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分析

2024-05-15

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分析(精选12篇)

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分析 篇1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 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由于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 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另有一种说法:企业由于战略选择、产品价格、销售手段等经营决策引起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特别是企业利用经营杠杆导致息前、税前利润变动形成的风险叫做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 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和衡量, 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1. 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措施

(1)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经营风险监控体系。

经营风险可分为多种类型, 如创业风险、现金风险、授权风险、领导风险、筹资风险和成就风险等。企业必须全面分析和认识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针对不同的发展目标分析其相应的风险, 并将这些目标有机整合, 形成经营风险的管理框架。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提出企业应该在8个领域确定发展目标:市场营销、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实物资源、生产力、创新需求、社会责任和利润需求。只有全面分析这8个领域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 才能有效地规避危险的发生。企业的发展目标应该由相应的部门去实现, 将他们的工作作为风险监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确认经营风险和企业发展目标之后, 还要定期检测风险, 对今后的控制和管理提出可行的提示。

(2) 构建经营风险管理制度。

构建经营风险管理制度, 关键要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即通过订制企业发展流程、执行流程、监控流程等环节, 防范企业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 做到风险可知、可控、可承受。如今, 国内有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这是很好的现象。那么, 应该如何建立一套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内控制呢?本文认为, 要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执行相互牵制原则。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纷繁复杂, 必须由2个或2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来执行, 这些控制方要具有相互牵制的关系, 否则可能会推诿责任。

其次, 遵循协调配合的原则。企业各部门或工作人员要相互配合, 有序完成工作。各岗位要协调同步, 各项业务程序要紧密衔接, 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发展。贯彻协调配合的原则, 主要是为了防止只管牵制的流弊而忽视办事效率的提高, 只有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紧密合作, 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效率的不断提高。

再次, 实施程序定位原则。企业要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与功能, 将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 然后根据岗位性质赋予相应的职责, 再配置合适的人力资源, 明确操作规程, 实现权、责、利相统一, 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 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要发挥这种制度的作用, 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的发生。

(3) 提高企业员工防范经营风险的意识。

为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企业应该把防范经营风险带来的好处告诉各位经理和全体员工。企业通过防范风险可以得到很多明明白白的利益, 这对全体员工来说也有很大益处。一个知道有风险存在的员工 (特别是与他操作有关的风险) 队伍, 当风险真的发生时, 他们就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最明显的例子是防范火灾的救火演习, 不仅在火灾发生时他们受伤的可能性较小, 而且还能较快地消除火灾, 使企业财产少受损失。其他种类的风险防范也是如此。尤其是影响个人健康、生命及利益的风险———如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风险, 他们都会积极地参与防范与控制, 使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点。

(4) 成立风险管理部门。

为了从根本上防范经营风险, 企业可以成立风险管理部门, 并明确规定该部门的职责:分析、开发、监控、测量企业发生经营风险的可能性,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对经营风险的发展趋势进行实时跟踪, 并分析集中程度, 扼杀风险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通过调整、组合企业资产, 为防范经营风险预留足够的资金准备;就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状况及时向企业上层报告相关信息。

2. 结语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预测、防范和抑制经营风险的过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市场的不断发展、环境的复杂多变, 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也急剧变化, 所以企业要在防范经营风险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 成立风险管理部门, 建立相关管理制度。防范经营风险永远是企业持续性经营、基业常青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沈建慧.贸易企业如何规避资金风险[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2) .

[2]孙旭.海外建设工程对外贸易风险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2 (3) .

[3]谢海峰.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国际贸易融资:影响、风险与对策[J].科技广场, 2009 (6) .

[4]孙旭.收汇风险控制机制建立探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 (5) .

[5]王雷明.国际贸易风险探究[J].中国外资, 2012 (5) .

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分析 篇2

专业论文

浅谈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

浅谈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

【摘要】企业可通过负债经营来获取财务杠杆利益,但与此同时要付出一定代价,就是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风险。适当的负债经营是有益的,然而如果对负债规模、期限、还款方式等选择不合理,或对债务资金使用欠妥,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要做到合理负债以兴利除弊,就必须强化负债风险的管理,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负债经营方式,负债数额要适度,负债比率要合理,制定负债财务计划要考虑实际经营状况和利率走势,这些都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关键问题。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要采取一定措施防范负债经营风险,在负债经营时既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又要选择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负债经营方式。本文研究了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具体措施,指出: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资金管理,保持资产的高度流动性;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审计机制。

【关键词】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风险 防范 策略

负债经营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筹资方式,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取得资金,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以维系企业的正常运营,或用以扩大经营规模,开创新产品、新事业等。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使企业迅速筹集到所需资金,降低经营成本,减少税费,同时也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债务危机。企业的负债经营风险,不仅指过度负债,还包括因负债经营而导致的企业再筹资困难、资金的周转和使用受到影响,和增加融资代理成本的风险,以及可能会引起股票价格下跌的风险。过度的负债经营甚至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将企业推向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要采取一定措施防范负债经营风险。

一、负债经营应把握的原则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负债经营方式。

我国企业的负债能力只能根据其自身情况及融资环境加以判断,而内因即自身情况往往是发生某种变化的根本原因。企业一旦确定应采取负债经营的举措,然后才确定举债额度,力争合理地掌握负债比例。企业在负债筹资时,既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又要选择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负债经营方式。

1.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向银行借贷既受资金投资的限制又受贷款额度的制约,其难度比较大。如果遇到国家实施信用紧缩政策,借债大户首当其冲地要受到调控,可见,向银行借贷隐含着较大风险。

2.向资金市场拆借

市场上的金融机构组织,通过资金市场将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在此背景下,企业急用资金时可以向资金市场拆借,但是通过这种渠道所获资金,一般使用时间不会太长,而且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3.发行债券

企业发行债券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其优点是可以使全体职工结为利益共同体,齐心合力为企业的兴旺而共同奋斗,其缺点是能够筹集的资金较为有限。还有一种方式是向社会公开集资,其优点是能够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其缺点是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且债券一到期就得按期偿还,一不小心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

4.使用商业信用

使用商业信用在发达国家被普遍采用,其优点是成本低且方便灵活。在交易活动中,它可以背书转让;而在资金紧张,可以到银行贴现。其缺点是急需现款时要严格遵守既定的经济法规,还必须养成良好的商业道德。

5.引进外资

就目前来说,国内企业引进外资时必须考虑汇兑风险。我国关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利率政策的宏观控制较严格,而且在国际上的拆资成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需要企业在引进外资时尽量克服盲目性,既要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又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既定期限和来源结构。如果借入资金的使用期限较短,企业面临的还本付息风险就大;如果要降低风险,借入资金的成本就会比较高。因此,企业对借入资金的不同期限要综合考虑,搭配要合理,保持每年还款的相对均衡,以减轻还款过于集中而造成的压力。

(二)负债数额要适度,负债比率要合理。

企业要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负债经营风险,就必须做到负债的适度。衡量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的标准,是看企业的资金结构是不是合理,也就是企业负债比率一定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力求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这就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及其稳定程度,以及所处行业的竞争情况等因素,以此确定最佳的负债规模,尽量保持负债和权益资金之间比例关系的适当。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控制在1∶1是较为适宜的,而流动比率通常要控制在2∶1。假如大于上述指标,就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比较强,反之则较弱。但是上述两项指标也不能过高,否则会造成资金浪费,当然也不能过低,不然会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在实践中,资金结构的最优化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情。如果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产品适销对路且资金周转速度较快,其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一些;反之,如果经营不善、产销不畅且资金周转不灵,其负债比率就要适当低一些,否则就会在原有的商业风险基础上再增加筹资风险,无异于雪上加霜。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的根本出路,在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尽量降低资产负债率。

(三)制定负债财务计划要考虑实际经营状况和利率走势。

企业在外借资金的安排上必须考虑借款到期日和利息支付日,这就必须充分考虑到用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依此安排资金,以避免资金调用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按照必要与可行的原则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制定出合理的还款计划。如果负债没有可行性,或是还款计划不周密,到期无法偿还债务,则会影响企业信誉,甚至酿成不良后果。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等方面狠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下功夫,尽量缩短生产周期,努力降低资金占用的额度,在提高产销率同时减少应收账款。制定还款计划是为了使举债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负债后的速动比率应该不低于其应保持的安全区域。另外还要注意,借入资金的长短期搭配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其结构,还款期不要过于集中。在利率比较高的时期,尽量减少筹资额度或只筹集当下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再由高向低过渡的时期,也应尽量减少借贷或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借贷。只有在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才比较适合负债筹资。尤其当利率处再由低向高过渡的时期,尤其要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同时尽量采取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具体筹资过程中研究利率变动的趋势,做出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安排,这样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独立承担风险,生产经营活动要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其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当风险来临时如果毫无准备,企业就可能一筹莫展,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以往有很多企业,由于资金链迅即断裂而陷入困境,不仅一蹶不振,有的还陷于连环债务诉讼。可见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科学估测风险,正确防范风险,预防风险发生,并能有效应对风险。尤其是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财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估测风险、防范风险的科学方法。企业要立足市场,建立财务信息网络,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风险规避方案,及时预测和防范负债经营风险。如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以及相应的财务预警机制,既可以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安排来分散负债风险,又能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还可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通过随时监控企业的筹资风险,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其盈利水平,从而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财务危机。

(二)保持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负债总额和资产的流动性。衡量一个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的尺度,就是资产流动性。企业控制财务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险、减轻财务压力,要以保持高度的资产流动性作为保证。企业的资产越容易变现,那它的清偿能力和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适当措施相对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通常情况下,通过负债得来的资金,除了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等长期性投入,还有一种情况是用于日常经营的投入。在针对长期投入进行决策时,要善于利用内含报酬率法、投资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等相关投资决策方法,科学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注意从不同的投资方案中选择确定最优的方案。还要对未来的经济环境做出定性分析,因为经济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如果企业预测到未来的经济环境将是通货紧缩,那么其资金投入的成功概率要大一些;相反,如果是通货膨胀的话,那就意味着产品价格和成本同时有可能提高;而未来经济如果可能进入平稳期或衰退期,则产品实际销量会因此而低于预期的生产量,并且产品的价格也可能呈下跌趋势。企业在决策时要考虑未来经济环境可能出现的变化,以此修正投资方案,力求提高成功率,同时降低风险。针对日常经营投入的负债资金进行决策,例如在对商品的采购预付货款等业务活动进行决策时,则要考虑价格走向、市场风险等。总的来说,加强负债经营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时间差,晚支付、少投入;多产出、早产出,总之要有超前意识,适时举债投入发展前景看好的项目,早期抢占市场。这样就能防范负债经营风险,而且避免了负债过多、资金管理不善使企业再筹资困难,更不会影响企业资金使用和周转。

(三)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企业的筹资、投资等重大经营决策活动,离不开会计人员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所以,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除了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还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有鉴于此,企业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而作为会计人员,更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善于利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企业的筹资、投资方案等。会计人员必须摒弃“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负债经营既是企业筹措资金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既是一种财务手段,又是一种经营方略,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通常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较高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养,当然也具有较好的控制风险能力。

(四)建立健全监督审计机制。

全面准确地把握负债经营尺度,科学管理债务风险,合理使用所筹资金,实现负债经营最优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事关企业兴衰存亡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实事求是地讲,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审计机制。首先,企业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便从制度上来规避盲目扩张而导致过度负债的风险;其次,企业要切实加强财务分析,正确的认识到负债经营的风险,自觉运用考核偿债能力的指标来分析所具备的偿还能力和面临的财务风险,合理确定负债规模,使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再次,要强化内部审计,通过独立的、彻底的检查和评价活动,搞清楚资金使用的现实情况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漏洞等,努力加以改善,提高资金利用的综合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负债经营方式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企业和国民经济会产生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弥补企业资金不足,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促进企业发展;降低国民经济发展成本,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可能影响企业的稳定性,将企业拖入困境,甚至造成企业的破产;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企业理应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有利的一面,保持合理的负债经营状态,充分发挥负债的杠杆效应,努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时,企业又必须正确认识负债筹资风险,严格、科学地遵循财务规律,把握负债经营的尺度,控制好负债结构,掌握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免负债经营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之,企业要通过负债经营获得应有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使负债经营真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鱼红锋.企业负债经营风险与防范[J].新西部,2008,(8).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分析 篇3

摘要:本文在全面分析企业风险的概念、特征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财务风险资料进行详细调研,深入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而探讨了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思路及富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因此,本论文对于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防范对策财务预警系统

1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借入资金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以获取最大收益的一种经营活动方式。它也是企业谋求其经济获得迅速增长,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加以采用的方式。要把负债当作资本来使用,对于任何企业家都可以做到,但要做得好是不容易的。

1.1风险形成的内因

1.1.1负债规模的大小,即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大小。一般在期望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借入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比例越小,企业自有资金收益率就越低,自有资金收益率标准差也越小,从而企业财务风险也越小。

1.1.2负债利息的高低当负债成本、负债规模一定时,负债利息越高,企业财务风险也越大。企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一定,借入资金利息率越高,期望自有资金收益率就越低,这样就会造成财务风险越大。

1.1.3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变现能力即使企业盈利状况良好,若现金流入量不足,也会导致资金短缺。资产变现能力,也称资产的流动性。一般来说,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较固定资产低。如果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强,企业获利能力就会下降,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的风险就越高:反之,若资产的流动性较弱,企业丧失现金偿付能力就较大。

1.2风险形成的外因

1.2.1企业盈利的不确定性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环境、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是经常变化的,这些因素对企业的盈利水平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它是难以分散和控制的。假如材料价格上涨,这样产品的成本增大,相对盈利减少。如果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企业盈利水平也相应变化。当供大干需求时,产品滞销,企业必须降低产量,从而企业盈利水平也下降,反之亦然。另外企业内部技术装备、产品结构和设备利用率变化,人工生产率和原材料利用情况的变化,可能出现的事故以及企业人员素质和应变能力等。这些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风险。

1.2.2企业筹资能力一个企业筹资能力强弱表明企业应付财务风险能力强弱。企业经营状况好它的筹资能力强,应付风险能力也强:反之,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恶化,它的筹资能力就会减弱,而应付风险的能力也会相应的减弱。

1.2.3经济发展状况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存在周期性的波动。在经济高涨时期,银根放松,市场购销两旺,经济一片繁荣,企业效益普遍上升: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资金短缺,市场疲软,企业亏损面扩大,亏损额上升。因此经济萧条时期较之繁荣时期,负债经营的风险更大。

1.2.4金融市场状况企业筹资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都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当前西方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的制度下,在一定时期,有的货币对外价值呈上浮的趋势,称为“硬货币”,有的货币则出现下浮的趋势,称之为“软货币”。在向国外借入资金时,不仅要考虑借款的货币是硬货币还是软货币,还要考虑借款利率的高低,两者更应综合起来分析。

2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1树立独立承担风险的意识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因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在所避免的。如果在企业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风险隐患变为现实,企业必然会遭受失败。未雨绸缪,企业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尤其是参与风险管理的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科学估测风险的方法,并因地制宜,将其运用到企业的实际周转环节中,即使估测潜在的负债经营风险,合理分析,找出症结所在,有效预防负债经营风险的发生,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顺利航行!

2.2财务杠杆原理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企业负债经营要考虑一个适度问题,也就是负债规模,这是负债经营最根本问题。所谓财务杠杆原理就是在期望投资收益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适当扩大负债规模,提高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的比率,自有资金的收益率就会增大,扩大负债规模有时虽可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但还必须看到资金成本会随着企业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比率增大而提高,企业举债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负效应,分析举债的效果,就需要研究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的比率与投资收益率及资金成本之间最佳结合点,即寻找借入资金的最佳规模,使企业以比较低的资金成本得到理想的举债效果,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经验,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负债比较偏低,還不宜增加借款。确定负债规模主要依赖于三个指标:①资产负债率;②流动比率;③负债比率。

2.3建立资本积累的约束机制以不断充实资本资本金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负债水平取决于企业的资本金规模和资信状况:同时,在有限责任条件下,资本金是企业承担经营风险的最大限度。建立资本积累的约束机制,不断充实资本,主要途径是:

2.3.1强化企业资本积累的责任机制。产权制度改革虽然使企业法人投资主体的地位得以确认,但企业普遍存在非积累倾向,使企业权益资本的积累能力与投资主体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应强化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责任机制,以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

2.3.2提高资本金的积累速度。企业资本金的积累速度如果滞后于产值增长,滞后于利税增长,滞后于消费增长,滞后于资产增长,从而使企业资本金的增长难以适应投资需求的扩张速度,只能靠相应地增加负债来满足。所以说必须提高资本金的积累速度以有利于增强企业防范债务风险的能力。

2.3.3提高资本金的积累比率。长期以来微观的资本积累率缺乏相应的数量界限和合理标准,致使不断下滑,企业维持经营的主要资金来源已不是资本的积累,而是负债规模的扩大。必须适当提高资本积累比率,充实资本,以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

2.4制定科学且灵活的财务策略建立信用担保是完善债务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信用评估体系,确定企业上市条件。强化债务清理和破产机制,这正是国家进行债务市场管理的核心所在,这会使债权方和债务方利益均衡,企业在风险损失发生时,凭企业的信誉向银行取得相应数额的贷款,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去偿还各项债务。

2.4.1优化债务结构。同样债务规模,由于负债结构不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不一样。一般而言,流动负债因其还款期短,偿还时间弹性小,一旦现金周转不畅,容易出现偿债危机,其风险要高于长期负债,但长期负债要求企业付出较高的筹资成本,企业应注意合理安排两者的比例关系,避免还款期过于集中或还款高峰过早出现而造成财务状况的不稳定。

2.4.2筹资与投资做到时间上相配合。按照资产的运用期限长短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债务资金,通常对于固定资产和恒定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尽量利用长期债务或股本来满足;对于临时性流动资产需要,尽量利用短期借款解决。

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防范分析 篇4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借入资金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 以获取最大收益的一种经营活动方式。它也是企业谋求其经济获得迅速增长, 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采用的经营方式。

二、负债经营的利益

负债经营的内涵从资本经营的角度看, 负债经营并不一定对企业不利。债务是企业的资本, 对于债权人来说, 它是一种借出资本, 可以获得利息报酬, 并且也是一种资本经营;而对于债务人来说, 它是一种借入资本, 利用它来进行经营就是负债经营。负债经营可以获利, 可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它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 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投资报酬率较高的情况下, 负债经营具有如下许多优点:

1. 负债经营有利于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

一方面, 对于资金市场的投资者来说, 债权性投资的收益率固定, 能到期收回本金;企业采用借入资金方式筹集资金, 一般要承担较大风险, 但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企业采用权益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 财务风险小, 但付出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对于企业来说, 负债筹资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金筹资的资金成本。另—方面, 由于负债筹资的利息支出是税前支付, 使企业能获得减少纳税的好处, 企业实际负担的债务利息低于其投资者支付的利息。

2. 负债经营具有财务杠杆作用。

负债经营能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由于利息支付是一项与企业赢利水平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 当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时, 企业收益将会以更大程度增加, 即财务杠杆效应。同时, 企业可利用负债节省下来的自有资金创造更多的利润。

3. 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

在各国通货膨胀普遍存在的今天, 货币贬值现象一直存在。在通货膨胀环境中,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而企业负债的偿还仍然以账面价值为标准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这样使企业获得货币贬值的好处。

4. 负债经营有利于保持企业的控制权。

企业在筹集资金时, 如果以发行债券或向银行等金融部门借入资金等方式筹集债务资金时, 债权人无权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因此, 负债筹资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权, 又能有利于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

5. 负债经营可以起到节税的作用。

因为按现行制度规定, 负债利息要计入财务费用, 并且在所得税前扣除, 故可产生节税作用, 使企业少纳所得税, 从而增加权益资本收益。利息费用越高, 节税额越大, 使负债经营的企业同全部采用自有资金进行经营的企业相比, 成本费用加大, 利润减少, 应纳所得税额随之减少, 从而减少上缴的所得税额, 降低企业的税负。

三、负债经营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过程中, 具有以上优点, 但因经营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特别是企业在举债时预先设想的经营条件发生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情况下, 负债经营又会带来以下风险:

1. 负债经营能降低权益资金利润率。

虽然财务杠杆效应能有效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 但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 杠杆效应同样可能带来权益资金收益的大幅下滑。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潮或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 由于固定数额的利息负担, 在企业资本收益率下降时, 权益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2. 负债经营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面临较好的市场行情时, 负债经营能获得对企业有利的杠杆效应。可是—旦市场行情变差或企业经营出现不善, 由于利息的支付是无论企业盈亏都必须按时支付的, 因此这给企业带来加大的财务风险, 它使处于困境的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3. 无力偿付债务的风险。

对于负债筹资, 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如果企业以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或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 或企业短期资金运用不当等, 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权益资本收益大幅下降, 而且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其结果不仅造成企业资金紧张, 影响企业信誉, 严重的还可能使企业破产。

4. 负债经营增加了再筹资风险。

债务到期而资金不能及时收回, 必须延期或举新还旧, 这样会大大增加企业负担, 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从企业筹资的角度看, 由于企业的负债经营, 必然使企业的负债率增加, 当企业的负债比率超过了一定程度后, 对债权人的债权保障程度降低,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 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 筹资难度加大, 影响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四、负债经营风险防范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 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成为企业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但是, 如果运用不当, 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 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 经营者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当有充分的认识, 同时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以防范负债经营风险:

1. 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它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 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经营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 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即要承认风险, 正确认识风险, 科学评估风险, 预防风险发生。

2.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 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 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 通过适当的筹资规模和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

3. 在成本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

在具体项目上, 企业所采用的筹资风险决策法是:首先, 在筹资成本相同的情况下, 选择筹资风险最小的方案;其次, 在筹资风险相同的情况下, 选择筹资成本最小的方案;最后, 在筹资风险小但筹资成本大的方案或筹资风险大但筹资成本小的方案中, 根据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和筹资收益效用的大小, 选择筹资风险和资金成本相对较小、筹资收益相对较大的方案。

4. 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 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

负债经营能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 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应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及稳定程度, 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的情况等因素, 确定最佳负债规模, 保持权益资金和负债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一般控制在1∶1比较适宜, 流动比率控制在2∶1较为适宜。如果大于上述指标证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较强, 反之较弱。但上述两项指标过高则会造成资金浪费, 过低会形成资金周转不灵, 所以举债时要做到比率协调。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 是一项复杂和困难的工作, 对一些生产经营好, 产品适销对路, 资金周转速度快的企业, 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 产销不畅, 资金周转速度缓慢的企业, 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 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筹资风险。企业必须大力补充自有流动资金, 降低资产负债率。

5. 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

在资金安排上, 要考虑到借款的到期日和利息的支付日, 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用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 合理安排资金, 避免资金调度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根据一定资产数额, 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 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如果举债不当, 经营不善, 到了债务到期日无法偿还, 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 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企业发展, 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上下功夫, 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 尽量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产销率, 减少应收账款, 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 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 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须制定出还款计划, 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不低于速动比率保持的安全区域。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还要注意, 在借入资金中, 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 使其结构趋于合理, 并要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

6.根据利率走势, 做出筹资安排。

在利率水平较高时期, 尽量少筹资或只筹集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 也应尽量少筹资, 不得不筹集的资金, 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 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 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 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通过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找出利率变动的趋势, 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筹资风险, 并在预测利率变动的同时, 在筹资战略和具体筹资过程中做出防范风险的安排。

总之, 负债经营既是企业的一种财力策略, 也是一项经营战略, 全面准确地把握负债经营、科学使用所筹资金, 对于企业经营的意义十分深远。管理负债经营风险, 实现负债经营最优化, 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也是事关企业存亡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进行负债经营, 就必须承担负债经营风险。因此, 企业应当正确认识负债筹资风险, 掌握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 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临彦.企业适度负债的合理性研究.时代经贸, 2007 (3)

[2].黄锦亮, 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财会研究, 2004 (6)

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分析 篇5

摘要:企业的负债经营是指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这笔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的一种现代企业筹资的经营方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中小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采取适度负债经营对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企业负债经营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企业负债经营的涵义与特征,并对企业负债经营的优缺点做了比较,随后就中小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做了深入剖析,解析各个方面存在的风险。最后本文就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负债经营;负债风险

前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的财政拨款,社会资源由国家统一调拨,企业不存在负债经营方式。随着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以及企业的筹资渠道、途径和方式的增加,企业可以通过信贷、债券融资等负债方式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致使负债经营方式日趋普遍。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企业负债经营方式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并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和阶段性。[1]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企业在负债经营的过程中通常风险大于收益,甚至走上了倒闭重组的末路。因此研究现阶段中小企业负债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深入思考如何防范风险的发生,对于今后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负债经营概述

2.1 负债经营的涵义

对于负债经营的概念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负债经营是与企业负债有关的一种经营方式。企业通过负债筹资既可以弥补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不足,又可以利用负债的杠杆效应提高企业价值,因而在一些文献中负债经营被称为“财务杠杆”。在本文中企业负债经营是指企业在自有资本的基础上,通过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或租赁等方式获得资金或资产,并将资金或资产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经营方式。基于对负债经营定义的理解可以概括出企业负债经营具有如下的特征:

(1)负债经营是以追求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企业利用负债融资来减少由于缺乏资金而造成的机会损失,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2](2)在企业的负债经营过程中利用负债融资或商业信用所获得的资金的所有权不属于企业,但资金的使用权属于企业,企业需要为使用这些资金支付一定的费用。[2](3)企业的自有资本是企业获得负债融资的前提条件,企业利用自有资本为负债融资提供担保和抵押,如在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中规定“企业具有一定的物资和财产保证,担保单位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如果企业要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则企业必须是满足其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三千万元的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六千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4)负债经营是企业利用他人资金来增加收益的一种经营方式。通过上述对负债经营定义及特征的分析可推知,负债经营是在一定的风险基础上扩大企业收益的一种经营方式,获得这种收益的前提是企业的资产收益率要高于负债资金的平均利息率,否则造成的损失就要用企业的资产来补偿。

2.2 企业负债经营的目的

既然很多企业选择了负债经营也就是说负债经营有其重要的意义所在,即有利可图。那么企业负债经营的目的也就是企业想要通过负债经营达到的积极

作用。本文认为,企业负债经营的目标是合理地运用企业自有资金,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研究企业负债经营的系统特性、负债效应机制、主体作用机制和状态调控机制,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选择合适的负债规模、负债结构、负债途径、负债方式和负债时机。中小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分析

中小企业是中国企业的中坚力量,数量多,种类繁杂,相对于大企业来讲生命周期短,承担的经营风险大。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创业初期,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但“求快、求大”心理过强,往往会过度负债,盲目扩张,结果,当出现不可预测因素时,因自身实力不够,加上抗风险能力差,造成巨额亏损,从此一蹶不振,甚至破产倒闭。[3]以下内容将对中小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做详细分析。

3.1 债务筹资环节风险

目前,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债务筹资环节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渠道单一,存在无法及时足额筹集所需资金的风险。虽然企业的筹资方式很多,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选用银行作为筹资对象。因为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方面没有支持、中小企业本身的管理和盈利能力不行,市场占有率不高等,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不能按时还款,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减少风险,就加大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财务审查和评估等。这无疑就是对中小企业放贷限制的明确信号。

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财务前景尤其是负债经营的前景甚为担忧,今后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威胁。而对于负债经营的中小企业本身来说压力可想而知将更加巨大,负债经营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

3.2 负债运营环节风险

当债务存续于企业,则为负债经营的过程,债务风险主要受盈利能力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市场各因素的变动会产生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政策风险,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债务金额,如果企业盈利能力不能补偿债务成本,即企业或项目投资报酬率低于债务成本,那么企业就存在无力偿债的风险。运营环节的风险压力最终也将在偿还环节中体现出来,因此企业在运营环节,就应当未雨绸缪,识别这些风险,并尽早采取应对策略,改变潜在的风险压力,在风险暴露之前予以消化。[4]而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存在负债目标不明确,投资盲目性和跟风性,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和市场预期调研,风险意识淡薄,缺乏适度负债理念,缺乏科学的理财机制,负债资金运用没有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忽视企业信用建设,没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债务偿还保障机制。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在负债经营过程中,缺乏资金成本、时间价值和适度负债经营观念。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到资金,往往是企业把资金投资到需要钱的地方,从来没有计算投入与产出效益,没有考虑债务资金成本效益原则,造成浪费债务资金。企业一旦销售收入出现下滑后,企业利润达不到预期目标,流动资产减弱和可变现资产不足,企业资金链一旦出现断裂,企业将陷入无力偿还债务危机。

3.3 债务偿还环节风险

由于上述债务经营循环的开始两个环节风险意识薄弱,当债务到期,各种风险集中爆发,由隐性风险转变为显性压力。此时,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支付债务本息的现金流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债务到期支付能力是企业以现金支付债务的能力。

中小企业最大的弊端就是流动资金不足,一旦企业现金流量不足,不能支付到期债务,则存在违约风险;资产变现能力差,则承担流动性风险;无法再融资或者再融资成本高,则承担再融资风险。三种风险的综合效应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如果现金流量不充足,那么债务到期,企业无力支付就只能承受违约风险和信用风险了。所以现金流量大小决定债务风险存在与否。现在的中小企业因为成本问题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的远瞻性低,因此在债务偿还阶段负债经营的风险逐步递增。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无有效措施脱离困境,面临倒闭,破产清算。这也是近年来由于负债经营而倒闭的中小企业的重要诱因。

3.4 负债长短期结构不合理风险

部分企业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没有兼顾偿债风险与资金成本的大小,长短期债务与资产不匹配,短贷长投,短期贷款规模不断上升。一旦投资失误,或即使是再高回报的投资项目,由于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也只能“望洋兴叹”,最后被迫破产清盘。[5] 3.5 多元化战略风险

在经济腾飞时,不少企业无视自身的承受能力,无限制地、盲目地进行多元化扩张。随着企业产品线宽度、长度、深度的增长,其有限的资源变得相当紧张,迫使加大举债资金补给,这就势必加剧到期偿债风险,结果削弱了企业原有核心竞争力。多元化经营往往意味着原有经营的产业要受到削弱。这种削弱不仅是资金方面的,管理层注意力的分散也是一个方面,它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严重的。然而,原有产业却是多元化经营的基础,新产业在初期需要原产业的支持,若原产业受到迅速的削弱,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将面临危机。实施多元化战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效率下降。防范中小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对策

4.1把握负债经营的机会

负债经营机会指有利于企业的一系列负债环境和时机。企业能否及时抓住这个机会不仅关系到负债带来的效益,关系到负债风险,甚至影响着企业的生存。这个机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选择负债经营机会的过程就是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只能适应环境而无力左右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寻求并抓住有利的负债经营机会,降低负债经营风险。同时,机会的选择还应与企业的内部条件结合起来考虑。具体而言,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与企业经济活动周期和财务状况相匹配。当企业产品销售下降资金紧张时,应筹足资金以备需要;二是与资本结构相匹配。如果长期负债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过大,企业偿债能

力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就会削弱。因此当负债比率过高时企业应尽量采取股权融资方式,以减少负债经营风险。

4.2 优化负债组合

(1)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

长期资金指需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长期资金是保证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长期资金因其占用期间长,在资金占用期间企业利润率、资金市场的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及利率变动等风险,其筹资风险程度高。短期资金指需用期限在一年内的资金。企业由于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周转的暂时短缺,往往需要筹集一些短期资金。短期资金在企业资金中的比例不能过大,否则会使企业在短期内承担过大的偿还债务的压力,容易造成企业经营活动的波动,增加破产风险。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构成企业全部资金的期限结构,合理安排企业的期限结构有利于实现企业资金的最佳配置和筹资组合,降低筹资风险,企业要根据项目情况选择恰当的资金组合,合理搭配资金,降低财务风险。(2)直接负债和间接负债

两者之间的选择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发育和金融体制有密切关系。直接负债指企业不经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与资金供应者协商或发行股票、债券等办法筹集的资金。直接负债可以利用的方式较多,范围广阔,有利于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但是直接负债的手续较为复杂,准备的时间较长费用较高,因而采用这一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间接负债指企业借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在间接负债方式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着中介作用。间接负债的手续和过程较为简单,负债效率较高,费用较低,风险水平较低。但间接负债也存在范围较窄、渠道、方式比较单一等弊端。企业应在权衡两者之间的利弊情况下决定其筹资规模,避免引发财务风险。

4.3 控制负债经营规模

首先,企业的负债规模取决于所有者与债权人的认同程度。负债规模通常是用资产负债率指标来表示的,其计算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6

×100%,资产负债率的大小与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直接相关。一般来讲,在正杠杆率的情况下,企业举债越多,利润越大,资本利润率越高。这种结构对所有者来讲是理想的,因为企业用别人的钱经营,而增加了所有者的权益,但对债权人来讲,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债权人承担的贷款风险就越大,因此要设法收回自己的贷款,使贷款风险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利于企业争取贷款,而且有可能使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影响企业经营安全。因此负债规模是受到限制的,这要取决于所有者与债权人的认同程度。对于一般企业,普遍认为资产负债率30%为安全,40%较合适,突破50%,资金周转将出现困难,债权人也将考虑不再增加贷款。[6]

其次,还必须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用偿债能力指标表示,常用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有:①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周转资金越充裕,支付能力越强。流动比率是测定企业偿债能力的代表性指标,世界公认的标准为2∶1.②速动比率,即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标准为1∶1.③应收账款周转率。一般来讲,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周转速度越快,说明资金流动性好,质量高,同时账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小。④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也是以高为好,表明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全部流动资金的质量,降低呆滞存货的损失。[6]

另外,预计负债比率的高低还应考虑以下一些情况:①销售收入的情况。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高的企业,其负债比例可以高些。②经济周期波动情况。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多数企业应该尽可能压缩负债甚至采用“零负债”策略;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可以适当增加负债,迅速发展。③行业竞争情况。商品流通企业因主要是为了增加存货而筹资,而存货的周转期较短、变现能力强,所以其负债水平可以相对高些;而对于那些需要大量科研费用、产品试制周期特别长的企业,如果过多地利用债务资金显然是不适当的。④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情况,如果某种产品处于其市场寿命周期中的成长期,且预计投资收益好,应适当提高负债比率,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益,以尽快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该产品处于其市场寿命周期中的衰退期,销售量急剧下降,此时,无论产品的预计投资收益如何,都应减少负债,缩减生产经营规模,防止经营风险和 7

财务风险的发生。

4.4 选好负债方式

负债方式指企业为筹措资金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形式,包括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租赁以及商业信用等。方式不同其财务风险也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应充分考虑其各自的优缺点,避免由于各种方式选择不当引发财务风险。目前,负债渠道日渐增多,企业可供选择的负债方式也日益多元化,企业应在负债渠道既定的情况下采用最合理的方法筹措资金。(1)向银行借款

这仍然是企业负债的主渠道。但由于银行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主战场,银行贷款既受资金投资的限制,又受贷款额度的制约,双向钳制,所以贷款难度较大。

(2)向资金市场拆借

它是通过金融机构组织,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那些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这种负债渠道得到的资金,一般使用时间不长而且资金成本较高。[7](3)发行企业债券

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为企业的兴衰存亡而共同奋斗,但能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向社会公开筹资,虽然可以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但是资金成本高,而且资金来源于千家万户,债券到期一定要按期偿还,稍有不慎,会带来很大风险。

(4)稳妥的使用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服务和预付货款或业务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它是当今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筹集融资方式,不仅成本低,而且十分灵活,在交易活动中,它可以背书转让;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它是解开债务三角的最佳选择。但使用商业信用,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良好的商业道德,即商业信誉好,才能稳妥地为我所用。否则,最好的办法,对商誉太差的人来说也是一纸空文。[8] 由以上几种筹资方式可以看出:这几种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选择筹资方式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考虑到资金成本,又

要考虑到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企业借入资金的使用期限长,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所以企业对不同期限的借入资金要搭配合理,以保持每年还款相对均衡,避免还款过于集中。另外,商业信用是一种不用成本或成本很低的一种筹资方式,如果能有效发挥这部分资金的作用,就会比向银行借款好一些。当企业需要的资金比较大,或者企业有好的项目、业务扩大等时需要大量资金,这时就应该选择向银行借款。这种方式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不必公开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杠杆效应。

4.5 防止由利率变动带来的负债经营风险

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负债经营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据此做出相应的负债经营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应尽量少负债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的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负债,不得不负债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负债经营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降低负债利息率。这个就需要在经营过程中看清资金市场,再对企业资金进行调整。[9]

4.6 加强负债经营管理

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从各种渠道筹集负债资金后,应树立正确的负债经营观,必须有资金成本观念、时间价值观念、风险观念、适度举债观念,应该加强负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因此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应尽量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加速资金周转。本文建议做到以下三点:(1)科学合理预测最低资金需要量

企业在负债时,必须以投资和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要量为基础,即要科学合理地测定投资项目所需资金的最低需要量,又尽可能从企业内部挖掘自有资金的潜力,预防造成闲置资金的损失,防止举债不当造成资金浪费。(2)严格权衡负债效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有效降低综合资金成本率 企业在筹资时,必须把综合资金成本率的高低作为选择筹资方案的标准,在考虑风险因素的情况下,把负债经营落实在资金成本低、风险小的筹资方案。

要考虑企业发展的前景、收益的稳定性、同行业的竞争情况和企业的资本结构等情况,在利用财务杠杆时所产生的效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之间进行权衡。(3)强化负债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负债资金的利用效率

负债资金要用到收益最大的项目上去,在供、产、销等方面都应缩短资金周转时间,减少库存产品和在库产品的积压,加快资金的周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样才能达到负债经营的真正目的。企业要合理安排、恰当调度资金,保证及时足额偿还债务。企业要合理搭配负债结构和负债期限,应以中长期债务为主,短期债务为辅,避免还款期过分集中和还债高峰的出现。还款方式的选择也应注意,同一笔资金若采用不同的还款方式,会有不同的利息支出。还款方式恰当,会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效益。同时应尽量及时、足额地偿还债务,以减少不必要的利息支出和罚款损失。

4.7 强化中小企业信用建设防范信誉危机

中小企业往往忽视信用建设,对偿债问题采取拖拉态度,即使企业有足够的现金,也不主动偿债,以至企业信誉出现危机,造成企业一旦出现财务危机,很难再进行负债经营如获得银行贷款。因此中小企业在负债经营中应严守信用,信用是企业举债的前提,信用的丧失必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无立足之地。

4.8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抵御机制于一体的管理体系

企业应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因为过度负债不仅会让企业背上沉重的利息包袱,而且一旦再生产过程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不能按时偿债,企业将面临丧失信誉、负责赔偿的风险,甚至导致破产。企业生存是第一位,利润是第二位,企业应排除一切不利于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不能为追求利润而冒生存受威胁的风险。因此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来控制风险,应努力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增加流动资产的比重,既加速企业资产周转,又保证债务能够按时偿还;应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消除无效资产,为合理等集资金提供正确的依据,保证企业债务能够如数偿还。企业应完善财务规章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企业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抵御机制于一体的管理体系,它主要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运用科学财务分析理论方法,对企

业负债经营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定期通过报表形式揭示企业负债结构、流动性等数据反馈企业管理者,以提高负债资金的管理效果,减少财务风险。企业对风险信号如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等,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对待财务风险通常是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企业在负债经营过程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如企业投入固定资产,技术改造等应采取提取税前风险补偿金,加速折旧补偿等办法;短期经营性负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提取削价准备金,产品开发基金,坏账准备金等;企业资金不足,存货过多就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在产品,积极销售产成品,降低原材料库存;应收账款过大,就应成立专班,催收欠款;长期投资不合理,就应检查合同和协议,及时进行调整,收回投投资;固定资产闲置过多,短期内不能发挥运用,就应积极处理,变死物为活钱。[10] 结论

中小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得投入,在企业自有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举债投入势在必行。首先,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优势以抵消高负债带来的额外风险,便于企业在负债管理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负债的效益作用,并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其次,还要在正确了解企业负债经营过程中风险产生的原因及种类的情况下,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使企业降低负债风险,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必须摒弃“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运用负债经营机制,必须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树立风险意识,准确把握负债经营的度,[11]控制好负债规模和结构,强化债务资金管理与合理调配,重用企业信用建设,保证及时足额偿还债务,就能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能发挥负债经营优势,使负债经营不仅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而且能获得财务杠杆效益和减税收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乐.企业负债经营的状态辨识与转移策略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M].2000(03)[2]王棣华.试论企业负债经营及其风险控制.税收与企业[J].2005,(12):52-62 11

[3]李冠军.中小企业负债经营分析.中国农业会计[J].2008,(03):22-23 [4]宫兆辉.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与防范.辽宁财专学报.2002(05)[5]何惠川.浅析企业负债经营与风险防范机制.经济研究导刊[J].2009(06)[6]肖宏泽.中小企业负债经营的问题探讨.经济探索[J].2009(01)

[7]陈菲菲.中小企业负债经营的利弊及改进建议论析.经济研究导刊[J].2008,(12):37-38

[8] 张慧.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防范.经营与管理.2007(01)

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分析 篇6

关键词:工业企业;负债经营;风险防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化,在多重压力之下,企业纷纷选择负债经营的方式。据资料显示,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部分都在70%以上,普遍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而根据国际惯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左右较为合理。虽然这种经营方式可以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其风险也随之而来,加之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冲击,尤其是负债比例很高的工业企业。这时我们不禁要仔细考虑,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国负债经营的工业企业应该怎样化解由此产生的风险,从而更好地促使经济的蓬勃发展。

一、负债经营的含义

从财务分析的角度,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经济责任。但从内涵上分析,负债经营也称举债经营,是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租赁和商业信用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的经营方式,因此只有通过借入方式取得的债务资金才构成负债经营的内涵。本文分析的负债经营的工业企业不仅包括短期负债,而且还包括了西方国家排除在外的长期负债。

二、负债经营的优点

1.财务杠杆作用

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换句话说,由于财务杠杆的存在致使企业不论营业利润有多少,债务利息、融资租赁的租金和优先股的股利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股东权益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额。显而易见,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当然,财务杠杆不一定都会起到正效应,如果企业的资金收益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时,财务杠杆就会起负效应。

2.负债经营可以带来税盾效应

众所周知,负债经营就会产生利息,而利息的扣除是在企业所得税前,因此利息的存在降低了应税所得额,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工业企业的大量企业所得税款。这表明企业实际承担的利息低于企业筹集资金的成本,也就是说企业承担的资金成本经过加权之后有效的降低,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价值。

3.负债经营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

工业企业生产所需的资金可以通过两个渠道获得,一个是权益融资,另外一个是债务融资。相比权益融资而言,比如股票融资。工业企业要获得上市融资的资格,需要经过多重的关卡,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批准,而且股权融资之后,企业应该回馈给投资人回报,而这种回报一般以现金分红或者股票分红为主,重要的是,这样的分红却是在扣除企业所得税后进行的,这可以认为企业的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高于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因此,企业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增加债务资本的比例,从而可以在税前扣除利息,降低企业实际承担的资金成本。

4.负债经营可以稳固企业控制权

相比于负债融资,权益融资势必会分散股权,增加新的股东相当于减少原有股东的控制力,因此采用权益融资对于企业的控制权也是一种威胁。而采用债务融资进行负债经营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股东的控制力也不会受到威胁,有利于对企业进行更好的控制。

三、防范负债经营的风险建议

1.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破产的概率也越高。工业企业进行举债时,不能盲目的为了增加税盾效应或者是增加控制力等单一的目的而进行债务融资,而是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长期战略,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是否有必要进行举债,而且要确定合理的债务比例。资产负债率一般控制在50%即可,过高的话经营风险也高。过低的话,发挥不出债务经营的优点。再者,债务比例的高低也会被投资人当做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不论从外部吸引投资的角度,还是从内部控制风险的角度,都应该确定一个适合工业企业自己的合理资产负债率。

2.采取适当的筹资策略

企业进行筹资时,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资本分析,而且还要充分估计自己的还款实力,因为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企业有按时还款的法定义务。首先企业应该合理安排还款的计划,明确什么时间应该用哪一部分资金进行还款。工业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大,进行融资时的规模也非常大,对于企业来说要把握风险,重大的资金项目一定要先前制定合理的计划;其次,进行筹资时,先要考虑筹资的成本,筹资过后的企业盈利能力如何,能否按时归还借款;最后,企业应该及时总结,发现之前筹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债务融资的方式哪一种更适合自己的企业等等。只有在不断总结和深入的分析基础上才能降低还款压力,降低工业企业的经营风险。

3.设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当前企业的发展趋向于一体化战略,工业企业也不例外。很多工业企业合并了上下游的企业进行整合,但是此时的风险也在伴随着发展。大家都明白资金的运动是一个往复的过程,工业企业的流程复杂,而且资金的周转缓慢,此时解决资金短缺的措施就是向银行贷款或者发行企业债券。但是笔者建议,虽然整合产业链有利于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但是最好整合的企业相关度稍微大一点,或者是冷门行业与热门行业的整合。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一条产业链的整合,必然会带来这样的风险: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比如设备短路等等,都会导致下游受损,那么资金链也会断裂,企业的整个运营都会笼罩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中。如果是多行业的整合,即使某一环节出问题,各行业之间还可以互相补救,资金的供应也不会中断,因此,建议工业企业应该横向发展,跨行业整合,齐头并进。

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负债经营的风险最终会由资金链的断裂、资金短缺表现出来。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可以降低负债经营的风险。首先,工业企业应该加速资金流转。当前我国的企业应收账款比例偏高,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催还政策和制度,参与保理公司开展的保理业务,将应收账款交给保理公司管理,一方面节省自身的经历和成本,另一方面在保理公司的专业办公的效率下,也能够尽快回收应收账款。其次,应该建立信用制度,以折扣的方式尽快收回货款。最后,尽量拖延付款时间。应付账款已经属于其他企业,但是使用权还在我们手上,此时应该尽量获得更多的使用时间,让钱生钱,获得更多的使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5.具备强烈的风险意识

防范风险的首要措施应该是企业上下应该具备防范风险的意识,只有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意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的运用,企业只有生存下来,才能更好的发展和获取利润。工业企业应该定期开展风险防范大会,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可以结合企业中具体的工作活动或者经济活动举例分析,这样更容易让员工理解。此外,公司的管理层也应该熟练掌握风险判断技术,应该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并且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设定风险的上下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此外,网络的应用应该被纳入风险防范措施之列,

参考文献:

[1]吴中学:浅谈企业负债经营[J]. 商场现代化,2008,(13).

[2]吉力茹:浅析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J].商业经济,2009,(02).

[3]孙刚:论企业负债经营的资本结构及其优越性[J].管理观察,2009,(03).

[4]刘新成:试论企业负债经营及其风险规避[J].商场现代化,2009,(03).

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分析 篇7

电子商务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 从《电子商务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等相关法律的制订和修订来看, 电商征税已是大势所趋, 电商税收的征管也正逐步加强。2013年4月1日, 国家税务总局实行《网络发票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0号) 为电商征税进一步提供了法律技术上的支持, 电商企业涉税风险越来越不容忽视。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近年来加速发展, 涉农网站数以万计, 《阿里电子商务农产品白皮书 (2014) 》中显示, 至2014年, 阿里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为76.21万, 完成农产品销售达483.02亿元。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部署 “三农”工作重点时, 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也作为重点工程, 鼓励传统农产品流通企业创新转型, 探索多种产销衔接流通格局, 农产品电商企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高峰, 加强农产品电商企业新业态税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农产品电商企业经营模式与涉税分析

农产品产业链上游涉及种植、饲养, 中游涉及加工、流通, 下游涉及配送、消费等多个环节, 农产品电商企业从纯电商模式到线上线下相结合, 从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到自建电商平台, 从最基本的B2C、B2B模式, 发展衍生出农场直供F2C、消费者定制C2B、订单农业C2F、O2O和社区支持农业CSA等多种模式, 经营形式复杂多变, 经营产品种类众多, 涉税分析难点、痛点较多。为厘清不同经营模式下农产品电商企业应履行的纳税义务与涉税风险, 本文从方便税务分析的角度进行综合分类:

(一) 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农产品电商企业

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农产品B2C、B2B等业务, 向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支付会员费、广告费等推广与服务费用, 主要涉及的税种包括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此类企业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纯流通电商经营模式, 即不种植、不饲养任何产品, 所卖农产品从农民、农场、农业合作社、加工厂或其他品牌商处收购;另一类是自有农场直销电商经营模式, 企业承包农场种植瓜果蔬菜、饲养鸡鸭牛羊等, 然后通过初加工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当然根据销售需要, 也可能会收购其他基地或品牌农产品, 此类电商企业从纳税主体来看, 自身又是农产品生产者, 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营农产品免征增值税。

(二) 平台型农产品电商企业

企业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通过各层级会员管理, 为客户提供农产品发布、信息服务、质量检验、网上交易、电子结算、物流运输等全程电子商务服务, 部分平台企业还提供融资担保等类金融服务, 一般不直接参与销售农产品。此类企业为会员提供的平台服务和第三方支付业务属于营改增后《应税服务范围注释》 (财税〔2013〕106号) 中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流程管理服务”, 与提供的广告服务、物流辅助服务等同属现代服务业, 增值税税率为6% 或征收率3%。根据《关于影视等出口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5〕118号)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88号关于《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退 (免) 税管理办法》的补充公告相关规定, 向境外单位提供的业务流程管理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政策。根据《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 (财综[2013]88号) 文件规定, 提供的广告代理和广告的发布、播映、宣传、展示等广告服务还应当据3% 的费率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类金融服务目前仍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

(三) 综合型农产品电商企业

企业自建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销售自产或外购的农产品, 并为其他客户提供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此类企业经营范围涵盖了前两类企业, 农产品销售业务与电子商务服务等业务应当分开核算, 适用于不同税率或税收优惠政策。

三、农产品电商企业税务风险点识别与防范

农产品税收优惠政策繁多, 有的涉及纳税主体、有的涉及农产品品种, 不同的纳税主体销售不同的农产品所承担的纳税义务和享有的税收优惠有很大区别, 农产品电商企业在创立和经营过程中需根据相关税收政策, 事先合理规划, 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减少纳税风险。

(一) 农产品电商经营者个人或企业身份选择

2010年起实施的《网络交易暂行管理办法》及2014年3月15日实施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都规定了个人网店需实名登记, 并且具备工商登记条件的需办理工商登记。2015年1月5日,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 (征求意见稿) 》, 国家将施行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 并在第十九条中明确“从事网络交易的纳税人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开税务登记的登载信息或者电子链接标识”, 在第三十三条中强调“网络交易平台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电子商务交易者的登记注册信息”。 2015年5月6日, 国务院法制办通报, 由商务部起草的《无店铺零售业经营管理办法 (试行) (征求意见稿) 》开始征求意见。意见稿指出:“无店铺零售经营者通过相关服务者从事销售活动, 应当提交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授权经营证明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证照信息。”这也使得营业执照成为电商平台开店的门槛。因此, 今后无论个人或企业电商, 征收征管都将越来越规范。但是, 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合伙企业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而公司制企业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相关税收征管管理规定和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全一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农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国税发〔2004〕39号) 文件规定: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取得的所得、农民取得的农业特产所得、农民销售自产农产品的所得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 农产品电商企业特定纳税主体形式选择

我国的增值税纳税人有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分, 两种纳税人税务处理方式有很大不同, 对税负有一定影响。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农产品等适用增值税简易计征办法, 征收率为3%, 财税〔2014〕71号规定, 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 对月销售额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免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农产品适用13% 的增值税税率, 购进农产品进项税的抵扣目前可能存在三种情况:一是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凭票抵扣;二是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第 (三) 项规定, 如果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的, 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乘以13% 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抵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2〕75号) 第三条此处所称的“销售发票”进行了明确, 仅指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农产品, 依照3% 征收率按简易办法计算缴纳增值税而自行开具或委托税务机关代开的普通发票。批发、零售纳税人享受免税政策后开具的普通发票, 不得作为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凭证。另外, 向农业生产者个人或非经营单位收购免税农产品时开具的收购发票一般也不得跨地区使用;三是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在部分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的通知》 (财税〔2012〕38号) 和《关于扩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的通知》 (财税〔2013〕57号) , 在部分行业开展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 除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销售液体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行业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可结合当地特点, 选择部分行业开展核定扣除试点工作。实施核定扣除办法后, 不再凭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增值税, 扣除率也由13% 修改为纳税人再销售时货物的适用税率, 核定扣除的核心方法是投入产出法和成本法, 即计算出销售产品所包含的进项税额来扣除。

(三) 农产品电商企业特定经营主体形式选择

依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 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农业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农业生产者, 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8〕第081号) 规定,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 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号) 明确, “公司+农户”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生产企业, 可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另外, 符合规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 无论采取查账征收还是核定征收方式, 均可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 也可依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此外, 享有税收优惠的特殊主体还包括:大学生、下岗职工、残疾人、退伍军人、社区服务机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等。

(四) 农产品电商企业销售类目选择

1. 免征增值税农产品。农产品增值税一般适用13% 低税率, 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此处所称的农产品, 是指初级农产品, 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9〕9号) 对减免的“农产品”进一步进行了明确:农产品, 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生产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初级产品, 具体征税范围暂继续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通知》 (财税字〔1995〕52号) 及相关规定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免增值税政策中也指的是此初级农产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1]137号) 和《关于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2]75号) 先后对从事蔬菜、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批发、零售的纳税人, 免征流通环节增值税, 享受免征增值税的蔬菜主要品种, 参照《蔬菜主要品种目录》执行, 经挑选、清洗、切分、晾晒、包装、脱水、冷藏和冷冻等工序加工的蔬菜享受税收优惠, 蔬菜罐头不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从目前农产品电商企业销售类目来看, 产品附价值高、 电子商务切入难度小的干果、茶叶、食用油、高端水果、牛奶等所占比例较大, 以茶叶和牛奶为例, 各种毛茶 (如红毛茶、绿毛茶、乌毛茶、白毛茶、黑毛茶等) 、鲜奶、灭菌乳是初级产品, 适用低税率或免税, 但精制茶、掺兑各种药物的茶、茶饮料、调制乳不属于初级农业产品, 应按照17% 税率征收增值税。

2. 减、免征所得税农产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 对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 免征企业所得税: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林产品的采集;灌溉、农产品初加工;远洋捕捞。对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 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 (试行) 的通知》 (财税[2008]149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农产品初加工有关范围的补充通知》 (财税[2011]26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8号) 将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划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3大类, 列举了粮食初加工等30多项农产品初加工类别, 涉及若干个产品200多道工艺流程, 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产品初加工业。

农产品电商企业应当对其销售的农产品类目进行正确界定, 对征、减、免不同类目的农产品分别开具票据、分开进行会计核算、分项填列纳税申报表, 防范征、减、免税界限划分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绮, 余学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税收体制改革探析[J].统计与决策, 2006 (03) .

企业如何防范经营风险 篇8

关键词:企业,经营风险,成因,防范,控制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 认识理解不准确, 执行不力

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不完全了解内部控制, 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准确, 不完整, 有几种倾向:一是认为内部控制的建立是整章建制, 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归集, 忽略了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控制机制;二是认为内部控制是稽核、审计或管理层的事, 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重要, 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三是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制约, 对内部控制手段与方式方法没有整体认知。上述认识的不准确, 不完整, 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配合有关部门检查、审计工具, 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控制措施难以落实, 失去了其应有的刚性与严肃性。

(二) 费用支出增加, 亏损加大

一些企业为了搞活经济, 对业务招待费、汽车运输费等没有加以约束控制, 使原本利润不高的企业出现了亏损, 而亏损企业则亏损加大。还有一些企业财产物资管理薄弱, 材料采购和营销体系松散, 存货采购、检验、储存、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 存货的发出没有进行限额审批, 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 多年来的积压、滞销、报废、毁损等和物资不做处理, 致使库存中隐匿了一部分潜亏, 造成企业盈亏不实, 连年亏损。

(三) 对外投资失控, 损失巨大

在许多企业, 对外投资失去控制, 虽有部分投资失败是出于对新入领域不熟悉所致, 但有相当大一部分投资失败完全是由于个别领导决策失当, 投资失去控制;同时坑蒙拐骗等现象也大量存在, 造成了巨额亏损和诉讼纠纷。出现问题时, 这些领导避重就轻, 企业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四) 权力制约失衡, 资产流失严重

表现在业务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行为、决策行为缺乏责任感, 制度约束性差, 出现少数不法人员损公肥私。尤其是一些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业务经办人、财务人员利用内部控制的漏洞受贿、贪污、挪用公款, 或与企业外部不法商人勾结, 使用假发票, 非法侵吞企业资金及其收益, 牟取不正当利益;自发的或非正式的私有化, 在承包名义下实施控制权的转移;在企业组织转型或公司制改造过程中侵吞国有资产。

二、企业防范与控制风险的策略

(一) 加强市场开发选择营销战略

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 必须开展市场调查, 进行市场开发, 走专业化道路, 在市场营销战略选择上下工夫。一是实施寻隙营销战略, 避实就虚, 看准大企业未注意到的细分市场, 在市场的空白点中成功经营, 而获得竞争优势。二是实施营销服务创新战略, 应用新知识、新观念全面提高营销技能, 运用网络营销、重复营销、定制营销、绿色营销等, 加强营销的针对性。三是实施占领市场的特色营销战略, 运用地理区域特色、文化特色、技术特色、目标市场特色等, 形成自己的特色。四是实施避强的营销战略。 (1) 联盟战略, 几个中小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采取联合营销战略, 避免两败俱伤或被大企业吃掉。 (2) 依附式战略, 以一家大企业为龙头, 为他们提供零部件或某一工序的加工, 相互依存, 共同发展。 (3) 转移战略, 进行地域转移、消费群转移或产品转移。

(二) 实施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目标

1、搞好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 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 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 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 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 所以要层层落实, 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2、成本管理。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与经济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从降低成本的目标出发, 需要考虑从哪里购入材料所付出的成本最低, 资金投向那里效益最佳, 采用什么手段管理最佳, 用什么结算方式回收资金最快最好最安全, 这些都需要企业经营者用清醒的头脑进行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

3、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任务要服务于企业战略。首先, 要以最经济的方式, 在国家法律允许的框架内, 筹措生产经营需要的资金。其次, 以最合理的标准运用资金。再次, 以最快的方式收回资金, 最后, 以最佳的比例分配资金, 实施财务监督。

(三) 实施企业战略规避经营风险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制定规避经营风险的切实可行战略。本文提出如下策略:

1、以取得外部规模经济作为战略选择, 走“小而群”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将许多同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区进行, 因而使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随着整个地区产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降低, 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有效地构成了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可见, 通过企业集群化, 既能够促进其彼此之间的合作来节约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 减少生产投入, 提高经济效益, 改变单个中小企业因自身规模原因而处于竞争劣势的不利地位, 又可以利用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的特点, 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区规模经济”, 从而有力地推动企业经营和发展。

2、依托大企业、大公司, 实施“小而专”和“小而配”的协作化经营战略。一方面与大型企业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建立稳定而密切的协作关系, 成为大规模、集中化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途径之一;另一方面, 大型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为其提供零部件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当前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国内大量的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应当摒弃“小而全”和“小而散”的经营模式, 跳出外延式扩张的窠臼, 避免规模不经济, 力争成为与大企业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外围企业, 依托大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 逐步走上以小补大、以专配套和专、精取胜的良性发展道路, 强化主业发展的选择。

3、根据中小企业贴近顾客、贴近市场的有利条件, 采取“小而特”的差异化经营战略。中小企业点多面广、贴近顾客和市场, 可以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特”的原则来选择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进行目标营销, 通过突出特色经营和个性营销, 着力满足批量的特殊用户需求, 以与众不同的服务或产品特点来吸引消费者, 占有那些批量小、个性强、营销微利的市场领域, 从而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国内外消费品贸易中, 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已成为营销方式的主流, 中小企业可以凭借其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和显著的经营特色, 在满足多样化、小批量的市场需求中呈现优势。

(四) 构建起健全、有效的经营风险控制机制

1、建立起经营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一是事前控制, 即在对某一方案进行决策之前, 既需考虑获得的收益, 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经营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的客观分析, 制定出灵活可行的管理措施, 以便保证意外风险发生时能有效地应付。二是事中控制, 即对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利用各种凭证、票据来防范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发生, 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 及时性调整财务活动, 控制偏差并制定出新措施。三是事后控制。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 以经营风险各种资料作为评价、指导未来财务管理行为的依据, 制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

2、建立和完善经营风险预警机制。规避对外投资和资金管理风险最有效途径是建立经营预警系统, 加强经营危机管理, 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 通过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分析, 一旦发现某种异常征兆就着手应变, 以避免或减少损失。

3、实行全员风险管理, 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 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 使管理者、职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 做到权、责、利三位一体。

三、结语

目前世界的经济环境非常的复杂, 国际化的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企业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而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问题, 这不是经济体制的退步, 而是在经济活跃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应该被提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对经营风险做出合理的评估和科学的管理才是大企业利于不败之地的保障。随着科技的发展, 相信会有更为完善的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体制诞生, 企业也会向着更为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宾爱琪.论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J].学术论坛, 2009, 10:120-124.

[2]李明.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价值工程, 2015, 17:40-42.

[3]郝宗涛.浅析企业经营风险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 2008, 07:76-77.

建筑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其防范 篇9

1 建筑企业的风险表现形式

建筑施工企业受其行业特性和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高投入、低利润、高风险的特殊行业。建筑企业的风险涉及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项目风险

(1)业主带来的风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施工企业与项目业主的合作。有的项目业主实力较弱,相应加大了工程项目的风险;有的项目业主虽有一定实力,但信誉较差,在与这样的项目业主合作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2)项目选择带来的风险。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的施工企业无视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在各招标项目中到处撒网;有的施工企业为了中标,竞相压低报价,对项目的成本、利润缺乏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有的企业抱着“只要能中标,利润自然来”的观念,把获利的希望寄托在项目的变更索赔上。

1.2 合同风险

(1)承包合同风险。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不平等条款,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不利地位,甚至掉入合同陷阱。

(2)分包合同风险。随着施工企业经营开发力度的加大,中标项目越来越多,但企业的资源增长速度却无法满足经营开发的需要,这时,施工企业便将一部分工程进行分包。分包工程增多,分包合同纠纷风险也相应增大。

1.3 人员风险

(1)项目经理任用带来的风险。项目经理的管理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效率及成本的高低。

(2)员工管理带来的风险。建筑施工企业能否控制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的随意跳槽行为和生产工人的无序流动,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生产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一个项目合同执行效果的好坏。

1.4 管理风险

(1)施工管理风险。由于工程项目施工规模较大,生产环境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多,容易因管理上顾此失彼而出现生产事故。

(2)资金管理风险。工程项目各种保证金、垫资款能否及时回收,对外融资、内部资金周转渠道是否畅通,都会直接影响该项目的执行效果。

(3)成本管理风险。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而建筑市场竞争大、利润空间小,因此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更为必要。对工、料、费的管理和控制效果,尤其是对占建设工程项目成本60%~70%的材料成本的控制效果,将直接影响一个建筑项目的经营成果。

1.5 涉外风险

(1)经济风险。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建筑企业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大部分国家实行浮动汇率政策,汇率风险成为这些企业首当其冲需要面临的风险;同时各国存在地方保护现象,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也给这些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

(2)政治风险。目前我国参与的国际承包业务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2 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重点

笔者根据多年的国内外施工管理经验认为,当前形势下,加强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应重点放在加强合同风险的控制。

2.1 防范主承包合同风险

承包商在防范主承包合同风险时应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1)在指导思想方面,力争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合同。缔约合同双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授标后商签合同,业主不能随便毁约。承包商有权签订平等互惠的合同条款,这是承包商减少或转移风险应坚持的最基本原则。承包商应尽可能说服业主修订过于苛刻的条件,增加保证承包商权益的条款,使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平衡,尽量减少苛刻的、单方面的约束性条款,以实现签订让利承包商的合同。

(2)在人员配备方面,让精通合同的专业人员参与商签合同。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合同一般都由业主聘请有经验的法律专家和工程咨询顾问起草,其中隐含大量不利于承包商的风险责任条款和业主的反索赔条款。这就要求承包商必须具备既懂工程技术又懂法律、既懂经营管理又懂造价与财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保证承包商在合同谈判中处于一种智力均衡、信息对称的状态,增加其谈判的实力,以及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因此,承包商必须筹建工程合约部门,成立高效的合同谈判班子,而这是降低合同风险,签订有利合同的人才保证。

(3)在策略安排方面,承包商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做到风险的合理分配。承包商对于业主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认真研究,切忌轻易接受业主的免除条款。否则,在合同履行中业主就有可能以所谓法律障碍和合同依据为借口,对承包商的损失拒绝补偿,并应用免除条款推卸责任,而承包商将因此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4)在合同把关方面,合同正式签订前承包商应对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查,审查内容包括:①施工合同是否合法,业主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合同是否需要公证和批准;②合同是否完整无误,包括合同文件是否完备和合同条款是否完备;③合同是否采用了示范文本;④合同双方责任和权益是否失衡,应如何制约;⑤合同实施会带来什么后果,如不能完成而应负的法律责任及补救措施;⑥双方对合同的理解是否一致,发现歧义如何及时进行沟通。

在合同的签订和实施过程中,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口头承诺,少说多定是一个必须养成的工作习惯。双方商讨的结果,作出的决定,或对方的承诺等,只有写入合同或由双方签署文字的意见才算正式确定且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签订前需要认识阅读合同,做到字斟句酌,而企业只有把每一项活动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2.2 防范工程分包合同风险

2.2.1 实施分包策划

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投标前,应对工程的资源进行预配置,使其对中标后的分包量、队伍配置有预安排。在项目中标后,应对分包工程进行分包策划。包括拟分包的项目、工程量、工程队伍、分包目标、分包纠纷、风险预测等。

2.2.2 严格选择分包队伍

选择分包队伍是分包工程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招标投标法》对分包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严格按招标程序选择队伍。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分包方档案库,选择资质合格、信誉好、队伍实力强的分包方作为首选队伍。

2.2.3 结合工程实际,细心签订合同

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所签订的合同是专业分包合同还是劳务分包合同。许多施工企业都有自己的合同范本或格式合同,但采用范本签订合同后,在实际执行中会出现合同漏洞多、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协商补充协议,将会造成后患。因此,合同签订一定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签订前要尽心研读合同范本内容,对其补充完善后再签订合同。建议推行分包方缴纳履约保证金制度。

2.2.4 严格合同执行管理

合同生效后,对合同的管理是合同能否兑现的关键,也是易出现合同纠纷风险的阶段。①成立分包管理组织机构。以项目经理为首,成立分包工程管理小组,人员定岗定职,制定奖、罚制度。②抓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分包合同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比较直观,好落实。质量管理要抓好隐蔽工程、原材料质量、工程外观质量等管理工作,项目施工中设专人全过程旁站控制,让分包方无偷工减料的机会,杜绝质量举报的可能。③抓好工程款控制工作。工程款控制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严格按合同计量条款计量;监督按月支付员工工资,必要时代发其员工工资;及时掌握其对外采购的资金使用情况;清算双方往来账目并完善手续并对双方共用项目费用进行分摊。④协调对内对外关系。对内对外关系的工作,主包方一定要坚持不让分包方独立参与。

2.2.5 抓主包方的廉政建设

主包方必须抓好廉政建设,也就是做好对人的管理。要杜绝口头表态承诺,及时将一些没用的字据收回处理。同时,要坚决抵制分包方的“糖衣炮弹”。

2.2.6 正确看待分包合同纠纷

通过好的分包队伍和进行严格的合同管理,虽然能降低合同纠纷风险,但是仍无法杜绝合同纠纷。因此,施工企业出现合同纠纷或官司是正常的现象,要正确看待。在分包合同管理过程中,主包方应加强照片、声像资料等原始资料收集、整理和保管,一旦出现合同纠纷,以这些资料作为证据,就能做到心里有数,掌握主动权。

3 结语

建筑企业的风险防范不仅需要在合同风险控制上下工夫,而且要在战略上重视,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列出建筑企业最需要关注的经营风险,并提出有效的控制办法。

摘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正确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并实施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是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必要举措。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建筑企业工作经验,重点分析了建筑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并探讨了建筑企业经营风险中最常见的合同管理风险防范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企业,风险,合同管理风险,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虞旭清.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实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浅论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防范 篇10

关键词: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机制

一、企业法律风险概述

企业经营法律风险属于企业风险的范畴, 一般指的是指企业预期与未来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使得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有诸多特性,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发生领域具有广泛性, 发生结果的可预知性以及发生的起因的法定性等。一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法律风险, 不可避免的将会产生经营上的损失, 无论是民事诉讼判决或者裁定、调解, 或者是行政处罚, 都会使得企业受到不可估量的经营损失和良好的商业信誉的损害等。

二、当前企业经营法律风险现状

1、诚信意识薄弱, 社会法律环境有待加强。

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整体法律环境和社会诚信的影响, 而且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法制环境, 很多法律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法律制度不完善, 法律体系不健全, 执法过程存在不公正的现象, 这使得企业很容易在经营活动中遭受损失, 而且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社会诚信意识薄弱, 导致经营活动中违约和欺诈的行为经常出现, 这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企业法律风险。

2、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低。

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往往取决于经营者的水平, 但是很多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淡薄, 子啊经营活动中唯利是图, 甚至不惜违法犯罪, 导致企业不仅会在经济利益上遭受巨大的损失, 很多经营者也会因此面临法律上的制裁。随着我国法治化的推进, 政府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市场竞争力度不断加强, 交易方式也日趋复杂, 作为规范企业行为的准则, 法律对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违反法律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 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越来大。长期以来, 主流的企业管理理念中, 法律工作基本上都没有进入企业的主流活动, 企业法律工作在日益专业化的同时, 也不断地边缘化, 法律工作的价值难以体现。

三、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防范意义

1、构建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现代的企业管理要求把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必须提高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 否则就很难适应现代经济活动发展的要求。它要求企业必须系统地评估其法律风险环境, 并对每一类法律风险和该公司业务可能产生的其他主要风险都制定一套法律风险战略管理并加以执行。把构建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作为一项基本的管理方式, 长期执行, 从而形成战略性、常规性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2、对公司企业的风险可以进行系统性的防范:

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个系统工程, 它是一张严密的法律风险防范网。首先, 从公司“出生”开始到公司“死亡”终止, 整个过程都对公司企业进行全程的法律风险防范, 做到全程监控、时时监控;其次, 构建公司项目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化解的系统风险防范机制, 做到事事监控;再者, 对公司每一项业务的风险系统地进行识别、规避、控制和化解, 做到事事防范;同时, 在人员方面, 不仅公司高层要对法律风险防范有足够的重视和起到示范作用, 还需要对全体员工进行法律风险防范培训, 做到人人防范;并且, 在构建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过程中, 必然对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持续完善和优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机会与挑战的同时, 法律风险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 要切实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 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四、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强化企业风险意识是防范风险的前提。相当部分企业领导人的法律风险意识薄弱, 在决策时过于追求效率和速度, 而往往忽视或者轻视了经营活动中法律风险的存在, 结果往往不但达不到经营者的预期目标, 而且很可能对企业经营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 甚至给企业生产经营和生存问题带来严重危害。当然企业部门纵多, 很多企业的员工所在岗位不同, 从事的工作内容不同, 因此一旦发生法律风险, 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 因此, 要尽可能的避免企业产生法律风险, 必须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员工进行法律风险知识的培训, 只有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决策者和企业的员工建立了良好的法律风险意识, 在有可能使得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尽可能的避免产生法律风险。

企业规范制度是防范企业经营活动中法律风险产生的保障。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参与市场竞争的整体环境要求, 对涉及经营活动法律风险的重要事项, 以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企业经营活动受金融、物价市场影响, 企业指定规章制度, 应根据政策和企业实力的发展情况、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现状, 对企业规范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保证企业规章制度合理合法并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抓住热点难点工作是防范风险的关键。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防范重点, 一是在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 认真分析融资风险和偿付能力;二是重大合同的签订过程中, 应当充分把握质量和市场波动的影响;三是运营管理过程中, 认真履行法定职责, 防止管理瑕疵引发的诉讼和非诉案件。在防范企业法律风险过程中, 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抓住工作重点, 才不会避重就轻, 造成顾此失彼。

强化法务机构履职是防范风险的保证。企业需要建立自身的法律事务服务机构,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拥有优秀的法律服务团队, 为企业法律经营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并且企业需要保证法律工作人员能够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 包括参与重大决策发表法律意见, 重要制度和重大合同的合法性审查, 易发纠纷事件的预告防范和应急处置, 诉讼纠纷的法务人员提前介入等。只有保证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切实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 才能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参考文献

[1]包庆华.企业营销法律风险与防范策略[M].法律出版社, 2008年版;

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分析 篇11

中小企业/会计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

一、中小企业审计特点

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上表达了自己的意见,那么,是谁在看这个审计意见并根据这个审计意见和会计数字来做决策呢?简而言之,谁是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呢?

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监管理权限下放,一些原来需要审计报告的部门不再要求提供审计报告,如年检时的工商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不要再看企业审计报告。有些公司需要取得银行贷款,银行会要求一份审计报告。有些公司需要申报项目,项目主管部门需要审计报告。有的企业申报高新企业认证需要审计报告。

二、审计风险及特征

(一)客观性

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普遍性

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最终审计风险的控制,也就取决于对上述各种风险的控制。

(三)潜在性

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它对审计人员构成某种损失有一个显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异。

(四)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肯定审计风险具有无意性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审计人员才会努力设法避免减少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才有意义。

(五)可控性

意识到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说明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努力而降低其水平的,可以促使研究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

三、中小企业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审计固有风险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由于规模较小,机构设置不完善,财务部门人员不齐全,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没有完整的业务流程,相关业务档案资料保存不完整。有的企业聘请中介机构代理记帐,或者请人代帐,每月在公司的时间非常少,无法对公司业务全面了解。使得财务记录不完整,程序不到位,随意涂改,更有甚者帐报不平。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管理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中小企业的出资方往往是少数几个投资者,甚至只有一个投资者。管理者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财务部门只是记录者,监督控制作用无法发挥。财务记录的数据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随意性。比如企业需要申报项目,收入、利润指标有要求,利润表与往年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无法用正常经营增长来解释。企业为银行贷款,报表上各项目财务比率需要达到银行系统内部的要求,最常见的是把负债转为资本公积以降低资产负债率。这样的报表没有真实性可言,在审计的时候很难定下一个合理,有效地流程,确保审计结果的公允性。

3、实际经营中发生的业务与财务记录不一致。这类企业往往管理者法律意识淡泊,有的是对税法根本不了解。企业有些正常支出很难出具合法的票据,比如,请客吃饭,或是逢年过节送的各项礼品。还有在不正规市场购入原材料、酒店、商店发生消费,这些地方不开发票或者不开发票会让利。有的企业效益不错,不想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些企业就用一些其他发票来代替无票的成本费用,或者虚开成本费用发票,这些行为扰乱了正常的成本费用,有些具有隐蔽性,为审计甄别增加了难度。

(二)会计师事务所原因

1、中小企业审计业务相对简单,审计收费会被压得很低,审计时间也非常紧。在资金和时间的双重压力下,注册会计师要排除各种可能不实的记录,执行合理的审计程序,要规避审计风险又要考虑时间成本,难度可想而知。审计方法选择不恰当,由于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受审计成本限制,不能将审计事项全部查清。因此,在审计方法上一般采用抽样审计,从而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

2、审计一般采取判断抽样,受审计人员经验水平限制,因而可能使审计人员对审计的真实性、完整性作出误判。

3、审计取证可靠性不强证据的可靠性及证明力如何直接影响审计风险

4、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审计人员是审计实施的主体,其专业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审计风险的发生。

四、中小企业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

(一)争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的,可以考虑增加服务项目,展开业务培训,提高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对于聘请中介机构代理记帐或者请人代帐的公司要求记帐人员按规定核算,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十分薄弱,审计风险大,且审计自身又无法有效控制时,可对该单位拒绝发表意见;或待其完整建账后,再开展审计工作。

(二)管理者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随意调节报表的,关注以往年度收入支出,取得相关纳税申报资料,剔除非正常调节利润的凭证,使报表回归真实水平。

(三)对于实际经营中发生的业务与财务记录不一致的,审计之前先与管理者,有关人员非正式聊天。在谈话中了解企业正常业务方向,主要材料,成本费用。对不经常出现的大额材料发票重点检查,不仅查入库单、出库单,还要分析产品构成,看该材料是否构成产品的组成部分。对于大额现金支付的费用要查发票,查该笔业务发生的过程,开票单位有没有经营这项业务的资质和能力。从细节入手查出非正常列支的成本费用。

对于法律意识淡泊和不懂法的企业,平常可作为顾问形式加强税法知识辅导服务,让企业在作出每项重大决策之前先考虑税法,合理规划,最大程度上避免虚开发票情况的发生,从源头降低舞弊发生的风险。

(四)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进行预测、控制和分析。制定控制风险的有效方案,评估审计风险,分析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取得管理者声明书,明确审计责任,让管理者了解不因审计而免除企业自身应承担的责任。

(五)审计人员自身保持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审计质量,注重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召开典型案例分析会,不断总结提高;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如审计抽样技术、内控测试技术、工作底稿编制和审计报告撰写技术等。

参考文献:

[1]顾远谁需要高质量的审计?——基于我国中小企业审计现状的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年09期

[2]陈力生审计风险管理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

[3]陈汉文审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4]克涅科 审计:增信服务与风险(第2版)中信出版社

公路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探析 篇12

1 正确决策,把好项目“准入关”

第一,要对承揽项目的出资人有一个科学的分类。

第一类是政府作为出资人;第二类是国有单位作为出资人;第三类是民营项目,即私人企业、民营开发商等作为出资人。我们尤其要注意第三类建筑项目,应该对其作严格的风险评估,对信誉度、经营业绩、项目本身的利润空间等作准确的预测。施工企业必须把项目内在的经营风险作为取舍项目的先决条件,把好项目的“准入关”。

第二,要建立民主科学的承揽项目的决策机制。

企业决策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公路施工技术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政策知识、合同知识,并能够对各类风险有预见性识别。公路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承揽项目程序,并在投标时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靠性,对资金到位率低、盈利水平低、风险较大的项目应拒接,最大限度地防范承揽项目的决策风险。

第三,要对工程项目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地形、地质、社会环境等作全面分析,充分考虑其对施工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等方面的影响,避免因环境因素产生的风险。

2 科学决策,把好合同风险关

2.1 把好成本关

不论是按定额结算,还是清单报价,项目价格均不得低于成本价,必须坚持有利可盈的原则。投标报价要有底线,杜绝成本风险。

2.2 把好计量支付关

工程款到位的时间和比例是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就目前公路市场而言,公路施工企业垫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但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否则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工程款的支付方式须在合同中约定明确,否则,因资金紧缺造成企业内、外资金周转困难,势必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3 加强防范,把好法律风险关

所谓法律风险是指企业经营中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企业带来潜在或已发生的重大损失。我们必须增强法制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1 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应设立法律顾问,有条件的应设立法律顾问机构。法律顾问机构应该了解并掌握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要有重点地抓好组织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3.2 建立企业法律事务人员参与机制

施工企业应把法律工作的重心从事后补救转移到事前防范,加大法律咨询论证的力度。法律事务人员应根据企业各时期的特点和市场规则,对各项重大经济活动依法论证并提出意见,并参与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及时研究解决相关法律问题。

3.3 加强诉讼管理

公路施工企业应将案件处理与改进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把侧重点转移到防范和控制上来,重视案后的分析与总结,避免错误重复发生。平时要加强证据的收集和管理,督促各项目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同、质量、安全、劳动力、材料管理等资料妥善保管,确保在项目涉讼时有证据支持。

4 加强内部管理,把好项目监控关

4.1 要选好项目负责人

在项目管理的所有因素中,项目负责人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工程项目管理的成败取决于项目负责人的能力和行为。选择好的项目负责人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

4.1.1 看人品

要了解其有无不良行为,为人处事是否讲诚信。

4.1.2 看实力和能力

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洞察项目风险的能力,并能处理项目上各种复杂的情况,独立地承担项目内部管理的责任,力争使投诉为零。

4.1.3 看公关能力

项目是施工企业对外的窗口。项目负责人还必须有相当强的公关能力,有较强的协调社会各方关系的能力,能为项目和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系。

4.2 要选好施工队伍

公路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对施工队伍(或合作人)的考察制度。施工企业在项目中标后部分工程多是采取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形式来完成施工任务,并通过分包实现风险转移,降低风险。在选择分包队伍时应对施工队伍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要求其有与从事的工程项目相应的资质和施工经历。在进行签订合同时要考虑全面、细致,对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都应有相应经济制约手段。同时必须严格执行“先签合同后进场”的原则,并按合同价的一定比例收取履约保证金。特别是劳务分包队伍人员进场前,还必须对健康状况和身份进行检查,并进行面试,避免“先天不足”的人员进场,以免劳务隐患的发生。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合同约定和工程进度结算,按结算和合同分阶段拨款,严禁超结算拨款。项目对分包队伍的管理要和内部队伍同等对待,严禁以包代管,包而不管。

4.3 要认真抓好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4.3.1 把好工程质量关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配合监理单位把好工程质量关,督促项目部在材料进场验收、现场施工管理等方面必须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4.3.2 把好安全关

安全隐患和事故是公路工程施工的大忌。必须按照强制性标准实行标准化管理,安全防范的措施必须强力推行到位。施工企业要为项目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员。施工中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把安全理念、安全教育和安全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参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4.4 把好财务管理关

工程资金必须集中开户,统一管理。项目的成本开支要严格依据成本计划,按比例、按进度投放。资金投放后,企业还要实施有效跟踪,监督资金去向。

4.5 建立项目监督管理机制

对项目的管理和监控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科学地建立项目管理机制。施工企业应成立由质量、技术、安全、财务等部门参与的项目管理机构,对各项目部进行有效监管。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综合监督管理,尤其侧重于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和对项目负责人及施工队的综合考核,并建立项目负责人个人档案和施工队伍诚信档案,这样不但能对项目起到监控作用,而且对掌握项目负责人及施工队伍的状况,优胜劣汰,净化承包队伍,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赫宗涛.浅析企业经营风险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2008(7):76-77.

上一篇:文化投射下一篇:全麻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