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文化建设(精选12篇)
班主任文化建设 篇1
班主任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的重要内容,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的重要手段,更是有效推动班主任进行创造性地工作的深层力量。如何能比较科学地进行班主任文化建设,使班主任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对班主任的思想及行为起到触动和改变作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理性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校文化建设影响教师的个体行为
学校文化的一般涵义是教师、学生、校长所持有的共同信念,这些信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教师行为中所蕴涵的深层次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尚等,体现的是教师整体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
二、班主任文化建设的特点
1.角色意识特点。2.情感特点。3.兴趣特点。4.能力特点。5.心理矛盾特点。
学校的班主任文化建设的特点应是:根据班主任工作的心理需要,通过对班主任目前工作状态和行为的研究和分析,明晰班主任目前的内隐概念和内隐规则,提出有针对性的班主任文化内容,通过有效的管理,激励教师自觉地、富有创造性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包括角色意识特点、情感特点、兴趣特点、能力特点和心理矛盾特点,等等。
三、班主任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1. 班主任文化诊断是确定班主任文化建设的内容的重要方法。
要进行学校的班主任文化建设,首先要分析本校教师在班主任工作行为中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和方式方法,进而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班主任文化建设的重点。在自我诊断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行为观察法、访谈和座谈法。通过有计划的行为观察和出现某种典型现象时的访谈及座谈,可为确定本校班主任文化建设内容提供充分的现实依据。
2. 通过分析研究,确定我校班主任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1) 让教师体验班主任工作的内在价值,培养对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我们以教育故事、演讲、征文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体验班主任工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情感。
(2) 树立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感。我们可以把增强教师的角色意识作为班主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班主任工作理论、学习殷雪梅老师感人事迹、师徒结对以及正副班主任从实践中观察、学习和感悟。
(3) 提供班主任工作探讨和合作研究的机会,锤炼班主任工作的智慧,把为班主任提供交流、研究和探讨班主任工作问题的平台作为班主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4) 理解班主任工作的应激性,为班主任营造一种宽松而向上的工作氛围。我们从班主任工作特点和班主任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提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能吸取教训,反思并进行可行性处理”的原则。
(5) 加强班主任人文精神的培养。班主任工作的灵魂在于教师深厚的师爱。这种爱不仅仅等同于父母的关爱,更是一种理性而博大的爱,是一种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和追求的爱。
3. 展示班主任工作的榜样形象,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我们可以开展全体教师参与的“榜样形象树立活动”,这种活动对班主任文化建设是非常有益的。
(1) 每周一星:班主任手记。这一栏目能让每位班主任反思,亮出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
(2) 教师个人网页。这一平台使教师能接受更多的反馈信息,以反思、研究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3) BBS班主任工作主题研讨。这种对话的结果是各方理解的加深和人文精神的升华。
(4) 成果展示。提供成果展示的便捷通道。
4. 通过学校管理制度,巩固和保障班主任文化建设的成果。
在班主任文化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教师文化的主体是全体教师,不被广大教师认同的文化称不上教师文化。在制定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时,要有理有据,有情有感,提供制度框架、指导思想、目的要求,然后由班主任全体讨论补充修改完成,最后经过全校教师通过后才能实施。
班主任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管理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它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理性地思考,大胆地求证,我们愿在班主任文化建设领域迈出探寻的脚步,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努力。
班主任文化建设 篇2
-----温馨教室伴成长
城关回小
海莲
从学生时代到今天成为一名教师,我一直认为只有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才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所谓班级文化,一般是指班级学生在班主任引导下,能够建设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的灵魂所在,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创建丰富多彩的班级物质文化
优美而温馨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工作中我们也能深切体会到在一个宽敞明亮、干净、文化氛围浓厚的班级里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都比较强。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像家一样温馨和谐。
1、注重教室的卫生。干净的教室卫生需要全班同学去维护,去保持。在班级张贴栏里除了安全知识表、时间作息表,我还张贴了卫生职务表,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头,专人专岗。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粉笔、小黑板、图书角、笤帚等也要摆放得井井有条,决不让家园“脏、乱、差”的现象在教室内出现。教师越干净我发现学生做卫生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
2、重视教室的布置。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而对教室的布置不可忽视。
(1)注重黑板报设计。在办黑板报时,我在形式上注意了与教育环境的和谐,注重了对称美和结构美,并且力争做到与黑板上的标语搭配,互相映衬。内容上,从趣味知识到思想教育,使黑板报充分发挥了它的教育作用。(2)精心装点教室。我们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都能育人,催人进步,在班级的每个角落贴上温馨提示标语,让学生力求做到节约用水用电;讲究桌椅的排列、布置。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桌椅随时变动。让整个教室洋溢着文化的气息。
二、让和谐的人际关系伴随学生成长
班级人际环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只有学生与班主任,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团结、相互帮助,平等友好的相处,班级就会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气氛。
1、师生之间关系和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真诚热爱学生,并用这种爱去塑造孩子,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
2、学生之间的友谊。和教师一样,学生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在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学习上,我们提倡学生互相帮助,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并成立课余“学习互助”小组,促进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成绩。真正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氛围。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的情感。我利用一年一次的学校运动会、越野赛、歌咏比赛、六一文艺活动等各种校内外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让他们懂得每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在活动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班主任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班主任;文化建设;管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10-01
一、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及对班主任专业素质的要求
班级文化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班级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包括班级目标、班训、班风等。班级物质文化包括班级硬环境和软环境组成。班级硬环境主要是指教室的硬环境,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班级各种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体现着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对班级成员行为方式具有较强的规范和制约作用,保障着班级目标的实现。
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一种神奇的教育力量。班级文化的优劣与有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既然它如此重要,那对班主任的专业素质有何要求呢?
1、强烈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就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作为一名优秀老师或者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而一切师德的要求都基于班主任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大家经常提及的“为人师表”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即强烈的人格魅力[2]。
试想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苦苦的要求同学们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文明做人时,自己却在上课的时候随地吐痰,乱人垃圾,学生还会听你的话,文明做人吗?如果你苦口婆心的积极引导学生建立高尚的班级文化,而自己去以低劣的品德示人,他们有学习的标准吗?
2、正面的自我形象
班主任在日常学习中和学生接触非常多,那么班主任的自我形象尤其是仪表对学生有着不言而喻的影响。仪表就要求班主任的衣着整洁端庄,发式简洁干净,举止优雅有度。换个角度看,对自身仪表的追求,一定意义上也体现了一个班主任的审美情趣是否高雅。
我相信每个班级总有那么几个“捣蛋分子”,染发啊,留长头发啊,上课穿拖鞋什么的比比皆是。这个时候班主任就是最好的楷模,老师的表率作用不言而喻,班主任以身作则,才能令学生心悦诚服。若果这个时候班主任不顾自身形象,留长发,穿拖鞋,学生是不可能做到的。班主任要求学生注意自身形象,如果连班主任老师自己都做不到,就别想让全班学生都做到,反而可能遭受学生的鄙视。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在学生们心中楷模的形象,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班级文化。
3、无私奉献的爱心
人与人之间最美好最可贵的就在于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作为班主任,我们会时常和学生接触,相处,这时候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会让学生备受鼓舞。试想,独自在外求学,没有父母的陪伴,只有几个同龄人;没有可口的饭菜,只有食堂的馒头;没有温暖的被窝,只有单薄的小床,班主任的发自内心的自然的关爱就是学生心中的航灯,温暖他的身心。要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孩子,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并且要带动其他学生一同尊重这些同学。
二、班级管理艺术内容及对班主任专业素质的要求
一个好班级,必须拥有一批围绕在班主任身边的积极人物,从他们中间挑选一些人组成班委会,成为班级的核心,让他们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班集体的目标,充分发挥班干部榜样示范作用,这就是建立健全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的作用了。另外就是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班风。班级氛围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标志,良好的班风是巩固和发展班集体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班集体形成的综合标志。
1、亲和力
亲和力源于人对人的认同和尊重,很多时候,亲和力所表达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的远近,而是心灵上的通达与投合,是一种基于平等待人的相互利益转换的基础。越来越多的老师和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总是不如意,抱怨学生不听话难管什么的,其实不然,那是班主任的亲和力不够,学生不能有效的接受你的关爱。
2、积极的工作作风
勤奋的人总是受人欢迎,受人尊敬的[4]。作为班主任,一群孩子的管理者,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工作作风只会误人子弟。
在以前就读的学校里,有这样两个老师,老师甲在管理班级时异常勤奋,老师乙除了上课就看不到人影。甲每天都早早的来到学校,视察学生上早读,中午去宿舍监督学生午休,晚上还时常在教室外视察学生的自习情况。甲的班级学习和生活风气被管理的井井有条,学习成绩蒸蒸日上,同学们也都适应了老师的管理风格,热爱学习。老师乙早上上课迟到,上完课就走人,到校外去赌博,玩耍,几乎不去宿舍视察学生的就寝情况,自然而然的,每天晚自习教室都闹哄哄的,让很多爱好学习的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三、结论
班主任肩负着培养学生,管理学生的巨大责任,在“科研兴校、教育为本”的今天,班主任作为知识、能力、思想的传播者还承担着社会最神圣的使命,那就是需要我们用实践去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用智慧去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春莲.论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道德人格的提升.教学与管理,2011(05).
[2] 杨慧敏.班主任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甘肃:甘肃科技,2010.26(24).
[3] 陈建生.谈高中班级管理与理念创新.山东.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09).
[4] 周少娟.浅谈班主任管理班级.广西.读写算,2011(27).
班主任文化建设 篇4
班级文化的内涵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物质文化主要是指班级的物质条件、班级布置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等等。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是指班级组织的班级活动, 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主要是指班级的制度规章条例等等。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是指班风、学风以及班级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等等。[1]
一、营造和谐的班级物质环境
班级物质环境对于班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学生在班级环境下的学习和生活, 受到相应的物质环境的影响。班级整齐干净的桌椅, 合理的教学设施的布置, 美观的板报等等都透露给学生一定的信息, 给予学生一定的美的感受。和谐美观的物质环境的布置更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物质环境的布置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教师为主的阶段、师生共创的阶段以及学生为主的阶段。刚入学的小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缺乏理解和知识, 因此需要建设以教师示范和引领为主, 学生参与的物质环境建设, 班主任也需要重视参与性环境的建设, 使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理解班级文化精神。[2]
例如对于打架这一类班级违规行为的教育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的主角, 并且只有当不恰当的行为出现时教师才进行干预, 教师是裁判, 学生只是受判者。其实违规行为的出现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小学生不知道应该采取怎样合理的方式来化解矛盾, 因此以自身本能的方式对于周围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 针对这种情况小学生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创设, 让位于学生做主角。一方面针对打架这一些不良的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活动的方式进行情境创设, 让学生通过表演或者讲述的方式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同学之间的摩擦, 并且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之间交流, 讨论怎样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摩擦, 教师适时恰当的进行指点和补充。另一方面围绕这些不良行为为主题, 通过墙报、宣传栏、少先队广播站、班队会等进行宣传和教育。
二、创设多元化的班级活动
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是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班主任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行为特点以及行为需求, 创设多元化的班级活动, 并且提高班级活动的质量。[3]小学班主任需要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班队会的创新和改革。班主任需要制定新颖实用的班队会主题, 切忌千篇一律的模仿, 班主任需要走出校门, 让小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 丰富小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例如主题班会观摩活动———保护身边的环境, 从小事做起, 共创美好家园。
其次重视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同时还需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定期召开班级文化建设家长培训会, 组织家长参观班级文化, 使家长们理解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进而支持班级文化建设。
三、构建民主公平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是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具体化、明确化和条理化。[4]
首先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参与并且自己制定班级公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定班级公约, 之后进行班级讨论, 教师可以适时恰当的进行引导和补充, 最后进行条例总结并形成班级公约。[5]
其次班主任还需要激发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意识。班主任需要从班级的全局进行考虑, 在班级中设置不同的岗位从而负责班级制度的各个方面, 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日常行为管理中来, 逐步提高学生的班级主体意识。
四、重视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最深层次以及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班级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价值观念以及理想追求等等。
首先班主任要致力于培育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的班级价值观。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的形式共同交流和讨论同学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甚至于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从而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 进行价值观的共同构建。例如“爱惜粮食、节约水电”
其次班主任需要十分重视舆论的力量和作用。舆论在小学生的心理上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舆论作为信息进行传播和扩散, 并且能够引起学生之间的共鸣, 因此班主任需要重视正确舆论的培育。[6]
举例如下“老师, 他体育课又打人了”这种又熟悉又刺耳的声音, 想必是每个班主任都头疼的问题。这位同学是班级里打篮球最好的学生, 但是也经常出现过激行为。恰巧学校又要组织校队。针对这种情况, 班主任要首先进行班级投票, 并根据投票情况, 进行分析, 如果仍有将近一半同学们选他, 就进行批评教育, 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 如果少于一半的学生选他, 就证明他的过激行为已经或者马上激起公愤, 这种情况就不能选他, 并告诉他不选他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奖罚行为了维护班级正确的舆论。
最后发挥榜样效应, 树立激励人心且简单易懂的班级价值观。对于小学生来讲, 很难理解深奥的道理, 班主任可以通过榜样的方法, 将道理以具体形象的榜样人物或者榜样行为进行展示。
摘要: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 更是学生成长和成熟的主要空间环境, 是无形的教育力量。班级文化同样是一种管理学生的方法和方式, 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小学班主任只有了解班级文化的内涵以及班级文化的建设策略, 才能更加有效的建立小学班级文化。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黄建新, 彭小峰.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中国民族教育, 2014 (12) .
[2]余忠淑.小学班级人本管理中和谐班级文化的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 (23) .
[3]史海英.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 2016 (02) .
[4]张艳芬.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以B市四所小学为例[J].当代教研论丛, 2015 (10) .
[5]张法林.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唱主角[J].教学与管理, 2015 (20) .
班主任文化建设 篇5
设计人:(清镇市站街中学)宛 星
主题:我的未来不是梦——放飞理想
一、活动设计背景:
走进初三,很多学生却整天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课前不主动预习,课上开小差,交头接耳,老师管教,还不听,个别的学生甚至还顶撞老师,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考试成绩差的不能再差了,却感到无所谓,老师着急得要死,学生却死了也不着急。很多学生对前途迷茫一片,根本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样走。真是让人担忧。基于这种现状,我设计了这节主题班会,旨在帮助学生走出迷茫,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并努力顽强的奋斗,迈向成功的明天。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
2.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努力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3.在班内形成珍惜时间、刻苦学习,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氛围。
三、课前准备:
1.准备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视频资料(不同职业工作时的状况)和图片(学生学习或生活的照片)。
2.搜集名人故事、名言。3.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四、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放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主持人: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你知道它的歌名吗? 学生答:……
主持人:伴随着这首激动人心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拉开了我们今天“我的未来不是梦——放飞理想”主题班会的序幕。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塔,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照亮人生前进的路程。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几则名人关于理想的名言。
(1.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培根 2.有志者,事竟成。——范晔 3.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爱因斯坦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孔子
5.没有远大包负的人,他的生活缺乏伟大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有杰出成就。——华罗庚
……)
主持人:看完名言,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理想?你的理想又是什么?(同学们回答引出理想的含义:理想就是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二)、学生畅谈理想
主持人:我们再来观看一段视频(播放不同职业工作时的状况),谁能说出这是哪些职业吗?
学生答:工人、农民、司机、医生、警察、厨师、操作工、理发师、服务员、清洁工、宇航员、解放军、运动员、服装设计师、电脑维修工等等。
主持人:同学们,你未来想干什么呀?请你大胆说出你的理想。
学生答:(答案肯定会五花八门)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来分享彼此的理想。
(三)、审视自己,反思自我。
主持人: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都抱有美好的设想,这是难能可贵的。可是仅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古有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等,可喜的是,他们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么请问同学们,你是怎样实现目标和理想的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组照片。看一看,想一想,这里面有没有自己的影子。(播放学生在课堂上打闹、睡觉、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课间抄作业等照片)
主持人:请同学们好好反思一下自己,这些情况是否也发生在自己身上? 学生答:学生自由发言,反省自己。(鼓励多名同学发言)
主持人: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只要同学们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积极主动的改正错误,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因为我们的未来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再次播放《我的未来不是梦》。
(四)小组讨论:如何实现理想
师说:理想和愿望是需要一生倾尽全力去实现的,初三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应怎样为理想而奋斗呢?小组内展开讨论,10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发言。生1:珍惜时间,把握机会,一旦错过,不会再来。
生2:态度决定一切。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生3: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树立信心,再加上不懈努力,才是成功的前提。生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主持人:珍惜时间、把握机遇、互相帮助、刻苦学习,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和同学们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到那时我们举杯共祝。愿同学们都能心想事成!
(五)班主任总结:孔子曾站在河边感叹:“逝者如斯夫!”,是啊!花有再开时,人无再少年,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美好的青春年华不能在我们的手中白白溜走,一定要让青春的脚步走得铿锵有力,走得踏踏实实。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动起来吧!纵有千言万语,如何信誓旦旦,都不及脚踏实地的干一件事情!
同学们,有梦就会有精彩的人生。希望我们放飞心中的梦想,去追寻天空中的白云。只有用我们勤奋的双手,才会织出美丽的彩霞。只要努力,相信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最后祝愿大家都能美梦成真!
(六)班会结束:
小议班主任建设 篇6
【关键词】以身作则 赏识激励
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班集体中的一员。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每当看到学生点滴进步,看到所带班级令人感叹的变化时,总觉得很安慰。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各式各样的个体,每天都有新情况发生,甚至意外的事情出现,这些变化着的人和事刺激着我做出相应的反映,这就需要动脑筋,想办法,所幸效果还不错。这里就谈谈班级建设中的几点做法。
一、以身作则,感染学生
班主任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才艺,才能胜任这一神圣的职责,要想育他人,必先强自身。伟大的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是教师的德和才,无德无才的教师是绝对不会受到爱戴和尊重的。”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楷模和导师,著名的孙敬修老师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收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他们会把收集的信号储存在电子计算机里,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班主任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产生着比任何语言都更巨大的感染力,班主任的良好风度、仪表、气度、胸怀等都是学生无言的教导。小学生的“向师性”、“模仿性”较强,在学校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他们最亲近和崇拜的人,班主任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对于班主任来说,用自己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至关重要,作为班主任应时刻提醒自己:言谈举止都对学生产生着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教室里设立两个图书角,一个是每个学生从家里带两本,捐到图书角,另一个是以班级为名义共同购置的,几百本书摆在那里,阅读时光一开始,我肯定会拿一本坐在前面看起来,学生们也就很自觉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安静地在座位上看起来,今天看不完,就用书签做标记,再找时间接着看。和学生一起读书,既养成了他们爱读书的習惯,又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和做事情的持久性。
在学生面前,班主任是一面镜子,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我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一天,上操整队时,看到班长双手交叉于胸前和同学说话,很是严肃,怎么看都不舒服,仔细一想,这不是自己的翻版吗?平时自己和同学说话时也喜欢用这个“架势”,似乎看上去很威严的样子,其实跟同学产生了一段距离。作为班主任,方方面面对自己都要高标准、严要求,身体例行,以身作则,衣着要整洁得体,语言要规范健康,举止要文明礼貌,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靠自己渊博的学识和令人信服的修养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学生才愿意主动从班主任的言行中吸取精神营养,自然也就愿意听从班主任的教导,班主任对于班级日常工作的开展也会得心应手。
二、勤于沟通,和谐共进
班级建设很重要的一点是面对学生,要知道学生想的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就需要教师放下架子,把学生当成朋友,平等交流信息,联络感情,沟通思想,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可信赖的人。今年我担任四年三班的班主任,在此之前我已做过了解,对于他们的好动、不守纪律早已耳闻。一接班,我就和他们进行真诚的交流,我提了两个问题:“你是否为自己是四年三班的一员而骄傲?以前任课老师对你们的评价如何?”学生的回答证实了我的判断,孩子们都清楚本班的情况。接着我说出了自己对他们的印象,并且告知在其他教师眼中我们班的形象同样欠佳。紧接着问:“你们愿意有所改变吗?愿意走出教室就听到别人对你们的称赞吗?”我充满自信、具有鼓动性的语言使学生情绪高涨,感受到了老师的决心,自己也下定决心。以后的工作中,我允许他们犯错误,但犯错误的次数必须逐渐减少,我看到他们在努力改变,这些孩子没有让我失望。我自信,真诚的沟通给学生开辟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三、把真爱献给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更是班主任的天职。一切最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方法,都蕴藏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中,没有热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四、赏识激励
赏识激励:是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主旨,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最需要得到的是认可;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最需要给予的是赞赏;当学生受到委屈时,最需要得到的是安慰;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宽容;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最希望得到的是鼓励… …教师的赏识激励是学生发展的最大动力。
赏识激励,一方面要努力找出可赏识、可激励之处,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识激励;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这样赏识那些学习不好的“差等生”:尽管他们上课听不懂,跟不上,却仍然陪着其他学生听讲,一节两节,一天两天,长年累月,这容易吗?尽管老师不高兴时常拿他们当出气筒,可他们每每见到老师,总是笑脸相迎,礼貌问候:“老师,您好!”这是何等的胸怀!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从非惯性的角度去看问题。有时,班主任的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可能令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赏识教育就像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和雨露,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永远都需要这种特殊的养料。所以,班主任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夸奖、赏识和激励。
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缺点与错误尽可能地给予谅解与宽容。学习好听话的学生,哪个老师都喜欢,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学习差调皮捣蛋、还好给老师出难题的学生,总是招人讨厌。期末评语,冥思苦想找不到一条优点。而恰恰是这些学生更需要多一点赏识,多一点鼓励。班主任学会谅解、学会包容,往往能感化学生。并引导学生把赏识激励转化成自己真切的体验和感悟,准确地认识自我,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去矫正和战胜自身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班主任文化建设 篇7
一、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偏失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具有核心作用, 因而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任何偏失都可能造成班级文化的走调并制约班级文化各项功能的发挥。然而,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生活中,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内容认识不清晰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定位, 从组织层面来讲, 班级文化建设要追求班级文化的和谐, 呈现良好的班级形象;从主体的层面来讲, 班级文化建设要指向参与主体生存状态的改变, 尤其是师生的发展与成长。在现实中, 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定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为“规范说”和“成绩说”两种情况。持“规范说”的班主任认为,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对学生进行规范。他们往往过于关注纪律因素, 热衷于建立各种制度和规范, 强调规训、管制、控制和服从, 从而导致班级文化的活力和个性难以彰显。持“成绩说”的班主任认为,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他们通常会将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手段和确认自己工作成就的标准, 容易对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点弃之不顾, 热衷于按照学生考试成绩来进行班级文化的塑造。在现实中, 还有一些班主任会将以上两种看法结合起来, 强调管理是保持和提高成绩的基础, 严格的管理才能出成绩。
另外,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理解上也存在着不清晰的问题。班级文化并非是单一的问题, 而是包含各个层面、各个维度的问题。叶澜教授认为, 班级文化建设是具有多层结构的, 最显性的层面是教室环境布置, 最隐性的是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的建立, 处于中间层面的是班级的制度、学习成绩、各项比赛获奖等方面的情况。[1]可见, 班级文化包含了物质环境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层面。然而, 现实中的一些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内容理解比较狭窄, 只关注精神文化这一维度或精神文化中的一部分。
2. 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认识不到位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将班级孤立出来进行建设, 而是在已有的条件和环境制约下进行建设。在对班级文化制约因素的认识方面, 班主任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总体而言, 有三种情况:第一, 对班级外部因素认识不足。由于与班级接触比较频繁, 再加上对班级内部因素的熟知程度较高而对班级外部的因素认识有限, 因而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忽略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外部因素。第二, 对隐性因素认识不足。在这里, 显性和隐性是针对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因素而言的。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师生的校服、校徽、个人行为、学校仪式和班级班队活动等影响因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因素, 容易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而学生亚文化、校长的理念、师生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等隐性因素则容易受到忽略。第三, 对间接因素认识不足。直接与间接的区分是针对班级文化建设发挥作用的方式而言的。直接因素往往会对班级文化建设带来直接影响, 不需要通过中介因素, 因此这些直接因素会受到班主任的正视;相反, 通过中介形式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间接影响的因素通常难以进入到班主任的视野中。
3. 班级文化建设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偏差
对目标内容理解以及制约因素的认识偏差主要属于认知上的偏差,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层面存在的则是操作上的偏差, 具体反映为两种情况:第一, 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清晰或认知错误, 因而在具体操作上存在盲目或无意识的状态。第二, 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有清晰的认知或较为清晰的认知,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则并未按照已有认知来进行。前者主要是由于班主任个人知识积累与认知能力的不足而引起的偏差, 是一种在“无知之幕”下采取行动而导致的偏差, 可以称之为“无意识偏差”;而后者则往往是由于学校的评价机制和班主任个人的功利性而引起的偏差, 是一种“说一套, 做一套”的明知故犯行为, 可以称之为“有意识偏差”。[2]
二、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核心力量的路径
班级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整个班级建设, 是将班级群体升华到班级集体的重要内涵构成。作为班级文化建设核心力量的班主任, 需要正确认识并引领班级文化, 提高自身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素养并增强班主任岗位的专业性。笔者认为, 针对以上偏失,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 正确定位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认识的程度决定了班级文化可能达到的高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核心力量必须要对认识的对象有清晰的把握。这种清晰的把握是与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正确定位分不开的, 它主要体现在目标和内容的确定上。在目标方面, 班主任必须始终具备这样的自觉意识, 即班级文化建设是以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主动健康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尽管班级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但是打造具备良好文化的班级组织只是实现学生个体发展的手段。班级文化对于班级内的每个生命体而言, 应该是一个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资源库和实现个体个性化的培育室。在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认识和定位上, 班主任必须明白:组织层面的目标亦是以主体层面的目标为旨归的。在内容方面, 班主任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多维性。所谓多维性, 一是指班级文化并不是某种单一主体的文化, 而是融合了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同伴文化与代际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二是指班级文化不是单一层面的文化, 而是包含物质、制度、精神、行为等多个层面的文化。因而,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上, 必须注重体现多主体的文化样态和多层面的文化理解。
2. 精心构建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人际关系
在这里, 人际关系不仅是从主体层面来谈论的, 更是从主体所代表的文化样态来谈论的。对主体所代表的文化的区分, 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智能、教育、兴趣及个性的微妙差别, 同样也可以把人们分进不同的文化类别里去”[3]。因而, 在班级中存在不同主体所属的文化类别。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构建人际关系在于弥合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将不同文化指向班级文化建设的共同愿景之上。
在班级文化中, 存在以下几种人际关系。第一, 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班级内最重要、最核心的关系, 两者所代表的文化类别有一定的差异。教师文化属于成人文化, 而学生文化则属于青少年文化。成人文化是一种大团体的文化, 而青少年文化是一种地方团体的文化。相比于成人文化, 青少年文化是在孩提时代的玩耍世界中形成的, 是在成人社会世界的空隙中产生的。[4]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给予青少年更多的成长空间, 注重成年文化与青少年文化之间的沟通, 使青少年文化能够融入班级文化之中并成为班级文化的组成部分。杜威曾说:“个人参与某种共同活动到什么程度, 社会环境就有多少真正的教育效果。”[5]如果学生深度介入其中, 收获的自然就越多。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为了避免成人文化对青少年文化的替代或挤兑, 班主任应该确立“班级属于学生, 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人, 学生将在班级建设实践中实现自己生命的成长, 学生是班级建设的根与源”的理念[6], 学会放权, 尊重与重视学生的角色。第二,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代表的是在班级主流文化与班级亚文化之间的关系。班级主流文化是在班级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 这种文化的代表者多是教师与班干部;班级亚文化是存在于班级内小群体之中的文化, 它的代表者多是那些在班级正式组织之外的学生群体。班主任应该平等对待班级中出现的亚文化, 对于那些有利于班级发展的亚文化, 班主任要加以支持与表扬, 对于那些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亚文化, 班主任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班主任要认识到积极的亚文化可以促进班级文化的繁荣, 为班级文化带来生机与活力, 切不可采取专制手段, 不顾学生的兴趣, 将班级亚文化一棍子打死。正如学者吴立德所说:“教育者在班集体建设的工作中, 必须纠正无视或简单地否定非正式群体的偏误, 正确处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7]班级文化是在动态中生成的,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正确处理与班级亚文化之间的关系, 成为一个发现者, 善于发现班级亚文化的价值。第三, 同级关系。同级关系包括两种, 一种是学生之间的关系, 另一种是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同伴文化的关系。同伴文化或因共同兴趣而形成, 或因兴趣互补而形成, 它对于活跃班级文化、增强班级的个性化具有重要的影响。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代表着教师个体之间的文化关系, 也代表着不同科目文化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重与任课教师之间建立合作型文化, 避免因个人主义文化的过度盛行而造成“自我文化中心主义”。比如, 在任课教师上课时, 有些班主任会站在窗外观察哪些学生上课违反纪律, 下课后便会将那些上课不认真的学生“请”去办公室。维持课堂纪律本来就是正在上课的任课教师的职责, 班主任没有征得任课教师的同意就在教室外面观看, 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任课教师的不尊重和不信任。班主任长期干预容易造成两种后果:要么任课教师忽视自己的职责, 要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有冲突。因此,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在常规事务上要职责明确、分工到位, 在特殊事务上要注重沟通与合作、共通协商。
在此, 以关系的思维来对班级文化建设意在表明, 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这种核心不是指班主任的个人中心主义, 而是指班主任在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的核心。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重给予弱势文化以发展空间, 给弱势文化群体以参与权, 充分激活班级各主体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活力。
3. 整体把握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制约因素
班级文化不是在白板上构建的, 而是始终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政策要求和学校文化。因而, 班级文化建设总是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首先, 班级文化建设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制约。班级是学校的一部分, 而整个学校是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 当地的文化氛围会影响到学校的文化, 进而也会影响到班级的文化。其次, 班级文化建设受到国家方针政策的制约。国家的方针政策是保证教育方向、确保教育功能以及保障师生权力实现的硬性要求, 班级文化建设不能绕开国家的方针政策。再次, 班级文化建设还受到学校文化的制约。班级是学校的“细胞”, 班级文化建设是在学校文化环境中实施的, 它本身亦是学校文化的构成部分, 因而班级文化的形成受到整个学校环境的影响。班级内的很多活动会受学校整个规划、办学理念的影响。学校如果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些活动, 校内的每个班级应积极配合学校活动的开展。李家成教授指出学校文化不仅存在于学校管理之中, 存在于课程教学中, 而且还存在于班级建设之中。他说:“当代学校教育以其独特的文化精神, 存在于社会文化系统之中;学校教育同样有责任以自己的独特, 融入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中。这不仅存在于以管理为核心实践活动的管理文化之中, 存在于以课程与教学为载体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之中, 也存在于班级建设改革实践之中。”[8]当然, 不可否认的是班级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学校文化。
总的来说, 班主任要起到引领者、合作者、发现者、学习者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围绕班级文化的目标和内容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 既要关注班级文化建设中各种关系背后的文化基因, 也要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所受到的大环境的制约因素。尤其是, 班主任既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保守性, 使得班级文化中的良好成分得到继承, 也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性, 不断带领班级创造新的文化。唯有如此, 班级文化才能发挥真正的功能, 成为传统文化的集散地和未来文化的发源地。唯有如此, 班级文化才能不断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和班级文化发展。同样, 浸润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班级中, 学生也会更加茁壮、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林冬桂.班级教育管理通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4][美]威拉德·沃勒.独特的学校文化[M]//厉以贤.西方教育社会学文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2.
[5][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6]李家成.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当代中国班级建设改革的新可能[J].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7 (5) .
[7]吴立德.论发挥班级社会功能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 1995 (5) .
班主任文化建设 篇8
一、班主任必须系统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科学理论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者, 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良好的个人素质, 是指班主任作为一个人, 其自身的发展是完善的, 包括他对于教育的事业心, 他的教育信念, 他对于人的普遍关心, 他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力, 等等。如果他没有这样的人文素养, 那么要想成为一个班级精神的灵魂, 是绝对不可能的。班主任只有掌握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规律、现代教育科学理论, 形成了相应的个人素质才能,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班级文化建设实践, 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相应的个人素质, 才能成为班级的灵魂, 成为班级精神的灵魂。正确的教育是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 必然反映了受教育者普遍的需要。只有在深刻的教育理论中, 才能正确反映受教育者的普遍需要并提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只有正确把握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班主任才能成为班级积极精神的灵魂。
二、班主任必须努力做到人格的班级精神化
班主任人格的班级精神化, 就是说班主任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自身的文化素养感染、教育、影响学生, 以自己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精神, 最重要的是班主任必须以自己的行动所实践的价值观成为班级群体的主导价值观。因为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是巨大的, 甚至可以说是长远的。班主任从受教育的程度、社会的阅历、文化的内涵、对事物的把握和理解等各方面都远远高于学生, 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学者, 他的知识和能力并不一定是在学校学习中完全掌握的。相反, 他在学习中所受到的文化熏陶环境氛围, 周围同学的影响可能对其学习兴趣影响、人格的养成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 更需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自身的文化素养感染、教育、影响学生, 以自己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精神。为此, 班主任要在新形势下更新教育观念, 与时俱进, 育人为本, 育人育己, 服务教育, 服务学生, 以至上的“大爱 (爱国、爱党、爱民族、爱教育、爱学生) 、以至诚的心灵 (爱心、信心、恒心、细心、耐心) 、以至善至真的品质情致 (健康、乐观、宽容、豁达、坚韧、丰富) 、以亲和的各种语言 (口语、神态、行为、肢体、心灵) 、以巧妙的方式和适当的机会滋润学生成长的心田”。
三、班主任必须具备张弛有度的管理能力
班主任在管理上必须做到张弛有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班主任必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实施有效班级管理的一部分。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其实是一种自我管理的过程。一是在教室布置和学习环境美化上, 要充分听取学生意见, 许多具体的地方还应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布置教室的目的是营造赏心悦目的学习环境, 标准和尺度应由学生把握。班主任只要全身心当好他们的参谋和助手就够了。二是在制度建设上,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将制度约束转化为自觉行为。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 广泛吸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与班委会一起制订班级工作计划, 再按照计划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增强制度的透明度和可信性, 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制度不仅是教师的主观要求. 而且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然需要。三是在制度的执行上, 让学生相互监督, 自我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检查督促, 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如今的学生大多已从传统拘谨的“封闭型”、“内向型”转变为“开放型和“外露型”, 教师在管理上一手包办, 往往令他们反感, 效果难免事倍功半。在小学班级制度的检查督促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督促。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并解决主要问题, 当好“参谋”, 日常管理可以放手让学生做。这样既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 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可谓“一箭双雕”。
四、班主任必须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班主任融进班级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当班级成员认可了班主任的团体成员的地位, 班主任的观点才能受到学生的重视。班主任是教育文化的传递者, 但是班主任不能拒绝班级中的学生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属于它的文化的那一群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一个缺乏学习兴趣的班级里, 努力学习的班级成员会被群体拒绝, 失去安全保障。班主任必须了解学生所生活的班级文化, 尤其是学生的文化。在这个意义上, 班主任被班级文化熏陶, 被班级文化“文化”化。班主任接受班级文化不是简单地变为班级那一群中间的“那一个”, 更要融入班级中, 了解、熟悉班级文化,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班级文化建设、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始终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因为, 对于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的学生而言, 其个性、文化品位的形成受外界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生素质和人格。因此,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 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班主任如何抓好班风建设 篇9
一.为人师表, 起模范作用。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和影响是相当大的。他的一言一行, 一笑一颦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甚至终生难忘, 故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影响每个学生。例如:有段时间我班有些学生经常迟到、早退。为此我无论天气好坏, 每天提前10分钟一定到达教室, 对迟到的学生, 我便用眼睛示意其赶紧进入教室坐好上课, 事后找其谈话, 了解迟到的原因, 帮他们分析找出克服办法。放学后经常到教室看看, 这样一天、两天、三天……迟到早退的学生越来越少, 一段时间以后, 我便成了唯一的“迟到者”。故作为班主任要经常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约束自己, 这样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 树立长久威信, 有助于形成良好班风。
二.制定班级制度, 约束学生行为。
一个班集体必须要有班级管理制度。它不仅对学生的品行有指导作用, 而且有约束作用, 能使学生对它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从众行为。当然在制定班级制度时, 要有针对性, 要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 制定过程必须民主化, 实施的方法又必须恰当。我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 先将可能预见的各种情况一一列出, 然后由班委会研究讨论相应的奖惩措施, 再在全班公示, 对学生有异议的地方进行合理的修改。一旦确认, 师生必须严格遵守, 不允许有任何违反行为。不仅如此, 我还重视与其他科任教师的联系、沟通和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在科任教师课堂上的表现, 全面掌握学生的现实表现和思想动态, 然后根据所掌握的信息, 协调各种教育手段, 整合学校教育资源, 制定相关教育方案, 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师生共同体, 去影响学生, 感化学生。当然, 在学生中若出现反复发生行为, 就要反复的抓,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经过艰苦的磨练, 使学生逐渐养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得力干部, 起模范带头作用。
班干部是班主任与学生联系的桥梁, 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 工作方法的对错, 在学生中间威信的高低, 往往决定于一个班级的风貌。在确定班干部时, 我首先确定成绩好、守纪律、号召能力强、对班级事务热心的学生作为培养的对象, 然后注意对他们细心观察, 指导他们在开学初的许多事务中表现自己, 多为同学服务, 多关心班级事情, 对他们中的好人好事, 抓机会表扬, 使这些同学在班级中很快显示出来, 树立他们在班级中的威信, 督促他们更进一步自觉、自愿的为班级同学服务。这种行为由被动转主动后, 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就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成为班风建设的领军人物, 班里一旦出现不良习气, 班干部就能及时告知班主任, 协助班主任治理班级, 使班级形成一股正气。
四.开展有益活动, 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
初中学生年龄不大, 思想单纯, 可塑性强。班主任应在班级中有针对性的组织形式多样的健康活动。如教育活动、文娱活动等, 利用这些活动来形成各种不同意识及正确的舆论导向,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约束机制, 使学生体会到集体是团结的、幸福的、温暖的, 从而更加热爱班级体。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学习和生活。为此, 我班经常举行读书笔记展览, 手抄报比赛, 广播体操比赛, 篮球比赛等, 还经常开展一些关于感恩、诚信、环保、安全等主题班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之间架起沟通、信任、亲密和谐的桥梁, 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 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 有利于积极向上的班风的形成。
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 篇10
初中生毕竟还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看法,喜欢标新立异,喜欢自己寻找朋友,总希望被老师和同学肯定,但由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所限,他们犯错的机率也特别大。对孩子们天天大错不多,小错不断的现象,我也由训斥到帮助他们如何改正再到鼓励他们做好,转变着自己的观念。对于犯了错的孩子,急脾气的我总是免不了一顿训斥,有时甚至把他们臭骂一顿。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总是在我的心口翻腾,可是训过后,虽然学生表面是服了,但我发现他们不是真正的心服口服,所以保持的效果不好。
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求得到赞扬。而激励会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之产生快乐的内心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推动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性和自我学习。
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欣赏的眼神,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十几载的教学生涯中,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其中的魅力。为使激励发挥最大效应,努力把班级建设为先进集体,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激励教育形式。
一、树立班主任的良好形象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其自身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水平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就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什么是“认真”、“诚实”和“进取”,并以此感染学生,使之变成学生的潜在意识和自觉行动。
二、注意干部培养和树立先进榜样
有效的激励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根据中学生具有较强好胜心和表现欲的特点,我让学生轮流当值日班长,从中发现考察干部苗子,民主选举产生班委,以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具体分工和互相支持为工作原则,建立健全班级公约和班委工作制度,形成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带领同学们有声有色地开展工作。同时,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素质好且表现突出的学生,树之为榜样,形成骨干力量,主导班级的方向,成为学生看得见、学得来的具体典型。给班上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同样的学校,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条件,他们能学好,自己为什么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推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在以其他作为榜样的激励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借助学生自身的优点激励其克服不足之处,对学生的好思想、好习惯及时、热情地加以肯定和表扬。恰当的表扬,对学生个人有利于发扬优点和克服缺点,对学生群体则有利于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例如,04届学生王君逸在初一、二年时,个子小只顾自己认真学习,虽然他的文化成绩在班级,甚至在年级里头都是佼佼者,然而,同学们对他并没有好感,说他不会团结同学,帮助他人共同学习。针对其不足,我多次找他谈心,做其思想工作,促其转变观念,强调团结同学和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并在班会上肯定并表扬他认真学习的精神,委婉地提出他的不足所在和师生要他改进的方向:“要是你能融入班级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合作,你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通过一番教育,君逸同学的确转变很多,他的学习劲头更足,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求助,他都给予详细的回答。他先后参加初中组化学、数学和英语竟赛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今年中考中,取得723.8的高分被南安一中录取,超出泉州五中高一年新生录取的分数将近六分,并且在南安一中的高一年期中考试中获得年段总分第二名的佳绩,2007年他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北大录取,令该校师生赞叹不已,也为我们学校扬了名。
四、抓住关键活动,在交往中获取激励
交往活动是人们形成一定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学生间往往十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学生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交往能产生巨大的激励力量。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和安排各种有利于学生交往的活动,如谈心、互访、运动会、联欢会等的活动,以便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获取激励力量。对集体组成后的每一次重大活动,都全力以赴,认真抓好。比如每年一届的校远会,对班集体的形成是重要契机,也是巨大的促成。从组织报名、训练到运动会开幕,我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刻苦训练,努力拼搏,争取好成绩;全班同学鼓足干劲齐上阵,运动员奋勇争先,拉拉队呐喊助威,后勤组端茶送水慰问并祝贺,班级呈现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生动景象,激发学生中蕴藏着的积极性、进取心和集体荣誉感。
五、建立奖励制度
把建立吸引学生对学习工作、热心、认可和表彰的激励机制作为建立完善班级奖励制度的出发点。我们设有学习成绩进步奖、体育运动奖、各种活动积极分子奖、三好生、优秀干部奖等。一本小小的笔记本,成了对学生某个阶段学习或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促使学生产生受赞赏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激励学生在新起点上继续奋发努力。
教育实践证明,运用激励的方式,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为实现即定的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一个有效的激励手段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行动的客观规律。在班级工作中必须花大力气探究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校价和最大的期望概率,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取得好成绩。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对于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要及时夸奖和鼓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2003年秋季至今,我所带的班级参加学校举行的“班风千分赛”评比活动,在师生们共同努力下,共获得了二十来次“文明班级”和十来次“文明示范班级”的光荣称号。班风学风良好,赢得学校领导的好评。
班风建设与班主任自身素质 篇11
一、班级管理理念必须体现创新教育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的源泉。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一是在教育目标上。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动的统一性,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二是在管理方法上。传统教育是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自始至终都在教育者的事先确定的轨道上运行。以行动的整齐划一为管理得法的唯一标准。而创新教育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被管理中逐步学会管理和自我管理。三是在教育评价上。传统教育强调“唯师是从”,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时刻等待着命令。学生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准确程度。而创新教育视学生为主体,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针对教育对象起点、基础的不同,要求也不同,评价机制迥异。
创新教育着重个人对过去的超越,关注的是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能有没有得到发挥,人文精神是否确立,健全的人格是否得以塑造,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有没有得到培养等。因此,班主任必须做到: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二要积极创设创新氛围。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三要提倡学生的质疑。提出一个疑问,就是创新的开始。提倡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既尊重教师,又不迷信教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使他们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这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三点:一是鼓励学生对管理质疑,激活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在潜能。二是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其本质特点就是独创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求异思维是一切创造之源。因此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创造空间,锻炼、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三是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升华。
二、言必信,行必果,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形象
“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所以,我很注重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班级建设中,首先从我自身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比如:我要求学生要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在课上说谎,那我就首先做到。在上课时,绝不迟到;在集体性的活动中如周会、集会期间,我绝不和其他教师闲聊;不管他们看到与否,我也要身体力行地做到这些。记得有一次我接了初二的一个班,由于种种原因,班级的各项评比都在平行班级的末尾,学生也认为他们是没有希望的班。接班后,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我首先以一种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然后用我满腔的热情、勤奋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希望。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开始信任我了,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各方面的工作顺利展开。我用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学生的信任,班级也获得了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题,是教育力量之所在。理解是一种更重要的爱,班主任要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是爱,宽是害。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可塑性很强,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人。即使有了过错,只要引导得法,也能改正错误“告别昨天”。一个教师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后进学生则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有许多缺点,而缺点是不可爱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所以,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放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做到爱生要全面,要一视同仁。如:我班有一学生入校后,自由散漫,说话没有礼貌,上课不注意听讲,不久又因和同学发生口角而动手伤人,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没有急于批评,而是进行多方面观察和了解。在与他交谈中,我发现他思维比较敏捷,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较强,但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好像别人都欠他什么似的。后来又了解到他从小因为父母离异,由父亲一人带大,十几年来没有得到母爱。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非常同情他,像他这样的孩子如不及时教育,给予特殊的爱,会使他失去学习的信心,发展下去有可能走上邪路的。为了能使他转变,我经常找他谈心,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家庭问题,用父母兄长般的关爱去抚慰他的心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发他积极向上的热情,并让他担任班上的推普员。我的关心教育终于融化了他冰冷的心,他开始变了,变得有礼貌,懂事了,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了,毕业后顺利通过了招聘考试,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
班主任队伍建设管见 篇12
一、理想的班主任是怎样的
班主任应该明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任务。班主任一方面要搞好学科教学,另一方面要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
班主任应该有高远的理想与现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是构成班主任全部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基础。理想的班主任首先是将班主任作为人的一种精神追求,然后才是与专业素养相关的问题。班主任必须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
班主任应该有大爱的胸怀,爱生如子。班主任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班主任真诚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天长日久会让他们内心深处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促进学生前进的内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真挚的关爱可以开启他们的心扉,激发他们奋斗的激情。
班主任应该有开展各种活动的能力。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团结和协作的关系。通过活动,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学生对这类活动乐此不疲,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去。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然喜欢上这个集体。
班主任应该使一个班级具有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优秀的班主任,能够使环境成为无声的教育者,能够让学生一走进教室,便受到一种真善美的潜移默化的感染。班级环境并不是教育以外的东西,它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甚至是教育本身。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提出: “让学校的每堵墙壁都能说话。”这就是注重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
二、现阶段班主任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激励与评价机制陈旧, 班主任岗位的吸引力逐渐下降。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多, 而学校很多时候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结果是以量化指标来衡量,并与奖金挂钩,但班主任很多工作是无法用分数来细化和评价的,量化的评价更多是约束了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严重地打击了班主任的积极性。大部分的教师不主动承担或不愿意担任班主任职务,班主任岗位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
部分教师做班主任的动机不纯, 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不利于班主任队伍的整体成长。许多教师是为评职称或刚性任务而担任班主任的,这使他们的内驱力趋于功利性,从而导致管理中产生许多负面问题。如道德素质上,爱心不足;民主型班主任很少,很多班主任主观武断, 自己说了算;甘于平庸,不求上进。在文化、技能素质上,缺乏娴熟的技术技能;在教育能力素质上,教育疏导能力不足,组织管理能力欠佳,不懂得怎样创设调控教育环境。另外,班主任队伍的年龄结构也不够合理,或年轻班主任所占的比例很大,过于年轻化,或过于中老年化。这使班主任队伍中优质班主任严重缺乏,也使年轻班主任成长的时间跨度拉长。
对班主任队伍有“三重三忽”的倾向,不利于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所谓“三重三忽”,即重视使用,忽视培养;重视管理,忽视服务;重视工作成绩,忽视工作过程。学校绝大多数的班主任属于经验型或事务型,忙于埋头苦干,真正能够运用管理理论指导自己工作的不多,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相对学科建设而言较为薄弱,缺乏相对稳定的符合时代特点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体系。
班主任队伍的培训比较零散、低效。班主任队伍是学校最重要的一支教育队伍,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可是与教学相比,各级各类的班主任培训比较少,没有像学科教学培训一样重视,也不如学科教学培训那样有计划、有组织、有成效。这跟班主任在学校所处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称。另外,在师范院校的教育中,对班主任技能的教育严重不足,使刚毕业的教师到学校后不能很快胜任工作。
三、优秀班主任梯队培养策略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提高班主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需要,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课改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因此,努力建设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我认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要重视班主任的教育理论学习。班集体管理其实是社会管理的缩影。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繁杂的班集体建设,要求班主任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因此,学习和吸收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领会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有力保障。仅凭传统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新时代要求班主任随时了解和接受新的管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使班级和学校工作的目标和计划有更正确的方向。
要建立健全班主任教育培训机制, 全面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首先,在理念和策略两个维度上确定培训重点。要求班主任“学—思—做”一体,以任务驱动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基本原理;学习如何将理念转变为行为。学习内容的选择不求高深,只求有效;不求花哨,只求实在,将班主任爱学、乐学、会学、学会引入培训,将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困惑引入培训,将班主任工作中的常规与创新引入培训,这样的培训具有生长点,具有可持续性。
其次,建立起培训课程,将班主任培训课程化。要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课程分解成两个方面:基本课程和岗位综合实践课程。其中的基本课程指现代教育理论与班主任工作实践。岗位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现场诊断、案例分析、班主任论坛、校际研讨交流、先进学校考察观摩、网上 论坛等。两方面的课程尽可能地涵盖课程建设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尽可能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想一点方法。
再次,在培训途径与方法上发挥能动性。可以通过建立班主任专业成长档案的方式将班主任的成长放在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高度,借助外驱力和内驱力的交互作用,变要我发展为主动发展,由德育处与班主任协商根据每位班主任的个性基础和发展愿景为班主任设立个人成长档案,共同记载班主任专业成长轨迹,进而使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支柱。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采用学习、反思、实践训练、导师引领、专题研讨、课题提升的 培训模式。要以老带新,传承学校优良的管理文化,让具有校本特色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得以发扬光大。
要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激励与评价机制, 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物质利益是人类生活的重要保证。关心人们的物质利益就是不断地满足人们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物质利益也是激发人的主动性最具实效的激励因素,当然也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保障。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不仅要注意在目标、责任、情感上的激励,更需注意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班主任的主观能动作用。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要让老师们愿意做班主任,并且要做好班主任,同时要使班主任的工作实绩与教学实绩得到同等的认可。这几个事情能得到落实,那么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第二,改善班主任的生活、福利待遇。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地位与待遇,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减轻他们过重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要及时了解班主任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既能上好课又能做好班主任。
【班主任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班主任建设12-17
班主任建设方案08-03
班主任与班级文化12-19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10-24
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05-20
班主任队伍建设管见06-04
班主任队伍建设模式08-26
班主任自身素质建设论文09-25
班主任工作与学风建设10-23
初中班主任建设队伍总结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