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平面布局

2024-09-11

工艺平面布局(共8篇)

工艺平面布局 篇1

仓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是物流优化、加快物资流通速度,保证安全。在东方重机物资管理工作发展初期,仓库的硬件建设只能是逐步推进,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库有效面积,达到利用率最大化,物流最优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这不仅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也是公司成立专门物资管理部门的初衷。2009年5月份,通过部门上下反复论证,提出利用6月份公司放假,仓库不收发材料的有利时机,实施焊材一库、二库的工艺平面布局调整,同时完成对综合库库容库貌进行整顿的方案。通过近1个月的工作,包括前期准备,提出的计划目标全面完成,计划的可行性得到验证,也充分印证了计划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优化工艺布局方案,改变物流方法,提高了仓库作业效率;通过改变堆垛方法,有效地增加了货架单位面积存储量;焊材储存由原来的分散变到集中,打通了综合库安全通道,消除了安全隐患,库容库貌焕然一新。

1 仓库平面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及工艺布局优化实施前的仓库情况

作为实施物资管理工作主要载体的仓库,由于“硬件”不达标,“软件”——管理刚起步,主要问题是实用面积小、设施不完全、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直接的结果是仓库不能满足正常的材料进出需要。

焊材库虽然设有一库二库,分别存放焊条和焊丝焊带焊剂,但有效面积不足,库位设置不合理,加上材料堆放有很大的随意性,而库存量又较大,(当时统计入库及待入库总数量达1000吨以上),造成库内材料滞胀,通道被占用,形成物流瓶颈。(见附件图片1)。当时的情况是“到货不好进,内部材料不好出,发料遍地找”。

综合库情况也很混乱,是真正的“综合”库,各种材料堆积如山,根本没有叉车通道,材料收发效率极低。大量焊材在开箱验收入库后不能及时转回焊材库,而综合库不具备焊材存储所要求的温湿度环境要求,无法保证焊材的使用性能,存在质量管理上的严重不符合项,可能给公司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库内无安全通道,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是整改的重点。

2 仓库平面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和工艺布局优化的总体思路

2.1 管理创新的理念

仓库管理工作,不能局限和定位于内务管理,应从整个物流链的管理来思考。仓库仅是这个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因而在规划库房物流时要多以上下游衔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具体就是如何衔接采购到货,如何与生产需求相适应。以此来加快整个物流链的速度。

2.2 计划优先的理念

计划工作是预见性的工作,所有工作都是先有计划,而后才能去实施,而实施过程的最好指导就是计划本身,它使整个工作不偏离既定的目标。计划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誉。

3 仓库平面布局调整方案实施

3.1 做好计划

3.1.1 计划目标

要有明确的计划目标。

按工艺部出具的焊材库(包括新、旧两个库房)平面布局图和堆放方案,并结合仓库现有条件和实际运作状况将方案实施到位。达到库内三个分区(待检、合格、不合格)界线分明、堆放有序、堆码整齐、标识清晰的目的,使焊材库库容库貌有较大的改观。

3.1.2 时间

时间安排是计划工作的重点。

从5月28日起进行方案可行性论证,明确相关责任人和分工,5月28日到6月15日(暂定的放徦时间)期间进行前期准备,6月15日开始正式实施。6月30日全部工作结束。

3.1.3 人员安排及职责

人员安排是难点,要作到人员分工明确,责、权统一。协调工作是关键。

部长:全面负责整个计划的实施,对全过程指导和监控,负领导责任。

计划室主任:物管部实施计划的对外接口和联络人,负责整个计划的编制、协调和组织实施。

仓库管理室主任:负责整个计划执行期间内部人员安排,现场管理。

其他人员:相关库房的保管工、起重工、叉车工、民工,负责具体实施

3.1.4 实施方案(见表1)

对各环节考虑周全,注重细节,人员、设备,外部支持一样不能少。

3.2 用创新的工作方法实施方案

3.2.1 仓库的平面布局方案实施要勇于创新,要与物流优化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大效益

经过充分协商,提出对工艺平面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结合库房焊材发放情况和实际来料状况,焊条型号规格,包装盒大小,堆放层数,货架承重(每层800Kg),每炉批号焊条可能数量多少,搬运工具(电动,手动叉车)尺寸,制订出了优化方案:

①将前排货架减少两排,货架间距由0.8M变为1.1M,方案改原来由人工用人字梯上货变为电动叉车辅助人工上货,缩短了人工搬运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②将6层货架减少为4层,增加每层容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减少靠墙货架两个(工艺平面布局不合理,未考虑货架间距和实际需求通道大小,若按原案安放货架,通道最窄仅20CM);

③增加工装焊条区焊条货架由5排(2双1单)变为3双,增加了存储货位数量,,高了存储能力;

④考虑货架设置横平竖直,达到整个库房简洁美观实用的目的。

3.2.2 焊材库的平面布局和物流方案要与质量管理要求相结合,要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目的

焊材的管理,既是难点,也是重点。焊材是核电生产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对它的管理有很多特殊要求。

因此,必须要搞清楚质量手册,质量程序文件中对焊材管理的相应要求,通过研读公司DF/QM-00质量管理手册(ISO9001:2000版)、DFQ/N0606《焊接材料入厂检验》、ASME“U”、“U2”压力容器手册,DFHM-PK-C1-PQAP系列T&G包质保手册等质量管理文件,重点在正确认识分区要求:分区的具体要求,不仅是分为三个区,“待检区”、“合格区”、“不合格区”;不同项目用料还需要分区。还有从整个库房特点和焊材特点来分区,如专门设置“工装焊材区”。

另外要正确理解隔离和实物隔离等概念的内涵,还有库房温湿度控制的方法,既要使这些要求在库位布局和堆放规划中得到实现,又不能过于教条,与实际工作背道而驰。

实际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在分区设置上因地制宜,通过使用临时围栏和移动标识牌等方法,灵活设置“待检区”及“不合格区”的方法,解决了库房实用面积不能完全满足分区要求的矛盾。

3.3 过程控制

保证计划执行力。向计划参与人员宣布相关制度,通过固定每天开碰头会的时间和方式,明确计划任务落实的方法。

同时每天汇总各方情况,安排相关人员当天的工作,明确当天必须完成的目标。做到每天每人的工作有计划,工作量有考核,遇到困难有应对措施。

计划偏差修正。对每日工作完成情况用日志进行记录。对不能完成项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加以弥补。对确实不能完成的事项,据实修正计划。

加强沟通协调。由于整个仓库平面布局调整的实施涉及人员较多,不光有部门内部的几个不同工种,如起重、保管、叉车。还会涉及公司外部单位,如货架安装公司,外部起吊和搬运公司,外部叉车。另外公司横向联系单位如装备与采购都会有相关工作需要协调,而往往协调工作是制约工作进度的重要因素。

4 仓库平面布局调整和工艺布局优化方案实施效果

①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工作,计划目标得以全面实现。焊材一库和二库平面布局调整到位。库内分区清晰,标识清楚,通道畅通,材料全部上架管理,达到了材料堆放有序、堆码整齐的目的,焊材库面貌焕然一新(见附件1、2、4、7焊材库貌前后对比图)。

②通过优化货架摆放方案,将6层货架减少为4层,增加每层容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增大了存储量;通过优化物流方案,改原来由人工用人字梯上货变为电动叉车辅助人工上货,缩短了人工搬运距离,提高工作效率(见附件5)。

③完成了综合库内已入库的焊材开箱共计226箱,约220吨,并全部倒运回库房,并按货位摆放方案上架,因此保证了焊材存放的温湿度控制的要求,完成了该严重不符合项的整改,满足了焊材管理的质量要求,通过了ASME压力容器换证、项目业主等多次外部质量监查。

④彻底解决了综合库物资堵塞,物流严重不畅的局面,并按要求设置了安全通道,消除了一个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见附件6:综合库安全通道图)。

⑤通过此次调整,优化了焊材一、二库,综合库的物流状况,确保了材料收发的进度,满足采购物资及时回厂和生产用料需要,也为下一步实施材料盘点和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唐纳德主编.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王蓓彬,胡维忠等著.现代仓储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工艺平面布局 篇2

实验室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实验内容手段众多,工艺要求繁杂,工程管网较多,工程造价比一般建筑高达一倍或数倍。根据这些特点,实验建筑平面设计除了遵循一般建筑物平面设计原则外,还需要遵循下列原则。

A.同类实验室组合在一起。

B.工程管网较多的实验室组合在一起。

C.有隔振要求的实验室组合在一起,一般宜设于底层。

D.有洁净要求的实验室组合在一起。

E.有防辐射要求的实验室组合在一起。

F.有毒性物质产生的实验室组合在一起。

遵循上述设计原则,有利于环境卫生,防止不同性质的实验室相互干扰,有利于不同的分析检测顺利进行,并节约投资。

新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其选址宜符合下列要求:

1、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2、地形规整,交通方便;

3、避让饮用水源保护区;

4、避开化学、生物、噪声、振动、强电磁场等污染源及易燃易爆场所。

新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平面设计原则,宜符合下列要求:

A.实验用房宜与办公等其他功能用房分开设置,不同类别实验室建筑宜独立设置,合理分区。实验室建筑宜处于最小风频上风向。

B.各类实验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的,垂直布局由上至下宜按照毒理(包括动物实验室)、理化、微生物依次安排。

业务、实验、行政及保障等各类功能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的,实验用房宜置于楼宇上部。

室内平面布局设计探究 篇3

室内设计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类,建筑体结构,通常是确定很难进行更改的,比如一所房子一般不能进行改扩建;建筑体室内的建筑元素,比如新建墙体、隔断、门等;室内家具、饰品等,通常包括实用性家具和装饰性家具等;设施设备,通常包括水电暖通等设施设备,还包括特定空间的特定设施,比如医院的实验设备等。设计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把这些元素高效地融合在一起,使内部建筑元素和家具成为室内设计的一部分。这些元素在室内中放置在不同的方位,在室内中形成了不同的平面布局,形成了不同的空间组织方式。平面布局对室内设计师来说不仅是墙与开口、家具、装饰、设施设备的组合,还融合着设计师对整体项目的整体考量。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柯布西埃曾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说道:“平面是一切的开端,没有平面便没有目标的宏伟,没有外在的风格,没有韵律、体量,甚或凝聚的力量……平面可启发观者无限的想象,也可能蕴含着严谨的纪律。平面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从中可以看出平面布局对于整个室内设计项目的重要性,它是落实在图纸中的第一步,决定着后续设计的成败。

一、室内平面分区限制因素

设计师在进行室内平面布局时,一般需要考虑两种设计限制因素,一种是室内自身的“限制”因素。要考虑建筑体的形状、结构,以及设计本身的时间、预算。比如装修一套预算有限的空间,一般不会对空间的结构做改变,大多进行表面修饰处理;如果时间、预算充足,那么可对空间进行整体改动,比如移动空间的隔墙等。

室内平面布局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限制因素是“空间功能”,就如现代主义大师沙利文所提出的“形式更随功能”,莱特也说,形式与功能两者是一体的。空间的功能直接影响着室内布局,也影响着室内家具、设施设备的选择。室内设计的功能不仅仅体现在实际物质上,其实还表现在心理上、象征性上以及个体观点上。

二、室内平面分区基本原则

室内设计师在进行空间布局设计时需要考虑很多的限制因素,这里列举如下。

1. 空间形状与比例的调整

通过丈量后确定室内空间的设计尺寸后,就需要根据房间的功能设定来确定室内平面上的形状和比例。大多数空间的形状都是矩形或者趋向于矩形,也会有一些圆形或正方形的房间。这些几何形状具有简单、对称的特点,便于组织设计元素。要努力使室内空间不要太长或太窄。就像雅各布森和温斯洛等人所说的,房间的形状应该更像土豆而不是胡萝卜——相对紧凑而又接近椭圆,并不是狭长的。16世纪意大利的建筑师帕拉迪奥曾提出七种基本的房间形状和比例。他们分别是圆形、1:1的正方形、黄金比例的矩形、3:4的矩形(一个正方形加三分之一正方形)、2:3的矩形(一个正方形加半个正方形)、3:5的矩形(一个正方形加三分之二个正方形)及1:2的矩形(两个正方形)。设计时当然无需完全按照这个比例进行空间形状和比例的调整,但是可参照这些比例来合理规划空间。比如,可将长而高的空间划分成小空间,同时降低顶面高度,地面配置毛毯,可以塑造亲密氛围;通过家具与墙面垂直布置,可以创造更小的使用空间;还有家具的比例要与房间比例相协调。如果家具太大,房间会显得拥挤;家具若太小的话,房间则显得空荡且不吸引人。

2. 室内布局应均衡

室内的布局时应考虑到室内家具与陈设品的高度,室内的高度应错落有致。室内如全是高的家具会让空间显得沉闷,而全是低矮的家具则让空间看上去低矮。一些厚重的家具应该摆放在观景窗和壁炉的对面,不应遮挡采光和空气的流通。

3. 营造视觉中心

一个空间中应有一个中心区域,一般可简单地把室内分为中心区域、周围区域及之间的区域。那些物品应摆放在中心区域,应该符合空间功能要求。要注意到室内的几何中心并不一定是室内的中心区域,比如说在家庭餐厅内的几何中心一般不是摆放餐桌的地方,餐桌通常靠近一面墙放置,以便创造出更多的活动空间,而餐桌才是餐厅空间的中心区域。

设计时还应在空间内布置一个视觉焦点,视觉焦点可以是服务台、绘画、雕塑、咖啡桌,也可以是一个全景。在许多空间中,主要的会议室,接待区和起居室,以及比较大的房间也是为视觉焦点服务的。

三、流线组织

室内平面布局规划时,非常重要的、也是很容易被人所遗忘的原则就是流线组织系统。室内的流线组织系统包括空间的进入点、主要移动空间、次要移动空间以及到达房间各个区域的通道,有时候还包括次出入点,例如通往另一个房间的通道等。

在17世纪时,从一个房间穿行到另一个房间的设计是非常普遍的。因为当时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走廊。之后才开始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走廊区分开。也就避免了房间中的人总是会受到过路人的打扰。

常见的流线组织系统有直线型、环型、多轴向型、放射型、网格型以及自由型。无论哪种流线组织都要努力缩短室内使用者的移动路径长度,以减少移动空间占用率,减少人的走动距离;在室内中要尽量减少转弯、拐角和与部件间的碰撞,让移动路径更加流畅,提高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移动路线最好不要安插在家具组件之间,同时也不要让移动路径限制住家具的摆放。

室内的流线组织应相对的紧凑,不占用较大的空间,但同时也需要使流线通道的视觉感受良好,使处在其中的人有较好的空间体验。从视觉焦点、延伸及紧凑空间、室内及室外视野、趣味性、创新型以及相似策略各个角度来打造让人记忆深刻的体验之旅。

四、通道

室内流线组织确定后会形成一个室内通道,这个通道两侧可能有隔断物,也可能没有,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在通道两侧布置能让人耳目一新的物品,并在通道末端放置一个可作为视觉焦点的物品,这样能缓解人们在通道内的单调感。

可以在多走向走廊的末端安置一个有实际功能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是中心区域如诊所接待台或办公室,那么来访者就能从视觉上确定接下来移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伦格尔.室内设计与表现[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9.

[2]史坦利·亚伯克隆比.室内设计哲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6.

工艺平面布局 篇4

一、基本任务

依据乡镇镇村布局规划确定的村庄布点,安排村庄的居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的布局,满足当前农民建房规划管理需要,引导村庄合理有序建设。

二、规划依据

1、乡镇镇村布局规划

2、《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2006年试行版)》

3、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三、技术要点

1、尽量采用现势地形图,一般比例尺不小于1/2000。

2、预测村庄用地规模及用地拓展方向,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范围。

3、确定村庄居住、公共设施等各类用地布局。

4、确定村庄主要道路框架。

5、提出相关的建设要求

(1)住宅。明确住宅设计原则(包括居住模式)、建设标准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

(2)公共设施。应明确配套设施的标准、类型、项目和控制指标,确定其布置的方式,并确定近期建设内容。

(3)基础设施。应明确各类基础设施的标准、等级、规模及位置,并确定近期建设内容。

6、明确村庄近期建设内容。

四、成果要求

1、规划说明,简要说明图纸表达的内容

2、现状图

3、平面布局规划图

4、基础设施规划图

五、验收和审批

村庄平面布局规划必须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编制。

工艺平面布局 篇5

我国中小型医院近30年来经历了较大发展, 医院新建、扩建工程不断, 中心消毒供应部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 其工艺流程与设备要求已经有大量工程建设范例, 为形成完备的系统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建筑方案设计中, 中心消毒供应部的平面布局随着医院建筑的发展以及工艺设备的完善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下面从中小型医院发展趋势出发, 结合医院扩张发展的现实要求, 简要分析中心消毒供应部门平面布局的几种方式。

一、我国中小型医院中心供应部的发展趋势

我国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系统的消毒供应理论体系之后, 中心消毒供应部门逐渐作为一个独立部门, 功能面积由以前分散到各临床科室而变为集中式, 形成了医院的单独功能性部门。起初的消毒供应部门作为一个集中的功能体系, 在综合医院的规划中往往以单独的功能用房出现, 即单独的一栋多层建筑或一栋建筑的底层或地下一层, 这样也便于废物的处理运输以及与其他各科室的联系。

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医院建设也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小型医院新建或扩建的规划用地逐渐减少, 局促的用地导致中小型医院渐渐向高层建筑发展, 并将各科室都放入新建大楼中, 即集门诊、急诊、住院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大楼。

同时, 这样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地给中心消毒供应部门提出新的要求。在中小型医院的综合大楼建筑设计中, 低层往往用于门诊、急诊等服务功能。手术部和住院部一般放在4层以上。在中心消毒供应部门的服务对象中, 手术室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 在竖向排布中, 中心消毒供应部门往往放在手术室的上层或者下层。将这样一个集中的功能部门由以前的单独体块融入到综合大楼的整体之中。

那么, 在以前的单体建筑中, 中心供应部的平面布局十分自由, 只要严格按照其不可逆的工艺流程即可。但是在综合大楼中, 住院部病房部分的平面布局大致决定了整个大楼的平面结构形式, 因此对中心消毒供应部的限制也有所增加。

二、高层住院综合楼中心供应部平面布局

对于一般规模的综合医院 (二级医院, 床位数≤500张) 来说, 考虑到基本护理单元的完整性, 一个标准层为一个护理单元, 控制在同一个防火分区内。护理单元多采用规矩的柱网, 尺寸为7200mm×7200mm, 7500mm×7500mm, 8400mm×8400mm等, 建筑层高多为3500mm~3600mm。一般规模高层住院楼常用的平面布局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板式高层住院楼 (中廊式条形护理单元) 利用一条走廊作为主要交通联系各个功能空间。病房南向, 服务性用房及护士站在北侧, 走廊两端设置楼梯、电梯等交通空间。该平面布局比较普遍, 对用地要求也不高, 病房和医护用房都有较好的采光通风, 交通便捷, 便于管理。但是随着护理单元床位数的增加, 有的医院由单面布置病房改为双面布置病房, 见图1。

塔式高层住院楼 (围廊式方形护理单元) 以护士站和交通核为中心, 病房围绕四周布置, 平面布置紧凑, 满足用地紧张又对床位数要求较多的场地。护理路线便捷, 效率较高, 见图2。

依据卫生部制定的相关规章, 中心消毒供应部门应执行相应的工作流程以保障消毒质量, 一般按照“密闭运送→初洗→消毒→酶洗→烘烤→包装→灭菌→密闭运送→下送”的步骤完成相应工作。因此, 在中心消毒供应部门的平面布局设计中, 应严格按照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布局, 且采取单向流程布置的方式, 不准逆行。工作区可以自成一区, 与操作区域分开设计。

根据对大量医院的实地调查统计及实际工作需要, 一所现代化医院的中心供应室面积的设定值一般为:中心供应室建筑面积S= (0.8-1.0m2/床) ×床位数+50m2。 (700张床位以上取系数0.8;400~700张取0.9;400张床位以下取系数1.0) , 各个功能区所占面积比例见表1。

按照以上公式计算, 中小型医院 (床数≤500) , 中心消毒供应部应配备的面积应在300m2~500m2之间。但是考虑到医院的扩张情况, 按照20%扩张的预期发展规划, 中小型医院中心消毒供应部门的面积应该在360m2~600m2之间。

400m2与600m2的中心消毒供应部的差别, 在于600m2的中心供应部包含了休息区, 同时扩大了清洁区。

从前面给出的板式高层住院综合楼的标准层平面可以看出, 柱网的规则性决定了中心消毒供应部不能自由排布, 因为在面积方面, 不足以占据一个标准层平面;从疏散方面, 也无法放在平面的尽头两端, 只能将整个功能区块设置在两个疏散楼梯之间。当其进深长度超过一个柱网宽度时, 必将打破条形走廊贯通整个平面的格局, 呈现出曲折状态。也可在具体的平面布局中, 尽量减少走廊错位的部分, 即将流线两端的功能布局尽量横向展开, 仅保留中间的功能部分。

当中心消毒供应部门面积达600m2的规模时, 可以将整体格局横向延伸, 同时可将错位走廊的另一边作为办公人员生活区用房。这样, 中心消毒供应部门在整层中占据中间“品”字形区域, 可在该区域走廊尽端加设两扇门, 作为与其他区域分隔的标志。

而塔式高层与板式高层的排布则有所不同, 由于不能在四周的任何一个条形柱网中完全排布中心消毒供应部整个功能体块, 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占用转角的房间。考虑到清洗区与检查、打包区对空间进深要求较大 (一个柱网) , 因此将二者作为整体空间尽量排布在塔式高层转角处, 两端布置零散空间。借用塔式高层标准层中间走廊环通的优势, 可以占用一部分的走廊空间, 同时满足疏散要求。塔式高层由于标准层布局特点, 往往不存在安全疏散距离问题。

600m2的塔式住院综合楼中心消毒供应部的平面布局。是在400m2的基础之上, 增加了工作人员生活区的功能用房, 即可将其扩为一个单独的系统功能体块。整个中心消毒供应部呈“L”形, 占用一层一半的功能用房, 其他部分可设手术部层流设备用房等为手术室服务的功能空间。

三、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得出, 无论中心消毒供应部的平面布局如何设计, 整个功能体块都是呈现不可逆的流线状态, 这是由中心消毒供应部的消毒工艺流程决定的, 运进的是使用后待消毒的器械物品, 送出的是已消毒灭菌的洁净设备, 通过电梯完成垂直方向的运输。这就对标准层电梯设置提出要求, 可在中心消毒供应部流线的两端设置货物电梯 (可兼作消防电梯) , 以避免人流、物流交叉, 同时达到洁污分流。板式、塔式标准层平面均涉及洁污混流, 板式高层标准层共用一部消防电梯, 而塔式高层虽然有两部消防电梯, 但是二者共用一个前室。

以上提出了在板式、塔式高层住院综合楼的前提下, 中小型医院400m2与600m2两种规模的中心消毒供应部门平面布局方式。当然,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 各种影响因素还有很多, 对各个细部区域也有不同需求, 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变通。医院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 做出合理的布局, 不可套用某种特别的布局模式, 满足洁污分区原则与疏散要求即可。

参考文献

[1]冯伟.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中心供应室建筑设计[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8, 22 (1) :65-66.

[2]李长城.当代医院病房楼设计新趋势初探[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3]冯俊芳.浅析基层医院中心供应室发展方向[J].实用医技, 2005, 12 (9) :2366

工艺平面布局 篇6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危险显著,火灾、爆炸事故不光造成事故设施或装置本身毁灭性的损坏,还可能会对邻近设备造成一定的破坏,甚至会出现domino现象,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损失[1,2,3]。工业中通常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这种“本质安全设计”的方法来尽量降低这种破坏扩大效应情况的发生[4]。目前常用来进行平面布局安全设计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照指令性规范要求设计,即规范给出了一些强制性的设计条款以及一些固定的装置、设施间间距要求,规范使用者必须严格遵守,如我国要求石油化工企业的设计必须满足《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的要求;另一种是对具体的设计对象进行危险性分析,以可能发生的拭故场景作为依据,考虑其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进一步指导平面布局的设计,如美国的API 752、NFPA 59A等标准[5,6]。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第一种设计方法应用较为成熟,但存在条款僵化、安全理论依据不明确的问题[7],在遇到现有装置改扩建、超大型装置建设、中试装置建设等情况时具有十分突出的规范适用性不明确以及“安全性能”不明确等问题。第二种设计方法从“安全性能”直接出发,能够有效解决第一种方法存在的各种问题,但却由于“安全性能”评估技术中尚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设计结果具有较大的人员主观性[7]。事故场景的选择作为最重要的不确定因素之一是第二种设计方案广泛推广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8],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性研究。

2 问题的分析

平面布局设计不光关系到厂区的安全,同时对工艺成本、物流成本、劳动卫生、操作便利性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4],所以在考虑布局安全设计时并不能抛开其他方面而一味追求“安全”,只有合理安全目标指导下的布局安全设计才具有实际意义。

平面布局设计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厂区与外部单位之间的位置设计(如化工园区工厂与工厂之间的位置设计)、厂区内装置之间的位置设计以及装置内设备之间的位置设计[4],不同级别的布局设计所研究的对象不同,由于工艺等其他方面原因的限制,各自的安全考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等现行标准进行分析,得到各种级别布局设计时所进行的安全考虑,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考虑不同级别厂区布局设计时候,其间距的确定依据基本上都是要求火源单元处于释放源燃气的扩散范围之外;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不相互影响。但各种级别布局设计时的间距要求从装置内设备间的9-30m到厂区-厂外单位的50-150m[9],相差很大,尽管规范及相关条文说明中未对此进行说明,但可以推断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两条:

注:*释放源包括可燃气体压缩机或压缩机房、装置储罐、其他工艺设备**储罐组也是释放源的一种,由于其往往成组布置,能量密度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区别于其他释放源单独考虑

(1)不同级别布局设计时考虑事故场景不同

火灾、爆炸、泄漏扩散等事故形式可能因为初始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巨大的后果影响,如微孔泄漏和容器事故性瞬时破坏,虽然都属于毒物泄漏扩散,但前者的泄漏扩散影响范围可能只有几米,而后者甚至达到数百米。所以,如果在不同级别的布局设计时考虑不同的事故场景,会得到差异较大的结果。

(2)不同级别布局设计时“事故影响”的含义不同

“相互影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如“不引起周围其它设施发生domino效应”是一种“不相互影响”的理解;而“不导致周围设施发生足以要求停车的破坏”也是“不相互影响”的一种理解。所以,如果在不同级别的布局设计时“相互影响”的要求不一样,也会得到差异较大的结果。

之所以在不同级别的布局设中考虑不同的事故场景及不同的“相互影响”,主要原因是工艺或其它方面的一些要求,如一个装置区内的设备因为相互之间具有复杂的物料交换关系或快速反应关系而不能分离太远,所以在考虑装置区内设备间的间距时,往往需要将“安全”的标准降低一些来使得工艺和成本更加合理;在考虑装置区之间间距时,由于各装置区工艺上具有较高的独立性,除了土地成本外,往往很少有其它因素来限制间距不得过大,另外,消防、物流等的通道要求本身也需要装置间留有较大的间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安全”的标准适当提高,使得即便发生较恶劣的事故也能使得装置之间影响较小;而在考虑厂区与外界设施之间间距时,“安全”标准又可以进一步提升。

结合工艺要求等,对不同级别的布局设计进行分析,得到各自适合考虑的事故场景和“相互影响”含义,对进一步建立基于事故后果或风险的布局安全设计方法具有意义重大。

3 事故场景及其后果量级分析

每种事故场景均有一定的伤害范围,如果伤害范围很小,则仅需要在间距要求比较严格的设计中考虑,如可燃气体管线发生微尺寸泄漏,其燃气扩散范围一般数米范围内,在规划厂区之间位置设计时基本无需考虑这种小规模伤害范围的事故场景;而如果伤害范围很大,则不适合在受到工艺、物流重重限制的装置区内布局设计过程中考虑,如大面积泄漏引起的气云爆轰事故。本文通过对各种常见事故场景的后果量级进行分析,以分析其在各级别布局设计中考虑的适用性。

表2根据事故场景的特点分类列举了石油化工行业9类19种事故场景,并给出了各自对外界设施的损伤因素、常见的事故源设备/设施,并对其发生的可能性给出了一个简要的描述,并给出了比较适合用来进行定量化后果评估的计算工具或模型;按照文献[7]所列的目标临界值和代表性事故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各种事故场景的大致后果量级,可以之作为事故场景选择及计算目标确定的依据。具体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注:*闪火、气云爆炸、喷射火等事故场景均是首先发生破裂,物料外泄漏形成的二次事故形态,单独考虑泄漏扩散主要是为了研究释放源与明火源之间的位置设计问题,泄漏扩散中考虑毒气主要是为了研究毒气释放源于人员密集设施,如办公楼等场所之间的布局设计。**这些事故形式作为二次事故,往往决定于一次事故的发生率。

注:*火球持续时间很短,对建筑和设备几乎不能造成明显伤害;评估对人的伤害时,应使用热剂量准则。

4 各级别布局设计中事故场景的选择

从表3的计算结果可以大致看出每种事故场景事故后果量级,对比GB 50160-2008中同级别的量级范畴,为基于性能化思想的各级别布局设计确定了可考虑的事故场景,并结合目标的受伤害程度,提出了可考虑的安全目标。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5 总结与展望

文章通过对石化行业常见各种事故场景对目标设施伤害后果量级进行估算,分析给出了各级别布局安全设计中适合考虑的事故场景及适当的安全设计目标。为“基于安全性能思想的布局安全设计方法”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在具体研究工作中,需要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1)文中为各级别布局安全设计选择的可考虑安全目标(事故场景+目标受伤害程度)是在目前技术能力条件下提出的,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目标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会大幅度提升,安全目标的设定可会向更严格的方向发展;

(2)基于安全性能思想的布局安全设计方法还受到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事故场景的快速辨识技术、近场后果高精度评估技术、安全设施功效评估技术等,需要系统的研究以支撑整个体系的推广

摘要:基于安全性能思想的设计方法是石化行业平面布局安全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对这种设计方法中目前存在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事故场景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对《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指令性规范中各级别平面布局安全设计的依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各级别布局设计中主要的安全考虑和大致的安全间距范围,并对目前安全考虑中存在的模糊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导致其存在的原因主要为“事故场景考虑不同”和“‘相互影响’的含义不同”;由此,结合事故伤害理论,对石化行业常见的9种19类常见事故场景的后果分析估算,得到了各事故场景对目标设施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的范围,并以之为依据,分析给出了各级别布局安全设计中适合考虑的事故场景及适当的安全设计目标。

关键词:事故场景,平面布局,安全设计,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1]Faisal I.Khan,S.A.Abbasi.DOMIFFECT(DOMInoeFFECT):user-friendly software for domino effect analy-sis[J].Environmental Modelling&Software,1998,13(2):163?177

[2]Valerio Cozzani,Gianfilippo Gubinelli,Ernesto Salzano.Escalation thresholds in the assessment of domino acci-dental event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6,129(1-3):1?21

[3]师立晨,刘骥,魏利军等.重大危险源多米诺效应的后果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6):44-48Shi Lichen,Liu ji,Wei Lijun,etc.Consequence analysisfor domino effect of major hazardous installation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6):44-48

[4]CCPS.Guidelines for facility siting and layout[M]NewYork:AIChE,2003

[5]API RP 752-2009,Management of Hazards Associatedwith Location of Process Plant Permanent Buildings[S].Washington: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2009

[6]NFPA 59A,Standard for the production,storage andhandling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S].Quincy:battery-march,2009

[7]孟亦飞,蒋军成.基于事故后果的化工厂平面布局安全设计[J].化学工程,2009,37(3):75-78Meng Yifei,Jiang Juncheng.Accident consequence-based safety design of chemical factory plant layout[J].Chemical engineering,2009,37(3):75-78(in Chi-nese)

[8]Faisal I Khan,S A Abbasi.A criterion for developingcredible accident scenarios for risk assessment[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2,15(6):467-475

[9]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GB 50160-2008,Criterion of Fireproof Design of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S].Beijing:China PlanningPress,2009(in Chinese)

工艺平面布局 篇7

关键词: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码头工艺,平面布局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和全球范围内的物资流通速度不断加快,交通运输技术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目前,国与国之间的物资流通主要采取越洋方式,货物主要依靠集装箱船进行运输。船舶运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泊港口的装卸速度。

集装箱码头的平面布局是码头规划设计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现有的码头基础上如何通过选用合理的平面布置和配套的装卸工艺提高码头的装卸效率,是广大研究人员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出现,突破了原来简单依靠提高起升和运行速度来提高起重机装卸效率的传统思路,在生产中正在被人们所重视。

1 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双小车岸桥)工作原理

双小车岸桥主要由起升机构、俯仰机构、双小车系统、大车行走机构、应急机构、安全钩装置、托绳装置等组成,其作业流程是分为两道工序:首先由海侧小车负责将船上的集装箱放置在中间平台上,接下来陆侧小车将平台上的箱子放置到水平运输的机械上[1]。这样,原来传统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单小车运行距离在双小车系统中由两个小车完成,通过两小车之间的协调运动,提高船舶的装卸效率。

双小车岸桥将卸装集装箱的锁销工序放在中间平台上完成,平台上两个箱位可交叉放置,缩短海侧及陆侧小车工作的干扰时间。双小车岸桥把装卸集装箱的起重机高度,分解成两部分承担,陆侧小车起升高度较低,易于对位对箱,易于实现操作自动化。

2 集装箱码头工艺对策

双小车岸桥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高效的后方水平搬运及堆场工艺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优势,否则双小车岸桥相对于普通岸边集装箱起重机1.5倍以上作业生产率的提高将会只停留在理论计算阶段。

下面以目前国外使用双小车岸桥的汉堡HHLA码头公司所属的C.T.A码头和国内宁波港为例进行说明。

C.T.A码头采用双小车岸桥配水平运输A.G.V、堆场配轨道式起重机的工艺系统,其工艺系统的特点是水平运输由无人驾驶的A.G.V完成,堆场堆箱由无人驾驶的轨道式起重机承担,A.G.V按照一定的轨迹运行,全自动地高效运作[2]。

目前,国内宁波港已经引进双小车岸桥。宁波港北仑港四期采用的是双小车岸桥——集卡——龙门吊工艺。其堆场采用的是水平于岸线的布置方式,装卸船的效率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未采用合理装卸工艺,并没有将双小车的优点最大体现出来[3]。

可见,合理装卸工艺对发挥新型双小车岸桥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码头平面布局作为装卸工艺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必要进行相应优化处理。

3 码头平面布局仿真

集装箱码头的装卸能力与码头平面布局紧密相关,针对不同的集装箱码头平面布局建立仿真模型,可深入研究平面布局对装卸船效率的影响。

码头平面布局方式有两种:水平布局和垂直布局。通过建立相应的集装箱仿真模型,可以对两种布局方式进行对比。为保证两种布局下模型仿真结果具有可比性,两者应采用相同的边界条件,即码头宽度及纵深、船舶到达率、船舶载重量、机械设备效率等参数均保持一致。水平布局方案的集卡行驶到岸桥下方作业,而垂直布局方案的集卡行驶到岸桥后伸臂下作业。

本文采用一个能停靠第三代集装箱船码头为模型进行仿真。该码头岸线长354米,一个支线船泊位,堆场面积87084平方米;码头设计年吞吐量37万TEU,预计极限吞吐量40万TEU,拥有3个超巴拿马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15辆集卡,10台集装箱轮胎起重机。该码头两种布局和两种布局下完成吞吐量和完成装卸船舶数量如下图和表1所示。

根据表1数据,双小车岸桥-堆场垂直布置年完成吞吐量比双小车岸桥-堆场水平布置要多,所完成的装卸船舶数量也多些。因此,通过运用集装箱码头仿真模拟及其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双小车岸桥下,垂直布局下的集装箱码头比水平布局船舶装卸时间短,完成吞吐量大。

4 双小车岸桥应用前景及码头布置面临问题

由于港口的作业效率往往是船公司选择挂靠港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岸桥作用效率是各个码头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双小车岸桥的使用,可以在轨距和同时作业的起重机数量都不增加的情况下,提高作业效率,为码头面积扩展受到制约的港口提高竞争力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案。

在双小车岸桥下,垂直布局下的集装箱码头虽然比水平布局船舶装卸时间短,完成吞吐量大,但垂直布局垂直码头容易在码头堆场中产生交通拥挤瓶颈。因此,堆场的交通问题,是双小车岸桥-堆场布置工艺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探索更先进的码头设计方法,同时提高新一代集装箱码头的设计水平,未来的集装箱码头的装卸效率定会得到更大的提高,港口必然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彭传圣.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应用[J].集装箱化,2001,4.

[2]唐勤华.新型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技术特点及应用前景展望[J].船舶设计通讯,2004,1.

结构分厂车间工艺布局设计 篇8

2003年结构分厂从岛内搬迁到岛外灌口工业园,车间原有的布局按年产10000台的要求进行设计,近几年,随着装载机市场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年销售量已增加到约30000台,原有的车间布局已远远无法满足产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原来的车间未进行细化规范,分为结构一、二、三车间,由于各车间功能不够明确,布局显的拥挤和杂乱,流程也显得不够畅通,产能不足,一些旧设备需要淘汰,新的设备需要添加等,因为布局不合理产生的问题日益突显,同时企业也在推进精益化生产模式,所以重新进行工艺布局势在必行。

合理的设备布局对于确保车间物流畅通,方便设备操作及提高场地面积使用率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进而对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提高零部件的加工质量,车间安全文明生产等具有现实意义。

2 理论框架及设计原则

车间的布局设计及调整过程由于涉及到产品、设备、产能、场地等诸多因素,涉及的面比较广,所以必须以先落实分析的基础数据为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基本的设计原则及框架才能让设计及规划顺利进行。

(1)方案设计阶段大体思路及原则:(1)理论分析为基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落实规划按照先大后小原则(从产品到部件,从车间到工序,从工序到工位);(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提升作业效率、确保安全。

(2)车间平面布置的要求:(1)适合工厂的总图布置,与其他车间、公用工程系统运输系统等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保证经济利益,尽量做到占地少、基建和安装费用少、生产成本底;(3)便于生产管理,物料运输、操作维修要方便;(4)生产安全,并妥当解决防火、防毒、防腐等问题,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标准;(5)要考虑将来的扩建、增建和改建的余地。

(3)设备布置的原则:(1)尽量使产品通过各设备的加工路线最短。多设备看管时,工人在设备之间的行走最短。便于运输;(2)加工大型产品应布置在有吊车设备的车间里;(3)确保安全。给设备之间、设备与墙壁之间、柱子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设备的传动部分要有必要的防护装置;(4)便于工人操作和工作地的布置;(5)充分利用车间的生产面积。在一个车间内,可因地制宜地将设备排成纵向或横向或斜角,不要剩下不好利用的面积;(6)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污染;(7)合理地选择工艺流程和设计指标;(8)合理考虑机械化、自动化装备水平。

3 车间版块及物流规划的分析及调整

3.1 各生产车间定位规划

按生产的产品结构分类:结构分厂结构件生产车间可规划分为前车架车间、后车架车间、动臂车间三大车间。由于每个车间可供使用的区域面积是有限的,分厂可以供布置的面积总共有9跨29160平方米,每跨面积尺寸为长180米×宽18米,根据结构件的结构特点和产品的类型,结合车间年产量和工艺流程等进行车间面积分配。

3.2 各车间制作部件确定原则及其占地初期规划

通过前期调研、结合零部件工位需求数量的计算,如果考虑使所有的零部件都自制,通过一期预排需要场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那么现有车间29160平方米显然不足,因此在布局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总成件和关键部件布置,部分外型较大的部件也安排车间自制,其余车间无法布置的零部件必须安排外协制作。

3.3 整体物流规划

物流的规划设计与工艺路线走向十分密切,大原则为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工艺路线走向与物流走向同向设计以缩短物流距离及减少物流周转次数。布局设计方法从顺序上考虑是从总成到部件按工艺制作流程倒推的方式设计布局,先确保总成件的制作空间足够,再考虑关键部件的摆放,同时还要按工艺流程的走向设计,尽量使各部件之间的周转路线最短,操作最方便,工作效率最高,面积利用率最高;从物流路线上考虑,来料堆放尽量靠近备料车间,总成件靠近总装车间,这样一进一出的布局方式使物料周转路线最短,减少周转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4 根据机型进行大区域划分

以前车架车间布局为例,对布局的设计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各机型的日产量和车间的场地面积,经过反复的测算,对车间面积进一步细化,划分为:XG955和XG956前车架产品各一跨,XG953前车架和XG932前车架产品安排在同一跨,新产品预留一跨,总计四跨。

3.5 区域调整及整合

为了操作方便,提高作业效率,同种机型最好是集中安排在同一跨的里,这样布置工序间的物流路线较短较顺畅,例如955和956前车架由于日产量较多,在布局上就是按各自一跨设计,这样集中布局工艺流程顺畅便于周转;但由于场地有限,每种机型都独占一跨是不可能的,所以有部分不同的机型需要安排在同一跨里制作,如953前车架和932前车架由于这两种机型日产量相对较少,所以考虑到场地有限两种机型安排布在同一跨,对于在同跨里,不同机型的部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位置,合理穿插摆放,这样布的优点可以资源共享,车间场地利用率较高,缺点是流程稍微不畅。

3.6 区域内部细化调整

考虑设备的利用率,在加工能力可以满足的情况下,可以一台设备多种产品共用,如932和953的前铰接座机加工所用的设备都是镗床,根据计算953镗床产能有剩余,932镗床的设备能力和场地都不足,如果把932铰接座可以安排在953镗床上加工,就可以解决932设备和场地不足的问题,所以在布局时可以灵活地把该两种产品布在距离较近的位置,以便资源共享,合理的安排降低企业的设备投入,提高设备的稼动率;

4 典型实例分析及解决方案设计

4.1 整体框架分析

XG932前车架车间布局为例,按车间所提供的面积,根据计算XG932前车架在车间布局上只能安排制作前车架总成30D0058、前铰接座30D0068、左翼箱32D0026和右翼箱32D0025,其余部件由于场地有限只能安排外协制作。

4.2 工艺流程与物流分析

在设计布局时对每种机型每个零部件的结构组成和制作工艺流程必须要全面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公司生产需要的布局图。下面分别简单介绍932自制产品的结构和工艺流程及物流分析和工位计算。XG932前车架总成制作工艺流程是:拼焊→焊接→冷却校正→镗孔刮面→钻孔攻牙,根据产能计算拼焊需要1个工位,焊接需要3个工位,冷却校正需要1个工位,镗孔刮面和钻孔需要2个工位。XG932前车架总成结构组成有:(1)转斗杆支座、(2)左翼箱、(3)右翼箱、(4)前铰接座、(5)分配阀支架、(6)左前转向耳座、(7)左前转向耳座、(8)前桥支撑梁和一些板件、管夹等组成。

4.3 区域调整

通过前期预排工位可得到以下布局(如图1)但由于实际情况限制,在中跨位置未开门实体墙且无法改造,且车架与953车架为同一出口,位置偏远,结合实际情况经过将工序内容进行反向的调整顺序的方法,形成以下整改方案(如图2),虽然物流方向存在与953车架物流方向不同的缺点,但也起到了分流的作用,同时也缩短了物流距离,减少了不必要的基建改造等工程量,在后期的实际使用中,也获得车间的一致好评。

5 总结

目前,前车架车间已基本按工艺布局图布置,动臂车间由于事业部间场地整体布局及实施进度差异(涉及挖机事业部结构车间未搬迁),只有局部按布局图布置,通过新的布局,使车间的生产更顺畅,摆放更整齐,车间的面貌大为改观,产能也得到提升,得到相关领导的肯定,也深受车间工人的喜爱。

摘要:车间布局是生产整流化的重要环节,是决定全局的关键,既要符合工艺要求,又要经济适用,要合理布局。车间布局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建设投资,建设后的生产运行政策,设备维修和安全,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对车间布局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车间,布局设计,分析

参考文献

[1]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赵如福.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上一篇:群众体育竞赛下一篇:薄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