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语文教学(共12篇)
职中语文教学 篇1
职业中学教育教学模式有别于其他普通中学,课程安排以专业课为主,文化课为辅,因此,文化课要让职中学生感兴趣并取得好成绩非得下功夫不可,以下是笔者从教以来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得到学生的认可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笔者觉得作为文化课老师,首先要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有渊博的知识。职中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差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求上进,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们觉得“我能行,我不是最差的”,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这就要求老师第一学期上课时,应适当降低教学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找回自信心,觉得从老师那里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心理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
另外,还主要做到细心、认真、有爱心。观察每一个同学的闪光点,找到合适的机会要恰到好处地予以表扬,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演讲比赛,我教的班级的一位学生,演讲的效果很不错,音质优美,仪态大方,手势做得恰到好处,可并没有获得第一名,演讲完毕后,她的情绪很低落。第二天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特别地表扬她演讲得如何好,说她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所有的老师都记住了她。我说完后,这孩子的眼睛亮亮的,觉得老师读懂了她,从此以后,这个孩子上语文课的积极性非常高,语文成绩也突飞猛进。
当然,仅凭热情、关爱还远远不够,作为职业高中的语文老师,对学生所学的各种专业知识也须深入研究,以至和他们谈起话来一点也不外行,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悦诚服的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
二、利用作业作为交流平台
作为文化课老师平时和同学们接触时间少,仅课堂上的时间远远不能了解学生,于是作业就变成了师生交流的最好平台,老师发现某个学生作业完成得很认真,就要予以鼓励,想征求学生的意见也写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只要老师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的,学生就会有一种被认知感、被理解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会显著提高。我教的财会的一个学生,字写得特别漂亮,但语文成绩不怎么样,于是我在她的作业本上这样写道:当我看到你的字时,就被你的字陶醉,如果你能让你的语文成绩和你写的字一样好,那你将是我最大的骄傲!这孩子在作业本上给我回复:老师,我会的。
这孩子从那以后,学习语文的劲头足了,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三、尽量让所学知识和生活贴近和学生所学专业挂钩
职中的学生主要目的是专业课,也就是说特别务实,对文化课不感兴趣,尤其对古文和诗歌赏析不感兴趣。要想让他们认真学,就得贴近生活或和他们所学专业挂钩。记得我给烹饪班上《山居秋暝》时,有一位同学说:“老师,我们组要是懂得如何做好‘鱼香肉丝’就好了,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有什么关系呀?”我说:“问得好,现在我说两句诗你给做出两道符合诗意的菜来,我们就不用学了,否则,你一定要认真学!”那孩子拍着胸脯说:“行!”我说:“你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做两道菜。”那孩子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样做。我说:“这是某次职中烹饪专业冷拼的一道题,你不学诗歌不了解它的内涵,你能做出来吗?”这孩子挠挠头腼腆地坐下了。这一石掀起了千层浪,烹饪班的学生集体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因为他们认为学习语文有用。
除此之外,一个老师爱心、耐心、热情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是笔者的几点粗浅体会,当然,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以便让职中的学生对语文越来越感兴趣。
职中语文教学 篇2
1、教学目标明确。本次课程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在课程设计之初,对教学阶段的把握,特别是对学情的分析是到位的,明确了学生现状和需要去突破的瓶颈,和教学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这样课程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晰,并且有针对性。
2、模块的选择和开发。基于对学情、教学目标的充分了解后,选择该模块作为一个综合模块对前阶段的内容做一个融会贯通,模块包含了前阶段课程的相关的内容,比如说会用到时间继电器、计数器等PLC的软元件,并且项目的起点比较简单,但是却有比较大的扩展空间,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扩展的部分也能让比较好的学生有空间去发展,照顾到了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
3、教学设计注重沟通。整个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生要学什么,而不是简单的老师要教什么,整个项目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线索,减少老师的主观因素,更多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老师更多的充当引导的作用,学生个体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学生实操的时间,老师也能针对每一组的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沟通比较充分。例如对工程要求讨论时,老师不是主观的给设计任务,而是学生从工程的完善和合理化建议中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并且在自己的工程中去实现,这样,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能够教学相长,并且很大程度肯定了学生的智慧。
4、教学中的“智慧火花”。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项目的功能扩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迸发了更多的想法,老师能够顺势引导,鼓励每组不同的`同学完成自己的改进方案。
5、老师能顺势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设想的一些功能,以学生目前所学的知识水平,解决不了,或者解决方案不太好,老师能提出一些更好的方法,合理的增加教学知识点,使学生能完成任务,并且学会新的知识。
6、课程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项目的设计起点比较低,难度并不大,这样很多学生做起来就比较有信心。项目的扩展部分,又给了同学很大的空间,这样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也能有机会得到更多的锻炼。
7、分组合作,学生互相学习。分组合作,一般一名同学负责硬件,一名同学负责软件,同学之间通过合作,加强了沟通,同学之间也能相互指导。
8、鼓励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比较开放,没有固定的要求,这样对于学生开放性探究问题是有帮助的,而且问题并不一定是技术性问题,这样无论学习好坏的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开放到同学们的思维。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多就算学习很一般的同学,确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他们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加强。
二、不足之处
1、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还不够清晰。
2、课时的设计,基本能完成教学任务,在程序功能扩展部分,时间不够充分,可以依据课时情况有所增加,这部分对学生调试程序,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编程调试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3、实践课时一个老师显得比较少,如果能多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会更好
4、教学内容显得安排得还是过多,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每一个环节讲的够清晰。
三、学生表现
在这次项目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很多机智的部分,是令老师根本始料未及的,比如他们对项目设计的创新,怎么样去完善设计,比如说提出了是否可以修改每一次循环的次数,而不是固定的三次,其实在真实的工程中,往往这个参数就是作为一个变量来处理的,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能看到他们的思维是能够有更大的空间去提高的。
四、思考
6节课下来,静心沉思,自己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好的依据一些经验来做设计:
1、以比较简单为起点会比较能激发学生愿意去尝试,因为现在的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的确比较差,但是他们同样也很渴望成功,如果能让他们完全靠自己完成一个项目,对他们将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2、基本任务完成后,尽量安排一些个性的部分,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发挥,这个年纪的学生特别需要这种个性的彰显,而且能相互激发老师和学生的智慧。
3、实操过程中的严谨性、规范性还有待提高。
五、教学建议
职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的技巧 篇3
【关键词】职中语文;问题设计;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036-02
职中语文学科一般被认定为基础专业课,相应说不如专业课那样受重视。学生有的也不十分重视语文学习,也让语文学习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我们学校在课程改革形势下对语文教学也提出改革设想,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主体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问题设计得好,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动与静、轻与重的辩证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生动活泼。
1 变被动预习为主动探究,讲求预习的探究性
过去预习之所以效果不佳,弊端在于教师不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不指导学生预习方法,使预习只是停留在口头层面,布置学生了解课文的作者、体裁,文章的字词句、段落层次等。现在我们实行预习单尝试,不仅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而且科学合理的配置了适量探究性问题,通过预习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在布置《报任安书》一文的预习时,我让学生思考如下探究性问题:
(1)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身体和精神上的摧残?他有何感受?
(2)司马迁为什么要“隐忍苟活”,以“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的决心,发愤著书?其行为的动机是什么?
(3)阅读过后,你有什么新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探究,对第一个问题分析比较透彻。但对第二个问题,学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士大夫受辱自尽以表节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的“隐忍苟活”没有意义。“发愤著书”或许是为“苟活”找借口,动机是为给自己一块遮羞布或让自己出名。
基于这样的理解,学生提出了新问题:以后在生活中遭遇羞辱,是像司马迁一样忍辱退让,还是奋起还击,找回尊严?
学生的这些问题,说明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司马迁的两难处境,他是放弃了“小我”而成全“大我”,对他“隐忍苟活”创作《史记》的目的未能理解。于是,我就将“揣摩感悟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定为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使课堂教学增强了针对性。
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相对的多义性、思考性,学生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所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绝不是让他们去看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引导他们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2 变“讲堂”为“学堂”,讲求问题思考的主体性
我省洋思中学推出“先学后教”的改革思想,我们理解其实质并不仅仅意味着“教”与“学”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是一种创新,一种扬弃。“先教”中的“先”字,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先入为主,主动探究。而“后教”中的“后”字则更是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权威的弱化,它更多的是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走下讲台,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打破以往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僵死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主体精神。
在课堂上,这种学生的“先学”绝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下的学。除上述每节课都要提出预习的内容,完成预习任务。学生在预习之后,必须做出书面的预习作业,老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先学”来确定如何“后教”。 落实“先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和老师点拨,让课堂变成解决问题,消除困惑的场所,学生也更有兴趣。而“后教”,强调教师根据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再设计,使问题更具深刻性和主体性。没有这个环节,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有了这个环节,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学生怎样学习,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以便对学生做具体的指导。同时,又能从学生质疑中得到启发,从而验证教学问题设计的正误,及时加以调整。这一环节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力保证,也是实施主体教学的基本要求。
“先学后教”,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这样教师课堂问题的提出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对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无疑是很有作用的。
3 变通识性阅读为个性化阅读,讲求问题设计的独特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样,价值观念千差万别,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呈现不同形态,其对学生的影响也千差万别。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浅阅读”现象比较突出。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通识性阅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作品,将课内与课外,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串联,力求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指导学习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个性化阅读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而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提问时,也应抓住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将课内和课外和谐地融为一体。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与接受,语文课改的根本目的是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使教师的教育生命永远年轻,教师必须从生命的高度出发,充分体现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并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到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去,审视、解读并艺术地处理一个个鲜活的教学问题设计,为学生敢想善思的创造性学习和个性化阅读创设良好的氛围。只有构建全新的教学目标,设计全新的问题模式,致力于学生创新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灵动的心才能在自由的思维空间里诞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目标才能达成。
浅谈职中化学教学 篇4
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若想让职业中学的大部分学生花大量课余时间去温习巩固课堂知识,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无论从客观条件还是学生主观来看并不现实。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尽量将这一切安排在课堂里进行。课堂中由教师组织学生完成“预习——学习——复习”这一连串活动。首先,通过复习前面所学引出今日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将今日重点内容通过教材做初步了解。然后,用适当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讲解新授内容,并用适当方式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留下时间带领学生回忆本次课所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步骤我想很普通,很多教师都是这样做的,但关键在于时间分配上的差别。普通做法是将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第二步上。而我的想法是将大部分时间用在第一步和第三步上,并且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教师尽量少讲,主要起引导作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自己去练、自己去总结。也就是说,将学生的大部分应在课外做的事放进课堂。这种做法我想主要有这样一些好处:一方面,有效地保障学生的“温故知新”,因为预习和复习工作虽是学生应在课外做的事,但职业中学的教学侧重点以及学生自身的素质使得大部分学生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另一方面,有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些工作,效果应当会更好。
二、多讲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少讲理论内容
首先,少讲理论内容并不意味不讲,对于一些重点基础理论知识必须给学生详细介绍,只不过需注意深浅度上的把握。毕竟,职中化学教材中介绍的大部分理论知识都是作为一名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其次,若将这么多学生本应在课外完成的预习和复习工作放入课堂,而职业中学的化学课课时量本身就少,如何安排的下?显然,若将课本的内容介绍的面面俱到,肯定不行,必须要进行删选。第三,我认为对于非化工专业的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化学课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没必要和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普通中学学生一样,介绍大量的纯理论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掌握难度较大,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应该多介绍实用的化学常识,一方面这些知识对学生更有用,并且比较容易掌握;另一方面这些知识他们更感兴趣,可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通过介绍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介绍他们感兴趣的化学常识,调动起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主动性,适当删除让学生感到生涩、难以掌握的理论知识,对于职业中学学生的化学学习应该有益无害。
其实,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多介绍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少讲理论知识,说到底其根本目的是根据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三、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是整个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由教师在课堂上做实验,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在此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且对学生的实验技能也起着示范作用。然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内容一般是平铺直叙的,缺乏趣味性,时间长了,演示次数多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渐变淡了,乃至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中职学生来说,化学不是他们的主修课程,他们若没有兴趣就会放弃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在许多新课前,我常常设计一两个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利用实验中出现的奇妙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激奋、高昂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我变了这样的化学小魔术:取事先干燥过的脱脂棉,使其蓬松,包适量过氧化钠放在一块石棉网上,然后那滴管吸清水,慢慢往脱脂棉上滴(这时让学生设想会有什么现象),脱脂棉迅速燃烧了(验证学生们想的是否正确),解释原因:易燃的脱脂棉在条件适当(反应放出助燃的氧气,并有大量热)时燃烧,这个化学小魔术叫“滴水点火”。学生们开心愉快地接受了知识,并且提高了学习兴趣。
职中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收尾。为了今后更好的投身教育事业,争取更大的进步,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本学期,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秉承杨校长的十字校训,即“诚信”、“感恩”、“团结”、“拼搏”、“创新”。诚信做人,感恩学校,团结同事,拼搏工作,创新教学和管理。将我们学校“敬业”、“爱生”、“严谨”、“善教”的教风努力付诸实践。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了2012级幼师班《语言活动指导》、《幼儿卫生学》、《手工》和2013级幼师班《幼儿卫生学》、《普通话》的教学工作。
针对幼师班都是女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课程的安排、学生的兴趣点以及本课程在实践操作中的运用点构思备课,在这种思路的引领下,我的四门课上的非常顺畅。
幼儿卫生学是幼师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幼儿卫生学的知识点不难理解,但内容繁杂细碎。学生在起初学习时,总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分析到这些特点后,我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很注重对知识点的脉络疏通,并且让学生分组或个别总结。在不断的学习和练习中,学生的学习思路渐渐清晰了,学习热情也增强了。与此同时,我也很重视个别学生的辅导、作业的批改以及备课和上课的创新,使学生在相对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尽管如此,任然有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未被激发出来。我想我需要跟多的历练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语言活动指导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幼儿语言活动的特征,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本着中职教育的大目标,我的语言指导活动也是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每学完一种类型的活动,我就组织学生分组设计一个这种类型的语言活动,并且要在讲台上以情景表演的形式上好这个活动,在这一学期里,全班大半的同学都上讲台“讲过课”。通过练习,很多同学的语言组织能力增强了,有个别内向的同学也能慢慢放开自己了。在这种“实操练习”中大部分同学都过得了进步,但也有个别学生比较懒散,参与性较低。
手工课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课。这学期的手工课,我设置了四个板块,一个月进行一个的板块。九月份是折纸练习,十月份是剪贴画,十一月份是剪刻画、一月份是玩教具的制作。由于学生本身就很喜欢手工制作,所以不管是我介绍制作方法,还是欣赏、评讲作品,学生都很认真。在分板块的教学中,我也注重因材施教,不同学生尽量给予不同的指导。在作品联系运用各别练习和分组练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在平时的作品练习中重视学生精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本学期的练习中我和学生一起成长,这使我获益良多。
普通话是一门工具课,结合专业特点,我的普通话课的重点内容是普通话的考证内容。本学期主要讲授了普通的基础知识,练习了单字、词组以及短文。在练习中我寻找学生的易混音,然后“对症下药”,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行可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运用了个别练习和分组练习的方法、并且尝试运用了辩论赛、演讲的上课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练习普通话。学生的普通话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需不懈的练习。
浅谈职中美术教学 篇6
关键词:美术 鼓励 学生信心
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秉持“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的信念,相信每个人都想进步,想发展,所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激励教学法的作用就是鼓励、促进;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学生的导演,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大舞台;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点拨引导,为学生创设成长进步的条件与环境的过程。激励教学法是以激励机制为中心,面向全体,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潜能发展的条件和环境的模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其宗旨是关心和激励每一个学生成长与进步,利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像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徊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的原则,其特点和原则又确立了符合美术教学规律的方法,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只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遵循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之教学方法,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3、鼓励创新
人们常说:创造力是人的另一双眼睛。这里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目光,艺术贵在创新,运用创新精神去衡量和评价学生,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根本途径。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强,但由于缺乏练习,学生总体表现技能稍差。这里,教师不能采用一概抹煞的态度,这样会使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得以磨灭,从而抑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应采用积极的态度及時去启发和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画得不好,并不意味着学生画不好。缺乏创新的作品是缺乏生命力的。要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首先要求教师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创新的氛围;其次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学习竞争;再就是要求教师教给所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知识;最后便是要求教师随时对学生的创新行为给予热情的、高度的肯定。
4、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
失败是成功的妈,而成功更是自信的老妈。“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美术活动更加关心。因此,要想使学习产生美术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美术作业完成需要的时间是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30分钟,10分钟就可以出来一件作品,当学生举起自己的作品的时候,那种兴奋、快乐、自豪的神情我们其他的老师你看到的时候也会和他们一样高兴。当我们一起进行评述的时候,我重点把平时画的一般的学生的作业拿来和大家品评,点出这张作业的的优点,告诉大家向他学习。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刺激内心的学习兴奋剂。
职中语文教学 篇7
一.农村职中语文教学现状
职中旨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 职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发展中更新和完善教学模式, 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但当前我国农村职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和进程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学生语文基础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作者根据多年的职中语文教学实践来看, 学生整体的语文基础较差, 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目的在理解方面存在严重的偏差。很多人认为学习语文没有实际用途, 学习也是出于父母的要求。
第二, 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职中学生毕业后找工作要写自荐信、应聘信, 面试时还要会大方、灵活应答;与人生意合作还得会拟定合同;当技工师傅要能看图纸说明书;当文秘人员要能写会议记录。而教材中的类似《简笔与繁笔》、《红毛线, 蓝毛线》、《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这类的文章以及过多的文言文阅读, 让我们看到职中语文教学的教材大多以语文知识传授为主, 固守于学科本身, 与专业的衔接不够紧密, 与学生的需求脱节, 而本来基础就不好的中职生很难对其产生学习兴趣, 更难将其学好。
第三, 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当前职中教学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 对语文教学往往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职中语文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和大纲, 缺乏对职中学生的特点充分了解, 没有充分将职中教育的特点与学生的未来需求和发展结合起来, 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从我校的大部分老师的人生经历来看, 他们都是从普通中学到大学, 毕业后就来到职业中学的, 接受的教育方式都是普通中学的那一套, 但是我们很明显地看到当年我们受用的教学方法现在在职中学生的身上根本不起作用, 如果照搬, 看到的就是学生睡倒了, 自己讲给自己听的尴尬情景。
二.农村职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当前农村职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 从学生来看,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不到位和自身心理的障碍是主要原因。很多学生将语文学习看得很随意, 认为语文是不需要深入学习的, 而且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另一个方面是职中学生由于基础差、对未来的期望不高、迫于外界的看法和压力等原因而缺乏足够的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从而导致其对语文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甚至持排斥的态度。
第二,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对职中语文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滞后是影响职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如果一个语文教师也否认语文的重要性而片面地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 最后只能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盲目追求“空中楼阁”。职中语文教师脱离学生的实际开展语文教学, 忽视学生的需求, 教学方式陈旧和缺乏新意也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第三, 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来看, 当前, 社会和学校对职中教育的关注主要在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对作为基本能力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但社会在用人的时候, 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注重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两者之间的重要程度的严重不对等, 导致职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问题。
三.激发兴趣, 培养情感, 营造快乐学习的职中语文课堂
针对当前农村职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必须从多个角度采取有效的措施,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使学生热爱并且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
第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 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专业技能是农村职中学生的必由之路, 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根本需求来开展语文教学, 力求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在口语交际课上, 我选择有梯度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有种“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学习成就感, 从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始, 到情景交谈, 再到进行班会课的主持尝试, 后来的模拟招聘现场的应聘等, 从不敢站上讲台说话, 脸都通红, 到主动扮演求职者, 面对“招聘主管”对答如流。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一步步锻炼胆量, 看着自己一点点的进步, 不仅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还在不断锻炼的过程中培养起了自信心, 学习效果也十分明显。同时, 还要根据职中学生基础差的特点, 采用正向肯定的沟通方式来开展教学, 通过教师情感的认同来赢得学生的认可,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07财会1班的李玉霞同学就是在这个锻炼中不断成长起来的, 她刚来到职中, 连说话都不敢抬头面对着人, 声音小得差点听不到, 到后来站在国旗下讲话, 参加校内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 荣获东莞市“三好学生”称号。语文老师提高学生教学的参与度功夫往往是在课外, 老师在课外应该花一定的时间来融入学生当中, 从情感上成为学生的朋友, 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从而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第二、结合专业发展需要, 突出语文教育的实用性。职中语文教学, 既要注重语文基础能力, 也要引入同专业相关教学内容, 诸如应用文文写作等。在教学中加入具有操作性的内容, 不仅符合职中教学目标的实现, 还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促进学生从被动、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学习。教材方面, 我校选用的是人教版的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的教材。针对职中学生更需要学会如何做人, 树立自信心, 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 通过和学生一起感悟文字, 去重新认识自己, 勇敢地面对困难, 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10设计班的陈嘉乐是个老烟民, 高一刚开学不到两个月, 就被发现在学校厕所抽烟, 当我向他了解当时情况时, 他竟然理直气壮地向我撒谎说自己并没有抽烟, 坚决不承认, 被学校记大过处分。事后也被老师发现过在校外抽烟, 在校内打架, 上课讲话违纪等行为。因此, 我在语文课堂上借《邮差费雷德》就“诚实守信”对学生展开教育, 在《我很重要》一课中, 教育学生懂得发现自己的优点等等, 从《工作, 从卖灯泡做起》中鼓励他们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 战胜自己, 并不时地以他为例子。之后, 他在日记中写道, 体育老师推荐他当全校的领操员, 他一开始并不想去的, 但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对大家, 尤其是对他的鼓励, 让他想尝试一下, 试试挑战一下自己, 后来, 他真的越做越好, 并且也担任班干部, 组织每次班级团队活动, 积极认真参与班级大扫除, 他在不断地进步中。同时, 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通过练习便条、单据以及求职信和应聘书的写作, 多进行即席发言、主持和演讲的锻炼。在写作课上, 专门针对毛织设计班进行时装设计图的设计说明专题练习, 既让学生锻炼文笔, 又为高三毕业作品设计说明的写作做好充分准备。07毛织班的叶艳婷同学设计的毛织作品《两极之光》很美, 但用文字表达其创意时却表述不清, 词不达意, 甚至连文句都不通, 我让她在课堂上通过联想法, 回顾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作品采用的材质、颜色搭配等方面的内容, 先写出一些零星的句子, 再用过渡性的词语将其连接起来成为一段美文。她在这一过程中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该设计作品在舞台演绎的过程中, 加上优美的文字说明, 如虎添翼, 最后获得“英伟杯”第七届中国 (大朗) 毛织服装设计大赛银奖。
第三,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真正实现“快乐语文”的教学。职中教师应该改善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程度, 结合丰富的情感体验来感染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态度, 以渊博的语文知识传授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同时,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时事贯穿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方式的教学, 活跃课堂,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让学生在不断参与和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高自己的语文涵养。
我从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知道他们喜欢模仿新东西, 现在不是流行“超女”、“快男”吗?它们在学生中很有市场。如果把“超女”、“快男”的PK、抢答、表演这些受学生欢迎的流行元素都引入自己的课堂中, 建立一种勇敢、大方、活跃的群体气氛, 效果会如何呢?通过表演加强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交际能力和自信心, 继而让他们爱上语文课, 又让他们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所以, 我设计了“快乐语文”课堂活动, 从班中抽签选出两人当主持人 (全班每一个人都要当一次主持人) , 主持人就在课前准备老师布置下来的课文 (两篇, 一篇拟抢答题, 一篇拟PK题) , 针对课文内容选出或拟定至少20道抢答题和10道PK题。另外选一位同学当公证员, 以示公正, 班上的其他同学被平均分成几组。抢答开始后, 一位主持人读题, 另一位主持人留意举手最快的同学, 他将获得回答的权利, 这位同学必须站出来回答问题, 可以带书, 但必须在五秒内开始做答, 答对获得一个“√”, 答错获得一个“×”, 答错不得补答, 并由其他组的同学抢答。答题结束后, 哪个组答题最少, 就成为PK的一组。 (在这个过程中, 无论回答对错, 请公证员记录每组中每位同学的答题次数, PK的那一组中答题最少的5个人或者是没有答过题的同学就要进行组内PK。最后不答或错得最多的同学便成为了这堂课的“头号PK之星”, 那么这位同学必须在下一次上课前表演一个节目。
为了每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我和学生一起研究课文, 一起讨论, 回归课文, 遵循“答案从课文来, 降低问题的难度, 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原则, 设计出这样的抢答题:如课文《论“入迷”》, 1、文章第六自然段第六行中的“杜工部、温飞卿”, 分别指的是谁?他们是哪个朝代的诗人?2、请表演文中第四自然段所描写的伧夫“入迷”情景。 (要有丰富的表情, 语言, 动作, 还要搞笑!) 而从《走一步, 再走一步》中设计出PK题:1、古时黑眼珠叫青眼, 对人正视表示看得起就叫青眼相看, 那么“垂青”表示什么?2、请告诉大家“债台高筑”这个成语得名的故事。
这样的“快乐语文”课堂活动每学期约开展5次。刚开始, 一些同学不懂得控制场面, 语言表达能力差, 也有底下的同学喜欢起哄, 甚至用一些挑衅的语言反对主持……看到主持人不知所措的样子, 我会“从天而降”鼓励他们。而从一开始嘲笑表演同学到鼓励同学大胆上台, 大家都跃跃欲试想上台表演, 同学们的身体语言从僵硬拘谨到现在放得很开。活动过后, 学生也反映, 他们的确喜欢用新鲜的方式来上课, 也喜欢竞争和表演, 像这样上语文课, 真的满足了他们的心理, 有玩有笑, 知识也学到了, 在PK的时候, 谁也不想丢脸, 这样, 有压力又刺激。表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这样的语文课, 不再沉闷, 大家都想去上!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我不断地尝试这些方法, 在尝试中努力改进不足。我的公开课灵活地运用以上的教学形式, 获得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07年10月刘婉婷等同学参加校际小品比赛获得二等奖;08年李玉茹、刘慧珊分获得学校“为祖国喝彩”演讲比赛二、三等奖, 09年刘巧如同学获得东莞市中小学生书信比赛三等奖, 10年刘嘉树、彭肖红分别获得学校第三届文化艺术节现场作文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11年刘嘉树获得学校“文曲星”杯现场作文比赛一等奖。
职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 篇8
一梳理教材编写思路
相较于其他中学生, 职中学生在毕业后就将告别校园步入社会, 其将难以再接受高校的文化熏陶。所以, 职中生语文教材的编制上应有别于其他中学教材。首先, 就文化而言, 职中语文教材的编制应立足于“以人为本, 注重人的长久发展”这一理念。将其自身视为一种有效的文化载体, 其内容不仅要博古通今, 更应中外兼并, 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文章, 注重学生精神力量和文化内涵的养成, 使其不仅成为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工具, 更成为学生精神的粮食。其次, 就语言而言, 教材语言的设置应站在职中学生的立场, 符合实际情况, 并将其放置在人文环境中, 让学生在提升听、说、读、写水平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的提高, 实现其外在与内在的共同发展。同时, 在教材的编写上也应加强其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做到与时俱进。最后, 就教材的编排而言, 应摒弃旧有的单元式编排, 而以特色主题为主线进行章节间的划分, 每个章节以一个类似自然、艺术、生活、亲情等的话题为核心。在提升教学趣味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这些人文话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兼修。
二依据专业的多样性, 增添补充教材
职中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依据所选专业的不同, 会开设形式各样的专业课程, 但其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却是相同的, 这也就无法实现语文教学为专业所服务的宗旨。加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间学生基础之间的差距, 同一套教材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因此, 我们应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配合其专业所需, 编制具有专业特色的补充教材, 弥补统一教材的不足。比如, 可以引进一些职中学生的成功个例加入补充教材, 通过这种贴近学生的人和事对学生产生激励效果, 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其自信。
三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增长人文精神
不同于其他全日制普通高中, 职中学生的课程安排相对轻松, 有着较为丰富的课余时间。所以,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使其在阅读中获得自我人文素养的提升。不可否认的是, 鉴于职中学生的基础较差, 现有课本中的一些文章节选对其而言较难以理解, 这极大地降低了职中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而在课外阅读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喜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去阅读从而大幅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应当注意的是, 这种课外阅读并非漫无目的的, 教师应对其进行系统的指导。首先, 教师可以根据对职中生的日常阅读调查, 筛选出一批富有阅读情趣和理解水平相当的书籍。其次, 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各类读书会,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体验的相互交流。最后, 教师还可将书籍的阅读同影视作品相结合, 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电影, 从而使其对文章的内涵有更深的感悟。
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辨意识
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不可一蹴而就。职中生正处于青少年心理波动最为剧烈的时期, 其对事物的认知和分辨能力尚有不足, 在文章的阅读中常会出现以偏概全和混淆是非的情况;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喜欢追逐名利, 渴望不劳而获。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思辨意识的培养,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进而培育其良好的人文素养。
五总结
人文精神的培育对于学生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我们只有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才能使其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同时, 面对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 我们也应以开拓进取的精神, 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 充分有效地挖掘语文中的人文内涵, 让学生能够真正自主地投入到人文精神的学习与养成中。
摘要:职中语文教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关键构成要素, 人文精神乃其灵魂所在。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由于受职中教学制度落后、毕业生社会竞争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 语文教学多过看重实际应用, 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分析了职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并对如何更好地落实这一目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职中教育,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育
参考文献
[1]李剑.浅谈职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J].语数外学习 (高考语文) , 2012 (3)
[2]张雅萍.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9)
[3]杨晓.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传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9
浅析职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9
然而实际上语文课堂常常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在传统教育观念长期影响下的语文教师,会陷入片面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的怪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语文教学变成知识的单向灌输,变成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导致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脱离职中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滋长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
并且随着高中扩招的升温,更多的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品德修养不高,造就很多学生语文的基础薄弱,语文素养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是来混日子的,有的是为了应付父母来的,更多学生片面的认为,职业学校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因此学生更加放松对语文的学习。
针对职中语文教学现状,我们可采取哪些对策呢?对此我一直在探索,在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挖掘潜力
诚然目前职校生的生源,主要是初中阶段的中下生,他们的各科学习成绩确实不好,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根据实际应因势利导,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毕竟困境又何尝不是一个挑战、一种机遇呢?
对此,不少教师仍采用教学模式的,其根本原因是教学理念没有转变。采用“一刀切”的教学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毫无艺术性可言。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省去“满堂灌”所造成的枯燥无味。课前教师指导、协助学生找到课上所需的各种材料,只有做好材料准备,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谈。此外,我们还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侧重于启发、引导、讨论和点拨,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木屐》的教学中,我会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父亲,回忆自己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把其中最深刻的记忆写出来,引导学生对照着《木屐》中的“父亲”,谈谈对自己的父亲的认识、理解,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父亲对自己的爱护、关心,体会父爱的深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吸引起学生,提高了使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以及把课文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更熏陶了学生的素养。
二、鼓励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方法。语文教学无非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技能的同时,也要适时地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但这并不是完全放手,教师还要随时把握水中的情况,以便进一步进行指导。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开展讨论,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无论是上学还是节假日,是在学校还是在校外,学生都可以不断的观察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特别是学校、居住的街道、小区以及车站、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卫生情况,并行“我发现、我报告”的活动。再次,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名胜古迹提高学生的能力。梧州有两千多年历史,胜迹众多,带领学生寻古揽胜,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更能让学生在赏玩中探究出某些值得深思的社会、人生课题。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语文实践活动也将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语言和文字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享受,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
如学习《雷雨》选段时,大多数学生对于这一部经典的话剧都是一无所知的,虽然说话剧的剧本可以当作小说一样进行讲解、分析,然而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话,既不能突出话剧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话剧,而且也未免过于枯燥,引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教学上利用多媒体,把这一经典的话剧播放给学生看,这样的教学方法既直观,也更加形象化,使学生对话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而且成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进入职中的学生素质与进入高中的学生素质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注重知识的教育,也要重视素质的培养,我们应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这里的育人应该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心贴心的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熏陶渐染提高学生的素养。
语文教学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看着爸爸斑白的头发,我才猛然意识到他老了。”的鲁田,“正是你穿了这些鞋,你一步一步走了过来。一双鞋,就是一段有头有尾的故事,就是一段有血有肉的记忆,其间渗透着动人心魄的情感”的雷抒雁,无不使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伟大;“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岳飞,“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在课堂上,学生对许多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有了充分的认识,这些品质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在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
面对新的世纪,职中语文创新教育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以更大的热情,更富有创造性地探索职高语文教育的创新教学,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创造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摘要:本文针对职中语文教学现状,就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转变思想、优化教学,改变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中职生,语文教育,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十大矛盾[J].当代教育论坛,2004,(12).
浅析职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篇10
随着世界全球化 (globalization) 的加速, 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 英语作为交际工具之一, 也益显重要。英语听力是语言交际的一部分, 教育心理学家对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 “听”占45%, “说”占30%, “读”占16%, “写”占9%。在交往中, 人们通过“听”获得说话者传达的信息、表达的情感以及说话者的观点或意图。因此, 听是一种基本的获取信息的途径。
二、任务与面临问题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面向技能与素质的教育, 英语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 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素质, 这是广大教师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在听力教学中, 学生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 理解方面:不知所云, 无法理解听力内容。
(2) 速度方面:蜗牛爬行, 无法跟上语速。
(3) 词汇方面:词汇缺乏, 顾此失彼。
(4) 态度方面:漠然置之, 对听力材料缺乏必要的热情和兴趣。
(5) 学习方法上:充满困惑, 缺乏听力方法与技巧的指导。
三、教学策略
基于上述问题, 英语教师应采取何种策略, 进行有效的听力教学呢?
(一) 猜测讨论法 (predicting and discussing)
猜测就是在听一段英语的时候, 可以通过语音、上下文和语法等途径去“猜”听不明白或者缺漏的部分, 或猜测听力材料的主题, 使听者更容易理解所听内容。具体操作方法是:
(1) 在课堂教学时, 播放听力材料前利用5~10分钟, 在教师指导下, 根据上下文进行单词的猜测。例如, 听下面对话 (选自刘秋梅主编的《商务英语听说测试与答案》) , 填空:
A.I’m sorry the (1) between your price and ours is too great.We’ll never be able to come down to your price.
B.How about (2) each other half way?
A.All right.My proposal is (3)
B.From the long-term cooperation, we (4) your offer.
A.I’m (5) we’ve come to an agreement at last.
B.Me, too.
根据上下文, 可以猜测答案 (2) 是meeting, 答案 (4) 是accept, 答案 (5) 是glad pleased happy这三个答案中的一个。
(2)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人或4人一组进行讨论 (group discussion) 。
讨论将要听的材料的主要内容、大意、段落意思及句子意思等。时间控制在大概5分钟, 让学生对所听材料有充分的热身准备, 预先输入一定的相关信息, 为下一步铺路 (pay the way for listening) 。
(3) 背景知识的猜测与讨论。在听之前, 教师首先提出2~3个与听力内容相关的问题, 一般来说, 提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可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也为听的过程作好准备。
(二) 视听教学法 (visual&audio teaching method)
(1) 观看教学视听材料。学生长时间的听, 容易引起听觉的疲劳, 导致学生的烦闷 (boring) , 缺乏效率。而通过一些生动、真实、逼真的画面唤起学生视觉的注意, 集中精神边听边看, 获取的信息要比单纯的“听”效果要好。那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手段, 寻找一些适合视听的材料来进行听力教学, 最大限度发挥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 达到良好的效果, 如观看英语情景短剧。
(2) 观看英文电影。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著名西片, 如《speed》《The sound of music》《上帝也疯狂》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动人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和歌曲, 使学生置身于纯英语的环境中, 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也可以播放英语动画片 (cartoons) , 如《Beauty and the Beast》《The frog and the princess》《Beauty fish》等。这些影片把学生带进一个个神奇的美丽童话世界中, 在享受英语电影的同时, 也锻炼和提高了听力, 同时也学会了一些口语,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 “精听”与“泛听”结合
The definitions of intensive listening and extensive listening.Intensive listening (精听) means listening for details or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means to find the answers to specific questions.
Extensive listening (泛听) is to get a general idea o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cording.
“精听”是指反复多次地听同一篇材料, 以达到能够彻底地听明白所听的内容, 并能把所听内容听写下来。在听力课堂上, 教师可以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来进行精听, 如简短对话、短文、句子的听写, 如果每天学生接受类似的听力训练, 相信一段时间之后, 学生的听力水平将会有质的飞跃。“泛听”就是广泛地听, 其目的在于加大听力输入量, 增强对英语语感、节奏、意群的感受以及语音、语调、单词发音的分辨力和记忆力。那么泛听听什么呢?可以听一切有声英语材料:包括广播电台, 如CRI, VOA, BBC, CNN等;电视类节目如英美电影、英语新闻、英文歌曲等。“泛听”目的是增加听力的输入量, 听懂所听材料的大概意思, 不必把每句话的每个单词都听明白。
教师把“精听”和“泛听”有机结合起来, 进行听力的教学与练习, 丰富学生的听力活动, 是提高学生听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 学唱英文歌
(1) 学唱经典英文歌曲。学唱英文歌也是提高英语听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歌曲优美的旋律, 经典的歌词带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欣赏动听歌曲的同时, 除了感受音乐的节奏、魅力外, 还能领略语言的连唱、失去爆破等, 这要求听者要有一定的语音基础知识。为了让学生对所学歌曲更了解, 首先为学生呈现相关的背景知识, 如歌曲原唱者、歌手出名的专辑、歌曲等, 又或者是这首歌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在此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文化的渗透, 吸引学生的兴趣, 为学唱此歌曲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 笔者教学生学唱《斯卡布罗集市》这首歌时, 先播放关于这首歌背景知识的MV, MV里详细介绍这首欧洲民谣、它的原唱者、它是奥斯卡电影《毕业生》的插曲, 以及现在的莎拉布莱曼版本, 其表达反战争的思想, 歌唱爱情, 衬托战争的残忍。学生满怀热情的观看和学习, 这时的听歌这种听力变成了一种享受的事情, 又何乐而不为呢!
(2) 学唱简单的儿歌。听力也可以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情, 那就是学唱简单的英文儿歌。这些一听就会的歌, 不会给学生任何的学习负担。这类歌, 如《Are you sleeping》《Rain、Rain go away》《Bingo》等。
(五) 丰富听力教学材料
由学唱英文歌曲, 我们得到一个启示, 我们的听力材料是否能够更富有趣味, 更能引起学生的热情和关注?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手段, 获取丰富的听力教学材料, 使教学材料富于真实性、充满趣味性。除所使用的听力教材外, 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听力教学材料?例如, 上网下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视频, 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训练听力。因特网上有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料, 真可谓无所不有, 只要教师努力地去找, 一定能找到。
(六) 加强词汇教学, 拓展词汇量
词汇缺乏是造成学生听力瓶颈主要因素之一。因此, 加强单词的教学、扩大学生单词量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除了学生自己平时的读、听、写、记之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增加词汇量, 如看简易版的英文故事、小说;英文报纸、杂志等;或者通过构词法来认识更多的词汇, 如care careful carefully careless carelessly carefulness carelessness。
(七) 注重听力方法的指导
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听力过程中, 学生如果应用一些技巧或方法能节省时间, 更快地找到答案。技巧1:在播放听力内容之前的1~2分钟, 把提供的所要听的内容看一遍, 这样做到胸有成竹, 为听和作答作好准备。
技巧2:跳过选择项中相同部分。例如, What food did the waiter recommended?
A.He recommended Guangdong food.
B.He recommended Sichuan food.
C.He recommended Nanjing food.
D.He recommended Shanghai food.
四个选项中, He recommended是相同的, 因此, 在看时, 可以跳过不看,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在听力过程中, 有很多的技巧, 教师要在教学中把这些技巧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掌握技巧, 运用技巧, 提高听力水平, 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教育和学习打下基础。
(八)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 师生饱满的精神状态, 热情的态度, 课堂融洽、活泼的气氛;教师娓娓道来,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何创造和谐师生关系? (1) 多用鼓励的课堂用语, 少用批评用语。鼓励用语, 如You have done a good job;Very good!Excellent!That’s wonderful!Quite well!等。如果教师做到经常说鼓励用语, 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将与日俱增, 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2) 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单一的听或说, 容易造成单调沉闷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善于变换教学手段, 例如, 多媒体教学、视听教学等, 创造不同的课堂活动, 如单词接龙、角色扮演、英语短剧表演、朗诵课文等, 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活动中。 (3) 教师通过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这种魅力来自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视野、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好学的上进心等。
正如谚语所说,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不是几天的时间就能达到的, 这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 需要师生不懈的努力, 特别是学生的辛勤劳动。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策略来训练学生的听力, 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的策略, 逐步提高听力水平, 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并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沙桂杰.讨论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 (高中) 教师版, 2010 (4) .
[2]张爱英, 等.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水平的行动研究[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0 (2) .
[3]邱东林, 李红叶.多种输入模式对听力理解和词汇记忆的影响[J].外语界, 2010 (1) .
职中《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探索 篇11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我们学校大力发展汽修专业,而且开设了《汽车专业英语》课程以适应社会需求。然而,很多职业学校为了生存,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数量”而不考虑学生的“质量”。以我学校为例,汽修专业的招收人数比前一年翻了一番,但是学生绝大部分是“学困生”,有些学生没有读完初中,还有的连学生在社会上工作了几年,甚至有的小学都没毕业,由此可知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基础如何了。刚接手汽修专业的英语教学,笔者在发愁的同时也对汽修专业的专业需求和学生情况进行了基本的调查和了解。
1.学生基础令人堪忧
笔者担任12级汽修专业的英语教学,在开学之初,我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行了调查。以学生对于26个英文字母的认知、书写的掌握情况可以略见一斑。
班级人数完全准确人数正确率
5班411230%
6班351028%
7班38924%
一年制26935%
仅从以上的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学生几乎没有英语基础,这样的基础学习专业英语难度很大。然而。基础差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态度问题。有很多学生拒绝学习英语,认为很多与英语无关。长期以来的传统学校教育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没有了学习的目标和信心。在问卷中有94%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不会英语,78%的学生认为学英语无用。
2.教学大纲要求过高
《汽车专业英语》这门课程针对汽车维修实践中可能遇到的英文资料的类型,如各种符号、标牌、各系统零部件名称、各系统故障码、电路图、汽车维修手册等选用有代表性的实例,用英汉对照讲解,以培养学生汽车专业英文资料的理解能力。而这些要求对于大部分职中学生来说实在太难,学习目标难以达成。
3.教学内容与专业课脱节
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计划往往根据教材中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的学习不同步,且侧重点各有不同,而且英语课仅安排一年,因此很多时候第二年涉及的专业知识不得不在第一年就提前学习了,等到第二年要用到英语知识时,学生基本上已经遗忘了,因此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
4.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缺乏
有的中职英语教师缺乏汽修专业的知识背景,难以结合专业进行英语教学,因此在英语教学方法上常常采用传统的模式,单一的教学方式,过多地重视语言的输入,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他们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作为职业中学的英语教师要适应学生现状,必须结合专业需求进行积极的教学探究实践和改革。经过一年的摸索,我终于对汽修专业英语教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1.专业知识协助英语学习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复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加他们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比如,在讲“UNIT1汽车基本结构”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汽车知识结合新学的专业知识,给大家介绍汽车的基本结构。如果学生讲得不够全面,教师再通过视频资料帮助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进而加深印象。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既要具备很高的英语水平,又要具备较高的汽车专业的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2.联手专业教师
作为文化课教师,要重视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要了解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最前沿的知识,以确立实用、针对性强的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在新学期开学时,英语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认真讨论,指定符合专业教学要求的授课计划表,对汽车英语教材的顺序进行调整,尽量与专业课同步,并且对教学内容适当删减,减掉比较陈旧的知识,增加专业和行业的新要求。
3.明确目标、重树信心
在开学第一课,教师要跟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有关专业词汇,看懂简单的英文标识和提示;简单与客户交流。用十二个字表述就是:设备会用,资料会看,口语应答。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的为难情绪,帮助他们重树信心。
4.教材调整,降低难度
根据汽修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汽修专业的基本需求,英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汽车专业英语》共有15单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删除空调、电控、混合动力、汽车污染等章节。对于保留的章节,教师也应进行内容精简和优化。比如对于《汽车基本结构》这一章节,课文是一篇近二百字的文章,教师可以提炼出主要学习内容:汽车四大基本结构;汽车心脏——发动机的五大系统和两大机构;底盘的四大系统,三大块内容。这样做就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很吃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5.改变教学形式,互动教学
課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型图片,用英语讲解汽车的四个组成部分,以及每个组成部分的构成。这种形式强调学生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仅是英语知识的积累。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各种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进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职中语文教改的新探索 篇12
职业中学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中级人才, 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所以, 职中语文教学尤其要加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那么, 我们如何来进行训练呢?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介绍给大家。
一、把语文课变成语文实践课
根据职中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 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比如, 在教《雷雨》这样的戏剧片断时, 我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 建成一个个演出小组, 利用课间的时间进行排练, 上课时就成了一场汇报演出。学生要想演好角色, 就必须熟悉剧本, 了解时代背景, 切身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 从而在表演中理解人物个性, 理解作品的魅力, 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再比如在讲应聘信时, 我找了一批名人应聘时的佳作, 把这些情境重现, 在班上进行模拟招聘。同学们为了在招聘时一显身手, 纷纷开动脑筋, 找资料, 进行社会调查研究, 请老师同学帮助修改, 同学间试演等等, 忙得不亦乐乎。这样, 学生不仅学会了写一般的应聘信, 还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又如要求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时, 我根据教学计划安排, 学习请假条、书信、申请书、报告、请柬、计划、合同、总结、规章制度、通知等日常应用文的写作, 要求做到格式正确, 语言得体, 表达清楚,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效用。为了能使理论联系实际, 我在学完几种简单的应用文之后, 便结合班级开展的一次文艺演出活动, 让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拟写活动计划、申请报告、给校领导的请柬和最后的活动总结, 然后再予以讲评和批改。这种教法实用价值很高, 学生的兴致也很浓, 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根据课文内容, 为学生选择一些课外阅读作品
我在每学期开学时都会交给学生们一个书单, 上面罗列了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 让学生在一学期内读完。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把学生分为八组, 每个星期组内交流一次阅读心得, 每个月召开一次班级交流会, 看谁读得多, 看谁说得好, 评出优秀小读者。每学期都能读十几本名著、几十首诗词、几十篇文章, 这就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提高了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鼓励学生写周记
我要求学生写周记, 在周记中, 或记录看到的好词好句, 或抒发内心所思所想, 或进行文学练笔, 或评述班级发生琐事。学生写完以后, 我及时评阅, 把自己阅读完以后的感受及时反馈给学生, 多鼓励少批评, 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对待, 这样, 周记就成了师生沟通对话的平台,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办手抄报
组织班级学生每4人一小组, 每组每月办一期报纸, 要求报纸真实反映大家的生活, 刊登同学们的习作, 发表大家的建议和意见, 报道班级好人好事。各小组办完之后, 组织评比, 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这样在共同学习中提高了语文水平和交际能力。
五、开展现场采访、辩论、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比如, 学习“提问、采访”一节, 组织学生对校长、名师进行采访, 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六、开故事会、辩论会
有资料表明, 人的一生中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有40%的时间在说话, 可见, 口头语言表达对职中生来讲是多么重要。可以通过开故事会、辩论会的形式, 来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活动的训练, 教师都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职责, 既不能包揽包干, 也不随意放羊, 而要时时关注, 主动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总结工作, 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总之, 职业中学的学生底子薄, 学习兴趣不浓厚,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真正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把课堂、课余都还给学生, 真正提高职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参考文献
[1]魏海梅.浅议职高语文教学方法改革[J].考试周刊, 2007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