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兰质量管理

2024-05-10

朱兰质量管理(精选5篇)

朱兰质量管理 篇1

检验员的准确性

衡量检验员工作的准确性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 不过现在被大家所重视。有些检验部门也会周期性地检验准确性。他们的方法是重新抽查将出厂的产品, 看看检验员漏查了多少缺陷, 并在此基础上, 算出准确率。这一方法使得计算准确性有一定的随机性, 也就是说, 要看抽检的产品是来自有缺陷的流程还是无缺陷的流程。如果检验员运气足够好, 那么即使他上班时间开小差, 也会从无缺陷的流程抽检产品, 这样他的检验准确率将是100%。

新部门的经理梅尔雪墨让我着手提高检验员的工作效率。梅尔雪墨上任后, 致力于提高检验员的工作效率。他是一个很称职的负责人———友好、平和、敏锐。

梅尔雪墨分配给我两个任务。一是研究衡量检验准确性的问题, 并设计一个新的衡量方法以降低其中的随机因素。另一个任务是考察薪酬系统, 并设计一个新方法以减少因提高效率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风险。梅尔雪墨大多会绕过我的直接上司范辛执行这两个任务, 他和我组成了一个卓有成效的团队。

我们的工作从测量霍桑当时的检验准确性水平开始。早在培训期间, 我就告诉过梅尔雪墨一个发现:人为的检验是不可靠的。我在每个检验部门都组织试验来测量几个检验员的准确性。结果令人震惊。霍桑的检验准确性介于70%~90%之间。

检验部门的经理们对这一结果感到诧异和沮丧。他们认为不能接受这样的准确水平, 他们要求提高检验员效率的方法应该同时也能提高检验员的准确性。

梅尔雪墨和我还考察了当时使用的衡量检验准确性的方法。在每种方法里, 测量出来的准确率有时由偶然因素决定, 也就是, 要由检验产品缺陷数的高低而定。我们觉得偶然因素不应该决定雇员薪酬, 测量的准确率应该在检验员可控范围内。

因此, 我们反对那时使用的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衡量准则:检验准确率应该等于检验员发现的缺陷数除以被检产品原有的缺陷数。发现所有缺陷的检验员的准确率是100%。检验部门的经理们立即接受了这个总则。现在, 就剩下如何将这个准则付诸实现了。

我们知道检验员们找到了多少缺陷, 因为他们对这些数据都有记录。我们所不知道的是, 检验员们漏掉了多少缺陷。我们必须让“核查检验员”来弥补缺失的信息, 而且核查检验员必须随机地进行核查。一个检验员所有的工作都是核查的对象, 但他不必清楚哪一部分工作将受到核查。为了实现随机核查, 检验员必须适应一个比较繁琐的新流程:在完成下一批次的工作前, 不许检验员把前一批次的产品处理掉。

我们还发现, 按周来评估检验员的准确率并不可行;取样误差非常高。所以, 我们建议:每6个月收集一次准确率方面的数据。

最后, 我们建议对检验员的薪酬制度进行修改, 包括不实行生产工人的计件工资制度。这些建议是:

1.对生产工人来说, 计件制的奖金完全靠生产效率来定。而对检验员来说, 奖金除了依据效率也依据准确率;工作效率乘以准确率可以综合衡量检验员的业绩。检验部门的经理们很高兴看到质量和效率一样受重视。

2.生产工人的薪酬由当周的生产效率而定, 每个星期都会有所变化。但检验部门的经理们不愿意如此。检验员每周的生产效率都可以是精确地, 但其准确率就不行了。所以大家同意意见, 根据6个月里的总准确率和生产效率半年调整一次检验员的薪酬。

3.检验部门的经理们在得知平均准确率只有80%左右时十分震惊。经过大量讨论后, 大家同意将93%作为检验准确率的可接受标准。于是薪酬计划就以93%作为准确率的分界线。准确率高于93%的, 将提高加薪幅度;准确率低于93%的, 降低加薪幅度。

新的薪酬系统投入运行后, 不久就显出了它的优点。检验员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同时检验成本也大大降低。另外, 检验准确率从原先的80%上升到了95%以上。检验部门的经理们对此很高兴。另外, 根据和员工的单独交流, 也发现检验员士气高涨。

检验成本

检验部门的规模和成本一直以来就广受非议。霍桑每8个员工中就有一个以上的员工在检验部工作。

当然, 没有提倡要依靠检验部门裁员来降低成本:因为这种武断的行为会使大量的不合格品流向顾客。大家批评的焦点问题主要是检验员工作效率低下。视察车间的高级经理往往会因为生产工人和检验员节奏的巨大差异而震惊。

检验部门的经理们也非常清楚这一差异, 但他们指出:相同工种等级的生产工人比检验员要挣得多。当然, 他们的底薪是一样的, 但生产工人可以从计件工资制中获得奖金, 而检验员不享有这种计件工资。

检验员都不满意收入。他们特别抱怨他们工资比生产工人低;检验部门的经理们因为影响质量而不愿意给检验员实施计件工资制, 因为加快检验速度可能会导致漏查缺陷;而高级管理层也不愿意提高检验员的底薪, 他们的态度很明确, 检验员只有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增加收入。

最终流程部门的经理艾伦·B·哈泽德缓和了这一僵局。哈泽德是一个个子高大、体形匀称的经理, 处事果断, 热衷于降低成本。计件工资制被认为是公司与雇员之间的一种正式的协议, 而哈泽德巧妙地回避了检验员的计件工资问题。他在检验员的工作上制定了非正式的效率目标。他鼓励检验员设定自己的工作效率目标, 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标准分数”。检验员们设定的目标通常是他们原先表现的两倍。当他们达到这些目标时, 哈泽德就以增加底薪来作为奖励。

有关流程检验部门薪酬增加的消息不久就在公司传开了, 其他部门也纷纷提出这样的要求。高级经理希望其他检验部门也能降低成本。其他部门的检验员都希望有机会靠提高工作效率来增加收入。

朱兰质量管理 篇2

同志们:

今天上午,孙书记作了非常重要的报告,对去年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指明了今年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孙书记的讲话,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催人奋进。既符合上级精神和当前形势,又切合我市实际和群众愿望,是做好全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全年工作定下了总基调,作出了总部署,发出了总动员。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抓

落实要突出四个关键:一要增强紧迫感。当前,全国各地都在你追我赶,争先发展,我们稍一松懈,就会落后。全市各级干部必须增强紧迫感、压力感,树立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思想,要争分夺秒,只争朝夕,满负荷、全身心、超常规推进工作。二要比学赶超。各镇街区、部门、企业、村都要敢于同强的比,善于跟好的学,客观审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找准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争着干、比着看,比出压力、比出干劲。三要注重成效。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坚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靠实招展示能力,靠实绩赢得民心。四要勇于担当。面对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各级干部要敢抓善管、敢于碰硬、敢于负责,善于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在全市上下营造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下面,就落实孙书记讲话精神,抓好当前工作,讲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集中精力抓项目。发展经济必须靠加大投入,增加投入要靠上项目。各级各部门要以“转型升级年”为契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工作理念,把主要精力用在为项目服务、促项目建设上。

一是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寿光港、羊口防潮堤、寿济路改造、沿海公路、益羊铁路改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各领导小组要全力以赴包靠,对工程涉及的手续办理、工程设计、招投标等各项工作,要精心组织、压茬推进,靠上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大工程按期建成投用。

二是加快寿北项目集聚发展。寿北地区是承接项目的主阵地。

1、对寿北园区的基础设施项目,滨海(羊口)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总协调,羊口、侯镇要突出抓好寿北园区的道路、水、电、气、排污管网等配套设施,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力;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要在3月底完成巨淀湖、生态商务区等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详规设计,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全面铺开新区东西大道、巨淀湖路等道路工程,尽快扎起新区框架。

2、对晨鸣涂布白牛卡纸、泰丰电动车、富康奥美拉唑、永力起重机等市里确定的80个重点工业项目,相关单位要明确包靠人员,落实倒推机制,集中精力推进,力争年内有30个过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同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全市的招商引资分配计划,积极筛选一批新的项目落户寿北园区,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快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东城新区,各项目推进小组要加快推进两馆一中心、历史文化中心等在建拟建项目建设,对企业总部群项目,要做好未开工楼座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上半年有明显的形象进度;对全福元东城城市综合体和屯田、洛兴、亓疃等社区项目,洛城街道要尽快确定推进方案和补偿政策,抓紧开展规划设计、评估丈量、旧村拆迁等工作,确保尽早动工建设。道路和供排水工程建设,建设局负责,对当前具备开工条件的文庙街东伸等道路改造、幸福路北段等排水工程,要加快组织实施,集中解决好因铁路原因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对其他因土地指标受限等原因暂时不能开工的市政工程,要提前做好工作,确保土地指标到位后立即动工建设。水利局负责,有关镇街配合,对张僧河东支、工业污水沟、岳家沟、西张僧河、

尧河等重点河段的清淤疏浚,要尽快开工建设,确保汛期来临之前全部完工。交通局负责,结合“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市”项目,抓紧搞好村级道路的`项目立项,尽快把建设任务分配到各镇街区,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6月底取得明显形象进度,力争年内将村与村之间的必要连接线全部打通。四是加快推进大型商流项目建设。国际商贸城项目推进小组要加快一期A区、B区工程扫尾和业主招商,争取5月份投入运营;同步抓好二期规划设计和项目招商;圣城、文家配合搞好拆迁,确保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渤海物流园项目推进小组要加强协调,督促承建单位加快施工进度,力争冷链物流配送项目3月份动工建设,在建的仓储区、物流信息综合服务中心尽快建成投用。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项目,圣城街道要结合高家旧村改造,4月底完成场地拆迁,5月底完成土地手续及规划手续报批,6月份开工建设。银座商城二期、沃尔玛超市、农产品物流园三期等项目也要加快场地拆迁和手续办理进度,确保尽快动工建设,其他重点项目也要千方百计配置资源,全力推进。

二、全力解决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对市里确定的十项惠民投入和12件实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会后,督查局要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市级班子领导成员、承办单位和配合部门,加快推进,确保按时完成。教育局牵头,财政、公安等单位配合,尽快完善校车管理运营体制和补贴发放办法,加强对违规接送学生车辆的检查整顿,确保学

生乘车安全;水利局要尽快确定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施工方案,各镇街区和村搞好村内管道建设,确保年内基本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交通局负责,公安、财政、规划及各镇街区配合,3月底确定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合理调整公交运行线路和换乘场站,力争年内基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环卫处牵头,各镇街区具体负责,进一步搞好边远村庄的垃圾处理和卫生保洁,确保2月底全市所有村庄及路域卫生清理全部纳入环卫一体化范围;公安局负责,6月底前完成2750个摄像头的安装调试,实现所有村庄视频监控全覆盖。同时,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不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强化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监管和防范,确保安全生产不出问题。

三、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企业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主要载体,我们的就业和税收主要靠企业来完成和实现。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强化服务,主动作为,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把企业的事当成我们自己的事来办。一是尽快解决园区交通问题。交通局负责,抓紧与各园区搞好对接,合理设置园区公交车辆,优化布局园区公交线路,尽快解决园区内部及园区与城区的交通问题。二是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人社、经信等部门要定期举办就业招聘会,搭建更加便利的招工平台,切实缓解企业招工难题;教育局要提前考虑职教中心的运行问题,合理确定专业,为企业培养适用的技术人才;各园区所在镇街要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各用工企业也要增强社会责任意。

★ 乡镇三级干部会议汇报材料

★ 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的预备通知

★ 在退职会议上的讲话稿

★ 干部考察材料农村工作经验丰富

★ 在全市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稿

朱兰质量管理 篇3

不可否认,三位大师的质量管理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在对质量内涵的理解上,三人都一致认为质量不仅仅意味着相应的规格和标准,更重要的是顾客的需要。戴明认为,真正的质量是立足于用户需要,追求不断提高用户满意程度而形成的。朱兰提出了质量的“适用性”这个概念。克劳士比认为质量要符合要求,而这个要求就是用户的需求。

第二,三人都对以往质量与成本正相关的观点予以彻底颠覆。以往人们普遍认为,高质量必然导致高成本,他们三人从各自不同角度论证了高质量不但不会导致高成本,反而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能力。

第三,三人都认为质量不能完全依赖检验。戴明和克劳士比都提出了事先预防的重要性。不同的是,戴明侧重在组织中建立系统改善;克劳士比提出用“零缺陷”这个质量工作标准来实现;朱兰则认为检验对于质量的提高没有决定性的意义,他认为质量的人事方面是关键。

第四,三人都认为主要的质量问题是源自系统,而不是源自工人。戴明认为85%的生产失误责任在于管理者而不是操作者。据说,福特公司曾经派质量副总裁去请戴明做顾问,却被戴明拒绝。被拒绝的原因是:戴明认为质量是高管层尤其是总裁决定的,所以他有一个规矩,非总裁来请决不出山。朱兰的80∶20法则也是针对管理者因素提出的。克劳士比也认为零缺陷管理最重要的是自上而下的推动,高层领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五,三人都提出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过程,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和一朝一夕的短期工作。戴明认为,解决当下问题并不是改善,充其量不过是恢复常态。克劳士比设定的预防过程,就是一个持续的质量改进过程。朱兰的“质量环”和“突破历程”也论证了这一点。

第六,三人都强调质量改进应该打破部门隔阂,在把企业当作一个整体的条件下进行。戴明“管理十四点”中的“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朱兰的“质量环”及“三部曲”、克劳士比的零缺陷管理和四项原则,都从不同角度印证了部门之间的合作对质量改进的重要性。

第七,三人都强调质量改进过程中“人”的重要性,都反对见物不见人的传统质量观。

然而,三位大师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以及人生感悟各不相同,因此,他们提出的质量管理思想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自己的烙印,使质量管理理论异彩纷呈。

戴明坚信,应用统计方法是解决质量问题的重要工具。戴明甚至反对举办有关“全面质量控制”的研讨会,他认为统计质量控制就已经很“全面”了。日本科技联盟的常务董事小柳认为,戴明在统计方面很杰出,但他缺乏实践经验而且“没有把质量作为整体来把握”。小柳在1964年6月22日给朱兰的信中写道:“坦率地说,戴明好像在工业生产中的经验不足,并且他从未把‘质量’当作一个完整的包括产品、流程和操作(包括人力操作)的实体来看待。”

戴明过于重视统计的倾向,也受到了朱兰的批评。朱兰认为统计的确是必不可少的,但除此之外还需要很多其他的东西。他甚至认为戴明的观念“狭隘、自私”。朱兰指责戴明过多地运用了统计学理论而不是管理学理论。在他的自传中,朱兰这样描述戴明:“当一些方法不多的数学家到工业界中开阔了眼界时,戴明却没有。他固守自己的狭隘的专长,这是他专长中最好的一个,但他的思想看上去对其他事物都是封闭的”。

朱兰的方法与戴明的方法相比,少了几分机械性,对人际关系的强调更重一些,这可能恰恰与他在实际生活中不擅长此项有关。正是人际关系处理上的挫折,使朱兰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铭记在心。朱兰一直对他的教训念念不忘,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了无数的人际关系问题,不仅仅是自己的,而且是普遍存在于其他人之间,存在于客户的经理们和雇员之间类似的问题”。因而,朱兰将人性尺度加入到质量范畴之中,他以人际关系扩展了质量的内涵,将质量管理从狭隘的统计范畴扩展到管理范畴。

朱兰与戴明观点还有截然相反的地方,比如戴明“管理十四点”中的“消除员工的焦虑”,鼓励员工在企业中放开手脚和思路,减除员工的思想负担。对此,朱兰极为反对,这很有可能同朱兰一生的种种伤痛和磨难有关。也许,在朱兰眼里,适度的焦虑能够使人体验到生命的真谛。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戴明和朱兰各偏向了一个极端。

克劳士比注重用超前的思想指导行为实践,强调用管理和组织过程而不是用统计学科的方法来改善企业的状况,这一点与戴明极为不同。他运用医学和商学的交叉思维来解构质量,从整体的需要和行动的目的出发,提出了“完整性”的“质量哲学”。同朱兰相比,克劳士比更像一个智者。

总的来说,戴明和克劳士比更多地从哲学角度来阐述质量问题,并主张公司应将质量作为一种概念来接受。而朱兰一直致力于质量体系的计划与实施,他的研究范围侧重在质量管理的方法论上。三位大师的质量管理思想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贡献如下图所示:

朱兰质量管理 篇4

到了1959年, 我开始问自己, 为什么公司经理需要叫公司外面的人来为他们改变长期存在的质量浪费现状, 来帮他们解决其他质量方面的问题呢?公司经理肯定对技术很了解———材料、流程、工具等等。在这些方面, 他们是专家, 我是个外行。公司经理也很聪明。每个经理思考问题都很讲究逻辑, 也不乏一定的创造性。像吉列公司和许多其他公司一样, 需要解决的通常都是些公司中隐藏、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吉列公司, 刮胡试验的刀片本身容易开裂, 但是这么关键的信息隐藏在公司的记录里, 却好几年也没有人发现) 。让我感到很困惑的是, 这种状况可能还要持续好几年。

当我思考这个现象的时候, 对此, 我总结了两个结论:

1. 没有把“危险信号”联系起来。

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 经理们几年前就知道流程的产出一定是低于100%的。事实上,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浪费使得公司不可能按时完成预期目标, 不可能把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 也不可能达成部门的其他目标。有个很“显而易见”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那就是进行流程改造。然而, 工艺工程师通常会说, 他们总要给那些新工艺开绿灯———新工艺可以生产新产品, 可以获取更多的销售额。所以, 经理为了实现部门目标, 就积极购买机器设备, 聘请更多的员工, 要订购的材料永远是多上加多。通过制造浪费而达到部门目标, 但是结果他们没能把危险信号联系起来, 使得浪费的情况愈演愈烈。

2.经理在实施质量改进方面所能施展的技巧很少。

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需要不断改进。一个公司接着一个公司的经理都变得开明起来, 懂得采取不同的步骤做事:运用团队概念绕过某些功能性障碍, 运用系统方式思考问题的肇因, 运用实际可操作的方法检验结论的正确性等等。尽管这些改进措施本身只是质量管理科学中的一部分, 但是那时候质量管理科学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 在很多方面都还没有划分进客户学习教程之中。

消费者的意向以及市场份额

在给通用食品公司做项目的时候, 我有几个创新之举, 其中之一就是绘制“消费者意向”和市场份额图。

其中, 横坐标表示消费者针对居行业领先位置的竞争对手的意向, 纵坐标表示居行业领先位置的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两者满分都是100%。每种产品都要与放在同一货架上的其他产品竞争, 同时竞争的产品都装在相似的包装盒里, 重量相同, 通常以同一价格出售。

没有任何一个产品的消费者意向是低于25%或者高于75%的。原因是消费者意向高于75%的产品将把同产品的其他竞争对手踢出市场。

其中一种产品的意向度达到50%, 但是市场份额却只有10%。原因是这个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 (占了90%的市场份额) 已经抢占了市场, 因此它需要“优先特许权”, 通过良好的市场营销运作, 才可以很好地维持经营。

通过讨论, 我们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

1.对用户而言, 当产品的质量差异很大时, 这些差异也对市场份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其他所有的事情是平等的。

2. 当质量差异很小时, 营销技巧就对抢占市场份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那些听取了意见并且很好实施质量改进的公司会:

(1) 使他们从顾客意向很薄弱的程度上升至公司可以接受的程度;

(2) 再从公司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升至主导程度。

4. 那些不听取意见、不愿意实施质量改进的公司很

难再从公司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升至更高程度了, 因为这种类型的公司即使市场份额很大, 那也只不过是营销手段在起作用罢了。

积累失效分析

在做电子除尘器 (EP) 项目的时候, 我对磁场失效进行了有效的改进。EP分公司的记录系统收集了磁场失效方面的成本数据、服务电话、服务投诉。这些数据每月总结一次, 上报一次。所有的这些数据收集都是很有用的, 但是对找出失效产生的肇因似乎没有什么价值。于是, 我创新地引进了“累积失效分析”的方法。

电子除尘器是一台体积较大、价格昂贵的机器, 安装在工业处理的排气系统上。电子除尘器可防止空气污染物飘进烟囱, 然后再污染周边 (以及偏远) 地区的村庄和农场。一套EP设备, 外加安装费用, 总共要好几百万美元 (2000年的行情) 。

一旦电子除尘器失效, 设备服务的工程师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修, 尽力让它恢复正常运转。服务工程师要写报告, 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要恢复运转具体都做了些什么———花费的时间、使用的材料等等。然后由财务计算成本, 成本也将写进报告。为了达到累积失效分析的目的, 我提出采用计算累积的维修费用, 接着把它折算成EP最初成本的百分比进行分析。

电子除尘器分公司绩率不高的主要问题在于由电子除尘器磁场失效引发的维修成本过高。该公司的每个人都知道, 有一种型号的电子除尘器的维修成本高于其他类型的产品, 但究其原因, 众说纷纭。结果, 累积失效分析帮助他们了解了问题产生的肇因。

电子除尘器某个型号产品5年内的维修费用如下:

1948年卖出了3套产品。在使用的第一年里, 使得机器正常运行的代价是花费了总成本中4%的累积维修费用。

1949年卖出了6套产品。这几套产品的维修费用都很高, 第一年的维修费用占总成本的18%, 而且在40个月后, 费用仍然在不停地攀高。

1950年卖了5套, 情况较前略好, 但维修费用的水平仍不尽人意;前两年的维修费用占总成本的11%, 但看趋势, 费用还会更高。

1951年出售的2套产品的维修费用都比较稳定;安装一年后, 维修费用只占成本的1%。

1952年出售的3套在40个月时间里没有维修费用产生。

朱兰质量管理 篇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科技装备的增多,计算机软件已成为现代武器装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扩大,其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软件的生产成本逐渐增加,而且因为故障造成的损失也在增大。《朱兰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领域中研究和实践的集大成之作,是全世界质量管理领域中公认权威著作,被人们称为“质量管理领域的圣经”,所以半个世纪以来,该手册对世界各国的质量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遵从朱兰质量手册中软件和系统开发的理念,探讨装备软件质量检验技术,从而对装备软件的质量控制作出研究。

1 软件装备质量检验的框架

1.1 软件装备质量检验的概述

软件终究是由人编写,难免存在各种缺陷,所以,装备检验工作,目的就在于发现如以下的问题。(1)软件功能是否达标。(2)软件是否会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错误。(3)软件能否达到另外所要求的合理目标。(4)软件功能是否超出制定的科学范围。(5)检测检验人员判定软件是否适应市场需求。

1.2 软件装备质量检验的对象

在实际操作中,软件装备检验人员大多十分重视检查最终测试结果,忽略忽视全过程、全寿命的监督。因此,在今后的工作改革中,检验人员应该把检验的对象全部确定,同时要监督开发方按计划完成软件开发。对软件检验人员来讲,要十分熟悉软件,看问题要从整体出发,对软件的组成部分要认真地分析研究,熟悉掌握常用方法,科学理解软件产品,保质保量做好工作,完成任务。

1.3 软件测试的原则

检验测试软件主要是为了把程序中存在的故障找出来,并在这些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套能检验软件错误的科学检测方案。在装备软件测试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所有的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的需求。(2)应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3)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测试需要终止,应在有限时间、有限资源、一定成本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发现软件存在的问题。(4)应充分注意测试的集群现象。经验表明,测试后程序中残存的错误数与已发现的错误数成一定比例。(5)程序员应避免测试自己开发的程序。(6)测试应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应尽量避免测试的随意性。(7)检验测试计划要严格科学执行,避免进行随意检验测试。(8)检验测试计划、检验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要科学归档。

2 软件装备质量检验实施

2.1 功能性检验

检验人员在软件任务书的指引下,参照软件使用手册进行相关工作,按照任务书表明的功能点逐一进行检查,保证软件能够满足相关功能要求。在检验前,交检人员根据提供的产品验收规范,对软件的版本号、时间、代码和数据量大小进行检测,并记载相关数据,如果是因为时间限制导致了检验中断,那么在进行再次检验前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查看,认真比对相关记录,确认检验对象正确无误。

2.2 通信检验

这项检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相关软件在通信过程中所发送和接收的数据能否符合相关要求。第一步是检验人员要按照交检人员提供的相关数据,向被检软件发送相关限定数量的数据,然后检查相关软件响应状况;第二步是检验人员在所提供的数据范围之内,向相关软件输入数据范围之外的数据,然后检测相关软件的响应状况。

2.3 人机检验

在对人机交互操作的软件检测过程中,检验人员要对软件运行的唯一性进行多次测试,即反复多次打开软件,确定是否会运行多个同样的软件程序,合格的结果是一个软件只能被运行一次。在对能够将信息录入的软件进行检测时,不仅要对录入正常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检测也要对范围之外的数据进行检测录入。

2.4 软件合格性测试

对于装备软件来说,软件合格性是所有检验测试最终目的,在装备软件实际操作中,该项测试的目的是对软件的配置项和相关的需求规格说明进行检测。进入软件测试前检验员应检查是否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软件需求的规格说明、用户手册和操作手册、被测软件配置项的源程序和可执行代码。软件配置项源代码通过编译或汇编。

2.5 系统测试

在装备中的软件系统测试的对象是完整的、集成的软件系统。该项检测的目的主要是看软件能够在被测环境下能否符合相关工作要求,包括在真实工作环境和仿真工作环境下,以此发现软件系统中的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检验人员在检测时,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软件系统设计说明、用户手册或操作手册。(2)被测软件系统的源程序和可执行代码。(3)软件系统的所有配置项测试合格。

3 结语

对装备软件质量进行科学检验是一项涉及技术和管理等手段的科学工作过程,涉及装备研制方的多方利益,相关人员众多参与,这就决定了要对这项工作要进行科学规划,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从而确保能够生产高质量的装备软件产品。装备软件质量检验人员应重视软件检验工作,运用科学技术方法,不断创新软件故障检测检验方法,建设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保证装备软件在质量上可靠,从而赢得市场信赖。

摘要:本文基于朱兰质量手册的软件和系统开发,结合多年从事检验工作的实践经验,从软件装备的特性入手,对软件装备质量检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软件装备质量管理、质量检验测试、可靠性测试,从而探讨软件装备质量检验的控制方法与技术。

关键词:朱兰质量理念,软件装备,检验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承宗.装备质量精细化检验及作业规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上一篇:新媒介生态环境下一篇:策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