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素质

2024-08-09

美术素质(精选12篇)

美术素质 篇1

一、要吃透教材,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普及美术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双基任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鉴于它的重要性, 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优化课堂教学, 适应素质教育对美育的要求。

首先把教材按美术的类别进行归类, 并按内容的特点划分时间表, 使重新编排的教材整体脉络清晰;然后在每个类别中确定一个教研课题, 归零为整。一个课题下来, 学生就可以通过一点明白一片。

教学中我形成了以创作为主带动双基的新思路。每一节课都根据课时内容提出几个创作题目, 让学生根据这些题目展开想象。因为是几个而不是一个题目, 所以不同素质和能力的学生都有选择的方向。这样就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具体做法是:首先,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范例和教师事先组织展示的佳作, 使学生明白这些不同的作品属于一类艺术形式, 从而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艺术作品多样性的概念。其次, 用“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来激励学生, 使学生感到轻松没有压力, 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又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践证明, 这样的教学改革, 使课堂始终保持活泼生动的局面, 学生掌握知识量大, 表现技能提高得快, 美术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我觉得, 普通美术课堂教学不能一手课本一手参考书加上一张嘴就事论事, 要本着改革发展、创新提高的思路去探讨、研究、实验, 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要求和任务。

二、增设特色课, 提高教学效率

上好特色课是美术教学的突出特点, 特色课是本着普及与提高的原则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即在上好普及课的同时, 对划分好类别的整块内容不面面俱到, 而是突出一个重点来进行教学。这需要课前认真分析教材, 找出共同点, 也就是找出一条能把这一整块内容串起来的内在联系条件, 围绕着重点内容进行以点带面的教学。

在上手工课《大家动手制条龙》一课时, 我运用灵活多样的导课方式, 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 借助自制的优美精致、活泼生动的教具, 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制作方法,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从家里带来了萝卜、黄瓜、土豆、南瓜、苹果、桔子、饮料瓶、木棒等材料。在教师的指引下, 制作出各种各样形象生动的龙的作品, 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三、补充乡土课, 渗透思想教育

乡土课主要是针对本地特殊性进行的一种课堂美术教学, 是一种展示能力素质型的教学。在乡土课中, 注意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粘贴、拼贴、小雕刻、插接、编织、拼摆、镶嵌、扎捆等, 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了家乡的这些别具一格的物产资源, 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由于这些特有的物产取之方便, 又容易被学生接受, 有着亲切感。所以, 对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商及求知欲有着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我引导学生利用泥土、石头、树枝、树根等材料上泥塑、雕刻、手工课等。农村的黄泥粘性好, 可塑性强, 石头可以雕刻各种人物、动物的形象、印章等。还有各种形状的树根进行根雕。让学生通过采集、制作、观赏, 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开发了智力, 还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这样不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且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拓宽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四、延伸课堂教学, 搞好业余辅导

我认为, 业余美术辅导是课堂美术教学的延伸, 是学校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既和课堂教学统一, 又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其不受大纲和省编教材的限制, 在使用教材和选择教学方法、环境上具备着灵活性。统一性是在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上同课堂美术教学一样。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一是培养学生的表现技能, 掌握表现方法, 也就是常说的基本功训练, 为高一级学校输送特长人才。二是培养兴趣和艺术素质, 让学生通过培训, 发展和提高多种能力, 并使一些素质优良的学生能够有条件和机会接受更高水准的培养。这一教学形式更能体现因材施教。正因为是业余辅导, 所以有着自由选择时间的可能, 一个学期, 一个月, 一年, 也可能到上中学, 到考艺术院校为止, 这也是一个培养特长人才的重要形式。我的业余美术辅导教学形式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创作绘画;二是基本功培训;三是参展交流输送人才。

美术素质 篇2

一、评价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要求我们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体系,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要求。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堂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积极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以及不足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像创造能力。

三、评价的方法

1、基础知识以书面文字,随堂抽测为主。低年级以命题画形式出现。

2、基本能力:通过口头和动手相结合,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根据《标准》的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依照年龄分成三个年龄断,即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然后结合本校的实际,从“学习态度(40%)”、“基础知识(10%)”、“基本技能(50%)”、“个性发展(10%)”四个方面总结评价学生成绩。评价总分为110分,“个性发展”作为加分。

3、评价分四个等级:A 90分以上(优秀)B 75—89分(良好)C 60—74(及格)D 60分以下(待合格)

四、具体操作:

(一)学习态度

1、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2、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勤奋踏实,认真有耐心。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活动,按时完成各种美术创作。

4、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综合能力

低年级

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能够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掌握平涂等着色方法。

3、能够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象画等形式表现熟悉的生活。

4、能够利用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能够用平面材料贴画,了解从实物拓印的表现形式。

6、了解对称图形和不对称纹样的知识,能作简单的练习。

7、能够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中年级

1、欣赏与儿童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2、学习线描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掌握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能够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4、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通过记忆画和想象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5、了解简单的纸版画的制作过程制,并能进行简单的纸版画创作。

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7、能够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设计制作。

高年级

1、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能够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评述。

2、了解立体物的透视现象。

3、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4、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能够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

5、能够进行中国画的临摹。

6、了解浅显的人物比例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7、了解重复、渐变的平面构成知识,能够作简单的练习。

8、能够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9、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儿歌、故事或学生作文作插图。

10、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素质 篇3

一、重视孩子的美术欣赏

欣赏主要是培养小孩对美的感知,选材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多方位、多元化的环境。幼儿感受环境能力是很强的,环境的变化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愉快的、富有情趣的环境氛围,比如选画要选和幼儿生活接近,主题突出,情节简单,内容健康,同时又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如工艺品、雕塑品、玩具泥塑、剪纸等都可作欣赏的内容,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指导孩子进行美术欣赏时,要鼓励幼儿独立欣赏,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鼓励他们自由讨论、互相交流和学习,并且欣赏的活动形式采用多种多样。如在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时,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带幼儿去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艺术博物馆等,让幼儿在大量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独特的传统艺术作品中穿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幼儿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给孩子更多的审美机会,让孩子能更多地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同时培养孩子审美的情趣和学习兴趣。

二、教会孩子欣赏自然美

孩子看到绚丽的鲜花、飞舞的蝴蝶、雨后的彩虹时,会高兴地拍手叫“真美丽”!当孩子看到秋天的明月,夏天的繁星,冬天的雪花和春天欢腾的小河时,他们又是那样充满幻想和激动,这都是孩子对自然美的强烈感受,因而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带孩子到公园、动物园、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幼儿通过快乐而兴奋的感知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快乐中学习,丰富感知。例如,在“美丽的秋天”活动中,首先带幼儿到户外去观察花园、草坪。寻找秋的花、草,闻一闻秋天的气息,吹一吹清爽的秋风,听一听蟋蟀的鸣叫,看一看蜻蜓的纷飞,让自然的美净化孩子的心灵。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发现:有的会被草丛中的小昆虫吸引,有的会蹲下来仔细地观察池塘里的小鱼,有的则会追着飞扬的落叶快乐的奔跑……这是幼儿欣赏美取之不尽的源泉。

三、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美术活动,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让幼儿看一些易理解的图片、漫画、连环画、舞蹈、电视,让他们常听一些优美音乐、儿歌、故事等,陶冶他们的情操。幼儿在多方位、多元化的环境中充分得到美的滋润和熏陶以后,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美、展示美、创造美。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集中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结合自己的想象,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用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来。

为了打破以往美术活动单一的程式化和目的性,教师可以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表现形式,开展一些宽松式、游戏式的美术活动,比如到户外通过观察作画。也可以选择一些特殊场所,比如在瓷砖上自由作画。还可以让幼儿用小树支、小木棍、小木棒作画笔,以松软的沙地作画纸,在开展玩沙游戏的同时,自由而愉悦地进行表现。这样,幼儿会更放松、更自由,思维更活跃,有助于幼儿更主动地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美术活动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可以改变幼儿单独作画、缺乏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减少幼儿的枯燥乏味感。增加一定量的集体合作作画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分组活动、分区活动、不同班级混合分组的美术活动、不同年龄班的混合美术兴趣活动等,使幼儿通过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幼儿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提倡个性化。幼儿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别于成人,他们在表现作品的形、色、空间时有其独特的创造,同时,每个幼儿根据个人的感受,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长处,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实践证明,幼儿美术欣赏与语言、常识、音乐等其它学科相配合,形成一种综合性教育活动,使幼儿欣赏效果更好。

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

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幼儿园不仅要整洁,还要美观,室内外都要精心美化。活动室的布置,结合季节、节日和教育主题活动,布置相应的画面,让墙壁上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对孩子“说话”;室内布置不要太满,地面、墙壁都要留有适当空间,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审美效果。园内绿化、美化要和谐统一,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栽种适宜的灌木、乔木等多种树木;大型玩具、迷宫涂上漂亮的色彩,要有美的造型,美要表现出“儿童化”“教育化”,让孩子每天在这样的优美环境里熏陶,美的影响就会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幼小的心里萌发。

五、在日常生活里,引导孩子寻找、发现美

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对日常生活和周围事物的感知中获得的,在这大千世界,要引导孩子先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物去观察,去发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让他们把日常生活里自己见到的美的东西收集起来,像好看的糖果纸、漂亮的贺卡、小商标,以及各种形状的树叶、花瓣和五颜六色的花布头、羽毛等等,过一段时间,大家比比看谁收集得多,谁收集得好,这样来培养孩子发现美、热爱美。

美术对儿童素质的影响 篇4

儿童作为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学习阶段, 其在很多方面都逊于成年人, 尤其是在审美方面。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复杂的美的概念的, 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体验, 潜移默化的美术陶冶过程中才能形成美的意识。一般来说, 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民族和社会状态下, 在美的标准上是有差异的, 同时, 在一定历史阶段、民族或社会范围内, 美的标准却又有一个大致的标准。这个标准之所以得以统一, 应当来源于其同一的背景, 但是, 同样状态下的审美教育无疑也是形成这个标准的原因。缺乏恰当的艺术教育体系, 无疑会对整个社会的美的取向发生混乱。在美的观念新旧交替状态的现在, 一个完善的美术教育体系尤其重要。对儿童的美术教育, 就是这个艺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因为美的感知力和鉴赏能力, 创造力是需要长期地进行熏陶, 潜移默化才能够形成培养出来。

现在儿童美术教育被重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尽管很多家长也意识到了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但是, 在本质上对美术教育理解与孩子的全面发展影响还缺乏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因为现在的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那就是对美术教学作用、性质还没有完全深化。从本质来说, 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唯一目的, 其更多的意义在于通过美术教育, 培养幼儿的观察习惯、学习方法, 增强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对美的创造和鉴赏能力。蔡元培先生就提出过美育的问题, “通过对艺术, 美的教育, 形成整个社会的美和道德规范, 最终达到救国的目的”。在现在, 美术教育, 尤其是儿童美术教育更应该重视这一点, 美术不仅仅是为艺术家的培养奠定基础, 更重要的是培养整个社会将来群体的美的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 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 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这叫“因材施教”。对于儿童来说, 美术教育是不能像青少年时代正规的美术技巧训练那样地进行。儿童的思维有其独特的特点, 那就是处于儿童阶段, 儿童对事物的观察不够细致, 抽象思维能力还并不完善, 对美术的表现处于直接感观并且朦胧表现阶段, 同时他们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不平凡的甚至是超常的想象力阶段。例如, 在幼儿的画中常常出现人物没有躯干和手指的现象;在稍微年长的儿童中, 人物出现躯干, 但是手指却常常只画三个, 这恰恰是儿童对形象到抽象能力一步步加强的表现。一方面, 这个阶段美术教育能促进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 美术能在这个时期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儿童并没有成人那么多的已存在的概念或社会的约束, 没有艺术表现中的固定程式。更多表现的是人类发展中最幼稚萌芽的状态, 常常打破了成人思维的惯势, 更多表现出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原始艺术在这一点上和幼儿美术是相通的, 而现代艺术中的原始派更是将其提到更高的高度。

正规的美术技巧训练, 如素描、水粉等, 往往都是通过单纯的技巧训练以达到艺术技巧能表达其艺术思维的程度, 但是对于一个在各方面还处于成长状态的儿童来说, 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远比这种技巧的训练更为重要。现在有些家长, 或为了培养儿童的艺术修养, 或为了其将来从事艺术行业, 将儿童送入美术班学习, 从很小的时候就进行美术的专业基础训练, 这实际上恰恰违背了儿童在这个阶段美术学习的特性。过早地进行这种正规的美术技巧训练只会扼杀儿童的天性, 不但达不到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反而可能成为儿童学习的负担, 形成逆反心理, 效果适得其反。“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 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儿童美术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最为常见的绘画、手工制作、立体构成都是极重要的部分之外, 更多是因为儿童美术教育的形式是没有死板界线的, 只要能以形象、色彩等视觉直观方式达到美的教育目的的方式, 都可以使用。绘画却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其着眼于儿童的平面形象的表现能力;手工制作和立体构成则更复杂, 不仅要锻炼儿童的平面形象地把握, 更要对儿童立体形象的处理和创造能力进行训练。教育的手段越多样化, 越有趣味性, 就越能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 才能达到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美术学科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5

评价原则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由基础知识、造型表现、想象创新、欣赏评述、期末命题、学习态度六个方面组成的评价体系,做到课课有成绩,并以平时成绩为主的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

基础知识25%

是否能掌握浅显的造型知识和美感规律;是否理解“节奏美感”;是否了解认识中国画的常用工具、画家、作品及基本表现方法;是否掌握了传统与现代设计基础知识为依据。造型表现

考察学生运用明暗知识表现立体、掌握取景方法、运用复杂的色彩知识淡彩描绘景物;创作插图、临写较难的中国画的能力;运用色彩知识、掌握色彩方法的熟练程度。工艺制作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美术字的掌握情况、运用雕塑知识的能力以及平面构成的设计、制作能力。

想象创新20%

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欣赏评述20%

学生在认识能力、感悟能力上比中年级学生都强。考察学生能不能欣赏中外优秀美术、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能不能欣赏认识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内容、多种表现为依据。

期末命题35%

考察学生是否在美术探究和创新兴趣方面得到培养、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熏陶,能否用不同视觉观察感知,充分体验审美对象、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大胆尝试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表现与创造美术作品,主动展示个性。通过期末的命题,综合的评价学生本学期整体美术素质的提高。

学习态度20%

积极参与体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目标明确、主动活跃,具有合作精神,有全局意识,体验乐趣,陶冶情操、轻松愉快、勇于进取、克服困难、耐心细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关系融洽、生生合作、和谐民主、平等互动、互相尊重。思维空间开放好,能主动、积极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问题。

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6

一、掌握素质教育的含义,明确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美术教育的定义是将人类在视觉艺术方面创造的理论、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规律再创造成适合不同对象的教学材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公民对美的认识、判断、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可见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素质,也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上。

美术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应该特别重视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整理、自我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并把这些能力贯穿于美术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发挥其特殊优势,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其个性,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开发其潜能,利用学生的一切可用条件,联系其他各门学科的内在因素,达到学生学会发现美、审美、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学习氛围和兴趣,最终把美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真正转移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

二、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多数美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感到枯燥,更增加了学生对单一教学的反感。学生学习好美术学科的最好途径应该是利用综合知识,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攻关,突破重难点,增强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取知识,为未来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把艺术教育由专门传授技法技能转为培养素质这是美术教学的革新,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与规律。

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素质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忽略和缺少哪一方面都不完整。在课堂教学中,我把美术教学比作一门综合性学科加以分析理解,应用一些教学常识,对学生进行有逻辑的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欣赏课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结合作品内容,运用政治、历史、人文背景、社会科学等领域对作品进行理解分析。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激发学生加深对美术的了解和热爱。在创作课中,我结合语文、英语中的写作和音乐中的艺术效果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艺术教育贵在创造,艺术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综合性可造才能的发展。

三、结合实际,落到实处,让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融为一体

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智力也得到了发展,学生学会了辨别区分美与丑,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美、追求美、表达美、创造美,从而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综合素质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自然界中去,让学生通过对祖国的名山大川、生态环境、花鸟鱼虫、林园风景的感受;通过对日月星辰、江河湖泊的觀赏等。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原则,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通过参与学习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保证。

让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参观,充分利用多元文化资源,让学生观察、欣赏美的事物。在活动中重视直观性原则,重视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马蒂斯曾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艺术教育贵在创造,艺术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综合性才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囊括世界。”从形象思维入手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提倡独创精神,加强创新意识。

美育对于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和发展,不仅仅在于通过艺术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更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作为美育的艺术教育,其最终目的,仍然在于通过整体的、与人的成长诸方面皆有关系的教育行为发挥其作用,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审美素质是新时期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以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密切关系为契机,大力加强和发展对当代学生的美术教育,给予美术教育足够的重视。

初中学生美术素质的培养探析 篇7

一、端正态度,认识内涵

文化艺术修养在人的素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具备良好艺术修养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健康的人才。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把美术视为一种文化,培养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从而提高美术素质。

我校在艺术教育上硕果累累,艺术社团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学校提出并坚持了“让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样的核心办学理念,这样的理念是生命成长规律的呼唤。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能结构和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我们必须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理念,让学生端正对美术学科的态度,正确认识美术的内涵。让学生知道学习美术不是在浪费时间,不是在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而是在培养你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你的艺术气质,培养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你的潜能,塑造你健康的人格,提高你的审美素养,促进你对文化课的学习。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端正了,认识提高了,自然美术素质就在学生们身上慢慢体现出来。

二、坚守课堂,提高效率

课堂是培养学生美术素质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多研究课堂,提升课堂质量。我们首先应重视欣赏课教学,让学生感知各种美,欣赏不同的美,敢于表达和评价美。欣赏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多研究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欣赏作品的方法,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样学生的美术素质会日渐提高。

反思我们的课堂,美术课容易发生教师讲得过多,导致学生创作的时间过短,从而让学生感到乏味。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个性与意愿,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从而形成较高的美术素养。

三、保持想象力,发展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学生上了初中后多数人不再敢于在作品中赋予想象和创造。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初中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授美术知识和训练学生技能技巧的同时不忘鼓励学生继续大胆地自我表现,保留一份自然、天趣。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流畅、灵活、独特,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不少初中生喜欢临摹作品,这时教师应注意引导方式,鼓励学生表现出不一样的临摹,培养学生在临摹中感受。在临摹中加入想象力和创造力,即使临摹同一作品,风格都可以不一样。要保持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和表现中,表达出个性和意愿。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是快乐的,让学生尽情发挥,享受自我表达对美的感受。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满足,有助于完善自身的品格,日积月累,学生的美术素质得到提高。

四、重视评价,促进发展

学生上幼儿园和小学时,老师的一句“你表现真好”或者奖励的“大拇指”“小星星”印章,都会甜蜜很久,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到了初中,我们还是要坚持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教师积极组织评价活动,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灵活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独创精神。除了美术作业,更需要对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于学生的所有表现,教师要给予及时地评价,这样学生能保持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动力。教师营造一种轻松民主的环境,学生能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美术,促进自身素质不断发展。

五、内外结合,不断提升

培养人文素质搞好美术教学 篇8

一、探索与创作

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 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学中走出来。以往的教学中, 人们常常把音体美看成小三门, 课时开不足, 课程开不全, 以至于造成了学生不能全面发展。教师只发展学生的主科, 他们的良苦用心对于学生来讲看似主次分明, 抓住了重点, 但是实际上却把学生放在狭小的天地中, 使学生的发展很不协调, 结果到最后主科学习也没有特别出色, 而音体美方面几乎是零发展。因此, 我们要摆正育才观点, 美术课的教学不是拖教育的后腿, 学生的热情上去了, 对主科的学习也会有所帮助, 更主要的是他们将来还会成为更优秀、更出色的人才。因此, 我经常把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挖掘得淋漓尽致, 还把审美情趣的培养当做重中之重来抓。

美术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艺术, 有着相当丰富的艺术内涵,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否和谐, 也可以在美术中反映出来。所以说, 美术本身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极佳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美术的熏陶作用, 不能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 也不能靠生硬地灌输, 要把最富有美感, 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亮点挖掘出来, 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消除对美术的生疏感和不可把握感。以此让学生去主动地感悟美, 积极地发现美, 最终形成良好的求知态度, 告别消极, 走向乐观。

1. 把美术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众所周知, 美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同样来源于生活, 但又高于生活。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 对社会没有全面理解和正确认识, 美术就失去了基础, 就脱离了肥沃的土壤。美术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人类文化, 它是对实际生活地加工和提炼, 由此来记录人类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并让发生发展的过程得以再现。美术也是一种传递形式, 他们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文化行为, 和文字一样能传递情感和思想。

2. 要把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搞好美术教学。

美术具有特殊性, 它能够展示学生的创造才能, 是激发和表现学生美术才能的优秀载体。美术活动就好比写作文一样, 同样具有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功能。假如学生脱离了生活, 没有足够的观察, 没有丰富的体验, 感受不到来自生活的情感, 捕捉不到生活的乐趣, 那么美术活动势必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周围的生活, 然后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美术绘画要素, 通过对比、和谐、均衡、排列组合、黑白、堆积

3. 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把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看法, 顺利地表现出来。

这一点强调美术和社会同样有着紧密联系, 找准美术和社会的结合点。比如一些漫画就有着以少胜多的教育功能。如这样一幅画, 画面上画着几个树桩, 水土流失, 环境遭到破坏, 下面有几个字是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对话。黄河对长江说:长江长江我是黄河。然后长江说:黄河黄河我也成了黄河。寥寥几字, 言简意赅, 就把滥砍滥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种错误的做法表现得淋漓尽致, 十分感人, 耐人寻味。虽然篇幅不大, 却能发人深省, 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教育效果。所以说美术绝对不是没用的艺术。要把艺术跟社会、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方面全部联系到一起, 从而用美术的智慧来认识世界, 感悟艺术, 培养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等。

4. 要做到异曲同工, 要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相同的题材, 学

会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区别不同学科, 张扬学生的个性, 扬长避短, 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国际间的竞争, 归根到底来讲就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的数量多与寡, 人才质量的高与低, 有没有探究精神, 是否具备创新能力, 都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所以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不要为了教美术而学美术, 要把美术放在广阔的社会当中, 与文化情境紧密相连, 用美术的形式渗透其他学科, 让学生学会在新情景中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 让学生真正获得高超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美与辩证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通过美术教学真正理解艺术的价值, 把艺术作品的文化底蕴挖掘出来,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先要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基础知识, 理清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来龙去脉, 通晓古今中外, 对各种风格和各个流派等都做到心中有数。然后, 教师要让学生多参加艺术活动, 可以观看画展, 在交流中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的美术经验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升华, 最终对社会活动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文化与内蕴

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艺术的天地里自由翱翔。美术是人类文化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符号性载体, 它能够记录和再现人类的文化和思想发生发展的过程, 采取美术形式传递情感, 自古至今就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文化行为。所以, 美术教学一定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文化的总体效益, 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让学生在欣赏、了解、认识等活动中去感受美、酝酿美, 最终创造美。

美术素质 篇9

一、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1、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需要。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着审美需求和追求美的权利。学生时期更是对美的追求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但由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所限,他们在审美方面往往存在肤浅性和盲目性,甚至不知何为美。通过美术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能发挥美术教育的真正功能,通过大量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绘画、设计等艺术实践活动,学生会逐渐明白什么是艺术,提高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敏感性和感受力,进而增强分辨美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提升学生修养境界的需要。

美术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因此它担负着社会教育的功能。如詹建俊的作品《狼牙山五壮士》,抓住五壮士即将跳崖前怒视侵略者的瞬间情节,既鲜明地刻画出他们对日军的强烈义愤,又表现出他们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英勇气概。当学生看到这件作品时,无疑会受到教育,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爱国主义情感。

3、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创造力的需要。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列奥纳多·达·芬奇,不仅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也是一位发明家、哲学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由此可见,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丰富的世界美术优秀作品,从中提高自身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促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二、发挥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因素

1、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美术教师素质提高要因人而异,但要遵循艺术规律,尊重美术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特点,紧紧围绕社会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具体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是完美的教师职业道德;二是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三是不断提高育人专业知识和能力;四是积极参与社会文化艺术活动;五是树立终身学习观,提高综合文化知识素质。

2、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和内容。

一直以来美术的教学内容要么过于专业化,要么过于简单了事,引不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方式单调、呆板或空洞,造成了美术教学效率不高,因此,重构教学资源和方法已是必然。

在教学方法上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改革美术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前提,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愉快教学。

(2)名画演展、实物教学能帮助学生辨认事物本质特征,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再现,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悟性和观察能力。

(3)范画教学、示范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之事,能使学生直接领会教师作画等美术实践技能的方向与步骤。

3、美术教学课程资源开发要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核心,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的原则进行。

(1)利用校园环境资源,提高美术学习的效果。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方面。如美术教学中风景写生教学,表现室外景色、花草树木等,都是利用校园中的现成资源,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资源。因此,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现有的课程资源。

(2)对本土传统的美术资源进行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齐齐哈尔市的丰富自然资源为美术教学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较充分的课程资源。世界重要湿地扎龙自然保护区、龙沙公园、明月岛等风景区是美术采风写生的良好实践基地;齐齐哈尔又是北方多民族聚居地,民间美术种类多、影响大,有益于学生了解地方文化,提高文化素质,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加强手工教学,促进美术素质教育 篇10

美术教学中的“手工”, 是指学生按照预定的意图或课题,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采用某些工艺材料, 直接运用自己的双手或者操作简单的工具, 通过立体或平面造型的途径, 制作具有观赏性、操作性或实用性的手工制品。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意识、设计思维、技术意识、环保意识和动手制作能力的教学活动, 对于提高学生未来从事生产劳动、发明创造和美化生活等方面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培养学生创造意识、设计思维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手工教学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意图, 发挥想象和创造力, 运用特定材料制作手工制品。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创造意识、设计思维必须充分发挥, 考虑材料、造型、色彩、手法, 设计构思出新颖、有趣、与众不同的形象。同时, 在制作过程中, 学生的手眼脑三者只有高度协调, 才能把构思的形象比较完美地制作出来。比如在以往的《漂亮的楼房》教学中, 老师先放映城市建筑的录像带, 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所住的房子, 展示做好的作品,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创作欲望。再讲解楼房的基本形体、制作的方法步骤, 对所要表现的题材内容的形象特征与造型特点, 以便于学生巧妙设计与安排, 尽可能挖掘作品表现的艺术性与技术性, 努力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和情趣。在构思成熟和准备好材料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从材料中选取形状、大小等方面均符合构思需要的泡沐, 以切、划、挖等手法, 制作出造型需要的各个部分, 通过组合、添加, 做出一栋栋别致的楼房, 然后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 再引导学生把各人所做的楼房组合在一块, 做成一个小区。在这个制作过程中, 学生的创造意识、设计思维、动手能力会得到极好的锻炼, 从而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废物利用, 增强环保意识

在手工教学中, 有一类制作是利用各种废弃材料来做的。如挂历纸、塑料饮料罐、泡沐、碎布等做煎贴画, 内容是风景、人物、动物等, 如《校园》、《我的家乡》。也可用纸盒做楼房、汽车、电话等。在造型的同时, 亦要注意色彩搭配及质地的利用。这种手工制作,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能充分利用废旧物, 变废为宝, 并能锻炼学生的联想造型能力,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1. 通过教学, 学生不断地观察和想象, 并进行多方面的构思和尝试, 从而提高“因质造型”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提高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2. 通过利用废旧材料造型, 学生提高立体塑形能力, 并感受艺术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相统一的装饰之美。

3. 在人们不断创造生活垃圾和废物的今天, 教师应通过对废弃材料的巧妙利用,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创造性的眼光发现美和创造美, 大胆地进行“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

4. 在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向学生宣传环保的意义, 通过手工教学,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开展“爱我家园, 爱我地球”的环保活动, 以净化我们的地球, 为全世界的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手工制作与应用相结合

我们的手工制品, 除了作为观赏物之外, 也可用于教室、居室环境布置, 节日装饰及作为各类玩具、用具、教具和另一类带有地方民间乡土气息的工艺美术。如教室的公告栏、学习园地的边框可用剪纸。在讲台、墙角放一束自己亲手制作的纸花, 还可以制作布娃娃放在自己的房间, 墙壁挂上剪贴画或壁挂, 必然会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增添不少色彩。在开晚会时, 可做一些彩带、纸链、拉花, 纸篮等装饰会场。还可在节日时做一些贺卡送人, 既能锻炼能力, 又显得情真意切, 别具一番情趣。还有一类具有地方民间特色的工艺美术是劳动人民适应手工生产需要的一种工艺美术, 它既是劳动生活内容, 又表现了人民的审美理想和情操的艺术。它的范围非常广泛, 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中服饰有帽、包、头帕、围裙;食用用具包括陶瓷、金、银、染织品、竹藤、柳草编织物品;各种家具、建筑装饰雕刻、室内外饰物、玩具、节日用品等。我们通过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 将丰富的地方资源充分开发利用, 获得更大的市场, 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如兴宁市工艺厂生产的木雕已走出兴宁, 远销香港、欧美等地, 深受各地人民的喜爱,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四、手工制作能提高学生发明创造与美化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通过各种材料、各种手法的手工制作, 学生的手眼脑三者得到很好的锻炼, 更加心灵手巧。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范围, 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努力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丰富学生的表现形式, 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 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奇思妙想。这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整体素质的提高, 以及今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都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教育” 篇11

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它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城乡的发展已经和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唇亡齿寒,相濡以沫。地方发展往往受世界大气侯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求各地方都要有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去面对世界发展的潮流。

进入21世纪,各类学校,各种学科都在探索如何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更加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更应加大力度,加大投入,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各个学科都有义务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同的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虽有内在的联系,但又有本科的特点。下面就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教学”谈以下看法。

1少儿审美发展的重要意义

今天,全社会都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都在努力促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虽然,我们不能说“应试教育”的弊病是因为缺少美育造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说,缺少美育至少是“应试教育”之为“应试教育”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美育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应该是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它的加入,必须给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带来全新的气象,并将对儿童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美育对儿童素质的发展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它不仅使儿童血气和平,保持心理的平衡,而且还能协调儿童的各种心理因素,造就其健全的人格,最大限度的发展各种潜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说,儿童审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当代中国尤其如此。

2美术教学在美育中的作用

“美术教学”重点在美,然后是术。美,善也,甘也。术,技巧也。中国悠久的绘画历史,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绘画将伦理,人品风格,审美情趣融为一体,具有极强的人文审美教育功效。绘画讲究积画观览,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博览众画中,提高修养,发掘美的内涵。一幅好的美术作品,让人感到的是和谐之美,无论从线条,布局,色彩,装裱等等,给人的整体感觉都是美的,让人在画前流连忘返,浮想联翩,把一个抽象之美实实在在的表现出来。

所以,“美术教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欣赏,从众多作品中去发掘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当然,这种欣赏,从少儿的特点看,他们仅是凭直觉去感受作品,在他们的评价中可能会做出好与不好,像与不像,好看或不好看等等,他们不可能从作品的创意,构思,着色,内涵等去评价,但就是这种的审美直觉敏感性,对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老师的诱导作用在欣赏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去发现事物的美。例如,观摩一朵花,教师要教学生从颜色,线条,形状等方面去进行观摩,从而发现和欣赏它的美。

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相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例如,一棵树,在不同的季节去观察,就会发现不仅它的外在形态不同,而且它的表征意义也完全不同,观察发现这些不同,就是在發现事物不同的美。就是从这些细微点滴着手,让学生学会体会美,发掘美,随着阅历的丰富,从更高的层次发掘美,关注美,评价美。

3“美”是艰辛劳动创造的结果

“美术教学”应当让学生了解“美”来自生活,来自于创造,美是与人的创造息息相关的。人们欣赏美,实际上就是在欣赏人自己的创造力。当然,各种创造又需要有各自不同的方法,要想创造美好事物,还需要学习各种创造的本领和技巧。

美术创作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无论是对对象的描绘,再现,还是创造,都是对美好事物的描绘和反映,是对美好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和想象的结果。线条,色彩,形体是美术作品表现美好事物的媒介和手段。绘画强调欲巧先拙。“巧”是技术熟练后自然达到的境界,而达到“巧”的必要条件则是“拙”,即脚踏实地的练习。

线条练习,可谓美术的基本功之一,刚开始练习时,一条一毫不无生命,且枯燥无味的横,竖,斜的线条不知难倒了多少人,正是这种索然无味使不少人在艺术的殿堂内忘而却步,留下了终生遗憾,那些能坚持下来,把着无味枯燥的线条看成充满生命力的人,他成功了,他就是付出了常人难耐的寂寞,常人所缺乏的毅力和执着。

中国唐代的吴道子有“画圣”之称,他十二岁开始学画,五十多年从未间断。他画的人物,前人形容它有“八面玲珑的妙处”,传说他初学画时画过许多鸡蛋,因此以后画起圆圈来,信笔一挥,就像用圆规画成一样,“令人看见惊粟”。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著名画家达。芬奇,画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世界著名的画,他小时候学画也是从画鸡蛋开始,正是他听从老师的话,一步步努力,终于成为卓越的画家。一代大师齐白石,画虾数十年,到了七十岁时自己才认为赶上了古人水平,进而继续努力,踏入了更高的境界。

儿童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 篇12

儿童美术教育的作用是促进审美意识萌芽、启迪心智、培养爱心、发现生活之美的教育。近年来,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 发达或是欠发达地区中学生家长对于儿童的美术教育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

现如今, 在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大于精神文明发展的今天, 如何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前进与发展?整个社会也越来越重视美术教育这一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尤其是针对儿童早期的美术教育。

一、制度下的素质美术教育

1999年制定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又于2011年正式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我国正在逐步细化美术教育对于儿童全变发展的制度化管理, 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到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再到义务教育的美术, 接下来将会出现对于每个阶段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生理、生活、社会认知等方面做出更加细致的分工。这正体现了我国对于儿童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的提高。

美术教育的人文性质不言而喻, 美术课程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 致力于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探索性和综合性的标准制定课程, 通过美术教育与儿童学习、生活体验密切联系, 使儿童在和谐、友爱、积极的情感生活体验下, 增进儿童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促进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启蒙, 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社会文明的责任感, 燃气对未来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奋斗。

二、儿童美术教育培养目标

我国美术教育的总目标同其他科目相同, 从三个维度设定, 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提出了更高的素质教育改革要求, 在符合三个维度目标的同时, 美育在培养儿童知识面上突出了综合性、个性化并使其身心愉悦、健康等特点。

对于儿童美育的目标而言, 其培养目标可大致概括为:1.提高儿童的认识、认知能力;2.优化、拓展智力的进步;3.以游戏形式全面发掘儿童的智力潜力;4.重视儿童个性发展;5.保护儿童丰富想象、创造力;6.使身心健康、快乐。

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我教艺术科, 不求学生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 则生活美化, 人世和平。少儿美术教育, 应当是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教育, 至于将来能否成才成家, 那要看孩子日后的发展, 由他们自己决定。对大多数孩子来说, 艺术不过是一种素养而已。”

某一次, 去参加朋友儿子的百日宴问朋友:你想让他以后做什么?朋友答:快乐就好了。我们往往在无意识下就会想自己的孩子的将来, 但是这样往往扼杀了孩子自主意识, 然而儿童的美育课程目标不是“越早学习就越有希望成为艺术家”的误区。

三、儿童美术教育实践内容

儿童阶段的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时都表现出了不同的障碍, 但通过游戏活动来认知、学习, 不仅可以增强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而且可以使他们学习到美术感性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儿童美术教育在选择内容上应注重体现其游戏与生活, 使儿童真情自然流露。儿童美术课程应是一种无压力课程。可以说这种安排还具有指导儿童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儿童精神治疗, 缓解的作用。

如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美术课程教材中多以生动的同龄儿童作品以及优秀的艺术作品为主, 辅以概括性的文字介绍, 例如“美丽的印纹”、“神奇的口袋”、“彩线连彩点”等, 很少有介绍美术专业绘画知识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想象、思考、体验、创作。

儿童在接受美术教育过程中, 丰富视觉、触觉、审美体验, 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形成美术素养、美术审美的启蒙。同时, 儿童的审美体验与表现之喜悦感, 培养了童年丰富的情操”, 使社会、家庭更注重孩子们创造能力的培养、审美的愉悦以及人格的完善。

四、重视家庭与生活的影响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讲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每个儿童应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 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 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人类, 但却比自然环境中生活的生物更高级, 有审美, 人类在进行物质创造与生产的同时, 更需要交流感情与思想。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图画、手工、造型艺术等艺术行为, 人们通过这些艺术性未来追求美和感受美, 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正如日本著名学者高山正喜久认为的:美术并不是简单的教养, 而是生活, 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的娱乐行为。

儿童以个人、集体、家庭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 发现生活之美, 激发创意, 注重理性与感性平衡的素质教育。了解美术语言及美术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画面, 表达情感与思想, 爱护环境、感受生活、学习美术欣赏方法, 提高审美能力启蒙, 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五、结语

美术教育在教会儿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的同时, 也保存了儿童对事物认知的果断、端正的态度, 美术的教育对儿童而言不是成为“艺术大师”的禁锢, 而是在社会进步中要求我们全面、综合性发展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陈星.艺术人生——走进丰子恺大师.杭州:西泠印社, 2004年.

[2]人间形成和美的教育.藤泽典明.日本美术出版社, 1982年.

[3]罗恩菲尔德, 王育德译.创造与心智成长.湖南长沙:美术出版社.

上一篇:心脏介入手术护理对策下一篇:取消高考文理分科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