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效果

2025-01-23

运动的效果(精选12篇)

运动的效果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治疗在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52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 (26例) 实施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 (26例) 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运动治疗, 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6.2%vs73.1%) , 且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并发症评分下降水平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实施运动治疗, 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运动障碍, 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疗效显著。

关键词:运动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临床效果

帕金森病属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 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临床表现为肌强直、震颤、运动徐慢及平衡障碍等,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均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多采用手术、药物及饮食治疗等, 为有效缓解患者运动障碍, 对其实施运动治疗尤为重要[1]。本研究就运动治疗在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观察, 并探讨其临床效果, 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52例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观察组26例, 男性15例, 女性11例, 年龄43~81岁, 平均 (62.69±3.56) 岁;病程2~10年不等, 平均 (6.01±1.13) 年。对照组26例, 男性14例, 女性12例, 年龄41~82岁, 平均 (62.51±3.13) 岁;病程1.5~10年不等, 平均 (6.05±1.03) 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

根据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与帕金森病学组制定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 选取52例帕金森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排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 排除继发性帕金森病、精神疾病及其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等患者。

1.3 治疗方法:

(1)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 即给予多巴丝肼 (国产) , 剂量125毫克/次, 1日3次+恩他卡朋 (芬兰) , 剂量0.2克/次, 1日3次; (2) 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实施运动治疗, 具体如下:a.平衡运动:将患者双足分开30 cm, 并将重心分别向前后左右方向移动, 保持平衡, 再将骨盆、躯干向左右方向旋转, 使上肢随之摆动;b.主动运动:指导患者手握器械, 进行上肢闭链运动, 采用硬度不同的球对腕关节进行支撑,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手臂的离心训练及静力性训练, 以提高其肌力;c.被动运动:患者取仰卧位, 患肢膝屈曲, 将患者固定, 打合其肩关节, 同时将手置于患者骨盆部位, 使患者骨盆与肩部朝着相反方向旋转, 以使患侧躯干得到充分牵拉。

1.4 观察项目与指标:

(1) 临床疗效:采用UPDRS (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治愈为UPDRS评分下降75%以上, 显效为UPDRS评分下降50%~75%, 有效为UPDRS评分下降25%~49%, 无效为UPDRS评分无变化, 或下降25%以下。 (2) 指标水平:参照UPDRS各分量表评分, 对两组各项指标水平进行对比, 包括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并发症评分等, 分数越高, 则症状越严重;反之, 症状则显著缓解。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且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2%,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1。

2.2 两组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 两组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并发症评分上无显著差异 (P>0.05) ;经临床治疗, 两组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下降, 且观察组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2。

3 讨论

帕金森病属中老年常见运动障碍性疾病, 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 临床认为该病多由中脑黑质多巴胺分泌减少所引起, 另外环境、遗传及年龄老化等因素均可对多巴胺分泌产生影响, 从而导致患者发生肌强直、震颤、运动徐慢及平衡障碍等症状[3]。对于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 其发病主要危险因素为发病早、病程长及药物治疗时间长等, 在对该病患者的运动治疗中, 应指导患者适当参与各种训练活动, 对四肢关节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 从而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 改善其临床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4]。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52例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常规药物治疗 (对照组) 与常规药物治疗+运动治疗 (观察组) 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经临床治疗,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并发症评分下降水平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表明[5], 对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实施运动治疗, 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缓解临床症状, 改善运动障碍, 进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春风, 尹伟华, 罗蔚峰.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和症状波动的影响因素[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3, 36 (6) :411-413.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与帕金森病学组.帕金森病的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39 (6) :408-409.

[3]党利华, 王咏龙, 邹晓辉.左旋多巴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3) :1014-1015.

[4]Chaudhuri KR, Schapira AH.Non-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dopaminergic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J].Lancet Neurol, 2009, 8 (5) :464-474.

[5]杨文明, 赵广峰, 董婷, 等.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9, 15 (12) :109-111.

运动的效果 篇2

瘦背效果:通过手拿哑铃的方法来运动,可以有效做到强化背部线条的作用,当你在上下运动的时候,从手臂到背部都会得到一个很好的肌肉锻炼和消耗热量,从而达到快速燃脂减赘肉的作用。

二、半弓美背操。首先让双手哦各自拿一个哑铃,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呈前后弓步。然后抓住哑铃让身体向前倾,高度保持与肩部同等高的位置。接着让身体向前,左脚抬起,右脚直立站在地面上,让右手臂弯曲放在抬起的左脚上,上半身保持直立状。完成了一边的动作后就换另一边练习,每天重复练习此动作20次。

运动的效果 篇3

关键词:田径课;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为了得知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田径课运动技能教学效果,我们一共定制了250份调查问卷,对某学校中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150份,女生100份,一共回收了245份问卷,总回收率为98%。然后我们将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处理。

一、影响田径课运动技能教学效果的主观因素

一是大学生没有较好的田径锻炼能力。如今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逐渐减少了田径课时,这样就无法保障学生的田径锻炼时间,同时,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很多学生没有较好的田径能力和水平,为了应付考试,会突击训练,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是对于田径项目,学生没有较高的自我训练要求。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并没有重视自己的田径训练成绩,对自身要求较低;很多学生认为田径项目难度较大,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还有较多的学生认为没有保障训练时间和条件。

针对这种情况,要想促使大学田径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就需要将学生田径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同时,还需要让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明确大学体育的目的,促使自己更加健康地成长,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来获得一种成就感。另外一个方面,课后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将相应的客观条件提供给学生,如运动器械、运动场地等,促使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课后锻炼,将学生田径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促使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加强锻炼,从而持续提高学生的田径技能。

二、影响大学体育田径课教学质量的客观因素

一是田径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影响。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有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第一专业体育素养就是示范动作,第二专业体育素养就是教师的讲解能力,而教师的教学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可以得知,不同的学生对田径专业教师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学生田径课学习态度的养成以及专业技能的获得都会受到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影响,从而对田径课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努力,促使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对自己的知识面进行拓展,通过一言一行,来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田径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在对自身综合能力进行提高的基础上,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使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是田径课程成绩考核体系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如今的大部分高校,对于田径成绩的考核,往往会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理论成绩、平时成绩、技术评定以及达标评定。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学生都不认可现行的体育成绩考核体系,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因此,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知,有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存在于田径成绩的考核过程中,而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田径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相应的考核标准进行完善和健全。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明确学习的侧重点。合理确定田径成绩考核标准,可以促使田径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获得有效提升,还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田径锻炼,达到身体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是田径课程教学课时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大部分普通高校中,跳高、跳远、铅球以及跨栏等都属于田径课程,这些体育运动项目有着较强的技术性,并且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但是如今普通高校逐步调整了田径教学大纲,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田径课时数,这样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田径项目的学习和锻炼;另外,因为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那么学生就无法有效地掌握相关技能,这样就加大了田径教学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起来也有着较大的困难。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如今的田径课运动教学中,诸多因素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将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贯穿于田径训练之中,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广新,张爱华.论21世纪初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2(1):112-115.

[2]徐振芳.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诸因素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12):55-57.

冠心病的运动疗法效果观察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5~12月我院住院冠心病患者78例, 均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和命名标准[1]。所有患者均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结果。

1.2 方法

给予药物治疗, 如营养心肌、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聚集等, 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病情、心功能和血压控制等情况, 可任意选择以下1~2项运动项目: (1) 散步:自由步行, 步行速度控制在60~70m/min, 每次20~30min, 每天1次; (2) 快走—步行:快走30s, 然后步行60s, 以快走、步行相结合的方式重复进行, 快走速度控制在80~90m/min, 步行速度60~70m/min, 每次运动20~30min, 每天1次; (3) 慢跑:速度100m/min, 每次运动10~20min, 每天1次; (4) 太极拳:每次15min, 每天1次。运动强度以不感到劳累为度, 循序渐进, 从小的运动量开始, 依据靶心率 (靶心率=170/min或180/min-年龄) 控制运动强度。每周运动频率控制在3~4次为宜, 每次运动持续40~60min, 包括10~15min的热身运动、20~30min有氧运动、10min冷静期及5~10min放松期。

1.3 观察指标

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 行体格检查和常规生化检查,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采用SF-36简明量表评估生活质量, 即躯体性功能、社会性功能、活力/精力、综合健康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运动治疗后, 患者的活力/精力、综合健康情况评分高于运动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运动治疗前比较, *P<0.05

3讨论

目前冠心病已经成为一种对人类健康及生命产生严重威胁的慢性疾病。2007年WHO发布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评价和处理指南》中认为:无论男性或女性, 中年人或老年人, 是否进行体力运动与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因素及病死率均互为关联, 不充足的体力运动与大约1/3的冠心病病死率有关[2]。

在冠心病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 由医师给予运动处方, 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定期随访。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运动治疗量的大小及运动持续的时间, 用来实现个体化的运动治疗方案。给予患者运动疗法后, 患者的氧气运输能力得到提高, 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和改善心肌缺血, 对于减轻和克服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情绪低落、焦虑、抑郁大有裨益, 从而避免因非心源性循环功能减退导致其活动能力下降等。

综上所述, 运动疗法可以增强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力, 改善心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建议中老年人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虽然运动疗法为冠心病患者防治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仍然不能替代饮食控制、药物及手术等治疗措施。同时冠心病的运动疗法有其适应证、禁忌证, 因此最好根据医师的运动处方来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 1981, 20 (4) :254-255.

什么运动减肥效果最好 篇5

一、选择什么样的运动

1,合适的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一定要适合自己,要选择中低强度的运动,不要选择一些高强度的剧烈运动。运动太剧烈,实际上消耗的大部分是糖和水份,并且运动时很容易产生饥渴和饥饿,很容易增大食量,达不到减肥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选择一些运动时心率小于150次/秒的运动,并不时运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

2,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在30分钟左右,最长不要超过60分钟。运动不应该在饭后马上进行,也不要空腹进行运动,这些不利于身体健康,得不偿失。

二,推荐一些运动

1,每天爬楼梯

也许你没有时间可以锻炼,但是充分利用日常的一些行为也可以减肥,比如爬楼梯。平时在能走楼梯时,尽量少用电梯。运动时可以踮起脚尖,多走楼梯对小腿的肌肉增强有帮助,这也许多白领减肥的好方法。

2,游泳

游泳是全身性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能消耗大量的热量,并且水对皮肤有很好地美容作用,但学习起来有一点难度。另外,游泳最好在比较安全的地方,如在江边,最好有人陪同。

3,跑步

跑步是最简单的运动,人人可做,最好在室外运动,因为外面氧气充足。跑步前要做好热身动作,穿好运动鞋和运动衣就可以开始了,30分钟左右较为适宜。最好能找一个人一起,这样就不太单调了,能长期坚持下去。

4,跳绳

跳绳也是一项简单的运动,人人皆可,只要一根跳绳和一块空地就可以开始了。能在较短时间内减少体重,运动比较单调,贵在坚持!切忌不要穿较硬鞋底的鞋和在较硬的场地运动,容易造成损伤。 5,骑自行车

平时出行骑自行车,不仅有利于环保,还能锻炼身体。骑自行车有利于腿部运动,而且简单易学,具有趣味性,特别适合年轻人。

有氧运动对青少年锻炼效果的研究 篇6

关键词:有氧运动;青少年;锻炼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3-093-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南京市鼓楼区五十中学初三年级中4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资料文献法

通过查阅相关体育学术期刊和体育著作文献,收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来了解近年来体育学术界对有关有氧运动锻炼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借鉴其中对本文有帮助的研究结论,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测试指标与方法

1)分别记录受试者研究前后的身体形态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大腿围、腰/臀围比

2)生理机能指标:分别记录受试者研究前后安静时心率、肺活量、血压、心功能指数

(3)分析处理数据

将测试者锻炼前后所测得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1.我国青少年健康状况

根据国家教委和卫生部门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处于失控的极高状态,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经济发达和经济落后地区,青少年肥胖的发生率都在逐年增加。调查显示,胖孩子普遍的都有特殊的烦恼,许多孩子在学习和交往上已经产生了障碍,部分肥胖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由于心肺负担过重,在完成规定的动作和长跑等体育项目上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近年来,青少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动脉硬化、脂肪性肝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显低龄化,许多与成年肥胖有关的疾病如乳腺癌、结肠癌等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了隐患。而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原因:一、睡眠质量不高、习惯不好;二、普遍缺乏体育锻炼。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

2.有氧运动的好处

通过长期、合理的有氧运动锻炼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抵抗力,抗衰老,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减肥者如果在合理安排食物的同时,结合有氧运动,不仅减肥能成功,并且减肥后的体重也会得到巩固。有氧运动对于脑力劳动者也是非常有益的。另外,有氧运动还具备恢复体能的功效。因此,青少年要进行长期的、合理的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恢复体能,帮助青少年健康茁壮的成长。

3.有氧运动锻炼对参加测试者的身心影响

(1)有氧运动锻炼对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影响。

如表(1)所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参加了一段时间的有氧运动锻炼后其身高、腰围、臀围、腰/臀围比、大腿围比较参加锻炼之前有了显著的变化(p<0.05)。说明有氧运动能够改变人体肌肉和骨骼的发育程度。经过有氧运动锻炼后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身体的脂肪含量减少,肌肉线条更加优美。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尽管在参加有氧运动锻炼后身高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即实验前后身高的差异不明显,但可以看出身高是有所增长。从表(1)可以看出其他身体形态的指标在经过系统的有氧运动锻炼后均有明显的变化,因此,长时间的系统的有氧运动能够明显地改善青少年的身体成分,减少体内的多余脂肪,促进肌肉发达,使身体向健、力、美方向转化。如表(2)所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参加了一段时间有氧运动锻炼后其生理功能心率、肺活量、血压、心功能指数较之锻炼之前都有显著的变化(p<0.05)。从表(2)可以看出在参加有氧运动锻炼后心率发生明显的变化,说明在参加系统的长时间的有氧运动锻炼后心脏变得更加健康更加、更加强大,以及氧运动锻炼对青少年肺活量的提高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长时间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刺激较深,肺通气量增长明显,致使肺功能得到强有力的锻炼。因此,血压、心功能指数明显发生变化。

4.讨论

有氧运动,是在有氧代谢状态下长时间进行运动(耐力运动),使得心(血液循环系统)、肺(呼吸系统)得到充分的有效刺激,提高心、肺功能,从而让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良好的氧气和营养供应,维持最佳的功能状况是一种以提高人体耐力素质,增强心肺功能为目的体育运动,很多时候也被用作减轻体重。当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70%~75%,就可认定是在进行有氧运动,或者可以用自我感觉对自己运动时的状态进行测定,在自我感觉“很轻松”、“比较轻松”、“有点累”、“比较累”、“很累”五个等级中,如果认为是“有点累”,到“比较累”之间,也可认定是有氧运动。要达到增强耐力的锻炼效果,有氧运动的最低要求是,每天累计锻炼时间30分钟,每周运动三次。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抵抗力,抗衰老,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减肥者如果在合理安排食物的同时,结合有氧运动,不仅减肥能成功,并且减肥后的体重也会得到巩固。有氧运动对于脑力劳动者也是非常有益的。另外,有氧运动还具备恢复体能的功效。新陈代谢需要氧气的参与,有氧运动由于氧气充足,可使体内营养物质代谢彻底,即达到最终代谢——营养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体外,水则“进一出四”:从口中进入,通过呼吸、汗液、小便、大便四条途径排出。因此在参加系统的长时间的有氧运动锻炼可以改善身体形态,提高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结论

坚持系统的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可消耗脂肪、降低体脂;可以使体内利用脂肪供能的能力增强,从而使身体的发展向着健、力、美方向发展,让青少年保持一个完美的身体形态。坚持系统的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青少年的生理功能,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稳定血压,让青少年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英杰,徐立彬.不同强度规则有氧运动对青少年血脂的影响.沈阳体育学院,2008(02).

运动的效果 篇7

近十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肥胖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我国肥胖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1982年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别为6%和0.6%, 1997年增加了3倍, 分别为18.5%和2.2%, 根据香港健康署的统计有超过40%的亚洲人被认为超重或肥胖。世界卫生组织 (WHO) 已确认肥胖是一种疾病, 并向全世界宣布“肥胖症将成为全球首要健康问题”, 根据世界健康组织 (WHO) 的调查显示, 2005年中国有2%的人口在忍受肥胖带来的痛苦。肥胖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见和多发性疾病。随着大众对身体成分要求和健康意识的提高, 市场上也出现了许许多多减肥的方法和产品, 让消费者和健身人群难辨真伪。在此主要分析运动的减脂效果, 同时阐述减脂的原理和脂肪的作用及判断肥胖的标准, 以期让减脂和健身人群少走弯路。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搜集了大量有关资料, 对关于减脂训练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2.2 调查访谈法:

与赣州康艺健身俱乐部教练员、健美队队员进行了访谈交流。

2.3 比较观察法:

对不同运动形式减脂的方法进行了仔细的比较和分析。

2.4 逻辑推理法:

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逻辑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对文献资料运动减脂训练法进行了分析归纳汇总, 使得减脂在体重控制中应用方便、直观易懂, 并对不同训练方法的减脂效果进行了分析, 以及营养在减脂中的作用, 让健身减脂人群能科学地控制体重。

3.1 脂肪的作用、过量脂肪含量的危险性及肥胖的判断标准

减脂已成为广大重视健康朋友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甚至有些女性朋友谈“脂”色变, 其实并非如此, 脂肪是人体三大供能物质之一, 它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1]。

人体内有的脂肪 (2%—4%男性) (10%—12%女性) 是必需脂肪, 它是维持正常人体生理功能所需的脂含量, 低于此含量就会有身体的不适, 甚至生命危险, 另外脂肪也有许多功能, 如贮存能量、保护重要器官、保持体温、运送脂溶性维生素, 也是细胞膜, 皮肤和激素正常工作的重要元素[2]。但也不是脂肪越多越好, 相反脂肪含量超标则是极其危险的。

3.2 减脂的原理

体脂的积聚是由于摄入食量高于人体所需的能量, 过多的能量在体内转化成脂肪, 机体对脂肪无法绝对控制, 只有设法保持摄入量与消耗量两者之间的平衡, 才能保持人体的正常体重。

3.3 运动减脂的方法

最常用并有效的减脂方法是通过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来充分燃脂。所谓有氧运动是指运用大肌内群、有重复性、时间可以在20分钟以上的健身活动, 这是一个形象的解释。运动是一个机体有氧氧化的过程, 是糖原或葡萄糖在耗氧条件下的彻底氧化, 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4]。

3.4 各运动形成在运动过程中能量供应与消耗

首先, 从能量代谢方面分析一下, 人体在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 即磷酸原系统、酵解能系统和氧化能系统。

3.4.1 酸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由结构中带有磷酸基因的ATP (包括ADP、CP构成) , 由于在供能代谢中均发生磷酸基因的转移故称为磷酸原, 磷酸原系统作为极量运动能源, 只能维持运动时间6-8秒。

3.4.2 酵解能系统

又称乳酸能系统, 是运动中骨骼肌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酵解, 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供肌肉利用的能源系统, 一般认为在极量强度运动开始阶段, 该系统即可参与供能, 在运动30秒左右供能率最大, 其输出功率可达32mmolATP/kg/s, 并维持运动时间2-3分钟。

酵解能系统与磷酸原系统共同为短时间高强度无氧运动提供能量。所以说抗阻力训练的供能系统是以酵解能系统和磷酸原系统为主, 主要是以肌糖原作为燃烧底物, 看似运动过程中的减脂作用不是很大, 但是最大输出功率是氧化能系统的一倍。也就是说, 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热量比较多, 有利于总热量的消耗, 有利于减脂。

3.4.3 氧化能系统

氧化能系统又称有氧系统, 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在氧供充分时, 可以氧化分解提供大量能量, 主要供能物质是以糖和脂肪为主, 其贮量丰富, 维持运动时间较长 (糖类可达1-2小时, 脂肪可达更长时间) 成为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源, 但是其供能的最大输出功率只达酵解能系统的二分之一[5]。

3.5 各种形式运动的能量消耗

人体的能量消耗有三种途径, 在安静状态下机体保持一定量的消耗, 用于维持体温和循环, 呼吸机能等不自主的肌肉运动, 这些能量消耗的数量代表静息代谢率。第二, 食物的消化吸收也需要消耗一些能量, 也称膳食引起的生热作用或食物的热效应, 并大约使静息代谢率增加10%, 这两部分能量消耗, 只是机体总能量消耗中较小的部分, 在个体间也只有很小的变异, 而当体表面积一定后, 引起个体间能量消耗差异的有关因素中, 最重要的是其所从事的肌肉活动。

3.6 局部抗阻、激素、饮食与减脂

一篇发表于2006年美国生理学杂志上的主要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结果, 它有效地转变了世界科学训练的观念。这项研究是哥本哈根大学 (丹麦) 主导并进行的, 科学家们找了一群男性实验对象, 让他们使用轻重量进行30分钟的单腿屈伸练习。然后, 研究者立即测量流经被测者工作腿和休息腿皮下脂肪细胞 (位于皮下) 中的血液流量, 同时测量从这些脂肪细胞中分解的脂肪数量 (释放的脂肪) 。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 与休息腿相比工作腿中的血液流量有一个显著的增加, 并从皮下脂肪细胞中分解出来更多的脂肪。换句话说, 在训练期间, 围绕在被训练肌肉周围的脂肪细胞释放了更多的脂肪到血液中, 这就意味着有更大量的脂肪被用做了肌肉运动的燃料。

3.7 抗阻、有氧综合循环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是韦德健美训练法则中针对健美运动员赛前减脂到画肌肉线条而设计的, 它的概念是指以训练周期为基本单元进行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训练与提高过程, 具体方法是:每一循环包括含10到15个不同动作 (其中以多关节动作为主的抗阻力, 也有跑步、快走、跳绳等有氧动作) 每次每节课两至三个循环[11]。

3.8 赣州康艺健身俱乐部健美运动员、教练员训练应用实验案例

赣州康艺健身俱乐部的教练管学军在江西省第六届, 第七届健美锦标赛中连续两年取得全场冠军, 并在2007年全国健美锦标赛上获得55公斤级第三名;教练罗伟在江西省健美锦标赛上获得55公斤级冠军。其中他们很大的优势是他们清晰的肌肉线条, 在备战的几个月的训练里, 运动员管学军, 罗伟将减脂的训练采取中等重量, 多次数和强刺激的抗阻综合训练方法。并将训练计划与韦德训练法则中的“循环训练法”、“多动作组合训练”、“渐降重量训练”等强化刺激训练相结合, 最终整体肌肉线条清晰, 脂含量在比赛中控制到3%-5%, 达到了职业健美运动员的脂含量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最后提出的观点, 利用适当重量的抗阻训练法结合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进行减脂和控制体重反弹是非常有效的。而之所以用适当重量训练是要把这种运动方式的燃烧底物由糖原到糖和脂肪的转变并且提高肌肉的质量和肌肉的耐力, 其实提高肌肉的质量和耐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对于普通健身人群而言只有较高的肌肉质量和耐力在日常生活中才能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而从上面的分析又知道在抗阻力训练中:复合练习 (多关节动作) 比孤立练习 (单关节动作) 能刺激更多的肌肉, 并且能消耗更多的热量, 高次数练习加上短的组间休息能消耗更多的热量, 合理利用以上两点组成一个大型复合动作为主的高次数的全身锻炼计划。这不仅可以提升身体的代谢速度, 还可以改善肌肉和脂肪的组成比例, 增加必要的瘦体重以提高基础代谢和肌肉的质量和耐力。其中抗阻力训练则依然是帮助增加必要的瘦体重, 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则是脂肪燃烧的杀手。

4.2 建议

所以本研究认为健身人群在减脂过程中要注意以上几点问题;一方面运动形式以有氧和无氧 (抗阻力运动和最大摄氧量的80%-100%的运动) 结合为最科学, 这样可以在减少脂肪含量的同时提高基础代谢和激素水平, 能有效地解决减脂后的体重反弹。另一方面要有科学合理的营养摄入, 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和有效地燃脂。

参考文献

[1]北京康比特运动营养研究所.运动营养[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5-26.

[2]亚洲运动及体适能专业学院.专业体适能教练证书课程[M].北京:AASFP专用教材, 2006:81-90.

[3]续俊, 扬晓敏.健身教育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123-124.

[4]金山.完全健身[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4:33-34.

[5]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150-152.

[6]树勋, 王健, 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出, 2005:261-72.

[7]罗纳德.j.莫恩.运动营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59-72.

[8]赵华相.健与美[J].北京: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2007.200, (5) :41-42.

[9]闫小英译.健美先生[J].北京: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2007.195, (3) :57-58.

[10]Utter AC, Nieman DC, Shannonhouse EM et al:Influ-ence of diet and/or exercise on bodycomposition and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n obese wome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Nutri-tion, 1998, 8:213-222.

运动的效果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 . 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髌腱慢性损伤健美操运动员50例,男运动员11例,女运动员39例,年龄15~27岁不等,平均年龄(22.3±0.4)岁,病程1~3个月不等,其中,11例为单纯髌腱炎、8例为髌腱腱围炎,8例为合并胫骨结节骨软骨炎,23例为髌腱腱围炎合并髌尖末端病。全部患者无膝部急性外伤史,符合髌腱慢性损伤标准。

1 . 2 临床方法

争取50例健美操运动员同意后,为其应用针灸治验与运动处方治疗。(1)针灸治验:主要针刺穴位为阿是穴,对于髌腱腱围炎患者,取患腱两侧最痛处,以平刺的方法进行针灸治疗;对胫骨结节骨软骨炎患者,在腱下附丽区内中、外、内三处进针,针灸方式依然是平刺,将针刺入骨膜位置为宜;对于髌尖末端病患者,应在两处进针,一处为髌尖部,另一处为髌尖两侧[1],针灸方式为围刺。除主穴外,还应循经配穴,针刺梁丘穴、阴市穴、伏兔穴,若患者体质较差,其膝下足三里穴也应进行针灸治疗。以上穴位,每1d针灸1次,每次留针时间为20min,1疗程为8次。(2)运动处方:指导患者进行耐力性运动(步行、慢跑、上下楼梯、骑自行车等),3~4次/周,若运动员耐受能力强,可每天进行一次;引导患者进行力量性运动(张练习、等动练习、等长练习等),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进行伸展运动(医疗体操、瑜伽、普拉提、五禽戏、太极拳等 ),1~2次/日。

1 . 3 疗效评定

若健美操运动员能完成强度大、运动量多的训练,训练后无疼痛主诉[2],为治愈;若运动员能坚持系统锻炼,大量运动后有轻度疼痛感,为显效;若运动员能完成系统训练,但存在疼痛感,为无效。

2 结果

2 . 1 健美操运动员治疗效果

50例健美操运动员,均能顺利坚持运动处方治疗,从针灸治疗角度看,疗程最短者5次,最长者15次,平均(5.3±1.4)次。40例髌腱慢性损伤患者功能完全恢复,能进行各种训练,为临床治愈;10例运动员能坚持系统训练,但大运动量训练后会偶感疼痛,临床治疗效果为显效。本研究中。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临床治愈率为80%,说明针灸治验与运动处方治疗健美操运动员髌腱慢性损伤,疗效显著。(见表1)

2 . 2 健美操运动员治疗满意度统计

治疗结束后,将随访调查,39名运动员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11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持满意态度 ,1例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临床满意度为98%,可见针灸治验与运动处方是治疗健美操运动员髌腱慢性损伤的有效方法,可获得多数患者的认可。(见表2)

3 讨论

当膝关节过度负荷时,运动员髌腱区域易出现多种慢性损伤,主要包括髌腱腱围炎、胫骨结节骨软骨炎、髌尖末端病,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蹲痛、跑跳痛,轻者可坚持训练,重者则需停止训练。除破坏了运动训练的系统性之外,运动损伤还为运动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及生理痛苦[4,5]。早期为髌腱慢性损伤运动员应用针灸治验与运动处方法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为患者辨病取穴时,应准确定位阿是穴,此举可散结化瘀,除辨病取穴外,还应辨经取穴,即:在病位所在的经络上选择2~3个相关穴位,这样可温通经络,从整体上调节患者髌腱区域。为髌腱慢性损伤运动员应用运动处方,可增强股四头肌与髌腱的生理弹性,巩固疗效,预防再伤[6]。

李凤素为79例运动员髌腱慢性损伤患者应用了灸治验与运动处方治疗法,其临床有效率为100%,痊愈率为78.5%[7],本文进一步研究了针灸治验与运动处方的临床疗效,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50例髌腱慢性损伤运动员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经针灸治验与运动处方治疗2个疗程后,40例运动员痊愈;10例运动员临床治疗效果为显效。经统计,临床治愈率为80.00%,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同李凤素的研究结果相近,提示针灸治验与运动处方治疗健美操运动员髌腱慢性损伤,可促进患者恢复,改善预后,使其无痛完成系统训练甚至是大运动量训练,最终帮助运动员获得更高的成绩,不断超越自己。除统计临床疗效外,本研究还调查了运动员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显示,49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持满意态度,临床满意度高达98%,提示针灸治验与运动处方是治疗健美操运动员髌腱慢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究针灸治验与运动处方治疗健美操运动员髌腱慢性损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治验与运动处方治疗健美操运动员髌腱慢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髌腱慢性损伤(髌腱腱围炎、胫骨结节骨软骨炎、髌尖末端病等)健美操运动员50例,给予全部患者针灸治验及运动处方。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50例健美操运动员的治疗效果。结果:(1)40例髌腱慢性损伤患者恢复,能进行各种训练,为临床治愈,占80%;10例运动员能坚持系统训练,但大运动量训练后会偶感疼痛,临床治疗效果为显效,占20%。(2)经随访调查,49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持满意态度,临床满意度高达98%。结论:研究针灸治验与运动处方治疗健美操运动员髌腱慢性损伤,疗效显著,可恢复其运动能力及运动量,值得推广。

肥胖症与运动减肥效果的影响因素 篇9

随着当今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大量人群患肥胖症的也随之升高,这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人体体脂脂肪率过度超标引发体内脂类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机理,病理初期对人体的破坏效果不显著,但是随着体脂率不断的升高,使代谢系统发生严重的破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引起的:第一类是脂类代谢紊乱。第二类是糖代谢的紊乱。人体代谢系统的紊乱导致更多并发症的产生。有资料显示,成年人患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多是因为青少年时期的肥胖诱发的。通过对比青少年时期很成年时期的血液对比,发现样本量中50%的人在青少年期就患有高胰岛素血症。成年时期的产生肥胖主要是生活方式引起的,主要是人体三高严重超标(高甘油三质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以上因素使患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大大升高。

二、肥胖症的发病因素

1、基因遗传因素

研究证明,基因遗传是引起肥胖症的重要因素之。生物科学家通过对比试验将一组大鼠体内的肥胖基因保留,另外一组大鼠体内的肥胖基因进行摘除,进行一段时间的喂养发现大鼠体内保留肥胖基因的发生了肥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父母含有肥胖症基因有大约80%患肥胖症概率的子女是由父母遗传给的,父母不含有肥胖症基因只有10%患肥胖症的概率。所以可以得到遗传因素和肥胖症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以上结果证明肥胖症的发生基因遗传是主要原因。也有一些研究表明,肌纤维类型也对肥胖症的发生有影响,慢肌纤维高的人不容易患肥胖症,相反则容易患肥胖症,人体中遗传因素的95%决定着肌肉纤维的类型。

2、营养剩余

肥胖症的发生与现代生活中摄入的营养物质有很大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查阅大量的文献都得到了印证。肥胖症的发生排除遗传因素以外,主要是因为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大于消耗的,导致营养剩余转化为脂肪。然而可以通过摄入热量的多少和摄入热量的间隔时间来预防肥胖的发生,这也就说明肥胖症的发生率与摄入热量的多少和摄入间隔时间有明显的关系。

3、运动量不足

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肥胖80%—86%将影响成年时期,运动参与少是引发儿童时期发生肥胖症主要因素。有科学家通过观察儿童时期患有肥胖症的60位儿童发现有男孩中有76%和女孩中68%都属于不运动型。将正常儿童和肥胖儿童摄入的热量控制在相同值,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测量发现,摄入热量相同热量情况下,肥胖儿童因运动量少肥胖依然很明显,运动不足相对摄入热量来说,运动不足更能影响肥胖症的发生。通过对肥胖症的儿童和青少年在不同速率下的跑台实验得到,速率在4Km/h的速度行走时,心脏的跳动次数在100次/min左右,而进行6Km/h的速度行走时,心脏的跳动次数在150次/min左右,肥胖造成了心脏效率负荷低下,也从分说明肥胖症儿童不爱运动的原因。

三、影响运动减肥效果的因素

1、运动的安全性

首先,肥胖症人群在进行运动减肥存在着安全隐患,在进行运动减肥前必须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得身体的各项指标,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运动负荷的安全性,达到运动减肥最佳的根本保障。通过递增运动负荷的试验来增强人体有氧代谢和心肺功能的,提高肥胖者锻炼的积极性。根据所承受负荷测试的结果,不断进行个体特征的各项指标的增加,进而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减肥处方。以此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和取得的锻炼效果达到最大化。

2、运动的强度

首先,脂肪在人体内通过有氧氧化燃烧消耗的,肌糖原无氧酵解提供能量是在高强度训练下提供的,肌糖原酵解的最终产物是乳酸,机体内乳酸的堆积会阻碍有氧氧化的进行达不到减肥的效果。并且高强度运动使人体的血糖含量降低,血糖含量的下降引起饥饿感的产生,进而导致饮食量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采用高强度运动减肥越减越肥的重要原因。

3、脂肪燃烧的持续时间

人体里分解脂肪的酶在运动20min才开始启动,当运动时间到达40min时达到最高的水平。因此,减肥想要达到好的效果,持续的时间要达到1.5h获得最大的减肥效果。如果把1.5h分开来进行练习,所得到的结果大打折扣。这就要求不但要合理的安排运动的持续时间,而且还要持续时间的连续性。进而达到最好的减肥效果。运动减肥过程中最重要的消耗什么样的物质才是最重要的。

四、运动减肥注意事项

人体的体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由水组成的,水占到人体体重的60%到70%。大量持续的运动导致体内水分流失严重,影响体液的稳态。运动过程中及时的补充水分显得尤为重要,体液中的稳态失衡会影响机体代谢的紊乱,造成运动伤病的产生。运动型饮料能很好的维持人体内的电解质。肥胖者体型过大,运动过程中的惯性也将加大,身体的各个关节所承受的负荷过大引发运动损伤的发生,所以运动的开始阶段运动幅度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五、肥胖症的预防

摄入量与消耗量的热平衡可以起到预防肥胖症的发生,即通过调整食谱使身体获得适当的热能。通过运动方式,使运动消耗的热能和摄入的热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儿童时期的肥胖导致成年期的肥胖,所以预防措施应该从儿童抓起。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应当对有肥胖症的孩子在排除病理性的因素情况下及时的进行干预,因为儿童至青少年时期是人体最佳的生长发育时期,这个时期采用运动手段进行干预,取得的效果更加明显,且没有很大的负作用。预防肥胖症的发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根本。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大量文献,针对引起肥胖症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通过运动手段达到对肥胖的干预,进而对肥胖症从“根”部起到预防作用。本文从运动安全性、运动负荷强度、脂肪燃烧持续时间、选择的减肥项目方式等方面,从而得出哪些因素制约运动减肥的效果。以此提出更加科学健康的运动方案和运动期间的注意事项:饮水的必要性、运动损伤的避免、热能适度摄入等。

关键词:肥胖症,脂肪燃烧,持续时间,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孙志香.吴静.雷闽湘.肥胖患者血清胰岛素、真胰岛素的变化及其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3.3(5):301

[2]曲绵域.浦均宗.高云秋.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04-209

[3]黄力平.陆晓.林松.高脂血症的运动疗法[J].现代康复,5(3):10-14

运动的效果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6月~2004年2月曾在儿科门诊运动康复室进行康复治疗的患儿, 其中:男23例、女7例;足月儿20例、早产儿10例:正常出生体重22例、低出生体重8例。

1.2 方法

1.2.1 早发现

在新生儿期后对脑损伤儿实施定期随访, 其他新生儿在出生后, 在儿保体检时发现运动、智能异常, 一旦发现有运动功能异常或迟缓即转到运动康复室进行治疗, 最早接受运动康复治疗起始时间是出生后3~4个月8例、4~6个月7例、大于6个月15例。

1.2.2 及时康复治疗

对出现异常肌张力、异常反射、异常姿势或异常运动模式的患儿采用Vojta法[1]、Bobath法[1]、上田法[2], 调整患儿肌张力, 矫正异常运动模式, 训练正常运动模式, 训练正常运动功能。训练时间1次/d至2~3次/周, 并培训家长, 掌握家庭康复治疗方法, 至患儿基本恢复正常后, 再以家庭训练为主。定期复查, 给予必要指导, 直到完全康复。

2 结果

30例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和运动康复治疗, 患儿经治疗后均显示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目前阶段性总结:完全恢复正常者16例 (53%) , 好转14例仍需继续治疗, 其中6例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客观因素, 不能持续规则治疗, 影响疗效。

3 讨论

近年虽然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早产儿、围产期窒息儿、重症黄疸的增多, 使得有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后遗症的人数明显增高, 围产期因素引起的比例有增多趋势, 国内脑性瘫痪率为1.8~4‰, 其中中度HIE有36.5%出现后遗症, 重度HIE则100%有后遗症, 面对如此高发的高危新生儿人群, 我们从事康复治疗的工作人员责无旁贷地应从这群高危儿入手, 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目前认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时间指出生后6个月以前。可用Vojta 7种姿势反射早期筛查, 开展早期治疗和随访。人的大脑约有140亿神经细胞, 参与活动的只有1/3[2]。脑的可逆性很强, 即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可通过轴突和树突建立新的联络恢复兴奋传递、发挥代偿作用, 年龄越小代偿作用能力越强, 治愈的可能性越大。以神经生理学说为依据, 加上临床大量患儿的康复, 说明运动功能训练的合理和有效, 在防止变形、挛缩、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方面的疗效是肯定的。我们将尽我们所能降低脑瘫的发病率和伤残程度, 并注意体能、智能并重, 全面提高小儿发育水平。

摘要:本文总结了30例因围产期脑损伤, 导致运动功能迟缓、异常的住院患儿, 接受运动康复治疗的效果。本组患儿接受运动康复治疗的时间的起始时间:生后3个月内占13.3%, 4个月内占13.3%, 5个月内占10%, 6个月内占13.3%, 6个月以上占50.1%。效果:完全恢复正常者16例 (53%) , 治疗半年好转者占37%, 完全恢复较困难者3例 (10%) , 影响小儿康复治疗效果的相关生物学因素是出生时的成熟程度、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康复治疗的起始时间等。

关键词:脑损伤,运动康复

参考文献

[1]谢鹏, 林义雯, 吴昭琳.高危儿保健和脑损伤的早期治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1, 131.

运动过后,休息不当效果打折 篇11

大量饮水 运动后随着汗液流失的不仅是水分,还有部分电解质及水溶性维生素,如果只补水不补盐,会降低体液的盐浓度,使人感觉困倦。而大量饮水则会加重胃肠负担、稀释胃液、减弱消化功能、增加心脏负担、引起身体不适等。

盲目进食 剧烈运动后,易出现身体疲劳或饥饿感,此时很多人会大吃一顿给自己补补。其实,疲劳是体内酸性代谢产物积累造成的,一味补充食物而不加选择,只会适得其反。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运动量及消耗程度,逐渐补糖补水,然后再合理进餐。

立即蹲坐 运动快结束时,要有一个逐渐降低强度的过程,如慢跑等。若突然停止,血液无法回流到大脑,易引起心慌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

马上洗澡 运动时人体温度上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此时洗热水澡,会进一步扩张毛细血管血容量,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如再接触冷水,会使毛囊急剧收缩,严重时还会造成颅内血管功能异常。正确的做法是运动后一小时,当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再洗温水澡。

立即吸烟 运动后呼吸频率加快,烟草中的有害物易进入人体,进而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摘自《浔阳晚报》)

运动的效果 篇12

在体育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之中,必然会涉及大量相关的运动技能的学习。不言而喻,对于运动技能学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习运动技能仍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来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笔者通过多年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实践,尝试着从动作要素的构成来导引学生进行运动技能方面的学习,发现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乒乓球专选教学班学生200名,均为初学者。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观察对比法、数理统计法

通过以上4种方法,从动作要素的构成导引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

2.2.2 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

(1)教学设计

选取6个乒乓球专选教学班的200名学生,均为一年级和初学者,然后随机抽取3个班为教学实验班,另外3个班为教学对照班。6个班均为同一名教师进行教学,同时严格控制主试效应的产生。

(2)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法

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每次体育课乒乓球技术教学的内容完全相同。为了充分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效果,本研究选取一个学年为教学时间,然后仔细观察3个实验班是否在学习效果上呈现出优势。

教学内容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乒乓球专选班教学中规定的必修内容,由乒乓球攻球、推挡、搓球、教学比赛4个基本部分组成。在实验班的教学之中,除运用和对照组相同的教法外,教师在教学中会结合具体动作有针对性地讲解各种动作要素的构成,导引学生在充分了解和理解动作要素的构成后,从而启迪、诱导学生在学习、练习新的动作前首先对其要素的构成进行分析。

例如:在乒乓球教学中,搓转与不转球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那么,教师可以导引学生从搓球动作要素的构成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练习、巩固动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从上述动作要素入手去理解、分析直至完全掌握动作,能够灵活运用。而对另外3个对照班的学生,在教学时不对学生提出从动作要素的构成入手,导引他们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最后通过教学实验来检验此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动作要素的构成

在体育运动中,将一个完整的动作加以“解剖”,可以发现它是由若干要素所组成的。构成动作的要素一般有7个:即身体姿势、动作的轨迹、动作的时间、动作的速率、动作的速度、动作的力量、动作的节奏(见表1)。

动作的要素是构成动作的一些“部件”或“因素”,它是比较客观的,任何人去完成动作时都应注意按这些要素的要求去做。动作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的,普遍存在于各种动作之中。例如,动作的速度和幅度就直接与动作的力量成正相关;动作的速率与动作的幅度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动作速度的快慢[1]。

3.2 从动作要素的构成分析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有特定操作目标,涉及自主身体或肢体运动的技能[2]。如前文所述,构成动作的要素一般有7个,那么,我们可以对学习相关的运动技能时,运用动作的各个要素进行逐一分析。

下面以教师教授乒乓球正手快攻为例进行分析。见表2。

3.3 学习中的师生互动

从动作要素的构成入手,要求学习者充分体会和领悟到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内在特点,不能将其割裂来分析和学习。通过教师对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进行逐一的动作要素剖析和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够确定如何学习动作、怎样分析动作要需、理解动作要素直至最终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识和交往实践两个方面的活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与交往实践统一的过程[3]。大量的体育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掌握运动技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不仅需要学习者各个运动器官的协调配合,而且需要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运用动作要素的构成,将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从动作要素上进行逐一细致的分解和讲授,有助于学生首先就能建立起清晰正确的动作定型,从而在充分领悟和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这样不仅会对学生加快学习的进程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而且更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诚然,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时,首先是要让学生学会能够正确主动地对动作诸要素进行分析,所以教师最初的讲解、分析、诱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初学者而言,教师更应注重他们对所学具体运动技能的动作要素的分析、演练,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自主发现动作要素构成的能力,并最终使之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3.4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3.4.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主要技术评定结果的对比分析

6个教学班均以一个学年结束时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状况与成绩来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依据。

通过教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乒乓球主要技术(正手攻球、反手攻球、推挡球、搓球)进行技术评定,200名学生的技术总体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对实验班学生的技术评定中,有55%的学生达到了良好及以上水平,且没有出现不及格的现象;而对照班学生中只有38%达到了良好及以上水平,且对照班学生的不及格率是2%。可见,实验班学生对于乒乓球技术的掌握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班的学生。

3.4.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教学比赛成绩的对比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和检验教学效果,教师又按照教学比赛的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教学比赛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班级内的选拔赛,从6个教学班中通过单循环比赛各选出前6名优秀学生;第2阶段为班级间的对抗赛,采用单淘汰制决出最后的名次(第1轮比赛的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者再进行单淘汰循环),并根据最后的排名给出相应的得分。经过统计,学生的比赛得分情况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比赛得分为82分,而对照班学生比赛积分仅为54分,实验班学生的得分比对照班学生得分要高出很多,可见实验班学生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和对比赛的综合运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

3.4.3 对实验班学生的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教师对部分实验班学生的访谈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非常认同这种教学方法,使他们对较难掌握的运动技能不再感到恐惧,有效地缓解和消除了他们的心理障碍,促进和激发了对于体育课学习的热情,有助于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4 结论与建议

1.从动作要素的构成导引运动技能的学习是指初学者在特定的学习阶段,能够通过主动分析、领悟、理解该运动技能的动作要素特点,并以此来确定如何学习动作、如何进行练习,从而最终掌握该项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

2.运用动作要素的构成来分析运动技能,能够明显增强学生对动作的正确领悟和理解,使之能够保证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学会并完全掌握该项运动技能,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3.教师的教法对该种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先导性和制约性。要使初学者较快理解并且学会某项运动技能,建议教师必须要充分理解构成动作要素的诸关键环节及其特点、难点,还必须要具备较深厚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要导引学生逐渐领悟、理解并且掌握此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80-185.

[2]Richard A.Magill著,张忠秋等译.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第七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6.

上一篇:师生共读一本书下一篇:网络团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