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项目

2024-12-06

评价项目(精选12篇)

评价项目 篇1

项目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项目 (或规划) 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项目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 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 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 通过分析评价达到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建议、改进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的目的。

后评价位于项目周期的末端, 它又可视为另一个新项目周期的开端。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反馈功能上, 它一方面总结了项目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而对于在建和新建项目又起着指导作用。后评价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目标持续性评价和综合评价五个方面。

将项目后评价的概念引入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领域, 就形成了项目后环境影响评价 (或环境影响的项目后评价, 简称环境影响后评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Post-ProjectAssessment, EIPPA) 的概念。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项目 (或规划) 的环境保护目的、环保执行过程、环保投资及效益、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和环境影响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项目环境保护实践的检查、验证和总结, 确定项目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否达到、项目的主要环境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对环境影响的回顾分析和进一步的预测评价, 达到总结项目环境保护经验和教训、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和环境管理工作改进建议、实现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的可持续性。

环境影响的项目后评价也叫项目后分析 (PPA, postproject analysis) , 是在作出项目批准决定之后, 在项目实施阶段 (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或运行期和废弃过程) 所进行的环境研究 (UNECE, 1990) 。因此, 笔者认为, 环境影响的项目后评价 (EIPPA, Environmental Impact Post-Project Assessment) 可以看作是项目前期环境影响评价 (EIA) 过程向项目建设、营运阶段的一种延伸, 是改进整个EIA过程及其方法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目前, 与环境影响的项目后评价相类似的名词有环境影响事后评价、回顾评价、后续监控、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后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分析) 、环境影响后评估等。这些名词虽然与环境影响项目后评价的内容、目的有一致之处, 但都只反映了EIPPA的某些要求和作用, 不够精确和全面, 或者说只是EIPPA的内容之一。

我国即将生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增补了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规定。在该法的第二十七条规定了建设单位在后评价方面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明确规定只要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 建设单位就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采取改进措施;如果有关建设单位未采取后评价的相应措施, 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还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采取改进措施。[1]由此可见, 预测和评价分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 仍然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内容和作用之一。笔者认为, 环境影响后评价 (EIPPA) 的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环境保护执行过程评价、环境效益评价、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PPAEI, 不同于EIA) 以及环境目标的可持续性评价。从对象上来讲, 包括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价 (也就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执行情况的评价。概而言之, 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 (EIPPA) 就是站在公路建设项目的终点对已经发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回顾分析和评价, 并在新的起点上对项目未来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提出改善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和对策建议。

下面就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要素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做以简要介绍:

一、生态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制度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后评价主要对以下方面作调查、分析和评价。

1、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公路在建设实施和运营过程中对沿线地区的动植物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通过对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保护级别、分布概况、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和自身的价值等方面的调查, 分析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变化, 评价公路项目的建设对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影响状况, 主要评价受国家保护的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变化。

2、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指由于公路建设破坏植被引起的水土流失, 主要发生在公路施工期和运营初期。由于工程防护措施和恢复植被措施的实施, 水土流失到运营后期将基本稳定。主要是通过对公路施工中高填、深挖路段的坡面、取弃土场地以及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病害的调查, 分析由于公路施工引起地质类别、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率等现状的变化, 对沿线水土流失的影响, 并提出治理措施或对策建议。

3、对水环境的影响。

主要通过对路线范围内地面水域及功能, 工程的施工方案、生活服务区的位置及规模, 公路建设项目沿线地表迳流方位及现有水污染排放源 (生活服务区) 的调查, 取样测试有害成分含量, 提出污水处理和实行达标排放的措施。

二、环境空气影响的后评价制度

根据交通污染源特征及公路两侧有可能的污染状况, 通过对主要敏感点的一氧化碳 (CO) 和氮氧化物 (NO X) 浓度的测定, 对比公路建设前后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并根据交通量的增长情况对未来一氧化碳 (CO) 和氮氧化物 (NO X) 浓度作出预测, 对有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路段应根据气象条件提出处理措施或建议[2]。

三、环境噪声影响的后评价制度

公路运营期的交通噪声影响是长时间而且是比较严重的, 是评价的重点, 应做详细的论述、分析和预测并作评价;应提出噪声污染治理的措施或建议。通过对公路两侧噪声影响的调查和监测, 分析和论证交通噪声的既有影响;并根据新的交通量预测结果和敏感点声环境参数, 采用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对公路营运期未来的交通噪声和敏感点环境噪声进行预测, 对现有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提出补救和改善措施。

四、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的关系

1、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环境后评价是以项目建设、投入使用等中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评价项目从立项决策、设计施工到投产营运等全过程的环境保护执行情况和环境影响, 分析项目实施前一系列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找出出现问题和误差的原因, 提出必要的对策措施, 为提高决策水平、改进环境管理和环保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公路建设项目来说, 环境后评价是指区域内的公路项目建成投入正常营运后, 在一定的时间内分析评价已建成营运的公路对该区域环境质量的实际影响, 分析评价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项目环境后评价与项目前期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原则和方法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都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但是, 由于两者的评价时点不同, 目的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存在一些区别。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确定项目是否可以立项, 它是站在项目的起点, 主要应用预测技术来分析评价项目未来的环境效益, 以便从环境的角度确定项目是否可行。环境后评价则是站在项目完工的时点上, 一方面检查、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找出问题, 分析原因;另一方面, 要以环境后评价的时点为基点, 预测项目未来环境影响和环保效果的变化发展趋势。

根据笔者与接触到的、从事项目后评价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探讨, 项目后评价的工作量远大于项目前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量, 这一点与项目环境后评价的工作和内容也是一致的。项目环境后评价除了必要的影响预测评价内容外, 还包括大量的调查研究、实测验证、对比分析等内容, 其工作量也一般大于项目建设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量。

总之,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其概念、内容、方法和制度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 环境后评价的有些内容在深度上可能难以深入, 或资料不全, 或方法不足。但作为一项很有意义的环境保护工作, 公路环境保护研究人员应该有责任和热情致力于环境后评价的研究, 并将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 交通部交计发[1996]1130号;

[2]曾学福、谢跃庆。《浅谈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工作》。公路, 2001年第4期;

评价项目 篇2

司计〔2005〕3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石油计字[2005]218号),规范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建设项目,根据投资项目管理权限,分为股份公司及专业公司审批管理的限上项目(以下简称限上项目)和分公司审批管理的限下项目(以下简称限下项目)。限上项目和限下项目的范围,参见分公司前期工作管理办法。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建设项目后评价,是指对已竣工投产,并经过一段时间生产运行的建设项目,就该项目的前期论证决策、设计施工、竣工投产以及生产运营等全过程和项目目标、效益、影响及持续性,按照股份公司规定的内容和标准进行的客观的、系统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第四条建设项目后评价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环节。建设项目后评价以投资决策层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总结经验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也为后评价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第五条建设项目后评价分为简化后评价和详细后评价。详细后评价包括建设单位自评价和咨询单位独立后评价。

第六条所有建设项目都要进行简化后评价。

第七条根据项目管理权限,在简化后评价基础上,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对全局影响较大、能以点代面的项目进行详细后评价。

第八条进行详细后评价项目应该具备的条件:

(一)项目全部建成后经有关审计部门进行了审计;

(二)项目由主管部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并经过1-3年的生产运营;

(三)建设项目具备前期工作、建设实施和运营效益等方面的资料。

第九条对长期不能建成(超过设计工期1年以上)或建成后长期(1年以上)不能投产的项目应进行详细后评价。

第十条技术改造项目,应在编制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前,对原项目进行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造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一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分公司及分公司所属单位。

第二章项目后评价管理体系

第十二条分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实行以规划计划部门为主导管理,业务部门密切配合,科研单位技术支撑的统一制度、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十三条分公司规划计划处是分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归口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制订分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价规章制度;

(二)指导和检查二级单位建设项目简化后评价,上报限上项目简化后评价成果;

(三)落实股份公司或专业公司后评价计划,组织限上项目自评价工作,并上报自评价报告;

(四)制定分公司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计划,组织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工作,委托限下项目独立后评价咨询单位,组织验收和交流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成果及评价成果的利用与反馈;

(五)组织分公司后评价业务培训。

第十四条二级单位规划计划部门是本单位后评价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应在部门内设置后评价岗位,专人负责项目后评价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完成建设项目简化后评价工作;

(二)完成股份公司或专业公司后评价计划下达的限上项目自评价;

(三)编制建设项目后评价建议计划。

第十五条勘探开发研究院是分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技术支撑部门。负责总结和分析简化后评价结果,提出分公司详细后评价建议计划,指导限上项目自评价和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

第十六条分公司机关业务部门按其业务范围,在后评价工作中履行相应的业务指导职责。

二级单位业务部门按其业务范围,协助和配合完成后评价工作。

第十七条项目后评价应落实责任。二级单位应将后评价工作落实到责任部门和个人,对后评价工作的质量和进度负责。

第十八条项目后评价工作应建立定期交流制度。规划计划处在每年底组织召开分公司后评价工作研讨会,总结项目后评价成果,交流后评价工作经验。

第十九条项目建设单位要依据后评价意见提出改进措施,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规划计划处。

第三章建设项目简化后评价

第二十条所有建设项目,在建成投产一年内,由建设单位完成简化后评价。

第二十一条简化后评价按股份公司规定的简化后评价模板编制。主要是针对项目建设前期、建设实施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第二十二条二级单位应在每年5月底和11月底将简化后评价成果以文件形式上报规划计划处。

第二十三条规划计划处在总结和分析简化后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按项目管理权限以分公司文件形式报股份公司或专业公司。

第四章限上项目自评价

第二十四条分公司根据股份公司或专业公司下达的后评价计划,开展下达计划限上项目的自评价工作。

第二十五条油气勘探项目、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油气管道项目、炼油化工建设项目和销售项目自评价报告应按股份公司颁布的后评价报告编制细则的要求进行编制。其它项目自评价报告可参照编制细则编制。

第二十六条限上项目自评价应在股份公司或专业公司下达计划规定时间内完成,其工作程序是:

(一)编制阶段。建设单位按照下达计划的要求,成立项目组,制订工作计划,收集、整理资料,编写自评价报告初稿。

(二)审查验收阶段。项目组将自评价报告初稿提交规划计划处,规划计划处组织有关业务处室和专家对自评价报告初稿进行初审,审查通过后,由规划计划处将自评价报告提交计划下达单位验收;

(三)修改完善阶段。项目组按照计划下达单位的验收意见修改、完善自评价报告,最终形成正式文本。

(四)完成上报阶段。规划计划处按管理办法规定行文上报计划下达单位。

第五章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

第二十七条分公司管理的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包括建设单位自评价和咨询单位独立后评价。

第二十八条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工作程序。

(一)规划计划处在每年1月底,下达详细后评价计划;

(二)规划计划处在下达详细后评价计划后10个工作日内,择优选择并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单位进行独立后评价。

为保证后评价的公正性,承担项目后评价的咨询单位与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单位原则上不能为同一单位,项目后评价的主要负责人不能是该项目前期评估的负责人。

在委托系统外咨询单位开展独立后评价工作时,应与其签订委托合同和保密协议;

(三)规划计划处收到建设单位自评价报告后,组织有关业务处室和专家对自评价报告进行验收;

(四)规划计划处收到咨询单位独立后评价报告后,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对后评价成果进行交流。

第二十九条限下项目建设单位自评价工作程序。

(一)建设单位应在分公司下达的后评价计划规定时间内,组织完成建设项目自评价报告,并对提出的评价结果负责;

(二)报告编制要求。从项目建设单位的角度出发,采取“前后” 对比方法。突出实施效果评价,侧重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生产运行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评价,对项目预期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并为开展项目独立后评价作好准备。

(三)限下项目自评价编制程序参照本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

(四)建设项目自评价报告经规划计划处验收后,以建设单位文件形式上报规划计划处,包括文件5份,自评价报告15份。

第三十条限下项目独立后评价工作程序。

(一)咨询单位独立后评价应在合同约定时间(一般为30个工作日)内完成,编制完成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并对提出的评价结果负责;

(二)独立后评价必须保证公正性和独立性,咨询单位应从项目投资者和项目业主以外的第三者的角度出发,独立地进行。

(三)报告编制要求。独立后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深度须达到股份公司后评价项目编制细则的要求。应在分析自评价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采取“前后”对比和同类项目“横向”对比相结合的方法,突出影响评价,重点对项目前期决策、经济效

益、影响和持续性、项目竞争能力和成功度进行评价。报告所提的建议应具操作性。

(四)独立后评价报告完成后,以咨询单位文件形式送达项目委托单位,包括文件5份,独立后评价报告15份。

第六章信息反馈

第三十一条建立后评价成果信息反馈制度。为使后评价成果在分公司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规划计划处应及时将已经完成后评价工作项目的结论性意见,反馈到有关领导、项目管理部门、建设单位、项目前期咨询评估、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

第三十二条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馈后评价信息的主要方式有:定期在网上发布后评价情况报告、后评价综合报告以及后评价工作研讨会等。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分公司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经费由管理费用渠道列支。

第三十四条本实施细则由分公司规划计划处负责解释和修改。

国民经济评价在项目评价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国民经济评价;项目评价;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我国加强了投资项目方案的前期决策分析,用项目评价方法为项目建设方案提供科学和可靠的依据。在多年实践过程中,项目评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合理的分配国家资源,推进现代化投资决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本的项目评价方法慢慢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作为经济评价主体的国民经济评价也经受着严峻考验。

一、当前的项目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加强了投资项目的前期决策分析,项目评价方法在为建设项目提供安全和可靠的依据的同时,也渐渐地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相冲突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的评价一般都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代表着国家利益的国民经济评价,另一个是代表着企业利益的财务评价。在两个方面都考虑的情况下,若两方的结论无法达成一致时,按照规定就要以国民经济评价的结论为主。这对于一些竞争性的建设项目来说,按照财务评价的结论进行建设,国民经济评价的结论则不可实行,建设项目会予以否决。但若是按照国民经济评价的结论进行,财务评价的结论就会通不过,虽然是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但对于企业来说,却是损害了自身的利益。

(2)现行的价格体系失真

我国现有的经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市场复杂多变,再加上各个地方的经济水平的发展不同,就导致了价格调查的困难。现有的价格体系被各种繁复的问题所冲击,在复杂多变的同时,也导致了市场调查过程中的价格失真。这样的情况加重了经济评价的难度,也使得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得出的结论经常无法保持一致。

(3)企业过分重视财务评价而轻视国民经济评价

在我国现有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中,国民经济评价虽然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经济评价中,企业往往为了自身利益,只考虑财务评价。很多的企业在项目的建设中,更多地是关心建设项目会给自身带来多少的利益,关注财务评价的同时,对国民经济评价基本都是无视。企业基本不去考虑建设项目会对周边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对周边的经济影响是好是坏,为了利益,企业经常会对一个项目进行重复投资,哪怕是会对周边经济和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但只要该项目拥有不错经济效益,企业就不会放弃。

二、国民经济评价在项目评价中的作用

建设项目的实施不仅会对投资企业自身产生影响,更是会对周边的经济和环境产生影响。一些重大的建设项目甚至会对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2]。因此评价一个项目就要从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和对国家、社会的影响两方面来考虑。对于很多的公共项目工程来说,他们多是以社会公益为主的,单纯的采用企业的财务评价无法得出反应实际价值的真实数据。

(1)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国家利益是作为主体参与的

在国家经济刚起步阶段,国家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制定了项目建设的经济评价方法。该方法在以后的经济建设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在经济评价方法的推出时,国家是作为主要投资群体的。该经济评价方法主要是在初期合理的分配国家资源,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3]。因此,在经济评价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国民经济评价在分配资源的时候,是要从国家利益方面出发的。

(2)国民经济评价在经济评价中拥有决策权

在项目建设的经济评价中,主要是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个部分。国民经济评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财务评价结论可施行,但国民经济评价的结论不可施行的建设项目,一般都是予以否定的;但对于国民经济评价结论可行,财务评价不可行的的建设项目,若是公益性项目或是主要的基础性项目,一般是予以通过的。不能通过的也会重新设计方案,来保证其在财务方面的可行性。

(3)国民经济评价更具有科学性

根据国家的经济评价方法,国民经济评价在建设项目的投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是在宏观的操作上面合理的分配国家资源,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建设项目对国家经济的影响[4]。一些项目同时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能够使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国民经济评价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只顾及自身利益的是,而不考虑建设项目对国家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建设项目同时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极大地避免了对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能够顾及到给国家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5]。

(4)国民经济评价在经济评价中拥有者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我国慢慢地从计划经济走向了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市场化经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逐渐将重心移到了宏观操控上面。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多种经济方式并存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建设项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与市场变化趋势相适应,国民经济评价在此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结语:

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冲击。为了合理的分配有限的资源,国家采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来进行投资项目方案的前期决策分析。经过多年的社会实践,经济评价方法为推进现代化投资决策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利,钱永峰.国民经济评价在项目评价中的作用[J].基建优化,2004,01:22-23.

[2]亓春红.国民经济评价在项目评价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0,20:126-125.

[3]王红岩.公共项目经济评价体系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

[4]王嵩.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理论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2010.

评价项目 篇4

项目后评价是指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 对项目的预定计划目标 (进度及资金, 技术经济指标) 、过程控制情况、经济和社会效益所进行的全面、系统分析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 旨在通过对投资项目的立项、决策过程、实施过程、运行效果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 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为同类项目的实施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通过资料反馈, 改善未来投资管理, 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发挥投资效果的目的。项目后评价主要包括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以及持续性评价等内容。项目后评价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有利于项目的全过程监督、有利于提高设计、施工水平、提高未来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管理水平。

后评价程序

项目后评价的程序一般包括:制定后评价工作计划、选择后评价范围 (目的、内容、深度、时间进度、经费等) , 确定后评价项目、实施项目后评价、编制提交项目后评价报告等几项主要内容。

项后评价程序图见图1所示。

花果项目后评价分析实例

项目主要实施内容

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要求, 对原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使污水出厂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后, 排入受纳水体。本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 采用总承包模式, 承包方负责土建、安装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工艺调试等工作。项目建成后, 污水项目第一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100% (1万t/d) 。

过程评价

质量控制管理。

认真实行技术复核制, 避免发生重大差错, 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和合同规定要求, 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质量“三检”制度, 建立工序交接检验制度, 防止上道工序的产品未经检验合格转入下一道工序, 实行项目目标节点管理制度。

严格依照国家标准国家质量管理体系 (GB/T19001-2000) 。大力推行“5s”管理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 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质量控制对象采用不同的管理标准。对重点工序加强旁站监督管理, 确保项目一次验收合格。对项目前期、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质保期进行管控, 坚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结合的原则, 保证该工程达到合格标准。

进度控制管理

与施工方、监理方一起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工期完成。做好项目里程碑时间节点控制。

造价控制

财务决算情况:该项目工程造价由具有造价咨询单位审核, 实际支出为:1999.60645万元。项目投资节约的原因是:该项目发包模式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在实施中严格控制各类变更, 加强了项目管理, 通过采用组织、技术、经济和合同等措施对项目投资进行严格的管控, 坚决杜绝项目超支的现象发生。

效益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

改造前后技术指标检测数据分析对比见表1。

(单位:mg/l)

改造前, 主体处理工艺为完全混合曝气工艺, 出水要求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二级标准, 实际运行结果100%合格,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水库上游水源地保护的要求, 出水水质标准相应提高, 而原有工艺BOD无法达标, COD、氨氮、总磷等其余指标能偶尔达标, 但不能保证稳定达标。

改造后, 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一级A标准, 从上表看出改造完成后出厂指标均满足要求, 处理效果完全达到设计要求的一级A标准, 大大的改善了水质, 社会效益是显著的。

经济效益分析

2015年1-3月利润与2015年1-3月利润对比见表2。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区和水质影响控制区, 2007年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护规划》文件要求, 已将十堰市犟河流域规划为水源地安全保障区。由于原污水处理厂设备老化, 工艺落后, 随着对水质要求的逐步提高, 污水处理工艺也待升级优化。该项目建设也是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的要求。

影响评价

项目实施中, 废气、噪声、固废均严格按环保要求控制, 并通过环保局现场监测, 均达标。同时公司对污染物排放实施在线监测, 并开展日常自行监测, 出具湖北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东风监测站的《检验报告》 (检测进、出口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等) , 可监控污水处理质量, 并制订了各类管理制度 (如:《污水运行工作业指导书》、《污水处理厂生产管理制度》、《排污在线监控系统管理制度》、《排污日常检测管理制度》、《运营状态记录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 。

项目经验和存在问题及对策

运营经验

工艺培训

定期组织污水处理运行人员进行工艺知识培训, 安排技术人员及工艺设计、调试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讲课, 并安排笔试及现场操作考试, 提高员工对工艺系统认知度。

编制污水处理作业指导书

按照花果污水厂工艺系统运行情况编制《污水处理工作业指导书》, 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使运行人员在日常巡检、排泥操作、工艺池清洗等操作中都有章可循。

责任制管理

对现场工艺设施及设备制定责任人管理考核制度, 不同设施设备对应不同责任人, 操作及维护工作均由责任人完成。若发生状况, 即对相应责任人进行考核, 提高了运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存在问题及对策

进水水质缺乏有效的检测和控制手段, 存在因进水水质不符合纳网要求而达不到排放标准的缺陷。

花果污水系统技术采用国家一级A标准, 其中排放的总磷指标为≤0.5mg/L, 同时污水处理系统要求进水总磷指标≤3.5mg/L。由于上游单位集中排放大量含磷超过设计标准的废水 (涂装脱脂槽液、废乳化液等) , 且上游排放口没有安装总磷在线监测系统, 花果污水厂生化处理系统被大量集中来水 (含磷量大) 破坏后, 生物菌恢复需要一段时间调整工艺, 才能逐步恢复正常等因素。根据水质在线监测年报数据发现存在偶尔因前述原因超标排放的情况:2015年8月和2016年4、5、6月均出现指标超标情况, 其月份超标峰值分别为0.841mg/L、0.566mg/L、1.483mg/L、0.92mg/L。上述情况说明设计委托及设计未充分考虑污水排放的现状, 对系统进水指标过于理想化;同时缺乏系统进水在极端条件下监控报警和及时处置的手段。

对策

对进水所存在的水质缺乏有效检测和控件手段的问题, 对花果污水处理厂新增进口端在线监测设备、强化除磷加药系统, 并对不达标水回流系统管路建设等做局部改造, 目前整体已经实现达标排放。

总结评价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 篇5

关键词:经济评价 公共项目 经济费用效益

一、导言

公共项目是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在“市场失灵”的基础设施和自然垄断行业中建设的投资项目。

公共项目主要涉及公路、铁路、港口、桥梁、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道路、水库、大坝等公共工程;供水、供电、管道煤气、排污、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

公共项目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公共项目是指所有投向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行业,能为社会提供基础性和公共性商品或服务的投资项目,其资金来源既包括政府投资也包括非政府投资,既包括物质性投资也包括非物质性投资。

狭义的公共项目特指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在基础设施和自然垄断行业投入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本文使用的是狭义公共项目的概念。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后评价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迅速,从军工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之后很多专家学者开始运用这种方法研究投资项目的建设问题、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经济政策的制定等,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对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投资结构,减少和规避投资风险,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是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项目财务及国民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对拟建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经济评价,从而确定项目未来发展前景的一系列活动。

公共项目经济评价是投资者得到预期收益的前提,如何选择客观、恰当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对正确进行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二、公共项目的经济特征

1.经济外部性特征。

对于公共项目供给的正外部性的争论,如果政府是公共项目的投资者,那么各种基于国民经济系统的上述目标就是政府投资决策考虑的内部效果,也是该项目得以建设的原因,如果将其视为外部效益计入效益费用分析,则属于重复计算。

而如果是私人资本作为项目的投资主体,由于项目效果不能纳入投资者账户,因此是外部效益。

我们界定的公共项目主要投资主体是政府,是研究财政支出资金来源的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问题,很多财务评价的“外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被视为国民经济的评价体系的“内部效果”,但这一“内部效果”在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又常被漏算,或被计入其他系统的效果。

因此,在研究公共项目经济评价问题时,这一问题应该考虑如何解决。

2.经济福利性特征。

一般将公共支出分为“购买性公共支出”和“转移性公共支出”,公共项目的建设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包括了这两个方面的影响。

前者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一般是间接的,例如公共项目的实施带来的对于相应需求的增加,刺激相关行业、地区的劳动力、投入物的需求增长,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和财富的增长;后者则涉及到对于公共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直接影响,例如水利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以工代贩”;生态移民过程的“移民补贴”等。

对于如“扶贫开发项目”、“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这一类的公共项目,一个重要的目标效果就是解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从而带来的整个国民经济总福利效果。

而对于大型跨地区、跨流域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则对于项目影响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产生明显的影响。

国内对于此类公共项目的评价中都设置了社会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来加以评价,如“分配效果”指标、“分配系数参数”等。

因此,研究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问题,公共项目的福利效果,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内容。

3.公共项目的循环经济特征。

基于循环经济的“3R”(Reduce,Reuse,Recycle)原则,循环经济的特点表现为:对于物质产品的生产,更加关注低数量、高质量、高价格获得的增长;经济活动从生产优先到服务优先;在社会就业方面,循环经济使得就业的重点从生产转向维护。

资源、能源等类型公共项目的实施对于资源、能源、环境、生态、社会经济中与循环经济目标相关的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此类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应该考虑其对循环经济目标的贡献。

基于循环经济的公共项目经济评价,就是要从国民经济系统的要素投入与产出关系,将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纳入国民经济运行系统,考虑投入物循环利用与经济持续发展的效果。

三、公共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

1.公共项目财务评价。

公共项目财务评价是指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条件下,从财务的角度,分析测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费用和收益,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等财务状况,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活动。

它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公共项目财务评价所使用的基本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财务平衡表、财务外汇流量表等,所适用的参考报表有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投资使用计划表、总成本表、单位成本表、销售收入表、借款偿还平衡表等。

公共项目财务评价的内容和主要指标包括:(1)项目盈利能力评价主要考察投资项目的盈利水平。

在进行项目盈利能力评价时,需编制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三个基本财务报表。

项目财务盈利能力评价的主要计算指标有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指标。

(2)项目偿债能力评价可在编制贷款偿还表的基础上进行。

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一般可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借入资金必须按期偿还。

因此,项目的投资者需要关注项目的偿债能力;借入资金的债权人也需要关注贷出资金能否按期收回本息。

(3)不确定性分析是指在信息不足,无法用概率描述因素变动规律的情况下,估计可变因素变动对项目可行性的影响程度及项目承受风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

不确定性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4)风险分析是指在可变因素概率分布已知的情况下,分析可变因素在各种可能状态下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取值,从而了解项目的风险状况。

(5)外汇平衡分析主要是考察涉及外汇收支的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的外汇余缺程度,在编制外汇平衡表的基础上,了解各年外汇余缺状况,对外汇不能平衡的年份根据外汇短缺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公共项目国民经济评价。

公共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民经济总体利益出发,使宏观与微观效益相结合,用系统的、整体的、综合的观点,从经济、技术、政治、军事和社会等方面,全面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为投资决策提供宏观依据。

公共项目财务评价是从项目角度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项目财务评价结论可以满足投资决策的要求,但有些项目需要进行国民经济评价,从国民经济角度评价项目是否可行。

需要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项目主要有:(1)国家及地方政府参与投资的项目。

(2)国家给予财政补贴或者减免税费的项目。

(3)国家控制的战略性资源开发项目。

(4)主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铁路、公路、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较大的水利水电项目。

(6)动用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较大的中外合资项目。

(7)主要产出物和投入物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的项目。

国家计委1987年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规定:国民经济评价以经济内部收益率作为主要指标,以经济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率和投资效益率作为辅助指标。

国民经济评价主要参数包括:(1)社会折现率是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定的,在国民经济评价中用以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参数,代表了资金占用所需应获得的最低动态收益率。

(2)影子汇率是反映外汇真实价值的汇率。

影子汇率主要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段时期内进出口的结构和水平、外汇的机会成本及发展趋势、外汇供需状况等因素确定。

一旦上述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影子汇率值需作相应的调整。

(3)影子价格是指项目增加一名劳动力,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

3.公共项目投资风险评价。

公共项目投资风险评价就是指在项目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可能导致项目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权衡,并依据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风险分级排序,综合评估整个项目投资的风险水平。

公共项目投资风险评价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1)风险回避准则。

根据风险分析,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或完全回避项目中的各类风险,特别是对项目整体目标有重要影响的那些风险因素。

(2)风险处理成本最小原则。

在处理风险的时候考虑成本最小,甚至可以接受风险。

(3)风险权衡准则。

确定可接受风险的限度,可接受风险是指在项目中存在的一些可接受的、不可避免的风险。

(4)社会费用最小准则。

将风险的社会费用与风险带来的社会效益一同考虑,以社会费用最小为原则。

(5)风险成本效益比准则。

处理风险是考虑处理成本和风险受益相匹配,以最经济的资源消耗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公共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评价

经济费用效益评价是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分析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率和对社会福利所做出的贡献,从而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适用于财务价格扭曲,财务现金流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的经济价值,财务成本不能包含项目的全部资源消耗,从而财务效益不能包含项目产出的全部经济效果的项目。

公共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从项目的成本与收益的角度看,存在着很强的外部性,其财务现金流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的经济价值,所以要进行费用效益分析。

识别公共项目的经济费用与经济效益就是要对项目所涉及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有关费用和效益进行判别,也是全面分析项目投资及运营活动耗用资源的真实价值,以及项目为社会成员福利的实际增加所做出的贡献。

识别的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费用和效益;内部或外部费用与效益;有形和无形费用与效益以及项目的近期影响和可能带来的中期或远期影响。

经济费用的计算应遵循机会成本原则,分析项目所占有所有资源的其他最有效利用所产生的效益进行计算。

经济效益的计算应遵循支付意愿原则和接受补偿意愿原则。

支付意愿原则用于对项目产出物正面效果的计算;接受补偿意愿原则用于对项目产出物负面效果的计算。

公共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评价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公共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方法。

要对公共项目正确作出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需要对其费用效益予以正确的识别与计量。

在识别与计量过程中,需明确项目基本目标,围绕目标进行必要的情景分析,进行有无对比分析,正确识别正面和负面外部效果,合理确定效益和费用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跨度等。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正确评价公共项目的经济合理性,为政府审批或核准项目提供依据。

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内容缺一不可,每种评价的指标都能从不同侧面科学地衡量项目的可行性,财务评价是从微观盈利角度进行分析,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宏观社会角度对整个项目的运行以及为社会带来的贡献进行分析,而风险评价更是公共项目运行之前必不可少的评价内容,综合这些评价得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为公共项目的运行提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万威武,孙新梅,孙卫.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佟芳庭.浅析公共事业项目的经济评价[J].经济论坛,(22)

4.徐尚友.我国公共项目经济评价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5(23)

评价项目 篇6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治;效益评价;层次分析法;熵权法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6)04-0035-05

一、引言

据有关测算,我国耕地人口承载量的理论合理值为8亿,而2020年人口量最高峰预测将达到15亿左右,近两倍于耕地的承载合理值。因土壤“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造成耕地质量总体不高[1],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已成为限制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土地整治不仅是保障土地资源供给和切实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和途径,而且关系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败,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全面贯彻落实。“土地整治”这一术语概念是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2]的新一轮编制时统一的,多年来土地整治工作在全国不断实践和开展。当前,土地整治已成为坚守耕地红线、改善耕地质量、促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聚力农民精准脱贫和持续增收、加强农村生态保护等重要的措施。具体来说,土地整治包括农田整治、开发宜耕后备土地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整理农村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改造旧城镇、旧厂矿等建设用地的布局优化与集约利用;自然灾害或人类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等。土地整治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土地的永续利用,它已成为推进“人地钱”挂钩政策的有力突破口。

纵观土地整治的相关研究,对土地整治项目的效益综合评价尚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系统和实用的理论体系[3],缺乏定量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且多偏于主观。吕晓等通过层次分析法语言化赋值表,对土地整理的坡改梯项目进行了实证评价[4];杨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整治实施后效益,对景观效益的独立方面进行有益探索[5];李芳芳等采用主成分、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测算了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间的协调度[6];李冰清等[7]创新熵理论的AHP权重和S型函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指出了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能力较差、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短缺的短板。

本文运用主客观方法建立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四个独立综合评价系统,力求对土地整治的效益评价成果建立一种效益事前预测模型,为土地整治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依据,以此指导土地整治的项目规划顺利开展。其理论意义在于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的有关理论体系,为土地整治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新参考;实践意义在于对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进行定量化和标准化,为各级国土部门管理者提供项目实施可行性和效益高低对比的决策依据。

二、项目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一)基本概况

项目所在地高平市位于山西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地理坐标为北纬35°40′-36°0′,东经112°40′-113°10′[8]。在现辖9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中,本文主要选取了野川镇东沟村、寺庄镇寺庄村、河西镇永宁寨村、神农镇小河西村和陈区镇王家村5个农村整治项目区。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竣工报告;项目区面积、道路长度、平整区高差等来源于项目区比例尺为1:2000的利用现状图和竣工验收图的处理分析;以及参考2009-2013年《高平市统计年鉴》与《高平市农业统计报表》;其他方面的数据来源于《高平市“十二五”发展规划》、高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实地调查走访问卷统计等相关资料。

三、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构建

本文运用层次法构建综合指标体系,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的具体权重,最后运用综合评价法求得综合效益的分值。目标层就是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A),准则层分为经济效益(B1)、社会效益(B2)、生态效益(B3)和景观效益(B4)四个方面,它们既彼此区别,彼此独立,又彼此关联,彼此影响[9]。

四、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一)指标数据标准化

由于各指标量纲的差异往往造成数值方面的巨大差距,不具有直接的对比性。因此,本文首先要对各指标的实际值进行数据的标准化。若指标数值与效益评价呈正相关,可通过公式(1)处理;若呈负相关,可通过公式(2)进行处理。

(二)权重的综合确定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也简称AHP,该方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一种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运用AHP分析问题主要分为三步:首先,在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两两比较矩阵;其次,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计算矩阵每一行的算数平均数;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从而计算出各层因子权重。

2.熵权法

由于AHP是一种主观确定评价的方法,受人为影响的因素较大,所以本文又采用了一种客观的确定权重法—熵权法,它是通过综合考虑各因素的信息量,计算出一个综合指标的数学方法。“熵”是物理热力学中表示物质无序状态的概念,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所以指标的信息熵与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呈反比关系。建立判断矩阵,对统计数据标准化后可以计算各指标的信息值,从而确定指标熵值后,根据有关公式确定指标的权重。

nlc202309091410

3.确定综合权重

AHP法综合考虑了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实地经验、决策者的意见和偏好,但具有主观随意性的特点缺陷;熵权法充分反应原始数据的主要客观信息,但也存在理论结果与实践操作不相符的情况。综合以上2种方法的长短,加权平均确定计算综合权重。

4.多指标综合计算模型

在确定权重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法计算整个评价体系的综合分值,然后对得分的排序情况来进行不同土地整治项目的差异性评价。根据各个指标的综合权重和原数据的标准化值的乘积,算出各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分。

五、结果与分析

(一)计算结果

通过AHP法和熵权法进行土地整治指标权重的计算,得到综合权重如下,见表2。

(二)结果分析

从宏观角度看(表3),高平市5个乡镇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综合得分为80.77,总体波动幅度为76-85,达到良好的实施效果。表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不仅缓解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统筹问题,也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改善了人居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从地区差异来看,野川镇东沟村的土地整治项目效益最好(85.29),陈区镇王家村次之(82.38),寺庄镇寺庄村得分最少(76.36)。原因在于各个项目区社会经济基础、生态环境状况、地理区位和人文条件等各有差异,决定了土地整治项目的投资规模、社会收益、民众参与度和生态环境优化的效益得分高低。总之,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对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粮食安全;促进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和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

1.经济效益评价

从经济效益角度,野川镇东沟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好(表3),得分41.55,占总得分85.29的将近一半;陈区镇王家村得分最少,为10.71。原因在于土地整治项目规模和投资的大小,前者项目的亩均投资远大于后者。具体来看,静态投资收益率、耕地亩均单产增加量和新增耕地年纯收入对经济效益的贡献最大,与项目规模和投资呈正相关;新增耕地率所受影响较小,与实地的立地条件关系更密切。

2.社会效益评价

从社会效益来看,神农镇小河西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益最好,得分33.53;河西镇永宁寨村得分最少,为8.97。原因在于土地整治对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对粮食产量的有效增加起了重要作用。实地来看,土地整治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技术工程上的综合整治,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结合指标,农民最关心的是“农田的道路便利情况”和“粮食的有效增产状况”。

3.生态效益评价

从生态效益上分析,陈区镇王家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生态效益得分最高,为31.69;野川镇东沟村最低,为9.97。究其根源,农村地区土壤、水文、生物、地理条件等因素引起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承载能力不同。具体来看,水土流失治理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其不仅与林草覆盖率相关,也与土壤的种类(沙土和壤土),地形坡度等关系密切,土地流失治理率也与土地垦殖率相辅相成,大大提高农田的生态防护能力。因此,为了群众的长远福祉,留下天蓝地美、山清绿水的自然环境,必须防止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4.景观效益评价

由表3可得,河西镇永宁寨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景观效益得分最高,为18.71;神农镇小河西村最低,为10.82。项目区的景观效益不仅要求结构和布局上的空间美,小到农田、防护林、草地、水域、道路等,大到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和生物;而且力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时间美,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景色的组成要素(植物的种类、色彩等)、数量比例构成、形态变化布局的合理配置。所以,对协调项目的综合效益均衡和生态环境平衡,需要注重和加强对土地整治景观的设计和建设。

六、结语

项目实施后,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从经济效益来讲,可以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指标的“增减挂”,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从社会效益来看,可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从生态效益来看,减轻水土流失程度,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立足景观效益,可为子孙预留最后一片田园风光和乡村旅游的净土和福祉。

本文所构建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与前人的研究相比,创新主要体现在效益四个方面的选取和研究方法中权重的确定,不足之处体现在因数据获取难度造成指标数量的有限性,研究地域只局限于高平市5个乡镇(低丘陵区黄土地貌)的整治项目,给整个评价体系带来一定程度的失真,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今后的研究中,期望在研究方法中加强对“3S”高新技术的运用,提高有关数据的精确性,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广泛考虑影响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的各方面因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力求实现对农村整治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专业性和实践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胡振琪.土地整理概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贾文涛.土地整治有了新目标——《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5年)》解读[J].中国土地,2012(04):12-14.

[3]毋晓蕾.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理论研究[D].郑州:河南

大学,2010.

[4]吕晓,李振波,刘新平.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巴

东县项目区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07(08):50-55+69.

[5]杨俊.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地

质大学,2012.

[6]李方方,王瑷玲,刘凤荣,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

析法的宁阳县农地效益评价及方法比较[J].山东农业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69-73.

[7]李冰清,王占岐,金贵.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

绩效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5(03):68-74+96.

[8]李应中.2012年我国粮食形势综合分析(三)[J].中国农业

信息.2013(12):4-7+13.

[9]巫芯宇.基于多种评论方法的农村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研

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责任编辑:陈 勇)

评价项目 篇7

1. 现有项目投资评价模型概述。企业现在广泛使用的项目投资评价模型主要是项目收益现值法, 该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NCFt代表的现金流量, 是指投资项目所带来的增量现金流量。i代表项目的必要报酬率, 即给予投资者的最低资本回报率。n是指项目的持续经营年限。

2. NPV投资评价模型缺陷分析

(1) 模型在NCF计算上的缺陷分析。NCF作为持续经营过程中每年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计算公式如下:

NCF=税后净利润+折旧

税后利润=息税前利润-所得税-债权资本成本

该公式只考虑了债权资本成本而没有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如果企业创造的净利润小于等于股东把资本投入到金融市场上获得的收益, 表明企业并没有为股东创造财富, 甚至是在毁灭股东的财富, 这样就不能解释“投资者为什么把钱投入其他企业, 而不是自己运营”的原因。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原理, 我们对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 0 0 7年度的财务数据计算分析如下:

①息税前利润 4.22亿元

②所得税 0.7亿元

③税后利润[ (1) - (2) ] 3.52亿元

④投入资本 66.7亿元

⑤综合资本成本率 8.44%

⑥资本成本[ (4) × (5) ] 5.63亿元

⑦企业实际创造的财富 -2.11亿元

计算结果表明, 尽管该公司2 0 0 7年度账面上反映出了3.5 2亿元的利润, 然而, 实际上并没有为股东创造出新的财富。

(2) 模型在折现率选择上存在的不足。在传统的项目投资评价模型中, 折现率的选择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企业的加权资金成本来确定, 另一种是根据企业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来确定。前一种办法, 计算资本成本比较困难, 可操作性差;后一种办法则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二、修正的企业项目投资评价模型

1. EVA思想的阐述。

EVA (Economic Value-added) 经济附加值的最初目的在于使公司管理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行为准则。用公式表示为:EVA=EBIT-ATKW;上述公式中, EBIT是指息税前利润;AT代表绩效考核期企业占用的资产数额, 包括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 K W代表绩效考核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经济附加值将企业股权成本作为一种成本扣除, 将会计账面价值转化为经济账面价值。它与传统净利润的不同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述:

税后净利润=息税前利润-债权资本成本率-所得税

经济附加值=税后净利润-股权资本成本率

2. 引入EVA的RNPV投资评价模型概述。

引入EVA的项目投资评价模型用公式表达如下:

其中:

RNPV——修正的净现值;

RNCF——修正的净现金流量, 用公式表达为:

RNCF=税后净利+折旧—项目的股权资本成本=税后净利-债权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折旧=EVA+折旧

项目的股权资本成本=项目投资中的股权资本×股权资本率

I——折现率, 即项目的必要报酬率。本项目投资评价模型用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率作为折现率。

三、模型运用实证研究

1. 对本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意义。

本文认为, 运用修正的投资评价模型对项目进行投资价值评价, 可以增强企业经营财务能力, 使企业保持良好的成长性, 防止企业出现由于投资项目过多过滥而导致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恶化的情况。为了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下滑的原因, 本文采用引入E V A的项目投资评价模型以华北制药股份公司为例, 对企业的投资情况进行分析。

2. 华北制药案例说明。

华北制药1998年~2007年的项目投资数据如下:筹资29960000元, 用于105车间的GMP改造项目;筹资34490000元, 收购华北制药集团环A车间;筹资5376000元, 收购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80%的股权;筹资120000000元, 用于国家1998年批准的第一批技术创新项目中的4个项目;筹资49900000元, 用于维生素B12生产线技术改造;筹资2500万美元, 用于头孢菌素的生产。1998年~2007年每年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以及其他长期资产投资现金流量如图1所示:

进一步分析得出:企业资产负债率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 (见图2) , 同时, 资产利润率和股东权益利润率也呈现下滑趋势 (见图3) 。由此可见, 该企业虽然有大量的项目投资上马, 但是这些投资项目并没有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从1998年到2007年十年之间的平均股东权益利润率为2.7%, 远远低于同期央行公布的5年期5.15%的存款利率。

四、模型修正的意义总结

项目投资决策中的E V A思想, 是一种项目价值创造的净增值理论。该理论认为, 一项决策的价值取决于它与替代方案相比所增加的净收益, 因此对于股东来说, 如果企业的投资收益总是不能达到其投资期望, 他们就会放弃对企业的继续投资, 而转向投其它的项目或企业, 这样企业将不得不依靠债权投资以及自身的盈余积累来维持发展。而对于收益较低的企业, 债权融资将提高企业财务风险, 加大企业破产的边际成本, 危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无论是为了吸引股东的投资, 还是平衡企业的风险, 都将要求企业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 选择可以为企业创造剩余财富的项目进行投资, 而一味追求利润规模和资产规模, 盲目投资, 只能是导致企业价值链的破坏。

RNPV投资评价模型对现金净流量的修正体现了净收益观念, 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投入资金的机会收益已经在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中得到体现。此模型在财务上保证了项目在运行周期内的剩余价值创造, 使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得到了保障。

摘要:目前企业普遍使用的项目投资评价模型为收益现值 (NPV) 模型, 本文认为, 此模型涉及到的主要经济技术参数——年现金净流量在传统的计算方式中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 据此计算评价得出的可行性项目, 潜伏着较大的投资风险。为此, 本文在企业投资项目评价模型中引入EVA全要素补偿思想, 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 并以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项目投资评价模型,收益现值法,EVA全要素补偿

参考文献

[1]新浪财经网:http://finance.sina.com.cn/realstock/company/sh600812/nc.shtml

[2]胡玉明:高级管理会计[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年第二版

[3]尹凌青:战略绩效考核——可持续发展企业素质及经济增加值考核[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年第一版

[4]步淑段主编:财务管理理论模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年第一版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年版

[6]AI.埃巴.经济附加值——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M].中信出版社, 2001年

[7] (美) Madhavan.Ananth.项目投资决策理论[J].Journal of Investing, 2004.01:32-37

评价项目 篇8

1.1 层次分析法计算步骤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元素的权重, 通常情况下可以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1) 建立递阶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 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在这个结构模型下, 复杂问题被分解为不同的元素, 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分成若干组, 形成不同的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 同时它又受到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一个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目标层A、准则层B和方案层C层构成, 从而确立清晰的分级指标体系, 它们分别表示如下:目标层A={B 1, B2, ⋅⋅⋅, Bn}准则层B={C 1, C2⋅⋅⋅, C, n}。

(2) 运用配对比较法。由专家对相关要素进行二二比较评分, 可得若干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测评标准采用9等级评分。

标度1-两个因素相比, 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标度3-一个因素比另一因素稍微重要;标度5-一个因素比另一因素较强 (明显重要;标度7-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标度9-一个因素比另一因素绝对 (极端) 重要;标度2、4、6、8-为以上各判断中, 相邻两判断的折中这样可得两两判断矩正A A=aij, 判断矩阵中的值应满足下列条件

(3) 运用方根法计算权重。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计算Mi的n次方跟

将向量归一化,

则W=[W1, W2, ..., Wn]T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

(4) 计算最大特征根。, (AW) 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分量。

(5) 一致性检验。如果判断矩阵B具有完全一致性时, λmax=n, 但是, 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

当CI=0时, 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反之, CI愈大, 就表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就越差。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需要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一般而言, 1或2阶的判断矩阵总是具有完全一致性的。对于2阶以上的判断矩阵, 其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 称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 记为CR。一般地, 当CIRI=CR<0.10时, 就认为判断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否则, 当CI≥0.1时, 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 直到满意为止。

1.2 模糊评价计算步骤

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多种定性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做出总的评价, 即对评判对象的全体, 根据所给的条件, 给每个对象赋予一个实数, 通过总分法和加权平均等计算方法得到综合评分, 再据此排序。模糊综合评价通常按以下的步骤进行如下。

设评判对象为:P。

其因素集U={u1, u2⋅, ⋅⋅, u3},

评判等级集V={v1, v 2⋅, ⋅⋅, v3}。

对U中每一因素根据评判集中的等级指标进行模糊评判, 得到评判矩阵:

rij表示ui关于vj的隶属程度。 (U, V, R) 则构成了一个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确定各因素重要性指标 (也称权数) 后记为:

A={a1, a 2⋅, ⋅⋅, a3}, 满足

经归一化后, 得BB=={{bbb111, , , bbb 222, , , ⋅⋅⋅⋅⋅⋅⋅⋅⋅, , , bbbmmm}}于是可确定对象P的评判等级。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前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 有诸如主观赋值法、专家访谈法, 层次分析法、关系矩阵法、模糊评价法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方法有其各自的适用模型。本文主要采用专家访谈法对该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指标进行确定。首先, 目制作专家意见咨询表, 其中包含该项目施工进度相关访谈内容和主要问题, 包括主观和客观问题, 争取做到专家意见咨询表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第二步, 选定行业内专家。通过对工程建设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 获得进度控制各重要性的相关信息。第三步向专家提供本次研究的主要背景情况, 并向他们提出问题, 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翔实记录。最后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专家访谈结果的处理。

利用所得数据, 根据各位专家对该项目进度控制各指标等级评定的结果进行计算, 并统计出各个指标下各个等级所占比例。经过模糊计算, 得指标权重值,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项目总体模糊度评价。可以得出, 施工进度计划评价、施工进度检查评价评价、施工进度实施评价和施工进度调整评价评价, 从而确定整体评价。

3 项目评价

项目进度计划评价, 根据计划编制情况、计划落实情况、施工方案评审情况, 判断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是否合理, 达到预期目标, 得出项目进度计划评价.项目进度检查评价, 根据进度检查制度落实、进度检查报告、工程变更情况, 得出项目进度检查评价.项目进度实施评价, 主要包括实施制度落实情况、实施进度落实情况, 根据项目制度、进度的落实情况得出项目实施评价.在施工进度调度评价方面, 从整体数据看各项工作均执行情况, 尤其重大变更的相应进度调整处理, 以及项目整体进度的调整, 得出项目进度评价。

4 结语

一个项目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这是项目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也是进行项目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进度管理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 编制进度计划和资源供应计划, 进行进度控制, 在与质量、费用目标协调的基础上, 实现工期目标。本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项目计划及控制论的原理, 综合分析了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与进度控制的原理与方法, 建立了进度计划控制评价体系, 得出有借鉴意义的评价方案。如何在实际项目进度控制中进一步加强协调工作, 还可以采取哪些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加强进度控制以避免进度延误, 需要在工程实践中再加以总结。

摘要: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和重要因素, 一直是项目管理中十分关注的问题。它是项目能否成功, 按期发挥效益的关键。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 进度控制理论是进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度控制理论的研究为企业有效控制项目进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并起到通过控制项目进度达到控制项目成本和质量的作用。将项目进度控制的相关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可以很好地指导工程进度的实施, 保证工期的按时完成。本文通过对项目进度管理理论的研究, 分析如何将项目进度控制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运用到项目进度评价体系的建立中, 充分发挥项目进度控制理论在解决项目实际运作中的作用。

评价项目 篇9

由于各个城市编制交通影响评价的要求德深度和采用标准并不一样,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持编写了行业技术标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该标准拟定于2010年9月1日正式实施, 可以很好的指导国内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但是该技术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只是提出了一定原则性的内容, 没有具体规定相关的要素如何确定, 因此本文针对交通影响评价中比较关键的交通影响评价时段的选定进行了研究, 并根据具体的实例提出交通影响评价评价时段的选择。

1《标准》中规定

标准中规定:“评价时段的选择: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的高峰时段与背景交通高峰时段基本重合时, 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高峰时段为交通影响评价时段;当两者不重合时, 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高峰时段与背景交通高峰时段均为交通影响评价时段。”

标准中规定了两种情况: (1) 建设项目交通需求高峰与背景交通高峰基本重合。 (2) 建设项目交通需求高峰与背景交通高峰不重合的时段。一般的单一功能的居住、办公等建设项目基本与背景高峰一致, 高峰时段一般为城市早晚高峰。商业、展览中心、体育场、医院、学校等建设项目的产生出行高峰一般与城市背景交通高峰不一致, 当将建设项目产生的交通量与背景交通量按时段进行叠加, 会发现交通量变化曲线会出现两个高峰。当评价的建设项目有多种功能时, 即综合体 (具备两种以上的功能时) , 确定项目的商业高峰就比较困难, 按《标准》需选取多个交通时段, 进行评价, 本文认为, 如果能找到一个评价时段, 使几种功能的建筑产生的交通量和背景交通量叠加的交通量为最大的时段即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评价时段。

2 评价时段的选定

2.1 单个建设项目评价时段的确定

单个建设项目评价时段的确定, 在拥有完善调查资料的情况下, 相对比较简单。单个建设项目的交通产生和吸引量变化规律一般通过对相似建筑物的交通量调查, 可以绘出相应得交通产生量和吸引量的变化曲线。而周边的背景道路交通量也可以通过交通调查, 找出其中道路交通量的变化规律。图1为某市一办公项目的周边背景交通量的变化情况, 图1为调查类似办公性质建筑的交通量产生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该道路有三个高峰时段:9:30~10:30, 14:30~15:30, 17:30~18:30。而该项目评价吸发的高峰时段为高峰时段为8:30~9:30, 17:30~18:30, 当对该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时, 可确定该项目的高峰时段为17:30~18:30。项目性质为办公, 居住等类型的建筑交通影响评价的评价时段可选择当地城市的晚高峰时段。

当项目高峰时段和背景交通高峰时段有明显的错峰现象时, 应将两者交通量的变化曲线相叠加, 找出其中的峰值时段, 确定为单个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时段。项目性质为商业、展览中心、体育场、医院、学校等功能时, 其产生的交通交通量高峰时段一般与城市的道路背景高峰不能完全的重合。

2.2 综合体项目交通高峰的确定

综合体项目是指被评价的建设项目具有办公、商业、居住、文化娱乐等功能中两种或多种的功能。对综合体交通影响评价, 确定评价时段是相对比较困难的过程。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具备多种功能的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 如何科学的对这类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评价时段的选择就成为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评价时段的选择直接关系着项目产生量的多少, 对道路的影响程度, 评价时段的科学选择将直接关系着交通影响评价结论的可信性。由于目前对综合体项目中评价时段没有明确的规定, 《标准》中也只是简单进行叙述, 本次研究重点研究综合体项目交通高峰时段的评价方法, 并提出易于操作的综合体项目的评价时段的确定方法。

由于综合体项目包含有多种交通功能, 其交通量产生的因素有:不同的项目功能高峰时单位面积产生的交通量不同, 不同功能的建筑在不同时间段内单位面积产生的交通量也不同, 相同面积的综合体项目由于内部包含项目功能比例的不同其产生交通量也不同。对于建设交通影响评价时间段的选择, 即找到项目产生的交通量和背景交通量相叠加的峰值时段, 即为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时段。所以综合体项目的评价时段的确定应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对项目周边主要道路的背景交通量进行调查预测, 绘制时间变化曲线。其次将综合体内各个功能按照其面积的大小进行交通产生和吸引量计算, 绘制各个建筑功能随时间变化所产生和吸引交通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再将各个建筑功能产生的交通和吸引的交通量按时间顺序进行叠加, 绘制综合体项目随时间变化所产生和吸引交通量的时间变化曲线。最后将产生和吸引的交通量与背景交通量按时段进行叠加, 找出交通量峰值, 其对应的时段即为交通影响评价时段。

实例:选取某市一商业广场项目进行说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总占地面积57868m2, 集酒店、住宅、购物、休闲和娱乐为一体, 包括了某大厦1~6座、某商业广场和利高大酒店。项目总建筑面积360493.6m2, 其中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311329.84m2, 包括:住宅总建筑面积159749m2, 酒店总建筑面积48727m2, 商业总建筑面积45896m2。项目功能主要为居住、商业、酒店三部分, 各占63%、18%和19%。首先计算临近项目的道路背景交通量的变化情况, 各种建筑功能的发生率和吸引率均经过调查类似项目的吸引和发生率情况确定。酒店:采用了类似酒店调查数据, 居住也采用了类似居住区调查数据, 商业采用了同等规模商业中心调查数据。根据调查, 得到居住、商业和酒店吸发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根据项目居住、酒店和商业所占比例, 得出项目吸发量随时间变化情况。详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 项目的高峰吸发量为17:30~18:30。由于需要确定项目产生的流量对道路交通最不利的时刻, 影响因素有项目流量和道路背景流量两方面。所以需综合考虑项目产生流量和道路流量。

3 结语

评价项目 篇10

项目后评价与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评估,在评价原则与方法上大致相同,都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但是,由于两者的评价时间点不同,目的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存在一些区别。前期评估的目的是确定项目是否可以立项,它是站在项目的起点,主要应用预测技术来分析评价项目未来的效益,以确定项目投资是否可行。

项目后评价则是在项目建成之后,总结项目的准备、实施、完工与运营,并通过重新预测对项目的未来进行新的分析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为改进决策与管理服务提供依据。

所以后评价是站在项目完工的时点上,首先,检查总结项目实施过程,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其次,以后评价时点为基点,预测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期评估的重要判别标准是投资者要求获得的投资收益率或投资回收情况,而后评价的工作侧重点是前期评估的结论。

二、项目后评价的特点

1. 现实性

项目后评价是分析项目从规划设计、立项决策直到生产运行的实际情况,所以必须在生产运行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必须采用已经发生的实际数据或根据实际情况预测的数据。

2. 全面性

进行后评价,不仅需要考虑项目的投入情况,分析投资与建设过程,同时还要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分析。

3. 公正性

项目后评价分析已建成工程的运行现状,寻找问题并研究对策,要求后评价人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与不偏不倚的公正态度,所以应该排除该项目的决策者与前期咨询评估人员。

4. 反馈性

在对项目进行后评价之后所得到的数据与信息,应该及时反馈给委托评价单位与有关部门,以便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对日后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行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应有计划、有选择、有目的地反馈给社会,通过媒体的作用,强化各部门的监督作用。

三、项目后评价原则

项目后评价的作用、原理与目标有别于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前评估等一般性的工作研究总结,由于它的这些特点,所以在后评价的过程中,一般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 客观性

后评价必须保持公正性与独立性,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后评价应从项目投资者或项目业主以外的第三者的角度出发,独立地进行。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与作出结论时必须保持客观公正,不得作出不客观的评价,尤其要避免项目决策者自己评价自己这类情况的发生。总之,公正与独立必须至始至终贯穿后评价的全过程。

2. 可信性

评价者的独立性与经验以及资料信息的可靠性与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决定了后评价的可信性。可信性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同时反映出项目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一般为了后评价的可信性,会要求项目的执行者与管理者参与后评价,以便收集资料查明情况。在评价报告中要说明引用资料的来源出处。

3. 实用性

项目后评价是为了对工程进行一个总结并对决策产生作用,因为必须具有实用性,使操作切实可行。因此后评价报告有两点要求:针对性强;时间性强,及时评价。

4. 反馈性

后项目评价的结果需要反馈到决策部门,作为新项目的立项与评估的基础,以及调整投资规划与政策的依据,这是后评价的最终目标。所以后评价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后评价必须具有反馈性”。

四、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一个建设项目,从提出项目到项目报废为止,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前期工作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运营阶段。每一阶段对项目实际效益的发挥都产生重大影响。项目后评价工作应是包括以上三阶段在内的全过程的后评价。

1. 项目前期工作后评价

项目前期工作也称项目准备工作,包括从编制项目建议书到项目正式开工过程中各项工作内容。项目前期工作的费用支出不大,但所需时间较长而且前期工作的质量对项目投资效益的高低影响较大,甚至从根本上可以决定项目的成败。

2. 项目实施后评价

项目正式开工后,意味着项目由前期工作转入实施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从项目开工起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为止的全过程。具体包括项目开工、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生产准备等环节。

项目实施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入的阶段,也是固定资产逐步形成的时期,他对项目能否发挥投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是十分重要又十分复杂的,涉及到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不仅要处理好建设单位与计划部门、主管部门的关系,还要处理好施工单位、资金物资供应单位等单位的关系。

项目实施阶段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开工的评价、项目施工技术的评价、项目变更情况的评价、施工项目组织与管理的评价、项目建设资金供应与使用情况的评价、项目建设工期的评价等。

3. 项目运营后评价

项目运营阶段是指项目交付使用、投入生产后直至项目报废为止的整个过程。项目运营阶段是项目实现与发挥项目投资效益的过程,也是项目准备、决策、设计、实施阶段投资效益集中体现的时期,它是整个项目运行的最后阶段,在项目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果说项目前期工作与项目实施阶段是财力、物力消耗与投入的过程,那么项目运营阶段是项目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项目运营后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投产后的实际运营状况与投资效益的再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项目后评价的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后评价方法主要有四种:对比方法、逻辑框架法、统计预测法、成功度评价法。其中需要弄清有关项目的内部以及外部关系,并明确项目目标的,可以采用逻辑框架法。后评价方法论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对比法则,包括前后对比,预测与实际发生值的对比,有无项目的对比等比较法。

对比的目的是要找出变化与差距,为提出问题与分析原因找到重点。对比法可以分为“前后对比法”与“有无对比法”两类。

1. 前后对比法

一般情况下,投资活动的“前后对比”(before and after comparison)是将项目实施之前与项目完成之后的情况加以对比,以确定项目效益的一种方法。在项目后评价中则是将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的预测结论与项目的实际运行结果相比较,以发现变化与分析原因。

这种对比方法通常用于揭示项目的计划、决策与实施的质量,是项目后评价工程评价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2. 有无对比法

“有无对比法”(with and without comparison)是将项目实践发生的情况与若无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度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与作用。

这种方法对比的重点是要分清项目作用的影响与项目以外作用的影响。这种对比方法常用于项目的效益评价与影响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

3. 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 work approach,LFA)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1970年开发并使用的一种设计、计划与评价的工具。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国际组织把LFA作为援助项目的计划管理与后评价的主要方法。

逻辑框架(以下简称LFA)不是一种机械的方法程序,而是一种综合与系统地研究与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在后评价中采用LFA有助于对关键因素与问题做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分析。

LFA是一种概念化论述项目的方法,即用一张简单的框架图来清晰地分析一个复杂项目的内涵与关系,使之更易理解。在后评价过程中,LFA立足于项目的发展与变化,把项目管理的各方面加以融合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从结果来判断管理水平、从实践中学习、系统全面分析、目标合同、原因与后果。

4. 统计预测法

由项目后评价的定义可知,项目后评价包括对项目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总结,以及对项目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在这样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到项目后评价的特点原则,只有具有统计意义的数据才是可比的。

因此,后评价时点前的统计数据是评价对比的基础,后评价时点的数据是对比的对象,后评价时点以后的数据是预测分析的依据。可见,项目后评价的总结与预测是以统计学原理与预测学原理为基础的。而统计预测法又可以细分为“统计”与“预测”两部分。

5. 成功度评价法

成功度评价是依靠评价专家或者专家组的经验,综合后评价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对项目的成功度作出定性的结论,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打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以逻辑框架法分析的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与经济效益分析的评价结论为基础,以项目的目标与效益为核心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评价。项目评价的成功度可以分为5个等级:

(1)完全成功的

项目的各项目标全面实现或超过;相对成本而言,项目取得巨大的效益与影响。

(2)成功的(A)

项目的大部分目标已经实现;相对成本而言,项目达到了预期的效益与影响。

(3)部分成功的(B)

项目实现了原定的部分目标;相对成本而言,项目只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与影响。

(4)不成功的(C)

项目实现的目标非常有限,相对成本而言,项目几乎没有产生什么真正效益与影响。

(5)失败的(D)

项目的目标是不现实的,无法实现,相对成本而言,项目不得不终止。

在测定各指标时,采用打分制,即按上述标准(2)~(5)的四个等级分别用A、B、C、D表示,通过指标重要性分析与单项成功度结论的综合,可得到整个项目的成功度指标,同样也用A、B、C、D表示。

六、项目后评价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项目后评价工作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发展进程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刚刚起步开展这项工作的单位,因此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项目后评价的内容要全面

由于项目后评价工作本身是一个涵盖投资活动全过程的方法体系,组织工作难度较大,因此有些单位在开展初期往往会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多针对项目效益进行后评价,致使后评价包含内容不全面,总结经验教训不充分。

2. 项目后评价提供的信息要充分

有些单位实际操作中缺乏相对独立的后评价组织机构,往往还是单位从事项目规划的原班人马牵头,其它部门配合完成项目后评价工作。因此后评价报告反馈的信息不充分,总结的经验多、教训少,评价报告的反馈流于形式。

七、结语

尽管项目后评价方面的探讨研究还不太多,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后评价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在此,希望与大家进行更多的交流与探讨,共同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建设工作,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的一流的建筑工程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付廷顺.浅谈建设项目后评价[J].山东煤炭科技,2010(03).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效益评价 篇11

关键字:土地整治;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0.012

Abstract: Land consolid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land quality. Land consolidation benefit evaluation can ensure the good development of land consolidation,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Shawan County Song Sheng Temple villag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ventuall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economy, society and ecology, that Song Sheng Temple village land consolidation benefit.

Key words: land consolidation, land consolidation benefit evaluati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的重要途径[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土地的有限性限制了经济发展,人口多土地少的矛盾日益凸显。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发展就离不开建设,建设就会占用有限的耕地。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为完成此目标就需要开源、节流、挖潜,然而这些都离不开土地整治[2]。

土地资源已经成为人们所依赖的物质基础。高速的经济增长离不开土地,经济发展中大量的耕地资源将被建设发展所占用。为更好地贯彻既有粮食又要建设的基本方针,只有深挖土地资源的潜力,开展土地整治项目有利于对于农村建设和耕地保护,更有利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可持续发展[3]。

随着土地整治项目的大范围开展,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也就显得为重要。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不仅可以发现项目区土地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为今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如今,我国土地整治效益评价工作开展相对土地整治事业比较滞后,仍存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技术过于单一等问题。笔者通过对沙湾县宋圣宫村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效益评价和实证研究,构建其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相近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

1 区域概况及指标处理

1.1 区域概况

沙湾县虽地处自治区天山北坡经济发展带中段,交通十分便利,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但全县土地利用率并不高,需进一步开发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区域经济发展。项目区位于沙湾县金沟河镇,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60 hm2,现状耕地132.28 hm2,占建设规模的82.67%;农村道路占地4.07 hm2,占建设规模的2.54%;农田水利占地1.16 hm2,占建设规模的0.73%;工业废弃用地16.44 hm2,占建设规模的10.27%。整治后,耕地面积148.68 hm2。

1.2 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评价指标的构建

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根据宋圣宫村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基准层3个指标是经济效益(Kl)、社会效益(K2)、生态效益(K3),指标层为12个指标,如表1。

1.2.1 指标 权重的确定经过对各位专家填写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比对,请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用1~4的标度作出判断,1为重要,依次降低。通过构建判断矩阵和矩阵列规范化,最终计算出矩阵的最大特征向量,经一致性检验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4](表2)。

1.2.2 土地综合整治评价指标隶属度矩阵的确定 本文隶属度评判标准为对每一个评价指标进行5级的评判,例如农业总产值指标,有优、良、中、较差、差5级评判标准,其中有2位专家作出良的评价,3位专家作出中的评价,则记为[0 0.4 0.6 0 0]的判断矩阵。

在本文隶属度构建过程中,首先将各评价指标定量和定性分析后,根据隶属度评判标准整理成问卷形式发放给专家,请5位专家进行评判标准,最终作出模糊统计分析,计算得到指标的隶属度,建立模糊评价矩阵[5]。

设土地整治前R1为经济效益隶属度矩阵,R2为经社会效益隶属度矩阵,R3为生态效益隶属度矩阵。土地整治后R1,为经济效益隶属度矩阵,R2,为经社会效益隶属度矩阵,R3,为生态效益隶属度矩阵。

经计算得出,项目区经济效益分值为土地整治前62.24分,土地整治后72分,说明该项目的实施在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区社会效益评价分值为土地整治前50.84分,土地整治后80.6分,说明土地整治对当地社会效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项目区生态效益评价分值为土地整治前47.96分,土地整治后70.18分,说明土地整治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 结 论

通过沙湾县宋圣宫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笔者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方面对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共选取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沙湾县宋圣宫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前后的12个指标对比计算,运用模糊数学模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通过土地整治,沙湾县宋圣宫村的经济效益评价分值由整治前的62.24分提高为整治后的72分,社会效益评价分值由整治前的50.84分提高为整治后的80.6分,生态效益评价分值从整治前的47.96分提高为整治后的70.18分。充分说明通过土地整治沙湾县宋圣宫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了较大的改善。

第二,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对废弃厂区的土地平整,增加了项目区内的耕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通过对灌溉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增大了对水资源的利用,农田防护林的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万茂.土地整理的产生、内容和效益[J].中国土地科学,1997,11(S1):62-65.

[2] 吴次芳,费罗成,叶艳妹.土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路径[J].经济地理,2011,31(10):1718-1722.

[3] 祁瑶,蒲春玲,陈英杰,等.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为例[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3):557-564.

[4] 刘洋,谭文兵,陈传波,等.土地整理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Z1):164-166.

[5] 王栋.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以安定区苏家岔流域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3):557-564.

[6] 邓李杰,鞠禄娟,李金伟.农村土地整理实施后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2007(1):82-83.

[7] 杨红,陈百明,高永,等.城市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探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3):50-56.

[8] 秦道堪.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6):28-29.

[9] 李展,彭补拙.江苏省吴江市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J].资源科学,2000,22(3):70-73.

评价项目 篇12

关键词:企业,项目管理,绩效评价

0 引言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或者工具,对组织所制定目标的完成情况或者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的综合性评价。绩效评价可以适用于组织或者个人。绩效评价系统的建立与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组织绩效和个人业绩,也能够提供一种区分人力资源各自优劣,从而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计划。绩效评价在国外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为了应对控股公司的业绩评价。20世纪,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企业主要是单纯的考察公司的业绩,仅仅把利润或者报酬率等财务数据作为考察对象,而且没有单独针对企业管理者的评价体系;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体系以财务指标为主,但是也包括一些市场占有率或者是满意度的非财务指标;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企业面对的市场已经是瞬息万变,各种数据衡量工具的出现,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提高以及各种非财务指标的出现都迫切要求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革命性的改革。改革的趋势中更加强调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更加强调创新和无形资产。

我国企业项目的绩效评价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企业的管理制度改革而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企业绩效评价多以绝对数作为衡量的标准。改革开放后的初期,开始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三个方面综合考察企业的绩效,由此使得绩效评价体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特点是把财务指标作为核心指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采取多层次指标体系和多因素分析方法,这套多层次指标体系能够改善以往绩效衡量体系分析简单、片面的缺陷,能够较为真实、客观、科学地体现企业的真正状况,利于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并调整管理方法。

本文试图对施工项目的量化绩效评估进行研究,提供相对完整的方法体系,供有关单位参考。

1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管理中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要求是“三控、两管、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造价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不同单位的组织协调。评价指标要满足股东(或出资人)的期望目标,反映项目准确的业绩水准。

本文把住宅建筑施工建设项目管理评价指标分为安全评价、质量评价、经济评价、效果评价和其他评价5个一级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细分为10个指标层指标,见表1。

采用模糊分析法并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对建筑施工管理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关于指标隶属度的确定,隶属函数法用来测量定量指标,模糊统计法用来测量定性指标,并同步确定定量和定性各自的权重。最终定量和定性的总得分用来综合评判建筑施工管理项目。

模糊分析法并结合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综合评定方法主要是根据指标的不同性质来区分不同的计算方法。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的绩效评价由最后的综合评估分确定。本文就以经济评价、质量评价、效果评价、安全评价以及其他评价5个影响因素建立绩效评价的目标集M={B1,B2,B3,B4,B5}。

通过评估5个指标的权重向量指标,对总体的项目绩效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给出评语集:N={优秀,较好,合格,差}={N1,N2,N3,N4}。

通过已有的资料和数据,得知这5个评价指标可能取得的最大值,把它们代入到隶属度函数公式中得到各自的隶属度函数。因为项目管理的评价指标值越大越好,符合梯形公式,可以运用其来确定模糊关系矩阵。综上,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模糊绩效评价模型为:

其中,bj为模糊综合评价指标;ai为模糊评价权重集合元素;rij为从M到N的模糊关系(评价集的隶属度)矩阵元素。

评价指标bj的值代表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绩效,分值高则代表管理效果好,分值低则代表管理效果差。

2 案例

样本来源于某住宅建筑施工企业的2个施工项目,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本文采用模糊评价法来评价住宅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绩效,选取的样本为某建筑施工企业的2个住宅小区项目。总体步骤为首先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样本的项目管理情况进行评价,然后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函数,最后综合评价。

2.1 评价样本的项目管理情况

对于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本文采用10分计分制。分值代表的意义见表3。

隶属度函数用升半型分布来描述:

2.2 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

由以上的各评价指标的分值通过隶属度函数可以算得它们的隶属度,具体如表4所示。

2.3 综合评价

因为样本为建筑施工项目,最后可以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评判出项目管理最好的项目。其中涉及几个变量,分别是综合评价集B、单因素评判矩阵R和权重集A(由层次分析法得到),其中R可以由表4构造得到。

根据公式B=A×R可以得到评判结果:

以上运用模糊分析法分析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绩效,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项目管理的各指标进行评价。在本文的案例中,项目二的绩效比项目一好。

3 结语

本论文构建了建筑施工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以上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运用模糊分析法建立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模型。通过实际的案例和数据,对构建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模型进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以供相关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英]理查德.威廉姆斯.组织绩效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胡佐政.企业绩效管理的KPI方法及其实施[J].工业技术经济,2003(2):43-45.

[3]康婉竹.如何从绩效考核走向绩效管理[J].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002(2):38-39.

[4]蔡永红,林崇德.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其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75-79.

[5]沈翔.平衡计分卡方法在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6]张曙.绩效考核中应注意的问题[J].云南电业,2000(5):61-63.

上一篇:颈椎病的康复护理下一篇:装置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