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性药物(精选6篇)
还原性药物 篇1
摘要:药物是关乎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药物分析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分光光度法以其仪器设备简单价廉、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等特点,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一直不容忽视。本文介绍了基于Fe2+的显色反应测定还原性药物的原理以及在不同类型的还原性药物含量测定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显色反应,Fe2+,还原性药物,综述
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一种特殊物质,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的改革,药物分析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共振光散射光谱法、 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法、毛细管电泳法、流动注射分析法以及各种联用技术等。其中,分光光度法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分析方法,具有仪器设备简单价廉、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在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各种灵敏显色剂的出现以及电子学、激光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与其他技术如流动注射、高效液相色谱等的联用,分光光度法更凸显其重要性。
可见分光光度法又称比色法,主要用于测定在可见光区有吸收的有色溶液。许多不吸收可见光的无色物质通过选择适当的显色剂发生显色反应变成有色物质也可在可见光区进行测定。显色反应有各种类型,如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缩合反应等。本文主要对利用Fe3 +的氧化性,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反应间接测定某些还原性药物的原理、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一简单评述。
1测定原理
铁属于过渡金属,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在一般条件下, 铁的常见氧化态是 + 2和 + 3,在很强的氧化条件下,铁可以呈现出不稳定的 +6氧化态。Fe3 +/ Fe2 +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 0. 771 V,Fe Cl3以及其他三价铁盐在酸性溶液中是较强的氧化剂,可以氧化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巯基类,酚类、酰肼基类、 吩噻嗪类、二氢吡啶类药物等,自身被还原为Fe2 +。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Fe2 +显色剂如邻二氮菲、2,2' - 联吡啶、三氮苯( 三嗪) 以及他们的衍生物及铁氰化钾等,根据Fe2 +与显色剂生成的有色物质在特定波长处的吸光度与还原性药物之间的定量关系,即可实现对还原性药物的间接测定。
2应用进展
2.1巯基类药物
巯基( - SH)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将Fe3 +还原为Fe2 +。常见的含有巯基的药物有半胱氨酸、乙酰半胱氨酸、硫普罗宁、甲巯咪唑、卡托普利、青霉胺等。Lea kukoc modun等[1]基于N - 乙酰 - L - 半胱氨酸分子中具有还原性的巯基可将Fe3 +还原为Fe2 +,选择2,4,6 - 三吡啶 - s - 三嗪( TPTZ) 作为Fe2 +的显色剂,建立了测定药物制剂中乙酰半胱氨酸含量的方法,结果满意。阮峥等[2]则选择邻菲啰啉与生成的Fe2 +显色, 通过测定Fe2 +的量,建立了间接测定硫普罗宁含量的方法,线性范围为0. 08 ~ 20 μg/m L,检出限为0. 042 μg/m L,已用于实际药品中硫普罗宁含量的测定。余自成等[3]同理建立了测定半胱氨酸注射液含量的方法。Dong C等[4]基于甲巯咪唑还原Fe3 +生成的Fe2 +,与铁氰化钾显色,生成的可溶性普鲁士蓝在710 nm处的吸光度与甲巯咪唑的浓度在0. 02 ~ 6. 00 μg / m L内呈正比,建立了测定甲巯咪唑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为0. 015 μg/m L,已成功用于药物制剂、血清、尿样中甲巯咪唑的含量测定。温欣荣等[5]基于相同的原理,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卡托普利的新方法。张金磊等[6]选择2,2'- 联吡啶作为Fe2 +的显色剂,根据二者形成的桔红色配合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青霉胺药片中的青霉胺含量。青霉胺的质量浓度在26 μg / m L以内间接地与桔红色配合物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0. 01 μg/m L。
除了上述直接含有巯基的药物之外,青霉素族和头孢菌素族等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降解,也可生成含有巯基的物质。 利用降解产物中的巯基能使Fe3 +还原为Fe2 +,还原生成的Fe2 +与铁氰化钾形成可溶性普鲁士蓝,李晶、霍景娥、刘荣森等分别建立了测定头孢噻肟钠[7]、头孢他啶[8]、头孢氨苄[9]等的新方法。李洁等[10]则基于邻菲啰啉 - Fe2 +体系建立了光度法间接测定头孢噻肟钠的方法。
2.2羟基类药物
2.2.1酚类
酚类药物如多巴胺、酚磺乙胺、特布他林、对乙酰氨基酚、利福平、维生素E等,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酚羟基,易被Fe3 +氧化。如含有邻位羟基的多巴胺[11]、间位羟基的特布他林[12]和对位羟基的酚磺乙胺[13]、利福平[14]等,均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将Fe3 +还原为Fe2 +,被还原生成的Fe2 +与铁氰化钾反应生成的可溶性普鲁士蓝与药物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可用于上述四种药物的定量测定。潘自红等[15]发现,含有一个羟基的对乙酰氨基酚在p H = 4. 41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 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可实现药物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而具有潜在酚羟基的维生素E,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的游离生育酚,也能将Fe3 +还原为Fe2 +与 α,α'- 联吡啶显红色,可实现维生素E的定量分析[16]。
2.2.2烯醇类
分子中含有烯醇基的药物,极易氧化。抗坏血酸( 维生素C) 是该类药物的典型代表。郝亮等[17]根据抗坏血酸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极强的还原性,Fe3 +可将其氧化为具有二酮基的去氢抗坏血酸,自身则被定量还原为Fe2 +,选择铁氰化钾作为Fe2 +显色剂,建立了间接测定抗坏血酸的分光光度法,线性范围为0. 05 ~ 5. 0 μg/m L,检出限为0. 03 μg/m L。
2.3酰肼基类药物
异烟肼分子中的酰肼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室温下,可将Fe3 +还原为Fe2 +。基于此,赵一署[18]和Zhang H[19]等分别选择邻二氮菲和铁氰化钾作为Fe2 +的显色剂,建立了测定异烟肼的光度分析法。后者的线性范围和灵敏度明显优于前者,并成功地对异烟肼片剂、异烟肼利福平复方片剂以及患者唾液样品中异烟肼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2.4醛类药物
具有醛基的药物都具有一定还原性,能被氧化。如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可将Ag+还原为Ag,生成的Ag将Fe3 +还原为Fe2 +,Fe2 +在p H = 4. 5的介质中与邻菲啰啉反应形成桔红色络合物,在510 nm波长处有一最大吸收。由此,闫家伟等[20]建立了铁 - 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葡萄糖的方法。
2.5杂环类药物
杂环类药物为有机环结构中夹杂有非碳元素原子如氮、 氧、硫等的环状有机化合物。
2.5.1吩噻嗪类药物
吩噻嗪类药物硫氮杂蒽母核中的硫为二价,可被Fe3 +氧化。在此理论基础上,刘礼涛[21],张一敏等[22]分别选择铁氰化钾和邻二氮菲作为Fe2 +的显色剂,实现了对盐酸氯丙嗪的定量测定; 而Guo L等[23]则选择铁氰化钾对药物制剂及血清中的奋乃静进行了成功测定。
2.5.2二苯氮杂卓类药物
基于2,2'- 联吡啶与Fe3 +和某些二苯氮杂卓类药物在醋酸介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Fe2 +反应产生的粉红色物质, Ayesha Syedad等[24]实现了对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盐酸丙咪嗪、 盐酸地昔帕明、盐酸氯米帕明、马来酸曲米帕和奥匹哌醇的定量测定。
2.5.3吡唑酮类药物
安乃近吡唑酮环上的不饱和键易被氧化,能将Fe3 +还原为Fe2 +,而Fe2 +可分别与 α,α'- 联吡啶和邻二氮菲形成橘红色和红色络合物。在此基础上,马卫兴[25]和王慧琴等[26]分别对药物中安乃近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
2.5.4二氢吡啶类药物
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为二氢吡啶类药物,在硫酸介质中对Fe3 +具有还原性。基于此,Basavaiah K等[27]利用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还原Fe3 +生成的Fe2 +与铁氰化钾生成普鲁士蓝显色, 其吸光度与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的浓度分别在5. 00 ~ 15. 00 μg/ m L和1. 50 ~ 5. 00 μg / m L的范围内呈正比,建立了测定药物制剂和纯品中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的方法。
2.5.5亚砜类药物
二烃基、二芳基、烷基 - 芳基亚砜可被多种氧化剂氧化为砜的衍生物。泮托拉唑作为一种亚砜衍生物,在硫酸介质中,可发生类似的氧化反应而被Fe3 +氧化为泮托拉唑砜,而Fe3 +则被还原为Fe2 +,继而与铁氰化钾显色生成普鲁士蓝,其吸光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可使用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泮托拉唑的含量[28]。
2.5.6其他
其他可被Fe3 +氧化的药物还有维生素B1和胺碘酮等。基于维生素B1可将Fe3 +还原为Fe2 +,蔡其洪[29]、李艳霞等[30]分别选择邻菲啰啉和铁氰化钾作为Fe2 +的显色剂,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1的方法。Bosinceanu A等[31]选择铁氰化钾为显色剂,利用铁氰化钾与胺碘酮还原Fe3 +产生的Fe2 +反应生成的普鲁士蓝在体积比为2∶1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极其稳定的特点,实现了胺碘酮的可见光度分析。
3研究展望
利用Fe3 +的氧化性,基于其与还原性药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还原产生的Fe2 +与显色剂之间的配位反应而建立的间接测定某些还原性药物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分析成本低,无需使用特殊仪器等特点,可用于实际样品和生物样品中多类还原性药物的测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 1) 深入研究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特征,为新体系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2) 探寻出更多、更灵敏的Fe2 +显色剂及可被Fe3 +氧化的药物,拓宽基于Fe2 +的显色反应测定还原性药物的应用领域; ( 3) 建立Fe3 +- 还原性药物 - 显色剂反应体系与其它技术的联用,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还原性药物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2008年住院治疗的药物性肝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52例,简称治疗组,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18~56岁。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依据《现代消化病学》(许国铭主编)“药物性肝病”章,诊断标准如下: (1) 给予药剂后,大多于1~4周出现肝损害的表现,但也可于服药数月后才出现肝病的表现,少数的潜伏期可更长。 (2) 初发症状可能有发热、皮疹、瘙痒等。 (3) 周围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大于6%。 (4) 有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病理和临床征象。 (5) 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转化实验阳性。 (6) 肝炎相关的抗原抗体标志物阴性。 (7) 偶然再次用药后又发生肝损害。如有 (1) 加上 (2) ~ (7) 中的任何两条,即可考虑为药物性肝病。对照组24例病例选择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用药、病程、症状、肝功能异常程度等方面均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静点复合氨基酸,口服B族维生素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点,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5.0 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点,每日1次。4周为一疗程,每2周复查一次肝功,观察腹胀、纳差、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有效率指治疗结束后,皮疹、肝区疼痛、腹胀、肝大、纳差等症状明显好转,黄疸明显减轻,占各组总例数的百分比。肝功复常率指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至正常的例数占各组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均值比较用非配对的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见表1。
分母代表治疗前异常例数,分子代表治疗后复常例数
2.2 肝功能疗效
治疗组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2周后,ALT、ALP、γ-GT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4周后,ALT、ALP、γ-GT、T-BIL、TBA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治疗组患者肝功复常率为73.07%(38/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67%(10/24), 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3 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评价
治疗组有效率为84.61%(44/52),对照组有效率为54.16%(13/24),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临床上药物性肝病较多见,但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药物性肝病时,氧自由基产生过多,从而引起肝细胞的一系列损伤[1],及时补充还原剂(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有效地中和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2],减轻细胞膜损伤,从而保护肝细胞并起到解毒作用。由于还原型谷胱甘肽本身即为还原剂,又不经过肝脏代谢,可减轻肝脏负担[3],因此,其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表明:治疗组治疗4周后症状有效率为84.61%(44/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54.16%(13/24)]。治疗2周后,ALT和ALP及γ-GT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4周后,ALT、ALP、γ-GT、T-BIL和TBA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降低ALT、ALP及γ-GT的作用较快且明显,对降低T-BIL和TBA黄疸指标作用有效,但相对慢一些。还原型谷胱甘肽在临床治疗上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可溶于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中,解决了某些肝病患者用药的局限性,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Limuro Y, Bradford BU, Yamashina S, et al.The glutathione precursor L-2-oxothiazolidine-4-carboxylic acid protects against liver injury due to chronic enteral ethanol exposure in the rat[J].Hepatology 2000 Feb, 31 (2) :391-398.
[2]Thomas T, Rauscher F, Sanders R, et al.Effects of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 on antioxidant defense in rat and rabbit liver[J].Toxicol Sci, 2000, 53 (1) :145-149.
还原性药物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2011年3~9月共收治以含ATC为一线化疗方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8例, 均为女性。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0例, 小叶癌6例, 髓样癌1例, 单纯癌1例, 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入选标准: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需辅助化疗;卡氏行为状态评分法 (PKS) 评分平均80分;无化疗禁忌证, 需要并同意进行含ATC为主的联合化疗;既往未进行过含ATC的化疗, 无胸部放疗史, 无基础心脏病史;化疗前心电图、心肌肌钙蛋白I、超声心动图、肝、肾、骨髓功能均正常;均完成6个周期化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各14例。2组年龄、病史、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FEC方案:环磷酰胺800mg第1天静脉滴注, 表柔比星50mg/m2 (月累积量为600mg/m2) 第1、8天静脉滴注, 5-氟尿嘧啶5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GSH 1500mg/m2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5min, 每天1次, 连用8d。2组均以21d为1个周期, 连续完成6个周期化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化疗前、化疗3周期后、化疗6周期后做下列检查评定心脏毒性: (1) 心电图:异常心电图的诊断参照黄宛主编的第5版《临床心电图学》; (2) 常规超声心动图:包括左室舒张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心室短轴缩短率 (FS) 、舒张功能参数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晚期流速峰值 (E/A)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2结果
2.1 心电图变化
2组化疗前、化疗3周期后心电图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化疗6周期心电图异常率为42.9%, 低于对照组的7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超声心动图功能指标
2组化疗前、化疗3周期后各超声心动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化疗6周期后LVEF、FS、E/A值低于治疗前, 且治疗组E/A值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见表2。
注:与化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讨论
ATC心脏损害的发生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自由基产生与过氧化:目前, 一般认为ATC诱发的心脏毒性与自由基大量产生有关[3,4]。ATC有强大的诱生自由基作用, 正常情况下, 人体可以通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Px) 、谷胱甘肽还原酶 (GR) 和GSH及时清除或还原自由基及其超氧化物, 这些酶在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而ATC可使这些酶减少, 活性降低[5]。 (2) 钙超载:ATC作用于心肌细胞, 造成细胞钙超载, 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6]。 (3) 促进细胞凋亡:ATC能够促进抑制凋亡的B细胞淋巴瘤因子2 (Bcl-2) 表达下调和促进凋亡的Bcl-2相关X蛋白 (Bax) 表达上调, 从而引起心肌细胞凋亡。 (4) 能量代谢失调:ATC使心肌细胞钙超载, 线粒体消耗大量ATP以摄取胞浆内过多的游离Ca2+, 细胞内ATP水平降低使肌浆网Ca-ATP酶不足, 导致摄取Ca2+的能力下降, 进一步加重钙超载, 形成恶性循环[7]。
GSH (分子式:C10H18O6N3S, 分子量308.33) 是人类细胞中自然合成的一种肽, 由谷氨酸、半胱氧酸和甘氨酸组成, 含有巯基 (-SH) , 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器官内, 对维持细胞生物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病理状态下, 内源性GSH减少, 当存在心肌毒性时GSH-PX显著降低。及时补充外源性GSH能恢复GSH酶系活性, 阻断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可以预防、减轻、终止组织细胞损伤, 改变病理过程。因此, 在保护心肌细胞方面具有良好治疗作用。GSH可能通过以下途径抑制ATC的心脏毒性: (1) 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GSH含有的巯基是其发挥主要功能的基团, 能结合亲电子基与自由基等有害物质。 (2) 抑制钙超载:近年来, 研究发现GSH尚有钙拮抗作用, 其通过对收缩装置中巯基结合簇的作用, 导致后者对Ca2+作用敏感性降低, 从而减少超载Ca2+对效应器过度作用造成的损伤。 (3) 促进抗凋亡基因的表达:细胞内GSH可通过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的表达与膜脂质过氧化产物等多种途径和机制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综上所述, 补充外源性GSH不影响化疗药物抗肿瘤效果, 且可通过多种途径保护心脏功能, 明显减轻ATC心脏毒性,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保证化疗方案的顺利进行, 达到最大限度地治疗效果, 降低治疗相关病死率,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书杰, 武永吉, 沈悌.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J].医学研究杂志, 2006, 35 (1) :64.
[2]宫艳丽, 张清媛.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 14 (8) :754-756.
[3]Szulawska A, Czvz M.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nthracy cline action[J].Postepy Hif Med Dosw, 2006, 214 (6) :78-100.
[4]Wang S, Konover EA, Kotamraju S, et al.Doxovubicin in duces apoptosis in normal and tumour cellsviadistinctly defferent mechanisms intermedia-cy of H O and p53dependent mechanisms intermediacy of H2O2and p53dependent pathways[J].J Biol Chem, 2004, 279 (24) :25535-25543.
[5]程时, 丁海勤.谷胱甘肽及其抗氧化作用今日谈[J].生理科学进展, 2002, 33 (1) :85-90.
[6]Natele RB, Cody RL, Simon MS, et al.An in vivo and in vitro trial of aclarubicin in metastatic breact cacer:a nove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nalogs[J].Cacer Chemother Pharmacol, 1993, 31 (6) :485-488.
还原性药物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9年6月-2012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药物性肝病患者, 共130例, 男64例, 女66例,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6例, 男32例, 女34例, 年龄23~75岁, 平均年龄 (43.4±6.4) 岁;对照组64例, 男32例, 女32例, 平均年龄 (42.4±4.6)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肝胆疾病协作会提出的急性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2]。
1.2 方法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64例, 应用水飞蓟宾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40mg, 3次/d, 口服;治疗组66例, 在应用水飞蓟宾的基础上, 加还原型谷胱甘肽 (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1次/d, 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美国日本株式会社起源米诺公司) 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均为30d。治疗过程中均给予停用可疑药物、戒酒、饮食调节等综合治疗措施, 并且根据患者情况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
1.3 疗效判定标准[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痊愈,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肝功能恢复正常;显效,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肝功能基本正常;好转,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 肝功能较治疗前好转;无效, 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指标均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痊愈+显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对资料的处理采用SPSS12.5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30d的治疗,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 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9%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 χ2=7.394, P<0.05,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经过30d的治疗,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γ-GT明显改善, 且组间、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 △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 讨论
药物性肝病是指某些药物对肝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引起的疾病, 病因复杂, 临床上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5]。目前认为药物性肝损害主要由中毒性肝损害和变态反应性肝损害所致, 其中中毒性肝损害是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损害肝脏, 使得肝内氧自由基产生过多, 从而引起肝细胞的一系列损伤, 因此及时补充还原剂, 可有效地中和氧自由基, 抑制脂质过氧化[6], 减轻细胞膜损伤, 从而保护肝脏;变态反应性肝损害是药物与肝细胞膜中大分子物质结合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造成肝组织免疫病理改变, 因此阻碍药物与肝细胞膜中的大分子物质结合或者清理抗原载体复合物可以有效避免肝损伤。还原型谷胱甘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 能维持细胞生物功能, 与有毒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结合起到解毒作用, 具有补充内源性谷胱甘肽不足、清除自由基、促进胆酸代谢、保护肝脏的合成与解毒功能等药理作用[7]。复方甘草酸苷是以β体甘草酸为主要成分, 辅以甘氨酸、半胱氨酸制成的强力肝细胞保护药, 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在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保护肝细胞膜, 降低转氨酶, 并通过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以及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而起到抗炎作用[8]。此外, 复方甘草酸苷还具有免疫调节、预防肝纤维化和类固醇样作用。因此,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应用既能治疗中毒性肝损害又能有效预防变态反应性肝损害, 从而达到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病的目的。
本文结果显示, 在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急性治疗药物性肝病的过程中, 治疗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等明显降低, 且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改善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总有效率 (8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 (70%) , 同时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中在药物引起的肝病中使用。
参考文献
[1]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353-357.
[2]Thomas T, Rauscher F, Sanders R, et al.Effects of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 on antioxidant defense in rat and rabbit liver[J].Toxicol Sei, 2010, 53 (1) :145-149.
[3]Nnthwani RA, Kaplowitz N.Drug hepatotoxicity[J].Clin Liver Dis, 2009, 10 (2) :207-217.
[4]黄晓红.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50例[J].中国药业, 2012, 21 (15) :100-101.
[5]Mrzljak A, Kosuta I, Skrtic A, et al.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ssociated with noni (morinda citrifolia) juice and phenobarbital[J].Case Rep Gastroenterol, 2013, 7 (1) :19-24.
[6]Suk KT, Kim DJ.Drug-induced liver injury:present and future[J].Clin Mol Hepatol, 2012, 18 (3) :249-257.
[7]M'Kada H, Perazzo H, Munteanu M, et al.Real time identification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 through daily screening of ALT results:aprospective pilot cohort study[J].PLoS One, 2012, 7 (8) :e42418.
还原性药物 篇5
关键词:药物性肝炎,还原型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
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精神病药、皮肤病药物等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 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常常对肝脏产生损害, 严重的药物性肝炎可导致暴发性肝衰竭。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笔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药物性肝炎35例, 效果较好,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例符合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1]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5例, 男26例, 女9例, 平均年龄 (44.3±6.5) 岁, 肝细胞型肝损害18例, 胆汁淤积型肝损害12例, 混合型肝损害5例;对照组33例, 男24例, 女9例, 平均年龄 (45.1±6.6) 岁, 肝细胞型肝损害17例, 胆汁淤积型肝损害11例, 混合型5例。两组性别组成、年龄、临床分型和病情比较,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甘利欣150 mg+10%GS250 ml, 静脉滴注, qd。
1.2.2 治疗组 还原性谷胱甘肽1.8 g+10%GS250 ml+门冬氨酸钾镁20 ml, 静脉滴注, qd。两组均常规给予维生素、能量合剂、氨基酸等支持疗法, 停用可能造成肝损害的药物, 4周为1疗程。
1.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表现大部分消失, 肝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表现大部分消失, 肝功能基本正常;有效:临床表现较前减轻, 肝功能轻度异常;无效:临床表现有改善, 肝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2.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及表2。
表1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 对照组为69.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表2示:两组肝功能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 (P<0.001) ,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1
注:两组治疗后比较, △P<0.001,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均P<0.001
2.2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脏器, 患者服用的任何药物都必须通过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后才能排出体外。药物性肝炎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个是药物本身的肝毒性, 另一个是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 临床常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黄疸、转氨酶升高等, 部分可伴有发热和皮疹, 多急性发病, 重者可出现肝坏死。
药物在肝脏代谢过程中, 产生的亲电子基、自由基等活性代谢产物需要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结合而解毒。大量有毒药物的服用, 促使这些物质大量生成, 使肝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大量被消耗, 从而导致中毒性肝细胞坏死而出现肝功能异常[2]。还原性还原型谷胱甘肽是有谷氨酰、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 可对抗自由基的攻击、抗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膜、恢复肝脏内各种酶的活性, 保护肌体免收外源性有毒物质的损害、促进肝脏的合成功能、激活胆酸活性和促进胆酸的排泄[3], 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门冬氨酸参与三羧酸循环和鸟氨酸循环, 使氨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尿素。作为钾、镁离子的载体, 进入细胞内, 提高细胞内钾、镁的浓度, 加速肝细胞三羧酸循环, 可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胆红素。
本文结果显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药物性肝炎比单用甘利欣, 有效率高, 可有效改善肝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朋飞, 何长伦.药物性肝炎142例临床分析.实用肝病杂志, 2007, 10 (6) :398-399.
[2]杨松, 张耀亭, 殷建围, 等.复方甘草甜索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48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疗效分析.中国防痨杂志, 2005, 27 (5) :328.
还原性药物 篇6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抗病毒药物
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在临床较为常见,活动性肝炎病毒会进一步加重肝硬化病情,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一系列并发症,也更易促发肝癌。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所致肝硬化的基础治疗,通过降低病毒活性以减少其对肝细胞的损伤,发挥保护肝功能的作用[1]。单纯抗病毒治疗可产生一定的耐药性,长期应用效果减弱。还原型谷胱甘肽属于非酶性抗氧化剂,通过巯基氧化-还原状态的转换作为可逆供氧体,在细胞内提供氧化保护,减少甚至阻断体内过多氧自由基的进一步损伤[2]。本研究主要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接受单纯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以及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43~75岁,平均(57.65±8.85)岁,病程5~14年,平均(8.27±3.27)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42~76岁,平均(58.85±8.63)岁,病程6~15年,平均(8.31±3.05)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嘱患者卧床休息,保证热量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护肝、降酶、退黄综合治疗。对照组加入抗病毒治疗,具体如下:拉米夫定(安徽贝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18)100 mg口服,1次/天,以30 d为1疗程。观察组患者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具体如下: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67)口服,1.2 g/d,以30 d为1疗程;拉米夫定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清HBV-DNA载量及肝功能
患者接受治疗后,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PCR法结合荧光探针的体外扩增技术测定血清HBV-DNA载量,采用ELISA法测定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
1.3.2 血清丙二醛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
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提取血清后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采用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
1.3.3肝纤维化及凝血指标
患者接受治疗后,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C型胶原(collagenⅣ,Ⅳ-C)。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日本东亚公司CA-530)检测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g time,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血清HBV-DNA载量及肝功能
观察组患者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的血清HBV-DNA载量、ALT、AST、TBIL以及D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血清丙二醛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丙二醛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的血清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2.3 肝纤维化及凝血指标
观察组患者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的血清HA、LN、Ⅳ-C、PT、APTT及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大多数肝硬化患者的病因,相比于其他病因所致肝硬化,CHB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肝细胞癌的几率更大,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的速率也更快,故需积极治疗以控制病情活动度。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基础治疗,通过抑制体内HBV复制、减少肝细胞损害来达到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延长生命的作用[3]。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为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其中拉米夫定应用最广泛。已经有较多研究证实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但是在长期应用中耐药率逐渐上升,药物应用效果也逐步下降,需要加入不同作用机制的其他药物扩大疗效[4]。
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属于非酶性抗氧化剂,由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成,参与人体内三羧酸循环,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保持细胞膜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GSH联合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最新方式,在降低病毒复制活跃性的同时进一步减少肝细胞损伤[5]。本研究分析了两组患者的HBV-DNA复制及肝功能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的血清HBV-DNA载量、ALT、AST、TBIL及D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更有利于控制乙肝病毒复制,减少肝功能进一步损害[6]。
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均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GSH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属于抗氧化治疗,通过巯基氧化-还原状态的转换作为可逆供氧体,在细胞内的水相提供氧化保护,发挥保护肝硬化患者的细胞功能进而优化肝功能的作用[7]。上述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血清MDA及GSH-PX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血清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MDA是毒性最大的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可以改变细胞膜结构、降低细胞膜ATP酶活性,常用作脂质过氧化的指标。GSH-PX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可以消除体内过氧化氢及脂质过氧化物,阻断活性氧自由基对机体功能的损伤,是人体内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8]。上述结果提示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以提示机体抗氧化作用,减少甚至阻断体内过多氧自由基的进一步损伤,是患者肝功能优化的内在原因之一。
肝硬化的病理基础是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导致肝内血管闭塞扭曲及狭窄。同时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往往伴随着肝内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进而导致肝细胞功能减退、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的出现[9]。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减少星状细胞的激活及胶原纤维的合成,从而阻止肝纤维化的发生。在凝血功能障碍方面,单纯抗病毒药物改善凝血功能障碍效果较弱,加入还原性谷胱甘肽是否会有质的变化不得而知。本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肝纤维化及凝血功能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HA、LN、Ⅳ-C、PT、APTT及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可以提高抗肝纤维化作用,同时缓解减轻肝内高凝状态。这可能与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减轻肝内微循环血管痉挛、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肝细胞修复等相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并优化肝功能,发挥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缓解肝纤维化进程,值得在日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ALI SO,DARWISH HA,ISMAIL NA.Modulatory effects of curcumin,silybin-phytosome and alpha-R-lipoic acid against thioacetamide-induced liver cirrhosis in rats[J].Chem Biol Interact,2014,2(16):26-33.
[2]SIM魷N-TALERO M,GARC魱A-MART魱NEZ R,TORRENS M,et al.Effects of intravenous albumin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episodic hepatic encephalopathy: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J].J Hepatol,2013,59(6):1184-1192.
[3]FACCIORUSSO A,AMORUSO A,NEVE V,et al.Role of vaptans in the management of hydroelectrolytic imbalance in?liver cirrhosis[J].World J Hepatol,2014,6(11):793-799.
[4]吴玉兰,黄书明,陈琳,等.Th细胞相关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4):46-49.
[5]杨焕东,杨桂莲,张春元.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6):2034-2036.
[6]DASKALOV V,BELOKONSKI E,POPIVANOV G,et al.A case of synchronous bleeding from esophageal varices and appendixin a patient with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J].Khirurgiia(Sofiia),2014,22(2):96-99.
[7]DUMITRESCU SR,POPESCU D,PURCAREA VL,et al.The benefits of using Sentinel Web Dashboard in medicine:IT solution for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 with liver cirrhosis[J].J Med Life,2014,7(2):205-210.
[8]李强,李友生,张贵利.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MDA、GS H-PX水平的影响[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5):29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