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医院管理

2024-07-05

药事管理医院管理(精选12篇)

药事管理医院管理 篇1

《周礼》云:“医师, 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中药在中医治疗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 是中医临床的基本组成部分, 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 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作为中医治疗的载体, 中药在医院的发展中作用尤为突出。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传承中药就是传承传统文化。随着中药制剂研发技术和工艺的快速发展, 中药制剂在医院的使用量越来越大[1]。因此, 中药药事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现代化管理是保证中药质量, 促进中药科学合理使用的关键。

1 目前医院中药事业的总体现状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中医工作高度重视, 中医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特别是在倡导健康绿色生活的今天, 中药日益受到人们和更多医生的关注, 中药因无化学毒害等优势, 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中药注射剂使用的比重也日益扩大。但是, 由于近百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中医文化的漠视, 中药药事管理模式采取西药管理模式, 中药药事管理基础较差的问题日益突出, 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2]。

2 医院中药药事管理现状

2.1 国内中药材市场存在的现状

目前中药材原料供应品种混乱, 质量欠佳, 中药饮片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炮制工艺技术和制度规范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药产品的发展。同时, 过度开发利用野生药材资源已经造成一些珍贵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 药材的研发和利用还不充分, 中成药的提取水平低, 严重浪费原药材, 致使中成药价格偏高, 现有的中成药制剂中传统剂型所占比例偏大, 新剂型严重不足, 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 药理研究资料不充分, 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问题突出, 均影响了中成药的推广和应用。

2.2 医院中药管理效率低下

受到中药材本身的性质、包装不统一、储存周转不利等因素的影响, 中药药事信息化管理的程度普遍较低。目前很多医院的中药管理工作仍采用手工登记或部分实现计算机管理, 尚未实现药品管理数据的共享, 大量数据和动态信息很难及时、全面地获取, 信息化程度偏低造成了统计、盘点、拟定计划等操作管理工作的繁琐, 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缺乏完善有效的中药药事管理模式, 使医院中药库存量、流动资金占有量和药品损耗成本显著增加。

2.3 中药药学人才缺失导致发展水平滞后

从全国医院药学整体发展水平来看, 中药药学学科发展缓慢, 远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一些医院只重视西药的发展规划, 忽视对中药药学的建设及中药人才的引进, 重西药轻中药的现象仍然存在。管理体制紊乱、设备陈旧、中药师素质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医院中药药学的发展。中药房的工作人员至今还停留在简单的调剂操作阶段, 对于提供合理用药咨询、药品信息管理等问题不予重视。同时, 单独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药学部门由于缺乏医学知识, 很难独立完成现代医院药学要求的工作, 临床药师制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 但发展水平的缓慢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3]。

2.4 医院制剂创新和科研缺失

医院制剂是配合临床研究、治疗和应用具有本院特色的临床制剂, 是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补充,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及时、灵活、方便的特点, 是医院药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 大多数医院对院内制剂不够重视, 以盈利为目的, 制剂设备陈旧, 工艺落后, 基本停留在手工操作或半自动化, 劳动强度大, 效率低, 制剂室条件简陋, 管理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要求相差甚远。

3 医院中药药事管理创新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和调剂

完善中药准入准出制度, 应严把入库、在库、出库、药房四道关, 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药品质量管理是药房服务工作的重心, 建立中药材质量标准, 加强中药材质量检测验证体系,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中药调剂人员担负着确保临床疗效的重要任务, 涉及中医诊断、药品安全、用药合理及法律责任等各个方面,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把好中药调剂审方关、确保用药合理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完善药剂学科建设, 是推动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途径[4]。

3.2 中药管理信息化和药房自动化是未来的必然发展之路

加大对中医药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推动中医药信息产业化是发展扩大中药产业的首要任务之一[5]。中药管理数字化建设实现从药品采购、贮存、发放、信息跟踪等方面全面实行计算机监控, 能及时掌握各类药品消耗动态数据, 按时按需订制药品采购计划, 快速解决药品紧缺与积压的矛盾, 掌握用药规律, 掌握药品市场动态和供求信息。同时, 中药管理信息化和药房自动化对于加快医院资金周转率、降低成本、减少损耗均有巨大帮助。有研究发现, 自动化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发药模式,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工作强度, 使空间布局更合理, 差错减少, 但应注意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自动化药房是国内医院药学发展新的趋势[6]。

3.3 强化临床中药学服务

临床药学工作应利用现有的药学资料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工作, 对加强医学与药学联系起到良好地促进作用。中药成分复杂, 质量标准不完善, 因此及时收集中药不良反应情报资料, 加强同医生及患者的沟通尤为必要。在药品的调配与管理上, 核心理念也逐渐由“面向药品”向“面向患者”转变, 改变药师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 药师要走出药房、走向临床、走近患者身边, 对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药学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中药药事管理对于优化药事服务水平、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7]。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采取窗口咨询、远程服务、走向临床等方法, 创建中药药事咨询服务模式, 建立药师与患者的交流平台, 改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通过实践, 促进中药专业人员深入学习, 提升服务能力, 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等具有积极作用[8]。

3.4 加大科研力度, 提高制剂质量

医院制剂应去粗取精, 重新评价并保留特色品种及有规模、有效益的精品品种, 将生产工艺进一步现代化, 外包装进一步规范化, 持续优化疗效好、用量大的品种。同时, 充分利用人才优势, 加大科研力度, 紧密结合临床与患者的需求, 研制开发有效、效益佳、现代化的新制剂、新剂型。应争取在外用药物、特色制剂方面有所突破、创新, 为临床用药提供新品种;并加强制剂的优化和临床疗效观察, 医院制剂中疗效好、剂型独特的品种可能会开发成新药和非处方药。

4 结束语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政策精神, 我国新“医改”方案提及的“药事服务”是指:向患者提供合理、安全用药方案以及相应的药品供应保障服务[9]。中医药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中药作为自然界的产物, 其与人的身体健康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医院药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药药事管理工作, 应将工作的重点转向专业的、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上, 进一步强化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 在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化的同时, 体现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自身价值。切实转变工作思路, 提升中药药事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从而适应新形势下临床药学面临的严峻挑战, 实现为患者健康服务这一最高准则。

摘要:中药药事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手段, 为我国医院药学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医院中药药事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探讨我国医院中药药事管理创新发展的新策略。

关键词:中药,药事管理,药学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冷晶.浅谈药事服务管理[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7) :78-79.

[2]董军.基层中医医院中药药事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国药房, 2012, (23) 24:2293-2295.

[3]梅全喜, 曾聪彦, 钟希文, 等.现代医院中药管理理论与模式在我院药学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 2012, 23 (31) :2881-2884.

[4]梁伟, 齐维, 石熙.对医院中药处方审核的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9) :327-328.

[5]李彦文, 赵英凯, 崔蒙, 等.加强中医药信息产业化, 推动大中药产业健康发展[J].中国药房, 2013, 24 (7) :577-579.

[6]顾继红, 缪丽燕.自动化药房系统在门诊药房的应用[J].医药导报, 2013, 32 (2) :273-274.

[7]鲁焱, 钟发康, 黄明玉, 等.加强中药药事管理,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2, 20 (11) :1047-1049.

[8]吴忠义.中药药事咨询的管理与实践[J].中国医院, 2012 (5) :69-70.

[9]吴永佩.我国临床药学建设与发展趋势[J].中国执业药师, 2012, 9 (11) :3-7.

药事管理医院管理 篇2

1978年,国务院在总结我国医药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批转了卫生部《关于建议成立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的报告》,正式成立了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由卫生部代管。将原分属于化工、商业、卫生三个部门有关中、西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供应等的管理职能及机构人员划归了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是全国医药行业的主管部门,负责中、西药品的生产经营管理。

1982年,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改名为国家医药管理局,由卫生部代管改为国家经委领导。1988年,国家医药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局;1994年,又改为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

自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成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应地组建了省级医药管理局,负责辖区内的医药行业管理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成立

《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家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为了加强对传统药的管理,1988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卫生部归口管理,将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经营行业管理的职能从国家医药管理局划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经贸委医药司的成立

,根据国务院机构调整的部署,国家对药品行业管理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下设医药司,履行政府对医药行业管理的职能。将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内贸易部药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的职能移交给国家经贸委医药司。

除中央部委设立专门机构进行药品的行业管理外,在省、地(市)、县经济贸易委员会下也设立了医药管理办公室,负责辖区内医药行业的管理工作。

国家经贸委医药司的职能

国家经贸委医药司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所辖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方面进行经济管理,对医药行业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医药行业发展战略、长远规划,制定行业或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规划、计划;指导企业按国家或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负责医药行业的统计、信息工作;负责药品、药械储备及灾情、疫情、军需、战备药品及药械的紧急调度工作;组织实施中药,生化制药的行业管理。

国家经贸委医药司的机构设置与职能分工

1.国家经贸委医药司的机构设置 综合处(企、事业改革处)、规划发展处、行业管理处、医药信息统计处。

2.各处的职能

⑴ 综合处(企、事业改革处)的职能 ①研究制定医药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③指导国有企业扭亏、解困、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④推进直属事业单位改革,使其在3年内走向社会、进入市场、减少补贴、减员增效;⑤负责医药行业开办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查工作;⑥负责医药行业专项资金的管理;⑦负责组织制定药品、医疗器械储备计划和储备品种目录;⑧负责灾情、疫情、军需、战备药品及器械的紧急调度;⑨负责中央级国家医药储备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省级医药储备工作;⑩负责新闻宣传工作;负责司内业务综合工作及人事工作。

⑵ 规划发展处的职能 ①研究制定医药行业发展战略、行业中长期规划和经济技术政策;②实施“科教兴药”战略,制定行业科技发展规划;③促进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指导产、学、研结合,引导资源合理配置;④对开办生产、经营企业和重要的仿制产品定点进行备案审查;⑤负责制定医药行业利用外资政策并适时进行调整;⑥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医药行业投资项目、对外交流、经济技术合作及政策、法规的专业把关和协调工作。

⑶ 行业管理处的职能 ①汇集、分析医药行业生产、经营动态,发布医药行业经济技术和市场信息,负责组织制定行业管理规章;②培育发展和完善医药市场体系,协调工商企业生产经营重大问题,指导各种经济成分的医药商品流通活动,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秩序;③指导中药材生产;④负责编制重要医药商品(毒麻药品、精神药品、麝香、甘草等)的产销计划并进行监控;⑤协调重要医药商品的进出口工作;⑥负责全国性药品、医疗器械交易会的管理;⑦负责医药设计行业管理工作;⑧负责医药行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⑨负责联系各医药行业协会。

药事管理医院管理 篇3

控制药物的比例、制定药物相关制度、监控医院药物类型、决定是否研发新型药物、医务人员的用药管理规章制度等都属于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医院应该把药事管理委员会列为药物的最高管理机构,赋予其监控管理药剂科的职能。对收集医院日常药物资料、药物的采购、库存、下发, 临床用药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药物的最佳质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该在合理用药的原则下,指导医务人员合理用药,规范各医务部门用药制度, 预防由于不合理用药引发的一系列损失。另外,药事管理委员会应该主动参与医院日常药物的采购,严格把好价格及品种关。如果药物推销人员与采购人员之间存在不正当的交易, 药事管理委员会应该按照相关的用药规章制度及审查要求对其进行监控管理,杜绝一切可能损害医院药物质量的隐患。2.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机制2.1设置患者用药咨询服务体系: 医院可以划分出部分有经验的临床药师,构成用药咨询服务体系。临床药师不仅要主动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用药, 还要参与用药情况的讨论、疑难杂症的会诊、死亡病例的分析、危重病患的抢救工作, 掌握病患使用药物获得的临床效果,以便在治疗相似病例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临床药师要谨慎选择适宜的药物、确定药物的方法、剂量、药动学参数、治疗监测形式等,向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药疗服务及咨询信息。患者用药咨询体系应该侧重于药物的合理的搭配、用法、劑量、不良反应等, 排除患者在用药时遇到的困难,进而有效提高药物的依从性。2.2制定合理用药制度:

医院的药品的合理处方及用药原则都应该满足以下标准及要求: 观察要求:在用药时要谨慎观察预期效果的获得情况及引发的意外因素。 患者要求:确保患者不存在用药禁忌,并且争取把引发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药理要求:所使用的药物应该满足医学原理的要求,而且药物治疗过程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④用药要求:药物的用法、剂量、途径、疗程都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分析,符合患者身体状况的要求,并确保能够获得最佳的疗效。⑤信息要求:与患者病情相关的药物信息,应该得到及时的整合,汇总及筛选。⑥药物要求:患者所选用的药物应该在安全适宜的原则上进行选择。2.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近年来,高级的抗菌药物以较快的速度向临床推广,临床各种各样的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更加快速的治疗。但在感染性疾病获得治疗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不合理用药的安全隐患。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该严格把好抗菌药物的采购及使用关,在进行采购之前要认真分析并讨论所要购买的抗菌药物,在合理用药的原则上确定是否进行采购。药剂人员要对已经购买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施行及时指导,确保合理用药并获得最佳疗效。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精神,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定期进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临床合理配药合理方式的分析与宣传,重点监管高级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并引导临床正确应用抗菌药物。3.组建并不断完善药事监管体系

医院应该组建完善的药事监管体系,来挖掘药事管理的潜在职能。抽出医院内部拥有过硬技术、责任感强的药学专家或医疗行政管理人员构成药事监管体系。药事监管不仅要负责在药品购买及使用过程的监督,还要指导医院药物的合理管理。药事监管体系应该定期审计核查医院内部的用药目录及相关账册,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开展交流讨论会议,确定医院用药的类型与范围及新引进的药物。对于疗效不稳定的药物要及时淘汰,采取合理措施解决医院临床用药中遇到的问题。4.若干种优化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措施4.1组建药事信息化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各个领域已经能够很好的结合科技技术,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领域中,传统落后的药事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医院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科技技术,对医院的药事施行高效迅速的管理,以保证药事信息的时效性,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药事的信息化管理是挖掘医院潜在能力及获得价值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前提保证。因此,医院必须给予药事管理信息化足够的重视力度。医院要投入相应的资金,建设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培养一批具有掌握迅速信息处理能力的人才。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及时分析来源、范围、市场环境、临床需求、采购、库存、管理、资料、经济等相关药事信息。4.2组织权威专家对药物进行论证: 药物的市场环境复杂,而且品种过多,医院应该有目的对所需要的药物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归类,组织相关专家分析谈论所收集药物的临床使用价值、可以获得的疗效及药物的安全性质,探讨最优的购买方式,以最少的经济投入来获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权威专家对药物的论证不仅保证了药物的质量及疗效,避免了选择不正确药物所引发的安全隐患,而且有效减少了医院所要承担的经济成本压力,能够确保医院资金良好的周转及流动。4.3明确药事管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服务的职责: 在当今医院的药事管理中,一定要着重强调药事管理的服务职责。医院管理者一定要明确药事管理不仅为临床治疗提供服务,而且也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在医院的管理中,不能只注重临床疗效的获得,还应注重药事管理的严格性。在药事管理中要主动创造与临床治疗相结合的机会,采取必要措施,满足开展药事管理工作的需求。例如配备不良反应监测、开展药效学药动学、药事信息与咨询需要的设备、监测血药浓度、临床新制剂所需的设备及仪器等。4.4把药事管理当成促进科研工作发展的潜在动力: 科研工作是能够迅速提升医院药学职员综合水平及能力的重要形式。药事管理人员应该结合现有的科技硬件,主动开展一系列科研工作,以研制新型的医学技术,满足临床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医院科研工作的重点包括合理用药及临床药学等方面,探索更好的临床药物治疗形式,提供更优异的服务, 契合患者与医师合理用药的需求,最终实现提升医院药事管理整体水平及质量的目的。积极的药事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推动医院开展科研工作,获得更加关阔的发展空间。药事管理人员也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得到磨练,其科研意识也逐渐提高。4.5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为战略目标:

医院的药事管理不仅包括对药物情况进行统计编写,为患者提供通俗易懂的用药指导;而且还涉及到合理用药的指导、相似药物优缺点及价格的对比分析、先进医学知识技术与药物的综合探讨、新型药物的录入资料、不良反应相关资料的整合、信息化网络药物咨询的构建等。在实际的药事管理中,药事人员要学会整合多方面的信息,不断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整改。不断调整管理的形式,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5.结束语

医院药事管理工作分析 篇4

1 完善药事组织机构

医院建立至少以分管院长为领导的药事管理委员会, 日常工作由药剂科负责, 制定各部门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制定药剂人员考核培训计划, 建立培训考核档案。建立以患者为中心, 以临床药学为基础, 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

2 医院药品供应管理

药剂科各岗位要设置药品质量监督员, 形成药品质量管理网络, 保证药品质量。医院确立药品供应品种的时候, 首先应该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作为临床用药的一线用药, 同时编制本院基本用药目录。应建立正规的药品供应渠道, 严格执行药品的供货方资质建档制度, 建立合法的供货方资质档案, 彼此签定质量保证书, 保证药品的购进合法性和质量的可追溯性。大型医疗仪器、设备购进需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 由药事会讨论通过, 并建议定期对新购仪器、设备的效能评估, 使其效益最大化。

3 药库保管管理

做好药品的养护, 合理制订药品采购计划。制订药品采购计划必须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为基础, 并且根据用药率、季节发病率等做出调整, 保证适量库存, 减少资金积压。通常用库存周转率作为衡量指标:单品种库存数量/月平均消耗数量, 周转率越高表明库存管理效率越高。同时制定适合工作实际的新特药申报、审核流程, 包括新特药的审批、反馈都要经药事会讨论通过, 方可制定计划。药品入库验收信息要完整, 有可追溯性, 内容至少包括:品名、规格、数量、批发价、零售价、批准文号、批号、有效期、厂家等;进口药品须有相关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建立本院的用药目录。同时做好药品的养护管理工作, 建立药品效期制度、温湿度登记制度、出入库登记制度、药库的分区色标管理、设立货位卡等, 根据药品储存要求保存, 使药库工作更加正规化、法规化、系统化。

4 药品调剂管理

药房工作质量主要以其对临床提供服务效果来衡量。一般包括提供药品的质量和提供药品过程的服务质量2个方面。关于药房工作量的控制指标, 除常规考察的主要指标和处方调配差错率、调配复核率、账物相符率、药品报损率、划价准确率、资金周转率外, 现实药房工作质量管理中, 更应该着重考察调配复核率、药品供应率、药品使用率、药品适销率等为临床服务的实际效率指标, 从管理药品逐步上升到各项对患者的优质药学服务, 这是终端服务过程, 其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药学服务是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的保证, 也是考核、考查药房整体管理、药学人员工作能力的指标。药学人员要保证治疗方案的落实。特别是毒、麻、精、放、贵重药物要按相关规定管理, 加强此类药的安全性, 设立的账页须有印刷的页码。药学人员不仅要有药学专业知识, 而且应具备一定医学专业知识, 这样才能在平时指导临床用药和指导患者用药的工作中显现出药学人员的专业水准。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重视规章制度的落实。如为了达到预期的工作质量将对药学人员的考核落实到平时的监督考核中;通过实地考核药学人员在收方、审方、划价、备药、发放等工作环节的言行和准确度进行打分评比。逐步建立符合洁净要求的静脉输液配制中心。

5 加强制剂管理

目前制剂在医院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许多新药的前身就是医院制剂。其主要配制本院需要而市场无供应或供应不足的药品。医院要研制本院独特的品种, 发挥专科专药特色, 特色制剂能增强对疾病和制剂的科研工作。实行优良药房工作规范 (GPP) 标准, 加强制剂处方、配制工艺与质量控制等基础研究。

6 临床药学管理

临床药学内容十分广泛如:治疗药物监测 (TDM) 、药物动力学研究、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配伍研究。二级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还不够深入。要做好药学咨询服务, 对象既有本院医务人员也有患者。要参与查房和病案讨论、疑难杂症病例讨论、危重病例抢救, 提供药学方面的指导意见, 并给特殊患者建立药历、跟踪服务, 为临床提供合理化用药方案。目前要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首要任务来管理。努力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 为药品采购提供科学依据, 也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供数据。

7 不良反应 (ADR) 监测报告管理

重视药品信息反馈, 建立药品、医疗器械ADR监测报告制度, 借以指导临床和患者合理安全用药。及时收集填报ADR报告表, 并及时上报给上一级ADR监测中心。

8 药品信息化管理

实现药品的微机化管理。主要应用于药库药品的出入库、门诊药房药品的领入及调剂出库、住院病人的药品使用、门诊收费处、住院处药品费用的收取、财务药品费用的汇总等业务。逐步实行药品信息化管理, 对效期药品、库存结构、用药结构、处方级别限制等一目了然, 科学分析。药物信息还为临床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提供便捷和保障。通过微机信息化管理,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药房人员从繁琐的记账、统计数字中解放出来, 而转向提高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上来。

综上所述, 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 练就高素质的药学人员队伍是开展好以患者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的药事工作的基础。药物与药物治疗已成为综合性的科学, 只靠医师进行药物治疗越来越困难, 这就要求我们药师掌握药学领域新动态, 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不断拓展药事服务内涵, 促使药事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药事管理 篇5

2、药事管理--pharmacy administration3、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即(1)用药目的: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2)专属性: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3)不包括:兽用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

4、药品管理的分类:

一、传统药和现代药

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三、新药、仿制药、医疗机构制剂

四、国家基本药物、医疗保险用药、新农合用药

五、特殊管理的药品

5、药品质量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均一性

6、罕见药品--orphan drugs7、药品标准的含义: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8、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性质:公正性、权威性、仲裁性

9、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的分类:抽查检验(评价抽验、监督抽验)、注册检验、委托检验、指定检验(口岸检验、生物制品批签发检验)

10、处方药的种类:1)毒、麻、精、放(2)终止妊娠药品(3)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疫苗(4)蛋白同化剂、肽类激素及其他按兴奋剂管理的药品(5)注射剂(6)精神障碍治疗药(抗精神病、抗焦虑、抗躁狂、抗抑郁药)(7)抗病毒药(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8)肿瘤治疗药(9)含麻醉药品的复方口服液(10)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和激素(11)CFDA公布的其他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

11、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机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药品监督管理技术机构:药品检验机构、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药品审评中心、药品评价中心、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12、技术机构的职能--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国家药品标准的管理,组织制定国家药品标准CFDA药品评审中心:主要负责对

1、化学药品

2、生物药品

3、体外诊断试剂

4、中药、新药申请

5、进口药品

6、仿制药品申请进行审批药品评价中心:主要负责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技术工作。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对GXP进行认证。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3、法律的层次1)宪法2)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3)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4)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 特殊性法规较一般性占优势14、1984年--2000年国家制定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的、综合性药品法规。现行的药品管理法于2001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15、《药品管理法》与《实施条例》章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药品生产企业管理 第三章 药品经营企业管理 第四章 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第五章 药品管理 第六章 药品包装的管理 第七章 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 第八章 药品监督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16、药品生产企业申办程序:《药品生产许可证》--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GMP认证证书--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7、药品经营企业申办程序:《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批发企业--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药品零售企业--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GMP认证证书--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

18、医疗机构制剂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一)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

(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批准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检验即销售的;

(三)变质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一)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二)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三)超过有效期的;

(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五)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六)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19、药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律程序,对拟上市销售的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系统评价,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20、药品注册分类:按来源和标准分为新药、仿制药和进口药;按种类分为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按创新程度分为突破性新药、模仿性新药、延伸性新药、仿制药

21、药品注册申请:新药申请、仿制药申请、进口药品申请、补充申请、在注册申请

22、注册管理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药品检验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23、药品注册管理的中心内容:两批两报,即临床药物研究的申报与审批,药品生产上市的申报与审批

24、药品信息含义:指有关药品和药品活动的特征和变化。药品信息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药品特征,特性和变化方面的信息,例如药品的理化性质,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信息;二是有关药品活动方面的信息,例如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和药学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即所有与药品有关的信息都属于药品信息的范畴

25、不得发布广告的药品:(1)毒、麻、精、放(2)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3)军队特需药品(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明令停止或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药品(5)批准试生产的药品 处方药广告发布的规定:可以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展业刊物上发布广告

26、疫苗制品、血液制品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药品不得委托生产

27、GMP与9000标准的比较 :相同点:GMP与9000的目的都是保证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达到一定要求;(1)通过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实施控制来达到确保产品质量的目的;(2)强调从事后把关变为预防为主,实施工序控制,变管结果为管因素;(3)对生产的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不同点:(1)性质不同: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GMP具有法律效力,而9000则是推荐性的技术标准(2)适用范围不同:9000标准适用于各行各业,而GMP只适用于药品生产企业。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6

【关键词】药事管理 课程 教学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科学的分支学科,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旨在培养药学人员从事药学实际工作的核心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力求在工作中做到依法管理、合法经营,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课程的授课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1. 实施案例教学使教师们发现教学过程变得有趣而富有挑战性。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 ,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由于案例教学是由教师提出案例,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常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也能经常参与评论他人的看法。深入的讨论和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向教师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2. 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直接面对他们将可能遇到的真实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实例论证理论,消除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现在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以往教学方式使学生一味的注重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其所就业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

(二)案例教学实施

1. 指导学生分析案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嚴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担任导演角色,主角和评判者均是学生。因此,分析案例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在相互讨论和学习中,学生印象深刻,收获不少。

2. 学生观点的提炼。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很难验证到学生知识吸收多少,是否会用。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讨论使事实脉络清晰,找出案例争议的焦点,从而寻求恰当的解决思路。当众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这样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将得到培养,学习环境也将更宽松活泼,也就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改革课程的重要方法

(一)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具有可操作性

1.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概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助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现在有些教师总是抱怨学生不如以前的学生,其实,我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所接触的东西多了,当然不像以前那样心思专一,这是一种普遍而正常的现象。学生仍然是好学的,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胃口”,社会在发展进步,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必要的。所以任务设计一定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技能、方法。

2. 具有可操作性。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设计一个鲜活、生动的具体任务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身探索。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创设情境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任务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任务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施。要使学习能在一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一致的情境中发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做出正确的入库验收工作决策;学生在模拟药店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工作,老师在旁给予引导,激发学生工作积极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工作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可以控制和引导,并进行过程评估。

(三)自主学习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这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收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篇7

首先是依据采购、储存、养护、调配各环节的制度采取常规管理, 特别是要加强药品的储存条件的管理, 增加资金投入, 各药房、药库要设冷库、常温库以及足够的冰箱和冷柜, 达到药品2~8℃、20℃以下及30℃以下储存要求。我们成立了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小组, 成员主要是药剂科下设各部门的负责人, 主要职责是对全院药品的采购、储存、养护、使用以及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动态监测,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确保医院药品的质量[1]。其次加强药品的信息化管理。药品品种繁多, 流动周期较短, 对药品的管理, 特别是药品的金额和数量的管理很困难。我院自2007年起药品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同时加强药品的盘点工作, 药品的报损金额严格控制在0.2%以内, 现在我院的药品管理已经进入了良好的循环状态。

2 开展药学服务和合理用药

2.1 门诊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不仅仅要求调剂工作准确无误, 更应该向药学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我们在门诊增设了“用药知识咨询”窗口, 每天配备1名药师以上专业药学人员解答患者的用药咨询。随着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药剂科指派责任心强, 业务知识精的药学专业人员进行《药讯》的编辑, 《药讯》面向全院医务人员, 同时, 在医院显著位置进行张贴, 不但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用药水平, 而且对患者进行了用药宣传和必要的健康教育,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2 门诊处方点评

处方的评价是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工作, 我院成立了处方评价委员会, 委员会由各临床科室主任、药剂科、医务科及护理部相关人员组成, 每月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评价, 评价结果全院通报, 并进行处罚。通过处方评价工作, 促进了我院的临床合理用药, 特别是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提高了处方质量。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要做好处方评价工作, 必须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 只有不断地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 才能从简单的药师逐渐向多元化、复合型药师转变。

3 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

特殊药品管理包括麻醉 (表1) 药品、精神药品以及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2005年以前我院用于癌症镇痛以盐酸哌替啶为主, 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癌痛治疗原则不推荐盐酸哌替啶为癌症镇痛药物, 因为盐酸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强度仅为吗啡的1/10, 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半衰期长而且有潜在的神经毒性及肾毒性[2]。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我院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用药知识等等, 通过培训扭转了麻醉药品使用不规范现状, 目前用药基本符合癌痛镇痛治疗的要求, 降低了盐酸哌替啶的用量, 增加了吗啡的用量充分发挥了麻醉药品在改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

4 药品不良反应 (ADR) 收集报告

(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对药品安全性进行再评价、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 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医生、护士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缺乏理解, 自然不自然地把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联系起来, 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予以支持, 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在全院大力开展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消除了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疑虑, 特别是对药品不良反应就是药品质量或医疗事故的误解[3]。 (2)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的药品不良反应 (A D R) 监测工作小组, 在临床科室设立医生或护士1名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员, 负责本科室的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工作;药剂科设2名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员, 负责与临床科室联系, 收集、分析、整理、汇总上报药品不良反应资料。 (3) 为了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我院能有效、顺利地开展, 我们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 (A D R) 报告制度, 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医院管理考核内容: (1) 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指标落实到各科室; (2) 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医院每月检查的内容, 检查结果每季全院通报1次; (3) 年终进行汇总, 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科室进行奖励, 反之全院通报批评, 通过奖惩结合, 压力和动力同在, 有效地保障了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赵春杰.药事管理与法规[M].第3版.北京:人民军事出版社, 2008:2.

[2]金少鸿.药品评价, 2005, 2:2.

药事管理医院管理 篇8

1 药事管理委员会每年多次组织全院用药安全教育和职业风险、法律纠纷、沟通技巧等讲座

2 主管院长亲自抓药品采购质量, 并负责协调药学部与人力资源部、医院感染科、医务部、临床各科的工作关系, 进一步加强医院药事管理的执行力度

由于认真执行《药品管理法》, 严格按照药品采购操作规程, 杜绝了药品回扣等现象, 近3年来我院药品采购无假冒伪劣现象发生, 药品价格低于当地同级医院水平, 使患者得到实惠;依据采购、储存、养护、调配各环节的制度采取常规管理。医院在药事管理委员会下设药品质量管理小组, 主要职责是对全院药品的采购、储存、养护、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确保医院药品的质量和用药安全。

依据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中药剂人员的比例[1]结合我院实际, 主管院长与人力资源部门协调, 适量增聘药学人员, 确保调剂人数配置。

通过召开药事管理委员会, 与医院感染科及临床专家协调, 制订了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和具体品种分级。

3 制定医院药品处方集, 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等有关文件要求, 结合医院实际, 制定了医院药品处方集, 并于2009年进行了第2次全面修订, 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在医院全面实施, 在规范医生药品使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医务部主任是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 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与药学部目标相同, 与医务部配合可为药师提供舞台。医务部组织安排全院医务大课, 由药师为全院医护人员讲座《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大课, 每年≥3次, 排在各科首位, 为提高处方、医嘱用药合格率, 提高药师地位提供有利条件。由医务部组织临床科室邀请临床药师会诊每年20多次, 提高了药师水平。

4 通过药事管理委员会机构为平台, 加强了与临床各科主任的工作关系, 为药师下临床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2位药师分别在内、外科, 每周3次跟随科主任或主治医师查房

5 药事管理委员会在建立健全药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发挥作用

5.1 门诊处方点评

处方的评价是医院规范合理用药的重要工作, 每月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评价, 评价结果全院通报, 并进行奖惩。通过处方评价工作, 促进了我院的临床合理用药, 特别是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提高了处方质量。药师每月处方点评分析结果上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由医务部在内部网络公布, 以上措施使医师处方合格率由开业初期65%提高到目前的98%以上, 同时也提高了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

5.2 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下设特殊药品的管理小组, 由药学部、医务部和临床科主任组成。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我院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用药知识等等, 通过培训扭转了麻醉药品使用不规范现状, 目前用药基本符合癌痛镇痛治疗的要求。

5.3 制定标准的药品调剂质量管理规范和SOP, 统一各种表格以及各种帐册

做到各项考评对事不对人, 严格按照各项条款。药学部提出零缺陷管理, 离不开临床医护技的积极配合, 如明确非药品 (棉签、体温计等) 所属部门、麻醉精神药品的门诊病历的保管等细节问题通过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提出, 各部门协调, 明确了职责分工。用零缺陷理念指导调剂管理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业不到3年, 在日均调配处方量700多张, 为500多住院患者摆药、送药的工作量下, 从2007年8月至今的2年多来, 保持药房调剂工作零差错、零投诉。

6 取得临床科主任和护士长支持和配合, 培养临床药师进行药品不良反应收集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对药品安全性进行再评价、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 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医生、护士对药品不良反应监侧工作缺乏理解支持, 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召开药事管理委员会, 取得院长和临床科主任、护士长支持和配合, 同时在全院开展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消除了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误解。有效地保障了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7 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研究同意, 设立临床药学室, 由专职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的基本工作

临床药师由具有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担任。目前已派出1名药师进修临床药学, 为开展治疗药物监测, 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做准备。

8 讨论

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要求二级以上的医院应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 监督、指导本机构科学管理药品和合理用药[2]。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是医院的重要管理型学术委员会, 委员会主任委员为院长或业务主管院长, 药学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委员, 其目的是以医院领导行政干预的力度进行药事管理和监督、纠正不合理用药等问题, 医院领导不支持, 药学部门开展工作很困难。药学部门在日常管理、技术工作方面为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支持和具体执行落实会议精神[3]。委员会成员由学风正派的医务部和护理部主任、院感主任、各临床科主任组成, 因为药学管理与上述各部门均有协作关系, 如果配合不当, 工作就会受阻。从我院开业近3年的药学管理工作的经历和目前取得的一定成绩来看, 充分说明了利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这个平台, 在取得院领导支持的同时, 搞好与职能科室和临床各科室的合作关系对搞好药学管理工作和药学的学科发展十分重要。

摘要:目的发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作用, 为促进药事管理工作和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服务。方法药学管理者在医院主管领导支持、协调下, 争取药事委员会其他成员如医务部和临床科主任支持, 促使药事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和药学学科建设得到发展。结果药学服务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2年来我院药品采购未发生假冒伪劣现象, 药房调剂工作实现了零差错和零投诉, 临床药学工作初见成效。结论充分发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协调作用, 可以促进药事管理工作和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药事管理委员会,合理用药,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志高.医院药学部门建设管理规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2.

[2]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S].2002年1月发布.

浅谈《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体会 篇9

1 采用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践操作和来自生活的实例, 能使枯燥的理论概念更通俗易懂, 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这种紧密联系实践的方法使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 避免了空洞无味的课堂说教[2]。药事管理学内容与法规紧密相关, 而法规的学习较为枯燥,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可针对学生较为关注的医药行业的热点问题, 进行案例式教学。在选取案例时, 除了时效性, 还需要注意代表性、典型性以及难易度。需要任课教师注意平时收集案例, 建立典型案例库, 采用课堂分组讨论的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 使学生直接面对他们今后工作中将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通过运用实例分析理论, 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而增强学生对药事管理学的学习兴趣。

2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药事管理学教材的更新时间相对较长, 而药事管理学本身是与法学紧密相连的课程, 涉及药事的法规和规章随药学行业的发展会不断地进行修订, 特别是针对医药突发事件出台的相关法规更新较快。因此药事管理学教材必须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并修订教学内容, 准确地向学生传递新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这些课本外的知识对学生来说, 是比较愿意听而且是较容易记住的, 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该教学方法同时也对任课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 相对于其他课程, 不仅是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还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对有关药学行业的法规变化情况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3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

药事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药学专业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药事管理学的研究不需要在实验室进行, 更多的是使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如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所以药事管理学实验不像其他药学学科一样,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教师作为实验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应明确药事管理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开展创新性实验是不仅为了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精神、敏锐的观察力、坚韧的意志力、超前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3]。另外, 药事管理学创新性实验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研究设计, 对药事管理研究的有关问题就行探讨, 并在期末考试成绩中予以体现, 鼓励学生从事药事管理学研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 收到良好效果。对于可行性强的项目, 由设计人作为组长, 遴选小组成员, 利用课余时间, 采用文献总结, 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相关研究工作。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如学生查阅和分析文献能力欠缺, 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太大等, 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完成该项工作。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我们认为, 使他们尽早的将自己的所学用到研究中是很有益的尝试。

4 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当前的考试管理基本上是以考试代替评价, 强化了考试的评价功能, 减弱了考试的激励功能。对于药事管理学这门必修课来讲, 闭卷考试是必要的, 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但药事管理学还是一门应用性强的课程, 过分强调闭卷考试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把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三个部分: (1) 考试分数; (2) 平时成绩, 提问、讨论情况; (3) 实验情况。分值分别占50%, 30%, 20%。对于平时成绩、实验情况也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两种方式, 提高学生在课堂发言及学习讨论中的积极性。

5 结语

通过采用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法, 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收到较好的效果。作为一门重要的药学分支学科, 药事管理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关于其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革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孟锐.药事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昝旺, 郭键, 彭成静.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3 (1) :72-74.

药事管理医院管理 篇10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起源于产业界,应用于制造业的一种管理思想。目前这种管理思想已普遍应用于服务行业,在教育机构中也有应用[1]。PDCA 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最早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提出,也称为戴明循环。这种方法的要点是一切工作都应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plan),包括确定方针、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等;第二阶段是实施(do),就是贯彻执行计划;第三阶段是检查( check ) , 即检查计划执行的效果,找出问题;第四阶段是处理(action),即推广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并制定纠偏措施,对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找出原因, 为下期计划提供资料。这样就形成一个大圈带小圈的情况,每个圈都在不停地向前移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都一环扣一环地配合进行。每次循环都把质量目标或标准带到一个新高度,逐步升级,使质量管理日臻完善。

2药事管理学特点

药事管理学是高等教育药学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有关药品管理活动的内容、方法、原理及其规律的学科,是药学与管理科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互相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药学实践中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原理;熟悉我国和国外药事体制及组织机构;明确药品质量与管理的关系规律;掌握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和药师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并培养学生运用药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药事管理学特点,在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3全面质量管理在药事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分析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在药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反馈与矫正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理论指导下,结合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实际,从可操作的角度分析, 提出四个阶段的行动步骤[2]。

3.1Plan(计划)

药学类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的主要岗位包括:制药企业、医药公司、社会药房、医院药剂科等。为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计能够满足未来岗位任职要求的教学内容,把岗位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标准。药事管理学课程依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学生规范从业的基础素质和职业能力。

针对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分析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药事管理与法规方面的知识、技能、素质,按照由基础知识到职业岗位能力提升的顺序,转化学习领域内容。以完成药学类专业相关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法律法规知识为依据,注重药事管理基础知识的同时考虑不同岗位所需专项职业能力的差异,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岗位要求对接。同时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及相关法律法规。

在教学内容中,将全国执业药师和卫生行业药士职称资格考试相关内容有机融合。同时通过理论拓展知识学习、社会调研实践,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使职业技能不断提升,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2Do(执行)

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计划步骤所调查的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为学生联系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在校外真实环境中进行处方调剂、医院药库管理、零售药店药品管理等知识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岗位能力要求紧密对接,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树立依法从业的观念。

改变传统法律法规课程以校内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上采取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直接面对他们可能遇到的真实问题,通过实例理解并记忆相关法律规定,消除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案例后提出相关思考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研究课题的兴趣,乐于学习。学生们普遍认为,案例都是客观事实,用于教学能增强学生对社会实践的亲近感。在案例分析时,学生需要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活学活用,或查找各种文献上的资料,这样更有利于调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最终将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3]。

通过课堂竞赛形式,使学生记忆运用相关知识点。将学生分为竞赛小组,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形成互动。教师提问相关知识点,学生认真对问题进行思考,积极寻找答案。学生为了课堂知识竞赛,会认真做很多赛前准备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复习课堂所学知识及相关试题。举办课堂竞赛可以改变讲课、考试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3Check(检查)

按照发展性原则,结合药事管理学教学大纲,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学生课堂表现与平时课堂测验、作业完成情况、期末测试结果综合。检查教学质量即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4]。

全面完善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到日常教学评价中,通过学生对自己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评价,找出教学中相关知识点有待完善的方面,将教学评价工作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实施。

和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取得并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检查学生的培养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的设计能否满足未来岗位任职要求,检验课程标准是否能够符合岗位能力要求。通过相关企业的反馈了解药事管理学课程对培养学生规范从业的基础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情况。

3.4Action(处理)

建立完善、迅捷的信息反馈机制, 通过测验、学生自我评价和用人单位反馈及时发现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修改教学计划及教学工作实施过程,解决问题。只有长期不懈地坚持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 才能确保和提高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执行力, 促进和提高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从而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摘要:目的:提高药事管理学的教学质量。方法:以全面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的方法对药事管理教学各过程进行质量提高。结果:计划阶段,根据毕业生工作需要,确定药事管理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基础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方向。结论:执行阶段,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案例教学法和课堂知识竞赛,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与未来的工作对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再通过测验、学生自我评价和用人单位反馈了解药事管理教学中需要改进提高的部分,积极处理,使教学质量循环上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药事管理,PDCA,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多视角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8.

[2]王德华,吕俊峰.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3):64-68.

[3]李茂盛.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438-1441.

药事管理医院管理 篇11

1.根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不需要办理《印鉴卡》变更手续的项目是

A.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的变更

B.医疗管理部门负责人的变更

C.药剂科主任的变更

D.具有麻醉药品处方审核资格的药师的变更

E.麻醉药品采购人员的变更

2.《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关于毒性药品的管理正确的是

A.采购毒性中药材,包装材料上无须标注毒性标志

B.擅自收购毒性药品,可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警告

C.调配毒性药品时,未标明“生用”的,应当付炮制品

D.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三日极量

E.科研和教学单位可以使用毒性药品

3.根据《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实行

A.考核制度 B.考试制度

C.核准制度 D.登记制度

E.注册制度

4.根据卫生部等九部委局《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基本药物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的比例是

A.60% B.70%

C.80% D.90%

E.100%

二、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5~6】

A.生产、销售假药罪

B.生产、销售劣药罪

C.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D.虚假广告罪

E.非法经营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甲报社对假药进行虚假宣传,构成

6.乙药厂生产的某药品含量低于国家药品标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构成

【7~8】

A.造成中度残疾

B.造成重度残疾

C.致人死亡

D.致3人以上死亡

E.致5人以上死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书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7.生产、销售的假药被使用后,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41条规定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形是

8.生产、销售的假药被使用后,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41条规定的“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情形是

【9~12】

A.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取消其定点批发资格,并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B.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交易的药品,并处罚款

C.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D.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暂停其执业活动

E.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9.定点批发企业未依照规定储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0.未取得麻醉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擅自开具麻醉药品的

11.定点批发企业使用现金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交易的

12.定点批发企业销售超过有效期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在规定的处罚幅度内从重处罚的有

A.以维生素C注射液冒充哌替啶注射液

B.生产销售含量为0.02%的白蛋白注射液

C.销售未注明生产批号的感冒冲剂

D.生产以淀粉为原料的幼儿补钙颗粒

E.销售已过有效期的板蓝根颗粒

【上期答案】

(题目见总二期)

一、最佳选择题

1 2 3 4 5

A A C A A

二、配伍选择题

1 2 3 4 5

D B B C E

6 7 8

C E B

三、多项选择题

1

药事管理医院管理 篇12

1 药学服务及合理用药

1.1 门诊药学服务

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向病人、服务病人的重要场所, 不仅在正确调配处方, 而且在确保药物疗效、减少不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病人用药前药师要对病人进行用药宣传及必要的教育, 如为病人提供药物及其他与健康有关的产品信息, 普及与药物有关的社会健康教育, 如药物滥用防治、饮食对用药的影响、服药时间的选择等, 保证病人充分理解并明智地使用药物。向病人提供所用药物的信息, 包括药物名称、预期目的、最后结果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

1.2 开展病历用药调查分析

病历的内容十分广泛且复杂, 病历用药调查分析的重点是对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状况进行分析。病历分为回顾性和同步性病历两种。前者从病案室提取, 对病历用药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分析结果每月在院内简报上公布。而同步性病历是通过查房看在院患者病历, 优点是发现问题可以在现场提出看法和建议, 必要时与医师共同协商解决。

1.3 开展处方分析

处方是医疗和药剂调配的重要书面文件, 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上的意义。分析内容为各科室的用药情况;各类药物的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用药是否经济, 处方书写的正确性等。

通过开展以上工作提升了药师的地位, 增加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特别是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提高了处方质量, 但也暴露了一些实际问题。由于在岗药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只有药学基础理论知识, 缺少临床医学知识, 使药师的合理用药水平总体上较低, 工作力不从心, 无法真正结合临床指导合理用药。要使药师参与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合理用药, 就必须增加在职培训, 培养面向患者、面向临床的工作能力。卫生部已决定从2006年开始3年内在全国培养300-500个临床药师。在广大基层医院不具备设置专科药师的能力, 他们更需要全科药师。药师如何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 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素质 (包括思想、道德、文化、技术素质) , 如何在实践中逐渐改变“简单调配师”的形象, 逐渐向多元化、复合型药师转变, 仍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2 药品管理

对药品的采购、保管、养护、请领、调配使用各环节采取常规管理办法, 加强药品的日常管理, 确保药品质量, 此外还运用经济核算加强药品管理。

经济核算是利用价值的形式, 通过记帐、算账方法对卫生保健服务的劳动消耗和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和对比, 力求用尽可能小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经济核算的兴起和发展为医院实现保证一定服务水平前提下控制药品消耗、降低成本的目标提供了较好的方法[1]。

3 癌症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管理

3.1 麻醉药品使用得当能解除患者的病痛, 如果误用或滥用则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稳定, 因此国家对麻醉药品一直采取特殊管理政策, 宗旨是既要保证医疗需要, 保证患者对麻醉药品的合理要求, 同时也要防止流入非法渠道。所以加强对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的管理, 调整麻醉药品使用结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是麻醉药品使用管理的重要方面[2]。我院麻醉药品主要用于癌症镇痛治疗, 还有一部分用于急诊疼痛和手术止痛。虽然我国开展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癌痛治疗原则已初见成效, 但由于人口众多, 发展不平衡, 很多基层医院对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还不够规范。我院2005年以前, 癌痛阵痛以哌替啶为主。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哌替啶列为癌痛不推荐使用的药物, 因为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强度仅为吗啡的1/10, 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半衰期长而且有潜在的神经毒性及肾毒性。为此对医务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 内容包括麻醉药品管理系列法规、规章的培训, 麻醉药品和辅助用药知识的培训等。通过学习、培训和宣传, 提高了认识, 转变了观念, 为合理使用麻醉性镇痛药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目前用药基本符合癌痛镇痛治疗要求, 降低了哌替啶的用量, 增加了吗啡的用量, 充分发挥了麻醉药品在改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时减少了其流入社会可能造成的危害 (见表1) 。

3.2 目前遇到的新问题根据法规, “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或者由医疗机构派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中使用”。这一规定是目前基层医院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癌症患者, 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 更多选择在家注射价格低廉的吗啡或哌替啶,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还不健全, 要求患者一天数次往返医院或由医疗机构一天多次派医务人员出诊注射,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相关费用患者更是无法承担, 而且在患者往返途中发生意外的风险也是困难之一[3]。

4药品不良反应 (ADR) 报告

医院是药品的使用单位, 因此是发现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场所。

4.1 ADR监测网络的建立在药事委员会下设立ADR监测领导小组, 负责医院ADR指导、培训、监督和管理工作。在临床各科室设立医生、护士各1名作为监测员, 分别由科室的医疗组长、护士长担任, 负责本科室的不良反应申报工作;药剂科设1名不良反应信息员, 由临床药师担任, 负责与临床科室联系, 协助医生、护士发现、判断临床发现的ADR, 并收集、分析、整理、汇总上报ADR资料。药剂科各调剂室设不良反应监测员, 将窗口发现的ADR及时上报[4]。药事办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的措施落实和考核工作, 以避免因措施不到位而使制度流于形式。

4.2 奖惩措施结合ADR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奖惩措施双管齐下密切相关。 (1) 将ADR监测作为考核指标落实到科室, 与科室奖金分配挂钩。 (2) 将ADR监测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 以引起各临床科室主任的重视。 (3) 年终进行汇总, 对表现突出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 通过奖惩结合, 压力和动力同在, 有效地保证了ADR的监测和开展。

要想搞好医院的ADR监测, 首先依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在全院大力开展ADR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端正对ADR的认识, 建立有效的监测队伍, 消除医务人员对ADR的种种疑虑, 特别是对ADR就是医疗事故的误解, 调动起医务人员报告ADR的积极性, 把ADR的工作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黄晓瑾.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 20 (11) :1414~1414.

[2] 徐萍, 林珠.中国药房, 2006, 17 (12) :1831~1832.

[3] 张福志.医学导报, 2006, (25) 6:596.

上一篇:古代文学经典下一篇:纪实摄影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