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后评价理论(精选12篇)
项目后评价理论 篇1
1 引言
体育设施经营与管理的目标是充分挖掘现有的体育设施的潜力, 适时更好地为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全民健身服务, 求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目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越来越多的城市体育设施在我国各大、中城市建成。这些城市体育设施建设的目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举行大型体育赛事。这些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就其本身来说是一个短期事件, 其主要使命仅是将活动合理地组织、举办好, 圆满地实现该项活动的宗旨。但在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建成后又有多少人对该设施的其他价值评价过呢?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关注的就是这些设施建成使用一段时间后, 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满意度。由于很多城市体育设施建成使用一段时间后都处于荒废或者不能发挥最大效用的状态, 既是浪费, 更违背了当初城市体育设施建设的根本初衷, 所以对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理论的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2 项目后评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2.1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这一评价是对项目各种经济特性的分析和评估, 主要是利用一些经济指标来分析和确认项目在企业财务和成本效益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2 项目社会效益的影响评价
这一评价是从国家、地区和项目3个层面来分析项目建设和实施对社会环境、自然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社会影响。
2.3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这一评价是对于在项目实施和运营中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各种影响的评估。
2.4 项目风险评价
这一评价是对项目的不确定性及可能带来的损失或机遇的一种全面评估, 这也是项目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5 项目技术评价
这一评价是针对项目本身及实施过程中所用技术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2.6 项目运行条件评价
这一评价是对项目投入运营以后所面临的各种环境条件的全面评价。
3 我国城市体育设施的概况
3.1 城市体育设施建设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我国城市体育设施建设有很大的发展, 体育场地数量从少到多, 种类从无到有, 规模从小到大, 功能从简到多, 质量从低到高, 工艺从粗到细, 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949—1965年为解放初期的起步发展阶段。当时国民经济处于恢复时期, 各项事业百废待兴, 我国体育设施建设大都在城市中, 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工人体育场和工人体育馆等, 发展速度平稳。
1966—1978年为踏步发展阶段。受“文革”影响, 体育设施建设受到严重影响, 但依然建设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体育设施, 如首都体育馆、上海体育馆、辽宁体育馆等。
1979—2000年为大步发展阶段。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经济活动全面振兴, 体育也迎来了新的春天, 第五、六届全运会分别在上海、广州举办, 在这些城市兴建了一批高标准的场馆。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 国家为此在北京兴建了众多的场馆, 尤其是1996年以后, 体育设施的增长幅度更大。
2001年以来, 第八、九、十届全运会分别在上海、广东、江苏举办, 各地为此建设了很多体育场馆。北京奥运会又新建了鸟巢和水立方等体育场馆。至此, 我国城市体育设施的发展进入了快步发展的阶段。
3.2 城市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方式
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方式, 即体育设施在城市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形式, 或称体育设施的总体规划, 主要有三种:
3.2.1 集中式
这种方式是把一些主要场馆设施, 如主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甚至赛车场、运动员村等集中布置在一处, 其他体育设施分布在市区各处。
3.2.2 分散式
这种方式是主要场馆设施分布在若干处, 但也不是一处只设一个场馆设施。
3.2.3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式
这种方式是上述两种布局方式的结合。一般来说, 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模式与大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比赛天数、参赛人数、城市规模、城市原有体育设施条件、城市原有基础设施情况、投资情况等有密切关系。
4 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研究的重要意义
4.1 城市体育设施的快速发展及项目的巨大投资使其后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尤其大城市人口的成倍增长, 近年来城市体育设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体育设施的快速增加, 迫切需要开展城市体育场馆项目后评价研究, 为其建设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的指导。同时, 城市体育设施项目是典型的、投资巨大的公共产品, 必然会推动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开展。因此, 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2 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机制是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建设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
我国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全面深入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一方面对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些项目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各种效益和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以达到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为新项目建设提供借鉴。然而, 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多, 针对城市体育设施项目特点评价研究较少, 因此, 这些研究有重要意义。
4.3 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研究有利于实现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从城市体育设施项目总体建设规划来看, 通常根据其特点进行建设时序设计。项目建设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若干个子项目, 前期建设项目与后期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 对每个阶段建成投入运营的项目进行及时的项目后评价, 有利于指导后续项目借鉴前面项目的经验教训, 对后续项目规划、建设、运营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科学的指导, 少走弯路, 尽可能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城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从而实现城市体育设施寿命周期中的可持续发展。
5 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
5.1 我国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的研究不够完善
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理论的研究国内外不够完善的例子很多。譬如, 1998年长野冬奥会, 当时日本政府花费190亿美元建造了高速火车和滑雪跑道等设施。奥运会后, 对设施的高额维护费导致长野经济的衰退。1999年长野的制造业以30%的速度下降, 创造了“二战”以来地方经济衰退的最高纪录。
我国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体系已有初步研究成果, 但内容不够完善。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主要体现在对项目经济效益、财务及国民经济等后评价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而对社会后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后评价的研究不多, 在如何完善其管理制度和结合实际运营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5.2 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方面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我国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从无到有仍处于初级阶段, 需要进一步完善, 而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研究和实践工作更是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来, 项目后评价实践, 无论是在控制决策水平与设计施工水平, 还是在控制工程造价与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在后评价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方面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制度滞后已成为后评价工作发展的瓶颈制约, 这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值得我们开发。
6 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研究的需求分析
近年来, 我国城市体育设施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有很多城市规划了城市体育设施的建设, 因此, 作为投资主体的政府、企业、银行等都十分关注这类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研究城市设施项目后评价问题具有现实的需求。
6.1 政府的需求
政府作为城市体育设施建设的主要投资者之一, 其经济功能在于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实现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的平衡, 保障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行为的突出特征是以“全民利益”为最大化目标,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 在这种制度下, 政府作为国有财产的代表, 必然要保护国有财产不受侵犯并有效地管理, 因此需要研究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机制。
6.2 城市设施建设企业的需求
城市体育设施建设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从市场上获得其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 (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企业家才能等) , 并把这些要素转化为能被市场所接受的各种商品或服务, 企业自身利益只能通过向社会提供有效用的产品或服务而获得。企业应完全自主地根据自身利益和市场行情进行经营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为了提高投资效益, 更好地设计未来项目, 增强项目后续能力, 实现决策科学化, 要求建立并完善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机制。
6.3 金融机构的需求
城市体育设施项目的建设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参与, 同时金融机构也要面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 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他原因使资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 由于投资失误或市场变化或借款人故意不履行还款义务而使金融机构形成呆账损失。金融机构通过开展项目后评价, 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调整贷款结构和贷款规模, 减少损失。
7 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7.1 国内外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比较
比较现有国内外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 研究这些体系在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异同, 以及它们之间的可兼容性。
7.2 铁路建设与城市体育设施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
对铁路建设与城市体育设施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可以借鉴并应用到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中去的铁路建设的评价指标, 并针对城市体育设施项目特点构建专门的后评价指标体系。
7.3 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演变与发展趋势
研究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演变过程, 预测其发展趋势, 探讨我国实施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战略目标并提出应对策略的建议。
8 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机制
对于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的评价不能仅限于经济指标的提高还是降低, 而是要综合考虑它对社会、文化、经济以及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影响。而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研究都是经济方面的, 主要是所谓的奥运经济的研究。所以我们对相关项目, 比如最有代表性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不仅要用经济指标进行评估, 还要对它在社会文化以及环境3个领域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估。只有这样的评价才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 才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的概念框架以及它的逻辑结构, 是我们在进行影响评估之前所必须具备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我们这项项目研究的纲领, 对整个评估过程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9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参与体育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我国城市体育设施的建设也越来越多, 可是有些企业为了暂时的利益的短视行为, 不考虑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理论, 造成人财物的浪费。研究城市体育设施项目后评价理论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及以后的运营情况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更好地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实现体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l]牛志平, 朱燕, 何孝贵.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机制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 2005 (5) :1-4.
[2]丛湖平.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卢锋.经济学原理 (中国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杨铁黎.关于我国高校办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J].体育科学, 1998 (2) :16-19.
[5]李锦华, 张忠秀.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在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后评价中的应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1998 (1) :13-20.
[6]戴向明.北京体育大学场馆使用效率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5 (1) :65-69.
[7]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1.
[8]杨涛, 形渊, 彭爱星.城市网络布局质量评价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 1994 (3) :9-16.
项目后评价理论 篇2
一、项目概况 1. 项目情况简述、概述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业主、项目性质、特点、以及项目开工和竣工时间。2. 项目决策要点
项目建设的理由,决策目标和目的。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决策批准规模、能力,实际建成规模、能力。4. 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周期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时间进度表,建设工期。5. 项目总投资
项目立项决策批复投资、初步设计批复概算及调整概算、竣工决算投资和实际完成投资情况。6. 项目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
资金来源计划和实际情况。7. 项目运行及效益现状
项目运行现状,生产能力实现状况,项目财务经济效益情况等。
二、项目实施过程的总结与评价 1. 项目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价
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决策过程和程序,项目评估和可研报告批复的主要意见。2. 项目实施准备工作与评价
项目勘察、设计、开工准备、采购招标、征地拆迁和资金筹措等情况和程序。
3. 项目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
项目合同执行与管理情况,工程建设与进度情况,项目设计变更情况,项目投资控制情况,工程质量控制情况,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情况。
4. 项目运营情况与评价
项目运营情况,项目设计能力实现情况,项目运营成本和财务状况,以及产品结构与市场情况。
三、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 1. 项目技术水平评价
项目技术水平(设备、工艺及辅助配套水平,国产化水平,技术经济性)。
2. 项目财务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资产及债务状况,项目财务与经济效益情况,项目财务和经济效益变化的主要原因。3. 项目经营管理评价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情况,项目领导班子情况,项目管理体制及规章制度情况,项目经营管理策略情况,项目技术人员培训情况。
四、项目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 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环保达标情况,项目环保设施及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环境影响和生态保护。2. 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
项目主要利益群体,项目的建设实施对当地(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当地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对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税收的影响。
五、项目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 1. 项目目标评价
项目的工程目标;技术目标;效益目标(财务经济);影响目标(社会环境和宏观目标)。2. 项目持续性评价
根据项目现状,结合国家的政策、资源条件和市场环境对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预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项目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等方面评价整个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
六、项目后评价结论和主要经验教训 1. 项目成功度评价 2. 评价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3. 主要经验教训
七、对策建议
公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理论探讨 篇3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指标;方法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5-0090-02
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是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经济评价工作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要求,结合交通量预测和工程技术研究情况,计算项目的投入(费用)与产出(效益),通过多种经济指标的分析研究,对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作出评价,為项目决策和建设方案的比选提供科学依据。
公路项目经济评价主要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分析计算公路建设项目需要国家支付的代价和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若为收费公路。一般还应进行财务评价,明确偿还贷款的能力,确定财务的可行性。
1国民经济评价
公路属于基础公共设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作为公路项目最大的投资者,有必要对公路投资项目在广泛的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中进行论证。通过对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既可以使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又可以促使产业布局、规模结构更加合理,并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1.1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是项目的建设对整个国民经济所做的贡献,如增加了国民收入、节约了国家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等,它包括了全社会所获得的收益。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一般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直接效益是全社会道路使用者从项目的兴建和营运中所获得的直接效益,一般表现为运输成本的降低、运输质量的提高、运输时间的节约及运输距离的缩短等;间接效益是建设项目在运输领域之外为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实际成果和利益,如加快了资源开发,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由于间接效益很难量化,大多只能做定性描述,因此在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测算中一般不进行计算,只计直接效益。内容包括运输成本降低的效益、新建项目所产生的旅客时间节约效益、货物节约时间效益、减少交通事故损失效益。这些效益可根据国民经济评价中的相关模型计算得出。
1.2国民经济费用分析
公路项目的经济费用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建设期的经济费用,另一部分为运营期的经济费用,包括日常养护费用、管理费用和大修费用等。经济费用的测算,常在工程投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采用影子价格作相应的调整所得。
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中的人工费用采用影子工资调整。影子工资是建设项目使用劳动力,国家和社会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影子工资作为项目费用。
土地影子费用。土地是一种专用的稀缺资源。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土地影子费用包括土地的机会成本以及国民经济因项目占用土地而新增的资源消耗。土地的机会成本是指土地被项目占用后所丧失的所有其他各种可能被利用机会中所能产生的最大效益。
另外还要对公路项目的主要材料(木材、钢材、水泥、沥青等)进行影子价格的调整。
1.3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及方法
通过以上对项目的效益费用分析计算,得出效益费用流量表,并计算出主要的经济评价指标,包括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和经济投资回收期(EN),并取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与要求的社会折现率相比较,以此来确定项目国民经济的可行性。
2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条件下,从投资者(业主)的角度,分析测算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以此来考虑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一般而言,只有收费的公路项目才需要做财务评价。
2.1财务收入估算
公路项目的财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运营期间的车辆通行费收入,同时也可能会有一些配套服务、开发性设施的营业收入。
收费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交通量和收费标准。因此,合理估算项目运营期间的交通量和选择合适的收费标准对估算项目的盈利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交通量受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内的交通方式的变化、相互平行或竞争性公路的影响最大:收费标准作为影响收入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在确定时需考虑诸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道路使用者所获得的效益、道路使用者对收费的负担能力和接收能力、不同车型车辆对道路损坏程度的强弱、道路建设费用的投资利率、还贷期限及投资要求的最小回收期等。目前,我国一、二级公路和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设定都是由当地政府交通有关部门和物价局批准确定的,公路项目公司在决定收费标准方面的自主权较小。
2.2财务费用估算
公路建设项目的财务费用一般包括建设期费用(含承诺费、开办费等)和运营期费用,包括日常养护费用、应用管理费用、大修费用及须缴纳的税金等。
建设期的费用估算依据是交通部、建设部及其他有关部门颁布的关于投资估算的规定及方法。项目投资估算包括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及工程建设的其他费用等。项目投入使用后,项目的总投资转化为相应资产进行折旧和摊销。
运营期费用是项目在运营期间的各种运营和维护费用。运营期间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安排养护费用及大、中修费用;根据道路收费管理部门的配置情况,确定各年管理费用,提取相应的税金。
2.3财务评价指标及方法
通过以上对项目财务效益和费用分析计算,得出财务现金流量表。并计算出主要的财务评价指标,包括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净现值(FNPV)、财务效益费用比(FBCR)和财务投资回收期(FN),并取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与要求的财务基准折现率相比较,以此来确定项目财务评价的可行性。
3总结
项目后评价理论 篇4
1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定义、内容、特征与特点
1.1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定义: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就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 对已完成且投入正常营运2-3年的城市和城市周围建设的立项目标、建设过程、运营管理与目标的持续性等, 是否达到对城市经济、城市环境的影响方面的预期目标, 进行系统地、客观全面的跟踪分析和调查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分析成败原因, 及时反馈信息, 为下一步项目的决策、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与改进建议, 并预测未来的投资效益[2]。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
①“时限”因素:
是对已完成且投入正常营运2-3年的城市和城市周围建设项目, 关键突出一个“后”字, 不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也不是在项目刚竣工的时候, 而是在项目正常运营2-3年后, 其评价范围贯穿项目的立项、实施和运营的各个阶段, 并包括对各个阶段的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社会作用[3]。
②“对比”因素:
是通过对项目的设计目标、实施的效果及运营过程予以对比分析和监控管理, 总结经验教训, 分析成败原因, 以提高下一个项目的设计、施工与管理水平, 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4]。
③“借鉴”因素:
后评价除了对自身项目提供科学的对比数据外, 还对同类在建和拟建项目有着及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可通过后评价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和完善有关方针、政策和管理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为投资决策服务, 提高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 最终达到投资的最大效益化的目的[5]。
④“预测”因素:
项目后评价的结果, 不仅要能对项目的建设和项目的运营管理有一个客观的分析评价, 而且还要对项目完成后的正常营运2-3年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 对比数据, 预测未来, 以便达到项目投资的最大效益化, 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总之, 就是对项目营运后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预测。
1.2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路桥工程项目分为一般路桥工程项目和城市路桥工程项目, 其后评价也包括两方面。
1.2.1 一般路桥工程项目的后评价内容:
对于一般路桥工程项目的后评价内容, 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根据国家计委下发的“关于1988年委托进行利用国外贷款项目后评价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1990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的通知》精神, 明确了一般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包括四个内容, 即:前期工作评价、建设实施评价、效益评价和批准设计任务书比较[6]。根据国家开发银行对城市路桥工程项目贷款建设的后评价规定, 其评价内容为:决策评价、实施评价、财务评价、营运评价等。交通部于1996年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则划定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内容为:过程评价、目标评价、效益评价和影响评价[7]。水利部于2002年颁布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规程》明确后评价内容为:影响评价、过程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
总之, 对于一般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的划定, 不同部门和不同行业, 各有不同侧重点。根据国内外不同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笔者认为, 应将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体系认为有4个:①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后评价。具体又分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后评价、建设项目实施完成后评价、建设项目运营管理后评价三方面;②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具体又分为建设项目财务后评价和建设项目经济后评价两方面;③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后评价。具体又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分别对目标持续性的影响两方面;④建设项目的影响后评价。具体又分为社会影响、经济影响及环境影响的后评价三方面[8]。
1.2.2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从不同部门和不同行业对于一般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的划定可以看出, 项目后评价内容侧重于建设过程后评价和营运效益后评价。按照一般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颁布的时间先后不同, 加上对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可以看出, 一般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不重视对目标持续性影响的后评价, 评价内容体系并不十分完整。根据城市路桥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 基于上述现行一般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体系, 在此可以将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归纳为:城市路桥工程项目目标后评价、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后评价 (包括项目立项决策、项目设计准备、项目建设实施以及项目运营管理后评价)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营运与经济效益后评价 (包括财务与经济效益后评价)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城市路桥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城市路桥工程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
1.3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特征与特点
1.3.1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的特征:
城市路桥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其特征为:
①非盈利性与公益性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属于城市公共工程, 其投资规模大, 一般是由政府直接投资。其一切产物均系公共物品, 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其目的是为整个城市提供交通服务, 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方便, 不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不针对任何使用者收取费用, 体现出社会性、公益性和共享性。因此, 其后评价主要注重社会与环境影响以及目标的可持续性, 是一种非盈利性与公益性评价。
②复杂性与交叉性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 涉及面广。从决策设计到施工建设, 直至竣工投入营运使用, 目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相互配合协调, 是一个多功能的复杂开放系统。与此同时, 整个工程建设必须配套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 将直接或间接影响附近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另外, 城市路桥交通集中, 运输量大, 汇集了各种车辆和行人, 加上城市路桥工程对整个城市路网结构的优化要求很高。因此,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显示出明显的复杂性与交叉性。
③先导性与长远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城市路桥的交通服务水平的需求愈来愈高,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影响及其深远。因此,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的建设设计与规模, 必须不断地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而且应先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 路桥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规模又很大, 周期又很长, 往往项目投入使用不久, 很可能就不能适应城市的经济发展了, 这就使得城市路桥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更为加大。因此,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建设要超时代, 具有先导性。
1.3.2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特点: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是公益性政府行为, 一般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可为社会生产、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产生间接社会效益。其投资主要渠道是财政预算内资金, 还可来源于专项基金和其他融资基金。其后评价特点是:①政府是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评价主体;②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关键内容;③为加强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监管, 为其他项目决策提供借鉴, 为提高投资的整体效益, 是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三个主要目的;④独立性与透明性是实现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监督的有效措施。
2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原则
与一般工程项目相比,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具有特殊功能, 是重大公共工程项目, 由政府投资管理, 因此, 其后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2.1 遵循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及社会和谐发展的超前原则。
虽然城市路桥工程项目是重大公共工程项目, 但其目的是为城市发展, 改善城市交通, 为城市居民生活、社会生产服务, 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因此, 涉及土地征用、房子拆迁、人口安置、环境污染等问题, 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 还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和超前发展原则。显然, 其后评价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必须符合城市的长远规划, 遵循法律法规, 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2.2 透明与独立下的公正原则。
由于城市路桥工程项目涉及土地征用、房子拆迁、人口安置、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市场、文化教育及环境有深远影响, 其投资资金主要来源是纳税人的税收。为保证后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这就要求有一个科学客观和透明公正的分析评价, 参加后评价的人员高素质和高信誉, 且不受任何一方利益干扰的独立的进行, 确保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独立性, 公众对项目监督的社会透明度, 防止出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杜绝“豆腐渣工程”与“腐败工程”。
2.4 合作性与预测性原则。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需要部门合作, 涉及多部门、多层次的各类人才,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项目的后评价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才能保证其后评价的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另外,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是对已经建设投入使用一定时间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的分析与评价, 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 是其他项目决策和实施的一个很好借鉴, 将对此项目以后的营运状况的一个科学合理的预测, 有利于实现城市路桥工程项目目标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相关理论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涉及到了系统与控制理论、经济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三大理论。
3.1 系统与控制理论在城市路桥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控制理论是由数学家诺伯特.维纳首次提出的。他认为项目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 以反馈控制对系统控制。由施控和受控两个系统构成, 其反馈控制过程是:由施控系统输入信息转化为控制信息而作用于受控系统, 将结果再输入原输入端, 对信息起到影响和控制作用。因外界环境的干扰, 可使受控系统输出偏离预定目标。其目标就是减少或消除系统偏差, 提高受控系统的稳定性, 以达到对系统控制与管理的目的[9]。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基础理论就是系统工程与反馈控制管理理论。其管理过程中政府或交通部门按城市发展的需要, 制定城市路桥工程项目的目标和实施方案, 经审计部门的可行性论证, 咨询部门的全面、科学调查后, 将结果反馈予政府或交通部门, 由政府或交通部门对反馈信息进行偏差纠正, 完善或改进其目标和方案而付诸实施。在项目建设中, 建造单位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政府或交通部门, 并提出意见与建议。在项目投入运营后, 通过后评价, 将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与目标对比, 将科学、客观的后评价结果反馈给政府或交通部门。反馈控制如下图:
3.2 经济学理论在城市路桥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有明显的公共性与外部性, 其后评价也就涉及到了经济学理论中的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理论。
3.2.1 外部效应理论在城市路桥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外部效应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Arthur Cecil Pigou首先提出。他又分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10], 前者是生产者或消费者使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受益而又不能收费的物质活动, 后者是生产或消费者使其他生产或消费者受损而又不能补偿的物质活动。城市路桥工程项目能使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受益而不能收费, 同时, 由于车辆运行又会带来汽车尾气噪音影响城市居民生产生活而无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既具有正外部性又具有负外部性。因此,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既要考虑增强正外部性, 最大限度服务于城市居民生产生活, 又要考虑减少负外部性, 最大限度减少由于环境污染造成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
3.2.2 公共物品理论在城市路桥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Samuelson首先提出的这一理论。他认为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 每个人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其消费的减少[11]。非排他性就是任何人在使用和受益的同时不影响其他人的使用与受益;非竞争性就是多人同时享用同一物品而不降低使用者的效益。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3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路桥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可持续发展就是在满足当代人们各种需求时, 不损害其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其实质就是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10]。其理论基础是:
3.3.1 自然承力理论在城市路桥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一方面, 自然系统承担着人类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信息输出, 另一方面承担着物质信息反馈。要保持自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承力“阈值”的稳定性, 使其结构不发生明显改变,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必须在自然系统承载力的正常“限度”内, 否则, 会造成“自然-经济-社会”的紊乱。
3.3.2 自然成本理论在城市路桥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为了减低自然成本和自然价值损失, 使得“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必须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因为自然资源往往是有限的甚至是稀缺的, 一旦遭到过度攫取, 要有效弥补和修缮与自然关系, 将可能付出比其自然价值更大的经济代价和社会代价。
3.3.3 协同发展理论在城市路桥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会在实施过程中影响到交通结构、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及社会和谐, 深深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显然, 其后评价的内容也要包括相应的经济、社会和环境, 力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9]。
总之, 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诸多不足, 其根本原因就是其理论基础目前还不完善, 没有形成完备的系统, 这将直接影响到城市路桥工程项目指标的量化, 使得评价内容单一, 可操作性小, 间接影响城市路桥工程建设的设计、优化与预测[11]。本文对其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讨论, 希望能对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目前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诸多不足, 其根本原因就是其理论基础不完善, 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这直接影响了城市路桥工程项目指标的量化, 造成评价内容单一, 可操作性小, 间接影响了城市路桥工程建设的设计、优化与预测。本文通过分析其定义、内容、特点及评价原则, 认为系统与控制理论、经济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城市路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主要理论基础, 希望能对其后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市路桥工程,后评价,指标,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思峰, 唐学文, 米传民.路桥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07:5-6.
[2]祝惠青.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2004, 4 (12) :37-40.
[3]牛志平.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施工技术, 2005, 12 (12) :5-7.
[4]王建军.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 04:17-19.
[5]刘峰, 郑垂勇.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初探[J].特区经济, 2007, (1) :244-245.
[6]张飞涟, 张涛.城镇市政设施投资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6) 9:191-194.
[7]崔轶, 黄琦, 孙炜.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 2007, 5 (70) :74-77.
[8]刘学军.路桥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01.
[9]孙妍枫.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速公路项目目标持续性研究[J].天津建设科技, 2010, (4) :54-56.
[10]J.Winze, J.Pannullo.Safety Function of Job Control[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Division, 2001, 104 (2) :241-249.
项目后评价报告书格式 篇5
××××××(编制单位)
××××年××月
目录
编制单位资质证书
项目后评价实施单位
参加项目后评价人员名单和专家组人员名单
附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报告摘要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情况简述
概述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业主、项目性质、特点,以及项目开工和竣工时间。
(二)项目决策要点
项目建设的理由,决策目标和目的。
(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决策批准生产能力,实际建成生产能力。
(四)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周期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时间进度表,建设工期。
(五)项目总投资
项目立项决策批复投资、初步设计批复概算及调整概算、竣工决算投资和实际完成投资情况。
(六)项目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
资金来源计划和实际情况。
(七)项目运行及效益现状
项目运行现状,生产能力实现状况,项目财务经济效益情况等。
二、项目实施过程的总结与评价
(一)项目前期决策总结与评价
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决策过程和程序。项目评估和可研报告批复的主要意见。
(二)项目实施准备工作与评价
项目勘察、设计、开工准备、采购招标、征地拆迁和资金筹措等情况和程序。
(三)项目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
项目合同执行与管理情况,工程建设与进度情况,项目设计变更情况,项目投资控制情况,工程质量控制情况,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情况。
(四)项目运营情况与评价
项目运营情况,项目设计能力实现情况,项目运营成本和财务状况,以及产品结构与市场情况。
三、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
(一)项目技术水平评价
项目技术水平(设备、工艺及辅助配套水平,国产化水平,技术经济性)。
(二)项目财务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资产及债务状况,项目财务效益情况,项目财务效益指标分析和项目经济效益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项目经营管理评价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情况,项目领导班子情况,项目管理体制及规章制度情况,项目经营管理策略情况,项目技术人员培训情况。
四、项目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
(一)项目环境效益评价
项目环保达标情况,项目环保设施及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环境影响和生态保护。
(二)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
项目主要利益群体,项目的建设实施对当地(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当地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对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税收的影响。
五、项目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
(一)项目目标评价
项目的工程目标;技术目标;效益目标(财务经济);影响目标(社会环境和宏观目标)。
(二)项目持续性评价
根据项目现状,结合国家的政策、资源条件和市场环境对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预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项目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等方面评价整个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
六、项目后评价结论和主要经验教训
(一)项目成功度评价
(二)评价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三)主要经验教训
七、对策建议
(一)对项目和项目执行机构的建议
(二)对中央企业的对策建议
项目后评价理论 篇6
【关键词】电网;投资;全过程;体系;研究
一、前言
对于电网投资而言涉及到一项非常复杂的经济分析评价工作,目前我国的电网投资的数量非常大的庞大,而后评价工作只能在一些局域进行有效的展开,无疑监理合理的变电工程的全过程评价体系对于整个后评价可以得到非常有利的补充,本文重点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索。
二、电网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一起体系设计的内容
1、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在通常情况下,电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整个项目包括以下五个环节:项目的投资策划和决策环节,项目的准备和建设阶段,实施建设的阶段,竣工阶段,和最后的投运和生产阶段,其中在这些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是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研究,在确定项目了之后进行科学的审批才能够进行立项。
2、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后评价工作
(1)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根据目前的项目进行有效的总结,在我国电网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价前期的工作质量,对前期的整个工作深度进行有效的把握,按照相关的程度进行评价工作。无疑整个评价的范围是从提出项目的规划目标到项目的审批最后到电网项目的竣工。
(2)工程实施建设
根据目前我国相关的规定,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设的阶段进行有效的评价,对项目的投资和管理执行相应的计划,施工进度的施工管理和安全,对于实际施工和计划施工之前出现的偏差需要进行原因的分析,及时的进行工作经验的总结,从而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在进行电网投资的过程中,工程实施建设的阶段的全过程评价主要是工程建设中招标合同核工程的监理管理制度,在整个质量施工进度的控制过程中,进行有效经验和体质的总结,从而形成后评价的体系。
(3)生产运行
对于我国的电网的生产运行指的是在电网输电以及在电网变电的整个环节,在项目的生产阶段全过程的评价目前主要是使用无对比进行分析的,对项目在运行中的各个指标进行有效的计算,利用对应的指标进行差值的分析,对整个电网的系统的贡献值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指导工程项目对于整个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效果作用以及地位,所以,在针对整个阶段后评价的过程中,工作运行的水平以及效果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们,相关的评价人员需要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工程在整个电网工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有效的评价,但是在整个工程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电网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每一个项目以及地位都会出现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项目本身只具备发挥一定的功能,在考虑项目的共享和地位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对主要功能进行有效的考虑。
(4)经济效益评价
针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指的是在项目进行投产之后的项目财务的效益情况,无疑该项目和指标是反映项目投资和实践运行效果作为重要的体现,在进行后评价的过程中能够为同类工程提供相应的参考和依据,利用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是目前结合电力行业运营特点中最为常见的方法,能够有效的进行销售收益和利润的统计,对于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可以实现有效的评价。
三、综合评价
管理评价无疑是其作为重要的逻辑指标,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管理评价以及项目在投产之后的经营管理评价:
1、项目工程建设管理评价
主要是针对电网工程的工期以及质量安全方面的管理进行有效的评价,在工程投资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以限额预算为主要的标准,可以对比整个世纪项目工程竣工决算的总而,从而评价出投资管理的情况。
2、建设工期
主要是采用对比评价分析的方法,将工程进度的规划进行有效的对比,对两者之间的偏差可以评价出工程在进度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
3、建设质量
质量管理是贯穿于整个电网项目建设最为重要的部分,主要是施工设备的质量和工程的质量,在工程竣工以后,需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竣工进行有效和实际的中介,对于实际投产的请款进行全方面的评价,从而有效的知道工程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质量。
4、工程安全
工程安全评价主要涉及到工程安全指标是否达到了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规定的需求,在针对工程经营管理评价指标,还包括在管理过程中电网安全,安全工程也是电网投资全过程中后评价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对电网投资项目全过程后评价的研究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索,在此基础上针对工程投资的主要阶段的项目评价要点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提高整个电网投资在项目全过程后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建设,保证后评价体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湘华.电网投资项目全过程后评价体系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4, (3):147-148.
[2]张伟耀.如何做好电网建设项目投资全过程控制[J].中国投资,2013.
[3]蔡葆锐,王文玺,刘民伟等.构建电网规划及投资管理的全过程支持体系[J].云南电业,2014,(10).
项目后评价理论 篇7
项目后评价是指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 对项目的预定计划目标 (进度及资金, 技术经济指标) 、过程控制情况、经济和社会效益所进行的全面、系统分析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 旨在通过对投资项目的立项、决策过程、实施过程、运行效果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 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为同类项目的实施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通过资料反馈, 改善未来投资管理, 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发挥投资效果的目的。项目后评价主要包括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以及持续性评价等内容。项目后评价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有利于项目的全过程监督、有利于提高设计、施工水平、提高未来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管理水平。
后评价程序
项目后评价的程序一般包括:制定后评价工作计划、选择后评价范围 (目的、内容、深度、时间进度、经费等) , 确定后评价项目、实施项目后评价、编制提交项目后评价报告等几项主要内容。
项后评价程序图见图1所示。
花果项目后评价分析实例
项目主要实施内容
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要求, 对原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使污水出厂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后, 排入受纳水体。本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 采用总承包模式, 承包方负责土建、安装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工艺调试等工作。项目建成后, 污水项目第一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100% (1万t/d) 。
过程评价
质量控制管理。
认真实行技术复核制, 避免发生重大差错, 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和合同规定要求, 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质量“三检”制度, 建立工序交接检验制度, 防止上道工序的产品未经检验合格转入下一道工序, 实行项目目标节点管理制度。
严格依照国家标准国家质量管理体系 (GB/T19001-2000) 。大力推行“5s”管理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 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质量控制对象采用不同的管理标准。对重点工序加强旁站监督管理, 确保项目一次验收合格。对项目前期、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质保期进行管控, 坚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结合的原则, 保证该工程达到合格标准。
进度控制管理
与施工方、监理方一起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工期完成。做好项目里程碑时间节点控制。
造价控制
财务决算情况:该项目工程造价由具有造价咨询单位审核, 实际支出为:1999.60645万元。项目投资节约的原因是:该项目发包模式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在实施中严格控制各类变更, 加强了项目管理, 通过采用组织、技术、经济和合同等措施对项目投资进行严格的管控, 坚决杜绝项目超支的现象发生。
效益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
改造前后技术指标检测数据分析对比见表1。
(单位:mg/l)
改造前, 主体处理工艺为完全混合曝气工艺, 出水要求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二级标准, 实际运行结果100%合格,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水库上游水源地保护的要求, 出水水质标准相应提高, 而原有工艺BOD无法达标, COD、氨氮、总磷等其余指标能偶尔达标, 但不能保证稳定达标。
改造后, 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一级A标准, 从上表看出改造完成后出厂指标均满足要求, 处理效果完全达到设计要求的一级A标准, 大大的改善了水质, 社会效益是显著的。
经济效益分析
2015年1-3月利润与2015年1-3月利润对比见表2。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区和水质影响控制区, 2007年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护规划》文件要求, 已将十堰市犟河流域规划为水源地安全保障区。由于原污水处理厂设备老化, 工艺落后, 随着对水质要求的逐步提高, 污水处理工艺也待升级优化。该项目建设也是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的要求。
影响评价
项目实施中, 废气、噪声、固废均严格按环保要求控制, 并通过环保局现场监测, 均达标。同时公司对污染物排放实施在线监测, 并开展日常自行监测, 出具湖北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东风监测站的《检验报告》 (检测进、出口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等) , 可监控污水处理质量, 并制订了各类管理制度 (如:《污水运行工作业指导书》、《污水处理厂生产管理制度》、《排污在线监控系统管理制度》、《排污日常检测管理制度》、《运营状态记录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 。
项目经验和存在问题及对策
运营经验
工艺培训
定期组织污水处理运行人员进行工艺知识培训, 安排技术人员及工艺设计、调试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讲课, 并安排笔试及现场操作考试, 提高员工对工艺系统认知度。
编制污水处理作业指导书
按照花果污水厂工艺系统运行情况编制《污水处理工作业指导书》, 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使运行人员在日常巡检、排泥操作、工艺池清洗等操作中都有章可循。
责任制管理
对现场工艺设施及设备制定责任人管理考核制度, 不同设施设备对应不同责任人, 操作及维护工作均由责任人完成。若发生状况, 即对相应责任人进行考核, 提高了运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存在问题及对策
进水水质缺乏有效的检测和控制手段, 存在因进水水质不符合纳网要求而达不到排放标准的缺陷。
花果污水系统技术采用国家一级A标准, 其中排放的总磷指标为≤0.5mg/L, 同时污水处理系统要求进水总磷指标≤3.5mg/L。由于上游单位集中排放大量含磷超过设计标准的废水 (涂装脱脂槽液、废乳化液等) , 且上游排放口没有安装总磷在线监测系统, 花果污水厂生化处理系统被大量集中来水 (含磷量大) 破坏后, 生物菌恢复需要一段时间调整工艺, 才能逐步恢复正常等因素。根据水质在线监测年报数据发现存在偶尔因前述原因超标排放的情况:2015年8月和2016年4、5、6月均出现指标超标情况, 其月份超标峰值分别为0.841mg/L、0.566mg/L、1.483mg/L、0.92mg/L。上述情况说明设计委托及设计未充分考虑污水排放的现状, 对系统进水指标过于理想化;同时缺乏系统进水在极端条件下监控报警和及时处置的手段。
对策
对进水所存在的水质缺乏有效检测和控件手段的问题, 对花果污水处理厂新增进口端在线监测设备、强化除磷加药系统, 并对不达标水回流系统管路建设等做局部改造, 目前整体已经实现达标排放。
总结评价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项目后评价探讨 篇8
后评价位于项目周期的末端, 它又可视为另一个新项目周期的开端。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反馈功能上, 它一方面总结了项目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而对于在建和新建项目又起着指导作用。后评价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目标持续性评价和综合评价五个方面。
将项目后评价的概念引入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领域, 就形成了项目后环境影响评价 (或环境影响的项目后评价, 简称环境影响后评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Post-ProjectAssessment, EIPPA) 的概念。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项目 (或规划) 的环境保护目的、环保执行过程、环保投资及效益、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和环境影响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项目环境保护实践的检查、验证和总结, 确定项目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否达到、项目的主要环境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对环境影响的回顾分析和进一步的预测评价, 达到总结项目环境保护经验和教训、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和环境管理工作改进建议、实现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的可持续性。
环境影响的项目后评价也叫项目后分析 (PPA, postproject analysis) , 是在作出项目批准决定之后, 在项目实施阶段 (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或运行期和废弃过程) 所进行的环境研究 (UNECE, 1990) 。因此, 笔者认为, 环境影响的项目后评价 (EIPPA, Environmental Impact Post-Project Assessment) 可以看作是项目前期环境影响评价 (EIA) 过程向项目建设、营运阶段的一种延伸, 是改进整个EIA过程及其方法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目前, 与环境影响的项目后评价相类似的名词有环境影响事后评价、回顾评价、后续监控、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后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分析) 、环境影响后评估等。这些名词虽然与环境影响项目后评价的内容、目的有一致之处, 但都只反映了EIPPA的某些要求和作用, 不够精确和全面, 或者说只是EIPPA的内容之一。
我国即将生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增补了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规定。在该法的第二十七条规定了建设单位在后评价方面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明确规定只要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 建设单位就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采取改进措施;如果有关建设单位未采取后评价的相应措施, 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还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采取改进措施。[1]由此可见, 预测和评价分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 仍然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内容和作用之一。笔者认为, 环境影响后评价 (EIPPA) 的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环境保护执行过程评价、环境效益评价、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PPAEI, 不同于EIA) 以及环境目标的可持续性评价。从对象上来讲, 包括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价 (也就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执行情况的评价。概而言之, 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 (EIPPA) 就是站在公路建设项目的终点对已经发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回顾分析和评价, 并在新的起点上对项目未来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提出改善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和对策建议。
下面就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要素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做以简要介绍:
一、生态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制度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后评价主要对以下方面作调查、分析和评价。
1、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公路在建设实施和运营过程中对沿线地区的动植物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通过对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保护级别、分布概况、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和自身的价值等方面的调查, 分析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变化, 评价公路项目的建设对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影响状况, 主要评价受国家保护的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变化。
2、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指由于公路建设破坏植被引起的水土流失, 主要发生在公路施工期和运营初期。由于工程防护措施和恢复植被措施的实施, 水土流失到运营后期将基本稳定。主要是通过对公路施工中高填、深挖路段的坡面、取弃土场地以及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病害的调查, 分析由于公路施工引起地质类别、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率等现状的变化, 对沿线水土流失的影响, 并提出治理措施或对策建议。
3、对水环境的影响。
主要通过对路线范围内地面水域及功能, 工程的施工方案、生活服务区的位置及规模, 公路建设项目沿线地表迳流方位及现有水污染排放源 (生活服务区) 的调查, 取样测试有害成分含量, 提出污水处理和实行达标排放的措施。
二、环境空气影响的后评价制度
根据交通污染源特征及公路两侧有可能的污染状况, 通过对主要敏感点的一氧化碳 (CO) 和氮氧化物 (NO X) 浓度的测定, 对比公路建设前后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并根据交通量的增长情况对未来一氧化碳 (CO) 和氮氧化物 (NO X) 浓度作出预测, 对有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路段应根据气象条件提出处理措施或建议[2]。
三、环境噪声影响的后评价制度
公路运营期的交通噪声影响是长时间而且是比较严重的, 是评价的重点, 应做详细的论述、分析和预测并作评价;应提出噪声污染治理的措施或建议。通过对公路两侧噪声影响的调查和监测, 分析和论证交通噪声的既有影响;并根据新的交通量预测结果和敏感点声环境参数, 采用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对公路营运期未来的交通噪声和敏感点环境噪声进行预测, 对现有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提出补救和改善措施。
四、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的关系
1、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环境后评价是以项目建设、投入使用等中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评价项目从立项决策、设计施工到投产营运等全过程的环境保护执行情况和环境影响, 分析项目实施前一系列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找出出现问题和误差的原因, 提出必要的对策措施, 为提高决策水平、改进环境管理和环保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公路建设项目来说, 环境后评价是指区域内的公路项目建成投入正常营运后, 在一定的时间内分析评价已建成营运的公路对该区域环境质量的实际影响, 分析评价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项目环境后评价与项目前期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原则和方法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都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但是, 由于两者的评价时点不同, 目的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存在一些区别。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确定项目是否可以立项, 它是站在项目的起点, 主要应用预测技术来分析评价项目未来的环境效益, 以便从环境的角度确定项目是否可行。环境后评价则是站在项目完工的时点上, 一方面检查、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找出问题, 分析原因;另一方面, 要以环境后评价的时点为基点, 预测项目未来环境影响和环保效果的变化发展趋势。
根据笔者与接触到的、从事项目后评价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探讨, 项目后评价的工作量远大于项目前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量, 这一点与项目环境后评价的工作和内容也是一致的。项目环境后评价除了必要的影响预测评价内容外, 还包括大量的调查研究、实测验证、对比分析等内容, 其工作量也一般大于项目建设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量。
总之,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其概念、内容、方法和制度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 环境后评价的有些内容在深度上可能难以深入, 或资料不全, 或方法不足。但作为一项很有意义的环境保护工作, 公路环境保护研究人员应该有责任和热情致力于环境后评价的研究, 并将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 交通部交计发[1996]1130号;
浅析投资项目后评价 篇9
关键词:投资项目,后评价,制约因素
投资项目后评价作为项目基本建设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 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投资项目后评价是用项目实施后的实际成果来评价项目的决策、管理和实施。项目后评价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 在60年代美国“向贫困宣战”的规划中使用了巨额国家预算资金投入建设, 使项目后评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70年代中期后评价才广泛地被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双边和多边援助组织在其资助活动中使用[1]。我国的项目评价工作起步较晚, 但发展较快。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 中国进入了评价工作的快速发展阶段。到了90年代中期, 项目评价的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遍推广。项目后评价对于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 国内各行业对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日益重视。
一、项目后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一个完整的项目评价包含项目的前评价、项目实施阶段的监测评价和后评价。项目的前评估是在项目决策之前, 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环境保护可靠性、建设可行性等进行分析评估, 做出预测结论, 为项目决策者提供项目投资依据。监测评价是项目的开工评价、项目的中期评价和项目的竣工验收评价。项目后评价则是对已建成项目的建设实施和生产、运营、管理情况、环境和社会影响, 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等进行分析、评价, 找出问题, 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对策建议[2], 从而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综合效益, 为未来拟建项目的立项科学决策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因此, 项目后评价是项目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一) 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项目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 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通过对投资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 确定投资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 项目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 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 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 为未来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同时也为被评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二) 项目后评价的特点。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项目后评价与前评价和中评价是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使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都对项目的立项、建设和运营等方面进行评价, 都是为投资决策服务, 但是项目后评价与与前评价和中评价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现实性。项目后评价是以实际的项目执行情况为对象, 对项目建设、运营所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数据进行评价, 而项目前期评价是预测性的评价, 它所用的数据是预测数据, 所以项目后评价具有现实性[3]。
2.公正性。项目后评价必须保证公正性, 这就意味着在评价时应抱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做出对策时避免出现避重就轻的情况发生, 始终保持客观负责的态度对待评价工作。
3.全面性。项目后评价是对项目实践的全面评价, 它是对项目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生产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的系统评价, 这种评价除了涉及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而且还涉及了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环境影响、项目综合管理等方面, 因此项目后评价是比较系统、全面的技术经济活动。
4.反馈性。项目后评价的结果需要反馈到决策部门, 作为新项目的立项和评估的依据, 以及调整投资计划和政策的依据, 系统为投资决策者提供资料, 进而达到提高和改善投资效益的目的[3]。
二、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制约因素分析
通过对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概念和特点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投资项目后评价为投资决策者提供项目投资依据, 对未来项目的投资和管理起到引导作用, 对被评价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等。然而, 由于机构、体制和手段等方面的原因, 评价成果的反馈并不理想, 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作用甚微。
(一) 项目后评价观念意识还没完全到位。
由于我国后评价工作起步较晚, 后评价意识还没有完全渗透到管理者的脑海, 项目管理者一般比较重视项目前期决策, 对项目后评价管理相对较为弱化。另外, 在许多决策者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片面认识, 认为投入很多经费用于项目后评价是不值得的。他们只看到了投入而没有看到后评价所带来的效益。认识不到位, 就不可能重视项目后评价工作。
(二) 项目后评价资料难以收集。
项目后评价需要项目立项、设计、建设、竣工验收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资料, 需要了解项目全过程的情况, 而一个项目从立项到正式生产运行, 少则一年、多则几年, 如果平时不注意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待到后评价时查找相关资料往往比较困难。
(三) 项目后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尽管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省市和部委制定了相关的后评价机制和相应的评价体系, 但许多项目在进行后评价时出现体系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4]。
(四) 相关部门配合不到位。
由于后评价工作涉及到的部门较多, 有些部门对后评价的作用认识不够, 或者由于后评价会反映项目决策、设计、建设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有些部门人员害怕追究责任, 对出现的问题不愿反映, 导致后评价深度不够, 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 后评价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使得后评价的工作难以开展。
三、完善项目后评价的几点建议
(一) 建立和健全项目后评价的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
通过反馈, 项目后评价的成果应反映到新项目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健全投资管理法规, 从法律、制度、程序上形成体系。
(二) 转变对后评价的认识。
加强对后评价作用的认识, 强调后评价工作对事不对人, 重在总结经验教训, 使有关部门重视后评价, 积极配合后评价工作。
(三) 建立项目后评价专业组织及专项资金。
开展后评价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资金是开展后评价的重要资源, 建立后评价专项资金, 加强后评价资金的投入力度, 以保证后评价工作的开展。成立专业的部门, 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项目后评价, 应聘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 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后评价, 对项目投资变化及项目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差距, 分析原因, 从而为以后的投资项目提供经验、资料。
(四) 注意投资项目资料的收集保管。
项目建设单位应成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 对项目从立项到生产运行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保管, 可以考虑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以方便今后查找, 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借鉴作用。
四、结语
通过对后评价的概念、特点的分析, 针对目前我国在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后评价管理机制的完善思路, 包括建立和健全项目后评价的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转变对后评价的认识、建立项目后评价专业组织及专项资金、注意投资项目资料的收集保管等。相信通过这些完善思路的逐步实施, 将为项目后评价工作体系逐步完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企业项目后评价工作规范、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体系保障。
参考文献
[1].姚光业.投资项目后评价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8
[2].叶建华.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新构思[J].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1:133~135
[3].周东明.浅论投资项目后评价http://rss.cnki.net/rss/Getinfobydoi.aspx-doi=CNKI:SUN:KJCJ.0.2009-10-309
项目后评价内部审计初探 篇10
项目后评价是指项目投资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 它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全面系统回顾, 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以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指标进行对比, 找出差别和变化, 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 汲取教训, 得到启示, 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信息反馈, 改善投资管理和决策, 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开展项目后评价审计存在的现实意义是: (1) 项目后评价审计是项目风险管理必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提高风险收益。项目后评价审计是项目周期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闭环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后评价审计, 一方面, 对项目的决策者、实施者会形成压力, 增强项目相关人员的责任心, 使其客观正确的评估和认识整个项目存在的风险, 另一方面, 能及时发现项目竣工运营后存在的问题, 查找影响收益的因素, 通过信息反馈和及时整改, 使项目获得持续发展能力, 不断提高投资收益。 (2) 有利于趋利避害, 不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通过开展项目后评价审计, 发现实际效益与预期的偏差以及潜在的风险, 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完善管理流程, 并作为以后投资决策以及项目管理的参考依据, 不断提高项目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3) 发现前期审计存在的漏洞与不足, 有利于提高审计水平。投资项目从决策开始到竣工投产, 不同阶段都要经历各项审计, 如开工前审计、过程中审计、竣工结算审计, 项目后评价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风险, 很大程度上也是前期审计的漏洞, 促使审计人员重新审视前期工作, 发现审计过程存在的不足, 及时完善流程、查错防弊, 不断提高审计水平和增值服务功能。
二、项目后评价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和难点
(一) 项目后评价审计的特殊性
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与传统审计项目不同, 项目后评价审计是个新兴领域, 在人员配备、专业需求上都对审计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 后评价审计依托的是工程项目资料而不仅仅是财务资料, 需要审计人员至少精通工程项目、财务两个方面的知识;重点是评价及改进:与单纯的查错防弊的审计目的不同, 后评价审计重在对项目进行评价, 并通过纠偏纠错, 来改善项目状况, 提高效益。
(二) 在企业中推行后评价审计的难点目前, 我国尚没有成熟
的后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国资委虽然为央企提供了后评价《工作指南》, 但过于宏观, 在具体的企业中推行后评价审计仍然需要探索可行方案;后评价审计涉及人员广、资料多, 包括决策者、执行者、经营者以及财务、工程、会议纪要等各方面资料, 需要领导充分重视和支持, 从制度规范、职能设置、管理流程等方面提供保障, 才能发挥后评价审计的最大价值。
三、项目后评价内部审计的可行性操作模式
(一) 完善管理体系, 为后评价审计提供基础保障
意在推行后评价审计的企业应该着手完善机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包括增加内审部门的职责, 加强项目后评价的相关培训, 提高审计人员项目专业知识或增加工程技术人员, 应建立后评价审计制度规范, 建立企业内部各项目的数据库等等。
(二) 构建风险评估机制, 确定后评价审计对象
企业首先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环境风险指标, 如政策变化、市场定位、决策层战略思想、管理层的能力等, 二是项目财务风险指标, 如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经济增加值、资金成本率等, 然后抽取数据库资料进行前后对比, 全面审视和评估企业各项目的完成情况、运营情况, 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排定先后顺序, 对各项目有序进行后评价审计。
(三) 组织实施项目后评价审计具体步骤
项目后评价审计具体步骤分为: (1) 资料准备:收集、分析被审项目的各项资料, 如工程资料、财务资料、市场资料, 运用风险评估机制判定风险大小和工作难度, 评估工作量, 量身定做审计计划。 (2) 计划编制:根据人员配备情况、工作难度系数和工作量大小, 合理安排人员和时间, 指定负责人, 并提前下发被审项目负责人准备资料清单, 确保制定的计划科学并得到有效实施。审计计划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对立项阶段的投资目标、可行性报告、决策依据 (可参考相关批复文件) 进行前后对比, 分析因素的变化, 对可行性报告及相关决策内容进行评价;第二, 对实施阶段的招投标、合同管理、施工进度、工程结算、竣工验收、竣工决算等内容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第三, 对运营阶段的投资效益和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审计, 对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及可能实现的效益和作用等进行评价。 (3) 现场审计:审计组进驻现场开展审计, 除采用传统审计方式 (如函证法、核对法、抽查法、穿行测试法) 外, 还可以采取更适合后评价审计的方法, 如对比法、统计分析法、成功度法、层次分析法等, 同时, 为了获取相关数据还可以采取现场调查、员工座谈等辅助方式, 总之, 现场审计应以取得更好的审计效果为目的而相应采取后审计方式。 (4) 整理、汇报:根据现场审计情况, 整理相关资料, 形成《XX项目后评价审计专项报告》, 报告内容可参照审计内容编写, 需要具备对立项、实施、运营三个阶段的评价以及对项目管理和提高效益的建议。 (5) 处理意见及整改反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 必须形成处理意见, 并制定负责人进行整改, 后评价审计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整改问题、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 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并为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 应充分重视整改反馈, 在不断的总结中完善项目管理。
(四) 建立后评价跟踪监控机制
对已进行后评价审计的项目应建立数据库, 对整改情况以及风险指标进行跟踪监控, 构建以项目后评价为基础的持续改进式管理体系。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 促进其增强责任心并持续改进项目管理, 提高投资收益;对于决策者而言, 促进其不断提高决策水平, 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创造更多的风险收益;对于审计部门而言, 不断完善评价结果, 积累后评价审计的经验, 培养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审计能力, 发挥后评价审计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项目后评价理论 篇11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项目化教学 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紧跟改革的大趋势,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但思政课的课程考试,却严重滞后。创新高职思政课考试内容和形式,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系统、可行、有效的考试实施方案,建立与“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内容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思政课教学目标与项目化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高度统一,需要建立相应的学生学习过程考核测评体系、学生考核激励机制、期末考试改革体系等,同时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为考试的客观、科学、公正提供保障。
一、建立与项目化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学生学习过程测评体系
思政课的项目化教学活动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针对特定教学内容开展的,承载一定教学主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也是评判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
对此,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设立了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个方面,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参与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与排名在班级上公布,并把得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学生总评成绩。
通过以上测评,主要考查学生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评分规则)。
一是政治鉴别能力:是否具有分清大是大非的能力。二是思维分析能力:包括分析思考能力,是否能有效地将考查内容通过一定的归纳整理和分析,形成具有逻辑性的思路,表现为外化的成果(PPT、演讲稿、读书心得、调查报告等)。三是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能将成果内容清楚、流畅、有条理地在教学班内进行展示。四是团队合作能力:在需要合作完成的项目活动中,是否能融入团队、适应团队、沟通协调成员关系、承担责任。
能力考核是着眼于发展创造性地完成某一领域多种活动任务能力的教育。这种考核方式立足于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发展个人思维,培养个人能力,又满足个人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并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每一个人发挥出最大能力。
上述内容也作为评价学生参与项目化教学活动表现的依据。
二、建立与项目化教学改革相适应的考核激励机制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化课堂教学活动,落实能力培养目标,设立课堂考核激励机制。
一是全勤奖励。凡一个学期到课率为100%的学生,即是全勤学生,给与期末总成绩加10分的奖励。二是加分奖励。包括个人加分和小组加分奖励。凡是上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小组与个人,给个人或小组加5分的奖励。三是共有成绩奖励。项目化教学活动通常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学习小组获得的成绩就是每个组员的成绩。此种考核方式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只有全组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取得好成绩。四是期末总成绩奖励。
三、建立与项目化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期末考试体系
思政课考试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要求,也是影响高职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科学的考试设计有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对思政课期末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做了全面改革。
一是加大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在考核中的比例。改革过去教学中对于期末总评成绩的比例分配,把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由5∶5变为6∶4,即平时学生的学习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二是为了弥补课堂理论知识讲授的不足,改革期末考试的形式。变过去期末考试教师划重点、学生背重点、考试考重点的形式,为无纸化上机操作的考试形式,编写了思政课考试试题库,试题和考核内容涵盖教材的全部知识点,考试题型多样化。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学生只有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才能取得好成绩。考试前教师不再给学生布置复习重点,学生在规定的考试时间里按照固定座位在校园网络上随机抽取试题,这样也避免了考试作弊现象。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 篇12
项目后评价是指在某一个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 项目管理者对该项目的具体目的、执行过程、作用、效益以及影响等进行客观、系统地总结及分析的技术经济活动。企业项目管理者依靠项目后评价, 能够对项目的预期目标达成情况、项目规划的合理性、项目的经济效益指标是否完成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 通过切实有效的信息反馈, 为企业管理者顺利开展项目、提升决策水平提供建议, 进而推动投资效益的提高。
2 建筑工程项目后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上面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后评价相关概念以及特点的分析可以发现, 项目后评价能够为管理决策者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对未来相关投资项目的管理进行科学引导, 并以此来实现对项目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改进。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 由于受到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等因素的影响, 项目后评价的效果常常会受到制约, 难以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益和效率。具体来讲, 建筑工程项目后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2.1 项目后评价的观念意识淡薄
当前, 我国项目后评价的发展起步较晚, 建筑工程项目后评价没有完全渗透到项目管理者的意识理念中, 项目管理者在进行项目管理决策时往往重视项目的前期决策而忽视对项目的后评价管理过程, 项目后评价的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与此同时, 在实际管理决策中, 项目管理者仍存在片面性的认识, 即认为项目经费的过多投入对于项目后评价来讲成本过高, 不具有经济效益。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只片面地看到成本的投入而忽视项目后评价所带来的管理效益的提升及经济效益的改善。正是由于思想意识上的不到位, 很容易导致项目后评价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2 项目后评价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 我国不少地区以及企业都制订了相关的建筑工程项目后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 但是相关机制、评价体系很难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其实用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很多建筑项目在进行项目后评价时常常会出现不规范的情况, 这些都会严重制约建筑项目后评价的效果和效率, 项目后评价管理体系的不规范对于提升项目管理的效果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2.3 没有及时收集整理项目后评价的资料
企业管理者要想有效实施建筑项目后评价管理机制就需要从项目的立项、设计、建设、竣工验收以及项目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管理实施, 这些环节的诸多资料都需要进行整理完善, 并明确把握建筑项目的整个环节及过程。对于一个建筑项目而言, 从项目的立项到项目的整体完成, 时间跨度比较大, 需要1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 避免因资料不完善、不规范而影响最后的项目后评价实施过程。
2.4 项目后评价实施过程中各部门配合度不高
企业实施建筑项目后评价常常会涉及较多的管理部门, 但是由于各个部门对项目后评价的认识不一致, 或者某一些部门管理人员担心项目后评价会反映出整个管理活动中决策、设计、建设施工等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予以反映, 很容易导致项目后评价在评价深度上不够, 难以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从这个角度上讲, 相关管理部门对于项目后评价的配合积极性较低, 配合程度较差, 很容易导致项目后评价工作开展不顺利, 影响项目后评价的实施效果和效率。
3 强化建筑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措施
3.1 完善项目后评价的管理制度及信息反馈机制
企业管理者需要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 并实施信息反馈机制, 以此将项目后评价的成果及时反馈到企业的新项目决策及管理过程中。依靠健全完善企业投资管理相关制度, 弥补缺陷, 从制度、法律及程序等方面完善管理体制。通过项目后评价的制度完善以及信息反馈制度的及时建立应用, 提升项目后评价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3.2 提高管理层对项目后评价的重视程度, 切实发挥项目后评价的管理作用
很多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忽视了项目后评价的管理作用, 对于项目后评价在企业科学化决策、减少管理失误中的积极作用意识不到位,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项目后评价的效果及效率。企业应当进一步提高对项目后评价作用的重视程度, 并突出项目后评价的管理重点是针对项目本身, 而不是针对管理者个人。重视项目后评价的经验总结, 提高相关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对项目后评价的重视程度, 实现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良好配合。
3.3 逐步建立项目后评价的专业管理部门及专项资金
企业管理者实施项目后评价就需要投入一定的物力和人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 资金是企业实施项目后评价的重要基础和资源, 应当逐步建立项目后评价的专项资金, 进一步强化项目后评价资金的使用力度, 以此来确保项目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 企业管理者还应当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聘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项目后评估。依靠对相关项目的后评价及时发现和查找问题, 为后续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经验。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 实施科学有效的项目后评价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项目后评价跟项目前评价属于项目管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两者在评价的内容及方法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别。在管理实践中项目后评价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 制约着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本文围绕项目后评价重点介绍了相关概念, 并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重点分析后评价制度的建立完善等具体措施。
【项目后评价理论】推荐阅读:
后评价项目10-12
项目后评价方法06-27
项目后评价与应用10-04
投资项目后评价12-10
PDM项目后评价研究08-19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09-23
市政工程项目后评价12-23
电力工程项目后评价12-29
项目后评价信息化研究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