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义务教育(精选12篇)
城乡义务教育 篇1
一、沈阳市城乡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当前沈阳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长期以来,沈阳市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呈现出了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很大差距,优质教育资源向重点学校倾斜,使校际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
(二)师资力量差异化。目前沈阳市中小学优秀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一些重点院校,资源过于集中还出现了高校毕业大学生和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然而农村的中小学还缺少英语、音乐、计算机等方面的专职教师,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过低、环境偏差、任务较重导致教师工作缺少积极性和优秀教师外流,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城乡社区公共教育资源的差距。城市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不仅有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城市中的公共教育资源(如图书馆、书店、展览馆、博物馆等)作为一种教育资本对中小学的学业活动、学习素养加强培养,这些公共教育资源对树立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宽他们的视野。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和学习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几乎没有,举行的课外学习活动也很少。学生学习方式单一,仅靠在课堂上老师教给的一些知识,没有课外读物和课外活动。
二、沈阳市城乡义务教育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义务教育失衡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一方面,沈阳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义务教育作为地方政府提供的地方公共物品,其城乡差异直接取决于政府管理体制,尤其是政府财政体制。
(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被视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两个重要指标,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沈阳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以来一直远远超过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是教育投入的源泉,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育发展水平也就越高,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能有效地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及其质量的提升。
(三)优秀教师外流。由于农村学校的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和个人发展机会远不如城市,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造成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大量减少和外流,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另外农村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
三、解决沈阳市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策略
享受公平的教育是每位孩子的权利,继续加强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提升农村教师职业的魅力,积极落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提高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继续加强城乡统筹,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要加强农村学校教学用房、师生生活服务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的建设和改造,配齐学生桌椅,按照国家标准配置必须的教学仪器设施及图书资料等。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
(二)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吸引优秀人才去农村任教,需要增强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如工资待遇、发展空间、教师编制、职称、住房问题等。同时,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对在农村地区任教的教师采取倾斜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创造更多价值,并以此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去,改善农村教育落后的现象,让乡村教师成为一份更体面的职业。
(三)推动并落实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11月1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指出,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两免一补”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是深化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迈出新步伐。
(四)呼吁农村家长提高对子女义务教育的重视。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政府应开展对农村家长的教育宣传,提高农村家长的认知度,让他们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接受全面的义务教育,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更是国家的明天。
结语
城优于乡这一发展状况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农村中小学应该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大教育力度的节奏,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的成才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明确前进目标,逐步赶超城市中小学生,达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加快和谐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东平.《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0.
[2]诸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教育研究,2009.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七个怎么看》.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
[4]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国教育学刊,2003.
[5]田志磊,袁连生,张雪.《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差异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11.
城乡义务教育 篇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的迫切需要。麻塘山乡中心学校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创合格学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改善办学条件等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全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麻塘山乡素有隆回的西藏之称,经过几轮的办学布局调整,麻塘山乡现在有两所小学、两所九年制学校,分布合理,覆盖了全乡受教育人口。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差别,一些学校发展滞后,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为解决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麻塘山乡中心学校决定用建设合格学校来均衡学校办学条件。全乡的办学条件得到质的提升,办学差距也大大缩小。但作为隆回最边远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尚与其它乡镇有一定距离。如何进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快合格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体还有以下几点要真正的达到合格。
一、均衡师资力量
师资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校际间的不均衡,关键在于教师不均衡,如果一所中学有些科目连专业老师都没有,教学工作又如何开展,你修再多的房子,配再多的电脑又有何用。麻塘山是隆回最边远的地方,外地教师不愿意来,优秀教师留不住,加之近年上级分配老师均按成绩由老师本人来选,结果可想而知,这是制度造成师资的不均衡。针对如此情况,一是教师要分得来,政府从制度上入手;二是教师要留得住,政府要从待遇上入手,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施展才华的平台。总之上级人事管理部门要健全教师均衡配置机制,促进教师校际间的有序流动。鼓励教师扎根农村,扎根偏远。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因此,要切实抓好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任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帮助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建立校本研训制度,稳定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
务能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校长。学校要做好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实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在生均公用经费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在职称评定上,向农村教师倾斜。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健全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增加边远地区教师补助津贴,切实改善农村教师待遇。
总之根本保障是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加大合格学校建设完成后的运转投入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确保教育规划优先、财政投入优先、公共资源配置优先。重点加强教育经费投入和规范使用工作,促进“三个增长”的落实。以确保合格学校的运转开支,现在对于学生的教预算是体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但真正落实到学校开支的钱就那么一点点,往往建好的合格学校因费用问题变得不合格了。因此努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不能只在建设合格学校迎检时大把的钱往里投,验收完了资金没了。
三、强化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加强学生世情、国情和社情教育,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德育。总结、交流和宣传班主任工作经验,加强班主任和德育队伍建设。做好新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准备工作,着力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常规制度,加强教学管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实施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加强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组织开展广播体操比赛,抓好学生预防近视和科学营养工作,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
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招生评价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准备工作,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的力度,加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做好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努力实现“班班通、堂堂用”。
四、创造合格的家庭、社会教育
城乡义务教育 篇3
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宏伟目标,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2009年以来,崇阳县委、县政府撤销9所边远薄弱乡镇初中,并入城关中学,实现了“十校合一”的教育大改革。目前,城关中学现有教职工348人、学生5000余人,其中66%的教师和70%的学生主要来自9所农村学校。
作为城乡统筹、教育均衡的融合教育“试验田”,城关中学在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基本原则下,以德育促融合,以融合促均衡,逐步实现了城乡教师、城乡学生、城乡家长的大融合,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教师互动展融合
教师情感的融合是确保校园形合神会的第一步。由于个人生活、工作环境的差异,个性气质、爱好特长、自身优势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情感也存在一定的隔阂。因此,为了消除城乡教师的隔阂,提高城乡教师的幸福指数,城关中学在融合教师情感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期达到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融合的目的。
首先,该校为教师搭建了互动平台。教师通过平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组织了青年教师演讲暨才艺比赛、篮排球友谊赛和教学全能及课改课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城乡教师们为了共同的目标,紧密团结在一起,一同出色地完成了活动。其中,有位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写道:因为普及义务教育时各乡镇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而城关中学的少数教师在这方面并不在行,三分校语文组长主动上了一堂电教示范课,下课后一些城关教师向他请教,他也热情讲解……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城乡教师们在一次次的细节中体会着融合带来的幸福。其次,城关中学为了培养教师情感,开展了一系列户外活动。在组长的组织下,有的组用于如赤壁一日游集体短线游;有的组用于购置共享的学习材料等,城乡教师们在旅游、学习、慰问中彼此拉近了心的距离,增进了友谊。
城关中学编印的《绿化与文化相融,塑造有灵魂的教育》《2010均衡教育春天行动》等刊物为教师的交流打造了新的平台,这也成了师生融合发展的见证。两年多来,该校2人次获全国优质课二等奖、8人次获省优质课一等奖、12人次获咸宁市优质课特等奖与一等奖。该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捷报频传。2011年,来自港口中学的刘烊老师在全国两万多名教师中脱颖而出,被选到英国孔子学院任教。
学生互助享融合
教师在融合教育中收获了幸福和成就,与此不可分离的便是教育的主体——学生。2009年秋整合后,一大批农村孩子怀着对新学校的期盼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踏进了教育城。这些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环境,为了尽快让这些孩子融入班级、融入学校、融进现代教育,城关中学根据实际情况,经过统一测试后采用非隔离形式,混合编成平行班,同一间教室学习,同一间寝室住宿,同一个食堂排队就餐。为了缩小城乡学生间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之间的差距,城关中学采取了先单后混的编班策略,有利于逐步融合之后的混合编班。为了让来源不同、条件不同、口味不同的城乡学生营养均衡、健康成长,城关中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放心、营养、文明的“绿色食堂”。与此同时,为了解决部分学生的家地处偏远,来回一趟不是很方便的问题,学校在解决“吃好”的同时,又进行了“住好”的探索。“文化寝室”让学生在寝室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并且在寝室弘扬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孩子们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反映出融合教育带给他们的幸福。
在带给学生幸福和快乐的同时,城关中学非常注重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养成教育。由于许多农村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城关中学通过军训和编印校本教材《养成教育手册》,开展养成教育,实施精细化管理,让城乡学生在统一的管理中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此办法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学生之间彼此欣赏,相互了解,相互融合,都变得更加自信了。与此同时,城关中学也把教室文化打造得有声有色,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凸显一种高雅的文化。
在教育教学方面,城关中学主动出击,改变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老师“教”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明确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城关中学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比如,学校成立了国旗班、小号队、篮球队、集邮协会、提琴戏剧班等各种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了道德文化品质,同时也使城乡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消除了隔阂,在活动中建立了良好的同学关系,相处更为融洽。
家校互动促融合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而家长是学生的德育启蒙老师,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此,城关中学在城乡家长融合方面也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体制,通过提高认识,加强学校领导,建立规章制度,搭设互动平台,合力育人,成效显著。2010年,城关中学被评为全省示范家长学校。
城关中学以“校园开放日”为契机,促进城乡融合。组织教师开展访万家活动,利用假期进社区、进村庄、进家庭,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以及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帮助家长提高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意识;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生活习惯等,和家长共同探讨指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建议和措施。许多家长深有感触地说:“老师家访以前也有过,但主要是通报学生在校表现。这次家访不仅告诉孩子在校表现,对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进行具体辅导,还向家长们征求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学校离家长真是越来越近了。”
城关中学在开学后,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到学生的校园生活。如开展了开门评课、开放德育、开放学习、开放课程、开放课堂、开放课间、开放寝室、开放食堂、开放教研、开放管理等。5000多名家长参观了学生的习字展,观摩了学生的才艺表演、武术表演、跑操,与学生共进午餐,体验学校生活。最值得一提的是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的《感恩的心》主题班会,不少家长在孩子的座位上看完孩子写给自己的信后,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现代化设施愈发完善,教育教学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城关中学充分利用互联网,首创网上家长学校,实施“百万家庭网上行”计划。通过这个交流渠道,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和学校的重要活动报道进入千家万户,让没有机会进课堂听讲座的家长也能及时学到有关的家教知识。由于效果显著,2014年10月,湖北电视台作了《城关中学“网上家长学校”架起连心桥》的新闻报道。在取得了网上交流的成功之后,城关中学继续探索新模式,以建设“爱心校园”为主体目标,设立了“爱心屋”,搭建学校领导、教师与家长和学生交心谈心的平台。教师与学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如创设情境与学生谈话,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开通亲情视频,将爱播撒给每个孩子。此外,学校在校外聘请了“爱心妈妈”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也取得了颇高的评价。
随着城关中学在融合教育方面不断取得成功,学校的知名度也在逐渐提升。中纪委副书记张瑞新、中组部原常务副部长赵宗鼐等2000多名领导先后前来视察、调研,相继有10000多人前来学校参观。学校融合教育的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湖北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与此同时,2011年11月,湖北省第二届教育论坛区域教育科学和自主发展峰会、湖北省中小学2011年德育学术年会现场会相继在该校召开。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实验学校、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道路交通安全示范学校、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省卫生先进单位、市“四个创建”先进学校、市社区示范家长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市最佳文明单位、市生态环境教育学校和市巾帼爱心示范岗等荣誉称号也相继而来。
然而,随着成绩的到来,城关中学肩负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学校现有的办学目标和管理方法可能已经不能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了。面对新的挑战,城关中学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重新定位融合教育,锐意进取,让融合教育沿着良性、稳步、有序的轨道发展!
城乡义务教育 篇4
近日, 辽宁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 将利用两年时间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 建立统一的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新政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原则, 在“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上, 公办、民办学校破除门户之见执行统一标准。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 按照普通小学每生每年85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1050元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补助的最低标准, 现行标准高于基准定额的学校, 要确保水平不降低, 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提高公用经费补助。统一标准后, 补助资金可随学生流动携带。
在此基础上, 寄宿制学校将按照年生均200元的标准, 增加公用经费补助, 对农村地区规模较小不足100人的学校, 按不低于100人核定公用经费等政策;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同时, 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 取消了对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奖补政策;取消对农村初中进县城就读学生生活费交通费补助政策。
城乡教育的差异 篇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日益显现,教育成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基础。因此,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步。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对中这样发展中的农业国家来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越发显得中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相关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的总人口为14亿,而农村人口就达到了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7%,农村和城市人口比例大概为4:3.面对这样残酷的人口现实,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通过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也直接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教师资源,另一方是教学设备。较重要的是教学设备的问题。
一、从教学资源设备问题来看
由于各地的经济差异对教学设备的投入也是有所差别的,还有各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对乡村的教育程度的重视程度。要解决教学设备的问题就要先解决政府对城乡教学设备的投入差异,要均衡对待,不应因城乡而产生差异,不能因为是农村而对此有所偏见,我们反而应该因为是农村而更加重视其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较落后,政府更应该那出更多的资金来帮助乡村教育问题。
政府对城乡教育差异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是否重视乡村的教育问题成了核心内容。要做到人人平等,不应因其生长在农村而受到人们的不公平待遇,以及歧视。农村更应该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去建设农村,使其发展,所以教学设备的影响是关键问题,教学设备好了,学生就可以不受因缺着缺那而影响学习的心情,从而可以更加努力的学习。
城市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实验室等一应俱全,操场跑道也可与专业比赛用跑道相媲美。但农村学校却不然。由于用地紧张、资金不足等问题,往往出现“一室多用”的状况,设备也不若城市学校一般齐全,甚至有的学校是没有图书馆和电脑教室的。而有的农村学校由于教具不齐全,上课仅限于抽象说教,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难以理解等问题。农村学校的操场几乎都是泥土地,有的学校甚至是没有操场或操场被承包占用。这样一来,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也成了一大问题。身体素质不好也会影响文化课的上课效率,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成绩,这也是农村学生成绩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的原因之一。
现在全国各省市都在开展农村学校改造活动,投入了大量资金为农村学校采购教学仪器设备、建设新操场、改建教学楼等,促进了农村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城乡的教育差距并不只是靠教学资源的完善就可以缩小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师资。
二、从教师的问题来看
1`.农村的师资匮乏,教师结构不合理。
(1)不同学段教师结构不合理。总体上来看,某些年级教师人数不足。因此,为了满
足教育的需要,在引进教师存在困难的前提下,学校常常从其他年级抽调教师。因此,造成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极大地印象了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农村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在于师资是否充足。
(2)不同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当前,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外语,物理,化学教师多是半路出家,身兼多职。因此,农村音体美课面临着难
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而农村中学的物理,化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水
平不高,这些将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
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3)不同年龄教师结构不合理。由于血多农村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同时收编制所限,缺乏年轻教师的补充,整体上,教师年龄老化严重,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
2.教师培训不足。
由于缺乏专项经费,教师教育培训机会不足,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严重制约新一轮教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推行。由于教研室的教育指导演员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也很缺乏,因此,难以发挥各教研室的在本教师培训的优势。
3.教师的福利待遇无法保障。
尤其是民办教师由于编制的限制,他们的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常常没能得到按时的发放和保障。又由于农村条件较差,无法吸引教师留在农村,倒是教育资源被浪费,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对于农村教育问题的建议
1.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在贫困农村地区实行义务教育投入的倾斜和优惠政策也是
国际义务教育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
3.对农村 问题要切实做好改编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
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
4.完善农村教师的编制。科学合理地核定和分配教师编制。保证骨干教师的编制,不
能一味地抽调教师。
5.促进城乡优势互补,农村地区可借助城市师资、教学经验等方面的优质资源与城市
学校合作办学,以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城乡义务教育 篇6
早在2010年5月16日,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其中就要求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这对广大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不必再交纳不菲的借读费,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然而实际上,5年时间过去了,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除有部分外来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能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之外,绝大多数外来工子女并不能享受免学费,仍然要交不菲的学杂费和书本费。
目前,因为学生户籍不在流入地,流入地政府不会下拨这笔费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绝大多数上的都是民办学校,而民办学校是要收学费和杂费还有书本费的,虽然有些地方政府对民办学校也给予了一定的经费补助,但那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学生一个学期的学费就是三四千元,还得外来务工人员自己承担,流入地政府并不会承担起这笔费用。
政府不掏钱,就得学生掏钱,这是一个“零和游戏”。本来,学生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这笔免交的费用,按照目前的有关政策,应该由其户籍地政府代交。现在,学生不在户籍地而是流入到新的城市上学,但人来资金并未带来,户籍地政府应该交纳的这笔费用并未因为学生的离开减轻了本地的办学压力,而将应该拨付的教育经费转移到流入地。因为学生户籍不在流入地,流入地政府没有义务和责任代交这笔费用,于是这笔费用就悬空了,成为无主之债。而学校不可能做无米之炊,政府不拨钱,学校就只有从学生那里收,找家长要,因此义务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有关费用的转移支付,缺少全国一盘棋,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更没有实施的细则与办法。国务院这次会议,决定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统一确定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按不低于定额标准给予补助,就应该明确这笔费用由谁来支付,是流出地政府还是流入地政府。要想真正让这些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就必须在学生户口所在地与流入地两地政府之间进行经费对接。如果按户口政策,无论孩子在哪儿上学,其户口所在地政府都应该支付这笔钱,并随人流动,而这种沟通与对接,也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否则仍然会成为一句空话。
外来工子女能否享受免费政策,事关社会公平公正。造成外来工子女不能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地方为主、按户籍划拨的义务教育经费无法随人流动,因此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制定相应的措施,全面兼顾。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东莞商业学校东校区)
浅谈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篇7
十八届三中全会工作报告《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1]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是构建和谐社会, 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战略任务,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目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一) 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入学困难, 城区优质公办学校生源爆满、班额过大、学位紧缺。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城区学生迅猛增加, 给学校正常教学和管理带来诸多困难:班级人数过多, 师生交流难;交通不便, 导致学生就餐难;学校人数过多, 活动场地狭小, 导致集体活动出现组织难等。
(二)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上学路途远、交通不便、学校寄宿条件简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一是路途远, 家长、学生有苦衷;二是交通不便, 安全隐患大;三是学校寄宿条件简陋、生活及服务设施不配套;四是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学生"上不好学"等。
2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主要源于城乡二元化划分。相对而言,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积聚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
(一) 形成城市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原因主要是家长择校、新增建设优质学校较少。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区面积不断扩大, 城区内人口剧增, 而城区内中小学校布局仍是上世纪90年代的格局, 城内学校建设投入较少, 只限于改扩建方面, 新增学校建设明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步伐。二是家长择校热。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普遍提高,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 硬件设施、校园环境、师资水平、办学质量等多方面都占优势的城内学校自然成为家长的首选。家长们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把子女送到城区优质学校就读, 加剧"入学难"矛盾。三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增多, 随迁子女进城就读人数与日俱增, 进一步挤压了城区有限的教育资源。
(二) 形成农村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一是学校布局调整后学校服务半径增大。近年来, 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布点多、规模小、条件差和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低下的问题, 基本实现了规模办学和效益提高的目的。调整学校布局后, 服务半径增大, 一部分学生必须到距离较远的学校就读。二是农村公共交通不完善, 不能为学生上下学提供交通便利。三是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农村学校规模小, 条件差, 骨干教师大量流向城区;农村教师编制少, 代课教师多, 学科教师不配套;经费紧缺, 进修提高机会少, 福利待遇差, 农村教师难以安心农村教育。四是大部分农民家庭收入较低, 而且大学生就业难的事实令一些农民对教育投资产生疑惑。即使是进城务工者的随迁子女, 他们随父母进入城市后, 也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小孩同等的教育机会与资源。以上多种因素造成目前农村教育质量逐渐下滑。
3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与建议。
城乡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 需要教育投入向农村倾斜。
(一) 加快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与建议。在城市, 主要是推动教育资源平等投入。
(1) 扩大城区学校办学规模。政府要切实把教育发展纳入建设总体规划, 优先发展教育, 做到学校建设与建设同步发展。
(2) 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加快推进合格学校建设步伐, 改善办学条件, 缩小校际间差距,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从源头上遏制"择校"带来的入学难问题。
(3) 严格按政策招生。严格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 不招收"择校生", 从起始年级, 严格将班额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学校要严格学籍管理, 严把转学关。
(4) 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按就近安排入学的原则, 积极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 实现教育公平。
(5) 积极发展民办教育, 要把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有机统一起来。社会办学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 是弥补政府公共财政不足, 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方式。
(二) 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与建议。
(1) 统筹城乡交通运力, 提供农村乘车便利, 确保乘车安全。"安全是教育的保障", 政府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改变农村客运现状, 规范车辆管理, 创新管理机制, 逐步解决寄宿学生和远距离走读生往返学校的车辆问题, 使他们乘车既方便又安全。
(2) 统筹农村教育布局, 办好寄宿制学校。一要明确布点。坚持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并举的原则, 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保留、改建必要的教学点。二要优化建设资金集中投入。要把布局调整和合格学校建设工作结合起来, 确保建设资金集中投入到改、扩建和新建的寄宿制学校中。三要加强学校管理, 确保学校师生安全。要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点, 按照学生人数, 配备医疗保健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
(3) 统筹优化配置教师资源,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是建立正常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 加大对边远地区的教育投入, 提高教师待遇, 让农村教师真正"安居乐业"。
二是大力支持引导中青年教师去农村偏远地区支教, 鼓励安排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 实行中青年教师轮换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支教, 教师职称评定应有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的制度。
三要要有强化教育培训, 加强校际间教育交流, 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摘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保证每个孩子受到公平教育的需要, 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本文结合当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提出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十八届三中全会工作报告《决定》.新华网, 2013.11.12.
[2]袁贵仁.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新目标.新华社, 2009.11.8.
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现象浅析 篇8
六枝特区地处贵州西部, 是“中国凉都”六盘水市的东大门, 总人口65万人, 面积1792平方公里, 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7所, 其中初中43所、小学184所, 小学教学点54个。小学在校生77974人, 初中在校生28419人。
虽然我区1992年就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96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005年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 2009年6月与全省一道通过“国检”, 12月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及“普实”工作验收双合格, 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仍然较突出。
二、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1. 校舍建设投入不够均衡。
从一期义务教育工程、危房改造工程、二期义务教育工程、农村初中寄宿制工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实施十多年以来, 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基本摆脱了硬件设施薄弱状态。但项目工程主要落实在乡镇及村点学校, 城区学校相对投入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区人口迅速增加, 导致城区学校教学用房日趋紧张, 大班额现象严重。
2. 师资力量不平衡。
师资的数量、质量关系着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城区教师普遍集中, 师资力量较强, 学科结构基本合理;乡镇英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匮乏, 偏远农村教师缺编, 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公办教师。城镇教师的稳定性较强, 乡村学校教师变动频繁, 优质教师流失严重。
3. 生源结构不平衡。
由于城区直属学校拥有绝对优势的师资力量和较为完善的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生源除了城区以外, 还通过向全区招生筛选及中途选拔, 集中了绝大部分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于是城乡学校考试成绩差距越来越大, 加剧了家长与学生的择校倾向。为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许多农村家长不惜花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把子女送到城区直属学校上学。由此, 又形成了农村生源不断减少、城镇学校“人满为患”的局面。
4. 职称待遇不平衡。
职称评定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和荣誉。在我区, 义务教育学校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城乡差距较大, 在城区直属学校, 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比例明显高于乡村。尤其是高级职称, 往往被城区直属学校垄断。根据2011年统计, 六枝特区在职教师4868名, 其中城区直属学校1073名, 乡镇教师3795名。86个高级职称中, 城区有73名, 乡镇有13名, 19个乡镇中, 有15个至今还没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 职称比例严重失衡。辅导学生获奖是教师评定职称的一个重要渠道, 而且与教师所得证书的多少和级别有关, 证书的多少和级别又与教育教学成绩有关。
5. 社会地位不平衡。
由于存在直属学校和非直属学校之分, 无形地把城乡教师划分了等级, 使相当一部分人对教师社会地位产生错误认识。认为在城区上班的教师能力高, 没能力的才在乡下教书。相当一部分乡下教师在城区安家, 每天或每周往返又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成本。于是很多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包括放弃职称往城里考调, 或通过考公务员甚至离职等方式另寻出路, 加剧了乡镇教育行业优质师资的流失。
三、均衡我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是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路径。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六枝特区是一个人口大县, 要通过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 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任务十分艰巨。因此, 政府必须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 肩负起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任, 把其作为“十二五”期间的战略举措。
四、均衡我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思路
1. 以国发2号文件为契机, 在城区及时新建或改扩
建一批学校, 改善办学条件, 增大城区学校的容纳力, 解决大班额问题;完善乡镇中学寄宿制工程, 启动建设一批乡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工程;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的建设, 让上班路途远的教师有一个较舒适的食宿环境。
2. 建议增设农村教师津贴每月500元左右, 让更多
教师愿意到农村从教, 不断充实农村师资力量, 留住农村孩子就近入学, 减轻农民负担, 缓解城区教育资源紧缺的现状。
3. 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结构比例。
4. 要积极探索建立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新机制, 彻底
摒弃直属学校与非直属学校的格局, 打破城乡教师界限, 消除“直属学校”与“非直属学校”这种人为等级, 实施城乡教师的广泛交流 (轮教) , 使之制度化、常态化、规模化, 让城里的教师体会乡下教师往返奔波的辛苦, 让乡下教师体会城里教师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5. 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学习和培养, 让
城乡义务教育 篇9
一、广西义务教育师资的配置现状
(一) 教师资源配置结构的城乡失衡。
案例 (1) :N市第XX学与G市XX乡中学教师结构对比数据。N市第XX学中学现任教师135中, 特级教师2人、优秀教师3人、中教高级28人、中教一级38人、中教二级69人, 研究生8人, 本科108人、专科16人、中专及以下3人, 省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7人、市级20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8人, 参加省级及以上培训98人、市级125人。G市XX乡中学61人, 中教高级1人、中教一级19人、中教二级11人, 学历本科12人、专科28人、中专及以下21人, 省级及以上骨干教师0人、市级2人、县级0人, 特级教师0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0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0人, 参加省级及以上培训教师0人、市级2人、县级26人。
从以上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结构对比数据看出, 城乡教师结构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农村地区教师的职称、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数量明显低于城市, 第一学历水平偏低, 大多是中专毕业, 尽管一些中专学历的教师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职后教育, 提高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 但其专业性与全日制学历确实存在差别, 从专业角度上说, 学历偏低的教师难以精、准、深地教授专业知识点, 这样的差异在不同的城市和乡镇中小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这直接的结果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教学水平的差距。
(二) 教师资源配置结构城乡失衡。
案例 (2) :XX市某实验小学, 目前在校学生2, 000多人、教师150人, 师生比为1:13, 教师学历达标率98%。该校每年还选派百余名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学校现有国家级优质课教师1人, 省级优质课教师25人, 市级优质课教师142人。学校开设的课型全面、课时充足, 并开设了书法课、形体课、游泳课和低年级英课等特色课程;专任教师中有48人参加过“国培计划”培训 (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 , 120人参加了市级岗位培训。教师人均月收入 (含津贴) 2, 800元。而地处乡镇的XX县XX乡XX小学, 现有5个教学班, 在校生150人, 教师10人, 平均2个教师负责1个教学班的所有课程, 50%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进修培训, 县级优秀教师1人。教师人均月收入 (含津贴) 1, 400元。在走访的一些乡镇小学中还存在有一定数量的代课老师, 这些代课老师的工资仅有微薄的几百块, 对于物价日益高涨的当下来说, 这些工资也是杯水车薪。
从以上案例得知目前广西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进修培训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致使一些乡镇中小学教师想方设法往外流动, 对于乡镇教师队伍的稳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从而使乡镇中小学教师流动总是处在一种“循环”状态, 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最终影响了乡镇农村中小学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三) 教师资源配置结构的科际失衡。
案例 (3) :本案例是笔者与广西玉林三心镇XX中学y老师的访谈记录。问:你学的是什么专业?Y老师:汉语言文学。问:那你现在教的是哪一门课?Y老师:我现在教的是思想政治教育。问:那你一周有多少节课?Y老师:我一周上22节课, 平均每天5节课左右, 并且晚上我还要上晚自习。问:为什么你学汉语言文学, 现在教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呢?Y老师:学校语文老师饱和了, 思想政治老师现在很缺, 学校就把我调配去教政治了。
通过本案例得知, 目前在乡镇的一些中小学中, 教师所学专业与授课专业不一致的现象比比皆是, 同样在与广西G市XX小学的L老师访谈中了解到, 她所学专业是体育, 但目前所教授的课程却是语文。如果是一些副科课程, 比如音乐、美术等, 这些课程直接由语文或者政治老师兼上。“专业不对口”现象是广西义务教育师资配备科际失衡的一个重要现象, 很多老师都是应学校的“需要”, 被调配到另外一个学科教其他非本专业的课程。教师所学的专业没有得到运用, 为了应付学校的“需要”, 要到另外一个学科科目去重新学习, 所教给学生知识的专业性得不到保障, 某些知识点也没有得到合理的专业解释, 进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影响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师资配置改进措施
(一) 继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完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
义务教育师资不均衡是经费投入不均的恶果, 有关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 统筹广西区域内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的问题,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可持续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水平, 避免城乡学校因经费投入的差距造成更大的影响。同时不断提高乡镇学校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让教师安心教书育人。
(二)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 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国家为了吸收应届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就业, 设立了“特设岗位”相关政策, 鼓励更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学就业, 同时也壮大了乡镇学校师资队伍, 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同时继续实施城乡支教、帮扶互助机制, 实现城乡优质资源的共享。
(三) 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后培训作为教师自我提升的途径, 要积极鼓励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 如“区培”、“国培”顶岗置换培训等项目, 通过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要鼓励教师通过在职学习,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提升学历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城乡义务教育 篇10
我们对省内部分地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 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教师进行了座谈, 并发放了调查问卷。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 我们仅以学生的质量来侧面体现教育质量, 即通过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三项指标来反映义务教育质量情况。一是从对某市城乡学生2009~2011连续三年中考成绩的抽样数据分析来看, 城乡学生在学业成绩上的差距令人震惊。语、数、外的平均成绩差距在30~40分之间, 最大达50分;通过三年的数据比较, 除体育外, 2009年各科中考成绩的差异最大, 2010年和2011年两者差距开始缩小, 可见农村学生的中考成绩在不断提高, 但缩小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差距仍然任重道远。二是城乡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 城市学生在身高、体重和肺活量上均大于农村学生, 而视力问题则是城市学生略比农村学生严重。三是农村教师结构性问题突出, 体、音、美、外语、计算机等学科教师普遍短缺, 非专业教师任课现象严重。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继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 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注重和提升学校内涵发展上来, 实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一、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监控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 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这是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的关键举措。一是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提出符合农村义务教育实际情况的学生培养目标, 制定科学的农村义务教育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坚持以人为本, 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和个性特长。二是成立教育质量监测组织, 充分集合专业组织、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力量, 完善每个组织机构的制度建设, 进行科学统筹、合理安排, 建立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机构。三是各市教育局要加强对各地在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的指导, 各县 (区) 也要建立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的跟踪督导。督导评估在强调“督政”的同时, 要进一步强化“督学”, 加强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重点对学校管理、教学工作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二二、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内涵发展是追求质量的、精细化的、特色化的发展, 是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关注学校规模、校园建设、设备设施等问题, 更要从重建设、重扩张、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重内涵、重特色、精细型的管理模式转变, 坚持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学校内涵发展, 核心是要建设学校文化氛围, 发挥文化立校的功能。只有以文化为核心, 注重知识综合, 素质提升, 才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我们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提升学校软实力, 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为学生的成长创造空间, 鼓励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学校要坚持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 培养不断超越的发展意识, 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并形成一定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的张力, 使学校的内涵内化为学生和教师的素质, 内化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 从而最终达到特色办学、内涵发展的目标。
三三、建立有效的教师培养、交流和管管理理机机制制,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育质量得到改善的重要基础, 因此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应首先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首先,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切实贯彻执行《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 优化培训内容, 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培训基地和教师远程教育网络, 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设立教师培养、培训的专项资金,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的规定, 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其次, 加强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 实行县 (区) 域内教师交流制度。沈阳市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沈阳市义务教育条例》给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提供了法律保障, 各市、县 (区) 教育主管部门也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配套的教师交流保障机制, 将教师的管理和使用权从学校上移到市、县 (区) 教育行政部门, 实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促进区域内中小学校的教师资源相对均衡。同时, 要采取有力措施, 实现同一区域教师工资标准统一, 进一步创新教师补充和退出机制。
第三, 制定优惠政策, 引导和鼓励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一是要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中的要求, 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 在工资、职务 (职称) 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 完善津贴补贴标准。二是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设立政府岗位, 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农村任教。三是通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农村教师, 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科教师, 切实解决农村学校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
四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 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日前, 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科19个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新课程标准重点体现了“降低学科难度, 突出传统文化, 强化法制教育, 明确能力要求”的特点。学校应紧紧抓住课标修订的有利契机,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首先, 各学科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和内涵,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策略、方式和手段, 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课程内容, 减轻学习负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应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按照新课标中提炼出的“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 指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其次,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认真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全科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不得挤占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等课时, 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 保证学生都能接受到国家规定的教育内容。要深化中小学校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建立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教育公平的中小学考试评价体系。逐步实行小班化教学, 有针对性地加强个别辅导和指导, 切实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义务教育的重点已经转移到教育质量提升和学校内涵发展上来。近年来, 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通过调查数据显示, 城乡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仍然显著。应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建立教师培养、交流和管理机制, 积极实施课程改革, 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切实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质量,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雷新勇.考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解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谢安邦, 谈松华.全国义务教育学生质量调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邬志辉.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至关重要[J].教育研究, 2008 (3) .
[4]沈有禄, 谯欣怡.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 2011 (6) .
[5]文建龙.论政府在义务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角色[J].当代教育论坛, 2011 (8) .
城乡义务教育 篇11
资金分担:国家和自治区
承担大部分
根据《通知》,相关各项资金分担比例为: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和提高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水平所需资金均由中央和自治区本级财政按8∶2比例分担;国家规定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全额承担,地方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全额承担;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中央、自治区本级和市县财政按照5∶4∶1比例分担;农村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机制所需资金,贫困地区由中央、自治区本级和市县财政按照5∶4∶1比例分担,其他地区由中央、自治区本级和市县财政按照5∶3∶2比例分担。
针对以上各项资金分担比例,自治区教育厅财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在落实该项新政策时,明确了地方资金“由自治区拿大头,市县拿小头”的原则,其中:公用经费补助和地方课程免费教科书所需地方资金全部由自治区本级财政100%承担;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和贫困地区农村校舍安全保障机制所需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80%;其他地区农村校舍安全保障机制所需资金则由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60%。
我区在落实该项新政策时,还体现了分类倾斜支持的原则。首先,在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的基础上,从2016年起,我区对城乡寄宿制学校寄宿生按年生均增加200元的标准补助学校公用经费,支持办好寄宿制学校。其次,对农村地区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照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支持办好乡村规模较小学校。再次,对城乡特殊教育学校和有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学校,按残疾生年生均6 000元标准补助学校公用经费,进一步保障残疾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一视同仁:城乡统一,
民办学校纳入保障范围
目前,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享受“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策,对城市义务教育学生也免除了学杂费,但城市义务教育段学生仍需缴纳教科书费用。如今,《通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2017年春季学期起,统一向城市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对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这就意味着,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明年春季学期起,也将和农村学生一样,不需再缴纳课本费了。
近年来,随着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义务教育带来很大压力。区内部分地方甚至出现公用经费补助水平城乡“倒挂”现象,即有些城市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反而比农村学校的还要低一些。为此,《通知》严格落实国家提出的相关经费可携带政策,提出“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也就是说,无论学生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可以享受到一样标准的“两免一补”,财政都会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足额安排补助,这将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益。
此次出台的新政策,对民办学学校也一视同仁。首先,对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就读的在籍学生一视同仁,都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这是切实履行政府为全体适龄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的职责,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扶持,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义务教育,增强学生就学的可选择性。民办学校在籍学生免学杂费标准,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执行,民办学校收费标准高于基准定额部分,由学生家庭负担。其次,学生无论在哪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自治区都会按照不低于全区基准定额的标准对学校足额安排公用经费补助,包括对民办学校也按照不低于广西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含免学杂费部分)。再次,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一样,继续免费获得国家和自治区规定课程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全额承担。
(责编 欧金昌)
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区统一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政策。
从2016年起,取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奖补政策,各地必须于2016年6月30日前建立城市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向城市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对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
《通知》提出“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但并未明确该项制度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此,自治区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解释,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只是部分科目,不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目。按国家规定,体育、美术、现代技术教育等学科的教材,可以循环使用。我区将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循环使用的教科书由学校保管,不再像现在这样,直接发到学生手中,而是上课需要使用时,学生才从学校领取教材。考虑到教材的折旧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会按30%的比例对循环使用的教材进行更新。
城乡义务教育 篇12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决定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区城乡统一实行义务教育学生“三免一补”政策。
《通知》要求,全区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对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费提供自治区统一规定的教辅材料,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标准按照自治区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执行。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全部享受生活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中央和自治区按照5∶5比例分担。统一确定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取消城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住宿费政策,并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补助水平。落实自治区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所需资金由中央和自治区按8∶2比例分担,市、县(区)基准定额提高部分由各地承担。现有公用经费补助标准高于基准定额的,要确保水平不降低。
【城乡义务教育】推荐阅读: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08-06
城乡义务教育资源12-01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12-07
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05-28
城乡教育07-03
城乡教育10-06
城乡教育统筹06-15
城乡区域教育06-29
城乡教育资源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