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运动技术

2024-06-23

专项运动技术(精选12篇)

专项运动技术 篇1

摘要:本文通过对上饶市体校14名女子柔道运动员进行了2个半月的下肢力量训练实验研究, 旨在探讨其对女子柔道运动员专项技术水平提高的作用大小进行初探。

关键词:少年,女子柔道,技术

随着柔道运动的日益普及, 现代柔道比赛日趋激烈, 运动员之间的技术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 每场比赛是否取得胜利, 与运动员技术水平是否全面, 战术运用是否得当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尤为重要。

柔道是直接对抗性项目, 运动员必须具备速度, 耐力, 力量, 灵敏等素质。力量是掌握技术, 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柔道对上肢力量素质要求很高, 同时对下肢力量来说也是不忽视的。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下肢力量, 就会影响掌握技术, 同时, 良好的下肢专项力量可减少下肢关节肌肉, 韧带的损伤, 并达到上、下肢力量均衡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 对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对提高技术动作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上饶市体校女子柔道队14名13~15岁女子柔道运动员。

研究方法:

1) 对比研究法:将实验收集获取的数据, 根据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下肢力量数据, 进行对比, 分析, 统计。

2) 实验法:将上饶市体校14名女子柔道运动员,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进行不同的方案训练。

3) 研究时间:2008年6月~2008年9月

实验过程:

实验前: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下肢力量素质测试〈见表1〉, 从中可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实验中:实验组队员每周训练5次, 时间由2小时逐步延长至2个半小时, 其中3次安排一般性力量素质训练, 着重安排下肢力量训练。对照组:一般性上、下肢力量训练。

1) 辅助练习与专项练习相结合, 此方法目的是使下肢各肌肉群得到更系统的练习, 以便与上肢力量协调发展。

2) 训练手段:拔腰, 长腰练习, 是发展下肢力量的主要辅助练习之一, 采用杠铃下蹲提拉至胸前。柔道中很多技术动作都是从腰部发力。

3) 采取杠铃深蹲、半蹲发展腿部最大力量及快速力量。

4) 采用后蹬跑, 提踵, 足球等训练, 可以增加小腿和踝关节的力量。

5) 采取循环练习法, 强化训练, 适当加大运动量。

6) 除以上训练方法外, 还有背人, 单腿跳台阶, 马步, 下蹲起跳等以及各种趣味性训练, 来提高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

实验后:经过2个半月后的训练,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下肢专项力量素质测试, 见表2, 从表2中看出, 实验组的下肢力量明显大于对照组。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实验组下肢力量素质明显有提高

在初期训练时, 两组队员身体素质无显著性差别, 一个月以后, 通过考核测验, 两组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素质各项指标有了较明显的差异, 实验组多数指标和平均值均超过对照组。 (见表2)

(二) 实验组比赛成绩提高明显

2000年9月, 两个组进行了柔道教学比赛 (投技、寝技) 从技术成绩看, 对照组的成绩均不如实验组 (见表3)

通过以上实验证明, 初期抓少年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训练, 使上、下肢力量均衡发展, 对运动技术的掌握提高幅度大, 效果明显, 下肢专项力量能直接运用到柔道投技与寝技动作中去。例如:“在内股, 双手背负头、大外划、送足扫”等动作中实验组作得比较得心应手, 攻防有力, 动作有速度、有力量, 进步很快, 只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已经初步掌握了高难度投技动作, 而对照组中只有一半的队员不能完成高难度的技术动作。例如, 在学习“双手背负头”动作时, 实验组的队员在蹬起时快而有力, 动作幅度大, 而对照组的队员在掌握这个动作所用的课时比实验组的队员相同, 技术掌握程度不如实验组。由于他们下肢专项力量弱, 动作速度慢, 爆发力差, 有时出现两次发力的现象以至影响整个技术动作的完成。从摔倒的着地面积等方面看, 实验组队员都强于对照组的队员。

(三) 实验组能较好地控制动作的姿势

通过对照组队员下肢控制不够理想, 有些队员在做练习时, 重心不稳。例如在做“内股”动作时, 支撑腿左右摇晃, 而且主动腿不能承受对方体重而导致动作失败, 而实验组的队员下肢姿势控制较好, 能使整套动作过程一气呵成。而且在比赛中掌握了主动权, 接受裁判处罚的次数也低于对照组 (见表3) 。由此可见, 柔道项目在启蒙训练中及时抓好下肢专项力量素质训练, 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事柔道项目训练, 有的运动项目身体条件并不理想, 但由于下肢专项力量较强, 在运用动作时控制较好, 能使自身重心稳重。这给对方施技时增强了难度, 因而在比赛中能获得较好的成绩。

三、建议

1) 少年时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 骨骼骨化过程尚未完成, 容易变形, 肌肉发育落后于骨骼系统发育的增长速度, 对他们不宜进行最大力量和耐力力量为主的力量练习, 但宜从克服自身体重和速度力量为主的力量训练, 培养他们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动员功能和协调能力。

2) 少年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不均衡, 抑制过程不完善, 活泼好动, 这个时期宜将各阶段中简单易学的技术动作组合起来, 并配合其它素质进行单个动作和完整技术动作训练, 并与趣味性练习相结合, 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3) 训练过程中, 应先从肌肉群着手, 提高关节周围股群: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肌肉的屈伸能力, 以及肌肉快速用力的转换能力, 协调配合和静控等能力。练习中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而导致部位损伤。

4) 在进行下肢专项力量练习前, 要充分作好准备活动, 特别是天气寒冷时更要活动开全身各关节, 肌肉充分预热以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5) 由于训练由负荷和恢复两阶段组成, 负荷是主要的, 没有负荷就无法突破极限, 没有恢复就无法达到超量恢复, 所以在专项力量训练以后, 要安排恢复手段, 比如采用用队员间互相按摩桑拿, 静力性拉伸练习手段。

四、结论

1) 通过对少年运动员系统下肢力量训练, 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他们今后的系统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提高专项技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2) 下肢专项力量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柔道技术动作的学习、掌握和提高。

3) 加强下肢专项力量训练, 尤其是对髋、膝、踝关节周围肌肉群和韧带力量训练有利于柔道技术动作的完成和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运动解剖学[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2]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3]身体训练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

[4]运动训练学习[M].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运动训练学会编.

专项运动技术 篇2

研究表明,在一场长达90min的激烈比赛中,足球运动员的一般活动距离为8000~10000m,冲刺距离2000—3000m,冲刺以8~50m居多,其中尤以15—30m为最多;平均每45s-1min就要完成一次攻防转换,并伴有激烈的身体接触以及急停、急转、起动、弹跳、不规则的变向跑等。这就对运动员的身体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生化角度看,足球是一项有氧和无氧代谢混合供能的运动。运动员只有将体能训练与技能、战术训练融于一体并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不断提高专项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多变、对抗激烈的比赛

1.利用无氧阈控制训练强度,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水平整场足球比赛长达90min(加赛时会更长),没有一个良好的一般耐力素质,运动员是很难坚持至终的 而有氧代谢能力是保持一般耐力的生化基础。发展有氧代谢能力可以提高运动所必需的能源储备,从而使肌肉、关节和韧带等运动器官能支持长时间的耐力性工作,使运动员保持完成技术动作的稳定性、缩短连续完成技术动作的间歇时间,增强完成动作的准确性。

利用无氧阈控制训练强度是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方法。训练可以采用80% ~85%最大摄氧量或接近无氧闽的强度的不间断跑和间断跑来完成。目前欧美各队普遍采用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多放在准备期进行。如德国的弗莱堡队在准备期前10天的训练中每天采用不间 断跑,速度为15km/h;巴西队在比赛前30天的准备期训练中每天两次训练课,上午身体训练,下午技术训练。前10天每天上午耐力训练,采用间断跑。他们依据运动员的个人无氧阈水平,分成若干小组,跑段为100m、200m、300m、400m,总距离为15km。根据国家体委科研所的测试,中国男子足球队接近无氧阈强度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值最高者为3min38—48s/km,低者为4minl0—20s/km。应当指出的是,较低强度的有氧代谢能力训练其意义相对较低,采用无氧阈强度训练应在准备期有氧代谢训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2.增强阈上强度训练,提高专项能力

研究表明,足球运动供能涵概磷酸原、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三个系统,但以磷酸原一糖酵解混合供能为主,这是足球运动员速度一耐力专项身体素质的生化基础。当运动员进行快速冲刺和带球突破时,首先是由磷酸原系统供能,但由于它们在组织中的储量很少,超过10s时,糖酵解过程就被激活,肌糖原迅速分解参与供能成了维持极量运动的主要能量供给系统。由此看来,增强阈上强度训练,提高磷酸原一糖酵解代谢能力就成了运动员训练的关键内容。

近年来,我国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普遍存在不能适应快速频繁攻防节奏,技术动作稳定性、准确性较差,究其原因,就在于训练的运动负荷小,强度偏低,训练的手段缺乏科学性,达不到“有效负荷”。

足球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取决于无氧代谢能力。要改善 无氧代谢能力,首先必须提高糖酵解能力,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最佳手段就是进行大强度运动,这可以保证运动主要由糖酵解系统来供 能。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采用最高乳酸训练法的效果是很好的。最高乳酸训练法通常由间歇练习来完成。可采用1—2min大强度运动,间歇3—5min练习,有科研人员让5名运动员进行持续 lmin的超量强度跑,休息间歇4min,跑5次后测试,发现血乳酸浓度高达 32m mol/L,这个结果说明1min左右的超量强度间歇运动是提高最大乳酸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 至于练习跑段的长短和间隔的休息时间,还应结合运动员的具体身体状态和训练期的任务进行安排。3.改善磷酸原供能系统功能,提高快速运动能力和爆发力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要进行短距离冲刺、急停、急转、起动、弹跳以及激烈的身体接触,这表明快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爆发力量是运动员决不可缺的。磷酸原供能能力在短时间最大强度或最大用力运动中起有主要的作用。磷酸原系统供能时特点是持续时间短(5~8s),但输出的功率在所有的供能系统中是最大的。采用专门的最大用力5—8s的练习,可以做到所需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磷酸原系统,并且在恢复间歇中只有少量的乳酸产生。在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中主要采用的是无氧低乳酸训练法,其原则是 ① 最大速度或最大用力练习,时间不超过10s; ② 每次的间歇休息时间不低于30s;

③ 成组练习后,组间休息时间不低于2—3min.通常为4—5min。在专项训练中可采用重复训练法.如20_-60m行进间跑,30—60m成组跑,10s以内的30m跑,带球跑,曲线变向跑,10m冲刺跑等。4.结论与建议 4.1 足球是有氧和无氧代谢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磷酸原代谢、糖酵解代谢和有氧代谢能力; 4、2 磷酸原一糖酵解代谢能力是足球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训练中必须放在首位考虑;

刍议排球专项运动员选材 篇3

摘 要 文章基于当今排球运动更高、更快、更激烈、更细腻的发展趋势,旨在研究排球运动员应该具备的身体体型特征、身体素质、心理和生理素质和智力水平,从而为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排球 运动员 选材

一、前言

排球运动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中间,排球运动技、战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多样、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排球技、战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得青少年运动员选材问题在日常的训练工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就是根据排球运动的要求和特点,以及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状况,准确地选拔出那些各方面条件都适合于排球运动项目需要的人才。

二、国际排球运动的发展对排球运动选材的影响

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100多年中,排球竞争规则在不断改革。采用每球得分制,使得排球运动发生了巨变:一攻的本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原先的单纯得发球权上升到得分和得发球权并举的地位,然而防反则是保证比赛胜利的基本因素之一。这些改变不但使得比赛有简单实用的高点强攻,而且还有立体的进攻体系,当今技战术的新潮流主要体现在跳发球和后场进攻方面,并且比赛的焦点还体现在了网口上的争夺方面。尤其在技术方面向着更高、更快、更激烈、更细腻的趋势发展。

三、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排球训练也呈现早期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国内外进行排球训练的专项队员的年龄也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这在国内的专项训练项目上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有学者认为早期专项运动员选材的好坏也就直接影响到运动员以后在排球职业生涯上的发展状况。排球运动员的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性,基本上三年左右时间久可以看出端倪,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发展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八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一个高水准的职业运动员。所以排球运动员最好在12-13岁确定专项进而进行系统的训练和培养。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排球运动的整体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相关指标[1]

(一)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方面的要求很多,但是在排球运动选材方面主要涉及到的是身高、体重、四肢的长度等方面,以及运动员身体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形态指标当属身高。1984 年,中国体育科学研究所对全国十二支男、女甲级队和我国女排进行了研究,这些职业运动员的明显特征是: 身材高,上肢明显长(主要是指前臂长,上臂相对较短),下肢腿长,踝围细,臀部,骨盆较窄,躯干较短,体重适中[2]。所以在进行排球运动选材时应考虑这些指标特征,以及这些状态发育特征与他们身高的关系进行科学的选材。研究结果表明:在排球专项选材方面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控:一是要选择那些肌肉结实,身材相对修长,四肢也较长的苗子;二是要选择那些足弓高而富有较好的弹性,脚趾细长有力,膝围、踝围较细的青少年;三是要选择髋关节骨盆相对较窄,灵活,尤其臀部肌肉向上收缩的青少年。上述几条,由于男女发育和生理情况不同,要求我们在进行选材时要区别对待。

(二)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最重要的是运动素质,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下,机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一般包括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等基本素质,还包括灵敏、协调、平衡等复合素质。排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类项目,因而对运动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其运动素质选材要点应包括:快速挥臂力量大、反应速度灵敏、起动速度快等等。

1.力量素质。排球比赛中的每次得分基本上都是由扣球、发球、拦网这三个环节构成。但是要想很好的完成这几个技术环节的前提条件都是要有足够的力量作支撑。因此力量素质水平是排球运动重要运动素质之一。排球运动在比赛中主要通过上肢来获得有效把位,并通过腰腹、下肢法力来运用技术动作,这就告诉我们在选材阶段力量素质指标要能够反映受试者上肢、腰腹、下肢力量水平。

2.速度素质。速度素质包括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反应速度,它是指运动员在最短时间里完成动作的综合性机能能力。由于排球比赛中大部分的技术动作都是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的。所以它要求运动员既要反应敏捷,又要有快速的动作和位移速度。速度越快进攻的成功率越高。

3.耐力素质。排球运动主要是以有氧氧化和磷酸原供能系统为主供能。在运动中间发力使用动作的过程中以磷酸原功能系统为主供能,而在其他时间主要是有氧氧化系统功能,因此,排球运动员应该具有很好的耐力素质。

4.弹跳素质。排球运动员的弹跳素质是不同于一般的项目的运动员的,他不仅要求有弹跳的先天条件,而且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比如在网前,就要求他们在跳起来时既要有一定的高度还要不能触及球网。弹跳是排球运动员占据空中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弹跳力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弥补运动员身材不高的缺陷。弹跳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只有各项运动素质全面发展才能够会促进弹跳能力的提高。据统计,一场高水平的排球赛,主攻队员平均每人要跳250次左右,因此可以看出排球运动所需要的弹跳力,不仅要求跳的高,而且还要跳的快,有腾空时间,最重要的是跳的久。

(三)生理机能

在排球运动中,双方运动员都要在快速的移动中进行技术的发挥,用掌握的技术动作完成每次击球。随着排球竞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它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的相关要求也越来越高,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肺功能和运动后较快的恢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运动中充足的能量供给和运动后的能量消耗的恢复。肺活量、血清睾酮、血红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心功指数、血乳酸水平、是评定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3]。

(四)心智能力

排球运动在进行运动选材时要以灵活型和兴奋型为优,特别注意选择不服输、性格开朗、勇敢顽强、训练和比赛兴趣浓厚的队员,他们具备运动员所需的基本“气质”和心理品质。因此,在挑选排球苗子时要优先挑选“胆汁质”运动员。在排球比赛中,随着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智力水平的高低就成了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这就提醒我们在进行科学选材时不能忽视心理素质和智力能力的综合评定[4]。

(五)遗传因素

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体质的强弱又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在选材时除应了解运动员本人的身高、体重等因素外,一定要了解其父母的身高、体重、职业、运动史、体能等情况。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进行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科学的选择那些适合未来排球快速发展的苗子进行系统的培养才能引领我国排球运动的进步,这就提醒我们,科学的训练是必须的,但是全面科学的选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练在选拔、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运动员的先天的身体条件,看他适合不适合排球运动未来发展的要求,他们的各方面的运动素质是否具备一定的可塑性,经过系统的训练后有多大的上升空间,然后才能有意识地运用科学手方法加以打磨。所以教练员只有按照科学的选材标准进行选材,才能把具有一定潜力的少年儿童尽早地挑选出来,通过系统的训练后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

(二)建议

通过对排球运动的整体分析,告诉我们要根据排球专项运动的特点进行科学选材,要选择那些身材较高高、体能好、速度快、弹跳力、反应灵敏、体格匀均、协调轻健的体型以及心智能力较好的苗子。还要重视遗传因素和种族因素,在条件充足的时候要尽可能选择肌纤维多的青少年为宜。采用科学选材的方法和手段对少年排球运动员进行合理地选材,这是各级运动队整体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材才能对全面提高各级排球运动水平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也.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研究[J].大众科技.2003(3).

[2] 陈跃华.浅谈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1).

[3] 黄世光.广东省业余排球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的构建[J].福建体育科技.2010(3).

小议网球运动的专项训练 篇4

1 网球专项特征

网球属于隔网对抗性运动, 运动必须依靠球员持拍才能进行, 网球场上好的感觉是靠手臂的灵活和手腕掌控球拍, 而后通过球拍来传递球这样一种程序, 人和球之间由球拍来平衡。网球比赛, 特别是当今网坛的四大满贯赛事中, 可以看出运动员之间的技术差别日益缩小, 加上赛程的密集和每场比赛盘数的增多, 决定比赛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充沛合理的体能储备。

2 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因素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和后天因素作用下通过专门训练而累聚的参赛夺标的主观条件”[3], 先天因素特指运动员的天赋水平, 在选材阶段就已经注定;通过专门训练而累聚的主观条件, 细分开来无外乎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能水平, 这些是决定运动员是否能够参赛夺标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2.1 网球体能训练思路

“体育的本质在于永无止境地强化体能”[4], 网球项目也是如此。充沛的体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弥补技能上的缺陷和不足。网球运动比赛时间的漫长性和当今网坛技术水平上差别不大的现状也决定了体能在网球训练中的重要性。在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面应该有针对性地选取与网球专项有关的训练手段。在网球运动中, 每一次击球都要靠腿部移动来调整相应的步伐, 这为上肢击球动作的完成做充分的准备, 而击球的力量更多的是由拍头加速度的大小决定, 运动员在击球瞬间将球拍作为手的延伸, 通过腿部蹬地发力从而过渡到腰部, 再由腰部的转髋带动手臂将球击出, 这是一系列用力过程, 不是单纯地加强上肢力量就可以达到的。网球运动员身体位移速度和控拍速度、击完球回位速度, 三者共同构成了网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训练内容。在前者训练中, 运动员身体位移速度的训练, 首先应该是在持拍, 即人和拍结合的前提下。网球运动员的身体位移速度, 并不是绝对速度。同样地击完球回到原来的位置所要求的速度, 也不等同于绝对速度, 一切要围绕网球运动的专项特征来选择合适的速度。一个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之所以每球必争, 不放弃一点点救球的可能性,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心理品质坚韧不拔。网球运动所需要的耐力, 还和运动员的比赛经验有关系。网球项目所要求运动员的柔韧性和灵敏性和其它项目所要求的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截击球的动作中, 就十分强调运动员对对方回球的快速反应能力, 包括回球落点、回球速度、回球旋转等因素, 运动员在零点几秒的瞬间要做出判断和反应。

2.2 网球技能训练的思路

技能训练看似是一种肢体操练活动, 从本质上来讲更多地属于意识性活动, 因为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大脑, 动作技术的发挥更是要靠动作表象的建立作为先序环节。特别是体操和一些小球类, 为了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 应该在学习完一些动作技术之后, 在头脑中建立与之相应的一系列程序, 比如网球的正手攻球。如果采用关闭式打法的话, 从脚步开始, 先引拍, 再上步, 以右撇子为例, 就应该上左脚, 然后挥拍完全, 身体重心前移, 最后回位。这一系列动作技术环节都应该在自己的头脑中有相应的“痕迹”,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 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头脑中想象自己完成动作的情形, 思考自己是怎样完成挥拍, 在空中的轨迹是怎么样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 动作表象的建立过程有三个环节: (1) 找到感知原型; (2) 进行适量知觉; (3) 引入思维指导。即在正式训练和比赛之前必须动脑思考该技术训练基本程式的特别要求, 适当进行表象训练再加入少量的多球练习, 其效果通常好于多练少表象, 这会有助于克服技术传习的盲目性, 增强练习动作技术手段运用的目的性, 提高技能训练的实效性。当然在网球技能训练的过程中, 还有很多其它要点。但基本思路就是要沿着这个方向去展开。特别是在网球这种高度职业化的项目中, 竞争极其激烈, 在一对一隔网对抗中, 谁能够先发挥自己的特长, 并保持这种优势, 谁就占据了制高点。在网球项目中想要长期拥有对比赛的把握, 只能靠运动员主动出击, 主动得分。关于网球技术的专项特征, 最明显的对比是和乒乓球、羽毛球, 关于它们的技能迁移, 且不说正面顺应与负面制约影响同在, 积极调节作用于消极延滞现象并存, 单说靠迁移而被动所获训练效益与主动致力定向训练所获效益之间的微小比值, 就足以提醒人们, 务必重申是否应依旧对技能迁移报以愿望或心存幻想。

2.3 网球项目的战能训练思路

从单打的角度来分析, 既然是一对一进行比赛, 那就应当是以尽量限制对手水平发挥, 努力发挥自己特长的战术为最优选择。在实际训练中要形成自己稳定的一套战术打法, 在此基础之上尽量尝试运用其它战术, 毕竟面临的对手是不同的, 不可能按照同一种战术坚持到底。在以自己为主的前提下, 适当地灵活安排针对不同对手而选取的战术。有的运动员适合发球上网打法, 而有的运动员适合底线打法, 但在网球战术训练中应该明确这种打法的优点和缺点, 这样在遇到具体的对手时, 就可以灵活运用。如果是双人网球, 在战术训练中则要富于变化性, 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推演出多种战术打法。特别是对两人默契程度要求特别高的双打训练, 网球的双打训练由于回合较少, 一发成功率比较高的原因, 每个人负责的区域相对单人来讲更小, 个人体能上没有单打项目要求那么高, 但是在球员的思考方面则有更高的要求。从整体来看, 战术配合是否稳妥, 须由实际效果来做鉴定, 而实际效果只有在比赛中方可看清。

需要补充的是, 任何体育比赛都离不开运动员心理水平的调控, 网球项目尤其关键。对网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应该紧密围绕网球项目的专项特征, 尤其是网球比赛规则。应该让运动员处在比赛的感觉之中, 秉承仿真实用思路来进行, 平时应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体能、技战能上面, 心理素质的训练一定要是在教学比赛中或者实战中才能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茅鹏, 严政, 程志理.一元训练理论[J].体育与科学, 2003 (7) .

[3]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张洪潭.体育释义[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9 (2) .

专项运动技术 篇5

跳高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与跳高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跳高技术和提高跳高成绩的身体素质。跳高专项身体训练的手段应与跳高的动作幅度、用力的性质、用力顺序以及紧张程度一致或相近。

在进行专项身体训练时,不仅要注意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还要注意到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同时还要处理好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的关系。

跳高专项身体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跳高专项身体训练包括专项速度训练、专项力量训练、专项耐力训练和专项柔韧及协调性训练。

(一)跳高的速度训练

跳高专项速度训练可分为助跑速度训练、起跳速度训练和过杆速度训练。

助跑速度训练

一般包括平跑速度、弯道跑速度和弧线跑速度三个方面。进行速度练习时要尽可能在节奏、加速意识等方面与跳高助跑接近,弧线跑练习时要接自然跳起,为跳高技术中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做好准备。

(1)平跑速度训练

为了改进平跑的技术,可采用跑的专门练习。如小步跑、高抬腿跑、车轮跑等;为了提高平跑的速度,可采用30一60米计时或不计时的加速跑、起跑、行进间跑、反复跑;为了改进跑的节奏,可采用跨栏跑练习。栏高根据运动员的能力来定,栏间距离可根据训练的任务选择3步、7步、9步或11步。亦可采用7—9步助跑的跳远练习;为了提高跑的能力,可采用负重与不负重、计时或计数的原地高抬腿跑、80一100米的重复跑、徒手或持重物的原地摆臂等;在进行平跑速度训练时,要强调每次练习都要动作准确和动作到位。要随时提醒运动员动作放松、自然,有节奏。

(2)弯道跑速度训练

为了改进弯道跑的技术,可采用弯道上的加速跑、行进间跑、大步跑、变换步频跑;练习还可采用直道进弯道、弯道进直道的方式进行;为了提高弯道跑的速度,可采用计时跑、负重快速跑、重复跑等;为了改进弯道跑的节奏,可采用跨弯道栏练习,栏间跑9步、11步或13步。进行弯道跑训练技术上要注意放脚技术、身体的内倾和跑动的节奏。练习要在不同的道次内进行。

(3)弧线跑速度训练

各种半径的弧线跑练习,悬挂高物下的弧线跑、横杆前的弧线跑练习;弧线助跑起跳触高物练习;各种弧线助跑练习的后4步计时。

起跳速度训练

起跳速度可包括起跳腿的蹬伸速度和摆动速度。起跳腿的蹬伸速度除与起跳腿伸肌功能密切相关外,还与起跳腿的支撑缓冲能力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背越式跳高助跑和起跳的速度快,对起跳腿支撑缓冲力量有很高的要求。(1)蹬伸速度训练

为提高蹬伸速度可采用以下练习手段:

原地纵跳摸高;短、中程助跑摸高;短、中程助跑跳上高垫;短、中程助跑跳远;双腿连续跳越栏架或连续跳上跳下高凳;跳深练习。

(2)摆动速度训练

负重与不负重的原地或上一步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连续地快速上步摆腿、摆臂跳起练习;短、中程助跑起跳膝触高物练习。

摆动速度是一种爆发速度,在保证一定幅度的基础上,用力短而快,并且在一定高度上突停,以有利于转动惯量的传递。

①5—7步助跑向上跳跃,重点放在上杆的姿势上;

②短程助跑向上、向远处跳跃,换腿跳5--6次;

③助跑单脚跳5—6次;

④单脚用前脚掌多次纵跳;

⑤单脚从50--60厘米高处跳下,或双脚从80--90厘米的高处跳下,着地时膝关节微屈并迅速向上跳起;

⑥双肩负重(女运动员负体重50%的重量)单足前脚掌连续向上跳;

⑦收缩双脚(膝部向胸前收缩)多次向上跳跃;

⑧双脚蹬地跳过若干栏架(高76--91厘米);

⑨30--40米行进间跑。

在朱建华的速度训练中,还采取了3--5步助跑持哑铃触高练习和全程助跑后 4步计时练习。

(3)过杆速度训练

双杆练习;卧上万能架(高垫);踏助跳板过杆。

(二)跳高的专项力量训练

力量是跳高的基本要素,它是发展其它身体素质的基础,是完善技术和提高比赛成绩的动力因素。通常认为具体表现为弹跳力,实质反映在技术动作中为起跳腿的支撑力、蹬伸力和摆动力。

背越式跳高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可分为负重与不负重两类。

负重练习有杠铃练习,如全蹲、半蹲、提踵、提拉、高翻、快挺、抓举、弓步走等;壶铃练习,如蹲跳(全蹲、半蹲、提踵跳)、前后抛、抡摆等;哑铃(摆臂)、皮条(摆臂、摆腿)、沙衣、沙袋、沙腰带等小器材练习;磅秤的静力练习;负重的跳跃练习;

不负重的跳跃练习可分为远跳和高跳。远跳如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跨跳、单脚跳、助跑三级跳、助跑跳远等;高跳如纵跳摸高、原地连续摸高、助跑摸高、助跑跳上:高垫等;

此外还有为提高超等长收缩能力的跳深练习,如连续双脚跳上跳下高凳、栏架、由高凳上跳下接向前跳或向高跳等。

背越式跳高专项力量训练,练习中必须要保证动作的正确与速度。同时,教练员还要认真地考虑训练中重量、次数、组数、间歇,与其它练习的组合,使计划能符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跳跃中的负重练习要以不破坏技术动作为前提,负重与不负重练习交替进行,以保证负重练习下的快速动作。(三)跳高的专项耐力训练

跳高的专项耐力训练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长时间负荷的能力和持续大强度或极限强度跳跃的能力,这对训练、比赛有着重大的意义。

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有:中等高度的计数跳(规定间歇时间,完成规定的跳次)、反复升降杆跳(从起跳高度开始,成功升杆直到失败,再从起跳高度开始)、变换练习条件的技术训练、模拟比赛、各种类型的比赛。(四)跳高的专项柔韧及协调性训练

背越式跳高技术对运动员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同样有很高的要求,训练中决不可忽视。良好的专项柔韧性和协调性不仅提高了运动员的神经支配能力和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有助于技术动作的改进和完善,而且也是加强运动员自我保护、防止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

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有:

各种静力与动力性柔韧练习,如:压腿、摆腿、劈叉、下腰、甩腰等。摆动练习既要有幅度,更要有力度和速度。武术中的踢腿、摆腿和各种跳跃基本功练习如稍加改造,不失为发展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柔韧性和协调性的有效手段;各类有音乐伴奏的健美操、韵律操、迪斯科舞蹈等;竞技体操中的滚翻、手翻、空翻和器械上的摆动练习;各种球类练习,如篮球、足球等;田径各项运动,特别是跨栏、跳远、三级跳远和标枪练习。

论铅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 篇6

【关键词】铅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

A Study on the Specialized Strength Training of Male Shot-Putters

HAN Kai-bao

(Zhengzhou Sports School, Zhengzhou 450000, Henan)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in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pecialized strength training for male shot-putters. It find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s is the best way to quick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Keywords】 shot-put athletes, specialized strength training

力量训练是铅球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训练之一,力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素质的发展,影响到正确技术的掌握和专项成绩的提高。为此,铅球教练员都特别重视力量的发展。但从所了解的铅球运动员中,其力量水平的提高仅靠一般力量的训练方法,对专项力量训练认识不够深刻,训练安排不合理,以至运动员的肌肉块练大了,而成绩得不到提高。本文就从铅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原则、方法和手段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1 专项力量训练基本原则

1.1 从实际出发原则

根据运动员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年龄、训练年限、训练时期来安排训练和训练方法,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

1.2 全年安排原则

力量训练必须贯穿全年训练的原则,在适当地安排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上有所侧重。

1.3 专项专门能力的原则

力量训练必须重视发展快速力量。在发展绝对力量的同时,必须使其最大限度转化为专门能力。

2 铅球运动爆发力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在推铅球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快速地从准备姿势加速到最大速度将球推出,这需要肌肉发挥最大的力量和速度。因此,在发展专项力量时应注意发展肌肉的爆发力。

2.1 爆发力构成因素

要增强铅球运动员的爆发力,提高投掷成绩,首先必须清楚爆发力的构成成分。爆发力就是以最短的时间、最大的速度克服一定的阻力的能力。用公式表示:爆发力=力×距离/时间,既爆发力大小的因素为力量和速度两个方面。要增强爆发力就必须发展快速力量。如果过分强调绝对力量的训练,就会形成大块僵硬的肌肉,这样就会妨碍技术的发挥和速度的提高。所以在训练中,要深入细致地评定力量和速度的比重,并合理地安排到训练计划中去,以获得最有效地提高爆发力的方法。

2.2 爆发力训练的原则

2.2.1 与技术动作一致原则

铅球运动的爆发力主要表现在最后用力阶段,因而在选择练习时要注意动作的路线、方向要与最后用力一致,动作的幅度要与技术相一致,动作的速度尽可能接近或达到技术要求。

2.2.2 全面发展原则

推铅球是一个协调性较强的运动,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要求从下到上将力集中在器械上。因此,在训练中要全面发展上肢、躯干、下肢等肌群的爆发力。

2.2.3 超负荷原则

依据生理与超量恢复原理,在练习时发挥最大力量的任务及训练时期,科学地安排练习的时间、运动量、运动强度。

2.3 铅球爆发力训练的方法

按练习的性质分为:一般性爆发力和专门性爆发力两大类。

2.3.1 一般性爆发力训练方法

1)各种负重练习:负杠铃半蹲、全蹲、抓、挺举和卧推。练习要求:动作速度快,负荷强度70-80%,练习2-3组,每组练习3-6次,间歇时间3分钟。

2)各种跳跃的练习: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五级、十级跳,30-50米单腿跳、跨步跳,单腿跳-跨步跳-单足跳-跨步跳,跳深练习。练习要求:采用最大强度的练习。如记时跳,记距、记步跳。

2.3.2 专门性爆发力训练方法

杠铃向上、斜上、正前推举,坐姿、立姿、斜仰卧单臂举哑铃,坐姿、跪姿(两人一组)推实心球,橡皮条做最后用力,橡皮条做小腿收拉的练习,按重、标准器械、轻器械循序做最后用力练习。练习要求:1)动作保持快速;2)动作幅度要大;3)练习强度较大,组数、次数以能保持练习速度为宜。

总的来说,在铅球爆发力的训练中,教练员必须认识重负荷阻力和高频率训练的作用和意义,选择的重负荷阻力训练一定要在快速的动作中完成。中等负荷或轻负荷的练习的动作结构一定要与铅球的技术动作结构相近或相似,使肌肉之间的协调性更趋于完美。在训练中,教练应建立轻、重负荷训练之间最适宜的比例关系,防止走极端。冲击性的训练方法对爆发力的提高有较好的效果,但容易受伤。

3 强化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如果增强不相适应的多余的肌肉力量,则会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要掌握好专项力量练习的要领,要使专项练习中的作用方向与推铅球动作中所使力的方向一致。

3.1 摆腰

摆腰练习法是用来发展铅球运动员的转体能力。具体动作做法如下:双膝微屈,双手握住杠铃片(或哑铃等),然后躯干左右回旋,开始时用65%的强度,快速反复做10-20次,逐渐增加强度,减少次数共做6-8组。

3.2 卧推

卧推握距要与肩同宽。这样练习时力的方向与推铅球的直线方向相一致。在做卧推时,一般做10-20组,有效组的要做6-8组。有效组是指:在当天训练中最大强度的80-90%。

3.3 全蹲和半蹲相结合

铅球运动员的腿部力量很重要,它是发力的根基。不仅仅是要有劲,更重要的是爆发力,全蹲练习属于全幅度训练,可使肌肉充分收缩和伸长,从而有效地增强肌力。蹲时应注意膝关节屈的角度要比推铅球最后用力的屈膝角度大10度,还应注意到半蹲的屈伸方向要与推铅球时下肢发力方向相一致,这样练习的结果会使腿部肌肉的爆发力的作用更集中、更有效。

3.4 大小球练习

大小球练习是最接近实际的专项力量练习。小球是指小于标准球(7.26kg)的铅球,大球则是重于标准球。练推小球可利于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利于发展快速力量,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练推大球则利于整体专项力量的发展与运用,使不断增长的专项力量得以充分发挥。

4 结论

1)铅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必须遵循力量训练原则,重视发展爆发力。在发展绝对力量的同时,必须使其最大限度转化为专门能力。

2)在专项力量训练中,尤其要抓好摆腰、卧推、屈腕、全蹲(与半蹲相结合)的练习,它们直接影响铅球运动成绩。

3)大小球训练是最有效的增长专项力量的方法,一般应先练习小球形成技术动力定型,然后再用大球去适应,最后在赛前用标准球适应,这极有助于取得好成绩。

4)既要强化专项力量又要全面发展,专项力量必须通过合理的技术去发挥,掌握合理的技术又要求其它身体素质(如速度、耐力、灵活性、柔韧性等)。为此,强化专项力量的同时要注意配以适当的拉伸练习和其它练习,以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

网球运动专项体能特征研究 篇7

1、身体形态特征

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反映外部形态特征的指标有:高度 (身高、坐高、足弓高等) , 长度 (腿长、臂长手长、头长、颈长、足长) , 围度 (胸围、臂围、腿围、腰围、臀围) , 宽度 (头宽、肩宽、髋宽) 和充实度 (体重、皮脂厚度等) 等。反映内部形态的指标有:心脏纵模径、肌肉的形状与模断面等。科学研究证明:环境 (自然环境、地理环境) 和遗传等因素对身体形态有很大影响。生活在不同纬度、高度的环境, 就有不同地区人体形态不同。此外, 从遗传因素来讲, 身高的遗传力男子为0.79女子为0.95;而体重的遗传力男子为0.50, 女子为0.42。

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机能水平和竞技水平, 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因此, 应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训练, 以适应创造优异专项成绩的需要。

网球运动在诞生初期被誉为“绅士运动”, 可见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并不是很大, 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要求也不高。但是, 随着网球运动职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它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的要求不断提高。近此年来网球运动员大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当今男子职业网坛排名靠前的几名运动员身高都在1.80m以上。如费德勒1.85m、罗迪克1.86m、纳达尔1.86m, 已经退役的前巨星桑普拉斯1.85m、阿加西1.80m。女子运动员身高超过1.80m的也比比皆是, 特别是顶尖选手身高的优势更加突出, 如达文波特1.90m、大威廉姆斯1.86m、小威廉姆斯1.80m, 莎拉波娃1.83m。著名华裔运动员张德培曾经在17岁时取得了法网桂冠, 但是此后他再没有获得过四大公开赛的冠军, 这与他1.75m的身高不无关系。为了弥补身高和力量的不足, 他必须更多地快速跑动, 消耗更多的体能, 在与其他高大运动员比赛时吃亏不少。目前, 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身高像张德培一样在1.80m以下的已经很少见了。网球运动员身材增高的趋势适应了网球运动场地大、活动范围广、运动负荷大的特点, 同时也反映出当代选手的技术更加细腻, 技术手段更加丰富的特点, 要求运动员必须有强壮的身体, 这是现代网球运动的特点之一。

2、网球运动专项身体机能特征

身体机能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它是身体活动能力的基础。人体生理机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数、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和能量代谢、感官、体温等。运动训练中经常涉及的身体机能指术主要有心血管系统中的心率、血压、血红蛋白、心血管系统运动负荷 (哈佛台阶试验) 、心电图;呼吸系数中的肺活量、呼吸频率、最大摄氧量;肌肉结构中的肌纤维数量、长度、类型;感官功能中的视觉、听觉平衡机能、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血睾酮等。

因此, 了解网球运动专项对身体机能的要求, 有利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网球运动。网球属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 “该项群要求运动员身高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上身高。体型匀称, 四肢、小腿、跟腱较长, 腰短踝细, 足弓高, 骨盆小, 臀部肌肉向上紧缩”。从身体机能来看, 网球优秀运动员要具有神经反应快、心肺功能好、无氧代谢能力强的特点。由于网球比赛的发球速度越来越快, 运动员接发球的反应时间很短, 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来球做出正确的判断, 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此网球运动员必须具有快速神经反应类型。此外, 还要求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要高, 达到13克%以上;白肌纤维比例要达到70%以上。在身体机能的特殊要求方面, 网球运动员强调要具有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 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完成3~4小时的大运动量比赛的保证, 这一点特别应该引起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重视。

2.1、网球运动员快慢肌比例特征

肌肉纤维的类型可根据其收缩特性及色泽, 划分为快白、快红和慢红三种类型。“据研究, 多数人认为人体中的骨骼肌纤维的类型及数量是不随年龄、运动项目和训练程度的不同而变化, 主要决定于遗传。运动训练只能使肌肉中蛋白质增加, 或使某类肌纤维变粗, 从而可能改变该肌肉体积中各类的百分比”。众所周知, 快肌的内质网发达, 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较少, 无氧能力高肌红蛋白含量低, 无氧代谢酶含量高;而慢肌纤维的内质网不发达, 周围毛细血管丰富, 肌纤维收缩时间长, 氧化能力高, 肌红蛋白含量高, 有氧代谢酶含量高。可见, 慢肌纤维百分比占优势的运动员适合从事耐力运动, 而快肌纤维百分比占优势的运动员适合从事速度、力量类项目。网球在击球的过程中, 处于无氧运动状态, 因此, 快肌纤维比例大的运动员较适合从事网球运动。

2.2、网球运动供能特征

网球运动属于间歇性运动项目, 一场网球比赛一般需要2个小时左右, 实力相当、争夺激烈的比赛甚至可以达到4个小时。每局比赛持续约十分钟左右, 一分的争夺一般为4-20秒。在一分的争夺中, 由于需要在场地内迅速的跑动、击球、回位, 因此, 以ATP-CP供能为主。但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 往往一分比赛持续的时间较长, 这时, 就以乳酸供能为主。由于整场比赛的时间长度, 也决定了有氧供能在网球比赛中的重要地位。下面将逐一分析。

肌肉收缩速度取决于横桥上能量释放的速率。ATP-CP供能系统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它可维持强度运动的最长时间约为6-8s左右。网球比赛每一局由许多不同的回合组成, 每一回合的运动时间多数在10s以内, 可见ATP-CP供能系统是网球击球速度的来源。研究表明,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中ATP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 但能提高ATP酶活性。在网球挥拍训练中, 运动员可以借助弹性成份由后摆积蓄弹性势能再向前挥拍, 从而提高手臂肌肉ATP酶活性能力。

网球竞赛规则规定, 一分球结束到下一分开始, 有20秒的发球时限, 单数局结束后有90秒的休息时间, 这说明, 在比赛的过程中, ATP-CP供能系统有足够的恢复时间。实际上, 在现代的网球比赛中, 底线型打法已经占据主流位置, 往往一分的回合时间超出了10秒, 甚至可以达到1分钟左右。这时, 乳酸供能系统就会占据主要位置。

2.3、网球运动神经系统特征

神经系统调节机能的改善, 可促使肌肉中每一个运动单位发生最大的紧张性改变, 使肌肉中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运动中, 即使最简单的动作, 也需多块肌肉共同完成。这就必须改善各种肌肉的相互协调关系。大脑皮质中支配原动肌的神经中枢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 沿运动神经发出高频率冲动, 使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

“研究表明, 采用本人最大负荷量的85%以上的负荷进行力量训练, 并提高各运动单位的同步性活动能力, 可有效地提高大脑皮层运动细胞神经过的兴奋强度, 从而使运动员肌肉中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收缩, 支配对抗肌的神经中枢在运动中应处于抑制状态, 使对抗肌保持放松, 减小对抗肌产生的阻力, 使其发挥最大的收缩力量。训练良好的肌肉, 参与活动的肌纤维可达90%;训练水平低的肌肉每块只有60%-70%肌纤维参与收缩活动”。显而易见, 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好的运动员, 能够充分调动自身肌肉中的运动单位参与到运动中来。

网球运动的独特计分方式及竞赛规则, 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本体感觉、视觉、听觉以及位觉, 多方位的感觉能提升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对来球落点、角度的判断, 也有利于运动员提升回球的准确性。由于网球比赛通常采取五盘三胜制导致比赛时间较长, 也对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及有氧代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 ATP-CP供能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网球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水平。

3、网球运动专项身体素质特征

网球是一项持续时间较长, 且运动过程剧烈的体育运动项目。它需要球员能向任何方向快速移动, 并做到快速起动和制动;需要球员具备承受较长时间的大强度运动;而且在需要保持平衡和达到最大击球效果的情况下完成各种方向的跑动。毫无疑问, 网球运动需要球员必须具有良好身体素质, 并且能够全面发展。如速度、力量、耐力、灵活性和平衡能力等, 然后再加上专业的击球技能, 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下面, 本文将对这些对比赛的胜利起着关键作用的身体素质进行分析。

3.1、网球运动专项力量特征

力量是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没有力量作为基础, 运动员要想在球场上快速的移动击球并回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 无论是作为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运动员, 都应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力量素质的训练。

专项力量是优秀网球运动员的重要特点, 是运动员完成发球、击球等技术环节的基础。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离不开专项力量的支持, 由此可见, 专项力量对于网球运动的重要性。“网球专项力量是指网球运动员在进行发球或击球动作时, 能使自己的各部分肌肉力量和球拍击球的技术合为一体, 在球拍与球接触的一刹那把力量全部变成使球迅速向前飞进的能量”。可见, 网球专项的力量与速度是紧密结合的, 二者的紧密协作, 才能使击球产生威胁, 从而使运动员打出颇具观赏性的比赛。

力量与速度的紧密协作就产生了力量速度的概念, 它不但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击球的速度, 而且还能够为击球后接下来的方向转换起到加速度的作用。“力量速度又称爆发力, 它是指运动员在完成关键技术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与速度水平的总称。其实质就是指关键技术完成的快慢”。网球运动员击球时的爆发力与运动员控制自己肢体有着密切联系, 特别是在快速挥拍击球的过程中, 例如发球, 肌肉收缩得爆发力越大, 越利于提高击球瞬间的速度, 从而使击球力量加大。

因此, 爆发力是网球运动的主要力量特征。爆发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肌肉的收缩速度的快慢, 二是肌肉的收缩力量的大小。通常认为:肌肉收缩力量越大, 则肌肉收缩速度越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 肌肉收缩所承受的负荷越大, 其收缩速度越慢。上述过程表明, 在网球运动中, 爆发力的实践意义在于运动员承受相同负荷时, 肌肉收缩得速度更大;而当运动员使用相同的肌肉收缩速度时, 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荷。

3.2、网球运动专项耐力特征

网球运动由于其特殊的比赛规则与记分方式, 决定了其不是典型的耐力运动项目。一般情况下, 双方运动员总是在一分球结束之后, 又等待下一分发球的时间, 据统计, 一场网球比赛中, 有3/4的时间是用在发球间歇、交换场地以及其他因素方面, 而实际的击球时间之占到了约1/4。然而, 这并不能说明耐力素质在网球运动中无足重轻。在一场双方竞争激烈的比赛中, 耐力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在职业网坛, 由于运动员之间的实力相差无几, 往往耐力好的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后更容易恢复体力。

一名网球运动员, 其神经过程的稳定性、能量物质的储备量、负氧债的能力以及自身的意志品质等因素决定了其耐力水平的高低。在网球运动能量供应中, 有氧代谢的比例约占20-30%, 无氧代谢的比例约占70-80%, 因此, 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 其神经过程能够在长时间的运动中保持持续的稳定, 以保证其击球动作的高度协调;其体内糖元、游离脂肪酸的储备量也较大, 以有效的改善机体能量供应系统的调节能力;其抗氧债能力高, 以使机体在氧供应不充足的情况下, 仍然能够保持较高负荷强度的持续运动能力;其自身的意志品质程度较高, 以在高度疲劳的状态下, 通过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等手段使机体仍保持较高的运动水平。

3.3、网球运动专项速度特征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 以高能物质ATP、CP为主要能源, 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素质”。在网球运动中,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速度的确切含义: (1) 反应时间, 即运动员对来球做出反应的时间; (2) 移动时间, 即运动员单位距离内移动到击球位置所花的时间; (3) 跑动速度, 即运动员上下肢的快速移动的能力。总体而言, 网球运动的专项速度, “是指运动员完成单个动作的速度, 即为打好一个来球脚步的移动速度和击球速度”。应该是加速能力以及灵活性的综合表现, 而不是单一的移动速度。

在一场网球比赛中, 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获得胜利, 就必须做到判断快、反应快、移动快、动作快。而要想做到这些, 就意味着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专项速度素质。“网球运动员的移动路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向前, 大约占了总时间的47%;侧跑, 大约占了总时间的48%;向后移动, 大约占了总时间的5%”。可见, 运动员快速的向前和侧向运动是关键。此外, 网球运动还表现出如下特点: (1) 运动员身体的移动和击球不属于周期性动作, 即表现为在比赛中运动动作的先后顺序没有固定的规律; (2) 一个动作的完成到下一个动作的开始之前有一定的间歇时间。在网球运动中, 参与运动的肌肉群能得到短暂的休息时间, 从而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不易疲劳。因此, 专项速度素质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成为了获取胜利的基本条件。

网球运动, 需要运动员快速的移动到击球点并运动自己的手臂击球, 在这个过程中, 速度和力量结合的越好, 即爆发力越大, 越有利于提高击球的速度和肌肉群的爆发和收缩, 从而使运动员的击球力量加大。同时, 具备良好速度素质的运动员, 其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 网球运动员除了要注重发展力量、耐力以及灵敏协调素质以外, 还应注重速度素质的发展。只有具备了全面的身体素质, 才会具备在球场上所向披靡的基础。

3.4、网球运动其它身体素质特征

网球运动要求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快速而有效的起动、迅速变换动作、迅速变换方向以及快速而有效的制动, 这些, 都对运动员的灵敏协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 要协调全身的肌肉运动, 使肌肉能够以适当的速度和强度进行合理的运动。面对时左时右, 时高时低, 时快时慢的来球, 更要协调好自身的全身肌肉, 才能打出有威胁的击球。此外, 柔韧与平衡能力对网球运动员来说也不可或缺, 如肩关节柔韧性好的运动员, 其发球力量和速度也会有相应的提高。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 无论是出于跑动中还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身体都要尽量的保持平衡, 否则, 击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现代网球比赛, 由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得比赛的速度大大加快, 因而对运动员的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运动员对来球的快速反应成为比赛制胜的基础。优秀运动员一般都能掌握扎实的正、反手抽球, 并具有相当强的攻击能力, 利用快速有力的抽球打出落点深和角度刁的球, 能够一拍接一拍地使用大角度的猛抽, 并带有较强的上旋性, 迫使对手处于被动局势。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及对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要注重特提高基本素质的同时, 还要采用专门手段提高运动员的速度与力量、灵敏与协调等结合素质的水平, 要采用专门手段加强步法训练量, 提高纵横向脚步移动的速度和快速起动的能力, 尤其要加强身体训练中的速度与力量、灵敏与协调及步法练习的比重。

4、结语

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大运动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专项体能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全面体能训练的基础之上的。网球训练应充分认识和了解现代网球运动的本质特征, 以及处理好网球运动的技能和体能的本质关系, 在此基础上, 更好地指导网球项目的教学、训练, 以推进我国网球运动项目的发展, 使我国的网球项目无论是技术还是运动成绩都能得到提高, 为我国网球运动能够得到长足进步而努力。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网球运动专项体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主要从网球运动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3个方面分析探讨网球项目体能特征, 以便加深对网球项目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其内在发展规律, 实现网球项目的科学化训练。

关键词:网球运动,专项体能,特征

参考文献

[1]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 11:76-77

[2]胡国华.从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的竞技能力特征谈我国男子网球运动的发展策略.考试周刊, 2008, (13)

[3]吴云.从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特点看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对策.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9 (25)

[4]陈万军, 郭开强, 邢哓圆, 焦雪华.优秀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特征分析.湖北体育科技, 2006, 09 (25)

[5]吕彦.网球半西方式正手击球动作分析及训练方法初探.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08, 04 (22)

[6]张长宽, 马俊明.网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分析.内江科技, 2008 (4)

[7]王福章.我国网球技术发展方向的探讨.网球天地.第四期

[8]陈艳.现代网球技术风格发展的趋势.中国体育教练员P36

游泳专项运动技能特征浅析 篇8

1. 身体体能影响。

在决定游泳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所有特征因素中,运动员自身的体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运动员体能的好坏主要由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等几个方面共同决定的。

(1)运动员体型特征影响。对运动员来讲,身高和体重是影响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运动员体型越小,训练起来难度越小。

运动员的手臂长度和手面积大小也对运动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研究数据表明,手臂越长,手面积越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就越强。这是因为手臂的长短,手面积的大小和运动员的划水范围、功率都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往往都具有较长的手臂和较大面积的手。

跟腱的长短和小腿肚的体型也是影响运动员游泳能力的重要因素,跟键长、小腿肚较高:说明他们的脚踝较灵活,而且身高有较大的生长空间。踝关节的灵活性强对游泳运动员打腿技术有利。打腿在游泳技术中的作用,类似鱼尾巴在水中的作用,所以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腿脚,更接近鱼尾部的形态。

(2)运动员自身运动素质特征运动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通常包括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度等几个方面。是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各种运动能力的综合表现。

速度:游泳运动是一个竞技性的运动,速度快慢是影响竞技成绩的最直接的因素,速度的快慢是耐力和力量等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科学研究表明,对于短距离的游泳项目,一般是100米以内的游泳项目,运动员体内主要是由磷酸元和糖元来供能的,主要进行的是无氧呼吸。如果运动的范围超过100米,主要是通过糖元的有氧反应进行供能。这个过程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同时进行的一个过程。不同运动类型的运动员各自的体能特征也各不相同。

耐力:对于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之间的竞技而言,决定竞技结果的往往是运动员的力量和技能。而对于同样都是高水平的运动员来讲,决定竞技结果的通常是运动员的耐力。

力量:在游泳运动员训练中,往往非常注重陆上身体素质训练。通过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调查显示,要想提高游泳水平,必须加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而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当中,力量训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运动员要想获得好的成绩,首先要有较高的游泳技术,这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其次是要有足够的力量,这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基础。在进行运动员力量训练时,主要注意一下三个方面。一是运动力量要通过全身的协调运动来进行传递和发挥。二是在进行力量发挥的时候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否则可能影响力量的发挥。三是力量的发挥应该有臀部发起。来自运动员臀部的力量经过传递到手臂,然后经过大脑的分析和综合来确定各种有用动作的发挥。从运动员力量利用的过程和发挥的特点来看,运动员首先要有足够的上肢肌肉力量,其次是要有足够的下肢力量和躯干力量。

灵敏度:游泳运动员应该像象鱼一样柔韧和像大力士一样有力,近几年来,随着游泳运动的迅速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泳高手开始注重对游泳灵敏度的提高。很多游泳高手把力量和灵敏度作为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运动中常注重腿部、臀部、臂部等的灵敏度训练。

2. 技术水平的影响。

游泳运动是一个竞技性运动,不但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要求运动员必须对流体力学有一定的了解。在充分理解流体力学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体型特征,尽可能地减少游泳时的阻力,增强游泳时的推进力。此外,技术的发挥还要和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相结合,充分利用人体机能发挥运动能力,这样,才能在有游泳实践中表现出技术的合理性。高肘屈臂划水是游泳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体现在划水时,肩关节相对固定,肘关节在整个划臂过程中处于较高的位置。高肘屈臂划水比直臂或其他划水方式更能提高游泳速度。划频和划距是评价游泳技术的标准之一,找到最合适某队员的划频和划距的结合点,就能有效提高运动成绩。

3. 心理素质的影响。

游泳运动不单单是一个体能性的运动,还涉及到运动员的技能、智慧、耐力、毅力、心理素质等。心理素质对游泳竞技的影现非常明显,尤其是对于长距离的游泳竞技来讲,长距离的游泳竞技一般都是高水平游泳运动员之间的竞技,各自的体能、技术水平相差不大,这时候心理素质对运动员能力的发挥、成绩的好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想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游泳运动员,除了具有上述的各种技能和力量之外,还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获胜。

高水平的游泳运动员往往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自信心。这些自信心主要来源于他们成功的积累和对自己游泳实力的把握。事实证明,要想培养良好的运动心理素质,就要通过运动员自身的不断地体验、摸索、尝试、总结与升华,才能获得随机应变、运用自如的、富有个人特点的实战能力。

二、游泳运动训练特征分析

目前,我国关于游泳技能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不论在游泳技能的方法上还是在锻炼思想上都有了新的提高。

1. 基本的身体素质训练。

对于游泳运动员来讲,在开始训练的时候,首先要做好全面的体能训练,以打下坚实的体能基础,这是运动员将来能否进行良好发展的前提。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发挥潜能的前提,因此,必须采用合理的训练方法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水平。在进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锻炼时,必须注重锻炼强度的合理性和耐力的培养。通过适当强度的训练和锻炼来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培养。

2. 战术训练和技术训练。

技术和战术在运动员的游泳竞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游泳竞技战术和技术训练时,为确保训练效果的有效性,必须要遵循正确的方法和原则。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1) 要注重训练的强度,确保训练既达到一定强度,又在运动员体质能承受的范围内。 (2) 在进行运动员训练时,要对运动员在不同条件不同地域下进行训练,确保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 为了让训练更加科学合理,要从新陈代谢和能量代谢的角度来制定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 (4) 运动员的体能恢复时间已经逐渐受到教练和运动员的重视,已经逐步的被安排到运动中去。 (5) 对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更加具体化和更加细节化。

目前来看,运动员游泳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更加重视技术的效果,保持合理的划频与划幅。

3. 心理素质训练。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运动员水平能否正常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运动员的心理应变力就是指运动员在准确判断和预测的前提下,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从很多种方案中选择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目前的各种问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是靠遗传得来的,主要是通过后天个人的努力和培养获得的。和国外游泳强国相比,我国运动员在游泳运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应变能力比较差,在进行游泳竞技比赛尤其是国际性的大型比赛时,往往缺乏驾驭大型比赛的能力。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训练方法、手段在挖掘运动员的智能潜力方面存在不足,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或者不能提出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去让运动员做有效的应对。更不可能让运动员对这些问题做充分的准备。因此,作为教练员,必须注重对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各种比赛。

三、结论

游泳项目的几个要素和特征是:游泳技术是游泳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运动员的体能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应变能力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在对运动员进行技能培训时,既要注重身体素质等非智力方面的培训,又要加强心理素质、运动员灵敏度等智力方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综合评价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 .

[2]许琪.如何使运动员掌握合理的游泳技术[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7, (2) .

专项运动技术 篇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中国国家男子藤球队队员为研究载体, 分析高水平藤球运动员专项运动机能特征。纳入标准:训练年限为2~10年, 能够获得稳定出场时间, 有较好运动表现者;排除标准:初入训练队者、国家二级以下运动员。参与国家集训队训练前后的队员总计13名, 其中健将级运动员8名, 国家一级运动员2名, 国家二级运动员3名。

1.2 研究方法

通过现场测试, 获取集训队集训前后 (N1.集训前、N2.集训后) 各项机能指标数据, 进而采用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主要以描述性统计分析、假设检验、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学分析方法, 对中国国家男子藤球队队员专项机能特征进行统计研究[4]。

1.3 研究指标

本研究共选取、测试获得代表藤球运动员专项运动机能特征的指标16项[5], 包括:立定跳远x1、十二分钟跑x2、原地摸高x3、助跑摸高x4、反应尺x5、纵叉x6、横叉x7、坐位体前屈x8、一分钟仰卧起坐x9、一分钟背飞x10、侧卧撑x11、健腹轮x12、一分钟双摇x13、五点移动x14、二十米折返跑x15、三十米跑x16。

2 分析与讨论

2.1 专项运动机能测试结果分析

运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8.0,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 系统设置均采用默认值[6], 显著性概率的置信区间为0.95, 进行集训前后藤球运动员专项运动机能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并进行评价。

表1中, 一分钟仰卧起坐x9、一分钟背飞x10、侧卧撑x11、健腹轮x12四项指标, 显著性概率P<0.01, 训练前后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十二分钟跑x2一项指标, 显著性概率P<0.05, 训练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他指标显著性概率P>0.05, 差异性不具有显著性。然而,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 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在训练前后是具有极大变化的, 成绩提高明显, 专项运动机能状况表现良好:纵叉x6, 集训前后测试结果分别为6.692、2.750, 均值差值为3.942, 表明运动员柔韧性得到了提高;反应尺x5, 测试结果分别为12.077、13.083, 均值差值为1.006, 表明运动员反应能力、灵敏性得到了提高, 其他专项运动机能测试指标测试结果均有提升, 但差异性均不具统计学意义。专项运动机能指标测试结果对对运动训练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然而如何才能够获取更多的数据内容, 挖掘更多隐含数据信息, 服务于运动训练, 则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体现[7,8]。

2.2 专项运动机能测试结果的因子分析

降维统计思想是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将多指标研究转换为较少综合变量的统计方法, 是数据信息挖掘的重要手段[7,8,9],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 获取高水平藤球运动员运动机能结构的主成分。

表2显示, 前5个主成分对运动员专项运动机能数据信息的挖掘及解释程度为分别为24.644%、21.287%、14.570%、10.688%、7.620%, 累计贡献率达78.810%≈80%, 特征值>1, 因此, 对藤球运动员专项运动机能测试结果的降维分析, 提取前5个因子具有统计意义[7,8,9]。为更好地对共性因子涵义做出解释, 讨论与评价其具体意义, 根据系统统计输出结果, 获得共性因子旋转后载荷矩阵及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并获得各个共性因子的标准化线性组合估计式。

第一共性因子f1包括反应尺x5、一分钟背飞x10、侧卧撑x11、健腹轮x12。藤球运动与排球运动相似, 但需用手臂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完成各项技术动作[10], 尤其是在完成空中转体、倒钩动作时, 身体姿态的控制对身体腰腹肌的要求很高, 即, 对核心力量的要求极高[11], 因此, 第一共性因子解释为核心力量因子。

第二共性因子f2包括五点移动x14、二十米折返跑x15、三十米跑x16。双人赛、单组赛、团体赛, 要求场上人数不同, 必然对运动员快速做出反应、快速移动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快速移动能力突出, 可有效缩短进攻时间, 掌控比赛的进攻节奏[12], 因此, 第二共性因子解释为灵敏与速度因子。

第三共性因子f3包括十二分钟跑x2、坐位体前屈x8、一分钟仰卧起坐x9、一分钟双摇x13。比赛过程中, 空中回旋、倒钩等技术动作, 对磷酸原供能系统要求较高, 而进攻回合多、比赛时间久, 对运动员的乳酸能系统、有氧能系统要求极高[13], 尤其是比赛处于胶着状态时, 是运动员动作速度与耐力的持久性的体现, 因此, 第三共性因子解释为耐力与速度因子。

第四共性因子f4包括立定跳远x1、原地摸高x3、助跑摸高x4。比赛过程中, 尤其是高位防守 (飞身横档) , 或者高位进攻 (凌空倒钩) 技术动作运用时, 对运动员原地起跳、助跑起跳所表现的弹跳能力要求极高。因此, 第四共性因子解释为弹跳因子。

第五共性因子f5包括纵叉x6、横叉x7。运动员完成劈杀、扣杀等动作过程中, 下肢的动作幅度越大, 动作轨迹越长, 获得动能越大, 进攻效率越高, 而下肢柔韧性则是提高动作幅度的关键[14]。因此, 第五共性因子解释为柔韧因子。

2.3 共性因子指标训练前后对比

根据上述共性因子含义的解释, 以及所获取的标准化线性组合估计式, 得到各个共性因子的得分, 对集训前后藤球运动员专项运动机能共性因子进行差异性分析 (与原测试指标T检验方式一致) 。

第一共性因子核心力量因子f1的显著性概率, P<0.01, 训练前后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第三共性因子耐力与速度因子f3的显著性概率, P<0.05, 训练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他三项共性因子显著性概率, P>0.05, 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此外, 其他各项共性因子得分均有提升, 提高明显, 但差异性均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

2.4 讨论

2.4.1 专项运动机能共性因子的实践意义讨论

根据共性因子分析结果, 获取影响藤球运动员专项运动机能的共性因子可概括为:核心力量因子、灵敏与速度因子、耐力与速度因子、弹跳因子、柔韧因子, 其权重分别为0.312、0.270、0.185、0.136、0.097, 比值约为3:3:2:1:1;根据该数据分析结果可有效抓住训练的核心实质, 通过合理安排训练周期、训练内容及组合、训练负荷, 对训练队或运动员进行系统、有效且可控的训练, 满足藤球运动项目竞技性发展的需要;此外, 通过对专项运动机能共性因子特征的分析, 可对训练计划、训练内容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合理性, 特别是对中短期训练计划 (周训练、课训练) 中专项组合训练内容的制定, 针对性更强;最后, 不同的运动员机能特点、状况不一致, 或者个别运动员存在伤病需恢复等因素, 在训练中必然需要区别对待, 根据影响藤球运动员专项运动机能的共性因子, 可合理设置个人单项机能素质训练计划、安排伤病运动员恢复训练计划等[15]。

2.4.2 获取共性因子前后差异性分析结果的讨论

根据国家男子藤球队训练前后、获取共性因子前后差异性分析结果 (表5) 。

表5显示, 原测试指标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差异性的指标有五项, 涵盖力量、耐力两项主要内容, 共性因子指标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差异性的指标有两项, 涵盖核心力量因子f1、耐力与速度因子f3两项内容, 包括原测试指标七项, 包括力量、速度、耐力三个方面;运动训练学理论中, 各项竞技能力要素与要素之间、内容与内容之间, 都是紧密不可分的, 没有单纯的力量、耐力、速度等因素纯在[16], 即, 本身存在有多重共线性问题, 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 辩证的看待问题;力量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具备完成体育活动中各项运动技能所需力量, 包含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等方面, 速度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具备各项速度素质, 包含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等方面, 耐力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机体具备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包含有氧耐力、无氧耐力, 或者一般耐力与专项耐力, 各项竞技能力的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 通过训练前后、获取共性因子前后差异性分析结果的对比, 可有效搭建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的桥梁, 对设定训练目标、制定训练计划有重要意义, 此外, 根据共线性理论, 可发现某专项素质中的优势, 合理设置、调整训练内容, 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2.5 实践运用情况

根据本研究所获结果, 国家集训队教练员对集训队全队训练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并针对不同队员, 设置了适当的个人训练项目, 在后期集训中, 不论是从全集训队还是对个别队员, 竞技能力提高明显, 训练效果意义显著, 教练员及运动员认为值得推广应用。

3 结论

1.影响藤球运动员专项运动机能的共性因子可概括为:核心力量因子、灵敏与速度因子、耐力与速度因子、弹跳因子、柔韧因子, 权重分别为0.312、0.270、0.185、0.136、0.097, 比值约为3∶3∶2∶1∶1。

2.原测试指标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差异性的指标有五项, 涵盖力量、耐力两项主要内容, 共性因子指标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差异性的指标有两项, 涵盖核心力量因子f1、耐力与速度因子f3两项内容, 包括原测试指标七项, 包括力量、速度、耐力三个方面。

3.根据共线性理论, 可发现某专项素质中的优势, 对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合理性, 以及有效搭建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的桥梁有积极意义。

摘要:以中国国家男子藤球队队员为研究载体, 选取16项专项运动机能指标, 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 分析探讨高水平藤球运动员专项运动机能特征。结果表明:影响藤球运动员专项运动机能的主成分为核心力量因子、灵敏与速度因子、耐力与速度因子、弹跳因子、柔韧因子, 权重比值约为3选:3:2:1:1;降维分析前后, 统计学意义上具有差异性的指标分别有五项、七项, 表明数据内涵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 辩证的看待问题, 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运动训练;根据共线性理论, 发现某专项素质中的优势, 能够有效搭建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的桥梁。

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篇10

一、正确认识力量素质的几个生理学机制是提高力量训练效果的关键

现代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运动员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主要和三个方面有关系。即:肌肉生理横断面积和肌肉收缩前的粗长度以及肌肉协调性好坏有关。”

力量训练可使肌肉生理横断面积增大, 这主要由于肌纤维增粗的结果。而肌纤维的增大, 则由于肌纤维中原纤维的数量和体积增加, 这是力量训练引致进入肌细胞中氨基酸的增加, 是肌中蛋白质合成增加所致。近年来的研究又发现, 力量训练也可使肌纤维的数量增加。这种增加是通过原有的肌纤维的纵向劈裂而产生新的肌纤维。但只有当训练的强度大到足以引起快B纤维的发生肥大时, 才能发生肌纤维纵向劈裂, 低于此强度则不产生劈裂。所以短跑的力量训练一定要保证高强度而快速的进行练习。

以希尔为代表的学派的生理学家我认为:“在特性相同的两条肌纤维中, 如果一条肌纤维比两一条肌纤维长十倍的话, 它的收缩速度就比另一条肌纤维快十倍。”由此可知长肌纤维产生的力量比短肌纤维的力量大。因为长肌纤维所有的牵引反射要大, 从这理论提示我们:在进行短跑的力量训练时要注意发展肌肉的长度, 选择在适宜的粗长度条件下发力。某些研究者所以提出超长练习, 就是基于这种原理, 目的是以利于快速力量的提高。

通过力量训练, 可以使神经调节功能得到改善, 肌肉收缩时更加协调, 使一些不活动的肌纤维也被运动起来, 肌肉中每一运动单位发生最大的紧张性变化和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进行活动。只有对以上关于力量素质的生理学机智有了正确认识, 才能更加科学的提高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效果。

二、对几种力量练习形式的生理学分析

肌肉的力量根据肌肉的收缩形式可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种形式。

动力性力量练习就是肌肉收缩与放松交替进行的负重练习。如做深蹲跳起, 腿捆沙袋跑步, 手持哑铃原地摆臂和负重体前曲等动作, 以发展腿臂或腰部的力量。这种练习着重提高运动员中枢的同步作用和改善各种各中枢之间的协调能力以及发展爆发力量最为有效。特别是适合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

静力性力量练习是肌肉在紧张用力时, 肌肉长度不发生变化的力量练习。他对提高绝对力量和发展静力性力量和静力性耐力很有作用。静力性力量练习一般采用较大重量的负荷进行练习。因为所负的重量越大, 由肌肉的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神经冲动也越强, 从而引起大脑皮质指挥肌肉活动的神经细胞产生强烈的兴奋, 这些神经细胞经常受到这种锻炼, 提高了它们的兴奋强度, 就能在每次肌肉用力收缩时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同时进行收缩, 从而提高了肌肉的绝对力量。

又由于肌肉长时间的紧张, 使肌肉供血发生困难, 可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 但因少年正处生长发育时期, 不适合多种这种联系。

三、国际上的几种力量练习形式

1.塔式力量训练:塔式力量训练是指在训练负荷的表数据, 从开始到结束形成一个塔形式。

这种训练形式的力量练习, 能够有效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各中枢之间的协调能力。也是短跑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

2.匈牙利对比式的力量训练对于提高短跑运动员肌肉快速收缩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的联系形式是:负荷从低———高, 再从高———低。练习时做一组低负荷以后, 再做一组高负荷, 要求用低负荷的速度来完成高负荷。这样利用神经系统的痕迹作用, 达到负荷增加而速度不减。这一点对于高肌快速收缩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3.退让性联系和冲击式练习是属于静力性和动力性相结合的一种力量练习。用于发展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效果更佳。特点是效果明显 (见效快) 因此多用于赛前训练。

退让性练习是指运动员完成超本人极限负荷的重量练习, 使肌肉处于退让性工作状态, 其目的是预先拉长主动的肌肉长度。冲击式练习是完成一组退让性练习之后, 做本人极限负荷以下的重量练习, 利用刚刚被拉长的肌肉做快速的动作练习。

4.循环练习法。这种练习能够最有效的发展运动员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群的力量。使运动员训练密度加大提高。并能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兴奋性。

这种力量训练要求有一定的模式。在依次训练课中安排多种练习, 要求运动员的按照一定的线路进行练习, 安排这种练习要考虑运动员的具体特点, 在一地课中要求安排上肢下肢, 躯干的练习。虽然这种方法被广泛的采用到健美运动中, 但只要对此加以修改, 就能成为发展短跑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和专项力量训练的有效方法。

以上几种力量练习形式, 在训练中可以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短跑的力量训练。

四、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要与技术训练相结合

力量和技术相结合的训练, 才能使力量训练达到最佳的效果。因为力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习技术提高运动成绩而服务的。可是怎样使二者结合起来呢?简言之围绕着技术结构的特点进行力量训练。例如:先进的短跑技术要求落地时小腿和踝关节要做积极后扒运动。假若小腿和踝关节的力量差, 就不容易作出此动作。为此在训练中就要加强对小腿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联系方法有以下几种:

1.负重做快速的小步跑。要求:落地时小腿和脚做积极的后扒动作。要保持高重心的做法。

2.负重做高摆扒地的技术。要求:大腿高抬, 而后并积极下压踮膝做放松, 小腿自然前伸, 落地时积极后扒。

3.弹性踮步走和弹性踮步跳。要求:脚掌着地过渡到足尖有弹性地走或跳。

4.沙坑或木悄跑道上做各种弹性跳。要求:踝关节充分用力落地要有弹性 (单足跳、跨步跳和原地双脚跳) 。

5.负重 (杠铃或沙袋) 的原地双脚跳起。要求:脚跟不落地, 落地后立即反弹跳起。

6.跳深 (40厘米高) 。要求:足尖着地, 落地后立即反弹跳起。后蹬技术是跑的主要技术, 是跑的动力的主要来源阶段, 所以加强后蹬的力量训练才是提高运动或成绩的关键。如何训练呢?

1.利用固定的杠铃架, 做接近的后蹬角度上的力量训练。

2.带角度的 (向前倾斜) 支撑高抬腿跑, (腿上负重或不负重皆行) 。

3.利用跨步跳斜跳台阶。要求:两大腿在腰关节外充分打开, 支撑腿蹬直。

4.跨步跳和牵引后蹬腿。要求:同3。

5.上坡跑 (坡度三度左右) 。要求:保持争取的姿势, 高速奔跑。

6.在跑道上拖着轻物 (拉着) 跑。要求:将绳系在腰部。以免跑时过于前倾。

五、力量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力量训练一定要和速度训练相结合。即做杠铃 (下肢) 踊跃联系之后, 还要做一些速跑的联系, 使力量转化为速度。

2.短跑运动员要多做一些轻重量的快速力量练习。

3.在运动员兴奋性最高的时候, 做力量练习。 (准备活动完了就可以做一些力量练习。)

4.屈肌和伸肌要同时而均匀的发展, 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要同时而协调的发展。

5.力量练习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 以免在力量训练中受伤。

不同专项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的差异 篇11

关键词:最大摄氧量;不同专项运动员;递增负荷;力竭

前言

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群参加并达到力竭的运动中,氧运输到各个环节时被利用而达到本人最高水平时,人体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并被身体所利用的最大氧气量。也就是说人体在参加剧烈运动中呼吸循环系统达到极限水平,每分钟所摄人并被人体利用的最大氧气量。通常最大摄氧量用绝对值和相对值二种方法来表示。最大摄氧量的值,随年龄、性别、体能和运动员的专项而异。而且,即使年龄、性别、专项相同,体能水平相似的运动员个体,其最大摄氧量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健康成年男子的最大摄氧量为2.5-3.51/min,健康女子的较男子低10%左右。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测量男性跳远二级运动员,篮球运动员,国家100米运动员,3000米运动员各4名,身体健康,都受过一般机体检查,无任何心肺疾病史。

1.2研究方法

先测量静息时身高、体重、肺活量、安静心率,填写生理指标调查表,安静休息10分钟。然后采取瑞典生产的Monak874E型功率自行车对受试者直接测定。检测步骤:测试前先把受试者个人基本情况资料输入计算机,待受试者进入安静状态后戴好面罩开始测试。功率自行车起始负荷为150W。踏车节律55-60r/min。以后每隔3min递增50W,大约递增到250W,直至运动员出现力竭为止。满足下述指标的任意三项即为达到Vo2max,①随负荷的递增,吸氧量不变或稍有下降(150ml/min);②呼吸商大于1.1;③HR大于180b/min;④虽经反复鼓励受试者不能保持55-60r/min的踏车速度。这是认为受试者达到力竭,直接测试受试者最大摄氧量。[1]

2.研究结果

通过实验测试结果如表1:

表1

由表看出,不同专项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不同,3000米运动员的最大的Vo2max值是2718ml/min,100米专项运动员最大的Vo2max值是1856ml/min,跳远运动员最大的Vo2max值是2158ml/min,篮球运动员最大的Vo2max值是1830ml/min。

3.分析与讨论

3.1不同专项运动员Vo2max存在差异

最大摄氧量是指在运动刺激作用下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骨骼肌系统三大系统协调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每分钟实际消耗的氧气量。它受多种因素制约,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氧运输系统或心肺功能和肌细胞利用氧的能力,还受遗传、年龄等因素的影响。[2]它是衡量呼吸循环系统、肌肉系统的综合性指标,它能反映最大有氧工作能力。本研究方法产用直接测试法,受试者在室内蹬功率自行车,功率自行车以150W为基础,3min增加一个负荷,运动员达到力竭,得到了以上数据,说明我们的研究简单可行,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说服力。而重上述数据中也反应出,不同专项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确实存在着差异。

3.2 3000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最大

Vo2max是决定耐力运动的重要生理学参数,重图一反映出,3000米运动员的最大的Vo2max值是2718ml/min,100米专项运动员最大的Vo2max值是1856ml/min,跳远运动员最大的Vo2max值是2158ml/min,篮球运动员最大的Vo2max值是1830ml/min。3000米运动员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糖酵解供能,耐力性运动比较强,所以3000米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最大,而跳远和百米运动员都是磷酸原供能,有氧耐力十分差,容易疲劳,照比3000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值要小。

3.3最大摄氧量是评价运动员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系统和肌肉系统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气量。它反映了机体吸入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现很多教练应用于选材指标。

3.4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

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取决于循环、呼吸、运动三大系统的生理功能反映了机体在极限运动中有氧代谢和供能水平。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由于个体有身高体重差异,最大摄氧量常常用相对值表示。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更能反映出不同个体在有氧运动方面的差异。影响因素有遗传,肌肉含量,脂肪含量,心泵功能,血红蛋白含量等多种生理因素。男子相对值50-55ml/kg/min,女子相对值40-45ml/kg/min.[3]

3.5呼吸商意义

呼吸商(RER)是指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人体供能三大物质分别为糖,蛋白质,脂肪。它们的呼吸商分别是1.00,0.80,0.71,人体主要以糖为主要能源,运动时首先消耗体内的糖,然后消耗蛋白质和脂肪,在呼吸商接近1.5时,已经不是糖供能了,这时人已经达到极限。(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锐.普通大学生最大摄氧量测评的比较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8:9-13.

[2]沈友清.肌氧含量的相对有效下降值与最大摄氧量的对比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体育系。

铁饼运动员专项训练手段研究 篇12

一、结合训练实际, 优选训练器械与 重量

在铁饼运动专项训练中, 训练器材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着专项训练效果。因此, 教练需要根据铁饼运动员的实际与教学实际, 选取不同的投掷器械, 灵活组合, 强化专项训练。

第一, 根据训练时期, 优化训练器械与重量。如训练初期, 教师可采取徒手模仿以及轻器械为主的训练方法展开运动训练。比如单手投轻器械。训练器材:轻标枪、石子、胶球、垒球等。训练方法:类似投掷标枪技术, 可上步投、原地投, 可助跑投、投掷墙等等, 从而训练手臂鞭打动作速率, 还可以让运动员把握完整投掷步, 提升鞭打技术。而后可逐步改用重器械进行训练。比如单手投重器械。训练器材:加重标枪、橡皮砂心球、小铅球、小铁球等, 训练方法同单手投轻器械, 以便训练运动员专门投掷力量, 把握大肌群先发动用力的有关技术。另外, 铁饼运动竞赛期通常以略轻或者次标准器械为主, 而非竞技期, 以重器械为主。这样, 可帮助铁饼运动员完善技术, 促进投掷力量和速度的提升。在器材重量方面, 男运动员开始时使用1千克的饼展开各种投掷练习, 随着运动员年龄的上升渐渐提高重量, 并注意交替运用。比如青少年训练, 以轻器械为主, 随着年龄增长, 其投量可适当加1.75千克或2千克, 并对各重量投掷比例加以逐步调整。对于成年运动员而言, 若要更好地增强快速投掷力量, 女运动员一般用1千克或者0.75千克, 男运动员一般用1.75千克的铁饼或相同重量的器械展开投掷训练, 提高专项素质与能力。

第二, 根据运动员实际, 优选与组合训练器械, 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在铁饼训练中, 运动员在身体素质、能力水平、技术水平、性别、神经类型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 如果要实现最佳的训练效果, 提升运动员专项能力与专项速度, 则需要根据运动员自身实际, 灵活选取与组合投掷器材以及重量。如紧张型、兴奋型等不同神经类型的铁饼运动员以及初级运动员, 通常以轻器械投掷为主, 这样更有助于提升运动员的动作速度, 训练他们的连贯加速能力, 对后面的慢速度训练起着良好的作用。而对于那些有着很高专项发展水平的铁饼运动员而言, 各阶段的训练都需要运用标准器械加以投掷, 以便更好地、更成功地完成整套技术动作。与此同时, 运用临界标准器械重量加以投掷, 效果会更佳。

二、围绕训练目标, 优选练习方法与 手段

在铁饼运动训练中, 运动员的专项训练通常包含了专项投掷力量以及专项素质训练 (专项速度与专项力量) 。训练内容与训练目标不同, 其训练方法与手段也是不同的。

第一, 注重专项力量训练。铁饼是力量速度性的运动项目, 对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 需要具备较强的基础力量与专项力量。但一般力量训练, 主要是肌肉训练对一些专项技术动作作用不大, 不利于运动员专项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因此, 在专项训练中, 教练需要选择一些专项练习结构以及贴近运动员肌肉用力的性质的练习内容, 运用多种手段对运动员进行专项力量训练, 从而让铁饼运动员在专项水平与动作上有着高水平的肌肉力量能力。比如, ①持杠铃片练习, 即运用五千克的杠铃片进行旋转投练、原地最后用力训练, 可提高铁饼运动员旋转速度, 训练腰部力量, 增强最后用力能力。②右手拉橡皮带练习, 即连接两根橡皮胶带, 再将其紧紧地拴于柱子上, 运动员手拉胶带一端, 试着做出手练习, 借助带子弹性, 抓住放松以及牵拉时机, 感受最后用力的支撑感。③持各重量的铁球加以投掷, 强化运动员的旋转技术, 有效衔接最后用力。同时, 通过重球练习, 可提高运动员对投掷器械的控制能力, 训练他们的爆发力, 并促进投掷肌专项能力的全面发展。此外, 还有肩负杠铃转躯干练习, 可促进运动躯干肌肉群的力量发展, 提高运动员的控制能力, 并提升运动员的身体柔韧性;鞍马上转杠铃片练习, 主要是强化腹部肌群力量, 提高腰部肌肉群力量。

第二, 注重专项投掷力量训练, 即专项速度。在铁饼运动员专项训练中, 专项速度是重要内容之一, 教练需要根据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与素质发展, 运用不同的训练手段, 强化效果。比如, ①半蹲以及负重深蹲练习, 旨在提高铁饼运动员的四头肌、腿部、躯干等方面的力量。训练要求: 负重深蹲练习, 杠铃下降时, 完全弯曲膝关节;杠铃上升时, 腿与腰需要用力, 两腿保持直立, 头稍后仰, 再下蹲。②提铃至胸以及高翻练习, 旨在训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力量, 同时强化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训练要求:眼观前方, 躯干保持直立、两腿稍微弯曲。另外, 在训练过程中, 倘若运动员直接由地面提起杠铃, 可能会拉伤腰部, 所以, 需要提醒运动员注意先将杠铃放于自己的大腿部位, 而后提铃展开训练。③抓举练习, 放松全身, 协调用力, 训练运动员专项需要的全身力量。此外, 还有卧推练习, 可增强肱二头肌、胸大肌等肌肉力量;速度力量练习, 组合跨越、三级跳、立定跳等, 增强运动员的蹦跑或弹跳能力、脚下反应能力;转髋投球, 提高运动员反应能力, 并学会快速用力。

摘要:铁饼运动需要根据运动员实际, 结合训练实际, 优选训练器械与重量;围绕训练目标, 优选练习方法与手段, 进而提高铁饼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和专项力量。

上一篇:对农村税费改革问题论文下一篇:超声波测距仪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