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施与评价

2024-10-21

项目实施与评价(通用12篇)

项目实施与评价 篇1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以实际工作项目为对象, 教师对项目进行适当分解并示范, 然后让学生分组并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 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教学方法。具体应用到《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中, 我们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若干项目, 将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技能及一般的项目开发流程, 成为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较高的专门人才。同时, 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课程评价改革也迫在眉睫, 评价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鉴定的作用。传统的学生评价存在诸多弊端:在评价标准上, 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 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特征;在评价内容上, 只注重单一的纸笔考试, 忽视知识之外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在评价方式上, 过分注重量化评价, 不好量化的现象都被摒弃于考核评价范围之外;从评价主体上看, 主要是由教师或教育管理者来承担, 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 使学生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地位;在评价实践中, 缺乏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有效沟通, 无法及时得到评价的反馈信息。为确保《化工单元操作》项目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必须构建具有正向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的评价标准。

我院对《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 如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实践化、引入项目化考试、团队个体评价差异化等。现行的项目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已进行了三年探索实践。那么, 考核改革效果如何?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实施和管理?这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为此, 我们自行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 对于《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实施情况进行调查, 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更好地构建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

(一) 问卷统计

我们采用集中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确定调查对象为二年级和三年级化工技术类相关专业的学生, 由调查组通知该班学生调查时间和地点, 在有关教师发表问卷指导语后统一进行问卷填写, 结束后统一收回。该做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项目化课程评价对整班学生的普适程度, 也可以结合项目化课程最终的考核成绩对项目化课程评价的效果进行有效反思。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6份, 剔除回答有明显反应倾向的 (如所有条目答案都选一个) 问卷, 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25份, 问卷有效率为95%。

(二) 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相关学生进行调查:课程评价体系整体满意度、成绩评定结构、评价体系下教师主观评判程度和学生参与度、项目考核方式、题目拟定、实操考核评价。从调查结果看, 对项目化课程《化工单元操作》的考核评价情况学生整体满意度较高, 表示满意和较满意的人数比例达64.9%。

关于考核成绩评定结构教学改革后考核成绩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操考核 (含口试) 、项目化考试、报告 (任务单) 成绩、自评及互评。现有的项目化教学除了完成项目外, 很多教师不再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 如果缺乏必要的练习, 必然会使学生感到理论知识不扎实, 影响到以后职业发展空间的提升。在调查中, 学生认为应增加理论考试和课外作业成绩, 比例分别达到了45.3%和38.2%。理论知识夯实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会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而作业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巩固理论知识。

关于考核主体有17.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主观评判度降低得比较明显, 更多的学生 (74.6%) 认为教师主观评判度略有降低, 还有6.7%的学生反而认为提高了。关于学生的参与度, 有23.1%的人认为明显增强, 大多数人 (65.8%) 认为略有增强, 仅有11.1%的人认为没变化, 但认为参与度降低的人数为零。调查结果说明, 教学改革后, 项目化课程评价打破了原有的评价主体单一的固有模式, 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 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主观评判程度降低, 学生的参与度增强。

关于项目化考核方式目前, 大部分教师采用的考核方式为各项目实操考核加期末的项目化考试, 比例为62.7%。问及学生希望的考核方式时, 选项发生了有趣的变化。除了上述考核方式外, 更多的学生 (54.7%) 趋向于每个项目学习后都进行相应的项目化考试+实操考核, 期末进行理论考试。

关于项目化考试的题目拟定认为题目范围合适的学生占66.7%, 认为难度合理的占72.4%。这个结果表明, 目前采用的项目化考试 (即针对每个项目进行的结合了理论与实操知识的新型考试方式) 题目拟定范围和难度均较合适。

关于项目的实操考核有34.2%的人选择了“目前的实操考核对掌握实操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3.4%的人认为促进作用较小或一般, 但也有12.4%的人认为没有促进实操技能的提高。从结果来看, 绝大部分学生肯定了改革后实操考核对掌握技能的正面促进作用。而客观存在的实训装置较少和学生自身努力不够成为学生提高实操技能的制约因素。

项目化课程《化工单元操作》考核评价的改进建议

本问卷最后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从自身出发提出意见。学生主要从考核评价的公平性 (32.0%) 、团队中个人评价差异化 (43.6%) 、项目化试卷题型改进 (21.8%) 和加强过程评价 (23.1%) 等几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和意见反馈, 结合课程实际, 笔者提出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几点改进建议:

(一) 改进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结构

目前, 我院项目化课程《化工单元操作》的成绩评定结构呈现多元化、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注重实践技能训练等特点, 因而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同时, 也应注意到, 在课程考核中应继续保留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 为学生搭建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以便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挖掘潜力, 进行自我提升。另外, 针对这门课程工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需要在项目外进行拓展训练,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 笔者建议, 课程考核评定结构在原有项目实操考核 (含口试) 、项目化考试、报告 (任务单) 成绩、自评及互评的基础上, 增加项目拓展案例分析和期末统一理论考试两项, 在实施中注意量与度的把握。

(二) 完善项目考核方式

完善项目考核方式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 原有由教师临时就项目操作情况进行口头测试的实操口试考核较随意。建议编制口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将该项考核制度化, 减少主观判断。 (2) 项目化考试题型要有所创新。常见题型分为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目前项目化考试均为主观性试题 (包含部分限制型和自由作答型) 。具体来说, 我们主要采用了简答题、绘图题、计算题, 这些题型不能满足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理论、技能、素质三方面的全面培养。建议增加情境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创意方案题, 将简答和计算题所涉及的考核点融于以上题型中。

另外, 还应注意团队评价下的个体差异评价。一个团队 (小组) 为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而付出的努力存在客观差异性, 与团队成员的学习目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都有关。如果考核评价没有体现差异化, 会使学生感觉评价不公平, 挫伤积极性, 严重的会影响团队成员的团结和项目的完成。因此, 团队 (小组) 评价要避免千篇一律和平均主义, 更不能流于形式。要注意细化考核指标, 完善相互监督机制。

摘要:通过自编《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 对课程考核评价整体满意度、成绩评定结构、项目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了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讨论, 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旨在更好地适应构建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的需要。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化工单元操作,考核评价,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许建豪.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5) :174-175.

[2]谢洁茹.论高校学生评价的现状及改革策略[J].青少年研究, 2008, (6) :198-199.

[3]苏文.合作学习学生评价体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9.

[4]张凤云, 等.八年制医学生考核方法改革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10) :42-43.

[5]马越, 王文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学习评价与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项目实施与评价 篇2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推行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共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相配套的公共财政体系,尽快实现从财政资金预算、拨付、使用到绩效评价全过程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财法„2005‟5号„关于《财政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施意见》‟、财政部财预„2009‟76号„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中共闵行区委全委会决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对本区财政预算项目支出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指“后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国家、市对绩效评价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实施方案所称的项目资金,是指财政部门(含上级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项目执行主体,为完成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性资金。

本实施方案所称的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行为过程及其实际效果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第二章原则

第四条绩效评价工作遵循财政部关于“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对预算项目执行结果的绩效评价,使执行效果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的要求和闵行区委区政府开展“以结果为导向”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精神,以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规定,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由区人大、政协、监察局、国资委、审计、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绩效评价工作整体部署、原则事项的确立及实施方案的确定;

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

区财政部门负责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拟订评价项目实施计划,指导和督促预算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与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重点评价。

第六条绩效评价在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预算单位按照项目资金渠道,分别组织实施。

市级或市、区、镇级共同安排的项目资金,由区财政部门会同市级有关部门以及区、镇二级相关部门共同承担绩效评价工作。

镇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级安排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并配合做好上级财政安排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

第七条主管部门成立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组,分管领导负责,人员由相关业务部门、财务、人事纪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制定评价工作流程、组织实施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指导、督促和检查所属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向财政部门报送绩效评价报告。

第四章评价方法

第八条预算单位按照绩效评价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制定绩效目标,对纳入评价范围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开展自评工作;配合区重点评价工作组开展重点评价工作;按要求报送绩效评价材料和报告,并对所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九条绩效评价的方法由财政部门根据项目类型及其评价的具体要求,经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核准后,在下达绩效评价工作计划时予以确定。

第十条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项目的定位和绩效目标;

(二)项目的战略计划、资金的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

(三)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情况;

(四)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和项目绩效达标程度、财政支出所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五)其他相关内容。

第十一条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共性指标适用于各类项目的绩效评价,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个性指标为针对部门、行业和财政支出项目的特点所确定的绩效指标,由主管部门、预算单位提出后商财政部门确定。

第十二条选择绩效评价个性指标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选定的评价指标,与项目的绩效目标有直接联系。

(二)重要性原则:选择最具代表性、能准确反映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评价指标。

(三)可比性原则:对具有相似目标的工作,选定相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保证绩效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四)可操作性原则:确定指标时,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选择。

第十三条绩效评价结果等级分为优、良、中、差、绩效无法显示五个等级,按综合得分的高低确定。

第十四条绩效评价实行自评与重点评价相结合。预算单位必须按规定开展自评,财政和主管部门根据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每年选取部分项目进行重点评价。

第五章评价步骤

第十五条自评工作:

(一)准备阶段

1、财政部门根据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启动评价工作,分类制定自评项目共性指标及自评表。

2、各主管部门根据内部职能分工,组织有关业务、财务、纪检人事等部门成立评价工作组,具体实施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

(二)实施阶段

1、财政部门根据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下达评价工作通知,明确自评工作要求。

2、各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布臵和要求开展绩效自评工作:收集评价基础材料,选取评价指标,选用评价方法,综合分析评价,确定评价结果,填报自评表,撰写自评报告。

3、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和检查预算单位的绩效自评工作,督促其及时报送自评报告,并将评价情况审核汇总,形成本部门的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三)总结阶段

1、主管部门按要求及时、完整地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本部门系统内的自评材料及报告,原则上须在每年的12月底前内完成;逾期不报的,由财政部门督促整改,未作整改的,由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给予通报。

2、财政部门聘请中介机构及组织专家组对各部门报送自评材料及报告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评审,形成审核意见报经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将审核意见反馈给主管部门。

4、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预算单位对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并将自评

工作材料及报告整理归档。

5、财政部门整理撰写预算单位开展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总报告,专题报请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上报区人民政府及人大。

第十六条重点评价工作:

(一)财政和主管部门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战略工作目标,根据部门重点工作目标,从财政预算支出项目资金实际安排情况出发,拟定重点评价项目计划(主要与绩效预算区重点预评估项目相衔接),报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并成立区重点评价工作组,由区财政发文明确评价工作任务、评价指标及有关要求,具体组织实施重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二)预算单位根据重点评价工作要求,采集整理评价基础指标和数据资料,填列相关评价基础数据表格;将项目绩效预算目标与实际绩效对比分析的文字材料,连同评价基础数据表格一并报送财政和主管部门,并配合做好现场勘验、核实工作。

(三)预算单位应在每年7月10日、11月10日将重点绩效评价项目过程进展情况上报至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在此二个月的16日前将所属单位重点绩效评价项目进展情况汇总表报送区财政局。

(四)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在预算单位自评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并同步进行。

(五)区重点评价工作组在每年8月对预算单位绩效项目进行检查、预评价工作。在次年的一月实施最终评价。

(六)区评价工作组进行现场勘验、听取资金使用情况汇报、查阅评价基础资料,组织专家评议、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汇总评价基础资料,核实评价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以及指标口径的一致性;运用相关方法对评价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绩效,形成评价结果;撰写重点评价报告。

第六章结果运用

第十七条区财政局将在闵行区门户网站上,将重点绩效评价项目过程进展情况以及最终结果向闵行区民众公示,并通过电视、报纸等传媒,动员民众积极参与评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情民意联络员通过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评价,最广泛地吸纳各方意见。

第十八条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对绩效优良的项目给予鼓励和支持,在预算安排中优先考虑;对绩效低差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减少或不再安排同类项目的预算,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第十九条由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将重点绩效评价最终结果书面报告,上报闵行区人民政府、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和中共闵行区委全委会。

第七章附则

项目实施与评价 篇3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用地矛盾日益突出,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治就成为解决农户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五原;土地整治;效益;评价

1.项目区基本情况

1.1社会经济条件

a.社会条件

根据五原县统计局《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五原县现辖8个镇和1个乡,117个行政村,765个社。以汉族人口为主,汉族人口占96.46%,蒙古族人口占2.04%,其他民族人口占1.50%。全县总人口2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83万人,非农业人口8.27万人。

b.经济条件

201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01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38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6.01亿元。全县财政收入47001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73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45元。

本次评价研究以塔尔湖镇的蛇林村和乃日村2个行政村为例。

1.2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14年五原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资料,五原县土地总面积2492.9 km2,2014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29.1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3%,其中:水浇地204.5万亩,可改造中低产田100万亩,待开发荒地100万亩,果园地4.17万亩,林地18万亩,草地30万亩。

a.土地权属

项目区塔尔湖镇的土地属集体土地,现由塔尔湖镇蛇林村和乃日村的村民承包使用,项目区土地承包手续齐全、合法,四至明确,面积无误,无争议。

b.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根据2015年3月实测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区整治总面积2034.33hm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1-1。

c.土地利用程度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以水浇地为主,土地利用率相对较高,具体指标如下:

(1)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0%=71.34%

(2)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0%=73.16%

(3)耕地复种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100%

1.4投资预算费用结构

项目预算总投资为3051.35万元(全部使用国家下拨的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其中:工程施工费2429.23万元,占总投资的79.61%;设备购置费207.32万元,占总投资的6.79%;其他费用325.93万元,占总投资的10.68%;不可预见费88.87万元,占总投资的2.91%。

2实施土地整治后效益分析

2.1社会效益分析

2.1.1项目实施对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用地矛盾日益突出,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治就成为解决农户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2.1.2维持社会稳定及耕地总量平衡的作用

通过对项目区内耕地、林地及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用地的统一规划,确定了土地利用的最佳方案及各种地类的布局;在充分利用原有农田设施的基础上配套了新的农田设施,增强了农业生产抗灾能力,为发展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小农业向现代大农业的转变,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1.3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的作用

土地整治后将采用新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对推动当地的农业高速发展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1.4社会效益指标分析

a.新增耕地面积=整理后的耕地面积-整理前的耕地面积=319.07hm2

b.新增耕地比例=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建设规模×100%=15.68%

c.新增灌溉面积(其中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新增灌溉面积=整理后灌溉面积-整理前灌溉面积

=348.36(hm2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整理后节水灌溉面积一整理前节水灌溉面积=1800.83(hm2

d.人均新增耕地面积

人均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区总人口=0.14(hm2/人)

2.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2.2.1评价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

通过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状况。调查内容包括:林业树种面积、草地面积、水土流失现状、降雨情况和土壤侵蚀模数等。

2.2.2生态效益定量指标

生态效益评价宜采用定量分析,主要指标有:林草覆盖率、绿色植被覆盖率。

a.土地垦殖率:即已开垦为耕地的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比例。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0%=87.02%

b.林草覆盖率:即林草地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林草覆盖率=林草地面积÷项目区总面积×100%=1.50%

c.绿色植被覆盖率:即绿色植被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比例。

绿色植被覆盖率=(林草地面积+农作物面积)÷项目区总面积×100%=88.52%

d)林草覆盖率增加值

林草覆盖率增加值=((项目完成后项目区林草地面积-项目实施前项目区林草地面积)/项目建设规模)×100%=1.44%

e.绿色植被覆盖率增加值

植被覆盖率增加值=((项目完成后林草地面积+农作物面积)-(项目实施前林草面积+农作物面积))/项目区总面积×100%=17.12%

2.3经济效益分析

2.3.1费用计算

a.项目运行年产量分析

根据项目经济评价的投入产出取价原则,取当地农作物价格前三年平均价格为计算基价,单产也以前三年产量平均值为基准,并假定在计算期内保持不变。

b.年总成本分析

项目经济评价参照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农业项目经济评价手册所规定的方法和参数进行。结合项目区实际,将总成本分为生产资料成本和年运行费用两项内容进行分析。

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有所减少,构成包括:种子、化肥、农药、育秧薄膜、农机磨损、机械油耗、收割、加工、水电费等。根据项目区提供的资料,农业生产中各种作物主要成本的构成见表2-1。

2.3.2收益计算

按照土地整治耕地利用收益增加分析表,土地整治后,耕地利用的经济收益增加主要包括原有耕地的成本节约和直接产出提高以及新增耕地所带来的纯收入。

土地整治后将按照发展“三高”农业的思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思路,项目区规划主要种植作物以大田作物为主。项目完成后,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都有明显提高。依据有关资料、相关规划及项目区现状,规划后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面积及增产情况。项目建成后年毛收入为4887.37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年净产值为4783.95万元,年比现状年净增1523.98万元。

2.3.3静态评价指标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不考虑资金因时间差异而产生的价值变化,以各年投入、产出的当年实际资金额计算有关经济指标来进行效益评价的方法。静态分析法相对计算简便直观,容易理解。

a.静态投资收益率

静态投资收益率=项目年新增净产值÷项目总投资×100%=49.94%

静态投资收益率是反映项目投入产出比大小的一个静态指标。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静态投资收益率越高,表明项目获得的产出越高,经济效益也越大。

b.静态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项目总投资额÷项目年新增净产值≈2年

2.3.4其他经济指标分析

a.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量

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量=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总投资=0.10(hm2/万元)

b.单位面积投资

单位面积投资=项目总投资÷项目建设规模=1.50(万元/hm2

c.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

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项目总投资÷新增耕地面积=9.56(万元/hm2

项目实施与评价 篇4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以实际工作项目为对象, 教师对项目进行适当分解并示范, 然后让学生分组并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 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教学方法。具体应用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中, 我们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若干项目, 将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技能及一般的项目开发流程, 成为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较高的专门人才。同时, 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课程评价改革也迫在眉睫, 评价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鉴定的作用。传统的学生评价存在诸多弊端:在评价标准上, 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 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特征;在评价内容上, 只注重单一的纸笔考试, 忽视知识之外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在评价方式上, 过分注重量化评价, 不好量化的现象都被摒弃于考核评价范围之外;从评价主体上看, 主要是由教师或教育管理者来承担, 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 使学生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地位;在评价实践中, 缺乏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有效沟通, 无法及时得到评价的反馈信息。

为确保《植物保护技术》项目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必须构建具有正向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的评价标准。

二、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

1.问卷统计

我们采用集中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确定调查对象为二年级和三年级种植类专业的学生, 由调查组通知该班学生调查时间和地点, 在有关教师发表问卷指导语后统一进行问卷填写, 结束后统一收回。该做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项目化课程评价对整班学生的普适程度, 也可以结合项目化课程最终的考核成绩对项目化课程评价的效果进行有效反思。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6份, 剔除回答有明显反应倾向的 (如所有条目答案都选一个) 问卷, 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25份, 问卷有效率为95%。

2.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相关学生进行调查:课程评价体系整体满意度、成绩评定结构、评价体系下教师主观评判程度和学生参与度、项目考核方式、题目拟定、实操考核评价。从调查结果看, 对项目化课程《植物保护技术》的考核评价情况学生整体满意度较高, 表示满意和较满意的人数比例达64.9%。

(1) 关于考核成绩评定结构

教学改革后考核成绩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操考核 (含口试) 、项目化考试、报告 (任务单) 成绩、自评及互评。现有的项目化教学除了完成项目外, 很多教师不再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 如果缺乏必要的练习, 必然会使学生感到理论知识不扎实, 影响到以后职业发展空间的提升。在调查中, 学生认为应增加理论考试和课外作业成绩, 比例分别达到了45.3%和38.2%。理论知识夯实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会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而作业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巩固理论知识。

(2) 关于考核主体

有17.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主观评判度降低得比较明显, 更多的学生 (74.6%) 认为教师主观评判度略有降低, 还有6.7%的学生反而认为提高了。关于学生的参与度, 有23.1%的人认为明显增强, 大多数人 (65.8%) 认为略有增强, 仅有11.1%的人认为没变化, 但认为参与度降低的人数为零。调查结果说明, 教学改革后, 项目化课程评价打破了原有的评价主体单一的固有模式, 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 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主观评判程度降低, 学生的参与度增强。

(3) 关于项目化考核方式

目前, 大部分教师采用的考核方式为各项目实操考核加期末的项目化考试, 比例为62.7%。问及学生希望的考核方式时, 选项发生了有趣的变化。除了上述考核方式外, 更多的学生 (54.7%) 趋向于每个项目学习后都进行相应的项目化考试+实操考核, 期末进行理论考试。

(4) 关于项目化考试的题目拟定

认为题目范围合适的学生占66.7%, 认为难度合理的占72.4%。这个结果表明, 目前采用的项目化考试 (即针对每个项目进行的结合了理论与实操知识的新型考试方式) 题目拟定范围和难度均较合适。

(5) 关于项目的实操考核

有34.2%的人选择了“目前的实操考核对掌握实操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3.4%的人认为促进作用较小或一般, 但也有12.4%的人认为没有促进实操技能的提高。从结果来看, 绝大部分学生肯定了改革后实操考核对掌握技能的正面促进作用, 而客观存在的实训设备较少和学生自身努力不够成为学生提高实操技能的制约因素。

三、项目化课程《植物保护技术》考核评价的改进建议

本问卷最后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从自身出发提出意见。学生主要从考核评价的公平性 (32.0%) 、团队中个人评价差异化 (43.6%) 、项目化试卷题型改进 (21.8%) 和加强过程评价 (23.1%) 等几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1.改进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结构

目前, 我院项目化课程《植物保护技术》的成绩评定结构呈现多元化、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注重实践技能训练等特点, 因而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同时, 也应注意到, 在课程考核中应继续保留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 为学生搭建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以便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挖掘潜力, 进行自我提升。另外, 针对这门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需要在项目外进行拓展训练,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 笔者建议, 课程考核评定结构在原有项目实操考核 (含口试) 、项目化考试、报告 (任务单) 成绩、自评及互评的基础上, 增加项目拓展案例分析和期末统一理论考试两项, 在实施中注意量与度的把握。

2.完善项目考核方式

完善项目考核方式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原有由教师临时就项目操作情况进行口头测试的实操口试考核较随意, 建议编制口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将该项考核制度化, 减少主观判断;项目化考试题型要有所创新。常见题型分为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我们主要采用了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计算题, 这些题型不能满足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理论、技能、素质三方面的全面培养。建议增加情境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创意方案题, 将简答和计算题所涉及的考核点融于以上题型中。

项目实施与评价 篇5

为切实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推行绩效管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2009年度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建设和谐社会和人民满意机关的要求,运用绩效管理的理念,检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项目工作实绩、提升工作实效,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有力推进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为更好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组织领导

为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成立局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局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和基层各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绩效评价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财务科。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我局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研究分析和评定等,贯穿于评价工作的全过程,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日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局各科室要积极配合抓好落实。

三、范围和对象:

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范围是江苏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项目。

对象是本项目涉及到人群。

四、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动员部署

1.组织和指导本项工作,将实施方案传达到有关人员。

2.建立责任制,将工作落实到人。

3.由县计生局组织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指导。

(二)数据填报

各单位应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填报数据,用于审核汇总。

(三)问卷调查和汇总分析

问卷的范围是项目涉及到人群。按照受益人口的10%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对有关人员满意率的问卷调查。

8月20日以前完成问卷调查工作并收齐密封,由县计生局专人保管。县计生局绩效评价工作人员应及时对问卷进行逻辑审核、分析,并汇总数据,完成调查问卷分析和汇总工作。

(四)项目自评

根据基础表和调查问卷等,县计生局绩效评价小组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完成自评报告,并上报县财政局。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是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围绕绩效评价目标,落实责任体系,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2.精心组织,规范运作。“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分工负责,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负责工作的科室和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按照各自职责既坚持各负其责,又要通力合作。

关于课程评价的思考与实施 篇6

一、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评价是检测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达成的手段,又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评价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起激励作用,对学生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考试是传统评价的主要方法,而考试一方面是具有相对性的,它只能反映有限的东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很难考出来;另一方面考试是终结性的评价,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控教育活动。其评价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接受数量的多少和程度的深浅等,注重的是结果。现代教育的评价应该侧重的是能力,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而不仅是知识本身。因此,考试只能是其中的一种评价方法,对待考试分数也要有科学的态度。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身体运动、空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七种智能。每种智能在每个人的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形式又是不一样的,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就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并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实现优势互补。

传统的评价方式,侧重于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智能,不能反映其他方面的智能发展。既然每个人的智能体现在不同的方面,那么他们的表现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我们只从某些方面去评价学生,显然这将挫伤在其他方面展示并发展自己智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阻止了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学”的主动性,即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以往的认知结构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再现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正是在这种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智能差异、原有基础差异(即起点不同)等,学习者的学习与其原有的知识、个体特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表现,如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的进步幅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传统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这种评价方式以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强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对于我国这种四十多人甚至更多人的大班教学,是非常不客观的。导致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知识本身,忽略了学习方法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

二、评价的方法及其作用

“人类个体不但在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认知的方式上也不同。”[1] 积极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这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中尤为重要。

1.在学习过程中评价

“评估应该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在意念学习时间的剩余部分中强制‘外加’的内容。评估应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地进行”。“在学生自然地投身于完成那些十分吸引他们的习题、专题和作品的背景下进行评估,才是最理想的评估”。[2] 对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内容可以是自主学习能力、观察习惯、问题意识、问题表述、实验操作、创新意识、协作学习的精神、价值观等。评价应该成为学习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至于成为师生的负担。

2.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学习起点具有很大的差距。为调动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评价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步的幅度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3.以激励为主的评价

评价要从正面引导,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只要积极参与就要鼓励,只要努力探索就要表扬,争取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探究行列。有了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如学生经过探究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掌握了新知识或新方法等,都要及时肯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从多种角度综合评价

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每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形式也不一样。因此,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充分展示个体的智能强项。综合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改进个体的智能弱项,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实现优势互补,从而真正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5.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教师,也可以是家长等校外人员。

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因为采用了自主学习策略,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以自定的进度进行学习。学生个体依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分析和判断,并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行为。

学生之间可以根据评价标准开展互评,但是要保证学生互评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必须注意对评价标准内涵理解的一致性和非歧义性;另一方面要注重个体操作的规范性,这样才能确保评价标准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使评价结果正确、可信。

学生的互评也可以由学生自定标准,然后采用点评的方式。开放性的标准可以使学生之间增加交流与协作。在点评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同时引导学生去欣赏他人、肯定他人的长处。

三、实施评价的案例

我们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了多年的评价实验,现以网页制作模块的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实例来说明如何以上述理论实施评价。

教师首先布置任务,明确要求,并给出评价量规(参见附表一);学生分组,每组6~8人;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选题、分工(此分工为栏目分工,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要求每个学生在选题范围内至少完成5页图文并茂、能相互链接的网页)、网站结构和制作风格等。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此时的评价主要是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任务进展速度、收集资料效率、是否善于提问、技术水平、探究学习的成效、同组同学相互帮助、合作意识、语言表述是否清楚等情况(参见附表二),发现和记录学生的正面表现(以“+”符号表示),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指出并适当引导,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学习。如果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非常差也要适当记录(以“-”符号表示),以便教师了解他的发展情况。在这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关注所有的学生。

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始终伴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及评价量规,通过上网浏览以及同组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再加上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出的意见与建议,对自己的设计、制作进行甄别,找出存在的问题,调整学习方法,安排学习和制作进度。在这样一个不断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和制作,获得较好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比较、探讨、修改等等工作,不但建构出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也摸索出一种学习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并不断进取。

学生基本完成了本组的网站制作后,利用大屏幕展示各组初步完成的网站,并对其中有特色的部分(如网站整体设计、页面设计、色彩搭配、资料收集、技术和技巧等)进行特别的点评,同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与建议。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通过他人的网站进行学习,并进一步完善各自的网站。

当网站全部完成后,首先根据评价量规,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小组内的互评,然后利用大屏幕或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各组的网站作品,并进行交流点评。具体做法:抽签决定各组展示的顺序。每组选出A、B两个代表,代表A负责介绍并展示本组的网站作品,汇报本组的制作过程;代表B负责对前一组(第一组对最后一组)的网站作品进行点评,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发言。点评时,要求首先说出网站的优点或特色,然后再指出不足,也可以提问(如制作方法、技巧等)请对方回答。交流点评不但是为了让学生相互学习,也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特别是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给学生提供交流表述的机会,培养其现场报告能力。

最后,教师根据学习过程的评价记录、学生的评价结果(含自评和互评)以及对学生评价的评价(检查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再加上教师根据评价量规对每个学生的网页进行的评价,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采用等级和评语结合的方式给出(参见附表三)。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评价,其中部分评价是随时进行的,有些评价也不需要记录,学生没有负担,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保持学习热情,提升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也有对结果进行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也是多元化的,如根据量规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

注: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0

项目实施与评价 篇7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一) 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效果评价意义

政府的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发展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科技计划和贯彻实施得以实现, 科技项目是科技计划的载体, 项目的选择是否科学、项目实施能否成功, 将直接影响科技计划的目标设计和执行效果, 事关国家或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进程, 以及社会公共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使用效率。因此, 必须加强对科技计划和项目的管理、控制力度, 提高科技计划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树立科技投入的风险意识, 完善项目实施过程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 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科技计划的实施效率。

近年来, 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对科技的需求日益提高, 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不断加大, 科技计划项目投入由分散向集中转移, 项目的系统集成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 项目的研发周期加长,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变化。因此, 研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 改变过去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时序间断、监控不连续的点对点的管理方式, 实行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 提高项目的实时监控能力和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是客观需求, 并促进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对引入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管理手段的日益重视。

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是基于科技计划项目合同制管理的一种重要和有效的监督、调控方式。科技计划项目从立项开始便应纳入合同制管理, 但由于传统管理方法不够完善, 缺乏规范的项目监督和实时信息反馈机制, 致使项目合同履行的严肃性难以充分保证, 项目实施过程很难调控。项目实施效果评价能够根据项目运作的周期及规律, 适时进行监督、考核, 及时、客观地提供项目实施的信息和咨询意见。一方面, 计划管理部门可以依据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反馈的信息, 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项目进展和实施状况。以利于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监督, 增强科技计划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提高项目管理服务的实效, 确保科技计划的有序执行;同时, 也有利于指导和帮助项目承担方及时调整、完善项目实施方案与策略, 提高项目实施过程的科学性, 有利于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成功率, 从而促进项目合同的顺利履行。

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评价, 作为当今世界各国科技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在国内外一些重大的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评价中均被采用, 如英国的阿尔维计划评价, 瑞典的基础研究计划评价以及美国和日本的科技项目评价。这些评价活动对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的科学管理与决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健全和完善社会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机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 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

1. 科技计划项目的类别及特点

以某省市地方科技计划项目为例, 其科技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创新计划、科技攻关、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应用基础研究等内容。

创新计划:包括农产品科技开发、工业产品升级换代、农业“三田”建设科技支撑、信息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素质提高等。此类项目以产品创新为核心, 以推广组装配套成熟技术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 改进现有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大力开发新产品, 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通过加强技术、知识、机制和管理的创新, 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水平, 提高当地产品创新的能力。

科技攻关:以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 支持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重大装备、重大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的研发, 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 形成产业规模, 支持覆盖面广、带动性强、显效性好的成熟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示范工作。重点为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火炬计划) 、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星火计划) 。

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基地、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及创新环境建设, 提高科技开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支持的重点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创业服务中心、科技评估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科技信息网等, 提高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

应用基础研究:针对当地优势资源开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广泛应用前景或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 为解决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2. 项目实施过程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

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是以《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为依据, 因此, 评价是以项目合同条款确定的目标、实施计划、考核指标与项目实施结果之间的对比为基础, 重点考察分析项目的实施状况, 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资金投入落实及使用合理性、项目投入产出效果和项目实施计划进度等, 分析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 评价判断项目实施效果。

3. 项目评价的节点选择

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的节点选择, 是项目在签订《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时, 明确项目各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和经费投入等,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评价机构按照原先确定的各个节点 (即各个阶段) 的研发任务、目标、经费投入和进度计划等实行跟踪收集信息, 跟踪评价。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 科技攻关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每年评价一次, 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部门始终跟踪收集信息, 了解项目进展 (无论项目实施时间长短) ;科技产业化项目类每个季度或半年评价一次, 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受委托管理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始终跟踪收集信息, 了解项目进度。

(三) 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的类别及特点, 本研究主要针对科技攻关类项目和科技产业化类项目设计了两个评价指标体系, 即科技攻关类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科技产业化类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1. 科技攻关类项目实施过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本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二层次共7项指标构成。

2. 科技产业化项目实施过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本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二层次9项指标构成。

(四) 项目实施过程效果评价程序

1. 项目实施过程效果评价程序方框图

2. 项目评价委托:

项目评价委托由广西科技厅以任务书或协议书的形式委托评价机构实施评价。任务书或协议书中应有明确的目的、任务、内容、质量、时间要求和经费来源等。

3. 制订评价计划:

评价机构要安排经验丰富的评价负责人负责项目评价工作, 制订可实际操作的工作计划。包括评价目的任务、评价范围、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人员组织、经费预算、时间计划等。

4. 成立评价小组:

评价负责人根据项目的特性组成由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和相关经济专家参加评价小组, 专家来自评价机构的专家库, 要求评聘的专家与被评项目单位没有关联。

5. 收集信息:

评价收集的信息包括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项目合同书、项目总结报告、项目问卷表、项目验收报告等。收集信息自始自终定时收集。

6. 现场调查:

重点项目组织专家实地考察, 了解情况, 收集项目有关的实际数据和实施情况等资料, 检查有关原始单据和凭证, 并进行记录。现场调查时需要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协助配合。

7. 专家评价:

评价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打分评价, 即专家采用百分制, 对各项指标的测评分为A、B、C、D、E等五档, 程度从优至劣, A档85~100分, B档70~85分, C档50~70分, D档40~50分, E档40分以下。

8. 起草评价报告:

由评价机构出具评价报告。报告分正文和附件。正文部份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背景、项目实施评价、效果评价和结论建议等;附件部份包括图表、资料等必要的证明文件。给出评分, 即S≥85分, 评价为优 (又分A++、A+、A) ;若S≥70分, 评价为良 (又分B+、B、B-) ;若S≥50分, 评价为中 (又分C、C-) ;若S≥40分, 评价结果为低 (又分在) ;或S<40分 (又分E) , 评价结果为差。

9. 评价报告运用:

一是为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提供信息咨询和管理参考;二是返馈给被评价项目承担单位 (或课题组) , 作为改进项目实施管理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丛林, 黄敬前, 等.福建省科技计划评估指标体系及计算机管理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

[2]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研究会编.科技指标及其在政府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项目实施与评价 篇8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登记的新发涂阳病人登记簿、乡级可疑肺结核痰标本送检表、FIDELIS项目新涂阳病人问卷调查表、初诊病人登记簿、结核病人登记簿、结核病季报表、年报表等, 人口数为统计局公布的年底人口数换算为年中人口数。

1.2 调查方法

由县结核病防治所专业人员审核并确认后, 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病人的发现

登记可疑肺结核病例1308人, 年就诊率为434.4/10万, 查痰率为100%。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88例, 其中新发涂阳253例, 新发涂阴11例, 复发与其他复治24例, 就诊涂阳病人登记率82.4/10万, 涂阳病人发现率19.34%。新发涂阳病人中, 农民居多, 占85.9% (/253) ;年龄以15~54岁组所占比例大, 为65%;男女性别比1∶0.34。

2.2 乡级涂片送县结核病防治所镜检

FIDELIS项目主要是通过村级收集, 在乡级涂片并送县结核防治所集中镜检, 以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 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为主。1年中乡级共送检痰标本1530份, 发现新发涂阳病人84例, 占总新发涂阳病人的33.2%, 对发现的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由县结核病防治所通知并定诊, 按照统一制定的治疗方案, 统一组织管理, 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 保证项目的实施。

2.3 病人的化疗管理

对发现的253例新发涂阳病人实行全程督导管理, 采用初治方案 (2HREZ/4HR) , 执行DOTS管理。经过治疗, 涂阳病人2个月痰菌阴转率为98%, 3个月痰菌阴转率为98.8%, 治愈率为94.3%。

3 讨论

3.1 项目的主要成就

我县结核病控制项目, 依靠政府承诺、卫生行政干预以及结防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 已使结核病控制工作纳入了正规、统一的管理轨道,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项目经费的投入, 促进了结防机构、三级防痨网的建设;执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结核病归口管理及DOTS, 极大地提高了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结核病控制策略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根据不同时期的疫情状况制定的综合性的防治政策, 其目的是用行之有效的主法最大限度的发现和控制传染源。衡量一个地区控制策略正确与否的主要指标是传染源发现率, 项目实施期间传染源发现率、痰菌阴转率分别为19.34%、98%。反映出这一时期结核病控制工作处于一个低水平。项目期间发现并治疗管理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其是新发涂阳病人253例, 治愈率为94.3%, 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源。对涂阳病人和重症肺结核病的免费治疗, 减轻了广大农村贫困病人的经济负担,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加快了结核病控制的步伐。

项目技术正确, 覆盖面广, 受益人口多, 扩大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知晓率, 宣传了结核病防治知识。结核病防治队伍能力建设及防治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有所提高, 充分发挥了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作用, 增加了乡村两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三级防痨网络提高县级、强化乡级、稳定村级、服务到位的整体思路得到加强, 职能发挥良好, 达到了目的。

进一步规范了结核病化疗管理, 提高了DOTS执行稳定率和质量, 提高了结核病人的发现率。2002年民勤县结核病新登记率为277.6/10万, 涂阳登记率为44.6/10万, FIDELIS项目实施后结核病新登记率434.3/10万, 涂阳登记率82.4/10万, 分别提高了1.6倍和1.8倍。

项目与正在进行的卫X项目联合实施, 作为卫X项目的一部分。增加了免费病人的发现数量, 弥补了卫X项目对病人的督导访视经费的不足, 并且适当补助贫困病人路费, 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又减少了病人因贫困放弃治疗而造成的传染源。

项目采取村级采痰、乡级涂片、县结防所镜检, 集中推荐与日常相结合, 增加了病人的发现数量, 是一种非常有效、实用的方法, 为民勤县一些经济贫困地区提供了帮助, 为正在进行的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 值得推行。

3.2 项目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与评价 篇9

1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内涵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是科研项目在成功获批立项之后, 项目组在执行、组织、实施项目开始到最后的科研成果结题验收过程的时间阶段。科研项目管理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理解为项目实施和项目控制两方面, 是项目成功的最核心和关键环节, 除了项目的执行, 还包括以保证项目顺利实现目标的各种评价、反馈、调整、比较等活动, 可以将这些活动称为控制活动[6]。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要依据立项计划书进行比较和检查, 核实项目的现实进展情况, 比较和计划目标的差距, 提出改善思路和手段, 同时要对项目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必要时要与时俱进地调整项目的目标、实施手段等内容。对于项目质量的控制是高水平完成科研项目、达成项目目标的重要保障, 尤其是对于经费额度大、实施周期长、技术难题高、不确定因素多的科研项目, 质量控制更显得尤为重要。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制就是指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水平相关要素进行监督、评价, 根据项目本身的实施情况结合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技术水平等外部因素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控制, 以使项目能够顺利实现预期目标, 不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而发生偏离目标的结果。而在科研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中, 对科研项目实施的评价尤其重要, 只有客观真实地认识到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 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效的调整和改善措施。项目的评价是把握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以及适应性的前提。科研项目的高度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决定了其作为管理对象时存在的特殊性。其不同于普通工程类的项目管理, 工程类项目管理有计划刚性的特点, 是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执行和控制的。科研项目管理强调动态性和适应性, 科研项目质量控制是建立在柔性管理的理念上, 在项目执行期内既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也是一个协调性的工作。

2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影响科研项目质量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科研项目自身为代表的内部因素和包括研究基础条件、外部环境适应性、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水平等在内的外部因素。探寻影响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的关键要素, 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2.1 项目自身属性

科研项目自身属性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最终目标, 项目属性应在科研立项时给予重点审核。如选题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研究主体的多元化, 预期成果是否适应了科技和社会方面的需求, 项目可取得的效益等。在科研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 科研项目的自身因素是影响其质量的内因。

2.2 研究基础条件

科研项目是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技术、研究时间、信息资料等要素支撑下实施的, 这些研究基础性条件是科研项目实施质量的重要保障。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知识结构能否满足项目需要, 其科研态度是否端正, 是否具备责任感;项目组的结构是否科学, 成员搭配是否合理;研究经费是否充足, 使用是否合理;研究时间是否得到充分保障;研究设备及技术方法是否先进;信息资料的收集渠道是否通畅。上述科研基础性条件, 都会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质量有重要影响。

2.3 项目管理水平

除了具备的研究条件本身外, 对这些要素的管理也很重要。如科研人员的管理、研究成本的管理、信息资料的管理及设备物资的管理等因素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质量会有实质性影响。科研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对项目过程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不够重视, 管理能力和水平不高, 管理方式不科学, 研究计划落实不到位, 组织实施不力, 检查及结题验收流于形式等问题都会影响科研项目的实施质量。

2.4 外部环境因素

科研项目不确定性大, 不可预见因素多, 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是否符合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战略, 科技政策的引导, 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 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规范, 环境保护方面的制约, 人才的频繁流动, 社会及公民心理接受程度等。这点在研究周期长、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的项目上更加明显。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 应调整科研项目目标以适应这种变化。

3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评价要掌握项目实施实际情况和由此产生的发展和变化, 其根本目的是确保项目实施的成功和达成项目预期目标, 因此,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要从科研项目的实施和计划完成情况及后续研究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等内容出发, 要能准确的反映出科研项目实施的真实情况和水平。科研项目实施的管理体系既是对实施过程的反映, 也是保证项目后续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体系要综合评价实施情况和计划的符合性、管理水平以及项目的实施保障。在评价体系设计中应从实施过程的要素入手, 综合地评价项目的人员、经费、资源、进展、成果等要素, 从而形成系统、全面的评价结构。

3.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有机整体, 由能够全面、准确的反映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的要素组成。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3.1.1 目的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综合掌握科研项目实施情况, 改进提高科研项目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也应该服务于这个目的, 能有效地反映出科研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 对项目继续实施起到指导作用。因此,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能客观的描述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的基本情况、属性特点、本质特征、影响因素以及相关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对评价体系起到支撑作用, 为评价结果判定提供准确的依据。

3.1.2 系统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具有层次结构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紧密围绕评价目的而设计, 综合地、全面地反映出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属性。在保证全面性、不遗漏的同时, 各指标应具有相互独立性, 指标体系内部的层次和结构应合理, 各指标之间应协调统一。

3.1.3 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评价结果是否准确合理。指标要概念准确、涵义清晰、范围明确, 考虑到使用者对指标的接受程度和判断能力, 尽量采用相对成熟和被广泛公认的指标。指标间相关性要小, 包含的信息和指标内涵不重叠, 指标体系要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出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的实际水平和基本特征。

3.1.4 适用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现实可行性, 即适用于评价方法、评价信息资料收集, 能够满足评价活动对时间、成本及资源的限制。应选择能够被评价人员、咨询专家、科研管理者、项目组成员等评价涉及到的相关人员所理解和接纳的评价指标, 指标信息易于被采集和评价, 评价结果要适用于比较和应用。

3.1.5 简洁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对原始信息提炼和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不应过于复杂繁琐, 指标数量也不应过多, 应在满足评价目的的基础上尽量简洁有效。指标体系过于复杂和庞大会增加评价的时间及成本, 并因为过于关注细节而失去对评价本质的把握, 从而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建立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课题组首先进行科研项目评价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和项目实施的相关资料调研, 并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确定了科研项目的实施情况、管理水平、实施保障3个一级指标, 构思了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接下来对科研管理领域专家、科研工作者和管理人员进行咨询, 主要咨询指标体系从哪些方面入手、注意哪些问题、哪些是关键环节等, 专家普遍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实施情况、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及为实现预期目标的保障情况和外部环境3个方面确定为一级指标表示出共识, 在综合了专家的思路基础上, 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各要素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对各要素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思考, 初步构建了指标体系。最后, 再次咨询专家意见, 对初步确定的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和筛选, 如因为重复性剔除了“计划进度安排情况”指标, 因不好度量删除了“对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指标, 为表述准确将“实施内容完成情况”指标修正为“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为表述精炼将“经费执行与使用情况”指标修正为“经费执行情况”等。

最终确定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 一级指标包括实施情况、管理水平和实施保障。实施情况分为阶段性成果、项目进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人员使用情况4个二级指标以及12个三级指标;管理水平包括资源管理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2个二级指标以及8个三级指标, 实施保障包括支撑条件和环境适应性2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

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在设计权重的过程中作者查阅了与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评价的相关历史资料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 通过实地调研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咨询和发放调查问卷。邀请了此领域比较权威的专家, 哈工大、哈工程等高等院校科技处负责科研管理的工作人员, 黑龙江省自然基金委、省科技厅等负责项目审批及项目验收的工作人员, 一些典型的项目负责人、科研人员来填写问卷, 从而初步确定了每个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 收集了专家意见, 共发放104份, 回收87份, 最终得到协商后的有效问卷68份。在得到一致性较强的回答问卷后将意见综合, 得出最终重要度取值, 利用AHP方法确定出指标权重, 如表1所示。

4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要综合考虑各因素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估模型要能够在充分结合专家经验和意见的基础上, 以定量化分析做到客观、公正, 要求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要求算法尽量简洁, 因此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采用能够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且计算简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7]。

4.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4.1.1 确定相关模糊集。

定义指标集合 (因素集) :确定评价主因素集X= (X1, X2, …Xn) , 对应权重集为A= (a1, a2, …, an) , , 当主因素级为一级指标时X= (X1, X2, X3) ;子因素集Xi= (Xi1, Xi2, …Xim) , 对应权重集为Ai= (ai1, ai2, …, aim) , 。

定义评语级:5个档次的评语集表示为, U= (U1, U2, …, U5) , 其中Up= (p=1, 2, …, 5) 分别表示由高到低的各级评语。项目评价由科研管理领域专家、科研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等组成的评价小组各成员根据自身经验、专业知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判断给出, 5个评语级分别表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 要求评价公正、客观。

4.1.2 确定评判矩阵。从Xi到U的综合评判矩阵为:

其中rijp表示子因素集指标Xij对于第p级评语Up的隶属度。rijp的取值根据对专家评分统计结果进行整理后确定的, 具体方法如下:设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进行评价共有N位评审委员, 对指标Xij共有Nijp个人在p等级上打“√”, 则。根据评审委员会对该项指标在各等级的频率统计可以写成向量:

4.1.3 多层次综合评价计算。

对子因素集指标 (最末层指标) Xij的评价矩阵Ri做模糊矩阵运算, 得到主因素层指标对于评语集U的隶属向量Bi。

通过对子因素层各指标的运算得到的对评价指标子集的综合评价结果, 可构成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

根据评价矩阵R再次进行模糊矩阵运算, 求出目标层指标X对于评语集U的隶属向量B。

当指标体系为两层指标时, 经过第2次模糊矩阵运算的结果B即为科研项目所得到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还需再以同样的方法进行第3次模糊矩阵运算, 得出最终结果。

按照最大隶属原则, 在总的综合评价结果中, 主观概率bp数值最大者bpmax所对应的评语等级Up*即为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达到的标准等级。当Up*处于第1级 (优秀) 和第2级 (良好) 时, 说明科研项目实施状况很好, 可以继续实施;处于第3级 (中等) 和第4级 (合格) 时, 应对科研项目进行系统分析, 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做出相应调整, 以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当评价结果处于第5级 (不合格) 时, 说明项目失败, 为减小损失、规避风险或为人为原因进行相应惩罚应中止项目, 或者对项目进行重大调整, 严格进行重新判断后再开始实施。

4.2 评价结果的管理决策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结果为项目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应对策略, 做出维持、调整及终止的决策, 提出改进措施。对科研项目和科研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不断改进科研项目的实施, 使稀缺的科研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 保证科研目标的实现。

4.2.1 当评价结果为第1档优秀时。

说明该项目是成功类项目, 项目运行情况卓越, 取得突出成绩, 项目可以按原计划继续实施, 取得期望的科研成果。对该类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追加投资, 对项目组在未来科研工作中应优先扶持。

4.2.2 当评价结果为第2档良好时。

说明该项目是维持类项目, 项目实施情况良好, 但依然存在不足, 有提升空间。应对该类项目的客观对象、环境条件进行分析, 对项目研究人员、进度安排、项目经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适当调整, 以使项目取得更大的成果, 对该类项目要给予持续的关注, 预防项目出现其他问题。

4.2.3 当评价结果为第3档中等和第4档合格时。

说明该项目是调整类或者说是暂缓类项目, 项目已和原计划项目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偏离, 对该类项目存在的问题应深入分析, 及时纠正, 分析环境因素变动或主客观要求, 对已经发生的情况总结原因, 项目研究人员、进度安排可能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较大调整, 必要时要调整研究计划和研究手段, 并在该类项目评估后的实施过程中给予重点关注, 跟踪控制, 促使其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4.2.4 当评价结果为第5档不合格时。

说明该项目是失败类项目, 项目实施效果很差或项目本身已没有发展前景,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对该类项目应及时中止, 停止项目资助, 并根据原因采取应对措施, 如是主观原因要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问责。

5 案例分析

5.1 项目简介

“高速网络管理与流量控制大系统方法研究”为依托XX985大学实施的校企联合横向基金大型项目。项目是为了提供在复用网络上有效实现多种类别业务混合传输的方案, 以满足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要求。项目的研究方案是运用大系统理论的分析方法, 研究如何对大规模网络进行层次分割, 在分布管理的环境下, 采用分解协调的方法对网络带宽动态分配和流量控制等进行计算, 实现对大型网络资源的优化分配。项目实施期限为2012–2014年共3年时间, 为跟踪了解项目实施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项目资助方于2013年1月对项目实施过程情况进行评价、考核, 笔者作为科研管理工作者因工作关系参与了该项目的监督检查。

5.2 评价过程

评价小组由项目资助方管理人员、技术专家、依托单位科研管理人员、信息网络理论与技术领域专家等10人组成, 在听取项目组汇报, 查看相关资料, 实地调研和考察基础之上, 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打分评价。

根据对评价小组评分统计结果进行整理后确定的评判矩阵为:

对判断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运算, 得到隶属向量, 组成评判矩阵为:

进行第2次模糊综合运算, 得到隶属向量, 组成评判矩阵为:

进行第3次模糊综合运算, 得到项目最终评价结果的隶属向量为:

通过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该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情况为第2档良好, 属于运行情况良好, 可以继续维持的项目。

5.3 评价结果分析

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项目将大系统控制理论引入了计算机网络控制, 综合分析和研究在高速网络中多种业务并存时的行为具有创新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考核实施阶段, 项目已发表SCI论文2篇, 申请3项专利, 并在领域内比较权威的国际会议做了一次主题发言, 其中一项专利提出了根据大系统理论对高速计算机网络分解协调的分布式控制的方法, 以及单目标和多目标决策的算法对网络资源进行动态分配, 是研究方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符合研究目标的要求。项目进展基本符合任务委托书, 实施进度和项目计划进度基本一致。项目组很重视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并进行了较为科学的组织管理和资源管理。项目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政策, 成果符合市场需求。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高速网络中多种业务并存时对网络性能要求的定量调节控制这一关键问题没有按进度计划及时完成, 尚在科技攻关中, 预期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同时项目组在实施过程中对经费和资源的控制不够严格, 过于宽松, 至使经费没有按计划合理使用, 可以预见项目将超出预算。

针对评价结果资助方决定为关键问题的解决, 同意项目组引入一位在多媒体信源特性方面的领域专家, 对技术路线进行适当调整, 将业务流特性动态变化预测的方法和高效率调度策略作为下一阶段研究重点。追加对项目的投资, 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严格经费控制, 采取申报审批制, 以合理控制预算。多渠道配合项目组加快研究进度, 要求项目组加强成果的多元性, 包括软件、理论方法、设备仪器等方面应用成果的转化, 以创造经济效益。

6 结论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项目进展进行评价, 能够起到有效监督和控制项目进度、质量和水平的作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结果提供了项目管理的决策依据, 据此对科研项目做出继续按计划实施、调整或中止研究的科学决策, 从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行有效调控, 保障项目实现计划目标, 取得预期成果。本文主要讨论了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构建了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指标权重, 构建了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基础的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评价模型, 讨论了评价结果的管理决策。最后以“高速网络管理与流量控制大系统方法研究”项目案例为研究例证, 验证了评价过程和方法。

摘要:主要讨论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 讨论评价结果的管理决策。以“高速网络管理与流量控制大系统方法研究”项目案例为例证, 验证评价过程和方法。从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入手, 对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评价和决策进行研究, 对发现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 保证项目实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研项目,质量控制,实施过程,评价体系,科研管理

参考文献

[1]冯越强, 齐玮.科技原创力发展规律探析[J].中国科学基金, 2007 (1) :14-16

[2]顾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英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 2012, 33 (1) :120-126

[3]郑金明, 耿燕, 杨德猛, 等.科研项目创新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 2011, 29 (5) :35-39

[4]彭尔瑞, 郝一沁, 吕霞, 等.科研项目实施中期质量管理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13-16

[5]黄喜, 李建平.基于成熟度的科研项目管理评测及改进研究[J].科研管理, 2010, 31 (4) :139-145

[6]张志生, 张冰.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目标的建立与运行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 2011, 29 (6) :32-35

矿建项目的集成化管理实施及评价 篇10

一、矿建项目的集成化管理

在矿建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传统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矿建项目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对其管理模式进行改进, 本文提出将集成化管理引入矿建项目的管理过程, 但由于矿建项目中集成化管理仍处于尝试性研究探索阶段, 所以先将集成化管理模式引入矿建项目中部分专业化较强的子项目中, 这样为集成化管理的推广积累实践经验, 本文则是将集成化管理引入矿建项目配套的污水处理的专业项目中, 即将污水处理项目从融资、设计、建造到运营等过程全部委托给专业化机构承担, 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1. 矿建项目实施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矿建项目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及不确定性;观念改变的需要;矿建项目管理发展的需要;解决参与者之间矛盾的需要。

2. 矿建项目实施集成化管理的可行性。

(1) 矿建项目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整体, 参与者之间都须进行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同时, 矿建项目各阶段的施工过程还是相互制约和联系的, 这使得项目参与者之间有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条件, 为集成化管理的推广创造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2) 矿建项目与一般工程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满足项目业主的期望。因此, 在保证矿建项目满足工程目标的前提下, 投资成本的最优化是所有参与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这就为集成化管理的推广奠定了思想基础, 因为集成化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项目的整体增效。 (3) 矿建项目集成化管理理论在理论基础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许多学者已经将集成化管理的概念引入了矿建项目的管理之中, 使得管理各阶段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促使集成化管理在矿建项目中的实施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关工程软件系统为矿建项目的集成化管理提供了信息基础, 促使集成化管理要求信息共享的实现, 保证了矿建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

二、矿建项目中的集成化管理措施及评价

1. 矿建项目中的集成化管理措施。

本文以柠条塔井田项目的污水处理系统为实例背景, 由于污水处理系统前期的初步设计不能很好的满足后期工程的需要, 所以对其进行了升级改造, 并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升级改造过程中, 结合工程具体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矿建项目的管理现状, 将集成化管理引入污水处理系统的升级改造过程中, 并结合类似企业在项目集成化管理中的经验, 制定以下相应的集成管理措施:

(1) 项目目标与平衡的集成管理。根据矿建项目各参与者的作用, 制定各参与者在管理过程中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并保证各参与者对集成管理过程中各目标的认同;同时, 保证各参与者对项目集成管理各方面信息的了解, 增加参与者的积极性, 最终保证管理目标的进度、安全及有效等。

(2) 项目跟踪与奖罚的集成化管理。在矿建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管理决策层除了对管理目标进行制定及分配参与者目标外, 还应对管理实施过程中各阶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跟踪, 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当在监督和管理过程中, 发现相关问题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正, 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 建立严格的奖罚管理制度, 在对项目各参与者跟踪调查的基础上, 对其工作进行合理评价, 对相关参与者进行合理的奖罚, 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依托, 充分激发集成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更好的实现管理目标。

(3) 施工过程中的集成化管理。 (1) 质量的集成化管理。在集成化管理过程中, 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同时质量保障体系也是对施工单位的重要评价指标。因此, 在矿建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集成化管理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 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充分发挥集成化管理的优势。 (2) 进度的集成化管理。施工进度是保证施工按时完成的重要保证, 而集成化管理可以对施工进度进行完善的统一管理;同时, 施工进度也是业主对施工单位的重要控制指标, 因为这直接关系着项目各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因此, 对施工过程中进度的集成化管理很有必要, 是集成各参与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3) 成本的集成化管理。由于在项目的前期规划、可行性研究、招投标、设计、施工及后期运营等过程中都需要成本投入, 都是财力及物力的消耗, 所以在矿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成本的控制显得格外重要;同时, 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降低项目成本, 因此降低项目的成本也成为集成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 成本的集成化管理是集成化管理实现项目整体增效的重要体现。 (4) 安全的集成化管理。在现场施工过程中, 施工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因此必须重视施工安全, 将施工安全做好, 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而集成化管理可以实现业主对下属施工单位的严格管理和控制, 这为保证现场的安全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信息的集成化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 现场监控系统。在施工过程中, 对各个重要施工环节进行不间断的实时监控, 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信息, 并将相关的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施工信息传达给相关人员, 使得上部管理者能及时的了解现场的基本施工情况。这样可便于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并采取相应合理的防范措施, 保证工程顺利实现相关目标。 (2) 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体系。合理而科学的合同及文档管理体系对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 所有的合同、协议等都应完整的保存于电脑之中, 对各种往来文件也应进行妥善的保管, 以方便决策者或者相关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查阅, 及时的掌握所需的相关信息, 保证信息的完整和有序。 (3) 施工信息管理。在施工过程中, 应建立完善的施工计划, 并对计划进行实时跟踪, 并采用相关软件, 对项目的成本管理及工程量计算等进行系统化的软件管理, 达到对施工进行的综合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 也采取相应的管理软件, 增加财务的透明度, 完善财务的管理信息, 使得项目集成参与者对财务的基本情况有基本的了解。 (4) 内部网络的建立。可以通过内部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 使得项目参与者都能及时的实现资源的共享, 提高基层参与者的积极性, 增加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并且, 通过建立这样的内部信息交流系统可以促使上下级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 保证了施工管理的有效性。

2. 矿建项目集成化管理的绩效评价。

目前, 该工程已基本完工, 由于污水处理系统存在初步设计不合理的情况, 后期对其进行了升级改造, 前期管理模式是一般的传统管理模式, 后期是引入的集成化管理模式。因此, 本文以柠条塔井田工程中污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前后进行绩效评价, 衡量集成化管理在矿建项目中运用的有效性。通过与对工程项目的深入研究分析, 采用BP神经网络对污水处理系统改造进行绩效评价。

(1) 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由于矿建项目的绩效评价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 所以根据对矿建项目绩效的整体研究及结合相关文献将矿建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分为五个子目标, 即战略层次目标 (A) 、为社会效益目标 (B) 、为工程质量目标 (C) 、用户需求目标 (D) 、环境保护目标 (E) 。

(2) 绩效评价指标的调查方法。本文BP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收集来源于问卷调查, 但由于集成化管理在矿建项目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给矿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调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文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 主要侧重于对教授、专家及上层管理者的调查, 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但也不能忽视一线工程师的调查研究, 并且该调查应具有全面性。所以, 本文的调查侧重于对教授、专家及上层管理者的调查, 也包含对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运营方、供应商、分包商等多方面的调查。由相关文献可知, 对评价指标的评价常采用模糊处理的方法, 因此本文类比将每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也划分为5个模糊子集, 即好、比较好、一般、不太好、不好, 并对该5个子集进行量化, 分别对应的量化值为10、8、6、4、2。对输出层的绩效综合评价指标的评价采用百分制, 即0~100, 表示该分数越高说明矿建项目的管理绩效越好。

(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BP神经网络的相关参数如下: (1) 输入层:将前文构建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定义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 输入节点总共为36个, 充分保证了绩效评价的全面性。 (2) 隐含层:由于隐层节点数太多会使得训练过程学习时间过长, 太少会使得训练过程容错性差, 中间层节点数参考相关经验计算公式:

式中S为隐层节点数, n为输出层节点数, k为输入层节点数。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隐层节点数为11。 (3) 输出层:本文BP神经网络的输出层只有一个节点, 即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 (4) 其余参数:BP神经网络的建立函数为newff函数, 仿真函数为sim函数, 训练函数为train函数, 最大训练次数为4000次。

(4) 训练样本。通过对教授、专家、上层管理者及一线工程师的调查研究, 当然上述调查者多是参与该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的参与者, 这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通过调查共取得60个调查样本, 将前45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 将后15个样本为验证样本。

(5) 绩效评价结果。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样本学习, 对污水处理改造前后的项目绩效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在初步设计中, 污水处理系统的得分为65.345, 经过引入集成化管理的升级改造以后, 污水处理系统的绩效评价得分为72.876, 说明项目的绩效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证明集成化管理在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升级中的有效性, 为在整个矿建项目中推广集成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结论

课堂生态化评价简析与实施 篇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理念与生态化教学的观点不谋而合。

一.生态化评价的特征

1.生态化评价的对话本质

生态化评价体系是生态化教学模式要求的评估测试体系,它是新颖的评估系统。“交互主体现象学”和“对话理论”都蕴含着生态化教学模式所展示的人本主义思维内涵。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概念指出交互的主体双方在交流过程中是平等共存,相互理解和相互融合的是一种主动对话和双向互动的关系。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倡导平等自力的对话精神。这种对话不仅是语言的对白,更是心灵的沟通。传统的课堂是教师是主角,听不到学生的声音。而人作为有思维的个体,有表达的欲望,有舒发感情的需求。生态化的课堂就是要有分歧的声音,要有不同的学生,是不同的观点的多声部的合唱。课堂上,要尊重彼此的人格和价值,要吸收其合理的有用的内容,使课堂成为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健康的循环体系。生态化评估体系是生态化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平等“对话”,进行心理建构的过程,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参与、相互协商的过程,绝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

2.生态化评价的多元化本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有选择地接受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不是随意的,而是多元的。多元包括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是决定性的。多元性的学习要求多元性的评价。生态化评价是以生态化教学论中的多样化生态发展、可持续生态发展和公平性生态发展为指导原则的。生态教育学认为,生命个体和生命群体之间的健康发展是保证生命个体获得生命成长的关键。生命个体常常受到来自生命群体的各种或情感或语言或动作或表情上的暗示,这种暗示对生命个体能否在其选择的生态环境中得到健康顺利的成长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生态化评价的多元性要求用发展的眼光持续地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长期成长,重视非正式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作用。

二.生态化评价的实施

1.构建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实施评价的基石

生态总是和环境联在一起,关心生态就是着意改善生态环境。课堂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学生、教师、环境是这生态系统中的三要素。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是进行实施生态化评价的首要前提,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关系,做好学生参与学习的组织者和服务者;要善于创设民主、信任、平等的评价氛围,对学生充满尊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充满期待,教师在心理上要相信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潜在无限智慧;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活动情况,努力搜集和捕捉学生中生成的有用资源和问题资源,呈现和利用各种资源构建生成的生态环境下的课堂。

2.精心预设评价,预设评价为了高质量的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评价需要精心预设,预设是为了高质量的生成。课堂上,精准而恰如其分的教学评价能够自然地承上启下,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曲径通幽。精心预设评价要吃透两头,吃透“两头”尤为重要,这里的“两头”指的是教材和学生,特别是教材,教师要能在把握重点、难点、关键的基础上,钻研出自己的独到之处,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二度开发”,教师在课堂上调节、评价时,就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另外,教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要有透彻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评价的过程虽是一个不可预见的过程,但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精心设计、灵活展开的过程,无论课堂具有多大的动态生成性,都不能否认大部分都是教师有目的的预设结果。我们虽然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结果的全部范围,但可能出现的大致情况还是可以预见的。

3.拓宽评价广度,广度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中心任务,但“多一把尺子衡量,就会多一批优秀的学生”。因此,要拓宽评价的广度,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1)评价学生学习的参与状态:听讲、练习或操作时神情是否专注,并伴有点头、微笑、眉头紧锁、跃跃欲试等行为或神情,显得既紧张又轻松;在小组学习或答问时是否积极发表见解。

(2)评价学生学习的交往状态:与老师交流语言是否彬彬有礼;与同学间是否能开展友好的合作。体现教师对学生通过努力,进行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肯定,有利于学生保持这种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3)评价学生学习的思维状态:不仅仅局限于思维的正确性,还要从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等方面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允许求异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4.促发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期望实现“不复需教”

叶圣陶先生提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探究,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如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是这样倡导学生自主评价的,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问:“谁能读好这段话?”有位学生读得很投入。“你有评价自己朗读的优先权,先请你自己评价吧!”我引导,学生这样评价自己:“我在读时,头脑里想象徐悲鸿奋发努力,不断绘画的情景。”“真好,头脑里面有画面,这是读书的好方法,这样,就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大家用这种方式试试。”这个朗读评价过程教师让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只是引导,在这种和谐的心理环境下,学生是自己的老师,而评价的功能显然不是定性,而是成了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手段之一。

5.丰富经验储备,经验储备让生态评价更精彩

(1)教师要“抛绣球”——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师生、生生互评的过程。教师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思想认识,而应通过留悬念、摆误区,抓似是而非的认知分歧点、容易混淆的易错点,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组织学生互评、交流、辩论,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达到排除谬误,明辨是非的目的,完成高效率的建构过程。通过“抛绣球”,变教师的“一人评”为“多言谈”,通过对话和协商,让学生经历由“众多分歧”到“达成共识”。

(2)教师要善期待——留有评价的时空。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时间和实践空间。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满怀信心的期望能转化成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产生“期望效应”。学生在教师的期望里,感知、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会异常活跃,有着展示自我生命的勇气,并能达到最佳的兴奋点,使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和谐地统一起来,变“要我评价”为“我要评价”。这样的评价过程无疑是高效的。

(3)教师要巧点睛——定准评价的焦点。课堂上,该教师承接转折、小结、升华性的评价语,不要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责任。在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处点思路、说方法、炼思想,关键之语能把整节课盘活。这与把“评价权还给学生”的想法并不矛盾,它们实质上是有机地统一。要知道,教师是评价共同体中“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从幕后走向前台时,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

项目实施与评价 篇12

关键词:肺结核预防和控制,利川市

1 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与登记 (表1)

2 肺结核病人的治疗和管理 (表2, 3)

3 传染源控制效果 (表4)

4 讨论

(1) 建立健全了结核病控制服务体系, 完善了市乡村3级防痨网络, 着重对14个乡镇和575个村的防痨人员每年保证1次以上的业务培训。

(2) 努力提高病人发现率, 建立转诊激励机制等措施, 新涂阳病人从2001年的215例提高到2005年的443例。

(3) 加强病人治疗与管理, 是做好结核病控制的核心, 也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传染源的主要手段。病人的全程督导率从2001年的67.27%上升到2005年的89.71%。新发涂阳2月末痰菌转阴率达95.55%, 复治涂阳2月末痰菌转阴率达88.45%。

(4) 加强健康促进工作, 动员全社会力参与是提高病人早期发现和治愈率的重要措施。在全市范围张贴政府布告、发放宣传单、刷写固定宣传标语、长期坚持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 并经常性地组织下乡义诊咨询活动。

(5) 结防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 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HIB病人的增多, 进一步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刻不容缓。积极早期发现病人将是项目后期我们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

上一篇: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下一篇:软件错误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