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术教学(精选12篇)
运动技术教学 篇1
投篮是篮球运动的关键技术之一, 是得分的唯一手段, 也是实施战术意图的最重要环节, 因而是整个篮球教学中要求最精细, 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技术。少儿运动学校学生的投篮动作具备了投篮的敏感性等特征, 但仍旧是不成熟, 不稳定的。可以说, 这个时期的学生, 既是学习投篮动作的重要时期, 又是容易发生投篮动作变型的时期。因此, 认清投篮技术的发展特点, 理清投篮技术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对提高投篮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 投篮技术的发展特点
随着防守技术、战术的改进和提高, 进攻技术、战术同样发展很快, 特别是投篮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投篮技术的发展呈现快、高、远、全、变、准等特点。
1.1 快, 是指在篮球比赛中, 队员完成投篮技术动作的速度快, 主要表现为加快了投篮前一系列准备动作的速度, 从而缩短了投篮的准备时间, 跳起投篮的爆发力好, 起跳速度快;举球早, 举球快, 大都是在接球或运球急停的同时将球举起, 使接球、屈膝、举球、起跳等一体化;出手快, 在跳起腾空刚刚接近最高点的一刹那, 球即出手, 有些近距离投篮几乎是连跳带投。
1.2 高, 是指投篮时球的出手点和飞行弧度增高。由于防守队员防守技术和防守能力的提高, 迫使投篮队员在提高跳起高度的基础上, 采用半直臂或直臂的高弧度投篮, 以超越防守, 使球超越飞向篮圈的路线上的所有障碍, 安全入篮。
1.3 远, 是指投篮距离加长和利用脚步动作远离防守人。一方面, 随着篮球规则的改变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各队涌现许多远投手, 从而加长了投篮距离, 使防守一方既要防外, 又要防内, 增加了防守的难度和强度, 因而被各队所运用;另一方面, 由于贴身防守技术的运用, 迫使进攻队员采用接球或运球急停时的脚步动作造成一瞬间的位置距离差, 远离防守人, 造成防守人难于起跳或在封盖困难情况下进行投篮。
1.4 全, 现代篮球比赛中, 战术体系有了新的发展, 在阵地进攻中, 大都采用了大范围的穿插换位, 连续移动进攻的打法。战术的变化, 打破了队员职位明确分工的限制, 使锋、位内外的职责差异日趋缩小。这也促进了投篮技术的发展。为适应新的战术要求, 运动员的技术日趋全面。队员普遍能在不同位置、距离、角度上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投篮。
1.5 变, 由于运动员控制球、支配球能力提高和力量、弹跳力、灵敏性等身体素质的增强, 从而大大提高了投篮的技巧和应变能力。一是表现在传、运、突破等技术与投篮巧妙结合, 灵活运用;二是在跳起投篮时, 遇到防守者封盖, 能在空中改变动作避开防守进行投篮。
1.6 准, 由于队员掌握了快、高、远、全、变面的投篮技巧, 以及有雄厚的身体条件为基础, 在比赛中尽管防守者对投篮封盖、干扰十分凶狠, 而比赛中投篮命中率和比分仍日趋上升, 在国际高水平的比赛中, 投篮命中率普遍在50%以上, 平均每场得分达90分以上。
2 投篮技术教学原则
2.1 直观性原则
直观可以使动作具体化、形象化, 为学生感知、理解、模仿创造条件。教师通过投篮动作的讲解、示范, 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技术概念,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帮助他们更快地领会和接受投篮技术, 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2 循序渐进原则
在投篮教学过程中, 要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近及远, 引导学生扎扎实实, 循序渐进地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其顺序是先学习原地投篮、接着学习行进间单肩上投篮、单手抵手投篮, 再学习原地跳起、急停跳起、转身跳起投篮等动作, 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进行学习, 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 就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 出现动作衔接不当, 身体不协调, 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2.3 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比如学生的身体素质、灵敏反应、接受能力、体育基础等等差异, 导致了掌握投篮技术快慢的不同, 所以教师每节课要随时观察学生情况, 及时纠正个别学生错误动作因材施教, 使动作逐渐规范和准确。
2.4 巩固性原则
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投篮技术动作, 反复练习, 不断巩固熟练, 形成规范的技术动作定型, 在此基础上增加练习的难度、密度、强度, 巩固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3 投篮技术的教学方法
3.1 重视基本技术全面训练
篮球运动的每一个动作形成都不是孤立的, 它是传、投、切、运、突、抢、移、防等各种技术的综合体现。所以要求学生掌握技术必须全面、熟练。首先让学生去掉打野球 (非规范动作) 的倾向, 教学忌讳重视单个技术, 忽视综合训练。当学生进入篮球场上时, 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能左右开弓, 双手都会运、传、投、抢球, 左右脚都能做中枢脚旋转、移动、突破、切入蓝下, 摆脱防守, 练成能在比赛中无弱手、无差足。当学生掌握技术已达一定程度时, 要注意增加难度及对抗性练习, 以提高熟练程度和动作速度及应变能力。在学生时期技术实用性差, 技巧变化少, 也就失去了学生灵巧特点的发挥, 或丢掉了“绝招”, 这将会束缚学生技术的发展, 导致很好的篮球队员成为半成品。
3.2 培养学生自我指导练习能力
自我指导练习是练习者在独立练习时, 运用所学相关知识指导自己练习及自我纠正错误的练习方法。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4至18岁之间, 身心发展已达到基本成熟阶段。在智力活动方面, 表现为更有效和稳定, 观察、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都有较高水平的发展, 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也日趋成熟, 同时情绪体验也较为强烈, 在投篮练习过程中保持兴奋状态的时间较长, 思维活跃, 不易导致疲劳而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对教师实施学生自我指导练习产生了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一是在理论课中让学生了解篮球的产生、发展简史等相关理论, 以及我国篮球运动概况与高水平国家的比较, 提高学生兴趣。二是通过直观手法指导学生多观看电视播出的各级篮球比赛节目及讲解相关的投篮之最等, 引导学生的兴趣指向。三是成立校队或篮球兴趣小组, 并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态度, 适当表扬和鼓励, 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
3.3 巧用“一分钟投篮”训练法
“一分钟投篮”体现投篮快、判断反应快、运球快、转身快、起跳快等投篮特点。尽管对中学生来说强度和难度较大, 但它趣味性很强, 作为专项课的一种教学手段, 不仅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能激发学生的自学积极性, 使其自觉的投身到篮球运动中去。
一分钟投篮总投数和命中率除了要求学生既要有快速准确的投篮技术外, 还要有准确判断球的落点和快速移动、运球出限制区外再投篮的灵活应变能力。为此, 在投篮教学中, 除了采用常规教学和教授一些攻防的基本技术和战术外, 在投篮方面还着重注重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一是加强理论教学和录相观摩教学。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合, 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正确动作的掌握和对投篮重要性的认识, 尤其是投篮命中率, 它是一场篮球比赛胜负关键。二是采用30s快速变投篮练习。在学生掌握投篮技术后, 再采用30s快速自投-自抢-运球-转身接跳投来提高学生的投篮技术和快速应变能力。三是将竞争机制引入“一分钟投篮”教学中, 以激发学生的成功欲。采用三个场地在每个半场中将学生分成二个小组, 每人进行一分钟投篮比赛, 使学生在有观众、有胜负、有竞争的条件下完成练习。
3.4 讲解、示范要精练、准确、规范, 纠错要及时
因为学生年龄小, 模仿能力强, 因此正确示范和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就能使学生更快地形成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如大多数学生投篮时, 习惯性的肘关节外展, 形成投篮时肩关节伸展方向与要求球在空中运行方向不一致, 影响了投篮命中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采用投篮手外侧靠墙做徒手投篮动作, 限制期肘关节外展的错误, 改正错误动作后再持球。教师讲解时, 要抓住重点, 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如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用力顺序可概括为四个字:“蹬 (地) 、伸 (手臂) 、扣 (屈手腕) 、拔 (手指) ”, 这样便于学生记忆, 便于自我指导练习。教师的示范动作要规范正确、熟练大方,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美好的印象。由于中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 要结合讲解、分析, 让学生在感知动作形象的过程中, 理解动作的特点和结构, 更好地建立动作表象,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投篮是篮球运动中一项关键技术, 投篮技术运用得是否合理、准确, 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教学中除了很好的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外, 在强调投篮手法的情况下, 要注意动作的正确技术规格, 抓好视野观察和臂、腕、指运作的正确与协调用力, 要注意手脚的配合, 提高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投篮比赛, 记录比赛成绩, 这样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投篮技术。
摘要:投篮技术是少儿运动学校篮球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 投篮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快、高、远、全、变、准等特点。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和巩固性原则是投篮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要重视基本技术的全面训练, 妥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讲解、示范及纠错中培养学生自我指导练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投篮技术与命中率。
关键词:少儿运动学校,学生,投篮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白玉雪.浅谈中专篮球课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 2003 (2)
[2]白源源.投篮技术教学的原则与练习内容要求[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7 (1)
[3]马召锋.浅析投篮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教学要点[J].泰安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8 (5)
[4]蒋占玉.论投篮技术的发展特点及其训练[J].雁北师范学院报, 2004 (5)
[5]严振宇.游戏法在中专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2009 (2)
[6]张国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男子篮球业余训练过程及方法[J].新课程 (教师版) , 2007 (10)
[7]李健.对技校生投篮技术教学的思考[J].成功 (教育版) , 2009 (7)
[8]欧小锋.“一分钟投篮”是评定中专篮球专项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J].体育科技, 1998 (3)
[9]吴寿鹤.青少年投篮技术教学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9)
[10]孙新华.决定投篮效果的若干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20)
运动技术教学 篇2
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阶段和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程序、途径和方式。
一、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阶段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学习和初步掌握动作阶段
2、改进和完善动作阶段
3、巩固和提高阶段
(一)、学习和初步掌握动作阶段的任务、方法和注意事项:
1、任务
使学生基本了解技术动作的过程、方法与要领,学习和初步掌握技术动作。
2、方法、(1)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或利用直观教具演示,使学生对动作过程、方法和技术要领建立基本概念。(2)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和初步掌握技术动作。
3、注意事项
(1)教师讲解要简明、具体,示范动作要正确、清晰,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
(2)教学手段要简单、有效。通常采用降低练习条件(如降低速度、高度、远度、器械重量要求以及缩短跑的距离等)或简化了的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中要突出技术的主要环节,对技术细节不应过分强调。
(3)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练习时间和次数。达到反复“刺激”、强化动作的目的。
(4)要提高教学技巧。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艺术,诱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情绪饱满、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要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增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信心。
(5)要重视纠正错误动作。如发现错误动作,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
(二)、改进和完善动作阶段的任务、方法和注意事项:
1、任务
使学生改进和逐渐完善技术动作,2、方法
(1)提高练习的条件和难度,通过完整或分解练习,逐步克服动作僵硬和不协调现象,完善技术动作。
(2)通过反复的完整技术练习,使学生体会并加强各技术环节之间的联系,基本掌握和熟练技术动作。
3、注意事项
(1)教师应通过启发式的讲解或提问,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体会。
(2)既要重视主要技术环节,又要抓住完整技术教学,使学生的技术动作逐渐完善起来。(3)要加强区别对待,及时指出不同学生在动作上的优点或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4)要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不断提高对动作质量的要求,特别要重视对完整技术动作节奏的要求。(5)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巩固和提高阶段
1、任务
根据个人特点,通过反复练习进一步完善技术,直至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2、方法
(1)通过重点的讲解、示范,使学生深入了解技术动作的作用,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体会。
(2)反复进行完整技术练习,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结合技术评定,提出进一步完善动作的要求和方法。
(3)改变练习条件,如增加练习难度、组织教学比赛或测验等,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实际应用能力。
3、注意事项
(1)这一阶段由于学生已掌握技术,注意力容易转移到追求运动成绩方面,忽视巩固和提高技术,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技术和成绩的关系,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巩固和提高技术上来。(2)采用改变、提高练习条件的手段、方法要适当,每次练习结束后,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再进行正常条件下的练习,使技术动作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提高。
(3)要把掌握技术和锻炼身体结合起来,使技术动作成为锻炼学生身体的手段。
二、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方法
(一)、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演示法、完整和分解练习法、游戏法和比赛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自还有学式教学法和发现式教学法等。
(二)、讲解法
1、讲解法的定义:是指教师用语言来表述田径运动技术动作,与演示法相结合,可帮助学生建立某一田径运动项目的正确技术概念以及教师用语言来表述动作的方法、要领,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运动技术练习。
2、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运用讲解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讲解目的要明确
(2)讲解内容要正确
(3)讲解要少而精
(4)讲解要富有技巧和启发性(三)、演示法
1、演示法的定义:是教师将教学内容用实物、教具表演出来或做动作示范等,使学生获得有关技术动作的正确概念,加强感性认识。
2、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可采用的几种演示方法:
(1)动作示范法
(2)多媒体演示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3、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运用动作示范法时应注意的问题:(1)示范目的要明确:要根据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任务、内容、要求,有目的地进行示范。一般新教一个项目时,为了给学生建立完美的动作表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应做完整的动作示范。在改进技术阶段,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做某一技术环节的重点示范。
(2)示范动作要正确:要按照技术动作的规格进行示范,力求做到动作准确、熟练、轻松、优美。
(3)示范的时机和位置要适当:要在学生最需要看示范的时候及时地做示范。示范的位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和看清。应避免让学生迎着阳光和风向看示范。
4、运用多媒体演示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
(1)图片资料的演示要与电影、录像演示相结合,使学生建立正确连贯技术的动态概念,避免运动实践中做完整技术时产生脱节现象。
(2)运用电影、录像进行教学演示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慢速度播放或正常速度与慢速度相结合,让学生看清所学技术动作,尤其是关键技术。必要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切忌出现看“热闹”的现象。
(3)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通过技术动作或原理的演示,鼓励学生亲自实践;要教会学生收集与处理田径运动技术信息的方法,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探索科学奥秘的意识与创新精神。
(四)、完整和分解练习法
1、完整练习法的定义:
完整练习法是完整练习田径运动技术的全过程。其优点是不会破坏技术动作的完整结构,不会割裂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全部技术动作。其缺点是不易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技术关键和难点。
2、分解练习法的定义:
分解练习法是把完整的田径运动技术过程分解为几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练习,最后再把各部分动作串联起来进行练习。其优点是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去掌握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其缺点是容易破坏技术结构和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学生掌握完整技术动作。
3、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主要采用完整练习法的原因:
(1)由于中学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的根本任务决定的;(2)由于中学体育课课时限制以及不过分强调掌握技术细节所决定的;
(3)是由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决定的。
(五)、游戏法和比赛法
1、定义:
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方法。比赛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进行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方法。
2、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把需要掌握的田径运动技术安排在游戏和比赛中。要针对出现问题及时指导。
(2)要根据技术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做好学生分组、场地器材使用等课堂组织工作。要使全体学生明确游戏和比赛的方法、规则和要求。
(3)要根据游戏和比赛的进行情况,调整好学生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4)要根据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的表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尤其要加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六)、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
1、定义:
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是指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针对学生可能出现或已经产生的错误动作,采取有效措施的方法。
2、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
(1)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不集中,怕苦、怕累或怕受伤,有恐惧心理。
(2)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概念、方法、要领不清楚或受旧技能的影响、干扰。
(3)学生一般身体水平和技术基础水平较差。
(4)课的组织、教法和手段安排不当,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或对教学环境与条件(如场地、器材的使用等)考虑不周。
3、预防产生错误动作的措施
(1)针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和有恐惧心理等原因,教师一方面应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田径运动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应贯彻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练习手段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增强学生学会动作的信心。
(2)针对由于对技术动作概念、方法、要领不清楚等原因产生的错误动作,教师应加强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明确学习要求,领会动作方法和要领。
(3)针对由于学生身体水平较差等原因产生的错误动作,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或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适应学习、掌握技术的需要。
(4)针对由于课的组织、教法和手段安排不当等原因产生的错误动作,教师应加强备课工作,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加强课的组织工作,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学生顺利学习技术动作。
3、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教师应抓住主要错误动作,分析、找出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进行纠正。常用的纠正错误动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指示法:即教师以语言或信号的形式,在学生易出现错误动作的地方及时提示,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
(2)直接帮助法:即教师在学生错误动作产生前或产生时,给予直接的帮助,增强学生对正确动作的肌肉感觉,从而纠正错误动作。
(3)降低练习条件法:即用暂时降低练习条件和要求的方法来纠正错误动作。当学生掌握了技术或身体素质得到改善以后,再逐渐提高练习条件和要求。
(4)练习条件限制法:即根据学生的错误动作,在练习时给学生附加一项条件或要求,来限制错误动作的产生。
(5)诱导法:即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采用诱导性练习、模仿性练习或专门性练习,使学生体会正确动作的肌肉感觉,提高相应肌肉群的协调配合能力,从而纠正错误动作。
(七)、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两种教学方法。
1、自学式教学法 自学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自练学习和掌握田径动作技术的方法。
案例:在进行跨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时,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目的、任务,即学会向上跳起和身体各部分以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越过横杆,让学生自学自练;然后设置一定高度的横杆,让学生重点体会和掌握向上跳起动作;继而要求摆动腿和起跳腿在过杆时要较为伸直,上体要较为前倾。其间,教师对学生在练习中提出的问题应及时解答。通过学生反复自学自练,使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
2、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若干问题和线索,让学生自学自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田径运动技术的方法。
浅析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田径 教学能力 素质教育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之后,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而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社会活动,对于提高人类的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等体育院校以培养基层体育教师为主要目标,坚持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并重。而田径教学作为其重要组成之一,可以有效地发展和和增强人体走、跑、跳跃和投掷基本能,有效增强人体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性和柔韧素质,有效增强人体器官系统功能,改善和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田径运动技术教学是提高人体学习、掌握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的教育过程,是提高田径运动训练与竞技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田径课程的特点,着重研究了提高田径运动技能教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论文以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国际互联网、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查阅了近年来有关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文献资料。
2.2.2 专家访谈法。就本题所涉及到的田径运动教学技术和技术教学等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讨并听取了意见。
2.2.3 逻辑分析法。分析影响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主要因素和解决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能力
在田径课程教学中,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能力直接反映了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田径运动教师,就必须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其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1.1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讲解、示范能力。①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讲解。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的讲解是教师在技术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视觉、听觉感官系统功能,采用语言的表达、描述结合形体、手势表达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动作技术理论知识、动作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动作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与运动技术进行实践能力的基本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巧妙的运用语言是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记住了教师所讲的内容,通常教师的讲解都要带有趣味性、疑惑性、讨论性等。这样能勾起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欲望。这样教师更能把握住本堂课的内容不流失,能把握学生多数能听懂。在讲解技术动作的时候要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容易记住。②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通过亲身示范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动作表象,以使其最终掌握学习要领。因此,动作技术示范能力是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极为重要的基本功。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示范动作有以下特点,准确性、规范性和熟练性。这几个特点缺一不可,在给学生作示范动作的时候要很快、很准、很标准的就做出来,如果你都在那里犹豫半天,那你这节课肯定就失败了。当然在做示范动作的时候还要适当的加上巧妙的语言讲解,这样更能使学生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从而将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
3.1.2 组织教法、观察分析能力。众所周知,田径教学通常在室外完成,因此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当某位学生被安排都承担教学学任务时,他就需要在课前准备好教案,并保证教案图文并茂、文字清晰、有动作要领等。所带领同学做的准备活动要与本节课授课内容相符合,同时要有创新,所做的游戏也不能一样。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其组织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提升。
3.1.3 综合教学能力。田径运动是一项考验运动员体力与耐力的运动,对运动员的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教师通过田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神,强化其心理素质。在整个教学环节当中,教师既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因此除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外,还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与综合教学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升其思想水平,在教育时不可一味说教,而应坚持“以为人、为学、为师”三为教育为重点,着力做好教职员工的思想宣传工作,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多组织开展教师座谈会,积极宣传报道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潜心学术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
3.2 田径教学能力的内涵与外延
3.2.1 田径教学能力的内涵。所谓田径教学能力,就是指授课教师根据田径课程的自身规律,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培养其意志与品质的能力,它包括获得田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田径求知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能力三部分内容。
3.2.2 田径教学能力的外延。田径教学能力的外延主要由田径教学设计能力、田径教学实践能力以及田径教学评价能力三部分组成。
3.3 影响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3.3.1 体育实践环节时间分配和安排不合理,缺乏较为系统完善的田径课程教学机制。目前,高校田径运动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实践训练,没有把实践课程真正的融合到教学中,实践总是少于理论,严重影响了田径运动的整体教学质量,不利于田径运动专业的长效发展。
3.3.2 缺乏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机制,影响了课程的学习与评价效果。学校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考核,以进一步明确学生的教学能力情况,同时更好地指导学校的教学活动,及时弥补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然而从总体来看,目前田径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中缺乏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学校无法了解学生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导致教师在考核评价上出现漏洞,影响评价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3.3.3 田径运动专业基础教育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人才培养标准存在偏差。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体育教育改革取得了新突破。但与此同时,很多学校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造成专业基础教育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无法适应当前外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3.4 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教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3.4.1 分解技术教学法。分解技术教学法是指根据动作技术的结构特点和动作过程的各个阶段(或技术环节),将完整的技术动作分解成几个相对独立技术部分进行教学的方法。打个比方说,如果以跳远为例,那么跳远的步骤分为四个,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那我们在使用分解技术教学法的时候就要先学习第一步助跑,在助跑掌握之后,再学习起跳,当起跳也掌握了后就学习腾空,最后学习落地,在四个动作技术都学习完之后就把四个动作连接起来练习。这种分解教学法诠释了在田径动作技术的学习中要逐个逐个的学习,完全贯穿了动作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特点。分解技术教学法具体是针对学生对所学的动作技术内容难度较大、结构较复杂、动作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进行采用的教学方法。
3.4.2 完整技术教学法。完整技术教学法是指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根据动作技术的程序和结构特点,采用完整的、不分割动作技术结构和内在联系,以完整的动作技术形式进行教学的系统方法。就是学生已经有能力完成整套技术动作的时候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动作概念。一般采用这种方法都是在该动作难度很小的情况下。老师一讲学生便能在头脑里面表象出来的动作。采用完整技术教学的方法通常是在动作技术教学初期用于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时和教学的中后期使学生学习掌握、改进提高动作技术形成良好的动作技能时进行。但是不管是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一些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相结合的,从而更能发挥教学的效果,但是对一些动作结构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直接采用完整教学法来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效果既好,又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新的东西。
3.4.3 注入式、启发式的教学法。注入式与启发式是存在于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理念,它们是在多年教学研究与探索中教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科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影响因素,比如出现学生的体质问题、学校环境、场地设施、教学的阶段性特点等因素时应该科学合理的采用注入式和启发式教学法,这样更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更能让学生学到新东西。这一教学法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全面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局限性,所以在采用教学方法时必须与实际结合,采用综合应用的方式和整体教学的观念来进行教学,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教法从而使各种教学方法相互争长、优逆互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整体功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能力才能适应田径运动专业教学发展需要。目前,一些体育院校教育专业毕业生因在校期间没有掌握好专业教学理论知识,导致其出校后一无所知,无法适应外部社会的发展需求,就业竞争压力大,缺乏就业优势。
4.1.2 目前,多数教师仍坚持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导致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效率低下,不利于高校的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
4.1.3 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遵循计划性、渐进性、结合性、实践性和个体性原则。
4.2 建议
4.2.1 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列入到田径教学大纲之中,按照教学计划逐步贯彻实施。
4.2.2 加强对学生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能力的科学研究,探讨出更多的方法与途径来解决田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有备无患。
4.2.3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师生的互动,尽可能的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学生上课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与纠错下多体会一下教学。这样基本上能保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出现一些大的错误。
参考文献:
[1]艾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1-2.
[2]徐明,李大平,宋志刚.体育系学生田径教学能力培养的探讨[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5):2-3.
[3]曲飞.论大学生田径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4).
[4]姜东.体育教育专业球类教学管理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1).
[5]谢正阳,王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难度内容优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3(12).
[6]吴晓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研制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7]胡耀新.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
课题项目: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课题。
运动技术教学 篇4
在教学开始的讲解示范中,除全面介绍投掷技术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外,着重说明投掷运动技术要求的用力顺序,使学生明确概念,形成正确的运动技术表象,同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投掷练习中常犯的不能全身协调用力的错误,让学生在练习前就做好预防错误动作的思想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练习程序,着重掌握好如蹬地、转髋、挺胸等的基本技术环节,其中特别要注意教会学生如何做好正确的左侧支撑动作,对此教师可采用一些辅助性练习,帮助学生做到全身协调用力,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如练习投掷铅球,出手前瞬间顶住左髋和左肩的办法,可以由两名学生配合练习,一名学生举手于胸前,掌心朝前,挡住对方,另一学生以铅球的投掷姿势对该学生的手掌进行推击,反复练习,感受左脚支撑姿势时腿、腰、背、手的协调用力。又如投掷标枪的辅助练习,面向一棵树,右手持枪,枪头插在树上,约与肩同高,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右膝微屈,上体稍后倾右转,然后右腿蹬转,前臂和手做鞭打动作,体会全身的协调用力。
在投掷练习中,学生容易出现头、眼的移动错误。如铅球的滑步阶段,抬头,并将面部转向投掷方向,眼望落地区,这样破坏了超越器械及用力前的正确姿势;最后用力阶段,眼望落地区及低头,既改变了出手角度,又破坏了整个身体的协调用力。又如标枪的助跑阶段,进入投掷步后,头部向投掷反方向转,目的是想观察引枪完成情况,但实际上打乱了助跑节奏,又破坏身体各肌群的协调用力。故在练习中,要注意容易忽略的头、眼的移动方向,以免头、眼移动错误,从而影响了全身协调用力。
在学生没掌握好基本技术环节前,不要让学生过多地进行完整的投掷练习,以免其只想把器械投得尽量远而盲目用力,破坏了正确的用力顺序。在学生掌握好基本技术环节后,让其进入完整的手持器械的练习,但应限制学生在练习中的用力程序,可采用在投掷区内划限制线的方法,要求学生每次练习都把投掷的远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把练习的重点放在体会正确的用力顺序和全身的协调用力上,这样就避免破坏学生已经形成的正确的基本技术环节的动力定型,逐渐将分解练习中所学的技术动作迁移到完整的投掷练习中去。
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学生仍不能全身协调用力完成投掷练习时,教师应具体分析学生的“症结”所在,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纠正其错误动作,达到全身协调用力的目的。
其次,投掷项目运动时间短,主要是以肌肉的无氧供能为主,人体需要在瞬间发挥最大爆发力量,才能使物体达到最大运动距离,所以取得好的投掷成绩必须具备很高的速度、力量和爆发力等素质水平。所以,在练习中应注意使运动员获得较强的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供能能力,以发展速度——力量素质为主,兼顾其他素质的发展。从运动营养上,也要相应地从这些方面考虑,作出合理选择。
投掷项目无氧供能系统包括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肌酸在体内可转化为磷酸肌酸用以合成三磷酸腺苷,因此,我们首先可以从供能物质上入手,补充充足的肌酸来保证维持肌肉中的磷酸原的浓度,从而提高投掷项目的训练效果。
肌肉力量对于投掷项目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要增加肌肉力量,除了要进行力量训练外,在训练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营养品的补充,这样才能让训练效果更加明显,做到事半功倍。肌肉增长像盖房子一样有两个必要条件。我们都知道盖房子需要优质的砖和水泥,砖是原料,而水泥则是黏合剂。构建肌肉也需要相应的原料与黏合剂,原料来自优质的蛋白,而身体内很好的肌肉生长内环境就是黏合剂。优质的动物性蛋白是帮助青少年学生肌肉增长的优质原料,乳清蛋白又是动物性蛋白中的最佳选择。乳清蛋白来源于牛奶,人体吸收效果好,另外大豆蛋白也是优良的植物蛋白,可以很好地弥补动物蛋白中一些必需氨基酸的不足,比较适合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作为蛋白补充的来源。肌酸除了能提高供能效率,还可以作为肌肉生长的黏合剂,在身体内部提供良好的肌肉生长内环境。同时,肌酸进入肌细胞时会带入大量的水分,增大肌细胞体积,这样为肌肉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将康比特的纯肌酸与三健特多维营养粉二者合理搭配,配合训练使用,可以取得明显效果。
大强度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往往容易出现精神不佳、食欲不振、容易感冒等现象,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在大强度训练期,机体消耗大量的谷氨酰胺,作为免疫系统的主要能源物质,缺少谷氨酰胺便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大强度运动中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基,它对免疫系统的细胞造成破坏,从而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一旦运动员发生这种疲劳现象,不仅影响运动能力,还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应提高警惕,在训练课上尽量避免造成学生过度疲劳,同时也可以采用必要的营养手段来解决问题。及时补充谷氨酰胺或者是抗氧化剂,能够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同时也帮助他们尽快得到恢复。番茄红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防止红细胞遭到自由基破坏,防止血色素下降。
修改运动场技术标 篇5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原则 第二节 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述 第二章 施工部署 第一节 施工组织机构
一、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的职责
二、项目管理措施
第二节 施工队伍的安排及任务划分 第三节 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工种组成 第三章 施工工期及工期保证措施 第一节 做好前期准备
第二节 组织精干、务实、高效的项目领导班子 第三节 优选专业施工队伍
第四节 加强资源配置,做好设备、物资等各方面的保证 第五节 优化施工方案,做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六节 强化施工管理
第七节 应用新技术,采用先进设备 第八节 协调好内、外部关系 第四章 材料采购计划、运输及管理 第一节 主要材料采购的方法
一、材料采购的原则
二、采购程序流程
第二节 主要材料的运输、组织、堆放及管理
一、包装及搬运
二、物资贮存
三、物资的发放
四、主要材料的运输、组织、管理 第五章 施工方案 第一节 工程测量 第二节 素土及地基处理 第三节 排水沟施工方案 第四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第五节 沥青混凝土层施工方案 第六节 塑胶面层施工方案 第七节 人造草坪施工方案 第八节 塑钢窗工程
第九节 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第十节 质量承诺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承诺
二、质量保证措施
第六章 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保证措施 第一节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和措施
第二节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
一、安全制度
二、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三、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四、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第三节 防火灾措施
第七章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管理规定 第二节 文明施工实施措施 第三节 环境保护方案 第四节 保持城市卫生的措施 第五节 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 第八章:附件、附图 附件1 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 附件2 项目现场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附件3 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附件4 施工员岗位责任制 附件5质量检查员岗位责任制
附件6 安全员岗位责任制 附件7 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附件8 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管理规定 附件9施工现场安全防火管理规定 附件10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附图表
附表
一、劳动力投入计划表
附表
二、主要施工设备和检测设备仪器一览表 附图
一、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
二、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附图
三、施工总进度计划网络图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一、编制依据
1、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资料。
2、招标文件、施工图纸。
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国家标准。
4、建筑地面工程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9-2002)国家标准。
5、交通部颁布《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塑胶跑道国家标准GB14833-1997。
7、本企业的企业标准、管理制度,现有设备状况、人员技术水平,专业化程度以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1、实事求是,施工方案力求先进、经济、适用、可行,工序安排在时间上留有余地,确保工期,降低成本。
2、坚持程序化施工、标准化作业,贯彻执行IS09001质量管理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满足环保和已完工程保护的要求,确保文明施工。第二节 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述
本工程为开发区东梁小学基建维修工程,位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工作内容为:更换塑钢窗、给排水施工、电气安装、操场塑胶跑道、人造草坪运动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第二章 施工部署 第一节 施工组织机构
为了能够保质、保量、顺利完成运动场工程,根据本工程规模,以及施工技术特点,我公司拟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按项目法组织施工。在人员、物资设备、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保证的情况下,本着精干、专业、高效的原则选派具有丰富项目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项目领导班子。项目部下设职能和保障服务机构,以及两班施工队伍。均由我公司范围内调集的具有丰富经验、责任心强、能胜任岗位的专业人员组成。
一、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的职责
1、项目经理职责
(1)代表本公司对履行本合同负全责,组织项目部落实施工组织设计的各项技术措施。
(2)贯彻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本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安全工作负终身责任。
(3)对业主负责,加强内外协调,合理组织施工力量,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的实现。
(4)负责对本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及质量体系的运转情况进行监督,定期组织对安全生产、工程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转。
(5)组织编制项目部质量管理职能分配表,落实项目部岗位质量职责权限,建立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
(6)确定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构成并配备人员,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组织项目部开展工作。
(7)及时、适当地作出项目管理决策,主要内容包括重大技术方案决策、资源调配决策、工期进度决策、合同变更决策等。
(8)审批技术方案与管理方案,并监督协调组织实施。(9)与业主保持经常联系,解决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替业主排忧解难,确保业主利益。
(10)参加业主组织的施工协调等工作会议,配合业主组织好工程项目的验收、开通、交付工作,并做好工程缺陷期的维护组织工作。
2、主管工程师职责
(1)负责本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和施工安全、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对本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负全面技术责任。
(2)负责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本工程施工设计文件的复核,主持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及特殊工序的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向下属作业队做好技术交底和施工指导。
(3)参加业主组织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安全、质量分析会议,主持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4)负责制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首次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
(5)组织本项目的设计联络会议,落实会议要求。
(6)督导工程技术人员按分工职责,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工程质量和过程控制,特别对特殊过程进行检查监控。发现违章操作、忽视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做法,有权制止和纠正。
(7)主持本工程技术信息的收集、整理。
(8)组织有关人员对材料、设备的供货质量进行监督、验收、认可,对不合格者坚决退货。
(9)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组织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保证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
3、造价工程师职责
(1)负责工程预算、计划、验工计价等管理工作。(2)负责本工程验工计价工作。(3)按时向业主报告各阶段施工计划。(4)负责工程经济信息的收集、整理。
4、资料员职责
(1)、负责项目的材料取样、送检、配合比计量与实验室的协调工作。
(2)、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材料的检验规程,及时取样送检,保证工程施工需要。
(3)、具体办理工程联系单、工程隐蔽记录、监理通知书等实施工作。
(4)、对各种试块编制台帐,作好竣工前的资料编制。
5、材料员职责
(1)按质量要求和施工方案,提供合格的机械设备与物资材料。
(2)强化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及使用率,杜绝设备带病运行。
(3)严格控制无质保文件和不符合技术规范指标的材料设备投入施工,对不合格材料设备一律拒之门外。
(4)实施工程现场管理标准化,对材料设备的堆放安置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使操作现场的工作环境不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5)负责甲方供料设备产品的质量延伸监控和管理。(6)负责验收、收集、保管所提供产品的质保书,标准文件及相关文件资料。
6、安全员职责
(1)、负责施工安全、现场保卫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保证计划。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落实安全管理强制性规定。有针对性地制定并贯彻安全卫生细则,认真执行安全、保卫、消防等有关法规条例和规定。
(2)负责文明施工管理,执行省、市施工有关规定。保持施工现场整齐有序,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实现文明工地建设目标。
(3)做好对外接待、宣传工作。
(4)负责处理项目的各种安全事故,配合业主安全检查。(5)建立内部管理流程,制定岗位责任制,积累各类资料。
7、机械维护员职责
负责项目部配置的机械设备的使用、调度、维修、保养工作。
二、项目管理措施
1、合同管理
(1)由项目经理确定合同管理的指导思想,由造价工程师具体负责合同的过程管理及结算工作。
(2)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对物资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实施细则。
(3)业主所有由其签署的有关制定分包合同都须注明:所有施工或供货单位都必须服从项目部在工程计划、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等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的统一管理、统一控制、统一协调。
2、综合计划管理
(1)由项目经理进行管理操作。
(2)对项目部的合同进行跟踪管理,如设备安装合同的管理、业主设备采购合同的协调等。
(3)负责工程的合同动态管理等有关合同的事务。(4)协助业主进行设备系统采购在合同执行期间的跟踪管理。
(5)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提出项目总进度计划,利用分包商或供货商提供的施工进度计划对项目总进度计划进行修改,协调各分包供货商之间的进度,包括时间、细部设计、产品资料及样品的提交程序,以及需要长时间准备工作或采购过程的产品提交程序。提交修改后进度计划。
3、工程进度控制管理(1)由主管工程师指导进行管理操作。
(2)遵照总工期要求制定工程总进度计划和分阶段进度计划,审查施工单位制定的工程计划、分阶段计划和月进度计划,报送业主备案。
(3)制定项目总进度网络及分项工程网络计划,确定控制节点,提出控制计划目标。
(4)严格计划进度管理。一旦发现进度拖期趋向,应及时说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予以调整。
(5)动态控制进度,协调调整,保证总进度及节点、目标的实现,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及时分析协调、平衡和调整工程进度。
(6)每月提供进度分析报表。
(7)及时向业主提供有关施工进度的信息和存在的问题。(8)协调安排各单位及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的进场、退场时间及相应施工周期,合理组织交叉施工。
4、技术管理
(1)由项目主管工程师组织进行整个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2)技术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内容包括熟悉图纸、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方案交底。
(3)进行技术开发活动包括科研攻关,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新技术、新工艺试验和技术培训。
(4)对技术文件、技术资料、技术档案和技术标准的管理工作。
(5)编制项目部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督促本工程所有参加施工的各施工作业队严格按设计要求以及项目部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
(6)及时向业主就施工设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尺寸差异,或资料不足(如施工所需之节点图等)提出修改意见和合理化建议,若该类意见属实,则按补充的施工图进行施工。如因业主需要变更设计或变更标准,特别在影响工程造价控制时,应以业主书面通知作为安排施工的依据。
(7)负责设计资料的收集、保管及分发工作,并负责做好图纸保密工作。
(8)施工图纸会审办法
a.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对施工图纸会审实行分级负责制,由项目经理部组织会审。
b.图纸会审时会同项目部、业主有关人员共同进行。(9)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单管理办法
a.设计变更应由提出单位办理技术核定单,并经业主签字认可。
b.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代用,施工做法改变或施工条件变化而需要变更时,提出单位应办理核定单。
c.由业主提出的变更由业主出具变更通知单。(10)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
a.施工组织设计按各分部分项工程逐级向下交底,并做到交底明确。
b.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当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调整方案,投报审批人审批后执行。
(11)材料与成品检验
a.所有施工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时必须随带合格证明,对品名、规格、型号不符或不合格的产品,不得进场使用。
b.对钢材、防水材料等,进场时必须有合格证明和复验证明。c.施工过程中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坍落度试验等。
(12)工程测量管理
a.工程施工前,对业主提供的基准点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每两个月对基准点进行一次复测。
b.工程施工中,对水准点、坐标控制点进行复测。c.工程竣工后,按规定进行工程的竣工测量。(13)工程计量管理
a.施工中使用的文件、图纸、资料、报表应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b.凡新购、修复、安装的计量器具,必须经验定合格并报业主审核后方可使用,并按计量检测要求进行周期检测。
c.各类工程测量、试验、质量评定等使用的计量器具,其种类、规格及精度应满足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
5、工程质量管理
(1)由项目主管工程师负责项目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管理。
(2)制定质量管理监督工作程序,保证专业专职配备到位。(3)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精心组织好施工。
(4)按照上述要求抓好施工质量、原材料及半成品质量,严格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5)审查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质量保证措施,检查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6)根据合同和图纸要求,审查施工中所用的材料、设备清单及质保书,并对工程使用的有关原材料、构件及设备进行必要的抽验。
(7)检查工程施工质量,组织好各项工程验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等)。
(8)检查设计变更和工程联系单的执行情况,负责处理施工工程中发生的技术问题,并报业主最终确认后实施。
(9)组织由业主参加的分部工程及总体工程的检查、验收及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按业主要求组织工程竣工最终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包括整理资料的安排)。
(10)项目部对工程质量检查的内容: ① 审查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② 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和质量预检。③ 把好材料、设备质量检验验收关。④ 把好施工过程中对操作质量的巡视检查。⑤ 做好主要分部分项和关键部位的质量监控。⑥ 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和技术档案资料的收集。⑦ 参与质量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6、设备材料管理
(1)由项目材料员进行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管理。(2)编制材料、设备进场计划及采购申请汇总表。(3)做好施工阶段材料、设备的保护工作并随时检验。
7、资料管理
(1)资料管理的任务是:
① 组织项目基本情况的信息,并系统化,编制手册。② 确定报告信息的内容、格式、软件要求等等。③ 建立完整的项目管理信息流程。④ 文控的管理。
(2)由主管工程师负责项目文件资料的统一管理和发放,负责信息流程的管理。
(3)资料处理的要点
① 项目经理部的文件收、发由项目资料员统一登记,视公文内容和性质,准确及时交项目经理批示或办理。
② 对于不符合国家有关法令、法规与违反制度的文件,可不予办理。
③ 按照IS09001标准对项目的文件资料进行管理,做好文件受控管理工作。
8、安全管理
(1)由技术、质量、安全部门负责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2)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① 安全生产教育与思想意识教育相结合,旨在改变施工作业者的安全意识。
② 实行“三工制”,加强工前教育、工中检查、工后讲评,进行严格、及时监控。
③ 根据施工生产内容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生产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教育。
④ 坚持安全教育经常化,保证教育培训时间和效果。⑤ 安全教育和培训与经济收入挂钩。
(3)建立安全保卫管理网络。建立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
(4)建立安全员岗位责任制,设立专职安全员,同时要求在施工生产最基层、不脱离生产岗位的施工人员中设立兼职安全员。真正把安全监控职能渗透到生产全部过程的每个方位,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5)开展项目安全活动日和班组安全活动。
(6)建立联保互保安全保卫责任制。通过作业者互相监督、互相控制、互相保护,实现对人的不安全行动的有效控制。
(7)建立专职保卫队伍,设立固定和巡回相结合的保安岗位,联络社区治安机构和施工队伍的专兼职保卫员,形成专兼职结合,群防群治的保卫系统。按施工各阶段的特点,划分相对封闭的作业区域,实现全员、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8)加强对安全设施管理。
(9)在施工现场注意消防安全,严格按消防规定设置消防设施。
9、现场文明
(1)按规定对施工现场进行标准化管理。
(2)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现场平整、疏通交通道路。(3)掌握坐标位置、水平标高,建筑边界以及与相邻建筑物、周围管线的关系,建立工程测量控制图。
(4)现场布局规划周密,使用管理方便,合理压缩临时设施构筑,以减少费用支出。
(5)按要求设置材料、成品、半成品、机械的位置,避免不必要的场内运输,减少二次搬运,提高劳动生产率。
(6)符合劳动力保护、安全生产、消防、卫生及防范等的有关规定。
(7)以定置管理的方法管理场容,为文明施工打好基础。(8)在施工现场做好系统标志管理。
(9)场容管理总要求是:施工现场的设施、设备、构件、机械、材料等必须按施工平面图规定位置设置、堆放,符合场地管理要求。为符合实际,对施工总平面图进行动态控制,随项目施工不同阶段及时进行核对和修订调整,使之图实相符。
(10)做好现场的材料的储放、堆放、中转管理:按平面图布置设置机械设备;加强对现场仓库、工具间的搭设、保安、防火管理。
10、公共关系处理
(1)由项目经理进行工程项目的公共关系处理。
(2)工程项目公共关系处理是指妥善协调与项目施工有关的各个方面的关系,保证项目施工尽可能地顺利进行,同时努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
(3)与协作单位的合作关系
与协作单位合作中,在遵守合同和法律的前提下,做好协商合作。
第二节 施工队伍的安排及任务划分
根据实际工程量,各分部分项工程特点、作业条件、工期要求及便于组织管理的需要,该工程基础、排水、电气由基础施工队负责施工;塑胶面层、人造草坪、球场画线由专业面层施工队施工。
第三节 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工种组成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进度的实际需要,基础施工需工人20名,其中技术工人10人,普通工人10人。主体施工需工人40人,其中技术工人20名,普通工人20人。面层及装饰施工需工人25名。第三章 施工工期及工期保证措施
本工程总工期为60天,工期紧、任务重,为此需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工期,实现如期交付使用。
第一节 做好前期准备
提前做好思想、组织、技术、人员、设备、物资、资金等各项准备工作,合同签订后,由公司主要领导、项目负责人组织各有关部门提前筹划,落实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及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队伍,提前进行技术培训,对拟投入的设备机械进行一次保养维修,先遣人员作好出发准备。条件具备后,保证立即进场开展工作。
第二节 组织精干、务实、高效的项目领导班子
工程若中标后,本工程将列为我公司重点工程项目,由具有丰富市政工程施工经验的公司骨干组成项目领导班子,选派事业心强,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任各部门负责人,配齐施工技术、安全环保、质量检验、计划财务、物资设备等各方面的管理和业务人员。
第三节 优选专业施工队伍
我公司将调配有丰富市政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到施工一线,包括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熟练技工,组成一支思想素质好、作风顽强、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施工队伍投入本工程。
第四节 加强资源配置,做好设备、物资等各方面的保证
1、发挥我公司机械施工的优势,调配性能好、机况好、适合本工程需要的机械设备。保证工程任务顺利完成。
2、物资、材料提前计划采购,避免停工待料,保证材料在合格、充足的前提下,及时运送到施工现场,对支架、模板等周转性材料提前作好准备。
3、财务部门确保充足的流动资金投入本工程。第五节 优化施工方案,做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对拟定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方法,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和方案比选,编制好既能满足本工程设计要求,又能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六节 强化施工管理
1、质量管理体系
本项目采用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对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使管理机构和作业层得到有效控制和高效运转。
2、工期计划管理
2.1根据实施性施工组织的总体安排和网络计划,编制“季、月、旬、日”作业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完成情况,及时与原计划进行对比,若进度滞后要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并果断采取措施调整、补救,实行动态管理,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从而保证计划及总工期计划的实现。
2.2严格执行工地计划会议制度,检查、总结当日进度计划完成情况,确定第二天工作计划,每周由项目经理组织召开工程进度、验工计价、质量安全总结分析会,重大问题及时报公司组织协调。
3、根据总体目标,抓好工序衔接
3.1本工程控制部分工期紧,需要展开流水、平行、交叉多种作业形式,要统筹协调好各工序、各施工专业的衔接。
3.2要严格实行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制度,提前预测交叉工序间的配合问题,及时发现处理施工中遇到的其它问题,积极主动配合监理工程师工作,虚心听取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组织管理、施工进度控制措施等的要求、建议。
第七节 应用新技术,采用先进设备
针对本工程特点,采用先进的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针对重点工序,有计划地开展技术攻关活动,编制重点工序施工作业指导书,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
第八节 协调好内、外部关系
协调好与业主、供货商及临边关系,有利于工程的进展。项目领导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员工生活,加强内部凝聚力,使上下员工拧成一股绳,全力投入施工生产,不因其他琐事延误全面落实经济承包现任制。项目部与队、队与班组、班组与职工个人实行层层承包,把各项目标横向分解到项目部全员,纵向分解到施工队班组每一职工,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 第四章 材料采购计划、运输及管理 第一节 主要材料采购的方法
一、材料采购的原则
材料的供应以保障工程顺利进行为原则。具体事宜由我司与供应商在签订的供应合同中明确,供应合同中明确具体品种、数量、标准、规格、型号、尺寸、供应办法、供货地点。
二、采购程序流程
由项目部主管工程师按施工进度把材料计划报项目经理,审核后准备备料,项目部根据材料计划与信誉高、价格公道、质量好的供货厂家签订供货合同。保质保量地及时供应到施工现场,确保工程施工进度。采购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工程质量。
1、供货商的评价:
(1)、物资的质量控制首先要对供货商进行评价。
(2)、备选的物资供货商,必须对其进行调查,查证供货商所提供资料的真伪性。对其产品质量、生产能力、检测手段、生产合法性、价格、付款方式、交货信誉、技术与管理质量保证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近三年来该项产品的使用和市场信誉的评价,应无不良业绩。
2、对供货商的有效控制
在采购合同执行过程中,项目部应对要求监控的供货商及其主要物资进行考核、监控,应有试验报告,包括型式试验和抽样试验,特别是对配件、所用原材料的质量监督,对技术标准高或新产品的监控还应有技术人员配合工作。
(1)、采购物资的验证
①、对需要在供货商货源处进行检验的物资,在采购合同中规定验证的时间安排及物资的的放行方式。但这种检验不能代替物资到货后的检验和试验。
②、业主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有权对供货商提供的物资到供货商处和本工程物资存放处进行验证。
③、所有物资的到货验收,均按进货检验和试验工作要求办理。
(2)、不合格品控制
对于在物资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第二节 主要材料的运输、组织、堆放及管理
一、包装及搬运
1、根据物资的特性和采用的搬运方式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以保证物资的安全搬运。
2、搬运前,要对原包装进行检查、加固或修补。利用旧包装时,应对旧包装标识清除于净,重新标识。
3、搬运物资时,做到重不压轻,并根据物资的性能做必要的内包装,还需用填充物卡紧塞严,防止物资在搬运过程中碰撞损坏。
4、易碎、易潮、易损物资,要采取防震防潮包装措施,并在包装物外部标识。
5、人工搬运
搬运人员要正确使用杠、棒、橇、绳等辅助工具。对搬运物资做到不抛掷、不重放,有向上标志的物资不倒放。二人或二人以上搬运时,应做到呼唤应答一致,以保证人身和物资的安全。
6、机械搬运
使用机械搬运设备和长大物资时,要按起吊标识进行吊挂,货物必须垫平、垫稳、捆扎牢固,防止倾斜。在作业过程中,搬运机械不准超负荷工作。
7、易燃、易爆、化工产品的搬运要轻拿轻放,防止冲击碰撞,还必须隔离火源,采取必要的防火、防爆、防腐措施。易燃易爆品需到公安机关办理准运手续,燃料运输要有防静电装置。
8、对重要的特殊物资的搬运,应在实施前制定具体方案,提出运输方法、人员安排、辅助工具及机械操作等方面的要求和作业事项。
9、在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货物标识和有关检验、实验状态标记。
二、物资贮存
1、物资入库
(1)、根据物资的性能提供安全、适用的库房、料棚和存料场所。
(2)、管库员对入库的物资,必须核对其数量及检验标识。当数量与检验标识无误后,按照物资贮存的规定,做好入库物资的实物标识和记录标识。
2、物资的保管保养
(1)、管库员对库存物资要按照合理、定量、安全牢固、整齐、节约的要求进行堆码。
(2)、对库存物资执行循环自点和定期检查制度。
(3)、做好入库物资的防火、防盗等工作,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能正确使用。
三、物资的发放
1、用于永久工程的材料,在使用前经业主确认合格后,方可运至现场安装使用。
2、仓库零配件物资的发放,只对一个工班,即预配班,只有预配班有权领用并办理出库手续,而预配班领用材料也只能凭专业工程师签发的“工作任务书”领取材料和配件。
3、各种线材必须配盘、计划使用,尽量做到没有余线和短线,不浪费。
4、物资发放过程中,管库员必须坚持“三检查”,即检查发料凭证是否正确无误,检查发出物资的编码、品名、规格、数量是否相符,检查应附技术证件和有关凭证是否齐全;“三核对”,即发料凭证与帐卡核对、发料凭证与发出实物核对、结存实物与帐卡核对制度。
四、主要材料的运输、组织、管理
本工程交通较方便,因此工程用料均采用汽车运输。砂石、砖块、管节等根据工程进度直接运送至施工场地,水泥、钢筋及其他零小材料一律送入料库,妥善保管。专人管理、适量发放。第五章 施工方案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我们在确定施工方案时,以确保工期和质量为目标,有针对性地编制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节 工程测量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派测量人员,对场区内水准点进行复查,将结果报业主认可后,方可施工。
施工现场的测量工作,项目经理部将派专人负责,并上报阶段测量成果,以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精度。
根据工程轴线坐标和城市导线点,一次性建立统一的施工控制网。
第二节 素土及地基处理
1、场地清理
将场地范围内的树木、草皮、植物根系、有机物等在施工前进行清表,弃土运至指定场所。
2、填土碾压
在土方碾压之前,有工地试验人员测定土的含水量,控制土中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方可碾压成型。若土的含水量偏大,就需要翻晒,若土的含水量偏小,可适量撒水。土方碾压要从边部向中间碾压,碾压时先轻型后重型,先慢后快。碾压完毕后,表面应平整,无轮迹,压实度的抽检频率按施工规范的要求检查,要求压实度大于90%。
第三节 排水沟施工方案
1、按图纸要求先放出排水沟的位置,然后组织人力开挖。
2、排水沟起点沟深400mm ,每20米设一个检查井,内设沉沙池,深300mm。
3、根据图纸设计,为了在施工中能控制泛水坡度,将其各分为若干个等分,在等分上立一标高杆,算出相邻两杆的标高差,这样就容易保证泛水的坡度正确。
4、沟底标高到位后,用电动打夯机打夯,把原土夯实。
5、在夯实的地基上垫100mm厚碎石垫层,并夯实。6、用250公升的混凝土搅拌机现场搅拌C15素混凝土垫层100mm厚。
7、排水沟用M10水泥砂浆、MU10机制砖砌侧壁墙,内壁用1:3水泥砂浆抹面。注意:
a、砌墙的位置要按图纸的位置,要正确;
b、砌墙的标高要控制,每隔1-2m要立皮数杆,要保证水沟砖墙上面交圈。
8、在内外排水沟砖墙完成的基础上,浇筑混凝土,第一次浇筑到台口标高,关键要控制标高。水沟内壁用1:3水泥砂浆粉刷。摆放沟盖板,盖板的面层标高控制在-13mm(相对于跑道面层标高而言),并且相隔20m放一块活动沟盖板。
第四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概述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采取外购商品混合料,自卸汽车运输混合料,摊铺机摊铺,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的方法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厚度分150mm和180mm两种,采用一层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分300mm和360mm两种,采用两层摊铺,每层厚度分别为150mm和180mm。
2、材料
1)石灰:石灰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Ⅲ级以上的消解石灰或生石灰,石灰中钙镁含量大于70%。石灰在用于工程前7天,充分消解成能通过10mm筛孔的粉状,并尽快使用。
2)粉煤灰: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必须大于70%,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得超过20%,粉煤灰比面积大于2500cm/kg,干粉煤灰堆放时,加水防止飞扬造成污染,湿粉煤灰的含水量不得
2超过35%,使用时必须将凝固的粉煤灰打碎或过筛,同时清除有害杂质。
3)砂砾:用于底基层的砂砾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37.5mm,用于基层的砂砾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31.5mm。小于0.075mm颗粒含量要接近0。砂砾的颗粒组成范围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4)水:饮用水
3、混合料组成设计
石灰粉煤灰砂砾稳定底基层、基层的7天浸水抗压强度,基层0.8~1.1MPa,底基层≥0.6 MPa。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要求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按强度要求通过试验确定石灰粉煤灰与土的质量比例,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试验时要考虑气候、水文条件等因素,同时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混合料组成设计前按要求对原材料进行试验,只有试验结果符合要求的原材料才能用于工程施工。
4、试验段
在底基层、基层施工前铺筑试验地段,试验段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检验所采用的机械能否满足备料,运输、摊铺、拌和,和压实的要求和工作效率,以及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试验段确认的压实方法、压实机械类型、工序、压实系数、碾压遍数和压实厚度、最佳含水量等均作为日后施工现场控制的依据。若试验段的检查结果符合要求的,可作为基层的一部分,否则必须铲除重新进行试验段施工。
5、施工方法
石灰粉煤灰底基层、基层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半幅路基全幅铺筑的方法施工,当天拌合好的混合料必须在当天摊铺碾压完毕。根据工期安排,基层、底基层在6~7月施工,不须考虑温度对施工的影响,铺筑前将下承面撒水润湿,采用自卸汽车将混合料自商品混合料拌合站运至摊铺现场,温度较高时,适当加大混合料的含水量,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要高于最佳含水量1%~2%,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在摊铺机后安排专人检查摊铺情况,防止混合料离析,遇离析处挖除,换以拌合均匀的混合料,施工时严格按试验段获得的数据指导施工。经摊铺及整型的混合料必须立即在全宽范围内压实,压实采用16t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按先静压后振压,先弱振后强振,先慢后快,先低后高的原则进行,因施工时采取半幅路基全幅摊铺碾压的方法,避免了纵缝的产生,但横缝是不可避免的,横缝采用以下方法处理:每天摊铺结束时,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弄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与该层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方木的另一侧(未摊铺混合料侧)用砂砾回填约3米长,其高度高出方木几厘米;然后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前,将方木和砂砾除去,并将下承层清扫干净,即可开始摊铺混合料。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底基层、基层分层施工时,下层碾压完毕,可以立即铺筑上一层,不需专门的养生期。若施工间隔过长必须养生时,养生可在碾压完成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开始,采用洒水养生,洒水的次数视气候条件决定,以始终保持基层表面潮湿为原则,对于基层顶层,可直接采用沥青封层养生,养生期内除洒水车及其它必须的施工车辆外,禁止任何车辆在其上行驶,严禁急刹车和调头。
第五节
沥青混凝土层施工方案
沥青混凝土分为两层,第一层为6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底层,第二层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合料采用购买通过IS0900质量认证的厂家的产品,摊铺机摊铺。
(1)施工准备
摊铺前机械喷洒沥青油粘结层。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报工程师签认,为确保沥青与骨料的粘结,根据试验要求掺入剥落剂。
沥青封层完好无损,表面干燥、整洁,无任何松散集料和尘土、污染物,并整理好排水设施。
沥青砼面层采用购买成品料。开机拌和前对沥青拌和厂内的各种机械、设备及仪器以及摊铺机、压实机械、自卸汽车等作全面细致的检查,只有在所有机械设备均处于完好状态的情况下,才开机拌和。
在摊铺沥青砼混合料前,将混合料所接触的构造物、路缘石及横向施工缝侧壁涂刷粘层沥青。
(2)施工测量
恢复中线,放出边桩(间距5m),用紧线器按标准拉力挂上钢丝,控制摊铺层顶标高。
(3)拌和
集料和沥青按配合比规定的用量送进拌和机,在不超过160度的温度下,充分拌匀,直至集料的颗粒完全被沥青裹覆。按规范要求控制拌和料的出厂温度。
(4)运输
沥青混合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至摊铺工地,运送沥青混合料车辆的车厢底板面及侧板内面保持清洁,无有机物,并涂刷一层油水混合液(柴油:水二1:3),运料车用蓬布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运至摊铺工地的混合料温度保持在120度—140度,混合料在出厂和到达工地时设专人检测温度,并详细作好记录。
(5)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采用德国产S2000沥青摊铺机摊铺,单侧路面全幅一次铺完,摊铺不到的部位采用人工摊铺,摊铺温度控制在l20度—130度之间。雨天或表面有积水及日平均气温低于5度时停止施工。
(6)碾压 采用—台3Y—18/
21、—台CA25D牙口—台XP260压路机碾压成型。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对混合料不均匀或有少量离析现象及时进行调整(施工时如发现有离析现象可人工筛出部分细料予以补充)。
碾压分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用刚轮压路机,先静压后振动,复压用胶轮压路机,终压用钢轮压路机。
碾压沿纵向由低向高慢速均匀地进行,压路机后轮每次重复宽度为30cm。混合料碾压结束后,摊铺机向前移,压路机则向后退至前一天碾压成型的路面上停放。
用碾压机碾压时,要以低的一端向最高的部分进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中间开始碾压起。用磙子压时可使用压路机的驱动轮。要沿着铺设方向进行,磙压后结合部分要漂亮,固着要完美,接着性要均匀,如有裂缝,蜂窝、脱皮等现象时应挖去扫清,用热混凝土修补,其铺设压实均应满足质量要求,不得用沥青作表面处理,接缝处应仔细压实。
(7)横向接头处理
将前一摊铺段压实的端部压实切成垂直面。并暴露摊铺层的全厚,在接缝上刷一层热沥青,然后紧贴着先前压好的材料加铺混合料。碾压时压路机先顺接缝在新铺的混合料上来回碾压,轮子从压住新铺路面10cm开始,逐渐横移机身直到整个轮子进入新铺路面,必要时启用振动,接缝部位压平压实后再改成纵向碾压。
(8)沥青铺设的质量要求
沥青路面完成后,要加固得完全平滑,不可有车辙、硬结、凹沉、龟裂或开口等,磙压时不要出出龟裂或材料移动现象。如果表面留有隆起或其它不合实的现象,要挖去或用其它方法消除,完成后用3米直尺检查,正负不超过3mm。
沥青混凝土质量标准 抗压强度:R20强度25kg/cm,R50强度10kg/cm(K20强度是指20℃时的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R50强度是指50℃时的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热稳定系数Kt=R20/R50≦3.5,体胀率1%,体吸水率6—10%;
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压实密度达到97%以上,容量达到2.35kg/公升以上; 外观:表面均匀坚实无明显碾压轮迹,平整无裂纹、烂边推挤、松散、油包、麻面、接缝平顺光滑不得有阻水现象;表面3米直尺检查误差在3毫米以内; 第六节 塑胶面层施工方案 1基础验收
为保证聚氨酯塑胶球场面层的平整度、坡度以及今后的塑胶面层的使用质量,塑胶跑道面层施工前必须对混凝土基础进行质量验收。
基础含水率须在10%以下。检测方法:用塑料薄膜裁剪成1平方米,施工前履盖于基础层上,四周用胶带粘接密封,2-3小时后观测薄膜内气雾情况,有明显雾化则表明含水率太大,不宜施工。
2面层质量目标
塑胶面层颜色一致,不脱胶、不起泡、各种道线、点位清晰鲜明,无明显虚边。平整度、厚度合格率在85%以上。
3施工顺序 3.1地面处理
地面灰尘必须清除,地面凹洞或裂痕处以预聚体加橡胶粒修补,地面凸出物必须砂纸机或刮铲磨平、铲除。
3.2测划底线
为合理安排每天的铺装工作量,必须先在沥青混凝土上按照设定的方案测量画好分界线,将整个场地分成条块,然后按条块
22进行铺装。为保证排水畅通和接缝少等要求,采用先内圈后外圈的施工程序。
3.3半成品的准备
根据铺装面积所需半成品,将所需浆料和预聚体分别吊装到操作台上,按照批号排放整齐,将所需催化剂放到操作台上合适的位置。
3.4地面打底材施工
底材主要是增加粘合力,去除浮灰杂质,在涂刷时应适量,未必越多越好,原则上均匀涂刷一遍即可,但因故未能及时做下一步施工时考虑再次涂刷。
3.5面层混合材料搅拌
搅拌场所须先用胶布铺设,以确保环境的整洁及施工后的品质。材料启封时,封盖须先清洁干净。主剂应先倒入,再倒入硬化剂。材料倒入时宜直接向桶中央倒入,不要沿着桶边倒入,以免附着桶边的材料,而没有充分混合。罐内的材料应用刮板刮除干净,以免混合比例不均匀及材料的损失。搅拌容器至少是材料体积的1.5倍以上,一般为47-60升。使用量小于包装量时,应用磅称称量后才可混合。
搅拌时,搅拌机应上下左右移动,使材料充分搅拌均匀,时间为3-5分钟。
材料搅拌后可适用时间为25分钟,硬化时间为12-24小时,接着有效时间为7天。
搅拌容器应为圆形,避免使作角形或四方形容器,以免造成角落处混合不均。
4具体施工
4.1清理场地:去除泥砂浮土等影响粘合质量的杂物,检查场地,找出凹陷及开裂处用PU加橡胶粒进行修补,将明沟排水孔用泡沫塑料填塞,防止摊铺时材料落入排水沟影响排水。地面凸起物用砂纸机或刮铲磨平、铲除。
4.2涂刷底油:在场地上涂刷一层1mm厚的粘接底油,要求涂刷均匀到位,其目的是去除浮尘,增大粘接面积,使塑胶橡胶颗粒与地基表面结合力增强,保证塑胶跑道的施工质量。
4.3橡胶粒选用优质轮胎胶,跑道底料将严格按照规定配比(预聚体:橡胶粒=1:6),搅拌必须均匀,避免在铺设后因空气膨胀而产生有孔洞情况发生。
4.4检查塑胶摊铺机,调整好机器的铺设速度和铺设时所需的厚度(预定为12mm),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工艺要求施工,材料配比要求准确、及时。遵照先内后外的施工原则进行摊铺,严格检查摊铺时的质量,有杂物及时去除,接缝或不平整处用加热后的刮板轻拍压平,随时检查铺设厚度,调整铺设厚度时切勿猛加猛减,铺设完成后用特制滚洞擦油后纵向滚压至平整无散粒。
4.5在铺设扇形区时,特别注意场地的平整度及倾斜度,以保证排水和美观。
4.6底层修补时,挖去杂物或空洞,将重新搅拌的底料填平,用喷灯加热刮板后压平,如果发现有不平整的情况用小型打磨机打磨处理。
4.7胶粒层铺设完成后保养2天,进行面层喷涂,再次检查场地底材铺设情况,发现有不平整的情况,割去后用红色胶粒修补,直至平整为止。
4.8由于面层喷涂直接影响到塑胶跑道的外观质量,故被视作透气型塑胶的关键,采用PU颗粒(粒径0.5-1mm),聚氨酯浆料、预聚体、红粉等,严格按照配比均匀混合,用跑道喷涂机进行面层第一次喷涂,施工时注意后退有序、高低一致、喷涂均匀,以同一方向喷涂并考虑风向,保证喷涂厚度及均匀度,注意喷涂料滴落结块,尽可能地减少施工的停顿次数。待1-2天后依照同一施工方法进行第二次喷涂,方向与第一次相反进行,确保面层喷涂均匀一致,由于内道活动密集,在喷涂时必须考虑到内圈的喷涂厚度。
4.9划线将按照国家田径运动有关规定进行,用经纬仪进行定位,经国家计量局检测的钢尺放线,采用PU专业涂料配备划线机进行划线,完成后误差小于正负0.5‰,划线材料为聚氨酯漆,与PU粘接良好,不反光、防滑、不褪色,跑道内道测量线须自道牙外缘增加0.03米,其它跑道测量线自分道线增加0.02米,在各项目起点或特别注明内容用PU漆标示。
5.铺装时紧急情况处理
塑胶面层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紧急情况,大致情况有:下雨、刮风、停电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有: A 下雨
如果塑胶跑道铺装过程中突然发生下雨紧急情况,则立即停止配料,用预先准备好的塑料薄膜盖好电机、搅拌器以及物料桶等。
B 刮风
如果铺装施工中出现刮大风紧急情况,立即停止配料、摊铺工序,如发现有杂物刮至胶浆中或液面上,应不断将杂物清除掉。
C 停电
如果配料过程中发现停电现象,如能及时修复电路的应立即修复,如不能及时修复的,立即停止配料,同时通知摊铺工序做好停工准备,如果搅拌器中有物料应当垃圾处理掉。
6工作要求
(1)接缝:接缝平整美观。修边人员随时检查厚度、平整度。(2)配料:严格执行公司技术部下达的工艺配方,配比准确无误。
(3)搅拌:浆料、黑胶粒按比例搅拌均匀,每组充分搅拌。(4)摊铺:摊铺前应检查好地基是否平整,并做相应措施,按施工顺序精心铺设,保证厚度。
(5)修边:接边部位由指定技术人员修整。在接硬边时,应根据坡度调整,在接软硬边时,应对硬边清理打磨,以保证粘接的牢固性。
7.标志线的测画
按照标准场地设计进行测量,画出各种球场标志线。A正确使用经纬仪、钢卷尺等测量工具,按国际田联标准测量确定各种标志线的位置,反复测量,校核确认无误后以达要求的精确度,方可用记号笔(特种铅笔)在塑胶面层上划线做记号。
B划线后需经复核,角度部分进行校核,直线部分用鉴定过的钢尺(包括尺长校正、温度校正)进行复核,确认符合标准后,方可按规定的彩色标志喷漆。
C喷漆时,要反复检查喷线木盒的宽度是否符合规定,如不符合应及时调整。喷漆操作人员应掌握好喷枪的距离(离塑胶面)和角度,以便线条的美观,色泽均匀。
8施工保养计划
施工中避免有油和水等异物撒在沥青面层,以保证塑胶面层表面干净、鲜艳。施或质量负责人根据现场情况,具体组织先后铺设顺序及部位,避免发生在新铺胶面上走动或运送原料,以保证胶面清洁及其平整度。
如施工中不慎在胶面上撒了异物,则立即用丙酮清洗干净。施工中由专人负责看护,避免有人在新铺的铺面上走动。质量负责人根据现场情况,具体组织先后铺设顺序及部位,避免发生在新铺胶面上走动或运送原料,以保证胶面清洁及其平整度。
铺装塑胶前,先清扫干净沥青面层,进行塑胶铺装。由专人负责铺料,一人负责配料登记及监督胶料的搅拌。做到随时做好跟踪检测的工作,严格保证面层的厚度和平整度。塑胶面层质量按国际GB/T14833-93的规定进行检验。
第七节 人造草坪施工方案
1、验收进口草坪的数量、外观质量、电脑排版图、接口带、胶粘剂、小型工具及相关单据。涉及多工种、多单位施工要有交接记录签单。
2、运动场几何尺寸检查,是否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3、平整度检查,用4m平尺检查允差±4mm。表面不得有蜂窝麻面,不得有裂痕。
4、运动场坡度不得超过3/1000。
5、施工阶段
(1)组织施工人员进场,熟悉现场环境,进行遵守甲方有关规章制度的教育。
(2)按照设计图纸核实基础部分的基准线、图型相对尺寸,发现有误码或者不确定之处,立即停止施工,通知技术部门。放线准确后由技术部门负责人核实后方可施工。进行人造草坪分类整理工作。
(3)清扫场地。
(4)检查场地预留空位置是否放置到位。
(5)根据场地用途及设计要求,在基础面层上确定标志线。标志线是确定应符合不同体育项目竞赛或练习的要求。
(6)标志线为基准,首先铺设边线、端线、限制线、界线、发球线、罚球线圆弧等,各类线的宽度必须符合体育竞赛规则或者设计方案中的规定。
(7)成卷的人造草皮放开,伸直拉平、摆正,用专业草坪裁割机,裁出中圆弧、罚球弧等不规则形状,然后再放底布。底布放到位,再轻轻翻开刷胶、粘接。接缝处的刷胶宽度不得小于100mm。
(8)人造草坪潮湿时,不得进行连接作业,需翻开、晒干后,方可进行粘接。
(9)每天上午上班要对昨天的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庇点立即整改,确保质量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10)草坪铺好后,再进行充砂,均匀摊铺,再用充砂机械反复摊铺,从外圈往里圈走,每圈要重叠300mm,草高为50mm,按35kg/m充填砂。
(11)人工草坪不同的使用用途,如足球场等,需柔软弹性的场地。在矽砂面层上再充填一层细小的黑橡胶颗粒,一方面履盖裸露的矽砂,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降低人工草坪的硬度,随着矽砂与黑橡胶粒的向下沉淀,逐步渗入到人造草的草苗中,细小的黑橡胶粒不会被风或人为因素吹起等。
(13)人工草坪全部完工后,再次使用专用设备(专业充沙机、草坪刷毛机)加填或推均石英砂和细小的黑橡胶粒,使之沉淀,美化人工草坪的整体效果,最后用专用平整度检查系统检查充填物平整情况。
(14)施工现场注意安全,做到文明施工。
6、施工结束
(1)清扫施工过程产生的垃圾并运到指定地点。(2)配合业主组织现场验收施工。
(3)制作人工草坪正确使用与保养办法标牌。
7、人工草坪施工验收办法
(1)人工草坪颜色一致,无明显接缝、无明显高低。(2)人工草坪接缝牢固,无开裂、扭曲、起褶。
(3)铺沙效果均匀,标线符合图纸要求,公差在允许范围。
8、施工技术措施
认真学习图纸,结合运动场地的特点,吃透设计意图。设计交底时设计会审中提出的问题填写图纸会审记录。场地采用方格控制高程,因此施工过程及质量评定验收均以2方格网高程控制,所以必须加强复测以保证各层结构厚度及高程使其控制在质量标准误差之内。
各主要项目施工前由现场技术负责人组织研讨会确定施工方法、质量标准,施工负责人向班组进行文字交底,具体操作要点、操作方法、质量标准要交代清楚,完成后,应会同质量检查员,测量进行验收评定。
第八节 塑钢窗工程
1.施工准备:材料及主要机具
1.1 塑钢窗的规格、型号、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1.2 窗框连接件(铁脚)与洞口墙体连接,一般采用机械冲孔胀管螺栓固定;或预埋木砖螺丝固定;应根据需要备齐。
1.3 窗小五金应按窗规格、型号配套。1.4 窗安装时应准备木楔、钢钉。
1.5 密封膏应按设计要求准备。并应有出厂证明及产品生产合格证。
1.6 嵌缝材料的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1.7 自攻螺丝、木螺丝根据需要准备。
1.8 主要机具:线坠、粉线包、水平尺、托线板、手锤、扁铲、钢卷尺、螺丝刀、冲击电钻、射钉枪、锯、刨子、小平锹、小水桶、钻子等。
2.作业条件:
2.1 结构工程已完,经验收达到合格标准,已办好工种之间的交接手续。
2.2 按图示尺寸弹好窗位置线,并根据已弹好的+50cm水平线,确定好安装标高。
2.3 校核已留置的窗洞口尺寸及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问题的应及时改正。
2.4 检查塑钢窗安装时的连接件位置排列是否符合要求。2.5 检查塑钢窗表面色泽是否均匀。是否无裂纹、麻点。气孔和明显擦伤。
2.6 准备好安装时的脚手架及做好安全防护措施。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弹线找规矩→窗洞口处理→安装连接件的检查→塑钢窗外观检查→按图示要求运到安装地点→塑钢窗安装→窗四周嵌缝→安装五金配件→清理
3.2 本工艺应采用后塞口施工,不得先立口后搞结构施工。3.3 检查窗洞口尺寸是否比窗框尺寸大3cm,否则应先行剔凿处理。
3.4 按图纸尺寸放好窗框安装位置线及立口的标高控制线。3.5 安装窗框上的铁脚。
3.6 安装窗框,并按线就位找好垂直度及标高,用木楔临时固定,检查正侧面垂直及对角线,合格后,用膨胀螺栓将铁脚与结构牢固固定好。
3.7嵌缝:窗框与墙体的缝隙应按设计要求的材料嵌缝如设计元要求时用沥青麻丝或泡沫塑料填实。表面用厚度为5~8mm的密封胶封闭。
4.质量标准:保证项目
4.1塑钢窗及其附件和玻璃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2塑钢窗必须安装牢固,预埋铁件的数量、位置、埋设和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3塑钢窗安装位置及开启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5.基本项目:
5.1塑钢窗扇关闭紧密,开关灵活,无阻滞回弹,无变形和倒翘。
5.2塑钢窗附件安装齐全,安装牢固,位置正确、端正,启闭灵活,适用美观。
5.3塑钢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填嵌饱满密实,表面平整,嵌塞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5.4塑钢窗表面洁净、平整,颜色一致,无划痕碰伤,无污染,拼接缝严密。
6.成品保护
6.1窗框四周嵌防水密封胶时,操作应仔细,油膏不得污染窗框。
6.2外墙面涂刷、室内顶墙喷涂时,应用塑料薄膜封挡好窗,防止污染。
6.3室内抹水泥砂浆以前必须遮挡好塑料窗,以防水泥浆污染窗。
6.4污水、垃圾、污物不可从窗户往下扔、倒。
6.5搭、拆、转运脚手杆和脚手板,不得在窗框扇上拖拽。6.6安装设备及管道,应防止物料撞坏窗。6.7严禁在窗扇上站人。
6.8窗扇安装后应及时安装五金配件,关窗锁门,以防风吹损坏窗。
6.9不得在窗上锤击、钉钉子或刻划,不得用力刮或用硬物擦磨等办法清理窗。
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7.1 运输存放损坏:运输时应轻拿轻放,存放时应在库房地面上用方枕木垫平,并坚直存放,并应远离热源。
7.2 窗框松动:安装时应先在窗外框上按设计规定的位置打眼,用自攻螺丝将镀锌连接件紧固;用电锤在窗洞口打孔,装入尼龙胀管,窗安装后,用木螺丝将连接件固定在胀管内;单砖及轻质墙,应砌混凝土块木砖,以增加和连接件的拉结牢固程度,使门框安装后不松动。7.3窗框与墙体缝隙未填软质材料:应填入泡沫塑料或矿棉等软质材料,使之与墙体形成弹性连接。
7.4窗框安装后变形:填缝时用力过大,使之受挤变形,不得在窗上铺搭脚手板。
7.5窗框边未嵌密封胶:应按图纸要求操作。
7.6连接螺丝直接锤入窗框内:没按规矩先用手电钻打眼,后拧螺丝。
7.7 污染:保护措施不够,清洗不认真。
7.8 五金配件损坏:由于安装后保管不当,使用时不注意。第九节 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1、电气安装工程 1)照明系统安装
(1)暗配管在立柱及水泥墙中的箱盒极易移位,造成大量的凿检工作,也影响了土建的施工质量,根据我们的施工经验,采用钢筋定位固定的方法,能解决上述问题,不影响模板及土建的施工。
(2)楼板的暗配管在装饰过程中经常被冲击电钻打坏,使之成为废管,影响穿线,造成返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我们将采取暗配管敷设在紧贴面筋下面的方法。
(3)导线的型号、规格严格遵照设计要求,必须选用合格分供方的产品。导线的色标严格按如下规定:电源线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N相-蓝(浅蓝)色,PE线:黄/绿色,开关线。除上述颜色外其它颜色。
(4)开关的质量直接影响使用的功能与安全,为此我们将采用阻燃型的尼龙压接帽并用专用工具压接,确保接头质量可靠。
(5)回路编号、照明负载的三相分配应符合设计要求。(6)照明器具的安装一般都在装饰阶段,为此与装饰单位密切配合至关重要。(7)照明器具安装结束,经过完整性检查后,可进行试照工作。
(8)试照工作应接回路进行,检查照明器具控制形式和控制的范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9)插座的接线、相、零、PE线的位置应正确,均用检查器一一校验。
第十节 质量承诺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承诺
达到国家建设工程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二、质量保证措施
1、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在项目经理部实行三级质量管理制度,项目经理部设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一人,施工队配专职质检员一人,工班组设工班质检员一人。
2、组建精干的工地试验和测量队伍,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了质量目标的实现,我司将在正式开工前,首先选派技术水平高、操作熟练的技术人员,组建精干的试验室和测量队,配备先进仪器设备。试验室负责专项工程试验、原位跟踪测试、施工期测试、“复验”、“抽检“、“跟踪检测”等工作。测量队负责坐标控制测量、构筑物的定位放样、施工过程中的“复核”、“抽测”等。
3、严格实行交底制度
项目部成立后,由技术负责人参加业主组织的设计交底。对复核图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得到解决结果。交底内容包括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几何尺寸、功能作用及与其他工程的关系、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使全体人员在彻底明了施工对象的情况下投入施工。
4、建立“五不施工”、“三不交接”制度
“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施工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工作不经检查签证不施工。“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5、对工序实行严格的“三检”
“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确保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
6、建立严格的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队、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应会同业主一起复验,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由双方签字,确认。
7、建立测量计算资料换手复核制度
测量资料,须经换手复核,最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报业主审批认可。现场测量基线、水准点及有关标志均须进行定期复测检验。
8、建立严格的“跟踪检测”制度
检测工作将按“施工跟检”、“复检”和“抽检”三种方式进行。
9、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制度 对采购进场的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要由质检工程师组织进行验收。参加验收的人员包括质量、技术、物资部门及施工队的有关人员。
验收的内容包括:
9.1、进场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是否符合采购计划; 9.2、供应厂家的产品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是否齐全: 9.3、产品现场质量检查,并填写检查验收记录; 9.4、取样进行试验,并填写试验报告。
按验收程序收货后分类保管,做好标记并保管好样品。质量检查记录和试验报告要随样品一起保存备查。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原材料、产品和半成品,要马上清除出场,不得在场内存放。
10、建立健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管理制度
检查合格、同意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要分类、分批堆放,并设立标志和帐卡,坚持按用途归口保管、发放,不得混杂。对易受潮的物品要做好防雨、防潮工作。
11、建立原材料采购制度
原材料采购须制定采购计划。采购计划按技术部门提出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制定。
12、建立仪器设备的检定制度
测量仪器试验设备、各种仪器仪表、计量器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定。新购置的和在用的计量器具仪器均须进行检定,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使用。工地设专人负责计量工作,设立帐卡档案,监督和检查。
13、建立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制度
本工程中的每一单位工程,都要准备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文件包括:①质量保证计划;②工作程序;⑧技术标准、规范;④采购的技术要求。记录包括:①基线点、水准点测量验收记录;②施工断面记录;③各施工工序、项目的检查记录;④砼、钢材及各种原材料的试验鉴定记录;⑤预制构件检查记录和出厂合格证;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⑦不合格记录(质量事故报表);⑧审查和处理结果记录;⑨位移沉降观测记
录;以及有关质量问题的来往和一套完整的设计修改通知书。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应由工程项目(单位工程)负责人负责填写整理,工程结束时装订成册。
资料员须将全部工程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汇编成册,竣工时随竣工文件移交业主。承包人同时保留一份完整的文件记录,并按规定存入档案。第六章 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保证措施 第一节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和措施
1、在本项目施工中,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2、以施工安全、公路行车安全、人身安全、财务安全为首要职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3、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召开安全会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制定好安全规划,搞好安全教育,消除事故隐患,把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二节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
一、安全制度
在施工中对车辆运输、机械操作、用电、用水等建立作业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车辆运输运行安全作业制度。
2、用电安全须知及电路架设养护作业制度。
3、各种机械的操作规则及注意事项。
4、施工现场保安制度及火工产品保管制度。
5、有关劳动保护法规的执行措施。
二、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机械设备资料的管理
建立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使用台帐,以检测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的使用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台帐有下列几方面的内容:
(1)大型施工机械的施工组织设计资料,包括大型施工机械的安装和拆卸的技术方案和安全作业的技术措施。
(2)机械设备的租赁使用协议书或合同书。
(3)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协议书(出租与承租双方)(4)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毕的验收书。(5)机组人员上岗操作的安全技术交底书。
(6)机械设备定期检查资料和设备隐患整改单以及整改情况记录。
(7)设备的运行台班、班次的签证单。
2、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1)为保障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运行,机械设备方确保以完好的机械设备提供给施工现场使用。带“病”机械设备及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失效的机械设备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现场负责为机械设备进入现场提供道路、水电、临时机棚或场地等必须的条件,并消除对机械设备作业妨碍或不安全因素,需夜间作业时应设置充足的照明。
(3)机械设备进入现场的作业点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任务及安全技术措施的书面交底。
(4)严格执行机械养护规程、安全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进场应履行好验收制度。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使用,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使用。
(5)严格执行“三定”(定机、定人、定岗位)制度。(6)严格执行定期保养制度。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工作应贯穿于操作的前、后各个过程,当机械设备运转到保养周期定额工时,必须按规定进行保养。严禁机械设备超负荷使用、带病运转。
3、机械的管理(1)搅拌机及砂浆机
a.搭设防雨操作棚,机体架设安装坚实平稳;
b.各类离合器、制动器、钢丝绳、防护罩安全可靠有效; c.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操作;
d.有好的单独接地,接地电阻符合规定: e.搅拌机操作杆装有保险装置,进料斗有挂钩及链: f.搅拌机拉铲使用安全电压;
g.砂浆机筒防护棚齐全,出料配备圆盘式手转盘。(2)手持电动机具 a.单独安装漏电保护器 b.防护罩壳齐全有效; c.外壳有效接地或接零; d.橡皮电线不得破损;(3)焊机 a.有防雨措施;
b.一、二次线(电源、龙头)接线处有齐全防护罩,二次线使用线鼻子;
c.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保护;配线不得乱拉乱搭,焊把绝缘良好。
(4)乙炔发生器
a.与明火距离大于10米 b.装有回火防止器
c.有保险链、防爆膜、保险装置灵活可靠,使用合理。(5)气瓶
a.各类气瓶有明显色标和防震圈,并不得在露天曝晒; b.乙炔气瓶与氧气瓶距离大于5米; c.乙炔气瓶在使用时装回火防止器; d.皮管用夹头紧固;
e.操作人员持有效证件上岗操作。(6)水泵
a.电源线不得破损; b.有好的接零保护装置;
c.单独安装漏电保护器,灵敏可靠。
三、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1、一般规定
(1)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
(2)配电箱设置总开关,同时做到一机一闸一漏 电保护器。
(3)照明与动力用电分开,插座上标明设备使用名称。(4)电缆线及支线架空或埋地,架空采用绝缘子,不直接绑扎在金属构架上,金属裸线绑扎。
(5)移动电箱内动力与照明分箱设置。
(6)施工现场的电器设备设施有齐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现场电气设备设施有专业电工经常检查整理,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7)凡触及或接近带电体的地方,均采取绝缘保护并设置安全距离等措施。
(8)电力线和设备选型按国家标准限定安全载流量。(9)所有电气设备和金属外壳具备良好的接地和接零保护,所有的临时电源和移动电具装置设置有效的二级漏电保护开关。
(10)十分潮湿的场所使用安全电压,设置醒目的电气安装标志,不使用无有效安全措施的电气设备。
(11)电线和设备安装完毕以后由动力部门会同安全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12)经常对职工进行电气安全教育,未经考核合格的电工、工和其它人员一律不准上岗作业。
2、安全保证措施
(1)电缆线沿围墙架设时用绝缘子架空,隔20~40米设一个100A的施工电箱。
(2)电缆的接头接入接线盒并附在墙上。接线盒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3)所使用的配电箱是符合JGJ59—2011规范要求的铁壳标准电箱。配电箱电气装置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
(4)开关箱的电源线长度不大于30米,并与其控制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米。
(5)所有配电箱、开关箱都编号,箱内电气设备完好无损。(6)工作接地的电阻值不大于4。
(7)保护零线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由电工每月检测一次,做好原始记录。
(8)保护零线选择不小于10平方毫米的绝缘铜线,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不使用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
(9)所有电机、电器、照明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做保护接零。
(10)所有的电机、电器、照明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电源线装置二级漏电闸保护器。
(11)室外灯具距地面不低于3米,室内灯具不低于2.4米。固定照明全面布置,照明电压不大于36V,并采用保护接零。
(12)施工现场线、塑料胶质线作拖线箱的电源线,严禁使用木制的拖线板及民用塑壳拖线板。
四、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根据工程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等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
1、治安管理:现场如发生打架斗殴、流血事件,应立即制止,在现场不能控制事态的情况下,立即拨打报警电话。
2、消防:施工现场、生活区按规定设置灭火机和消防水龙头,如发生火灾,立即切断电源,人员疏散,氧气、乙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组织人员利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并拨打火警电话,组织好消防车的进出场工作。
第三节 防火灾措施
1、现场项目部组建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防火领导小组和义务消防队。
2、项目部层层签订消防责任书,把消防责任书落实到各个施工班组,特别是重点防火班组、重点工作岗位。
3、严格控制火源、易燃物和助燃物的贮放,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
4、在生活区和工地重要电器设施周围要设置接地或避雷装置,防止雷击起火引起火灾。
5、施工现场根据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统一由消防干部负责维护、管理、定期更新,保证器材完整、临警好用,并做好书面记录。
6、动火作业时,要熟悉动火区域,掌握现场的动火作业制度,并明确一、二、三级动火作业审批手续,落实好防火监护人员。
7、对职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杜绝职工燃电炉、乱扔烟头等不良习惯。
8、对工地及生活区的照明系统要派人随时检查维修养护,防止漏电失火。
9、电焊工在动用明火时随身带好“二证”(电焊工操作证、动火许可证),“一机”(消防灭火机)、“一监护”(监护人职责交底书)。
10、气割作业场所清除易燃物品,乙炔气和氧气存放距离不小于2米,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少于5米。
11、建立灭火施救方案,在自救的同时及时报警。第七章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管理规定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施工现场文明施工领导小组,负责道路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文明施工管理细则,报业主批准后实施。
2、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细则以《商丘市市政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为基本准则,并加以细化。
3、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及各施工班组文明施工的意识和自觉性,并定期对现场文明施工情况进行检查评比,找出不足,重点改进。
4、做好施工现场总平面设计,报请业主审批。施工中,严格按总平面图布置,不得随意改变,同时根据工程进度和实际情况,适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整理和调整。
5、推行现代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创建文明工地:维护市容整洁和城市安全,使文明施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第二节 文明施工实施措施
1、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周围居民和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域内,未经业主同意批准,外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工地。
2、认真制定生活和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搞好职工宿舍卫生和食堂的饮食卫生;不乱倒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集中纳入城市处理系统;临时设施的搭建须经业主批准,且整齐美观。
3、所有职工和代表穿戴整齐,行为文明。
4、所有施工机械、车辆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和线路停放、行驶,各种施工机械进场都进行安全检查,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所有机械及设备在醒目位置上注上单位的名称。
5、认真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和有关劳动保护法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落实安全防护各项工作,设置符合要求的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状态。
6、将开挖料按规定分选运至专门指定的弃渣场堆放。不得跑、冒、滴、漏。
第三节 环境保护方案
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城市建设尤为重要因此施工过程中既要搞好工程建设,又要高度重视城市环境的保护。根据本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工程特点,施工期间,对环境容易造成污染的主要有:
l、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噪音;
2、施工机械的废水、废气和噪音;
3、机械车辆产生的扬尘;
4、施工现场和施工驻地的垃圾和气体、固体、液体废弃物;
5、施工现场的灯光污染等。
为避免这些对城市造成污染,我们在施工中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以达到城市环保的要求:
1、水环境保护方案
水环境污染源主要有施工泥浆、车辆冲洗水、生活污水等,表现为污染附近水体、破坏水质、破坏附近及流域内的水环境。施工前,预先设置污水汇集设施,沉淀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行排放。
2、大气环境保护方案
大气环境污染源主要有车辆运输、燃油机械施工、生活营地炉灶等,主要表现为扬尘、粉尘、废气。
运动技术教学 篇6
关键词:体校运动特点 信息技术教学 意义 问题 措施
一、体校运动特点的中学信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在学生方面,第一,由于体校运动特点中学学生的出身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认识也不一样,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基础不一样,学生的学习基础具有层次性;第二,体校运动特点的学生较为活泼好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第三,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态度有偏差,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信息技术的学习,让学生不仅仅是要学习知识技能,更要会运用学到的技能。
(二)教师方面
在教师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信息技术教学教师队伍存在不合理性,有些信息技术教学教师是从别的专业调过来的,不是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教师;第二,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的职责较为繁杂,使得教师不能专心从事于教学工作,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不仅要进行教学活动,还要进行学校机房的整理、电脑的维修等各种繁杂的工作;第三,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学手段也没有进行有效的革新,使得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忽视了对学生实践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第四,教师对于学生的打字基础性练习较为缺乏,而且缺乏对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和纠正,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内容的充分理解和全面掌握。
二、提高体校运动特点的中学信息课程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实行分层次教学
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来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辅导,要从简到难,进行逐渐的渗透的引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课外知识和课外技能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挖掘学习更加高级的技能。另外,尤其在操作实践上机课堂时教师可以让学习基础较好,对计算机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自己来辅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建立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学习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促进课堂的有效有序推进。
(二)注重学生的上机实践,做到讲练结合,边讲边练
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因此在体校运动特点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不能光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重视对学生上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不重视学生的上机能力的锻炼和“边讲边练”的进行,那么等到再一次上课,上机实践的时候,学生对于讲过的技能就会遗忘上机操作时就会出现下“不了手”的情况,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而言,有时候教师讲解一节课还不如让学生实践上机操作30分钟。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边讲边练的方式,在讲解理论的时候,让学生边听边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体校运动特点中学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讲解操作性较强的章节时尤其要重视这一点,例如,讲解word的使用时,我就这种边讲边练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一步一步地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明显感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好很多。
(三)加强学生的打字练习,注意对学生作业的批改
对于体育特长的中学生而言,他们的运动实践能力是很强的,而且当代的社会情境发展下,计算机打字技能应该是一项每个都应该掌握的基础性技能,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打字技能的训练。很多学生运动实践能力很强,也会打字,但是运用的是拼音打字法,这样的打字法不仅重码多而且速度也较慢,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多种新的打字方式,或者比较快捷的五笔输入。加强学生利用ccit打字软件进行五笔输入的训练,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练习,并且给予适当的鼓励。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当堂作业的“批改”,教师在进行完讲解后要给学生留一个针对于当堂知识回顾的操作性练习,然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批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对学生还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积极的辅导。但是,要注意作业量的适度,只有适度的作业,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结语
信息技术教育在体校运动学校中学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开展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面、多层次的,能够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训练中找到乐趣,放松紧张的情绪,还能够让学生掌握社会生存的必要基础性技能。笔者仅从在体校运动特点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问题、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邓素娟,浦石.浅谈香薰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改进[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04):24.
[2]代春良.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分析与探索[J].中学时代,2014,(03):25.
运动技术教学 篇7
1 运动表象的定位与应用
运动表象也称为动作表象,它是过去经验过的动作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反映该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征,包括动作的顺序、节奏、方向、幅度及用力特点等。运动表象是学习体育技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正确而清晰的运动表象可为学生学习动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其原理进行深刻的认识并在教学训练的实践中加以运用,以提高教学和训练的效率和质量。正因为如此,有些理论将运动表象归属于高于运动感知、低于运动概念的中间层次。由此引申:运动技能的掌握单凭运动感知是不够的,必须实现由“运动感觉到运动表象再到运动概念的飞跃”,即运动员必须将所获得的运动感知、运动表象借助于抽象思维形成运动概念,才能把握动作的内在本质,形成运动技能。当然,这种划分从认识论的角度是合理的。但是,这种根据一般哲学论建立的运动概念形成理论,需要我们整体地把握其运动理论与运动技能形成的背景,在运动实践中才能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运动技能的掌握必须依靠抽象思维的重要作用,但这不等于运动技能的掌握是抽象思维的直接结果。由于运动技能体现的是“动作物化”的结果,许多运动感知的因素在形成动作技能过程中可能并不一定是按等级的方式实现飞跃,而是综合地体现在运动控制不同层面的协同作用中。例如,单独运动感觉的重量感、力量感、速度感,这些要素在运动概念中极为模糊,但在运动学习与控制中却非常清晰。运动表象与运动概念的关系也同样可以根据以上的分析来理解。训练实践中,运动概念对运动技能的形成是间接的,而运动表象对技能的控制是直接的,这是因为运动表象所保存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式”回忆,而是对人体多感觉通道加工信息的整体贮存与加工,当运动表象信息被激活或动用时,也激活了运动的操作系统。
运动表象的建立是学生学习动作技能过程中一个重要认识环节,运动表象与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呈正比关系,即运动表象越清晰,动作技能越熟练。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这两个因素共同构成运动表象,视觉表象是指通过视分析器活动在脑中形成的事物形象,动觉表象指动觉本身肌肉活动的形象在脑中的反映。这两者在学生学习掌握动作技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在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作用也不同,学生初学动作技能时,主要是以观看示范动作产生的视觉表象指导自已模仿练习,通过身体操作练习的不断深入,逐渐渗人肌肉活动的动觉表象,此阶段学生练习视觉表象占支配地位,而动觉表象比较模糊,随着学生身体练习实践的增多,动觉表象逐渐清晰,学生练习开始从视觉表象为主向动觉表象为主过渡,动觉表象逐渐占主导地位。
2 运动表象对跳远腾空练习的意义和作用
腾空技术是跳远教学训练中备受关注的技术动作,依据建立运动表象的科学原理指导教学训练工作,可以提高跳远腾空技术教学训练的科学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并非单纯的机械重复,它是心理操作指挥下的身体操作,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因素是练习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操作。运动表象是运动记忆的内容,它在技能练习中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调节功能,学生每次练习都将在脑中留下运动表象,用于指导下一次练习。
2.1 运动表象训练能够帮助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
要从事某一项目的体育活动,就要首先进行该项目技术动作的学习,并通过练习加以掌握,才能以技术动作为方式去进行活动.运动学习过程与一般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同,它必须通过把技术动作以形象的形式印刻在大脑中,根据这一印刻的痕迹去模仿,也就是大脑中的表象形式,支配自己肢体通过随意运动再现动作的形象,在此基础上通过身体练习最终形成熟练的掌握技术动作。
2.2 运动表象训练辅助运动技能的学习
借助表象训练在大脑中反复操作某种专门的运动技能,使其动作更加熟练准确.使其改正错误动作,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3 运动表象训练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它的优点
第一、表象训练能排除传统的实际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身体疲劳现象。第二、表象训练以正确的技术动作模式练习起到巩固、强化正确动作的作用,减少初学阶段出现的错误。
2.4 运动表象训练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自信心
在完成技术动作之前,让学生先表象一下自己过去完美、成功的完成这一动作的情景,或将明星置换成自己表象一下动作过程,会增强学生对即将开始的活动任务的信心。
2.5 运动表象训练可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表象训练法与传统教法的区别在于,在实施表象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练习、比较来掌握腾空技术动作,并建立评价环节和标准。通过评价,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再通过表象训练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表象训练水平,而且把想与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了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 在跳远腾空练习中进行运动表象训练的过程和方法
3.1 建立视觉表象阶段
根据运动表象建立的原理,在腾空教学训练中,首先应从建立良好的视觉表象开始。学生依靠视觉表象来指导身体操作练习,因此在这一阶段篮球教师、教练员要给学生展示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这不仅对学生建立视觉表象起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激发学生模仿练习的欲望、增加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这一教学训练环节可以通过自身示范,也可以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图片等手段来进行,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良好的视觉表象。
3.2 建立动觉表象阶段
随着学生身体操作练习的增多,帮助他们建立动觉表象就成为主要任务。在保证一定练习时数的前提下。提倡“脑体并行”,学生的认知活动、注意活动应指向肌肉活动的感觉、动觉表象的积累及腾空全身各部肌肉用力差别性感受的改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训练方法:
3.2.1 视觉条件下的腾空练习
这种传统的练习方法,是跳远教学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练习方法,是在视觉条件下以所注视的目标来调节其手臂、腰、腿等部位的协调性,经反复练习建立各部位用力的动觉表象。教师和教练员应指导学生养成不断改善各部位差别性感受的习惯,使学生明确这种练习并非简单的跳跃腾空练习,每次跳跃腾空都应追忆各部位感觉,以此来指导下一次腾空动作。
3.2.2 非视觉条件下的腾空练习
这种方法是采用念动方式。通过在脑中连续回忆某个投篮动作来实现的。它不需学生进行实际身体操作练习,而是让学生“静思”该动作。其原理是当某一动作的运动表象在脑中呈现时,完成该动作有关的肌肉往往会产生相应的微量活动,通过此“精神演练”达到强化动觉表象的效果。教师做一次示范或让学生看一遍跳远教学视频录像,然后让学生不用身体去试跳,而是闭上眼睛,用大脑去完成跳远动作。在用意念完成动作过程中嘴里轻轻描述跳远腾空动作。通过评价,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再通过运动表象训练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运动表象训练水平,而且把想与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了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运动表象是体育教学训练中重要的心理训练内容,在跳远腾空技术的教学训练中加强对运动表象的训练,对提高跳远成绩有重要的意义,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世木.表象训练在撑杆跳高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
[2]曹德民.运动表象在初三跨栏步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0,(2).
[3]周林.简谈运动表象和运动记忆[J].武当学刊,1996,(4).
[4]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运动技术教学 篇8
一、运动生理学课程特点
运动生理学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及作用。但由于这门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并且涉及内容广泛, 而体育专业的学生, 其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再加之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教学效果不理想。近十年实践证明, 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2]。
二、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
1.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CAI) 等现代教育技术[3], 把运动生理学中复杂、抽象和动态的人体微观环境直观展示出来, 比传统的板书填鸭式教学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2. 能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实际操作, 可充分运用各种教具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模拟演示, 并且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发布自己的成果, 最终得到同学们的承认, 能够增强学生新奇感, 从而诱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有利于开拓思路, 强化想象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新热情[4]。
3. 能激发教师教学模式改革热情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使用, 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 从而摆脱了传统教学“黑板粉笔”的限制。越来越多的视频、动画、图像、声音等媒介, 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激发了教师进行课程及教学模式改革的热情。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抽象变形象
运动生理学中有许多抽象的知识, 用一般方式无法验证或显示, 因此这类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如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 将其高度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 那么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类知识容易得多, 并且图文并茂, 动画生动逼真, 便于学生记忆, 大大提高学生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微观变宏观
许多运动生理学内容是显微镜观察的结构, 由于受器材、仪器的限制, 教学方式很不方便, 影响教学效果。目前许多院校将只能一人观察的显微组织显示在屏幕上, 极大方便了教师授课和学生的学习。
3. 复杂变简单
运动生理学中一些现象发生过程复杂, 或者发生在极其短暂的一瞬间, 或者需要几十小时、几天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物质变化过程。对这类知识学生难以消化, 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轻松地把复杂知识变简单。在几分钟内就可以用计算机动画模拟技术再现, 实现了高质量的教学过程。
综上所述, 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建设和投入, 将大大改善改善教学条件, 建立科学的教学及实验体系, 从而对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李国良.现代教育技术在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 2012.
[2]沈勇伟.多媒体教学在运动生理学及其实验中的应用[J].搏击 (武术科学) , 2013 (11) :93—94.
[3]王冬菊.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4 (02) :31—33.
运动技术教学 篇9
行为活动的分析主要可以分为行为描述和行为识别两个方面。所谓行为描述是指从摄像机拍摄到的一系列图像序列中提取出学生的动作及运动的特征;所谓行为识别是指通过图像分割得到人体各运动部分,并在视频图像序列中跟踪所关注的某关节运动,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人体几何模型、分析运动行为。
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体育运动的各个项目中,如跆拳道、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体操等项目。同时可以通过分析人体关节的运动,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和校正。正常的训练行为人体各个关节动作是自然和连续的,但是当训练者的某个部位出现异常,可以通过运动人体行为进行识别,从而诊断出受伤部位,做出正确的医学诊断。
2 运动行为识别技术实现原理
运动行为识别技术是智能监控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景物建模技术、定位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其实现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2.1 运动目标检测
运动目标检测是以“运动”作为检测依据的,它通过在一连串的图像中找到产生运动的人体区域,并将检测出的运动区域作为后继人体目标跟踪和行为识别的基础区域。目前,广泛应用于运动目标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光流法、帧差法及背景差分法。
(1)光流法
当人在静止的摄像机前运动时,人的模式运动就是光流场[1]。它利用三维速度矢量在二维空间内的投影来标识人在二维图像中位置的变化,这样就可以检测出入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光流法使用时优点是比较简单,不需要依赖经验的积累。但是计算量比较大,实时性较差,容易受到图像噪声、遮挡等影响。
(2)帧差法
帧差法是将视频图像放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校正,然后把相同的背景的相邻两幅图像进行差分,把两幅图像中相同的部分减去,如果人处于运动状态,则剩余部分会有所差异,则进行差分后的图像使得运动的目标被突显出来。这种对目标就进行检测的方法受环境影响比较小,实现速度快,但是目标位置定位不精确,对运动目标的速度有较大的限制。
(3)背景差分法
背景差分法是通过将当前图像与背景图像进行差分来提取运动目标区域。这种方法能够较好的提取目标的完整数据,并能精确定位运动人的目标位置,是目前用于目标检测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是以事先构建的背景图像为基础的,这幅背景图像必须具有不包含运动目标和高适应性的特点。
2.2 运动目标跟踪
运动目标跟踪是指在连续的视频图像中,创建基于运动目标位置、速度、形状、颜色及纹理等信息,并建立与之对应的特征匹配问题。本文讨论的运动目标跟踪属于非刚体目标,实现跟踪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人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受到光照变化的影响;②运动人体姿态可变性强,无固定运动规律;③人群集中时,存在严重的遮挡现象,所以难以建立完善的跟踪模型。目前,对运动人体跟踪的方法主要有粒子滤波的跟踪和核跟踪两种。其中,以近来来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的Meanshift算法为主。Meanshift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适应运动人体在高度、平移、旋转等方面的连续变化[2]。
2.3 运动目标分割
对运动目标行为识别的过程中,运动目标的分割是一项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任务,其分割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继对行为的识别。使用Otsul阂值算法[2]将可以快速将运动人体从背景图像中提取出来,并且具有容易实现、实现速度快的优点。
2.4 运动行为识别
对运动目标行为的识别需要依赖后台的数据库,在后台数据库中事先将运动对象正常的行为动作保存下来,再和前台采集到的动作行为进行比对进行辨别[3]。在现实生活中,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公共行为识别数据库。比如说,UCF体育运动的动作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150个序列的体育运动,涉及步行、摇摆、潜水、举重、高尔夫球、骑马、滑冰等。为了进一步对更动作进行分类分类,在数据库中还记录了摄像机运动、角度的变化、照明等情况,极大程度的方便了目标对象的行为识别。
目前进行人的行为识别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模板匹配方法(Template Matching)
模板匹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将图像序列转换为一组静态形状模式,然后在识别过程中和预先存储的行为标本相比较。其具体在实现时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基于运动的低级特征的方法,所谓低级特征就是直接对图像中的像素进行处理。具体地,利用二维网格的特征进行人的运动识别。首先利用速度投影计算出连续图像间的光流场,并将计算得到的每个光流帧在X和Y两个方向分解,单元格的幅度被不断被累加,形成了一个高维特征向量,该向量可以用于识别;同时,为了对运动的持续时间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前假设人的运动是周期性的。
另一种是利用运动能量图像和运动历史图像来解释图像序列中人的运动。序列中的运动图像首先经差分运算并二值化,使二值化处理后图像的每个像素的值与该位置的持续运动时间成比例。[4]
模板匹配技术具有是计算复杂度低、易实现等优点,但不适用于图像噪声较多及运动时间间隔的频繁变化的情况。
(2)状态空间方法(State Spaee Approaehes)
状态空间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每个静态姿势定义为一个状态,这些状态之间利用某种概率联系起来。任何运动序列可看成为不同状态的静态姿势的有序结合。现在状态空间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时间序列的预测,最有代性的是隐马尔可夫模型(HMMs)。例如,Bregler基子人体动力学在不同抽象等级的统计分解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网络用来识别人的运动:识别过程起始于低级处理,基于运动、彩色相似度和空间接近程度等的小区域块以高斯混合模型来估计,不同的身体部分区域在图像序列中被跟踪;在中级处理阶段,具有一致运动特性的区域被匹配为动力学系统中的简单运动(如行走被认为是两个简单运动动作的组成,一个是腿的支撑,一个是腿在空中的摆动);高级阶段,HMMs被用来作为这些中级动力系统的混合模型来表达复杂的运动,识别过程通过最大化HMMs的后验概率来完成[5]。
(3)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 Based Method)
基于模型的方法首先需要建立2D或3D的人体模型。3D人体模型可以看作由关节点连接的刚体的集合,如上肢是由肘关节连接的上下臂两个刚体,上臂与躯干是由肩关节连接的等等,这样用三维的人体骨架来描述人体运动。基于模型的方法在实现过程中计算量比较大,设备成本高,但是能够较好的处理集中人群遮挡严重的问题。实现过程中将复杂的人体运动分解成一些基本动作。计算机也可以通过寻找连续人体运动中重复出现的动作来自动学习构成动作的基本单元,而利用获取的基本动作单元就可以实现对连续动作的分割和标一记[5]。
3 结论
体育作为比较特殊的学科,其教学的特殊性非常强,在高校体育教学及体育运动训练中引入运动行为识别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监控教学中的各种实时状况,也可以监控体育运动训练情况,运用该技术可以更好的从中读取数据并研究某一动作过程的技术细节及运动规律,探究其运动技术及原理,找出正确的教学与训练方法。通过分析数据找出差别,修正不良习惯,提高训练水平,同时设计出一些更为有效的训练辅助动作,应用一些有效的辅助训练手段,以改正不合理的技术动作,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与训练手段,以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及巩固运动技能。另外,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运动情况进行监控,实时纠正不规范的动作,防止体育运动中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董颖.基于光流场的视频运动检测[D].西华大学,2011.
[2]孙越泓.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图像分割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10.
[3]樊思存.运动人体检测与异常行为识别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3.
[4]宫宁.运动人体二维特征点检测与三位重建[D].大连理工大学,2009.12.
[5]胡栋.人体异常行为识别算法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4.
[6]崔晓明.基于模式识别的研究方法在运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展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3).
[7]吉顺如,刘昆.基于系统辨识的体育运动视频识别[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4).
[8]刘倩,房冬梅.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运动风险识别与应对[J].湖北体育科技,2014,(5).
运动技术教学 篇10
一、终点跑教学
终点跑技术是在途中跑结束后维持高速度跑进,因这时能量消耗体能下降,速度开始下降,这时应增加后蹬力量,应尽量保持上体略前倾角度姿势跑进,同时加大摆臂幅度和速度,在增大步幅的同时尽量保持步频,终点跑练习中应加强专门性训练。
(一)加强力量练习。
1.负重杠铃半蹲跳30~60公斤。
2.负重杠铃高抬腿跑练习30公斤。
3.手持哑铃摆臂练习。
4.胸前快推杠铃。
5.卧推杠铃。
6.加强躯干肌群练习。
7.加强腰腹肌练习。
(二)加强速度耐力练习,以维持终点跑的高速度跑进,同时注重体会终点跑技术动作。
1.采用间歇法进行主项与接近主项距离跑训练。
2.快速冲刺的变速跑,体会增加蹬地和身体前倾。
3.上坡跑体会增加蹬地和大步幅跑。
4.下坡跑体会高步频跑。
二、撞线技术教学
撞线技术是终点跑完成的最后技术动作,运动员在离终点1~2米时,上体快速及时地再次增大前倾角度,上体迅速前倾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撞线后不要做停顿动作,应自然跑过终点,身体抬起逐渐减慢速度。
练习方法:
(一)站在原地做身体迅速前倾动作练习,在初期练习时对撞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可用一根终点带让其感受如实撞到线的感觉。
(二)上步撞线前倾练习,站在终点线后上一步做上体迅速前倾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带练习,并随动作完成跟步走过终点。
(三)线后1 0米匀加速撞线练习并继续跑过终点逐渐减速,减速不要过快应与冲刺动作紧密衔接,思想和身体各部分要保持适度紧张。
(四) 20米冲刺撞线练习(80%强度),注重过线动作技术的完整性,撞线时身体迅速前倾,要求过终点不减速。
(五) 60米全程跑练习,体会动作的完整性。
运动技术教学 篇11
【摘要】通过对活体CT和MRI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三维图像,并应用于教学和课后复习中,使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人体运动系统三维结构,以及各个结构之间的毗邻情况,有利于学生建立体空间概念,使得教学更直观、立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三维重建技术 运动系统 解剖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47-02
运动系统解剖名称众多,结构复杂,骨骼肌的起止点较繁琐,从而导致学生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感到困难,以及难以建立立体的图像。并且运动系统的课程主要以实验课为主,学习这一系统大部分在实验室观察人骨标本、关节和肌肉,因此,实验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 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1]。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重建技术不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解剖解剖,同时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的阈值,由浅入深的观察结构周围的毗邻情况。我们已经将三维重建技术引入到心血管系统解剖教学的课堂,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因此,我们将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引入运动系统解剖教学课堂中并结合该系统的特点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现将本文将教学中体会介绍如下。
一、运动系统三维重建图像的制作
构建活体运动系统3D可视化图谱的关键之一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必须有构建三维重建的活体各个部位相应的断层数据。我们选择所有的数据均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提供的影像数据。所有教学内容及三维图像选择的具体部位均由本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备课产生。以教材为中心,根据运动系统解剖学学科特点及目前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我们选择了以下部位的三维图像供教学中使用。
颅骨整体观(前面观、后面观、上面观、侧面观、颅底内面观、颅底外面观),听小骨重建图像(主要显示锤骨、砧骨和镫骨的解剖关系),脊柱,胸廓,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尽量选择既有CT图像又有MRI图像的病例,这样可以弥补CT图像显示软组织较差,而MRI图像显示骨等结构较差的特点。从三维水平观察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各个局部,骨骼、肌肉等解剖结构对比鲜明,学生可以在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对各种结构进行模拟解剖,各种结构的毗邻关系。
二、三维重建图像的运动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首先,向学生呈现各个部位的图像(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并讲解各个结构。然后再呈现不同阈值下的图像,向学生由浅入深的展示各个局部的毗邻关系。最后,将上述制作好的三维图像,用后处理机器的电影制作功能,合成一些三维旋转的小电影,插入到课件中进行播放,在自行设置播放的速度、旋转角度以及暂停和恢复播放。
我们以临床专业2012级专科的学生作为试点班级,应用影像三维重构图像作为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呈现图像,同时加入实际病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讨论。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引入影像的实际图像及真实病例有助于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记忆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拓宽知识面及激发学习兴趣等。
三、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势
在系统解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很难做到对人体结构的立体认识,从空间结构上理解某个局部的形态、毗邻以及内部构造。在这些方面,三维重建技术具有强大的优势。①三维重建技术通过三维立体显示,并且可以任意旋转、组合和拆分,从不同方位进行观察,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体空间概念,使得教学更直观、立体。②三维图像的播放并与标本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③真实的三维图像与教学模型相比更真实,不会出现失真和错误。④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三维图像结合实际病例的教学方法,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⑤三维重建图像同时可以弥补教学中标本缺乏,标本毁损、结构显示不清等困难。
综上所述,三维重建技术在运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它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CT图像对于软组织的显示分界并不清例,而MRI图像显示骨的图像又不如CT,往往两者不能兼顾。另外,在重建过程中很难分割清楚,因此对于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重建效果不好,很难清楚的显示单块骨骼肌。因此,三维重建技术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完全代替人体标本与实物图谱。
参考文献:
[1]丁占彪,崔英健,陶伟,等.目前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探讨.考试周刊.2007.(35):38.
[2]陈莉,邓世山,蔡昌平.影像三维重构图像处理技术在心血管系统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4.(6):68-68,69.
作者简介:
运动技术教学 篇12
速滑又称速度滑冰, 速滑是一项集速度、耐力和技巧于一体的冰上竞技体育项目。速滑技巧性强, 技术规则复杂, 它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耐力和心理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目前, 按照国际滑联规定, 速滑项目共分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和全能四大项, 每一项目都要包含直道滑、弯道滑、摆臂等技术动作, 且相关动作要满足动作要求和技术标准。复杂的技术和繁琐的技术套路, 使速滑教学、训练中存在了许多未知数, 这也决定了速滑运动员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对于运动员来说, 在成长过程中, 运动员不仅要承受高强度的训练和伤病疼痛, 还要面临竞争对手、比赛局势的挑战。要想不被这些有形无形的压力压垮, 他们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技术, 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也要求速滑教练员在技术教学和训练中, 深入探讨运动员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对运动员心理障碍开展心理训练, 加强与运动员的交流与互动, 以提高速滑技术教学质量。
2 速滑技术教学中运动常见心理障碍分析
2.1 教学体制不完善, 训练动机不明确
积极的训练动机, 是确保运动员学习热情高涨、保质保量完成训练任务的关键。但是, 长期以来, 受竞技体育思想影响, 我国速滑技术训练方法和训练体制都不健全, 在速滑技术教学上, 许多教学团队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一些教练员也是只知道进行速滑技术教学, 一味提高技术难度, 却不知道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来教学, 致使学生在速滑技术学习中经常要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挑战。长此以往, 他们的训练信心和训练热情都受到影响, 在技术学习和训练中也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2.2 意识不坚强, 悲观消极
速度滑冰是一项技术性强、危险性强的运动项目, 在技术训练中, 运动员经常会出现磕磕碰碰、摔倒摔伤等状况, 严重的还会血洒冰场, 影响训练和比赛。如2010温哥华冬奥会前夕,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力队员王濛就因为在训练时不小心划伤左手而放弃了出场冬奥会的机会。与她具有同样遭遇的还有美国速滑选手塞尔斯基, 该选手在全美锦标赛中, 在出弯道时左小腿被冰刀划开一道口子, 血染冰场, 不得不接受了较长时间的治疗。总之, 在速滑训练中, 辛苦和危险是不可避免的, 运动员只有经过反复训练, 才能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 才能提高自身实力, 减少各种伤害出现的几率。但是, 如果运动员意识薄弱, 怕苦怕累, 或者在摔倒摔伤之后产生畏惧心理, 必然会动摇他们学习的决定和信心, 也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
2.3 训练内容与训练方法失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速滑运动员来说, 这句话同样适用。在速滑界, 有许多运动员都是凭着对速滑的热爱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我国著名女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周洋在8岁刚接触滑冰时, 就是因为喜欢“踩在冰刀上飞驰的感觉”, 才坚持下来, 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速滑运动员都喜欢速滑运动, 对于这些运动员来说, 避免他们产生厌烦情绪、提高其运动热情是关键。而要想提高运动员的学习热情, 必须确保训练内容的充实丰富, 训练方法科学得当。但是, 许多教练员显然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更多的教练员在技术教学中都做不到因材施教, 也无法根据运动员兴趣进行个性化教学。老化的教学内容, 单调的教学方法, 只能加剧学生的紧张、厌烦心理, 加大其心理障碍。
3 如何消除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3.1 对运动员的训练动机进行正确引导
要想使速滑运动员在技术学习上不走弯路, 速滑教练员要正视心理障碍、心理动机对运动员带来的影响, 充分了解运动员的训练心理和训练动机, 然后针对运动员进行训练目的教育, 用集体荣誉、敬业精神、体育道德对速滑运动员进行教育和引导, 要求他们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 任何时候都不动摇、不放弃。在日常训练中, 教练员要通过典范学习、理想教育、纪律教育, 引导运动员适应艰苦的训练环境, 帮助运动员养成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道德理念和心理品质, 提高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和责任感。
3.2 培养运动件积极的意识品质
意志指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通过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控和支配所作出的精神表现。顽强的意志, 是提高运动员速滑技术训练质量的必要条件。顽强的意志品质, 是在科学指导下和艰苦训练中养成的。在速滑技术教学中, 教练员要重视和加强运动员意志品质培养。这就要求速滑教练员在技术教学中, 要结合速滑运动特殊的教学环境、我国速滑运动现状、运动员家庭背景, 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运动员进行意识训练, 以提高运动员训练和学习的自觉性。在运动员技术层次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教练员要适当提高训练负荷, 试着用小规模的比赛培养运动员的果断性和进取心理, 用激将法鼓励运动员在训练中积极向他人学习, 以激励其斗志。当然, 在运动员取得成绩、表现良好时, 教练员也要给予运动员积极鼓励, 以激发其拼劲, 满足其自尊心, 以促使运动员养成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
3.3 改革训练内容与训练方法
要想激发运动员求知欲, 使其摈弃厌学、畏难心理, 在速滑技术教学中, 教练员要从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入手, 打破封闭僵化的速滑技术训练教学模式, 将不同类型但是技术要点相同的速滑项目融合到一起进行穿插教学, 以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感和多样化。此外, 教练员还要结合不同背景、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教学, 在给那些技术不扎实、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进行技术讲解时, 如利用分解练习法或多媒体教学进行重点、难点技术教学, 以便于学生理解, 加深学生记忆。针对那些学习热情不高的运动员, 教练员可利用诱导法、问答法、合作学习法、运动处方法来教学, 目的是使运动员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逐步将其引进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境地, 进而激发起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3.4 提高教练员技术教学和心理训练水平
教练员是速滑技术教学的指导者、管理者, 也是速滑技术教学的核心。在速滑技术教学和训练中, 速滑培训学校和培训队要做好教练员聘任和管理工作, 要求教练员必须具有速滑技术教学资质, 并利用岗位责任制和激励机制提高教练员的工作热情, 用严格的监管、考评机制规范教练员行为, 要求教练员不断完善自己, 切实做好队员教育与培训工作。速滑教练员在做好技术教学的同时, 要结合运动员心理特点、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 向运动员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 用各种方法锻炼运动员的意志。此外, 教练员还要加强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用高尚的品格、渊博的学识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运动员, 并给予运动员成长以积极鼓励和帮助, 使运动员在团结友爱的环境中、在师长的帮助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柳万锡.速滑技术教学与训练中如何消除运动员的心理障碍[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0) :192.
[2]季肖明.速滑技术教学与训练中如何消除运动员的心理障碍[J].华章, 2013 (14) :225.
[3]赵殿龙.浅谈在速滑教学训练中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5)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