培养至关重要。有些父母常年在外,不能及时地看管孩子,甚至与孩子联络也较少。在关于孩子觉得与谁最亲近的回答中,50%以上的学生选择的是爷爷或者奶奶。在关于爸爸妈妈是否关爱孩子成长的问卷中,65%的孩子选择不关爱。这说明我校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爱的缺位,孩子的认识出现严重的问题。亲情缺位孩子很难正常发展,很多孩子有种被父母抛弃的感觉,不爱说话,不善交际,胆小怕事,上课走神,不认真完成作业等问题,造成学生成绩低下、态度冷淡等等。
(二)家庭教育缺失,行为习惯粗放
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想念父母并不能完全表达。孩子缺乏父母关爱,常常变得怕羞、少言,对于远在外地的父母的想念也不能顺利的表达,逐渐地不爱接父母电话。父母每次打电话也总是叫爷爷奶奶看管好孩子,问问孩子有没有听话,学习成绩有没有进步,这常常给孩子不被关心的感觉。孩子看到别的孩子得到爸爸妈妈买的好东西、好玩具,孩子心理就觉得被忽视、被遗弃。还有当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常常留在家的另一方会变得非常忙碌,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疏于发现,万一发现也是简单处理,不能从孩子教育和发展的高度进行引导教育,动辄呵斥,甚至打骂。长此下去,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孩子要么变得胆小怕事,要么变得逆反强烈,导致学生不爱学习,不爱听话。这部分孩子也就因家庭教育失败而习惯了,娇惯了,学坏了,厌倦了。学校教育听不进去,孩子出现厌学、逃学、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彻夜不归等严重问题的现象在留守学生中比例远远高于父母关爱和监管的孩子。
(三)隔代教育,认识错误,性格缺陷
时代发展往往把任何人都丢在了后边,几乎每一代人都粘着九斤老太那名言:“一代不如一代。”然而,事实是不能及时学习和进步的老一代,孩子还没长大的时候已经有可能远远落后于时代,靠着自己已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勉强维持着生存。上一代往往不能理解下一代所做的事情,当今时代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的迅猛改变使得每一个人都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隔代教育导致祖父母给孩子指导的教育内容完全远离孩子成长的时代,祖父母对于孩子所作所为以及孩子的思想完全不能掌握。即使是那些听话的学生,由于祖父母知识老旧也会导致孩子成长出现问题。他们会发现祖父母的教育可能与时代不搭边。对于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或者问题孩子,祖父母根本没法理解其行为,也无法教育。隔代教育常常导致孩子认识错位,性格怪僻,出现各种问题,如自卑、沉默、孤僻、自私、悲观,表现为暴躁、冷漠、内向、任性等等。
二、我校留守学生教育的探索
针对我校留守学生教育的种种现象,我们从很多方面进行了尝试。首先需要指明的是,教育和教师代替不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和农村人口转移等因素,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显得人口较过去稀少,农村老龄化较为严重,农村较过去缺少活力。就教育来说,由于孩子较少加上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孩子教育方面的思考较过去少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很重视,仅仅表现在愿意为孩子教育花钱方面,对于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孩子出现问题的思考,家长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面对。面对这样的现实,学校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教育不能仅仅关注学生成绩的进步,更应该多思考学生心理需求和道德发展的要求。关注留守学生,懂得他们的需要成为我们教育的最重要环节。让他们更好地接受正常、健全和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会“自律、自强、自学、自理、自立”,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
首先,我们尝试建立温馨的班级环境和同学关系,为孩子构筑一个“温暖的家”。在父母的爱缺乏,孩子感觉不被关心不被重视的认识中,学校要主动担起关爱学生的责任。特别是寄宿学校,从学习到生活,从教室到宿舍,教师要全面关爱学生成长,也要引导学生互相关爱,互帮互助,体会人与人交往和互相关心的重要性。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校从我校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学士的现实出发,非常重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我校对班级教学中学生的互相帮助和合作互动非常强调。
再次,在班级管理中,我校强调在班会活动中进行体现良好美德的家庭教育故事,为学生认识家庭,认识父母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最后,在学校层面,我想每年举行两次家长会,要求家长必须亲自参加,主要是进行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增加家长与孩子的感情,通过这种方式把常年在外的家长以学校和家长会的名义召回来。由于近年来家长对学生教育较过去更为重视,因此,家长们对于家长会较为重视,因此学校家长会的组织,往往能够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家长也因为家长会而更加关注孩子成长。
总之,留守学生教育是关系着千家万户,关系着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教师和学校作为今天“农村留守者”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要重视留守者的未来和发展,要为留守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他们的未来打造一片可期待的蓝天。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GSG571。
农村生殖健康调查报告 篇7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生殖健康检查既是掌握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一种科学方法, 也是维护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措施。为了解我县农村已婚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我们于2011年对11 656例农村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普查结果进行分析, 重点掌握妇科常见病, 以便采取可行的检查、治疗和预防措施, 进一步降低妇女病的发病率, 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2011年崇信县79个自然村11 656名农村已婚妇女生殖健康普查资料。年龄18~73岁, 平均42.18岁。婚史:结婚1次10 966人, 占94.08%, 2次及以上690人, 占5.92%。孕次:孕1次3 748例, 占32.16%;孕2次及2次以上9 807例, 占84.14%。文化程度:文盲1 057例, 占22.80%;小学4 072例, 占31.51%;初中及初中以上6 525例, 占45.68%。
1.2 方法
按统一制订的妇女病普查表, 由专职医师普查并填写。诊断标准按《妇产科》学执行。
1.3 普查项目
采取常规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宫颈刮片;乳房视、触诊及红外线检查;妇科B超检查。
2 结果
2.1 妇女病患病情况
11 656名妇女中, 患一种以上妇科疾病的有7 124例, 总患病率为61.12%。各种妇科病患病情况见表1。
注:1人患两种以上疾病时分别统计。
2.2 不同年龄组患病情况
生殖道炎症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 其中宫颈炎占首位 (30.32%) , 且30~49岁组妇女的患病率高, 具体见表2。
注:1人患两种以上疾病时分别统计。
3 讨论
3.1 患病率
调查结果显示, 崇信县农村已婚妇女的妇女病患病率为61.12%, 高于国内报道[1,2], 这一结果应引起崇信县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农村妇女保健工作比较薄弱, 政府应加强农村妇女保健工作。广大农村妇女尤其是育龄妇女, 既是家庭主妇, 又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承担者, 且农村经济状况、生活水平远不如城市, 农村妇女的身心压力比城市妇女更大。做好农村妇女生殖保健工作, 不仅关系到妇女自身的健康, 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 而且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更好落实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病种顺位
调查结果显示, 生殖道炎症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 其中宫颈炎占首位 (30.32%) , 30~49岁妇女的患病率高, 且宫颈炎以轻度、中度多见。造成宫颈炎的原因很多, 多数学者认为与机体免疫功能、卵巢内分泌功能旺盛、局部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和人流等手术器械损伤以及多次妊娠、流产、分娩及上取环等妇科手术有关。生殖器官受机械刺激后易引起感染。宫颈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大多数妇女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没有接受治疗。普查时发现部分妇女放置的宫内节育器带有尾丝, 长期刺激易引起宫颈炎。而宫颈炎是诱发宫体炎、附件炎、盆腔炎及宫颈癌的主要因素。因此, 慢性宫颈炎对妇女健康的危害极大, 应切实做好妇女“五期”保健, 认真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 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防治, 减少人工流产等因素对宫颈的损伤, 通过降低宫颈炎的发病率来控制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其次为阴道炎 (13.86%) , 且多见于30~49岁生育期妇女, 以滴虫性阴道炎为主, 此病与我县地处西北山区, 农村经济较落后, 生活水平较低, 检查时发现多数人穿化纤弹力差、透气性差的内衣裤, 影响局部环境;个人卫生习惯较差, 内衣不勤换洗, 无条件洗澡, 疲劳时坐在不洁、潮湿的田间地头;经期不卫生, 性生活不洁, 性生活频繁;妇科手术操作;个人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都密切相关。中老年妇女以老年性阴道炎为主, 这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因此, 应加强对中老年妇女的更年期和老年期保健。应加强宣传, 提高妇女对阴道炎的认识, 定期检查, 及时治疗, 合理用药, 不滥用抗生素, 减少其远期对妇女健康的危害。本调查结果显示, 乳腺疾病 (13.26%) 居第3位, 以乳腺增生最多 (85.18%) 。乳腺增生与农村妇女心理压力比城市大、环境污染、内分泌紊乱、精神因素、高脂饮食、滥用性激素类药物, 以及生活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密切相关。且有研究者认为,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的癌前病变有一定关系, 尽管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但我们仍应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 加强对女性乳房保健知识的宣教, 指导女性学会进行自我乳房检查;提倡母乳喂养, 减少人工流产;每年按时进行乳房体检和透视照射等, 以降低乳腺疾病发病率, 这不仅可以提高妇女的生存质量, 也有利于女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幸福的家庭生活。
3.3 发病年龄
调查资料显示, 妇女病、乳腺疾病的发病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表2可见, 30~49岁是妇科病、乳腺病的好发年龄, 高峰在30~39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这与雌激素高、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导致内分泌失调有关, 也与此年龄段妇女性生活频繁有关。可见, 育龄妇女是生殖道感染的易感人群, 所以, 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生殖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妇女生殖健康的普查工作, 使各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以降低妇女病的发病率。
总之, 通过这次普查我们掌握了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状况, 并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和治疗, 但我们的能力毕竟有限, 还需要社会的关注、当地政府的支持以及各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 使广大农村妇女人人享有生殖健康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盘宗敏.5649例已婚育龄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 15 (8) :122-123.
农村生殖健康调查报告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在22个乡街中随机选择4个乡街;行政村选择:行政村抽样以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为圆心, 5公里为半径, 按上述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
1.2 方法及检查的内容
调查对象领取统一编号的调查表, 填写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车辆接送调查对象到长安区计生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电子阴道镜、子宫附件B超、白带常规及细胞学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 首诊医师给出诊断及治疗意见。
1.3 数据处理
调查表及数据录入软件由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统一制作, 相关工作人员由科研所统一培训, 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双录入核查”比对, 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社会学特征
1200名接受检查的对象中符合标准的为1168人 (97.3%) 。年龄构成:20~29岁17.3%, 30~39岁34.2%, 40~49岁47.5%;文化程度:小学 (及文盲) 7.9%, 初中75.7%, 高中 (及高中以上) 16.4%;职业:务农80.7%, 打工7.4%, 其他11.9%。
2.2 生殖健康行为因素
清洗下身每天1次者61%, 几天1次者36.5%, 一般不洗者2.5%;月经期使用卫生巾者86%, 使用卫生纸者14%;自我检查有下腹肿块者1.6%, 无下腹肿块者98.4%。
2.3 出现妇科症状后的就医情况
过去出现妇科症状去看病者63%, 没有去看病者21%, 自己买药者16%;治疗期间经常忘记服药者42%, 情况有好转就不再服药者47%, 每天坚持服药8%, 完成所有疗程3%。
2.4 各种妇科病的患病率
生殖系统肿瘤患病率8.8%, 感染性疾病患病率43%中, 其中阴道炎症患病率21.1%, 宫颈糜烂患病率20%, 宫颈肥大患病率19.8%, 宫颈息肉患病率5.1%, 宫颈腺囊肿患病率6.3%, 盆腔及附件炎患病率3.8%。
3 讨论
长安区作为西安市郊区, 农业人口占70%多, 农村育龄妇女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本调查显示初中文化程度占大多数 (75.7%) , 以务农居多 (80, 7%) 。一种疾病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58%, 两种 (及以上) 疾病患病者占42%, 总体患病率49.5%, 低于安徽省人口计生委2007年组织的同类型的调查结果58.1%[1], 高于2007年广州市进行的社区育龄妇女调查果34.4%[2]。单病种患病率最高的是宫颈糜烂, 这与其他同类调查结果一致。
调查显示年龄及文化程度对阴道炎症及生殖系统肿瘤患病率影响不大;宫颈炎症 (特别是宫颈肥大和宫颈糜烂) 方面, 小学文化程度的患病率 (63.0%) 高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患病率 (38.5%) , 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χ2=15.5, P<0.005) ;宫颈肥大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40~49岁年龄段子宫肌瘤患病率 (12.2%) 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的患病率 (均为2%) (χ2=45.79,
P<0.005) 。
调查显示宫颈疾病的健康教育和知识需求尤为重要, 妇女认识水平必然影响宫颈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效果, 应加强对宫颈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 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
调查显示农村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淡薄, 对于生殖道感染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 加之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对生殖道疾病羞于到医院就诊, 导致生殖道感染就诊率偏低, 本调查显示8%的受访群众从未进行过妇科系统检查, 有自觉症状而主动就医接受妇科正规治疗者47%, 大多数群众在出现症状后自己在小诊所看病或买药进行治疗。
根据调查结果和有关资料分析, 我们认为农村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发病率还普遍偏高, 需要继续坚持不解地做好母亲健康工程 (或生殖健康促进工程) 。
摘要:目的 了解妇女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及生殖系统肿瘤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为进一步开展生殖健康 (母亲健康工程) 优质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168例年龄在20~49岁已婚农村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电子阴道镜检、盆腔B超、白带常规检查、宫颈刮片病理检查等。结果 生殖系统肿瘤患病率8.8%, 感染性疾病患病率43%中, 其中阴道炎症患病率21.1%, 宫颈糜烂患病率20℅, 宫颈肥大患病率19.8%, 宫颈息肉患病率5.1%, 宫颈腺囊肿患病率6.3%, 盆腔及附件炎患病率3.8%。结论 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率高, 是危害农村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开展生殖健康普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大力开展妇女健康促进工作 (母亲健康工程) 。
关键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分析
参考文献
[1]余国斌, 于玉领, 赵东, 等.安徽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的现况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 18 (1) :27-31.
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抽样的方法从6所中学抽取197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97份, 回收有效问卷187份, 回收有效率为94.92%。
1.2 调查方法与评估
采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本问卷是由Schau feli等在MBI的基础上编制, 且经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的刘轩教授进行修订的。在职业适用领域更为广泛的马斯勒倦怠问卷通用版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 MBI-GS) 中包括3个因素: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低落。计分方式采用likert 7点量表, 0表示“从来没有”, 6表示“每天如此”。在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二维度上, 得分越高表示职业倦怠越严重, 在成就感低落维度上, 得分越高表示越有成就感。
1.3 统计方法
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后, 调查资料的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分析
把187人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 得到不同维度的总平均分和标准差。将MBI-GS各个维度的得分除以每个维度的项目数, 得到各个维度的平均分 (见表1) 。
2.2 中学教师在MBI-GS各维度上人数分布
对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 结果显示:在情绪耗竭维度方面有101人达到了中度水平以上, 占总人数的54.01%;在去个性化维度方面有54人达到了中度水平以上, 占总人数的28.88%;在成就感方面, 有156人达到了中度程度以上水平, 占总人数的83.42% (见表2) 。
2.3 不同性别中学教师在MBI-GS各维度上得分比较
对不同性别中学教师在MBI-GS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 结果显示:在去个性化维度上, 女性显著低于男性 (P<0.05) ;在情绪耗竭维度上和成就感维度上, 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见表3) 。
注:*P<0.05。
2.4 不同职称中学教师在MBI-GS各维度上的得分比较
就职称而言, 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进行方差分析。见表4。结果发现在情感耗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三个维度上不同职称的教师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
2.5 不同学历中学教师在MBI-GS各维度上的得分比较
就学历而言, 对不同学历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本科、大专和中专 (或中师) 学历的不同对职业倦怠各维度影响未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 (P>0.05, 见表5) 。
2.6 不同教龄中学教师在MBI-GS各维度上的得分比较
就教龄而言, 对不同教龄段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教龄的不同对职业倦怠各维度影响未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 (P>0.05, 见表6) 。
3讨论
从本研究来看, 农村中学教师的情绪耗竭程度比较高, 达到中度水平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54.01%;农村中学教师的去个性化程度也比较高, 达到中度水平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28.8%。从农村中学教师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人数分布情况来看, 占总人数54.01%的农村教师情绪耗竭程度在中度以上 (101人) , 28.8%的农村教师去个性化程度达到中度以上 (54人) , 83.42%的教师职业成就感较高 (156人) 。这说明多数的农村中学教师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非常大, 并且有部分教师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在本研究中还发现, 农村中学教师中男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要明显高于女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在教师职业倦怠去个性化维度上, 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这些因素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可以产生很严重地影响。作为医疗保健工作者对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一是在社会方面。适当地降低对教师的期望, 给教师的工作以支持、理解、宽容, 让教师在轻松的心境中从教, 全社会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尊师重教;二是在学校方面。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奖励制度, 给教师赋权增能, 让教师拥有更多的教学自主权;三是在教师自身。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 形成对压力、挫折、负性情绪的免疫力;保持适当的自我期望和合理的行为动机, 寻找职业的乐趣并学会享受职业乐趣;采用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 如升华、认同等;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 协调家、校的冲突。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解决他们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对减轻他们的工作倦怠、保持情绪稳定、愉快、心境平和有积极的意义。
农村生殖健康调查报告 篇10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某市一所由农村迁至城市, 并由三所山区初级中学合并而成的初中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 共发放问卷353份, 回收问卷353份, 有效问卷345份, 有效率为97.7%。其中, 男生142名, 女生203名。初一109名, 初二119名, 初三117名。农村327名, 城市18名。年龄分布在12~18岁。
2. 研究方法
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开展调查。该量表采用5级记分制, 得分越高者心理问题越严重[2], 如表1所示。量表回收后, 计算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总量表的同质信度为0.948, 分半信度为0.883。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在0.645~0.878之间。量表的信度和内容效度均比较理想。
3. 数据统计
采用SPSS15.0进行心理问题检出率和差异比较的数据统计。在差异比较之前, 对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布状况做正态检验, 发现样本的总体均呈偏态, 不适合做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检验。故对总均分和各因子做两个独立样本或K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1. 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总体来看, 心理健康的学生占多数 (48.4%) , 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在轻度这个区域 (45.2%) , 见表2。
从心理健康各个因子来看, 学生心理状况中比较理想的因子是心理不平衡、适应不良、偏执、敌对、学习压力。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是强迫、情绪不均衡、焦虑、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是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均衡、强迫、抑郁。详见表3。
2.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
(1) 初中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在强迫因子上, 女生 (M=2.34, SD=0.60) 高于男生 (M=2.20, SD=0.56) , 差异显著, z=-2.17, p<0.05;在抑郁因子上, 女生 (M=2.18, SD=0.78) 高于男生 (M=1.97, SD=0.72) , 差异显著, z=-2.65, p<0.01;在敌对因子上, 女生 (M=2.05, SD=0.80) 显著高于男生 (M=1.85, SD=0.71) , z=-2.35, p<0.05。
(2) 各年级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三个年级除在强迫、偏执、心理不均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 其它因子在三个年级上的差异均显著 (p<0.05) 。对差异显著的因子进行事后多重比较, 初三在总均分、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初一、初二 (p<0.05) 。初三在敌对和情绪不平衡上显著高于初二 (p<0.05) 。详见表4。
注:q指年级, 上标和下标中的1、2、3分别指初一、初二、初三。
(3) 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比较。总体而言, 来自农村的学生 (M=2.06, SD=0.55) 比来自城市的学生 (M=2.36, SD=0.67) 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z=-2.01, p<0.05。农村家庭学生 (M=2.09, SD=0.68) 比城市家庭学生 (M=2.63, SD=0.87) 人际关系更敏感, z=-2.52, p<0.05。农村家庭学生 (M=2.07, SD=0.74) 比城市家庭学生 (M=2.58, SD=0.94) 更抑郁, 差异显著, z=-2.40, p<0.05。
三、讨论与分析
1. 关于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的讨论
在此次调查中, 心理健康学生占总人数的48.4%, 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2%, 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占6.4%。心理问题检出率低于国内关于农村初中生的相关调查。[3]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中心理不平衡等因子较理想。该学校由三所学校合并而成, 并由农村搬迁到城区,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心理不平衡因子较好。但轻度和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共占一半以上, 这个比例不容忽视, 布局调整后的初中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 关于初中生总均分和各因子差异比较的讨论
在性别比较上, 初中女生在强迫、抑郁和敌对因子上较男生严重。这与国内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5]这可能是因为初中女生发育较早, 受青春期生理变化影响较大, 况且女生较男生敏感, 更容易产生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
在年级比较上, 初三学生在总均分、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高年级学习压力高于低年级, 这与已有研究是一致的。[6]高年级在高强度的升学压力下更容易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
在家庭比较上, 农村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人际关系和抑郁因子不如城市学生。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7]这是因为布局调整后, 农村学生进入城市, 虽然拥有了更优越的教育教学资源, 心理不平衡问题比例较小, 但是生活在城市环境中, 害怕被城里人看不起的自卑心理使农村初中生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此外, 由于远离自己的亲人, 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无处倾诉, 感到生活苦闷,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布局调整后农村学生的抑郁要高于城市学生。
参考文献
[1]秦玉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认识、底线与思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5) .
[2]王极盛, 李焰, 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 1997 (4) .
[3]张文, 丁伟祥, 殷晓旺.体育课满意度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8 (1) .
[4][6]李海云, 张建华, 姜良美, 等.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2) .
[5]牛晓丽.银川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10) .
农村生殖健康调查报告 篇11
关键词:留守儿童; 健康; 体育参与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75-001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且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我们体育工作者可以从体育学的视角,对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及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体育手段、体育方法等体育功能与教育途径对这种特殊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与改善作用。
一、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现状
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性格孤僻不合群。留守儿童在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后具有一种严重的失落心理,在某段时间里不爱沟通、不愿和他人交往、性格抑郁封闭,具有焦虑与自卑倾向。留守儿童由于没有一个正常的家庭,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于是产生羡慕非留守儿童的心理,严重逆反心理和扭曲心理。农村留守儿童具有极强的逆反心理,抵抗思维严重。
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转变或偏移,道德意志薄弱。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过渡。儿童尚未具备自律道德的能力,在这一时期就需要外界的帮助,那重要的就是外界给予的帮助是否起到教育的作用。
2.留守儿童的生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体质健康。通过调查,得到数据利用BMI指数来评定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程度。调查结果见表1:
注:BMI指数越高,说明体质健康程度越差,两组差异在1%以上为差异显著。
表1充分说明,普遍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在辽宁省特别是辽西北和辽中地区差异显著,主要原因在于辽东半岛经济發展相对较快,促使外出打工人员较少。在调查中也体现出辽东半岛的留守儿童相对数量较辽西北和辽中地区较少,所以辽宁省留守儿童问题重点在经济欠发展地区。
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在调查过程中,了解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吃早餐问题的情况如下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吃早餐的数量和质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二、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参与现状
1.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体育
留守儿童的体育兴趣。通过调查得知,辽宁省留守儿童的体育兴趣完全没有普通学生的体育兴趣浓厚。留守儿童的家庭体育项目。农村还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民又都是靠双手劳动获得收入,那么繁重的农田劳作,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因此留守儿童基本就丧失了家庭体育的权利。
2.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师资概况。通过对辽宁省农村学校调查表明,有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应有的事业心。更多的体育教师缺乏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进取心,应该体现出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作风,教学中要注重个人的行为举止,规范教学,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日常工作中“不拘小节”,作风严谨。在工作业务上,以学习新课程改革为工作契机,发扬创新精神,开展学校体育运动,创新场地规则,发明实用器械。创新教法,更新教学内容。
3.留守儿童的课外体育活动
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形式。调查显示,学校体育设施紧缺,除了单双杠以外,没有任何可以活动的体育设施,在玩的过程中,留守儿童显得特别被动,有时没有得到同学的允许,只能在一旁观看,这样对留守儿童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孩子的体育活动内容也逐渐丰富,也有现在流行的滑板、轮滑、呼啦圈等内容。但是对于留守儿童就不一样了,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富裕,温饱都是问题,更不用说玩了。
三、结语
辽宁省农村还有十几万留守儿童,是一个很严峻的社会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运用体育干预,通过体育教学手段,消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体质,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玉军等.留守儿童社会化研究的新视角——非社会性行为理论[J]青年探讨.2005(6)
[2]胡庆山,王健.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6(10):21-26
农村生殖健康调查报告 篇12
一、研究对象、工具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水龙中学初一两个班, 学生105人, 男生49人, 女生56人。其中留守儿童69人, 非留守儿童36人。有效问卷91份, 有效率为86.6%。
(二) 研究工具
采用王极盛教授 (1997) 撰写《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MSSMHS) , 该量表适用于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组成, 包括10个分量表。它们分别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即可以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也可以根据每个量表的平均分进行评价。采用5级评分, 每个项目为一个陈述句。一次评定约需20分钟。
(三) 研究方法
测验以班级为单位, 以团体测验方式进行, 由专业人员和班主任配合进行。所得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
结果一:初一学生在情绪、强迫、人际、焦虑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其中非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方面存在轻度问题。男生情绪、强迫、人际、焦虑方面均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而女生仅在强迫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各个因子看女生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好于男生。
结果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处于健康状态, 并不说明留守儿童心理是完全健康的, 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抑郁、焦虑方面均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其中男生仅在人际方面比女生好一点, 不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结果三: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而非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在十个因子的均分上看均大于0.05 (P>0.05) , 不具有统计意义。即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存在差异。
三、讨论与分析
农村初一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中强迫、焦虑是男女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说明都有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 总是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强迫症状, 也反映被试感到心神不宁无缘无故的害怕, 心里烦躁心里不塌实等问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初一学生男女生心理健康不存在差异 (P>0.05) 。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 我们认为可能是男女生只是在某些因子上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虽然男女之间存在自己的问题, 但是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当。由于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特别是相同的后天的教育、相同的年龄阶段, 所以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差异符合一般规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这一研究结果与岳慧兰 (2006)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结果相一致[2]。情绪、强迫、抑郁、焦虑方面均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其中男生仅在人际方面优于女生,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留守儿童男女生在心理健康各个因子上不存在差异。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跟非留守儿童男女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差异的原因相似。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方面都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而留守儿童除了这三个方面外还在抑郁、焦虑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单因素方差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样本数量差距太大 (留守学生68, 非留守学生35) 造成的, 或许是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初见成效, 这一原因还需要深入研究获得实证支持。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提示:所调查农村初一留守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 这对我们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者来讲应该是有喜也有忧的事情, 喜的是:在我们教育的作用和工作者不断致力预防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上, 有了一定的收获;忧的是虽然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初一留守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 并不说明他们不存在心理问题, 还是要一如既往的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关注。特别是要注意消除在情绪、强迫、人际、焦虑、抑郁方面改善, 比如说, 注意提高环境适应与人际交往能力, 虽然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比较不存在差异, 但是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而非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所以应该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 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建议:受试者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在2以上, 应找心理医生咨询。
参考文献
[1]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6 (1) :71-72.
[2]岳慧兰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 2006 (10) :4-6.
【农村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孤雌生殖报告06-04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06-30
农村中学健康教学体育06-16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研究10-06
农村妇女健康状况及思考06-17
女性生殖健康10-17
女生生殖健康07-06
妇女生殖健康08-19
生殖健康知识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