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化语言特点论文

2024-05-10

口语化语言特点论文(精选6篇)

口语化语言特点论文 篇1

摘要: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广播新闻频率, 传播时效越来越快, 语言更加通俗化、口语化, 这一转变对记者、播音员的语言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广播新闻语言的“口语化”。

关键词:广播新闻,口语化,语言规范性

2011年10月8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进行全新改版, 改版后的中国之声在新闻报道中以“快”字当头, 以半小时为单元, 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报道, 新闻报道中不再是新闻播音员简单的播报, 而是与新闻评论员一起评说新闻, 听众也可以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参与其中, 新闻报道更加鲜活, 语言更加口语化, 得到了听众的一致好评。中国之声的这一改变, 对所有广播新闻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我们的语言规范、准确、口语化。

1 广播新闻语言口语化的必要性

无论是传统的报纸文字新闻还是广播电视新闻, 都必须遵循一个基本的规律, 即新闻的真实性, 必须用准确贴切的语言来陈述事实。广播新闻提供给听众以声音, 需要听众听, 要使听众准确无误而且快速便捷地接听到新闻信息, 广播新闻就要在新闻的口语化和通俗化上下功夫。在广播新闻中, 从业人员需要将新闻中的书面语词汇更改为更易被接受的口语词汇, 将新闻中抽象的数字进行模糊化处理或者变化成更为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这样一来, 广播新闻才能更加流畅、更容易被听众听懂和接收。

2 广播新闻语言口语化的选择性

口语是人在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 一听就懂的词语。广播新闻的口语化, 总的要求是:念起来顺口, 听起来顺耳, 使人一听就明白。

广播新闻用句要短, 要尽量避免用长句子、文言句子和倒装句子。比如:“临沧市临翔区油菜苗瘦黄是由于去年入冬以来天气连续干旱之后先后几次寒潮袭击的影响所致。”这个长句子念起来拗口, 还夹着文言, 不如改为:“因为去年入冬以来, 天气连续干旱, 后来又遇上了几次寒潮的影响, 这就使得临翔区的油菜苗又瘦又黄了。”

广播新闻的语言要多用双音词, 不用或少用单音词, 如, “今天我虽有空, 但不愿出门”。这句话单句多, 听起来就没有亲切自然感。将其改为“今天, 我虽然有时间, 但是并不愿意出门去逛街”, 这就通俗容易懂了。再如“可”、“已”、“将”等, 这类词虽然简洁, 但是它只有一个字, 读起来声音短促, 在意思的表达上没有双音字那么清楚, 听起来的效果自然也没有那么富有魅力。

广播新闻中使用成语、典故可以增添文采, 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但是在广播里, 听众如果听不懂, 就达不到广播应该起到的作用, 所以广播新闻里只使用已经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 比如“三心二意”、“半斤八两”、“吃一堑, 长一智”等成语。这些成语字数固定、音节整齐, 使用恰当不仅使表达更生动, 还能增添音韵美。对于一些难懂的成语和典故, 一般用容易懂的同义成语、典故代替, 务求使听众理解。

新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动态, 必然会涉及一些专门术语。术语一般不容易听懂, 所以广播新闻只用一些使用频率高, 已经进入生活领域的术语, 如“非典”、“财政赤字”、“液晶显示器”、“载人飞船”、“麻醉”、“人工呼吸”、“点球”、“无期徒刑”等等, 这些词大部分人能够理解, 就不必另加解释。而一些难懂的专业术语就要尽量少用, 非要用到时要加以解释说明。

3 广播新闻语言口语化的规范性

广播语言的口语化给人以亲切、自然、朴素之感, 但是由于它“吐得快”, 是没有来得及细细推敲的句子, 这就难免会有用词不当的情况, 所以也不是所有的口语词都能在广播新闻中出现, 要摒弃不规范的广播用词, 使广播语言符合规范。

简称和略语是语词的缩略形式, 把结构较繁、形体较长的语词, 缩略成结构形式简略得多的词语, 简称和略语以简代繁, 使用十分方便。口语为了使语言简洁明了, 经常会使用简称缩语, 如“四化”、“WTO”、“CEO”、“三个代表”等, 报纸新闻里也常常使用。在广播里, 由于听觉的局限, 对缩略语的理解有障碍, 所以对简称和略语要有选择、有节制地使用。

4 广播新闻语言口语化的偏差性

虽然目前广播新闻语言口语化有了巨大的进步,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 但也因为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首先是对口语化的过分追求容易造成新闻播报的“低俗化”。

新闻语言要求真实、准确, 而过于口语化的即兴表达则很容易出现用词不准确、造句不完整等状况。由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出现了很多的“抢新闻”现象, 这很容易造成新闻播报的娱乐化倾向, 新闻口语化被错误片面地理解成“口水化”, 这些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过度口语化, 使新闻语言走向低俗化,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新闻真相的了解, 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

其次是对主持人和播音员要求把关不严, 口语化变身为语病化。

由于看重新闻播报的口语化, 一些广播节目在选择主持人和播音员时, 过分注重其口语沟通能力, 而放松了对主持人和播音员本身的硬件要求, 这就导致了一部分自身素质不过硬不达标的播音员和主持人走到了新闻播报的前台。他们在播报中, 或者播音错误, 或者用词不当, 或者语法不对, 犯下各种错误。有的把群众平常容易读错的一些字读错, 比如把商贾 (gǔ) 读成商贾 (jiǎ)

参考文献

[1]张玉河张颂.广播电视语言的“口语化”[J].当代传播, 2007 (6)

[2]张旭红.浅析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口语化要求[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 (8)

口语化语言特点论文 篇2

(一)句法结构

外贸口语的语法结构和一般的日常口语比较起来,会有一定的量的差别。外贸口语较大量的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子。如果对一个句子最高一级的主、宾、定、状等成分进行层次分析,这些成分中至少有一个可以切分出两个以上的结构层次,那么这个句子就可以看作是长句子。按照这样的标准,笔者现在使用的《汉语外贸口语30课》(张静贤,1991)中,长句在课文中所占的比例大约40%,而普通口语教材中的长句子只占不到20%。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化复句,抽取主干,逐步扩展的教学法,一定要以语言表达为前提。

(二)交际功能

国际贸易的各种业务活动和各个环节就基本构成了一个交际的话题和场景。这些活动与日常口语会话比较,是很有限的。每个活动所包含的环节也是固定的。反映到语言上,交际话题,场景和功能的种类基本上是封闭的。这样就可以把每一课每一个洽谈的话题都细分成一个个功能意念项目,然后在每一项目下归纳出相应的表达形式。先单独练习,最后综合成大的话题。前提是要让学生“进入角色”,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三)语体风格

外贸口语表达具有庄重性,其交际活动经常是在正式的场合和比较庄重的气氛中进行。说话的风格类似外交语言,比较庄重、文雅甚至书面化。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得体性和庄重性已经写入了外贸口语的教学大纲,成为外贸口语课的基本任务之一。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重点找出这种风格语体的句子,比如:“欢迎诸位的光临!”在测验和考试中把得体性和庄重性作为评分的标准之一,鼓励说庄重语体。

(四)其他特点

1、规范性

在语言的发展变化中“约定俗成”的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外贸汉语遵循这约定俗成规律,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风格规范化的习惯用语及专业术语,并且在外贸活动中,人们常遵循着一定的程序进行贸易洽谈。

例如:在外贸活动中,除了常用的礼貌用语外,还包括交涉用语,讨价还价用语,妥协让步用语以及涉及到保险,仲裁等法规用语等等。笔者在教学中所用教材是张静贤编写的《汉语外贸口语30课》,书中列举了有关询价,磋商价格,付款装运、包装、保险、索赔、代理以及签署合同等外贸业务活动各个环节的洽谈磋商实例30篇。每课以会话组成,后面都附有常用的表达方式及重点句型。另外,在外贸活动中通常运用术语行话。人们已习惯于使用规范化的行业术语,如CIF——到岸价,CFR——成本加运费,FOB——离岸价格等等。此外,正常的外贸活动中,一般遵循一定的程序,如会面、明示要求,妥协让步,达成协议。当然,各个环节运作的程序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其语言表达方式也随之有不同变化,但总体上是按照这一程序进行。

2、谈判性

外贸活动中,常涉及到两国的经贸合作,直接关系国家及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双方都会以各自的利益为出发点,采取谈判的形式进行洽谈,以便谈判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下面是商务贸易洽谈中关于价格谈判的一个例子:

A:现在请你报实盘吧!B:好。这是我们的报价:每吨38欧元,马赛船上交货。A:我们的出价是30欧元。B:太低了。您知道,我销售的不是食盐,而是化肥,是吧?A:比尔先生,您是知道的,我们国内也能生产同类产品。如果价格没有竞争力,我们是不会进口的。B:我们最多降2欧元,这个价格有竞争力吧?A:还是太高,34欧元怎么样?B:不行,36欧元。A:我再加1欧元,35欧元,我不能出更多的钱了。B:嗯——好吧,就按35欧元一吨的价格成交。

从上例不难看出,A方要求降低降格,B方坚持自己的价格有理,因此双方都列举了事实、理由,据理力争,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说理有进有退、论辩有攻有守,都努力达到各自的目的,很明显地表现出汉语外贸口语的谈判性这一特点。

3、策略性

商务谈判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谈判语言的策略性。谈判的语言策略是为实现预期的谈判目标而灵活运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方法、手段和技巧。例如:在谈判中一方就对方提出的某一问题不能立即回答时,常采用回避策略。如:“我马上给公司打个长途,然后就给您回信儿。”这样就可进可退,留下了必要的回旋余地。在谈判中的表达还可采用中国俗语,如: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由于价格种种原因没有做成生意时可以用“买卖不成仁义在”来挽留住客户。表达出一方对另一方观点的不赞同,即礼貌又含蓄、委婉,避免了直言造成的气氛过分紧张。在对方犹豫不决时采用承诺式语言,如:“尽管货源有点紧张,但我们会想办法一定按时发出。”可以使对方对某项合作增强合作信心。

二、汉语外贸口语课的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口语活动,还得靠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探索,不断耕耘,不断更新和调整。而下面几个方面,是必须特别注意的:

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新认识“教”与“学”的位置,调整时间比例。

有些教师习惯于你讲我听,我教你学,还有些教师则习惯于沿用传统汉语课的教学方法,解释词汇、讲解句型,举例子,花去了学生自己练习的许多时间。课堂要以学生自己练习、实践为主。

3、注重交际原则,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交际能力。

跟一般口语课一样,尽快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仍然是学生学好外贸口语的重要途径。然而,交际不是自言自语,不是独白,而是对话、会话。要把他们放到小组里去进行。要化整为零,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划分可由教师统一安排,也可以自由组合,找自己的伙伴。可两人一组,也可以三人一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培养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

要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教师可结合每次所学内容,出若干会话题目,或事先设想若干可能情况,在课堂上作情节材料提供,让学生讨论。比如在学习“还盘(还价)”这一专题时,我事先准备了诸如以下的一些题目:

(1)价格偏高(对进口商)(2)价格偏低(对出口商)(3)差距太大——谢绝还盘(4)砍价(5)进口商订购数量太少(6)商品的竞争力(7)要求早日装运(8)说服出口商接受承兑交单或付款交单支付而不是信用证支付。

学生自然要紧密结合准提纲学过的外贸词汇、专业术语以及现成的表达方法,进行临场发挥。这对锻炼他们的积极思维和说话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策略性很有帮助。

4、讲究评论艺术

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会话练习,总要不时加以评论。学生每次练习以后,也总希望听听老师的评价。这里评论或评价是要讲究一下艺术的。尤其是在开始阶段,教师的评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我们需要坚持鼓励表扬为主的原则,这也不是说批评纠正不可行,只是要在学生敢大胆讲以后,而不是在此之前。批评是要掌握火候和分寸的,有一定的策略。任何时候,评论要以表扬为主。

5、创造语言气氛和环境

外贸口语课教材都是以情景功能为纲的,每一课都是一个话题,比如:价格、支付、包装、运输、海关、保险等等。这样的话题设置更加符合口语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沉浸在外贸交易的情景中。情景性和角色代入是外贸口语课跟一般口语课最大的不同之处。口语课是以日常生活会话为主线,课堂上创造生活化的场景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情景,说出合适的话语。外贸口语课的情景比较特殊,从开始上课,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学生在外贸口语的课堂上,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与中国做外贸生意的公司的一名外贸业务员。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会记住自己的角色,很容易地融入到情景中来。不仅学习目的明确,而且教学效果也很好。

三、汉语外贸口语课的教学方法

外贸口语课是从“会话”的角度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汉语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与对方沟通和交流思想的目的。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要有较为理想的教材以外,还必须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作保证。

(一)模仿与背诵

模仿与背诵是学生改进其语音语调,增加词汇量,迅速提高其口语水平的有效办法。在大专班外贸口语选修课上,我们采用的是《汉语外贸口语30课》,因为这本教材采用的课文较短,而且有课文录音。由于语言地道,简练上口,学生容易模仿和背诵。学生通过听录音,对课文进行反复地模仿和背诵,可在较短的时间里习得中国人的标准语音语调和正常谈话速度,并会逐渐使自己的口语变得流利自然。随着教学内容逐步加深,学生的脑海就如同电脑一样储存了数量可观的词汇、短语、句型和各种情景下的表达方法,逐步养成用汉语思维和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和习惯。因此,在开课的初期阶段,教师要求学生模仿和背诵一定的学习材料是颇为重要的。

(二)情景对话

情景对话是模拟外贸业务活动中的各种情景,使之在课堂再现,从而缩短课堂与社会距离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为学生创造一种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感觉到犹如真正在进行贸易谈判。在这种对话练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并淋漓尽致地表达其语言才能。由于情景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外贸口语课上有必要结合教材,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如模拟外贸谈判、陪同外宾参观游览等。这种模拟场景进行汉语实践课教学的方法就是情景教学法。

我们在教学中把情景对话划分为两种:

一是有准备的情景对话。下课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设计1-2个情景,让学生人选其一,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编写一个对话,下次上课时,教师用一定时间对学生的对话进行检查。学生进行情景对话时,教师应作必要的记录。记下其主要错误,但不能中断对话去纠正错误,否则会干扰学生的思路,不利于语言才能的发挥。二是即席情景对话。在课堂上教师设计1-2个情景,让学生两人一组在限定的时间内构思和完成一篇对话,然后请他们当场进行对话。这种即席情景对话可以培养学生随机应变和即时发挥其应付突发事件的语言能力,难度较大,应在学生对“有准备的情景对话”有了一定功底之后,再进入这一阶段。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情景教学:

1、观看多媒体教学录像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高达94%,将传统的教学转换成鲜明立体的视觉形象教学,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使学生形象地感知、理解,增强记忆。在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的同时,教师还进行适当地讲解、演示,视听与讲解相结合,不仅直观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2、根据教学录像模拟配音

把录像中关于商务知识等对话让学生进行模拟配音,创造了真实的场景,既增加了学生对外贸知识的进一步把握和理解,也强化了学生运用汉语语言的流畅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结合教学录像模拟操练

在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准确运用语言进行适当地交流。因此在外贸口语教学中还应当增加模拟操练这一重要环节,即根据教学录像中的剧情虚拟场景,经过适当地加工、整合,形成适合华裔学生自身水平的外贸场景。

(三)即席翻译

很多华裔学生由于家庭和所在国的因素,常常从事外贸口译工作。因此,外贸口语课不妨安排适量的口译练习——即席翻译。做这一练习之前,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解一些必要的口译知识、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这一技能。教师应该事先准备好适合口译的英文材料,分好段落,给出必要的生词和短语供学生口译时参考。课堂上教师可以扮演演讲人,学生扮演也可,然后让学生轮流口译。

(四)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时一种刺激学生积极思考,进行逻辑推理,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教学法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汉语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主要在中高级班阶段使用。老师在讲完这些内容以后,可有意识地提出1-2个学生共同感兴趣、辩论性较强的题目供他们讨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这种讨论时,应该事先做些准备工作,如事先公布讨论题目,说明讨论的方式、步骤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并列出一些必要的词汇和句型供学生在讨论中使用。

(五)交易会实习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真实情景下的语言实践对学生的帮助更加明显。每学期利用当地资源安排学生参加与外贸有关的国际贸易博览会。如:北京国际博览会,春秋两季广交会等,将课堂中学到的交际功能实际运用到现实中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语外贸口语的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口语化语言特点论文 篇3

摘  要: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比较重视书面语的研究,而对口语的研究相对较弱。原因之一就是对口语的特点的揭示还不够深入,所以口语研究的关键性的问题就是揭示口语的特点。它对揭示口语面貌,推动口语教学与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汉语口语的特点,接着重点揭示口语的交际性特点,最后指出这一特点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口语  交际性  口语交际教学  启示

口语,顾名思义即口头语言,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与书面语言相对应存在。口语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和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良好的表达交流能力也显得格外重要,正确、得体的口语表达像是人们之间的润滑剂,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处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里。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成为了作为一名社会的人的必备素质。口语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书面语只是人类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口语表达是能够存在的,反过来,书面语不可能离开口语而存在,“一切言语都植根于口语之中。”[1](P4)

口语与书面语相比有许多不同点,例如书面语是手写、眼看的语言,口语则是口说、耳听的语言。书面语通过写在纸上或表现在其他物体上传递信息,而口语则靠声音实现交际。除了这些明显的不同点,口语还有以下特点:首先,口语表达需要特定的语境与确定的对象。口语表达的内容、方式甚至使用的词汇都受语言环境与对象的制约,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次,语法现象比较特殊。人们在口语表达的时候,语速较快,说话人没有时间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所以不像书面语那样有完整的结构和严密的语法,具体表现为句子短小,停顿多,省略成分多,重复现象也比较多,还有易位现象多等。第三,词汇口语化。口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形式,所以比较通俗易懂,而且经常使用歇后语,语气词,象声词等,儿化现象也非常普遍。最后是表达手段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口语可以借助的表达手段非常丰富,例如语调、语气的变化,表情、动作、姿态、手势等“态势语”的不同,都可以辅助表达复杂的情感。此外还有音高、音速、节奏等,也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口语的交际性是指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双向互动的过程。交际性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征之一[2]。口语交际本身就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而信息的传递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情境是口语交际行为得以发生的重要因素,并且情境的变化能够引发学生交际动机的改变。情境也是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重要依据。情境可以完善交际活动,任何离开具体交际情境的交际行为都是没有意义的。呈现于课堂的口语交际情境一般可分为真实的课堂情境和类似于现实的生活情境即虚拟的生活情境。当一个同学向老师或同学讲故事、谈学习心得、诉说某一生活经历时,大家认真倾听并不时以体态语或简短的口语传达出自己的反馈意见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谈,展开讨论、辩论时,口语交际行为就产生了[3]。这给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启示就是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的时候应该把握口语以上特点,并利用以上特点在教学中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创设交际情境。笔者为此提供以下方面供大家实践:

一、选题贴近生活,创设真实情境

《课标》在口语交际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在选择口语交际话题的时候要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鼓励他们在各科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4](P17)。例如于永正老师在教《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口语交际活动的时候,就真正把生活中的场景搬进了课堂。上课铃响后,于老师没有直接进教室,而是找一个阿姨走进教室,说是找于老师有事要通知,但是于老师不在,就请同学们帮忙转达通知内容。一会儿于老师进来了,同学们就纷纷举手告诉老师刚有个阿姨找他,然后于老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描述刚刚那个阿姨的样子。[5](P329-335)这样一来,于老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交际环境,不仅给学生的交际提供了具体的场景,而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这样的口语交际教学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善于抓住时机,创设比赛情境

《淮北市小学语文“表达类”教学比赛成果展示及“小学语文表达课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汇报》(以下简称“课堂汇报”)教研活动中,许蓉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在这节课中许老师就抓住了小孩子爱比赛的心理,成功地组织了课堂活动。首先许老师让学生看了准备的精美视频,然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这个环节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世界的奇妙,激发他们表达的兴趣。接着许老师就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同桌之间一个说一个听,说的同学要说清楚,听的同学要听仔细。这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最后许老师让分组交流比赛,首先是组内选拔,选出讲得最好的同学,然后再组与组之间比赛。这个环节的设置使整个课堂达到了高潮,每个孩子都努力讲自己与最爱的动物的故事,而且最大限度地把时间留给了孩子,整个过程都是她们在不停地表达与交流,可以说是高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活动。

三、丰富教学资源,创设虚拟情境

口语交际活动是特定环境的产物,这种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是无法生存的。[6]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话题的需要,利用多媒体等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然后让学生在设计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实现了口语交际的互动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增强亲临其境之感,提高交际的主动性。

在上述课堂汇报中,单思敏老师选择了五年级的口语交际话题“选拔‘文明劝导员”。首先,单老师就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自己录制的一段视频,画面中有很多学生挤在校门口的零食摊边买零食,其中就有他们班的学生沈思宇,同学们看到都笑了。然后单老师就组织学生对沈思宇进行劝说活动,并且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劝说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让学生模拟劝说,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情况运用劝说方法进行模拟劝说。整节课下来学生发言都非常积极,争着劝说沈思宇,真正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劝导员,可以说在这种模拟情境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劝说方法,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四、增加社会实践,创设实践情境

学校及课堂的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就提倡把孩子带到生活中去,带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在鲜活的交际情境中,自然、有序地训练语言。[7]把学生带到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也可以增强他们的体验,进而有效地进行交流。例如,老师可以组织一次学生进果园活动,请有经验的果农为他们讲解果树的品种、属性、特性等,以及如何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听完之后,教师布置明确的交际任务,当场与同伴进行复述性质的讲解,然后回到家后向家人口头转述自己的学习所得,这样不仅对学生的短时及长时记忆能力有一定的锻炼,而且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转述及讲解、描述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在语文教育界引起的关注度不比任何其他语文教育领域低,而且呈现出越来越热的研究态势,但目前的教学和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无论是研究者还是一线教学工作者都应该首先把握汉语口语的特点,特别是其交际性特点。希望笔者以上研究能对一线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有所帮助。

注释:

[1][美]沃尔特·翁:《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语词的技术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2]孟英:《语文口语交际情趣化教学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杜玉萍:《口语交际的特质与教学策略》,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于永正:《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曹海燕:《情境教学与小学口语交际研究——以鄂尔多斯小学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7]田本娜:《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述评》,小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12期。

语言能力英语面试口语 篇4

(I=Interviewer主试人 A=Applicant受试人)

Dialogue A

I:Do you speak a foreign language?

A:Yes,I speak it well.

I:Can you read and write English well.

A:I speak the language better than I read and write.

I:When did you begin to learn English?

A:I started to learn English when I was in primary school.

I:Do you speak the language well enough to communicate with English speaking people?

A:I think so.I used to be an interpreter.

I:Do you think your English is good enough to do desk work?

A:The mount of English I know enables me to do general desk work.I believe the amount of English I know is sufficient to work in an American firm.

I:How many languages do you speak?

A :Other than Chinese,I speak English.I learned some French in school,but forget all of it.

I:Can you speak Mandarin?

A:I can speak Mandarin fluently.

I:Besides Mandarin,what other Chinese dialects do you understand?

试谈表演型口语交际的基本特点 篇5

【关键词】表演型口语交际;未知性;调控性;互动性;情境性

片段一:与××的对话(苏教版第十一册练习6)

师: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扮演记者,一位同学扮演环保局局长,就如何治理环境展开对话。

生1(扮演记者):请问局长,工业废气乱排放现象为什么屡禁不止?

生2(扮演环保局局长):……

生1(记者):再问局长,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制止生活废水随意排放?

生2(环保局局长):……

生1(记者):再问局长,为什么我们的居民总是随便乱扔垃圾?有没有应对的措施?

生2(环保局局长):……

案例一:看望病人(苏教版第三册练习6)

师:我们的数学老师因为高血压住院了,老师想让几位同学代表全体同学去看望。在去之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师:刚才大家想到了礼物。见到了王老师,我们应该说些什么,怎么说,老师听了才会心情愉快,战胜疾病呢?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再交流)

师:按照大家刚才说的。一个同学扮演王老师,一个同学扮演去看望的同学,先演练一下,然后互换角色再演一次。

(演练结束后,老师自己扮演生病住院的王老师,选三个去看望的同学展开表演。)

……

片段二:小小辩论会((苏教版第十一册练习5)

师:下面我们进入自由辩论这个环节,请正反双方分别发言。

生1:我主张小学生要多看电视。因为看电视可以开阔眼界,让我们获得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生2:我反对,现在的电视节目真正适合小学生看的并不多,而小学生的控制力差,很容易着迷,反而会损害身心健康。

生1:古人说得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电视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大千世界,既增长见识,活跃思维,又可以节省时间,开发智力。

生2:多看电视肯定不好,纵观全班同学,沉迷于电视而影响学习的已经不在少数。他们或精神恍惚,或成绩下降,难道不是多看电视惹得祸吗?(下转第48页)

(上接第47页)

……

案例二:学会祝贺(苏教版第三册练习1)

师:大家手上的贺卡真不少,都是送给谁呢?现在你同桌的同学扮演接贺卡的人,你来送,大家先根据上面的要求练习一下。

(同桌互相练习接、送贺卡)

师:谁是送给刘老师的?

生:我是送给刘老师的。

师:你怎么送?

生:(走上讲台,面对老师)刘老师新年好!一年级的时候我字写不好,在您的帮助下,我的字进步了,这是我亲手做的贺卡,请您收下。

师:(双手接过贺卡)你的字的确有进步,贺卡上的画也很画得很美。

师:谁的贺卡是送给长辈的?

生:我是送给爷爷的。

师:好,我就来扮演你的爷爷,你来送贺卡。

(师扮演学生的爷爷与学生配合表演)

……

未知性与调控性。毋庸置疑,表演型口语交际是一种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全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我们通常运用的是即兴性表演和准备性表演两种方式。即兴性表演是没有经过任何准备的随意性表演,它的最大特点是未知性。正因为我们无法预知结果,就无法束缚学生的思想、思维、行动,这就给了学生许多个性化表演的空间, 也造就了许多精彩的生成。即兴性表演如一把“双刃剑”,对学生的应对能力、口才、思维逻辑、知识储备都有一定的要求,而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智慧同样不容小觑。可以这么说,即兴性表演发挥得好,可以让课堂熠熠生辉,可圈可点,反之则黯然失色,空留遗憾。准备性表演,顾名思义就是有准备的表演,它最大的特点是调控性。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交际前围绕交际的主题做一些准备,或查找资料、或配合预表演,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交际目标。有人不禁会问:这样无形之中让学生的个性受到羁绊,是不是没有了课堂的精彩。答案是否定的。只要我们精心预设,生成一样美丽。案例一是著名特级老师于永正老师的口语交际训练片断,围绕“高血压”展开交际,是让学生紧扣主题,有话可说;预演训练是为了发挥交际功效,取得更好效果;角色互换是为了面对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

即兴性表演与准备性表演不是孰是孰非,孰轻孰重,它们可以交叉使用、相辅相成,取得更好效果。我们不难看出,片段一是学生的即兴表演,之所以出现最后的冷场,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准备不足。教师预设的内容有明显的倾向性,教师列举了令人担忧的环境现状种种,却对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的措施只字未提。这样,老师列举的破坏环境的现状就成了记者扮演者最好的说辞,而环保局局长扮演者没有了可以参考的内容变得哑口无言,冷场在所难免。我们不妨这样做:

1.平等交际。

口语交际的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不可偏颇。片断一中,老师在列举环境遭受怎样破坏的同时,也要列举一些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付出的努力。这样,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交际双方都有说话的参考依据。

2.从实际出发。口语交际归根结底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生活。因此,我们在选材时要注意贴近生活,选择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有话可说,会说,乐说。

3.师生共同参与。不管是片断一还是片断二,我们都可以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冷场、一言堂等现象的发生,还可以针对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调控。而两个案例则是师生共同参与,这样,老师就成为了交际中的一分子,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试想:在片断一中,如果由老师扮演环保局长,相信就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片断二中,如果老师充当辩论主席,也可以有效地杜绝一言堂的现象,达到预定目标。

4.课前准备。我们不难发现,案例一中于永正老师事先确定一个话题,进而围绕话题讨论、交流、预演、互换角色再演,就是精心准备,巧妙预设,为提高交际质量而考虑的。

互动性与情境性。众知周知,口语交际不同于平时的聊天,口语交际是交际的双方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展开的语言活动。也就是说,我们的口语交际是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有别于我们平常的随意聊天。无论采用哪一种交际形式,都就是为交际目标服务的。在这种特殊的交际环境中,交际双方(多方)、交际的话题、交际的言语、动作都缺一不可。口语交际前,我们必须预设一个情境,把交际环境中的各方交织、连接、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可以说,如果没有交际情境,口语交际是无效或是无法完成的。案例二是南京长江路小学刘军老师的课堂实录。这节课伊始,教室张灯结彩,挂满对联,喜气洋洋,歌舞表演《过新年》隆重登场,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个过大年的喜庆氛围,让学生在近乎真实、贴近实际的情境中更好地交际。同样,案例一中的于永正老师也是从实际出发,选择“探望病人”这个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例,让交际生活化,把交际放置社会这个“大情境”中。

如果说创设情境是表演型口语交际成功的基础,那么增强交际的互动性则是成功的关键。片断二中,正反双方两位同学你来我住,唇枪舌剑,完全不顾自己的团队,把集体辩论演变为个人的“表演秀”,课堂好不热闹。可是,这虚假的热闹背后让人担忧。

1.互动表面化。主要表现为单方面追求课堂的热闹,学生为表演而表演,人云亦云,留于形式。如一个老师在《小小新闻发布会》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发布会热烈的场面,让一、二十名学生同时登台,或扮演记者、或扮演发言人、或扮演观众,大部分学生在台上拉拉扯扯、挤眉弄眼,他们只是觉得好玩,根本没有把握老师的意图,收效甚微。

2.互动单一化。主要表现为课堂成为优生或口才好、擅长表演的同学的“展示台”。口语交际应该是师生、生生、生本、师本对话的过程,互动的过程。如果仅仅局限于个别学生的互动是不够的。不管是案例一还是案例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

3.角色意识薄弱。口语交际要还原社会场面,在课堂上,学生既是学生,又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分子。只有真正把自己融入角色之中,口语交际才有社会意义。创设情境、课前精心准备(话题的选择、资料的查找、道具的准备)都是为了加强角色意识服务的,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一试。

从案例一、案例二中,我们不难发现,口语交际的互动不仅是语言上的互动,还应该是动作互动、心理互动、情感互动,甚至是思想互动。我们把口语交际的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互动,把口语交际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福建省寿宁县鳌阳小学)

【摘 要】语文既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极富人文色彩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两个方面都要重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本文提出主要观点:阅读教学重师生情感回归。拟从文本、教师、教学实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珍视师生情感,用心体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要在情感体验过程中,重视自我,丰富个性化情感发展,要通过情境创设,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师生情感得到广泛提升,迎来语文教学的春天。

【关键词】情感;体验;教学实施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①语文教育,应该充满人文情怀和终极关怀,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获得一种优化了的高品质的情感,获得人与世界的亲近,获得个体精神的丰富。可是曾几何时,受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影响,当我们的语文教师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时,语文,为了语文而语文,忽视了人的情感性,忽视了教育的情感价值。于是,认知、理性取代活生生的情感存在,训练、灌输堵塞了生机勃勃的情感成长,日复一日,单调、乏味消磨了师生对语文的情感、情趣,真正给人以精神滋润和生活能力的语文消失了。情感在语文教育的领域中,被置于偏僻冷落的地方,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这正如丹麦心理学家朗格所描述的那样:“情感在心理学中居灰姑娘的地位,为了姐姐——智慧和意志的利益,她不被母亲所喜爱,却被驱赶出去,永远被抛弃。情感不得不寄居在心理科学的偏僻的地方……”②那么什么是情感?“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它是主体以自身的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体现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内心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和反应选择。”③我们现行的新课标中也提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各种各样的情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开发多元智能,启迪心智,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拥有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文本语言蕴含丰富情感

语文是靠着语言文字承载的,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它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它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沿革,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情感发展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我们的文本,没有一片云朵不是情感的跃动,没有一丝微风不是情感的欢歌:或如大海般波澜壮阔,给人以黄钟大吕的警醒;或如湖泊般水平如镜,给人以冬日午后的温暖;或如小溪般潺潺流淌,给人以山鸣谷应的空灵;或如长河般的源远流长,给人以天宽地广的安宁……几乎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每一件事物,每一个人物,每一条线索,都饱含情感,都是对情感本质的追求。我们的文本,就是那饱含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熟练的技能化作的一篇篇诗文,都是有情之物。读出文中蕴含的意义、感受其中的情感,体会作者与大自然的共鸣、对人性的感悟,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快乐的事情。这也恰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文本在承担着知识引导、技能训练的同时也承载着对学生情感的引导、人格的提升和人性的启蒙。

二、语文教师是被文本感动的第一人

语文教师首先是个文学爱好者,语文教师要力求做文本的知音,做作者的知音。教师首先要对文本产生情感体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用情感影响学生。正如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教师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上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信念和个性品质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反复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既得经验,品语言魅力,知内容含义,感文本内涵,沉情感波涛,查阅资料,与人交流,对文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是对学生和事业的爱。教师对文本的独特体验的深度、广度和对某一方面体验的浓度,都将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只有教师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更为深刻,那么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更进一步,课堂才会进一步向纵深处发展。

教师对文本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还表现在对文本教学的预设上。有精彩的预设才会有出彩的生成。“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那是我们在唱歌,为你消除一天的疲倦。”那是一份怎样的浓浓的爱师情啊!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步骤:

(课前,利用音乐课请学生欣赏了《我爱米兰》、《走过老师窗前》等歌曲,学生达到跟着音乐能轻轻哼唱。)

师:小朋友,请你自己读读这段话,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小朋友,诗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帮老师消除一天的疲倦的?

师:是啊,今天老师已经上了两节课,又批了47本作业,还备了两节课,我真的觉得有点累了,你也能唱一两首歌给老师听听,帮我消除疲倦吗?

师:在小朋友甜美的歌声中,老师真的觉得不那么累呢!你还能想个什么办法帮老师消除疲倦吗?

师:老师要谢谢小朋友们,是你们刚才所做的一切让老师感受到你们是多么地爱老师啊!现在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对老师的爱吧!

师生情是最动人的。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今天已经做好的工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要”给老师消除疲倦,于是我就美美地享受学生帮我消除疲倦,接着再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办法能给老师消除疲倦,使学生爱师的情感得到发展,最后请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回到文本,使情感得到最终升华。如果没有课前欣赏歌曲,学生又怎么会在课堂上为老师唱起合适的歌曲呢?如果没有一步一步深入的引导,学生怎么会读出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呢?

三、教学实施中的情感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语文教材不能只是单纯追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本身的价值。语文教师应以其多情善悟的心去点化蕴藏在作品中的浓郁之情,营造充满情感魅力的语文课堂,培育出“懂情”、“生情”、“惜情”、“有情”之人。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教学就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他们情感所驱动的主动发展过程。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火种,是导火索。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情激情。充分利用形象、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智慧,产生学习的冲动。情感有了厚度,才有了分量,也才能经得起敲打。

1.珍视情感,用心体验

空洞的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只有通过唤起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体验才能起到(下转第50页)

(上接第49页)

润物无声的作用。如学习《月光启蒙》——通过母亲对我的文学启蒙,体会母子挚爱深情,唤醒孩子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通过学习老年母亲与青年母亲的对比描写,才能让学生产生“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情感碰撞,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爱家人就要从现在做起。又如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通过学习谈迁编写《国榷》,虽历经坎坷,但矢志不渝,让学生思考一下,人生的支柱到底是什么?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坚定的信念才是让自己不断走向成功的精神力量。通过重点学习谈迁第二次编写《国榷》所遇到的困难,通过那些优美但饱含辛酸的语言一步步引导学生沉入文本,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走进谈迁的心灵世界,才能体会谈迁为了心中的梦想冲破樊篱、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气节,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苏教版的教材很多是辞美情真的写景文,我们可以把这些课文进行综合教学,使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油然而生。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唤醒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带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关注文本,关注生命个体,实现一个真正的自我,从而实现由“学语文”到“学做人”的真正转变。

2.独特体验,重视自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一个学生也是独一无二的。语文教育就是要在这个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唤醒、增强和丰富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获得情感表达的新的形式。让学生用完全敞开的心灵去阅读,去感受,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成自己情感体验的过程,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情感的对话。

我们教师也要从学生个体在生活中的差异出发,从他们的现实生活或者将要面临的未来生活出发,将“书本教育”转变为“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阅读、思考、实践和体验来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那么语文教育就必须确立情感的意识,用情感的意识去关注学生,让语文能融入每个学生的情感,唤醒他们的情感意识,丰富他们的情感内涵,提升他们的情感质量。

3.情境创设,手段丰富

语文不仅极富情感色彩,更是一种对情感的追求和渴望。

儿童在观察、感受、体验情境的过程中,之所以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情绪,是由于情境具备美感的缘故。运用情境教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发展儿童的一般情感,而且进一步培养起儿童的高级情感。使单调而枯燥的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成为儿童的审美活动。而在这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过程中,学生便受到了很好的审美情趣的熏陶和感染,他们的高级情感,就在这点点滴滴中得到培养。没有情感,儿童就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我们阅读,事实上就是一种情感的阅读,就是与情感的对话,是对情感的感悟。阅读,就需要最大限度地激活情感的积淀,还原文本的情感色彩。学生毕竟是学生,受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影响,他们对于文本理解和情感体验的深度还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多样的教学技巧,将语文学习与音乐欣赏、绘画作品、表演形式和电教媒体等有机整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从各个角度吸引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语文,因为其优美的语言而吸引人,更因为其真实的情感而感染人。如果说语文的工具特征是一朵花的花瓣,那么情感体验就是一朵花的花蕊。当那层层叠叠的花瓣围着花蕊绽放时,我们才会说:“花开了!”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缤纷世界。

【参考文献】

[1]诺尔曼·丹森.《情感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页

[2]朗格.《心理学》.世界出版社.1914年版.第254页

[3]朱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4]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

小学语文语言体味和口语训练谈 篇6

关键词:休味语言;口语训练;写作指导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肇始阶段,此时不仅仅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字、词、句,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初步体味语言知识,进而提升听、说、读、写等全方面的语文技能。鉴于此,笔者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和教学内容规划,着重对如何引导小学生体味语言知识及完善口语训练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挖掘阅读,体味语言

阅读是我们汲取营养知识和体味语言魅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引导小学生学习写作技巧的不二法门,它能让学生在语言体味中、发酵情感,有效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因此,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和体味文字所描摹的情感,体验语言的魅力。我们可以先通过阅读示范,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揣摩写作意图,学习文字的描摹技巧。

譬如,在教材中《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对景物的描写精彩细致,让人仿佛置身于情境之中。因此,我们就可以遵照“读、找、思、品、诵”科学的方法和流程来指导学生精读文本,想象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千秋魅力和不同特色。需要注意的是,阅读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能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通过阅读优美的文字描述来想象小兴安岭美丽如画的场面;然后再让学生富有激情地朗读,体味作者对小兴安岭赞美之情。总之,针对类似的经典文本,我们一定让学生精读细读,边想边读,读出感情,这样才能走进作者心灵,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素养。

二、注重口语训练,强化写作指导

口语和写作都是信息的输出。以往传统教材中,只是强调对学生说话的训练,通常是安排在看图说话方面。而新课改后把这一内容整改为口语训练板块,不仅仅是看图说话,而是要交流、交际。这一转变更加强调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更加重视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提高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意识。

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只有多练、多写,才能提升自己驾轻就熟、轻松准确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注意寻找机会,见缝插针,为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西师版教材诠选的文章都是名家经典范例,从语句章法,到文采铺渲;从立意取材,到情感交融都能体现名家们的匠心所在。这就给我们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描摹名家的写物技巧、感受名家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可因势利导,使学生情发而辞动,最终落笔生花,将自己所见、所感诉诸笔端。

上文是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撷取的两点关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语言体味和口语训练的心得体会。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充分挖掘文本内容,充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达成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王枝江.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习[J].新课程学习:上,2011(12).

上一篇:服装网络定制营销模式论文下一篇:世界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