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传播

2024-10-17

商业化传播(精选11篇)

商业化传播 篇1

摘要:本文从商业化的角度对博客的传播功能进行了探讨, 阐述了博客在图书与杂志出版、广告、公共关系等不同领域的应用, 并就博客商业化所带来的负面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博客,传播功能,商业化

在博客还被很多人视为没有实际意义的娱乐手段的时候, 其在商业上的巨大价值已经开始显现, 对博客商业应用的探索已经在国内外展开。实际上, 作为一种有着模式创新意义的网络传播形式, 博客对经济产生影响是必然的。

开发博客的种种外延功能、把握博客蕴涵的商机, 这已经成为博客的一个新课题。博客外延功能的运用, “涵盖了Web2.0时代多中心信息源发布、多结点信息接收为主要特征的, 以博客为代表的各种传播手段的应用。它通过具有平等与共享的精神将普通的网络信息传播附加特殊的文化意义, 影响读者的消费思想与消费习惯来达到行销的目的。与传统的公关以及广告行销手段相比, 具有行销成本低、时效性强、参与性与互动性突出、读者信任度高以及行销效果易见等优势。目前, 博客行销已经开始被应用于消费者沟通、媒介关系处理、产品事件行销、行业先锋形象树立以及企业文化宣传等诸多领域, 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 (1) 。

博客商业化延伸

博客向出版领域的延伸。在博客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博客一直作为单纯的网络传播的一种形式存在, 并没有与经济收益关联。但在近两年的时间里, 随着博客运用的广泛与深入、名人博客点击率的巨量突破, 其蕴涵的巨大市场价值日益凸显。企业以及各种组织甚或个人, 开始注意博客的传播力量与价值所在。传统媒体也逐渐意识到了博客巨大的市场价值, 并开始与博客进行“叠加”的尝试。一些博客开始走出网络, 走上传统媒介的舞台。

博客, 为具有才华和个性的写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他们通过博客创作得到认可, 并在网间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从而, 博客成就了很多网络红人、明星。其中有些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内容受欢迎的博客因其市场价值而受到出版社的关注。许多博客作品走出网络, 印成了铅字。借助博客的影响力, 他们获得了较为稀缺的大众媒介资源, 同时也扩大了博客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 这成为更多博客坚持写作的动力之一, 其对博客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期刊领域, 哈尔滨报业集团和问鼎传媒最早意识到博客的商业价值, 2005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以博客为刊名和主要内容的杂志——《博客》试刊号。这使博客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商业化道路受到了更多关注。之后, 《博客生活》等博客杂志也相继出现, 随着博客市场空间的成长, 博客类杂志的正式出版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博客杂志的出现既扩大了博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又使博客以内容的形式渗入杂志媒介。这种相互间的渗透, 丰富了媒介的内容和形式, 对大众传播而言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当前博客力量尚不成熟的情况下, 这种相互间的渗透对博客的发展大有裨益。

博客向广告领域的延伸。近年来, 博客的价值及其应用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但这种关注主要是将博客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的, 博客个体的价值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博客广告就是博客个体价值实现的手段之一。

博客广告, 简单地说就是以博客网站或个人博客主页为传播渠道的广告活动。个人博客广告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播放站内广告;2.藏身于管理界面之中;3.Google Adsense, 这种分类索引广告, 类似广告联播网的概念, 支持网友免费投放自己的广告;4.内容关键词广告, 将博客内文章的关键词强制加入广告链接;5.专案合作类型, 目前大多数博客都是利用这种模式把博客当做一个发布平台。 (2)

与其他广告形式相比, 博客广告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其概括为以下五点:1成本低廉, 有比较理想的性价比。2.媒介细分程度高, 受众的人口学特征清晰, 在年龄段、职业和社会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分布集中, 广告投放目标明确, 可以实现精确制导。3.博客受众多为城市人口, 收入水平较高, 消费观念前卫, 购买力较强。4就目前博客的普及程度来看, 写作和阅读博客的人群往往是技术上的先行者, 他们受教育程度高、有相对丰富的技术知识和专业知识、经常接触网络并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他们是思想前卫、知识渊博、成熟理性的高知群体, 在现实和网间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色。这个群体的规模和数量不大, 但颇具影响力。5.博客的群体以社区式的自组织形式构成, 彼此间的交流和互动充分。广告信息可以通过二级传播与多级传播, 向更广泛的网民群体扩散。

尽管有多方面的优点, 但博客广告同样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博客作为广告媒介的最大缺陷在于其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有限。尽管有徐静蕾个人博客点击率过千万的例子存在, 但与电视等大众媒介相比, 个人博客目前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还是很有限的, 绝大多数的博客并没有知名度和稳定的读者。网络传播学者闵大洪曾经表示, 作为一种个媒体或者私媒体, 个人博客的影响力有限, 过度商业化和功利化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 受受众规模的局限, 博客广告的成长空间有限。

针对博客媒介的这一缺陷, 业界对相应解决方案的摸索正在进行中。博客依据职业、阶层、爱好等人口学特征, 形成了不同的博客群体和社区。单个的博客影响力有限, 但有相同特征的博客形成群体后, 便拥有了相当规模的受众群。这种细分化的博客群体受众定位明确、针对性强且有一定的受众规模, 十分适合广告投放。所以, 可以将个体的博客流量“打包”起来, “批发”式地销售给广告主, 根据个人博客的流量或广告投放效果进行利润的分成, 这样就弥补了单个博客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上的不足, 同时发挥了博客针对性强的优势。这种连点成线的方法和策略可能是突破单个博客价值局限的一个方向与趋势。

博客的商业价值已经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和关注, 国外已经开始了对博客广告的实践。在我国, 和讯网2005年12月7日在IT专业网站“斗牛士”主编洪波的个人博客“对牛乱弹琴” (Keso) 上正式发布了两则博客广告, 一则为“和讯个人门户”的广告, 一则为招聘Web2.0策划开发人员的文字链广告, 这两则博客广告是目前可查到的国内最早的博客商业广告。博客广告已引起了广告商的关注, 而将博客广告空间按流量“打包”销售的模式也已经开始在国内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博客的广告价值来自博主作为名人的名人效应, 而“名人博客广告在利用名人影响力这一点上, 无异于传统媒体广告;在利用大浏览量上又无异于传统的互联网广告” (3) 。所以, 仅仅将广告的文字或画面悬挂于个人博客的页面之中以获得注意, 这与传统的网络广告并无本质的区别, 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形式, 实际上并不能体现博客作为广告媒介的革命性意义。

真正意义上的博客广告, 其正确的方向在于“搜集个性化的需求信息以及消费体验, 来导向商业信息的投放;通过平易化和通俗化的表达方式, 来强化商业信息的传达;利用用户的个人意见和文化影响力, 来影响特定人群的消费行为”。也就是说, 作为Web2.0时代的传播形式, 博客作为广告媒介的真正价值, 不在于对传统网络广告形式的简单复制, 而在于对用户消费体验和消费意见等信息的挖掘, 消费者可通过博客的内容资源快速寻找到有关某产品、品牌或企业的相关信息。简单地说, 一个消费者在其博客日志里对某产品的一句肯定的评价, 其效果要远胜过在他的页面上发布一则商业广告。

博客向公共关系领域的延伸。同样作为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 公共关系 (PR) 与广告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 广告的主要功能是宣传和促销, 它面向的是消费者, 受众的规模大但结构单一。公共关系的功能包括塑造形象、协调关系、处理突发事件等, 它需要面向股东、消费者、供应商、社区居民、政府机构、内部职工等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等不同受众群体, 受众规模大且结构复杂。因此, 广告更依赖大众媒体, 而公共关系的媒介选择较之广告更加分众化和多元化, 更加倾向双向性的传播媒体。博客在公共关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它包括:1.双向性, 博客具有双向传播的能力, 适合与特定人群进行交涉和协调关系。2.针对性, 通过博客可以进行小众传播, 尤其是组织传播, 可针对特定小群体, 尤其是适合被企业用来处理与内部人员的关系。3.即时性, 博客可在特定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直接成为当事人的发言渠道, 这一点适合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危机公关。4.社区性, 在公共关系对象较多的情况下, 博客的社区化自组织形式可以允许所有相关人群共同参与, 充分讨论。5.公信力, 作为无涉利益的第三方, 博客传播的信息可信度远远高于自卖自夸式的自我宣传, 而媒介的公信力正是公共关系活动对媒介最核心的要求。这也是播客对公共关系传播的巨大价值之所在。

在公共关系领域, 博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注释

1[1]《公关式“博客行销”大行其道》:http://chinese.mediachina.net/index_news_view.jsp id=79211

2[2]陆斌:《寻找博客营销的“金钥匙”》, 《现代广告》, 2006 (4) 。

3[3]杜江:《博客营销究竟卖什么》, 《现代广告》, 2006 (4) 。

商业化传播 篇2

随着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服务(包括新闻信息,特别是财经新闻)越来越成为支柱产业。于是从50年代起,广播电视民营化的呼声渐强。1953年和1972年,英国分别开放电视和广播,允许民营,公营垄断广电的局面被打破。

随后,西方其他国家也陆续开放民营广播电视。大约从80年代起,美国以外的主要西方国家,形成了公营和民营两大广电体系的竞争局面。民营广电公司吸纳大量广告,完全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以及后来出现的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作为产业经营。面临这种竞争局面,公营的广电公司也开始一定程度上实行产业化。在基本取消收听(收视)费的情况下,经营多种与传播相关的产业;禁止公营广电播出广告的规定有所松动,改为允许有限播出广告;它们与民营广电公司合股开发数字化卫星电视。由于西方国家民营广电公司大多有较强的财力作后盾,其播出的节目质量逐步提高,各国均呈现民营广电一定程度上压倒公营广电的趋势,迫使公营广电进一步改革。

在无线电视基本上取消了电视机执照费之后,公营电视更要依靠公司的其他经营收入,而民营电视则完全依靠广告,进一步的发展是有限的。因而另一种关照观众特别需求的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作为产业发展了起来,在80年代以后具有强劲的优势。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980年在美国亚特兰大崛起的CNN(有线新闻网),现在已有近亿订户。其他较大的跨国的卫星电视网也均是民营,例如以香港为中心的“亚洲卫视”(在东南亚和南亚)、南非“多选卫视”(在非洲大陆和欧亚地区)、“墨西哥电视公司”(音译则为“特莱维萨”)的卫视网(在拉美西班牙语国家),都是以产业方式运作,影响力很大且利润丰厚。

七,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的产业联姻。纸质媒介与广播载体虽然初期有过矛盾冲突,但是几年内就形成一种联姻关系,许多广播电台的创办者就是报刊。在美国,这种情形从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在战后日本,50年代起,主要的民营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是由报刊集团创办的;在西欧,民营广播电视开放以后,报刊投入资本的也有不少;在澳大利亚,若不是有报刊、广电业相互拥有资本不能超过一定限量的规定,可能广电与印刷媒介的集团联姻更为密切。

大约从60年代起,综合性的媒介集团成为新闻传播产业的主要存在形式,原来的纸质媒介集团大多拥有了一定的广播电视产业,广播电视媒介集团也拥有不少纸质媒介。这里较有代表性的就是70年代合并的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前者是世界上最大的新闻周刊集团公司,后者是美国著名的电视和电影集团公司。

新媒体,非主流商业传播渠道? 篇3

由于资源、职责、功能、内容、受众、盈利模式、发展方向的不同,这几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传播中发挥不同的功能。目前来看,新媒体的社会功能远远大于商业传播功能,还不能成为主流的商业传播渠道。

从资源和职责上看,传统媒体多数归政府直接管理。长期以来,传统媒体成为政府的喉舌,拥有大量优秀的采编队伍,同时,他们能拿到政府的一手信息和资料,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尽管传统媒体在报道中也存在各种问题,但相对于新媒体上内容的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传统媒体的真实性要高得多。

从功能上看,传统媒体直观、方便,同时,从阅读习惯上看,传统媒体由于直观性,读者从这个渠道获得的信息记忆力相对更牢固;而新媒体同样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即时性、多媒体性、无地域限制,使其成为娱乐平台、交易平台、交流平台。新媒体使人人成为记者成为可能。但是,由于目前新媒体多数还没有采用实名制,“群众记者”的报道就缺乏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还只能作为一种意见的参考。

从内容上看,传统媒体的信息比新媒体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和权威性。由于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新媒体上堆砌了大量的信息,这些新闻还需要加以考证和判断,如果不加判断就把这些信息当成新闻进行传播,就违背了新闻传播对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更谈不上对舆论的监督和知情权的保护,甚至往往会伤害一些不该伤害的人。

从受众上看,一些新媒体的受众主要还是这个领域的发烧友。如视频分享网站,经常光顾这类网站分两种人群,一种是视频制作的爱好者,另一种是视频的观看者。

大多数主流白领人群,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而不能成为视频分享的常客。传统媒体,无论电视还是报纸、杂志,在普及性上就远远超过新媒体,电视的方便性目前是视频分享网站无法代替的,报纸的直观性也是新闻网络无法代替的,传统媒体还深深地影响一个较为稳定的读者群。如果论坛网站、视频分享网站、SNS 网站不能成为主流白领人群以及大多数中产阶层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些网站的商业传播价值就值得思考。

从盈利模式上看,传统媒体以发行和广告经营为主,活动为辅。对于新媒体,目前还主要以网络广告为主,当然,也有新媒体以打造整合传播平台为方向,希望通过活动、公关等手段盈利。

但是,新媒体还不能成为真正的大众媒体,短时间内,也还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整合营销平台。

毋庸置疑,以博客、论坛、在线视频、网络社区等为代表的Web2.0 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媒体,在舆论监督、保护消费者知情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多数新媒体主要靠的是天使投资、融资、上市、套现这样一个发展模式,在资本市场表现良好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可以源源不断地找到新的发展资金,投资人也会耐心等到盈亏平衡的那一天。不过,在资本市场萧条的状况下,新媒体就要找到一条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如果一味地按照社会媒体发展路线,忽视商业传播价值的提升,势必导致成本的不断提升,而等不到融资上市的那一天。

韩虹:做有价值的商业传播 篇4

初次见到她, 是在易美济公关北京分公司的办公室里, 但由于她工作繁忙, 身处“帝都”的我和身在“魔都”的她只好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对话。素未谋面时, 我猜想她是一个女强人——利落的短发、干练的职业装和强大的气场。不过, 眼前视频画面中的她与我的想象相去甚远——长发飘飘、声音甜美、独具魅力, 她就是易美济公关中国区总经理韩虹女士。

风雨后的彩虹是最美的人生

“复旦大学毕业之后, 我放弃了在中国第一批高端金融行业工作的机会, 选择了从事市场与传播的道路, 这么多年过去了, 对于当时的选择, 我至今没有后悔过。”谈到人生经历, 韩虹最先提到了她对梦想的坚持。

1998年, 韩虹移民欧洲, 那时的她已经是一位在国内职场上打拼了7年的职场精英。面临新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方式, 韩虹只用了短短5个月的时间, 就通过了语言关, 并得到两个工作机会, 其中之一为欧洲惠普e Mea市场经理。“每个人都有看不清未来方向的时候。回想初到欧洲的那段时间, 我想是自己对市场和传播的渴望以及对人生的信念, 让我顺利突破难关, 得到了理想的职业发展。”除了自我的坚持, 韩虹也非常感恩亲人的鼓励和支持。“我觉得我是非常幸运的, 亲人给予我爱的力量;来自全球各地的同学们, 让我能够在多元化的思想中汲取营养, 我把这段经历叫做‘柳暗花明’。”

“因为幸运, 所以心中常常充满感恩。”在韩虹2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 最早在国际传播集团如Publicis、W P P、o m n i c o m、i P G为多个国际品牌进入中国成功打造大型传播运动 (campaign) , 如耳熟能详的奥利奥饼干、卡夫酸奶、宝洁玉兰油、海飞丝、欧莱雅等等;又在欧洲为跨国公司如惠普、汉高等, 领导其市场部门不断创新, 得到了高度赞誉;再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做整合营销, 帮助多家欧洲公司如奔驰、兹默曼、劳斯伯格等开展整合市场传播, 而后加入易美济公关。韩虹认为她的领导、合作伙伴、同事和客户始终是“高素质”人群, 他们的文化、涵养和精神深深影响着她的成长。“比如, 在易美济公关, 我们经常会为多个客户的全球、亚太和中国Ceo安排媒体采访。在与Ceo们的对话与交流过程中, 一方面我的工作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点话题、媒体特点等情况;另一方面, 我也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全球视野和最优秀领导者的思考方式。”

2010年, 韩虹正式加入易美济公关, 此前跨越食品、化妆品、it等多行业领域的从业经验, 让她能够以更专业、更独到和更前瞻的眼光对待媒体传播, 厘清业务形势以及统筹兼顾全局。在业务上, 她注重帮助客户实现更多的价值, 以整合传播的方式塑造品牌形象;在人才培养上, 专业性、软实力和团队协作是她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在管理上, 她用成熟的管理经验帮助团队成长和持续发展业务。

媒体传播与危机公关至关重要

“好的品牌, 媒体会主动想要传播, 可以说媒体本身就是宣传者, 而间接的, 通过传播让其他的利益相关方认知品牌, 这就凸显了媒体的桥梁作用。”媒体传播和发言人培训以及危机公关是易美济公关的强项业务, 对此, 韩虹娓娓而谈。

韩虹说, 媒体传播除了遵循时间性、客观性、全面性等特点外, 也在不断地发展, 这一点在中国的媒体体现得尤为突出。随着全球媒体战略的发展, 不难看出社交媒体的方兴未艾, 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仍不可否认。韩虹举了一个例子, 某知名媒体参加了前不久举办的一次新闻发布会, 并撰写、发布了其独创的标题和内容, 随后一篇同标题的文章出现在某bbs上, 但不同的是, 文章的内容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增加”改成了“减少”、“更多合作”变成了“停止合作”。“现状就是这样, 虽然社交媒体已逐渐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但它也很容易被篡改乱用, 出现错误。不过我相信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大众在阅读社交媒体时是有判断力的。当然, 传统媒体的纸质特性会杜绝任意修改, 因此更具权威性和严谨性。”韩虹认为, 当下的媒体沟通是多渠道、多层次的, 但无论怎样变化, 仍是内容为王。因此, 文字、图片、视频、3d等与媒体合作时要在内容上更深入、细致和多样, 以满足传播对象变化的媒体习惯和口味。

说到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同时, 就不得不说随之而来的危机事件 (负面报道) 。由于全球互联性影响, 危机的爆发、传播和演化也越来越迅速, 相对的, 大众也越来越迫切地关心自己的权益是否受到损害。在这种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危机公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而易美济公关非常善于在这方面开展咨询和培训, 为企业稳健发展未雨绸缪。“企业的危机管理是一整套体系, 它深入到企业内部, 除了需要公司高层领导支持和参与, 同时与传播部门之外的其他业务部门对接, 尤其是与经营可连续性部门连贯, 比如一个仓库爆炸后, 如何保证产品的继续供应等;另一个是Hse管理体系 (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 。”韩虹和她的团队会为企业搭建出整体危机管理框架、危机管理策略, 进行危机传播培训以及具体的危机管理, 同时, 针对可能潜在的危机, 制定相应的预案。从简单的企业新闻发言人的技巧培训到深度的内容体系构建, 企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反响让韩虹非常欣慰, 也更有信心做好和拓展这项业务。

“我们是一支不断进取的团队”

工作中的韩虹是一位激励型领导者, 生活中的她乐观开朗, 喜欢旅游、运动和阅读, 还参加“慈善跑”为贫困地区的孩子筹款, 正如名字中的“虹”字, 她自认为是个性多彩的人。“我的星座是摩羯座, 你可以想象成一只山羊在很贫瘠的、充满岩石的山上, 与它的伙伴们一起向上攀岩, 这种进取向上的精神, 与我很像。”虽然工作忙碌, 但是韩虹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团队的成长, 加入易美济公关后, 她给员工做的第一个培训叫“爱是你最重要的一个a PP”。她说, 爱是有包容性的、多层次的一种涵养, 包括对家人、同事的爱, 还有对客户及其业务的爱, 只有这样的情怀, 才能在高强度的工作中饱含热情地钻研下去。

“我是一位非常民主的管理者, 我对团队绝不是家长式的管理, 通常开会的时候, 我不会坐在桌子的首位, 因为那样太严肃了, 我希望营造出有新鲜感和创造力的氛围, 让大家畅所欲言。”对于学习型团队的成长, 韩虹鼓励员工彼此分享自己成功的案例, 同时, 邀请公司总部的管理者或行业权威的老师进行业务培训。与此同时, 每年由易美济公关举办的“e MG asiacom (易美济亚太公关联盟) 年会”, 众多企业公关领袖及传媒精英齐聚一堂, 掀起一场公关思想与传播智慧的深度碰撞, 这对易美济团队来说, 也是一个了解行业发展、开阔视野的绝佳平台。此外, 韩虹在公司内外的公关培训也让团队从实践中感受和体悟公关的精髓。

专业能力、把握全面性、有客观权威性, 是韩虹认为一名出色的公关人员至少具备的三点要素。对于易美济团队的未来发展, 韩虹在心里也有自己的规划。“公关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年轻的行业, 像我的团队一样, 充满朝气。我很感谢我的团队多年来对我的支持, 希望未来我们依旧相互帮助、共同成长。”说到这, 韩虹非常感慨, 因为公关圈的人员流动很大, 但她的团队成员却相对稳定, 这非常不易。从刚开始入职时的客户助理, 到成长为成熟的公关管理人员, 帮助员工拥有更好的事业发展前景, 是韩虹非常高兴和欣慰的事情, 与此同时, 继续培养员工在专注领域中的专业程度和工作质量水平, 巩固彼此间的信赖, 渗透、孕育更牢固的企业文化底蕴, 让易美济成为行业典范, 更是韩虹的终极目标。

做有价值的商业传播

说到整合传播, 韩虹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早在2004年, 她就以整合一对一的理念作为创业的一种模式, 成立了有德资背景的整合市场传播公司。而如今,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正在改变世界。“一些大型或中型企业进入中国后, 他们的需求是进行全面的品牌开发, 赢得更好的市场契机, 我们服务的很多客户就有这样的需求。因此, 现在为企业制定传播规划和服务时, 我们更注重品牌定位、品牌整合、精准传播。”

除了将品牌策略和整合传播作为当下服务客户的主要方式外, 易美济公关自始至终都把“有效的商业传播”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韩虹说, “有效”是指帮助客户产生价值, 有了价值, 品牌传播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对于价值的定义, 韩虹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做了介绍。“狭义上, 价值营销和传播是指第一, 对b2b行业里客户的细分;第二是对客户需求有深度的了解, 明白真正对客户产生价值的点是什么, 然后形成价值阐述;第三, 根据细分市场所针对的受众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传播的过程始终包含发布者、内容、媒介、接收者, 因此, 相同的条件下, 怎样做到最好, 这考验了一家公司的实力。广义上, 我认为价值理念体现了公关公司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作为专门行业领域的传播者, 将更为深刻的内在涵义传播给大众, 这一点也很重要。比如, 我们是化学和材料等领域传播的领导者, 那么‘安全意识’就是我们价值传播的广义概念。”

在相同的媒体环境下, 无论是b2b还是b2C, 传播过程大致相同, 韩虹在这两个领域都有着多年的从业经历, 她也指出了两者的不同之处。b2b传播针对的是组织或机构, 决策过程较长, 考虑因素很多, 需要公关人员在内容和全面性上具有专业的能力和素质, 尤其是全面性和专业性, 要综合考虑企业产品、技术、应用、品牌、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等等方面的传播, 这是与b2C最不一样的地方。另外, 从传播手段来看, b2b则更讲究对企业里不同层级的深度传播, 因此更看重实效性。韩虹说:“在b2b领域, 你可能会更多地接触到企业的老总和全球Ceo, 并用专业的内容和传播帮助客户创造价值。”

资讯传播语境下的商业展台设计 篇5

摘要:本文将商业展台设计放在资讯传播过程中去,探讨了展台设计是通过受众的审美活动实现了其设计作品所包含的商业价值,同时强调了商业展台对于企业形象的承载和传播作用,希望借此浅显的论述,对于开拓商业展台设计创作的思路和方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资讯传播;展台设计;受众;企业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参展商越来越频繁的通过参加各地商业展会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诉求,展览会上经销商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流以及全方位市场信息的获取使得经销商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展览会这种富有直观性和参与性的展示形式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展台是商业性展览会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基本元素,因此,对于如何更好的进行展台设计应当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和把握,而不应当仅仅以形式的美观与否作为商业展台设计好坏的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生产观念时期。这一时期是典型的买方市场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商品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只要商品被生产出来那么销售将不成问题,俗语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便充分说明只要商品存在,便有大量的消费者想方设法的想要去购买,例如“粮票”的存在也说明在那一时期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东西,还需要凭票才能有机会买到想要的商品。第二阶段:销售观念时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数量得以不断的增多,在这一时期,只要销售渠道通畅便可以实现产销两旺,大量的销售成为可能。第三阶段:市场营销观念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大规模的产品生产体系,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极大的丰富了起来,因而顾客在购买所需产品时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在同等价格的基础上消费者更乐于购买价格更为低廉的商品,商家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销售的渠道和市场的诸多因素,还要充分的考虑和分析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不能再进行盲目的生产,消费者此时的地位得以不断的提升,逐步成为了卖家的“上帝”,之前那种只要生产就不愁销售的情况已然不复存在。第四阶段:社会营销观念时期。现今,我们正处于社会营销观念时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改变,产品的极大丰富,使大众的选择标准逐步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这就促使企业管理者们提出“从形象力、推动力、产品力三方面入手,以企业、产品、人、符号四方面为落脚点”来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在世界经济危机中,为国际知名品牌做初级加工的低端制造企业大量破产倒闭,这一现象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引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来完善自身的企业品牌建设。

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伴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的转变,同时也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要存活和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的拿出应对措施,使得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渐成熟、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消费者也变得更加精明与挑剔,这时,决定他们消费方向的关键因素是信息。人们通过各种媒体传递的信息来了解事物、判断事物,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时,信息成为决策的依据,而商品所发出的信息价值比原来的物质价值显得更为重要。展台设计作为信息传达的物质载体在设计师的精心安排和策划下使参观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企业想要传达给受众的信息。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公司通过参加各种展览会以展台为媒介来传递公司的理念、产品的信息,塑造企业形象,来达到区隔对手、迎合需要、凸显自己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其经济利益方面的诉求。因此,在进行展台创意设计的开始阶段,就要将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纳入到主要的考虑范畴中,要明确企业的发展理念,将企业VIS中的视觉要素运用到展台设计中去,增强其展位的识别性。企业CIS于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美国,最早将其引入企业的通常认为是德国的AEG電器公司,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彼得·贝伦斯为该公司设计了标志及一系列风格统一能很好的展示公司形象的视觉元素。到7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大公司完成了CIS改造;70年代初,日本企业界开始导入该系统,这一举措很快风靡业界①。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英文名称为“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它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 System(简称企业MIS)、企业的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 System(简称企业BIS)、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System(简称企业VIS)。企业VIS是企业MI的视觉化呈现,它包含基础要素和应用要素两大部分,企业的标志、字体、形象色、宣传语、吉祥物等是基础要素的主要构成元素,而应用部分则是以上这些基础要素在企业的室内设计、服装、办公用品、展台设计中等应用领域的实际应用。在进行展台设计时充分的利用和展示企业的标识、形象色、宣传语等构成企业形象的重要元素作为整个展台设计的构成元素对与宣传企业的鲜明形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也可以将商业展台设计理解为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中的应用要素构成之一。企业选择广告人或广告公司根据其企业CIS对其产品信息进行推广和传播,广告人或广告公司为其进行策划,选择合适的媒介来根据其策划的内容进行传播,在整个信息传播的终端便是消费者或者称之为受众,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倘若选择商业展览的展台为媒介,展台不仅联系着企业,还将紧密的围绕着受众,也就是信息的接受方,在整个展台设计的始终,企业和受众都是需要展示设计师考虑的核心要素。国内对于展示设计这一新兴的设计类专业方向还未有一个明晰的定义,简而言之,可以将其概括为“将事物清楚的陈列出来供人观看,并使人接受”,有关展示设计的定义和说法比较多样,与其纠结于如何进行概念的表述不如将经历集中到如何清晰的呈现以及如何使得受众更好的理解企业所传达的信息上来。展台设计不仅需要将展品清楚的呈现出来供人观看,还要使人接受,展台设计是一种资讯的传播活动,它的评价标准是信息有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播,也就是它所传播的信息有没有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这同时也是展台设计优劣的评判标准。受众对于设计作品的感知不仅会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其实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受到诸如所处时代、国家以及所属民族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倘若一位美国化学家用英文跟一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讲解化学公式就如同讲故事的人如果没有找对听众,交流将无法很好的进行,每一位听众都有不同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性别、年龄、才能和理解方式,而这些会对听众是否能按照你所期望的方式来接受、分析、理解信息带来巨大的影响。当我们准备用设计来讲述故事、传递信息时,首先要从定义目标观众群开始。展台设计从设计到施工的完成并未标志着这件展示作品完成了它存在的使命,这就好比文学创作中的“本文”,从“本文”到“作品”需要经过受众的审美活动将初级的完成品所包含的艺术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展台设计完成后只是代表着设计师完成了意义的建构,而对于其作品中所包含的信息还需要受众来进行最终的解读,设计师的意义建构一旦物态化,就告一段落,设计的最初完成品不会建构意义,它只用其物态化的形式,提供给受众重建意义的“路标”。重建本身由受众完成。因此,对于展台设计师而言,如何将所掌握的设计语汇组合成既要符合企业形象又要符合时代精神,更要让受众能够解读的符号,所涉及的就不仅仅是设计技法上面的问题,还需要设计者有更加广阔的知识背景和将整个设计贯彻到底的执行力,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目标受众有效的理解企业要传达的信息,从而让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采取对企业而言有利的行动即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也可以理解为展台设计既要“找对人”也要“说对话”,同时,对于“怎么说、什么时候说、在哪里说”等牵扯到的因素也要进行周密的策划。在我国,展台设计的实践尚在探索之中,针对展台设计的理论研究也还未形成系统的认识,同时,对于展示设计人才的培养也还未形成成熟的培养机制。因此,商业展台设计领域还存在很多尚待商榷和完善之处,但是,它作为一种资讯的传播活动已达成广泛的共识,它也必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下去。

注释:①方雅楠.中新天津生态城宜居形象识别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11.

参考文献:

[1] 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方雅楠(1982—),女,山东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商业广告的正能量传播 篇6

关键词:商业广告,正能量,传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商业广告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商业广告的本质在于能够传播商业信息, 既承载着广告本生的娱乐视听成分, 又涵养着商业文化性质。毫无疑问, 商业广告是属于经济范畴的一种推销产品或者服务的手段, 但是商业广告是否还具有传播文化和正能量, 发挥出广告传播对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的作用呢?答案是不确定的, 这是因为随着商业广告在广告界比例的增加, 许多人都将商业广告与弄虚作假划上了等号, 人们对商业广告的认识逐渐呈现负面评价, 对商业广告传播正面思想或者正能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本文试图从一些商业广告的正面效应和负面问题来浅要论述一下商业广告传播正能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要探讨强化商业广告传播正能量的措施。

一、商业广告文化传播功能

商业广告属于企业的一种营销行为, 在现在的经济市场环境下, 大多数企业对于市场营销的策划都少不了商业广告推销。商业广告是企业开拓市场的一种特殊媒介, 主要基本功能是传播商品的特色、商标、功能、品种等内容, 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产品或者服务的知名度以及促进消费, 提高企业的市场经济效应。

总体来说, 商业广告的主体目标是以推销产品为主, 但这并不代表着商业广告完全没有文化内涵。在商业广告创造过程中, 为了达到企业所需要事先的商业目标, 总会秉持着更加超前的思想去描述超前的世界观念, 渲染充满诱惑力的消费观念, 但往往在传播这种具有商业信息的同时, 商业广告的创造会以具有文化意义的生活观念作为广告的搭载平台, 而这个生活观念往往会带给受众一定的生活影响, 这也就是商业广告的文化涵养。也就是说, 商业广告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以传话某种文化精神为直接目的, 但是在表现的过程中, 会间接的表现出某种文化涵养来增加商品的戏剧张力以达到更好的推销效果, 而这种文化涵养却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行为, 起到了一定的文化传播的作用。准确的说, 商业广告的文化传播功能, 就是在推销商品、服务、传播商品价值和信息的同时传播某些社会文化精神。

二、商业广告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如今, 社会中关于商业广告传播文化知识的责任出现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商业广告承载的首要目的是体现经济价值, 虽然商业广告需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 但只要没有违反国家的道德思想和法规, 可以根据企业自身选择, 是否在商业广告中添加文化因子。企业制作商业广告, 对于文化的传播是可以选择的, 不选择也不犯法, 更不应强求商业广告一定要进行传播某种文化, 否则, 商业广告则完全变成了公益广告, 失去了其商业价值。

对于这种认识, 是及其错误的。第一, 它将商业广告的创作宗旨以及社会责任的认识是模糊的, 商业广告的目的主要的体现经济价值, 但是商业广告的社会责任并不是只有不违反法律法规, 它更多的是指引消费者或者广告受众朝更加正确的方面去思考, 对于社会它有一种指引责任, 如果只是单一的不违反法律法规, 是很容易出现社会问题的。例如现在社会中出现的商业广告所引起的负面新闻, 正是因为这种理念。如在广告创意中, 关于同音词或者同意词的使用, 表面上是不违反我国出台的法律法规, 只是利用了文字规则来做文章, 但这却早就了一股错别字是正确的社会风气, 尤其是在教育环节中, 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广告的宣传攻势之下, 渐渐接受了这种替代式的文字描述方法, 而这种认识对于学习我国传统文化是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的。第二, 商业广告不强求文化传播功能, 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违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精神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经济中, 注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管齐下, 也就是说, 商业广告的文化传播是必须体现在广告之中的, 不是可有可无需要企业来选择的, 而是企业在进行商业广告创作中需要自觉遵守的。因此, 商业广告传播正能量是必须的, 也是很重要的。

三、商业广告传播正能量的措施

在经历了产品叫卖和重复轰炸推销之后, 我国的商业广告目前正有通过回归传统中国没得来唤起公众共鸣, 从而更好的树立商业品牌美誉, 达到更好的商业推销效果。这种商业广告的传播形式也是我们所追求的同时达到企业的商业目的以及传播社会文化精神的功能。

例如, 今年聚美优品的创意广告:“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 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 是注定孤独的旅行, 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等等广告语, 并且由聚美优品CEO陈欧亲自上演, 通过不断闪现恋爱表白、职场奋斗等场景, 展现年轻人创业拼搏的内心独白。这一则广告同样的商业广告, 但却传递了一种励志的精神, 整个广告词中并没有出现聚美优品, 但正因为这样的广告击中了许多创业青年的内心, 引起了更多的共鸣, 才能让人能够更加记住这个产品, 也树立了品牌精神。

“陈欧体”过后, 越来越多的商业广告也更加注重从广告所表达的思想出发, 回归通过精神文化来表现商品本身或者企业文化, 通过创建商品的品牌精神来进一步打开市场, 这种商业广告不禁引发我们思考, 到底应该如何采取什么措施在商业广告中来传播正能量的同时, 又能达到商业价值最大化?可以从以下理念着手:

第一, 以满足消费者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 从消费者的层面去考虑广告所表达的思想。

第二, 以传播文化与体现商业价值共同表达为目的, 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将二者合理的表现出来。

第三, 善于借鉴民族文化, 来促进商业广告的底蕴, 从增加品牌文化的方向出发, 更长远的体现企业价值。

第四, 遵守广告法律法规, 从体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特色出发来进行广告创意创造, 不要出现误导受众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梅尔文·L德弗勒, 埃雷特·E·尼斯著.颜建年等译.《大众传播通论》.华夏出版社, 1989.471

[2]张殿元.广告文化传播的负面效应[J].《心路历程》.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6.

网络传播语境中的商业诚信探究 篇7

一、网络传播视域下商业诚信的价值

1. 诚信是网络经济主体的首要品质

人类所从事的每一项活动无不和他自身的利益相关, 社会生活中经济活动往往是围绕着利益而进行。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要成为利益主体, 必需遵循诚实守信, 这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经济的必然要求, 也是一定社会道德的约束。诚实信用是任何经济组织从事经济活动应当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诚信是立身立业之本。任何经济组织都必须充分重视其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通过积极构建社会责任制度体系, 从根本上改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诚信道德环境, 使诚信成为企业自觉遵守的一项基本准则。对于这一点, 网络经济主体也不会例外。诚信是网络经济领域中具有基础性的行为准则。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对人们的社会日常生活带来了革新性质的变化, 网络社会的参与者的诚信是网络经济的内在需求。

2. 诚信是网络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石

诚信在维系网络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网络经济的深入发展, 必然要求诚信度的提升, 这是网络经济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 诚信是网络交易得以正常进行下去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 诚信行为的实施极大地减少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的成本。网络参与主体之间的诚实守信行为, 结成彼此互信的经济关系, 用于防范交易风险的费用回大大减少, 使人们实现自身利益的成本降低。

3. 诚信发挥了网络经济对经济全球化的助动作用

借助于互联网平台, 人类之间的交往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交往的形式也进一步拓宽。例如,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繁荣, 国际支付清算手段的电子化模式, 扩大了全球贸易的交易数量。

二、网络传播视域下商业诚信的考察

1. 对网络传播视域下的商务交易诚信一般有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和在线旅行预订, 当然也包括近两年新出现的团购服务。

(1) 网络商务交易的发展状况。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显示, 2013年, 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02亿人, 网络购物使用率达到48.9%。相比2012年增长6.0个百分点;我国团购用户数达到1.41亿, 团购的使用率为22.8%, 相比2012年底上升8.0个百分点。用户规模年增长68.9%, 是增长最快的商务类应用。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2.60亿, 使用率提升至42.1%。与2012年相比, 用户增长3955万, 增长率为17.9%;我国旅行预订用户达到1.81亿, 年增长6910万人, 增幅61.9%, 使用率提升至29.3%。2013年在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行行程的网民分别占比24.6%, 12.1%, 10.2%和6.3%。火车票网上预订比例上升最快, 提升了10.6个百分点, 成为整体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社会消费的大背景下, 网络购物服务的深化一方面带动了更多的网民通过网购实现日常消费, 另一方面购物网站的频繁促销也激发了网民新的购买需求, 带动了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的稳健增长。最终由于网购交易促进的衍生企业繁荣发展, 例如在线交易、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商品和服务类型更加丰富, 带动了用户网络交易的频次和金额显著提升。

(2) 电子商务领域的诚信分析。在电子商务领域, 企业、消费者、银行等任何一方诚信缺失, 交易就不能顺利实施。电子商务企业必须把诚信渗透到企业经营、治理的各个环节, 深进到企业文化的核心。消费者利用电子商务完成自己的消费活动, 是电子商务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参与者, 其诚信是个性题目, 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界共同努力。银行、信用卡公司、认证中心、保险公司等电子商务的中介机构在参与电子商务的活动中必须老实取信, 为电子商务交易双方提供公平、公正、可靠服务。此外, 政府部分、机构等更应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讲诚信”。由于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特征, 基于网络而不是实际面对面开展的电子商务增大了交易中的不确定性。电子商务的内容包括网上购物及相关在线服务、网络拍卖、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讯、为客户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为购买商和供应商提供公平的网络交易中介市场等。在电子商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 电子商务交易的诚信危机主要表现为: (1) 商业秘密和客户隐私得不到保护; (2) 有些网站利用虚假的公司名称、地址等诱导和欺骗消费者; (3) 有些网站将质量低劣的商品提供给消费者, 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后四处投诉, 而网站则不肯承担责任, 使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兴趣和信心受到极大地损害。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快速、健康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而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两大瓶颈———物流和诚信。随着科技的发展物流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 但是诚信建设的道路还需要继续。因此, 电子商务竞争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诚信的竞争。电子商务作为虚拟经济、非接触经济, 如果没有完善的诚信体系作保证, 其生存和发展都将十分困难, 个人和企业的交易风险都将提高。完善的社会诚信为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仅包括安全技术硬环境, 而且也包括软环境, 社会诚信是发展电子商务的软环境。首先, 建立电子商务信用模式。电子商务的信用模式主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 (网站) 通过制定和实施确定交易规则, 为电子商务交易确当事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 以确保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可靠。另一方面, 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网络经济的诚实守信是互联网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可以极大地降低了互联网领域商务主体之间交易的成本、提高了效率和竞争力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商务主体牢牢树立诚信经营, 以德经商的观念其实际上促使自身健康长远发展。

2. 网络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 而且是道德经济。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本质和秘密的同时曾引述《经济学家》中的一段话:“资本与其说是任何一种商业交易的界限, 不如说是用来建立良好信用的基础。”信用制度的出现, 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适应了加速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的客观需要。资本是信用的基础, 而信用则可以带来新的资本、新的金钱。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交易来完成的, 而且这种交易是建立在严格的契约基础之上的。没有契约, 就没有信用, 在传统商业文明下, 契约代表着商业关系双方的承诺, 信用与契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在市场交换中所结成的共同体是出于现实的利益关系和彼此间的相互信任。网络空间是市场经济存在的一种载体形式, 网络诚信既是现实社会里市场经济在网络空间中能够延续的前提, 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必然产物。它随着市场交换的存在而生存, 诚信也是网络空间中的市场参与者之间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好保障。

三、网络传播视域下的商业诚信问题的缘由

1. 转型时期所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

人类的“诚信”事实上是一个永恒的世界性难题:诚信体系不断被破坏, 又不断获得修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追求的利益不再是单一的利益主体, 而是复合利益主体, 传统的等级结构框架被市场经济摧毁, 市场经济使个人从传统的家庭人变成社会人。同时, 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还处于建设时期。在整体繁荣的形势之下, 我们面对着两大不平衡:在国内,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世界范围内, 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这两大不平衡导致了大量的诚信缺失现象的出现。再者, 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存在着相当程度上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在客观上助长了不讲信用的社会风气蔓延。转型时期的社会制度还有需要完备的地方, 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必需做整个社会诚信的表率, 因为政府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的基石和灵魂, 尤其是政府主导性的社会发展模式中, 不仅政府机关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 而且大型国企同样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 网络技术是中性的, 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网络传播中诚信问题的产生在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滥用, 在于人类价值观念的偏颇。因此要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和道德修养, 自觉地、有意识地调整自我与社会、科技发展的关系。互联网只是由于提供了扁平化的、低成本、快速的传播方式, 而使诚信问题暴露出来而已。也就是说互联网只是作为一个工具, 使诚信问题更突出, 而不是互联网带来了诚信问题, 诚信问题更与移动互联网无关。诚信是整个社会需要反思的, 特别是在网络上。诚信问题不仅存在于互联网, 而且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 比如南京彭宇案、曹操墓真假事件、少林寺上市等事件也反映了社会诚信问题, 民众对实名制的担心也是诚信体系存在问题的表现。

2. 网络传播自身的特点

(1) 网络信息传播进入门槛低。网络传播完全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崭新传播特征, 使得进入网络的门槛极低, 所需成本主要是一些硬件购置费、入网费、网站建设费或网页设计费等, 大多都是一次性投入, 后期仅需要一些正常的维护费用等。同时, 网络传媒的运作和发布成本也较低, 只需将电脑连入互联网即可, 不用到处建立广播台站, 任何无线电台都无法像互联网站一样, 在任何地方仅以微小的投资, 就成为一家国际信息传播中心。网络传播的数字信息储存是在硬盘上, 这与传统的媒介不一样。网络传播容量大的优势还可以体现在网络传播的专题报道和数据库中, 它可以无限量的储存和传播信息。实施新的纵深途径, 保障读者对新闻发生的广阔背景极其影响进行全程观察。

(2) 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成本低。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具有进入门槛低、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交互开放性强等众多优点, 直接后果就是在网络上传播信息的成本低, 增加信息传播的边际成本也低, 而且信息量越大, 平均成本就越低。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中各种已知信息。据统计, 在Internet上传播的信息每月增长10%以上, 一年下来, 其增长率可达200%以上。网络向人们提供了无限丰富, 加速了信息传递的进程。并且跨国传播成本低廉对于传播者和受众来讲, 信息在网络上跨国传播和本地的传播成本和速度是一样的。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的或者说物理上的空间概念, 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地理距离和国界等限制也不在存在。网络传播不是单一文化而是跨文化的传播, 为各国提供了方便和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

摘要:互联网上的种种不诚信现象, 严重损害互联网诚信环境, 影响互联网健康发展。网络传播视域下的商业诚信是网络社会作为人类社会交往活动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 是人类现实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开放性和平等性等使得络社会的诚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网络诚信要求网络主体要懂得诚信, 使诚信成为网络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 只有这样, 整个社会才会有序、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2:261.

[2]CNNIC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496.

议程设置理论在商业传播中的应用 篇8

1968年,麦克姆斯和肖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看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有多大的影响。1972年议程设置理论被提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主要来自政治学,李普曼的《舆论》最早提出该思想,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2 媒体议程设置与商业传播的关联

广告界有句行话:“广告能引起人们注意,商品推销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从消费者接受心理上讲,能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是广告成败的心理基础。现代社会,商业广告泛滥,受众信息疲软,目标消费者的注意力早已成为稀缺资源,“眼球经济”亦成为热点词汇,在百度可搜索到的相关网页高达268000篇。卖得最好的产品不一定是做得最好的产品,所以现代营销不是产品战,而是一场认知战,认知战的关键在于注意力资源的占有。如何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如何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如何让自身的广告投入更加具有效果?这些问题是必须要直面的客观问题。

3 利用媒体议程设置让商业传播更有效

总结近几年经典的案例,在商业传播实践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若用军事语言则可以概括为:闪电战、持久战。

3.1“闪电战”

闪电战,即事件营销(Event Marketing)。事件营销是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引起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公关人员要想捕捉公众的注意力,就应该以恰当的方式来构造相应的媒介事件,这恰恰符合事件营销的本质。由于事件营销的持续时间一般都较短,相对于企业整体的长年传播策略来说,只能算做短期行为,故笔者称之为议程设置应用的“闪电战”。

20世纪90年代末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事件营销带来了巨大契机。通过网络设置议程,一个事件或者一个话题可以更轻松地进行传播和引起关注,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开始大量出现。2008年,王老吉(加多宝公司)为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的行为在网络上得到人们的盛赞,爱国企业的美名不胫而走,一句“做人就做王老吉,捐款就捐一个亿”通过网络不断传播,影响了国人的日常议程,一时间,超市终端的销售变得异常火爆。这背后其实是王老吉及时准确地利用论坛、博客、网站等各种网络营销工具的配合,运用网络推手团队为网民设置议程,背后经过了周密的策划。

事件营销一般又可分为两种模式:借势和造势。借势就是组织将组织的议题向社会热点话题靠拢,从而实现公众对热点话题的关注向组织议题的关注的转变。造势,指组织主动设置和制作一些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议题(一般都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通过媒体进行广泛传播,使之成为公众所关注的公共热点。“借势”往往需要搭媒介议程设置的顺风车,借媒体议程之势,执行时有时较被动,尤其遇到突发事件时,更要极大考验企业策划人员的反应能力和执行能力。而当没有媒体议程可借的时候,“造势”则成为更好的选择,企业此时处于完全主动的为公众设置议程的状态,而媒介单纯作为了一个传播平台。

蒙牛可谓是国内运用事件营销得心应手的企业,从其诞生之日起,无论是“借势”营销还是“造势”营销,都能拿捏自如,竞争对手无不望其项背,到如今成就国内乳品行业王者的地位,事件营销的运用可谓功不可没。1999年,蒙牛一出生便打出了第一块广告牌:蒙牛向伊利学习,做内蒙古第二品牌。2001年,北京申奥,蒙牛第一个站起来——“我们捐赠1000万”,语惊中华;2001年6月,蒙牛又以“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为主题,在呼和浩特的主要街道高密度投放灯箱广告,一夜间“蒙牛”二字在呼市人尽皆知;2003年非典肆虐时,蒙牛累计捐款物资1000多万元,并在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个公益广告,真正与国人并肩作战;同在2003年,携神舟五号之势再次加深消费者对“蒙牛”的记忆;2005年,蒙牛借助湖南台“超级女生”造星事件,成功塑造了酸酸乳:“酸酸甜甜就是我”的产品及品牌形象,且极大得到大中学生等青年人群的认同;同年,借助连战来访大陆,推出“祖国统一,是全球华人的共同愿望”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蒙牛这一路走来,这众多事件无一不彰显营销的智慧,尤其是对事件的选择上都别具匠心,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议程设置理论在商业传播中的巨大作用。

3.2“持久战”

“持久战”,就是广告主以长年、持续、高频度、高密度的策略通过媒体进行商业广告投放,从而长期影响受众的媒体认知,达到广告议程设置的目的,俗称“轰炸式广告”。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这种“持久战”式、“轰炸”式的广告投放策略,也恰恰符合媒介议程设置的要义,依靠这种投放策略,实现对受众视听的全面覆盖。

在国内,提到保健品,恐怕无人不知脑白金。史玉柱堪称国内营销之王,虽然不是传播学的理论家,但在其营销策略中对于议程设置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可谓出神入化,登峰造极。认准一个好产品,狂风暴雨一般投广告,洪水猛兽一样建终端,是经典的史氏“三板斧”,而狂风暴雨般投放广告的策略,就是对议程设置理论的极好应用。已经投放了10多年的脑白金广告可谓这一战术运用的经典案例,尽管被人诟病无数,但效果才是硬道理,如今的脑白金无论是传播效果还是销售效果,都可以用无与伦比来形容,而去年史玉柱接手五粮液黄金酒的全球营销后,亦采用了相同方式。“送长辈,黄金酒”的简短诉求精确有力,通过不断重复的广告为受众设置议程,长期持续下去,使得受众心理脑海中的记忆不断强化。有了广泛的深度认知,销售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黄金酒上市之初选择了青岛和新乡做试点,巨人投资相关资料显示,青岛4月25日开始投广告,10月中旬投入广告费300多万元,回款近1600万元。新乡5月开始铺货,5个多月中投入46万元广告,回款近350万元。从下面一份白酒电视广告监测报告中,我们可以对黄金酒广告的投放力度有一个理性认识。

2008年10月白酒系列品牌电视广告播出情况综述如下:(资料来源:经略咨询http://www.jinglue.com/)

在2008年10月份,根据对全国423家主要电视频道(从中央台、省卫视台、省台到主要城市台和主要省市有线台)进行广告播出状况监测结果(监测时间为每天18:00-24:00)

1)总况:

10月份,全国白酒行业的企业在272家电视频道上共投播了350个品牌。共计本月播出52214次,广告总时长达741632秒,投入广告费用约58048万元。

2)本月白酒系列产品电视广告冠军品牌:

白酒系列电视广告费用投入最大的三个品牌是:五粮液黄金酒(7736万元)、剑南春酒(2283万元)和中国劲酒(2062万元),分别占同类广告费用的13%、4%和4%。

白酒系列电视广告投播时长最长的三个品牌是:五粮液黄金酒(100115秒)、剑南春酒(27295秒)和老银川酒(22200秒),分别占同类广告播出时长的14%、4%和3%。

白酒系列电视广告投入次数最多的三个品牌是:五粮液黄金酒(3285次)、剑南春酒(1874次)和枝江大曲(1665次),分别占同类广告投播次数的6%、4%和3%。

白酒系列电视广告投放频道最多的三个品牌是:五粮液黄金酒(51家)、剑南春酒(47家)和白云边酒(11家)。

以上数据表明,黄金酒在广告投放费用、时长、次数、频道数四个指标中均占行业第一位,同时在全行业投放中均占得较大的百分比,通过高密度、高数量的广告投放为受众设置议程,从而能够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凸显出来,在受众中达到较高的广告记忆度。此外,根据CTR市场研究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12月的品牌全媒体投放榜中,黄金酒的广告投放仅次于玉兰油和肯德基,位列第三,广告费46457万元

在去年央视招标中,巨人投资中标额2.3亿,据公司副总程晨介绍:“其中将近有1.2亿额度全部放在黄金酒这个项目上。”这种持续了10多年的持久战似的广告投放策略在经济寒冬中的2009年依然被坚持,说明了两个字——有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议程设置在吸引受众对信息的注意力方面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在商业传播中,为了提高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关注度,传播者可巧妙地利用议程设置,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巧妙地与该议题联系在一起,这将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关注度,占领消费者的心智空间,对消费者唱出“你的心里只有我没有他”,为商业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摘要:现代社会,商业广告泛滥,受众信息疲软,目标消费者的注意力早已成为稀缺资源。因此,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如何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如何让自己的广告投入更加有效果?鄱是广告主必须面对的课题。“你”的心里只有“我”似乎是天方夜谭,而作为大众传播效果理论之一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议程设置具有引导受众注意力的功能。因此,在商业传播中恰当地应用这一理论,将有助于广告主解决以上问题。

关键词:议程设置,商业传播,事件营销,轰炸式广告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李东升.广告中的议程设置[J].新闻爱好者,2006,(1).

[4]孙先红,张治国.蒙牛内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商业化传播 篇9

改革高等新闻传播教育, 提高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水平, 一直是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热点。究其原因, 除了一些高校师资缺乏外, 更重要的是办学的思路与培养的目标, 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1) 专业类型与传媒产业的发展不相吻合, 一些高校仍然固守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人才培养上, 忽视新型媒体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 (2) 教学内容侧重理论知识, 对职业技能未予充分的重视, 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总体的规划与有效的整合, 以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 专业教育未能摆脱市场化的急功近利, 职业精神、职业理想等方面的教育显得力不从心; (4) 办学机构缺乏定位意识, 以致培养规格同质化, 办学层次平面化, 毕业生错位竞争的优势不明显。

解决以上问题, “职业化”是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也就是根据办学层次与职业发展变化, 通过职业描述、确立培养目标, 培养职业技能过硬、职业精神饱满、职业理想明确、差异化优势明显的优秀“职业化”媒体从业者。

“职业化”新闻传播教育, 在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尽管“职业化”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一定联系, 但两者的区别也很明显, 前者强调职业岗位的描述, 不仅包括一线岗位, 还包括中层、上层岗位的描述, 而后者仅仅强调一线的技术应用型的岗位描述。为了更好理解“职业化”教育, 笔者从以下方面分析。

(一) “职业化”教育不等于“技能教育”

“职业化”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非常强调职业技术、技能的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职业化”就是对媒体单位不满意毕业生技能水平的某种回应, 但如果将“职业化”等同于“技术教育”, 未免就有失偏颇。因为, “职业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范式所理解的“技能教育”, 是有定位、有选择的“技能教育”, 随着职业层次的变动, “技能教育”的要求也有所变动, 倘若职业层次定位于研究性人才, 显然“技能教育”要求就没有“研究能力”要求高。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无论何种层次的职业定位, “技能教育”都必须达到一般的标准, 否则“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的例子还会继续下去。

(二) “职业化”教育不是“谋生教育”

“职业化”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并不反对将新闻传播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 尤其是职业媒体经理等一批新兴岗位的出现, 使得这种职业的谋生特征越加明显。但是, 任何职业都应有有益社会的精神与理想, 否则这种职业就无法赢得社会的尊重。新闻传播与社会关系紧密,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形塑社会的作用, 新闻传播职业没有正确的职业精神与理想, 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堪想象的。“职业化”新闻人才培养范式, 针对目前新闻传播人才“惟政治”、“惟金钱”的错误观念, 在承认新闻传播职业谋生特征的同时, 将职业精神与职业理想教育放在首位, 摒弃“谋生教育”观念, 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与精神追求的优秀媒体从业人员。

(三) “职业化”教育不是“低层次教育”

“低层次教育”有两方面的理解:一是定位层次较低的教育, 二是低水平的教育。将“职业化”教育等同于定位层次较低的教育是不合适的, 因为“职业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范式, 包含多个层次的教育, 不仅包含定位层次较低的职业技术教育, 也包含定位层次中等的专业性大学教育, 更有以培养业界精英与研究性人才见长的高层次教育。另外, 将“职业化”理解成为“低水平的教育”就更不合适了, 因为在每个不同的层次里, 办学水平都有高低之分, “职业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范式, 就是要在不同的职业层次里, 培养出最高水平的新闻传播人才, 使受教育者在各自的职业层次里, 发挥其他层次的人才所无法取代的作用。

(四) “职业化”教育不是“模式教育”

“职业化”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强调对新闻传播职业与岗位的描述, 根据职业目标与岗位要求制定培养方案, 而同一层次的职业要求与岗位描述往往存在同质性, 那么“职业化”培养范式是不是具有“模式教育”的嫌疑?“模式教育”如同工厂生产同规格的产品一样, 否定学生个性、抹杀彼此差异的, “职业化”培养范式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 将培养人、解放人视为最根本目的, 因此, 不仅将新闻传播职业视为生存的方式, 更将其视为生活的方式、认知世界的方式。或许, 在实践过程中, “职业化”培养范式很难摆脱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 落入“模式教育”窠臼, 但是其作为一种培养范式的理想状态, 无论是在培养的内容上, 如前面提到的公民素养教育, 还是在培养的方式上, 都更加强调对人的解放, 所以与“模式教育”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笔者认为“职业化”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 根据市场要求与自身特点, 确定办学层次与定位

在新背景条件下, 新闻传播业对人才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传媒市场既需要专家型记者, 也需要一般传播劳动者;既需要高级媒体经营人员, 又需要一般广告业务人员, 不可能全都是业界精英。高等新闻传播教育机构应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层次媒体、媒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结合自身优势、确定办学层次与定位, 培养职业针对性较强的新闻传播人才, 切忌盲目攀比、跟风办学。2005年7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筹) 与中国报业协会联合开办媒体管理 (报刊发行) 专业, 学历层次为专科, 聘请发行营销专家、学者和报刊发行的成功人士来校授课, 这是继2004年沈阳师范大学与辽宁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开办了“报业发行营销”专业之后, 又一个很好的尝试。[1]另外, 西部地区新闻传播人才欠缺, 而东部地区的一线城市人才需求则相对饱和, 因此, 为西部地区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应是一些高校不错的定位。

(二) 根据新闻传播业发展趋势设置专业

新闻传播业的迅猛发展, 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的工作岗位, 这里面不仅包括传统的记者职业岗位, 还包括类似职业媒体经理人、栏目策划、双语记者等新型职业岗位, 目前媒体对这些人才的需求旺盛。就拿职业媒体经理人来说, 不仅各家媒体抢着要, 就连企业机构也趋之若骛。上海交大管理学院王方华院长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中国的媒体人对媒体和市场的结合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他们有着较高的专业素质, 却缺乏在市场中操练的经验。原有媒体内部的人才不懂得媒体市场经营, 而希望进入的外部资金又不了解媒体的运作。在这种情况下, 复合型媒体经营人才就成了各家争抢的对象”。[2]因此,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机构应针对新闻传播业发展给人才培养提出的最新要求, 根据其长远发展趋势设置专业, 这样不仅避免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同时又拓宽了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路径, 这样才有利于实现“职业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 根据办学层次推进课程改革, 合理配置各类课程比例

尽管“职业化”的提法是针对所有高校, 但并不等于没有层次之分, 按照笔者理解可以将“职业化”分成国家级综合大学模式、地方性综合性大学模式、专业性大学模式、民办大学与职业技术学院模式。因为不同层次的高校所具备的办学资源与优势是不同的, 尽管都是“职业化”人才培养, 但是具体的目标与培养要求则有所区别。国家级综合性大学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为主、并以培养业界精英为辅;地方性综合性大学以培养业界精英为主、并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为辅;专业性大学结合自身专业优势, 培养高级媒体从业人员为己任;民办与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技能过硬、专业素养合格的优秀劳动者为己任。根据这种层次差异, 推进课程改革, 合理配置文理通识类、公民素养类、职业伦理类、职业知识与理论类、职业技能类、职业特色类等课程的结构比例。

(四) 构建富有特色的“职业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不仅关系理论知识与技能要点的实际应用, 更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由于新闻传播业发展迅速, 传统的单纯验证式实践教学体系已经落伍,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必要。笔者认为, 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目标为依据, 构建“职业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内容方面主要包括四个层次:职业体验与认知实践、职业知识与技能要点验证实践、职业能力构建与完善实践、毕业实习与职场演练实践等;在实践教学的形式方面:主要有参观访问、职业体验、创办刊物、模拟公司、媒体实习、组织竞赛、远程实践等;在实践教学的保障与管理方面:主要是建立校内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 聘请媒体人士兼任实践教学第二导师, 根据需要建立实践教学保障项目基金, 制定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与成果考评及奖励办法等。

当然, 各个学校由于职业定位层次不同, 选择的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形式也会不同。例如清华大学的新闻大篷车课堂, 就是组织学生赴塔克拉玛干沙漠、太行山区、煤矿、长征路线实地采访, 采写深度报道。这种形式就较为适合实力雄厚的名牌大学。因此, 构建富有特色的“职业化”实践教学体系要依据自身的办学定位。

(五) 推行开放式新闻传播教育, 尝试灵活多样的“职业化”人才培养形式

新闻传播教育应是全方位开放的教育, 关起门来办学, 最终无法适应新闻传播业的迅猛发展, 在激烈竞争中必然惨遭淘汰。尽管目前很多办学单位都在积极尝试开放办学, 但笔者认为胆子还不够大、步子还不够快,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尝试力度: (1) 不同院系的联合办学, 例如新闻传播院系与外语院系的联合办学, 培养双语新闻传播人才; (2) 新闻传播院系与传媒集团的联合办学, 不仅可以实现订单式培养, 而且在师资建设方面可以“请进来”、“走出去”, 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适应能力; (3) 新闻传播院系与企业单位等社会力量挂钩办学, 为其培养公关策划、媒体推广、广告传播等方面的人才 (4) 新闻传播院系与国际新闻传播教育机构或传媒集团的联合办学, 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谙熟WTO规则的高级新闻传播人才。只有全方位开放办学, “职业化”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否则“职业化”只是办学单位的一厢情愿。

参考文献

[1]从十个新闻事件审视新闻人才培养[EB/OL].http://www.cjr.com.cn, 2006-02-15.

商业化传播 篇10

在当今的自主化信息时代,微博、微信等各种自媒体平台十分活跃,“自媒体时代”已经深入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之中。自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其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成为了众多商家青睐的新型广告媒介。本文结合目前的自媒体商业广告,从传播优势、传播原则和传播形式进行分析,探讨自媒体平台为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带来的商业价值。

自媒体平台商业广告的传播优势

智能网络移动设备的普及,推动着人们关注信息的视线开始从纸质等实物平面载体,转移到了移动互联网平台。伴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规模的扩大,平台中的微博和微信的普遍使用,使人们作为个体信息的传播者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特征。这种主动性的传播特点,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商业传播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平台。

1.用户规模庞大

随着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手机成为了用户搜索信息的主要辅助工具。从网站数据来看,截止到2016年9月,微信和微博这两大主流自媒体平台的使用量,分别达到了6.4亿和6.1亿。移动端用户使用量庞大的APP,为品牌的宣传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广告主更可以通过活跃度高的APP平台,把自己不同的用户种类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发布,使目标客户群会成为其粉丝,并使其把信息分享给自己的好友,继而使好友也成为广告主的粉丝,成为客户或潜在客户。这种无限的传播信息行为,无形中扩大了公共账号的粉丝量,同时也推广了自己的品牌信息。

2.信息推送率高而精准

2015年1月25日,微信平台掀起了截图广告转发朋友圈的热潮,BMW、VIVO和Coca-Cola等品牌广告在微信朋友圈随机推广广告信息,在表现形式上和普通的朋友圈并无差别,只是附加了“推广”标识和“查看详情”的H5链接。但这次的广告推送,每人接收到的并不是所有品牌,而是因人而异,广告主的推广是根据人群的消费能力来区别对待的。心细的消费者还是能发现,假如最近经常浏览有关旅游方面的信息,那么这些自媒体平台会根据你平时浏览的信息,推荐有关与旅游相关的官方公众号信息。虽然信息的推送率并不是100%,但如果能成为该公共号的粉丝,那么就会收到该账号推广的信息。因此,广告主的首要注意力,应该侧重于如何更好地完善将要推广的内容,吸引更多的目标消费者。

3.传播形式多样化

自媒体商业广告带有的互动性的一对一原则,要求把用户体验放置于第一位,直至推广的内容、商品的品牌或服务占据用户心智。良好的自媒体商业广告不仅是文字和图形的简单组合,更重要的是,它会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用户平常的浏览兴趣和行为习惯来进行商品信息的推广。因此,自媒体商业广告在传播信息商品时,内容和版面设计都或多或少展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最早在微信朋友圈出现的Coca-Cola广告,以四张独立的图片拼成一张完整的大图,虽说当时临近过年正值可口可乐销售的旺季,但此广告仅有一句广告语“团圆年味,就要可口可乐”,打开查看详情的链接,可以看到是可口可乐微信的专属动态表情包,表情包里并没有商标或产品的植入,而是一对年娃娃的卡通形象,这对年娃娃也是于2001年起作为中国地区可口可乐的官方卡通形象。这样非硬性植入的广告形式,使消费者的的好感度和接受度较高,有助于提升品牌传播的影响力。

自媒体商业广告的传播原则

1.定位目标客户群

许多企业在自媒体发布信息之前,首先要面临解决的问题是目标客户群,如何将信息迅速准确地得以传达成为首要任务。所谓的目标客户群,就是对自己的产品有需求的人群,企业要了解其兴趣爱好、价值观、需求以及他们的共同话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尤其是在企业运营自己的自媒体的初始阶段,一定要先了解其目标客户群的特征、需求,然后结合自己将要推广的产品,引发出用户喜欢的话题,让这些目标群聚集在一起进行探讨,用自己的特点去吸引用户,进而变成自己的粉丝。

2.少而精的传播频率

企业在自媒体发布广告信息时,可以常发,但要切记一定不能滥发,要保证每次发的广告信息都有新鲜感,使得目标客户能接受信息的传递。如果想要吸引更多的客户群,在了解目标客户群需要的基础上,更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己产品的特点去寻找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目标客户群认定的独特的价值点,他们认为你的价值能为他解决困扰,提供更好的服务,自然就成为了忠实粉丝,因为他们希望今后能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因此,在做自媒体广告时不能泛滥,一定要少而精,要专一,抓住市场缺少的空白点,就能在差异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在内容发布之前,企业要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去寻找他们经常活动的平台。如果目标用户是图片爱好者,那么堆糖、花瓣网、TOPME等这些优秀的平台,比较适合做内容的传播。

3.线上线下双向交流

自媒体想要运营得出色,自然少不了用户的活跃度,除了线上的活跃度之外,企业也应该重视与目标客户群的线下互动交流,这样线上线下的双向交流,可以使企业与客户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目标客户群参加线下的活动,更容易让用户团结在一起,形成固定的圈子进行交流,更容易占据用户心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线下的口碑传播模式。比如,举办一些见面会、福利活动等,这样花费比较小,同时可以在活动中增加粉丝的黏性,在用户群体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2016年夏季,墨迹天气APP与麦当劳联合举办的一个“夏季35℃”的活动,只要是当天的温度达到35℃以上,用户就可以在附近的麦当劳店铺里,免费领取一杯雪碧。一杯透心凉的雪碧在夏季作为免费的福利赠送给用户,无形中使得麦当劳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和推广,麦当劳和墨迹天气在联合活动中实现了互惠互利,麦当劳借助墨迹天气的推广省去了一笔不菲的广告费用,而墨迹天气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下载量和关注度,可谓双赢。

自媒体商业广告的表现形式

在自媒体时代中,原创的内容是吸引粉丝的一种有效捷径,但不是无厘头无目的的原创。企业在自媒体平台进行信息推广时,一定要针对目标客户群进行相应的信息投放,投放的信息内容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吸引大量粉丝的关注。对现有自媒体平台中的商业广告形式进行归纳,主要有五种展现形式:图片、图文、视频、语音和互动小游戏。笔者根据自媒体中商业广告的部分案例,结合上述四种形式,分析商业广告在自媒体中的表现形式。

1.简洁的文字,易读性强

自媒体的信息内容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文字。无论是产品的介绍还是展现自己的企业文化,文字是最好的表述方式,但不能过于长篇大论,在手机等移动端的广告传播中,简洁明了的文字阐述更能吸引读者点击阅读。

想要文字内容去吸引读者,有条理的逻辑性语言自然不可缺少,但不能一味地用逻辑思维对内容进行描写。一些感性的语言形式更容易走进读者的内心,使其在内心上产生共鸣,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描述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诉说方式。

比如,KFC对新品进行推广。KFC的消费群体大多是15-25岁的青年,文案就应该幽默风趣些,可以加入些最近流行的网络用语进行描述;如果是介绍最新的科技产品,那就要简单明了地直接告诉读者产品的特点和功能,尤其是针对目标群体的重要信息,使其最后产生购买的行为。

2.关联度高的美图,印象深刻

带有图片的文章和一篇密麻的文字,你会愿意阅读哪篇呢?在轻阅读时代里,在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图片不仅起到了说明文字的功能,更容易缓解长期阅读的疲劳感,使阅读变得轻松;在图片的辅助展现下,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对于文字的理解性,更能愉快地接收图片传达的内容。

由于移动端界面设计的局限性,在选择图文搭配时,要根据推广的内容,精心选择关联性和有效性较强的相关配图。无论是创意性的设计图、精美的摄影图或趣味性的手绘图片,首先要做到对推广宣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展示,其次是要具有美感符合大众的审美情结,使人印象深刻,从而达到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人之目的。这种散发式的传播,在无形中扩大了自媒体传播的影响力范围。

3.精短的视频,展现品牌形象

自媒体中的视频,是集视听觉为一体的广告信息形式,与文字或图片相比,更能满足现代人对于视听觉的一种感官体验。如果想借助移动网联网平台,把推广的内容通过视频传递给大众,需要做到:

(1)视频的时间不能过长,要短小精炼。在快节奏时代中生活,人们总是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在自费的4G时代,时间较长的视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流量,并不是所有的读者都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观看,并为这些广告自费买单。相对来说时长2、3分钟的视频,更容易让喜欢在短时间内快速接触更多新鲜事物的读者所认可。

(2)结合商业品牌的文化,展现内容不能脱离要表达的主体,统一有内涵个性的视频格调,更有助于在无形中对受众产生影响力。自媒体平台中的商业广告,其目的都是要为推广的信息服务,为了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要在视频中巧妙地地融入品牌信息,艺术性地展示品牌个性,能使受众在观看完之后迅速记住品牌,并且能将从观看的好感延续到品牌之中,从而无形中将受众更多地吸引到自己的品牌中来。

4.互动小游戏,增强吸粉力

智能手机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和其他传统的载体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其互动性,商家可以通过在自媒体平台中,设计一些互动小游戏来吸引粉丝的注意力,实现扩大信息传递的目的。如,星巴克在2013年8月底,举办微信平台互动活动,参与的用户可以在关注星巴克的账号后,在对话框中发送代表心情的表情图片后,微信后台会根据用户的表情图片,在《自然醒》音乐专辑中挑选出相关音乐给予回应。这种互动的方式在微信史上还是首创,而星巴克中国也通过这次轻松愉快的小游戏,使其微信账号获得了6.2万的粉丝。

结语

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网媒介的普及使用,无形中帮助了自媒体这种新兴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其用户使用量极速增长、信息传播范围广、平台互动性强等特点,受到大量品牌广告主的青睐。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个快速成长起来的新兴媒体并非是完美无缺,如何有效地利用自媒体平台,满足用户的需求,推广自己的品牌,还需要去进一步探究,做到了解自己、明确用户的需求才能在新兴的平台上走得更远,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商业化传播 篇11

印度商业传播年会系印度经济界重要行业活动, 印政府及经济领域多位高层人士及英国、德国、瑞士等国的行业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活动中, 与会各国代表就国家品牌传播、公共外交、新媒体发展等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赵大力作为本次大会的特邀嘉宾参会并作主旨发言。

赵大力回顾了中印两国几千年的文化交流传播史, 介绍了中国公关传播业的发展现状, 并就中印业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赵大力表示, 中印传播业者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业界代表, 应增进相互交流, 分享经验, 促进全球行业的共同发展。中国市场发展迅速, 前景广阔, 潜力巨大, 希望中印传播业者能够携手努力, 为世界的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上一篇:基金的前世今生下一篇:企业法律顾问工作