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论文

2024-05-24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论文(精选12篇)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论文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商业信用逐渐成为市场交易的重要基础, 由此而产生的大量应收账款, 在为企业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 也隐藏着可能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一、应收账款的含义及对企业的影响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 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应收账款对企业正常有效运营有较大影响。

(一) 应收账款能有效增加企业销售。

在对客户信用进行严格审查的前提下, 适度赊销对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提高市场占有率,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经营手段。

(二) 应收账款有利于降低库存, 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但权责发生制下, 若回款困难, 则会导致期间内企业的现金流入未必同时增加, 从而虚增利润、加大企业经营风险。

(三) 应收账款的增加会导致企业现金的流出。

从应收账款的定义可以看到, 企业赊销时会垫付各种税费, 从而导致现金流出, 在企业现金流不是很充沛的情况下, 可能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

此外, 应收账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坏账发生的概率。一般而言, 账龄越长, 收回的可能性就越低, 如果由于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而导致法律诉讼, 会耗费企业的人力物力, 使管理应收账款的费用增加。

二、目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为追求销量而盲目赊销。

目前市场竞争激烈, 企业经常使用赊销的方式来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由此就使应收账款增加, 而购货方为了最大限度地无偿使用这部分资金, 会出现逾期不归还货款的现象。对于收款方而言, 只有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才能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 提高资金利用率。因此, 企业必须重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控制。

(二) 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评判。

客户的资信情况参差不齐, 许多企业没有采用完善的客户资信评估管理办法, 对客户偿债能力以及可信任程度缺乏科学的评估。在针对客户授信的基本要求、新客户的初次授信评估、老客户的年度信用额度调整等问题上缺乏行之有效的评判标准和实施细则, 赊销政策随意, 加大了发生坏账损失的概率。

(三) 企业内部部门间缺乏合作与沟通。

理想情况下, 在赊销过程中, 销售对象由销售部门来选择确定, 财务部门则对这些销售对象进行信用分析、评判, 并及时与销售部门沟通, 两部门是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的关系。但现实中由于业绩冲动, 销售部门往往更注重销售量, 忽视销售款项的实际收回;而财务部门也只注重对应收账款的核算, 不进行分析评价等有效的资金管理工作, 部门间缺乏沟通和协调。

(四) 应收账款催收考核不够严谨。

目前部分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方式是在业务部门签署销售合同后, 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处理应收账款业务;销售人员负责催收应收账款, 具体流程如图1。部分企业对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过于简单, 既没有逐层向上汇报, 也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对款项进行催款, 同时, 也未从管理角度对这部分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 对应收账款的回款及欠款情况缺乏严谨的考核措施。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应收账款是把双刃剑, 在扩大销售的同时, 也可能使企业的现金流受影响, 企业应采取有利于利润和现金流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 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多环节控制, 充分发挥应收账款的功能, 切实提高资产质量。

(一) 合理选用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又称为应收账款政策, 在企业中主要体现为对潜在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是企业业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信用政策是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管理而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一般由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组成。

1. 制订适宜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当采取赊销手段销货的企业对客户授信时, 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评判时所要求的最低标准, 也是企业对于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别标准。不同的信用标准, 会显著影响企业的收益与风险。宽松的信用标准有利于增加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但会加大坏账发生的概率;而严格的信用标准可显著降低违约风险和收账费用, 但不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在制订信用标准时, 需综合考虑当前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采用科学的方法, 合理计算不同信用标准下的收入、成本费用、客户的违约率以及利润等, 在成本与收益比较原则的基础上, 确定适宜的信用标准。

2. 合理运用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销货企业要求赊购客户支付货款的条件, 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折扣比例 (如3/10, 1/20, n/30) 。赊销时, 企业为了提高资金使用率, 会采用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现金折扣的方式, 来鼓励客户早日还款, 折扣期限越长, 折扣率就越小。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扩大销售量, 但会增加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 同时加大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因此, 企业应合理确定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折扣比例, 使因延长信用期限而增加的收益能大于现金折扣的成本。

3. 严格落实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是指当客户违反信用条件, 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所采用的收款策略与措施。一般而言, 收账工作由企业的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负责, 两部门之间需相互协作, 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应收账款的余额、账龄、收回率等信息进行分析评估, 积极联络销售部门及企业决策层, 共同制订应收账款催讨制度, 针对客户的不同资信情况, 有选择地通过信件、电话、上门、仲裁、诉讼等方式落实催讨措施, 并将催收效果纳入具体人员的绩效考核。

(二) 注重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1. 详细分析应收账款账龄。

赊销前, 企业要对客户的偿债能力等资信情况进行深入调查, 分析其现金流能否达到还款要求;赊销后, 要对应收账款进行追踪分析。通常情况下, 应收账款的账龄越长, 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也越大, 因此, 企业需及时了解应收账款的回款进度, 密切注意那些已经即将达到信用期限和逾期的应收账款, 将金额大、账龄长的应收账款作为工作重点, 认真分析原因, 及时调整信用政策, 防范坏账损失风险。

2. 合理评估应收账款转换。

实际工作中, 可以将应收账款转换为应收票据, 这样的话, 客户就变相延长了付款期。从收款方角度来看, 虽然应收票据的流动性高于应收账款, 而且可以通过贴现的方式提前变现, 但贴现时会产生贴息, 同时, 如果是商业承兑汇票的话, 到期无法支付的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需谨慎选择应收账款转换。

3. 认真落实应收账款政策。

为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防范坏账风险, 对于那些账龄长、金额大的应收账款, 企业应由领导牵头, 一是要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收账政策, 收账会增加企业的收账费用, , 但也减少了坏账损失的风险, 而且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企业各部门要认真测算、客观权衡;二是在实际收账操作过程中, 必须有明确的收账计划和切实可行的收账方法, 责任到人, 并与其绩效考核挂钩, 努力解决应收账款的拖欠问题。

(三) 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

完善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 不仅能降低发生坏账的风险, 也能促使企业不断拓展市场, 有效降低资金占用率。企业应明确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协调管理应收账款, 制订便于理解又容易执行的收账制度, 一般情况下, 财务部门负责数据传递和信息反馈, 业务部门或个人负责具体催收工作。应收账款发生以后, 公司业务部门、项目经理都应采取措施, 力争按期收回款项, 避免坏账发生。如到期仍未收到账款, 应分析原因, 寻找对策, 再次通过各种方式催收。财务部门定期核对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并报公司领导。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应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做到责任到人、奖惩分明。回款过程中, 因工作不力而导致企业损失的, 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为公司及时挽回经济损失并有突出贡献的, 应给予奖励。每笔应收账款结束后, 财务部门在处理好账务的同时要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

(四) 完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

一是企业财务部门不仅要认真做好应收账款总账和明细账的核算工作, 还要定期配合销售部门做好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 以欠款客户的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等信息为抓手, 定期统计和分析, 并及时反馈给销售部门和主管领导, 为企业决策层调整信用政策和评估客户等级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建立轮岗制度, 有效规避舞弊现象。对业务人员及相应岗位的财务人员要定期轮岗, 通过内部审计, 运用总账与明细账核对、对有疑点的应收账款向债务人进行函证等方法, 证实应收账款各明细账户余额的真实性, 及时发现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发生的差错, 防范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 以有效降低应收账款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应收账款是企业普遍存在的一项重要资产, 能不能及时收回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资金安全。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强化内部控制, 多部门通力协作, 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不断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普遍存在的一项重要资产, 它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现金流量及资产质量,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强化内部控制, 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对于企业自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应收账款,信用标准,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周璐.从内控视角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J].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1, 4

[2]程胜雨.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7:54~55

[3]卫卫.新形势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及优化措施[J].财会学习, 2016, 16

[4]冯秋玲, 王棣华.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 2010, 7

[5]翟凯丽, 王楠.EGKJ公司应收账款案例研究[J].商业会计, 2016, 16

[6]秦书亚.面向业务流程的营运资金管理新探——以海尔集团为例[J].财会月刊, 2011, 5:85~87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论文 篇2

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如果企业缺少血液,轻则“营养不良”,重则“奄奄一息”,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现实中很多企业正是因为资金周转不良而破产倒闭。所以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就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应向购货方、接收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是赊销。虽然大多数企业希望现销而不愿赊销,但是面对竞争,为了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存货、增加收入,不得不面向客户提供信用业务。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购,已成为当代经济的基本特征。应收账款的形成增加了企业风险。特别是现在,用户拖欠企业账款越来越多,账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正确衡量信用成本和信用风险,合理确定信用政策,及时收回账款

一、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企业产生应收账款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是缺少竞争力,另一方面是缺乏经营理财观念和意识。

(一)应收账款产生的客观因素。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有受政策因素影响成分。如前几年国家紧缩银根,流动资金不足,造成企业资金紧张,购货单位不守信誉,发货后不能及时付款等等。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从根本上说,主要还是企业自身存在问题,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要想使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就要采取先发货后付款方式。

(2)企业对应收账款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清收。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者所注重的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对如何理财还缺乏意识和经验。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注重产品的发出,而不注重货款的收回,认为清理应收账款是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事,与经营本身没有直接关系。还有些企业就连财务部门也对应收账款心中没有数,更谈不上管理和清收的问题了。

(二)准确把握应收账款的本质。企业有了应收账款,就有了坏账损失的可能。不仅如此,应收账款的增加还会造成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加。企业要充分认识和估算应收账款的下列3项成本:一是机会成本,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用于强化竞争、扩大市场占用率的一项短期投资占用,明显丧失了该部分资金投入于证券市场及其他方面的收入。企业用于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乘以市场资金成本率(一般可按有价证券利息率)之积,便可得出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二是管理成本,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所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过程开支的差旅费、通讯费、人工工资、诉讼费以及其他费用。三是坏账成本,因应收账款存在着无法收回的可能性,所以就会给债权企业带来呆坏账损失,即坏账成本。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越大,坏账成本就越大。

(三)应收账款销售风险的本质是“风险损失”。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是构成应收账款的直接成本,坏账成本为应收账款的风险成本,这3项就是企业提供给客户商业信用的付出。应着力应收账款投资的规划与控制,制定有利企业的信用政策。应收账款投资成本与收益并存。企业采用赊销方式,虽要耗费一定代价,但也可以开拓并占领市场,降低产成品的仓储费用、管理费用。为双边衡量应收账款的边际产出与边际投入,提高应收账款的投资效益,企业从实际出发,制定以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政策十分必要。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第一,应加强事前评估,降低应收账款风险。

(1)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企业在进行信用销售决策时,应考虑信用销售对销售收入、对成本、对融资成本的影响,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给予客户最低的信用条件,一般用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企业确定信用标准要力争在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与降低违约风险、收账费用这二者之间作出一个双赢选择,调适应收账款的风险、收益与成本的对称性关系,应着重考虑3个基本因素:一是同行业竞争对手情况,面对市场竞争,企业要知己知彼,根据对手实力状况,相应采取宽或严的信用标准,以在竞争中把握主动,争取优势地位。二是企业承担失信违约风险的能力,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强弱也可影响信用标准高低的选择。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强,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争取客户,扩大业务。反之,如果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薄弱,就只能执行严格的信用标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违约风险。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要在对市场用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判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以此决定是否给予信用优惠。企业通过设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利用既有或潜在客户的报表数据,计算各自的指标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详尽地对客户的拒付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以利企业提高应收账款投资决策的效果。

(2)判断企业的信用品质。企业与某一新客户打交道,应首先设定其信用标准,评估其赖账的可能性,看它的信用品质。这通常可以通过下述方法确定:一看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必须设法了解客户过去的付款记录,看其是否能按期如数付款,与其他供货企业的关系是否良好。二看客户的偿债能力,客户的偿债能力是指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客产的流动资产越多,其转换为现金支付款项的能力就越强。同时,还应注意客户流动资产的质量,看是否会出现存货过多过时、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其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的情况。三看客户的抵押能力,企业签订赊销合同时一般附有抵押条款,客户的抵押能力是指当客户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四看客户的经营条件,经营条件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需要了解客户在过去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看其履约情况,以确定风险等级。

第二,应强化事中监控,化解应收账款风险。

其一,给予或拒绝容户信用优惠的判断。信用标准是决定给予或拒绝容户信用优惠的依据。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容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使用条件。企业在接收容户信用订单时,要向其明白提出付款时间及其他相关要求,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方面的约定。企业允许客户购货款赊欠一定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增加毛利。但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会引起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收账费用的增加,也许还会造成坏账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要求因信用期限的延长带来边际收入的新增量大于边际成本的上升数。企业在延长信用期限的同时,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及时收回货款、减少坏账损失,对在规定期限内提前偿付货款的容户可以按销售收入的适当比率给予折扣。采取现金折扣的前提就是只要企业通过加速收款带来的机会收益能够多剩有余地补偿现金折扣的付出。至于给予客户现金折扣优惠的期限和程度应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在信用成本前后收益比较基础上,择定一个期量结合的最佳数据方案。

其二,设定信用额度。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客户的业务量和信用情况,为每一客户设定一个信用额度。信用控制单位必须从每日的发货中,审查是否超过信用额度,是否该客户有逾期账款未收。如果有,则应停止发货。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财务部门每周都应以内部催款通知书形式,通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了解其负责客户的欠款和信用状况,并提醒重点关注接近信用限度客户的动态和经营状况。

其三,应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信用报告会议。由最高财务主管或管理当局参加的报告会议,主要讨论目前信用控制的运作情况、企业所遭遇的困难和信用风险预测、企业信用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改进措施。由信用控制单位和业务单位联席召开的信用控制会议,主要是对客户的信用风险以及目前危险客户进行分析和评价。由信用控制部门内部召开的会议,主要研究信用控制部门的运作是否正常、过去两周的工作绩效和未来两周的工作内容和规划等。企业的财务部门应按赊销客户区域建立核算应收账款明细账,对赊销业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各客户应收账款的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销售部门,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能了解应收账款的总体情况。企业财会部门还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对未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主要是获得经双方供销、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账单,作为双方对账的原始依据;对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需分发催交欠款通知书,以及时催收欠款。

第三,应加强事后监督,减少应收账款风险。

一是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不断完善收账政策,客户违反与企业约定的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应怎么办?自古以来,欠账还钱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从理论上讲,履约付款是客户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业正当、合法权益所在。但是如果企业对所有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行为都对簿公堂、付诸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往往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企业解决与客户账款纠纷的目的,主要不是争论谁对谁错的问题,而在于怎样最有成效地将账款收回。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各位客户拖欠、拒付账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使信用表现一贯良好的客户也会因某些客观原因而无法如期付款。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国家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时期,客户受大气候影响,资金短缺、拖欠债权企业账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如果企业直接向法院起诉追债,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诉讼费,而且除非法院裁决被告破产,强制执行,否则,效果也不理想。所以,通过法院收回账款一般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办法。基于这种考虑,企业能够同客户商量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通过实施债务重组,也许就能够将大部分账款收回。当企业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进行再认识。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所欠,态度要强硬。催收无果,可与其他经常被该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同伴企业联合向法院起诉,以增强其信誉不佳的有力证据。对于信用记录一向正常甚至良好的客户,在去电发函的基础上,再派人与其面对面地沟通,协商一致,争取在延续、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地解决账款拖欠的问题。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二是准确使用法律武器。对逾期未结清欠款的客户,企业应组织力量督促经销人员加紧催收,特别是对一些信誉较差、欠款时间较长、金额较大的客户,需有专人负责。催收时,企业财会部门应及时提供赊销客户的详细原始资料,如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对账单、欠款金额及发生时间等,为催收工作提供依据。企业供销部门应组织人员,积极与客户联系,及时收回欠款;对近期暂不能还款的赊销客户,应要求对方制订还款计划并提供担保,使其能逐步还清欠款。对那些既不制订还款计划又不提供担保的,或发现其缺乏清偿能力的,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给予解决。同时,企业还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收账策略。对过期较短的客户,不予过多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市场;对过期稍长的客户,可措辞婉转地催款;对过期较长的客户,则应频繁地信件催款并电话催询;对过期很久的客户,可在催款时措辞严厉。如客户已达到破产界限,则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部分补偿。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遇到以下情况不必起诉:诉讼费用超过债务清偿额;客户抵押品变现后可冲销债务;客户的债款额不大,起诉可能使企业运行受到损害,起诉后收回账款的可能性有限。

第四,严格内部控制制度,严防应收账款风险。

企业领导要带头遵守内部控制制度。要明确内部控制制度不是约束某一个人的,而是约束所有人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是在一定的时期起制约作用,而是要长期起作用的。企业的赊销行为必须在内控制度的框架内进行,不能领导一个人说了算。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独立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和各个环节要严格监督,一旦发现应收账款方面出现潜在的问题,要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通报,并采取措施严加防范,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企业的各个部门也要同心协力,共同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在防范和化解应收账款风险中的作用确实得到应有的发挥。

第五,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企业要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防止恶化。

(1)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这样,赊销企业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对该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重点要放在赊销商品的变现方面。企业要对赊购者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应将那些挂账金额大、信用品质差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以防患于未然。

(2)认真对待应收账款的账龄。一般而言,客户逾期拖欠账款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业必须要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在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分析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把过期债权款项纳入工作重点,研究调整新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3)满足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企业为了当期必要的现金支出,必须要取得与之相匹配的现金流入总额。企业既定会计期间预期现金支付额扣出同期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额(包括可随时支取的银行贷款、短期证券变现净额等)后的差额,就非要通过应收账款的有效收现才能得以保证最低现金需求。可以这样说,应收账款未来的坏账损失对企业当前经营并非最为紧要,更关键的是现期实际现金到位的应收款要能够填补同期现金流量缺口,特别是要满足具有刚性约束的纳税债务,工资支付及偿付不得展期调换的到期债务的需要。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风险防范 篇3

一、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一)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销售 企业的销售分为现销和赊销。现销对销售企业有利,但这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购货方的资金购买力阻碍了企业销售的实现。赊销对购货方有利,赊销相当于销售方在赊销期内给予购货方的一笔无息或贴息贷款,所以购货方会力争赊购商品。当前市场竞争激烈,赊销成为销货方扩大市场、提高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赊销必然会产生应收账款。特别是在市场不景气、资金不充裕和推广新产品两种销售情形下企业不得不持有应收账款。

(二)为了降低库存量,减少库存费用 企业持有一定产成品存货,必然要追加仓管费等库存支出;相反,缩短库存周期将其转化为应收账款,必然引起库存成本的减少。这样企业的速动资产增加了,可以修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所以当企业商品积压时,一般都会选择优惠的信用条件赊销,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货以节约支出。

二、应收账款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企业风险意识薄弱 在当前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企业为了尽快地占领市场,片面增加销售额,未在事先对客户信用资质作深入调查,盲目赊销,如一些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为抢占市场,厂家除打“质量战”、“价格战”争夺市场外,还通过降低信用标准争夺客户。这对占领市场确实有一定的作用,却忽视了销售产品的质量需考虑及时收回资金,而非简单增加应收款项;除此之外,目前许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健全客户的信用档案,没有客户系统、完整的历史信用记录,使企业的信用管理缺乏基础,这也加大了应收账款的风险。

(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企业赊销业务发展必须完善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机制,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应包括管理者、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对应收账款的共同控制。在现实中,一些企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赊销可能带来的风险,赊销审批程序简化或不规范,对应收账款管理不重视,风险便乘虚而入;有些企业内控意识淡薄,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机制形同虚没,不按照规章制度行事。如销售与收款脱节,销售部门只注重推销,认为信用风险的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财务人员只管记账,认为赊销的后果应该由销售部门负责,各部门沟通不到位、权责不明,最终无人问津;另外由于销售人员变动频繁,与客户的对账和沟通没有落实,一旦需追讨欠款就会出现拿不出证据,有时还形成欠款超过诉讼时限,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却得不到法律保护,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还有一些企业缺乏对讨账人员的管理,收回的欠款长期滞留在私人手里,企业资金没有及时回笼,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不合理 业绩考核指标的短期化是造成企业短期销售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企业领导以销售额作为考核指标对销售人员进行考核,只要当期从财务的角度实现了收入,即大功告成,却没有将应收款项的回收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忽视了销售的质量指标,这种业绩考核指标促使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 盲目扩大销售, 无视赊销成本和赊销风险的存在。 二是许多企业以利润指标作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只能在销售上实现增量增收。为了增强企业销售的竞争力, 企业只能越来越多地采用赊销方式。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只强调利润增加而忽视应收账款的回收, 增大企业坏账风险和经营风险。

(四)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盲目赊销,一旦发生坏账,苦于“要账难”,打了官司又“难执行”,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对客户不按合同规定偿还账款的行为,往往是积极提出账务处理上的处理意见,而不采取有效的手段使用法律武器对自身的利益进行维护;还有一些企业出于不想失去客户资源的原因也不采用法律措施追讨货款,而是采取拖欠原材料供应方货款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这种“三角债”越积越多,形成结算资金相互占用的恶性循环。另外签订销售合同时不规范、违约条款不清晰等,为日后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留下了隐患。

三、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客户资信管理 控制应收账款风险的基础是对客户信用资质进行评估和管理。以往担当客户资信管理的主要角色的是财务部,这已不适应现代企业信用管理的需要。企业信用资质管理是一项综合专业和技术的工作,必须成立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企业应先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搜集客户的信用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分类,最后,根据企业的总体赊销规模、客户的具体情况,确定给予客户的信用限额或信用额度。信用资质应实行规范、统一的数据库系统管理。信用资质管理部门应随时更新客户的最新信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杜绝由于客户信息失真或缺乏所带来的风险。企业还可以在加强资信管理的同时尝试学习国外的方法开展信用保险,避免在提供赊销时遭受意外的坏账损失。

(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管理的核心是信用政策的制定,信用政策是企业为避免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情况出现而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和控制的基本措施,企业为保持恰当的信用政策,必须明确规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折扣条件。

(1)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为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要求的最低标准,判别标准通常是预期的坏账损失率。如果客户达不到信用标准,便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甚至不享受。较严格的信用标准,可能会降低对符合可接受信用风险标准客户的赊销额,限制销售规模的扩大;反之,较为宽松的信用标准,可能会对不符合可接受信用风险标准的客户提供赊销,增加销售量的同时会增加还款的风险和坏账费用。因此,企业应综合考虑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客户的信用情况、企业自身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等因素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

(2)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销货企业要求赊购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由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构成。信用期限是指企业给予客户的付款时间。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对企业有利;在增加企业销售额的同时会增加应收账款资金的占用和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这对企业不利。当利大于弊,企业可以选择延长信用期,反之则反。若缩短信用期,情况相反。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确定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是企业承诺若客户提前付款给予的价格优惠,如:“3/10,1/20,n/30”。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一方面可以招揽一些将折扣看作降价的客户前来购货,扩大销售量。更主要的在于吸引客户为享受优惠提前付款,缩短收账期,减少收账成本和坏账损失。现金折扣实际上是企业为控制信用风险而事先付出的成本,所以制定现金折扣时应考虑折扣成本与所带来的收益孰高孰低。

(3)收账政策。指客户违反信用条件在规定的信用期限内仍未支付款项时,企业为催收所采取的收账政策与方法。企业采用过严的收账政策,会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减少坏账损失的发生,但是增加了收账成本,甚至影响到与一些客户的业务往来关系;而收账政策过宽,收账成本减少了但很难保证催收效果,则可能增加坏账成本。因此,制定收账政策应以达到应收账款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注重成本效益原则科学地设计回收策略。

(三)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内部管理控制机制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其中逾期应收账款高达60%以上,比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系统、有效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

(1)加强应收账款职责控制。应收账款的管理属于综合管理的范畴,企业领导、财务、销售、信用管理等部门对应收账款都负有管理职责,各部门需加强整体观念和协作意识,有效贯彻职务不相容原则,制定相关制度,各部门相互沟通、相互牵制,统计、监督、检查、考核应收账款回笼情况及清理情况。

(2)建立健全内部考核责任制。企业应当增强风险意识,健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改变以往仅以销售额和利润作为销售人员和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片面做法,建立资金回笼考核制度,将应收账款的回笼与相关人员的绩效挂钩,如以货款的实收数作为销售部门和个人的考核指标,还可以要求销售人员从合同的签订到资金的回收全程负责,对逾期未收的应收款项警示,对造成坏账损失的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部门和个人的绩效工资,对讨回的旧账发放奖金予以鼓励等等。销售人员加强了风险意识,不会再为片面追高销售额而盲目赊销,同时也加快了货款回收的进程,减少了坏账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和监督。企业健全应收账款辅助账,并通过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对应收账款进行细致的核算和严密的监督。通过账龄分析表,统计应收账款的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对于未到偿还期的应收款项有必要及时的监督;到期的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提醒客户依约付款;对超过信用期的应收账款,应当采取写信催款、电话催询等方式进行催收。特别是超过信用期很长的,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大,应引起高度警惕。通过账龄分析企业要反思现有信用标准和信用审批制度存在的纰漏,并及时调整、改进和完善。对违约的客户要重新进行信用资质评估,从信用名单中删除信用资质很差的客户,并通过诉讼等方式催收拖欠账款。财务部门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核算外,还要制定往来款项的对账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应收账款组织定期清理,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督促销售部门及时催收,以达到提高收账效率、降低坏账损失的目标。企业还可以挑选一些工作能力强、性格适宜、道德品质良好、有高度责任心的员工,借鉴、总结讨债诀窍培养专业收账员,提高应收账款的回笼率。

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签订有担保的销售合同、进行信用担保等方式进行风险转移;对逾期的应收账款,可以采用债务重组的举措减少企业损失;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开展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有减少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旋:《应收账款管理及风险控纠》,《中国农业会计》2005年第10期。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 篇4

现如今,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在企业账面上体现为销售额的增加和应收账款的增加。应收账款可以看作是企业为扩大销售、增长利润的一项投资, 所以必然带来一定的风险。

(一) 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

应收账款数额的增加必然导致资产的增加, 同时应收账款数量的增加很可能带来应收账款质量的下降。如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所述, 账龄越长, 坏账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如果不处理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很可能会导致企业资产虚增。那么, 在会计核算中应收账款增加了, 销售收入随之增加, 最后会使企业利润总额增加。

(二) 增加企业相关成本的支出。

一般来说, 形成应收账款的同时会确认销售收入。一方面流转税因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另一方面应收账款使企业盈利增加, 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也相应增加。大量的资金流出占用了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同时, 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不得不逐步提升, 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差旅费、通讯费和工资等其他费用。

(三) 可能形成坏账损失。

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就是企业的坏账, 根据谨慎性原则, 企业对可能无法全额收回的应收账款需要提前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坏账的账务处理, 实质上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项管理费用, 可冲减企业利润。所以, 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越大, 坏账额越高, 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也就越大。

二、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策略

应收账款的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内部。企业盲目自信, 缺乏风险意识;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缺乏奖惩机制等。二是来自外部。赊销成为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 被广泛使用;我国商业信用体制不健全, 道德约束力不足;客户的支付能力有限。

(一) 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采取一些不规范甚至违法的行为, 直接造成社会经济的损失。所以, 国家政法机关可以加强对企业税负的监管, 监督各企业按时足额缴税, 稳定经济环境。政府机关还可以颁布相关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 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 尽量避免企业的虚假行为。

(二) 加强企业自身管理

1、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应收账款管理原则是妥善解决信用良好客户账款拖欠的问题, 首先发函处理, 再当面协商。同时, 加紧催收恶意赊销的客户, 并将其加入“黑名单”。一是企业政策。企业应该衡量收账成本上升、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与坏账损失降低的关系, 拟定合适的收账政策。主动的收账政策, 能控制减少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成本, 但会增加收账成本, 被动的收账政策则相反, 所以企业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收账政策;二是部门管理。企业中由财务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的管理, 但是应收账款的许多内容也与销售部门密不可分。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 这对约定赊销期限和折扣率有重要参考意义。做好销售人员的培训工作, 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有助于信用政策的制定。

2、建立科学高效的资信评估机制。

收集客户资信信息之后是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1) 定性定量分析客户资信状况。初步的定性分析是大致判断客户的若干特征, 不同的特征将选取不同模型。如可以运用LAPP模型和SWOTF模型分析客户资信状况。下一步的量化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了解客户信用风险。通常是借助一些流行模型进行量化分析, 如沃尔评分法、营运资产模型和Z值分析模型都可分析客户资信状况。

(2) 选择并维护客户。资信状况不佳的客户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 只有与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生交易才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为了使企业选择信誉良好的客户, 降低客户信用风险, 需要采用信用分析法。可采用特征分析模型定量分析客户的资信状况, 将客户分为六个等级, 即CAA、CAB、CAC、CAD、CAE和CAF级。不同的信用政策根据不同的信用特征级别而制定, 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3、企业需要依据授信额度的高低而实行不同的政策。

企业应与授信额度大的客户维持良好关系, 适当时可以给予适当的优惠, 同时与客户的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应收账款成为坏账的概率。而对于授信额度较小的客户, 企业需要考虑维持客户关系所带来的收益与花费的成本哪个较大, 所以必须放弃那些为维持关系所发生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的客户。最后, 需要特别谨慎地对待没有信用额度的客户, 要求对方客户提前受托款项。企业的政策应该“因人而异”, 即应当花费较大的成本去维护价值大的客户, 花费较低的成本去维护价值小的客户, 果断放弃价值小而管理成本很高的客户, 这才有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4、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符合债务人的死亡、破产、拒付等条件之一, 就可以作为坏账。我国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由于坏账而造成的坏账损失, 采用备抵法核算, 估计损失的方法有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 计入当期费用。建立坏账准备, 当发生坏账时, 冲销坏账准备, 同时减少应收账款, 这既符合会计原则, 又避免了虚增资产。企业坏账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应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但需要注意企业并不会因为坏账损失而丧失对应收账款的权利。会计制度中还规定企业在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时, 不得设置秘密准备。现实生活中部分企业利用制度上的可选择性, 超额计提坏账准备, 以期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三)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主要指销售流程的控制。销售中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分析是事前控制的主要环节, 期望企业建立一份完善的客户信用评估模型, 并据此对不同级别的客户采用不同的销售方式。容许资信较好的客户分期还款或赊账, 要求资信中等的企业有相关担保, 对资信低的客户一定要求现款付讫。但客户一旦提前还款或以现金还款时, 要给予折扣等奖励政策。最后需要注意控制赊销合同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条款。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在签订合同之后, 收回应收账款之前的控制。销售人员同客户签订正式赊销合同, 合同一方面要符合合同法的规定, 另一方面合同要标明标的、数量、付款金额、付款方式、交货期、交货地点及违约责任。销售人员在签订完合同后, 要及时地对签订的合同进行追踪, 确保合同能按时履约。

在签订销售合同时, 企业要选择有利的结算方式, 以加快资金的回收力度, 加快资金再投入生产经营环节。结算方式除了选择网银支付和电汇外, 还可以考虑银行承兑汇票和托收承付等。银行承兑汇票是由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 所以风险基本上较小。托收承付的结算方式比较严密, 有助于保护赊销企业的利益, 也有助于银行进行监督。

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包含款项的收回控制及坏账损失的处理。企业在签订完赊销合同后, 要填制应收账款管理信息系统。应收账款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从赊销合同订立到应收账款到期日、金额、客户名称、坏账准备金。客户账款的到期需要提示付款, 这时通过应收账款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在日常性工作中追踪到各笔账款的支付时间, 确保付款行为。另外, 应收账款管理信息系统也能帮助企业在账务处理时, 明确企业间来往业务, 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和款项管理。最后, 销售人员的责任制也是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可将账款的回收情况与销售人员的业绩评估直接挂钩。

事后控制需要分析坏账的拖欠原因。如果因为客户破产、天灾等善意的原因, 则可放宽还款时间或是要求逾期补偿等。但是针对恶意的拖欠行为要及时采取法律诉讼, 法院冻结客户财产后, 企业才能拥有优先偿付权。因此, 要主动注意诉讼时效, 把握这最后挽救措施。

摘要:在市场经济下, 企业利用赊销这一经营策略, 不仅有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还能使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但赊销也给企业带来大量的应收账款, 易产生坏账, 影响企业经营, 阻滞企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应收账款,防范策略,资信评估

参考文献

[1]何鲲鹏.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J].会计师, 2013.12.

[2]张妍.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刍议[J].企业导报, 2011.5.

[3]郭建华.企业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J].会计之友, 2011.3 (上) .

[4]吴海燕.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的防范与管理[J].会计师, 2012.17.

[5]王艳.论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J].财务天地, 2012.7.

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篇5

【摘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和治理不善、不注重商业票据结算等是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应收账款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贴现成本高,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等,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为了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应调整业绩考核指标,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治理,加强客户的信用调查和监控,实行有效的资信治理与控制严格核销售部门,采取灵活有效的清欠措施。

【关键词】应收账款 风险分析 防范 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依靠提高产品价格、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等传统的策略外,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提供商业信用的结果,一方面可以扩大产品的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定得应收账款,造成机会成本、坏账损失等费用的增加,形成应收账款风险,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通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风险与应收账款的规模成同比例增长,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实现的销售额越大,承受的应收账款风险就越高。因此,对应收账款还进行有效风险控制,增强风险意识,制定防范措施,是现代企业经营与财务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应收账款风险分析

应收账款风险由于应收账款所引起的坏账准备、资金成本和治理成本的增加。具体而言,应收账款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收账款不断增加,易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

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不断增加,一方面使流动资金出现短缺;另一方面又迫使企业不得不举债经营。为了维持经营,企业在高负债率经营的情况下,以大量举债为生。此举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致使经济效益下降,而且也使企业迈向了资不抵债的边缘。

(二)现款回收率低,贴现成本高

企业为了及时收回货款,大量吸纳承兑汇票成为可能。有的企业现款回收率不足10%,承兑汇票占了70%以上,为了及时变现应急,不得不承担高额的贴现息。

(三)以物易物相互抵账,成本上升效益下滑

以物易物相互抵账、抹账来清理应收账款实属企业间的无奈之举,多数以物抵债的价格都在高出当前市场价格的40%以上。抵回的实物,企业一方面再以高价抵出,另一方面则根据需要用于生产或以当前市价赔款销售,其结果是企业获取了维持基本生产所需资金,但承担了巨额损失,出现了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

(四)贴现换钱应运而生

近一个时期以来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有的月平均余额甚至达到了年销售收入的60%以上,为了求得生存,企业不得不借助一些私营企业的“灵活”手段,将应收账款以15%—25%的巨额损失换取所谓的“贴点”换钱。此举虽然暂时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其恶果不容忽视:一是打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二是助长了腐败之风;三是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成因

(一)企业追求片面的竞争,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不但要在成本、价格上下功夫,而且必须大量运用商业信用促销。但是,某些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为了扩销,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从而成为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

(二)企业内部控制不严

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治理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催收、清理不及时,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存在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现象。

(三)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某些企业中,为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三、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为了减少或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必须采用相应的对策,建立有效的治理模式,加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又称应收账款政策,是指企业在采用信用销售方式时,为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和控制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信用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和收账政策四部分。

1、确定正确的信用政策

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于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别标准。信用标准较严,可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减小,但会不利于扩大销售。反之,假如信用标准较宽,虽然有利于刺激销售增长,但有可能使坏账损失增加,得不偿失。可见,企业应根据所在行业的竞争情况、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权衡,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

3、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强化治理。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治理方便,设立一个赊销审批制度,规定在一定额度内的销售由特定权利的人员批准,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同意后方可批准,金额非凡巨大的,需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同时,应落实责任制,各经办人员经办的业务应自己负责,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要求其对自己经办的每笔业务进行事后监督,直至收回资金为止。

4、加强财务监督治理

财务部门应及时进行赊销业务的账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赊销业务产生时,财务按权责发生制及时入账,并据此设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坏账准备”等账户,相关的总账和明细账应由不同的人员分工负责,加强相互控制。企业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以及其他一些已经把握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估计并确定计提坏账预备的方法。定期统计应收账款各客户的赊销金额、账龄及增减变支情况,必要时应向债务人函证,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将赊销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销售,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企业财务部门对已经形成的应收账款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负责营销的部门及有关人员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及有关人员做好此项工作。

(三)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工作责任制度

为防止销售人员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盲销,企业应在内部明确追讨应收账款不是财务人员而是销售人员的责任。同时,制订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全过程负责。坚持“谁经办、谁催收、谁负责”的原则,作到人员、岗位、责任三落实,在经办人、责任人调离换岗时,应向部门主管吿清欠工作进展情况,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总之,合理有效地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治理工作,应一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营部门应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加强客户信用治理,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财务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使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 考 文 献

[1]田淑萍.《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社科纵横》2004年第6期。[2]唐文华.《如何衡量应收账款风险》,《辽宁财税》2002年第4期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论文 篇6

关键词:坏账准备 账款逾期 管理风险

0 引言

应收账款从其定义来说,它指的是企业因对外赊销产品,材料或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应收账款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应收账款所引起的坏账损失、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应收账款的风险与应收账款的规模成同比例增长,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实现的销售额越大,承受的应收账款风险就越高。因此,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风险控制,增强风险意识,制定防范措施,是现代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应收账款的成本

应收账款的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应收账款而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①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指因资金投放在应收账款上而丧失的其他投资收益。一般而言,应收账款收账天数越少,赊销占用的资金额越少。②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日常管理而耗费的开支。管理成本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收账费用、账簿记录费用等。③现金折扣成本应收账款的现金折扣是指销货方为鼓励购货方在规定的期限内尽快付款而给与购货方的一种折扣优惠。现金折扣成本多少直接由赊销额和折扣比例来决定。④坏账成本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是企业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造成的损失。一般与应收账款数额成正比,应收账款越多,坏账成本越大。

2 应收账款给中小企业带来的风险

应收账款除了能增加销售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减少库存、降低存货成本以及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等方面外,它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额的应收账款可能引发财务风险。企业为了追求账面上的高利润额,在事先未对购货方资信情况做深入调查的情况下,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或盲目地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赊销背后就是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企业增值税的支出,所得税的支出。很多企业在具有良好的盈利状况下,却面临财务风险,原因是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导致。

2.2 虚增销售收入增加了企业坏账风险。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赊销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将赊销收入全部记入当期收入,企业本期利润增加了,但并没有实现现金收入。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存在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根据谨慎性原则及税法要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一般为3‰~5‰。即有可能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远远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这样,企业的经营成果被夸大,而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不能充分估计,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坏账成本风险。

2.3 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资金机会成本损失。第一,企业如果有数额较大的应收账款存在长期挂账,就会严重影响企业内部的现金使用,从时间价值来看,占用的货币增加了企业的机会成本。第二,对于逾期账款的追款,企业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并且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之间相互协调进行,这样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了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

2.4 企业客户的资信状况变化较快。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客户的情况更是时刻在变化着。有的客户为了取得企业的信任、延长还款的期限,可能会故意伪造一些个人的基本诚信信息,加之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客户的资信状况也是受到市场变化影响的。企业在对过往客户的赊销时,若是依照客户之前的资信状况,不改变赊销的额度和还款期限,会增大企业的实际坏账风险。

3 加强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对策

3.1 用改革创新提升企业产品创造力和竞争力。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市场主体,要着力改革创新,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在闯市场中不能仅靠价格竞争、赊销竞争,更要靠质量取胜,在市场搏击中强筋健骨,提升竞争能力,努力冲出传统发展方式的“重围”,实现提质增效的“新生”,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作出新贡献。

3.2 正确定位企业发展目标,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中小企业往往看到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利益,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忽略了现金流入的时间价值,因此企业会因忽略收益与风险并存而承担过大的风险,所以企业也应该注重企业价值最大化。要充分认识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认识其危害性,不能只是为了获得市场份额而盲目扩大赊销量。

3.3 建立信用评估和信用政策。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确定正确的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在赊销形成应收账款时,一定要谨慎,降低经营风险,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首先,中小企业应当建立客户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如性质、财务状况、信誉等方面情况,调查时应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渠道,以确保客户信息完整和准确。有关客户信用信息的收集、使用和维护应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定,这些规定和制度要明确到具体业务流程中去,并建立相应的信用档案,随时以供查询。企业应当根据该档案决策判断是否应对某客户开展赊销业务。

其次,企业应建立恰当的信用政策,对于企业来说,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可以起到提升销售业绩、增加企业利润、维系客户资源的作用,在企业实际建立信用政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评估赊销单位的信用状况,要对其综合经营能力、盈利能力、还款能力进行评估。要考虑信用政策的成本,企业要对其管理成本和应收回账款进行平衡考虑,提升信用政策对账款回收的促进作用。企业还应该分类编制账龄分析表,定期核对应收账款中坏账准备情况。根据应收账款逾期长短不同,制定和采取不同的收賬管理策略。

最后,出让或质押已产生的应收账款。企业为解决应收账款占用造成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融资需求,可将应收账款出让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或以其作质押,使企业能及时回笼资金,节约收账费用,这样企业可以避免因赊销造成的现金流量不足,并促进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转移。

3.4 强化企业组织体系的管理。企业组织体系应该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单单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其他部门应该也要负起责任。对于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环节,涉及到各部门的工作,要切实明确岗位责任。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对特殊财务岗位的员工,要有必要的监督。应收账款应该纳入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的具体考核范围,对账款的还款期限、到期本息等要建立明确的责任考核制度。提高对应收账款的核查频率,尽可能缩短回款期限。

4 结束语

当前时期,经济结构升级转型速度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会愈来愈大,而在市场激烈的竞争过程中,企业的现金管理能力显得尤为关键,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是企业现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做好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加强对风险的前端监控,有利于企业更加稳健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王开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及管理[J].中国会计网,2010-9-24.

[2]国燕萍,郭黎.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策略[J].财会月刊,2013-11-27.

[3]王芳.关于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探讨[J].中国会计网,2010-

12-05.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及管理 篇7

一、应收账款的含义及在企业中的作用

应收账款是企业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劳务而应向顾客收取的款项, 实质是收款企业向付款企业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业信用的推行, 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普遍明显增多, 成为扩大销售、组织货源及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主要作用有: (1) 扩大销售、组织货源, 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在如今市场疲软、资金匮乏, 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 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 具有明显的促销作用。 (2) 有利于开拓新市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谁的市场占有率高, 谁的竞争力就强, 新产品进入市场, 或原有的产品进入新市场, 都需要有大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都愿意采用比较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 以开拓新市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3) 减少库存, 降低成本。许多商品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积压, 如果库存太多就会增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相反, 企业持有应收账款, 则无需上述支出。因此, 当企业产成品存货较多时, 一般都可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 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 减少产成品库存, 节约相关的开支。

二、应收账款风险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一) 应收账款风险

所谓风险, 从概率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事件产生的结果的不确定性。应收账款的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素的不稳定性和债权、债务关系在清偿时具有不确定性, 从而导致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在未来能够回收的额度和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应收账款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回收时间上的风险和回收数额上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时间上的风险也称之为拖欠风险, 指客户超过规定的信用期限付款使企业蒙受的损失。应收账款回收数额上的风险也称之为坏账风险, 指企业应收账款无法按照发生数额收回, 形成坏账而造成的损失。拖欠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坏账风险。如果应收账款迟迟不能收回, 就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 造成资金周转困难, 甚至失灵, 导致生产停滞。一旦应收账款成为坏账、死账, 就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二) 应收账款风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由于应收账款在回收时间和回收数额上的不确定性, 造成了应收账款总量居高不下, 巨额应收账款必将对企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1. 应收账款占用流动资金数额过大, 加剧了企业周转资金不足的困难。

企业在赊销产品时, 发出存货, 货款却不能按时收回, 而企业对逾期不还款的客户不能采取相应措施, 致使企业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 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 使企业货币资金短缺, 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开支和正常生产经营, 使企业陷入困境。

2. 应收账款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 使企业存在着潜亏或损失。

目前, 我国企业确认收入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发生赊销业务时将赊销收入全部记入当期收入, 因此, 企业本期利润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本期实现的现金收入。同时根据谨慎原则,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自行计提坏账准备, 但在实际工作中, 为了便于纳税, 按税法规定, 计提比例一般为3‰~5‰。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存在, 存在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 即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远远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这样, 等于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而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不能充分估计。

3. 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出的损失。

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 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 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 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主要表现为: (1) 流转税的支出。应收账款带来销售收入, 并未实际收到现金, 流转税是以销售为计算依据的, 企业必须按时以现金交纳。企业交纳的流转税如增值税、资源税、城市建设税以及教育费附加等, 必然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2) 所得税的支出。应收账款产生了利润, 但并未以现金实现, 而交纳所得税必须按时以现金支付。 (3) 现金利润的分配。也同样存在与所得税支出同样的问题, 另外, 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都会加速企业现金流出。

4. 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资金机会成本损失。

首先, 被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 客观上要求在经营中加速周转, 得到回报, 但由于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 特别是逾期应收账款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导致被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丧失了其时间价值。其次, 因应收账款而引起在催收过程中, 迫使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加大了催收成本;同时, 因大量资金被沉淀, 借款时间被延长, 增加了利息费用。由于各种成本费用加大, 使得资金丧失了赢利机会, 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

(三) 应收账款风险的原因分析

应收账款产生的不利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 信用管理体系还不完善等外部环境因素外, 企业自身的原因主要有:

1. 企业缺乏风险意识。

目前企业普遍只重销售而忽视对应收账款规范的管理。为了抢占市场, 扩大销售, 为了尽快地打开营销局面, 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度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 采取与客户签订短期的、一定赊销额度的销售合同来吸引客户, 扩大其市场份额, 虽然这对占领市场有一定的作用, 并且获得了较高的账面利润, 但这种做法忽视了流动资金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不能及时收回的问题。

2. 未对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管理。

我国大部分企业根本未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前风险防范, 如对客户不了解, 贸然签约, 或结算方式、条件选择不当;对应收账款缺少严密的监督和控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追讨措施。

三、应收账款的管理和风险防范

(一) 制定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又称企业信用制度, 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具体的讲, 企业信用制度是指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 企业权衡了与应收账款有关的效益和成本, 为指导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处理应收账款的发生与收账措施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企业信用制度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信用条件 (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 、信用标准和信用额度等。总而言之, 一个企业的信用销售总额和应收账款持有水平除了受制于市场环境和本行业的总体情况之外,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制定的信用制度。

企业信用制度的目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 科学的将应收账款持有水平和产生坏账的风险降到最低; (2) 合理的扩大信用销售, 降低产成品的库存, 争取使企业可变现的销售收入最大化。通常来讲, 一个科学的企业信用制度应该是比较稳定的, 并且要赋予其信用管理部门一定的制度空间, 能够让富有经验的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在上述两者之间取得动态最佳值。另外, 科学的信用制度又能够对企业信用管理部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监控。不同企业对执行信用制度的协调、监控和领导是不同的。

我公司虽然没有设立信用管理部门, 但通常由财务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尽管信用制度可以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企业的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对企业信用制度的原则会发生根本性的冲突。销售部门总是希望企业实施更宽松的信用制度, 以使本部门创造更高的账面销售额, 而财务部门考虑的是销售变现问题, 它最喜好的是先付款的销售方式。企业信用制度一旦制定就能够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冲突。

(二) 强化企业信用销售的内部控制

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对于保证企业信用制度的贯彻执行和对应收账款的有序管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强化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 首先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设置管理机构;其次, 要选取合适的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培训;第三, 应收账款管理人员要进行客户资信分析, 并建立客户资信档案;第四, 要建立相应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实践证明靠制度来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更加有效和严密;最后,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我们也必须建立高效的应收账款管理信息系统。

我公司对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管理, 实行季度考核制度。主要把销售人员充当收账人员;在应收账款较多时, 必须负责日常信用管理、信用销售决策、回收账款以及为客户服务的重任。

(三) 客户资信分析

国外使用征信公司提供的信用调查报告是企业进行客户资信分析的重要手段, 其对被调查企业的评级是通过一个大型统计模型进行的, 其最重要的变量是被调查客户企业的财务状况中固定资产变化和供应商对该企业付款情况的信息。另外, 历史悠久的公司远比新成立的公司可靠。在我国, 信用调查报告的使用还差的很远, 企业可以根据客户所在行业和企业所销售的产品特征来分析客户的资信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确定向客户实施信用销售主要考虑其及时付清货款的能力和未来的生意潜力。

我公司根据和参考以上原则制定一些适合本企业具有可操作性的客户评级方法。比如企业可以选一些能够反映客户偿付能力的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 根据客户评级的基本原理来设定各种不同资信评价标准区间, 建立客户资信评价基准。这样, 在处理客户信用申请时, 对照这些基准就能确定是否给予某个客户信用和信用额度的大小。

(四) 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

通常所说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是指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监督和分析, 而且指的是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其主要任务是监控应收账款发生的水平和动态, 监视大额应收账款所对应的客户。通过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监督和分析, 可以定期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的持有水平, 并随时根据企业制定的信用额度进行调整以达到合理水平。对日常监督应收账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总额对比法。

所谓的总额对比法, 其基本思路是要求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在新一天的应收账款发生之前将已经发生的应收账款总额与最佳持有规模参照值进行比较, 以此对未来应收账款的管理做出预测。

2. 平均收账期法。

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 所持有的应收账款从发生到收回的整个寿命周期所经历的平均时间。所谓的“平均收账期法“指的是将企业当前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下的平均收账期与历史情况、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企业采用的信用期限等因素进行比较, 以此来评估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水平。

3. 比率分析法。

企业还可以通过对一系列的比率指标的分析来达到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监督和分析。这些指标主要指的是应收账款余额与信用销售额的比率、应收账款余额与流动资产的比率、应收账款余额与企业资产总额的比率等。

4. 账龄分析法。

“账龄”指的是应收账款发生时间的长短, 它是以天为单位进行计算的。所谓的账龄分析实际上就是将每笔应收账款按照其所持有的时间长短进行排序, 从而为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信用额度控制和逾期应收账款的追收工作提供依据。因此,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对“账龄”进行分析, 对“账龄”超过信用期限的客户要加大收账力度。

(五) 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应收账款管理的好坏。应收账款管理部门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紧密相连, 因此, 其内控制度也与这些部门密不可分。具体适用的内控制度有如下几种:

1. 分工控制制度。

信用部门、收账部门、记账部门和销售部门的职权必须分开。

2. 足够的业务记录与书面控制制度。

对客户的信用调查以及信用的接受必须有正规的格式文件, 其授权批准的资料必须完整。对销售发票, 客户信用资料等文件必须连续编号并妥善保存。

3. 授权交易控制制度。

信用销售必须经信用部门批准, 若无信用部门批准, 储运部门不得发货。而且当坏账发生时, 只有信用部门有权批准为坏账。

4. 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定期向顾客寄发应收账款对账单, 对发生的差异应及时查清;内部审计人员应经常审核货运文件、发票、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和单据等资料, 了解企业规定的工作程序是否得到贯彻执行。

企业对于经常出现的应收账款管理问题都应该以书面形式加以规范, 这样可以使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使决策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 从而避免主观盲目性。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篇8

1.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为了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不仅要在成本、价格上下工夫, 而且必须大量运用商业信用促销。但是, 有些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为了增加产品销售额, 在事先未对付款人的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未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 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占领市场, 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 只重视账面的高额利润, 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 因而加大了应收账款的风险。

2.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 我国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 有关信用管理的制度几乎是空白, 进行信用管理的单位主要限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 企业则很少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社会信用意识也较薄弱, 不少企业不重视自身的信用建设, 恶意拖欠账款, 这些现象在企业之间已形成了恶性循环, 造成信用危机。赊销是商业信用的一种, 在信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 随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会因缺乏回收保障而产生风险。

3.内控制度不严, 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

一些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 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 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 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销售, 导致了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对这部分应收账款, 企业也未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收。应收账款的回收未落实责任到人, 缺少必要的内控制度, 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 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4.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

不少企业没有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进行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企业制定的信用政策不合理、日常控制不规范、追讨欠款工作不得力等都有可能蒙受风险和损失。由于在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的时间性差异, 以及票据传递、记录等都有发生误差的可能, 所以债权债务双方就经济往来的未了事项应定期对账, 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很多企业并未及时、不定期地对账, 未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 造成资金外流, 给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压力。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1.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须由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来完成, 而以往由财务部门担当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已不能适应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需要, 因此企业应设置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配备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 确保信用管理职能的实施。信用管理部门一般由财务总监领导, 应成为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桥梁, 其基本职能包括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客户信用记录、进行客户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额度、执行应收账款监督措施等。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企业应收集客户信用信息, 并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老客户, 要建立信用档案, 制定一套完整的往来信用记录;对新客户要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如果企业不注重信用调查便盲目赊销, 会使财务风险成倍加大。一些企业以经营为幌子实行诈骗, 其屡屡得逞的原因正是由于销售企业不注重信用调查、轻信对方所致。因此, 企业在向客户提供信用之前, 必须严格调查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 并经内部授权批准后方可提供, 以控制企业的信用风险。另外, 在客户提供信用后, 企业还应随时了解其信用状况的变化。若对方出现信用恶化、经营状况不佳时, 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以免造成经济损失。二是企业应根据不同的信用情况, 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客户获得商业信用应达到的最低标准, 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信用期间———企业确定客户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 这个期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 必须谨慎确定;收账政策——客户违反信用条件, 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所采取的收账措施。合理的信用政策应将信用标准、信用期间和收账政策三者结合起来, 综合考虑三者的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各种成本的影响。

2.制定合理的赊销方针和结算方式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管理方便, 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规定在一定额度内的销售由特定权力的人员批准, 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 超过限额的, 必须经上级领导批准, 金额巨大的, 需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同时应落实责任制, 各经办人员经办的业务应自己负责, 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要求其对自己经办的每笔业务进行事后监督, 直至收回资金为止。

企业应制定适合自己的可防范风险的赊销方针。比如, 有担保的赊销, 企业可在合同中规定, 客户要在赊欠期中提供担保, 如果赊欠过期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条件销售, 由于赊欠期较长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一般比赊欠期较短的坏账风险要大, 因此企业可与客户签订附带条件的销售合同, 在赊欠期间货物所有权仍属销售方所有, 客户只有在货款全部结清后才能取得所有权, 若不能偿还欠款, 企业则有权收回产品, 弥补部分损失。另外, 企业还可根据客户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 选择适宜的结算方式。比如, 对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强、信用状况较好的客户, 可选择风险较大的结算方式 (如分期收款式) , 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反之, 则应选择风险较小、约束能力较强的结算方式 (如预收货款) 。

3.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

企业在进行对账工作时, 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和时间长短等因素, 对应收账款定期核对, 并由双方当事人签章, 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 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本单位明细账余额与客户单位往来余额对不上的现象, 这主要是对账工作脱节所致。销售部门往往只管将产品销售出去, 而不管款项是否能收回, 认为收款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但是现在许多企业因为应收账款数额都很大, 牵扯的单位也很多, 加之平时财务人员的记账、编报表等工作本来就很繁忙, 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客户对账, 而一般对账工作均是债权单位主动实施。这样一来, 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就陷于停顿状态, 使得客户有借口说往来账目不清楚而拒绝付款或拖延付款, 给企业造成损失。因此, 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应从销售业务的第一笔起就应由销售人员定期与客户对账, 并将收款情况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营销人员可按其管理的单位对产品发出、发票开具和货款的回笼进行序时登记, 并定期与客户对账, 由对方确认, 从而为及时清收应收账款打好基础。企业经营者应将销售和货款回笼与销售者的业绩结合起来考察, 使他们意识到不但要使产品销售出去, 更要使货款能及时回收, 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4.采取积极的收账政策

采取积极的收账政策会减少应收账款投资、减少坏账损失, 但会增加收账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 则可减少收账费用, 但会增加应收账款投资, 增加坏账损失。这就要求企业依据市场经济环境和自身状况科学地设计收款策略。企业除了要适时地运用现金折扣、适度地利用担保制度外, 还应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和讨债办法。一般要先给客户一封有礼貌的通知信函, 进一步可通过电话催收, 如再无效, 企业的收账员可直接与客户面谈, 若证实客户确实遇到暂时困难, 经过努力可以东山再起, 企业应帮助客户渡过难关, 以便收回较多的应收账款。若客户虽有能力付款却想方设法拖欠, 则有必要采取法律手段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起诉讼等, 以维护企业的利益。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篇9

关键词: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内控制度,收账政策,风险转移

企业采用赊销方式来销售商品固然可以扩大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防范应收帐款风险以减少坏款损失是每个赊销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评估赖账的可能性,确定适宜的信用标准

企业在设定某一客户的信用标准前,往往先要评估其赖帐的可能性,这可以通过“5C”系统来进行。所谓“5C”系统,是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品质character):指顾客的信誉,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这主要通过了解客户过去的付款履约记录,看其是否有按期如数付款的一贯做法,以及和其他供货企业的关系是否良好。能力(Capacity):是客户偿还债务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客户流动资产的数量、质量及其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来讲,顾客的流动资产越多,其转换为现金支付款项的能力越强。资本Capital):是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客户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是客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抵押Collateral):是指顾客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用作抵押的资产。当企业对客户的底细未了解清楚时,客户提供的可抵押资产越充足,信用安全保障就越大。条件(Condition):是指可能影响客户偿债能力的各种经济环境,它反映了客户偿债的应变能力。这一点往往通过了解顾客在过去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来获知。

通过以上5C系统对客户赖帐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后,就可以确定适宜的信用标准了。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来表示。制定适宜的信用标准既有利于降低违约风险及收账费用,又利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和销售收入的扩大,通常由以下三步来完成:首先,设定信用等级的评价标准。即,根据调查分析顾客的信用资料,来确定评价信用优劣的数量标准,具体来讲,以一组具有代表性、能够说明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的若干指标(如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存货周转率、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等)作为信用风险指标,根据数年内最坏年景的情况,分别找出信用好和信用差两类顾客的上述指标的平均值,据以作为比较其他顾客的信用标准。其次,利用已有或潜在顾客的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各自的实际指标值,并与上述标准比较。比较的方法是:若某客户的某项指标值等于或低于差的信用标准,则该客户的拒付风险系数(即坏账损失率)增加10个百分点;若客户的某项指标值介于好与差的信用标准之间,则该客户的拒付风险系数(坏账损失率)增加5个百分点;当客户的某项指标值等于或高于好的信用标准时,则视该客户的这一指标无拒付风险,然后将客户的各项指标的拒付风险系数累加,即作为该客户发生坏账损失的总比率。最后,进行风险排队,并确定各有关客户的信用等级。即,根据上述风险系数的分析数据,按照客户累计风险系数由小到大进行排序,再结合企业承受违约风险的能力及市场竞争的需要,具体划分客户的信用等级,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分别采取不同的信用对策。

二、制定具体的信用条件

企业一旦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就要根据他们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动状况和过去交易支付情况制定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提出的付款条件,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率和折扣期限等。信用条件的基本表现方式如“2/10,n/45”,意思是:若客户能够在发票开出后的10日内付款,可以享受2%的现金折扣;如果放弃折扣优惠,则全部款项必须在45日内付清。在这里,45天为信用期限,10天为折扣期限,2%为现金折扣率。具体来讲,信用期限是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付款的时间间隔,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在决策时,如果信用期过短,不能吸引顾客,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如果信用期过长,虽可扩大销售、增加毛利,但也会增加应收帐款机会成本、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因此,企业必须确定合适的信用期限。尽量协调好销售提高、应收账款机会成本降低和坏账损失减少三者间的矛盾。通常情况下,企业是否给客户延长信用期限,应视延长信用期限增加的边际收入是否大于增加的边际成本而定。现金折扣是企业为鼓励客户提前付款而给予的偿付款项上的优惠。它实际上是对现金收入的扣减,企业决定是否提供以及提供多大程度的现金折扣,应着重考虑提供折扣后所得的收益是否大于现金折扣的成本。另外,现金折扣期长短,应通过比较折扣所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之间孰高孰低,权衡利弊后,再抉择决断。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要建立销售合同责任制。即对每项销售都应签订销售合同,并在合同中对有关付款条件作明确的说明。二要建立健全赊销审批制度。企业一般的业务流程主要由接受订单、审批赊销额度、按销售单发货、向顾客开具发票、销售、资金回笼等环节组成。收到往来客户订单后,信用管理部门应根据信用政策,审核该顾客已核定的赊销信用额度及其尚欠的账款余额,并对每一新顾客进行信用调查,根据调查的客户资信状况和其他相关信息,信用部门决定是否对该客户进行赊销,并在销售单签署明确的意见。销售部门根据信用部门客户动态管理系统提供的资料与意见决定是否批准发货。三是要建立应收账款回笼业绩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企业销售人员为了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盲销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就为以后款项的回收埋下了不良的种子。为了加强已销货款的回收,减少坏帐的风险,企业有必要对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实行货款回笼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即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销售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具体来讲,就是根据资金时间价值,赔偿能力等实行谁经手、谁负责、谁回笼、谁得益,将回收、责任、期限落实到人,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全过程负责。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营销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接受员工的监督。对律法规方面的缺陷: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相应的市场监管、审计审核薄弱。

首先,法律法规不健全

正如在合并会计报表局限性中所谈到的,目前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规范还没有以法的形式加以严格界定,《暂行规定》又漏洞多多,给弄虚作假者以诸多空子可钻。现在连法制法规比较健全的美国都会出现安然虚假合并会计报表这样的案例,可想而知,我国在完善相关立法方面的路有多长,任务有多么艰巨和紧迫。另外,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上市的子公司被强制披露其财务会计信息,而集团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却不在强制披露之列;目前绝大多数的有关法律法规又只是针对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所以与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方向相适应的合并会计报表能不能真实合理地披露有关财务信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合并会计报表在我国的出现只是近十来年的事情,配套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西方成熟的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法律法规加以借鉴和“拿来”,无疑是加快健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其次,对违规处罚力度不够

我国《证券法》对内幕交易和违法信息披露行为的处罚主要是责令改正,处以行政性的警告和罚款,若构成犯罪,则最高可处10年刑期。对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多数处罚形式为交易所对违规上市公司的公开谴责及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行政处罚。在西方发达国家,监管机构对违规信息批露的责任人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以民事责任为主,遭受损失的信息消费者可以上诉,要求获得赔偿,这也应该成为我们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的方向。对于利用合并会计报表披露虚假财务会计信息的有关管理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以及发现虚假信息隐瞒不报、不加揭露的审计从业人员,不能够只是利用行政性的警告和罚款或只是利用经济手段给予罚款了事,对触犯刑法的有关人员一定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最后,市场监管、审核薄弱

由于合并会计报表的综合信息相对于那些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合并政策了解较少的少数权益股东和其他外部合并会计报表使用者来说,已经降低了其相关性和可理解性,如果再加入一些虚假信息,将让这些少数股东和外部使用者更加无所适从。所以对虚假合并会计报表的市场监管和审核更显重要。但目前的事实却是,一方面市场的监管政出多门,证券管理机构的权威性不够,各个管理机构制定的法规、制度比较分散,可操作性较差。另一方面由于注册会计师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许多会计师事务所的运作极不规范,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从上市公司获得审计业务,常常迎合上市公司的不合理要求,与上市公司沆瀣一气,降低了审计质量,变相促成了虚假合并会计报表的出笼。

四、教育的失败与社会道德的沦落

很少为别人题字的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上海会计学院时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后来上海会计学院作为校训的几个字“不做假账”。常识告诉我们“不做假账”应该是会计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修养,然而,假账的盛行使得“不做假账”成为总理对高等院校会计和审计教育的殷切期望,可见,虚假合并会计报表(及其他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从侧面反映了教育的失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财务成本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 篇10

一、企业应收账款形成原因

发生应收账款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商业竞争。

这是应收账款形的主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 扩大市场占有率, 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 企业除利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售后服务、广告等手段外, 赊销是扩大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对于同等的产品价格、类似的质量水平、一样的售后服务, 实行赊销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将大于现金销售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这是因为顾客从中得到了好处。基于上述原因, 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销售产品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采用, 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

2. 销售实现和收到款项的时间差。

企业发出商品后, 向购货单位开出销售发票, 并在当期确认了销售收入, 货款却往往没有同步收回, 导致物流与资金流脱节。这种商品销售和收到货款时间的不一致性, 导致了应收账款的产生。通常, 结算手段越落后, 结算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同时, 购销单位之间距离远近、销售结算方式的选择及内部结算单据传递的及时性等都有可能导致应收账款的产生。

3. 滥用商业信用。

由于很多企业的销售部门人员工资与销售额挂钩, 所以销售部门为了部门利益会片面的追求销售额的增加而不考虑销售收入是能够按时收回, 还有的个别领导或销售人为了自已的政绩或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不严格地履行商品赊销审批手续, 滥用商业信用, 导致应收账款的大量发生。并且这样的应收账款很可能不能按收回, 会给企业带了很大的损失。

二、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虽然应收账款的形成能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 扩大市场占有率, 减少库存商品的保管理费用等对企业有利的方面, 但不可否认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风险:

1. 坏账损失风险。

企业的应收账款发生以后, 只要是经过了对顾户正常的信用评估, 履行了严格的赊销审批程序, 应收账款就应该能按时收回。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市场情况有时难以预料, 原来一些效益好, 守信用的顾客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况如果发生严重恶化, 他们就不能按时履行偿还义务, 严重的会导致企业发生坏账损失, 特别是对于企业滥用商业信用形成的应收账款收不回的可能性更大, 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2. 资金周转风险。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种资金投放, 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 因此, 企业应收账款的发生后, 自已的资金无偿地被客户使用, 如果不对应收账款的发生加以控制, 对已发生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 就会使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额越来越大, 流动资金会大量地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 致使企业现金发生短缺, 资金周转产生困难, 财务风险加大, 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3. 经营成本增加的风险。

企业应收账款形成后, 特别那些超出信用期仍未收的应收账款, 企业为了按时将其收回, 将会发生很大的收账费用。另外, 由于应收账款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 使这部分流动资丧失了其他投资的机会, 这样企业的机会成本就增加了。由于企业的应收账款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 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 不得不筹措资金来弥补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需要, 会要发生很大筹资成本。因此, 应收账款的存在会使企业的整个经营成本增加。

三、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

为了合理有效的防范应收账款的的风险, 企业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赊销的效果好坏, 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 为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企业应做好下面三个方面的工作:

(1) 确定恰当的信用期间。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信用期过短, 不足吸引顾客, 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过长, 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 但又会加大管理费用的发生和增大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因此, 企业必须慎重研究, 确定恰当的信用期。信用期的确定, 主要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延长信用期, 会使销售额增加, 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 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者大于后者时, 可以延长信用期, 否则不宜延长。缩短信用期, 情况与此相反。

(2) 准确地评估客户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 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企业应主要从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等五个方面对顾客信用标准进行评估, 也就是“五C”评估法。其中品质是首要因素。

(3) 制定合理的现金折扣政策。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 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另外, 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前来购货, 借此扩大销售量。企业采用什么程度的现金折扣, 要与信用期间结合起来考虑。不论是信用期间还是现金折扣, 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 但也会增加成本。企业在确定现金折扣的大小时应当考虑折扣所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孰高孰低, 权衡利弊, 抉择决断。

2. 制定并严格执行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制度。

搞好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是整个会计控制的一重要一环, 是保证应收账款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 企业应制定严格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制度并在销售和收款业务中严格执行。

(1) 建立赊销审批手续。赊销业务应遵循规定的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 对符合赊销条件的客户, 应经审批人批准后方可办理赊销业务。超出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规定的赊销业务, 要集体决策审批, 不得盲目追求销售量而滥用信用, 要尽量少产生应收账款, 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

(2) 销售与收款职能应当分开。单位销售与收款职能应当分开, 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销售现款, 单位应将销售收入及时入账, 不得账外设账, 不得擅自坐支现金。对于没收回的应收货款, 财务部门要及时通知销售部门催收。

(3) 对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进行监督。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时间有长有短, 有的尚未超过信用期, 有的则超过了信用期。一般来讲, 拖欠的时间越长, 款项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 形成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此, 企业应实施严密的监督, 随时掌握回收情况。实施对应收账款回情况的监督, 可以采用账龄分析法, 对不同拖欠时间的欠款, 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 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 确保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

3. 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

(1) 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明确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并充分考虑激励因素。应收账款回收责任明确与否实质上是根据不同的理念进行管理制度设计的结果。在对多家企业的实践调查和财务分析过程中发现, 制度设计中责任明确、激励目标突出、激励指标明确对于应收账款的回收、变现至关重要。

(2) 对逾期未收回的应收账款, 应确定不同的催收方式, 尽快收回, 减少坏账的发生。企业对各种不同过期账款的催收方式, 可按照如下办法进行:对过期较短的顾客, 不过多的打扰, 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市场;对过期稍长的顾客, 可措辞婉转地写信催收;对过期较长的顾客, 应频繁的信件催款并电话催询;对于过期很长的顾客, 可申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起诉讼。企业制定收账政策时, 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尽可能的减少收账费用。从上所述, 应收账款的产生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不可避免的, 应收账款的存在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 因此, 企业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 从而减少应收账款的风险, 提高资金的使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文珍:浅析应收账款管理.税收与企业, 2002年第5期

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及防范措施 篇11

【关键词】应收账款;赊销;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措施

1.应收账款的存在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1.1高额的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引发财务危机

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在发出存货的同时却不能同时收回货款,致使企业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流动资金的周转,使企业货币资金短缺,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开支和正常生产经营。

1.2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对企业盈利状况的影响

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据统计逾期应收账款在一年以上的,其追账成功率在50%以下。在我国逾期应收账款已达到 60%以上,如此多的坏账、呆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

1.3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

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还会造成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加。首先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即应收账款作为一项短期资金占用,丧失了该部分资金投入于证券市场及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收入;其次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即企业为管理应收账款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过程开支的差旅费、通讯费、人工工资、诉讼费以及其他费用。

1.4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

由于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应收应付制),发生的当期赊销额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1.5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赊销使企业产生了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2.我国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企业在信用政策的运用中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在现代成熟发达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扩大销售之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重要手段。然而赊销必然形成应收账款,赊销越多,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越多,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的风险越大。但是有些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为了扩销,在事先未对付款人的资信状况作深入调查的情况下,盲目的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

2.2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机构设置不合理,各部门间缺乏信息交流

存在经营者短期行为。一些企业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销售人员工资与产品销售量挂钩的政策,造成销售人员只关心销售任务,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促销商品,不关心企业应收账款能否及时完整收回问题,导致大量应收账款沉淀,不能按时回收,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2.3应收账款管理信息技术落后

经济业务不仅复杂,而且关联密切,在现有的信息系统下容易产生数据重复输入,数据不一致,信息反映慢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管理者对此处于被动管理的状态。客户信息系统和应收账款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客户相关业务信息模糊是造成应收账款管理混乱,加大风险的主要原因。

3.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措施

3.1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是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和控制的基本策略与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资金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企业应在充分进行信用调查和正确信用评价基础上,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3.2完善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

(1)应收账款应实行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即谁放出去的账,谁负责催收,如果产生呆坏账,责任人应按规定赔偿经济损失。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责任也应进行明确界定,并作为业绩奖金考评依据。(2)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对赊销进行管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信用管理部门应该保持完全的独立性,不能是销售部或者财务部的内设部门。信用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客户信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制定客户信用额度、执行应收账款监督等。(3)完善业务部门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位。

3.3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

(1)做好基础记录,了解用户付款的及时程度。基础记录工作包括企业对用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用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以及用户信用等级变化。(2)检查用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企业对用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验用户所欠债务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3)掌握用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密切监控用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4)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5)考察拒付状况,考察应收账款被拒付的百分比,以决企业信用政策是否应改变。(6)编制账龄分析表,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企业对其收回的监督,可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

3.4建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信息系统

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系统是指从赊销过程开始到应收账款到期日对客户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客户的正常支付货款最大限度地降低逾期账款发生率。

3.5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

(1)是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催收账款的程序一般为:信函通知、电报电话传真催收、派人面谈、诉诸法律等。在采取法律手段前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则不必诉:诉讼费用超过债务求偿额;客户抵押品折现可冲销债务;客户的债款额不大,起诉可能使企业运行受到损害;起诉后收回账款的可能性有限。(2)是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若客户确实遇到暂时的困难,经努力可东山再起,企业应帮助其渡过难关,以便收回账款。一般做法为进行应收账款债权重组:接受欠款户按市价以低于债务额的非货币性资产予以抵偿;改变债务形式为“ 长期应收款”,确定一个合理利率,同意用户制定分期偿债计划;修改债务条件,甚至减少本金,激励其还款;在共同经济利益驱动下,将债权转变为对用户的“ 长期投资”,协助启动亏损企业,达到收回款项的目的。如客户已达到破产界限的情况,则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清偿。

总之,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扩大产品销售,就必然会出现赊销,而赊销是扩大销售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总是并存的,我们只有采取适当的信用政策及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使应收账款风险最低、收益最大。通过应收账款管理发挥应收账款强化竞争、扩大销售的功能,同时,尽可能降低其机会成本、坏账损失与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投资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务管理[N].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风险防范 篇12

一、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 企业营销管理层对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应收帐款是客户将经营风险转嫁到企业身上的一种方式, 给客户欠款, 减轻了客户的经营压力, 对企业来说只是库存转移, 而不是真正的销售。但是, 在以销售业绩说话的薪酬考核体系下, 有的销售人员为了能够完成销售任务, 创造销售业绩, 对新客户较谨慎, 对老客户过于信赖, 往往私自允许先提货后收款, 忽视了对老客户的货款风险防范管理与正确评估;而有些管理者对客户信用管理不重视, 在对客户了解不深的情况下, 就匆忙发生销售业务, 致使货款被拖欠。

(二) 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用户信息没有被决策层共享造成应收账款风险。在买方市场, 买方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一些关键信息可能连业务员都不知道, 造成买卖双方决策层信息不对称。如某煤炭企业与某客户合作几年来都很愉快, 该客户快速成长的业绩大家也有目共睹, 但是, 煤矿经营者却不知道该客户真实的财务状况, 在货款开始拖欠的情况下, 还继续发货给客户, 等发现情况不妙停止供货时, 应收账款已达数百万元, 随后该客户因巨额欠款陷入债务危机而被迫倒闭。

(三) 企业经营风险防控制度不够健全。在卖方市场, 企业以自我为中心, 即使坚持款到发货, 客户都会门庭若市。在这种大好形势下, 营销人员淡忘了“应收账款”的概念, 经营管理者放松了对客户货款风险的评估, 高层决策者忽视了对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制度体系的建设。如某客户抱着现金上门求购煤炭, 煤矿为其开具了增值税专票, 不久后却被税务部门以虚开增值税发票问责, 原来该客户是自然人, 增值税专票对他没有价值, 于是他用朋友的企业开发票, 让他的朋友进行抵税。

(四) 利益驱动使企业缺失诚信。如因为煤炭旺销, 某煤炭企业为满足客户需求, 以次充好销售了一批次煤炭给某用户, 造成用户停炉的残重损失, 该用户苦不堪言, 以弄虚作假为由拖欠货款, 煤炭企业多次催讨未果。

二、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

(一) 增强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管理意识。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应收账款风险预警、防范与控制, 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人的经脉要通, 并有新鲜血液不断补充才能健康有活力, 同理, 一个企业也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流才能健康发展。有销售没有现金流只是库存的转移, 等于没有销售, 而且还增加了催收账款的成本和账款损坏的风险, 所以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切实提高应收帐款风险防范意识, 妥善处理销售与欠款的平稳关系, 有效管控潜在风险。

(二) 建立健全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控制度。在操作流程上, 要让业务部、市场部和财务部这“三驾马车”互相牵制, 因为销售人员主要看重市场占有率, 急于签订合同, 实现销售量, 而财务人员则考虑更多的是资金安全。业务员与客户有交情, 但不能给权力, 否则会款未到先发货;财务部与客户没有交情, 但是有权力监督货款有没有到账, 该不该停货, 何时停止供货等;市场部主要是做市场调研规划、用户开发等工作。这样, 有权力的人与客户没有交情, 与客户有交情的人没有权力, 从而形成互相牵制, 互相监督的防控体系, 最大限度减少应收账款产生;在业务流程上, 要做到合同、实物、资金、发票“四统一”。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 很多环节都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合同主体与产品使用单位不一致、收票单位与合同主体不一致等等。某煤矿被税务部门以虚开增值税发票问责, 就是因为收票单位与产品使用单位不一致造成的。所以, 财务、业务、生产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 对每一笔业务的“四统一”情况进行经常的检查, 发现断链或脱节的, 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堵塞漏洞;在责任落实上, 可以实行业务员货款回笼终身制, 即使业务员转岗或晋升, 对应收账款催收也要持续负责到底, 否则, 企业可以相应扣罚业务员一定额度的工资和资金。只有这样, 才能促使业务员在与客户签合同前, 会对客户信用、资金等作深入的调查了解, 才不会款未到先发货, 从而避免应收账款的产生。

(三) 建立与完善用户信用等级评估管理制度, 做好客户管理。

1.客户价值分析。要把合理的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加到各片区客户身上, 然后将客户分为ABCD四类, 有管理能力、有经济实力、守合同讲信用的A类客户大约占20%左右, 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要精细去做;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太雄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BC类客户只要简单维系, 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服务或费用;有三角债现象、产品滞销、资金困难的D类客户是不赚钱的, 尽量想办法砍掉。

2.客户信用管理。特别是要对私人企业的产品使用对象、销售渠道、经营模式、偿付能力、投资发展方向等作信用等级评估, 更要对私企业主的家庭情况、性格取向、业余爱好、社交圈、营业执照、法人代表等作调查了解, 只有建立了这样一本客户信用调查后, 才能评估客户。而对于国有企业, 只有在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后, 才能适当考虑给客户一定额度的赊销欠账, 否则都存在巨大的风险。

3.客户账款管理。当发生了应收账款后, 企业就必须建立欠款期限管理表格, 明确由销售业务员定期监控每一个客户的还款期限, 提前二个月、一个月、十天、一周、一天与客户沟通还款事宜, 盯得越紧, 客户越烦, 越会认真对待。同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如对按期还款的客户, 给予一定的返利, 也可将应收款项回笼与企业各相关部门的业绩挂钩考核奖惩, 从而形成货款回笼, 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三、结语

总之, 企业只有增强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意识, 健全风险防范制度, 明确并落实欠款催收责任, 才有可能避免各类经营风险, 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寇花芬.浅谈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途径[A].河南省金属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2]王承锡.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6

[3]林家迟.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 (2007年) [C].2007

[4]王登礼, 谢壮志, 朱厚祥.计算机辅助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初探[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

[5]赵朝明.基于回款期的应收账款管理[A].2004~2005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

[6]杜益嘉, 杨明.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

[7]鲍荷花.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 (第9辑) ——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

上一篇: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下一篇:博物馆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