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以及防范

2024-05-31

企业财务风险以及防范(共11篇)

企业财务风险以及防范 篇1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所以应当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和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 完善风险管理机构, 进一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确保企业向着合理, 科学, 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因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二、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从财务管理内容来看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和外汇风险。

(一)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人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一个企业要运行, 最重要的是如何筹集到所需的资金, 筹资是企业财务活动的起点和基本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企业间横向联合的开展, 资金市场的兴起, 企业的筹资渠道多元化, 企业可以用各种方式从资金市场上进行筹资。但总体来看, 企业的筹资渠道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所有者投人的, 即自有资金二是靠负债形成的, 即借人资金。由于投资者投人的资金往往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适度地举债经营是经常的, 也是一种有效的经营方式。利用的好, 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盈利, 反之, 则会增加企业偿债负担, 企业可能会因此资不低债、破产倒闭, 形成严重的财务风险。

(二)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人一定资金后, 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投资的市场收益率偏离期望市场收益率越小, 则该企业投资的风险越小, 反之风险越大。投资风险一般又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多样化投资所不能分散的那一部分风险。一般说来, 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成正比, 投资风险越大收益越高, 风险越小, 收益越低。企业进行投资必须取得资金来源, 无论是自有资金, 还是企业的借人资金, 或者是企业发行债券等所筹集到的资金, 都存在着资金成本的问题。如果投资报酬率高于企业资金成本率, 企业就可以获得财务收益否则, 企业在财务上将会受到损失。这种由于收益多少和资金成本高低所引起的风险, 就是投资引起的财务风险。

(三) 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 因销售实现原则不同而产生的财务困难。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不错的收益并不能表示销货款已经收到, 利润已经可以用于支付, 企业若债务估摸过大或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就很可能陷人财务困境, 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遭受严重的损害。流动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国内外因流动资金不足而经营失败的企业并不少见。现金流量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为了生存, 必须获取现金以便支付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开销。从长期来看, 企业为了生存, 从商业活动、贷款和投资中收到的现金必须超过经营活动支付的现金。

(四) 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经济风险是指未预料到的外汇市场汇率变动, 使企业外汇业务受到的影响。交易风险是指企业进行外币业务时, 由于交易发生日和结算日汇率不一致, 使企业可能受到的损失。换算风险是指企业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某一特定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时, 由于汇率变动而对会计报表造成的影响。

三、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实解析

(一)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变化

近年来, 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和全球通货膨胀为代表的危机事件不断发生, 会计制度改革、金融改革、税制改革、产业制度改革等经济方面的革新, 使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大。新的形势下企业财务风险随之发生新变化。

1、筹资风险不断增大。

中国逐步放松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的范围和区域限制, 因而金融业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为了增强国有金融企业的竞争力, 金融机构不断加强自律性管理, 同时随着相关准则的推行, 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督也进一步规范。这样, 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在金融市场上都处于公平竞争的地位, 只能凭借自身良好的经济效益、看好的市场前景与持续高速的增长获得资金, 而且企业筹资时还要受到各种保护性条约的限制。由于制度的规范和条款的限制, 无疑会增大企业筹资成本, 尤其是对一些曾经受到国家和地方保护的国企来说更是如此。企业筹资机会的减少、筹资成本的加大必然导致筹资风险的提高。

2、投资风险愈益增加。

中国资本性项目的进一步放开, 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接轨, 使得无论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 对企业来说其投资的经济风险都会加大。这是因为加入WTO之前企业投资的经济风险主要是受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加入WTO之后, 企业的行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 而国际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远多于国内市场, 如汇率变动、通货膨胀、贸易条件变化及金融危机等等, 都将使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加大。另一方面, 由于中国市场向世界进一步开放, 世界各国产品的大量涌入, 使得国内某些产品市场趋于饱和甚至出现过剩局面, 投资回报率下降趋势不可逆转, 投入资金的回收周期延长, 再投资风险也会加大。

3、资本营运和资金管理风险加大。

近年来, 产业结构出现调整。国内优势企业和国外跨国公司为抢占中国市场以获取竞争优势, 竞相采取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实施外部扩张;同时国内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过高, 短期内使得一大批企业处于困境。在这种情况下, 资本的争夺战将日趋白热化, 大大增加了资本营运的风险。此外, 由于国内企业技术较为落后, 生产成本较高, 在价格上与国外产品相比处于劣势, 这会造成企业资金回收困难, 出现财务危机。因此, 日常资金周转运作管理的风险将会加大。

(二) 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实性

企业财务风险的现实性, 是在充分认识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 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对各类财务风险加以预测、识别、预防、控制和处理, 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一种理财活动。

1、国外企业的经验教训视角的现实性。

国际上的金融危机和金融风暴, 从宏观角度看表现为货币危机, 从微观角度看则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危机, 即企业过度负债, 盲目向高风险行业扩张, 大肆推进国际化。由于高比例负债企业的财务结构极不稳定, 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 当危机来临时这类企业均陷入困境。财务危机绝非朝夕之间突如其来, 往往是企业管理者对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 未能及时采取措施, 以至于危机爆发时措手不及, 蒙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

2、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视角的现实性。

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看,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为企业全面、经济和有效管理风险提供了可能。但中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开展财务预警, 即便是财务分析, 也是分析不到位。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出现破产及陷入其他财务困境现象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各类市场参与者对自身经营业绩也显示出越来越高的关注程度, 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监测与预警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

3、公司管理层视角的现实性。

对公司管理层来说,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降低公司管理的不确定性, 实现和超额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战胜风险、提高效益、增强实力,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比如企业管理层在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前, 能够利用财务风险预测模型提供的早期警告信号及时做出一些补救措施, 如企业合并、在较为有利的时机将公司重组, 则可显著降低潜在的破产成本。财务状况恶化后, 寻求重组, 步履维艰, 在此之前开展财务预警分析,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使管理层能够尽早认识并发现企业所处的财务风险环境, 对企业生存、发展、获利是现实的要求。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 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首先必须准确、及时地识辨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讲, 从盈利能力角度来看, 营业利润率越高, 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 发展潜力越大, 从而获利能力越强;成本费用率越高, 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 成本控制得越好, 获利能力越强;总资产报酬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 获利能力越强, 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否则, 相反。从偿债能力考察, 流动比率越高, 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一般情况下不应高于50%, 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

(二)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减少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 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 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 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切忌主观臆断。例如, 对固定资产投资, 应采用科学方法计算各种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

(三) 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 打破传统的风险与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 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 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 自发地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 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

(四) 加强风险管理机构建设,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 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 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 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 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 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摘要:本文通过对财务风险的概述, 揭示了当今我国企业存在的种种财务上的风险及危机,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邓才长.浅谈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J].2008.

[2]郭伊楠.企业财务风险的区域及现实解析[J].2009.

[3]陈华.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2009.

企业财务风险以及防范 篇2

税收执法风险,是在税收执法过程中潜在的可能给税务执法主体和税务执法人员带来不利后果的各种因素。

税收执法涵盖了税务机关和税务执法人员面向管理相对人履行征税职能的各项行为,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到纳税评估,从贯彻税政到税务检查,从行政处罚到行政复议诉讼等,在这些税收管理活动中,执法风险点是普遍存在的。这些风险既有税收政策上的,又有个人素质上的,既关系到内部管理,又涉及外部环境。

税收执法风险形成的内在原因,主要是指由于税务管理人员或税务机关的各种因素而形成的风险。从税务管理人员来说,作为在国税基层单位工作的一名普通税务干部深刻地感受到国税干部怕当专管员、征收员、稽查员,怕在征管一线工作,怕与纳税人打交道的情况越来越多。

当前国税干部的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登记环节漏征漏管。专管员对所管辖的区域(如街道、市场、行业)没有管到位,还存在应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或没有征收、征足税款的情况。

二是结算环节漏结漏算。专管员对所管辖的纳税户长期不进行税款结算,或结算时执行政策不准、遗漏税种税目,导致纳税人不缴或少缴税款。

三是征收环节跑冒滴漏。有税不收或少收,发现纳税人转移资产资金逃避纳税不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四是稽查环节漏查。未能及时发现偷逃骗税的纳税人,不能及时对其实施稽查打击;稽查过程中漏查税种税目,运用税收政策错误,导致税款流失。

总之,税务干部非主观故意的涉税行为有可能造成税款不能及时足额入库,就有可能产生税收执法风险。这种风险一旦成为事实,就应依照规定追究税务干部的法律责任。而部分税收执法人员不深入学习和钻研税收业务,对业务不熟练,对程序不知晓,对税法及相关法律的理解有偏差,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税源管理的要求,造成执法质量不高。

当前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新的税源管理机制下,部分税务机关的内部机构未能理清关系,造成机构间职能重叠或遗漏,在具体税务事项上职责不清。

二是税务机关所能提供的税源监控手段跟不上形势的需求。从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现有的监控手段来看,更多着眼于纳税人申报以后的事后监控,而对其申报资料的真实性,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导致日常征管中的风险环节不能被及时发现,税源管理的针对性不强。

三是对税源管理的绩效缺乏公允的评价体系。正是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对税源管理工作的成果也就无法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

四是对税收执法行为未能开展起有效的监督。近年来税收征管模式的不断变化,但监督意识、监督机制却滞后于征管工作,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还仍然存在。

税收执法风险形成的内在原因主要是与税务机关所面

临的税收法律体系及税收执法环境等外在因素有关。

当前税收法制环境所带来的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税收法律体制不健全、法律级次低。税务总局实际上在扮演税法解释和税收漏洞补充的角色,导致税务机关在解释税法时前后冲突、缺乏稳定性,而在司法审理过程中,即使是规章的效力也是非常低的,更谈不上一般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实用问题。

二是部分税收规范性文件与基层管理现状脱节带来管理风险。最典型的是对废旧物资回收优惠政策的执行中,由于现行政策规定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免税,而对工业企业及非废旧物资回收单位和个体户的销售征税,从客观上诱使无法免税的纳税人与废旧物资回收单位形成“利益共同体”,成为虚开代开废旧物资发票的隐患。

当前执法环境所带来的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存在着大量税收遵从度较低的纳税人,由于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博弈关系。一些纳税人为了获取最高利益,其偷逃税形式多样、手段翻新、日趋隐蔽,税务机关很难获取纳税人实际的生产经营信息,从而增加了税务部门税源监控、税务检查的难度,也增大了税收执法风险。部分纳税人通过违法手段达到不交或少交税款的目的,同时为了保护其非法利益,还采取各种手段拉拢腐蚀税务执法人员。

二是行政干预税收执法的情况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由于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分成体制的原因,部分

基层政府为了加强地方财力,往往为发展经济而违反法律擅自更改、调整、变通国家税收政策,私自出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干预税收执法,将治税同发展地方经济对立起来。部分税务机关为“顾大局”而不得不屈从地方政府压力。

在推进法治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进程中,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已势在必行。当然,防范执法风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积极探索建立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长效机制。既要从税收法律、法规及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完善上解决,也要注重结合税收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提高税务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税务管理内控机制以及改善税收执法外部环境等方面着手。

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对税制缺陷和税收政策漏洞,基层税务部门应当多做调查研究,将一线情况汇总,积极向上级提出对策措施,用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方式推动税制和政策不断完善。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税务干部执法水平。要从思想上和业务上共同抓起。税务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技能要求高,各级税务部门要把业务培训放在重要位置。要采取以训代学、以考促学等有效方法,鼓励干部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促进干部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水平。

三、开展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监控。税收管理员要定期对所管辖纳税户的纳税情况进行评定估价,发现偷逃骗税及其他异常情况,立即向稽查部门反映,由稽查部门严肃查处。

四、探索科技管理方法,提高征管质量和水平。目前,国税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资源,将其应用到税收工作的各个领域,用高科技手段的先进特性堵塞税收漏洞。如推行电子申报纳税方式,利用计算机核定税款,税银联网、税企联网等。

五、完善队伍管理机制,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局面。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干部调配考核、监督管理体系,重点推行税务人员能级制,增强干部队伍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企业财务风险以及防范 篇3

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不断变迁,政府职能逐渐扩大化和复杂化,一种新型的国库财政收支管理体制正在国库内部管理中逐渐建立,它主要是以现有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改革基础,以正在生成的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发展形式,正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使国库管理成为对国家财政收支活动的进行全方位管理的机构,日趋规范化、法律化和制度化。

国库管理的概况

◎国库管理的职责

国库管理的职责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而不断变化着的,正确落实国库管理的职责所在,分析、研究国库管理的体制,是找出国库管理存在问题和规避风险的理论性基础。

国库作为一个国家的“金库”,最首当其冲的职责就是确保国家财政收支的充足、安全和正常使用。这就要求国库管理人员对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详细的划分、记录和收纳;对各商业银行的零额账户进行严格监督和排查;定期对国家财政收入库款和预算支出库额进行账务核算,核算后的报表以年、月、日的形式下达给财政机关的各个部门,进行不定时的对账,谨防虚假报账、贪污公款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国库管理在做好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还要参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的修订,向国家机关提供相应的国家财政收入的入库单据,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清单,为制定和完善国库管理的规章制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组织贯彻实施。

◎国库管理的特点

国库管理的基础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也就是说整个国家财政收支的资金全部只保存在一个国库的一个单一账户内,而且在其下设的一个总分类体账户体系中进行核算,确保了国库管理的集中性和保密性。

国库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国库集中支付,是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由预算单位向国库管理部门提出财政预算申请,经规定的审核单位审核成功后,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统一划拨给预算单位,减少了预算步骤的同时,还有效的保护了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

国库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缺乏健全的国库管理法制规范

目前,我们国家的国库管理部门采用的管理国家财政收入的新型制度,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都是借鉴国际上其他先进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出来的,是整个国库管理制度的创新,随着这种创新,国库管理的账户管理方式、资金支付方式和程序运作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但是这种新型的改革创新制度所依附的法律规范,却还是我国在1985年所颁布的《国家金库条例》和1994年所颁布的《预算法》,法律规范的匮乏就预示着,这种新型的国库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虽然这种新型的国库管理制度在行政管理上有着严格要求,但是并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上来,所以说国库管理隐含的一定的法律风险是不可规避的。

◎缺乏完善的国库管理队伍建设

要想实现国库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就必须培养一批具有强硬的会计专业化知识、高素质的法律法规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强的国库管理干部队伍。

业务精良,就要狠抓业务培训,定期进行国库管理会计统计分析、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培训班,实行摸底考核、岗位竞争和知识竞赛等,在调动国库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会计专业化知识,提升综合业务素质和技能。

作风过硬,就要做到防患未然,注重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和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宣扬,在提高国库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强他们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和了解,使国库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国库管理的风险防范策略

◎提高国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风险责任意识

国库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不仅对国库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国库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清正廉洁、爱岗敬业、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是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国库管理的工作人员更应该具有,尤其是过硬的会计专业化知识技能和高素质的法律法规意识,是每一个国库管理工作人员所必不可少的综合素质。

定期对国库管理的工作人员举行法律讲座、知识技能考核,使他们在不断实践中加深法律意识和专业化知识,充分认识到自己担负的责任,树立正确的风险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更好的对国家、对法律、对人民和对自己负责。

◎建立健全国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有法可依意识

由于现有的关于国库管理的法律法规,不能够满足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使得国库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弊端和法律风险。为了规避这些由于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所引发的的法律风险,国家必须尽快修订和出台和国库管理制度相辅相成的法律法规,使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做到有法可依、有例可循。

国家在修订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库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可以配套出台关于国库管理的新的法律规范,为推进国库管理的更好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规范的范围,以便促进国库管理的更快改革和更高创新。

◎健全完善国库管理的监督制衡机制,强化监督检查意识

由于国库管理涉及的部门十分的广泛,包含财政部门、商业银行、代理银行、预算单位和人民银行等多个层面,因此必须建立对国库管理的监督制衡机制,争取做到内部宏观调控和外部监督制衡的双向发展,双措并举才能更好对国库管理进行监督检查,使其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内部宏观调控,就是要求国库管理的涉及部门,如财政部门、商业银行、代理银行、预算单位和人民银行等,严格按照国库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规范合理的内部调控制度,既行使独立的监督检查工作,又与其它制度相互制约,平衡发展。在使监督检查工作的合理进行的同时,还保障了国库管理正常工作的运行,可谓是一举两得。

外部监督制衡,就是要集合国家、社会、人民和舆论的力量,共同对国库管理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和制衡。自从党的十八大作出“取消公款吃喝玩乐”的决定以来,国家的公款花费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和舆论媒体的关注,作为“国家公款的集中地”国库,更是受到广泛的关注。有了社会大众和舆论媒体的高度关注,国库管理的工作就会更加严谨踏实,工作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库管理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一个国家财政收支来源的根本,必须加强管理和监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对国库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国库管理也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坚信,只要国家尽快健全和出台国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大众和舆论媒体加紧对国库管理的监督检查,加上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国库管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国库管理一定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企业财务风险以及防范 篇4

1、融资渠道的单一性。

根据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 后续资金不足这一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正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 运营中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 依靠自有的资金维持公司的运行, 但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 只贷不存的现状, 会为以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在《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到, 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股东的自有资本和捐赠资金以及两个以内银行的融资, 且银行融资成本比较高, 必须小于资本金的一半。同时, 企业法人和单一的自然人以及其他的社会组织与关联方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能超过注册资本金额的1/10。由于政府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管制制度非常严格, 严禁进行非法募集资金,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十分不利。

2、缺乏有效的管理与风险控制机制。

根据市场调查得出, 目前大多数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流程主要是调查和审查以及发放这三个环节, 与大多数正规的金融机构相同。但是在实际的运营中, 缺乏详细的贷款前调查和贷款时的审查以及贷款后的操作规范。业务人员对贷款客户进行评判时只要是依据个人的经验和判断对客户的还款能力进行评判, 对贷款的风险控制, 缺少科学的标准, 在公司内部缺少合理有效的决策程序与审查机构, 因此, 小额贷款公司的控制信贷风险存在许多的不确定风险因素。

3、定位不明确。

小额信贷公司是新兴的产业, 政府等部门对它的界定不是很明确, 介于工商企业与慈善机构之间, 提供金融服务却是非金融机构。同时, 税收歧视对小额贷款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一般银行业的所得税收是依据存款贷款利率之差进行征收的, 而小额贷款公司的税收却是全部的利息进行收税。政府部门对农信社等机构的税收优惠, 小额贷款公司却无法享受。

4、缺少专业的金融人才。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比较晚, 业务范围比较窄, 造成了公司机构不完善, 对人才的吸收和培养不重视。业务人员缺少相关的行业经验, 对客户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等主要是依据个人的社会经验与客户的调查分析来进行评判缺少相应的金融理论知识。小额贷款公司是一个金融知识比较密集的服务行业, 专业金融人才的缺乏, 限制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由于小额信贷公司是小型企业, 人才的缺乏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5、行业协会没有实际作用。

在实际的调查现实中, 小额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反映, 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协会实际是名存实亡。协会的创建主要是为了促进更多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学习交流, 借鉴彼此的好的经验, 为它们的交流沟通提供一个大的平台。可实际上, 行业协会没有发挥其存在的作用。

二、防范措施

1、建立全面的人才管理机制。

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是一个金融知识比较密集的服务性行业, 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保证企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第一,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 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加强工作人员的归属感, 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集体感与团队意识。第二,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构, 定期对一些新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素质, 加强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第三, 提出合理有效的奖励措施。针对一些优秀的信贷员, 根据奖励措施, 给予奖励, 同时为了保证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奖励措施应保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进行结合。

2、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

第一, 相关机构做好对小额贷款公司利率的监督工作, 严禁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第二, 银监会等相关金融机构做好小额贷款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与贷款情况的监督, 避免违法交易的出现, 同时, 避免其他形式的资金募集情况出现。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 定期开展行业座谈会, 增加行业内部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有助于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帮助和协作。

4、加强信贷风险的控制。

要想控制好贷款风险, 就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公司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操作, 尽量避开风险操作。同时, 对借款客户的实际偿还能力进行审核, 确保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进而制定合理的贷款额度。对客户的资金动向进行掌控, 做好贷款后期的追踪, 降低贷款风险。

5、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进行拓展。

第一,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数量放宽要求。股东资金是小额贷款公司内的主要资金。第二, 政府机构鼓励其他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之间进行开发资金的业务。通过间接存款业务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只贷不存的不足进行弥补, 进而满足公司的资金运转。

三、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小额贷款公司在运营和操作中存在有许多不足和潜在风险, 针对这些缺陷和风险, 提出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封艳.论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财务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6 (3) :22-24

[2]王桂林.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经济研究, 2010, 15 (05) :18-19.

[3]韩梅.小额贷款公司可行性分析[J].集体经济战略研究, 2010, 11 (04) :221-223.

[4]杜晓山, 聂强, 张军江.苏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的经验与问题[J].农村金融研究.2010, 23 (05) :990-992.

[5]王嘉锡.试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防范[J].中国农村金融, 2011, 10 (15) :104-105.

[6]李有星, 郭晓梅.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定位与核心规则[J].中国商法年刊 (2008) :金融法制的现代化, 2008.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篇5

的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1.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

2.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

3. 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弱。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不强,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都会导致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变成现实,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4. 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5.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2. 增强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与我无关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要使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

3.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例如,对固定资产投资,应采用科学方法计算各种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又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按照以上方法作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4.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在财务上,一是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统一负责企业的资金融通、现金出纳、财会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以及预算编制、决算实施工作。二是要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采购、报销、稽核等制度,实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要完善财务处理流程,规范会计行为。企业任何重大的财务和经营活动决策,应当有科学的财务处理程序;账、款、物应设专人分管;财务人员要参与制订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把好资金支付审查关。四是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在企业中推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稽查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以及防范 篇6

一、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风险

(一) 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发展信用证业务及其他融资业务时, 未对其操作实行严格的管理, 或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就会出现许多制度不严、监察不力、管理不够等操作失当现象, 从而造成资金损失, 形成操作风险。银行内部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贷款审查不严, 二是缺乏信贷监控系统。三是缺乏贷款自身保障机制。

(二) 金融诈骗风险

出口方及时收汇的前提是在出运货物后必须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票据提示或提供符合要求的单据, 而犯罪分子却常常在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利用假票据、假银行信用证骗取银行资金进行金融诈骗,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假信用证欺诈; (2) 利用假票据欺诈; (3) 利用软条款信用证欺诈。

(三) 进出口企业资信风险

我国进出口企业总体效益不佳, 普遍多头开户、结算、贷款和融资押汇, 其资信状况不甚理想。但是, 迫于资金需求, 常常铤而走险, 利用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等国际贸易融资手段, 套取银行资金后或挪作他用, 或将出口单证提交其他外汇指定银行议付, 致使贷款资金体外循环, 银行贸易融资虽然在名义上保留有追索权, 但实际上与银行信贷部门实行依法收息一样难度很大, 收效甚微。

(四) 内部管理失控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代理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目前我国银行在外汇业务的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 不同的分支行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业务相互独立运行, 缺少资源共享, 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 以至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如融资业务由国际业务部一个部门来承担信贷风险控制、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和业务拓展。风险控制既显得乏力, 又缺乏银行内部相互制约和风险专业控制, 面对我国进出口普遍经营亏损, 拥有大量不良银行债务的客观实现, 银行的贸易融资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二、防范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一) 建立的融资贸易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风险管理

制定符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客户评价标准, 选择从事国际贸易时间较长、信用好的客户;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影响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因素相对很多, 因此防范风险要求商业银行人员具有信贷业务的知识, 以分析评价客户的信用。从而利用商业银行的人才具有信贷业务的专业优势, 进行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二) 审查进出口企业的资信状况

从以下几点深入调查借款申请人的基本状况, 审查进出口双方贸易的真实性:一是客户在银行的授信及业务记录和信用标准。二是客户的财务状况、管理水平及发展前景。三是审查客户的管理水平、尤其是主要领导人的管理水平, 道德品质及业务素质;审查主要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首先, 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 建立贷前风险分析制度, 严格审查和核定融资授信额度, 控制操作风险。其次, 加强贷时审查和管理, 建立风险监控制度。

(四) 提高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国际贸易融资是一项知识面较广、技术性强、操作复杂的业务, 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我国开展这项业务时间短, 目前急需既懂国际惯例、懂操作技术又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竞争, 实质上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竞争。因此, 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的素质, 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应尽快培养出一批熟悉国际、国际贸易、法律等知识的人才。首先, 要引进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 可充分利用代理行技术先进的特点, 选择相关课题邀请代理行的专家作专题讲座, 有条件的还可派员工到国外商业银行。其次, 在平时工作中, 要注意案例的分析, 及时积累经验, 并有意识地加强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的学习, 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 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 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的洞察力, 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 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三是抓好岗位培训, 不断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和道德修养。四是强化风险意识, 不断提高员工识伪、防伪能力, 努力防范和化解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唐春利.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J].新金融, 2006, (03) .

[2]应若飞.外向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难点[J].浙江金融, 2006, (08) .

企业财务风险以及防范 篇7

关键词:金融行业,背景,计算机,网络安全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 金融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在如今的网络时代, 网络信息安全直接关系到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的利益。就目前而言, 我国金融领域的安全管理绝大部分都是停留在数据应用的层面, 对整体网络安全的考虑不够全面, 金融管理方法并没有与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 因此, 无法体现整个金融领域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的思想。

1 金融领域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安全的现状

1.1 金融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指金融行业在计算机网络

上的信息安全, 要保证金融行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件以及金融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能够受到保护。目前, 金融行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 一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 另一个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保护信息的安全性、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了目前金融行业主要考虑的问题。

1.2 目前, 我国金融行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从宏观上分析受到

两种威胁, 一个是人为的威胁, 另一个是自然的威胁, 所谓的人为威胁指的是人为的恶意攻击或者是有目的的破坏, 从事安全破坏人员大多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 往往这些恶意的攻击不仅仅造成资金的损失, 同时也是金融机构和金融企业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人为的恶意攻击具有很强的隐蔽型, 一般情况下, 犯罪人员的犯罪证据存在于软件的数据和信息资料中, 其侦破的难度也很大。

1.3 目前的金融行业中普遍存在着对网络安全系统不够重视

的现象, 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技术人员的自我制约, 安全管理制度还比较落后, 计算机的安全监督功能还比较的薄弱。

1.4 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最大威胁就是病毒及黑客的攻击, 目前

世界上有上万中病毒都在威胁着计算机网络, 而且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速度快, 危害程度也再进一步的加深。

2 金融行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主要内容

2.1 运行系统的安全

指的是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的安全性, 主要是保证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 避免信息的泄露。

2.2 保证网络系统上的信息安全

主要包括鉴别用户的口令, 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 采用有效的方式对安全问题加以控制以及对安全问题进行跟踪等。

2.3 保证网上信息传播的安全性

主要侧重防止和对非法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 从而避免网络上的自由传输上的信息失控。

3 金融行业防范计算机网络系统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在我国的金融行业中, 应该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重视, 几下是几点应该实施的措施:

首先, 要成立专门的网络安全小组。要重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对金融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应该要有个专门的部门进行负责, 并且成立安全管理监督小组, 从而加强对网络安全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并且督促其他各个部门对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 对网络按图案管理制度进行监督, 对一些违法行为要严格处理, 严重的, 造成犯罪的行为要交给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其次, 要制定出一套合理完整的安全方案。一套合理完整的安全方案是整个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有力保障, 因此, 要结合实际的网络状况, 进行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这样才能够保障金融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能够有效的运行。

最后, 要用安全的管理软件和先进的技术巩固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就目前的情况而言, 只有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进行一些列的处理, 才能够达到网络系统安全的目的。

4 金融行业防范计算机风险的措施

计算机安全问题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需要兼顾技术问题、管理问题、法律问题, 还要研究犯罪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共同配合, 通力协作,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建议。金融行业必须及早将计算机安全问题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依法办事、以人为本、综合治理"的原则, 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技术防范等方面建立健全金融行业的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

4.1 完善金融电子化的相关法律基础建设

金融电子化必须建立在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之中, 因此, 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能适应金融电子化发展、保障金融业计算机安全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 并保证严格执行, 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加大对计算机犯罪的处罚力度, 使法律真正起到威慑犯罪分子, 防止犯罪、维护社会安全、保障社会秩序、防治犯罪的作用;改革传统的司法制度中的取证、举证、质证等司法过程以适应金融交易的瞬息万变;同时要通过提高广大司法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来提高他们的办案水平, 以便准确打击计算机犯罪。

4.2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考核制度

领导要高度重视,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安全一票否决制", 将计算机安全工作列人重要项目来抓;规范内部人员行为, 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 实行要害岗位管理制度, 实行运行、维护、开发严格分离的岗位责任制度;严格机房管理制度;严格密码管理制度, 禁止共用密码和公开密码, 对于重要密码和改帐程序要专人分管、定期更换、授权使用、并作好使用记录;加大计算机稽核的范围和力度;定期进行计算机安全检查, 防患于未然;定期模拟突发性事故处理, 完善各项应急措施;建立健全备份制度, 备份介质要异地存放, 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灾难备份中心, 实时备份数据;建立设备保养和软件统一管理制度;银行核心程序和数据结构要严格保密, 防止外流和泄密;废弃报表和存储介质要及时销毁;金融行业科技、保卫、稽核、监察、纪检等部门要齐抓共管, 中央银行要成立专门的计算机安全工作委员会, 各金融机构也应成立相应的计算机安全工作机构。

5 结束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 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以及加人WTO后竞争更加激烈, 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杠杆"作用越来越明显, 金融秩序的稳定和正常发展不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而且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社会生活和政治局面的稳定, 所以, 防止和化解金融风险, 特别是由于金融日益电子化而带来的计算机风险, 已成为当前金融工作中非常迫切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周炎涛, 胡均华.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第2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1]周炎涛, 胡均华.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第2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李艇.网络安全与认证[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2]李艇.网络安全与认证[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

浅析企业成本控制以及财务管理 篇8

一、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意义

(一) 财务管理的意义

企业的财务管理, 要坚决执行相关的财经法规和财经制度, 使企业在市场所有经济活动中, 都要体现出它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等, 这不仅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的基本准则。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后期的有效监督, 财务活动的公开透明, 也是诚信原则的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竞争的原则就是公开、公平、平等, 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 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必须是合法合规的。企业要想取得持续长远的发展, 那就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一旦出现问题, 就像是一个漏洞, 看似可能不起眼, 但是由此却能引发出大量的问题, 经济活动虚假的问题, 大多都是因此而起, 所以, 我们一定要重视财务管理, 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约束企业的经济活动行为, 防止经济活动虚假现象发生。可见, 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有着重大意义。

(二) 成本控制的意义

企业成本控制是指企业的管理领导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行为。成本控制得当, 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但是我们的成本控制必须建立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基础上, 如果我们为了控制成本, 而偷工减料, 损坏客户的利益, 这样只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砸企业的招牌, 毁企业的口碑。市场经济的环境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企业要想取得发展, 必须依靠自己, 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发展资金, 所以, 在这种背景之下, 成本控制显得愈发重要, 现代企业必须要树立全面的成本控制理念, 要有全局思想, 将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运营的始终。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首先企业根据具体经营情况制定生产经营成本标准, 然后按照一定原则, 采取各种办法, 对企业运行中产生的劳动消耗进行实时监控。

二、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

(一) 坚持原则与企业财务信息质量

企业财务管理, 一定要坚持公平、公开、透明、客观的原则, 要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企业要对财务部门做出具体的要求。首先, 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 必须是合法合规的, 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制度, 不得作出任何逾矩之事, 财务信息必须真实反映, 避免财务信息失真, 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其次, 在会计做账方面, 国家有着严格的规定, 对会计账簿和会计科目的设置都进行了相关设定, 不过企业还是可以根据自行需要去设置一些必要的会计科目, 但是, 这个自行设置还是要在不违背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之下;最后, 要科学、严谨的编制会计报表, 坚决抵制虚假的会计报表, 杜绝财务报表粉饰的不良现象, 财务报表必须客观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

(二)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从以下三点做起:第一, 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的需要, 建立健全一些列规章制度, 确保做到企业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二, 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 要把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尤其是企业有关人员的财务管理权限和责任, 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 规范各人员的岗位职责, 同时, 还应该采取激励政策,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第三, 强化执行, 制度制定了, 那就必须要得到落实, 否则, 只会使制度“流于形式”, 形同虚设。

(三) 树立新的成本控制概念

首先, 企业必须树立先进的成本控制概念, 成本控制必须做到全面细致, 成本的控制其实就是从细小的方面开始入手, 从点滴开始, 比如说, 企业内部各部门就要自觉地勤俭节约, 从小事做起, 及时关灯、关水龙头等等, 严禁铺张浪费, 控制好花费, 这样的开支看似并不多, 但是长期积累下来, 还是一笔较大的数目, 而且从这种小事做起, 成本控制的思想才能够深入每位员工的内心, 对于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有很大的帮助。然后, 企业还要适当的扩大成本控制的范围, 以往的成本控制, 过于片面, 这也是缺乏全局思想的一个表现, 所以现如今的成本控制, 必须要有全局控制的思想, 要意识到成本控制并不只是某一方面, 而是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罗坤.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思考[J].新西部.2008 (2) .

[2]雷丽玲.企业组织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2 (06) .

[3]余霞.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优化[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05) .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篇9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和基本类型

财务风险即筹资风险, 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 (股东收益) 的可变性。这是一种狭义的财务风险, 其实质是企业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存在于负债经营的企业, 没有负债, 企业经营的全部资本由投资者投入, 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而只有经营风险。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 会产生一系列的财务风险, 主要包括:筹资偿付风险、筹资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外汇风险等。

二、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 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负债筹资就成为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渠道。有负债就会有财务风险, 因此因负债而引起的财务风险也是每个企业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 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近年来, 不少名声在外似乎如日中天的企业, 因财务危机迅速垮掉;更多的则在财务、税务、经营等风险下负重运行, 勉强维持。随着我国部分企业“跳跃式”的超常发展, “快起快倒”的现象不断出现, 比如巨人集团、三株集团、瀛海威网络、红高粱快餐、爱多VCD、亚细亚商场、银广夏、蓝田股份等。我们从中不难发现, 这些企业陷入困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解释:首先, 这些企业无一例外的面临资金流的中断, 实质上是企业缺乏财务风险防范和现金流的管理能力;其次, 作为企业经营者在财务管理中忽视了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及防范, 更有甚者风险意识淡薄, 不善于趋利避害, 盲目扩张。

(二) 财务风险的成因

1、负债经营是产生财务风险最为根本的原因。

在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 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 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 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地降低, 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就会增加, 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 即财务杠杆利益。同理, 由于负债经营的作用, 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经济环境恶化使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潮以及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 会导致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增加, 引发财务风险。所以, 负债筹资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带来财务杠杆利益, 又能引起筹资风险。

2、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是产生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

企业筹措资金后必须能够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付利息, 因此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或资产变现用以偿债, 则会促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潜在变为现实, 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甚至面临破产的可能。柯达公司首席财务官兼执行副总裁毕盛曾说过, “衡量一个公司的流动性以及最终实力的最重要标准是现金。如果一个公司没有现金的话, 公司的流动性就不存在, 结果就是破产。”他认为, 赢利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法加以控制的, 而现金却是不可控制的。

3、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综合表现。

在财务杠杆作用下, 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 企业扩大负债规模, 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率, 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反之, 在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 企业负债越多, 就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同时, 负债规模一定时, 若长、短期债务比例不合理, 还款期限过于集中, 就会使企业在债务到期日还债压力过大, 资金周转不灵, 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4、资金组织调用 (运用) 不合理。

合理的资金组织调度是指企业资金的流入、流出和周转无论在时间、金额、形式上, 做到既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又能节约使用资金, 减少资金使用成本。如果资金运用不合理, 会导致资金周转不灵, 增加资金使用成本, 有时会满足不了生产经营需要, 不得不再一次为该生产项目筹资, 增加筹资成本, 影响投资效益。

5、盲目地进行项目投资是加速产生财务风险的诱因。

投资决策失误则会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 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 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 致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

6、企业经营活动失败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负债经营的企业, 其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于息税前利润, 那么企业就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 使企业担负着到期付款的威胁, 也可能使企业信誉受损, 不能有效地再去筹集资金, 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此外,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也可能引发财务风险的产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自然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 它们存在于企业之外, 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 但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及化解措施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 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如果企业完全靠自有资金来经营, 不存在筹资风险, 这在企业经营上是稳妥的。但当有发展机会时, 为稳健而拒绝借款则会显得过于保守, 应该学会“借鸡生蛋”, 利用负债经营。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

(一) 树立风险意识,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 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比如, 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此外, 企业应该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随时监控企业的筹资风险, 把风险水平降到最低点。

(二) 适度负债, 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 是复杂和困难的, 企业可以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 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其次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 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 充分获取财务杠杆效益;最后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 确定资本结构的方法主要有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和比较资金成本分析法, 在平时应用时还要注意结合各种客观情况进行判断, 尽量使资本结构合理化。

(三)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新的财务风险。

为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 应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切记主观臆断。比如, 企业应该确定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最佳的库存量以及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等。

(四) 强化资金管理职能, 确立全方位、多层次、灵活高效的资金管理机制。

资金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各个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 统筹使用资金, 量化开支标准。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 就必须从加强管理, 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 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 提高产销率, 降低应收账款, 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保证偿还负债的资金来源。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改革成效很突出, 该集团公司创立了以“四统一分, 两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新机制, 确立了以内部银行为中心的资金管理体制, 实施现金流监控, 发挥资金最大效能, 让资金从内部银行这个唯一的“漏斗”进出。

(五) 加大对企业资产管理的力度, 增强企业的运营能力。

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 尤其是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 直接影响企业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 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加强企业资产管理, 防止不良资产产生, 提高资产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手段。

比如, 江苏省的沙钢集团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突出, 该集团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采取“钱货两清“的做法, 即明确规定销售机构和经销人员的职责范围任务、销售费用标准、奖金计提比例及发生赊销的处罚办法等, 一旦发现有赊销的情况, 坚决按责任制处理, 是我国冶金行业的骨干。

(六)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 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 即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 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 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办法, 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日常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它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威胁企业发展甚至是生存;另一方面给另一部分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我们应在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的基础上, 掌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 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冬梅.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财务与会计导刊, 2007.4.

[2]樊良, 樊利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会计, 2004.5.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措施

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财务风险的概念及范围都未给出一致的观点。但综合起来可概括为广义财务风险和狭义财务风险。广义的是指在企业的财务活动进程中,因一些无法预料、难以掌控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使企业蒙受损失。狭义的仅指筹资风险或融资风险。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是广义上的。

▲▲一、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其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种:

其客观性。财务风险是不会为人的意志所转移,人是无法消除和回避它的,只能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加以控制规避风险。企业这个财务主体所面临的首要是财务风险,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机制的不稳定并带来财务损失。因此,采取一些有效防范措施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是必须的,然而,要想完全消除财务风险也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应以成本效益为原则合理的、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并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不确定性。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种种因素的不断变化,不能确切预知财务风险的大小。经营者在企业理财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必然的,风险发生的具体时间、空间和形式却是偶然的,表现在一定的潜在性上,而且,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也是难以计算的。如能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采取效控制,就可以管控具体风险的发生和风险程度。

可转移性、可分散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控制和防范风险是可能的,而分散、转移财务风险也是可能的。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或发生过程中,采取专门方法和手段,可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通过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即控制型技术和财务型技术,可以分散和转移财务风险。正是这一特性导致风险组合、期权、保险、远期外汇交易等财务工具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使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可能。

收益与损失共存性。收益和财务风险共存且成正比,通常来说财务进程中的风险越大,收益就越高。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1.产品出现积压,销售额出现非正常下降。

2.现金流量不足,企业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

3.现金大幅下降,而应收账款中的坏账大幅度上升。

4.原材料成本上升,销售利润连续下滑。

5.产生大额的或有负债。

6.过度的贷款,让企业支付利息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并使企业从银行贷款的能力降低。严重的财务风险将导致企业产生大量的资产流出,甚至被申请破产。企业应对以上风险信号进行动态监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理财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我国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同时财务风险对我国企业造成的危害性程度也日益加深。一方面,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绝大多数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在各个环节都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危害往往是巨大的,不仅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直接损失,而且对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间接损失。目前国际国内由于财务问题而发生重大危机乃至破产的企业日益增多。因此,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根据国家相关统计资料的综合分析,我国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日趋严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迫在眉睫。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归结为两种:一是受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二是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中存在先天不足。具体表现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不管是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利益分配等活动都存在着风险。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财务人员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意识,简单认为只要管理好现有的资金就能万无一失。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不顺畅、混乱的局面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国内许多中小型企业缺乏科学的财务预警系统,使企业蒙受难以估量的损失。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监控,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主要集中于事后控制,缺乏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而事后控制也未必有效,可以想象,没有实质性财务监控的财务活动面临的风险有多大,产生像财务信息失真、财务滥收滥支、国有资产流失这样的弊病就不足为奇了。此外,企业财会队伍的素质整体偏低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也会给企业带来困难。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经营理念的转变,风险意识的建立

首先要努力提高企业高层的管理水平,加强风险意识,经营活动进程中应有明智聪颖的决策,应充分考虑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切勿主观臆断行事,在财务决策上努力提高水平,为财务风险的产生打好预防针。其次,提高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念,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紧紧围绕企业目标,提升财务管理层次,减少认为因素导致的风险。

(二)架构良好的企业内部财务关系

企业必须要理顺内部的财务关系,使权、责、利相统一,以此降低财务风险。企业管理中各个部门的地位、职责、权重要明确,并给予相应的权利,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该顾忌到各方面的利益,从而调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企业各种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设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企业还要架构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这样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及时雨”。

(四)财务监控体系的建立

加强资金监控体系是企业高层必须要做到的,从而形成有效的企业财务监控体系。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血液”,防范财物风险的关键就是抓好资金监控。企业可以以半年、季、月及一年为期限,对现金流量进行控制、预算管理,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从而为单位提供预警信号,使企业管理人员尽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五)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五、结束语

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由于现今市场激烈竞争使得企业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财务风险,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状况下,它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 既可以给公司带来高额的收益,也可能带来意外的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只有正视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方能使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做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更加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管理水准是一个企业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企业经营者要经常进行财务分析,建立预警机制、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采取降低风险策略、提升管理水平,从财务管理的资金回收、筹资、、投资以及收益分配等每个环节都要切实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这对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企业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决策时,要善于抓住机遇,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容应对财务风险的挑战;企业高层应与其他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促进企业自身及其它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使各方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杨根芳.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探析[J]. 企业经济,2007;9

[2]焦耘.財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浅谈[J]. 商场现代化, 2007;29

[3]王颖.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 新西部, 2008 ;10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探讨 篇11

1.1 获利能力分析

较常用的分析指标有:

①利润变现比率。利润变现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利润间的差异程度。

②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100%。该指标说明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 获取现金的能力越强, 就越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③净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量比率。净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量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该指标旨在分析企业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量差异的变化, 以便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的获利能力。

通过对获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分析, 如利润变现比率, 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人为操作帐面利润, 造成虚盈实亏的可能性, 对于防止企业操纵利润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一指标过低, 应进一步分析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影响以及应收款项、存货的变现能力。

1.2 偿债能力分析

较常用的分析指标有:

①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余额÷到期的债务。这里, 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即将到期的长期债务和应付票据。通过对该指标进行考查, 可根据其大小直接判断公司的即期偿债能力。

②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余额÷流动负债总额。若该比率偏低, 说明企业依靠现金偿还债务的压力较大, 若较高, 则说明企业能轻松地依靠现金偿债。

③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余额÷债务总额。该比率越大, 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反之, 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弱。

通过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如现金与流动负债比, 反映流动负债所能得到的现金保障程度, 这一指标太低, 则意味着企业可能出现支付危机。通过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 能更好地反映企业偿债能力。

1.3 支付能力分析

较常用的分析指标有:

①现金再投资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投资现金净流量÷ (经营现金净流量+筹资现金流量) 。现金再投资比率的分子为保留在企业内部供再投资的现金净流量, 分母为总资产减去流动负债。

②现金股利保障倍数。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每股现金股利, 该比率越大, 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

通过支付能力的分析, 能够实现企业财务弹性分析。所谓财务弹性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 现金流量超过需要, 有剩余现金, 则适应性强。因此, 财务弹性的衡量是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进行比较。

1.4 成长潜力分析

成长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速度, 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 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等。如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扣除现金股利后) 与企业投资付出现金和营运资金比, 指标越高, 表示企业可用于再投资的现金越多。将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上期进行比较, 增长率越高, 说明企业成长性越好。

通过成长潜力分析指标, 可以评估企业成长的潜力。通常, 一个企业要发展, 长期资产的规模必须增加, 其投资活动中现金净流出量就会大幅度提高。对内投资的现金净流出量大幅度提高, 意味着面临着一个新的投资机会;对外投资的现金净流出量大幅度提高, 说明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来寻求新的投资机会或发展机遇。

2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2.1 现金流量动态预算分析机制

现金流量动态预算分析机制的运作程序包括四个环节: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提供现金流量业绩报告、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提出财务预测警报。

财务预算为企业控制现金流量提供了强有力工具。预算的编制过程同时也是预测财务危机, 提出化解财务危机措施的过程。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有:销售活动预算、营业活动预算、供销活动预算、人力资源预算、工资福利预算、设备检修预算、费用支出预算、内外投资预算和资本筹集预算;并在上述各项预算的基础上形成现金流量预算。通常的做法是, 在战略预算的指导下, 分月编制年度预算。

实现现金流量动态预算能够描述企业一定时期的理财全过程, 并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进行全面跟踪监控, 及时作出财务风险警情评价。现金流量报告则反映了预算的执行结果。通过报告与预算相对比, 即可发现实际的现金流量及存量, 偏离预算的幅度及其原因, 因而据此可提出财务风险预警报告。

2.2 现金流量指标动态分析机制

企业盈亏状况不一定能够暴露导致企业失败的潜在风险, 只有现金流转状况才能揭示企业理财的真正危机。本机制围绕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净流量以及现金存量, 设计了7个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财务比率指标, 构成一个有机体系。

①现金适合率=现金净存量÷流动资产。

该指标用于反映现金对经营活动的保证度;

②现金周转率= (流动资产-现金) 周转率-应付货款周转率。

该指标用于反映经营全过程资金周转的畅通度;

③销货回款率=出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

该指标用于反映企业信用政策的合理度;

④资产变现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

该指标用反映全部资产的变现速度;

⑤现金充足率=现金净存量÷全部到期债务。

该指标用于反映当前现实的偿债能力;

⑥资本获现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非付现费用) ÷实收资本。

该指标用于反映资本金创造现金的能力;

⑦人力获现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固定资产当期计提的折旧) ÷应付工资总额。

该指标用于反映人力资源创造现金的能力。

事实上, 单个指标不足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 故必须强调指标分析的动态性和综合性;将连续三年以上的指标值, 按时间序列予以排列, 构成一个动态序列, 基本上可以反映企业理财态势。指标过多, 必然工作繁重;指标太少, 必定有失偏颇。7个指标若从7个不同角度描述企业理财过程, 可足以揭示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3 应注意的问题

3.1 全面综合财务报表信息

当然, 强调现金流量表和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并不是否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传统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现金流量和会计利润反映了不同的会计信息, 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任何单个报表提供的信息都不完整, 应把三张报表结合起来分析, 才能全面正确地判断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风险, 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3.2 合理运用分析方法

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 要根据分析的目的、内容注意各种分析方法的运用, 不能仅注意比率分析方法的运用, 还应重视定性方法和结构分析法等其他方法的运用。而且, 还必须注意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因为只有与同行业或类似公司进行比较, 才能充分反映企业在同行业或类似公司间的水平;同时, 单期财务比率是无法充分反映处于动态之中的企业状况的, 只有按时间先后进行比较, 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变动趋势。

参考文献

[1]贺志东.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2]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分析编写组.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分析[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人脸检测跟踪下一篇:门静脉系统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