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与损失的区别

2024-11-06

费用与损失的区别(共6篇)

费用与损失的区别 篇1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利得与损失的概念是为了弥补收入与费用无法全面反映企业收益的不足, 从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如果不能正确地区分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 公司的业绩水平将无法得到合理反映, 投资者对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判断就会受到影响, 这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利得与损失的概念的初衷是相背离的。因此, 针对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运用存在混淆的地方, 应尽快加以改进。

一、区分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标准

利得与损失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引入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简称“基本准则”) 和《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 (简称“准则讲解”) 对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给出了如下定义和相关解释: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是指不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不难看出, 基本准则中定义的收入和费用是狭义的, 都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或发生的, 不包括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或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基本准则中定义的利得和损失也是狭义的, 都是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或发生的, 不包括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或发生的,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利得或损失。

将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定义进行简单的对比可以看出, 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日常活动中形成或发生”和“非日常活动中形成或发生”上。因此, 判断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是日常活动还是非日常活动就成为区分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主要标准。

二、区分企业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的标准

基本准则对企业日常活动的定义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据此可理解为: (1) 该活动的发生应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 (2) 该活动应为企业经常的、主要的或与之相关的活动; (3) 该活动过程是企业正常的经营过程; (4) 该活动应具有持续性、可控性或可预见性。不言而喻, 非日常活动是指除日常活动以外的活动, 即在非正常的、偶发的事件中产生, 是人们意料之外的, 而且常常是不可预见的。

由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遵循原则性导向, 因此基本准则只给出“日常活动”的一个总括概念, 没有指明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准则讲解也只是举例说明: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 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可见, 判断哪些具体活动属于某类企业的日常活动, 必须结合该类企业的经营性质来确定。

三、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混淆

1. 利得与损失的性质归属不明。

现行基本准则第五章“所有者权益”部分明确界定了利得与损失的涵义, 弥补了原有基本准则中收入与费用只明确侧重界定企业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与总流出的不足, 使利得与损失具有和收入与费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现行基本准则中又将利得与损失归于所有者权益类, 这既不利于摆正利得与损失的位置, 也不利于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充分列报与披露, 从而带来其具体运用方面的混淆。

2. 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的核算混在一起。为了核算利

得与损失,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了与之相对应的会计科目, 对收入与费用、利得与损失核算的内容进行了科学的分类, 以便提供全面系统的有关收益方面的信息。但是在具体运用中, 有些业务在处理中仍旧将四者混淆在一起。

例如, 企业承担的诉讼费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应计入管理费用。但是, 诉讼并非企业的经常性活动, 而且所支付的诉讼费也是一次性的, 因此从性质上看, 诉讼费应该是一种损失而非费用。又如, 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处置非流动资产的净损益应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或“营业外支出”科目, 但企业处置用于出租的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也属于非流动资产) 时, 可按其实际收到的金额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按其账面价值转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这也混淆了利得、损失和收入、费用类科目的核算内容。

3. 营业利润的构成不明晰。

营业利润应该由日常活动的收入与费用构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 一般企业利润表中所列示的营业利润的构成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损失) +投资收益 (-损失) 。公式中的这些项目反映的是一般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成果。分析公式中的这些项目,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项目反映的是一般企业在日常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 其构成营业利润是毫无疑义的, 那么“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项目是否反映了一般企业在日常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 从而可以构成企业的营业利润呢?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一文指出:“收入或费用突出日常活动, 只有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才构成营业收入或成本, 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属于利得或损失, 计入营业外收入或支出。”以此为基础, 我们可以认为确认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的标准是:若一项经济利益的流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者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那么这项经济利益的流入就是非日常活动形成的;如果计入营业外收入以外的当期损益, 那么这项经济利益的流入就是日常活动形成的。由此可判断, “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了企业日常活动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 应该构成企业的营业利润。但进一步分析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分析“投资收益”项目。该项目核算企业进行债权投资取得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收益, 构成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属于一般企业的日常活动, 因而应该构成企业的营业利润。

然后分析“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 (简称“准则应用指南”) 所附的《会计科目和主要业务处理》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界定为“本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 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也在本科目核算。”据此可知,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核算的是企业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与损失, 是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因而不能构成企业的营业利润。

最后分析“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准则应用指南所附的《会计科目和主要业务处理》中将“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界定为“本科目核算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据此可知, 资产减值损失常常是不可预见的, 是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因而也不能构成企业的营业利润。

四、改进建议

1. 增加利得与损失两个会计要素, 建立完整的会计要素框架体系。

既然收入与费用侧重于反映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和总流出, 利得与损失侧重于反映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 为了充分体现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所遵循的全面收益理念, 那么就应该将利得与损失提高到和收入与费用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既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也可建立起完整的会计要素框架体系, 将“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作为反映基本会计要素动态关系的会计等式, 给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利润表的编制提供更为合理的理论基础。

2. 进一步明确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

将应属于利得或损失核算的内容重新回归利得或损失科目, 如将诉讼费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将投资性房地产处置取得的净损益记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科目等。

3. 改进利润表项目的列报。

由于营业利润反映的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成果, 应该主要由收入与费用类项目构成, 这样可以还原营业利润的本来面目, 提供正确的日常经营活动收益信息及反映其对当期损益的影响。而公允价值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本应该归属于利得与损失类项目, 因而应从营业利润构成中剔除出来, 其与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并列构成利得与损失, 从而提供正确的非日常经营活动收益信息及反映其对当期损益的影响。然后据此计算出利润总额, 最后计算出企业的净利润。据此编制的利润表才能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其进行相关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3].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费用与损失的区别 篇2

1.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合格品损失,进一步完善公司不合格品处置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2.废品损失费用计算规定

废品损失(元)=工件材料费(元)+工时费(元)-废品残值(元)

其中:材料费=重量(Kg)×材料单价(元/ Kg)

工时费=工时(小时)×工时单价(元/小时)

残 值=净重(Kg)×废品单价(元/ Kg)3.返修、返工损失费用计算规定

返修、返工损失(元)=所使用材料费(元)+耗费工时费(元)+不合格工序让步费用(返修时)

其中:

1)所使用材料费为返修、返工时所使用的焊条、焊剂等材料的费用,可区别不同情况进行计算。

耗费工时费=工时(小时)×工时单价(元/小时)

2)不合格工序让步费用:导致零部件发生不合格的那道工序加工的全部工时费用。4.让步(回用)损失费用计算规定

定义:

1)机加工:导致零部件发生让步(回用)的那道工序加工的全部工时费用为让步(回用)损失费用。

计算方式:

(1)让步(回用)工时在100小时(含)以下时:

让步(回用)损失A=让步(回用)工序工时(小时)×工时单价(元/小时);

(2)让步(回用)工时在100小时以上时:

让步(回用)损失B=100小时×工时单价(元/小时)+(X-100)小时×工时单价(元/小时)×50% 其中:X为让步(回用)的总工时。

2)热加工:导致发生让步(回用)产品的价值。计算方式:产品重量(吨)×单价(元/吨)×价值系数

其中:价值系数为(1%—7%),具体可视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而定。

5.责任单位必须在4小时内如实填报不合格品损失费用报质管处。凡超过8小时不报或未能如实填报的,质管处有权自行填报处置,计入当月责任单位质量损失中,并视情况对责任单位进行经济处罚。

6.本规定(修订)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质量管理处,原《不合格品费用计算管理规定》(2003年9月18日发布)自行废止。

费用与损失的区别 篇3

针对临时占地存在的种种问题,在临时占地选用原则上,于怀涛等[6]认为首先要尊重原设计规划,其次要因地制宜,保证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 少占农田。管理上,钱爱国等[2]认为首先应规范临时用地手续; 李乐等[4]认为要强化项目法人的主体责任,并加强临时用地复垦的规划设计、监理以及部门间协调合作,严格监督执法工作,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产权制度,整合不同层次的立法权限与内容,完善土地市场机制和内容建设等多种规范临时用地的措施; 刘环等[7]认为必须把好土地复垦审核关。在土地复垦方面,陈甜甜等[8]采取工程技术措施、生物化学措施,杨锐锋等[9,10]采用表土剥离临时防档措施、土地复垦区的排灌系统、生态植被系统等工程技术方案以及BP神经网络模型,杨亚伦等[11]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对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临时占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临时占地影响、征用管理和占地复垦三方面,缺少对临时占地损失补偿和复垦费用标准的研究。随着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提上日程,江苏省迎来水利建设的高峰期。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然要临时征用一定量的土地,而江苏省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 060 02 hm2[12],且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建设征地后,一方面人地矛盾会更加紧张; 另一方面工程建设的临时占地不能保质保量地复垦,将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从而带来临时占地损失补偿和复垦费用标准问题。《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规定“按合同的约定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临时使用土地届满,由临时用地的单位和个人负责恢复土地的原使用状况; 无法恢复而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经济补偿责任”,并未出台具体的水利工程临时占地损失补偿与复垦费用标准, 因此在投资概算编制过程中主要参考交通行业或者其他类似工程的补偿标准。由于不同类型工程补偿标准存在差异,给规划工作带来不确定性,且若补偿标准差异太大,会造成被征地居民的不满,不利于工程建设。本文根据国家现行政策,借鉴其他省份和其他行业的相关规定,确定一个兼具适用性与合理性的水利工程临时占地损失补偿与复垦费用标准,为江苏省大中型水利工程临时占地土地补偿工作提供借鉴。

1临时占地损失补偿与复垦费用政策分析

1. 1国家政策

土地复垦在中国真正得到重视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自发、零散状态变为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阶段[13]。1989年1月1日生效实施的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标志着中国土地复垦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土地复垦制度体系越来越健全,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的《土地复垦条例》( 国务院第592号令) 规定: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土地复垦标准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规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 “土地复垦义务人对在生产建设活动中损毁的由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除负责复垦外,还应当向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损失补偿费。”

1. 2周边省份规定

江苏省周边省份主要是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和河南省。目前浙江省、河南省仅对临时占地损失补偿和复垦费用作了原则性规定。《浙江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 “因工程施工、堆料、运输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以及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需要搭建临时建筑的,土地使用者应当根据土地权属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 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临时使用土地期满,土地使用者应当退还土地,并恢复土地原状。”山东省和安徽省则规定了补偿标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 “临时使用土地按以下标准进行补偿: ( 一) 临时使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应当按照相应年期的土地使用权价格确定补偿费; 临时使用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建设用地,应当参照当地占用一般耕地的补偿标准确定补偿费,造成地面附着物破坏的,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补偿; ( 二) 临时使用农用地的, 应当按照该土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确定补偿费; 造成地面附着物破坏的,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补偿; ( 三) 临时使用未利用地的,应当参照当地占用一般耕地补偿标准的百分之三十确定补偿费。” 2010年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临时用地管理的通知》规定: “临时用地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工期较长确实需要延长期限的,须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延期用地手续”“堆土区、充填区4 000 ~ 6 000元/hm2,弃土区2800元/hm2,其他临时占地1500元/hm2。”

1. 3相关行业规定

2005年12月9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 《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关于省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征地补偿安置实施意见的通知》( 简称《苏政办发〔2005〕125号》) ,对重点交通工程征迁补偿做了明确规定。《苏政发〔2011〕40号文》发布实施后, 江苏省办公厅转发《省交通运输厅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征地补偿安置标准的通知》对交通行业征迁补偿标准进行了调整: “综合考虑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等因素,将江苏省范围内的土地分为一、二、三、四类地区,四类地区的临时用地补助费分别调整为每亩每年2 400元、2 100元、 1 800元和1 600元”,但同时规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涉及的其他事项仍按照《苏办政发 〔2005〕125号》执行”。《苏办政发〔2005〕125号》 关于临时占地复垦费具体规定如下:

a. 取土坑。取土深度在2 m以内,四类地区分别定额补助10. 5万元/hm2、9. 6万元/hm2、8. 7万元/hm2、 7. 8万元/ hm2; 取土深度在2m以上3m以内的,四类地区分别定额补助15. 75万元/hm2、14. 4万元/hm2、 13. 05万元/ hm2、11. 7万元/hm2; 取土深度在3 m以上的,参照征收同类土地的标准进行补偿。取土用地涉及耕地的,另按当地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

b. 弃土( 石) 用地。四类地区分别定额补助27万元/ hm2、24万元/hm2、21万元/hm2、18万元/hm2。

c. 其他费用。取土坑、弃土( 石) 用地青苗补助费按照征收农用地的补助标准执行,并按有关规定征收或减免耕地占用税、土地管理费。

2近期典型水利工程临时占地损失补偿与复垦费用标准

由于江苏省目前还没有出台临时占地损失补偿与复垦费用的具体补偿标准,所以移民投资概算编制实践工作中多采取参考近期批复的类似工程的做法,笔者在测算过程中借鉴了该方法,以近期江苏省批复的川东港整治工程、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作为参考,其临时占地损失补偿与复垦费用见表1、表2。

注: 耕地产值为37 230元/hm2,弃土区堆高3. 5 m。

注: 耕地产值为37 770元/hm2,弃土区堆高2. 5 m。

通过表1、表2可以发现: 1不同施工工艺,临时占地损失补偿与复垦费用标准存在差异。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中河道工程、直立墙工程、桥梁工程、 水系调整施工临时占地损失补偿考虑占用1年为37 755元/ hm2,复垦费用为15 000元/hm2; 枢纽建筑物工程施工临时占地损失补偿考虑占用3年为113 265元/ hm2,复垦费用为15 000元/hm2。2临时占地损失补偿与复垦费用的补偿单价受到施工期、耕作层、施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综合来看,近期批复的水利工程临时占地损失补偿与复垦费用的分类方法、计算方式与江苏省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安徽省水利工程临时占地损失补偿、复垦分类补偿政策有相似之处。

3江苏省大中型水利工程临时占地损失补偿与复垦费用测算

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的临时占地主要分为弃土弃渣区( 按施工方式分为陆上机械施工堆土区、水下机械施工排泥场) 、取土区、施工临时用地( 包括临时道路、施工单位营地、施工临时设施占地及工程维护临时占地等) 。而临时占地损失补偿主要包括施工期、固结期、恢复期、弃土区四周坡地损失补偿, 在测算过程中综合考虑施工期、耕作层、施工方式等影响因素。

3. 1临时用地损失补偿

3. 1. 1弃土区

弃土区施工期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水下施工排泥场按1年考虑,干法施工堆土区按0. 5年; 固结期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水下施工排泥场按3年,干法施工堆土区按1年; 恢复期主要考虑复垦后农作物产量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步恢复到原有水平, 水下施工排泥场按3年考虑,第1年达原产量的20% ( 补偿80% ) ,第2年达40% ( 补偿60% ) ,第3年达70% ( 补偿30% ) ,第4年后达到原有水平,干法施工堆土区按2年考虑,第1年达原产量的50% ( 补偿50% ) ,第2年达80% ( 补偿20% ) ,第3年后达到原有水平。损失补偿按影响时间 × 耕地年产值进行测算,见表3。

弃土区四周坡地损失补偿主要因为弃土区形成后四周为1∶ 2坡度的坡地,无法耕种,需进行补偿。 弃土区( 堆高2. 5 m) 面积按266800 m2( 400 m ×667 m) 分析,坡长水平投影长度为5 m,则坡地水平投影面积为10 667 m2,坡地损失采用征地标准进行测算。

3. 1. 2取土区

取土区损失补偿主要包括施工期及恢复期损失补偿。取土区由于复垦方式、取土深度不同,恢复期时间也不相同,因此取土区主要根据施工期、恢复期年限考虑损失补偿。

3. 1. 3施工临时用地

施工临时用地损失补偿主要包括施工期损失补偿。施工期根据工程施工设计确定。

3. 2复垦费用测算

3. 2. 1弃土区

a. 耕作层处理费。按266 800 m2( 400 m ×667 m) 分析。先将30 cm厚的表层耕作层临时堆放于弃土区外,待固结后再覆盖于弃土区表层,运距按300 m考虑,铲运机施工单价约为5元/m3× 2,则耕作层处理费用为30 000元/hm2。

b. 耕作层临时占地补偿。耕作层临时堆放按5 m堆高,6 000 hm2弃土区耕作层需临时堆放16000 m2, 水下施工按4 a /hm2补偿,干法施工按1 a /hm2,折合弃土区水下施工费用9 000元/hm2,干法施工2 250元/ hm2。

c. 农田水利配套措施费用。弃土区农田水利配套措施总体布置包括灌溉干渠( 间隔为200 m,护砌) 、排水主沟( 间隔200 m) 、生产道路、灌溉支渠与排水支沟( 间隔均为50 m) 以及简易抽水泵站。工程量根据各弃土区具体情况分析测算。借鉴近期水利工程临时弃土区复垦费用,农田水利配套措施费用平均约30 000元/hm2。

d. 土壤改良费用。为了提高恢复垦地的产量, 对土地实施肥力配置措施。根据已实施工程情况分析,需施肥50 kg /hm2,2 700元; 施加有机肥2 000 kg750元,人工费600元,合计土壤培肥补助为5 250元/ hm2。

将以上各项费用合计,水下施工弃土区复垦费用合计为74 250元/hm2,干法施工弃土区复垦费用合计为67 500元/hm2。

3. 2. 2取土区

取土区复垦费用一般根据复垦方式,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3. 2. 3施工临时占地

施工临时占地复垦费用包括土壤疏松和农田水利恢复费用,参照类似工程相关实施标准,一般在15 000元/ hm2。

4结论

通过对江苏省大中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临时占地损失补偿和复垦费用补偿标准,依据占用类型和施工方法进行测算,得出弃土区干法施工临时占地损失补偿为106 500元/hm2,复垦费用67 500元/ hm2; 弃土区水下施工损失补偿256 500元/ hm2,复垦费用74 250元/hm2,而取土区和施工临时占地由于施工期、恢复期年限弹性较大, 建议根据施工期年限结合恢复期年限的方法灵活计算。另外根据《土地管理法》临时占地原则上不超过2年的规定,超过2年需重新签订协议。在生产建设活动中损毁由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除负责复垦外,还应向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损失补偿费。

摘要:为了在实践工作中更好地编制大中型水利工程移民补偿投资概算,通过梳理国家、周边省份和交通行业关于临时占地损失与复垦费用标准相关的政策规定,并参考近期批复的2个大中型水利工程临时占地损失与复垦标准,测算得出弃土区干法施工临时占地损失补偿为106 500元/hm2,复垦费用为67 500元/hm2;弃土区水下施工损失补偿为256 500元/hm2,复垦费用74 250元/hm2,而取土区和施工临时占地损失补偿建议根据施工期年限,结合恢复期年限的方法灵活计算。

费用与损失的区别 篇4

加拿大签证一直是所有国家中最难的,特别是对资金要求很高,18个月的历史记录对于才开始理财投资的中国家庭来说是一个很难的要求,很多家庭因没有留下之前的存款记录,导致被拒签。现在将存款历史要求降为12个月,说明资金历史要求开始松绑。即使资金证明时间降到12个月,也依然需要提前准备,因为许多家庭依然满足不了这一要求;此外,理清资金来源依然非常重要,因为需要和签证官说明资金证明的来源,并需要相关证明文件,包括第三方证明,比如父母的工作单位或银行证明;此外,股票、基金等可作为资金证明的一部分,但不能作为全部,家庭固定资产如房产、汽车等可以作为辅助担保,但不能作为资金担保。

其实,只要家庭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在准备去加拿大留学的前一年,在专业留学中介机构的指导下,提前进行资金证明的准备,并合情合理地梳理资金历史,从而达到使馆要求。

加拿大留学资金证明要求有12个月以上的存款历史,其真正用意并不是一定追求12个月,而是要证明这些存款确实是申请人或担保人的收入来源,而不是为了留学临时拼凑出来的,12个月的存款历史要求并非没有灵活性,有些款项达不到12个月历史,如果解释的清楚合理,也有可能获得签证。

不仅银行存款可以作为资金证明,基金、债券、股票、保险也可以作为资金证明的一部分,但要能说明合理来源。在办理加拿大留学的时候,也可以请有经济实力、居住在国内或国外的亲属提供担保。

浅谈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的区别 篇5

一、成本 (费用) 中心的含义

一般情况下, 成本 (费用) 中心的任务是为企业提供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服务性劳务或者其他服务性职能, 不会在本责任环节直接形成用货币计量的收入。基于上述情况, 考核各成本 (费用) 中心的工作绩效时, 只需要考核成本和费用, 不衡量收入和利润。

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在本质上基本相同, 但是存在一定的区别。成本中心的活动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物质成果, 如生产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 但不会在本责任环节直接形成以货币计量的收入。费用中心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定的辅助性的专业性服务, 如企业内部的财务部、人事部等行政管理部门, 同时也不能直接产生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营成果, 其特点是与产品的生产制造没有直接的联系, 一般通过费用预算的形式予以控制, 通过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与费用预算的比较确定差异, 用以评价工作绩效。总之, 成本中心是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负责的责任中心, 费用中心是对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负责的责任中心。

二、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成本中心规模和业务范围的大小各有不同, 但是均以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作为对其考评的指标。责任成本是责任中心应该承担经济责任的各种可控成本的总和。也就是说, 成本中心主要考核可控成本, 而该成本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构成了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

成本存在着多种分类。责任会计中, 一个最重要的成本分类是将成本按可控性分类, 分为刮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奉两大类。可控成本是某一成奉中心所能够控制, 井受其经济活动所影响的成本。

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分类是相对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而言的, 具体说来, 是相对于特定的责任中心和特定的期间而言的。离开一定的条件讨论某项成本是否可控就毫无意义。

一项成本对于某个责仟中心来说是可控的, 但对另一个责任中心来说却可能是不可控的。例如, 生产所需原材料的价格对生产部门而言是不可控的, 但对采购部门来说则是可控的。另外, 有的成本对于下级责任中心来说是不可控的, 而对于上级责任中心而言则是可控的。例如, 在生产设备原值和折旧方法既定的条件下, 其折旧费对于具体使用设备的生产车间这一成本中心来说是不可控的, 但对于拥有投资决策权力的上级责任中心来说, 则是可控的。一般而言, 随着管理层次的提高, 成本的可控性也不断增加。从可控性的期间特点来看, 有的成本从短期看是不可控的, 但从较长时期看却是可控的。随着期间跨度的延长, 成本的可控性也不断增强。

成本的可控性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成本可控性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 上述规律也会存在一些例外, 因此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例如, 生产车间进行产品生产时使用的零部件如果是从外单位购入的, 则零件的外购成本属于变动成本, 但对于生产车间这一成本中心来说则属于不可控成本, 主要受到不能由该成本中心所调节和控制的外部因素影响。

另外, 就成本的发生同成本中心的关系看, 凡是各成本中心直接产生的成本称为“直接成本”, 承担的由其他部门分配来的成本称为“间接成本”。

三、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

责任成本是成本中心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各项可控成本的总和。通过责任中心实际发生的责任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分析比较, 可以明确成本差异发生的经济责任, 考评责任中心的工作绩效。应该指出, 与财务会计中的概念不同, 成本中心计算并考核的是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 而不是产品成本。

1、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主要区别

1) 两者核算的对象不同。责任成本是以责任中心为对象来归集生产成本, 计算各个责任中心应负责控制的成本:产品成本是以产品为对象来归集生产成本, 计算各产品实际应承担的成本。

2) 两者核算的原则不同。责任成本的核算原则是谁负责, 谁承担, 也就是说, 凡是由某个成本中心负责控制的成本, 就应由该成本中心承担;产品成本的核算原则是谁受益、谁承担, 也就是说, 所发生的成本使哪个产品或部门受益, 就应由哪个产品或部门来承担。

3) 两者核算的目的不同。责任成本的核算目的是用以反映和考核成本中心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 控制成本中心的生产耗费, 它是出于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需要:产品成本的核算目的是进行存货计价和收益计量。

4) 两者成本的内涵不同。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3项生产成本, 责任成本还可以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

2、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主要联系

由于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都是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 因此就某一特定时期来说, 整个企业的产品总成本与整个企业的责任成本的总和相等, 这是两者之间的主要联系。

四、成本中心的成本考核和成本控制

成本中心控制和考核责任成本, 是在事先编制的责任成本预算的基础上, 通过提交责任报告, 将责任中心实际发生的责任成本与其责任成本预算进行比较并确定成本差异, 继而对差异进行分解, 调查产生差异的原因, 采取纠正性措施, 最终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摘要:成本中心与费用中心的区别在于:成本中心提供一定的物质产品, 费用中心提供一定专业性劳务。成本中心业绩评价报告是不可控成本只具有参考意义, 而是以可控制成本作为重点。

关键词:成本中心,费用中心,区别

参考文献

[1]、汤云为.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费用与损失的区别 篇6

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两大难题,传统的能源发展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以及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成本低廉和技术成熟的风力发电成为相对增长较快的新能源发电技术[1,2,3,4,5]。由于风能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电场的存在会对电力系统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含有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

目前,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研究已经得到了重视,并在风电场对电力系统可靠性贡献[6,7]、发电容量充裕性评估[2,8,9,10]、具有储能系统的发电容量充裕性评估[11,12]、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13,14,15]、发输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5]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负荷损失量的确定一般采用灵敏度方法[16,17]或负荷权重因子方法[14],而前者无法合理地体现不同负荷的位置、类型以及损失费用;后者虽然能够体现负荷位置及类型信息,但是其固定的权重因子与不同故障持续时间下单位负荷损失不尽相同的特点不符,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各类负荷的差异及故障持续时间确定负荷损失费用。

此外,在评价风电场的可靠性价值时,往往需要将风电场和常规发电机组相比较,尽管系统失负荷概率(Loss Of Load Probability,LOLP)和电量不足期望(Expected Energy Not Supplied,EENS)等传统的可靠性指标能够反映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水平,但不能直接显示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贡献。国内外相关研究[6,7,14]相继提出了与风电密切相关的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现了风电场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贡献,为风电场规划和运行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不同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发输电可靠性评估中负荷切除采用的灵敏度方法或固定的负荷权重因子方法,论文针对不同故障持续时间下单位负荷损失不尽相同的特点,充分考虑各类负荷的优先级及故障持续时间,以系统发电成本和负荷损失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的优化调度模型更加符合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实际情况;IEEE-RBTS测试系统的算例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能够使负荷损失费用相对较小,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风电场并网涉及的各类主要因素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1 含风电场的发输电系统可靠性模型和评估

1.1 风速模型

虽然风电场风速是随机变化的,但是风速时间序列本身具有时序性和自相关性,即某时刻的风速和此前时刻的风速有关,因此可通过时间序列进行风速预测[18,19]。论文采用时间序列法中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ARMA)模型预测未来风速值,其一般表达式[8]为:

式中:yt=(VOWt-μt)/σt,其中VOWt为观测风速数据;tμ和σt分别为观测风速数据均值及方差的估计值;φi(i=1,2,,n)为自回归系数;θi(i=1,2,,m)为滑动平均系数;{αt}是一个均值为零且方差为σα2的正态白噪声序列,即αt∈N(0,σα2)。因此风速的预测值VSWt为:VSWt=μt+σt yt。

1.2 风电机组出力模型

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P和轮毂高度处的风速v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分段函数近似表示为[20]:

式中:v为风机轮毂高度处的风速;vci为切入风速;vco为切出风速;vr为额定风速;Pr为风机额定输出功率。

1.3 机组和输电线路的停运模型

风电机组、常规机组和输电设备均采用两状态模型,即正常工作状态和停运状态。采用时序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在一个时间跨度上对每个元件停留在当前状态的持续时间进行抽样,对不同的状态,如运行或维修过程,可以假设有不同的状态持续时间概率分布。一般情况下,工作时间和修复时间服从指数分布,即元件的失效率λ和修复率μ为常数[21],则其状态持续时间的抽样值为:

式中:τ1和τ2分别为运行持续时间和检修时间;R为对应于元件在区间[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1.4 系统时序状态模拟

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主要有解析法和模拟法[5,9,10,12,22,23],由于模拟法可模拟风速随时间变化的不确定性,并能再现系统实际运行的情况,更加适用于评价风电场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此论文采用时序蒙特卡罗模拟确定包括各类发电机组、输电设备的系统时序状态。即对系统元件进行随机抽样,得到系统各元件的运行状态和持续时间的基础上,在系统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按照充分利用风电的原则进行优化调度,模拟系统的时序状态,并计算系统可靠性指标。

2 计及负荷损失费用的优化调度模型

2.1 负荷损失费用模型

负荷损失费用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负荷损失发生的时间、提前通知时间、损失电量、持续时间、频率及负荷类型等[24]。目前发输电可靠性评估中负荷损失量的确定一般采用灵敏度方法[16,17]或负荷权重因子方法[14],前者无法合理地体现不同负荷的位置、优先级以及损失费用;后者虽然能够体现负荷位置及优先级信息,但是其固定的权重因子与不同故障持续时间下单位负荷损失不尽相同的特点不符,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各类负荷的差异及故障持续时间确定负荷损失费用。

为方便而又不失一般性地反映负荷损失影响,一般是首先通过对各类用户进行调查,建立各类用户负荷损失函数(Sector Customer Damage Function,SCDF),以表征各类用户负荷损失与持续时间的关系;其次根据建立的SCDF及各类用户年峰荷或年电能消耗量,求出以节点为单位的用户综合负荷损失函数(Composite Customer Damage Function,CCDF),以说明用户综合负荷损失与停电时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构造负荷损失评价率(Interrupted Energy Assessment Rate,IEAR),即由于电网供电中断造成用户因得不到单位电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并结合电量不足期望值(Expected Energy Not Supplied,EENS)指标计算负荷损失费用[24,25,26]。由于IEAR指标是在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基础上通过统计确定的,无法合理地体现不同类型负荷及故障持续时间差异对可靠性指标的影响,因此论文直接采用CCDF进行负荷损失费用计算:

式(5)~式(6)中:OLCj(t)为节点j上用户持续停电t小时的负荷损失费用(Outage Loss Cost,OLC);CCDFj(t)为节点j上用户持续停电t小时的用户综合负荷损失;PRj,t为节点j上用户持续停电t小时的负荷损失;N为节点j上的用户分类数;SCDFk(t)为第k类用户持续停电t小时的损失;Pk为第k类用户的年峰荷值。

2.2 系统优化调度模型

在系统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按照充分利用风电的原则进行优化调度,以系统发电成本和负荷损失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的优化调度模型如下:

式(7)~式(14)中:目标函数为最小化持续时间为t小时状态下系统的发电成本和负荷损失费用之和;Gρ为发电机组发电成本函数的一次项系数向量;PG,t为该状态下的发电机有功出力向量;CCDF(t)为该状态下的综合负荷损失函数向量;PR,t为该状态下的负荷损失向量;Pt为该状态下的节点注入功率向量;Bt为该状态下的节点电纳矩阵;θt为该状态下的节点电压相角向量;PGi,t为该状态下发电机i的有功出力;PLj,t为该状态下负荷节点j的有功大小;PRj,t为该状态下负荷节点j的有功切除量;Pl,t为该状态下支路有功潮流向量;为支路功率传输极限向量;PG min、PG max为发电机有功出力上下限向量;PL min、PL max为节点负荷有功上下限向量;PL′,t为该状态下负荷切除后的向量。

3 风电场对电力系统可靠性贡献的评价指标

在评价风电场的可靠性价值时,往往需要将风电场和常规发电机组相比较,尽管系统失负荷概率(Loss Of Load Probability,LOLP)和电量不足期望(Expected Energy Not Supplied,EENS)等传统的可靠性指标能够反映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水平,但不能直接显示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贡献。国内外相关研究相继提出了与风电密切相关的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现了风电场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贡献,为风电场的规划和运行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体现风电场可节省常规机组容量的等效常规机组容量指标(Equivalent Conventional Generating Capacity,ECGC)、风电场对电量不足期望值贡献指标(Wind Generation Interrupted Energy Benefit,WGIEB)、风电场对负荷损失费用贡献指标(Wind Generation Interrupted Cost Benefit,WGICB):

式中:RCCGEENS、RCWTGEENS分别表示某一可靠性水平下需要并网的常规机组容量或风电机组容量;ΔEENS表示风电机组并网前后的系统电量不足期望差值;ΔOLC表示风电机组并网前后的系统负荷损失费用差值;CWTG表示风电场额定容量。

4 算例分析

在IEEE-RBTS测试系统[27]中接入总装机容量为15×1.5 MW的风电场,其中各风机的切入风速、额定风速和切出风速均相同,分别为3、12、30 m/s,强迫停运率为0.05,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含风电场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算例分析。

4.1 不同负荷损失确定方式下的结果对比

分别采用负荷权重因子方法、体现故障持续时间差异的最小化负荷损失费用方法进行各节点及系统负荷损失量、负荷损失费用的对比分析。根据负荷节点部分故障持续时间下的综合负荷损失表[27]进行负荷损失费用计算,其余持续时间下的综合负荷损失可以依此采用线性插值进行计算。

通过表1的结果对比可以看出,两种负荷损失确定方式下目标函数的差异导致负荷损失结果的不同。虽然采用体现故障持续时间差异的最小化负荷损失费用方法得到的负荷损失量相对较大,但是在充分考虑故障持续时间情况下得到的负荷损失费用相对较小,因此更加符合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实际情况。

4.2 不同容量风电场并网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通过在节点1(平均风速为6 m/s)加入不同容量的风电场,分析其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风电场的容量越大,对可靠性的贡献越大,但是随着容量逐步趋于饱和,对可靠性贡献的增量逐步减小。因此不能盲目地增加风电机组容量,而是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确定合理的风电场容量。

同时可以看出,接入15×1.5 MW风电场后系统的可靠性水平有所提高,其中LOLP降低了0.001 267,EENS降低了252.32(MWh·a-1),OLC降低了1 030 913.8(美元·a-1)。风电场并网后的EENS=805.74(MWh·a-1),为了比较风电机组和常规机组供电的可靠性,用容量为4.2 MW的常规机组来代替风电场,恰能保证系统EENS不变,由此可知风电场的等效常规机组容量指标ECGC是0.186 7,即单位风电机组容量可节省的常规机组容量,说明风力发电机组供电可靠性要低于常规发电机组。根据表2同样可以得到WGIEB=11.21(MWh/MW·a),WGICB=45 818.39(美元/MW·a),分别体现了风电场对电力系统可靠性及系统负荷损失费用减少量的贡献。

4.3 不同类型风速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通过改变节点1的平均风速,分析其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由表3比较可以看出,由于风电场的功率输出取决于风电机组所在的风速区,风速越大,则功率输出越大,从而对发输电系统的可靠性贡献也较高。

4.4 风电场接入不同节点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通过不同的风电场接入节点方式分析其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由表4可以看出,由于系统中输电线路的容量限制等因素的制约,在同一节点接入所有风电机组的可靠性有限,鉴于不同地点风速独立的特性,在不同的节点接入风电机组对系统的可靠性贡献更大,而且其可靠性程度取决于所在的风速区。

5 结论

电力市场环境下,计及故障持续时间的负荷损失结果较传统方法的结果更加合理,更能够动态地体现出不同停运持续时间下的单位负荷损失差异。由算例结果可以看出,风电场的并网会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但是风电机组的可靠性要低于常规机组的可靠性,而且风电机组对系统可靠性的贡献与其接入的风速区类型、容量、节点位置等具有密切关系,因此不能盲目地增加风电机组,而是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确定合理的风电场容量及接入方式。

摘要:风能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电场的存在会对电力系统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含有风电场的发输电系统,通过合理地模拟风速和风电机组的出力情况,并采用时序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进行各类发电机组、输电设备的时序状态模拟;针对不同故障持续时间下单位负荷损失不尽相同的特点,充分考虑各类负荷的差异及故障持续时间,以系统发电成本和负荷损失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的优化调度模型更加符合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实际情况。IEEE-RBTS测试系统的算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使负荷损失费用相对较小,而且风电机组对系统可靠性的贡献与其接入的风速区类型、容量、节点位置等具有密切关系,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上一篇:高校教材循环使用下一篇:青霉素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