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损失防范

2024-11-16

企业风险损失防范(共12篇)

企业风险损失防范 篇1

自2月16日以来, 北非国家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 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我国已经撤回中国公民3.5万人,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的行动。利比亚的持续混乱局势直接影响了中资企业在利比亚的投资项目, 中资企业损失不可避免。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在利比亚有3个工程总承包项目, 合同总额42.37亿美元, 目前已完成6.86亿美元。由于利比亚局势的不确定, 项目现场设备、材料的保全情况以及后续进展将存在不确定性, 并且公司人员撤离利比亚也要发生一定的费用。

▲中国十五冶建设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旗下子公司, 主要从事工程承包、施工等业务, 目前在利比亚承建了FWAM水泥厂和NALOUT水泥厂两个工程项目。该公司一位高层透露, 公司在利比亚承建的项目曾经投保过保险, 所以不会太大。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该公司2007年进入利比亚从事工程承包项目, 目前在施工程均为政府国民住宅项目, 工程规模为2万套, 累计合同额约合176亿元人民币, 工期40个月, 项目已完成工程量近半, 原预期盈利较为理想。但是由于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建筑按中国政府统一安排, 陆续撤回全部在利比亚从业人员, 项目暂时中止。中国建筑在公告中表示, 虽然目前项目经营层面没有产生亏损, 但人员撤离将发生一定费用, 项目待施合同额占公司合同总额的1%左右, 随着利比亚政局走势, 项目后续进展将存在不确定性。

▲中建材国际装备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企业, 于2009年10月28日在利比亚签署了日产4600吨熟料水泥厂土建和安装合同。该项目业主为AL-HADENA国营公司, 合同总金额逾1.5亿美元, 承建方式为交钥匙工程, 中建材承担了土建设计、土建施工、安装等工作。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该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杜胜熙介绍说, 中交集团撤退前, 各项目部对现场资料、设备等都登记造册, 把项目重要文件存放在相对安全的地方。中交的班加西苏卢格项目部与当地管理委员会, 包括军方签订了营地、设备和材料物资移交协议。米苏拉塔项目与业主代表签署了临时移交协议。各项目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业主和建立公司提交了临时退场通知, 从法律层面为将来的索赔创造了条件。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该公司企业文化部副部长石家铭表示, 在撤离中方人员的同时, 他们还妥善处理好项目使用的外籍劳务人员的去留问题, 大部分外籍劳务人员交由劳务人员所在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安置, 部分外籍劳务人员主动留守在营地, 看守现场机械设备。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铁道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等13家国资委监管的央企, 以及华为、华丰、北京宏福等其他中资企业的损失正在统计中。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规划一处的处长贾立克透露, 央企在利比亚的损失情况多样, 有一些是固定资产损失, 有一些是承包工程垫付款方面的损失, 现在还没有准确的统计结果。一些央企将设备材料留给了当地组织进行保管, 一些央企对设备材料进行了妥善处理, 对于一些票据和技术的文件, 央企都进行了拷贝、拍照或录像, 为日后的索赔保留证据。

企业风险损失防范 篇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是()A.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 B.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C.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D.政府各职能明确分工,互不干涉,各自执法。

2、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方面内容的是()A..加大政府管理成效的力度

B.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C..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

D.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3、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评议考核应当听取()的意见。要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A.公众 B.领导 C.监察机关 D.人事机关.

4、《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秩序得到有效维护。A.经济社会 B.政治社会 C.文化社会 D.生态社会

5、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的是()A.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B.必须把维护政府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 C.必须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D.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6、我国国家赔偿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为前提条件。A.个人过错 B.公务过错 C.行为违法 D.无过错责任

7、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实行()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守法

8、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的主体是()A.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

B.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所在的行政机关 C.国家

D.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及其所在机关

9、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表述哪一项不属于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的内容()A.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B.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C.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 D.积极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

10、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内容的是()A.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B.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 C.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D.认真贯彻行政监察法,加强行政复监察工作

11、林某于1995年8月某日早晨4时许,到县火车站仓库中盗窃化肥1包,价值约100元。在用自行车载回家的路上,被乡治安联防队员抓获后,关押在乡政府一间办公室内。联防队员见林某态度不老实,遂对其拳打脚踢,导致林某全身多处外伤,因心脏休克抢救无效死亡。本案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乡政府的治安联防队享有行政职权,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应当由乡政府承担赔偿责任,因为乡政府是委托治安管理权的行政机关 C.林某死亡后,其父母有权要求赔偿

D.如果林某生前还抚养了一个丧亲的侄女,该侄女也可以要求赔偿

12、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属于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内容的是()

A.健全行政决策机制 B.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C.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D.考核决策实施结果

13、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法报送备案。对报送备案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政府()应当依法严格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A.法制机构 B.人事机构 C.监察机构 D.执法机构

14、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立法不仅要考虑立法过程成本,还要研究其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A.社会成本 B.守法成本

C.运行成本 D.成本收益

15、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不要求做到()A.提出法律议案和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重在提高质量,内容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切实解决问题;内在逻辑要严密,语言要规范.简洁.准确。

B.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 C.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

D.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16、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原则是违法归责,下列对违法的含义不正确的理解是:()A.违法指的是行为违法 B.违法指的是行为结果违法

C.违法指的是违反法律,是一个客观标准

D.行政违法既包括积极的作为,也包括消极的不作为

17、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不属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内容的是()A.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B.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 C.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D.认真贯彻行政监察法,加强行政复监察工作 18、2004年11月10日,郝甲之子郝乙因无证驾驶郝甲的汽车被警察张某扣留。张某将汽车开往公安局时不慎将汽车撞坏。郝甲单独就损害赔偿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裁定驳回起诉。法院可能采用的理由是:()A.原告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

B.张某的行为系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C.损害是由郝乙的行为导致,国家不承担责任 D.请求赔偿的程序不合法

19、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法报送备案。对报送备案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政府()应当依法严格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A.法制机构 B.人事机构 C.监察机构 D.执法机构

20、胡某系某个体音像行老板,因为被怀疑出售黄色淫秽光盘,而被县行政执法机关将其全部光盘没收。胡某不服,于是向市一级行政主管机关提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经过复议后不仅没有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反而对胡某又处以1000元的罚款。后查明,胡某并没出售黄色淫秽光盘。胡某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胡某应当向何机关提出行政赔偿?()

A.应当由复议机关赔偿对其造成的全部损失

B.应当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承担赔偿责任 C.县级行政机关应当对其没收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复议机关应当对其加重处罚的部分承担赔偿义务

D.胡某可以向二者中任何一个行政机关要求赔偿损失

21、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

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实行()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守法

22、关于赔偿请求人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赔偿请求人应当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最先侵权的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

B.赔偿请求人应当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最先被确认违法的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 C.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要求赔偿 D.应当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协商酌定

23、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是()A.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 B.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C.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D.政府各职能明确分工,互不干涉,各自执法。

24、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不包括()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合法 D.高效便民

25、《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秩序得到有效维护。A.经济社会 B.政治社会 C.文化社会 D.生态社会

26、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国家不予赔偿的是:()

A.某地政府为挽救当地一濒危倒闭的国有企业,强令另一企业与该国有企业订立订购合同,该企业不服,政府将其银行帐户冻结 B.税务局工作人员钱某与一个体户赵某素有嫌隙,以赵某偷税为名借税务局名义没收其价值5000元财物

C.工商局张某骑自行车上班途中与人相撞,发生争执后将人打伤 D.狱警梁某的朋友被犯人陆某打伤,梁某指使同监犯人将陆某打伤

27、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内容的是()

A.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B.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 C.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人事保障机制 D.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28、下列行为中国家应负赔偿责任的是()A.某市公安局的违法拘留行为 B.某省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行为

C.某市银行的违法划拨存款行为

D.某市卫生局在法律范围内的裁量行为 29、1998年2月张某驾驶其父亲张老大的东风牌卡车行至城南环路时,因为逆行,又无驾驶证,被县公安交警支队执勤民警谈某等人将车扣押。该车在返回交警队停车场途中,谈某遇到路障没有采取制动措施,导致汽车底盘受挫,引擎报废。交警支队在事故认定书中认为事故并非民警操作不当所致,张老大不服,遂向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维持了交警支队的处理决定。张老大不服,于是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请求。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本案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张老大的违章车辆扣押致使车辆损坏的行为,是依法行使职权的行政行为 B.本案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违章车辆扣押致使车辆损坏的行为,是依法行使职权造成了违法的结果的行为 C.本案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扣车行为并未被确认为违法行为,所以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张老大的诉讼请求

D.张老大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请求 30、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要求()A.健全行政决策机制 B.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C.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D.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企业筹资风险防范初探 篇3

一、筹资风险的含义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

二、筹资风险的成因

(一)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负债规模过大,资本结构不当

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越大,利息费用支出越多,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就增大。负债比重越高,意味着企业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导致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增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2.筹资方式选择不当

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3.负债的利息率

利息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风险也就越大。尤其当国家实行“双紧”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的利息率提高,企业此时筹资成本增加,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这样企业就要承担较大的筹资风险。

4.负债期限结构不当

这是指企业所使用的长短期借款的相对比重,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若长、短期债务比例不合理,还款期限过于集中,就会使企业在债务到期日还债压力过大,资金周转不灵,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5.决策失误

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决策失误项目失败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产能力,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

6.信用交易策略不当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如果因对往来企业资信评估不够全面而采取了信用期限较长的收款政策,就会使大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若没有切实、有效的催收措施,企业就会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再投资或偿还自己的到期债务,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7.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

负债经营的企业,其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那么企业就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这样就给企业带来偿还债务的压力,也可能使企业信誉受损,不能有效地再去筹集资金,导致企业陷入财务风险。

(二)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2.资产的流动性和预期现金流入量

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规定偿还本息,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流动性的强弱。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甚大。当企业资产的总体流动性较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弱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

3.金融市场的波动

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如负债的利息率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都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额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

筹资风险的内因和外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诱发筹资风险。一方面经营风险、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及金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而且负债比率越大,负债利息越高,负债的期限结构越不合理,企业的筹资风险越大。另一方面,虽然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但企业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经营风险较低,且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大,那么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对就较小。

三、筹资风险的防范

(一)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失败。因此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并且有效应对风险。

(二)优化资本结构,巧舞“双刃剑”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所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而且无法获得因债务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可能会因此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从而导致筹资风险加大。因此,企业应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

(三)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如在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账款,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四)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

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同时,企业要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五)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六)研究利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时,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集急需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

(七)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对事态发展的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负债比率,从而控制投资风险;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企业财务风险及风险防范 篇4

1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企业财务活动, 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 相应地, 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 即因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之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即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导致资金链断裂所形成的现金流量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

1.1 在筹资方面, 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够发达, 企业筹资手段不够丰富。长期以来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了解还比较匮乏, 对资本市场的运转、资本市场的理论缺乏研究, 在筹资时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 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 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与高负债形成的风险相比, 或有负债形成的风险更具隐蔽性, 对企业的潜在风险也更大。典型表现是企业的乱担保。部分企业对外担保数额大, 期限长, 甚至未经同意和审批, 董事、经理擅自以公司名义为他人担保等, 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大部分企业对担保疏于管理, 也不按照制度规范在表外披露, 如果担保对象一旦无法偿债, 担保企业的或有负债就转化成负债, 突如其来的债务负担很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甚至资不抵债, 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1.2 在投资方面, 部分企业投资决策随意性大。

在企业中, 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 热衷于铺新摊子, 盲目投资, 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 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 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及所谓多样化经营, 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 走向破产也就不足为怪了。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 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

1.3 在资金营运方面, 我国企业在流动资金等

方面的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些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 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 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 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 导致企业费用上升, 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 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 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 企业普遍存在只注重销售业绩, 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状况。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 扩大市场占有率, 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 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 盲目赊销, 造成应收账款失控, 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 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 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1.4 在收益分配上较少考虑资本结构问题。

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 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 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我国, 由于企业为了长期稳定地发展, 一般较注重积累, 而不倾向于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的现金股利分配方式;较注重企业的经营成果, 即利润指标, 而对股价关心较少, 从而在收益分配上与国际惯例差距较大。不仅如此, 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 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 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2 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防范财务风险

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 因此, 防范财务风险, 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2.1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 就短期而言, 企业能否维持下去, 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 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

2.2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 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 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反映资产获利能力的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反映偿债能力的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经济效率高低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

3 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防范财务风险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 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 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

3.1 回避风险策略为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

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 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 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 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3.2 控制风险策略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

制和抑制性控制, 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 提出相应措施, 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 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3.3 转移风险策略指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

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 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例如, 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订立反担保合同转移担保风险。

3.4 分散风险策略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4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但大部分财务风险的形成与企业财务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等有关。因此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才能最终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 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4.1 改变陈旧观念, 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

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的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也一直未能很好的分开, 财务管理从属于会计工作, “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 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 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往往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在许多学者认为财务管理已取代生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核心的今天,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将迫使企业调整和转变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为此, 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 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 紧紧围绕企业目标, 从大局上把握企业经营,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4.2 树立风险意识, 健全内控程序, 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

如订立担保合同前应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订立担保合同时适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 减少直接风险损失。

4.3 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 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 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 甚至破产。要避免盲目上规模、追求多样化的倾向, 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 对我国企业而言, 主要是做好以下两点:首先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克服“政治”、“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其次,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还应搞好投资的概预算, 充分考虑到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 做好投资项目现金流量预测。只有充分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的投资决策, 才是较科学的投资决策,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恒生公司进口的一批货物被某海关作出扣押的决定,该公司不服,应向()申请复议。A.该海关

B.该海关所在市的人民政府 C.该海关所属省的人民政府 D.该海关的上级主管部门

2、李某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则()A.可以暂时终止诉讼

B.由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是否准许

C.可以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终止 D.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

3、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管理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A.一并 B.单独 C.事后 D.事先

4、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参加行政复议。A.第三人 B.共同申请人 C.知情人 D.原告

5、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管理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A.一并 B.单独 C.事后 D.事先

6、对某市某县公安局派出所以该县公安局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应由下列哪项所述机关管辖?()A.该县公安局 B.该派出所

C.该县人民政府或某市公安局 D.某市人民政府

7、如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某些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行政相对人可()。A.向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提出控告 B.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控告 C.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

诉讼 D.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8、对复议前置的案件,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超期不作答复的,申请人可以依法()。

A.向上级机关申诉 B.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C.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无法提起行政诉讼

9、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政府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申请复议。

A.上一级主管部门 B.本部门 C.本级人民政府 D.上一级人民政府

10、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发送被申请人。A.5 B.7 C.10 D.15

11、如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某些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行政相对人可()。A.向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提出控告 B.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控告 C.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2、王某贩卖盗版光碟被文化局查处,罚款1000元。王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但是复议机关也维持了处罚决定。王某逾期不履行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如何处理?()

A.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B.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C.由行政复议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D.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3、当事人对县土地管理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提出申请? A.《土地管理法》

B.国土资源部的有关文件

C.国务院有关土地管理的行政法规 D.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14、某公司效益很好,许多外单位职工都想调入,纷纷找市劳动局说情。市劳动局未征得该公司的同意,强行将20名外单位职工调入该公司。该公司不服,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此案应如何处理?()

A.不予受理,因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B.应当受理,因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C.告之属于劳动争议,应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D.不予受理,因为是劳动争议

15、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发送被申请人。A.5 B.7 C.10 D.15

16、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A.由该部门的本级政府决定

B.由该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决定 C.由申请人自由选择

D.由本级政府与上一级主管部门协商决定

17、如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某些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行政相对人可()。A.向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提出控告 B.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控告 C.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8、某县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土地管理局.某镇人民政府组成联合调查小组,调查处理县机关干部和城关镇干部违法占地建房问题。联合调查小组对县机关某干部李某作出了处理决定,没收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所建的楼房。处理决定是以四个单位联合发文的形式作出的,盖了四个单位的公章。李某不服,申请复议。本案的复议机关是()A.县委

B.县土地管理局 C.县人民政府 D.市土地管理局

19、对复议前置的案件,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超期不作答复的,申请人可以依法()。

A.向上级机关申诉 B.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C.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无法提起行政诉讼

20、不属于《行政复议法》第九条第二款所称的不可抗力的是()A.地震

浅析企业外汇风险防范 篇6

关键词:外汇风险;风险防范汇率

中图分类号:D922.2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070-01

一、外汇风险概述

外匯风险(ForeignExchangeRisk)也称汇率风险或者外汇暴露,是指在国际外汇业务活动中,由于汇率、利率的频繁变化和一些系统风险的存在,是相关参与者受到的潜在经济损失或者丧失所期待利益的可能性。狭义的外汇风险是指国际经济的交易主体在从事外汇相关业务时,由于外汇汇率的波动而蒙受损失或者丧失所期待利益的可能性。本文主要分析狭义的外汇风险防范。

二、人民币外汇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外汇风险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外部因素,主要是宏观上的,中国整体对外经济摩擦日益加剧,其中有政治因素,也有贸易保护主义因素,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升值压力较大,最后的摩擦点都集中在微观经济元素上,也就是各个对外贸易企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各项对外贸易制度都在建设以及更新。二是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GDP、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状况、外汇储备等。从1994年至今,结售汇贸易项目以及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均持续顺差,国家外汇储备从1994年外汇储备4046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28473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了7倍。我国GDP年均增长率都在10%左右。在这20年里,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目共睹。这些都构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另外,人民币近15年都处于升值通道中,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1994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8.6212,到2003年为8.2770,人民币汇率在这10年仅下降了4.1%。而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到2011年人民币平均汇率6.5017,这6年间人民币汇率下降超过25%,由此可知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人民币汇率风险防范越来越重要。

三、外汇风险防范手段

(一)计价货币货币的选择。最好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这样就避免了货币的兑换,更没有外汇风险。这在我国只有少部分比较强势的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大部分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处于较弱势地位,但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在慢慢改变,在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对外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较显着的成果。其次是涉外收入时,争取选用币值稳定的强势货币;涉外支出时争取选用币值疲软的弱势货币。这样,出口企业结算和清偿时,强势货币有汇率上升或者不变的可能性较大,在同样多的外汇情况下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国货币;相反,在进口时,合同货币汇率下跌,则能够以较少的本国货币换取更多的合同货币用来结算货款和清偿债务。不过,此种方法有较大的限制性,一是对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要求较高,货币的强弱都是相对的,而且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要求相关决策人员能够有预见性,信息掌握比较充分;二是交易习惯的改变较难,例如:虽然美元作为传统的国际计价货币持续疲软,但是长期以来,使用美元作为交易货币已经约定俗成,要改变这一国际惯例有一定的困难。三是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双方是相对的,关键看双方的洽谈结果,也就是两方的强势度,在经济贸易中的话语权。

(二)采用套期保值工具。套期保值工具包括远期外汇合同、外汇期权交易等银行提供的外汇套期保值手段。这是涉外企业最常用也是最可行的手段。所谓远期外汇交易,就是涉外企业与本地银行签订外汇买卖合同,在合同中约定买人或者卖出货币的名称、金额、交割日期、汇率等。在特定日期锁定合同汇率,可防范日后汇率大幅变动的带来的风险,但同时也丧失了汇率有利变动而带来的收益。

(三)出口收结汇的时间以及结算方式的选择。涉外企业可以根据业务实际,对出口收汇的结算方式加以选择。一般而言,即期银行信用证结算方式最安全及时,也是国际贸易中采用最多的一种;远期信用证结算方式收汇安全有保证,但是由于间隔时间长汇率发生波动的概率高,从而降低了收汇的安全性;托收结算方式,安全性较前2种方式较低,主要依靠交易对手的商业信用,没有银行信用的保障性高。另外,通过收付汇时间的调整也可以有效的防范外汇交易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汇率时时变动的情况下,通过提前或延期收付汇,或者推迟结汇也能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例如:当出口商预计汇率呈上升趋势时,在合同规定的期限范围内企业应尽可能延迟发货,收到的货款可以保留在账户上选择合适的时间结汇;相反,若汇率呈下跌趋势时,则应争取提前结汇,以预收货款的方式提前收汇或是将外汇保留在外汇账户中用以直接对外支付。进口商则相反。所以,为达到安全及时收汇并保障企业利益的目的,要准确的判断当时的汇率形势,在双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选择有利的结算方式以及结算时间。

(四)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变收汇政策。根据现有的公开信息,对汇率变动方向进行及时预测和分析,也可以利用各银行以及对外经济贸易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对货币的研究成果,及时掌握国际市场上外汇变动信息,及时防范汇率风险工作。综上所述,人民币在未来可以预见的一年中,升值的趋势不会改变,企业要及早做好自身的外汇风险防范,防止出现2008年汇率波动导致的企业经济利润大幅缩水的情况。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宜昌市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1]朱孟楠.国际金融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论企业会计风险防范 篇7

一、会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一般而言, 会计风险是风险在会计工作领域中的一种表现。尽管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风险进行界定, 但风险的两个基本特征却表现得非常明显, 即:不确定性与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风险与不确定性是两个联系十分紧密但却是不同的范畴, 我们在理解时不应混为一谈。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未来事项结果所持的怀疑态度, 一般而言, 它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所致。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使人们难以准确预测风险的发生, 从这个意义上讲,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说, 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 风险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不确定性事项都有风险, 因为风险必须和损失相联系, 只有那些可能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事项才有风险。如果我们面临的事项既可能导致损失又可能导致收益, 而采取措施的结果只会带来收益而不会带来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 即便选择结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但仍不能说存在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可将风险界定为:可能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据此, 我们可将会计风险定义为:会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 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 使财务报告反映失实或者依据失实的信息误导监控行为而给其带来损失的风险, 是指公司受汇率变动影响的程度。会计风险包括交易和换算风险, 是指外汇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中由于汇率变动给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会计风险具有如下特征:

1、风险的不确定性。

会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 潜在于会计工作中, 他们能否从潜在的风险转化为现实的风险, 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如果会计信息存在错漏, 但是没有被发现, 或虽是被发现却未被追究, 会计人员就不会或不会全部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只有被追究这种责任时, 这种潜在的风险才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

2、风险的严重性。

会计信息是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损失企业形象, 还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会计人员也可能因此承当法律责任。

3、风险的可变性。

会计风险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 会计风险也随之发生变化, 随着监督和内控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人们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些不可控制的会计风险变为可控的会计风险, 降低会计信息失实的程度。现行会计准则对同一经济事项往往规定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但这在同时也增加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我们可以通过限制这种选择的可能性, 减低会计风险的不确定性, 从而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减低会计风险。

二、我国企业会计风险现状及成因

我国的一些企业, 特别是国有企业, 盈利水平普遍低下,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虽然很多, 但忽视财务会计风险是大多数企业经营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会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 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只有树立财务会计风险意识, 使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限度, 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企业产生会计风险的原因很多, 不同的会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 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 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会计风险, 其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1、制度环境的变化。

如产业政策、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等, 如果决策不当, 将会带来较大的会计风险。

2、在决策时缺乏足够的、真实的信息。

决策者对决策事项未来的变化事先无法掌握的, 或者不能获取充分有用的信息、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

3、道德风险的广泛存在。

在市场经济中的各种欺诈、违约、投机取巧等现象称为“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对企业财务有重大影响, 主要表现:信用度低。这主要表现在违约及债权债务关系严重扭曲等方面, 使企业的偿债能力依附于其他企业的信用程度上;另一方面经济合同履约率低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营, 增加造成资金占用过量, 加大了企业会计风险。

三、会计风险的防范

研究风险是为了控制风险, 使之缩小到最低限度, 甚至彻底排除, 这种控制、缩小乃至排除的活动即为风险管理。会计风险管理是由会计风险管理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等要素组成的。其中, 目标是指人们进行会计风险管理之所求, 即加强对风险的控制, 从而达到使其发生处于最小限度, 同时付出的代价也最低。

尽管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其根源产生于相应的会计责任。会计责任在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因此, 作好会计风险的防范, 主要就是要作好对会计固有风险的防范和对会计行为风险的防范。

1、降低会计固有风险的途径。

会计固有风险源于会计自身的缺陷, 理论研究的深化会有助于降低该风险。从会计实践出发, 对现有会计理论进行不断地改进, 努力探求减少会计处理方法的不确定性, 提高其可靠性, 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的形象, 这是需要广大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进行不断努力的。需要指出的是, 理论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概念上, 要加强应用性理论的研究, 并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使研究成果真正落实到减少会计处理中的偏差上。

2、对会计行为风险的防范。

会计行为风险由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两方面组成。技术风险指因业务处理上操作失误或理解偏差而产生的风险。道德风险是由于各方利益追求和行为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

(1) 按照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减少企业会计。一是制定科学的岗位及责任。根据相关业务之间相互制约的规定, 建立和完善各个岗位的操作规程, 严格按章办事;二是严格执行授权批准制度, 加强监管, 规范内部制度;三是从单位实际业务流程入手, 查找会计部门的风险点, 并制定切实有效防范案件的措施, 强化岗位内控机制建设, 解决一人兼多岗或随意顶岗而容易造成工作失误的现象;四是加强账务的对账管理, 尤其是对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往来核算的管理, 确保国家财产和资金安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及时发现各种风险和隐患, 及早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2) 建立动态的会计风险预警机制。设立动态会计风险预警机制, 采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 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部经营、外部环境等各种信息, 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 同时寻找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以及有效措施, 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网。

(3) 完善企业内外部监督检查机制。优化会计行为, 健全会计监督评价体系, 建立会计人员相关管理制度, 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检查, 建立科学的内部监督机制, 使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相互监督与制约, 强化内部审计系统。完善外部会计监督机制, 尽管内部会计机制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它毕竟寓于企业之中, 一旦企业整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 内部监督机制就会弱化, 这时就需要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共同构成科学优化的监督实施体制, 有力地制约会计行为主体的私欲和偏好,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企业涉税风险的防范 篇8

一、企业涉税风险的主要类型

1.对国家税收政策理解不深刻或者偏差导致的涉税风险。我国税收政策既要规范企业纳税行为, 又要利用税收去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因此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及经济体制问题的不断增加, 我国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也呈现动态变化趋势,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税收政策也在不断的更新和调整。这给企业的税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一旦企业没有及时正确的更新税收政策, 将会使原本合法的行为变成不合法的行为, 导致税收风险的增加。此税收风险形成也与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偏差和不深刻有关。这种情况会导致将税收筹划误以为是少纳税, 甚至有的企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操纵筹划基数, 导致了偷税行为的发生, 使企业陷于税务机关处罚的危机和风险。

2.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税务风险。财务工作是开展税务工作的基础, 如果会计核算和财务工作出现纰漏, 那么必然导致税务申报出现失误, 因此税务工作的有序进行离不开准确、系统、全面的会计信息。但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因其业务能力有限、缺乏敏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并缺少必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导致企业内部财务人员整体水平偏低。这些极有可能导致企业重复纳税或者漏税的现象发生。此外, 有些企业还存在内部控制不协调和财务流程不顺畅, 导致无法及时发现重要的、关键的风险点, 也失去了改进和纠正问题的最佳时间, 使企业细小的税务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逐渐积累形成大问题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 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3.缺乏对政策的运用能力导致的税务风险。涉税风险不仅涉及到少纳税的风险, 其中还包括企业不能很好的借助于税收政策去减少企业税负风险的发生。许多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认识不全面, 理解有偏差, 使这些优惠政策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例如对环保税收优惠政策理解不充分, 导致虽然利用了再生资源, 但利用比例远没有达到优惠政策规定。甚至有些企业因受税收筹划的综合运用能力的限制, 往往忽略了税收优惠的范围。如企业合并及成立分公司均涉及到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 如果企业没有综合运用、正确分析这些税收优惠政策, 可能导致浪费税收优惠政策或者不正确使用某个优惠政策, 最终事倍功半。

二、充分认识加强对涉税风险有效防范的必要性

企业的涉税风险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如想长期稳定发展, 就必须高度重视涉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和理解涉税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 全力以赴减少和避免涉税风险的发生, 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控制涉税风险的发生。企业需要不断学习提升思想意识, 充分认识到有效防范涉税风险的必要性和关键性, 并通过采取正确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来控制涉税风险的发生。

1.加强对涉税风险防范的认识, 重视企业纳税工作, 提升企业纳税意识。企业涉税风险的有效控制要求企业要具有正确纳税观念, 只有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均充分认识到涉税风险, 及其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才能加强对企业内部涉税风险的控制。就财务方面而言, 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自身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点, 预见到企业财务问题可能导致的涉税风险, 正确审视和处理管理上存在的不足, 努力避开风险;就经营方面而言, 企业要注意交易对象是否遵纪守法、可靠性和信誉度是否存在问题, 消除不必要的和潜在的风险。与此同时, 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应该加强对税务法和税务相关政策的学习, 认真严肃执行国家税务法律法规, 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者应该时刻关注企业纳税情况, 增强对税务工作的重视程度, 提高对企业涉税风险的认识。财务人员更应及时向决策者汇报重要的纳税进展, 并将企业税务统筹规划提交给企业管理者, 让其全面了解企业目前的税收工作。

2.加强对企业内部业务人员的培训, 提升应对涉税风险的处理能力。企业要定期关注内部风险控制的评价报告, 正确分析和判断企业目前涉税风险的概率情况, 整个控制评价过程财务人员要发挥其主导作用, 提高财务部门对整个涉税风险控制的执行力度和认识程度, 有利于后期财务部门对涉税风险问题的鉴别和认识能力, 也有助于做好税收统筹规划方案。另外, 企业还应时刻关注同行业的涉税风险案例, 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因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均为税收工作中的主体, 从法律角度出发, 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 不要依存于个人关系去解决纳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应该与税务机关建立起相互合作的共赢关系。这样有利于企业及时了解新税收政策及其调整部分的具体内容。加强涉税事宜的协调和沟通, 如税收计划的安排, 相关纳税事宜的处理方法等, 这样能正确把握税务政策, 也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4.防范涉税风险,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对涉税风险的防范, 有效的规范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增加了企业对财务部门监管和控制能力, 使企业对涉税风险的预测有了基础了解, 更加深入的体会到税务工作对整个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提高了企业管理层和财务对税务法的认识, 也养成了时刻关注税务法及相关法规的变化动态的习惯, 根据税务风险及时调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降低因税务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 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健康发展积聚了力量。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篇9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和基本类型

财务风险即筹资风险, 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 (股东收益) 的可变性。这是一种狭义的财务风险, 其实质是企业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存在于负债经营的企业, 没有负债, 企业经营的全部资本由投资者投入, 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而只有经营风险。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 会产生一系列的财务风险, 主要包括:筹资偿付风险、筹资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外汇风险等。

二、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 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负债筹资就成为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渠道。有负债就会有财务风险, 因此因负债而引起的财务风险也是每个企业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 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近年来, 不少名声在外似乎如日中天的企业, 因财务危机迅速垮掉;更多的则在财务、税务、经营等风险下负重运行, 勉强维持。随着我国部分企业“跳跃式”的超常发展, “快起快倒”的现象不断出现, 比如巨人集团、三株集团、瀛海威网络、红高粱快餐、爱多VCD、亚细亚商场、银广夏、蓝田股份等。我们从中不难发现, 这些企业陷入困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解释:首先, 这些企业无一例外的面临资金流的中断, 实质上是企业缺乏财务风险防范和现金流的管理能力;其次, 作为企业经营者在财务管理中忽视了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及防范, 更有甚者风险意识淡薄, 不善于趋利避害, 盲目扩张。

(二) 财务风险的成因

1、负债经营是产生财务风险最为根本的原因。

在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 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 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 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地降低, 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就会增加, 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 即财务杠杆利益。同理, 由于负债经营的作用, 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经济环境恶化使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潮以及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 会导致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增加, 引发财务风险。所以, 负债筹资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带来财务杠杆利益, 又能引起筹资风险。

2、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是产生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

企业筹措资金后必须能够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付利息, 因此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或资产变现用以偿债, 则会促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潜在变为现实, 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甚至面临破产的可能。柯达公司首席财务官兼执行副总裁毕盛曾说过, “衡量一个公司的流动性以及最终实力的最重要标准是现金。如果一个公司没有现金的话, 公司的流动性就不存在, 结果就是破产。”他认为, 赢利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法加以控制的, 而现金却是不可控制的。

3、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综合表现。

在财务杠杆作用下, 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 企业扩大负债规模, 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率, 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反之, 在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 企业负债越多, 就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同时, 负债规模一定时, 若长、短期债务比例不合理, 还款期限过于集中, 就会使企业在债务到期日还债压力过大, 资金周转不灵, 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4、资金组织调用 (运用) 不合理。

合理的资金组织调度是指企业资金的流入、流出和周转无论在时间、金额、形式上, 做到既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又能节约使用资金, 减少资金使用成本。如果资金运用不合理, 会导致资金周转不灵, 增加资金使用成本, 有时会满足不了生产经营需要, 不得不再一次为该生产项目筹资, 增加筹资成本, 影响投资效益。

5、盲目地进行项目投资是加速产生财务风险的诱因。

投资决策失误则会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 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 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 致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

6、企业经营活动失败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负债经营的企业, 其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于息税前利润, 那么企业就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 使企业担负着到期付款的威胁, 也可能使企业信誉受损, 不能有效地再去筹集资金, 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此外,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也可能引发财务风险的产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自然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 它们存在于企业之外, 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 但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及化解措施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 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如果企业完全靠自有资金来经营, 不存在筹资风险, 这在企业经营上是稳妥的。但当有发展机会时, 为稳健而拒绝借款则会显得过于保守, 应该学会“借鸡生蛋”, 利用负债经营。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

(一) 树立风险意识,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 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比如, 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此外, 企业应该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随时监控企业的筹资风险, 把风险水平降到最低点。

(二) 适度负债, 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 是复杂和困难的, 企业可以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 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其次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 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 充分获取财务杠杆效益;最后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 确定资本结构的方法主要有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和比较资金成本分析法, 在平时应用时还要注意结合各种客观情况进行判断, 尽量使资本结构合理化。

(三)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新的财务风险。

为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 应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切记主观臆断。比如, 企业应该确定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最佳的库存量以及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等。

(四) 强化资金管理职能, 确立全方位、多层次、灵活高效的资金管理机制。

资金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各个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 统筹使用资金, 量化开支标准。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 就必须从加强管理, 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 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 提高产销率, 降低应收账款, 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保证偿还负债的资金来源。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改革成效很突出, 该集团公司创立了以“四统一分, 两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新机制, 确立了以内部银行为中心的资金管理体制, 实施现金流监控, 发挥资金最大效能, 让资金从内部银行这个唯一的“漏斗”进出。

(五) 加大对企业资产管理的力度, 增强企业的运营能力。

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 尤其是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 直接影响企业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 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加强企业资产管理, 防止不良资产产生, 提高资产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手段。

比如, 江苏省的沙钢集团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突出, 该集团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采取“钱货两清“的做法, 即明确规定销售机构和经销人员的职责范围任务、销售费用标准、奖金计提比例及发生赊销的处罚办法等, 一旦发现有赊销的情况, 坚决按责任制处理, 是我国冶金行业的骨干。

(六)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 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 即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 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 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办法, 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日常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它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威胁企业发展甚至是生存;另一方面给另一部分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我们应在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的基础上, 掌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 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冬梅.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财务与会计导刊, 2007.4.

[2]樊良, 樊利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会计, 2004.5.

企业筹资的风险防范 篇10

筹资对于一个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是企业投资经营的起点。负债经营能给公司的所有者带来收益上的好处, 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 负债经营的优势是明显的:负债经营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负债经营能给所有者带来“杠杆效应”;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但是筹资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 筹资决策除规划资主需要数量, 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 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 并提出现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下面我们即有针对性地来讨论对这种筹资的优点及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 负债经营风险的总体防范与控制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 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力杠杆。所以, 首先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但是, 负债筹资如果运用不当, 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 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 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 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1.1 要有风险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 企业毫无准备, 一筹莫展, 必然会遭致大败。因此, 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即正确承认风险, 科学估测风险, 预防发生风险, 有效应付风险。首先要明确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要勇于承担和面对风险, 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防范风险。

1.2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制定负债财务计划。

根据企业一定资产数额, 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 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如果举债不当, 经营不善, 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 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 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 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 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 尽力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产销率, 降低应收账款, 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 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 谨慎负债。

1.3 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 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 根据利率走势, 把握其发展趋势, 并据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

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 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的过渡时期, 也应尽量少筹资, 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 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 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 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降低负债利息率。

2 筹资风险的阶段性控制

2.1 事前控制

首先, 应做好企业的财务预测与计划, 作好各种预算工作。在对外部资金的选择上应从具体的投资项目出发, 运用销售增长百分比法确定外部筹资需求。可以从以往的经验出发, 确定外部资金需求规模;也可以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使各项数据直观准确, 量化资金数额, 由于这种方法比较复杂, 需要有较高的分析技能, 因而, 应在筹资决策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运用。准确的财务预算对于防范和规避企业的筹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根据短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中长期的企业发展规划, 预测出自己对资金的需求, 提前做好财务预算工作, 安排企业的融资计划, 估计可能筹集的资金量。

2.2 事中控制

在风险的事中控制中应重点强调资金的使用效率, 增强企业使用资金的责任感,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筹资风险, 提高收益, 这是彻底摆脱债务负担的关键。我国大部分企业长期以来缺乏资金使用效率的意识, 缺少资金靠借贷, 资金投入较少考虑投资回报、投资风险以及投资回收期的长短, 以至于企业越借越多, 自身造血功能越来越差。因此, 企业应加强资金使用意识, 把资金管理作为重点, 确保投资效益, 实现资金结构优化, 减少企业收不抵支的可能性和破产风险。要加强对流动资金的动态管理, 主要包括:

2.2.1 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 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

现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现金持有量过少而无法保证企业的正常支出, 企业就会因资金短缺发生筹资风险;反之, 企业持有的现金越多, 企业的支付能力就越强。但是现金是收益能力和增值能力较低的资产, 如果企业持有过多的现金, 必然失去了用这部分现金投资的机会, 造成资金的机会成本过大, 从而降低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利润率。因此, 企业必须合理预测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金需求和支付情况, 确定合理的现金储备。

2.2.2 加强存货管理, 提高存货周转率。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弱的资产, 如果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比重过大, 就会使速动比率很低, 从而影响企业的短期变现能力, 因此要通过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生产经营流程, 使企业存货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2.2.3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加快货币资金回笼。

应收账款是被债务人无偿占用的企业资产。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 不仅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 还可能造成企业资产无法收回而形成坏账损失。因此, 企业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通过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建立销售责任制等措施, 积极组织催收, 减少在应收账款方面的资金占用, 加快货币资金回笼。

2.3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主要在于对本次筹资过程的分析上, 企业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投资的需要, 而投资又是为了获得利润。在一个整体的过程结束后, 企业必然要对本次筹资运作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各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各种财务比率, 重点应放在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上。从一般意义上讲, 回顾过去, 总结经验, 是为了指导今后的工作, 企业的筹资活动也不例外。

摘要: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提高经济效益, 投资项目若不能达到预期效益, 从而影响企业获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 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本文论述了筹资该企业带来的利益和风险, 提出预防和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筹资,筹资防范与控制

参考文献

[1]宿春礼, 殷小龙.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9种财务管理方法.光明日报出版社.

[2]王建华.现代财务管理精华读本.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3]范邢松.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4]梅英.试论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

企业债务融资及其风险防范 篇11

关键词:债务融资 风险 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193-02

债务融资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之一。通过债务融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经营资金 的问题,而且可以使企业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在满足企 业对资金需求,带来财务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财务危机, 面临破产。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企业债务融资,并建立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债务融资的涵义

企业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企业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 、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企业所需资金的行为。

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企业来说有利有弊。债务融资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 :(1)有效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主要体现在债务融资率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本筹 资的资金成本,以及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使实际负担的债务利息低于其向投资者支付的股 息。(2)给投资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即当企业资产总收益率大于债务融资利率时, 债务融资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收益率。(3)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债 务融资相对于其它融资方式来说,手续较为简单,资金到位也比较快,可以迅速解决企业资 金困难。(4)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债务融资不具有股权稀释的作用,通常债务人无 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不具有表决权,也无对企业利润和留存收益 的享有权,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控制企业的能力。

债务融资的缺点主要包括:(1)增加企业的支付风险。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必须保证投 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甚至会发生亏损。(2)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影响资金的周转。表现在企业债务融资的利息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如果债务融资还 款期限比较集中的话,短期内企业必须筹集巨额资金还债,这会影响当期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 用。(3)过度负债会降低企业的再筹资能力,甚至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一旦债 务过度,会使筹资风险急剧增大,任何一个企业经营上的问题,都会导致企业进行债务清偿 ,甚至破产倒闭。(4)长期债务融资一般具有使用和时间上的限制。在长期借款的筹资方 式下,银行为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对借款的使用附加了很多约束性条款,这些条款在一定意 义上限制了企业自主调配与运用资金的功能。

二、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债务融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 险,以及企业在日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偿付风险。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债务融资行为, 其成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对债务融资风险认识不充分。 债务融资风险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二是日后的偿 付风险。从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层十分注重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关注能否筹集到资金 、筹集到多少资金、筹集资金的条件是什么,但对于筹集到的债务资金如何利用、日后如何 偿还、怎样偿还缺乏较为详细和成熟的考虑。投资项目一开始和中途变更的情况在我国上市 公司中经常出现,投资决策失误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2.企业投资决策失误。 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决策失误项目失败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 形成生产能力,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就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但是,由 于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危机的案例却经常发生。“秦池”、“飞龙”等企业失败 几乎都由于“投资失败”。

3.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动。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可能面临利率或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利率和汇率水平的高低直接 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近几年,由于国家实行“双紧”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的利息率不断提高,这也使得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 。同样,国际货币市场汇率的变动也给企业带来了外币的收付风险。

4.银行对企业的债务监督不充分。 我国企业的高负债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高负债并没有发挥债权的治理作用, 它不但没有能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反而扭曲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我 国对银企关系的制度设计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主,由此导致了认识的偏差,认为银行对企业经 营行为的监督只能以外部监督为主,银行参与公司内部会引起更大的金融风险。在这种情 况下,银行仅仅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参与公司治理。所以说我国银行债务对企业的约束是软性 的。

5.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现行的融资制度仍然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大部分银行和上市 公司都是国家控股 ,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一些银行受国家的干预,其贷款决策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于国家 参与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融资契约关系的建立,导致国有企业具有内在的高负债动机。同时 ,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由于经营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好处,经营失败,自己却不会损 失许多,因此,在企业经营时,往往喜欢冒巨大的风险。

三、防范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企业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要树立企业独立承担风 险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将越加分明 ,再依靠政府支持和帮助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因此,企业首先要有独立承当风险意识。另 一方面,对于债务融资不仅要考虑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更要考虑日后的偿付风险。事 实上,日后的偿付风险才是企业债务风险考虑的重点。

2.优化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 企业应确定适度的负债比率、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企业适度负债经营 是指企业的负债比例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于不同规 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来说,选择债务融资的比例不一样,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 ,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例可以适当高些,负债比例就可以高些;相反,对于经营情况 不 是很理想的企业其比例就要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筹资风 险。我国企业目前的负债比例高,为了缓解外界的压力,应该降低资产负债比例。同样,企 业 还应对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和债务偿还期限进行合理的安排,防止企业日后经营过程中的本 金和利息的偿付风险。

3.充分考虑市场利率、汇率走势,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 针对由于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企业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时期及资金 市场的供求变化,正确把握未来利率走向。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 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 ,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 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 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同样,对于筹资外币资金带来的风险,应着重预测和 分析汇价变动的趋势,制定外汇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其内在规律掌握汇率变动发展的趋势,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如筹集美元之类的外汇资金要尽量减少,因为相对于人民币 而言其贬值日益明显,否则将产生更多的外汇损失。

4.考虑银行参与制度。 要使银行对企业的监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可以考虑建立银行参与制度,将银行纳入企 业的管理层,从而提高银行对公司的治理。同样,站在银行角度也要加强对贷款资金的适时 监控制度,把制度重点放在加强主办银行对借款企业的外部监控上。例如对负债比例较高的 公司,主动要求自己作为主要的债权人列席公司的重要会议,使其尽可能充分地获取关于企 业经营和投资决策的信息,实现较好的风险控制,以防止不良债权的产生。

四、总结

债务融资既是一项财务策略,更是一种筹资战略。企业在考虑债务融资时,不仅要根据 自身的发展情况,考虑融资规模、融资方式和还款期限等,更要认识和考虑债务融资所带来 的风险。企业只有在正确认识债务融资风险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和严格执行有效的债务融资 风险防范对策,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最佳作用,并确保企业生 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鄂秀丽,季小杰. 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 财务与会计, 2005(7)

2. 郭燕枝. 试比较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3(1)

3.胡玉明.中国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制度性分析. 经济评论,2001(1)

4.李慧丽.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及控制决策. 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5)

5.周苹英.适度负债, 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3(12)

6.汪辉.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和市场价值. 经济研究, 2003(8)

企业风险防范与管控 篇12

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管理行为, 它能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防控的水平, 国务院出台了《中央企业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引》, 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防范指明了方向。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 这些风险主要为法律与合规风险、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企业文化风险、运行风险等, 风险存在于企业整个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中, 并且遍布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过程, 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 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 规避和化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是企业生存的需要, 亦即企业的风险防范工作已经上升到了一种战略性的高度。企业有效的防范风险离不开有效的组织保障、完善的制度建设、得力的执行和监督、科学的方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二、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

企业风险, 是指在未来存在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存在的影响。企业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主要分为如下几种类型:法律与合规风险、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企业文化风险、运行风险等。

(一) 法律与合规风险

法律与合规风险是现代企业风险体系中重要的部分, 两者各有重合, 又各有侧重。合规风险是指因违反法律或监管要求而受到制裁、遭受金融损失以及因未能遵守所适用法律、法规、行为准则或相关标准而给企业信誉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法律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自身经营行为的不规范或者外部法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造成的不利法律后果的可能性。企业, 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法律与合规风险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 树立遵章守法的理念, 视法律为企业碰不得的高压线。

(二) 战略风险

企业的战略风险是一个企业整体出现损失进而无法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不确定性。企业根据企业生存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来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 因此战略风险产生于外部环境和战略管理行为和战略成功必要条件。企业的战略风险是影响整个企业发展文化、发展方向和企业的生存能力以及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三)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中的财务结构不合理, 以及公司中存在的融资不当的现象, 促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 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以及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的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融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而不能够完全的消除企业存在的风险。

(四)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供需变化带来的风险;能源、原材料、配件等物资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的变化带来的风险;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风险;税收政策和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市场竞争中, 企业在生产、投资和销售等市场的经济活动中, 都会因为管理者的决策依据的信息不完整、决策的手段不完善、企业决策执行不充分和不及时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等种种原因而蒙受经济损失, 形成市场中的风险。

(五) 企业文化风险

现代的企业集团中涉及的行业领域跨度很大, 组成的人员来自于很多不同的单位和地区, 这种多元化的背景形成企业文化也不尽相同, 造成集团内部的企业文化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融洽的现状。企业文化不相融合将会导致企业战略难以顺利实施, 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会影响到企业的形象, 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六) 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一个企业在运营过程中, 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变动性和复杂性以及主体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认知的能力的有限性, 而导致企业的运营出现失败, 使得企业的运营活动不能够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 使企业遭受损失。企业的运营风险并不是指其中的某一项具体的特点的风险, 而是包含一系列具体的风险活动, 主要包括:企业产品结构、新产品研发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新产品新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策略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企业组织效能、管理现状、企业文化方面引发的风险;质量、安全、环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发生失误导致的风险;企业员工的道德风险及业务控制失灵导致的风险等。

三、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及要素

(一)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

1、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公司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

2、确保内外部, 尤其是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 包括编制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

3、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4、确保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重大措施的贯彻执行, 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 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

5、确保企业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 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二) 风险管理的主要要素

1、调整风险偏好和战略

2、加强风险应对决策

3、降低经营性意外和损失

4、识别和管理多重和跨企业的风险

四、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

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风险管理工作的好坏, 关乎企业的发展和命运, 因此做好风险管理对企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是至关重要的责任。企业董事会应当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制定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策略, 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配置优异资源, 经理层应安排好进行风险管理的人力、财力、物资、外部资源。选择具有法律、财务和其他专业知识,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高度工作责任心的人担任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人员。赋予专业人员一定的职权, 允许专业人员直接向公司董事长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汇报公司风险控制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公司董事会应当领导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责任追究机制。专业人员应当能够熟练运用风险管理工具辨识日常业务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提出解决方案供公司董事会讨论、采用。

五、强化企业风险控制管理的检查

企业中有了制度但是不等于就能够进行合理的风险的防范工作, 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进行好的执行, 那么也是一纸空文。企业中的很多案例说明, 每一次风险的产生都是和明知故犯的心理, 以及受到利益驱动的投机心理, 还有存在不容易暴露自己的冒险心理等有关。很多的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齐全的管理制度, 但是风险案例仍然会出现, 这就是因为企业在制度执行环节出现问题。由此可见, 执行制度要比制定一个制度更加的重要, 因此, 企业需要严格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努力的做到有章可循, 违章必究。

六、运用科技手段强化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

现代科学技术为风险预防和管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如果企业合理的使用风险信息的数据库, 将企业的风险信息逐渐的融入到企业的决策中, 这样企业就向决策系统化和科学化迈进, 能够有效避免因主观决策而产生的风险。其次, 企业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将风险指标进行量化管理, 一个具有良好风险管理的企业, 决策者通常会使用多种工具来进行风险预测、衡量、分析, 制定风险解决方案, 规避风险, 最终化解风险为机遇, 进而达到为企业创造财富的目的。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 风险防范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在企业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越来越重要。有效的组织保障、完善的制度建设、得力的执行和监督、科学的方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是企业风险防范的关键因素。企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达, 倾注了投资者和管理者大量的资金和心血, 发展中充满了坎坷和艰辛, 企业越大, 风险控制工作越重要。因此企业需要牢固的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 建设全面管理风险的体系, 强化风险管控的手段和措施, 以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摘要:尽管关于风险的定义有多种, 但大多认为“风险是一种在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和某些损失发生可能性的, 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的现象”。风险防范与管控是企业日常所面临的重要工作, 是企业生存和长远、健康发展的保障。无数事实证明, 无论一家企业具有多么雄厚的资本, 企业的发展多么的迅速, 技术多么高明, 但是如果忽视了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都将会难逃厄运。例如美国的雷曼兄弟、英国的巴林银行, 还有加拿大北电网络等著名的大公司的破产都是一些典型的例子。因此如何加强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是重点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企业中存在的风险的类型, 之后讨论如何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解决并进而化解风险为企业发展机遇。

关键词:企业,风险防范,管控

参考文献

[1]侯艳.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J].管理观察, 2012 (35)

[2]成志荣.建立风险防范管控机制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J].河北企业, 2012 (8)

[3]王天才.企业内控机制的建设及企业风险防范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15)

上一篇:一次安装下一篇:穹顶之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