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前世今生

2024-10-17

基金的前世今生(共12篇)

基金的前世今生 篇1

一、互联网货币基金发展现状

2013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货币基金发展迅速,在2013年6月17日,由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余额宝抢先上线。它同时可用于网上购物支付、转账和缴费。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余额宝规模突破百亿,客户数突破400万;在2014年1月14日,余额宝规模突破2500亿,天弘基金成为最大的基金公司,将一直占据行业龙头地位的华夏基金拉下马。

看到余额宝的成功,其他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和基金公司合作推出自己的互联网货币基金。2013年10月,腾讯与华夏基金达成共识,腾讯的财付通与华夏财富宝货币基金合作推出理财通。2013年12月,百度与华夏基金合作推出了百发理财产品。

二、互联网货币基金的本质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还是金融,只是创新了金融实现的方式,所以互联网货币基金本质上还是货币基金,变的是销售渠道。以前的基金销售通道大多在银行,银行控制了渠道自然会比较强势。现在销售渠道一部分被搬到线上,银行紧张了,也开始创新出所为的银行版货币基金。总之,所有这些“宝宝们”本质上是平台加基金的合作模式,平台提供客户,提供销售渠道,基金公司提供专业的资金管理服务,两者各取所需。

三、三维系统解读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发展

我们先看看美国货币基金发展史。20世纪70年代,美国遭遇经济滞涨,即经济减速的同时通货高企。由于“Q条例”的管制,存款利率最高不得超过5.5%。在此背景下,世界上第一只货币基金应运而生,它的设计初衷就是把小散资金集中成一个资金池,然后运作,使得小户获得与大额存单同等的收益。当时证券公司允许货币基金账户开支票和还信用卡,便利性也大大提升。到1982年,200多支货币基金的总规模达到了2400亿美元,到2001年总规模已经达到了2.2万亿美元。

分析可知货币基金之所以能让当时美国的存款搬家,是在以下三个维度上具有优势:收益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收益方面,由于利率管制,货币基金的收益明显高于银行存款;便利方面,货币基金账户持有人基本上可以享受到活期账户的快捷服务;安全方面,美国对货币基金出台了很严格的监管条例,对配置资产的久期、资产级别和各资产比例都有严格的比例限制,使货币基金的安全水平基本能达到保本。

那我们也从这三个维度来分析中国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发展原因。 收益方面,由于我国现在存款利率是有上限管制的,余额宝们能支付的收益率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2013年余额宝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占据了天时,当时的钱荒使他们与银行的谈判能力增强,可拿到较高的收益率。便利方面,中国的“宝宝们”直接将投资和消费集中于一个账户,让客户更加便捷。安全方面,当时推出产品的全是互联网巨头,在技术和资金两方面做出隐形担保,外加货币基金的低风险,安全水平也可以达到保本。

互联网货币基金在中国风靡还有别的原因。第一,能缩小银行利差,倒逼银行转型升级、改善服务,推动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第二,可让小资金客户增加财产性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同时也能提高全民的理财意识;第三,运营成本低,它可承受的利差比较低,能降低高资质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带动整个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

四、互联网货币基金发展面对的风险

互联网货币基金是新生事物,其面对的风险包括传统基金固有风险和特有风险。

任何货币基金都会遇到流动性风险。因为基金公司在资金配置中,会产生期限错配的问题,一旦遇到大规模赎回,会导致基金抛售所持资产,资产价格下滑,继续抛售,引起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投资者受损。2014年3月末,央行官员表示,不允许存在提前支取存款或提前终止服务时,银行还按原约定的利率计息等合同条款,这意味着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协议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的红利或将被终结,“宝宝们”同时兼顾流动性和收益率难了。

监管当局会随着新生事物的发展形式出台各种监管政策,有时可能是致命的。

2014年2月末,证监会出台新规要求基金公司每月从基金管理费收入中计提风险准备金,以增强风险防范能力,计提比例不低于基金管理费收入的5%。目前余额宝的规模为4000亿元,一年的管理费约为13亿元,按照10%计提仅为1.3亿元,而其未支付利息却远远高于这一水平,天弘基金可能需要动用公司自有资金来弥补,这会增加公司的运营压力。

同在2月末,银行业协会发布监管建议,应将货币基金投资的同业存款划为一般性存款,且银行应该计提准备金。此建议一旦被当局采纳,对余额宝们的打击将是致命性的。第一,一般性存款有利率管制, 同业存款则没有,受到管制的利率会大大低于协议存款利率,会使收益严重下降;第二,由于现在互联网货币基金大多投资于协议存款,最低比例的也有60%,一旦计提准备金,银行能给出的收益率自然会下降。

3月份,各大银行纷纷下调快捷支付限额,银行给出的理由是为客户的账户安全考虑,这个行为会使得支付宝的便捷性下降,影响客户体验度,间接影响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吸引力,同时也迫使互联网企业考虑建立自己的支付结算系统。

五、互联网货币基金发展展望

近期高层纷纷表示要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监管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根本是为了让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保护投资者利益,而不是为了某个群体的利益。所以我们的判断是互联网货币基金虽然会遇到各种政策的影响,但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个行业发展, 将来互联网金融会在政策的引导下健康成长,在整个金融资产中的份额会慢慢上升。

摘要:本文从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美国货币基金发展史分析了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指出其要面对的风险,并给予展望。

关键词:互联网货币基金,三维系统,政策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明哲.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12)

[2]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08)

基金的前世今生 篇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烧结砖瓦的国家之一。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在建筑上使用“红烧土块”;5500年左右现代形体概念上的烧结砖就已经出现;4000多年前就有了制作精美的烧结板瓦与筒瓦;4100多年前出现了用“还原法”烧制的青砖;3600多年前“轮制法”普遍用于瓦的生产。从此,烧结砖瓦以其具有遮风挡雨、保温隔热、耐久抗风化、抗腐蚀、隔声、阻燃、装饰等多种功能以及舒适、健康、环保的优异性能与人类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历经远古时期的盛世辉煌、近代的衰落和现代的复兴与崛起,伴随着华夏民族绵延数千年,其本体上的文化附着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论古而知今。几经沉浮,在科学发展观引导下,有国家各项产业政策的指导和支持,相信经过我国砖瓦行业广大同仁的不懈努力,中国砖瓦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历经转型发展的中国砖瓦,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将不断趋向优化和提升,中国传统的砖瓦文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转型发展,以崭新的风貌继续得以传承和发扬。

1.古代的盛世辉煌

远在31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空心砖(长2500px、宽800px、厚525px、孔洞率约60%);春秋晚期或战国初(距今约2400~2550年)便出现了画像砖。秦、汉帝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之一,秦朝的制砖水准达到了史上鼎盛。制砖的原料选择和工艺非常严格,规定要由专门的官窑烧制,有专门的“司空”机构监管。颁布了“物勒其名”制度,即制砖工匠要在其制作的砖瓦上刻上相关人员所属的部门及姓名,一经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循此线索,严惩不贷。因此,秦朝制砖的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被誉为“铅砖”。在约30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出现了瓦当,即在筒瓦顶端下垂部分由素面到纹饰,增添了瓦和建筑的美感。秦汉时期的瓦当装饰艺术被称为艺术品中的瑰宝,经历了半圆到圆形当面、由阴线或阳线刻到浮雕、由具体到抽象、由图案到铭文的演进过程。其精美的文字、奇特的动物形象、华丽诡异的图案,极具艺术欣赏和文化研究价值。北魏平城(距今约1600~1700年)时期出现了琉璃瓦和表面被打磨的、漆黑发亮的烧结砖瓦产品,也许从那时起,中国就有了皇宫铺地专用的最早的“金砖”;隋、唐时期出现了闻名后世的青棍砖、青棍瓦; 1000多年前的五代时期出现了窑后砖雕作品,宋(金)、元、明、清时期的烧结砖瓦装饰艺术开始从皇家宫廷走出惠泽民间,被大量使用于民间建筑。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屋顶装饰构件、砖雕和皇宫铺地用的金砖制作更加精美,标志着我国砖瓦制作工艺达到了高度成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古建筑文化。可以说,烧结砖瓦在我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这些辉煌的成就,无不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汗水,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近代的衰落与欧美砖瓦的快速发展

清朝中晚期,由于统治者闭关锁国、腐朽没落,中华民族备受列强欺凌,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其间也曾有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欧的机制砖瓦技术,当时已经接近欧洲的砖瓦生产技术水平,但终因受外敌入侵和接连不断的内战,使我国的砖瓦制作工艺陷入了低谷,许多砖瓦制作新技术也沉溺沧海,从此我国砖瓦工业走入了衰落。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经历了工业大革命后的现代砖瓦工业在欧洲快速发展。同时,为应对能源紧缺与环境恶化,欧洲各国在不断提高的建筑能耗标准的推动下,砖瓦装备技术、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和提升,烧结砖瓦的品种、性能、功能大幅度提高,市场应用比例不断扩展,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使得欧美的砖瓦工艺迅速领先世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我国砖瓦工业的发展与其差距越拉越大。目前,欧洲砖瓦工业在生产上采用矿物学方法分析、研究烧结砖瓦原材料特性及通过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指导生产,用现代流变学的方法研究生产过程并指导设备的设计,用断裂力学方法研究分析产品的性能,用现代自动化智能控制方法装备烧结砖瓦生产线,用现代生态学理论及方法指导产品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机器人已普遍应用于烧结砖瓦生产线。产品种类多样化(各种功能的产品如装饰用清水墙砖、轻质保温隔热砌块、铺路砖、特殊用途的工程砖、隔墙空心砖、文化砖、楼板砌块或砖、条板砌块或砖、模板砌块或砖等)、工厂规模大型化、生产企业集团化、产品功能开发科学化(孔洞排列及形状、微孔形成剂的使用、永不褪色装饰性等)、装备水平高科技化(现代控制技术装备的新型机电一体化设备:如切码运系统设备、机器人、上下架系统设备、挤出过程的模拟及PSM软件、全自动化生产线及遥控技术、节能型的干燥及焙烧技术等,所有这些构成了欧洲及其他发达国家现代砖瓦工业的特征。为适应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特别是欧美国家要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愈来愈低的情况下,新型高效烧结保温隔热墙体材料以其保温、隔热、隔声以及可回收利用等多种功能普遍受到重视,应用于各种公共和住宅建筑中,成为欧洲建设低能耗建筑的首选材料。现代的复兴与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乡建设百废待兴。在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砖瓦工业的基本构架已初步形成。一是经过国民经济两个“五年计划”,全国各地相继建设起一大批具有千万块标砖产能的国营机砖厂;二是在砖瓦机械制造方面取得进展,1965年我国加工制造出了第一台真空挤出机, 并于1967年正式投入使用;三是轮窑烧成体系从小窑型向大窑型转变;通过引进前苏联的隧道式人工干燥室后,自然干燥向人工干燥技术转变;四是我国第一座烧结砖隧道窑于1958年建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是隧道窑建设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当时建设最多的是小断面一次码烧隧道窑,其中也有内宽3m以上的隧道窑,一直延续到90年代,其间共建设了约500条隧道窑。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砖瓦工业体系在复兴中逐渐形成。我国在砖瓦制作工艺逐渐进步的基础上,在多孔砖和空心砖研究和生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1963年研制成功了承重多孔砖(240mm×115mm×90mm);1970年原江苏省昆山县红光砖瓦厂又试制成功了“楼板砖”和“模板砖”;南京新宁砖瓦厂研制和生产了2MS、1MS(即190mm×190mm×90mm和190mm×90mm×90mm)两种建筑模数的多孔砖和根据建筑设计要求生产出适应大框架建筑结构的非承重模数的多孔砖系列产品;1980年左右原江苏省昆山县红光砖瓦厂又对当时国际流行的新技术——“空心条板砖”(采用软挤出成型,1800mm×600mm×120mm)取得突破,并在干燥和焙烧上也取得成功,烧制了近百块样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建设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期,国际上一些知名砖瓦机械和窑炉装备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我国先后从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波兰、法国、美国、荷兰等国家引进了数十条先进的烧结砖生产线,通过对设备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促进了我国砖瓦行业的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砖瓦机械生产企业研制了变径变螺距、大型号(如Φ750/650型、Φ700/600型)挤出机、紧凑型挤出机、半硬塑挤出机等;自动化码坯机、自动化上下架系统设备、窑车运转系统设备、自动切坯运转设备;挤出搅拌机、高速细碎对辊机、轮碾机、陈化库侧向及横向液压挖掘机、屋面瓦整形机等。初步形成了原料制备,软塑、半硬塑成型,码坯系统和窑炉系统的配套砖瓦机械设备制造体系。与此同时,国家产业政策推动了砖瓦行业向节能利废和墙材革新的方向发展。先后出台了如《国务院批转国家建材局等部门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国发[1992]6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发[2005]33号)等相关政策与措施。我国砖瓦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利用废渣生产新型墙材产品,并且不断加大废渣用量,在发展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等新型墙材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砖瓦装备产品不断翻新,不仅生产出了大型挤出机和配套设备,同时还研制生产了切、码、运和上(下)架多转向的自动化系统;码坯机器人已成功应用于码坯工艺,标志着中国砖瓦机械向智能化迈出了一大步,部分企业已着手研发大型挤出保温隔热砌块生产设备,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制砖用平吊顶宽断面隧道窑炉也随之研发成功,并先后有4.6m、6.9m、9.2m平吊顶宽断面隧道焙烧窑炉投入正常运行。近几年建设的大型生产线,均装备了计算机测控系统。目前,砖瓦行业制砖用原料已从原来单一的黏土向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发展,有页岩、江河湖淤泥、煤矸石、粉煤灰、各种工业废弃物等。产品的品种已从单一的黏土实心砖发展成多品种和多规格的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多孔砌块、空心砌块、装饰砖、路面砖、装饰挂板等。非烧结类的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混凝土砌块等。烧结瓦有板瓦、小青瓦、琉璃瓦以及具有很强装饰功能的西式瓦等,根据表面状态又分上釉和素面瓦两大类。

国内砖瓦行业目前有近7万家企业,资产总额近7000亿元,烧结制品年产量约9000亿块(折标砖),销售收入约2500亿~3000亿元,从业人员600万~700万人。我国砖瓦行业无论是从企业数量、产品产量还是就业人数方面目前均为世界第一,砖瓦机械生产企业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十余家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家。中国砖瓦工业历经近60年的不断发展,无论在装备技术、产品开发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我国城乡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支撑和贡献。新时期行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发展阶段,建材行业已由较长的快速增长转为平稳较快增长时期。新时期砖瓦行业的转型发展,已不再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增长,而要转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上来。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的发展,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提升新型烧结墙体屋面材料的建筑应用,促进砖瓦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4.1 发展机遇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将达30m2以上。初步预测,未来30年房屋建设总量将有可能达到600亿m2左右,我国大规模建设的峰值可能在2020年左右出现,城乡建设对建材产品的刚性需求将持续增长。国家将建筑节能列入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建筑节能将走向常态化和普及化。建筑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和绿色建筑的广泛推广,对新型节能和环保的烧结墙体屋面制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同时,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将越来越追求健康、舒适和环保的居住环境,烧结砖瓦以其具有保温隔热、耐久抗风化、抗腐蚀、隔声、阻燃、装饰等多种功能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新再认识。

4.2 面临的挑战

砖瓦行业目前总体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总体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砖瓦行业的发展不仅面临着资源、能源、环境以及建筑节能等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压力,而且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结构以及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及产品优化升级之路任重而道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2.1 行业总体仍以小规模企业占主导

目前我国砖瓦企业平均规模仅为1400万块标砖左右,规模以上企业为2877家,仅占行业企业总数的4.11%。从产量上分析,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的烧结砖产量为4292.19亿标块,为行业总产量的47.7%。近年来,砖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品产量虽快速增长,但以小规模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观。这些小规模的生产企业,分布较为广泛,其生产工艺、装备技术、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对资源、能源的浪费及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

4.2.2 产品结构和质量亟待优化和提高

近年来,我国砖瓦行业在产品品种和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市场上砖瓦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高中低档并存,高档烧结砖产品仅占总量的0.5%。大部分产品品种单一,档次不高。

目前,黏土实心砖仍占总量的40%左右。部分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偏低,产品标准与建筑应用技术规程脱节,企业质量管理薄弱,甚至缺少必要的检测机构、人员、设备和环境条件,产品实物质量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由于市场竞争环境不好,企业提升质量的内生动力不足,产品的质量、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市场上存在着产品售价低、竞争层次低和经济效益低等问题,高中档产品优质难以优价。

4.2.3 部分企业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近几年,我国又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生产线,新建的烧结砖企业大部分生产规模在年产5000万块标砖以上,工艺装备比较齐全,产品质量有较大提升。

目前轮窑仍是我国砖瓦生产的主要窑型,其中以20~32门轮窑占多数。多数砖瓦厂仍采用两道对辊、两道搅拌的简单原料制备方法,产品以自然干燥为主。生产实心粘土砖的企业集中表现为企业数量多、单线生产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基本为28门以下轮窑生产)。

由于政策执行的力度不够,低质低端的产品和工艺装备淘汰难度大。国家已明令淘汰的24门以下轮窑以及立窑。但有些地方无顶轮窑、马蹄窑等土窑仍有存在,甚至有些地区还存在少部分的土窑和“黑砖窑”。

4.2.4 市场培育不畅阻碍新型节能烧结产品的发展

欧洲各国为满足不断提高的建筑节能要求,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产品标准和施工标准,烧结保温砌块的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我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并通过自主创新,目前在新疆、浙江等地已经生产出了烧结保温砌块产品。但由于我国建筑应用技术滞后,缺少与保温砌块产品相应的建筑技术标准、应用图集和技术规程,再加上建筑施工习惯性的手工砌筑作业方式,使大体积空心烧结保温砌块产品推广应用难,企业投产后即面临困难局面,经济效益欠佳。

4.2.5 企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砖瓦企业长期扎根工作的数量很少,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缺乏培训,部分企业领导现代经营管理知识欠缺,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导致新产品开发与市场应用受到制约。

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5.1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面对我国建筑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砖瓦行业带来的新机遇,今后砖瓦行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市场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要求为已任,以烧结、利废、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切实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完善产品生产与施工应用的衔接,提倡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和集团化管理,以高质量、低能耗、低污染适应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推动砖瓦行业的科学发展。

5.2 产品优化升级的方向

着重发展适应建筑工业化需要、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保温隔热、复合、多功能的绿色节能产品,产品生产由取土毁田向不毁田、利废和造田方向发展,由实心向多孔空心和高孔洞率方向发展,由单一小块砖向多孔产品、砌块和板材多品种方向发展,由主要起承重和填充围护作用向承重、围护、隔热保温和装饰等多功能或多功能组合方向发展,特别要重视发展质朴美观自然环保的清水墙的多功能组合。

重点发展和推广轻质高强、节能环保、功能多元、节地增效、舒适健康的新型墙体屋面材料,适应建筑节能与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鼓励和支持符合GB13544—2011、GB13545—2003、GB/T26538—2011技术要求,采用以煤矸石、粉煤灰、页岩、建筑渣土、河湖海淤泥、污泥、山土和土丘土等为原料,并经过原料精细化处理(包括建设陈化库)、55型以上成型砖机、人工干燥、自动码卸坯、4.6米以上断面自动控温的隧道窑,年生产规模6000万块标砖及以上生产线生产的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符合JC/T637—2009、GB26541—2011技术要求,采用双向液压成型机、公称压力8000KN以上,自动计量配料,年生产规模6000万块标砖及以上生产线生产的蒸压灰砂多孔砖、蒸压粉煤灰多孔砖。

为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应探索开发和生产以下产品:

1、耐久性好、装饰功能强、永不退色、使用功能好及使用期长久稳定的各种规格尺寸、品种的室内外清水墙装饰砖、铺地砖、广场砖等;

2、大尺寸、高孔洞率的烧结保温砌块;

3、预制的空心砖墙板(复合砖墙板)及大型条板砖;

4、各种规格及用途(分室及分户、承重与非承重)的隔墙空心砌块或砖;

5、高档次连锁式烧结屋面瓦;

6、烧结的新型外墙用干挂陶板(节能构造形式)及遮阳空心板或条板。

5.3 现阶段淘汰落后的目标

争取到2015年,全行业淘汰粘土实心砖1千亿块,新型墙体材料产量所占比重达到65%以上,建筑应用比例达到75%以上。限制原料中页岩或各种废渣(土)含量低于70%、采用45型或以下挤砖机和单线年生产规模3000万块标砖以下的生产线的各种烧结砖及烧结空心砌块,压砖机成型压力低于200吨、年生产规模3000万块标砖以下生产线的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

淘汰破坏农田、耕地和破坏环境取土烧制的实心粘土砖;成型主机在200吨(不含)以下盘转式压砖成型生产线生产的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以及非烧结、非蒸压的粉煤灰砖。

28门以下轮窑及立窑、无顶轮窑、马蹄窑等土窑(2013年);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在城市规划区、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和国道、省道、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烧结砖瓦窑。普通挤砖机、SJ1580—3000双轴、单轴制砖搅拌机;SQP400500——700500双辊破碎机、1000型普通切条机。行业发展趋势

6.1 砖瓦生产向规模化和集中化发展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50年代到60年代初建筑业发展迅速,砖瓦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但在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欧洲的砖瓦工业产业布局和结构都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如德国2000多家砖瓦企业经过兼并联合,形成了目前240家大型砖瓦企业。奥地利维纳博格公司是欧洲最大的砖瓦制造企业集团,近10年间从11家工厂迅速发展为遍布在20多个国家地区的273家工厂。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进程的加快,我国砖瓦企业也在向规模化、专业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目前新上的烧结砖生产线建设项目年生产能力普遍达到5000万标砖以上,单线年生产能力6000万~1.2亿块标砖的大型生产线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砖瓦行业建设的各种形式的隧道窑已经超过了3000座。

未来砖瓦行业将依靠优势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实施兼并重组,形成一批产品质量较高、规模优势明显、技术装备先进的骨干企业。

6.2 产品向多品种、多规格化发展

经济的发展、建筑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和施工技术的现代化对新型墙材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国外新墙材总产量增加不多,有的国家还有下降。但是产品的品种、规格却不断增加,按用户需求而生产的产品数量有所增加。例如美国一家砖厂可根据用户需要生产近千个花式品种及不同用途的烧结砖。

为了减轻建筑物自重,节省资源,国外墙材的发展趋势是低密度和高性能。例如,实心砖向多孔砖、空心砖、高孔洞率和大规格发展,非承重空心砖孔洞率已高达60%以上;黏土砖也加快了产品的升级换代,还出现了复合砖、复合砌块等。

我国砖瓦产品的发展也正在由普通大众化的产品向高质量、大体积、轻质、高强、低能耗、健康舒适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企业将着重研发和生产节能效果显著、使用功能优异、具有良好生态特性的新型烧结墙体屋面材料,如高强度、高孔洞率、高质量性能的烧结空心制品和烧结保温空心砌块等。

由于房地产建筑市场开始向人性化、舒适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对建筑的墙体材料和屋面材料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那些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工艺产品,那些将古建砖瓦应用在现代建筑上的设计,那些将高档烧结砖作为建筑物外装饰墙使用的工程,为传统的烧结制品打开了新的应用市场。

6.3 产业向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建筑、生活废渣的日益增多,不仅占用土地,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各国都在积极开展利用废渣生产墙材,将废渣利用技术纳入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途径。在各种有工业副产物排出的工厂,考虑建设砖瓦厂消化副产物,例如利用磷肥厂、选煤厂、电厂等排出的磷石膏、煤矸石、粉煤灰等生产墙材。

我国砖瓦行业也在向节约土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和可再生利用方向发展。制砖用的原料已经从原来单一的黏土向页岩、煤矸石、粉煤灰、江河湖淤泥以及各种工业废弃物等方向发展。产品功能向高掺量(掺加废渣50%以上)、高孔洞率、高强度、高保温性能和自装饰效果方向发展。

6.4 新型、高性能的砖瓦产品市场应用将得到重视

新型、高性能的砖瓦产品只有被建筑市场广泛应用,才能提高企业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带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从欧洲各国应用烧结砌块产品的情况看,单一砌块厚的外墙能够满足隔热保温的需要。同时长期以来欧美广泛应用的复合夹芯墙节能建筑结构体系,节能效果显著。

我国目前也出现了用清水墙装饰砖设计、建造的“夹芯墙”结构体系,使高端烧结类产品的市场销售量进一步增加;各类空心砖的应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具有生态功能的烧结地砖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多;也非常看好新颖的装饰性屋面瓦的销售市场。

住建部于2012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复合墙体体系技术规范JGJ/T 274-2012《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对复合墙的外叶墙、内叶墙和夹心墙的材料、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节能设计,以及施工验收等提出了明确的标准要求。复合墙结构体系能将我国传统的清水墙体系与现代的建筑材料诸如多孔保温材料、水泥砌块、框架钢结构、轻钢龙骨结构、石膏板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能达到绿色建筑,又能延长建筑寿命。

国内一些优势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对烧结保温砌块装备技术及产品生产进行探索、研究和生产,高性能的烧结保温砌块的生产和应用必将促进我国砖瓦装备技术、产品生产和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的一场新的技术变革。

6.5 装备技术向专业化、精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砖瓦技术装备整体还处于跟踪和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阶段,提升装备制造的设计、质量和管理水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欧洲砖瓦厂生产线从取料、原料制备、成型、干燥、焙烧到成品包装已经完全实行中央控制,全部为隧道窑煅烧,生产的产品已向系列化、配套化、模数化、大规格、高孔洞率方向发展。

我国的砖瓦装备技术企业应提倡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由粗放式的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根据原材料性能及所生产的产品和工艺要求合理配置设备的装机容量,提高设备材质及内在质量,提高窑炉工程的设计水平,提高热能利用效率,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以及现代化的管理,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要研究开发和生产烧结保温砌块和高档屋面瓦的机械装备和配套产品,加强砖瓦工业窑炉、城市建筑垃圾及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固体废弃物生产高性能砖瓦产品整装设备的研发及产业链配套、衔接技术的研发等。

通过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和自主创新,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走由大变强、以高端为主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最终达到世界一流的砖瓦行业。促进行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砖瓦行业最为紧迫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行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擎作用,通过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规范和促进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7.1 以产业政策规划和引领行业的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等国家相关规划及政策法规。

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墙材产品从生产、流通、应用等环节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统筹考虑和推进节能、绿色墙体屋面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替代落后的工艺和技术。

尽快制定和实施《砖瓦行业发展指导意见》或《砖瓦行业准入条件》,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的《墙体材料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相关要求纳入到相关产业政策中,积极发展主导产品,限制和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

要坚决淘汰实心粘土砖和新型墙材中产品质量和节能、排放指标不达标的落后产能,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砖瓦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和产品在建筑应用上应优先采用,并给予必要的财税鼓励政策,严格限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质量低劣产品的生产。

要以提高生产集中度为重点,加快新型、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提高资源能源的产出效率与效益。支持大型企业按市场规则通过收购、参股、兼并、重组,扩大生产规模和集中度,培育一批产品质量好、生产上规模、工艺装备先进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

7.2 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产品优化升级

标准对于推进行业技术进步、淘汰高耗能的设备、窑炉和其他落后的生产工艺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应使标准适应和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梳理现有产品标准,着重提升产品标准的档次和主要性能指标,适应和满足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需求。

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及时修订当前不能满足建筑应用要求的产品标准,强化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促进产品的优化升级。

加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加快制定《烧结砖瓦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组织跨行业、跨学科的产、学、研联合攻关,研究高档烧结制品的建筑技术标准、应用图集和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如《烧结保温砌块应用技术规程》,推动在不同气候带(典型的有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烧结制品的应用。

7.3 加强质量管理,促进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和化验室,配备必要的人员,完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尽快制定和实施《砖瓦行业质量管理规程》,从原燃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严格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家产品标准和企业内控质量指标的规定要求。

应加强对砖瓦产品的质量监督力度,打击质量低劣和非标产品。建议适时开展烧结砖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可能性研究,通过更为严格的质量管理,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的产能和生产工艺。

鼓励企业走品牌化的生产和经营之路,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发适合建筑节能、绿色建筑需要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砖瓦产品,培育一批行业的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7.4 以科技进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途径,以实现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引导企业走低碳、绿色和环保的生产之路。现阶段应着重解决以下方面问题:

1、为应对烧结砖瓦节能减排繁重的任务,应尽快组织开展砖瓦企业烟尘净化装置、窑炉干燥及余热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2、大力推进砖瓦行业自动化控制水平,积极推广大断面隧道窑并配有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技术,实现自动配料和焙烧。开展新型切、码、运系统的装备开发和技术升级,推广大产量、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经济适用的码坯机、卸砖机,提高劳动生产率。

3、对近几年引进的生产线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对国际先进砖瓦工艺装备和生产技术进行跟踪、研究,全面提升成套装备设计和制造水平,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资本、经营输出全方位、科工贸一体化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4、由行业协会和企业牵头,组织业内专家就当前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或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加快制定《砖瓦工业隧道窑节能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鼓励形成一批工艺设计、设备制造和窑炉施工三位一体的装备制造集团。

建议加大对装备制造行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促进和激发行业的创新活力。

7.5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探索与高校合作,开展高级工商管理或经济管理培训班,加大企业高中级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企业干部的经营管理能力。

探索与部分高校合作,建议在硅酸盐工业陶瓷专业课中增加“烧结砖瓦”的相关内容,鼓励学生到砖瓦企业工作。

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完善培训的基础工作,逐步普及岗位技能人才的培训,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型墙材产业队伍,为行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7.6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

石狮的前世今生 篇3

在我国古代,设置石狮是有一定规矩的,无论是石狮的姿态还是摆放的位置,都不是随意而为的。

石狮既是做艺术装饰用的守卫之神,又是主人高贵身份的象征。一般来说,摆放在门东边的狮子,脚边都踩着一只绣球,象征着威力,为雄狮,俗称“狮子滚绣球”;而摆放在门西边的狮子则脚下抚一只幼狮,寓意子孙昌盛,为母狮,俗称“太狮少狮”。这样的摆放规则,现已成为一般建制。

除此之外,在石狮的细部特征上,也是很有讲究的。石狮头部的鬈毛疙瘩不能随意雕刻,鬈毛疙瘩的数目,象征着封建官位品级,其数量越多,则主人官位品级越高。一品官或公、侯等府第前的石狮头部有13个鬈毛疙瘩,谓之“十三太保”,一品官以下的石狮鬈毛疙瘩则要逐级递减,每减一品就要减少一个疙瘩,七品官以下人家的府第则不准安放这种石狮。

石狮底座花纹的雕刻也很有学问。底座正面雕刻瓶、盘和三支戟,象征着“平升三级”;底座右面刻的是牡丹和松柏,象征着“富贵长春”;底座左面刻的是“文房四宝”,象征着“文采风流”;底座背面刻的是“八卦太极图”,象征着“镇妖驱邪”。

石狮作为艺术形象被引入建筑后,其雕刻艺术在历史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正如建筑一样,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汉代,石狮的雕刻已出现。那时,雕狮身上生着双翼,古拙神奇。在曹操筑的铜雀台旧址,考古学家曾发现一对附着在门柱上的石狮,在这种石狮上明显可以看出西亚雕刻的影子——狮子身上生着双翼。后来,随着真狮子的传入,石狮的形象才没有了双翼,同时开始朝着昂扬威猛的形态发展。在古都南京及其周围地区,留下了许多南朝留下的墓葬石刻,称为“六朝石刻”,其中狮子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石狮线条简洁,高大威武,强劲有力,很好地体现了护卫者的气势。到了隋唐时期,石狮的造型趋向写实,精巧的工艺使石狮的造型艺术出神入化。宋代以后,石狮的造型趋向秀丽。到了政治腐败的清末,石狮的造型也开始呈现温顺柔媚之态,越发失去了原有的气势和神威。

民间传说,狮子爱玩“夜明珠”,因而,至今石狮的口中多含有一颗能活动又掉不出来的圆球。

“前世今生”的对话 篇4

20多年前的惊天发现,改变了甘熙故居的命运。在众多文史专家和建筑师的努力之下,焕然一新的甘家大院惊艳出世。2002年至2004年间,关于南捕厅、评事街的全新规划更是使这个街区成为这座城市一个新的文化历史景点。本期关注为您细细解读金陵历史文化街区的“前世”和“今生”,新和旧并不是评判优劣的标准,而是从千丝万缕的关联中找到赖以生存的灵魂,给这个城市提供一丝可以借鉴的故事,表达对这个城市历史和文化的敬意。

Nanjing urban construction is always the vane of China urban construction.In Liang Dynasty of Six Dynasties,Nanjing had been the largest city in the world at that time,and so it was during Yongle.According to American Planner Murphy’s conceptions(if it didn’t be interrupted by the war),Nanjing developed into the metropolitan just like Washington was entirely possible.So,how to do with this civilized ancient capital,how to deal with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only historic conservation district in south of Nanjing,it is the focus that attract the attention all over the country even the world.

我的前世今生作文 篇5

你孤独一生,悲凉一世,孤独的人在红尘中有我陪你醉,跟定你永不后悔。为了你忘了所有的恨与泪,哪怕无家可归终不悔,只要让你为我停止杀戮把长剑收回。

红尘中,花开花落不变的记忆,对君的心意一如磐石般坚硬。君持一柄长剑,孤立于世,为何君的眼中尽是孤寂于泪水。前世与君无缘离君早一步远去,弃君于世间孤苦伶仃独自一人终老,今生相遇为何君会如此孤寂冷漠。

君心中有太多的仇恨,眼里有太多泪水,身上背负着太多。君衣袂飘飘,白衣胜雪,长发飘舞,容颜俊俏,眉宇却紧锁。你的爱永远是心中的秘密,认定你绝不后悔,君可知我心,却猜不出君心。

你的泪不为红颜又为谁?孤独的人,红尘中为你流泪,心为你醉,君可知早在前世已芳心暗许。今生为君幻化而来,只为与君再续前缘,为何君心如此捉摸不定,对我若即若离,忽冷忽热。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红颜只为君憔悴,心只为君颤动,无怨无悔。前世缘,君可否有所记忆,前世君为我独守容颜一生世,孤独终老了于尘世。今生为君弃一切,只愿抚平君孤寂冷漠之心,只愿天涯海角,海角天涯与君携手不离不弃游走天涯。

爱的前世今生 篇6

她能想象得到,这件衬衣曾倾注着一个女孩怎样的情怀。那女孩一定是怀著甜蜜的心情,思慕着自己的恋人,一个商场一个商场地挨个逛过去,在众多衣服中挑选,全然不觉得劳累。

而她,在爱人换下衬衣后,轻轻地把它洗干净,再轻轻地将它熨好,比对其他的衣服要仔细一百倍,就像呵护着一件易碎的宝贝。

她和爱人刚开始约会的时候,他总带她去吃又麻又辣的川菜,也不问她喜不喜欢;他们常去的公园,也是他和前女友茶余饭后消遣的去处;他钟爱的服装品牌,也是前女友喜欢的。她从他的习惯上,看出了他前女友的很多喜好;他的身上,带着那个女孩太多的印记。

她的心里也始终有一个影子,不曾忘却。那是她的初恋,是最初、最真、没有半点杂质的一份情感。很多年过去了,她连前男友的模样都记不清了。可是,依然有很多次,在夜深梦回之时她会蓦然惊醒,怀疑自己或许情不自禁地呼出了他的名字。工作上碰到困难时,生活中遭遇委屈时,她的脑海里都会不经意地浮现出那个人。

但是,这与爱情无关,只是一种惯性,是一段青春的记忆——永不再来的记忆。

有缘相见,无缘相守。错的时候遇到对的人,对的时候遇到错的人。几多欢笑,几多泪水,几多挣扎,却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最终彼此错过。

后来,她和他走到了一起。

以前买这件衬衣的女孩,如今已成了另一个男人的妻子。接替那个女孩来洗熨这件衬衣、照顾这个男人的人,是她。而于她曾经两情相悦的前男友,如今也与另一个女子在一起,生儿育女。

智库的前世今生 篇7

智库的概念

智库即智囊机构, 也称“思想库”或“智慧库”, 英文称呼“Think Tanks”。是指由专家组成、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 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 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智库的职能

提出思想、教育公众和汇集人才。智库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形成新的政策主张, 再通过出版书刊、举办各类交流活动、利用媒体宣传等方式, 力图使这些主张获得公众的支持和决策者的青睐。

智库在美国

黑人首次问鼎白宫, 智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或者说, 二战之后历届美国总统的当选, 背后都少不了智库思想或智囊们的影子, 肯尼迪曾经公开承认:能够当选总统, 主要归功于他的兰德公司顾问。

就是这个名叫“兰德公司”的智库, 曾经完全主导了美国的核战略、艾森豪威尔的“军事工业联合体”治国方略、肯尼迪的外交政策, 策划了越南战争, 谋划了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 制定了针对伊拉克的“鹰派”外交政策。公开资料显示, 一些大名鼎鼎的美国“鹰派”人物, 从肯尼迪的国防部长麦克拉马拉到布什政府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 还有曾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的保罗・沃尔福威茨、理查德・佩里, 以及曾任美国驻阿富汗、伊拉克和驻联合国大使的札美・卡利乍得, 都曾经是兰德公司的高级研究主管和资深研究员。

1998年, 沃尔福威茨、佩里、兰德公司总裁亨利・罗文、拉姆斯菲尔德、卡利乍得以及后来担任布什政府副总统 (被认为是美国“史上最具权力的副总统”) 的切尼, 联名给克林顿写信:“您需要一个全新的军事战略, 以确保美国及其盟友在全球的利益。该战略最急切的任务就是要将萨达姆政权彻底消灭。”上述几位兰德公司的“元老”, 后来完全主导了小布什政府的外交军事战略, 实现了消灭萨达姆政权的目的。

今天风靡世界的互联网, 其最重要的技术基础是由兰德公司研究员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发明, 很快投入军事运用, 逐渐实现“军转民”, 从而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一个“智库”有如此巨大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甚至可以塑造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命运, 这一点, 令人难以置信。而事实上, “智库”对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乃至日常生活之影响, 确实可以说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据不完全统计, 美国大大小小的智库多达1777个。许多智库是中国人所熟知的。譬如华盛顿的彼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它对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具有深远影响, 最近几年, 美国政府强烈施压人民币升值, 思想来源就是彼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亚太经合组织 (A P E C) 之构想就是源自该所创始人伯格斯坦, 此人曾经是福特政府的财政部副部长。当然, 诸如布鲁金斯学会 (成立于1916年, 被认为是美国最早的智库) 、外交关系委员会、传统基金会、美国企业研究所、胡佛研究所等, 都是驰名全球的庞大智库。

现有中国智库的发展概况

中国的“官方”智库:中国现在的智库大多数是官方或半官方性质的, 如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中心、社科院、大学的各类研究所等, 其经费大多是财政拨款, 其研究课题主要是上级机构下达的, 或者是从上级机构列出的课题中选择的, 属于论证当前主题和解释政策的多一些。官方或半官方性质的智库有其优点:有政府部门支持, 经费稳定, 人员稳定, 工资不愁, 信息来源有一定的优势 (有些资料是民间拿不到的) ;但也有重要的缺陷:依托性过强, 缺乏独立性, 其观点、立场有明显的倾向性, 难以客观地看待所要解决的问题, 而且稳定的收入往往让研究人员缺少创造性。

自发的民间智库:中国经济的发展, 促使企业和一些经济团体需要借助于“外脑”来“参谋”发展战略的制定, 于是, 一些民间的智库就随之产生了。

中国呼唤智库

中国研究机构目前有2500家左右, 但被权威机构认可的只有74家, 在美国的这一数字为1777家, 并且中国的2500家智库抵不上美国的一个兰德公司。

2009年中国投入5亿人民币, 成立了中国最高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这是一个有强烈官方色彩的研究机构, 据说, 也是基于高层对目前智库现状不满和担忧而组建的。有人比喻说, 如果政府是国家的大脑, 智库则是小脑, 维系格局的平衡;如果政府是左脑, 主理性建设, 则智库是右脑, 主形象思维, 提供预测和想象力。这个智库的设计无疑是好的, 但这个中心会怎样运作、产生什么样的成果, 是外界更加关注的。

在中国, 因为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要严重得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曾经说, 中国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战略决策的失误。世界银行组织估计, 从“七五”到“九五”期间, 中国资金浪费或损失约4000亿至5000亿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昭晖教授说, 从国际视角看, 中国决策失误率约为30%, 西方发达国家却只有5%左右。

在企业管理上, 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认为, 一个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 如果没有智囊团, 其生命周期不会超过5年, 只要有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 就会葬送这个企业。

古代谋略对中国现代智库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的谋略文化很发达, 出现过很多杰出的谋略家, 如姜尚、卫鞅、范蠡、诸葛亮、司马懿、张良、刘基、曾国藩等, 其运筹帷幄的韬略思想, 可以看成是智库人员作为“单干户”的杰出表现, 其谋略智慧, 至今对智库研究者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战国时的纵横家, 驰骋风云, 纵横捭阖, 是谋略家的杰出表现, 看《战国策》就知道中国纵横家的智谋策划是何等的精彩。苏秦和张仪的表现就是很典型的:苏秦策划了“合纵”的谋略, 成功使魏、赵、韩、楚、燕、齐等六国南北联盟, 对抗秦国, 合众弱以攻一强, 他总佩六国相印, 总辖六国的兵民, 比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的实际权力还大, 因为他能指挥军队, 拥有兵权, 能调动不止一国的军队。而张仪以他出色的游说, 被秦惠王拜为客卿, 为秦惠王谋划攻伐各国的大事, 秦国仿效三晋设相位时, 张仪是秦国的首任相国, 位居百官之首, 在秦王的授权下, 他主持秦国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活动。张仪辅助秦惠王, 用连横之术, 迫使韩、魏太子来秦朝拜, 又游说魏惠王, 不用一兵一卒, 得到魏国上郡的15个县城, 并攻下魏国的陕县, 占领黄河天险, 之后, 张仪又率兵伐蜀, 占领天府之国, 后来, 他出使楚国, 拆散齐、楚联盟, 成功地游说楚、齐、赵, 燕等国连横事秦, 他成功的外交军事行动得到了秦惠王的高度赏识, 被封为武信君。张仪的连横之术无疑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准备了基本的战略, 他是当时最有资格与苏秦较量的谋略大师。苏秦、张仪的谋略和策划能力, 令现代智库的高级研究人员, 不得不佩服。

中国的历朝历代还有不少的策士、谋士、师爷、军师、相父、帝师等, 其作用和现代的智囊团成员很相似, 只不过当时往往是“单干”, 而现代智库是团体运作。

本刊在财会界首提“财务智库”概念

财务智库, 即财务智囊机构, 也称“财务思想库”或“财务智慧库”, 英文称呼“Financial Think Tanks”。是指由财务专家组成、为与财务有关的各类问题出谋划策, 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研究和咨询机构。

《中国总会计师》在业界被大家称为财会类领军刊物, 在众多的读者来信中, 我们经常会收到有关财会问题的求助信, 而我们身边的智库, 实际上就包括一些咨询公司, 这些公司集中了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 由这些专家学者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 给出可以供客户参考的结论或者方法。

IMF的前世今生 篇8

卡恩信心满满的背后, 就是这个坐落在华盛顿市中心的国际金融机构, 正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最大赢家, 并将在国际金融秩序中扮演中心角色。

那么, IMF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成立至今又发挥了哪些作用?其前途又如何呢?

IMF从何而来?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 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 各国货币竞相贬值, 动荡不定, 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 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

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 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 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在这一背景下, 1944年7月, 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 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即世界银行) 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

1945年12月27日, 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 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

在20世纪后半叶的50年中, 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由于它们实际上都肇自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两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Bretton Woods system) 。

关税总协定作为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 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 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 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 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 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而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 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 (美元) 作为主要储备资产, 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 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 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

但这样一来, 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 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 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 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 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 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 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 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 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 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 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 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 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 国际金融秩序又复动荡, 国际社会及各方人士也纷纷探析能否建立一种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提出了许多改革主张, 如恢复金本位, 恢复美元本位制, 实行综合货币本位制及设立最适货币区等, 但均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 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 由11个主要工业国家和9个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委员会于1974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 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地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 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直至1976年1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 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 经过激烈的争论, 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 同年4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 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

作用远未达到理想状态

必须看到, 今天的IMF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国际组织——IMF成立60多年来发挥的实际作用非常有限, 并且近十年来进一步被边缘化。

1945年, IMF成立时, 人们对其设想是保证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平价制度的稳定, 即在美元与黄金挂钩,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 扮演汇率稳定者角色。然而IMF的存在并未防止美元等同黄金, 西方主要货币同美元间的固定兑换率在上世纪70年代瓦解。IMF此后逐渐转型为“救火队长”——为发生金融危机的成员国提供紧急援助。

但事实上, 以IMF现有的财力, 还难以承担重构国际货币体系的大任。虽然, IMF拥有的总份额超过3000亿美元 (其中包括折合2135亿美元的SDR) , 但与今天国际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此次金融危机的范围相比, 都显不足。1945年, IMF成立时, 其基金规模大致相当于全球贸易额的40%, 今天这一比例已经降至不到3%。仅2008年对冰岛、乌克兰、拉脱维亚等陷入汇率危机的欧洲国家的紧急援助, IMF就耗资近500多亿美元, 这些贷款显然无法在短期内回收。日前, 有报道称IMF正考虑出售400多吨黄金储备, 以增加可用资金, 进一步折射出该组织的资金困境。

不可否认, 自成立以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发生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 到90年代发生金融危机的墨西哥及东南亚国家, 再到21世纪初发生金融危机的阿根廷, 都能看到IMF为应对危机而奔波的身影。

但是, 与此同时, 人们对IMF的指责与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IMF在给危机国提供紧急援助贷款时, 往往附带很多苛刻的条件, 如要求危机国紧缩货币与财政政策, 取消经常项目管制, 开放资本市场等。同时, 接受IMF贷款援助的国家必须接受IMF的经济监督。而实际效果表明, 许多接受IMF贷款条件的国家, 虽然其金融体系得到了挽救, 但经济却陷于深度衰退之中。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事实也说明, IMF关心的是危机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而且深深地介入到这些国家的内部事务当中, 如要求危机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取消补贴、根除腐败、加强竞争等, 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质疑。另外, 在牙买加体系下, IMF对危机国是否提供援助、援助程度如何等等都要视危机对大国利益的影响程度而定, 这使IMF受到大国意志的左右。

最典型的是, 在1997年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中, 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对IMF“贷款+药方”的做法非常不满。此后, 很多亚洲国家都吸取教训增加外汇储备, 避免被迫求助于IMF。甚至, 2007年12月, 南美六国首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正式签署协议, 宣告南方银行成立。此举是为摆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 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

2006年,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就开始着手推动南方银行的成立, 希望能借助南方银行为当地融资方面提供便利, 以摆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 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查韦斯表示, “在南美地区实现独立自治的过程中, 南方银行将是关键因素。”查韦斯还表示, 南方银行的成立是极其重要的, 南美地区能拥有自己的融资来源, 以摆脱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国际金融机构的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南美地区的“咒语”, 它给当地老百姓带来饥饿、痛苦、贫穷和暴力等灾难。

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也说, 南方银行将帮助拉丁美洲摆脱受金融链的控制。而巴西总统发言人表示, 这个新的机构“将对南美地区凝聚力和团结巩固发挥重要作用。”南方银行已经于2008年启动运营, 其最初创办资本约为70亿美元左右,

总之, IMF在1945年成立的时候, 全球对它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它是最后全球金融的拯救者, 但由于1972年之后, 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 IMF作用也在不断减少, 而它仅对发达国家进行贷款, 当前几十年新兴市场发展的时候, IMF的作用越来越小, 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贷款量越来越少。

目标是成为金融世界“联合国”

今年4月的G20峰会决定向IMF注资5000亿美元, 以提高其支持财困国家的能力, 同时G20大幅增加IMF特别提款权规模2500亿美元, 舒缓贫穷国家压力。

这是否意味着IMF将在金融危机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对于这一点, IMF总裁卡恩指出, 在金融危机以后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中, IMF可发挥领导作用。

“在应对世界经济的系统性风险问题上, 需要有一个机构发挥领导作用。20国集团 (G20) 正开始扮演这个角色, 但它仍不代表所有国家。”卡恩说。“IMF能扮演这个角色吗?我认为可以。但首先我们必须能够解决自身的代表性及效率问题。”

未来的IMF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目前大致有两种答案。第一种就是卡恩的构想。在他看来, IMF将会成为一个某种形式的“全球性央行”, 手中握有1万亿美元的流动资金, 可在成员国陷入危机时伸出援手。作为“央行”, IMF将担负起监管全球金融体系的重任, 以后大到各国金融政策以及国际协调, 小到公司的高管年薪以及银行资本准备金率, 可能都有IMF的踪迹。但对于“央行”的角色,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 这过于激进。

不过, IMF政策委员会轮值主席、埃及财政部长加利就认为, “央行”一说“太过极端”, 而应该说IMF将会成为国际“结算中心”, 担负起监管任何关系到全球金融稳定的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这其实就是目前的第二个构想——即让IMF担任二十国集团的常设办公机构。

因为G20既无总部、也无太多专职人员, 而IMF在应对全球性危机上有经验、有现成的机制, 由IMF来执行具体政策是现实的选择。

换言之, 在以后的全球性经济金融问题上, G20是董事会, IMF则为执行部门。在2009年的G20匹兹堡峰会上, G20就赋予IMF对成员国提供经济建议并监督政策落实情况的权力。

此前,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强调, 世界期待IMF能在协助评估G20经济和金融政策方面以及为全球经济如何实施再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但合法性从哪里来?这是卡恩的担忧, 却也是不争的现实。现在的国际金融体系脱胎于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IMF和其姊妹机构世界银行为例, 60多年来两机构一直由发达经济体掌控, 金融首长完全为欧美国家垄断, 这显然背离了当前时代的潮流, 也阻碍了世界合作应对危机。

在2009年的两次国际金融峰会上, G20领导人都重申, 要推进IMF和世行两机构的改革, “使其更充分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增强其合法性和有效性”。G20匹兹堡峰会决定, 将增加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5%的IMF份额。这无疑有助于为IMF赢得更多信任。

IMF正在获得新生, 不管是哪种选择, 该机构都可望成为未来金融世界的“联合国”。但联合国缺少了安理会, 就无法称其为联合国, IMF会有其特色的“安理会”吗?或者, 如卡恩所倡言的, IMF会拥有对成员国经济金融政策“点名和羞辱”的权力吗?

这是一个疑问, 也肯定会成为改革的难点, 尤其是考虑到IMF仍处在西方掌控下的现实。IMF已经再度重申, 将加快份额改革, 使之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改革无疑将是艰难而缓慢的。对一些发达国家, 尤其是欧洲国家来说, 改革意味着权力的缩小。因此, 在2009年9月的G20峰会上, G20最终只同意增加发展中国家在IMF的5%的份额, 而发展中国家原先希望的是不低于7%。

但没有人能够阻碍时代的潮流。《华盛顿邮报》就认为, 尽管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可能需要几个月, 甚至几年方能成形, 但“IMF肯定将在处理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中心角色”。

英国庄园的前世今生 篇9

不过这种盛况在二十世纪初便开始走下坡路。英国的历史从来都是向着更平等更自由的方向前进,基本没有走过弯路,即便有,也是打个小回转。英国商人、工厂主、工人和农民先后获得投票权,最后连普通女子也获得同等权利,下议院再也不是个摆设,上议院再也不能操纵政府。两院之间的历史扭转,决定了英国终将由平民,而不是贵族来统治。

1909 年,下议院通过了对富人征收重税的条例,由贵族们组成的上议院拒绝通过此项法案。这最终导致了1911 年PARLIAMENT ACT的出台,上议院最终失去了否决权,从此贵族们再也不能说“不”,最多只能把下院通过的法案推迟两年执行。被剥夺了权力的贵族,被迫分享的财富将会越来越多,除了收入税,遗产税也越来越高,1940年时达到了65%。庄园不单失去了作为权力象征的作用,还失去了重要的经济保障和来源。

两次世界大战也加快了庄园没落的脚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战死沙场,从前廉价而充裕的劳动力市场迅速萎缩,劳动力开始变得昂贵。1901年,英国有将近150万居住在雇主家中的家政服务人员;而现在,根据英国国家数据库的最新劳工统计,这个队伍缩水了二十倍,只有约65,000人。

座座由名师设计和建造、珍藏着世界各地宝藏的庄园,堪比座座珍贵的文物馆。可在没落之初,眼见着庄园一座座地拆毁,英国民众并无同情之心。在大战中为国家付出巨大贡献的普通民众们有资格享有更多的资格和权利。在温饱还不能完全满足的年代里,在供给还处于限量供应的日子里,那些曾经代表着祖辈荣耀的成千上万的英国庄园,对失了权也无了钱的孙辈而言,是祖上留下的巨大负担,恨不得早些抛开;对民众而言,无非是死房子一座,不能吃也不能用,对社会无所贡献,拆了毁了,算得了什么?

1968 Town and County Plan⁃ning Act的通过,总算是在法律上对保护庄园有了说法。但真正改变民间舆论的是1974 年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一次名为“毁去的庄园”之展,那时的英国经济已经复苏,人们有闲情也有能力来关心物质以外的追求。历史上头一次,英国舆论开始意识到庄园是英国之历史遗产。

公众参与保护庄园文化的热情也相当高涨,全英国有61,000 名志愿者参与到日常的管理、接待、解说、房屋维修、打理花园等工作当中,有三百七十万缴交年费的忠诚会员。现在,虽然许多庄园仍在苦苦挣扎,但英国庄园所代表的历史遗产文化已越来越广泛地被舆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游客喜欢游览英国庄园。这种题材还成为英国影视作品的热捧,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强夯技术的前世今生 篇10

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 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用的。它的施工工艺是利用起吊设备, 将重锤提升至一定高度使其自由下落, 依靠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 并根据工程需要通过现场试验以确定夯实次数和有效夯实深度。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具有经济易行、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便捷、节省材料、质量容易控制、施工周期短等突出优点。

随着对强夯技术研究的逐步深入, 强夯能级的逐步提高, 强夯法施工在全球范围内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 填方地基大量出现, 强夯施工方法得到了大量使用, 广泛的应用于机场、大型石化、机械制造基地、围海造田和高填方的地基处理。20世纪80年代初, 我国强夯工程应用能级比较小, 一般仅为1 000kNm, 处理深度5m左右, 以处理浅层人工填土为主。到90年代初, 伴随着国家重点工程的兴建, 为了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 组织开发了能级6 250kNm强夯机, 使有效处理深度提高到了10m左右。进入21世纪, 强夯工程最高应用能级已经突破10 000kNm。

强夯工艺施工的主体设备包括一个用于冲击地面的夯锤、一个用于吊起夯锤的起重机、一个实现夯锤自由下落的自动脱钩器, 同时还需要一些检测土层密实度是否达标的设备, 有时为了增大夯击能量, 还需要配置一幅辅助龙门架。目前国内强夯机的生产厂家主要有徐工、宇通重工、抚挖、杭重、中化岩土、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从夯锤的提升形式来看, 徐工最新推出的超越型强夯机采用的是油缸提升装置;杭重目前主要使用的是机械传动式提升卷扬, 并首创机液一体化强夯机;宇通重工等其余厂家主要使用的是液压提升卷扬。强夯机的能级是由夯锤提升的高度乘以夯锤的重量来计算的, 目前市场上的强夯机根据能级大小可以分为三类:3 000kNm以下的低能级、3 000~6 000kNm的中能级和6 000kNm以上的高能级, 不同的能级具有不同的影响深度, 能级越高, 影响深度越大, 施工效率越快。目前绝大多数工程使用设备集中在3 000~4 000k Nm能级, 占到工程总量的70%左右。

恶劣的强夯工况注定强夯机机身比普通履带起重机要求更

旗袍的前世今生 篇11

晚清徐珂《清稗类钞》载:“八旗妇女衣皆连裳,不分上下,盖即古人男子有裳、妇人无裳之遗制。”〔1〕旗女所穿的连属的袍服就是最初的旗袍。

1911年辛亥革命后,帝制被废,民国建立,社会上竞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社会大气候也给女子服饰带来了变革气息。民国时候穿着美丽的华服高喊着“出名要趁早”的才女张爱玲曾以无限的热情写下了《更衣记》,对旗袍这种中华女子不能割舍的美丽衣裳陈述了一些缘由始末,她说:“1921年,女人穿上了长袍。发源于满洲的旗装自从旗人入关之后一直与中土的服装并行着的,各不相犯,旗下的妇女嫌她们的旗袍缺乏女性美,也想改穿较妩媚的袄裤,然而皇帝下诏,严厉禁止了。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在中国,自古以来女人的代名词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一截穿衣与两截穿衣是很细微的区别,似乎没有什么不公平之处,可是1920年的女人很容易地就多了心。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实际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2〕二十年代的一些报刊上也登载了有关旗袍的时尚史话。1920年《解放画报》第七期有记:“不料上海妇女,现在大制旗袍。”1920年1月18日上海《时报》载:“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1920年第十五期《人言》刊载《中国衣冠中的满服成分》一文,说:“近日旗袍盛行,摩登女士争效满装。”诸多史料证实,二十年代初上海、北京开始兴旗袍,很快便蔓延南下,广州和香港迅即流行,“民国十六七年(1927、1928),国民革命北伐军底定长江两岸,一切去旧布新,社会风气为之一变。青年妇女纷纷改着袍或长衫,通称‘旗袍’,于是妇女袍服之风,迅速遍及全国”〔3〕。

民国十八年(1929)4月,民国政府公布了《民国服制条例》,女子礼服有两款,一款是蓝上衣和黑裙,另一款是长身旗袍,旗袍正式成为国服。1930年,旗袍开始被部分中学、大学采用为校服。从此,上至政要夫人、名门闺秀,下至女学生与家庭主妇,都把旗袍视为正装。引人瞩目的宋氏三姐妹即经常身着旗袍出现在各种公众场合,乃至国际舞台上。旗袍成了具有民族象征意义的国服。

当旗袍进入人们视野,成为中国女性的常服之后,也经历了一系列改良。

1931年,旗袍兴起“花边运动”,四周都加上了花边。1932年,沪上名交际花薛锦园率先穿上花边旗袍,未几,新派女性竞相效仿。旗袍在1933年之前多采用低衩或无衩,1933年后大衩开始出现。是年中,电影明星顾梅君经常身穿大衩旗袍出入交际场合。1935年,流行“扫地旗袍”,长至脚面,当时名闻上海滩的姊妹花陈玉梅、陈绮霞以穿这种旗袍而著名。1937年,日本人的进攻惊扰了蓬勃发展的时装业,一般人家都要辗转在战争的尘烟里,舒服便捷才是最高准则。此时的旗袍裁剪已完全西式化,抱身合体。四十年代,旗袍的式样趋向简洁,缩短了长度,减低了领高,省去了繁琐的修饰,更加轻便适体。在夏季,旗袍取消了袖子,使女士们露出雪白的臂膀,显得更加妩媚。

民国期间对旗袍的改造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上海,旗袍的长短、开衩的高低、有袖与无袖、袖之长短等方面,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都是跟随着西方服装变化的步伐。

旗袍的改良发轫于二十年代中期“华洋杂处”的上海,在上海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社交名媛、电影明星、戏曲名角们对旗袍情有独钟,她们在旗袍的式样上争奇斗妍,标新立异,领导着时装的潮流。上海《时报》1920年1月18日《暖袍》一文说:“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闺秀勾栏,各竞其艳。”茅盾先生的长篇小说《子夜》中则有这样一段描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三十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旗袍式样的改革过程中,抛弃了中国传统服装宽袍大袖的旧貌,吸取了西方的审美趣味,大胆地体现女性的曲线美。旗袍既不同于旧式旗女长袍的方正谨严保守,又不同于西方服饰对人体的过分夸张,用西式立体裁剪方法来收束腰身,突出胸臀,裸露腿部,但同时保留了盘扣、镶滚边饰和立领右衽等传统造型和装饰手法。旗袍线条流畅,在显扬和遮蔽之间彰显了中国女性婉约含蓄的古典美。旗袍是利用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准的成功尝试。

旗袍搭配灵活,可与毛线衣、大氅等配套,各种季节均可穿着,利用率较高。旗袍适应性强,可素朴可贵气,不加任何修饰则素朴,加上绣文或缀上珠宝,又显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派。

1947年,英国未来女王伊丽莎白公主即将举行婚礼时,意外收到了上海鸿翔时装公司赠送的一件贺礼——洋溢喜庆气氛和古朴风韵的漂亮旗袍,而且穿着十分合体,公主特意写了感谢信,此事引起了极大轰动。同年,鸿翔公司精制的六款旗袍在芝加哥国际博览会上又荣获了银奖,从此,旗袍走向了世界服装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革命热潮的高涨和服装政治意义的强化,旗袍代表的闲适的淑女形象在新社会氛围里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除宋庆龄、王光美等极少数人外,无人再敢穿,旗袍至“文革”前已基本绝迹。

改革开放后,在一些礼仪场合,旗袍又成为重要的女性服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衣旗袍者多为饭店的服务员,那些往往红得滴血、衩高及臀且皱巴巴的旗袍,无力唤起大众对旗袍美好的集体记忆。

九十年代末,服饰民族风的兴起,让爱美的中国女性再次将视线投射到旗袍之上。2000年,随着电影《花样年华》的上映,旗袍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花样年华》以浓郁的怀旧情调,展示了旗袍的美好、女子的曼妙和风情。旗袍成为东方女性古典魅力的表象符号,在世界上掀起了旗袍风。

大约从那时起,中国人中西合璧式婚礼上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新娘在婚礼上换穿两套新婚礼服,西式洁白的婚纱和中式大红或粉红的旗袍。新娘用美丽的旗袍见证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时刻。

2007年开始,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中,上海地区一直努力将“旗袍工艺”逐级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时,浙江女代表委员们将集体秀旗袍亮相一事虽然最终被叫停,但是,还是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据称,这场名为“华装风姿”旗袍秀的策划者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服装设计师吴海燕委员,还将分别在人大和政协牵头提出建议和提案:倡议中国女性在正式场合,穿着彰显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女装。

灿烂辉煌的中国服饰文化,有什么可以作为女子传统服饰的最佳代表呢?旗袍下那婀娜的身姿,温婉的情致,早已在人们眼中心上留下美丽的风景。

注释:

〔1〕(清)徐珂:《清稗类钞》第十三册“服饰·旗女衣皆连裳”条,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186页。

〔2〕张爱玲:《更衣记》,《张爱玲文集》第四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版,第33页。

隔热涂料的前世今生 篇12

一、阻隔型隔热涂料

阻隔型隔热涂料,是一种通过热传递的阻抗作用来实现隔热的被动式降温涂料。它一般采用低导热率的组合物或在涂膜中引入热导率极低的空气,以获得良好的隔热效果。阻隔型隔热涂料具有堆积密度小,导热性能低、介电常数小、耐化学腐蚀性强等优点。它多选择耐候性好、韧性好、膜性好的基料,并辅以合适的分散剂、阻燃剂、成膜助剂等,将隔热骨料粘结在一起,涂覆于设备或墙体表面,从而形成一定厚度的保温层,以达到隔热保温功能。

应用较为广泛的阻隔性隔热涂料是硅酸盐类复合涂料,这类涂料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最初以松解过的海泡石作为主要原料,以水玻璃为主要黏结剂。后来,除使用海泡石外,还加入大量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漂珠、粉煤灰、硅藻土、石棉、玻璃棉、矿棉、硅酸铝纤维等。此外,它所用的黏结剂也由单一的水玻璃过渡为石膏(常温)、水泥(常温)、高铝水泥(中温)、硅溶胶(高温)等材料。同时,它还添加大量外加剂以改善涂料性能,如流动性、硬化性、憎水性、耐高温性、反射性等,经过机械打浆、发泡、搅拌等工艺制成膏状保温涂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我国对于建筑物保温节能工作政策性指导的不断加强,保温涂料将更多地应用于建筑物内墙的保温隔热。复合硅酸盐保温涂料虽然得到较大认可和广泛使用,但也存在部分缺陷。其主要表现为:1、干燥周期长,施工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大;2、抗冲击能力弱;3、干燥收缩大,吸湿率大;4、对墙体的黏结强度偏低,若施工不当易造成大面积空鼓现象;5、装饰性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正因为如此,人们也尝试用石蜡来生产建筑保温隔热材料,采用石蜡微胶囊化来解决石蜡的耐久性和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二、反射型隔热涂料

通过反射可见及红外光形式,把太阳光能量加以隔绝的涂料称为反射隔热涂料。通过太阳光谱能量分布曲线可知,太阳能绝大部分处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即400~1800nm范围,约占太阳辐射能95%。在该波长范围内,反射率越高则涂层的隔热效果越好。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树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颜填料和生产工艺,可制成高反射率的涂层,以更好地反射可见及红外光,达到最佳隔热效果。

在我国,喷淋装置、空调、冷气机和电风扇等降温制冷设备所耗能量,占全年总能耗的一半多。采用太阳热反射涂料,能克服或缓解以上问题,因此市场前景广阔。这类涂料的研究也是热点,例如以水性丙烯酸树脂为成膜基料,用金红石型钛白粉、硫酸钡、空心陶瓷微珠作隔热材料,制备反射型隔热涂料的热反射率达到92%,对红外线的反射率高达95%。据研究表明,当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含量3%、反射太阳光红外线因子CICP-L含量在4%,就能让隔热涂层的太阳光红外反射率大于80%。科研人员通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制成可以耐受高温的隔热涂料,在850℃条件下能够20个小时保持不变性,且对太阳光热辐射的反射率也大于80%。还有科学家以硅丙乳液等水性高分子材料为基料,通过添加中空陶瓷粒珠等功能性填料,制成对太阳热反射率高、导热系数低的绝热涂料,现已应用于建筑业的钢结构屋顶和玻璃幕墙;石油工业的海上钻井平台、油罐、石油管道;运输业的汽车、火车、飞机表面;造船工业的船壳、甲板。此外,它还用于坦克、军舰、火箭、宇宙飞船等,很好地阻止了热传导,降低暴露在太阳热辐射下装备的表面温度和内部环境温度,极大地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装备的安全性能。

三、辐射型隔热涂料

通过辐射的形式,把建筑物吸收的日照光线和热量一定的波长发射到空气中,从而达到良好隔热效果的涂料称为辐射隔热涂料。众所周知,大气层的红外辐射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臭氧及悬浮微粒,起主要作用的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在波长为8~13nm的区域内,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较弱,这让大气层对8~13.5nm的红外辐射具有很高的穿透力。因此,建筑物的可以通过此波段将热量辐射出去。由于涂料在8~13.5nm波段内有高发射率,必须加入此波段范围具有高峰吸收值的物质,以增强辐射涂层在此波段范围的辐射能力。而红外辐射物吸收了辐射热能,从而改变和加剧了分子内部运动,使粒子能态级产生从高到低的热发射,从而降低被辐射物的温度。研究表明,在涂料中加入适量红外粉料,可提高涂层的辐射性能,令涂层具有高发射率(e>0.9),并以红外辐射方式将吸收的能量辐射出去,从而起到隔热作用。

四、其他隔热涂料的特色集锦

薄层隔热反射涂料。薄层隔热反射涂料通过选择耐候性好、韧性好、耐高温、成膜性好的基料,加入轻质、孔隙率高、热绝缘系数大的绝缘填料,以及反射率高、表面光洁的反射填料,再辅以合适的分散剂、阻燃剂、成膜助剂等组合制成。薄层隔热反射涂料的热反射率可达85%以上,多用于成品油罐及低温容器的隔热保温涂料。其中,太空绝热瓷层是根据美国航空和航天局操控航天飞机热传导的工作原理研制而成,它由一些悬浮于惰性乳胶液中的微小颗粒构成,适用于高压喷涂,具有良好抗热辐射功能且无污染。薄层的隔热、防潮、防腐蚀等综合性能优异,反射率达85%以上,这类涂料表面光泽度高,无接缝且干燥迅速。

真空绝热保温涂料。真空绝热保温涂料是采用真空填料制备的性能优越的保温涂料,优点主要有高反射率、高辐射率、低导热系数、低蓄热系数等热工性能。例如德国盾牌陶瓷隔热涂料,是由极微小的真空陶瓷微珠与环保乳液组成的水性涂料,它与墙体、金属、木质品等基体有着较强黏附力,直接在基体表面涂抹约0.3mm,即可达到隔热保温效果。这类涂料的核心技术是真空陶瓷微珠,它的特殊结构具有很强延展性,可有效地避免基体吸水后因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以及因强光照射引起基体内张力变化出现的裂缝。该涂料以前仅限于航天产品使用,近年来发达国家先后将该技术应用到民用建筑和工业设施上。此外,它在化工行业中的液体储罐、罐车隔热,以及各种生产设备的表面防腐处理上,均有巨大潜力。

纳米透明隔热保温涂料。纳米透明隔热涂料是新型隔热节能涂料,它在可见光区能达到透明效果。将纳米材料应用于涂料,可改善涂料的性质,赋予涂料诸多优良特性。它主要表现在提高建筑涂料与建筑物表面的粘结强度、表面硬度、耐磨性,以及提高涂膜层耐雨水冲刷性、耐风沙侵蚀性,从而增加涂料的使用年限。另外,纳米材料还有助于增强建筑涂料的柔韧性,提高建筑涂料表层光洁度,并且让涂料具备抗菌、自清洁性和净化空气的作用。我国在纳米透明隔热保温涂料研制方面也有显著进展,如研制出了纳米氧化锡锑透明隔热涂料,它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在红外区阻隔率可达73%,对热辐射起到有效阻隔作用。同时,将纳米ATO(氧化锡锑)与水性聚氨酯组合,通过一定工艺制备出纳米隔热涂料,其可见光透过率大于63%。另外,还用有机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氧化锡锑和空心玻璃微珠组合,采用搅拌超声的方法合成性能优良的隔热涂料。目前,由南京工业大学“纳米透明隔热涂料项目组”与江苏晨光涂料有限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建设的我国第一个纳米透明隔热涂料产业化生产基地,已经在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正式启动。

五、瞻望隔热涂料的未来新格局

现有产品及技术的改进提高。我们要降低成本、提高性能、扩大品种,以满足不同用户需要,同时向施工简便的方向发展,研发出只需一次涂抹的新型隔热涂料。

研发复合型保温隔热涂料。一种保温效果良好的涂料往往是两种或多种隔热机理协同作用的结果,各种保温涂料各有优缺点,充分发挥它们的特点,进行优势互补,研制出性能优良的复合型保温涂料。

扩大合成树脂涂膜研究。随着高质量的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和其他水溶性树脂涂膜的进一步发展,开发新型合成保温涂料是最新研究方向。

积极开发多功能型保温涂料。涂料仅不具保温隔热作用,还应耐污、防水、防腐、抗静电、阻燃、隔声。现在,含纳米或亚纳米微孔结构,以及采用纳米材料制成的多功能性涂膜,将是未来涂料发展的新热点。

注重环保,利用“三废”开发保温涂料。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保温涂料的研制必须遵循涂料发展趋势,向水性、环保方向靠拢,绝不使用环保法律中禁用的各类有害物质。

上一篇:会阴侧切口愈合下一篇:商业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