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精选12篇)
小学高年段 篇1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 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一定要在练习、运用上下工夫, 指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练习写作。而随文练笔, 即在阅读的教学中搜集写作教材, 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的训练, 真正做到读和写相结合, 使读写相得益彰, 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益之举。
一、仿写, 学习表达, 实现迁移
儿童有天生的模仿能力, 小学生写作文的途径则是仿写。“仿写”是按照课文的写作方法, 写出对课文的所见、所闻、所想。其目的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并体会其内容, 达到训练的目的。仿写的方式主要有仿篇, 仿句, 仿段, 其中片段训练是最为常见的。因为学生学习写作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片段的仿写是最基本的。教师要找准课文的训练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如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爱你啊, 中国》, 这是一首诗歌, 作者用饱满的激情赞美了美丽富饶的祖国, 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诗歌的第二和六节都以“我们爱你———”起句, 句式整齐, 容易模仿。如第三小节:我们爱你——/龙井茶的清香, /茅台酒的醇美, /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景德镇陶瓷的天宫巧夺。教学中, 我们就可以挖掘这处仿写训练点, 让学生联系自己家乡的物产, 学习这一小节的句式进行仿写, 这样, 既拓展了课文内容, 又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二、改写, 改变文体, 活用语句
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 大部分的文章都是语句优美且结构严谨的, 每篇文章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有的重在情感, 有的重在说明事理, 但是所有的文章的语句很朴实。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课文适当地改写,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 运用优美的语句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改写, 可以针对课文的不同类型, 采用不同的方法。苏教版小语教材中有不少写景的文章, 这些文章语言优美, 描写生动形象, 引人入胜。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描写景物条理清楚、用词优美的特点, 把课文内容以导游的身份改写成导游词, 尽量用上文中的优美语句。此外, 通过改变人称, 再现课文内容, 或改变文体再现课文内容, 都是较好的改写练习的例子。如《麋鹿》一课介绍了麋鹿的奇特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教学中, 在学生熟读、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 可以设计以麋鹿的身份做自我介绍, 之后以《麋鹿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采用“自述”的形式, 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激起了学生的练笔欲望。
把文本内容作为基础, 让学生对其重新组织语言, 加工改造, 换一种表达方式, 进行再创造的随文练笔, 这样既能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又创造了训练语言的机会, 强化了语言的训练力度, 从而实现了写作的目的。
三、补写, 发挥想象, 丰富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作者在写作时通过具体的字词句以及布局谋篇, 物化了其中的内容与思想, 但往往言不尽意, 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 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空白点, 留给了学生遐想的空间, 教师抓住机会借助教材中的内容, 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 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 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又起到练笔的效果。当然也是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天地”。
此外, 教材中的有些课文, 不少地方省略号的使用意味深长, 它不只是一般内容上的省略, 而是留给学生不尽的遐想。把这些省略号所包含的内容想象出来, 也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挖, 同时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行了一次大胆的猜测和想象, 在围绕主题, 展开合理想象的习作训练中得到了一次锻炼。
四、续写, 深化主题, 拓展思维
一些文章, 学生学完后仍感到意犹未尽, 这时教师适时安排拓展练习, 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 起到进一步深化主题的作用, 又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小语教材中有许多的寓言故事, 值得学生去深思。学完这些寓言故事, 教师可引发学生去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会有什么样的后续故事, 从而加深对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如教完《滥竽充数》一文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以《南郭先生回来后》为题, 将可能发生的故事写下来。这些练笔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又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五、随写, 直抒胸臆, 随文写感
小学教材中, 有不少文章的内容非常感人, 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想, 既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化理解, 又是学生感情的自我流露, 有时更是语文教学文道结合原则的具体落实。
总之, 现行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小练笔素材, 这些素材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鲜明的范例, 生动的材料和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想一想”“仿一仿”“写一写”, 采用多样化的练笔形式,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既培养了学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又提高了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事实证明, 随文练笔, 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做法, 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因此,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 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材是学生阅读的凭借, 是写作的典范。寻找随笔练笔的训练点, 要想发挥课文的优势, 让学生学以致用, 就把课文当作写作的突破口, 把写作融进阅读的教学中, 实现读与写相结合, 轻松写作。
关键词:随文练笔,高年段
小学高年段 篇2
一、文章的体裁。
体裁,就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在小学阶段,根据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性文章(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记叙文:记叙文可以分为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两类。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写人和记事的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二、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
1、审题。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审查,全面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掌握题目各个要素——写作重点、写作范围、写作要求等,以便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写好作文。
审题的内容。(1)弄清题目的意思。(2)确定文章的体裁。(3)认定写作的范围。(4)审清题目中的题眼。(5)审明比喻义和象征义。(6)审明题外要求。例如:题目一:我班新近发生了一桩怪事 审题:首先我们确定题目要求我们写记事的记叙文。(文章的体裁)“怪”表明这“事”非同一般。(题眼)“一桩”表明只能写一件事。(数量限制)“新近”(时间限制)“了”表明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班”(地点限制)
2、立意 立意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说简单点就是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立意的基本要求(1)立意要健康向上。(2)立意要明确。(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主题要集中)(3)立意要新颖(多角度立意,如对“飞蛾扑火”这一自然现象,立意有三:第一,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第二、飞蛾扑火,追求光明。第三、飞蛾扑火,爱我所爱。)
3、选材
选材是指在写作中选择运用材料再现主题的过程。选材的要求是取材要广、选材要严、组材要妥、用材要新。
4、列提纲
列提纲的过程,就是构建作文骨架,布局谋篇的过程。编写提纲的一般步骤是(1)审题目,明确体裁。(2)选角度,提炼中心。(3)选材料,设计段落。(4)扩充内容,明确写法。
列提纲举例:请你给《我的妈妈》一文编写一个提纲。体裁: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中心:通过写妈妈关心、教育自己的几件事,歌颂妈妈对子女无私的爱,表达了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结构:
(一)简介妈妈(年龄、外貌、职业等)
(二)选取三个典型事例。
1、妈妈关心我的学习。
2、教育我要孝顺。
3、关心我的生活。
(三)结尾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抒情)
三、考试作文的基本类型。
1、命题作文
2、半命题作文。如的爸爸
3、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材料一般有故事、名言警句、漫画图表等。还有改写、续写、扩写、缩写等形式的材料作文。
4、话题作文。“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以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
典型考题
一、选择题。
1、《我爱我的母亲》,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A 我 B爱 C 母亲
2、《老师表扬了我》这个题目主要应该写()A 老师 B 我
3、《我第一次学炒菜》这个题目限定了要写的是()A 人 B事
4、下列作文题要求写什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A写人 B写事 C写景 D写物
(1)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2)记一次有趣的活动()(3)小花猫()(4)我心爱的玩具()(5)美丽的西双版纳()(6)我学会了„„()(7)我的好伙伴()
5、下面这些文章的题目,哪些是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的?()
(1)一夜的工作(2)为人民服务(3)梅花魂(4)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学高年段 篇3
因为传统的作文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学生讨厌作文,缺乏写作的兴趣;二是没有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中被动地去写,从而内容空乏;三是没有教材,写作的指导出现“天马行空”的局面;四是教师的批改不及时,或一天两本,或两天三四本,时间上的拖沓,不能使学生的作文得到及时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失去习作的兴趣;五是学生养成对教师和作文书的依赖。但限时作文从形式上看,是对学生的作文时间做出了限定,实际上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涉及如何进行写作积累,如何调整写作心态,如何提高写作效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快速限时作文之“快”的实现不在于约束,不在于规范,而在于“放”。“工夫在诗外”,想要能在限时写出优秀篇章来,就必须长期地多读、常悟、勤写,“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指导我们学习的金玉良言。
二、研究的意义
作文教学牵扯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限时作文它是一定时间内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写作过程中它既从语言文章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局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树立良好的文风。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的教育理论。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理学家表明:学习本来是一个伴随终身的自娱过程,生命就是在这种自娱的过程中打开所有的器官,不断吸取生命成长的营养。
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取知识和能力重要的因素。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限时作文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堂上精心设计的限时作文训练,增加学生写作训练次数,降低学生写作训练难度,激发学生写作训练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实现学生写作易写、乐写、善写的目标。
2.冲破封闭、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习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实现写作教学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做到乐写,把写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去体验。
2.精心设计,正确引导,积极参与。以课堂训练为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性。
3.训练过程做到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写作能力、情感发展、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4.运用先进的思想,灵活的方法去训练。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习作氛围呆板,沉闷,拖沓。学生讨厌作文,两节作文课,只开个头,于是愁眉苦脸利用课下时间继续写,把娱乐、休息、课外阅读的时间都挤占而去,造成孩子学习负担过重。而快乐的限时作文,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灵活多样的训练过程中,促使孩子自主地扩大阅读量,去体验生活,在习作中使自己的情感得以释放,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本课题的研究,拟定为一年。
第一阶段:2013年3月,课题准备阶段。
确定课题,制订方案,认证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3年4月~2014年4月,课题实施阶段。
根据方案实施、探索、研究,并对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及时调整,阅读相关文献,进行相关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2014年5月,课题验证和结题阶段。
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并请有关专家给予鉴定。
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等相关文献及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为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2)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问卷、访谈、案例研究等科学方法,收集研究素材,整理分析、修改后实践,反馈研究的成效。
(3)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设计,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收集有关资料,定期进行整理、分析。
(4)个案研究法。确定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调查,记录备案,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在不同阶段,根据研究情况使用适当方法,使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灵活合理应用,以达到最佳的研究结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吴家园学校)
在小学高年段进行比较阅读 篇4
一、比较阅读的作用
笔者在比较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不少尝试, 概括起来, 比较阅读对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有如下作用:
1. 比较阅读, 有助于学生积累大量素材, 提升诗词鉴赏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理解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 记诵文句, 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 更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我国古诗词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 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写景实则借景抒情, 咏物实则托物言志。于是, 我就让学生根据意象把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诗词进行搜集、归类整理并集中鉴赏。比如学生根据“月”这个意象, 把《静夜思》《月夜忆舍弟》《十五夜望月》《暮江吟》《宿建德江》《相见欢》等六首诗词放在一起学习:虽然都借助了月这个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 但不同的作者是怎样描写月的, 又分别流露出了怎样不同的情感。把有联系的材料对比起来阅读与赏析, 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 背诵起来也更容易。
2. 比较阅读, 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通过比较, 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 在归纳概括、分析鉴别中强化阅读理解。同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无裨益。比如, 我在教学五年级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时,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认识四位世界文学巨匠笔下的吝啬鬼: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的《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入交流:同样刻画吝啬鬼的形象, 你觉得哪位作家笔下的吝啬鬼刻画得最为深刻, 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七嘴八舌, 虽然所谈的看法不尽准确全面, 但是刺激了他们触碰相关文学作品的神经, 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播撒了养成比较阅读习惯的种子。
3. 比较阅读, 有助于完成单元整体教学,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编排在整体性、一贯性上表现突出,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与单元习作属同一系统。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促进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协同与整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由写景的《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甲天下》《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上》组成阅读整体。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 我尝试了图表式导读, 设计了一张包括写什么、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文章结构形式、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的表格 (五项目) , 花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整体阅读了本单元的课文, 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做了大胆改动, 提高了教学效率。根据比较阅读得出的结论, 我又尝试着引导学生可以根据“五项目”拟出自己的习作提纲。通过这样的操作, 学生感觉习作有例可据, 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我之所以选择在小学高年段进行比较阅读, 是由于两方面原因:其一, 出于增加学生阅读量的考虑。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 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如果仅靠阅读课内篇目, 连这个要求的一半都达不到。而比较阅读是以一种成组阅读的方式, 这种方式能有效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其二, 这由高年段学生的阅读特点决定。高年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 阅读速度较快, 认知水平与社会心理水平相对较高, 随着他们情感生活的不断丰富, 他们依赖文学阅读构建情感、道德和审美概念, 并能够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因此, 在小学高年段引入比较阅读方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甚有帮助。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中有不少作品适合作为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阅读习惯的素材, 比如《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 (人教版第十二册下) 。之所以选取这两篇课文来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习惯, 是在于相关联的两篇课文之间存在相同点。第一, 题材相似。这两篇文章都讲述了孩子的悲惨命运。第二, 人物形象相似。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 文中“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 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 看上去很美丽, 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而凡卡则是一个很可爱的男孩子, “他抓抓脑袋, 再想一想, 添上几个字”。美丽可爱的孩子, 遇上这样悲惨的事情, 读者岂不是更加同情?第三, 同样的对比手法。《凡卡》一文, 将凡卡在城里的生活和美好的乡下生活做对比, 从而反衬出了凡卡在城里的生活更加悲惨。而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 小女孩美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第四, 同样的结局。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如此悲惨, 面带微笑地死在了大年夜的街头;虽然凡卡的梦里有暖炕, 有泥鳅, 但凡卡有一个并不幸福的爷爷, 写了一封无法寄出的救命信。生活已没有希望, 希望只能存活在梦境中。恰巧教材中也编排了类似的练习要求, 《凡卡》一文的课后思考题4:“把本课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对比读一读, 看看从中能体会到些什么。写几句话, 分别赠给两位小主人公。”这个思考题的设置, 实际上就是教材的编者提出,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安排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训练。
二、比较阅读应注意的事项
教师进行比较阅读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1. 选准比较的点。比较阅读的点就是比较阅读的范围和方向。比较阅读的范围可大可小, 比如将教材中的课文与教材之外的同类型、同题材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这样范围就比较广, 教师要设计好引导阅读的问题, 以问题作为导向。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搜集陆游的诗词时, 只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任务:一是搜集自己能读懂的陆游的诗词;二是根据搜集到的诗, 看看陆游在这些诗词里分别表达出怎样的心境。而选取了较小的点, 这样的比较更细腻、深刻, 如两篇文章的比较, 可以比一比人物命运的共性, 比一比谋篇布局上的异同, 甚至可以比一比某一句段词字运用上的精妙之处。选准比较的点有助于引导学生相对集中地去阅读, 避免盲目比较。
2. 把握好比较的度。比较阅读在小学研究性阅读活动中应用得比较多, 怎样把握好比较的度, 主要考虑比较阅读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教师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 最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从中教师筛选出合适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 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以小组为单位, 把作品中的一些人物罗列出来, 让他们选一个人物作为研读比较的对象, 带着“我眼中的XX”这样的问题进行比较研读并交流汇报。在交流的时候做到浅尝辄止即可, 不必甄别正误、深入剖析。
小学高年段 篇5
在农村小学高年段作文教学调研中,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作文命题与写作生活化研究》课题组成员发现,抽象、笼统、概括性的语言充斥着小学生习作中的字里行间。经过小组成员反思、酝酿,最后研究决定,要求实验教师多方采取相应对策,让小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思考等手段以及借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去形象地表达,促使习作做到真实、具体、生动、鲜活、逼真。经过半年来的研究实践,小组成员研究总结出来了以下几点做法,谨供同仁们参考。
一、让习作中的内容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体现乡村这个有声有色的世界
农村的孩子生活在乡土浓郁的一个有声的空间里。早晨醒来,厨房里便传来了妈妈做饭时那锅碗瓢盆发出来的快乐交响曲,屋外又相继传来了公鸡报晓、牛羊哞咩。紧接着“收山羊喽!”“收豇豆、绿豆喽!”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走在上学的路上,会听到农用四轮的“哒哒”、草丛虫儿的“呢哝”,林间小鸟的“啾啾”,小河流水的“哗哗”,庄稼叶子的“沙沙”„„如果小学生在习作中巧妙地输入了生活中摄取的各种声音,习作就会立马变得真实、鲜明、具体、生动。会使人感到有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临其境的感觉,大大地增强了习作的表达效果。通过研究实践还表明,在指导小学生学习如何借助声音习作时,一定要训练小学生认真去揣摩声音的是怎样发出的,是谁(人物、动物),是何物体发出来的,去认真辨别这声音的大小、强弱、高低、快慢,他(它)们是怎样发出各种各样声音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出声音时,人或动物的表情又是怎样的。同时,一定要让小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声音使用不同的拟声词,让读者能分辨出各种声音的细小差别。如此这般,通过模拟各种声音,促使小学生的习作内容更加真实、形象、生动、鲜活、逼真。
在学习如何模拟声音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绘色”。通过引导小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小学生会“惊喜”地发现在这个乡村大世界里,到处都充满了色彩。如眼前的黑板,同学们的服饰,学习用的课桌、文具,校舍的红砖蓝瓦,校园里的绿树红花,田地里的丰收在望的谷子、高粱、绿豆„„小河边的雏菊、羊奶子、狗尾草„„山坡上的果树上挂满了的山杏、苹果、海棠„„特色园里的特色窝瓜、茄子、黄瓜„„可以说乡村处处五彩缤纷。在研究中最有收益的是通过观察小河边的的雏菊,小学生惊喜地发现,由于自己观察的视角不同,光线的差异,时间和环境变化等因素,原来不起眼儿的一朵小小的雏菊,在诸多因素的不断变化下,她的色彩也是多样化的。通过实践,小学生明确了,要想写好事物的颜色,就得要写好她的色彩的变化。谁能准确地捕捉到这些变化的特点,谁笔下的景物就能美丽多姿,谁就能体验到生活中的色彩给自己带来的异样的情感,谁就能悟出事物的美丽多姿背景下的独特感受。经过研究实践,小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下面例举的小学生有关《乡村的春天》的习作就说明了这一点。
“春天,下过雨后,你来到小屯外,便可以看到山坡上一片片绿茵茵的草地,雪白的羊群在草地上慢慢滚动着。山坡下那亮绿耀眼的小树林里不知啥时一下子来了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小鸟,有的是浅蓝背,有的是黄肚皮,有的是红下颏„„它们有的在懒散地飞着,有的在小树墩子下觅食,有的在树杈上轻轻地叽叽啾啾地叫着,声音婉转、甜润、清脆,非常好听。”
二、让小学生学会形态描写
教师要让小学生知道描写事物的形态不能只靠简单、笼统的叙述,而是要根据习作的需要去静态描写,去动态描写,去静态、动态联袂相伴描写。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相机教给小学生什么是静态描写,什么是动态描写。所谓的静态描写是指人或事物处在静止或稳定状态时的样子。主要有白描和细描两种手法。使用这种手法,会给读者留下深刻清晰地印象。要想写好人或物的静态时的样子,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一边观察人或物,一边反复思考,使用哪些形象、准确、生动的比喻、拟人等手法以及生动活泼的句式,才能使描摹的静物更能具体的、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所谓的动态描写就是怎样去写好人或物处在活动变化时的状态。为了使小学生笔下的动态描写具有针对性、灵动性、新颖性。教师要训练小学生,在下笔时,要仔细回忆,从脑像图中捕捉人或物某一时刻的情景作为自己的描写点。然后从这一点出发,细腻地描绘出人或物在事情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动作或神态等,去创建出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同时,还要告诉小学生,动态与静态描写是互补共生的。在习作时,要注意使用“化静为动”等手法写出人或物的状态,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出发,描摹人或物的特点,使小学生笔下的人或物具有运动感、活力感以及变化感。教师要强调小学生力求克服所描摹的人或物的单调性,要想方设法去探究如何使小学生笔下的人或物的形象多样化,使习作内容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富有情趣。如训练小学生描写一个小动物。首先教师要教给小学生学会如何细致地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点,了解它的活动情况,探究它的生活习性。观察它的外形特点就是观察它的大小、颜色,再细化为它的头、颈、身、尾、四肢以及个部分的毛色特点。动物的活动情况与生活习性,包括它吃食、玩耍、睡觉、调皮、凶猛、打架、可爱等的样子。描写外形特点时,一般要侧重于静态描写。描写活动情况与生活习性时,一般采取动态描写。有时,也可以把静态时的样子写成动态。当然了,不能挖到筐里就当菜。选择的材料一定要突出小动物的特点,突出自己的习作主题。要在细致刻画上下功夫。要给小动物赋予情感与性格,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昭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与憎恶等。当然了,还要从小动物身上发掘出被人疏忽的精神要素,借物喻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让小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兴趣点、个性点
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观察周围的人与物时,要让小学生去认真分析、思考、比较、鉴别此人与物和其他人与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观察的对象自身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对观察的对象最感兴趣的地方又在何处。如此这般,小学生才更能准确地写出观察对象的特点,才能把观察对象写得更为具体,才能给读者留下具体、鲜明、生动的印象。
先以写人习作为例谈一谈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要想让小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就得让小学生平素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通过观察,小学生会发现,原来生活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从人物的外貌上看,人不仅仅有胖瘦、高矮、老少、男女等方面的不同,人物的外貌又能分辨出他的身份、年龄、职业等方面的不同,而且人物的性格特点、脾气秉性、行为动作、内心世界、健康状况也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外貌上得以体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个性,往往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动作来决定的;人物的语言又是人物的脾气秉性、思想感情的最直接的流露;人物的动作又能反应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可以说,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常常是通过许多方面描写才写出来的,只有全盘考量,才能借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使文章具有自己独到的个性。
再捎带着简略谈一谈状物作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观察时,要抓住“物”的形状、颜色、构造、姿态、味道、用途以及性格、与其之间的“情结”等特点。特别是要抓住与此“物”有关的与其他物的不同的地方。不仅仅要突出“物”本的特点,还要思考通过对此物的描写,自己想要喻什么理,寄什么情,从而人文合一,昭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让小学生学会用数量精确、恰当的表达
在调研中发现,小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涉及到数量方面的描写时,或对数量明显重视不够,或对数量在习作中的作用相对模糊。课题组成员通过一个阶段的专题研究实践充分感觉到,小学生在习作中恰当的使用数量词不容疏忽。课题组郑重要求实验教师在教研、教学中针对习作中出现的与数量词有关的问题,要引起教师高度重视,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小学生,强化数量词在习作中的作用。
同时,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阅读教材,告诉小学生所谓的数量统指事物的多少。通过阅读教学,教师要反复强调在文章中使用数量词表达可以向读者说明作者所描述的事物的多少、大小、宽窄、高低、长短、厚薄等,借以用来说明某些情况、表明事物的某些特征、反映人物的不同的心理特点等,是小学生把习作描写具体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小学生习作中的数量描写有了很大的进步。
例如有的小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家乡的绿豆获得了大丰收,为国家创收了九千万元的外汇。”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绿豆大丰收后,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离终场仅仅还有一分钟了,我们‘公羊队’进了32个球,得了64分,而对手‘雄鸡队’进了33个球,得了67分。我们队的比分还落后3分。这下,我们这些拉拉队队员可是真的坐不住了,都齐刷刷地站立起来,不停地呼喊着‘公羊队加油’,‘公羊队加油’„„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候,我们的球队队长,23号的‘小乔丹’,接连投中了两个球,把比分拉到了68︰67。这时,终场的哨子声响了,我们‘公羊队’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雄鸡队’,获得了全镇小学男子组篮球冠军。我们这些拉拉队队员与球队队员兴奋地簇拥在了一起,欢呼着、跳跃着„„”小学生用具体的数字,把队员焦急、喜悦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爸爸出事住院后,爷爷整天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半个月前,还是漆黑头发的爷爷,现在却是满头的白发,仅仅半个月,仅仅半个月,爷爷好像一下子老去了20年。”小学生用数字把爷爷承受的心理压力后的状态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一个阶段科研、教研、教学实践,使小学生明确了,在习作中只要运用的数字恰当、精确可靠,就可以使习作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五、让小学生学会几种常见的刻画人物外貌方法
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小学生习作中有关外貌描写的内容,可谓千篇一律,如出一辙。大凡都是“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小小嘴巴”。让你感觉这种复制般的人物外貌描写,似乎人人都适合。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幼。根本体现不了人物的外貌描写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
研究小组经过不断的调查、谈话、反思、酝酿,研究制定了《农村高年段小学生如何刻画人物外貌的基本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具体做法如下所述。
1、首要的是让小学生知道外貌描写都包括哪些内容。其实,人物外貌描写不仅仅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语言、神态、服饰等,还包括人物的姿态、性格、神情、动作、身份、爱好、习惯、思想品质、精神世界等特点。了解到这一切,小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为写出鲜活的人物外貌形象奠定最简明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习作时,还要根据习作需要把这些概念进行具体的细化。如,在训练小学生有关容貌描写时,要反复强调,人物的容貌不仅仅是千差万别的,并且还随时随着人物的身份、职业、年龄、习惯、生活经历、家境情况、神态状况等影响而改变。
2、教师要告诉小学生有时为了习作需要,习作者要把人物外貌进行整体描绘,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使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习作通常使用最多的则是对人物外貌的局部刻画,意在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力求重点突出,不需要面面俱到。小学生要通过对人物的容貌、形体等刻画,突出人物所特有的外貌特征,借以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外貌特点。同时,恰当地使用一些形容词、比喻等写作手法,促使外貌描写更客观、真实,更准确、生动,更形象、传神,更容易让读者揭示习作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因此,教师指导小学生要认真琢磨人物独有的特征,进而把特征准确地凸显出来,为习作的中心服务。
3、人物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习作需要,训练小学生人物外貌的写作顺序。写作顺序可以按照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人物外貌描写,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先写人物的全貌,再写人物的局部的特点,如,可以写人物的身材怎样,然后,再对头、身、四肢有选择地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写人物的脸长得怎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脸颊、下颏等进行有选择的描写。也可以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进行人物外貌的刻画。可以先写人物某些有明显的突出的部位,再写人物的全貌。当然,也可以按照不同的灵活的方法去写,从年龄、容貌、服饰等方面进行有选择地去写。
4、刻画人物外貌,不仅仅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而且还要写出人物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给外貌带来的变化。有的小学生的习作就是以写人物的外貌来贯穿习作的始终的,使人物的形象真切、动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让小学生去思考刻画人物外貌使用的两种写作方式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有效的充分兼容。所谓的静态描写就是描摹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长相、身材、服饰、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方面。而动态描写则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表情,如人物的喜、怒、哀、乐、愁等的感情,以及人物的活泼、呆板、暴躁、文静、冷漠等性格。因为,所有的这一切,都会在人物的神态表情上流露出来。由此而言,动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当然了,在习作中,最好是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有机结合,这样,能促使习作内容更具体、更鲜活、更感人。
5、教师要通过观察引导小学生发现人物的性格往往影响着人物的外貌变化。换言之,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习作时,要重视小学生学会画眼睛、写内心。要学会抓住习作中人物的眼睛的变化,抓住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等。要通过求异思维,用具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加以描述。在此基础上,小作者可以凭借自己对所观察人物的眼睛而生成的主观感受,去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人物的同情、爱慕、讨厌、怜悯等心理态度,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能栩栩如生,才能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
六、让小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细节,去做生动细致的描绘
何为细节描写呢?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具体细腻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以及景物、事件的发展、场面的氛围等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的一种写作手法。进而言之,就是习作者只有抓住事物的细节做生动细致的描绘,才能丰富习作的内容,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增强情节的生动性和真实感。鉴于此,农村小学高年段学生要学会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促使其习作达到生动形象,即写人如见其人,写景如见其物,给人与真实的感受。由此而言,细节描写是教师在进行高年段习作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的关键环节之一。
1、习作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反复强调小学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积极地关注,积极地思考,才能把习作写得生动、细致、具体。换言之,这也是细节描写能力培养的前提。在指导小学生观察、思考的同时,教师引导小学生要想写出使读者感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习作,就得要在观察过程中去充分考虑哪些是自己认为与自己将要写的和习作中心有着密切联系的真实的过程、典型的细节,哪些观察点最能体现人物、景物的特点等。要想发掘细节的变化,就得调动所有的感官进行积极地参与。如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踩一踩、摸一摸、想一想等,把自己亲身感受的细节记录下来。在观察时,重中之重的是教师要强化训练小学生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观察对象与其同类事物不同的地方。要充分去考虑人与事物的新颖性,即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思考和独特的感受来观察思考习作对象。这样,由于思考的问题独辟蹊径,写出来的习作自然会别具一格,才能体现独到的个性。
2、在细节描写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要学会灵活地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真实、更生动、更具体、更鲜明。
3、教师要指导小学生紧紧围绕自己选定的最能表现中心的作用点,展开细节描写。要做到这一点,在观察指导时,教师首先要让小学生选择好观察点。然后,紧紧围绕观察点进行细致观察。要养成从观察点出发,进行多角度观察的习惯。如观察人物动作时,既要观察人物的动作,还要注意观察与动作相伴带来的表情、语言等方面,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受思想、性格的制约。对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进行成功的描写,不仅仅能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的心理进程,表现人物的特征,也可以推动习作情节的展开。因此,教师平素训练小学生要善于选择好人物的动作点,把整个过程描述下来。再把动作下的人物神态、语言、进行细致描绘。这样,那些所谓的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致的表情,可以一下子将习作内容生动起来、丰富起来,使习作中的人物更加鲜活起来,使习作中的事物更加立体起来。
4、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习作的真实性。如小学生描写的人物,一定要符合现实情况,要符合习作中人物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等。教师要反复强调无论是肖像细节描写,还是行为动作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感情变化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事物发展细节描写以及场面细节描写等,都要充分考虑习作的真实性。同时提示,在习作过程中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词语时,一定要尊重客观生活的实际,一定要符合人们平时的说话习惯。
小学高年段 篇6
1讨论:古诗按内容分可以分为几类?
课件出示:叙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送别诗、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将士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写景抒情诗、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咏物言志诗、寓理诗等。
2学生分小组合作给古诗归类。
我挑选了其中比较经典的20首古诗,多媒体快速播放诗名,请同学们找出这20首古诗,学生大声地读读背背。对于印象比较深的古诗,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美美地吟诵一番。然后小组合作给这些古诗进行归类,看哪组的速度快,效率高。
3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4根据归类后的古诗进行背诵。
这样将古诗归类记忆,学生迅速地记住了这些古诗,这是复习古诗的好方法。学生课后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把课外积累的所有古诗进行整理归类、吟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温学法,品读古诗
对于写景状物的古诗,引导学生把古诗句变成一幅一幅优美动人的风景画或妙趣横生的生活画。进行古诗配画,把学生带入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如触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例《暮江吟》、《宿建德江》。
对于叙事性极强的古诗,引导学生进行体裁改写。注意古诗中“言不尽”的空白处,启发学生想象,创造性的感悟“言外之意”,将空白处补充完整,把事件的情景、人物形象、思想感情有条理的叙述,让人耳闻目睹,如《赠汪伦》、《游园不值》。
对于意境深远、含蕴丰富的场面则引导启发学生想象古诗所表现出来的情节,扮演角色,进行情境体验,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寻隐者不遇》《回乡偶书》。
对于名言佳句,复习中引导学生比较辨析重点字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绿”可与“到、过、入、满”,“倍”与“又、还”等作比较感受古诗语言的準确性。也可引导学生抓住诗中运用的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用现代的语言拓展描述,以此体悟古诗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形象性。
对于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则通过感情吟诵来体会。初步复习古诗时,指导学生高声诵读,力求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然后组织学生低声诵读,细细品味,慢慢欣赏,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最后深入理解诗句、把握作者情感,并引导学生配乐诵读,使学生置身于诗的意境,体察、感悟、陶醉、直至背诵。
三、依据题型,分层演练
在古诗考试中涉及到以下几种内容:古诗词的背诵默写或连线;解释诗句的意思;选出对诗词的内容、思想感情、意境等表述正确或错误的选项;还有一种就是联想性默写,即由某一个诗句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诗句。
依据题型我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放手给学生们去解决。具体的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四组,各组按老师要求去完成任务。第一组的任务是将现行教材中的121首古诗词分为“爱国”、“思乡”、“咏史”、“绘景”、“言志”、“伤感”等六类。第二组的任务是找出这些古诗词中含有如“山”、“水”、“花”、“鸟”、“风”、“雪”、“月”等名词的诗句。第三组的任务是精选名句进行欣赏。第四组的任务是揣摩重点诗的意境及表现手法,并仿写几首相应的小诗。
学生们为了更快地完成任务,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全班出动,倾情投入,有的仔细地查阅资料,有的精心制作卡片,有的在认真梳理学习内容,有的和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相互合作,忙得不亦乐乎。课堂上,各组选派代表,以小老师的身份上讲台讲解,看着他们共同交流,相互纠正,课堂的学习热烈气氛不亚于当年的新课学习,这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迁移运用,促进提高
背诵古诗词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多年来在古诗教学中,我正是沿着“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融内外、多积累”的方向,引导学生把内容、思想相近或相反的名句加以归纳,将语言的迁移运用以及阅读理解相结合,进行训练。
小学高年段 篇7
一、确立新的指导思想
考试评价命题必须遵循《纲要》指出的:“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 考试命题必须符合新课程标准, 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必须体现“依托文本, 放眼生活, 加强整合”的理念。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设计丰富新颖的试卷版面
好的试卷版面设计, 不仅可以愉悦学生的考试心情、答题的情趣, 还可以激发答题的灵性。
1.体现情趣性。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把试卷设计成“异彩纷呈”的版面。如“闯关型”, 即把试题归类成几个关:
第一关:常识与时事
第二关:积累与运用 (拼音王国、字词句大观园)
第三关:阅读与感悟 (回味课堂文化、阅读大舞台)
第四关:表达与交际 (口语交际展示台)
第五关:作文 (习作芳草地)
如“图文结合型”, 卷面由精美的可爱的卡通式的图画和试题相衬, 相得益彰, 趣味性强。如“浏览型”, 根据试题内容设计成几个旅游景点, 答题就像顺着旅游线路游玩一样, 令人心情愉悦, 乐趣横生。
此外, 还在卷面特设卷首语、卷尾语和卷中的“小贴士”。例如“闯关型”, 卷首语———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 六年级的课程你已经学习了, 怎么样, 学得不错吧?欢迎你来‘快乐大本营’闯关比赛。相信自己, 成功属于你!”卷尾语———成功的祝语:“恭喜你闯关成功!怎么样, 刺激吧?欢迎你下次再来‘快乐大本营’闯关比赛!”卷中语———“小贴士”:“加油哦, 成功就在眼前!”“你真厉害!闯过了这么多关。加把劲, 再创辉煌!”每一关 (题目要求) 都赋予了有趣称呼。如手拉手巧搭配 (填上合适的词) 、习作芳草地 (作文) 等。这种设计既能让试卷与学生建立相互沟通的平台, 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 增添答题的趣味性, 又能激发答题的欲望, 增强闯关的斗志。让考试变成了快乐的“闯营过关”的刺激历程。
2.体现系统性。试题内容的系统编排, 知识结构合理分配, 符合学生答题的逻辑思维。如六年级试题按“常识与时事+积累运用 (拼音、字词句) +阅读与感悟 (段篇) +表达与交际 (口语交际) +作文”进行编排, 由“基础———实践———感悟———创新”, 由“简单到复杂”,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系统性条理性强。
三、编排全方位的试题内容
语文命题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体现“大语文观”, 注重健康情意的渲染和引导。题型应多样化, 让学生考试就像吃大餐, 调节不同的口味, 考查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变化能力。
1.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统一。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考试内容要着重考查拼音、识字、写字、阅读、背诵、说话和习作等七个方面, 这些是语文的根, 语文的本。
[典型试题举例]
(1)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命题的价值取向, 很清楚:字音字形是基础。】
(2) 给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意思
(3) 下面两句话中的“才”字意思有什么不同?
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渐渐地熄灭。
“才”表示火烧的时间____。
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 20分钟。
“才”表示战斗的时间____。
【这两道题目是对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下字义理解能力的考查】
(4) 写出含有“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的成语各一个。
____ ____ ____ ____
【这道题意在考查学生词语积累的情况。引导学生多积累词语, 灵活运用词语, 感受祖国文化语言的丰富】
(5) 《长征》中描写巧渡成功的愉快的诗句____。
描写强渡的惊心动魄的诗句____。
【这道题的意图是检验背诵古诗词的情况, 引领学生多背诵诗词, 体会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 语文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命题时, 依托文本, 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题型, 不但加强了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 又能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运用, 以便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的运用和三维目标之间的有机整合感悟, 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典型试题举例]
理解下图, 设置情境对话。
小红:____
阿姨:____
小红:____
阿姨:____
小红:____
【这道题综合性强, 既考查学生的观察理解图意能力, 又检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认识程度, 体现了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体现生活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 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 命题应体现“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是语文, 语文处处有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
[典型试题举例]
(1) 例如上题 (设置情境对话) , 具有生活性: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那么, 在完成这题时就得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回答就显得很容易。具有人文性:是考查学生对环保意识的看法, 体现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口语交际题, 意在构建了多元的对话平台, 让学生“对话”过程中感悟不断丰富, 价值意识不断丰盈】
(2) 阅读题:邱少云忍受烈火焚烧无法忍受的痛苦, 牺牲了。他这样做值吗?为什么?假如是你, 你打算怎么做?
【这道感悟题, 既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 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答题内容有一定的弹性和宽度, 个性化和人文性尽显】
(3) 作文题:小朋友, 在过去的岁月里, 是什么让你感动过?是你的亲人、同学、老师, 是一本好书、一处景物, 还是一句温暖的话语, 还是……请你以“让我感动的____”为题, 写一篇作文, 别忘了,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内容要具体, 语句要通顺, 注意不写错别字。
【这道作文题, 从范围来说给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 从内容来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从主题上看容易确立。“作文难”将不再“难”, 换来的是有话可说, 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说真话, 表真情。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命题思想】
总之, 小学语文考试的命题, 应以“素质教育为本”, 以“学生为本”, 紧跟时代步伐, 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以考试激励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 感受语文丰富内涵。
小学高年段 篇8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与设计
主题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的问题或话题, 就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是激发学生学习和推动课程发展的组织中心。 其概念十分的宽泛, 内涵也十分丰富。 小学高年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在特定的“ 骨架”之中, 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有条理、有目标的活动。
设计就是在事情和问题解决之前进行的预先的探究方案和制定方案的过程。 小学高年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就是要在课程开始之前明确主题目标、主题内容、主题来源和主题评价等方面, 根据高年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水平来确定实践活动中的主题。
二、小学高年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主体设计S-QCDR模式的构建
( 一) S-QCDR模式的概述
S-QCDR这一模式主要是让学生使用关联性思维和可能性思维对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 是一种问题、关联、分解、反思形式的主题模式, 也是为了实现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关联的构建。
( 二) S-QCDR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中的应用
1.提出问题
数学高年段所学习的数学问题很多都加入了比较强的实践性, 所以想要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关联性思维和可能性思维, 就要在实践活动课堂的最开始向同学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 在教师进行实际的主题问题的设计时, 一定要结合生活的实际, 并且一定要与其他的科目有关联, 才能让学生充分地调动自己的思维, 来将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例如, 在小学六年级教学的时候可以提出“ 为什么要比? ”的问题, 这一问题虽然看似与数学问题无关, 但是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也让他们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好奇心。 实际上比是一种数学概念, 也是一种语文上的概念, 同时还是生活中的一项内容。 所以这一主题的设计就能够与其他的学科和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2.主题目标
在主题目标的设置上, 数学教师应该主要让学生了解到这一问题在数学中的实际运算方法, 还要了解到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的含义。 其次还要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到活动主题的本质和含义, 通过自己的运算、解释和归纳其中的应用和关联性。 最后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问题离不开生活实际与其他学科的知识, 所以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从而让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网络。例如, 对“ 比”的认识上就应该让学生了解“ 比”的文化和写法与读法, 还要对比的除法关系和分数关系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总结, 让学生了解到“ 比”这一概念与其他的学科有着很重要的联系, 从而使用自身的关联性思维进行有效的学习。
3.主题内容
主题内容的设计就是要将课程的核心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 例如什么是比的本质、怎样产生的比、数学知识中的比如何体现、在其他学科中的比如何体现、生活中的比如何体现等问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实践和团队实践两种方法对这些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在学生回答完教师的问题之后,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 来让学生进行运算和分析, 例如, 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 再给出两组数据, 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 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知识和关联性思维进行题目的解答, 这样的内容设置就会有效地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4.基本要求
教师在进行主题的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把握知识的本质, 要通过自己的问题设计让数学问题更加活动化和问题化, 并且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积累活动的经验。 教师也可以采用比较新颖的模式, 让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 例如, 教师与学生的互换, 让学生进行课堂的主持, 教师作为辅助, 就可以让教学的氛围更加轻松愉悦。
总之, 想要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就应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 通过比较生动有趣的形式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 从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
摘要:经过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深, 对教育的要求已经不是只注重成绩, 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高年段的数学学习中已经出现了很多实际性的数学问题, 课堂的理论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就能有效地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对小学高年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进行研究, 希望能给小学数学教师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
参考文献
小学高年段 篇9
一、提高高年段小学生英语听写能力的重要性
单词记混、记不牢、记不住汉语意思、听写能力差等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想掌握一门语言技能最好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开始进行培养。对于高年段小学生来说, 其依旧处于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范围内, 因此, 对其英语听写能力进行着重培养, 既符合新课改要求, 又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处于高年段的小学生英语听写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和重点培养, 不仅会影响到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影响教学效率, 而且不利于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小学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过程中的基础, 就小学生英语听写而言, 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 只有量的不断积累, 最终才能够实现质的飞跃, 实现自身价值, 为社会、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因此, 提高高年段小学生英语听写能力非常重要。
二、提高高年级小学生英语听写能力的几点对策
1.改革传统听写模式, 提高学生听写兴趣
根据英语实际教学情况来看, 很多英语教师都习惯在课前几分钟和晨读时间进行英语听写, 以对学生学过的英语单词和语法语句掌握情况进行检测。传统的英语听写方式是由教师将单词和语句一一念出, 然后学生逐字逐句地写出来, 并将其翻译成中文。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听写方式, 不仅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学习兴趣缺乏, 而且不利于学生听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所以, 为了提高高年段小学生的英语听写能力, 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听写方式, 提高学生的听写兴趣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通过给学生一点提示或列举生活中的事件、事物等方式, 让学生积极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单词短语、短句等进行补充和扩展;也可以通过在听写单词时说汉语让学生写英语的方式让学生加强对单词及其意思的记忆。同时, 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听互考, 既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又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
例如, 教师在听写play football时, 只说出play, 而后半部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短语补齐, 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写出不同的以play为开头的短语。学生在这一思考过程中会联想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活动等事物, 从而增强对英语短语的记忆, 增加对英语听写的兴趣。
2.借助旧单词记忆新单词
在长期背诵英语单词的过程中, 总有些单词会被学生牢牢地记住, 尤其是简短的单词, 例如dog, but, one, book等。学习英语的人会发现在海量的英语单词当中, 有很多单词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例如, pet和bet, south和mouth等。这些相似的单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容易混淆, 如果教师能够对这一特性进行充分的利用, 将其作为学生记忆新单词的一种方式方法, 相信能够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mouth是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单词, 而sout是小学六年级学习的单词, 学生在学习south单词时,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提示, 让学生将mouth与south联系起来, 并意识地将mout的m换成s便成为一个新单词south, 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此外, 英语单词中还存在大量的复合单词, 如bookstore等, 对于这种单词的记忆可以将其拆分成两个单词分别记忆, 这样便会大大简化记忆过程。
总之,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 听写作为高年段小学生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作为英语语言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提高英语听写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英语听写能力对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提高高年段小学生英语听写的对策有很多, 本文从改革传统听写模式,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旧单词记忆新单词两方面来进行了分析。总之, 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技能是现代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高年段 篇10
一、改教学方法,促学生写作意识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小学高年段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基于大量的积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递进。所谓厚积薄发,无外如是。
1. 词汇积累,打好基础。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口语、写作中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死记硬背的词汇的习得意义并不大。这里所说的词汇积累,是一种从语境中提炼词汇的能力。以单词like为例,弄懂它的意思和拼读远远不够,还要学会利用它的语境,学会正确地使用它进行遣词造句。从句子“I like playing football.”中,我们要提炼出like+doing的形式。这样对于单词深层次的理解,才是有意义的积累,才能达到厚积薄发。
2. 训练句子,丰富表达。
句子是表达语篇思想的语言单位,也是任何语言写作的基础。句子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1)强化基本句型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句型,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消化这些句型,这是学生在写作方面得到质的飞跃的基础。
(2)优化句型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尝试使用多种句型表达同一意思,并从中挑选最好的表达。例:我喜欢踢足球。可以说成“I like playing football.”“I am crazy about football.”通过比较对比,学生可以发现be crazy about这个短语可以更形象地表达学生对于足球的痴迷,更能表达情感。通过比较,从而选择后者。
第二种是扩句练习。在学生掌握基本句型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对句子进行扩写,使其优化。以“A boy likes playing football.”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对此句进行扩句,通过加上定语、状语、补语使句子更加完美:A tall boy likes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 after school.
(3)妙用关联,优化写作
有了词汇的积累、句型的优化,学生此时可以开始尝试行文。单纯句子的拼凑出来的文章干瘪无味,若此时用上些许关联词,则必然使得写作体验更为美好。合适的关联词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文章的逻辑更明显,行文更优美。常见的关联词有:but、at that time、from now on等。除却这些关联词,谚语的使用也可以使得行文更加优美,如表达时间飞逝的“Time flies.”表达信念的“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但是切记不要在行文的过程中滥用关联词和谚语。适量而恰当的使用如同蜻蜓点水,清新而自然。
二、重学情基础,读听说促写作
语言学家总结得出:从语言的形式来看,听和说是口语交流、读和写是书面表达。口语是通过书面语而起作用,书面语是口语的文字记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操练学生读、听、说的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写的能力的提升。
1. 读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英语学习也不例外。想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有科学的方法。阅读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有力武器。
(1)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D.A Wilkins说过:“事实上,没有语法就不能传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则不能传达任何东西。”阅读能够使得学生的词汇在质和量两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在阅读中获取的词汇,学生更容易理解词义及其用法。
(2)通过阅读,可以培养语感。语感即语言感应力,它是通过大量阅读原文、在对语言规律熟练掌握后自然产生的一种感觉。语言感觉的产生能有效地减少“中国式英语”,能促使学生按照英语的语言习惯、思维去写作。
由上可见,阅读对于小学高年段学生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英语专家梅仁毅这样说:“读简易读物对打好英语基础极有作用,要多读!”这说明选择适合小学高年段的英语读物是至关重要,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学习到常用的词组、优美的句子、富有哲理的表达,那么他们在下笔时必然会如有神。
2. 说
说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说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说的过程分为三步:I do—We do—You do。I do是指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学生;We do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尝试模仿;You do是指学生在经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尝试之后,自己独立进行表达。说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从简单的仿句,到看关键词造句,再到口头表述。有了口头表述做基础,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必然会有一定的提升。
3. 听
听体现了话语理解和信息输入的能力。小学英语中“听”的教学主要包括听录音材料、观看视频、听教师讲解,这是一个以“声音”传播教学的方式。长期的视听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优评价方式,激学生写作兴趣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习作都是由教师批改的,但大多数学生很少会认真阅读教师的批改与评语。单一的作文批改手段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因此优化现有的作文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1. 示范引导,集体学习。
在初级阶段,师生可以共同修改一篇习作,指出其中的语法、句法错误,提醒全体学生引以为鉴;师生一起优化句式,完善行文;师生一起赏析佳句,吸取精华。
2. 自我修改,自我提高。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利用已学策略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选词,遣词,优化,成文。自我修改的过程是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自我成长的过程。
3. 互相评改,共同提升。
同伴间互相评改作文的过程,是形成语言意识的好时机。通过批评性地阅读别人的作文,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写作技巧和知识,汲取他人的作文精华,经过消化吸收,纳为己用。
小学高年段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段;习题设计;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高年段习题设计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习题的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环节。小学高年段数学习题设计对学生和教师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下几点。
1.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堂习题的练习是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后给学生进行实际练习的,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还可以让学生检验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方便学生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式,将掌握不好的地方再详细地弄清楚,直到在实际的习题操练中获得该知识点的经验积累。这样,学生在反复的实践操练中获得成就感,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数学习题的设计也就发挥了它应有的功效。
2.易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小学数学教师在习题的编制时要根据教授的知识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学生在学习了知识点后及时进行习题巩固,给教师反馈出有效信息,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实施个别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就容易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教学中就更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接受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高年段习题
小学数学高年段习题设计需要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举例说明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高年段习题。
1.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习题
首先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要深刻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这样才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课堂习题。而高质量课堂习题的设计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达成,还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人教版的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节中,首先需要学生认识长方体,让学生自由探索它的特征,然后正确说出它的基本特征。教师在这个环节后就可以设计小节习题,即让学生自由去探索正方体的特征,并将探索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和同学分享。这样,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适宜的习题让学生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有助于后面章节的学习。
2.依据学生发展的水平和实际情况设计问题
依据学生发展的水平和实际情况去设计习题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对学生多加关注,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在设计习题时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情况进行。例如,六年级上册中“位置”章节里,学生在学习第几列、第几行时经常容易弄混淆,在记录时也容易写错位置。于是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情况去设计习题,让学生掌握行和列的表示方法,从而获得对“位置”更明确、清晰的概念,这样习题才能发挥它的有效性。
3.根据教学内容实施基础、分层练习
教师在设计习题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知识的基础性,然后再将题型分层,针对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这样习题设计才更具效果。例如,口算、应用题和图形等的基础掌握,教师针对学生设计基础练习就可以了,但是有的学生不满足于“表象”想更深入,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讲解,然后设计“图形变换”“轴对称”等让吸收性强的学生练习。这样的基础分层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挑战性和全面性,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4.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巩固
教师设计习题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实践和练习中熟练掌握这个知识点。教师在获得学生的习题反馈信息后,可整理和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反馈再去设计习题,让掌握不好的学生继续练习巩固,让已掌握的学生深入练习,使其达到设计习题的初衷。例如,在学习“比例”时,经过习题的练习得出:学生刚开始对“比例尺”这个概念理解不清晰,有的学生由于以前接触过这类问题就很快理解了。教师这时候就可以在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后再设计更加细致的习题,帮助不懂的学生加深理解,让已经理解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印象,这样教师设计的习题才能达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高年段习题设计要想达到有效性的目的,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设计习题对学生和自身的必要性,其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设计习题,学生才能在不断地实践操作中实现经验的积累,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彩霞.小学数学(高年段)习题设计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
[2]常梅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
小学高年段 篇12
一、设计目的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其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是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知道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为什么要转化为长方形,又为什么沿高剪开?像类似这样问题学生比较模糊。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前置性问题:
看课本87-88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是否还可以转化成正方形,转化成正方形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不沿高是否也可以,举例说明。
3.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要沿着高剪开,再用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请同学们再动手验证一下。
通过以上的自学研究,学生体会了数学中转化思想的内涵,同时也将公式推导的过程深深地留在了自己的脑海中,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二、设计内容要分层性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难度适中,照顾全体,且有层次性,保证每个人都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体会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笔者设计这样前置性的问题:
操作探究:
1.研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请任选一个图形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判一判。
2. 我研究的是()图形,通过对折比较我发现了(),我会画它的(),我判断()是()图形。
展示提升:
我认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 )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 ),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 )。我还发现,有的图形不仅只有( )条对称轴,比如( )。
说一说:生活中,我见过的轴对称图形有( )。
三、设计的形式要多样化
前置性作业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内容可多可少,形式可以灵活掌握,可以是书面的、口头的,可以是动口的、动手的,可以是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或两者相结合的作业。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前置性作业设计就是动手做一个长方体,但是要求学生将制作的过程讲给同学和父母听。从准备工作时开始说,通过学生的先“做”和“说”,第二天上课时,再从点、棱、面三方面进行引导,学生很快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同时还提高了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习兴趣。
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良好的评价是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助推器”。对于前置性作业,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还要督促家长,在学生完成前置性教学家庭作业后,家长要进行及时中肯的评价。例如,在完成一次作业后,家长可以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今天×××(孩子的姓名)同学的作业,完成的既快又干净并且很整齐,更高兴的是自己检查中能发现错题,及时改正,值得表扬……”这种积极的评价,第二天孩子会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好。
此外,教师要尊重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劳动成果,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让他们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小学高年段】推荐阅读:
新标准小学英语高年段教学建议08-01
雨龙小学高年段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06-11
高年段语文教学策略07-27
小学高年级课堂06-17
小学高年级教学08-01
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07-18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05-13
小学高年级作文批语05-14
小学高年级分数教学07-30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