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2024-08-01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共12篇)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篇1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优势及风险

(一) 负债经营的优势

1、弥补资金短缺,缓解资金紧张

随着生产规模或业务的扩展,资金的需要量也在增加。在产品销路好但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从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就能缓解资金紧张,扩大生产经营范围,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2、获得财务杠杆效用

所谓财务杠杆作用是指负债筹资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将使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

3、有效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负债筹资的利息支出是税前支付,这使企业能减少交纳的所得税。在资金总额一定时,一定比例的负债经营能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使企业更快地扩大经营规模。

(二) 负债经营的风险

1、经营风险

企业无论是否负债经营,都面临着经营风险。所谓的经营风险是企业因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产品的需求、产品售价、产品成本、固定成本的比重等。判别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用经营杠杆系数这一指标进行衡量。企业可通过增加销售额、降低产品单位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经营杠杆率下降,以降低经营风险。

2、财务风险

企业在期望投资收益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若提高企业借入资金比率,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愈高;反之,在期望投资收益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借入资金比率越大,自有资金的收益率就越低。由于企业期望投资率不能完全实现,所以负债越多,风险越大。如果企业全部自有资金或自有资金比重过大,虽然财务风险小,但因成本高,而且无法享受借入资金免税待遇,又会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因此,测量财务风险的大小,控制负债比重对企业至关重要。

3.“财务杠杆效应”对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及无力偿付风险

如前所述“财务杠杆效应”能有效地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但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杠杆效应同样可能带来权益资本收益的大幅度下滑。当企业资产利润率低于同期债务利率,负债经营就会带来财务杠杆负效应。在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潮,或者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固定大额的利息负担,使企业快速陷于亏损,不仅权益资本收益大幅下滑,甚至出现负收益,如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其结果不仅导致企业资金紧张,而且影响企业信誉,严重的还可能迫使企业破产清算。这是负债经营潜在的重大风险。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优化及战略措施

(一) 负债经营的优化

企业负债经营,不仅要考虑到创利能力,而且还要清醒地知道偿债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些相关制度,运用考核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来分析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为了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建立偿债基金,可以使风险较大的负债偿还得到保障,尽量避免财务风险。

2、正确运用财务杠杆原理,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正确运用财务杠杆的关键在于合理的确定负债规模,合理的资金结构比例的确定,可以大大减少债务风险。

3、运用流动比率等对偿债能力的分析考核指标,分析预测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使企业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负债生产经营将给企业带来的是负债的风险,还是丰厚的利润,从而为合理筹资提供切合实际的依据。

(二) 负债经营的战略措施

1、确定适度负债经营规模

(1)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资金成本率。企业确定适度负债经营始终是要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的。企业只有在资产收益率高于资金成本率的情况下,才能赢利,负债经营才能发挥效益,进而有可能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只有当负债资金成本率<=总资产收益率时,企业负债融资产生的收益才会大于负债融资的成本支出,负债经营的规模是适度的。

(2)企业资产负债率保持适度水平。企业负债规模是用资产负债率指标表示的,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对于一般企业来讲,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经营风险比较高的企业,为减少财务风险应选择比较低的资产负债率;经营风险比较低的企业,为增加股东收益应选择比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3)企业偿债能力指标标准。企业偿债能力也是把握适度负债经营规模的标准。①流动比率,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周转资金越充裕,支付能力越强。世界公认的标准为2:1。②速动比率,一般标准为1:1。③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周转速度越快,说明资金流动性越好,质量越高,同时坏帐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越小。④存货周转率也是以高为好,表明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全部流动资金的质量,降低呆滞存货的损失。

2、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1)强企业经营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企业面对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实行负债经营是不可避免的,也必须独立承担负债所带来的风险。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失败。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并且有效应付风险。

(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

(3)从实际出发,合理制定负债财务计划。根据企业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如果举债不当,经营不善,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则会影响企业信誉,严重的会因无法偿债而被迫破产。

3、合理选择筹资方式,谨慎进行筹资安排

(1)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企业应选择以下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首先,企业筹资方式应选择内部积累,这种方式筹资难度小、风险小、保密性好,它能为企业保留更多的借款能力。其次,如果企业从外部筹资,应首选发行股票,因为普通股票发行成本低于债务发行成本。再次,向银行借款,把还本付息的财务压力降到最低限度。

(2)充分考虑利率及汇率变动的风险。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尽量少筹资。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随着经济日益走向国际化,外汇借款也越来越普遍,汇率的变动也是负债经营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4、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公司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要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资本结构并尽量贴近最佳资本结构,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三、结论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一种策略和手段,负债生产经营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性生产经营。要搞好负债生产经营,必须注重加强和改进财务工作和分析,学会运用商品经济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律,增强风险意识。正确地理解负债生产经营,才能使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使企业拓宽经营之路,从而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企业负债经营是企业迅速发展必经之路,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使企业承担着较高的风险。本文分析了企业负债经营优势,论述了企业负债经营风险,以及怎样有效控制。从而给企业适度负债经营提供参考,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化风险为利益,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负债经营,财务风险,财务杠杆,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胡玉玲.控制负债经营的对策[J].特区财会.2003:15-18

[2]、沈蔚莉.谈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对策[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13

[3]、田爱国.企业负债经营探讨[J].科学之友.2005:45-62

[4]、谢秀琴.浅析企业负债经营[J].黑龙江财会.2003.(03):46

[5]、王静思.企业负债经营及财务杠杆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4.(09):17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篇2

专业论文

浅谈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

浅谈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

【摘要】企业可通过负债经营来获取财务杠杆利益,但与此同时要付出一定代价,就是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风险。适当的负债经营是有益的,然而如果对负债规模、期限、还款方式等选择不合理,或对债务资金使用欠妥,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要做到合理负债以兴利除弊,就必须强化负债风险的管理,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负债经营方式,负债数额要适度,负债比率要合理,制定负债财务计划要考虑实际经营状况和利率走势,这些都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关键问题。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要采取一定措施防范负债经营风险,在负债经营时既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又要选择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负债经营方式。本文研究了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具体措施,指出: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资金管理,保持资产的高度流动性;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审计机制。

【关键词】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风险 防范 策略

负债经营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筹资方式,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取得资金,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以维系企业的正常运营,或用以扩大经营规模,开创新产品、新事业等。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使企业迅速筹集到所需资金,降低经营成本,减少税费,同时也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债务危机。企业的负债经营风险,不仅指过度负债,还包括因负债经营而导致的企业再筹资困难、资金的周转和使用受到影响,和增加融资代理成本的风险,以及可能会引起股票价格下跌的风险。过度的负债经营甚至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将企业推向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要采取一定措施防范负债经营风险。

一、负债经营应把握的原则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负债经营方式。

我国企业的负债能力只能根据其自身情况及融资环境加以判断,而内因即自身情况往往是发生某种变化的根本原因。企业一旦确定应采取负债经营的举措,然后才确定举债额度,力争合理地掌握负债比例。企业在负债筹资时,既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又要选择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负债经营方式。

1.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向银行借贷既受资金投资的限制又受贷款额度的制约,其难度比较大。如果遇到国家实施信用紧缩政策,借债大户首当其冲地要受到调控,可见,向银行借贷隐含着较大风险。

2.向资金市场拆借

市场上的金融机构组织,通过资金市场将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在此背景下,企业急用资金时可以向资金市场拆借,但是通过这种渠道所获资金,一般使用时间不会太长,而且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3.发行债券

企业发行债券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其优点是可以使全体职工结为利益共同体,齐心合力为企业的兴旺而共同奋斗,其缺点是能够筹集的资金较为有限。还有一种方式是向社会公开集资,其优点是能够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其缺点是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且债券一到期就得按期偿还,一不小心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

4.使用商业信用

使用商业信用在发达国家被普遍采用,其优点是成本低且方便灵活。在交易活动中,它可以背书转让;而在资金紧张,可以到银行贴现。其缺点是急需现款时要严格遵守既定的经济法规,还必须养成良好的商业道德。

5.引进外资

就目前来说,国内企业引进外资时必须考虑汇兑风险。我国关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利率政策的宏观控制较严格,而且在国际上的拆资成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需要企业在引进外资时尽量克服盲目性,既要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又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既定期限和来源结构。如果借入资金的使用期限较短,企业面临的还本付息风险就大;如果要降低风险,借入资金的成本就会比较高。因此,企业对借入资金的不同期限要综合考虑,搭配要合理,保持每年还款的相对均衡,以减轻还款过于集中而造成的压力。

(二)负债数额要适度,负债比率要合理。

企业要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负债经营风险,就必须做到负债的适度。衡量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的标准,是看企业的资金结构是不是合理,也就是企业负债比率一定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力求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这就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及其稳定程度,以及所处行业的竞争情况等因素,以此确定最佳的负债规模,尽量保持负债和权益资金之间比例关系的适当。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控制在1∶1是较为适宜的,而流动比率通常要控制在2∶1。假如大于上述指标,就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比较强,反之则较弱。但是上述两项指标也不能过高,否则会造成资金浪费,当然也不能过低,不然会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在实践中,资金结构的最优化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情。如果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产品适销对路且资金周转速度较快,其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一些;反之,如果经营不善、产销不畅且资金周转不灵,其负债比率就要适当低一些,否则就会在原有的商业风险基础上再增加筹资风险,无异于雪上加霜。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的根本出路,在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尽量降低资产负债率。

(三)制定负债财务计划要考虑实际经营状况和利率走势。

企业在外借资金的安排上必须考虑借款到期日和利息支付日,这就必须充分考虑到用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依此安排资金,以避免资金调用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按照必要与可行的原则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制定出合理的还款计划。如果负债没有可行性,或是还款计划不周密,到期无法偿还债务,则会影响企业信誉,甚至酿成不良后果。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等方面狠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下功夫,尽量缩短生产周期,努力降低资金占用的额度,在提高产销率同时减少应收账款。制定还款计划是为了使举债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负债后的速动比率应该不低于其应保持的安全区域。另外还要注意,借入资金的长短期搭配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其结构,还款期不要过于集中。在利率比较高的时期,尽量减少筹资额度或只筹集当下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再由高向低过渡的时期,也应尽量减少借贷或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借贷。只有在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才比较适合负债筹资。尤其当利率处再由低向高过渡的时期,尤其要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同时尽量采取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具体筹资过程中研究利率变动的趋势,做出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安排,这样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独立承担风险,生产经营活动要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其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当风险来临时如果毫无准备,企业就可能一筹莫展,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以往有很多企业,由于资金链迅即断裂而陷入困境,不仅一蹶不振,有的还陷于连环债务诉讼。可见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科学估测风险,正确防范风险,预防风险发生,并能有效应对风险。尤其是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财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估测风险、防范风险的科学方法。企业要立足市场,建立财务信息网络,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风险规避方案,及时预测和防范负债经营风险。如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以及相应的财务预警机制,既可以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安排来分散负债风险,又能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还可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通过随时监控企业的筹资风险,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其盈利水平,从而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财务危机。

(二)保持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负债总额和资产的流动性。衡量一个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的尺度,就是资产流动性。企业控制财务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险、减轻财务压力,要以保持高度的资产流动性作为保证。企业的资产越容易变现,那它的清偿能力和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适当措施相对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通常情况下,通过负债得来的资金,除了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等长期性投入,还有一种情况是用于日常经营的投入。在针对长期投入进行决策时,要善于利用内含报酬率法、投资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等相关投资决策方法,科学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注意从不同的投资方案中选择确定最优的方案。还要对未来的经济环境做出定性分析,因为经济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如果企业预测到未来的经济环境将是通货紧缩,那么其资金投入的成功概率要大一些;相反,如果是通货膨胀的话,那就意味着产品价格和成本同时有可能提高;而未来经济如果可能进入平稳期或衰退期,则产品实际销量会因此而低于预期的生产量,并且产品的价格也可能呈下跌趋势。企业在决策时要考虑未来经济环境可能出现的变化,以此修正投资方案,力求提高成功率,同时降低风险。针对日常经营投入的负债资金进行决策,例如在对商品的采购预付货款等业务活动进行决策时,则要考虑价格走向、市场风险等。总的来说,加强负债经营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时间差,晚支付、少投入;多产出、早产出,总之要有超前意识,适时举债投入发展前景看好的项目,早期抢占市场。这样就能防范负债经营风险,而且避免了负债过多、资金管理不善使企业再筹资困难,更不会影响企业资金使用和周转。

(三)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企业的筹资、投资等重大经营决策活动,离不开会计人员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所以,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除了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还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有鉴于此,企业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而作为会计人员,更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善于利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企业的筹资、投资方案等。会计人员必须摒弃“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负债经营既是企业筹措资金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既是一种财务手段,又是一种经营方略,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通常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较高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养,当然也具有较好的控制风险能力。

(四)建立健全监督审计机制。

全面准确地把握负债经营尺度,科学管理债务风险,合理使用所筹资金,实现负债经营最优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事关企业兴衰存亡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实事求是地讲,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审计机制。首先,企业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便从制度上来规避盲目扩张而导致过度负债的风险;其次,企业要切实加强财务分析,正确的认识到负债经营的风险,自觉运用考核偿债能力的指标来分析所具备的偿还能力和面临的财务风险,合理确定负债规模,使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再次,要强化内部审计,通过独立的、彻底的检查和评价活动,搞清楚资金使用的现实情况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漏洞等,努力加以改善,提高资金利用的综合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负债经营方式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企业和国民经济会产生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弥补企业资金不足,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促进企业发展;降低国民经济发展成本,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可能影响企业的稳定性,将企业拖入困境,甚至造成企业的破产;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企业理应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有利的一面,保持合理的负债经营状态,充分发挥负债的杠杆效应,努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时,企业又必须正确认识负债筹资风险,严格、科学地遵循财务规律,把握负债经营的尺度,控制好负债结构,掌握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免负债经营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之,企业要通过负债经营获得应有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使负债经营真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鱼红锋.企业负债经营风险与防范[J].新西部,2008,(8).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篇3

【关键词】风力发电产业;负债经营;财务风险;负债范围;筹资途径

风电企业负债经营是在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号召,建设资金严重短缺,风力资源具有地域独占性的情况下,为了快速发展,抢占风力资源而形成的。企业既不能视债如虎,放弃发展的有利时机;也不能盲目举债,使企业陷入危险。由于风力发电行业的特殊性,针对这种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比较少,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对风电企业所独有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与其适用的风险预警的指标,并且选择合适的负债结构,灵活地运用财务的杠杆,进而使企业能够有效地防范负债经营带来的损失和在负债经营下趋利避害,带动企业的经济增长。

一、分析风电企业的财务现状

风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虽然前景广阔,但由于前期建设投资过大,基本都处于负债经营中,财务管理稍不严密,就必然出现了问题。现阶段企业存在筹资困难,内部制度缺乏创新,财务结构不合理和经营状况趋向不稳定等几大方面。

(一)筹备资金的状况

风电企业的行业发展特点,呈现出资金密集型。风电行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使企业健康的运行下去。最初涉及到的很多项目,比如工程的质量安全、施工进度,注册资金到位情况、融资情况的好坏,直接关乎到正常运行后的安全性、发电量、成本、人力的投入和上网电量等方面,所以初期的投入管理尤其重要。由于风电行业发展的脚步比较晚,风电场资源有限、市场融资渠道单一,所以资金筹备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现阶段主要还是依靠银行贷款或集团过桥资金支持,受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较大。

(二)收支经营状况

风电行业产品单一,企业最终售出的商品只有电力。但是电力产品的销售在我国有着其特殊性,即只能向电网公司销售,并且产生的电力不能存储,现阶段存在着弃风、上网难和定价的机制不完备、电费结算不及时等方面的原因。给风力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挑战,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电力机制的不断变化,电力产品越来越趋向市场化,面对着社会需求以及对电网的限制都对风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不确定的影响。风电固定资产投入占企业的成本比较高,相对于传统的电力没有成本优势,因此受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企业发展的脚步。

(三)企业的支付能力

企业的负债经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支付能力,对债款的偿还和分红都有着影响。而风力发展企业的支付能力就直接表现出企业的现金是否充足,现金流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果风电企业的生产成本比较高,弃风情况严重,电费(包括补贴电价)回收不及时,都会造成企业效益低下。如果电价受市场影响下调,将直接导致企业支付能力降低,伴随着到期债务无法清偿,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危机。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防治措施

(一)企业要坚持适度的负债范围

在企业的实际的运营中,要合理地运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定一个比较符合企业的适度的负债原则和负债范围,科学的企业的偿还能力进行检测来对负债模式进行参考。企业的负债必须要适度而行,也不是越多越好,所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并根据企业经营最低的必要资金需求量来进行负债资金筹备。

(二)综合性分析,寻得合适的筹资途径

风电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的特殊性来進行综合性分析,选取比较合理的途径和负债方式。由于筹集资金的渠道不同,就面临着不同的风险。银行贷款在偿还时本息一起是一大笔钱,当企业无法偿还的时候就容易造成破产的风险。上市融资、股权转让,虽然减少原股东权益,但能减少企业债务,有利企业长期发展。所以企业应该选择合适的负债方式。

(三)制定合理的长中短负债资金的偿还期限

企业可以采取期限不同的债务组合。负债期限的不同,对企业应该承担的成本和所担的风险就不相同。风电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运营状况,制定合理的长中短的负债期限,适当的拉开偿还贷款的期限可以有效地规避企业资金短缺和财务状况的恶化。

三、构建风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风电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结合风电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企业特有的财务管理风险。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会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财务风险预警模式。比如设置企业的外部的筹资融资能力、应收款的周转率、现金流的周转和业务利润率等一些指标,特别是合理计算投资报酬率与资金成本率之间的差距,确保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满足投资者期望。同时也可以充分地反映出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构建风电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根源性的负债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

四、结语

在针对风电企业的发展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对其财务风险进行的研究和分析,进而有效的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式。企业的负债经营是现代的企业迅速发展下的必由之路,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介于风电企业的自身特殊性,要结合实际的企业发展之路进行合理的负债风险经营,结合投资报酬率与资金成本率之间的差额,制定有效可行的防范措施和发展策略,确保企业有长期的、合理的利润空间。进而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趋利避害,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

参考文献

[1]刘君力.风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雅睿.风力发电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3]周飞.风电投资及参与市场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4]张楠.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5]梁智超.我国风电企业融资途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6]周乾兴.南车风力发电机项目经济评价与风险分析[D].湖南大学,2007.

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防范分析 篇4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借入资金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 以获取最大收益的一种经营活动方式。它也是企业谋求其经济获得迅速增长, 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采用的经营方式。

二、负债经营的利益

负债经营的内涵从资本经营的角度看, 负债经营并不一定对企业不利。债务是企业的资本, 对于债权人来说, 它是一种借出资本, 可以获得利息报酬, 并且也是一种资本经营;而对于债务人来说, 它是一种借入资本, 利用它来进行经营就是负债经营。负债经营可以获利, 可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它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 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投资报酬率较高的情况下, 负债经营具有如下许多优点:

1. 负债经营有利于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

一方面, 对于资金市场的投资者来说, 债权性投资的收益率固定, 能到期收回本金;企业采用借入资金方式筹集资金, 一般要承担较大风险, 但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企业采用权益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 财务风险小, 但付出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对于企业来说, 负债筹资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金筹资的资金成本。另—方面, 由于负债筹资的利息支出是税前支付, 使企业能获得减少纳税的好处, 企业实际负担的债务利息低于其投资者支付的利息。

2. 负债经营具有财务杠杆作用。

负债经营能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由于利息支付是一项与企业赢利水平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 当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时, 企业收益将会以更大程度增加, 即财务杠杆效应。同时, 企业可利用负债节省下来的自有资金创造更多的利润。

3. 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

在各国通货膨胀普遍存在的今天, 货币贬值现象一直存在。在通货膨胀环境中,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而企业负债的偿还仍然以账面价值为标准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这样使企业获得货币贬值的好处。

4. 负债经营有利于保持企业的控制权。

企业在筹集资金时, 如果以发行债券或向银行等金融部门借入资金等方式筹集债务资金时, 债权人无权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因此, 负债筹资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权, 又能有利于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

5. 负债经营可以起到节税的作用。

因为按现行制度规定, 负债利息要计入财务费用, 并且在所得税前扣除, 故可产生节税作用, 使企业少纳所得税, 从而增加权益资本收益。利息费用越高, 节税额越大, 使负债经营的企业同全部采用自有资金进行经营的企业相比, 成本费用加大, 利润减少, 应纳所得税额随之减少, 从而减少上缴的所得税额, 降低企业的税负。

三、负债经营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过程中, 具有以上优点, 但因经营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特别是企业在举债时预先设想的经营条件发生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情况下, 负债经营又会带来以下风险:

1. 负债经营能降低权益资金利润率。

虽然财务杠杆效应能有效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 但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 杠杆效应同样可能带来权益资金收益的大幅下滑。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潮或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 由于固定数额的利息负担, 在企业资本收益率下降时, 权益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2. 负债经营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面临较好的市场行情时, 负债经营能获得对企业有利的杠杆效应。可是—旦市场行情变差或企业经营出现不善, 由于利息的支付是无论企业盈亏都必须按时支付的, 因此这给企业带来加大的财务风险, 它使处于困境的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3. 无力偿付债务的风险。

对于负债筹资, 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如果企业以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或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 或企业短期资金运用不当等, 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权益资本收益大幅下降, 而且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其结果不仅造成企业资金紧张, 影响企业信誉, 严重的还可能使企业破产。

4. 负债经营增加了再筹资风险。

债务到期而资金不能及时收回, 必须延期或举新还旧, 这样会大大增加企业负担, 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从企业筹资的角度看, 由于企业的负债经营, 必然使企业的负债率增加, 当企业的负债比率超过了一定程度后, 对债权人的债权保障程度降低,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 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 筹资难度加大, 影响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四、负债经营风险防范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 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成为企业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但是, 如果运用不当, 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 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 经营者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当有充分的认识, 同时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以防范负债经营风险:

1. 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它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 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经营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 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即要承认风险, 正确认识风险, 科学评估风险, 预防风险发生。

2.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 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 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 通过适当的筹资规模和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

3. 在成本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

在具体项目上, 企业所采用的筹资风险决策法是:首先, 在筹资成本相同的情况下, 选择筹资风险最小的方案;其次, 在筹资风险相同的情况下, 选择筹资成本最小的方案;最后, 在筹资风险小但筹资成本大的方案或筹资风险大但筹资成本小的方案中, 根据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和筹资收益效用的大小, 选择筹资风险和资金成本相对较小、筹资收益相对较大的方案。

4. 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 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

负债经营能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 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应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及稳定程度, 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的情况等因素, 确定最佳负债规模, 保持权益资金和负债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一般控制在1∶1比较适宜, 流动比率控制在2∶1较为适宜。如果大于上述指标证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较强, 反之较弱。但上述两项指标过高则会造成资金浪费, 过低会形成资金周转不灵, 所以举债时要做到比率协调。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 是一项复杂和困难的工作, 对一些生产经营好, 产品适销对路, 资金周转速度快的企业, 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 产销不畅, 资金周转速度缓慢的企业, 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 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筹资风险。企业必须大力补充自有流动资金, 降低资产负债率。

5. 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

在资金安排上, 要考虑到借款的到期日和利息的支付日, 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用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 合理安排资金, 避免资金调度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根据一定资产数额, 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 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如果举债不当, 经营不善, 到了债务到期日无法偿还, 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 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企业发展, 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上下功夫, 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 尽量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产销率, 减少应收账款, 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 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 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须制定出还款计划, 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不低于速动比率保持的安全区域。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还要注意, 在借入资金中, 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 使其结构趋于合理, 并要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

6.根据利率走势, 做出筹资安排。

在利率水平较高时期, 尽量少筹资或只筹集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 也应尽量少筹资, 不得不筹集的资金, 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 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 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 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通过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找出利率变动的趋势, 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筹资风险, 并在预测利率变动的同时, 在筹资战略和具体筹资过程中做出防范风险的安排。

总之, 负债经营既是企业的一种财力策略, 也是一项经营战略, 全面准确地把握负债经营、科学使用所筹资金, 对于企业经营的意义十分深远。管理负债经营风险, 实现负债经营最优化, 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也是事关企业存亡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进行负债经营, 就必须承担负债经营风险。因此, 企业应当正确认识负债筹资风险, 掌握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 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临彦.企业适度负债的合理性研究.时代经贸, 2007 (3)

[2].黄锦亮, 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财会研究, 2004 (6)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篇5

摘要:企业的负债经营是指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这笔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的一种现代企业筹资的经营方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中小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采取适度负债经营对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企业负债经营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企业负债经营的涵义与特征,并对企业负债经营的优缺点做了比较,随后就中小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做了深入剖析,解析各个方面存在的风险。最后本文就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负债经营;负债风险

前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的财政拨款,社会资源由国家统一调拨,企业不存在负债经营方式。随着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以及企业的筹资渠道、途径和方式的增加,企业可以通过信贷、债券融资等负债方式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致使负债经营方式日趋普遍。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企业负债经营方式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并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和阶段性。[1]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企业在负债经营的过程中通常风险大于收益,甚至走上了倒闭重组的末路。因此研究现阶段中小企业负债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深入思考如何防范风险的发生,对于今后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负债经营概述

2.1 负债经营的涵义

对于负债经营的概念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负债经营是与企业负债有关的一种经营方式。企业通过负债筹资既可以弥补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不足,又可以利用负债的杠杆效应提高企业价值,因而在一些文献中负债经营被称为“财务杠杆”。在本文中企业负债经营是指企业在自有资本的基础上,通过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或租赁等方式获得资金或资产,并将资金或资产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经营方式。基于对负债经营定义的理解可以概括出企业负债经营具有如下的特征:

(1)负债经营是以追求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企业利用负债融资来减少由于缺乏资金而造成的机会损失,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2](2)在企业的负债经营过程中利用负债融资或商业信用所获得的资金的所有权不属于企业,但资金的使用权属于企业,企业需要为使用这些资金支付一定的费用。[2](3)企业的自有资本是企业获得负债融资的前提条件,企业利用自有资本为负债融资提供担保和抵押,如在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中规定“企业具有一定的物资和财产保证,担保单位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如果企业要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则企业必须是满足其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三千万元的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六千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4)负债经营是企业利用他人资金来增加收益的一种经营方式。通过上述对负债经营定义及特征的分析可推知,负债经营是在一定的风险基础上扩大企业收益的一种经营方式,获得这种收益的前提是企业的资产收益率要高于负债资金的平均利息率,否则造成的损失就要用企业的资产来补偿。

2.2 企业负债经营的目的

既然很多企业选择了负债经营也就是说负债经营有其重要的意义所在,即有利可图。那么企业负债经营的目的也就是企业想要通过负债经营达到的积极

作用。本文认为,企业负债经营的目标是合理地运用企业自有资金,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研究企业负债经营的系统特性、负债效应机制、主体作用机制和状态调控机制,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选择合适的负债规模、负债结构、负债途径、负债方式和负债时机。中小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分析

中小企业是中国企业的中坚力量,数量多,种类繁杂,相对于大企业来讲生命周期短,承担的经营风险大。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创业初期,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但“求快、求大”心理过强,往往会过度负债,盲目扩张,结果,当出现不可预测因素时,因自身实力不够,加上抗风险能力差,造成巨额亏损,从此一蹶不振,甚至破产倒闭。[3]以下内容将对中小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做详细分析。

3.1 债务筹资环节风险

目前,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债务筹资环节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渠道单一,存在无法及时足额筹集所需资金的风险。虽然企业的筹资方式很多,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选用银行作为筹资对象。因为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方面没有支持、中小企业本身的管理和盈利能力不行,市场占有率不高等,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不能按时还款,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减少风险,就加大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财务审查和评估等。这无疑就是对中小企业放贷限制的明确信号。

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财务前景尤其是负债经营的前景甚为担忧,今后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威胁。而对于负债经营的中小企业本身来说压力可想而知将更加巨大,负债经营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

3.2 负债运营环节风险

当债务存续于企业,则为负债经营的过程,债务风险主要受盈利能力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市场各因素的变动会产生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政策风险,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债务金额,如果企业盈利能力不能补偿债务成本,即企业或项目投资报酬率低于债务成本,那么企业就存在无力偿债的风险。运营环节的风险压力最终也将在偿还环节中体现出来,因此企业在运营环节,就应当未雨绸缪,识别这些风险,并尽早采取应对策略,改变潜在的风险压力,在风险暴露之前予以消化。[4]而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存在负债目标不明确,投资盲目性和跟风性,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和市场预期调研,风险意识淡薄,缺乏适度负债理念,缺乏科学的理财机制,负债资金运用没有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忽视企业信用建设,没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债务偿还保障机制。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在负债经营过程中,缺乏资金成本、时间价值和适度负债经营观念。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到资金,往往是企业把资金投资到需要钱的地方,从来没有计算投入与产出效益,没有考虑债务资金成本效益原则,造成浪费债务资金。企业一旦销售收入出现下滑后,企业利润达不到预期目标,流动资产减弱和可变现资产不足,企业资金链一旦出现断裂,企业将陷入无力偿还债务危机。

3.3 债务偿还环节风险

由于上述债务经营循环的开始两个环节风险意识薄弱,当债务到期,各种风险集中爆发,由隐性风险转变为显性压力。此时,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支付债务本息的现金流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债务到期支付能力是企业以现金支付债务的能力。

中小企业最大的弊端就是流动资金不足,一旦企业现金流量不足,不能支付到期债务,则存在违约风险;资产变现能力差,则承担流动性风险;无法再融资或者再融资成本高,则承担再融资风险。三种风险的综合效应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如果现金流量不充足,那么债务到期,企业无力支付就只能承受违约风险和信用风险了。所以现金流量大小决定债务风险存在与否。现在的中小企业因为成本问题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的远瞻性低,因此在债务偿还阶段负债经营的风险逐步递增。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无有效措施脱离困境,面临倒闭,破产清算。这也是近年来由于负债经营而倒闭的中小企业的重要诱因。

3.4 负债长短期结构不合理风险

部分企业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没有兼顾偿债风险与资金成本的大小,长短期债务与资产不匹配,短贷长投,短期贷款规模不断上升。一旦投资失误,或即使是再高回报的投资项目,由于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也只能“望洋兴叹”,最后被迫破产清盘。[5] 3.5 多元化战略风险

在经济腾飞时,不少企业无视自身的承受能力,无限制地、盲目地进行多元化扩张。随着企业产品线宽度、长度、深度的增长,其有限的资源变得相当紧张,迫使加大举债资金补给,这就势必加剧到期偿债风险,结果削弱了企业原有核心竞争力。多元化经营往往意味着原有经营的产业要受到削弱。这种削弱不仅是资金方面的,管理层注意力的分散也是一个方面,它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严重的。然而,原有产业却是多元化经营的基础,新产业在初期需要原产业的支持,若原产业受到迅速的削弱,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将面临危机。实施多元化战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效率下降。防范中小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对策

4.1把握负债经营的机会

负债经营机会指有利于企业的一系列负债环境和时机。企业能否及时抓住这个机会不仅关系到负债带来的效益,关系到负债风险,甚至影响着企业的生存。这个机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选择负债经营机会的过程就是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只能适应环境而无力左右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寻求并抓住有利的负债经营机会,降低负债经营风险。同时,机会的选择还应与企业的内部条件结合起来考虑。具体而言,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与企业经济活动周期和财务状况相匹配。当企业产品销售下降资金紧张时,应筹足资金以备需要;二是与资本结构相匹配。如果长期负债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过大,企业偿债能

力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就会削弱。因此当负债比率过高时企业应尽量采取股权融资方式,以减少负债经营风险。

4.2 优化负债组合

(1)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

长期资金指需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长期资金是保证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长期资金因其占用期间长,在资金占用期间企业利润率、资金市场的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及利率变动等风险,其筹资风险程度高。短期资金指需用期限在一年内的资金。企业由于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周转的暂时短缺,往往需要筹集一些短期资金。短期资金在企业资金中的比例不能过大,否则会使企业在短期内承担过大的偿还债务的压力,容易造成企业经营活动的波动,增加破产风险。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构成企业全部资金的期限结构,合理安排企业的期限结构有利于实现企业资金的最佳配置和筹资组合,降低筹资风险,企业要根据项目情况选择恰当的资金组合,合理搭配资金,降低财务风险。(2)直接负债和间接负债

两者之间的选择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发育和金融体制有密切关系。直接负债指企业不经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与资金供应者协商或发行股票、债券等办法筹集的资金。直接负债可以利用的方式较多,范围广阔,有利于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但是直接负债的手续较为复杂,准备的时间较长费用较高,因而采用这一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间接负债指企业借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在间接负债方式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着中介作用。间接负债的手续和过程较为简单,负债效率较高,费用较低,风险水平较低。但间接负债也存在范围较窄、渠道、方式比较单一等弊端。企业应在权衡两者之间的利弊情况下决定其筹资规模,避免引发财务风险。

4.3 控制负债经营规模

首先,企业的负债规模取决于所有者与债权人的认同程度。负债规模通常是用资产负债率指标来表示的,其计算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6

×100%,资产负债率的大小与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直接相关。一般来讲,在正杠杆率的情况下,企业举债越多,利润越大,资本利润率越高。这种结构对所有者来讲是理想的,因为企业用别人的钱经营,而增加了所有者的权益,但对债权人来讲,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债权人承担的贷款风险就越大,因此要设法收回自己的贷款,使贷款风险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利于企业争取贷款,而且有可能使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影响企业经营安全。因此负债规模是受到限制的,这要取决于所有者与债权人的认同程度。对于一般企业,普遍认为资产负债率30%为安全,40%较合适,突破50%,资金周转将出现困难,债权人也将考虑不再增加贷款。[6]

其次,还必须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用偿债能力指标表示,常用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有:①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周转资金越充裕,支付能力越强。流动比率是测定企业偿债能力的代表性指标,世界公认的标准为2∶1.②速动比率,即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标准为1∶1.③应收账款周转率。一般来讲,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周转速度越快,说明资金流动性好,质量高,同时账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小。④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也是以高为好,表明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全部流动资金的质量,降低呆滞存货的损失。[6]

另外,预计负债比率的高低还应考虑以下一些情况:①销售收入的情况。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高的企业,其负债比例可以高些。②经济周期波动情况。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多数企业应该尽可能压缩负债甚至采用“零负债”策略;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可以适当增加负债,迅速发展。③行业竞争情况。商品流通企业因主要是为了增加存货而筹资,而存货的周转期较短、变现能力强,所以其负债水平可以相对高些;而对于那些需要大量科研费用、产品试制周期特别长的企业,如果过多地利用债务资金显然是不适当的。④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情况,如果某种产品处于其市场寿命周期中的成长期,且预计投资收益好,应适当提高负债比率,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益,以尽快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该产品处于其市场寿命周期中的衰退期,销售量急剧下降,此时,无论产品的预计投资收益如何,都应减少负债,缩减生产经营规模,防止经营风险和 7

财务风险的发生。

4.4 选好负债方式

负债方式指企业为筹措资金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形式,包括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租赁以及商业信用等。方式不同其财务风险也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应充分考虑其各自的优缺点,避免由于各种方式选择不当引发财务风险。目前,负债渠道日渐增多,企业可供选择的负债方式也日益多元化,企业应在负债渠道既定的情况下采用最合理的方法筹措资金。(1)向银行借款

这仍然是企业负债的主渠道。但由于银行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主战场,银行贷款既受资金投资的限制,又受贷款额度的制约,双向钳制,所以贷款难度较大。

(2)向资金市场拆借

它是通过金融机构组织,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那些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这种负债渠道得到的资金,一般使用时间不长而且资金成本较高。[7](3)发行企业债券

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为企业的兴衰存亡而共同奋斗,但能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向社会公开筹资,虽然可以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但是资金成本高,而且资金来源于千家万户,债券到期一定要按期偿还,稍有不慎,会带来很大风险。

(4)稳妥的使用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服务和预付货款或业务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它是当今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筹集融资方式,不仅成本低,而且十分灵活,在交易活动中,它可以背书转让;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它是解开债务三角的最佳选择。但使用商业信用,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良好的商业道德,即商业信誉好,才能稳妥地为我所用。否则,最好的办法,对商誉太差的人来说也是一纸空文。[8] 由以上几种筹资方式可以看出:这几种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选择筹资方式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考虑到资金成本,又

要考虑到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企业借入资金的使用期限长,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所以企业对不同期限的借入资金要搭配合理,以保持每年还款相对均衡,避免还款过于集中。另外,商业信用是一种不用成本或成本很低的一种筹资方式,如果能有效发挥这部分资金的作用,就会比向银行借款好一些。当企业需要的资金比较大,或者企业有好的项目、业务扩大等时需要大量资金,这时就应该选择向银行借款。这种方式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不必公开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杠杆效应。

4.5 防止由利率变动带来的负债经营风险

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负债经营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据此做出相应的负债经营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应尽量少负债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的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负债,不得不负债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负债经营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降低负债利息率。这个就需要在经营过程中看清资金市场,再对企业资金进行调整。[9]

4.6 加强负债经营管理

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从各种渠道筹集负债资金后,应树立正确的负债经营观,必须有资金成本观念、时间价值观念、风险观念、适度举债观念,应该加强负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因此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应尽量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加速资金周转。本文建议做到以下三点:(1)科学合理预测最低资金需要量

企业在负债时,必须以投资和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要量为基础,即要科学合理地测定投资项目所需资金的最低需要量,又尽可能从企业内部挖掘自有资金的潜力,预防造成闲置资金的损失,防止举债不当造成资金浪费。(2)严格权衡负债效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有效降低综合资金成本率 企业在筹资时,必须把综合资金成本率的高低作为选择筹资方案的标准,在考虑风险因素的情况下,把负债经营落实在资金成本低、风险小的筹资方案。

要考虑企业发展的前景、收益的稳定性、同行业的竞争情况和企业的资本结构等情况,在利用财务杠杆时所产生的效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之间进行权衡。(3)强化负债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负债资金的利用效率

负债资金要用到收益最大的项目上去,在供、产、销等方面都应缩短资金周转时间,减少库存产品和在库产品的积压,加快资金的周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样才能达到负债经营的真正目的。企业要合理安排、恰当调度资金,保证及时足额偿还债务。企业要合理搭配负债结构和负债期限,应以中长期债务为主,短期债务为辅,避免还款期过分集中和还债高峰的出现。还款方式的选择也应注意,同一笔资金若采用不同的还款方式,会有不同的利息支出。还款方式恰当,会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效益。同时应尽量及时、足额地偿还债务,以减少不必要的利息支出和罚款损失。

4.7 强化中小企业信用建设防范信誉危机

中小企业往往忽视信用建设,对偿债问题采取拖拉态度,即使企业有足够的现金,也不主动偿债,以至企业信誉出现危机,造成企业一旦出现财务危机,很难再进行负债经营如获得银行贷款。因此中小企业在负债经营中应严守信用,信用是企业举债的前提,信用的丧失必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无立足之地。

4.8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抵御机制于一体的管理体系

企业应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因为过度负债不仅会让企业背上沉重的利息包袱,而且一旦再生产过程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不能按时偿债,企业将面临丧失信誉、负责赔偿的风险,甚至导致破产。企业生存是第一位,利润是第二位,企业应排除一切不利于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不能为追求利润而冒生存受威胁的风险。因此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来控制风险,应努力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增加流动资产的比重,既加速企业资产周转,又保证债务能够按时偿还;应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消除无效资产,为合理等集资金提供正确的依据,保证企业债务能够如数偿还。企业应完善财务规章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企业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抵御机制于一体的管理体系,它主要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运用科学财务分析理论方法,对企

业负债经营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定期通过报表形式揭示企业负债结构、流动性等数据反馈企业管理者,以提高负债资金的管理效果,减少财务风险。企业对风险信号如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等,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对待财务风险通常是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企业在负债经营过程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如企业投入固定资产,技术改造等应采取提取税前风险补偿金,加速折旧补偿等办法;短期经营性负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提取削价准备金,产品开发基金,坏账准备金等;企业资金不足,存货过多就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在产品,积极销售产成品,降低原材料库存;应收账款过大,就应成立专班,催收欠款;长期投资不合理,就应检查合同和协议,及时进行调整,收回投投资;固定资产闲置过多,短期内不能发挥运用,就应积极处理,变死物为活钱。[10] 结论

中小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得投入,在企业自有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举债投入势在必行。首先,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优势以抵消高负债带来的额外风险,便于企业在负债管理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负债的效益作用,并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其次,还要在正确了解企业负债经营过程中风险产生的原因及种类的情况下,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使企业降低负债风险,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必须摒弃“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运用负债经营机制,必须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树立风险意识,准确把握负债经营的度,[11]控制好负债规模和结构,强化债务资金管理与合理调配,重用企业信用建设,保证及时足额偿还债务,就能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能发挥负债经营优势,使负债经营不仅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而且能获得财务杠杆效益和减税收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乐.企业负债经营的状态辨识与转移策略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M].2000(03)[2]王棣华.试论企业负债经营及其风险控制.税收与企业[J].2005,(12):52-62 11

[3]李冠军.中小企业负债经营分析.中国农业会计[J].2008,(03):22-23 [4]宫兆辉.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与防范.辽宁财专学报.2002(05)[5]何惠川.浅析企业负债经营与风险防范机制.经济研究导刊[J].2009(06)[6]肖宏泽.中小企业负债经营的问题探讨.经济探索[J].2009(01)

[7]陈菲菲.中小企业负债经营的利弊及改进建议论析.经济研究导刊[J].2008,(12):37-38

[8] 张慧.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防范.经营与管理.2007(01)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篇6

关键词:工业企业;负债经营;风险防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化,在多重压力之下,企业纷纷选择负债经营的方式。据资料显示,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部分都在70%以上,普遍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而根据国际惯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左右较为合理。虽然这种经营方式可以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其风险也随之而来,加之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冲击,尤其是负债比例很高的工业企业。这时我们不禁要仔细考虑,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国负债经营的工业企业应该怎样化解由此产生的风险,从而更好地促使经济的蓬勃发展。

一、负债经营的含义

从财务分析的角度,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经济责任。但从内涵上分析,负债经营也称举债经营,是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租赁和商业信用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的经营方式,因此只有通过借入方式取得的债务资金才构成负债经营的内涵。本文分析的负债经营的工业企业不仅包括短期负债,而且还包括了西方国家排除在外的长期负债。

二、负债经营的优点

1.财务杠杆作用

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换句话说,由于财务杠杆的存在致使企业不论营业利润有多少,债务利息、融资租赁的租金和优先股的股利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股东权益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额。显而易见,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当然,财务杠杆不一定都会起到正效应,如果企业的资金收益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时,财务杠杆就会起负效应。

2.负债经营可以带来税盾效应

众所周知,负债经营就会产生利息,而利息的扣除是在企业所得税前,因此利息的存在降低了应税所得额,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工业企业的大量企业所得税款。这表明企业实际承担的利息低于企业筹集资金的成本,也就是说企业承担的资金成本经过加权之后有效的降低,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价值。

3.负债经营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

工业企业生产所需的资金可以通过两个渠道获得,一个是权益融资,另外一个是债务融资。相比权益融资而言,比如股票融资。工业企业要获得上市融资的资格,需要经过多重的关卡,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批准,而且股权融资之后,企业应该回馈给投资人回报,而这种回报一般以现金分红或者股票分红为主,重要的是,这样的分红却是在扣除企业所得税后进行的,这可以认为企业的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高于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因此,企业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增加债务资本的比例,从而可以在税前扣除利息,降低企业实际承担的资金成本。

4.负债经营可以稳固企业控制权

相比于负债融资,权益融资势必会分散股权,增加新的股东相当于减少原有股东的控制力,因此采用权益融资对于企业的控制权也是一种威胁。而采用债务融资进行负债经营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股东的控制力也不会受到威胁,有利于对企业进行更好的控制。

三、防范负债经营的风险建议

1.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破产的概率也越高。工业企业进行举债时,不能盲目的为了增加税盾效应或者是增加控制力等单一的目的而进行债务融资,而是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长期战略,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是否有必要进行举债,而且要确定合理的债务比例。资产负债率一般控制在50%即可,过高的话经营风险也高。过低的话,发挥不出债务经营的优点。再者,债务比例的高低也会被投资人当做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不论从外部吸引投资的角度,还是从内部控制风险的角度,都应该确定一个适合工业企业自己的合理资产负债率。

2.采取适当的筹资策略

企业进行筹资时,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资本分析,而且还要充分估计自己的还款实力,因为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企业有按时还款的法定义务。首先企业应该合理安排还款的计划,明确什么时间应该用哪一部分资金进行还款。工业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大,进行融资时的规模也非常大,对于企业来说要把握风险,重大的资金项目一定要先前制定合理的计划;其次,进行筹资时,先要考虑筹资的成本,筹资过后的企业盈利能力如何,能否按时归还借款;最后,企业应该及时总结,发现之前筹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债务融资的方式哪一种更适合自己的企业等等。只有在不断总结和深入的分析基础上才能降低还款压力,降低工业企业的经营风险。

3.设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当前企业的发展趋向于一体化战略,工业企业也不例外。很多工业企业合并了上下游的企业进行整合,但是此时的风险也在伴随着发展。大家都明白资金的运动是一个往复的过程,工业企业的流程复杂,而且资金的周转缓慢,此时解决资金短缺的措施就是向银行贷款或者发行企业债券。但是笔者建议,虽然整合产业链有利于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但是最好整合的企业相关度稍微大一点,或者是冷门行业与热门行业的整合。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一条产业链的整合,必然会带来这样的风险: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比如设备短路等等,都会导致下游受损,那么资金链也会断裂,企业的整个运营都会笼罩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中。如果是多行业的整合,即使某一环节出问题,各行业之间还可以互相补救,资金的供应也不会中断,因此,建议工业企业应该横向发展,跨行业整合,齐头并进。

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负债经营的风险最终会由资金链的断裂、资金短缺表现出来。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可以降低负债经营的风险。首先,工业企业应该加速资金流转。当前我国的企业应收账款比例偏高,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催还政策和制度,参与保理公司开展的保理业务,将应收账款交给保理公司管理,一方面节省自身的经历和成本,另一方面在保理公司的专业办公的效率下,也能够尽快回收应收账款。其次,应该建立信用制度,以折扣的方式尽快收回货款。最后,尽量拖延付款时间。应付账款已经属于其他企业,但是使用权还在我们手上,此时应该尽量获得更多的使用时间,让钱生钱,获得更多的使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5.具备强烈的风险意识

防范风险的首要措施应该是企业上下应该具备防范风险的意识,只有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意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的运用,企业只有生存下来,才能更好的发展和获取利润。工业企业应该定期开展风险防范大会,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可以结合企业中具体的工作活动或者经济活动举例分析,这样更容易让员工理解。此外,公司的管理层也应该熟练掌握风险判断技术,应该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并且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设定风险的上下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此外,网络的应用应该被纳入风险防范措施之列,

参考文献:

[1]吴中学:浅谈企业负债经营[J]. 商场现代化,2008,(13).

[2]吉力茹:浅析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J].商业经济,2009,(02).

[3]孙刚:论企业负债经营的资本结构及其优越性[J].管理观察,2009,(03).

[4]刘新成:试论企业负债经营及其风险规避[J].商场现代化,2009,(03).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篇7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

(一)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国家政策的变化对行业、产品的影响。国家制定的各种产业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作用。如果国家政策对某一行业是政策扶持的, 相关企业的产品市场销量良好, 行业盈利空间就会增加;相反, 如果国家对该行业实行限制发展的政策, 就会抑制该行业的发展壮大, 行业盈利空间就会降低, 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就会增大。

(二)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本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比如本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 本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投放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 消费者消费行为偏好的改变以及本企业的产品在技术、质量、服务、销售渠道及方式等方面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 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风险的变化。

(三) 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企业管理者因为管理水平的缺失而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比如说由于现金预算的编制不合理而造成现金溢余或短缺的风险, 由于企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制定不科学而给企业带来坏账损失的风险, 以及由于存货决策的不合理进而造成存货积压, 或者出现存货短缺进而出现停工待料的风险。

(四)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因为财务管理不善进而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的风险。企业要发展壮大不可避免地要对外借债, 债务负担要求借款企业按期偿还本息, 如果借款企业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 没有很强的盈利能力, 也没有及时筹措资金的能力, 则企业可能面临因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带来的破产倒闭风险, 这是企业面临的最大的经营风险。

二、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 树立风险意识

经营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因此在企业中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 不断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与应变能力, 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和岗位都要关注本部门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 进而想方设法将经营风险在本部门降到最低。比如产品研发部门应根据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行为偏好研发出更新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产品推广部门应采用多样的宣传媒介加强对本企业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从而不断提高新产品的市场知名度;销售部门制定形式多样的营销策略促进新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的逐步增加, 逐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进而达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目的。

(二) 善于评估风险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风险都是无处不在的, 但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进而控制风险。切实采取防范措施, 最大限度地防止经营风险。经营风险的大小和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有关, 一般来说, 经营杠杆系数与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成正比例关系。而影响经营杠杆系数大小的主要是企业的边际贡献和息税前利润水平, 产品的边际贡献越大, 企业的息税前利润水平越高, 经营杠杆系数就越小, 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因此企业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提高产品的边际贡献率, 进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 积极预防风险

经营风险的防范, 要采取积极对策加以应对。为了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 企业要留出足够的货币资金以备偿债;为了防止现金短缺, 企业要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量以满足企业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等;为了防止应收账款发生坏账, 企业要从信用标准的制定到信用期限的设定以及收账政策的制定等方面进行积极应对, 尽可能降低坏账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为了防止出现停工待料的风险, 企业要科学确定合理的存货采购量, 并要保持一定数额的保险储备量以备不时之需。

(四) 规避和转嫁风险

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风险也是可以转嫁的。规避风险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 对那些与国家政策法规相违背以及不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行业坚决远离, 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更为持久。比如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则对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企业要坚决予以回避;对企业中比较贵重的资产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嫁风险, 比如企业花费重金购买的生产线以及各种各种运输工具, 通过购买财产保险一旦发生意外事故, 则可以得到一部分补偿, 从而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摘要: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因为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 它的存在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探索经营风险的成因, 探寻控制经营风险的措施, 对于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营风险,表现形式,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玉茹.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对策[J].当代经济, 2012 (06) .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篇8

外汇风险是因汇率波动造成的经济行为主体未来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 尤其指蒙受损失或丧失所期待利益的可能性, 通常还将承受外汇风险的外币金额称为“受险部分”。中国石油企业在其跨国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外汇风险表现如下:

1.交易风险, 也称为“交易结算风险”。其产生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交换。以外汇买卖为业务的外汇银行负担的风险主要是外汇风险。

2.折算风险或会计风险。其产生于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 主要是由于汇率变动, 期末进行报表合并时, 对不同币种计价的公司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按本币折算后形成账面利得或损失。

3.经济风险。其主要是由于未预期到的汇率变动而引起的石油企业预期现金流量净现值发生变动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前述两类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都是暂时或一次性的, 且影响面不大;而经济风险引起的公司预期现金流量净现值的变化, 常常影响到公司的方方面面, 并且影响将是长期性的。

二、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外汇风险的防范

1.外汇交易风险防范。

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外汇交易风险的防范与石油企业结算的某一具体交易有关。其风险防范策略很多, 总结起来主要是交易的内部防范技术和外部防范技术。交易风险内部防范技术是指石油企业内部用于防范和降低外汇风险的方法。如:外汇净头寸调整法、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在合同中订立货币保值条款、通过风险分摊防范交易风险、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资金收付时间等。交易风险内部防范技术是石油企业首先要考虑的, 因为其具有较低的成本;除内部管理技术外, 石油企业还要积极运用交易风险的外部管理技术。石油企业可以和银行合作或进入市场进行外部套期保值, 如远期外汇合同、外汇期权交易等。开展外汇交易是一种实用、直接而科学的方法, 但其成本较高, 交易也较复杂。

2.外汇折算风险防范。

由于折算损益是一种会计账面上的损益, 一般并不涉及石油企业真实价值的变动, 在相当程度上具有“未实现”的性质, 除非有关的会计准则规定必须将所有外汇损益在当期收益中予以确认, 一般来说石油企业不必仅为了改善会计成果而进行折算暴露的抛补, 因为折算损益仅仅是一种纸面上的“薄记收益”, 而抛补交易上的费用损失则是实际的现金损失。折算风险控制战略的核心是:增加硬币资产、减少软币资产, 同时减少硬币债务、增加软币债务。这样的战略可以通过调整资金流量、风险对冲及资产负债表保值等方面的策略来体现。

资金调整包括改变母公司或子公司预期现金流量或币别, 以减少子公司当地货币折算风险。在预期当地货币贬值时, 直接的资金调整方法有:出口用硬币计价, 进口用当地货币计价, 投资硬币证券, 用当地货币贷款替代硬币贷款;间接的方法有:调整子公司间货物销售的转移价格, 加速股利、服务费、使用费等的支付, 调整子公司间账款的提前与延期支付或收取。在预期当地货币升值时, 资金调整的程序正好与贬值情况相反。

风险对冲是指两家子公司之间或多家子公司之间相互交易的账款进行相互抵消结算。如果结算涉及的方面较多, 一般需要设立一个中央清算中心, 由它把各个子公司的账户联系在一起, 按照彼此抵消后的结果进行结清支付。

实行资产负债表保值也是一种有效防范折算风险的方法。它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 所使用的各种货币表示的受险资产与受险负债在数额上相等, 以使其风险头寸转换为零。

3.外汇经济风险防范。

对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来说, 外汇经济风险主要是汇率的变化导致石油企业风险暴露从而造成损失。所以对其管理, 首先应该站在石油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上来进行, 不应该是权宜之计, 需要做长远规划。可从生产调整和财务调整战略角度做出抉择。

(1) 生产调整战略

(1) 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 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上升, 国外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下降, 所以石油企业应设法利用较便宜的国外生产要素进行生产,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国外投资办厂, 以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

(2) 转移生产。如石油企业在世界不同国家设有工厂, 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汇率变动情况, 将生产任务在不同国家的工厂之间进行转移, 增加在货币贬值国生产, 减少在货币升值国生产。

(3) 设厂选址。单纯从应对经济风险角度看, 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 一个有意设立新厂的石油企业, 可考虑选在货币贬值国建厂。

(4) 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降低生产成本、应对货币升值风险的重要措施。

(2) 财务调整战略

(1) 资产债务匹配。即石油企业将融资的来源与未来将要获得的收益进行搭配, 以消除因汇率变动可能造成的损失。如若石油企业拥有以美元计价表示的大量出口业务, 那么, 石油企业就应当将其部分债务也以美元计价表示。

(2) 业务分散化。石油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其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 是防范经济风险的有效战略。

(3) 融资分散化。如果两国的利率差额不等于预期的汇率变动率, 石油企业就有可能通过借入利率低估的货币资本从而降低其融资成本。

(4) 营运资本管理。其基本方法是石油企业利用转移定价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转移资金。当某子公司所在国货币发生贬值时, 应当通过转移定价及早将子公司以当地货币表示的利润转到母国;反之, 当某子公司所在国货币发生升值时, 应当通过转移定价及早将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利润转到该子公司。

摘要:近年来,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业务空前增长, 外汇的使用量和留存额也逐年增加。因而, 进一步加强对具有不稳定性特征的外汇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已经成为中国石油跨国经营风险管理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外汇风险

参考文献

[1]余 倩 姚雪丹:企业外汇风险及其识别与计量.特区经济.2005 (4) :145~146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篇9

1 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风险的环节

1.1 企业外部原因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 尤其是国外的优秀企业把市场扩展到中国后, 以其强大的资金能力、品牌效应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迅速抢占了市场, 挤占了国内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 给国内品牌的生产者造成了一定的经营风险。

1.2 企业的内部原因

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风险的重要因素。造成企业风险管理不当的主要原因有: (1) 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够, 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企业面临的激烈竞争形势; (2) 企业的运作模式也可能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 每个职能部门在运作过程中由于计划和执行的各方面原因会造成不同层面的风险; (3) 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不善是造成经营风险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因此, 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对现代企业来讲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

2 各个环节风险的分析

2.1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在部分企业中, 缺乏必要的规范管理, 没有制订较规范的规章制度, 执行力缺乏, 制度只是流于形式。在没有严格管理制度的情况下, 财务管理方面的记账、报账等相关程序混乱, 不能按照合理的程序执行, 对企业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2 工作人员素质和知识量参差不齐

现阶段, 各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对企业的经营缺乏管理和监督。很多企业, 都是由家族内部人员掌管主要财务, 财务人员失去了监督的意义。此外, 还有很多企业聘请外部的兼职会计, 只对企业的经济做简单的报账,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2.3 未能有效利用企业的资产

受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意识影响, 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只有拥有大量的现金才是盈利的象征, 所以致使大量资金被闲置, 不能加以合理利用, 使财务控制出现失灵。此外, 没有及时收回企业的应收账款, 致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 影响企业的发展。

2.4 税收法制意识淡薄, 税务管理不规范

由于相关人员的税收法制意识普遍淡薄, 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单凭发票管理, 以发票金额代替会计核算金额, 无发票不纳税、无发票不做账, 实施发票会计、发票申报的财务管理。这样往往会因为无知而违反税收法规政策, 偷、逃税现象时常发生, 对企业和经营业主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

3 防范措施

3.1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要自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掌握风险识别和防范的方法,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测和评估制度, 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风险发生时, 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企业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态度、自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这是企业处理风险最重要的一点, 也是防范风险的源头。

3.2 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 只有合理地利用资金, 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 在对企业资金经营管理时, 要站在全局的高度, 实行统一管理, 保持资金的合理调度, 运行顺畅。在企业资金比较充盈的情况下, 要合理利用闲置资金, 充分发挥资金的升值价值, 但必须对其进行有计划、组织的利用。要严格控制企业的库存, 避免大量的库存占用资金, 致使企业的周转资金受到影响, 进而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发展。要盘活企业的沉淀资金, 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对企业的应收账款, 要加强回收管理, 促进资金的流动,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3.3 强化成本管理

成本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指标, 成本的高低不仅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 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因此, 成本管理不仅是财务管理的永恒主题, 也是全员参与的一项经常性管理活动。它反映了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是否扎实、过硬。要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提升管理效益。成本管理实际就是通过成本来计划、控制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下, 企业自负盈亏, 经营状况与企业和职工的利益紧密相关, 降低成本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要素。

3.4 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管理处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 非财务风险也会以财务数据的形式体现, 即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化。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非财务风险管理都有着深刻的意义。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 以财务管理的内容和重点为依据, 选择比如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债务现金保障率、存货周转率、应收现金周转率等基本财务指标。对具体比率赋予合适的权重, 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参考行业标准, 结合企业纵向、横向业绩水平, 通过具体财务数据的对比来衡量财务绩效, 进而识别、评估、处理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和非财务风险, 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 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因风险造成的损失。

3.5 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 对资产的购置 (投资) 、资本的融通 (筹资) 、经营中现金流量 (营运资金) 和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 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 组织企业财务活动, 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 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现阶段, 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工作“大出纳”的旧观念中解脱出来, 把此项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抓紧抓好, 并抓出效果。企业要大力支持并协助财务人员履行职责, 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秩序, 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关心他们的生活, 大胆提拔和使用懂业务、会理财的人员, 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之道, 并听取和采纳合理的建议, 使相关人员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进一步转变财务制度管理职能, 财务人员要用好新制度赋予的理财自主权, 在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的同时, 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为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制订出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和办法, 从而更好的发挥财务工作的职能作用。

3.6 强化管理, 转变职能

市场经济机制运行, 迫切需要企业强化财务管理、转变职能, 应用“两则”“两制”等新的会计法规和准则, 重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由传统的管财、守财型的管理方式向聚财、生财型方式转变。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生存, 除了要努力增加自己的经济实力、管理好企业的资本外, 还必须学会聚财有方、生财有道。要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财政金融管理的要求, 善于聚财和充分利用社会闲散的资金, 广开筹资渠道, 由被动执行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财务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管理, 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涉及到很多方面, 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 是搞好经营管理的主要方法和重要途径。

3.7 强化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实现企业有效的运行和资产的高效使用, 由企业的董事、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制订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程序和措施, 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大要素。企业的经营以事前控制为主, 事中、事后控制为辅。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改善企业的内部环境, 降低内部风险出现的概率, 并且能够有效地预测外部风险。

3.8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审计

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识别、评估、处理企业存在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风险。但在实际中, 很多企业都是通过内审或内控部门来完成, 这不利于考核风险管理的绩效, 难以客观评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因此, 需要企业建立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审计, 在内控或内审部门之外, 设立专门的内部风险管理监督审计机构, 明确划分内审、内控主体和风险管理审计主体的角色和权限, 实行内部监督和制衡机制, 有助于提高风险管理审计机构展开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 从而能够对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配备、风险管理绩效、财务预警机制、长远战略目标等进行客观、科学、有效的评估, 及时纠正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各种错误, 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在进行内部经营管理风险防范时, 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资金管理, 强化成本管理, 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 转变职能, 强化内部控制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审计, 全方位做好应对风险的工作, 确保企业能够安全发展。

摘要: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 企业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不到位, 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危险。介绍企业经营中的风险环节, 从五方面对各个环节进行简要的分析, 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风险管理,内部经营,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丛珊.浅析企业财务管理及风险防范[J].经营管理者, 2012 (24) .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篇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的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我国石油需求迅速增长,国内的石油产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石油的消费需求,国内频现“油荒”、“气荒”、“煤荒”,油气进口量连年攀升,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0%[1]。目前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危险瓶颈,我国石油企业必须走向世界,探寻更加广阔的经营途径。

随着中国海外投资的快速增长,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以及变化莫测的石油市场,海外石油经营风险也不断加大[2]。西方国家的跨国经营项目开展的较早,且风险意识较强,目前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研究较为完善,在风险的控制和防范等方面有较多的经验。而国内对于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方面的研究均停滞在表层,只是就风险而谈风险,没有从不同角度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规避或降低程度。

1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来源

1.1 资源稀缺性视角下的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1年第四期《世界经济展望》中表示,全球石油市场已经进入日益稀缺的时期[3]。在石油稀缺的时代,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重要石油输出国上,因此对于石油资源的争夺已经从基于商业性质的竞争到超过商业性质的竞争,俨然成为影响政治的重要因素。

1.1.1 资源国政局的不稳定

目前,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大都存在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的状况,而石油作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主要经济来源自然也成为诱发战争的重要因素。战争中对于我国石油企业投资项目的破坏是毋庸置疑的,同时由于战争而造成的项目工作人员伤亡更是政治风险的重大问题,而战争的持久性又决定了一定时间内由战争而引发的损失无法挽回或从根本上终结了项目的继续进行。此外,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之后,资源国政府很可能从本国的政治利益出发,调整优惠政策,对项目资产进行强制征用、没收或实行禁运,甚至执政当局会发生变化,直接否认我国石油企业与前任政府所签订的项目合同,这都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1.1.2 一些国家政治手段的干扰

金融危机给西方国家带来的经济震荡是巨大的,而国际上有些国家为了回避自身原因将矛头指向了我国。在石油资源稀缺的时代,他们以我国石油企业进行跨国经营为借口,对我国合理利用世界石油资源怀有偏见和戒心,并制造和散布中国石油威胁论,认为我国“单边能源外交”对国际能源市场构成了“威胁”,我国采取军事手段维护石油安全,可能会威胁地区稳定与安全[4]。他们甚至干扰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项目,故意忽视我国较快的经济增长对于石油的大量需求,而将国际油价飘升归因于我国增加石油进口,蓄意将我国石油进口问题过分“政治化”,将石油问题作为遏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5]。另外,我国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往往被认为背后有我国政府的推动和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政治压力,甚至误导资源国政府的客观判断和决议,进而影响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顺利进行。

1.2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作为我国支柱企业的石油企业而言,全球化推动了其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同时所要面临的挑战也是十分严峻。

1.2.1 经济波动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跨国经营的石油企业必须面对来自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其中以油价、汇率和利率冲击为主导。油价是影响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区块项目投标表明,项目收益率和竞标的成败最终由油价因子所决定。由于全球化,我国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已经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原油和成品油市场的波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进而影响我国石油企业的经营状况。

1.2.2 社会文化差异的影响

走出国门使得石油企业面临着现实而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文化差异。首先,作为跨国经营的合作对象—资源国或资源国企业,由于文化差异导致双方沟通方式、合作惯例等具有很大差异;其次,作为跨国经营的服务对象—消费者,由于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对商品的接受态度往往带有地域文化色彩;第三,石油企业不仅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而且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时不可能做到所有员工均来自国内,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支由资源国甚至不同国籍员工组成的员工队伍,另外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甚至还会在东道国或其他国家聘用经营管理人才,对于这些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管理也是我国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风险问题。

1.2.3 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同

由于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不同国家在接受外国投资方面的立法存在着体制、完备程度、侧重点等的差异。由于东道国法律制度不完善或我国石油企业对于资源国的法律法规了解的不够透彻和及时,从而给我国石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或触犯资源国法律。另外,当中国石油企业的经营与资源国的国家利益目标不一致时,为了使石油收益最大化,资源国往往会动用外贸、财政、国际收支与汇率等政策手段,甚至不惜对法律法规进行更改,以限制中国石油公司的经营,剥夺石油利润。

2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防范措施

2.1 缩小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差距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相比,在规模实力、市场营销、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等各方面均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跨国经营方面的经验与之相差甚多。但是从宏观环境看,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机遇是大于挑战的,因此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只有当我国石油企业自身达到了可以和国际大公司抗衡的标准时,才能在石油资源的争夺战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才有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针对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现状,应在做大做强上游,努力提高下游的竞争力,开源节流,提高效率,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跨国经营程度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实现由国内石油企业向跨国石油公司的转变等方面下工夫。

2.2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石油企业要有效地规避跨国经营风险,首先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根源上把握风险因素并对风险给予高度的重视。具体实施过程要从谨慎选择投资国入手,建立专门的风险预警部门,并利用以往的经验和现有的科技水平对在跨国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对投资国的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包括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当地民众对于项目投资的看法等,从根源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在确定投资国后,根据我国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提早做好风险的应急预案,从而在多次跨国投资经营后,形成并完善风险的预警机制。

2.3 从不同角度实施本土化战略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大融合,而本土化战略则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投资方式上,我国石油企业可以尽量选择绿地投资方式,充分利用投资国本土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有效的与当地各方环境相融合,或者选择与投资国合资的方式投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国的人员、信息、社会文化和人脉关系等优势,从而提高投标的中标率,而且可以进一步掌握东道国的石油资源状况,熟悉当地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习俗,进一步获得东道国政府和企业的信任,有利于本国市场的开拓。

在人才引用方面,我国石油企业应该大量引进当地人才,帮助当地政府培训石油行业的专门人才,这样不仅可以与投资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时也为我国石油企业引进当地人才,降低人力成本。要特别强调的是,聘请当地的法律顾问是相当必要的,由于地域差异,我国石油企业对投资国的法律法规不尽了解,此时当地的法律人才则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熟悉本土法律法规,以及办案程序和一些相关注意事项,这样可以大大的降低跨国经营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法律风险。

在与投资国的关系上,我国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要尽可能的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与当地居民建立友好的关系,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为当地居民提供便利条件、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避免因当地居民对我方的不满而引起反抗或武装斗争,从而造成彼此的利益损失。

2.4 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在规避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对所承包或开发项目的运作能力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跨国经营中必须要选拔一些懂专业、善管理、通晓国际石油合作惯例、外语水平和语言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同时选拔一支技术上先进、施工质量过硬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与之配合,进而在人员自身方面将风险的发生降到最低。同时我国石油企业应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不要放松对于职工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跨文化培训,使员工理解东道国文化、社会宗教信仰及民俗,树立跨文化意识,熟悉东道国的语言、政治法律等,增强文化沟通技能,提高企业的全球文化整合力。

2.5 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

我国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相对于其他国际石油巨头来看,目前还处于低水平、小规模的初级阶段,寻求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构建体制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石油企业明确方向;政府的保险支持政策,可以有效的保障石油企业的利益;政府对外投资法律的完善,可以使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面事宜往往要超出一个石油企业的经营范畴,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实质上是国家的经营战略行为,因此得到政府的政策保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对于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春荣.2008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0,2.[1]田春荣.2008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0,2.

[2]范秋芳,戴秀芝,李平.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2]范秋芳,戴秀芝,李平.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E].2011,4.[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E].2011,4.

[4]Gabriel B.Collins.China's energy strategy:the impact onBeijing's maritime policies[J].Naval Institute Press,2008.[4]Gabriel B.Collins.China's energy strategy:the impact onBeijing's maritime policies[J].Naval Institute Press,2008.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篇11

1 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房地产业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支柱,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人们对房地产业的关注越来越密切,毕竟,住房是人民生活的最基本要求和保障。然而,现阶段房地产业发展地过于快速。以致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的发展轨迹和一股房地产热。自1998年以来,房地产每年开发投资额平局增长率为22 6% 。而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价增长率为12.9% ,由图1可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增长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带来了房地产增速过快、发展过热的局面。商品房每年新开工面积平均以19.6%的增速增长。为了调控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抑制房地产业的现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降低房价,限制房地产开发,控制房地产业的不正常发展。尽管国家进行了大力度的调控,房地产发展过热的现象仍然存在。2010年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 2.4% ,环比上涨0.2%。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5.07,比4月份回落0 59点,比去年同期提高9 13点,见图3所示。商品房空置面积分类指数为1O3.48,lzk4月份提高1.7O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4.43点。

图1 1998年—-2O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长率比较

2,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商品房房价仍然过高,商品房空置率也在增加,房价与空置率之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关系。房价产投资过快增长,连续几年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每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也以极快的速度增加。这些现象导致了房地产市场越来越热,继而带来一些问题。首先,房地产业的不正常快速发展必会引起国家的重视,为了保证房地产市场的正常运行,国家会采取严厉的措施来打压房价、调控市场。其次,炒房团应运而生,这些群体利用手中闲置资金,在大中城市大量购置房屋,再转手以高价卖出,赚取其中差额,达到投机的目的。炒房团的存在进一步导致了房价的居高不下。再次,房价过高导致普通消费者无力购买,银行贷款无力偿还。另外,投资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大量投资开发,这可能会带来资金周转链断裂的后果。

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1.主要风险

房地产与一般商品相比,具有位置固定性、品质差异性、需求普遍性、供给稀缺性、使用的耐久性和用途的多样性等特点,而房地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具有开发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等特点。房地产的经营往往会遇到营销策划、物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会给房地产的开发与经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会带来很高的风险。我们可以识别到以下几类风险。

(1)政策风险。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过程中的政策风险主要有政治环境风险、经济体制改革风险、房地产业政策风险、金融政策变化风险、土地政策风险、住房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等。政策风险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全局性的。 .

(2)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导致房地产投资经营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包括市场供求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资金变现风险、开发费用变化的风险、税率变动的风险、地价变化风险、国民经济状况变动风险等。

(3)自然风险。房地产开发项目有不能移动、施工时间长、露天作业等特点,决定了其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比一般项目大很多。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过程中的自然风险有火灾风险、风暴风险、洪水风险、地震风险、雪灾风险、气温风险、地质状况风险等。

(4)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存在于房地产项目的经营活动之中,主要有策划风险、管理风险、融资风险、合同纠纷风险等等。经营风险如果处理得不好,就可能导致整个开发过程前功尽弃,造成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图3 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趋势图

2.风险的影响因素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存在许许多多的不确定因素,对所有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现选取几个对结果影响较大的风险影响因素,结合现阶段的具体行业情况分析。

(1)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中对房地产业影响较大的是房地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201O年上半年,国家推出的政策文件有: 《国务 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关于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加强廉租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转租房屋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等。由这些文件可以看出,国家正在积极地在宏观方面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房地产市场的不正常发展,使其能稳定、合理、有序地发展。

(2)市场供求

现阶段,市场对住房的需求的确大于供给,每年都有大量外来人员进入工作或学习,因而产生大量对于住宅的需求,而本地人对住房的需求也是有增无减,因此,可以说,市场上对于住房的需求是极大的,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而事实上,许多开发出来的楼盘并不能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高房价使得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望房兴叹”,而买房子的很多都是炒房团或投机者。这导致了另一种供求不平衡现象:一般收入的人需要的是中低档的、有能力负担的自住房,而开发商开发出的楼盘房价太高,买不起;开发商建造的住宅吸引来的不是住房的需求者而是投机者,只買不住,并抬高房价,转手卖出,造成空置率升高和房价的进一步上升,从而致使普通人更加买不起房。这一现象的存在对房地产投资者来说也是一种风险。

(2)融资

房地产的开发是一项规模大、周期长的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的连续注入,如果资金链中断,就会导致开发过程不能正常进行,经营活动也就无从谈起了,也就无法保证资金的流动。因此,融资活动是保证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石。资金的来源的渠道主要有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外商投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自筹资金来源安全、使用成本低,因而,使用自筹资金风险很小。但是,自筹资金数量有限,只能用于项目前期的费用支付,分析近十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见表)可知,其在所有资金来源中所占的平均比重不超过30%。银行贷款具有财务杠杆效应,但是银行贷款的限制条件很多,并且受利率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风险。根据测算,国内银行贷款占融资金额的平均比重为21%。利用外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在融资金额中所占比重较小,分别为3 19%何2.33%,故不予分析。剩余45 52%的资金来源于其他融资渠道,包括发行债券、股票和其他金融工具。这类融资方式比较灵活,没有沉重的利息负担,使用期限限制不大,可以有效地保障资金的周转。但这种融资方式相应地存在一定的风险,不仅仅有财务上的风险,还涉及公司形象等问题。表1999年-2009年各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单位:万元

(4)房地产经济周期

与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一样,房地产业也存在这样一种周期性的波动规律,称之为房地产经济周期。房地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由供给与需求的周期性波动造成的(见图4)。房地产经济周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繁荣阶段、衰退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

三、风险防范的对策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政策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国际风险属于系统风险,对这类风险,投资者不易进行判断和控制;另一类是非系统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这是易于控制与防范的风险。针对以上提出的各种风险,结合我国房地产业现状,提出一些风险防范的对策。

1.做好全面的市场调研,以尽量避免项目开发与经营决策的失误在进行房地产开发前,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找准切入点,正确选择项目的目标定位并确定目标群体。调查项目所处的政治、经济、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发现并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针对发现的风险因素,寻找应对策略,尽量回避或转移一些风险,对于无法回避的风险,制定详尽的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控制措施。

2.进行区域化、多样化投资,以分散风险由于各个区域房地产供给与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各区域房地产经济周期的波动也存在差异,有些地区处于繁荣期的同时一些地区可能正处于房地产衰退期,这为跨区域的投资策略提供了可能和前提。跨区域的投资策略可以均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同时可以减少地方性的经济动荡带来的风险。

图4 房地产经济周期性波动曲线

3.购买适当保险,以转移风险对于开发过程中可以预测损失并且损失程度适当的一些风险,可以购买保险,通过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投保人缴纳了保险费后,如果发生了风险损失,保险公司必须分摊损失,给投保人以经济补偿。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购买的保险有建筑安装工程保险、货物运输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工程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保证保险和人身保险等。尽管只有限定范围的风险可以购买保险,但这一风险转移方式还是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一部分风险的。

4.签订必要的合同文件,以转嫁风险通过签订正当、合法的合同,可以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过程中的一些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的财务负担或法律责任转嫁给签订合同的另一方,达到减少自身风险的目的。某些无法通过投保方式控制的风险,也可以通过合同条款的拟定来实现对其的控制管理。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过程中,常见的合同有工程承包合同、材料设备供销合同、房屋预售合同、房屋出售合同等。

5 优化融资结构, 以降低财务风险由于不同的融资方式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合理地选择融资模式,选择最优的融资结构可以降低融资风险。首先,拓宽融资渠道,选择多种融资方式,實现资金来源分散化。其次,计算各种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并估计其风险大小。再次,结合不同融资渠道,平衡各种融资方式的风险,提出多种融资方案。最后,选择资本成本低、风险小的融资方案作为最优融资结构。最优融资结构具备低资本成本、最大程度地融得资金、低风险的特点。

6 缩短开发周期,以降低市场的政策风险房地产开发的长周期是带来许多潜在风险的根源,开发周期越长,对开发期内的政治经济形式变化就越难调整,就越无能为力。因此,缩短开发周期也是一个控制风险的方法。当然,缩短开发期并不意味着工程质量的相应“缩水” ,也不意味着以耗费更多的成本为代价。缩短开发期要求引进更高效率的技术、设备等,加强对开发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控制成本。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期,国家正在积极调控房地产市场。在这一时期的房地产项目面对着多种压力与挑战。投资者要能够识别出各种风险,并时刻关注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尤其要特别注意国家政策和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应用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做好风险的防御应对工作,及时、合理地管理和控制各种风险,从而保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少君: 房地产业发展面临风险的思考.城市发展研究,2009(12):中彩页15—18

【2】兰峰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篇12

一、市场风险

造船市场是开放式经营的国际化市场,建造工艺过程复杂,船舶建造周期长,对世界经济变化反应敏感,历史上发生过的经济危机、石油危机以及2009年爆发的金融危机都给造船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由于经济波动使得造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面临风险,因此,抓住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谋划接单策略,识别和规避市场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1. 船价下滑风险

在全球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产能过剩,订单下滑的形势下,船舶价格下跌在所难免。在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造船企业在采取低价接单保持生产的连续性时,必须准确衡量船价变动带来的风险,运用衡量指标量化风险,认真分析价格变动对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带来的影响,同时,根据钢材的价格预期,确定能够承担船价下降的底线,避免由于盲目接单、低价竞争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建议造船企业在成本没有明显下降趋势的情况下,避免盲目降价。

2.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造船企业的整船成本主要是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钢材成本及船用设备成本各占整船成本约35%。而在钢材的消耗中,以船板为主。

从船舶建造合同签订到正式开工建造一般要相隔2~3年,因此,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只能由造船企业独自承担,尤其当下金融危机导致钢板市场价格波动,致使钢材市场极其不稳定。如果钢材问题处理不好,船厂将付出惨痛的代价。以一条7万吨级的散货船为例,耗用板材约为5000吨,如果每吨上涨1000元,则整船船成本将增约500万元。因此,建议造船企业与钢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中小造船企业而言,由于谈判能力弱,可以采取多家联合的方式,争取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

另外,船用设备具有品种多、批量小、非通用、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存在采购风险。如果是国外进口采购又会增加汇率风险、供货时间风险、供应商破产风险等等,因此,造船企业应当不断提高设备采购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水平。

二、合同风险

船舶建造合同是指船舶建造人按照约定的条件建造船舶,由订造人支付价款的协议。一般都是在国际标准合同上进行谈判和修改。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有影响的船舶建造合同版本主要来自于日本的SAJ、欧洲的AWES、美国的MARAD和挪威的NORWE-GIAN。

如图2所示,船舶建造合同风险主要有合同价格风险、技术说明书风险、船舶性能风险、收款风险、适用法律风险等等,涉及汇率、配套价格、细节认定、标准理解、航速、装载量、主机耗油量、船东信誉、船东经济状况、降价、改单、弃单、弃船的风险。合同一旦生效,在发生争议时,往往索赔数额巨大,造船企业稍稍疏忽,就有可能留下隐患。因此,建议造船企业在合同谈判中,尽力争取将有利于自身的条款写入合同,为将来履约争取宽松的环境,在合同签订后,应积极采取措施,围绕如何降低合同风险开展经营工作。

三、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主要与结算方式有关,以美元结算为例,按照图2的历史数据,汇率的波动是不确定的,而且在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间人民币升值幅度很大。历史证明,规避措施不当,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措施得当,可能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另外,导致汇率波动的因素很多,是不可控的。因此,建议造船企业应积极研究汇率变化的趋势并采取恰当的风险规避措施,尽可能的将损失降至最低。

1. 单一货币结算风险

优化货币组合,采取混合收汇方式可以弥补单一货币结算的缺陷,例如采取美元与欧元组合方式收汇,则可以利用欧元直接在欧洲进行采购,规避风险非常有效。如果谈判中,船东坚持选择单一货币,可以通过协商,寻找更为有效的结算方式。

2. 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以当前一条VLCC成交价格1.1亿美元计算,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船企将损失580万元至780万元,这对本来毛利率就已很低的造船企业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因此,建议造船企业结合自身情况,采取增加外汇保值条款、合同设定汇率区间、远期外汇交易、增加首付款比例以及办理外币票据贴现等相应措施把人民币升值风险降到最低。

四、建造履约风险

1. 造船企业内部管理风险

内部管理主要涉及到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材料管理、零件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现场检验管理、工程分包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等各个方面。建议造船企业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内部生产计划管理水平,使生产计划更具弹性,以适应生产计划被动调整的风险。

2. 交船风险

金融危机爆发后,航运市场迅速陷入萧条,新船价格快速下滑,船东与造船企业之间围绕降价、改单、推迟交付、推迟付款或改变支付方式的造船合同谈判日渐增多,船东对交付船舶及配套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更为严格,造船企业可以顺利交船的难度不断增加。因此,造船企业要更加注重焊接质量和配套产品质量,提高质量控制能力和水平,避免因质量问题出现交船困难的现象。

上一篇:电力配网数据传输网下一篇:阅读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