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学

2024-05-19

药事管理学(精选12篇)

药事管理学 篇1

《药事管理学》课程为药学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是随着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实践积累和长远发展的需要诞生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1]。基于药事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以及特点, 在遵循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特点的基础上, 笔者总结近些年来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体会。

1 采用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践操作和来自生活的实例, 能使枯燥的理论概念更通俗易懂, 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这种紧密联系实践的方法使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 避免了空洞无味的课堂说教[2]。药事管理学内容与法规紧密相关, 而法规的学习较为枯燥,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可针对学生较为关注的医药行业的热点问题, 进行案例式教学。在选取案例时, 除了时效性, 还需要注意代表性、典型性以及难易度。需要任课教师注意平时收集案例, 建立典型案例库, 采用课堂分组讨论的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 使学生直接面对他们今后工作中将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通过运用实例分析理论, 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而增强学生对药事管理学的学习兴趣。

2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药事管理学教材的更新时间相对较长, 而药事管理学本身是与法学紧密相连的课程, 涉及药事的法规和规章随药学行业的发展会不断地进行修订, 特别是针对医药突发事件出台的相关法规更新较快。因此药事管理学教材必须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并修订教学内容, 准确地向学生传递新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这些课本外的知识对学生来说, 是比较愿意听而且是较容易记住的, 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该教学方法同时也对任课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 相对于其他课程, 不仅是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还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对有关药学行业的法规变化情况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3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

药事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药学专业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药事管理学的研究不需要在实验室进行, 更多的是使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如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所以药事管理学实验不像其他药学学科一样,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教师作为实验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应明确药事管理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开展创新性实验是不仅为了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精神、敏锐的观察力、坚韧的意志力、超前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3]。另外, 药事管理学创新性实验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研究设计, 对药事管理研究的有关问题就行探讨, 并在期末考试成绩中予以体现, 鼓励学生从事药事管理学研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 收到良好效果。对于可行性强的项目, 由设计人作为组长, 遴选小组成员, 利用课余时间, 采用文献总结, 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相关研究工作。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如学生查阅和分析文献能力欠缺, 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太大等, 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完成该项工作。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我们认为, 使他们尽早的将自己的所学用到研究中是很有益的尝试。

4 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当前的考试管理基本上是以考试代替评价, 强化了考试的评价功能, 减弱了考试的激励功能。对于药事管理学这门必修课来讲, 闭卷考试是必要的, 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但药事管理学还是一门应用性强的课程, 过分强调闭卷考试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把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三个部分: (1) 考试分数; (2) 平时成绩, 提问、讨论情况; (3) 实验情况。分值分别占50%, 30%, 20%。对于平时成绩、实验情况也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两种方式, 提高学生在课堂发言及学习讨论中的积极性。

5 结语

通过采用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法, 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收到较好的效果。作为一门重要的药学分支学科, 药事管理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关于其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革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孟锐.药事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昝旺, 郭键, 彭成静.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3 (1) :72-74.

[3]昝旺, 李羿, 许小红.药事管理学创新性实验的实践[J].药学教育, 2011, 27 (1) :58-60.

药事管理学 篇2

管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从字义上解释,主其事曰管,治其事曰理,统称为管辖和处理的意思。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管理做了解释,其重要者有:

1.管理就是决策,主要强调决定政策,选择方案的重要性,因为决策决定组织的成败;

2.管理就是领导,是强调管理者个人领导技术的重要;

3.管理就是协调,是由一个人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期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4.管理在于建立和维护一种环境,使组织团体中的人们有利于发挥最高工作效率而达到组织的目标。

管理是对共同劳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期达到最大效能的一种活动。从以上概念可知,管理的前提是共同劳动,没有共同劳动,就谈不上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益,达到最大的效能。

法律的概念

我国高校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探析 篇3

摘要:药事管理学是对药学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的应用性课程。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药事管理学的教学水平,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药学人才。本文对我国高等院校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及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是现代教育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药事管理 网络教学 教学方法

一、药事管理学在高校药学类专业中的课程定位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多门学科彼此渗入交织、共同构成的一门药学类边缘学科,是药学高等教育必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以药事管理法律、法规等为核心和焦点,介绍我国药事管理的政策制度、法律体系,以及药事行为活动全过程的现行管理规范,使学生全面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内涵,并能运用于药学实践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药学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对各种药学活动科学和规范的管理。培养药事管理应用型复合人才,构建高素质的药学组织管理队伍,是我国药学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对树立药学活动管理的规范化意识形态及规范药学各项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高校药事管理学传统教学的弊端

1.授课模式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

药事管理学传统教学模式是针对教材知识点的系统授课,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教学缺少互动,加之课程内容多为理论和法规,一些术语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知,常常是教师讲得无劲,学生听得无趣,课堂气氛沉闷。

2.课堂理论授课脱离药学实践

药事管理学是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与学生未来就业紧密相关。麦可思公司2016年相关高校药学课程对职业影响报告显示,药事管理学与药学专业毕业生有重要的职业实践关联。但是,目前我国各高校药事管理学教学大多脱离药学实践活動,课程教学缺少实践见习环节,学生难以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药学实践充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改革这种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药事管理学的教学目标,满足现代药学类人才培养的需求;只有将课程基础理论和药学实践有机融合,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接受理论知识,体现知识的实用性,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以致用。

3.规划教材再版更新周期长,内容相对滞后

药事管理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政策导向性,这就要求药事管理学的教材修订改版要与时俱进,紧跟政策发展。目前,我国药事管理正处于法律法规修订完善阶段,社会经济、科技和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药事管理相关内容的长足发展,很多内容更新速度较快,而全国高校规划教材每5年修订一次,导致药事管理学教材内容更新迟缓,滞后于实际,这意味着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很可能是陈旧的不合时宜的信息,从而导致教学难以全面适应新形势对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4.其他

在国外,药事管理教学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我国药事管理教学起步较晚,药事管理学在我国高校药学教育中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师资力量整体相对匮乏和薄弱,我国药事管理与法规体系仍有许多不足,在教学中要重视国外药事管理与法规的发展与变化,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药事管理及法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发达国家药事法规内容的可取之处,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同时,应鼓励学生经常浏览国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直接了解他国药事管理与法规动态。

三、药事管理学现代教育新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转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学生被动跟学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具有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为落脚点和关键点。因此,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也必须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和转变,以培养活学会用、综合素质优、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药学人才为教育教学目标,构建一套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新体系。

1.加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现代药事管理是各国在药事管理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很多惨痛教训之后逐渐完善和成熟起来的。大量的药事案例是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按照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可选择适宜的药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介绍,指导学生科学分析,以法评判,紧密联系实际,使抽象晦涩的理论易于理解记忆,并有的放矢地运用于实践。药事案例教学法增强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趣味性,根据案例的发展,步步为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融入其中,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在讲解假药、劣药的概念时,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某药厂亮菌甲素等案例进行讲解,模拟案情中各人员,进行模拟庭审,不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假药、劣药的界定标准,而且通过置身于案件中,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及辨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即问题教学法,其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仅起引导、启发的作用,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是目前国际通行的一种教学模式,现阶段PBL教学模式在我国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在教学中给出不同的药事案例,根据案例设置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设置的问题资料查阅、检索和学习,小组集中分析辩论,教师根据讨论结果给予评价。这一系列过程的完成,学生自始至终都是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能够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涵并能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以及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3.重视实践,离开课堂,走进药事活动现场

药事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教学过程必须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系统的课堂讲授是药事管理学的主要授课方式,而通过药学社会实践则可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纵向的系统知识与横向的知识点融会贯穿,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教学应重视实践,结合课程内容,引入现场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药学实践岗位。例如,走进医疗机构,在不同的药事岗位跟随见习,按照国家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现行法律法规对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制度,体会制度建立的意义及作用;到药厂参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质量控制,明确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对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撰写药事管理学科论文

专业论文写作对提高本科生专业综合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加深学生对药事管理相关内容的理解,围绕药事活动,通过教师命题或引导学生自行命题,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教师教授学生应用文献检索、熟练查阅药事相关文献资料、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药事动态,使学生能够理清思路围绕命题撰写专业论文,规范论文写作格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四、顺应时代发展,开展药事管理学网络教学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网络已遍及我们生活、学习的各个角落,其具有的使用便捷、信息多元和共享、传导交互以及动态多媒体等特征,使得网络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充分利用網络资源改革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向。在充分考虑学生现状和教学需求的前提下,有必要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改革教学方式,建立药事管理学开放式网络教学互动平台,通过网络化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将教学要求、课程指南、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问题、药学实践视频以及其他各种教学相关信息通过课程教学网站实现有效的传递和互动。以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为媒介开展师生教学互动,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现代教学新体系,有利于实现顺应时代发展,培养有能力、会创新的高素质人才目标的实现。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兼容、开放、可扩充、可供持续发展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可控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学校统一管理的规范,使教学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教学和管理的效率。

当前,国内高校的药事管理学课程网络教学正在逐步兴起,但在内容上还缺乏系统性,形式上仍不完善,尚需要进一步大力发展。笔者学校的药事管理学网络教学也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不断完善。如何在网络平台环境下进行药事管理学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组织教学、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如何多角度地建立适应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体系,是目前十分重要的教学研究任务。

五、展望

药事管理学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4

1 药事管理学教学现状

1.1 教学地位不凸显

药事管理学是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 是联系自然科学知识与药学实践的桥梁, 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但在药学高等教育中, 药事管理学未与药理学、药剂学及药物化学处于同等地位, 其课时安排较少, 如我校药事管理学理论课时为36学时, 无实践学时。

1.2 师资队伍建设缓慢

近年来, 虽然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著名药学学府培养了一批社会与管理药学等相关专业的优秀硕士和博士毕业生, 充实到了部分高等院校药事管理学教学岗位,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 药事管理学专职教师缺乏问题依然十分普遍。如我校暂无药事管理学教研室, 该课程教学任务由临床药学教研室教师兼职承担。

1.3 教材内容滞后

目前, 我校采用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第七轮规划教材《药事管理学》 (第5版) , 该教材已有部分内容存在滞后性。如:2013年3月隶属于卫生部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 现已改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F-DA) ;2015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与1994年广告法相比, 2015年修订版广告法中涉及药品广告的规定更加明确。虽然该教材根据《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2002—2010年) 》概述了中药现代化发展内涵和重要设施等内容, 但根据《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建设“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的中药创新体系才是符合国家新政策要求的教材重点内容。

1.4 实践学时不足

药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理论讲授必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由于药监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制药企业出于安全性与数据保护的考虑, 不但校外实践常受到一些限制, 而且校内 (课堂) 实践也常受到学时等影响无法有效开展。

1.5 学生积极性不高

药事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 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该课程具有覆盖面广、内容繁杂、结构细微、知识抽象、文字叙述多、政策性强等特点, 涉及药学事业的各个领域与药事组织的各个单位。目前高等院校药事管理学教学一直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模式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兴趣有限, 对内容难以透彻、深入理解, 尤其是一些难点知识, 仅靠传统学习方法难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我校将该课程开设在大三上学期, 此时学生刚接触药学类专业课程, 专业知识薄弱, 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课学习方法, 因此学习积极性较低。

2 提高药事管理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2.1 提高对药事管理学重要性的认识

大部分药学专业学生将从事药学相关行业, 而所有药学从业人员必须遵守药学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规范。目前在我国药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中, 只有药事管理学对药物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等整个药学行业的行业规范研究最具体、深入。因此在高校药学专业教育中, 应提高药事管理学地位, 加大对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等软硬件方面的投入。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药事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一方面高校应尽量吸收药事管理相关学科的高层次人才, 设立药事管理学教研室;另一方面培养复合型的高层次专职教师及知识结构完善的后备教师。如:选择有相关从业经历的教师来我校讲授药事管理学相关章节;邀请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药师来我校讲授“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特殊管理的药品”两章;由执业专利代理人讲授“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一章;而暂无专职教师讲授的章节, 如“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和“药品经营监督管理”等部分章节, 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也可通过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 以达到教学目的。

2.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药事管理学不应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 而应结合PBL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课后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 以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如我校在“药品生产监督管理”一章中采用了PBL教学法, 设置“遵义市药品经营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如何开办一家GSP达标的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如何通过GSP认证”“如何申办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4个问题, 将其涉及的法律条文等规范性、概念性问题置于有意义的具体问题情境中,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解决问题, 学习隐性知识, 提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可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转化, 通过具体情境, 将隐性知识外显或将显性知识内化。如在讲授“药品信息管理”章节时, 通过解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关于10起虚假广告的通告 (2015年第63号) ”、放映关于药品的真实广告及虚假宣传新闻、展示真实药品说明书、介绍关木通事件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相关知识,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求知欲, 提高学习积极性。此外, 还可以建立案例库, 在案例教学中, 尽量采用真实可信、客观生动, 具有典型性、相关性和趣味性的案例[2]。

此外, 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还应重视实践教学, 适当增加实践学时, 丰富实践方式。可与药企、医院药剂科等药事机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也可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如中国药科大学的GMP实训中心和模拟药房, 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到超仿真的制药车间与医院药房。如果学校条件不足, 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实践活动, 如我校在“药品经营监督管理”一章中, 设置选题“遵义市药品经营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让学生通过分组调研、数据统计、分组讨论、撰写报告、汇报总结等环节, 上交实践结果, 并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

摘要:以遵义医学院药学专业药事管理学教学为例, 分析目前国内药学专业药事管理学教学现状, 并提出相应对策, 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教学现状,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世民.药事管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药事管理学 篇5

制药工程1101班靖芳蕾

【摘 要】:毒胶囊药品事件的发生再一次让人们对药品安全产生质疑,面对近几年的药品安全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基于药品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来构建新的监管模式,即以药品市场主体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为依托,强化药品市场主体的自律意识,实现诚信的药品市场主体与有力的药品安全监管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有效监管和保障药品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毒胶囊事件;事件原因;事件处理;解决政策;个人观点

【正文】

一、事件简介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的节目曝光了部分药用胶囊厂用皮革废料生产的明胶作原料。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检测确认,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毒胶囊”事件曝光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严肃依法查处,确保人民群众利益。公安部第一时间部署河北、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公安机关介入侦查,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查处工作。

4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指出,本次媒体曝光的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是非法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及使用铬超标胶囊生产劣药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相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违法违规企业及其产品继续深入开展调查,严肃查办涉案企业,坚决控制销毁不合格产品。

二、事件原因

从企业角度看,由于企业唯利是图,缺乏社会责任,使用皮革塑料生产胶囊成本低,因此不顾消费者安全。

从政府角度看,客观方面由于企业数量与监管力量对比悬殊、监管体制机制不顺畅;主观方面由于地方政府为了税收及当地人员就业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乏执法动力;地方监管部门依法执法,严格执法,本身没有激励政策,相反还会惹来麻烦;缺乏执法压力,不执法,不积极作为,拖延履行职责,也没有人去追究他的责任。因此造成企业敢于知法犯法,唯利是图。

从消费者角度看,由于消费者无鉴别能力,不能判断药品真伪,造成厂家敢公然欺骗消费者。

三、各方事件处理 事件发生后,卫生部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药监部门,召回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立即暂停购入和使用相关企业生产的所有胶囊剂药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全面开展药用明胶和药用空心胶囊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要求药用空心胶囊企业严格原料把关和质量检验,严防工业明胶流入药用胶囊生产环节;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从有资质的企业采

购药用空心胶囊,严防不合格药用胶囊流入药品生产企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坚决维护公众利益,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并且通化金马在药监部门监督下,制定了详细的自查和整改工作方案。根据整改方案,公司召回了流通市场上的问题产品,购置了胶囊检测设备形成了企业自检的能力,建立了原辅材料采购评价系统,对药品生产的原辅料重新进行了检测,完成了自查和整改方案要求的各项任务。公司认为胶囊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并决定恢复胶囊剂产品的生产销售。

政府立即查封相关问题企业,公安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部署河北、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公安机关介入侦查,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查处工作。截至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已立案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查封工业明胶和胶囊生产厂家10个,现场查扣涉案工业明胶230余吨。最高人民检察院坚决查处“问题胶囊”事件所涉职务犯罪,各部门对所有胶囊产品批批检验。

毒胶囊事件发生后,很多消费者不敢再服用胶囊药品,对药品一度产生怀疑甚至恐慌。中国黑客警告药厂要做良心药。许多受害者要状告问题胶囊药厂

四、解决政策

企业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铭记为人民越多才能赚得越多,注意公共关系危机的预防; 政府应对省级药监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建立一个统一的部门来管理食品安全,避免以前的那种互相推诿的情况;还应建立惩罚性赔偿机制,完全剥夺企业造假的收益;另外要增加监管人员和高技术机械,以便更快发现此类问题,更及时地解决问题,保证消费者安全用药;

消费者应该增强自身鉴别能力,别随便服药,随便用药。

五、个人观点

事件曝光至今,几乎没有任何一家涉事企业主动对外发布事件的进展,也没有企业站出来回应民众的关切,但电视广告却照播不误,当事企业对其社会责任的漠然令人气愤。毒胶囊事件不仅使被曝光的9家企业名誉扫地,整个中国医药行业也面临一场公关危机,声誉和形象受到重创。在惨痛的教训面前,药企有必要检讨和反思,那种长期存在的,以明星代言加广告狂轰滥炸拉动销售、重销售轻技术研发、重单向宣传轻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经营模式。一个真正的品牌一定是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坚守企业社会责任、重视与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沟通,仅仅靠明星代言和广告以及自我标榜无法打造持久的品牌。

毒胶囊横行,源于企业集体道德失守和监管失范。从报道中来看,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品胶囊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追究和打击,原料供应企业明知道自己是用工业废料生产“工业明胶”,却强迫胶囊生产企业同自己签订“食用明胶”供货合同以推脱责任,而胶囊生产企业为了图便宜居然毫无异议;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药品生产企业,明知道这种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危及患者身体健康,竟然也无所顾忌地投入药品生产使用。明胶厂、胶囊厂、药厂,对“有毒胶囊”的来龙去脉都心知肚明,却集体失守了企业的责任底线,心照不宣地开展合作,这也暴露出监管的死角和盲区。比如用废旧皮鞋熬制工业明胶,相关的当地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是否都尽到了管理职

责?比如铬超标的空心胶囊已经流入了修正药业这样的大企业,当地的食药监局等相关部门又都是如何做的事前监督与检查?何至于相关管理与监督、检测部门的专业设备还不如记者的采访有效?媒体曝光问题药品,何尝不是在曝光行业问题监管。

毒胶囊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管理问题,而是道德问题,是部分医药企业和胶囊生产企业串通一气,为追逐利益罔顾消费者人身安全,丧失道德底线的丑闻。如果说,工业原料堂而皇之地进入药企成为治病救命的药品令人震惊,那么,从毒胶囊曝光到现在当事药企应对公关危机的态度则更令人失望。

从毒胶囊事件不难看出,只要企业没有社会责任,那就好比企业商人没有流着道德的血液。可是包括修正药业在内的许多大型制药企业出现的毒胶囊,不仅仅使企业陷入信任危机,更是在道德上给予谴责。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6

【关键词】药事管理 课程 教学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科学的分支学科,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旨在培养药学人员从事药学实际工作的核心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力求在工作中做到依法管理、合法经营,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课程的授课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1. 实施案例教学使教师们发现教学过程变得有趣而富有挑战性。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 ,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由于案例教学是由教师提出案例,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常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也能经常参与评论他人的看法。深入的讨论和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向教师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2. 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直接面对他们将可能遇到的真实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实例论证理论,消除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现在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以往教学方式使学生一味的注重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其所就业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

(二)案例教学实施

1. 指导学生分析案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嚴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担任导演角色,主角和评判者均是学生。因此,分析案例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在相互讨论和学习中,学生印象深刻,收获不少。

2. 学生观点的提炼。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很难验证到学生知识吸收多少,是否会用。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讨论使事实脉络清晰,找出案例争议的焦点,从而寻求恰当的解决思路。当众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这样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将得到培养,学习环境也将更宽松活泼,也就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改革课程的重要方法

(一)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具有可操作性

1.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概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助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现在有些教师总是抱怨学生不如以前的学生,其实,我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所接触的东西多了,当然不像以前那样心思专一,这是一种普遍而正常的现象。学生仍然是好学的,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胃口”,社会在发展进步,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必要的。所以任务设计一定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技能、方法。

2. 具有可操作性。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设计一个鲜活、生动的具体任务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身探索。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创设情境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任务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任务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施。要使学习能在一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一致的情境中发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做出正确的入库验收工作决策;学生在模拟药店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工作,老师在旁给予引导,激发学生工作积极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工作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可以控制和引导,并进行过程评估。

(三)自主学习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这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收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篇7

药事管理学是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是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该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交错复杂, 内容多是法律法规性用语, 严谨抽象、政策性强。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管理要求和法律条款的学习有一定困难, 往往觉得枯燥乏味, 认为和他们未来工作的关系不大, 缺少学习兴趣。实际上药事管理学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保证人民安全用药, 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学生通过学习更可以掌握作为药学从业人员哪些是应该做的, 哪些是不能做的, 为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因此如何将药事管理学讲解得清楚明了,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是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重点。

基于药事管理学的课程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学情, 笔者总结了药事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更新教学内容, 补充学案导学

药事管理学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医药专业人才所需要的药事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根据药事管理法规从事药品的生产、经营、医院药事等的初步管理, 从而保证公众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由于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医药知识的普及, 现代药事管理的内容不断更新完善, 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断修订完善。药事管理学教材的更新速度往往赶不上该速度, 若还使用陈旧的教材会使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脱节, 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药事管理学教材涉及的法律法规条文政策性强, 一般教材缺少有效注解, 学生在自学时常不得要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调整教材, 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将教材的修订内容、法律法规条文的更新部分、重难点条文的解读等制成学案导学, 在课前将学案导学提前发给学生。比如在讲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这章内容时, 将现行的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版GMP) 和2005版GMP同时印发给学生, 请学生自学, 找出两者的重大变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弥补了教材本身的局限性。

二、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 建立教学案例库

药事管理学的教学内容与法律法规紧密相关, 较为枯燥, 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案例教学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避免了空洞的课堂说教, 最大限度地贴近了现实生活, 学生便于接受和理解。建立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库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首先, 教师平时要注意选择、收集案例, 及时补充优化案例库。案例的来源可以是专业期刊、权威网站和新闻事实报道等。案例的形式可以是视频、动画、图片和文字等。其次, 一个良好的案例要能够结合授课内容,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鲜活生动的案例表达出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案例时要注意选择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比如在讲授药品管理法时结合“齐二药亮菌甲素事件”、“安徽华源欣弗事件”这两个典型案例, 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药品管理法的应用。第三, 设立案例时还应注重案例的实效性。一个事件刚发生时往往能引起所有人的兴趣, 全国人民都在议论的事件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实际用武之地的。比如2012年央视曝光了不法厂家采用工业皮革废料制成明胶, 再用明胶制备成重金属铬检测超标的药用胶囊, “有毒胶囊事件”一经曝光立即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和热议。在教学中笔者结合这一案例讲授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学生兴趣浓厚,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深刻认识了药品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清楚明了地说明理论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要想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 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学案导学预习相关理论知识, 查找相关案例的资料, 分析案例中涉及的问题, 为上课做好准备。

(二)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可以把案例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引入正题, 也可以将案例贯穿在整节课的教学中, 还可以在授课结束时用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总结。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 因此, 分析案例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在案例分析环节, 教师要精心设计并提出问题, 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讨论。设置问题时常采用半开放式问题来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讨论范围。比如, 针对“双黄连注射液事件”教师可从案发经过、事故调查、结果处罚、社会讨论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解析, 让学生认识到药品质量监管体系的重要性。此外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控制, 防止出现冷场或者偏离主题的情况。比如, 在讨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时, 学生常常会有疑问:为什么现在药店滥售处方药的现象很普遍。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社会现状理性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预设轨道范围展开讨论。通过案例讨论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师归纳总结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简单讲授法, 讲授法停留在对知识概念的举例讲解, 学生多是被动接受, 而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中来,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辅助角色。所以开展案例教学, 需要教师在前期备课投入大量时间精力, 收集案例, 精心设计课堂讨论问题等。案例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还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在讨论时容易思维发散、看问题不够全面。因此,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较好地拿捏课堂节奏, 否则无法完成预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 归纳学生发言的中心思想, 善于诱导学生, 有效控制课堂局面。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观点。教师既要总结概括案例涉及的知识点, 又要总结案例讨论的全过程, 指出学生分析问题的不足, 阐述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通过教师对案例全过程的梳理, 学生对比自己的思路从中取得经验, 消除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提高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采用分组讨论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容易缺少学习兴趣, 对一些重难点理解能力差,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可采取学生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是按一定的规律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研究的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分组教学充分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和收获。在分组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既要给学生下达清楚明了的任务, 又要及时关注学生收集的资料和对资料的再加工。这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不像传统课堂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 在讲授特殊管理的药品这章内容时, 可将学生预先分组, 每组分配一类药物, 提前布置好学案导学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 并在课上向全班同学口头汇报交流。分组讨论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进行点评和补充, 最后总结归纳, 形成教学观点来引导学生。另外可将小组合作的表现量化成分数, 计入教学考核结果中, 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评价效果。再比如, 在讲药品包装时, 提前要求学生分组搜集不同类别的药品包装盒和说明书, 学生将收集到的结果带到课堂上, 教师结合教材进行点评式讲解, 进而布置提高型拓展作业, 请学生分组设计某种药品包装盒和说明书。

分组讨论法既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进一步提高了药事管理学的教学质量。

四、渗透职业道德素养教育

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品从业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药学从业人员必须要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 把保护人民健康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我们在对药学专业高职学生进行教学时始终贯穿德育, 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笔者在药事管理学授课过程中, 把药物制剂等专业核心课与药事管理法规相结合, 把药品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过程, 坚持培养学生的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安全意识。比如, 在有关药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案例讨论中, 通过播放电视新闻、图片展示等引入专业课教学, 更能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 进而分析案例, 帮助学生树立起牢固的药品质量观念。此外, 笔者还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比如, 学校聘请了本行业的资深人士进行学术讲座;在讲解GMP时, 带领学生到校外合作高校的模拟GMP车间参观, 听高校教师现场讲解;在讲解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时, 带领学生到大型药品经营企业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参观, 学生实地感受药品生产、经营实践的氛围, 树立安全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加强职业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提高, 使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知法懂法、严于律己。

五、评价形式多样化

药事管理法规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书本内容主要是一些政策法规, 不可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所以在考核时一方面要考察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 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生在积极主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平时成绩不再由单一的课后作业成绩决定。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综合评定, 比如将学生平时案例分析的回答情况、课堂小组讨论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使大部分学生敢于开口,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培养。另外, 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可将案例做成案例分析试卷, 让学生根据一切能找到的资料开卷完成, 减轻了学生对繁琐枯燥法律法规的畏难心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全面、综合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 在药事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 将药事管理学这门抽象的课程形象化, 有意识地引入药学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概念,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授课,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 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将来从事药学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药事管理学涉及多学科内容, 知识点多, 政策性强, 学生普遍理解有一定困难, 缺少学习兴趣, 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在近年来的教学实施中,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尝试改进教学方法, 灵活恰当地运用学案导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教学等多种方式,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明学.药事管理与法规[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

[2]聂久胜, 彭代银, 陈卫东.《药事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3 (2) .

[3]连佳芳, 胡聪, 王海波, 秦葵.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1) .

[4]严琳, 吴小瑜.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实践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 2013 (12) .

[5]李娴, 张振凌, 李凯, 田连起.互动式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0) .

《药事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探析 篇8

案例教学法是在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戴尔教授首创的一种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要求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推断和总结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1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的组织安排恰当与否既是案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科学制定实施程序。案例教学的一般程序是:教师提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炼学生观点、展开课堂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笔者认为这其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环节。

1.1 案例的准备

要想案例教学法能在药事管理学的授课中获得满意的效果,教与学的双方都必须精心准备,该准备阶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搜集、选择和整理案例,并将案例及时发放给学生预习。好的案例可以引人入胜,激发学习热情,清楚明了地说明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选择和整理案例时应注意所选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概括性和难易性。案例可以从专业报刊杂志如《中国药事》、《中国医药报》、《医药经济报》,权威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焦点访谈》栏目,网络资源如SFDA网站,当地药监部门等获取。收集到的案例按照药事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分门别类,以便在教学中选用。二是学生。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实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应根据教师发给的案例内容,预习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案例中涉及的问题,回答案例后面的提问,准备好自己的建议方案,为案例讨论做准备。

1.2 案例的使用

在案例的具体使用上,应该注意以下三个原则:适量原则、先后原则、可控原则。

1.2.1 适量原则。

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往往存在过量使用案例。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理论教学是基础、是根本。理论讲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而且对案例分析有实际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地使用案例,而忽视了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只能停留在案例本身,不能升华到理论高度,更不可能深入实质,培养能力也就变成了空话,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1.2.2 先后原则。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否成功,往往与理论讲授的先后和渗透程度有关,应避免模式单一。可采用:(1)案例先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新内容之前,导入现实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来吸引学生对此内容的注意和思考,比如,讲到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制度,可导入2006年CCTV《焦点访谈》栏目一段长为12分钟的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专题报道《警惕不良反应》精彩视频,使学生看到由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引起的后果,引起学生对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视,由此引出教学内容:药品不良反应的的定义、种类、监测意义、报告范围与时限、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患者各方的责任与义务、药品不良反应主管部门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评价与处理。(2)案例后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由于药事管理学大多涉及一些重要法律法规的条文,这些条文往往比较枯燥、严肃,且不易理解掌握,讲完理论知识后,引入具体案例安排课堂讨论,最后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总结,可增强学习效果。如讲授完假劣药的法律法规时,引入“齐二药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安徽华源药业的欣弗事件”,然后提出问题: (1) 此案例如何定性? (2) 试分析案例中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这样,让学生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1.2.3 可控原则。

案例的讨论要遵循可控原则。在案例教学中案例讨论是核心环节,如何运用好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讨论组织不当,可能会出现冷场,也可能会脱离主题,例如:在讨论药品广告管理时,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问题:既然国家有政策对药品广告进行严格管理,那为何现在药品违法广告还随处可见,是国家政策失误还是监管力度不够?学生探讨的话题有可能向抨击时政方向发展。相似的还有药品的价格管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讨论,学生的讨论话题常常脱离主题。此时,教师要较好地驾驭课堂局面,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调整、控制,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讨论轨道。

2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之所以有效,其原因在于,它使学生成为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参与者,是一种“干中学”的教学方法,它突出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2.1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能否认,传统的讲授法能够系统地教给学生理论知识,似乎学起来轻松,花费时间少,学到的知识似乎也不少,但这些都是静止的,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相对较差。考试结束,学生虽然得了高分,却没有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很快就忘记了,更谈不上在生活中运用。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使学生在课堂上直接面对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通过运用实例论证理论,消除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以便能将理论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来解决实际问题。

2.2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对案例的预读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教师发给的案例,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解决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

2.3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和充分的准备来完成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解答,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另外,药事管理学具有较强的时事政策性,内容更新快,教师必须经常阅读最新的专业报刊、杂志,关注新闻时事,及时了解国家新政策、法规;经常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生产和经营等单位去学习、调研,充实实践知识,教师的归纳、引导水平的高低往往成为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3 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

在此也需要指出,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各有千秋,案例教学法虽然有很多有目共睹的优点,但并非每个学生、每个章节都适合,案例教学法只是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授课中,理论性太强的部分就不适合使用,如介绍药事管理组织体系章节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教学内容,反而影响教学效果。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同时,要注意同其它教学方法如讲授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相结合,取长补短,共促药事管理学教学。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的桥梁,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手段,是督促教师自身提高的一种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对于医药消费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药事管理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恰当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蓬, 杨世民.药事管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陈静, 舒丽芯, 陈盛新.试论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实践杂志, 2008, 26 (6) :468—469.

[3]张鑫, 慈薇, 万新祥.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2005, 28 (6) :16—17.

[4]张琳琳.药事管理学教学案例的应用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5) :76—78.

[5]昝旺, 郭健, 彭成.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08, 3 (1) :72—74.

医院药事管理工作分析 篇9

1 完善药事组织机构

医院建立至少以分管院长为领导的药事管理委员会, 日常工作由药剂科负责, 制定各部门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制定药剂人员考核培训计划, 建立培训考核档案。建立以患者为中心, 以临床药学为基础, 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

2 医院药品供应管理

药剂科各岗位要设置药品质量监督员, 形成药品质量管理网络, 保证药品质量。医院确立药品供应品种的时候, 首先应该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作为临床用药的一线用药, 同时编制本院基本用药目录。应建立正规的药品供应渠道, 严格执行药品的供货方资质建档制度, 建立合法的供货方资质档案, 彼此签定质量保证书, 保证药品的购进合法性和质量的可追溯性。大型医疗仪器、设备购进需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 由药事会讨论通过, 并建议定期对新购仪器、设备的效能评估, 使其效益最大化。

3 药库保管管理

做好药品的养护, 合理制订药品采购计划。制订药品采购计划必须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为基础, 并且根据用药率、季节发病率等做出调整, 保证适量库存, 减少资金积压。通常用库存周转率作为衡量指标:单品种库存数量/月平均消耗数量, 周转率越高表明库存管理效率越高。同时制定适合工作实际的新特药申报、审核流程, 包括新特药的审批、反馈都要经药事会讨论通过, 方可制定计划。药品入库验收信息要完整, 有可追溯性, 内容至少包括:品名、规格、数量、批发价、零售价、批准文号、批号、有效期、厂家等;进口药品须有相关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建立本院的用药目录。同时做好药品的养护管理工作, 建立药品效期制度、温湿度登记制度、出入库登记制度、药库的分区色标管理、设立货位卡等, 根据药品储存要求保存, 使药库工作更加正规化、法规化、系统化。

4 药品调剂管理

药房工作质量主要以其对临床提供服务效果来衡量。一般包括提供药品的质量和提供药品过程的服务质量2个方面。关于药房工作量的控制指标, 除常规考察的主要指标和处方调配差错率、调配复核率、账物相符率、药品报损率、划价准确率、资金周转率外, 现实药房工作质量管理中, 更应该着重考察调配复核率、药品供应率、药品使用率、药品适销率等为临床服务的实际效率指标, 从管理药品逐步上升到各项对患者的优质药学服务, 这是终端服务过程, 其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药学服务是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的保证, 也是考核、考查药房整体管理、药学人员工作能力的指标。药学人员要保证治疗方案的落实。特别是毒、麻、精、放、贵重药物要按相关规定管理, 加强此类药的安全性, 设立的账页须有印刷的页码。药学人员不仅要有药学专业知识, 而且应具备一定医学专业知识, 这样才能在平时指导临床用药和指导患者用药的工作中显现出药学人员的专业水准。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重视规章制度的落实。如为了达到预期的工作质量将对药学人员的考核落实到平时的监督考核中;通过实地考核药学人员在收方、审方、划价、备药、发放等工作环节的言行和准确度进行打分评比。逐步建立符合洁净要求的静脉输液配制中心。

5 加强制剂管理

目前制剂在医院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许多新药的前身就是医院制剂。其主要配制本院需要而市场无供应或供应不足的药品。医院要研制本院独特的品种, 发挥专科专药特色, 特色制剂能增强对疾病和制剂的科研工作。实行优良药房工作规范 (GPP) 标准, 加强制剂处方、配制工艺与质量控制等基础研究。

6 临床药学管理

临床药学内容十分广泛如:治疗药物监测 (TDM) 、药物动力学研究、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配伍研究。二级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还不够深入。要做好药学咨询服务, 对象既有本院医务人员也有患者。要参与查房和病案讨论、疑难杂症病例讨论、危重病例抢救, 提供药学方面的指导意见, 并给特殊患者建立药历、跟踪服务, 为临床提供合理化用药方案。目前要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首要任务来管理。努力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 为药品采购提供科学依据, 也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供数据。

7 不良反应 (ADR) 监测报告管理

重视药品信息反馈, 建立药品、医疗器械ADR监测报告制度, 借以指导临床和患者合理安全用药。及时收集填报ADR报告表, 并及时上报给上一级ADR监测中心。

8 药品信息化管理

实现药品的微机化管理。主要应用于药库药品的出入库、门诊药房药品的领入及调剂出库、住院病人的药品使用、门诊收费处、住院处药品费用的收取、财务药品费用的汇总等业务。逐步实行药品信息化管理, 对效期药品、库存结构、用药结构、处方级别限制等一目了然, 科学分析。药物信息还为临床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提供便捷和保障。通过微机信息化管理,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药房人员从繁琐的记账、统计数字中解放出来, 而转向提高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上来。

综上所述, 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 练就高素质的药学人员队伍是开展好以患者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的药事工作的基础。药物与药物治疗已成为综合性的科学, 只靠医师进行药物治疗越来越困难, 这就要求我们药师掌握药学领域新动态, 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不断拓展药事服务内涵, 促使药事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药事管理学 篇10

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政策新变化

(一) 药事组织的变化。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3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 是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束食品安全管理“九龙治水”的局面, 这些新的变化, 在药事管理学教材上不能及时更新出版, 在教学上就会显出滞后性。

(二) 有关数据的变化。

执业药师的总人数随每年通过人数的增加而增加, 药事管理学教材的数据一直固定在编写时的数据。生产企业数、经营企业数、通过GMP和GSP认证的企业数是动态的数据, 时时都在更新变化。

(三) 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 》于2010年10月1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 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于2012年11月6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 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5年4月24日修订通过, 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于2015年5月18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5年7月1日发布。这些新施行的法律和部门规章, 相对于药事管理学教材更具有时效性, 教材上有些内容相对于新法可能已经不能作为药事管理的依据, 甚至相对于新法属于违法行为。

二、新政策新变化和教材的比较

(一) 药事组织的比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比, 规格由副部级升为正部级, 英文简写由“SFDA”变为“CFDA”, 由从属于卫生部变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二) 数据的比较。

执业药师随每年通过人数的增加, 总数也在逐渐增加, 到2014年底, 通过执业药师考试的人数达到41.5万多人。2015年6月底药品生产企业7167家, 药品经营企业141809家。教材的数据不能随时更新, 实时数据更具说服力和实效性。

(三) 法律法规的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2015年4月修订) 第十六条规定:药品广告的内容不得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不一致, 并应当显著标明禁忌、不良反应。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广告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非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推荐给个人自用的医疗器械的广告, 应当显著标明“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文件中有禁忌内容、注意事项的, 广告中应当显著标明“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2015年4月修订) 第十七条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 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 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2015年4月修订) 第十九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音像出版单位、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2015年4月修订) 第四十条规定: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介上不得发布医疗、药品广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1994年10月通过) 第十五条规定:药品广告的内容必须以国务院卫生行政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为准。国家规定的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治疗性药品广告中, 必须注明“按医生处方购买和使用”。

2015年修订版广告法和1994年广告法相比, 法律条文明显细化, 规定更明确。

三、教学中引入药事管理新政策新变化的益处

(一) 让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在讲授课堂现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新内容新政策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相反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自觉性、自主性, 让学生认为不是唯课本是从, 而是时刻接受新知识, 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二)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变学生学习课本为学习社会, 这些知识相对于课本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来的, 是对课本的补充和完善, 增加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变。

(三) 理论联系实际与实际接轨。

课本上的知识有些是不变的, 有些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逐步更新变化的, 所以理论知识的学习要与实际相联系, 否则将与实际脱节, 造成所学的知识不是短时失去应用价值, 而是即学即失去应用价值。将新政策新变化引入药事管理学教学中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与实际接轨。

摘要:药事管理学主要讲授药事组织、药品的研究、生产、经营、医院药学、药品广告等有关的管理和法律法规, 和药品有关的新政策新变化充实到教学中, 可以提高课程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药事管理,新政策

参考文献

[1]2014年度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结果情况亮相[EB/OL].2015-6-20.http://www.cqlp.org/info/link.aspx?id=2089&page=1.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查询[EB/OL].2015-6-28.http://app1.sfda.gov.cn/datasearch/face3/dir.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1994版) [EB/OL].2015-7-4.http://www.moa.gov.cn/fwllm/zxbs/xzxk/bszl/syj/201204/t20120427_2613455.htm.

药事管理学 篇11

关键词: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教学方法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及行为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现代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科学与药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药事管理法规是国家关于药事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的总称,是全国药品研制、生产、流通、进出口、使用单位和监督、检验管理部门都必须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的行为规范,也是各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实施药品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1]。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我校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它是药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交错繁杂,内容多是法律法规性用语,用词严谨抽象,政策性强。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由于书本理论知识多是管理要求和法律条款,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认为和未来工作关系不大。因此,教学效果不佳。实际上,制定药事管理法规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保证人民安全、有效用药,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将药事管理法规讲解得清楚明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重点。

根据药事管理法规课程的特点,以及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学情,笔者总结了药事管理法规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一些经验。

更新教学内容,补充学案导学

药事管理与法规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具备医药专业人才所需要的药事管理法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根据药事法规从事药品的生产、经营、医院药事管理等工作,从而保证公众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由于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医药知识的普及,现代药事管理的内容不断更新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也随之不断修订完善[2]。药事管理法规的教材更新速度往往赶不上这个速度,这时如果还使用陈旧的教材会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脱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即时调整教材,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教师可以将教材的修订内容、法律法规条文的更新部分、课堂讨论案例等制成学案导学,并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促进学生在课堂授课时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一方面教师要提前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在平时不断积累各种影音、图文形式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学案预习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为上课做好准备。通过学案导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案的讨论。

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建立教学案例库

建立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库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首先,教师平时要注意选择、收集案例,及时补充优化案例库,案例的来源可以是专业期刊、权威网站和新闻报道等。其次,一个良好的案例要能够结合授课内容,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鲜活生动的案例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案例时要注意选择典型案例[3]。经典案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比如在讲授药品管理法时结合“齐二药亮菌甲素事件”、“安徽华源欣弗事件”,可帮助学生更好的判断假药、劣药的定义。第三,设立案例时还应注重案例的时效性。一个事件刚发生时往往能引起所有人的兴趣,全国人民都在议论的事件更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武之地的。比如去年央视曝光了不法厂家采用工业皮革废料生产的明胶来制造药用胶囊,“有毒胶囊事件”一经曝光立即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和热议,在授课时结合这一案例讲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学生兴趣浓厚。一个良好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清楚明了地说明理论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总之,合适的案例可以提升学生对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关注,实现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既可以把案例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引入正题,也可以将案例贯穿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还可以在授课结束时用案例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总结。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分析案例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并提出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讨论[3]。设置问题时常采用半开放式问题来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讨论范围。比如,针对“双黄连注射液事件”教师可从案发原因、事故调查、结果处罚、社会讨论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解析,让学生认识到药品质量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控制,防止出现冷场或者偏离主题的情况,引导学生进入预设讨论轨道。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感觉到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实实在在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4]。

3.教师归纳总结

在案例分析的最后环节需要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观点。学生在讨论时容易思维发散、看问题不够全面,所以需要教师分析总结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既要总结概括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又要总结案例讨论的全过程,指出学生分析问题的不足,阐述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通过教师对案例全过程的梳理,学生对比自己的思路从中取得经验,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采用分组讨论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对课堂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被动,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学生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比如,在讲授特殊管理的药品这章内容时,可将学生分好组,每组做一类药物,提前布置好学案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制作PPT,然后在课上向全班同学讲解,回答其他同学的疑问,最后由教师对该组完成的情况点评,并补充讲解这部分知识点。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

渗透职业道德素养教育

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品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我校在对药学专业的高职学生进行教育时始终贯穿德育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的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塑造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责任[6]。比如,在对药品行业严重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解析中,可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知法、懂法、严于律己。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提高,为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价形式多样化

药事管理法规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书本内容主要是一些政策法规,不可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所以在考核时一方面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将学生平时案例分析的回答情况、课堂小组讨论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敢于开口,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培养。另外,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可将几个案例作为案例分析试卷,让学生根据书本知识开卷完成,减轻了学生对繁琐枯燥法律法规的畏难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全面、综合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在药事管理与法规的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药学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药事管理学 篇12

1 药事管理学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脱离实际

药事管理学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国家制定的与药品有关的法律规范。传统的教学模式仅是对教材知识点的系统讲授,理论性较强,而忽略了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缺乏日常药事管理过程的体验。加之法律、法规条文较多,涉及的管理理论又比较抽象,使得课堂授课生动不足,说教有余,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这种现象即使在药学权威学府也屡见不鲜:单纯理论授课,加之课时数偏少,迫使教师不得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规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觉得课堂授课单调枯燥,甚至认为药事管理学不用上课,死记硬背就能过关,糟糕的是工作后学生对药事管理学的认识一片空白。这种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完成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任务,也难以实现教育部制定的药事管理学教学目标。

1.2 教材内容滞后

药事管理学涉及药品注册管理、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特殊药品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应用性较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药品监督趋向法制化、制度化。目前,我国药事管理正处在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完善阶段,更新较快,使得药事管理学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现在高等药学院(系)使用的《药事管理学》(第四版)[2]中涉及到的药品注册管理、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特殊药品管理等内容均是2007年以前的标准。但是,2010年9月出版的《最新药品注册法规及指导原则》对新药的注册分类进行了新的调整,同时分类标准也更加细化,如:中药和化学药品的分类由1985年新药审批办法中均只有5类分别变成了现在的9类和6类;中药的复方制剂由原来中药3类变成了现在的6类;化药1类还细分为1.1-1.6类,3类细分为3.1-3.4类。同时,对新药申报程序及具体内容也进行了大幅的修改和补充,申报资料项目由中药的23项和化药的26项分别增加至33和32项。在抗生素合理使用和管理方面,卫生部自201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40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0.5-2h,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h[3]。在麻醉药品管理方面,卫生部于2007年5月1日通过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对麻醉药品的用法用量进行了细化和限定:规定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4]。随着临床用药问题的不断出现,药监部门会不断完善旧的法规制度,也会提出新的措施方法。可事实是规划教材平均5年才重编一次,难以紧跟药事管理现状的变化,这意味着学生很可能学到的是过时的知识,而最新的药事管理进展难以从教材中获取。更糟糕的是当学生们怀揣这些过时的知识进入职场后,才发现“此知识非彼知识”,无法实战,到头来还得重新学习。

2 创新性药事管理学教学模式

2.1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药事管理学是一门时事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原则之一,也是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结合课程相关内容,在教学中引入现场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药厂参观学习;进入医院,跟随临床药师、药事管理中心和医务科的工作人员,按照国家目前现行的法律法规边学习边监管,同时进行处罚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习制度,在处罚的过程中体会这种制度建立的意义及作用,使学生不仅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而且了解如何去做。

例如,笔者在进行“药品生产管理”授课时,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参观西安杨森制药厂,并与药厂工作人员互动交流,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这使学生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感性地了解药品生产环节的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理解厂房的整体布局和设施设备要求对药品生产过程及药品质量的影响。通过药厂工作人员介绍各生产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各工序、各环节、各岗位的质量控制,明确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对药品质量的重要性。另外,在讲授“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时,组织学生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参观学习,分组跟随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了解药物的使用情况,参与查房和会诊,学习处方点评和病案点评,让学生在学习法规的同时,深刻体会每一条法规如何落在实处,增强学生的职业使命感。

2.2 及时关注药事新动态

药事管理领域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如:2010年以后出台的法律法规: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2号)》等,这些知识均无法从教材中获取,因此要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FDA)等互联网站上的最新信息,包括新近出台的法律规章、条例办法、国家医药卫生政策等。教师还应定期编撰与药事管理学相关的最新法规信息作为补充教材,将药事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进展及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当前药事管理领域的发展现状,领会其精神和重要意义。如通过新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对照,分析药品注册审评机制、药品注册审批程序等内容的变化,加深学生对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理解;通过及时补充药事管理的新内容,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让他们体会到药事管理活动的严肃性和学习药事管理学的必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3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PBL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现从“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转变,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

根据课堂内容,选取“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 GSP)”进行实践,首先精心策划5个问题,如药店的选址、环境条件有何要求;药店工作人员的学历、素质有何要求;药店对于处方药是否严格做到凭处方销售;药品摆放有何要求;仓库中药品位置如何合理安排等。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每组 5-7人,让他们带着问题查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找答案,深入各大药房实地考查了解。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等准备时间为1周。再次上课时每组选1位代表发言,将讨论结果告诉大家,并说明理由,最后教师做总结或修正。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课堂气氛活跃。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协作能力,又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选择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模拟现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例如,针对毕业班学生讲授“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时,首先使学生明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四条主线(调剂管理、制剂管理、药品供应管理和临床药学管理),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让他们真实感受到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在即将展开的职业生涯中积极投身其中。讲授内容中安排了3个门诊处方分析、1个住院医嘱分析、1个库存量控制问题和1个病例讨论,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前期所学的药学专业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归纳总结了可能影响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因素。案例教学不仅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学生形成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3 结语

药事管理学教学应该以人民群众合理用药需求为牵引,以国内外现行药政法规为依据,以活学会用为教学重点,构建一套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新体系,即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关注药事新动态,定期编撰与药事管理学相关的最新法规信息作为补充教材,采用PBL和案例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摘要:药事管理学是药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生毕业后从事药事管理活动的能力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药事管理学的教学现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性药事管理学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关注药事新动态,定期编撰与药事管理学相关的最新法规信息作为补充教材,采用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旨在构建一套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新体系,使药事管理水平与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创新教学模式,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Victor K,Yolande B.S.,Farid S..Pharmacy education in Lebanon[J].Currents in Pharmacy Teaching and Learning,2010(2):186-191.

[2]吴蓬,杨世民.药事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9.

[3]卫办医政发(2011)56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S].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S].2007.

上一篇:评价工具下一篇: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